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生态县、生态市创建工作考核方案(试行)

2024-05-05

全国生态县、生态市创建工作考核方案(试行)(通用6篇)

篇1:全国生态县、生态市创建工作考核方案(试行)

全国生态县、生态市创建工作考核方案(试行)

一、考核目的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全国生态县、生态市建设,鼓励各地开展创建工作的积极性,制定本方案。

二、考核对象

开展生态县、生态市建设的县、市。生态省的考核评比不在此列。

三、考核条件

已制订生态县、生态市建设规划(大纲),并实施2年以上。严格按基本条件和指标体系考核,不缺项。

四、考核内容

《生态县、生态市、生态省建设指标(试行)》(环发〔2003〕91号)完成情况和建设规划完成情况。

五、考核程序

参加考核的县、市,首先进行自评,并向省级环保局提交自评报告。省级环保局在复核后,将各省候选名单和推荐报告上报国家环保总局。经国家环保总局审定后,公布最终考核结果。对考核成绩优秀的,国家环保总局予以表彰,并命名为生态县创建工作先进县、生态市创建工作先进市。

六、评分方法及结果

(一)采用百分制打分。按环发〔2003〕91号文的基本条件和指标体系两个部分进行。部分指标以环办〔2005〕121号文为准。

(二)分两次打分。第一次:基础分。即以同级人大批准规划实施上一数据为依据打分。第二次:创建分。考核创建工作的进展程度,即以考核数据为依据打分。

(三)结果评定。考察基础分与创建分的差距,判断创建工作的进步幅度。按创建工作进步幅度评定先进。

(四)基础分和创建分打分方法如下:

1、生态县。基本条件共赋28分,按表1的方法赋分。36项指标按表2共赋72分,平均每项指标赋2分,达标满分,未达标零分。

表1生态县6项基本条件赋分(共28分)

表2生态县36项指标赋分(共72分)

2、生态市。基本条件共赋28分,按表3的方法赋分。28项指标共赋72分,按表4方法赋分,达标满分,未达标赋零分。

表3生态市6项基本条件赋分(共28分)

表4 生态市28项指标赋分(共72分)

篇2:全国生态县、生态市创建工作考核方案(试行)

为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八大、十九大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系列决策部署,深入学习领会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党委、政府关于建设美丽**的部署要求和市委、市政府关于建设美丽**的具体安排,严格落实市委“****”关于“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等工作要求,充分发挥宗教在促进社会和谐、人心和善以及倡导文明风气、文明行为、生态环保中的积极作用,全力推动宗教领域生态文明建设,改善寺庙生态环境,提升寺庙依法管理、民主管理、社会管理水平,进一步推进****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重大意义和指导思想

(一)重大意义。建设生态文明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代“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内容。寺庙是实践生态理念的重要基地,也是展现宗教生态建设的重要窗口。创建“绿色生态寺庙”是贯彻总书记“保护好雪域高原的一草一木、山山水水”重要指示精神、保护与建设**生态安全屏障的具体实践,是引导宗教界人士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改善宗教活动场所

**** 市委统战部常务副部长 **** 市委统战部副部长

**** 市民宗局党组副书记、局长 **** 市国土资源局党组副书记、局长 **** 市环保局党组副书记、局长 **** 市住建局党组副书记、局长 **** 市卫计委党组副书记、主任 **** 市林业局党组副书记、局长 **** 市宗教办副主任 **** 市佛协副秘书长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市宗教办,由***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办公室具体负责组织成员单位落实工作组交办的各项工作,并协调落实其他有关事宜;市委统战部、市国土资源局负责指导寺庙开展周边砂石土等资源开采遗留问题的整治工作,并动态监督平整、恢复工作情况;市委统战部、市环保局负责组织开展寺庙环境保护执法检查,指导全市寺庙开展环境保护有关工作;市委统战部、市住建局负责组织开展寺庙建设行为执法检查,指导寺庙污水、垃圾收集处理基础设施建设;市委统战部、市林业局负责给予寺庙国土绿化工作技术指导和必要的物资帮助支持;市委统战部、市卫计委负责组织对寺庙公共卫生进行检查,并向僧尼普及卫生知识;市委统战部、市委宣传部负责对全市“绿色生态寺庙”

到位;林业主管部门要履行好对植树造林和国土绿化工作行业指导和监督管理职责,抓好技术指导,把好作业设计、科学栽植、抚育管护等关口,努力提升造林质量,着力巩固寺庙周边国土绿化成果。

