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意识范文

2022-05-17

第一篇:诗歌意识范文

浅析童话诗人顾城诗歌的悲剧意识

专业: 姓名:学号

浅析童话诗人顾城诗歌的悲剧意识

摘 要: 朦胧诗派代表诗人顾城,虽然被称为“童话诗人”,其诗歌语言也是充满着童真童趣质朴通俗,但是悲剧的时代和诗人本身悲剧的性格使得其诗歌作品充满了悲剧意识。在其与同时代女作家舒婷豪放却又充满生机的诗歌作品比较之下,顾城诗歌的悲剧意识则更加的强烈。但尽管悲剧的诗歌其价值也是值得我们肯定的,其诙谐幽默你的语言风格值得后代去继承和发扬,在悲剧意识的掩盖下透露出诗人的理想和希冀。作为朦胧诗派代表人物的顾城诗歌作品为朦胧派新生代诗人打下坚定的基础。

关键字:

顾城诗歌;意象;悲剧意识

1. 总述悲剧意识

悲剧是体现人类价值的最高形式。悲剧是以一种及其严肃的探索人在现实世界生存和斗争的地位和意义的艺术形式,它以表现人与现实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及其悲惨结局以及精神存在状态。悲剧实际上是对人的一种精神价值肯定,是人的精神探索与历险。

人类似乎生来就有一定程度的悲剧观念,这是很自然地现象。因为人处于世界、自然、宇宙之间,与它们的巨大对立是悲剧观念产生的基础。具有主体精神的人在世界、自然、宇宙的对立中,在与强大的对立力量的威逼与超越中产生出的悲剧感受和对这种悲剧感受的自觉认识和主动探索精神,就是悲剧意识。它是人的一种有价值的精神存在方式,是人对现实存在状态以及人类未来命运的理性沉思。作为人的个体,常常通过悲剧意识贯通人类的普通感情,从而跨越古今时代和文化背景的差异,完成与历史、现在和未来的对话。

在文学范畴内,悲剧意识具有两个方面的特性:

第一,悲剧冲突表现的是人物的逆境和不幸,但不是所有的逆境和不幸都是悲剧意识,只有正面人物发生不幸或者出现逆境的时候才能成为悲剧的冲突,而非正面人物也就是说反派人物的逆境和不幸的冲突不被成为悲剧意识,相反的,从道德的角度说我们是希望这些反派人物为其所作所为付出相应的代价的。诗人顾城就是典型的正面人物的逆境和不幸。

其次,悲剧可能产生不同的情感效果;悲剧也分为不同类型,如英雄悲剧、恐怖悲剧、家庭悲剧等等,而悲剧的效果则可以是同情、怜悯、恐惧或是愤慨等。总的说来,悲剧属于严肃的、沉郁的情感,能够让人有更进一步的对人类更加严肃、深沉的感受。诗人顾城的家庭悲剧和时代悲剧、性格悲剧使他超越自己对社会的看法和态度而具有一种崇高之美。

在诗人充满童稚的诗歌中,却充满着成人的忧伤,其中包含着的感情不仅有着自己性格的悲剧、时代的悲剧,更是一代人的悲剧,是一代人觉醒后的忧伤,有着很浓的悲剧意识。

2 2. 顾城生平及简介

顾城,1956年9月生于北京,朦胧诗派主要代表人物,顾城性格孤僻,给人的感觉是“活在自己一个人的城堡里”。在文革中遭到迫害后1977年又开始重新,1980年失去工作后过上了漂泊生活。1985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87年应邀出访欧美进行文化交流、讲学活动。1988年赴新西兰讲学,被聘为奥克兰大学亚语系教学员。后辞职隐居激流岛。1933年10月8日于新西兰所居岛因与其妻谢烨发生矛盾后杀妻然后自杀。

《白昼的月亮》、《舒婷、顾城抒情诗选》、《北方的孤独者之歌》、《铁铃》、《黑眼睛》、《北岛、顾城诗选》、《顾城的诗》、《古城童话寓言诗选》、《顾城新诗自选集》。另有与其妻谢烨合著长篇小说《英儿》。

3. 顾城诗歌中的悲剧意识

顾城诗歌整体上表现出一种悲剧意识,以这种观点来观照顾城诗歌,可以看到其中悲剧意识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人固有的悲剧,二是性格悲剧,三是时代悲剧,四是爱情悲了剧。 3.1. 人所固有的悲剧意识

从悲剧产生的基础来看,因为人处于世界、自然、宇宙之间,每个人生来似乎都有一定程度的悲剧观念,而童话诗人顾城也不例外。

猛烈地的北风, 吹散了人们淡薄的脚印;

太阳落山了,

世界像是一幅巨大的剪影。 《黄昏》 这首诗是诗人写作于一九六八年的,诗中的意像有“猛烈的北风”、“单薄的脚印”、“落山的太阳”,童年时期的诗人诗歌创作中就充满了灰暗、消极的意像。这在童年时期的诗人只是出于人自身的悲剧观念,其诗歌充满了悲剧意识。 3.2. 性格悲剧

顾城自身性格孤僻、悲观,根据顾城姐姐顾乡回忆,顾城最大的特点就是不爱看热闹,小时候,即使同学们想让博览群书的顾城讲故事给他们听也是不容易

3 的,但其实他是很想讲给别人听的,也很贤惠有人能做自己的听众,就是因为他的性格使他能是自娱自乐,有的时候当他实在想找一个倾诉对象时他宁愿对着冰冷冷的一堵墙。

就算是在“文革”时期,他还是“独自在烈日下,在寒风里,在落叶中,在古城墙壁上,在荒草间找蚂蚱、蟑螂”,“高音喇叭、滚滚人流、漫天传单”对他都如无一般,颇有点“心远地自偏①。”的感觉,他甚至是很痛恨别人参加集体活动的。

还有他给人留下最深刻印象的就是他头顶的那个帽子了,我想那就是他封闭自我最好的证据了,据北京电影学院教授崔卫平回忆说“他是一个胆小的,不喜欢说话的,喜欢坐在后边的人”。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

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一代人》 短短的两行诗,看起来平淡无奇,甚至是幼稚可笑,“黑夜”、“眼睛”、“光明”一些稀松平常的意象联系在一起,看似幼稚普通,但是在诗人的感情上,“黑色”代表残酷的现实,诗人用“黑色的眼睛”来寻找“光明”,寻找出路,旨在说明诗人试图在极其黑暗的环境中寻觅未来,残酷的现实使人内心沉闷,同时也激起了这一代人对美好未来的渴望和向往,所以说从悲剧意识所产生的情感效果来说,诗歌《一代人》是一种时代悲剧和时代悲剧,让人不禁对这一代人充满了同情和怜悯。

而把顾城《一代人》与和他生长在同一时代并且同属于朦胧派诗人舒婷《祖国啊,我的祖国》中女诗人,大胆的赞美祖国,豪放的诗歌风格,诗人自己的理想抱负,对未来充满了希望和憧憬。是一种乐观积极向上的态度,这与顾城诗歌《一代人》形成鲜明的对比,说明顾城本身性格的悲剧观念较强,也更加突出他诗歌的悲剧意识。

