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的解析潜意识范文

2022-06-13

第一篇:梦的解析潜意识范文

《当前意识形态领域几个突出问题的解析》教案

授课时间:2016年8月30日

教具:多媒体课件、相关资料

教学目的:通过学习,使学生当前意识形态领域几个方面突出问题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具体了解当今世界,争夺话语权、网络控制权、信息发布权、规则制定权、文化领导权等“软权力”成为国家综合国力竞争的焦点。思想领域的争锋、较量从来不会消失,加强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任务艰巨。对深入推进“去极端化”工作有更加深入的理解,增强了学生维护民族团结和促进社会稳定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所需课时:1课时

授课班级:八年级2班、4班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相结合

授课教师:冉庆霞

学生情况分析:学生容易对当前意识形态领域几个方面突出问题了解不深入,认识不到位。

教学资源:通过上网查找资料

授课过程:

让学生先说说他所了解的当前意识形态领域几个方面突出问题。

教师讲解:

一、加强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性

▲牢牢占领意识形态阵地既是国家核心利益所在,也是国际较量中的重要筹码。

1

▲当今世界,争夺话语权、网络控制权、信息发布权、规则制定权、文化领导权等“软权力”成为国家综合国力竞争的焦点。

▲思想领域的争锋、较量从来不会消失,加强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任务艰巨。

牢牢占领意识形态阵地既是国家核心利益所在,也是国际较量中的重要筹码。当今世界已经离开了“暴力与金钱控制的时代”,“核弹与火箭”退居幕后,“意志与思想”走向台前。争夺话语权、网络控制权、信息发布权、规则制定权、文化领导权等“软权力”成为国家综合国力竞争的焦点。作为这场“无硝烟战争”的参与国,基于国际、国内各种压力,中国被推到意识形态斗争的最前沿,意识形态建设面临诸多挑战。

二、当前意识形态领域几个方面突出问题

一是西方敌对势力的文化渗透威胁我国意识形态安全。

讨论:苏联解体的原因

教师讲解:苏联解体及西方敌对势力对后社会主义国家一系列“颜色革命”的成功,使中国成为西方敌对势力和平演变的重要目标国家。西方敌对势力除了在经济、政治领域推行和平演变战略以外,更注重通过文化渗透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文化渗透主要有三种方式:第一种是直接的文化宣传,即利用现代传媒手段进行长期思想渗透。最典型、最常用的是广播电台和电视的覆盖式宣传。美国的CBS、CNN等媒体发布的信息量,是世界其他国家发布的总信息 2 量的100倍。这种直接的文化渗透规模大、成本低、覆盖面广,正如《华盛顿邮报》宣称的,“西方世界在寻找瓦解共产主义方法,花费了近半个世纪的时间和亿万美元,却发现答案就在电视新闻里”。如今,借助互联网,直接的文化宣传更获得了便捷、高效、广泛、强势的高科技平台,成为意识形态斗争的另一个重要阵地;第二种是以文化商品为载体,向社会大众渗透西方的各种价值观。二战之前,西方敌对势力就注重文化输出与国家地缘战略的结合并用,二战之后更加重视通过全面的文化输出对他国施加影响。美国好莱坞电影成为典型代表,甚至有媒体称好莱坞电影是“铁盒里的大使”。通过这种方式传播文化价值观念,更具隐蔽性和迷惑性,往往能达到“无为而治”、“润物无声”的潜移默化作用;第三种是以教育和学术交流为掩饰,向高层学者、知识分子等社会精英进行价值观渗透。西方敌对势力通过名目众多的基金会,如福特基金会、洛克菲勒基金会、福布赖特基金会等,拉拢和利用高层社科研究人员和知识分子,意在培养从内部瓦解社会主义的“文化基因”,通过他们的辐射作用传播西方的文化价值观,影响社会大众。

二是各种社会思潮影响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权威认同。马克思主义作为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其指导地位的确立是历史和中国人民的选择。在思想领域,争锋、较量从来不会消失。改革开放以来,国际国内形势复杂多变,各种社会思潮竞相登场,既有主张自由化、私有化、市场化的新自由主义,也有主张改良、倡导民主、自由的民主社 3 会主义,更有借歪曲、诋毁党的历史和领袖人物虚化中国共产党历史的历史虚无主义。与此同时,西方敌对势力的意识形态攻势也向多样化、深层次拓展。他们不再限于兜售西方的享乐主义、消费主义等生活价值观,而是向政治、哲学价值观发展。布热津斯基攻击共产主义学说的“大简化理论”,丹尼尔·贝尔的“意识形态终结论”、福山的“历史终结论”都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公然挑战。这些社会思潮极具迷惑性,试图通过系统化的理论和貌似客观的历史事实,赢得人们的信服和认同,从而动摇主流意识形态的权威性。时下正在热议的“中国模式”,一定意义上是继“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之后的另一种理论陷阱,是西方敌对势力“棒杀”中国的意图落空后推出的“捧杀”阴谋。种种反马克思主义、非马克思主义的社会思潮因其系统性、理论性,容易让人们陷入某种理论误区,对马克思主义产生质疑、动摇甚至背弃,因此,必须提高马克思主义自身的说服力和解释力,这是固守主流意识形态阵地的内生力量。

