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贸流通业调研报告

2022-08-25

很多人对于写报告感到头疼,不了解报告的内容与格式,该怎么写出格式正确、内容合理的报告呢?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商贸流通业调研报告》,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第一篇:商贸流通业调研报告

商贸流通业状况调查报告

乌审旗商贸流通业状况调研报告

流通是国民经济运行的重要环节,是决定经济运行速度、质量和效益的先导力量。流通业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地区综合竞争力和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加快推进工业化、城市化的基础。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商贸流通业在促进生产、引导消费、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等方面的作用日益突出,并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促进乌审旗商贸流通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乌审旗提“出以人为本、建设绿色乌审”的发展理念,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扎实推进四大产业,强力构筑“一区三基地”建设,全面繁荣商贸流通业,全旗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取得新进展。

一、 乌审旗商贸流通业基本状况

近年来乌审旗消费市场不断升温,消费需求不断上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不断攀升。2000年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0.93亿元,2005年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1亿元,年均递增率54.2%,2006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5亿元,比上年增长17.28%,2007年预计实现社会消费品总额11亿元,较2006年增长15.79%

二、 商贸流通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主要措施

(一)存在问题

(1)观念滞后,认识不到位,受传统经营模式、消费理念和管理方式的影响,人们对加快流通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

(2)市场基础设施薄弱,连锁经营和物流配送企业发展水平低,缺乏整体规划、盲目建设、重复建设依然存在。

(3)对外经贸总量低、出口规模小、出口商品结构待改善,对乌审旗经济拉动不强,与国际合作水平较低。

(4)市场运行不够规范,市场所需的规章制度在着一些空缺;如城市商业网点规划、批发市场、洗浴、住宿、餐饮服务等方面,而且假冒伪劣商业欺诈等时有发生,消费安全隐患较多。

(5)资本投入不足,商贸流通业的资本投入多位自发和自然投入的社会零散资本,投资方向多为小型的品牌代理和餐饮服务业,缺乏集中的优势资本投入。

(二)主要措施

(1)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进一步提高认识,建设一个有特色、有活力的市场,全面提高流通业发展后劲,促进乌审旗流通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2)采取积极措施,培育连锁经营企业发展;统筹规划物流配送体系建设合理布局,一体化建设。

(3)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加大出口对经济的拉动力;鼓励和扩大资源、原材料产品进出口。

(4)完善市场调控体系,加强市场监测,对批发市场、洗

浴、住宿、餐饮服务等加强管理,严厉打击制假、售假及商业欺诈违法行为,创造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

(5)加大对商贸流通业的投入力度。在促进流通业发展中,政府应从政策和资金两个方面予以投入,建设大型流通市场、社会型物流中心及信息网络平台

三、乌审旗商贸流通业发展趋势

(1)“十一五”期间,乌审旗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进一步提高认识,以建设大型农牧贸易市场、搞活流通、科学规划、发挥特色,全面提高流通业发展后劲,结合乌审旗城市规划发展的思路,以嘎鲁图镇市场为中心,以苏木镇集市为基础,以多元化的流通组织和规范化、规模化的商品交易市场体系为纽带;规划实施流通业建设项目,统筹城乡发展,在嘎鲁图镇集中力量建设好嘎鲁图镇物流园区和一个大型的农贸市场;以“万村千乡”工程为主要载体,重点支持农村市场、物流基地建设;积极培育拓展消费品市场,规范市场交易行为,推进农改超进程。

(2)以人为本,科学规划,合理布局,避免重复建设,有计划地发展大型商业设施、商业街等服务设施建设;逐步发展旧货交易、再生回收市场;大力发展便民商店、药店、理发、美容、娱乐、废旧物品回收、家政服务等社区服务业。

(3)建立政府对商贸流通业发展的政策支持体系,引导企业向重点方向发展。对符合乌审旗产业发展方向的物流、公共服务项目给予支持,给予土地、税收优惠;对下岗失业人员从事服

务业,按照再就业有关优惠政策给予行政事业收费,税收等相关政策优惠;对符合乌审旗鼓励项目的外来投资者按招商引资相关政策给予优惠。有计划地向上级争取资金和项目,改善交通通信、网络等基础设施,夯实经济发展基础。

三、对发展我县商贸流通业的思考

根据乌审旗第三产业的现状和特点,结合鄂尔多斯市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乌审旗商贸流通业发展定位。乌审旗第三产业发展要紧紧围绕城乡一体化,以项目为载体,创新、发展现代商贸流通业为重点,大力发展有乌审特色的优势产品、文化旅游业,逐步发展会展经济、物流经济、商业旅游、汽车服务业、医药流通业等提高商贸流通业对GDP和税收的贡献率。

第二篇:加快商贸流通业特色发展调研思考

**自古以来就是西北的商品集散地,旧有“水旱码头”、“商埠重镇”之称。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自西部大开发以来,商贸流通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初步形成了具有一定特色和规模的商贸流通体系,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产业。

一、商贸流通业发展特点

2008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7亿元,同比增长19%(

市区19.8亿元,占全市的52.69%)。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商贸流通繁荣活跃。据统计,截至2008年,全市共有商贸企业(经营户)近8500个,从业人员5万多人,其中市区2500户、2万人,2008年实现销售额15亿元(其中市区7.5亿元)。批发零售贸易业、住宿餐饮业不仅成为第三产业发展的新亮点,而且成为吸纳劳动力就业的主渠道。

(二)商贸设施日益完善。近年来,市委、政府大力推进商业基础设施建设,相继在市区建成了新世纪商厦、利通商厦、购物中心、信邦电器、盛世开元商厦、义乌商贸城等商业基础设施。依托老城区明珠广场实施商贸核心区改造工程,对商贸核心区建筑群进行了外立面改造,对周围环境进行了美化亮化,并建成运营国贸大厦,形成了集购物、娱乐、餐饮于一体的城市繁华中心,增强了辐射带动功能,吸引了广大市民及周边群众到市区购物休闲。结合新区开发建设,实施迎宾街打通工程,将民珠广场和盛元广场连接起来,开辟了新区和迎宾街两个商业带。