责 任 人:***(市委统战部常务副部长)责任单位:市委统战部

配合单位:市民宗局、国土资源局、林业局 完成时限:长期工作

(三)开展生态环境治理。以寺庙周边生态环境恢复治理为重点,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对煨桑、悬挂风马旗、放生等开展执法检查,防止过度煨桑、随意悬挂风马旗、无序放生等行为的发生;组织民宗、国土、环保、林业等部门对寺庙周边砂石土等矿产资源开发遗留的生态环境问题进行执法检查,积极督促有关责任单位开展矿坑回填、表土恢复、植被种植等工作,并依法关闭、取缔相关开采点,确保寺庙周边生态环境良好;组织开展宗教活动场所建设专项检查,严肃整治私搭乱建、未批建设、超规模建设等违法违规行为。

责 任 人:***(市委统战部常务副部长)责任单位:市委统战部

配合单位:市民宗局、国土资源局、环保局、住建局、林业局 完成时限:长期工作

(四)提升环境卫生水平。以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为

态文明建设重要意义的宣传。同时,要注意总结创建工作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善于发现创建工作中的先进事例和工作典型并积极做好宣传报道,全力营造人人关心、支持、爱护生态和创建“绿色生态寺庙”的良好工作氛围。

责 任 人:***(市委统战部常务副部长)责任单位:市委统战部

配合单位:市委宣传部、民宗局,各县(*)人民政府 完成时限:长期工作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设“绿色生态寺庙”对提升*传佛教寺庙形象,净化美化环境,推进美丽**建设等都具有积极作用。各级各部门务必要提高思想认识,切实将“绿色生态寺庙”创建工作纳入社会事务管理的重要内容,统筹规划、全面创建、整体推进,将创建工作常态化,融入寺庙日常管理,定期研究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保障人、财、物需求。

篇3:全国生态县、生态市创建工作考核方案(试行)

建立健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是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的具体实践。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依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方案》的通知》、《中共XXX省委办公厅、XXX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XXX省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实施意见(试行)》》,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和目标

通过试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明确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范围、责任主体、索赔主体、损害赔偿解决途径等,形成相应的鉴定评估管理和技术体系、资金保障和运行机制,逐步建立生态环境损害的修复和赔偿制度,健全环境保护治理体系,加快推进我市生态文明建设。

XXXX年—XXXX年,在我市试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到XXXX年,通过总结试行经验,力争在我市初步构建责任明确、途径畅通、技术规范、保障有力、赔偿到位、修复有效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

二、工作原则

(一)依法推进。

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结合我市实际,由易到难、稳妥有序开展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工作。对法律法规未作规定的具体问题,根据需要提出政策和立法建议。

(二)损害担责。

体现环境资源生态功能价值,促使赔偿义务人对受损的生态环境进行修复。生态环境损害无法修复的,实施货币赔偿,用于替代修复。赔偿义务人因同一生态环境损害行为需承担行政责任或刑事责任的,不影响其依法承担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责任。

(三)主动磋商。

生态环境损害发生后,赔偿权利人组织开展生态环境损害调查、鉴定评估、修复方案编制等工作,主动与赔偿义务人磋商。磋商未达成一致,赔偿权利人应当依法及时提起诉讼。

(四)公众监督。

实施信息公开,推进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和司法机关共享生态环境损害赔偿信息。生态环境损害调查、鉴定评估、修复方案编制等工作中涉及公共利益的重大事项应当向社会公开,并邀请专家和利益相关的公民、法人、其他组织参与。

三、适用范围

本实施意见所称生态环境损害,是指因污染环境、破坏生态造成大气、地表水、地下水、土壤、森林、湿地和草原等环境要素和植物、动物、微生物等生物要素的不利改变,以及上述要素构成的生态系统功能退化。

(一)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按本实施方案要求依法追究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责任:

X.发生较大及以上突发环境事件的;

X.在国家和省级主体功能区规划中划定的重点生态功能区、禁止开发区发生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事件的;

X.在国家和省级主体功能区规划中划定的重点生态功能区、禁止开发区以外,发生造成生态功能显著下降或者丧失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事件的;

X.发生其他影响较大、赔偿权利人认为有必要追偿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事件的。

启动依法追究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责任的具体标准见附件一;

我市范围内国家和省级主体功能区规划中划定的重点生态功能区、禁止开发区名录见附件二。

(二)以下情形不适用本实施方案:

涉及人身伤害、个人和集体财产损失要求赔偿的,适用侵权责任法等法律规定。

四、工作内容

(一)明确赔偿范围。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范围包括清除污染费用、生态环境修复费用、生态环境修复期间服务功能的损失、生态环境功能永久性损害造成的损失以及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调查、鉴定评估等合理费用。

(二)确定赔偿义务人。

违反法律法规,造成生态环境损害的单位或者个人,应当承担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责任,做到应赔尽赔。现行民事法律和资源环境保护法律有相关免除或减轻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责任规定的,按相应规定执行。