三是苏东剧变削弱了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信仰。1991年,飘扬在克里姆林宫上空的镰刀斧头旗落下,标志着存在70多年的苏联社会主义大国不复存在。随后,社会主义阵营迅速瓦解,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陷入低潮。苏东剧变的原因非常复杂,既有西方敌对势力和平演变的外因,也有苏联共产党腐化变质的内因;既有苏联实行僵化社会主义的体制性因素,也有意识形态领域混乱的思想性因素……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终归是由于苏联背离了马克思主义,没有真正地坚持社 4 会主义。世界各国对国际共运史上的这一重大事件反映不同,评价不一。一时,各种思想汇聚同一事件,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复杂。有人抛出“历史终结论”,宣称资本主义的最终胜利;有人对社会主义前途悲观绝望;还有人将社会主义实践的挫折和失误归罪于马克思主义,认为苏东剧变是社会主义的失败,是马克思主义的过时。在我国也出现了否定马克思主义、放弃社会主义的论调,导致主流意识形态信仰的弱化,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构成了挑战。

四是发展主题与现代化目标淡化了意识形态之间的对立。当今时代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任何国家都希望在全球化条件下最大限度地规避风险,抢占发展先机。富国强民、实现现代化是发展中国家最迫切的目标。这一目标的确立必然使一些发展中国家更多地关注提升国家综合国力、关注能源资源的新开发、关注科技人才的新发展,而少有关注传统具有鲜明阶级性的意识形态问题。共同的发展主题和对现代化的追求,将人类纳入一个同质发展的轨道,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之间的界限逐渐模糊,意识形态的差异和对立日益淡化。但实际上,现代化作为源发于西方而逐渐向世界扩展的人类历史的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其本身便是一种文化意识形态。披上普遍性外衣的现代化理论,旨在向“欠发达国家”许诺:只要按照美国的现代化模式发展,就能摆脱落后和愚昧,实现民族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从而摆脱马克思共产主义革命范式的影响,对“欠发达”世界由于非殖民化而释放出来的新的、具有潜在危险性的力量进行疏导和控制。与此同时,将 5 这些“欠发达”世界纳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之中,便于进行资本剥削。因而,在我国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要充分认识现代化的意识形态性,避免陷入“发展的幻象”之中。

五是多元价值取向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冲击。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由此带来人们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的深刻变革。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的价值观念中既包含符合社会主义价值观念的积极因素,也包含逐利、拜金等消极因素。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的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多种所有制的并存、阶级阶层的变化和利益的分化导致利益主体的多元化,人们关心和维护自己所属社会群体的利益,关注和重视个体的利益和感受,并以此作为价值评判尺度,好坏优劣皆依主体自身加以判断。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的多元不可避免。另外,在开放的现代社会,中西方文化交流和融合不断向纵深拓展,各种文化思潮涌入我国,客观上也为多元价值取向的滋生提供了思想土壤。文化价值观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主流价值观的主导作用,使主流意识形态遭遇冲击和淡化。

六是信息网络化对我国意识形态的控制力形成挑战。与传统的文化传播方式不同,网络传播具有自由性、快捷性、交互性、开放性、海量性等特点。借助互联网这一新技术平台,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传播获得了新的技术载体、新的传播渠道和新的言论空间,有助于 6 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传播力、吸引力和凝聚力。但同时,信息网络化也严峻考验着我国意识形态的控制力。网络意识形态具有非对称性和强大的渗透性,西方发达的网络技术手段和强势的文化输出对我国意识形态的传播和防御能力构成很大挑战。此外,网络的开放性、多元性和交互性,一方面为人们提供了获取信息和言论表达的新途径,网络一定程度上成为化解社会矛盾、疏导社会不良情绪的减压阀;另一方面,开放、多元、交互的信息传播方式加大了我国意识形态的控制难度,人们在海量的信息面前也可能不再被动接受主导媒体的灌输和教育,不再简单追随主流意识形态,导致对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弱化。我们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应对措施,加强主流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凝聚力,提高主流意识形态对网络文化的控制力和引导力。

课堂总结:通过本节课学习我们具体了解了当前意识形态领域几个方面突出问题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具体了解当今世界,争夺话语权、网络控制权、信息发布权、规则制定权、文化领导权等“软权力”成为国家综合国力竞争的焦点。对深入推进“去极端化”工作有更加深入的理解,今后我们要增强维护民族团结和促进社会稳定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从意识形态领域自觉反对民族分裂与非法宗教活动。

作业:写一篇心得、办一份手抄报

课后反思:

第二篇:从美狄亚的复仇解析中西方女性意识的差别

中西方女性意识的差别

美狄亚是欧里彼得斯以妇女问题为主题的作品《美狄亚》中的女性形象。《美狄亚》整部作品都在为妇女地位的低下和命运的悲惨鸣不平。美狄亚对丈夫的背叛所做出的复仇行为是对自己不公命运的反抗。