(三)新型业态发展迅速。流通业态开始从传统业态向现代流通业方向发展,在增强市区中心商贸核心区凝聚力、辐射力的同时,大力发展连锁经营,先后引进了新华百货家电连锁、新华百货超市、北京大中电器连锁店、itat连锁店、德克士等多家商业、餐饮连锁企业落户市区。目前,市区已建成连锁企业超过10家,发展连锁店近千个,专卖店近百家,基本形成了百货商店、超市、便利店、专卖店、大型综合超市等各种业态共同发展的格局,购物环境有了大的改善。

(四)市场建设力度加大。目前,全市共有各类市场91个,其中,生产资料市场17个(市区7个),消费品市场70个(市区23个),其它专业市场4个(市区2个),全部市场占地124.08万平方米(1881亩),总建筑面积56万平方米,总投资额11亿元,拥有摊位3万个,从业人员6万余人。年交易额5000万至1亿元的市场有13个,过亿元的有7个。市区先后建成铁市场、木材建材市场、涝河桥清真牛羊肉批发市场、东郊瓜果蔬菜批发市场等大型批发零售市场。涝河桥清真牛羊肉批发市场、东郊瓜果蔬菜批发市场被农业部命名为国家级定点农贸市场。同时,实施涝河桥清真牛羊肉批发市场区域改造工程,完善了功能,提高了档次。实施东郊蔬菜果品批发市场“农改超”工程,改善了环境,扩大了经营范围。市场体系基本形成,在商品流通过程中正在发挥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

(五)特色商贸优势显现。清真食品产业快速发展,全市从事清真食品和穆斯林用品生产、加工、销售的企业、个体经营户15.7万家,从业人员24万人,其中规模以上企业32家,规模以下中小清真食品加工企业139家,清真餐饮业2200家。全市有清真粮油副食品加工企业364家,清真乳品企业16家,清真肉食品加工企业21家。同时,在市区规划建设了清真食府,有力带动了清真餐饮业的发展。2008年,清真食品和穆斯林用品产业实现产值75亿元,同比增长13.6%;实现增加值27.8亿元,占全市gdp的18.3%。经过多年的培育发展,目前已涌现出了“涝河桥清真牛羊肉”、“沙漠王子清真食品”、“夏进乳品”、“万绨旎民族服饰”、“中桦雪面粉”等一批知名品牌。

(六)对外贸易快速增长。截止目前,全市有进出口企业80多家,从业人员2万多人; 2008年,进出口总额达1210万美元,增长10%,主要出口商品为果汁、裘皮、蜂蜜、羊绒等,出口国家有日本、韩国、德国、美国、蒙古等国以及中东、中亚等地区。

(七)发展氛围更加浓厚。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面对新形势、新挑战,及时提出了“繁荣商贸流通产业,重振**商埠雄风”的战略决策。在全市上下开展了“繁荣商贸流通产业,重振**商埠雄风”的征文活动,制定出台了《关于促进市区现代商贸流通业发展的意见》(吴政发[2005]92号),提出了今后发展的目标、重点、政策措施。市委、市政府先后组团赴浙江义乌等地进行学习考察,积极开展与义乌的商贸流通对接,在义乌设立了**办事处,成立了阿语服务中心和劳动力工作站。目前,在义乌的宁夏阿语翻译有近2000人,其中**阿语翻译达1000多人。组织**商户到义乌学习考察,推动了两市商贸往来。以上工作,为全市商贸流通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二、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市商贸流通业发展较快,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一

是全市商贸流通业发展不平衡。山区发展慢,总量低,川区发展快,总量高,尤其是市区商贸流通业发展优势突出。二是与周边的银川、石嘴山、乌海、平凉等地区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商贸流通业增加值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偏低。三是商贸流通业现代化水平亟待提高,特色商贸流通业特别是清真食品产业、穆斯林用品产业、粮油加工产业需要进一步发展提升,商贸流

通企业的规模偏小,辐射带动作用不强。四是商业设施的规模、布局、结构和商业业态结构等不够合理,尤其是新型业态向农村发展滞后,商业网点布局疏密不均,商业街区规范整合力度不够,尚未形成划行归市、集聚经营的规模。五是商业的经营理念、管理方式、服务功能等软件建设不够先进。

三、对策及建议

加快**商贸流通业发展,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把促进商贸流通业发展摆在重要战略地位,坚持以市场化、产业化、特色化和社会化为方向,以优化结构、扩大规模、增加就业、提升水平为着力点,以加强商贸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广连锁经营、努力提高批发业现代化水平、加快现代物流业发展、培育发展特色商贸流通业、大力发展会展经济等为重点,逐步建立和完善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开放式、多层次的大市场、大商贸、大流通体系,使商贸流通业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先导产业。

(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将各类商贸流通设施建设纳入城镇建设总体规划,做到合理布局、功能互补。按照“政府主导、严格规划、市场运作”的要求,加快市区综合建材城、东郊蔬菜批发市场、再生资源市场、青铜峡仔猪市场、同心果蔬批发市场等各类市场的改造建设步伐,力争年内培育销售收入过亿元的市场10个,过5亿元的市场5个,并完善设施,增强功能,提高辐射带动能力。大力实施涝河桥清真牛羊肉批发市场区域改造工程,扩大规模,提高档次,在牛羊肉深加工及增加附加值上做文章。同时,根据现有商业街区发展现状,因势利导,划行归市,加快市区专业街区规划建设。

(二)提升传统商贸流通业。广泛采用现代技术手段和先进的经营管理形式,对传统商贸流通方式进行创新和发展,大力推广连锁经营,提高批发业现代化水平,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引导市区现有规模较大、品种全、信誉好的商业公司如人人乐超市向社区、街道、农村延伸,盘活闲置场所开办连锁经营、物流配送,扩大经营范围,方便广大群众。扩大连锁经营的领域,支持连锁经营向多业种、多业态发展。推动批发市场、交易主体由个体工商户向公司企业为主转变,推行电子商务等新型交易方式,扩大市场的辐射范围和交易规模。整合社会物流资源,促进传统物流向社会化、专业化和现代化转变。