(三)明确赔偿权利人。

市政府作为本行政区域内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权利人。市政府指定市生态环境局(原环保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原国土局)、市农业农村局(原农委)、市水务局、市林业和草原局(原林业局、原畜牧兽医局)等部门负责其职责范围内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具体工作,案件所在地的区、县(市)政府应当予以配合。市政府及其指定的部门有权提起诉讼。跨市(地)或者影响较大的生态环境损害,按职责分工由负责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具体案件的部门上报省级主管部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件涉及两个及以上部门的,或涉及部门职能不明确的,报市环境保护委员会确定办理部门,其他相关部门应当积极配合。

(四)开展调查与评估。

市生态环境局(原环保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原国土局)、市农业农村局(原农委)、市水务局、市林业和草原局(原林业局、原畜牧兽医局)等部门负责对各自职责范围内的生态环境损害进行初步调查。对符合适用范围且属于市政府管辖的,应当组织相关部门、单位代表和专家成立调查小组,选定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机构,开展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形成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意见。

(五)开展赔偿磋商。

经调查发现生态环境损害需要修复或赔偿的,赔偿权利人根据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意见,就损害事实和程度、修复启动时间和期限、赔偿的责任承担方式和期限等具体问题形成磋商意见书与赔偿义务人进行磋商,统筹考虑修复方案技术可行性、成本效益最优化、赔偿义务人赔偿能力、第三方治理可行性等情况,达成赔偿协议。对经磋商达成的赔偿协议,可以依照民事诉讼法向人民法院申请司法确认。人民法院受理申请后,经审查,符合法律规定的,裁定赔偿协议有效。赔偿义务人不履行或不完全履行的,赔偿权利人及其指定的部门可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磋商未达成一致的,赔偿权利人及其指定的部门应当及时提起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民事诉讼。

探索建立多样化的磋商协调机制,鼓励公职律师、律师顾问、专家学者等能够提供法律技术援助的单位或个人参与赔偿磋商,积极达成赔偿协议。

(六)完善赔偿诉讼规则。

人民法院要积极探索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案件审理机制,认真研究此类基于国家自然资源所有权提起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案件的特点和规律,应当根据赔偿义务人主观过错、经营状况等因素试行分期赔付,积极探索多样化责任承担方式。对于生态环境侵害行为正在或仍在发生的,人民法院应及时采取证据保全、行为保全以及先予执行等临时性救济措施,包括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一百条的规定,探索采取“临时禁令”或“禁止令”制度,及时固定证据,及时制止侵害行为。人民法院应积极探索建立生态环境保护执行监督制度,尤其是对具有生态环境修复内容的执行案件应进行定期或不定期回访、监督,督促被执行人履行。

人民检察院在履行职责中发现破坏生态环境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可以督促赔偿权利人或者其指定的部门提起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民事诉讼。赔偿权利人或者其指定的部门提起诉讼的,人民检察院可以支持起诉。赔偿权利人或者其指定的部门不提起诉讼的,符合检察机关提起民事公益诉讼条件的,人民检察院经过诉前程序,可以提起民事公益诉讼。

(七)加强生态环境修复与损害赔偿的执行和监督。

赔偿权利人及其指定的部门应当委托具有相应资质或能力的技术机构对磋商或诉讼后的生态环境修复效果进行评估,确保生态环境及时有效修复。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款项使用情况、生态环境修复效果要向社会公开,接受公众监督。加强对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权利人和义务人的监督和管理,存在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依纪依法追究责任;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

(八)规范生态环境损害司法鉴定评估。

推进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机构建设,积极支持我市具有一定基础的技术单位和高校、科研院所等相关单位申请建立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机构,尽快形成鉴定评估能力。鼓励和支持具备条件的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机构申请从事环境损害司法鉴定业务。

(九)加强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资金管理。

经磋商或诉讼确定赔偿义务人的,赔偿义务人应当根据磋商或判决要求,组织开展生态环境损害的修复。赔偿义务人无能力开展修复工作的,可以委托具备修复能力的社会第三方机构进行修复。修复资金由赔偿义务人向委托的社会第三方机构支付。赔偿义务人自行修复或委托修复的,赔偿权利人前期开展生态环境损害调查、鉴定评估、修复效果后评估等费用由赔偿义务人承担。

赔偿义务人造成的生态环境损害无法修复的,其赔偿资金作为政府非税收入,全额上缴市级国库,纳入预算管理。赔偿权利人及其指定的部门根据磋商或判决要求,结合本市生态环境损害情况开展替代修复。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市环境保护委员会负责统筹推进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试行工作,明确任务分工,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提出解决意见。市环境保护委员会办公室负责日常组织、协调和推进工作。

(二)明确任务分工

X.市生态环境局(原环保局)负责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工作的协调以及相关信息的汇总和上报。依照职责组织对较大及以上突发环境事件和在我市范围内重点生态功能区、禁止开发区发生严重污染环境事件等造成的生态环境损害进行调查、鉴定评估、赔偿磋商、提起诉讼、修复监督、修复后评估等工作。