读者们同情美狄亚的不幸遭遇,更为她决绝的复仇方式而震惊,她毁灭性的复仇带给了人们思考的余地。什么样的仇恨使一个多情的少女变成仇恨的化身,不惜余力的要破坏掉曾给自己带来幸福感受的一切?让我们看看美狄亚的艰难处境:从背叛家庭、舍弃家乡的时刻开始,美狄亚人生的全部涵义就只有伊阿宋,他是她唯一的寄托和支柱,但是在利益面前,她却成了他要摆脱的包袱。一个只有依靠,一个急于丢弃,悲剧的阴影弥漫开来。一无所有的美狄亚,面临被驱逐的结局,孤注一掷的选择了复仇。 妇女被抛弃的命运不仅仅存在在古希腊,礼仪之邦的中国妇女承受这种命运也有远久的历史了。《诗经·卫风·氓》中就有对妇女悲惨遭遇的描写: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在这首诗歌中,一位勤劳持家的女子在申诉命运的不公,痛斥丈夫的负心薄幸。已经清醒的认识到了丈夫的背叛和欺骗,这位中国女子采取了怎样的对待态度呢?“反是不思,亦已焉哉!”而且对其他的青年女子提出了“女之耽兮,不可说也。”的警告。面临同样被抛弃的命运,为何中西方的主人公对待的态度如此不同?

从自我价值的认识上看,西方重视自身价值的程度远远高于东方,而东方推崇的是一种牺牲精神。因此,对于丈夫的背叛,美狄亚表现出的是一种愤怒和怨恨,继而产生了报复心理,而《氓》中的女子只是在无可奈何的倾诉和哀鸣。中国从古代民贵君轻的思想到今天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个人要服从集体的理念,淡漠了人对自身价值的认识和重视,在这种理念下,个人是为集体服务的,人不仅仅为自己活,更多的是为别人而活。所以氓中的女子并没有复仇的想法,也没有想到要让丈夫认识和忏悔他自己的罪恶,只是诉说自己的不幸遭遇,哀叹遇人不淑。她“亦已焉哉”的决定只能成全了背叛,她的申诉和决定只是单方面的行为,既没有让她丈夫意识到自己的过错,也不会影响他丈夫继续另觅新欢,她没有报复他,当然这其中也有她自身温柔宽容的性格因素的影响。相比较而言,美狄亚认为自己的感情受到了伤害,要让伤害她的人不得安宁,痛不欲生。所以她选择通过复仇达来到自己的目的,也只有复仇才能达到自己的目的。美狄亚的复仇给对方带来了影响,是双方面行为。

中国倡导的牺牲精神要求人要甘愿奉献和不求回报,这种牺牲精神再加上男贵女贱的思想,二者结合起来施加在妇女身上,她们哪里还有报复的念头萌生呢?她们乖巧、温柔、顺从、忍受,实在忍无可忍也只能拿自己开刀,叹息自己命不好,觉得这是自己注定的命运。《氓》中的女子“亦已焉哉”的决裂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实际上已经是一种进步的表现,已经有自我意识的萌芽了。纵观当时的文学作品,妇女对待负心汉的态度,决裂已是顶峰。诗经《有所思》中也有体现:

闻君有他心,拉杂摧烧之。

摧烧之,当风扬其灰。

从今以往,勿复相思,相思与君绝!

在美狄亚的复仇行为中,弑子的行为也引起了读着对美狄亚人性的思考。从作品描写美狄亚的复仇心理来看,美狄亚做出杀死一切有关的人的决定也不是从头到尾都坚定的。面对

两个可爱的儿子,她母亲的天性生出了怜悯和犹豫,作者这样写道“但是一看见儿子可爱的面容,美狄亚的心情就十分激动。她想起自己将要杀害他们,不知不觉地就惊嚷起来:“哎呀,我忽然想起那暗藏的祸患!孩子呀,你们还能活多久,你们日后还能不能伸出这可爱的手臂来?”晶莹的泪水夺眶而下,滴落在孩子们细嫩的脸蛋上。”

但是巨大的恨意很快就将这种犹豫压下去,尤其是考虑到儿子会遭到继母的虐待,美狄亚便更加能狠下心来。这个时候的美狄亚完全不相信未来还有美好,她把儿子的命运也归为不幸,并且让自己来落实这种不幸。在这个西方的剧本里,美狄亚的这种疯狂的行为似乎能得到读者和观众的谅解,她对儿子的仇恨也是源于被抛弃的巨大悲痛。

弑子,这在中国“虎毒不食子”的传统中,是违背伦理,极为不耻的,如果有这样一个女人,肯定被冠上了恶毒的帽子,武则天就是这样。幸好武则天还有政治的成绩和至高无上的权利来平息人心,若她是平民女子,是不可能活下去的,人们会为她的两个儿子讨个公道,将她处以极刑,怎样残酷的手法都不足消除人们对这样一个母亲的忿恨。这时,她被抛弃的不平遭遇早会被人忘记,人们只会痛恨她对儿子的残忍。

