艺术类高校学生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2022-09-11

近年来, 国家艺术相关行业的发展前景一片大好, 高校艺术类招生持续火爆, 许多高校为了紧跟时代的步伐, 相继开设艺术班, 培养艺术型人才。艺术生与其他学生不同, 有自己的特性, 思想上更加超前, 行动力更强, 针对这一主体, 高校如何制定有效的管理对策。

一、艺术类高校学生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 管理主体素质的欠缺

当代中国提倡素质教育, 高校积极响应政府号召, 将素质教育作为学校发展的根本, 不断的创新管理理念与方法, 积累了大量的管理经验, 也提高了学校管理团队的综合素质, 但由于社会发展速度过快, 学生的需求不断的在变化, 因此学校的发展仍然无法满足改革的需要。

高校学生的数量庞大, 日常的管理工作量大, 但实际的管理人员稀缺, 对于学生的管理效率低, 且大部分院校为了节省开支, 防止人员冗杂, 将管理工作安排给非专业的教师, 如此一来, 学校的管理工作便没有了质量保障, 教师将工作重心放在与学生的课业沟通上, 没有管理的经验, 也不重视管理工作, 致使校园的秩序、环境都存在问题。一些教师抓住了艺术生思维活跃、善于交流的特点, 塑造亲民的形象, 与学生打成一片, 但在真正的管理上却丝毫没有发挥积极作用, 可以看出, 当前艺术类高校的管理工作缺乏对学生实际情况的考虑。

(二) 管理内容陈旧

高校的管理以人本主义思想为主导, 尽量为学生创造舒适自由的学习环境, 但就当前的管理情势而言, 高校管理常常出现“一刀切”的现象, 致使管理的内容固化, 忽视了艺术生的特性, 高校的管理工作千篇一律, 无非就是早操、宵禁、卫生管理等, 学生在这种固化的管理环境中肆意妄为, 安全得不到保障, 管理条例形同虚设, 起不到实际效益。

(三) 管理方式缺乏创新

与国外的先进高校管理方法相比, 我国的管理制度存在致命的弱点, 致使高校公共区吸烟、行为不得体、寝室卫生差等行为持续发生, 学生不懂约束自己的行为。近年来, 个性化发展越来越受到学校的重视, 学生为了彰显个性, 穿戴奇装异服, 甚至在公共场合产生怪异行为, 这种表现并不能称之为“个性”, 而是为了博人眼球。艺术类高校的秩序长期得不到有效的规范, 学风日下, 这对于学校的发展与学生的成长都是十分不利的。此外, 学校并没有发挥出学生会的积极作用, 导致学生会内部拉帮结伙、各自为政, 集体活动的形式化过于严重, 致使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差, 违反校规的现象频繁发生。

(四) 人体管理模式有待提高

传统的管理过程中, 管理层为了树立起足够的威信, 自觉与学生间划清界限, 致使学生与管理者间产生巨大的隔阂。管理人员依靠职务之便压制学生, 束缚学生的人身自由等, 致使学生长期处于被动状态, 对于管理层无好感, 两者间矛盾一触即发, 破坏了校园环境的和谐。当前艺术类高校并没有采取针对性的管理方案, 对于艺术生的特性也没有很好的研究, 管理人员盲目的借鉴传统经验, 主观臆断的现象严重, 严重的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化需求[1]。

艺术生需要积累舞台经验, 因此高校应当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发展平台, 但纵观当前的高校教育与管理, 学生更像是教师手中的一枚棋子, 一切活动都要听命于教师的安排, 自己只负责参与活动积极表现即可, 严重的违背了人性化管理的要求。

二、提升艺术类高校学生管理水平的对策

(一) 充分发挥主体作用

校领导是管理工作的制定者与指挥者, 学生管理工作涉及到学校工作的各个环节, 因此需要校领导与党委组织的牵头, 选拨优秀的管理人才, 成立严格有序的学生管理团队, 结合当前学生的实际状况, 制定相应的管理方法, 合理的安排学生的生活、教学与管理等工作, 使学生管理工作能够融入到校园建设的各项环节当中, 积极的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 从而确保管理工作的规范性与科学性。

辅导员是一个班级的代表, 是与学生沟通最为密切的管理人员, 也是管理工作的最终实施者, 因此加强对辅导员队伍的规划也是十分重要的。学校应严格按照相关的管理规定, 建立高素质的辅导员队伍, 重视对辅导员的培养工作, 不断的提升其政治素养与管理能力等, 为学生的学习创造良好的环境, 从而为学校的稳定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想要提升对辅导员能力, 就需要采取多元化的培训方式, 将培训工作常态化、制度化。例如, 实行每日例会、交流座谈会或工作论坛的培训模式, 监督辅导员的日常管理工作;通过创办技能大赛等, 使各辅导员间沟通交流, 共享经验, 促进管理工作的完善, 增强辅导员的团队协作意识;增设专项工作研究活动, 全面提升管理人员的政治思想, 颁布上级的文件, 引导辅导员深入学习, 并开展辩论会等, 使管理团队具备卓越的思想品质与积极的行动力。

