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如何促进高等院校专利申请工作

2022-09-11

高等院校是我国基础研究的重要基地, 也是科技应用研究的生力军。在全国上下讲求自主创新, 创建创新型社会的大背景下, 专利是高等院校科技创新的重要体现。

随着我国对高等院校专利申请的重视和支持的增加, 我国高等院校的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逐年提高。然而, 逐年增加的专利申请量同我国高等院校的科研机构和科研人员的数量并不相称, 据国家专利局统计[1], 我国高等院校的专利申请占全国职务专利的比例, 在“九五”期间还没有机关团体的所占比重高。2005年全国高等院校专利申请量为19921项, 只占全国职务专利申请12.5%, 2007年的申请量为32680项, 占全国职务专利申请量的1 1.8%。由此可以看到虽然高等院校的专利申请的绝对数量上升了, 但同时我国整体的专利申请量也在增加, 所以其所占比例并没有明显的变化。这就说明我国高等院校的专利申请并没有随着国家创新型社会的建设而提高。作为高等院校科研管理部门的职工, 笔者对这种情况进行了分析。

1 高等院校专利申请量低的原因

造成我国高等院校专利申请量低的情况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首先, 我国高等院校由于对教师职称评聘、工作业绩考核的评价主要以鉴定成果、获奖情况、论文数量来确定, 而并没有将教师获得的自主知识产权的数量作为重要的评价标准[2]。并且高等院校的教师往往倾向于看重同行评价, 更重视发表论文、成果鉴定和科技评奖这些同行的认可。从工作单位的考评制度上、在科研教师的个人认识上, 对科研成果的专利申请都不能给予足够的重视。一个新的科研发现或成果, 及早发表高水平的论文, 在学术界影响较大, 就会在职称评定、业绩考核、岗位聘任等诸多方面获得重视。而与论文相比, 专利的申请就显得没有那么有分量。

第二, 高等院校的专利代理机构服务水平较差。在很多普通的高等院校没有自己的专利服务机构、专利代理机构。一项普通的实用新型专利从申请到授权往往要一到两年, 而发明专利所需要的申请周期就要更长。高校教师既要完成根本的教学任务, 又要完成一定量的科研工作。如果在没有成熟的高等院校专利服务机构或者专利代理机构的服务水平不高的情况下, 申请专利还要花费很多的精力和时间, 很多教师宁可专心进行科研项目工作和发表论文, 也不愿意把自己的时间精力耗费在专利申请上。

第三, 高等院校没有制定长远的专利战略。高等院校的除了主要的高等教育工作外, 还担负着国家科学研究的重要任务。所以学校领导层不能把学校的整个工作重点全都放在教学上, 而要有长远、科学的科技战略。有些学校的科技战略重视的只是科研经费数、高级别项目数、高级别获奖数、高水平论文等等。而往往将学校的专利相关的申请、授权和转化放在最后。专利工作在学校的管理、决策中并没有得到相应的重视和地位。

由于以上原因, 专利工作在高等院校开展的并不积极, 很多教师的科研成果往往不能得到知识产权的保护。科技成果的转化形式还有很多以非专利技术转让为主, 这样会产生一些不良的后果。首先, 尽管成果的所有权名义上仍然属于学校, 但实际上技术成果只掌握在个别教师手中。如果主要研究者离开原单位, 将成果带走, 学校就很难证明成果所有权归属。其次, 多数非专利技术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一些公知公有的技术、工艺的集成, 在技术上并没有创新性可言。这样的成果转让会导致一些投入高、消耗高和污染高、效率低的项目不断上马, 从而阻碍了技术进步, 削弱了科研人员创新的积极性。

2 提高高等院校专利申请量的措施

对于高等院校专利申请量低的情况, 只要分析清楚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 逐一对症下药, 就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具体措施如下。

首先, 要转变我国高等院校传统的科研成果管理体制。形成以市场利益为导向的科研成果管理体制, 使高等院系的科技成果管理面向社会、面向市场, 以专利成果的转化为动力和目的。高等院校应当把专利申请和转化同教师科研成果的评价相联系, 与教师职称评定与晋升、在校岗位的聘任、业绩的考核和认定、科研资助和奖励挂钩, 不仅仅是通过专利申请或授权的数量简单进行评价, 还应强化成果转化、专利产业化在评价指标中的权重。在各种方面的评价与奖励中增加专利方面工作的权重。这样就有利于高校教师调整对自己科研工作方向, 使教师更加重视科研成果专利的申请和转化。

第二, 高等院校要建立完善成熟的专利服务工作体系[3]。加强高校专利服务部门或服务队伍的建设, 提高专利服专利务人员的素质和业务水平。专利服务部门负责制订学校知识产权的具体规划, 组织开展专利等知识产权的申请、评估、登记、注册、专利技术的转化等工作, 开展知识产权宣传和普及工作并处理学校有关的知识产权争议和纠纷。由于有专人对教师的专利进行管理, 可以帮助教师进行对专利申请全过程的监管, 对包括中间件接受、专利修改、交费等手续都能够及时的完成, 既分担教师的工作, 又可以减少诸如没有按时交费等不必要的失误。提高专利申请成功率。而专利服务人员学要掌握包括技术、经济、法律等多方面的知识, 对人员的素质和业务水平要求很高, 专利服务部门要更好的进行专利管理, 必须加强专利管理队伍的建设, 形成一支高水平的专职管理队伍, 同时加强对基层各单位科研管理人员的培训。

第三,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培训和宣传, 提高领导, 管理人员及广大师生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和法制观念, 要使学校各级领导和广大科研教师了解专利的重要性, 并学会掌握和运用后知识产权的保护, 才能确立和体现专利工作的重要地位, 才能产生推动高等院校进行科技创新的巨大动力。宣传和推动首先要从高等院校领导干部抓起, 只有各级领导正确认识了专利工作对学校科研工作的重要性, 才能在学校的管理中把专利放在合适的地位, 对科研教师有一个带动和引导作用。其次要制定学校的专利发展计划, 通过计划使学校科研教师朝着一个目标共同努力, 通过专利计划的引导, 推动学校的知识产权的保护。

高等院校的知识产权保护是一个系统的工作, 科研教师、管理部门和学校的努力缺一不可。只有全校上下共同努力, 从科研工作上、专利管理上、学校政策制定上都对专利的申请给予重视, 必定可以切实提高高等院校的科技创新和知识产权保护能力, 为创建我国创新性社会作出贡献。

摘要:专利申请量相对较低一直是高等院校的科研工作的主要问题。本文分析了制约高等院校专利的因素, 提出在科研成果评定、专利管理部门和学校政策等方面进行调整的建议。

关键词:高等院校,专利申请,制约因素,措施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年报[M].知识产权出版社, 2005.

[2] 王兆丁, 李子和, 夏亮辉.制约高校专利申请的因素分析及应对对策[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02, 8:27~28.

[3] 向萍.高校专利工作的制约因素与对策[J].理工高校研究, 2004 (23) , 4:52~53.

上一篇:防霾装置推广与营销下一篇:构建院系级教学信息链,优化教学管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