从复仇的方式来看,中国女子惩罚负心汉的渠道一般是申诉,求助于别人。《氓》中的这位女子也是用了这种方式,向别人申诉自己的命运,让社会舆论去谴责背弃盟誓的人。诗经中的《氓》归属于国风,是采集编纂当地民歌而来,因此《氓》中女子的遭遇有现实意义,而《氓》能被采集,已说明它广泛流传在人民当中,人们通过流传来表达对这位女子的同情,也借流传来唾骂负心的人。无独有偶,文学作品《铡美案》中的秦香莲也是通过申诉,上告来维护自己的权利,求助清官为自己报仇。

美狄亚却是让整个复仇的过程都由自己来实行,这样才能让自己满腔的仇恨发泄的更痛快。在著作刚开始,美狄亚也是在向苍天嚎啕大哭,向当地的妇女哭诉自己的不幸,但是她并没有在众人的安稳声中平息自己的仇恨,而是谈到女人自古以来所受的不平等待遇,向月神赫卡忒起誓:“他们里头决没有一个人能够白白地伤害我的心而不受到报复!我要把他们的婚姻弄得很悲惨,使他们懊悔这桩婚事,懊悔不该把我驱逐出这地方!”

不同的方式和途径也反映了当时中西方女性意识的差别。在遭遇不幸时,中国女性是一种求助者的形象,西方女性是一种从被动中觉醒转为主动寻求出路的形象。美狄亚的复仇让读者既痛快又惋惜,这个已被仇恨附身的女人,有一种同归于尽的勇气和看清身边人虚伪面具的清醒。尽管她报复的那么残忍,却让人更深的理解了她的悲伤和绝望。

美狄亚带着痛苦乘龙车默默离去,伊阿宋在人间也被痛苦吞噬,她达到了复仇的目的,自己也痛苦着,但却不后悔。而中国古代女性在唱着自己的悲歌,引聆听着落泪,丈夫还在花街柳巷挥霍着妻子劳动的血汗。两种结局似乎都不是完美的,但是就女性独立的意识和解放来说,美狄亚走在前面。

汉语言文学1班

陈茜 2007020028

第三篇:2018云南临沧公务员考试重要申论热词解析:规则意识

lincang.offcn.com

2018云南临沧公务员考试重要申论热词解析:规则

意识

2018云南公务员考试重要申论热词解析:规则意识;分论点的论证一直是广大考生的老大难问题,很多同学一到写作就抓耳挠腮,觉得无话可说、无事可写。其实社会中很多热点事件都可以融入我们的申论写作中,只要找好角度,就能把热点例证法充分运用好。云南临沧中公教育专家将通过申论热点可以从哪些角度剖析,如何融入到我们的素材里。

高铁扒门事件经过:

1月5号,一名女子以等老公为由阻碍地铁发车,经查该女子是合肥某小学教导主任,从教近20年,现在已经被公安机关以涉嫌“非法拦截列车,阻碍铁路运输”的原因,罚款2000元处理。 角度一:规则意识

为了等待丈夫上车,该女子在公众场合不顾规则不顾自身形象,耽误众人时间,随意干扰高铁正常运行,扰乱公共秩序,严重影响高铁运输安全甚至列车上乘客的人身安全,其表现极度自私任性全然不顾他人利益。一旦踏入公共领域就应当遵守公共规则,公共规则守护的是公共利益,用私人利益凌驾和绑架公共利益缺少对规则的敬畏是极度自私的表现。 角度二:师德师风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教师法》明确规定了教师义务的第一条: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为

更多公职类考试信息和资料 lincang.offcn.com

人师表,不仅限于校内还要延伸到校外。只要是在公开场合,教师的行为举止对于学生来说都是具有示范作用。该女子作为从教近20年的老师,这种行为严重的影响了师德师风。 角度三:应急管理缺失

高铁拦门事件折射出铁路方面应急管理的缺失。事件最终以铁路工作人员安排女乘客丈夫上车而收尾,这种处理方式是否合理,值得追问。如果合理可以早一点采取措施,若不合理铁路方面也没有必要因为女乘客无理取闹而妥协。几分钟的处置时间内。没有有效的措施和力量应对非暴力安全隐患,充分暴露了铁路部门人员在处理公共安全应急事件时缺乏有效措施和力量,所谓的应急预案和处突运行机制,没有起到作用。 解决对策:

(一)要树立公共规则意识。每位公民在当前的法治社会都应自觉遵守公共规则,尊重公共利益维护公共规则意识。对法律心存敬畏,做事依法解决。

(二)加强普法教育,坚持“谁执法谁普法”的原则。执法部门工作人员在执法过程中不能一味地用执法代替普法,可以在售票口、候车厅、列车内,通过语音广播视频等形式对铁路安全管理条例进行解读。让公民知法懂法,推进法治社会开展。

(三)刚性执法与柔性执法相结合。执法部门在执法过程中不能仅仅依靠法律机械执法。法律的目的,在于维护社会和谐运转。面对危害社会公共的行为应该严厉惩处,同时应该具有柔性执法的一面体谅

