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论文免费论文

2022-05-12

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教育论文免费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摘要:产、学、研合作教育是当前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的主导方向。本文以陕西师范大学为例,从师范生人才培养模式的角度出发,阐述了在高师院校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的重要意义,探讨了产、学、研合作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培养师范生教学技能和科研素养等方面的意义与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第一篇:教育论文免费论文

论农村义务教育免费

摘 要:农村义务教育的普及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影响着国家的发展质量,影响着全面构建和谐社会目标的实现。我们在强调公共 产品经济属性的同时,更应看到其社会属性:公平、平等、公益。因此,本文结合我国目前实际,将农村义务教育定位为公共产品,从而得出加大国家直接投入,在农村实行完全免费义务教育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农村义务教育;公共产品;完全免费

中国农村义务教育规模庞大。义务教育法第四条:“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义务教育是指依照法律规定,适龄青少年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一种强制性的、免费的国民教育。在义务教育发展中,政府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义务教育作为公共产品由政府提供经费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据统计,一些发达国家如美国、法国、德国、日本等,甚至许多发展中国家,来自政府的公共经费一般均占义务教育投资总额的85~90%左右。我国的义务教育法从颁布到实施已有近30年了,但我国义务教育的现状却令人担忧。当务之急就是界定农村义务教育公共产品的属性,明确政府应是义务教育的责任主体。农村义务教育量大而广。它的发展质量和程度,不仅直接影响着全体公民的基本素质,更影响着城乡差距的变化。农村义务教育的普及可以有效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产业结构的调整、工农产品贸易条件的改善可抑制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而财政支农抑制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效果不显著。农村义务教育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有显著影响,虽然我国农村义务教育在国家特殊政策的支持和推动下,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国家对农村义务教育的直接投入仍显不足。

一、义务教育是一种公共产品

1.公共经济学的基础理论:义务教育是公共产品

义务教育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的整体水平和综合国力情况,它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根本性动因,因此具有较强的公共性,是一种纯度较高的公共产品。义务教育也符合公共产品的两个基本特征:①非排除性;②非竞争性。也就是说,在普及了义务教育的地区,某个人的义务教育并不会妨碍其他人也接受义务教育,同时也不存在因某人没有或不愿付费就将其排除在义务教育的范围之外。总之,义务教育具有很强的公共产品性质。

2.义务教育具有正的外部效应

公共产品与外部效应有着密切联系,外部效应是市场失灵的主要表现之一,也是政府运用财政支出手段对经济进行干预的一个重要领域。义务教育不仅使个人获益,也使他人受益。从表面上看,教育是个人的事情,但实际上并非如此。发展教育、提高国民素质,是国家的责任和义务,因此,教育是一项社会公益事业。初等教育投资的社会回报率相对于中等教育、高等教育都要高。农村中小学的教育质量,不仅直接关系到农村青少年的全面发展,而且关系到国家各级各类人才的培养和全民族素质的提高。因此,政府理应重视农村的义务教育,提供较多的教育财政支持。

3.义务教育公共投资:体现社会分配的公共原则

作为政府,要公正地筹集和分配从而使具有特质的公民得到相同的待遇。也就是说,无论公民居住在哪里,都应该拥有同等的基本公共服务。基本公共服务的内容有义务教育、治安、基本社会保障等,对于地方政府达不到基本公共服务最低财力的,中央和省级应以转移支付方式给予辅助。但我国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享受义务教育的待遇却大相径庭,城市居民在享受着低廉的义务教育,而农民却与此无缘,农村孩子享用义务教育往往还需要付出更大的代价。因此,对农村义务教育进行投资是符合公共经济学要求的。