梁小斌诗歌《雪白的墙》,同样为朦胧派诗人生长同一个时代,但是梁小斌却以前“肮脏的、给全家带来不幸的墙”,而是看到了雪白的墙。“比我喝的牛奶要洁白、还要洁白的墙”,诗人以孩子的口吻看到比牛奶还要白的墙,象征着美好生活的开端,充满了积极向上的思想情感。这种乐观的诗歌是顾城所不能及的。

由于艺术是来源于生活的,所以我们可以看到,一个胆小、自闭、孤僻的人,从思想上来说他是悲剧的,这样就使得他的作品或多或少的掺入了诗人自己的性格在他的作品里边,具有一定的悲剧意识。 3.3. 时代悲剧

“文革”期间,12岁的顾城随着父亲顾工被下放到山东广北一部队农场,

4 顾城被迫辍学放猪。这种变故对一个正值成长阶段、对知识如饥似渴的青少年来说无疑是个晴天霹雳。再后来定居新西兰之后与其深爱着的妻子之间发生了感情危机,这对他来说也是个不小的打击。短短的几年时间里再他身上所发生的巨变,使得诗人更是陷入在崩溃的边缘。在极其痛苦的时期,诗人只能寄情与诗歌创作中来抒发自己内心的苦闷。诗人“文革”时开始写诗,“文革”的高潮期也是顾城诗歌创作的高潮期,这显然对于顾城来说是一个悲剧的时代。

据说,有一只绝绝大的蚊虫 它经常冒充蜻蜓把人蒙混。 有次它追上了一个天真的孩子, 叫着:“嗡„我是益虫、专吃蚊蝇。”

小孩开始还挺相信, 变笑嘻嘻的把它欢迎。 大蚊一落到小孩身上便原形毕露,

摇着尖嘴开始大咬特咬。

当小孩感到身上又痒又疼,

连忙四下找寻,

却发现是那只自称的“蜻蜓”,

正贪婪的把血吸允。

小孩又气又恨 这才把大蚊的面目认清: “你这狡猾的坏蛋, 专用好听的名字掩盖丑行。”

“原来你不是什么吃蚊的益虫, 而是一个专门吸血的害人精!”

说罢挥起双手,

拍死了那狡猾的大蚊。 《大蚊和小孩》 “文革”才刚刚结束诗人同样用童话般的语言完成全诗,运用象征和比喻的手法,大蚊似的四人帮披着华丽的外衣欺骗还未觉醒的人民大众,让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当人民终于觉醒的时候人民开始认识到苦难的根源,人们开始为了打败四人帮而奋斗,最终争议战胜了邪恶,人们终于赢得了“文革”的胜利,打 5 死了那狡猾的大蚊,诗歌虽然诙谐幽默,但是其时代悲剧却显露了出来。

我幻想着 幻想在破灭着 幻想总把破灭宽恕

破灭却从不把幻想放过《我的幻想》

伟大的诗人在对现实无力的情况下,在面对逆境和不幸的时候,也有着美好的幻想。但是无情的现实将诗人的幻想变成泡影,诗人自己的幻想无奈的不得不让步于残酷的现实,诗人自己确实那样子的无能为力,残酷的现实却往往毫不留情地把幻想吞噬掉,这对诗人来说诗歌很大的悲剧,有理想却没法实现,有追求却总是屈于现实,有梦想但却不敢去追梦。诗歌的情感充满了悲剧意识。 3.4. 家庭悲剧

在诗人的人生中,爱情的不顺利是造成其诗歌悲剧意识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在诗人短短的三十几年生命里,爱情对他的影响是很深刻的,深爱着的妻子的背叛让诗人的作品的悲剧意识达到了顶峰。

我看见你的手 在阳光下遮住眼睛 我建议你的头发 被小帽子遮住 我看见你手投下的影子

在笑

你的小车子放在一边

衫 你不认识我了 我离开你太久的时间

我离开你 是因为害怕你 我的爱 像玻璃 是因为害怕 在台阶上你把手伸给我

说:胖 你要我带你回家

你不知道我有多想你

我们隔着大海 那海水拥抱着你的大海

岛上有树 有外婆和你的玩具 我都想抱抱你 在黑夜来临的时候

我要对你说一句话 衫,我喜欢你 这句话是只说给你的

爱你,衫 我要回家 你带我回家

你那么小 就知道了 我会回来 看你

把你一点一点举起来 衫,你在阳光里

我也在阳光里 《回家》 这首诗是诗人在1993年9月3日写于欧洲飞机上的,距离诗人死亡时间只有一个人世间,看来在诗人对这个世界不再抱有希望,想要撒手人寰之际,即使社会让他不如意,即使妻子让他不如意,但是在他内心深处最柔软的地方,诗人所深深牵挂的还是他远在他方的儿子。“杉,你不认识我了”一句话让人觉得心酸之极,一个父亲竟然在他生命弥留之际,而他的儿子却快要不记得他了,我们有怎能说是诗人的狠心呢? “我离开你,是因为害怕看你”一个父亲不知道该怎样去面对自己的孩子,面对深爱着是的妻子的背叛,无奈的诗人不知道该怎么样去面对自己的儿子,这显然与诗人自身个性是分不开的,但是如果只是诗人自己的问题,他又怎么会如此的悲伤?诗人说“你不知道我有多想你 我多想抱抱你 我喜欢你 爱你 我要回家 我会回来 看你 ”,在诗人的内心是如此的 7 深爱自己的孩子,但是对现实的社会和家庭悲剧,他还是失去了信心,所以纵然他爱他的孩子,而此刻的他对他的孩子也只能是忏悔和思念,此刻的他,只想为他的悲剧画上一个句号,写下一个终结。

从文学的意识形态性角度来说,作家主体是具有一定社会属性的人,他总是从特定立场来评价生活,必然带有他所属的社会集团的利益、要求和愿望,文学和政治是分不开的。我们说一个作家的作品是不可能超出他所属的那个时代而存在的,总是带有作家的主观情感在其作品中,而顾城的诗歌创作也同样不会超出他所面对的那个时代和他自己自身的情感,具有强烈的悲剧意识。

总结:

从顾城的诗歌作品我们可以清醒的认识到顾城诗歌的悲剧意识,与舒婷豪放浪漫的诗歌、梁小斌乐观积极地诗歌进行比较则更加突出顾城诗歌的悲剧意,顾城诗歌的悲剧意识是更有研究价值的悲剧研究典型,有待于进一步的进行研究和发掘更多的悲伤美与悲伤情趣识,是有待于我们去更深刻的理解的宝贵文化产品。终其一生,可以用印度诗人泰戈尔的一句话来总结“生如夏花般绚烂,死如秋叶般精美③”。

注释:

① 选自田园派创始人陶渊明诗歌作品《饮酒》

② 选自明代著名文学家、戏曲家冯梦龙作品《警世通言》 ③ 选自印度诗人、哲学家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作品《飞鸟集》 ④