更多公职类考试信息和资料 lincang.offcn.com

群众的难处,了解群众的诉求。在法律可控的范围内,尽可能的保障公民的利益。

(四)加强应急管理。铁路部门应开展应急工作,通过开展岗位培训、岗前指导学习如何应急突发。提升工作人员应急能力,在依法依规的同时提升处理问题的灵活性,及时有效地应对突发事件。 以上就是云南临沧中公教育针对高铁扒门事件热点的几个解读角度和对策,希望大家从这篇分析中得到启发,丰富自己的论证思路,提升申论写作能力。

更多云南省公务员考试信息关注临沧中公教育

更多公职类考试信息和资料

第四篇:读《梦的解析》

第一次听说《梦的解析》这本书是在心理学课堂,而作者佛洛伊德为人类潜意识的学说奠定了稳固的基础,也建立了人类认识自己的新里程碑,但并未心动。后来又听一位朋友推荐,便打算看一下,最后才发现:作为一本一百多年前的这本与心理学相关的书能够广泛流传至今,确实有其独特之处。

全书没有华丽的辞藻,也没有晦涩难懂的语言,但它仍像一块磁石般深深地吸引着我,告诉我关于“梦”的来龙去脉。佛洛伊德认为梦是愿望的满足,其动机在于某种愿望。我们常用的解梦的方法有两种:一是“符号性的解梦”,即将整个梦作为整体来看,尝试以另一内容来取代; 一是“密码法”,即视梦为一种密码,其中每一个符号,均可按密码册一般,用另一个已具有意义的内容,一个个予以解释。而弗洛伊德更倾向于密码法,他自己又称之为“精神分析法”,并指出这种方法成功与否的关键在于梦者本身能否将所有涌上心头的感受完全说出,而不因为自己觉得那是不重要、毫不相干甚至愚蠢的而不说出来,他必须对自己各种意念保持绝对公平,毫无偏倚。梦为了躲避“审查制度”而常常需要进行伪装。

原理部分大致如此,而每个原理都有相应的与梦相关的材料进行论证,所以显得通俗易懂。而这些材料又为我解答了从小到大,做许多梦的真正原因。例如口渴“喝水的梦”,早晨贪睡时“醒来的梦”,“考试的梦”和“亲友死亡的梦”等。

在看这本书的过程中,有一天晚上我竟也做了一个梦,我便试着用书中的理论进行了解析。梦的内容是:

图书馆开门了,里面闹哄哄的,有很多人。我慢悠悠地踱到一个书架旁,发现我要借的那本《梦的解析》却不见了。我非常失望,才想起那本书馆藏复本只有两本,于是埋怨自己动作没快点。正准备离开时,我惊奇地发现借那两本书的人竟是我所熟识的甲某和乙某。我兴奋起来,一再对乙某说让她看完了再借给我看。最后我们相约一同回寝室。借阅室旁有一个厕所,我进去了。没想到一个我平常不太熟识的丙某竟也要进去。我万分尴尬,却无计可施。在那紧急关头,乙某说了一句‘里面有人’,才制止了他,转危为安。

解析:1 图书馆开门,闹哄哄挤了很多人,且在借阅室里。

每天早晨图书馆开门,一楼的自习室总是闹哄哄的,大家都忙着抢位置,而我由于跑得太慢总是“望位兴叹”,因此好久都不曾去那里自习,但总是心向往之。看来我是把自习室开门的情形弄错为借阅室开门。

解析:2 我要借的《梦的解析》被甲某和乙某借走了。

虽然甲某已经离校毕业,但她曾确实向我推荐过这本书。而乙某推荐我看的是《国富论》,可能在梦中我把这两本书混为一谈了吧。且这次五一回家,我是和乙某一起去的火车站,做梦的前一天,我还到她们寝室去玩了。

解析:3 令我尴尬,却不能回避的事。

丙某是我上教育学课时认识的,但并不怎么喜欢他。感觉他太喜欢在别人面前表现自己了,说话长篇大论,唧唧喳喳。而那尴尬的场景却是我做梦前一天看《梦的解析》中的内容,称为“尴尬的梦”。我想造成丙某出现在我梦中的可能也是梦的伪装吧,希望能够通过梦的“审查制度”。

经过这样层层剥析,我对这个梦有了一个大致的解析与了解,而且正好符合一些解梦的原则。但我却百思不得其解我做这个梦的目的。而佛洛伊德却强调梦

是愿望的满足。“那我做这个梦是为了表达什么愿望呢?”我不放过任何一个涌上我心头的感受,反复回忆分解。突然,我想到一个很模糊且稍纵即逝的念头。在梦中,我是特别想借那本书,但我好像是 不是想借来立刻读,而是先借了过段时间再来读的。我又想起,做梦前一天看这本书到最后有一点点烦,因为佛洛伊德总是把很多事情都和“性”扯上关系,这是我不喜欢并且不能容忍的。

最后我豁然开朗,我想我做梦的目的应该是想推翻佛洛伊德的观点,隐隐不打算看这本书吧。而在现实中,我是铁定主意要把它看完的啊。

虽然景仰归景仰,但这本书中的案例即梦的主要来源多为接受他心理治疗的患者的梦,让我多少有点不太赞同。而正如我在梦中所想,弗洛伊德把大多数事情都和“性”扯上关系,这是我非常不能容忍的,所以他的观点仍只能算是解梦的一个流派吧。