X.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原国土局)负责组织对涉及的土地、矿产、地下含水层、地质遗迹(地质公园)范围内地质环境损害以及生态环境损害进行调查、鉴定评估、赔偿磋商、提起诉讼、修复监督等修复后评估等工作。

X.市农业农村局(原农委)负责组织对涉及的农业生态环境(农业用地、渔业水域等)、生物资源(水生野生动物、农业野生植物等)以及其管理的保护区等生态环境损害进行调查、鉴定评估、赔偿磋商、提起诉讼、修复监督、修复后评估等工作。

X.市水务局负责组织对涉及河流、湖库水土保持和河道损害等生态环境损害进行调查、鉴定评估、赔偿磋商、提起诉讼、修复监督、修复后评估等工作。

X.市林业和草原局(原林业局)负责组织对涉及的林业生态环境(森林、林地、湿地、自然保护区、公园、石漠等)、生物资源(陆生野生动植物、生物多样性等)损害以及其管理的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公益林、防护林、特用林、林木种质资源库等生态环境损害进行调查、鉴定评估、赔偿磋商、提起诉讼、修复监督、修复后评估等工作。

X.市林业和草原局(原畜牧兽医局)负责组织对涉及草原生态环境和生物资源等生态环境损害进行调查、鉴定评估、赔偿磋商、提起诉讼、修复监督、修复后评估等工作。

X.市中级人民法院负责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件的审判工作。根据改革工作需要,进一步完善诉讼规则。

X.市检察院负责指导对生态环境领域违法行使职权或者不作为的行政机关提出检察建议、提起行政公益诉讼和有关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的法律监督工作。

X.市司法局负责有关环境损害司法鉴定机构和司法鉴定人的监督管理工作。加强全市环境损害司法鉴定机构、司法鉴定人及其司法鉴定执业活动监督管理,保障独立开展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工作,为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磋商提供鉴定评估意见,认真做好与司法程序各环节的衔接。

XX.市财政局负责依规做好缴入市级国库的赔偿资金管理工作。

我市机构改革后相关部门职责调整的,由调整后的相应职责部门负责。

(三)建立信息共享机制

建立生态环境损害线索汇总和立案告知制度,市政府指定部门每月将生态环境损害线索交由市环境保护委员会办公室汇总;市政府指定部门开展生态环境损害初步调查后,X日内书面告知市环境保护委员会办公室,市环境保护委员会办公室知悉相关情况后,X日内通知市法院、市检察院。市公安局将本系统立案的环境资源犯罪案件情况、市检察院将本系统起诉的环境行政公益诉讼和民事公益诉讼案件情况、市法院将本系统立案的民事公益诉讼和环境污染损害赔偿纠纷案件情况每X个月告知市环境保护委员会办公室,市环境保护委员会办公室将上述案件情况通报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原国土局)、市农业农村局(原农委)、市水务局、市林业和草原局(原林业局、畜牧兽医局)等市政府指定部门。市政府指定部门原则上每应至少上报一例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典型案例,并在年底将本部门本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工作情况报送市环境保护委员会办公室汇总后报省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四)做好经费保障

市级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工作所需经费由市级财政予以安排。市生态环境局(原环保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原国土局)、市农业农村局(原农委)、市水务局、市林业和草原局(原林业局、畜牧兽医局)等有关部门对生态环境损害调查与修复等相关项目要优先考虑、予以倾斜,提供政策指导和资金支持。同时,积极争取国家和省有关部门政策、资金和技术上的支持。

(五)鼓励专家和公众参与

加大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的宣传力度,树牢“环境有价,损害担责”的环保理念。不断创新公众参与方式,邀请专家和利益相关的公民、法人、其他组织参加生态环境修复或赔偿磋商工作。充分发挥专家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调查、鉴定评估、磋商、诉讼、修复、修复后评估等环节的专业作用。依法公开生态环境损害调查、鉴定评估、赔偿、诉讼裁判文书、生态环境修复效果报告等信息,保障公众知情权。

附件:X.启动依法追究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责任的具体标准

附件X

启动依法追究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责任的具体标准

违反法律法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依法追究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责任:

一、在矿产、地下含水层、地质遗迹和土地所有权性质为国有的基本农田范围内发生的地质环境损害,达到下列标准的,由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原国土局)启动追究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责任程序:

(一)擅自开垦十五度以上的坡地、沙荒地和禁止开垦的湿地,造成直接经济损失XXX万以上的;

(二)造成省级以上地质公园(遗迹)重点保护区域生态功能部分丧失的;

(三)破坏地质遗迹科普价值和美学价值达XXXX万以上的;

(四)造成地下含水层结构改变等直接经济损失达XXX万以上的;

(五)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造成直接经济损失XXX万以上的;