参考文献:

〔1〕 顾城,顾城诗全编,上海三联出版社,1956年6月第一版 〔2〕 舒婷,一种演奏风格·舒婷自选诗集,作家出版社,2009年9月第一版

〔3〕 德拉纳特·泰戈尔,泰戈尔抒情诗,上海译文出版社,1996年1月第一版

〔4〕 李丽中,朦胧诗·新生代诗百首点评,南开大学出版设,1988年2月第一版

第二篇:浅谈刘长卿诗歌当中的悲剧意识

2014103136 聂玮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摘要】: 刘长卿,中唐早期诗人,自诩 “五言长城”。其诗歌里多写贬谪漂流的感慨和世事沧桑、 人情变故的无奈,常体现出一种浓浓的悲剧意识。这种悲情与他的挣扎、抗争相互交融体现在诗中,使刘诗孤高幽深、又带有轻轻的哀怨。本文试从造成其诗歌悲剧意识的原因加以分析,并例举其悲剧意识的类型方面对刘长卿诗歌中的空漠哀愁加以阐释。

【关键词】: 刘长卿 诗歌 悲剧意识

历数中国古代文人我们就会发现,很多赫赫有名的大诗人之所以能做出流传千古的好诗都与其所处时代的背景和人生阅历有很大关系,不同时代、不同际遇所造就的诗人以及其诗歌创作的风格都不一样。那么在盛产诗人的唐朝,除了盛唐气象和晚唐之悲,处在唐朝由盛转衰转折点上还有一位诗人,在历尽了繁荣强盛之后,用自己独特的风格和经历在诗歌史中诗歌唱出了自己的声音。这个人就是刘长卿。

纵观刘长卿的诗歌创作,我们多能感受到其诗风的寂寞感与深深地悲剧意识。悲剧意识在唐代诗歌创作发展中有不同的表现形式:有对自然天道无常的怀疑,上下求索而不得所形成的自然悲剧意识;对时光易逝、岁月无情所形成的生命悲剧意识;对追逐功名、怀才不遇、官场失意所产生的政治悲剧意识;对远离故土、漂泊无依而没有归属感所形成的人生空漠之悲······而关于悲剧意识,不论东西方都认为其核心在于对不可抗因素或者命运所表现出来的不满而进行的抗争与追求。在唐代诗人中,刘长卿就是悲剧意识的典型代表之一。

诗如其人,这与刘长卿的悲观的性格有很大关系,刘勰在《文心雕龙·体性》篇曾说过:“才性异区,文辞繁诡”[1],这说明作家个性之不同将形成作品风格的差异。正是由于其个性的悲剧感影响了他的诗歌创作的风格,使他的诗歌从整体上看倾向于一种悲剧之美。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种性格上的悲观呢?这与其所处的时代环境、人生经历有很大的关系:

(一)、家境清贫之苦:刘长卿对家庭生活的描写常见于创作的诗歌当中,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他家境的贫寒与清苦:其诗《酬包谏议见寄之作》:佐郡愧顽流,殊方亲里闾。家贫寒未度 ,身老岁将除。过雪山僧至,依阳野客舒。药陈随远宦,梅发对幽居 。落日栖鹗鸟,行人遗鲤鱼。高文不可知,空愧学相如[2]。就透露刘氏晚年生活的情景与心境,诗人不仅晚年过着清贫的生活,其早年的生活也未见得丰裕。初年的家寒凝炼了诗人刚愎自用与沉郁的性格,清寒生活培养了诗人刻苦耐劳、自命清高与坚韧刚强的性格 。

其《睢阳赠李司仓》:云白露变时候,萤声暮啾啾。飘飘洛阳客,惆怅梁园秋。只为乏生计,尔来成远游。一身不家食,万事从人求。且喜接余论,足堪资小留。寒城落日后,砧杵令人愁。归路岁时尽,长河朝夕流。非君深意愿,谁复 [1][2]刘勰,《文心雕龙注释》 周振甫,注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1 年,第309页 刘长卿,《刘长卿集编年校注》杨世明,校注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9年,第417页 能相忧?[1]我们可以看出诗中表达了他流离浪迹陌生之地的心情。生活的痛苦加深他生存的悲剧感,而他的欲求导致他困在曲折的命运里。“而我倦栖屑[2]”,是指他为了生活困苦而奔波劳碌,同时为了科举的事,一年复一年来回奔走应考 。

[3]至于,生计住宿皆需要费用。“ 穷居长蓬蒿”自居的处所长满蓬草,是简陋生活的写照。显然,诗人未及第 ,必须面对生活的贫苦,为了谋生之计远游异地,乞求亲友的资助,所以家境的贫穷也是促使他早年矢志苦读、争取功名的原因之一。因此可说这种人生经历所带给他的某种程度上的早熟使他更能体会人生中别人所不易察觉的东西,对于人情冷暖体会的更加深刻,这种早熟与敏感体现在诗歌当中就是一种颇为悲剧性的感伤。

(二)、科举不第之怨 “学而优则仕”,这是传统文人植入骨髓的观念。刘长卿有着远大的政治理想和抱负,希望能通过科举之路一展宏图,从十八岁到三十多岁,他一直为科举奔忙,但却屡试不第。其间,屡经科场失败之折磨的他曾在 《落第赠杨侍御》诗中云:“念旧追连茹,谋生任转蓬。泣连三献玉,疮惧再伤弓。[4]”全诗刻画出了一个屡困屋场的寒门书生如惊弓之鸟般无枝可栖、报国无门的尴尬。咏物诗《杂咏八首》,更是明确表明了自己怀才不遇,渴望被人引荐的强烈愿望,是典型的投卷之作。以下两首则更加强烈地表达了这类感情:“此地常无日,青青独在阴。太阳偏不及,非是未倾心。”《游南园偶见在阴墙下葵因以成咏》“百丈深涧里,过时花欲妍。应缘地势下,遂使春风偏。”《入百丈涧见桃花晚开》作者自比为阴墙下葵花和涧底之桃花,因地势原因,得不到阳光和春风的眷顾,无论怎样努力,都无法与众花争妍,此时诗人的感情亦不仅仅是渴望,更多的是愤懑,对现实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此外。刘长卿作有代言体宫怨诗,借不幸失宠妃子和宫女之口来表达自己不遇的感受,如《王昭君歌》《昭阳曲》《长门怨》《上阳宫望幸》,诗风凄清,可见作者对君王社稷的一片“痴心”,同时也反映出封建社会文人的凄惨处境,一直追求而不得的悲愤。