(三)抓好特色商贸流通业。一是做大做强清真食品和穆斯林用品企业。重点抓好市区涝河桥批发市场、通达公司、同心阿依河、盐池余聪清真牛羊肉深加工及“沙漠王子”清真肉食品配送、金瑞速冻食品、安麦隆休闲食品、埃素羊杂真空包装等项目建设,开拓中东、马来西亚市场。积极扶持皮、毛绒加工产业及民族服饰企业,促其上档次、上规模。采取“谁投资,谁经营,谁受益”的办法,加快金积工业园区清真食品和穆斯林用品创业孵化基地建设,吸引一批中小企业入园发展,形成产业聚集区,打造清真食品和穆斯林用品生产加工基地。同时,要尽快成立清真食品和穆斯林用品研发中心,加快产品研发,提升产业层次。二是加快清真食品和穆斯林用品的认定。成立认定工作领导小组,开展与国际穆斯林产品认定标准的对接,特别是与马来西亚halai认证标准的对接,将“涝河桥清真牛羊肉”、“夏进牛奶”、“沙漠王子”、“精艺裘皮”、“万绨旎”等品牌推向国际市场。三是加强与义乌的商贸流通对接。积极组织本地企业参加义博会、义乌副食品展销会等会展活动,大力推介**特色产品。借鉴义乌的先进的经营理念,发挥商埠优势,打造义乌—**—中东三点一线贸易网络。扩大**市阿拉伯语翻译培训班的规模,向义乌乃至中东输送更多的阿语翻译人才。

(四)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一方面,对准备招商的项目精心策划,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围绕项目的可行性、投资规模和经济效益事前进行认真分析,努力增强招商项目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可操作性;另一方面,明确招商区域和对象,并根据不同情况,因地制宜,因人而异,采取不同的招商策略,提高招商的成功率。坚持“签约的项目抓开工、在建的项目抓投产、投产的项目抓达效”,加大措施,步步跟进,抓好重点商贸流通建设项目,确保项目建成一个,成功一个,促进商贸流通业的繁荣和发展。重点要积极走出去,以更加优惠的政策,吸引外省市大的清真食品和穆斯林用品企业到**投资置业,共谋发展。

(五)改善优化发展环境。一是营造平等竞争的市场环境。加大行政执法力度,强化监督管理,维护市场流通秩序,营造公平、公开、公正的市场环境,促进商品和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二是营造安全有序的消费环境。加大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力度,加强对各类集贸市场、批发市场的治理整顿,严厉打击生产和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盗版侵权、偷税漏税等违法行为,为广大消费者营造放心的购物环境。三是营造高效廉洁的政务环境。全面推行政务公开,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规范政府部门收费,坚决取缔各种巧立名目的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的行为。四是营造优质务实的服务环境。增强服务意识,积极为企业和个私业主提供政策、法律法规,市场信息等各种咨询,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大力扶持发展行业协会等中介组织,发挥其在推动行业发展和实施行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五是营造宽松和谐的舆论环境。加大商贸流通业发展的宣传力度,广泛宣传商贸流通业发展的先进人物和经验典型,宣传支持商贸流通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在全社会形成“发展商贸经济有功,服务商贸经济光荣”的浓厚氛围。

第三篇:关于我区商贸流通业现状与发展的调研报告

,国内经济虽有复苏迹象,但全球经济发展仍具有很多不确定因素,国际市场依然严峻,商贸流通作为连接消费终端的先导产业,仍面临着不小的压力。在大桥经济时代,实现实现商贸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创新促创业,在创业中创新,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商贸业态水平。

一、基本情况

(一)产业总量持续扩张

区现有限额以上批零贸易餐饮业共120家,批发零售业88家,住宿餐饮业32家。(附商贸流通企业销售前50强,经济普查数据)。

一季度,我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3860万元,同比增长17%。,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772764万元,同比增长15.6%,自以来,已连续5年实现两位数增长。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及增长情况(单位:万元)

从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实现零售额675575万元,同比增长15.4%,住宿和餐饮业实现零售额96110万元,同比增长15.2%。从社会零售结构看,,批发零售贸易业占87.4%,住宿和餐饮业占12.4%。

虽然商贸业总量不大,商业规模总体偏小,但增幅略高于全市平均,占全市的比例较高,为四个县区之首,自以来,占全市的比例一直保持在40%以上。如图:

从全区经济发展和服务提升的空间看,商业对全区gdp增长的贡献逐步加大,成为一支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全区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10.94亿元,同比增长9.2%,占gdp的52.5%。

(二)现代流通方式快速发展,居民生活消费服务体系逐步完善。

目前,我区已初步建立日常生活消费和休闲娱乐服务共同发展,连锁超市、百货商场和品牌专卖店在零售领域中的主导作用进一步增强;农贸市场的规范化、标准化、现代化程度明显提高;餐饮服务业持续发展,形成了适应不同消费层次的餐饮服务体系。城区主要大型零售商店主要有浙江天天惠,舟山民生商厦,市一百商店,香溢零售网络,新茂百货超市,华之友超市等。与此同时,社区便民服务体系也得到快速发展,农村消费网络不断完善。以“千镇连锁超市、万村放心店”工程建设为载体,不断构筑农村现代流通网,着力扩大连锁网络覆盖面,推动放心店向连锁便利店转变,以提高商品统一配送率。目前为止,天天惠在连锁超市达26家,台客隆在的超市、便利店达158家,我区所有乡镇,至少具有一家以上连锁超市。

(三)商业特色街初步形成,但业态比较混乱。

城区目前已经形成的商业特色街主要有总府路——时尚服饰街,芙蓉洲路——休闲娱乐街,东西大街——明清文化街。目前,总府路——时尚服饰街总体人气不旺;芙蓉洲路——休闲娱乐街,业态比较混乱;东西大街——明清文化街,主要经营文具,饰品等,档次不高。

(四)专业市场逐步建立、但档次低下。

全区有商品交易市场48个,其中农副产品市场30个,其他市场涉及建材家具、服装、数码、生产资料市场等(附表)。可见,专业市场以满足群众生活为主,生产性服务的专业市场所占比例很低,更多的是最低端的农副产品交易市场。

二、商贸流通业存在问题

(一)商业布局不完善

目前区商业在城市中心区比较繁荣,城乡结合部、城镇和新兴居民小区商业发展相对滞后。市内布局需要进一步优化,商业网点疏密还不平衡。商业规模不集约,缺乏竞争力,店铺规模普遍偏小,传统商业比重较大,经营商品档次太低,缺少商圈辐射范围大的广域型大商场大项目的有力支撑。一方面经营雷同、低档次的商场也包括大型商业设施重复建设,造成资源浪费;另一方面新建的各类园区与居住区商业设施建设不配套,难以满足居民的购物及服务需求。