(六)发生其它影响较大,赔偿权利人认为有必要追偿的生态环境破坏事件。

二、在农业生态环境、生物资源以及农业保护区范围内发生的生态环境损害,达到下列标准的,由市农业农村局(原农委)启动追究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责任程序:

(一)造成直接经济损失XXX万元以上的;

(二)造成XX人以上XX人以下死亡或XX人以上XXX人以下中毒的;

(三)造成XXXX亩以上农田污染的;

(四)造成国家重点保护的和地方重点保护的水生野生动物生息繁衍水域、场所和生存条件受到破坏的;

(五)造成水生动植物自然保护区重大破坏或污染事故的;

(六)发生其它影响较大,赔偿权利人认为有必要追偿的生态环境破坏事件。

三、在河流、湖库水土保持和河道范围内发生的生态环境损害,达到下列标准的,由市水务局启动追究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责任程序:

(一)擅自在崩塌、滑坡危险区或者泥石流易发区从事取土、挖砂、采石等活动,造成新增连片水土人为流失面积XXXX亩以上;

(二)擅自在十五度以上坡地开垦种植农作物或者在禁止开垦、开发的植物保护带内开垦、开发等活动,造成新增连片水土人为流失面积XXXX亩以上;

(三)擅自在水土保持方案确定的专门存放地以外的区域倾倒砂、石、土、矸石、尾矿、废渣等,弃方量在XXXX万立方米以上的;

(四)因河道违法采砂行为致使河道管理范围内基本农田、防护林地、特种用途林地X亩以上、其他农用地XX亩以上,其他土地XX亩以上基本功能丧失或者遭受永久性破坏的;致使森林或者其他林木死亡XX立方米以上,或者幼树死亡XXXX株以上的;

(五)因河道违法采砂行为造成河道管理范围内国家重点保护区内动、植物物种受到破坏,区域生态功能部分丧失的;

(六)发生其它影响较大,赔偿权利人认为有必要追偿的生态环境破坏事件。

四、在林业生态环境、生物资源以及林业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公益林、防护林、特用林、林木种质资源库等范围内发生的生态环境损害,达到下列标准的,由市林业和草原局(原林业局)启动追究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责任程序:

(一)非法开采、非法占地、毁林毁湿开垦、毁林种参等导致林地湿地被破坏,重点生态公益林、防护林、特用林、自然保护地达到XX亩以上的;其它林地湿地XX亩以上的;

(二)因排污或其它人为污染事件、水灾事件、火灾事件等,污染、淹浸、烧毁林地湿地,致使林木、林草和幼苗幼树死亡,造成直接经济损失XXX万元以上的;

(三)盗伐、滥伐古树名木X株以上的、珍贵树木XX株以上的、其它树木或幼苗幼树直接经济损失XXX万元以上的;

(四)非法猎捕保护野生动物达到《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破坏野生动物资源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XXXX〕XX号)规定“情节特别严重”数量标准的;

(五)破坏野生动物栖息环境和野生植物生长环境、造成保护的野生动植物物种严重破坏,区域生态功能部分丧失的;

(六)发生其它影响较大,赔偿权利人认为有必要追偿的生态环境破坏事件。

五、在草原生态环境和生物资源等范围内发生的生态环境损害,达到下列标准的,由市林业和草原局(原畜牧兽医局)启动追究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责任程序:

(一)在各级生态功能区内,违法开垦草原XX亩以上;

(二)在各级生态功能区以外,违法开垦草原XX亩以上;

(三)未经批准在草原上修路及其它工程设施,造成草原基本功能丧失或生态功能永久性损害,面积达XX亩以上;

(四)向草原倾倒工程废料、废渣等废物,造成草原基本功能丧失或生态功能永久性损害,面积达XX亩以上;

(五)向草原排放工业废水,造成草原基本功能丧失或生态功能永久性损害,面积达XX亩以上。

(六)发生其他影响较大,赔偿权力人认为有必要追偿的草原生态破坏事件。

六、除自然资源、农业、水务、林业和草原领域外,发生生态环境损害,达到下列标准的,由市生态环境局(原环保局)启动追究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责任程序:

(一)发生较大及以上突发环境事件的X.造成直接经济损失XXX万元以上的;

X.直接导致X人以上死亡或XX人以上中毒或重伤的;

X.疏散、转移人员XXXX人以上的;

X.造成乡镇、县级城市、设区的市级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取水中断的;

X.Ⅰ、Ⅱ、Ⅲ类放射源丢失、被盗、失控并造成辐射污染后果的;放射性物质泄漏并造成辐射污染后果的;

(二)在国家和省级主体功能区规划中划定的重点生态功能区、禁止开发区发生以下严重污染环境事件的X.非法排放、倾倒、处置危险废物三吨以上的;

X.排放、倾倒、处置含铅、汞、镉、铬、砷、铊、锑的污染物,超过国家或者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三倍以上的;