(三)、乱世流离之悲

经历了多次科举不第的刘长卿终于在他32岁时中进士第,但是还没有得到官做,安史之乱便爆发了,玄宗带领一帮大臣仓皇出逃,刘长卿不得已, 只有南奔,后流落苏州、扬州一带。至德元载,肃宗即位。第二年,宰相崔涣宣慰问江南,兼知选贤举能并补授官吏。刘长卿才终于获得苏州属县之长洲县尉之职,第三年曾摄海盐令。 但因为他为官刚正不阿, 被贪官污吏诬陷而被捕入狱。 后来,适逢大赦才得以重见天日。 上元元年被贬到潘州做南巴县尉,但没有到任,得以漫游江南,约于广德元年至大历初年,方入朝为殿中侍御史。大历四年,以检校祠部员外郎出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为观察使吴仲孺诬奏犯赃,被贬为睦州司马。后来迁为隋州刺史。建中三年因淮西节度使李希烈作乱遂辞去官职,客居扬州乡村。他大约卒于贞元六年。综观刘长卿的一生,在诗人约65年的生命历程中,贬谪事件占去了约16年的时间,影响了他的一生。

多次应举不第, 及第后又恰逢安史之乱, 在乱离中奔命。安史之乱后, 方得做官, 但又命运多舛,两遭贬谪,虽最终官至刺史,却又因为身处乱世,疲于兵灾而无所建树,最终终老江湖。可为不幸之甚矣。严酷的现实投射在诗人心 [1] 曹寅、彭定求等,《全唐诗》卷一百四十九第三十九首,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

刘长卿,《刘长卿集编年校注》杨世明,校注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9年,第47页 [2] 刘长卿,《刘长卿集编年校注》杨世明,校注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9年,第47页 [4] 曹寅、彭定求等,《全唐诗》卷一百四十九第七十五首,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 [1]中身上,使诗人密切地关注自己身边的琐事和分合聚散,而对于年轻时期保家卫国,造福黎民的志向逐渐淡化而至于无。这种变化反映在是做上就是诗歌在是做上就是个体生命意识的回归和悲剧意识,从他的诗歌中我们能看到他被贬谪漂流的感慨和退居山林的山水隐逸的闲情,以及大量的赠送之作。如《别严士元》、《送灵澈上人》、《寄万州崔使君》 等,多写离别之情,关怀之意,以及朋友间的深厚友谊,还有怀念已故朋友之诗而与社会现实无关。

正是以上原因导致了他悲剧性的人生和具有悲剧意识的创作风格,这种“悲”体现在诗歌中也有不同的特点:

(一)、离别之悲:刘长卿交友广泛,友人中有晚辈,亦有官场上患难之交,也有方外之士⋯⋯他生性厚道,无论贫贱他都真诚待之,尤其是曾有恩于自己的故人。其诗集中仅表达与亲朋之间离情别绪的就有250首之多,约占其全部诗歌的一半。这源于其忠厚的品行,但跟作者人生坎坷、长期过着不如意的日子也有关。如《送裴郎中贬吉州》《重送裴郎中贬吉州》两首诗中的裴郎中被远贬他乡、身处逆境,人情冷漠的世人唯恐避之不及,同在贬途、自身难保的刘长卿却用一颗真心去抚慰对方,热情地一送再送,全然不顾自身安危。患难之交见真情,真挚的友情成了他生活的支撑点之一,一旦离别来临,作者的心情就异常忧伤,充满想留却留不住的无奈。

(二)、漂泊之悲:安史之乱起,诗人南奔,开始了颠沛流离的生活,除安史之乱结束后曾回过一次京城长安外,其余的时间都在南方度过,直至老死。一生漂泊,孤苦无依,多感的诗人无时无刻不在思念着自己的家乡。乡愁伴其度过了一生的大半岁月,尤其是到了晚年,这种感情更是炽烈。他的《新年作》形象地表明了这一点:“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老至居人下,春归在客先。岭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已似长沙傅,从今又几年。[1]”每逢佳节倍思亲,新年来临,作者的这种感觉更加强烈,思念家乡的心情更为迫切。头发花白依然寄人篱下,独在天涯与岭猿为伴、与江柳共风烟的诗人禁不住潸然落泪。赴南巴途中所作《夕次檐石湖梦洛阳亲故》更写出他对故土亲人的魂牵梦萦。因此怀乡诗也占了相当大的比重。悲凉的环境感染着诗人的情绪,而他又以同样的心情去体会万物,于是,万物皆被淡淡的哀愁所笼罩。春夏秋冬,作者对故乡的思恋从未停止过,他的诗常用“夕阳”、“落叶”、“水”、“白发”、“猿”等意象构成凄凉之意境,也跟他的游子身份有关。

(三)、仕途之悲:仕途上的坎坷表现在刘长卿的身上就是前人盛唐时慷慨激昂的进取精神的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对现实的失望、 无奈的叹息与咏唱, 流露出一种惆怅衰飒的心绪和冷落寂寞的诗歌情感基调。而这在其边塞诗方面表现得尤其明显。如盛唐时高适的 《燕歌行》:“相看白刃血纷纷, 死节从来岂顾勋。” 王翰的 《凉州词》:“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既慷慨激昂又情怀壮烈, 充满着立功疆场, 献身报国的精神。 而到了中唐,到了刘长卿笔下, 却只有 “黄沙一万里,白首无人怜。报国剑已折,归乡身幸全。„„草枯秋塞上, 望见渔阳郭。胡马嘶一声,汉兵泪双落。谁为吮疮者,此事今人薄”(《从军六首》)了。诗人的眼里只剩下 “白首无人怜”,暗处庆幸 “归乡身幸全”,至于国家苦难,谁人承担, 则只有 “今人薄” 了。很显然,这与盛唐时人那种慷慨激昂, 情怀壮烈 “死节从来岂顾勋” 的风格与思想感情已是大相径庭。

贬谪的经历给诗人的心灵造成了严重的创伤,对身世的幽愤不平的情感反复 [1] 刘长卿,《刘长卿集编年校注》杨世明,校注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9年,第67页 出现在诗人的诗作中。在他的作品中经常出现屈原贾谊的形象就是一个证明,以此表现自己的幽愤,如“绛老更能经几岁,贾生何事又三年”(《岁日见新历因寄都官裴郎中》):又如名篇《长沙过贾谊宅》:“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

[1]客悲。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等等。

时代变乱的痛苦及个人坎坷的生活遭遇, 使诗人常有不胜沧海桑田、 世事变幻无常之感。他的一生是悲剧的一生,他的诗歌总是饱蘸着多难的人生经历,满腹的悲伤、挣扎的苦痛而酝酿的悲剧之歌。他的悲剧不仅是一己之悲,更是所处社会和时代的悲剧。他的生存状态反映了那个时代文人的生存状态。中国文人往往就是在吟唱悲剧的过程中,在对痛苦的体会、挣扎和抗争中来完成自己的人生答卷的,刘长卿更是如此。通过解读刘长卿的诗歌,可以体会到中国古代文人在坎坷人生中的无奈与抗争,以及渴望改变现实而不得的心灵状态。最终,蚌病成珠,浓郁的悲剧意识无法消解,诗人把它倾注到诗歌中,情郁于中而泄于外。通过对山水的描绘,与佛老禅宗的交心,与酒神的交流,通过梦境中的畅游和放松来排解心中的忧愤,也从而成就了他的独特风格,成为了诗歌史上璀璨的明珠。