(二)业态发展不平衡

传统百货业仍占主体,新型业态规范化和规模化水平不高,业态发展不平衡,现代营销技术的利用仍处于起步阶段。目前区相当一部分连锁企业仍不具有现代意义上的连锁经营企业的竞争实力,与国内外大型连锁集团的规模相差悬殊。传统批发业萎缩,物流中心、配送中心和仓储建设等现代批发业的建设、发展滞后,规模化水平不高,制约着商业的整体发展水平。

(三)商业特色不突出

区内尚未形成自身的商贸特色,零售商业以传统生活服务型零售为主,与其他地区商业形态雷同。中心商圈特色不突出,业态偏少,缺少吸引力和凝聚力。没有形成与区域特色相适应,具有独特优势的商业服务体系。专业街发展滞后,专业市场档次较低,区内各专业市场基本是档次较低的粗放型市场,缺少高端消费品市场,缺少与科教文化特色结合紧密的文教用品市场、科技产品市场等一批特色市场。

(四)品牌档次较低,缺乏吸引力。

我区商业存在商品品牌种类少、档次低的突出问题,现有经营品牌多为地方性品牌和不知名品牌,缺乏吸引力,缺乏竞争力,并且还充斥着不少傍名牌、假名牌。

(五)缺少大型生产性服务企业。

缺少大型的生

产性服务企业,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物流企业,我们的海运业、陆上交通运输所承担的功能大多数还是物流概念中其中的一段,那就是运输功能,没有包含商品的运输、配送、仓储、包装、搬运装卸、流通加工,以及相关的物流信息等多个环节。

三、商贸流通业的提升

商贸流通业要实现持续健康发展,进一步发挥好引导消费促进生产的作用,关键还是要不断提

高综合实力和竞争力,从根本上改变“小、散、弱”的面貌。到2011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要达到100亿元,年均递增15%以上。随着《舟山市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商贸流通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的出台和正在策划的几个大型商贸流通项目的逐步实施,商贸流通业将逐步提升。

(一)提升核心商业区。近期的主城区商圈范围辐射舟山大部分地区,建成以“一个商业核心区、两条商业中轴线”为主体的,形成时尚化、现代化的舟山本岛核心商业区域。一个商业核心区:指位于解放路和人民路交叉口并向四周辐射的区域。考虑再引进1家单店面积在10000平方米以上的百货大楼或大卖场,具体位置在解放西路与环城西路交界口,建设商业新地标,使其与原有区域中的商城、一百商店等共同构成区域商业中心的核心力量。两条商业中轴线:一条是东西向解放路中轴线,另一条是南北向人民路中轴线;配合城市主要商业区改造,梳理解放路和人民路上的店铺,按照优先发展专业店、专卖店等特色店铺的思路,对不同所有制的店铺采用“腾笼换鸟”、“拍进拍出”、“以小集大”等方法,经过4-11年左右的整治,使区的两条商业中轴线的面貌焕然一新。

(二)专业市场逐步转型升级。专业市场档次较低,要引导专业市场改造经营设施,创新经营模式、交易方式和服务功能,提升市场流通业态。在继续发挥商品集散功能的同时,进一步拓展市场功能,逐步向商品信息中心、展示中心和物流中心延伸发展,加快促进传统市场向现代市场转型。要充分发挥区相关乡镇作为大桥进入舟山本岛的第一岛、第一镇、第一站和主入口的新区位优势,建设日用百货仓储、配送和批发中心,以便利的交通条件和相对低廉的土地成本形成业态高地,辐射舟山所有乡镇,近期,重点提升西码头水产交易市场,加快建设“两城”、“一中心”项目。“两城”指双桥汽车城和盐仓建材城。目前双桥镇已经启动4s汽车城项目,总共可以引进4s销售企业9家,最终建成舟山市汽车销售集聚区,包含高层次的汽车销售、服务、二手车置换和维修等功能。汽车城项目的建设,将启动高端消费品市场和出现新的商贸业态—会展经济。规划在盐仓街道西北部区块建立伊索大型建材城,内含建材展示、批发交易市场和建材仓库。“一中心”指盐仓日用百货仓储、配送、批发中心,以提高市场的商品集散功能。借助临港工业迅猛发展的势头,借助国家粮油、煤炭、石化储运基地及相关港口物流业的发展,大力发展大宗物资(如船用钢材、油品)交易,有可能还要凭此发展虚拟经济,建设期货市场。

(三)继续完善社区商业。各街道、镇建立社区商业服务中心,使之覆盖整个整个城镇。形成规范化、个性化和亲和力的社区商业服务体系,形成以社区型购物中心或以日用百货、副食品连锁超市为核心,各种专卖店、便利店、特色店相配套的社区商业服务网络。实现商业服务的社区化、敏捷化和信息化,成为家庭功能的延伸,完成社区最后100米的商业服务配送,形成遍布的便捷的社区商业网络,通过全时全位的商业服务,满足人生活、生产要求。推进沿街式、团组式和会所式的社区商业格局。初期规模和辐射范围可以内向服务型为主,即服务对象仅限社区内居民,随着社区商业成熟,可向外向型社区商业发展,服务范围可延伸至社区外部消费人群,服务半径随之拓展。外向型社区商业又可随着不断发展,向着综合日常配套、休闲、娱乐和社区服务的多功能方面转化,可以发展为规模化的商业步行街,或可成为城市新崛起的商业中心。

(四)改善农贸市场布局。农产品批发市场主要设置在城郊结合部和乡镇交通主干道附近,目标顾客以中小批发商和零售商为主。水果、蔬菜、花卉等农产品批发市场主要设置在城郊结合部和乡镇交通主干道附近,目标顾客以中小批发商和零售商为主。农贸市场设置在靠近居民区的区域,目标顾客为当地居民。对现有农贸市场进行改造提升,从根本上改变“脏、乱、差”的现状,逐步实现农贸市场设施标准化、市场经营规范化、市场监管长效化,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针对各农贸市场具体情况,将分别对不同市场进行新建、改造或取缔。