二、对农村义务教育现状的对策思考

1.界定农村义务教育的公共产品属性,明确公共财政的支出责任

根据公共产品理论,教育是一种公共产品,而农村义务教育具有巨大的正外部性,属于纯公共产品范畴。不仅受教育者本人将从其对教育产品的消费中受益,整个社会均会从中受益。另外,不提供农村义务教育则具有巨大的负外部性。国家必须为所有儿童提供义务性基础教育,这也是中央、省级必须承担农村义务教育中“义务”两字的题中之义。同时也要认识到农村义务教育不可能完全由国家财力统包,但当前的体制使农村义务教育成了农民的事务了。农村义务教育是一种强制性的教育,是维持国家稳定、提高国民素质和促进民族生存与发展的必要条件,其经费保障应纳入公共支出的范围。

2.加大各级政府对农村义务教育财政支持的力度

加大中央、省、地市级政府分担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的责任。目前,我国的二元经济结构,导致中国城乡之间巨大差别。但是,这种差别不应该体现在义务教育上,接受九年义务教育也是所有适龄儿童的权利,农村的孩子,也应该能够享受平等的权利。“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仍然没有摆脱教育上城乡分割的格局,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善农村教育的基础条件。应该根据各地经济发展状况,界定各级政府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责任,增加中央财政和省级财政对义务教育的投入比例,以保证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有稳定来源。

3.加强对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的监管力度,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拨付后,要进行全程监督,严防资金被截留挪用,保证资金安全到位,有效使用,可以考虑在各级政府设立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专户,严格预算审批程序,并且把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率作为考核党政领导的一个重要指标,严把农村义务教育资金使用的质量关。

将农村义务教育定位于公共产品更主要的基于公共产品的社会属性。从某种意义上说,普及基础教育是促进人类平等的伟大平衡器,也是社会机器必不可少的平衡轮。通过普及教育,每一个儿童都能够被训练为从事所有职业和促进经济发展的人,从消费者变成生产者,并逐渐提高生产能力,成为社会财富的创造者。从另一层意义上说,教育也是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的保证,更是形成民族国家意识并把这种民族国家意识上升到国家观念的重要途径。通过教育使个人转变为社会化的国民, 此时教育的收益主要由国家或整个社会取得,个人所受的教育具有极大的正外部效应。国家对义务教育的直接投入从整体的角度看符合效益最大化的原则,而根据经济学中谁收益谁负担成本的原则,义务教育理应由国家负担。另一方面,在农村社会生产力对劳动力的素质要求不高,只要能识字、会算术就行了,大部分人的初中阶段的义务教育收益体现不出来,而初中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劳动能力,等于支付了大量的机会成本,同时还需负担书费、杂费。所以接受初中阶段的义务教育对他们私人来讲,收益很低,甚至为负值。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没有政府的强迫法令,没有政府大量的直接投入,实行完全免费的义务教育,势必造成农村基础教育的需求不足,并使贫困农村地区的经济恶性循环。

三、结论

总之,与城市相比,占全国人口70%的农村居民过去几十年来所享受到的由政府直接投入来提供的公共产品是极其不足的,这也是农村经济发展落后和农民生活水平难以提高的重要原因之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增加农民收入必须要有新思路,必须从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到,农村义务教育作为一种公共产品必须大力增加国家的直接投入,在农村实行完全免费的义务教育。

参考文献

[1]“完善农村义务教育财政保障机制”课题组, 农村义务教育普及水平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J]教育研究,2005(9):47-52

[2]《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1997-2002),中国统计出版社

[3]贾勇宏.农村义务教育投资短缺探析——一种利益集团理论的视角[J]教育与经济,2005(3):39-42

[4]段平.公共品的边界[J]当代财经,2003(11):23- 25

[5]何忠伟,蒋和平.当前中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问题及对策[J].桂海丛,2004,(2).