[1] 曹寅、彭定求等,《全唐诗》卷一百五十一第二十三首,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

第三篇:论唐代女诗人诗歌中的士大夫意识(大学毕业论文)

摘 要

唐代的诗歌创作是中国古代诗歌创作的巅峰时期,诗歌的创作有着非常广泛的群体,涌现了一批优秀的女诗人,其中薛涛便是其中的杰出代表。薛涛诗风雄健、沉雄凝重,少有脂粉气,其诗男性化色彩浓郁,在诗中表现了士大夫的意识。而女诗人在诗歌中表现出士大夫意识不仅仅只有薛涛一人,唐代的其他女诗人的诗中也表现有士大夫意识。女诗人的诗中表现士大夫意识是女性认同士大夫的评价体系和追求士大夫的审美品位的具体体现。女诗人诗中表现出士大夫意识并非个别现象,而是一种普遍的文学现象。

关键字:女诗人;薛涛;男性化;士大夫意识

1 论唐代女诗人诗歌中的士大夫意识

—以薛涛诗歌中的士大夫意识为例

唐代是中国诗歌全盛的时期,将诗歌的发展推向了顶峰。与整个唐代的诗歌成就相比,女诗人的分量是非常小的,但女诗的人创作却是唐代诗歌的重要组成部分。女诗人由于受特定的环境和诗歌规律的影响,其创作受到士大夫的影响,并在她们的诗歌中表现出士大夫意识。唐代女诗人的诗歌中普遍的表现出士大夫意识。其中在唐代女诗人中,薛涛的诗歌中表现出士大夫意识是最为明显的。明代文人胡震亨在《唐音癸签》中评价薛涛时曾云:“(涛)工绝句,无雌声,自寿者相”[1] 。所谓“无雌声”是指薛涛诗歌中表现出男子气、大丈夫气,在其细腻、柔媚、温婉之余,还彰显出一种博然宏大的阳刚之气。张为在《诗人主客图》中,把薛涛作为清奇雅正之升堂者之一,与方干、马戴、任藩、贾岛、项斯等六位男性诗人并列。[2]北宋佚名者《宣和书谱》中称薛涛“作字无女子气,笔力俊激,其行书妙处,颇得王羲之法”[3]。由此可见,历代皆认同薛涛诗作的男性化特征。 唐代是一个人人能言诗的社会,上至帝王将相,下达老妪妇幼皆能诗,产生了众多女诗人。在唐代的女诗人中,要数薛涛的诗歌成就最高,被后世誉为唐朝第一女诗人。薛涛,字洪度,是中唐时的成都乐妓。性辨慧,调翰墨,《全唐诗》小传称她“辨慧工诗,有林下风致。”又说她曾出入节度使幕府,“历事十一镇,皆以诗受知”。[4] 薛涛早年以宦家女身份流入乐籍,她以聪慧的诗才走入男性的文化圈。她出入节度使府,曾与许多文人名士相互酬唱。据张篷舟先生所撰的《薛涛诗笺》,薛涛今存诗89首,其中与人酬唱的诗占多数。费著《笺纸谱》载:“与涛唱和者:元稹、白居易、牛僧儒、令狐楚、裴度、严绶、张籍、杜牧、刘禹锡、吴武陵、张祜,余皆名士,记载凡二十人,竞有酬和。”[5]其中元稹与薛涛交往最深,元稹曾以诗赠涛曰:“锦江滑腻峨眉秀,幻出文君与薛涛。言语巧偷鹦鹉舌,文章分得凤凰毛。纷纷词客皆停笔,个个公侯欲梦刀。别后相思隔烟水,菖蒲花发五云高。”薛涛与诗人王建之间也有酬唱,王建在《寄蜀中薛涛校书》诗:“万里桥边女校书,楷杷花里闭门居。扫眉才子知多少,管领春风总不如。”[6]可见,薛涛与文人名士往来频繁,受到了文人名士的赞赏和肯定,薛涛积极融入到士大夫的文化圈,与士大夫们进行思想的交流。特定的生活环境,西蜀的风物人情、节度使府的生活面貌,与文人名士交往的特别经历等,形成了薛涛诗歌的独特艺术魅力,在她的诗中表现了她的清高、坚贞、关心国事,诗中少有脂粉气,却有着浓郁的男性化色彩。

一、 薛涛诗歌中士大夫意识的表现

(一)诗风雄健豪放

薛涛以一名乐妓的身份与文人名士交往,她为了最大限度的减少文人名士对其的轻薄鄙视,薛涛以其敏捷诗才,用不卑不亢的言行塑造出一个“并非卖弄”风情的女子。她极力的洗涤其诗中的脂粉气,努力融入士大夫的文化圈,并假借男性的口吻与他们交往,在薛涛的诗中可以找到作为女子少有的豪迈气概。如薛涛酬和所作《续嘉陵驿诗献武相国》诗:“蜀门西更上青天,强为公歌《蜀国弦》,卓氏长卿称士女,锦江玉垒献山川。”这首诗是薛涛和武元衡《题嘉陵驿》所作,承认若想治理当时的西蜀的确很难,但诗人坚定相信武相国能将蜀地治理好,并在最后一句中将蜀人热切盼望一个全新蜀地出现和蜀地壮丽的景象融汇在同一图画中,充满了对蜀地新景象的展望,将一幅宏大壮丽的图画展现在读者面前,诗人用雄伟宏大的视角去展望新的蜀地,这宏大气势不逊色于士大夫。薛涛另有《上川主武元衡相国》二首:“落日重城夕雾收,玳筵雕俎荐诸侯。因令朗月当庭燎,不使珠帘下玉钩”(其一);“东阁移尊绮席陈,貂簪龙节更宜春。军城画角三声歇,云幕初垂红烛新”(其二)。二首诗都写得庄严宏丽,气势昂扬,非一般女子所能为。薛涛《上王尚书》诗云:“碧玉双幢白玉郎,初辞天帝下扶桑。手持云篆题新榜,十万人家春日长。”钟惺《名媛诗归》评价这首诗:“逸而动,绝不带媚气。”[7]