(五)推动镇级商业中心建设。白泉镇中心商业区要逐步发展成为新的城市商业中心,主要为北部工业园区和干览、北蝉等乡镇服务,继续建设综合集镇;岑港镇中心商业区,主要考虑大桥开通后,岑港可能成为西部经济、文化中心,为西部乡镇服务;金塘镇中心商业区,服务金塘物流岛建设,可承接金塘周边乡镇的人口及相当部分的物流业人口,适宜发展成为一个中心镇商业区。

(六)大力发展以港航服务为主的现代商贸物流业。依托海港区位优势和城市综合服务功能优势,构筑物流政策、物流设施、物流信息三大平台。着力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增加总量,提高配套能力;制定和完善物流产业政策,优化行业发展环境;加快物流企业资源整合和信息化建设,提高物流组织化、集约化水平;规范物流企业经营行为,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培育一批大型物流企业,形成体系健全、结构合理、货畅其流、交通便捷和特色明显的现代化物流网络。重点发展集装箱物流、石油及化工制品物流、矿石物流、煤炭物流、粮食物流、水产品物流、船用钢材物流等,形成包括金塘物流岛、大桥两侧沿海三大国家级物流中心,完善航运物流基础设施结点链网体系。重点推进工商企业物流业务外包,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第四方物流,建立城乡一体化、社会化、专业化的物流分拨配送体系,创造一流的物流环境,使现代商贸物流业成为的支柱产业。

第四篇:关于发展我县商贸流通业的调查报告

商贸流通业作为区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连接生产和消费的桥梁,其发展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地区现代化程度和社会经济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商贸流通业的发展,大力发展新兴第三产业,增创服务业新优势。商贸流通业的发展对加快我县城乡一体化进程,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我县商贸流通业的发展现状和特点[本文来源于文秘写作-www,wmxz.cn,找范文请到]

2004年,我县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6.7亿元,比2003年增长13.7%,占GDp比重33%;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82亿元,比1995年增长近2倍,比2003年增长14.1%。商贸流通业从业人数年均增长6%,达11万人,商贸流通总体规模不断扩大,增长速度稳中有升。商贸流通业发展具有以下特点:

(一)总体规模不断扩大,经济比重逐年提高。近年来,我县商贸流通业增速均比地区生产总值增速高2—3个百分点,增加值均占GDp比重的14%以上。

(二)投资力度不断加大,初步形成具有一定流通生产力和规模的商贸流通基础设施。近年来,随着我县加大对交通、通信电网等城市基础设施改造,综合商贸市场改造,商业生态住宅小区等开发和建设,商贸流通业的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商业网点的规划布局逐步科学合理,为我县商贸流通业的快速发展打下良好基础。仅郫筒镇2004年商贸业总商户已达2300多户,户均营业额达32万元以上。

(三)从业人员不断增多,吸纳剩余劳动力的主渠道作用逐步显现。据不完全统计,2004年我县商贸流通业从业人员近11万人,占总人口的24%,比1995年增长4倍,且增长势态仍然明显。

(四)个体私营经济不断壮大,引领商贸流通业持续发展的势头强劲。截至2004年,我县从事商贸流通业的个体户和私营企业达12300个,占第三产业的90%;从业人数达11万人,占第三产业的85%;2004年创造增加值达22.82亿元,占第三产业的91%。

(五)功能布局日趋合理,发展空间较大。目前,我县已初步形成产销结合、批零结合的八大批发集散市场。形成以蔬菜批发、零售相结合,批发为主的安德、犀浦集散市场;以花木、蔬菜、优质水稻、中药材交易为主,产销结合的友爱、清河、唐元、花园、古城五大农产品交易市场;以石材批发、零售相结合的犀浦石材交易市场。形成以郫筒、犀浦为中心的两大零售商圈;围绕高校建成招生和房地产开发,形成校园经济圈和生态住宅区零售圈。这四大商业圈集聚了我县商贸流通业多年的生产力积累,成为我县零售业、餐饮业和服务业的主体代表。

二、我县商贸流通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总量发展滞后,对GDp的贡献率偏小。近年来,虽然我县商贸流通业比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高2个百分点以上,但是增加值占GDp比重仅为14%左右,与温江、双流、新都、彭州等区(市)县相比,对GDp的贡献率明显偏小。

(二)传统业态和经营方式仍占主导地位,社会化和组织化程度较低。安德、犀浦两大蔬菜批发市场是我县社会化分工和产业化分工程度较高的市场,但其集散和吞吐功能也基本上是在露天市场,仅靠3000多辆人力三轮车向成都集贸市场进行分销,经济效益不够明显。

(三)人气不旺,商气不足。有人曾用“哑铃态势”来形容我县目前商贸流通业与周边的比较状况,即两头(成都市和都江堰)热,中间(郫县)冷。这句话从本质上反映出我县商贸流通业仍缺乏吸引投资者和消费者的特色产业和品牌产业,难于聚集人气,促进消费,扩大商机。

(四)产业分散程度较高,缺乏规模效益和竞争力。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我县国有商贸流通企业基本上退出了历史舞台。目前,我县商贸流通业的经营者多为个体商户或私营企业,且大多各自为阵,小规模低起点运作,服务水平低,不具备抵御大流通、大市场和国际化竞争风险的能力。

(五)政府引导不够,产业发展存在无序现象。我县对商贸流通业的发展论证与积极引导不够,对与商贸流通业相关的第三产业缺乏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导致第三产业发展随意性大,产业网点布局不合理,无序发展现象突出。

三、对发展我县商贸流通业的思考

根据我县第三产业的现状和特点,结合成都市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我县城市发展定位,我县第三产业发展要紧紧围绕城乡一体化,主动承接成都特大中心城市辐射和成都大市场、大流通功能分流,以项目为载体,创新、发展现代商贸流通业为重点,大力发展校园经济、餐饮旅游业,逐步发展会展经济、物流经济、商业旅游、汽车服务业、医药流通业等,加快电子商务发展,提高商贸流通业对GDp和税收的贡献率。

(一)强化规划与布局,做强三个中心。一是做强县镇城市商业中心。科学合理规划城镇商业、餐饮、娱乐、休闲等布局,明确核心商业圈,培育区域商业中心,配套社区商业中心。二是做强大型批发物流集散中心。以安靖火车货运站启用和海霸王冷冻物流中心建设为契机,加强安靖镇为中心的大型批发物流、仓储集散中