X.排放、倾倒、处置含镍、铜、锌、银、钒、锰、钴的污染物,超过国家或者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十倍以上的;

X.通过暗管、渗井、渗坑、裂隙、溶洞、灌注等逃避监管的方式排放、倾倒、处置有放射性的废物、含传染病病原体的废物、有毒物质的;

(三)在国家和省级主体功能区规划中划定的重点生态功能区、禁止开发区以外,发生造成生态功能显著下降或者丧失的环境污染事件的。

(四)发生其它影响较大,赔偿权利人认为有必要追偿的生态环境破坏事件。

篇4:创建XX市生态村工作总结

为更好的保护和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促进全村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我村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总体目标开展工坚持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加强农村交通、化、环境卫生、饮用水源等基础建设为重点加大生态村建设力度提高农村生产、生活环境营造优美、明、洁有序的农村新形象。

为确保创建工顺利开展我村成立了创建领导机构全面定位负责我村创建工的落实。配备专职环保工人员3名每天垃圾送垃圾场无害化填埋。村委会认真贯彻执行环境保护政策和相关法律法规村内无滥垦、滥伐现象。近三年内未发生环境污染事故和生态破坏事件。随着经济的发展村民生活宽裕。我村自然环境优美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得力达到水源涵养区功能要求村内无工业生产企业。村民明向上邻里和睦干群关系融洽。村民环保意识强对我村环境状况满意我村基本达到省级生态明村标准。下面就我村生态村建设工总结

一、基本情况

XX村位于XX县XX镇内地处XX北面北临湘潭南邻南岳XX风景名胜区交通便利区位条件优越水资源丰富民风、民情纯朴村辖14个村民小组444户1806人总面积8531.5亩耕地面积1123亩林地面积5034亩年出栏羊 500头猪2.8万头鸡15万羽人均年入6300元以上产业结构以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

2008年来我村在有龙狮队基础上利用有班子人马组建民乐队群众组织以宣传岳北化为主题促进村风明建设提升新农村建设品位开展了“五好家庭”、“卫生示范户”的评比活动。

二、加强领导成立创建领导机构

为加强生态村工建设的开展改善农村脏、乱、差的环境面貌我们按照要求多次召开村班子会议和党员组长及村民代表会议统一全村上下思想认识把生态村创建为一项重大实事工程来办认真做到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人员具体抓其他人员配合抓。

成立了创建生态村领导小组由村书记、村主任周菊云任组长、周申球、吴松林任副组长、朱和鸣、周立平、周怀余、田应香等任组员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全村上下形成了良好的创建氛围为工的开展提供了组织上的保证。

三、高度重视明确创建思路

1、为使创建工顺利开展村支部制定了详细的创建工计划责任落实到人层层抓落实保证创建任务如期完成。

2、加大宣传力度。利用广播、宣传标语、召开党员会、村民代表会、村民小组会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创建生态村的意义、目的和创建内容。

3、建立监督机制。村里成立了以老党员、村民代表组成的监督小组对创建工进度进行监督。

4、组织实施。村支部书记为创建工的第一责任人全面负责生态明村的创建工按照制定的每一项创建工程抓好落实保证各项工程保质保量完成。

四、重点工程完成情况

XX村在上级有关部门、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通过全村上下不懈努力到2008年该村已投入近200万元资金进行各项建设完成的主要工程1、380平方米的XX村学校改建为村部和村化活动中心大楼内设远程教育活动中心镇农民技术学校、村党员干部和农村培训等学习实用阵地。

2、由XX县旅游局远见旅游规划设计有限公司完成穿岩丹霞地质公园可行性论证的开发利用。

3、已硬化村主干道3公里到组到户水泥路面建设通往穿岩的1.5公里正建设施工。

4、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完成两处河坝治河道清硬化治和7000米U型渠建设加固三座抽水机埠灌溉设施完善。

5、实施了五改工程之一的改水、改厕项目改厕315户改水315户。改厕按“四有四无”标准即有墙、有顶、有门窗、有三格化粪池厕内无蝇蛆、无异味贮粪池有盖无渗漏粪便无害化处。

6、已建生活垃圾处站1个。

五、创建成果

通过生态村创建工使我村全体村民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现代明的生活方式被群众所接受树立起了保护环境讲究卫生明向上的村风。通过近年来的环境建设村容村貌大为改观生活环境得到有效保护资源得到合开发和利用产业结构合布局规范。

村道硬化、绿化美化工程改水改厕工程等基础设施的建成极大的改善了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水冲式厕所的使用不但消灭了蚊蝇的孳生地而且对净化水质、防止传染病、阻断传染源意义重大。各项工程的实施有力的保护了群众的身体健康改善了我村环境。

围绕生态村建设XX村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离村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化需求还有相当距离。我们将借创建生态村的机遇继续加强领导明确职责落实各项制度和责任制强化长效管机制为顺利把XX村建设成为环境优美、社会秩序优良各项事业协调发展的新农村而努力工!