(二) 构建多样化的学生管理内容

随着信息化网络的发展, 学生的娱乐项目越来越多, 对于高校安排的社团活动也越来越提不起兴趣, 致使高校的教育活动难以开展, 近年来, 艺术院校提出了活动性课程的理念, 使学生能够积极的参与到学习中来, 教学内容更具有针对性, 也更能够引起学生的反思。实践性课程的安排增加了活动的乐趣, 拓宽了学生思想政治学习的道路, 由此可见活动性课程的安排十分适合当代艺术类高校的发展需求。

笔者认为, 想要做好活动类教学, 可从以下几点出发:首先, 重视课程的实践性, 将理论与实践充分的结合, 适度的提高活动性课程的学分与学时安排, 强化学生的学习意识。

其次, 结合户外教学的便利条件, 开设田野采风等课程内容, 探索新的教学途径, 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与不同环境下的适应能力。再次, 拓宽教学渠道, 搭建教学范围间的交流平台, 发挥各专业的长处, 创建专业间的综合性合作机制, 为不同专业的学生提供交流的机会, 增强创新意识, 从而为学生提供职业规划的向导。

加强对学生的考核, 制定严格的考核标准, 使学生能够在宽松的学习环境中更严格要求自己。学校可在各个教学环节都设置一定比例的学分, 一旦学生的表现良好就能够得到相应的学分。教学工作以学生的实际能力为评价标准, 提升了教学与管理工作的灵活性与延展性, 同时也促进了教学工作的完善。

(三) 建立科学化的管理制度

为了营造更加舒适的教学环境, 学校不妨转化观念, 提升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 自觉的养成良好的习惯, 如此一来, 校园管理可以卸掉大量的任务, 而学生的自我意识也更强了, 这不仅为校园学风的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还实现了人性化的管理。例如, 学生公寓实行统一的熄灯制度, 以此提醒学生休息, 保证学生的睡眠质量, 也实现了对晚归、旷寝、违规用电等现象的有效控制。

建立起大学生自治管理委员会, 提倡“自我教育、自我约束与监督”, 以“自我提升”为宗旨, 建立起全面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构建和谐文明的校园文化, 实现艺术类高校的管理制度创新。

(四) 完善评估体系

辅导员应当借鉴国外的先进考核方法, 摒弃传统的教育思想, 建立科学的考评制度, 高校各院系应当积极相应国家号召, 从当前的校园管理现状入手, 结合其他高校的辅导员管理经验, 健全辅导员管理工作体系, 促进管理制度的针对性与时效性。

例如, 制定辅导员值班制度, 便于解决学生的突发状况, 时刻关注社会问题, 制定针对性的校园防御方案, 保证学生的日常作息安全;每日至少查一次学生的出勤状况, 每周至少检查公寓卫生一次, 勤开会、勤家访, 建立起完善的交流与沟通网络, 使家长能够时刻了解学生的思想动向。此外, 辅导员应当检点自身行为, 起好表率作用, 为学生排忧解难, 促进校园的健康发展。

学校应当重视对管理人员的日常检查工作, 制定相应的监督制度, 将辅导员的管理情况作为工作的考核标准, 从而提高辅导员管理学生的能力。将学校的管理重点放在制度建设上, 完善考评语激励机制, 使管理人员的工作更加规范, 学生的表现更加良好[2]。

三、结语

综上所述, 我国当前艺术类高校的管理工作仍然存在诸多问题, 教师应当注重对学生的心理干预, 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结合先进的方法, 完善对学生的管理, 从而真正的促进艺术类高校管理工作的良性发展。

摘要:艺术类专业是涵盖美术、音乐、舞蹈、影视等一系列学科在内的专业类别总称。随着高校艺术类专业的持续扩招, 艺术类学生的教育管理难已经成为了大家的共识。本文中, 笔者将针对艺术类高校学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析, 并制定相应的管理方法, 以期促进各高校的文明发展, 提升学生的总体素质。

关键词:艺术生,管理,思维

参考文献

[1] 闫科宏, 张鹏.艺术活动中“包容与协作”对高校艺术管理学生的启示[J].音乐创作, 2017, (09) :185-186.

[2] 韩亮.浅谈新媒体时代艺术类高校教育与管理的创新[J].课程教育研究, 2017, (34) :30-31.

[3] 彭兰.场景:移动时代媒体的新要素[J].新闻记者, 2015, (3) :20-27.

上一篇:农产品供应链绩效评价分析下一篇: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布局与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