心建设,设计科学、合理、流畅的人流和物流两条动线,即商业设施的空间结构要最大限度地保证人流的进出和购物的便利;要有足够的物流通道和现代化停车场地,以及配套的现代化基础设备,确保大批量商品的快速流动。三是做强农产品物流集散中心。重点抓好郫筒、犀浦、安德、友爱等镇的农产品物流集散中心建设,拓展现有市场功能,配套农产品整理、包装、深加工功能,提高农产品的物流水平。

(二)培育发展三大商圈,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一是大力发展校园经济商圈。近年来,我县先后引进各类大中专院校14所,在校师生近9万人。校园经济为我县商贸流通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要抓住校园经济圈内消费客源稳定,消费水平较高,消费方式求新,消费种类相对集中,信息型消费量大的发展趋势和特点,配套完善商业、服务、娱乐等设施,并加强依法管理力度,整合校园经济,促进和带动区域经济发展。二是大力发展住宅小区商圈。随着我县房地产业的不断升温,以及城乡一体化建设进程中的拆迁农户集中居住区的增加,应有针对性地规划商业地产,建设商业、餐饮、娱乐、休闲等配套设施,增强对内吸引和对外辐射能力以及增加就业岗位、带动失地农户的再就业。三是大力发展配套高新西区和现代工业港的物流、服务经济圈。针对高新西区和现代工业港不同发展阶段对流通的需求,规划建设物流配套设施。近期以提供基本建设必需的物资、服务配套设施为建设重点,远期以进港企业的生产原料和生产配套设施为建设重点。

(三)关联行业相互配套,促进商贸经济协调发展。一是商贸流通与餐饮业配套发展。我县作为区域性的组团商业中心和人居休闲中心,购物、餐饮、休闲和娱乐等设施的规划建设要有特色,应针对不同层次的消费目标市场,确定不同的主体和风格,满足不同层次消费者的需求。中心商业区要超前规划和发展,以起到龙头带动和导向性作用。二是现代物流业与交通运输业配套发展。要配套高新西区、现代工业港的发展,主动承接成都各类批发交易市场的外移,加快现代物流业发展。要充分利用安靖火车客货站,逐步在犀浦、红光、安靖片区建立现代物流中心,建成物流配送连锁网、仓储运输网等,同时,进一步建立配套的仓储、货运市场,发展客、货交通,促进运输业和汽车服务业发展。三是餐饮、娱乐、休闲业和观光农业相互配套发展。针对我县餐饮、娱乐、休闲业发展持续低迷、对外竞争优势不明显等现状,制定餐饮、娱乐、休闲业发展的优惠政策,筹建餐饮、娱乐、休闲集中发展区,同时,与我县友爱“农科村”、三道堰“水乡休闲”、清河“花木集中发展区”、唐昌“横山观光农业休闲旅游开发”等配套规划发展,提档升级,做大做强。打造出一批象“杨鸡肉”、“蒋排骨”、“川西水乡”等生态休闲娱乐餐饮品牌,增强吸引力和竞争力。四是商贸与会展经济配套发展。会展业的发展会产生1:100的带动效应,直接带动旅游餐饮、交通运输、休闲娱乐、金融商业等相关产业。我县应积极争取承担国际或全国类型的大型会展活动,主动承接成都各类会展分会场,以大型重点项目为载体,结合旅游、房产、娱乐、餐饮业的发展,举办生态旅游展、民俗美食展等会展,创造企业发展和招商引资良好的对外交流环境,培育商贸经济新增长点。

(四)加强商贸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发展后劲。随着新城区开发建设,要科学规划城市新中心形成的配套流通网点新商圈,预留商贸流通、市场用地和高标准配套市场和商贸基础设施,高标准建设功能齐全的公共流通设施,促使商贸流通业快速发展。

第五篇:物流业和商贸流通业的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按照局党组“大学习、大调研、大落实”活动安排,我根据我工作上的初步了解,就我区物流业和商贸流通业的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区物流业和商贸流通业发展现状

(一)物流业发展基础和发展态势

1、具备与现代物流业发展相适应的区位优势和交通基础设施条件。结合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综改试验区建设、长江经济带新一轮开放开发、武汉新港建设、大别山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建设等一系列省重大战略的部署,与城镇体系、产业布局相协调,黄州区基本形成以高速公路、一级公路、铁路和干线航道为主骨架,运输枢纽和港站为主要节点,各种运输方式布局合理、衔接紧密、便捷通畅、安全高效、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化综合运输体系。截至2019年底,全区公路总里程1624.97公里,路网密度达450公里/百平方公里,居省市前列。按行政等级划分,其中:国道35.03公里,省道73.56公里,县道164.74公里,乡道439.54公里,专用公路8公里,村道904.1公里。按公路技术等级划分,其中:高速公路21公里,一级公路119.17公里,二级公路100.35公里,三级公路415.51公里,四级公路989.94公里,公路形成“三纵三横”格局。境内河流适航通航里程57.87公里,其中长江36.67公里,内河(巴河)21.23公里。境内长江岸线36.67公里,宜港长江岸线20.89公里,目前已利用11.06公里,生产性码头泊位占用7.9公里(包括已建和在建码头)。已建码头主要集中在唐家渡港区黄冈长江大桥下游及张家湾港区的鄂黄长江大桥下游。适于近期开发的深水岸线主要集中在唐家渡港区。内河(巴河)岸线总长约21.2公里。

按照交通运输十四五发展规划和监空经济区的形成建设的要求,铁路枢纽建设的全面提速,鄂州机场、监港新城、g347陶巴公路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整体推进,黄州作为武汉城市圈重要的区域性交通枢纽的作用日益显现,为快速发展物流业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

2、经济特别是工业快速发展为物流业发展提供了支撑。疫情防控之后,随着各项政策的扶持,黄州经济增长进入加速期,人均生产总值年均增速达3-5%。2018年全区生产总值为235.42亿元。随着一批重大工业项目相继建成投产,预计未来我区工业仍将保持高位增长。经济特别是工业快速发展,对现代物流业发展产生了需求,拓展了空间。