篇5:全国生态县、生态市创建工作考核方案(试行)

关于创建省级生态市工作情况汇报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

近年来,在上级环保部门的关心指导下,我市围绕建设宜居幸福的gdgdg经济新区,把“生态立市”作为科学发展的主导战略之一,扎实推进生态市建设,环境质量不断改善。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分别完成“十一五”总量削减目标的108.7%、101.8%,11处镇全部建成“国家级生态镇”,先后荣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等称号。

一、坚持综合决策,构筑生态建设保障体系

将生态市创建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和和对各镇、街道的年度经济工作目标考核体系,市政府与各镇、街道和相关部门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对不能完成生态市建设指标、发生重大生态环境破坏和污染事故的,实行“一票否决”,做到了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同步部署、同步检查、同步考核。坚持环保投入增长幅度高于经济增长幅度,建立实施了政府、企业、社会多元化投入机制,将生态市建设投资列入各级财政预算,鼓励各类投资主体以各种形式参与生态市建设,有力地保障了生态市建设的资金投入。定期组织召开调度会、现场会,研究

一级B排放标准,新建污水管网63公里。日处理能力3万吨的lklkl污水处理厂和5万吨的llkjj污水处理厂三期扩建工程年内建成。投资3900万元建设日处理能力3万吨的中水处理厂,尾水达标处理后补充河道景观用水。17家重点企业新上污水处理和脱硫设施,全市35吨以上大型燃煤锅炉全部安装脱硫除尘设施。二是结构减排拓空间。先后关停20多家污染企业,实施化工区综合整治与产业提升、橡胶轮胎手推车产业提升园建设,重点工业企业污染物达标排放率100%。通过环境容量调控,为高端产业、重点项目留足了空间,先后引进英轩机械、进民环保、三泰膜工业等一批大项目,清洁生产企业、环境友好企业分别达到53家和12家。三是管理减排增效益。严格落实设项目环评和环保“三同时”制度,严把环保准入关,将企业治污减排与诚信建设挂钩,建立监测预警和应急管理体系,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率达100%。

四、坚持严格执法,维护群众环境权益

我们严格执行环保法律法规,强化依法行政意识,加大科学监管力度,创新实施“分类监管、一线监察”,推行“精细化”、“网格化”管理,建立“全面覆盖、层层履职、网格到底、责任到人”的环境监管模式,严厉查处环境违法行为,有力保障了群众的环境权益。制订实施了《xx市排放污水企业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和《xx市企业污泥处理处置监督管理暂行办法》,严格落实排污

了镇镇有景观街、村村有围村林。全市有林地面积108.2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46.8%。

六、坚持城乡统筹,深入推进环境整治

篇6:全国生态县、生态市创建工作考核方案(试行)

怀化市创建全国生态示范市工作纪实

怀化市古称“五溪”,位于湖南省西南部,自古就有“黔滇门户”、“全楚咽喉”之称。地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确定的全国九大生态良好地区之一的湘黔渝鄂边境山地的主体地带。自2003年以来,全市以“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为抓手,努力探索适合生态良好、经济后发展的南方山区实现可持续发展之路。目前,全市26项创建指标均达到或超过国家生态示范区三类地区标准,已有11个县(市、区)先后通过了湖南省环保局组织的全国生态示范区现场考核验收。

以生态调查为基础,科学编制规划,构建生态示范市建设总体框架

早在2002年,怀化市率先在全省完成生态环境现状调查。2003年6月,国家环保总局批准怀化入列全国第八批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地区。2003年底,市委、市政府召开了全市创建工作动员大会,出台《关于创建全国生态示范市的决定》,提出创建生态示范市--国家环保模范城--生态市的“三步走”战略目标。2004年8月,完成了11个专题规划和13个县(市、区)分区规划,2004年12月13日《怀化生态市建设规划》通过了园国家环保总局组织的专家评审。《规划》确立了重点建设领域的目标和任务,128项重点项目和示范工程。2005年3月《规划》经市第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审议通过。同年6月,市政府正式颁布实施。2006年9月,市第三次党代会将“生态立市”作为怀化发展战略之一。2007年,市委、政府又提出“坚持永续发展、打造生态怀化”的努力方向。2008年7月,新一届市委、市政府又提出“构筑现代物流中心、建设生态宜居城市”的发展战略,进一步丰富了生态创建的内涵,有力地推动了生态示范市创建工作。

以强化组织为保障,明确目标责任,建立生态示范市建设长效机制

创建伊始,怀化市成立了以市委书记为顾问,市长任组长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组织协调推进生