(二)清高志节

薛涛是个坚毅的女子,在其生活中表现出“苍苍劲节奇”,这是其融入士大夫文化圈,对士大夫所追求的高洁品格的认同。如《酬人雨后玩竹》诗云:“南天春雨时,那鉴雪霜姿。众类亦云茂,虚心宁自持。多留晋贤醉,早伴舜妃悲。晚岁君能赏,苍苍劲节奇。”在诗中诗人以竹之坚劲、高雅,喻人的高尚情操。首联写出了竹绝不随环境的恶化而改变自己的高尚品格。颔联说竹虚心自持的品质。颈联以“竹林七贤”、“二妃泣竹”的故事赋予竹以高洁忠贞的品格。末联以老竹不改劲节自况,抒写自己所追求的清拔、高雅的品质,寄兴非凡,流露出一般女子不能及的倔强与清拔。而另一首薛涛陪王播等人赏菊所赋的诗《浣花陪川主王播相公暨寮同赋早菊》云:“自有兼材用,那同众草芳。献酬樽俎外,宁有惧豺狼。”则以秋菊自喻,塑造了菊花高洁、孤独的形象,表现了不同流俗的清高品质,而且表明自己身为官伎却能在应付官场侍酒赋诗之外,洁身自好、不畏强暴的高傲气度。这两首诗诗中所塑造的竹子虚怀若竹,劲节不改;菊花群芳谢去,遗世独立,孤高清拔,俨然名士风范。而在《酬雍秀才贻巴峡图》中“感君识我枕流意,重示瞿塘峡口图。”是以晋孙楚枕流漱石的典故,表明自己对隐士高洁情志的追慕。《酬杨供奉法师见招》云:“远水长流洁复清,雪窗高卧与云平。不嫌袁室无烟火,惟笑商山有姓名。”是对商山四皓的远离尘世的生活的向往,并自比东汉袁安宁愿饿僵也不愿麻烦他人,表

3 明了自己的高远情志。

(三)关心国事,忧患时局 中国古代士大夫信奉“修齐治平”,把“治国”、“兼济天下”当作实现人生意义的目标,薛涛积极融入其中,思考天下事,忧患时局,得到了士大夫的褒扬。薛涛经常出入节度使幕府,与文人名士相交往,这让她有机会接触政事,知道一些家国大事,了解身边的社会现实。使她能和男性一样关注现实,关心国家大事,而且她对着政治有着独特的眼光。如薛涛《罚赴边有怀上韦令公》二首:“闻道边城苦,而今到始知。羞将门下曲,唱与陇头儿”(其一);“黠虏犹违命,烽烟直北愁。却教严谴妾,不敢向松州”(其二)。这两首诗是薛涛被罚赴松州途中所写的,有“重光万里应相照,目断云霄信不传”大开大合的雄健笔法。松州地处边疆,生活艰苦,诗人关心驻守边疆士兵的疾苦,以吐蕃侵犯蜀地讽喻韦令公的专横无理。杨慎《升庵诗话》评论此诗:“有讽喻而不露,得诗人之妙处,使李白见之,亦当叩首,元、白流纷纷停笔,不亦宜乎?”[8]与李白诗相提并论,元、白之流甚至应该感到惭愧,可见杨慎对薛涛的这首诗的评价之高。可以说这两首诗是薛涛在边城所见所闻的缩写,反应了当时士兵在边疆戍守生活的困苦。钟惺在《名媛诗归》评论此诗是:“二诗如边城画角,别是一番哀怨。”[9]薛涛另有《筹边楼》诗:“平临云鸟八窗求,壮压西川四十州。诸将莫贪羌族马,最高层处见边头。”这首诗是诗人晚年登筹边楼有感而作,第一诗句描写诗人登上筹边楼所见天旷气清、四望无际的情景,一个“壮”体现了筹边楼的雄伟壮观,后两句诗谴责将军们目光短浅,贪婪掠夺,招来外敌。此诗的前两句烘托出筹边楼气势磅礴,给敌人震慑,后两句更为妙绝,直陈现实,告诫将士切莫忘记历史教训,以国事为重。全诗将对李德裕的赞颂和边疆将士的劝诫融为一体,意义深刻,因而钟惺有评价:“教戒诸将,何等心眼,洪度岂直女子哉,固一代之雄也!”[10]清代的纪昀亦有评价:“其托意深远,有‘鲁嫠不恤纬,漆室女坐啸’之思,非寻常裙屐所及,宜其名重一时。”[11]这是何等的见识,和古代深藏于闺阁的一般女子比照,有十万八千里的差别。这是一种男子汉的气度、风骨,飒飒作响,让时人为之赞叹。薛涛晚年隐居在浣花溪,但她并没有与现实社会隔绝开来,依然关心时事,忧患时局,这首《筹边楼》便是她关怀时事政治心情的真实写照。 综上所述,薛涛诗歌中具有非常鲜明的士大夫意识,特别是她的酬唱之作中男性化倾向更为明显。薛涛的诗气势雄浑、峻洁,诗风越发深沉凝重、雄健。诗人极力洗削诗作中的脂粉气,使她的诗作越来越男性化,在诗中有许多体现士大夫意识的诗。薛涛诗中所表现是一个品格清高的女子,有着士大夫的高洁品质,从来不会因为自己身份低微而感到羞耻,也不会献媚于达官贵人。薛涛始终保持着清拔、高雅的品格,清高的志节丝毫不逊色于士大夫。在中国古代,女子与国家大事基本是扯不上关系的。而薛涛却关心国事,忧患时局,而且关注政治的程度绝

4 对不会少于士大夫。其实薛涛本身就是西蜀政治历史的参与者与见证人,她与十一位蜀地的节度使相处共事过,见证了蜀地的一些重要事件的发生。正如历来评论家所说的,这样的一个薛涛岂是一个女子也,她的所作所为完全是士大夫的形象。

二、薛涛诗中士大夫意识的成因

薛涛的诗中表现了士大夫的意识,从总体上来说,薛涛的诗风偏向于男性化的,她摆脱女子阴柔,使其诗风显雄浑、峻洁。任何事物都不是独立存在的,事物总是也其他事物相联系的,薛涛诗中士大夫意识也是由多方面的原因所形成的。要分析其成因,必须从薛涛的生活道路、人生经历等方面去考虑,同时也要考虑到唐代人们对于诗歌的普遍认识,故本人将其原因归结为性格、环境、对诗的认识。

(一)薛涛清高、刚烈的性格 薛涛是一个高洁、刚烈的女子,她不畏强权,不因自己身份的鄙微而献媚于士大夫,而是竭力洗削脂粉气,积极追求士大夫所推崇的审美品位。如在薛涛《赠苏十三中丞》:“洛阳陌上埋轮气,欲逐秋空击隼飞。今日芝泥检徵诏,别须台外振霜威。”诗中用《后汉书》张纲年少官微,敢于弹劾权贵的典故,表现出诗人非凡的见识、不畏强权的勇气。钟惺在《名媛诗归》中称赞这首诗“气质森挺”。[12]又如《贼平后上高相公》:“惊看天地白荒荒,瞥见青山旧夕阳。始信大威能照映,由来日月借生光。”将贼平后蜀地壮丽的景色刻画的精妙绝伦,气势雄健,丝毫不见脂粉气。钟惺在《名媛诗归》中曰:“开口自然挺正,而有光融拓落之气,觉文人反多牵摔。”据宋代王谠《唐语林》记载:“尝有黎州刺史作《千字文令》,带禽鱼鸟兽,乃曰:‘有虞陶唐。’坐客忍笑不罚。至薛涛云:‘佐时阿衡。’其人谓语中无鱼鸟,请罚。薛笑曰:‘衡字尚有小鱼子。使君“有虞陶唐”,都无一鱼。’宾客大笑。”从这个故事中可以看出薛涛清洁、刚烈的一面,她也是一个不畏强权的女子。薛涛追求士大夫的审美品位,又具有士大夫清洁、刚烈的性格,所以其诗作也会呈现出男性化的特点,诗中表现出士大夫意识。