[6]杨翠迎.中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研究[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

作者:赵蔚蔚

第二篇:免费生:生物科学专业免费师范生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实践与思考

摘要:产、学、研合作教育是当前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的主导方向。本文以陕西师范大学为例,从师范生人才培养模式的角度出发,阐述了在高师院校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的重要意义,探讨了产、学、研合作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培养师范生教学技能和科研素养等方面的意义与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产学研合作教育;师范生;免费教育;高师院校

2007年5月,国家在部属师范大学推行师范生免费教育,通过定向培养大批优秀师资,鼓励更多的优秀人才从事教育事业,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目前,首届免费师范生已走上工作岗位,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否能达到既定的培养目标,学生是否能迅速适应环境、顺利地承担起教书育人的重任,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与实际的人才需求间的差异等将是广大教育工作者们面临着最为迫切和现实的问题。为此,笔者通过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对陕西师范大学生物科学专业学生的人才培养、就业状况等进行了调研,分析了现有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势和不足,并结合产、学、研合作教育的思想提出了相应改进的策略,以期为免费师范生人才培养提供借鉴。

一、高师院校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的意义

高等院校作为知识创新的主体和解决国民经济重大问题、实现技术转移、成果转化等重要方面的主力军,走产、学、研结合道路已是大势所趋,而高等师范院校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以培养高素质创新型教育人才也势在必行。高师院校是培养中小学教师的摇篮,为基础教育培养的高水平师资力量是高师院校的“产品”,高校既是产品生产的主力,也是教育研究的主体,又是培养的主要场所,成为师范生培养、教育、研究三位一体的重要机构,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进一步整合社会资源,是培养合格师范毕业生的必由之道。

1.产、学、研合作教育是高师院校培养高素质教育人才的有效途径。高师院校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可以促进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进一步巩固专业基础知识,提高自身的教学技能和科研素养,是高师院校培养高素质教师的有效途径。

2.产、学、研合作教育能大力推进高师院校技术成果的转化。据调查,国外高校的科研成果转化率为60~80%左右,而我国高校的科研成果转化率只有8%,师范院校更低。高师院校既是高层次师范生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又是教育人才汇聚的战略高地,也是科研创新的重要场所,在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和条件。高师院校实施产、学、研结合教育,可以为高校培养人才提供目标导向,为科研人员提供研究选题,为成果转化提供平台,从而推进高师院校技术成果全面高效的转化。

3.产、学、研合作教育有利于提高高师院校教师的教学实力。对于高等院校来说,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可增强高校科研工作者与产业研究者之间的交流合作,极大地促进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提高、学科建设的发展以及师资队伍建设。一方面,教师通过实践进一步提高自身的应用和开发能力,完善知识结构,提高师资队伍水平;另一方面,教师将实践经验和高新技术、创新思想、新理念等带回到课堂中,既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又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推动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同时,能促使学校教师转变单纯以教学为主的观念,强化科研意识,在服务社会、服务企业的过程中培养师范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在日后的教育工作中有能力去开展教学方法及教育问题的研究。

4.产、学、研合作教育是高师院校服务社会的重要渠道。高等教育具有教育、科研、社会服务三大职能。高师院校通过产、学、研结合与教育机构、企业、科研院所合作发展,加强对中小学教育的研究和人力资源的支持,加强企业技术改造和技术开发,加快先进技术在企业中的推广应用,促使高科技成果的转化,培养符合社会发展及人才市场需求的素质高、能力强的师范生,从而充分体现高师院校在社会服务方面的重要作用。

综上,将产、学、研合作教育进一步落实到高师院校的人才培养体系中,是科学飞速发展的必然结果,是高师院校自身发展的需要,是提高学校综合实力的客观需要。探索高师院校的产、学、研合作的教育模式,推进产、学、研结合,对于高师院校完成人才培养目标意义重大。