读一本书,可以帮助我们弄清许多日常生活中困扰我们的事情,给一个合理的答案,并且在读书的过程中实践书中的理论,获得一种快感,这大概就是我读这本书的最大感受吧。

第五篇:读《梦的解析》有感

(一)

2016级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专科2班 黄兴宇

对我们所有人来讲,梦是再熟悉不过的事物,但梦究竟意味着什么?是什么导致我们会做梦?这一切却很难以言说,有人说白天的事导致了梦的产生。我也想知道这些问题,于是走进了这本书中的世界。

这本书的作者是弗洛伊德,名人之所以可以名垂青史,就是因为他们可以在极端的领域坚持下去。格鲁佩曾经谈到过梦的分类,他援引了麦克罗勃斯和阿基米多罗斯的话,梦大约分为两类,第一类梦只受到当前(或过去)因素的影响,这对未来是不重要的,这其中包含失眠症,因为它直接再现了一个特定概念或者它的反面,如,饥饿或饱足,这还包括幻想性地创造着一些特定概念,如梦魇,第二类梦则决定着他们的未来,这包括:从梦中接受的直接预言,对未来事件的预言,一种象征性的梦,需要给出译释,这个观点延续了很多世纪。

那么梦的各种不同评价有关的是“梦的解释”问题,人们总是经常期望从梦中获得重要的答案,但并非每个梦都是一目了然的,而且也不能肯定某个不可理喻的梦实际上并未预示某些重要的事情,因而人们努力用某些明白易懂和有意义的东西去代替那些不可理解的梦的内容。古代后期,达尔迪斯的阿基米罗多斯被认为是解释梦的最高权威。他的很多内容广泛的著作足够弥补同类著作的失传所留下的遗憾,在古人中存在的前科学的梦的术语是与他们对宇宙的总观念协调一致的因为宇宙惯于被表现为外在的一种客观事实,而它只在人们的精神生活中拥有的客观真实性。很多做梦者在清醒时天真的判断,梦即使不是来自另一世界,但是无论如何也可以把梦者带入另一世界。那种清醒的生活状态,还有它的烦恼和欢乐,快乐和痛苦,他们根本不会重复,而相反的梦的目的诣在我们可以释放他们。另外,梦是愿望的满足,当一个人经过跋山涉水,披荆斩棘后,突然上到一个高度,而眼着展现出不同方向并非一条,平坦大道时,最好停下来,而且要好好地想一想下一步怎么走才好,梦是一种完全合理的精神现象,实际上,它是一种愿望的实现,我觉得它可以算是一种清醒状态精神活动状态精神活动的延续。

当我们抛弃了意识与梦之间的对立,还有就是将潜意识放在它应当占领的位置上的时候,我们就摆脱了大量一系列梦的问题。因此,很多曾使人们感到惊奇的,在梦中成功表现的活动不再被当作是梦的产物,而是属于潜意识的思想,如果梦继续着并完成了白天的活动,甚至揭示出有价值的新意念,我们就必须剥离掉标志着梦的伪装。

至于对未来的认识而言,梦具有什么价值呢?当然,这是一个不成立的问题。或许应该用这句话替换之:至于对过去的认识而言。因为从所有意义上来说,梦都起源于过去,通过表现出一种有待满足的愿望,梦的确把我们引向未来,但是梦者现在接受的这个未来却是由不可毁灭的愿望按照过去的外貌铸成的。

读《梦的解析》有感

(二)

王世林

在读完了《梦的解析》这本书后,我的收获颇多。首先其作者弗洛伊德将精神分析用于心理分析,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而其所著述的研究理论也是在精神领域产生了共鸣。

在当今中国精神领域并没有取得很大程度上的发展。美中心理学会创始人张道中也提出中国精神健康领域亟待建立标准,他也直言中国的精神医学要比美国落后二三十年,要想弥补差距,就要树立“生物-心理-社会”一体化的治疗理念。作为一个精神医学专业的学生,了解一下精神学派的创始人弗洛伊德的作品也是一门提高自己见识的途径,虽然书中有些地方让我感到困惑,但还是可以退回到大师的那份力量。