(二)与文人名士相交往

薛涛早年以宦家女身份流入乐籍,她以聪敏的诗才走入男性的文化圈。她经常出入节度使府,与许多达官贵人相交往,又与许多文人名士互相酬唱。作为乐妓的她既为不幸又是幸运的,她获得了寻常女子没有的活动自由,得到了一般女子不可能有的文化氛围和特殊体验。中唐时期的风物人情、节度使府的生活面貌,与文人名士交往的独特经历等都是薛涛诗中士大夫意识表现的重要原因。沦落为乐伎的她不将诗才当作取媚求怜的资本,而是着力洗削俗媚之气。孙棨在《北里志·序》曾说“比常闻蜀妓薛涛之才辨,必谓人过言,及睹北里二三子之徒,则薛涛远有渐德矣”。可见,论“才辨”或许薛涛不是唐代妓女中最好的,但为什么她们的诗却很少

5 留下来呢,北里诸妓的诗以“艳诗”求赏,以“媚才”取怜,她们的色艺只为士大夫的赏玩。而薛涛却能以“人的尊严”驾驭“才辨”,洗涤脂粉俗媚之气,从乐伎中走出来。薛涛与许多文人名士相酬唱,思想上受到了士大夫思想的深刻影响。积极融入到士大夫的文化圈中,学士大夫过隐居生活,精神生活进一步男性化了。经常出入节度使府,政治不可避免的影响了她,薛涛关心时事,忧患时局。“营妓”的生活经历和被罚赴边城的遭遇,使她深切的体会到男性中心文化主宰着每个人的命运,要实现自我人格的独立,必须符合男性中心文化的评价标准。所以薛涛的诗作趋向男性化,诗中表现着了士大夫的意识。

(三)唐代人对于诗歌的普遍认识

唐代是中国诗歌发展的全盛时期,无论从诗歌的数量、诗人都是以往历来朝代不能相比的,其诗歌的艺术成就达到了中国诗歌发展巅峰。唐代参与诗歌创作的人非常多,帝王将相、朝士布衣、童子妇人、缁流羽客皆能诗。唐代人继承了前人关于诗的认识,同时又结合唐朝的特点,对诗有了新的认识。唐代人继承了前人“诗言志”和“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的认识。诗歌是诗人思想感情、内心世界的外在呈现,诗歌体现了诗人的思想情感。孔子对诗的认识深深的影响了历代的国人,言诗的目的性也非常明确,近为侍奉父母,远为侍奉君王。在男子当政的时代,人们对于诗歌的认识自然会呈现男性化,诗歌就是男性侍奉君王、父母的一种工具,诗歌因此烙上了男性化的特点。唐代完备了科举制度,以诗取士,诗才成为进入仕途的重要手段。在中国古代,入仕是士大夫的人生目标,追求齐家治国平天下。能言诗成为了士大夫必不可少的素质,诗歌的创作与发展无不与士大夫相关,诗也成为了士大夫的交流语言。妇人言诗多为与士大夫交流,所以她们的诗歌必须符合士大夫的审美要求,她们创作的诗歌总会受到士大夫的影响,在她们的诗歌中流露出士大夫意识。

三、唐代其他女诗人诗歌中士大夫意识的表现

薛涛是唐代众多女诗人中的其中之一,她的诗风雄浑、沉雄凝重,气势雄健,洗削女子身上的脂粉气,其诗歌中不带媚俗之气。诗风趋向男性化,而在其诗歌中体现了许多士大夫的意识,赞同男性清高志节,关心国事,忧患时局,追求士大夫的审美品位。而在唐代的女诗人中,诗歌中表现士大夫意识的不仅仅有薛涛一人,还有诸多女诗人在其诗歌中表现了士大夫的意识。如有“女中诗豪”之称的李冶,她的诗风流雅畅、意象高远、语言自然,善于遣境而且不拘格律,诗风雄发、豪放。另有鱼玄机, 她与薛涛、李冶合称为唐代三大女诗人,其诗文藻有余,可格调却不高,集中放佚语比较多,雕琢的痕迹也较明显,与薛涛、李冶相比略显逊色,诗风艳冶。就算如此,鱼玄机的诗中同样有士大夫意识的表现。

6

(一)李冶诗中士大夫意识的表现

李冶,字季兰,中唐初曾为乌程地方女道士,晚岁被召入宫。李冶被誉女中诗豪,诗歌成就高,工格律诗尤佳。与众多文人名士相交往,其诗风雄健、豪放,少有脂粉气。如李冶《从萧叔子听弹琴赋得三峡流身歌》:“妾家本住巫山云,巫山流泉常自闻。玉琴弹出转寥夐,直是当时梦里听。三峡迢迢几千里,一时流入幽闺里。巨石崩崖指下生,飞泉走浪弦中起。初疑愤怒含雷风,又似呜咽流不通。回湍曲濑势将尽,时复滴沥平沙中。忆昔阮公为此曲,能令仲容听不足。一弹既罢复一弹,愿作流泉镇相续。”诗句开头诗人以巫山神女自况,以美妙的音乐来结尾,大开大合,气势澎湃。将音乐之美描写的淋漓尽致,状曲声如画般的展现在读者面前,可以与白居易《琵琶行》中的音乐美相媲美。黄周星在《唐诗快》中评论此诗:“此诗似幽而实壮,颇无脂粉习气。”[13]李冶诗歌成就很高,历来被认为是大历时期重要的诗人,在《四库全书总目》中说“将其置之大历十子之中,不复可辨”,可见李冶在的重要地位。李冶性格豪放,不拘束于封建礼教,以拟男心态与士大夫相交往,从外貌到精神气质都与男性相类似,使其诗趋向于男性化,高仲武《中兴间气集》评价李冶云:“士有百行,女惟四德。季兰则不然也,形气既雄,诗意亦荡,自鲍昭以下,罕有其伦„„不以迟暮,亦一俊抠。”[14]“形气既雄”既指李冶外貌精神方面的男性化,同时还包括李冶诗歌创作中的男性化。李冶模拟男性的生活和创作,使她的诗显得雄健、豪放,其诗也体现着士大夫雄健之态。

(二)鱼玄机诗中士大夫意识的表现

李冶诗雄发、豪放,颇无脂粉气,她的诗是其拟男心态下的创作成果。与“女中诗豪”李冶相比,鱼玄机的诗显得艳冶无比。尽管鱼玄机的诗风艳冶,但是其诗中同样有表现士大夫意识的诗作。鱼玄机,字蕙兰,长安人,咸通中出家于长安咸宜观为女道士。在其今存诗中来看,多为表达情爱相思的主题,但也有表现士大夫意识的诗作。如她的《游崇真观南楼睹新及第题名处》云:“云峰满目放春晴,历历银钩指下生。自恨罗衣掩诗句,举头空羡榜中名。”这首诗是诗人游览崇真观时看见朝廷科举放榜有感而作。中国古代的士大夫追求“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进入仕途也成为了他们所追求的重要目标,“治国平天下”的理念根深蒂固的植入到士大夫的思想中。科举是朝廷选拨人才最为重要的途径,通过科举进入仕途是士大夫学文言诗的一个重要动力。在这首诗中,诗人志意激切,感叹自己是女儿身,否则一定能金榜题名。钟惺在《名媛诗归》曰:“风流艳冶,偏与文士相宜,故其语亦矜重自喜。”[15]诗人叹息罗衣掩其诗才,表达了士大夫希望通过科举考试进入仕途的这一思想意识。