态示范市建设工作。各县(市、区)、相关部门也相应成立了生态创建组织机构,形成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创建组织领导体系。市委、市政府将生态创建列入 “三个文明”目标管理责任制,纳入政府行政效绩考核范畴,明确相关部门职责,科学制定考核奖励办法,将考核结果作为领导政绩和单位评优创先的重要指标,定期开展检查督促,年终严格实施奖惩,逐步形成了“党委政府领导、人大政协监督,相关部门落实,创建机构督促,社会公众参与”的工作机制,有效地推进了生态示范市建设。

以项目建设为载体,狠抓措施落实,打好一场生态创建的攻坚战

实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努力建设生态宜居城市。五年累计投入33.5亿元,怀化城区新建一批路桥,亮化改造主次干道和背街小巷;新修了五溪文化广场、香洲广场、天星广场,启动了太平溪综合治理工程;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医疗固废处理中心投入使用,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已正式运行,城市污水处理率由21%上升到42.3%;治理了中心城区燃烧散煤锅炉、大灶,城区空气优良天数由264天提高到359天;开展了城区主干道禁鸣,城市声环境质量达到功能区标准;新增城市绿地648公顷,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0.3%。2008年10月创建省级文明卫生城市取得圆满成功。

结合环境优美乡镇和生态村的建设,逐步改善农村环境质量。突出沼气建设、开展村镇环境整治活动,已投入2.07亿元新建沼气池6.9万口,建成沼气示范村100个;投资200余万元建成一批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生活垃圾收集等生态示范亮点。共投入1.65亿元,先后解决94.71万人饮用水安全,村镇饮用水卫生合格率达到81.3 %,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48.4%。全市已有省级环境优美乡镇34个和省级生态村80个,并有16个乡镇和19个村正申报国家级环境优美乡镇和生态村。

狠抓工业企业污染治理,大力开展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试点。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污染、高消耗项目上马,积极推动“节能减排”,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产业技术升级。全市工业新上项目环评率及“三同时”执行率均达到100%,47家重点企业限期治理全部完成。在主要行业和重点企业开展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试点,培育了金大地、恒光化工、湘维公司等一批循环经济试点单位。全市单位GDP能耗由1.47吨标煤/万元下降到1.17吨标煤/万元,单位GDP水耗由953立方米/万元下降到345立方米/万元;环保投资占GDP比例由0.7%上升到1.8%。

推进“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 工程建设,生态经济获得长足发展。农产品绿色认证蓬勃兴起,全市大宗农产品优质率达52%;建成工业原料林、中药材、果蔬茶等优质产业带38个、基地380万亩;新建雪山食品、海联果蔬、大康牧业等规模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43家;全市共有有机食品4个、绿色食品19个、无公害农产品118个,完成产地认定356万亩。将生态旅游开发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加以培育,现有国家文物保护单位9个,省级历史文化名城2个,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地质公园17个。全市4A级景区1个、3A级景区9个,2A级景区达到6个,旅游环境达标率100%,洪江古商城、会同高椅古村分别入选“中国十佳古城”和“中国十佳古村”。芷江、通道、新晃获“中国最佳旅游休闲县”称号。2008年底,全市共接待国内外游客81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35亿元。

以法律法规为准绳,严格依法行政,为生态示范市建设提供法律保障。

五年来,市政府相继出台《怀化市公益林管理暂行办法》、《关于切实加强生活饮用水源地表水源保护工作的通知》、《关于“十一五”市控重点企业污染物全面达标排放工作意见》、以及《舞水河怀化段环境管理办法》等规范性文件,有效地打击了破坏森林资源行为,规范了舞水河管理;围绕生活饮用水源保护、造纸水泥行业整治、打击非法排污、乱采乱挖等开展专项行动1.3万余人次,查处环境违法案件237余起。在新建项目上,严格把好生态环保关,坚持做到“四不批”和“八不准”,全市共否决污染严重、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建设项目29个,淘汰关闭重污染、高能耗企业89家。主要污染物砷和镉提前超额完成了“十一五”减排任务。2008年COD和SO2减排综合排名分列全省第一和第三位。

以社会宣传为先导,引导公众参与,营造生态示范市建设良好氛围。

广泛开展“倡导绿色文明,建设绿色怀化” 生态创建主题宣传活动,特别是开展了生态摄影、演讲、征文比赛以及系列创绿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有效激发了广大群众参于生态创建的积极性。全市共创建国家级绿色学校2所,省级绿色学校43所,省级绿色社区3个,省级绿色家庭17户,省级环境优美乡镇34个、省级生态村80个,16个乡镇、20个村已申报国家级环境优美乡镇、生态村;市级绿色机关123个,绿色学校174所,绿色小区28个,绿色宾馆13家,绿色家庭594户,绿色医院17家。文明的生产方式、绿色消费方式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在全市正在逐步形成。

上一篇:《数据统计与分析》课程教学反思下一篇:以考试为话题的作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