二、陕西师范大学生物科学专业免费师范生产、学研、合作教育开展现状

1.人才培养模式。该校以“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基础教育学校优秀教师及教育行政管理人员,为造就教育家奠定坚实基础”为目标,对师范生实施“2+2”人才培养模式,即前两年按学科大类进行通识培养,后两年按学科专业方向进行专业培养。课程体系由通识教育课程、专业教育课程和教师教育课程构成。对生物科学专业而言,在大一、大二期间除了开设动物学、植物学等专业课程外,广泛开设英语、数学、大学语文、大学物理学等课程,基础知识面广。大三除了开设遗传学、微生物学等生物专业课程外,大量开设教学论、教育心理学、教学技能等教育专业课程,注重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和教学技能。大四进行半年的教学实习和半年的毕业设计。

2.与中小学结合状况。实施免费教育的师范生是应国家各个地方学校对中学教育工作者的需求而生的,带有一定的定向培养性质,将国家六所教育部直属院校与各个地方的中小学或教育机构的需求相联系。学校与中小学合作,创建了多个教学实践基地,通过顶岗实习、支教、教学实习和挂职锻炼等方式在缓解基础教育师资需求的同时,又促进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的提高。

3.国家政策支持状况。教育部直属的六所高校,实施“两免一补”师范生免费政策,就业政策则是入校就签订了协议书,规定免费师范生毕业后必须从事十年以上的中小学教育工作,每位免费师范生毕业后都有编有岗。工作可进行双向选择,在自己没有找到合适工作的情况下国家根据地方需求对其进行分配,免费师范生的学习、生活和就业问题都得到了保障。

4.参与科研状况。①对中学教育的研究。学校开设教育《心理学》、《教学论》、《教学技能》等专业教育课程,使学生能从理论上了解和认识中学教育。为期半年的实习是免费师范生深入认识中小学教育的一个重要过程,通过听课、写教案、说课、讲课、班主任见习等活动深入了解中学教育情况,并通过对实习地区的教育现状进行调查,撰写调查报告,提升发现和解决实际教学问题的能力。②对生物科学的研究。除了常规的课程实验和毕业论文设计,还通过丰富多样的课外活动如挑战杯、勤工助学科研项目、大学生开放性实验项目、博士本科生“手拉手”等培养师范生参与科学研究的兴趣,提升科研水平。③读研模式。免费师范生毕业时不得报考脱产研究生,但可在职攻读教育硕士学位。免费师范生根据在校及工作期间的表现而获得报考资格,以课程教学及教育学研究为主。

三、对生物科学专业免费师范生人才培养模式的反思

针对免费师范生培养的成效,进行了问卷调查。向生物科学专业2007级、2008级师范生共发放了问卷250份,收回有效问卷235份。以此为依据分析了生物科学专业免费师范生培养模式的不足之处,并结合访谈内容做了相应的原因分析,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内容:

1.免费师范生职业理想不确定。在被问及成为一名优秀教师是否是目前的职业理想时,调查结果显示,18.6%的学生表示还不确定“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是否是自己的职业理想。如果免费师范生本身没有确定教师为自己的职业理想,学生自身没有为将来的职业努力提升自己能力的信念,那么国家对免费师范生的培养就显得很空泛无力,没有经济压力,没有较大的奖惩措施,工作有分配,这将严重导致免费师范生学习动力不足。免费师范生职业理想不确定,一方面是由于报考前对免费师范生政策了解不足,另一方面则是师范生的从教信念不够坚定。

2.教学技能需要加强。38.4%的学生对免费师范生的教学技能培养不满意,觉得还不能达到社会需求的水平。学生反映,学校在大三才开设教学技能类课程,并且师范生大多数时候只能通过课堂进行理论学习,所以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锻炼教学技能的机会非常少。教学实习是师范生提升教学技能的一个重要环节,而对于生物专业首届免费师范生大四的教学实习状况的调查显示,近20%的被调查者认为实习时间太短;学校教学环境条件不能为学生提供掌握现代教学技术的机会;上讲台讲课机会少,难以提高教学技能水平;实习学校不能很好地为学生提供专业课程实习的机会;实习教师指导仍需加强等。