3、当前的宏观政策、环境十分有利于现代物流业的发展。一是物流业作为唯一的服务行业进入国家十大产业振兴规划。二是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泛“长三角”区域合作机制的形成和武汉经济圈、黄团浠一体化、临空经济区建设的推进,将为物流业的发展提供更强的动力、更好的支撑。三是黄州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投资环境的不断优化,为现代物流业提供了更多发展契机。

4、近几年我区物流业呈现出总量初具规模、速度日趋加快、质量日益提高的态势。

从总量看:到2020年,黄州港已建泊位30个(其中生产性泊位24个,功能性泊位6个),在建生产性泊位6个,最大靠泊能力5000吨级,预计在建码头建成后港口吞吐能力将达到2000万吨/年:道路普货运输企业297家,普货车6002辆。危货运输企业13家,危货运输车726辆;

全区现有港口经营企业12家,水运企业9家,水运服务企业1家,拥有各类运输船舶248艘45万载重吨。从流量看,2020年全区总货运量达1136.4万吨。

从质量看:涌现了一批发展较好的企业,如黄冈市如峰汽车咨询服务有限公司。50台车以上运输公司45家;

一批机制灵活、经营规范的第三方物流企业也正在萌芽;

随着顺风机场的建设,一些国内外知名物流企业也将入驻黄州经营;

原来从事传统运输业务的东方运输集团,也正在转换角色,成立东捷物流公司,逐步加快传统运输向现代物流运输方式的转变。占地500百亩的物流园区及货运站场,如顺风物流园、监港新城联运中心正在谋划建设,现有大型物流园,如丁湖三路国盛物流园、西湖五路黄商物流园和中环路宇阔物流园都在满负荷运行。货运车辆运力结构已发生根本性变化,厢式、罐式、集装箱、冷藏、重型半挂牵引、大型物件等专用车辆吨位数已占据区营运货车总吨位数的小半壁江山。危货运输企业初步形成集约化、规模化经营,车辆实行了公司化经营和管理。

(二)商贸流通业发展现状

1、商贸流通业对经济的贡献率提高。2019年,区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2019年三次产业结构为845:47服务业占比上升7个百分点。初步形成食品和农产品加工、能源化工、纺织服装体育用品、商贸物流、现代农业等重点产业。农产品加工园区被纳入全省四个一批工程。电子商务快速发展,大润发、世纪联华等落户,黄州商城实施改造,东坡外滩新商圈形成,南湖汽车城初具规模。改造提升了陈潭秋故居、李四光纪念馆、安国寺等景区,建成千叶湖、袁家铺、幸福、东方园林等现代农业示范园区。規模以上企业发展到138家,限额以上商贸企业发展到102家,

2、商业设施较齐全,大商贸、大流通格局初步形成。2019年底,区拥有各类中心商业区20余个,业态包括购物中心、大型百货店、大型综合超市、大型专业店和仓储会员店;

连锁农家店30余家,乡级覆盖率达到100%;

商业街30余条。

3、市场主体日益壮大。考棚服装街、胜利街休闲、奥康精品、青砖湖建材料等形成规模。中商、中百、大润发、黄商等国内知名零售企业陆续入驻;

二、我区物流业和商贸流通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物流业面临的矛盾与问题

我区物流业近年来虽有较快发展,但总体上还处于低水平、粗放型发展阶段,处于从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的过渡阶段。具体表现为物流成本过高(2019年,我国物流总费用占gdp的18.3%,深圳市物流总费用占gdp的15.9%,同期美国、日本物流总费用占gdp的10%不到,而我市及区却高达20%(2019年)),运力结构不太合理,对道路运输依赖过大,物流的外部负效应(如能源浪费、空气污染、交通堵塞等)增加。困扰物流业发展的矛盾与问题主要有:

1、物流管理体制亟需完善。现代物流的发展,要求打破传统的行业与区域限制,建立一个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大市场。而现状是分行业运输管理方式和分部门管理体制并存,各部门、各行业各管一块、各自为政、政出多门。市及区物流发展缺乏统一的规划和协调,造成衔接不畅、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致使物流运行系统环节多、周转慢、费用高、服务差,市场秩序比较混乱。

2、物流供需结构不平衡,社会化、专业化程度较低。一方面,受观念的制约和信任机制缺失的影响,大多数工商企业习惯于“大而全”、“小而全”的生产经营模式,物流活动主要依靠企业内部组织的自我服务完成;

少数企业即使使用第三方物流服务,也只是把部分物流服务业务进行外包,导致专业化、社会化的物流需求不足,制约了第三方物流快速发展。另一方面,我区物流企业数量虽然较多,但规模小、实力弱、功能单一,管理水平、信息化程度和技术装备水平不高,能提供综合物流服务和供应链一体化解决方案的不多,主导市场发展的大型运输企业和核心竞争力强、带动作用明显、现代化程度高的第三方、第四方物流企业缺乏。另外,冷链物流等专业化物流储运能力明显不足。

3、物流产业发展的政策支持力度不够。目前,我区及市里尚没有出台支持物流业发展的专门政策。

4、物流专业人才短缺。企业缺乏物流管理和专业技术、技能人才,教育机构缺乏规范的物流人才培育途径,社会上缺乏专业咨询机构,政府缺乏专业物流管理与规划人员。

5、物流基础工作亟需加强。一是交通基础设施特别是水运条件建设仍需加强,航道等级低、港口基础设施薄弱、分布不合理状况亟需改变。二是全区尚未建立统一的公共物流信息平台,信息化程度不高。三是物流统计工作薄弱,统计指标体系不健全。四是物流园区、货运站场规划建设相对滞后,布局不尽合理。五是全区尚没有一家出口加工区或b型保税物流中心,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外向型经济的发展。

6、行业自律不够,市场竞争不规范。由于我区只是在道路运管局挂牌物流局,没有物流行业协会,行业影响力弱,作用还远远没有发挥。物流低端市场竞争激烈,不同程度存在压价竞争、偷漏税、超载严重和的现象。

(二)商贸流通业发展中的主要问题

虽然近年来我市商贸流通业发展形势较好,但仍存在不少问题。

1、市场结构功能尚需完善。一是市场的产业带动效益和集聚效应不明显。生产资料、生产要素等大型专业性市场少,与支柱产业关联度不强。二是社区商业基础设施数量不足。三是商业特色有待加强。商业地块开发、建筑外观设计、专业形象设计等方面缺乏统筹策划和开发,导致商业的特色不明显,形象不鲜明。大多数商业设施在定位上只是一般消费和购物,大众化业态多,品牌差异和特色差异不明显。高附加值的高端消费品市场供应不足。