大概从我初三的时候开始因为一部电视接触了有关心理方面的一些东西,那个时候纯粹是好奇,随着自己了解的越来越多,对于这些方面也越来越感兴趣。后来接触到了弗洛伊德,对于其作品也是十分赞赏与敬佩的。《梦的解析》一书告诉了无知和充满疑惑的人们:梦是一个人与自己的真实对话,是自己向自己学习的过程,是另外一次与自己息息相关的人生。在隐秘的梦境所看见、所感觉到的一切,呼吸、眼泪、痛苦以及欢乐,并不是都没有意义的。弗洛伊德在《梦的解析》中还认为人在清醒的意识下面,还有一个潜在的心理活动在进行着,这种观点就是著名的潜意识理论。而且对于潜意识的认识在我了解心理暗示的时候,心理学家巴普洛夫认为暗示是人类最简单最典型的条件反射,从心理机制上讲,它是一种主观意愿肯定的假设,不一定有根据,但由于主观上已肯定了它的存在,心理上便竭力趋向于这项内容。确实,我们在生活中无时无刻不接受着外界的暗示,这些暗始终有好的也有不好的,一件外物的影响是十分庞大的。每个人都会受到心理的暗示,它是人们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自我保护能力和学习能力。当我们自己出于某种环境之中,为了适应这种环境,就会被这种环境所同化。由于环境对心理的暗示作用,让我们不断学习。在暗示中有着积极暗示与消极暗示。曾经读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工人下班后被锁在冷库”里,第二天被人们发现时已冻死了,而令人惊奇的是,那天根本就没通电,冷库里只是常温!很显然这个人是被自己的心理作用吓死了。而我们所说的相由心生大概也是这个道理。早些时候对于心理犯罪者已经能够运用肢体语言来解读某一个人,也就产生了所谓的犯罪心理学,曾经的斯金纳箱子实验也巧好证明了动物会被外界所影响。

在人们的心理活动中,不能认知或者没有认知到的部分称为潜在意识,弗洛伊德认为表层意识只是很小一部分,潜在意识则控制着一个人的本能活动。它是人们学习过程之中不可或缺第一部分。例如下面的故事:几年前,有一位女大学生,在圣诞节的早上,在一家高级服饰店的橱窗里,看到一个相当昂贵的旅行皮箱。当时她正准备回乡下渡假。她差一点就说出:“我很想要那个旅行箱,但是我没有那么多钱买。”还好她想起摩菲理论,那就是否定的事,绝不要说出口,立刻将它改为肯定的事情,这样才能使潜意识发挥作用,而出现奇迹。还有在我们刚学会骑自行车的时候,我们总是心在想不要倒,然而大多数情况下,我们还是倒了下去,潜在的意识他所喜欢的是顺着那种意思,相反,心理想着我会好好骑的,这样会有更好的效果。潜在意识控制着我们的本能活动,这是一种十分奇妙的装置。相信很多人对于催眠都十分感兴趣,想着把其他人催眠了可以控制他人,然而这种观点是错误的。被催眠者对于催眠者的那些指令除非自己潜意识里认可,否则被催眠者也不会去执行,而恰好人们的自我认知也会受到外界的影响而改变,这也就是某些人会在催眠者的引导下激发内心邪恶的欲望,而说起欲望,也是人类内心对某一事物的强烈渴望,一种占有的想法罢了。欲望是一种本能的产物,从我们人类来看就是心理上的一种渴望与满足。正如弗洛伊德指出的:“本能是历史地被决定的。”作为一种本能结构的欲望,无论是生理性或心理性的,不可能超出历史的结构,它的功能作用是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的。因此欲望的有效性与必要性是有限度的,满足不是绝对的,总有新的欲望会无休止地产生出来。" 由于欲望这种不知厌足的特性,欲望的过度释放会造成破坏的力量。在《梦的解析》中梦是无意识最为重要的一个窗口,梦是一种心理现象,胜利与心理的刺激都会影响睡眠,前者的干扰可以通过环境调节来消除,而后者因素的干扰需要通过梦来去除。做梦者的联想也不是任意不确定的,而是受到心理的控制。而且梦的显意对应着意识,而梦的隐意则恰好对应着潜在意识。梦是一种心理对外的反应。书中有这样一个例子:“一位头戴红帽的军官在街道上追赶她。她力图摆脱他,跑上楼梯时,他还紧随其后。她气喘吁吁地跑进自己的房里,关上门并且上了锁。他则在外面,她从锁孔中向外窥见他正坐在门外的凳子上流泪。”在解析这个梦之前,我们先来交待这个梦的背景。这位妇女当晚与一位先生共度了一夜,()在欢爱时,被这位先生称赞其身上具有母性的特点,因此让这位妇女有了要生小孩的愿望。但是他们这种偷情关系是需要设法避孕的,事后这位妇女就做了这个梦……。心理活动受到外在环境的影响,从而在梦中表现出来。梦所传达出来的信息还远远不止这些。

弗洛伊德对梦的解释,已经深入到内心深处的潜在动机,他用性欲理论来解释梦,体现了它的与众不同,读了这本书也让我感受到精神心理的强大。

读《梦的解析》有感

(三)

山东警院 周博伦

翻来此书没几页,弗洛伊德就用对梦这种症状的简述深深攫住了我的心,引起了我一读此书的热情。你在将眠未眠时是否会有大量的意识涌入你的脑海?你的梦里可曾有过这些意识中的一片?