3.科研素质有待提高。调查中,64.3%的学生对于自己的科研素质是否能达到社会对生物教师的要求这一问题持不确定或否定态度。作为未来的生物学教师,要培养创新型高科技人才,生物科学专业师范生首先得具备创新精神和一定的科研素养。而我国对本科生的科研素质的培养普遍欠缺,又不能报考生物科学专业的研究生,使得大多数师范生对自己的科研素质不自信。很多师范生表示,相对研究生而言,本科生在科研素养方面严重缺乏竞争力。

4.学生创新思维培养不够。调查中,很多学生表示学校注重理论学习,学生深入接触课堂和科研的机会很少,缺少实践,以至于理论和实践严重脱节。教师在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具有重要作用,学校设立了双导师制,即安排大学本学院的专业老师和中小学教学名师为指导老师,对学生的科研能力和教学技能的培养提供帮助。这一制度的设立其实是可以增加学生深入接触课堂和科研的机会的,但调查结果显示,只有4%的学生认为导师给他们提供了很多科学和科研方面的帮助,10%的表示在必要时导师有一定的帮助,而其它近86%的同学都表示和导师间很少联系,几乎没有帮助,这大概是由于中国学生在学习方面不够主动以及师范生学习动力不足等原因造成的。

四、加强产、学、研合作教育,提升生物科学专业免费师范生培养成效的相应策略

根据对生物科学专业免费师范生产、学、研合作教育现状、现有培养模式的不足及相应原因的分析,以产、学、研合作教育思想为指导,提出了提高生物科学专业师范生培养成效的相应策略:

1.增进师范生与中小学的交流合作。高校应增进师范生与中小学的交流合作,如邀请中小学优秀教师、校长来校举办教育系列讲座,入校后就陆续安排师范生到中小学课堂听课等,让师范生较早地获得近距离接触中小学课堂、与优秀教师面对面交流的机会,以促使学生吸取更多的一线教师的实践经验和教学观点。一方面可帮助师范生更好地制订自身学习计划,另一方面可促进师范生将理论学习与实践体验相结合,从而提高自身教学素养。

2.组织师范生支教。国家和学校采取相关鼓励措施,组织在校师范生到农村中小学支教。一方面可以改善农村中小学师资缺乏、教学观念落后的现状;另一方面可使师范生通过了解农村教育现状增强自身的责任意识,树立终生从教的理念,增强师范生的学习动力。

3.进一步扩大和优化教学实习基地。教育实习是师范生提升教学技能的一个重要环节。然而随着近年来实习生人数的增加,实习学校条件有限,导致实习环节出现实习指导教师指导不力等问题。进一步扩大和优化教学实习基地,改善和缓解实习指导教师指导不力、实习教学环境差、实习队伍专业分布不平衡等一系列问题,可让免费师范生获得较多的实践机会,更好地体验到高水平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方式,以保障师范生实习见习工作的高质量完成。

4.增进高校教育专家与中小学的交流合作。增强教育专家与中小学一线教师间的交流,为教学专家和中小学一线教师提供一个共同开发教学资源的平台,可促进中小学基础教育研究工作的展开,并及时地将高校教育方面的科研成果运用到教学实践活动中,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同时教育工作研究者可将教学一线新的教学观念反馈给师范生,促进师范生的发展。

5.切实落实导师制度,积极引导师范生从事科学研究。由于免费师范生定向教师职业,并且本科毕业后只能攻读教育硕士,与生物技术专业的本科生或研究生相比,其科研素养训练方面相对缺乏。但作为新世纪的生物学教师,具备一定的科研素养仍是很有必要的。落实导师制度,带领免费师范生进行开放性试验、创业大赛或导师自己的科研课题,在本科阶段就将其引入科学研究行列,可锻炼其科研能力,提升其科研素养。这对于扩大科研队伍,增强学校科研实力,促进高师院校向综合性院校发展也有着重要意义。