2、商业规划得不到有效执行,商业布局不够合理。一是商业规划的执行往往让位于招商引资的需要;

二是政府规划部门监管职责不明,开发商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常不按商业规划建设便民网点或建后改作他用;

三是可以错位经营的大型百货店集聚效应不明显,以经营快速消费品为主的连锁超市却往往扎堆;

四是现有商业设施呈老城聚集、新区不足的状态。

3、消费环境亟需改善。不少商业设施交通条件欠佳,停车设施不足,疏导客流的空间狭窄;

为顾客服务的软硬件设施和条件不足,如绿化、休闲娱乐设施、标牌指示、货物托管站等;

部分市场布局凌乱,卫生状况很差。

三、加快发展我区物流业和商贸流通业的若干建议

为实现现代物流业和商贸流通业健康、持续、快速发展,把我区打造成名符其实的全省区域性物流中心和在全省有重要影响的商贸中心,提出如下建议:

(一)关于发展物流业的对策建议

1、强化意识,明确定位。实践表明,发展现代物流业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对我区当前而言,是发挥中心城市引领带动作用,加快融入武汉经济圈建设的迫切需要,是调整经济结构、优化投资环境、承接产业转移、积极参与“泛长三角”分工合作的迫切需要,也是提高企业效益和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市区各级、各部门和企业应提高对发展物流业必要性、迫切性的认识,树立物流意识,增强大力发展物流业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应进一步明确我区物流业的发展定位,一是明确物流产业为我市区优先发展的产业之一;

二是充分发挥黄冈市区作为全省区域性物流节点城市的作用,加强与其他物流节点城市特别是鄂州、黄石、武汉的分工合作,构建湖北东部地区物流区;

三是把物流业作为构建黄冈市区融入不治经济圈的先导,融入长三角的切入点。

2、加强领导,统筹协调。建议市区政府尽快成立物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及时沟通信息,统筹协调各部门出台物流发展的相关政策,制定物流发展规划,协调物流发展的重大问题,推进重大物流项目建设。

3、规划引导、合理布局。建议在国家《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指导下,尽快编制、出台市及区物流业的发展规划,以规划统一引领黄冈市区物流业快速、有序发展。要根据黄冈市区发展战略和武汉经济圈建设目标,充分考虑市场需求、产业布局、商品流向、资源环境、交通布局等因素,优化物流业的区域布局。抓住新建、改扩建高铁站、铁路货运站场、黄州港、顺丰机场和城市道路大建设的难得机遇,加强铁路、港口、公路和机场转运设施的统一规划和建设,合理布局物流园区,完善中转联运设施,实现各种运输方式及城际通道与市区道路的无缝对接和高效贯通。在高速公路与进出城干道的公路运输节点,建物流转运中心、货运站场;

在大型企业、专业批发市场周边建现代化配送中心。

4、整合资源,夯实基础。一是加快建设具有引领作用的大型码头,加快空港建设,加快铁路专用货运线的建设,以优化我区货运运力结构,提高物流运输能力。二是规划和建设快速物流园、经济园区的快速公路系统,实行客货分流。三是鼓励社会资金按照规划建设物流园区、货运站场,政府给予土地使用方面的优惠和便利,并投入一定的前期开发资金。四是整合现有资源,加快由政府主导建设全市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并通过与政府部门的电子政务系统和企业的物流信息系统相互衔接、相互支持,构成一个完整的社会物流信息系统,同时实现与周边中心城市的物流信息平台相衔接。五是利用国家《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加快临港新城物流区和保税区建设。六是加强物流主管部门和协会的力量,完善物流统计工作。

5、创新机制,培育主体。要通过创新机制来培育物流市场,扶持市场主体。鼓励生产和商贸企业按照分工协作的原则,剥离或外包物流功能,促进企业内部物流社会化。推动物流企业与生产、商贸企业互动发展,促进供应链各环节有机结合。大力培育、引进和发展第三方物流,鼓励第三方物流企业加强服务创新和技术、装备改造,提供供应链一体化解决方案和物流增值服务。鼓励现有运输、仓储、货代、联运、快递企业的功能整合和服务延伸,加快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鼓励中小物流企业加强信息沟通,加强资源整合,鼓励物流企业兼并、重组、合资、合作。加强物流业的招商引资工作。

6、政策保障,促进发展。建议市区政府出台关于加快现代物流业发展的专门意见与政策,明确物流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战略目标,确定物流业发展的方向和领域,制定符合实际的财政、税收、用地等政策。在财政政策方面,建议通过设立财政引导资金,用于扶持物流中心、物流项目、物流技术创新、物流信息化及物流高新技术应用项目等的建设,在土地政策方面,针对物流园区投资大、回收周期长、具有一定公益性的特征,建议将物流园区、货运站场和城市配送中心建设用地纳入市区总体发展规划,并在地价上予以优惠,对特殊仓储用地予以保留。

7、加强行业协会建设,提升组织化水平。政府应鼓励物流行业协会进一步发展会员,扩大行业影响力,支持协会发挥作用:一是行业调研与统计,在政府统计部门的指导下,开展行业统计,为政府决策提供翔实可靠的依据。二是咨询服务,如发布物流信息、提供信息咨询。三是行业规范,从自律的角度制订各项行业规范制度,在市场准入、退出等方面发挥把关作用,在行业的标准化运作、守法经营、受理行业投诉方面担当主角,如企业等级标准的制订、评定,企业信用考核,标准化体系的推广。四是行业教育和培训。五是联络与交流,组织各类行业交流、研讨、宣传推介活动,为行业与政府及社会各界的沟通与交流建立渠道,寻求支持。

8、引资引智并举,加强人才支撑。建议成立由学者、政府相关部门及企业界专家组成的物流业发展咨询委员会,对发展现代物流业提出政策建议,对重点物流项目的认定提出专家意见。帮助本地企业引进、留住高层次物流人才,利用招商引资项目招来人才,加强与高等院校的合作培养人才。

2020年10月10日

上一篇:试论宪法的基本原则下一篇:什么是爱什么是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