读过此书,你会真正清晰客观地认识你的梦;会明白,在梦里那些荒唐的、难解的、无聊的甚至恐惧的东西,都在满足着你的小小心愿——梦是愿望的达成。梦不是九天之上的神佛赐予你的神谕,不是高高在上的上帝好心的预示,而是一个你在尘世中的愿望。梦有自己的运行机制:梦的压缩,梦的转移,梦的象征。而且,做梦是绝对的意识。梦有自己的特点:梦的情感是最真实的,梦中事物的主次与其所包含的人的意念无关等等。

读过此书,你就能更多了解自己。我们日日不息的愿望和目标,在梦中得到继续的力量;我们那些不愿承认的倔强,在梦中清晰地显现出来。剖析自己的内心深处,让自我变得更强大。相信你们也曾如我一样,做过在天空飞翔的梦(是小时父母举我们玩耍造成的),做过紧张考试的梦(是生活的解压方式),做过其他稀奇古怪的梦。梦是小时印象与近期意识的集合。

读过此书,亦可以让我们活得更加透彻,更加容易地去了解他人。我想要减肥的某同学告诉我她梦见自己掉了两颗牙,我想要清明去游玩的舍友晚上突然说着“轮胎爆了”(梦的详细内容他已记不起)。

当然,我们必须辩证地看待《梦的解析》。首先,作者弗洛伊德在著书时掺入了大量的本土元素以及性的内容,特别是在梦例和对梦的象征机制中,这样的梦例我们大可略过,梦的象征处我们也能引入我们中国的象征文化。其次,弗洛伊德作为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其不可避免地太过注重潜意识的运用,忽视人的主观能动,这需要我们批判吸收学习。

除此,弗洛伊德以他谨慎的分析证明,用他的精神分析理论,足够抓住你的眼球。读完此书,你也能够成为周公,将玄之又玄的梦变为具体可见的思想。如果真得将此书读透,我们也可以像弗洛伊德一样对梦进行解析。不过要注意,解梦不是神学,解梦不是凭空而造,解析自己的梦比较简单,解析他人的梦却是要建立在大量了解的基础上。以下为我的两个简单解析实例。

实例一:

我某一正在上高一的表弟告诉我这样一个梦:他梦见学校要免费发放学舞蹈的光碟,他和同学一边排队一边聊天,受到了教官的训斥;而后突然就到了教室里,教官又非常温柔地和他聊着天;他问了教官几个问题,教官好脾气地回答了他,他当众宣布要和教官成为朋友。我通过询问得到了以下信息:表弟想学舞蹈,他的班主任是个很活泼开朗的人,在班里和同学们混得很好,但和我表弟却一直冷冷淡淡;我表弟十分苦恼,想念在军训时和他关系很好的教官。如此梦就解开了。发放光碟、教官的训斥、和教官聊天,都是愿望的达成。很明显,在梦里,教官与班主任被压缩成了一个人:教官。

实例二:

这是源自我高中同学的一个梦。他梦见自己正在家里用灶台做饭,然而竟然做着做着灶台塌了。他醒后很是不解,于是告诉了我。我与这位同学高中时十分要好,即使在上了大学这半年内我们还是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对他我还是有一定的了解。知道他向来认为做饭不应该是男人的事,是女人持家的必备技能;而现在人们的世界观和中国的婚姻形势,要求男人会做饭才能达到好男人的标准。他对此自然很是不屑,并且我知道他一直想找女朋友。于是我做出了如下解析:

我们知道,梦是愿望的达成。他梦到自己在做饭,那么极有可能是他想要成为一个公众认可的好男人(其实我这个同学长得很帅)以获得女孩的青睐。至于后来灶台塌了,则可以视之为荒谬的梦,是他两种意识的冲突造成的结果——想要满足好男人标准的愿望与固执的男人不需要做饭意识的冲突。

然而,我将这种解析告诉我的同学后,却遭到了他的驳斥。原来,在这半年来内,他的观念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已经接受了男人也应该学会做饭的要求,并且还设想过在将来自己做饭请我们吃饭的情景。我对自己的莾断感到羞愧,于是详细地询问了他最近的状况,包括最近有没有饿到肚子,有没有看到什么关于做饭的事,有没有什么特别想结束的事,梦中的情感等等。经过一番询问,我又做出了如下解析:

前面已经说过,同学有请我们吃饭的意愿,且他又告诉我,在寒假他就已经开始做饭了,这种念头是早已潜伏的念头,是愿望的达成;而至于灶台塌了,其实是梦的另一部分,与前面无关了;而且,同学告诉我,过两天将会有一次英语考试,他极力盼望赶快过去。于是对于此可以做出两种推理,一是灶台的坍塌象征结束,此处是梦的象征机制;二是此部分乃是“考试的梦”,是身体的自我调节,当我们梦到坍塌而发现其实只是梦的时候,身体会感到放松(此处可以考虑为梦的转移,将两部分合二为一)。不过同学清楚地回答我说他做梦的时候是非常平淡的,未有慌张的感觉,那么就可以排除“考试的梦”。

梦的解析是对生活的解读,我们不必去做专业解梦人,但是我们以后大可不会因梦烦恼了。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梦的解析潜意识范文】相关文章:

潜意识与意识范文05-31

意识与潜意识范文06-04

财富潜意识范文05-18

六大潜意识范文05-20

潜意识特征范文05-21

潜意识财富范文05-21

潜意识原则范文05-21

潜意识成功范文05-21

潜意识暗示范文05-21

梦与潜意识范文05-20

上一篇:廉政进校园计划范文下一篇:某公司人事制度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