6.加强与企业间的合作。通过共建技术中心、共办高科技实体、研究和商务中心、电子门户网站、共同研究开发课题等。高师院校要充分发挥教育优势为企业做培训,同时将课堂引进到工厂、科研院所,组织学生进行参观学习,使学生身临其境,这样一来,即可让学生逐步掌握生物科研工作的步骤和基本方法,从解决生产经营的问题中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和技能,又可增强学生对企业生产研究的认识,获得更多与科技前沿专家的交流机会,使学生大开眼界,以激发其专业课程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思维。

7.建立健全创新激励机制。建立健全的创新激励机制,通过课题支持和成果奖励,充分调动本校科研人员和学生的创新欲望与创新意识,促进团队建设,鼓励发明创造和成果转化。为产、学、研的各个环节提供便利,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索,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手脑并用,切实的提高自身的科研能力、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

当然,对高师院校的免费师范生开展产、学、研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和实践还处于初级阶段,只有在国家、企业、学校的共同努力合作下,给予必要的法律、政策、经济的支持,通过产、学、研结合教育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高素质创新型师范人才的道路才能走得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1]帅燕,杜学元.市场经济条件下地方师范院校的战略环境分析[J].科技信息,2008,(24):518-519.

[2]孟琦.地方师范院校在科技成果转化中的问题及对策[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24(3):127-129.

[3]程晓农.产学研合作是实现高效功能的有效途径[J].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08,(8):22-24.

[4]Liney Manjarre's-Henr'quez,Andre's Carrio'n-Garc'a.“The Effects of University-Industry Relationships and Academic Research On Scientific Performance:Synergy or Substitution?”Res High Educ2009,50:795-811.

[5]许恩平.高师院校促进产学研结合工作的思考[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9,8(9):213-214.

[6]金祝年.以产学研结合为依托探索人才培养新机制[J].教育与职业出版社,2007,(18):70-71.

[7]卫小慧,瞿堃.免费师范生顶岗支教实习现状调查与思考——以西南大学为例[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7):147-150.

[8]梁剑莹.刍议师范院校如何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J].教育科学,2010,3(2):140-141.

基金项目:西安市软科学研究项目(SF09019),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青年教师教改项目

通讯作者:李焘(1976-),女,湖南衡阳人,博士,讲师,主要从事生物技术专业的教学科研工作。

作者:屈新运,刘兰,张序贵,李焘

第三篇:学前教育基本免费应推广

“截至2014年年底,我国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为70.5%,仍有近1/3儿童无法接受学前教育,不少贫困县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仅为30%至40%。”近日,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庞丽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国学前教育起点低、底子薄、欠账多,仍是教育体系中最薄弱的环节。

“学前教育是国民教育的基础,我国应建立学前教育基本免费制度。”庞丽娟调查发现,当前不但美国、墨西哥等发达国家或欠发达国家积极推进不同形式的学前教育免费制度,我国浙江、陕西等经济发展较好省市或中西部地区也纷纷探索实行不同年限或形式的学前教育免费制度。这都为我国建立学前教育基本免费制度提供了丰富经验。

如何推行免费制度?庞丽娟说,在当前我国财力有限的情况下,应以提升普及率为目的,按照“基本性”和“适宜性差别投入”的原则,优先对学前教育普及困难地区或人群实施免收一定年限或项目费用的学前教育服务保障制度。

庞丽娟希望能遵循公平的价值取向,优先并重点保障广大农村、老少边穷岛地区的儿童,以及城镇家庭经济贫困儿童和残疾儿童等享受免费学前教育。

基于各地实际财政保障能力,庞丽娟建议合理划分政府间财政分担比例,建立免费学前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东部发达地区可以县级财政为主,市级财政和省级财政以奖励方式补充;中部地区可以市级财政为主,省级财政为辅,县级财政为补充;在西部欠发达地区则以省级财政为主,市级财政为辅,并加大中央转移支付力度。

(《中国教育报》2016年3月6日)

上一篇:科学实践活动论文下一篇:音乐剧猫赏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