(三)诗中表现士大夫意识的其他女诗人

不管是诗风豪放的李冶,还是诗风艳冶的鱼玄机,在她们都有表现士大夫意识的诗作。当

7 然,在诗中表现士大夫意识的女诗人不止上述的三人,还有武则天、上官婉儿等。武则天在以《唐明堂乐章》、《唐大饗拜洛乐章》这两首诗歌的创作中体现出男性化的特征,在《腊日宣诏幸上苑》这首诗中,更加充分的体现男性化雄伟、宏大特征,充满了帝王之威。武则天经历由一个妃子到皇上的转变,其心理也由拟男心理到完全男性化心理的转变,其诗歌创作更多展现着帝王之威,表现了士大夫的君臣意识。上官婉儿是一名具有男性化心理的宫廷内官,她的诗作也体现出了男性化的特点,以《彩书怨》为例:“叶下洞庭初,思君万里余。露浓香被冷,月落锦屏虚。欲奏江南曲,贪封蓟北书。书中无别意,惟怅久离居。”该诗从审美视角和审美意象的选择上都充满男性作家的豪放气度,丝毫看不出女性特质,其诗作趋向男性化,在上官婉儿的应制酬唱诗中表现了士大夫侍奉君王的意识。在唐代的众多女诗人中,在诗中表现出士大夫意识不仅仅有上述几位,还有很多女诗人在其诗中表现出了士大夫的意识。女诗人的诗作男性化趋向明显,女诗人的诗中表现出士大夫意识并不是个别,而是普遍存在的。

四、总结

唐代女诗人的诗歌中表现士大夫意识,这是女诗人对士大夫思想的认同和对士大夫审美品位的追求的体现。在封建社会中,女性一直是作为弱势群体出现在生活之中,相对于男性而言其文学地位是非常低的。在整个中国古代社会中,文化活动的主体一直是男性,男性的文学创作才是社会活动的主流,而女性是文学创作更多的表现了学习、模仿男性的文学创作,女性的文学创作多为依附于男性的文化活动上的。在男性文化圈,女性总是作为弱小者出现,女性只有努力融入男性主流文化的评价体系才能得到男性的认同和尊重。这在女诗人的酬唱诗中是表现最为明显的,在与男性的交往中,女性为了得到男性认同,其诗作须符合士大夫的评价标准,所以她们的诗作会趋向男性化,在诗中表现一些士大夫意识。薛涛的酬唱诗中这一现象是表现最为明显。面对女性在男权社会中的不利地位,女诗人渴望得到士大夫的认同与尊重。她们终其一生都在进行“合规范”的韧性抗争,抗争女性被拒绝于主流文化之外的既定模式,抗争的方式便是以不让须眉的才华创作男性色彩浓郁、符合士大夫评价体系的诗歌,以堪与士大夫抗衡的人格、诗格赢得了士大夫群体的尊重。 女性的诗作渴望得到男性的肯定与赞赏,女性以男性世界的审美标准去创作,所以其诗中会带有浓郁的男性化色彩,表现士大夫意识。女性努力融入士大夫评价体系,在一定程度上进行着所谓“超性别写作”或“无性别写作”,其诗歌则呈现出男性化风格,表现着士大夫的意识。女诗人在作诗竭力洗削身上的脂粉气,淡化或隐藏自己的女性化特征,模仿士大夫的文学创作,在诗中表现出士大夫意识,并希望以“诗人的身份”与士大夫进行较为公平的交往相处。受此影响,唐代女诗人的诗歌中总是或多或少表现出了士大夫意识。而这一现象并非仅限于某个女

8 诗人的诗作中,女诗人的诗作中表现出士大夫意识是一种普遍的现象。女诗人的诗中表现出士大夫意识是一种正常的文学现象,是女性认同和追求以男性为中心的主流文学的具体体现。唐代女诗人的诗中表现出士大夫意识是一种普遍的文学现象,那么其他朝代女诗人的诗中是不是也有表现士大夫意识,关于这个问题有待我们进步去探究。

注释:

[1]胡震亨.唐音癸签[M].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 [2] ]张为.诗人主客图,丁福保辑,历代诗话(全三册,上册)[M].北京:中华书局,1983,(1). [3] 宣和书谱,张篷舟.薛涛诗笺[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127. [4] 全唐诗(第二十三册)[M].北京:中华书局,1960:9035. [5]费著.笺纸谱,张篷舟.薛涛诗笺·薛涛传[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108. [6] 全唐诗(第九册)[M].北京:中华书局,1960:3434. [7] 钟惺.名媛诗归,李冶,薛涛,鱼玄机.唐女诗人集三種[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54. [8]杨慎.升庵诗话, 丁福保辑,历代诗话(全三册,中册)[M],北京:中华书局,1883 :913. [9]钟惺.名媛诗归,李冶,薛涛,鱼玄机.唐女诗人集三種[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31. [10]钟惺.名媛诗归,李冶,薛涛,鱼玄机.唐女诗人集三種[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73. [11](转)孙映逵.唐才子传校注[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583. [12]钟惺.名媛诗归,李冶,薛涛,鱼玄机.唐女诗人集三種[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57. [13]黄周星.唐诗快,李冶,薛涛,鱼玄机.唐女诗人集三種[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11. [14]高仲武.中兴间气集,傅璇琮.唐人选唐诗新编[M].陕西: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506. [15] 钟惺.名媛诗归,李冶,薛涛,鱼玄机.唐女诗人集三種[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112.

参考文献:

[1]张篷舟.薛涛诗笺[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 [2]李冶,薛涛,鱼玄机.唐女诗人集三種[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 [3]丁福保.历代诗话续编[C].北京:中华书局,1983. [4]钟惺.名媛诗归[A].四库全书存目丛书编纂委员会.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339册.齐鲁书社,1997. [5]全唐诗(第二十三册)[M].北京:中华书局,1960.

9 [6]苏雪林.唐诗概论[M].上海:上海书店,1992. [7]孙映逵.唐才子传校注[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 [8]黄芸珠. 略论薛涛诗风“男性化”的成因及其表现[J].中国文学研究,2003(2). [9]王永波,黄芸珠.论薛涛诗歌男性化审美形态的表现[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3(7). [10]许秋群.浅析薛涛诗的二重性[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 [11]宫为菊. 女性情怀辉映男子气概—试论薛涛诗歌中的双重情感[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6(5). 10

第四篇:谈增强问题意识公仆意识责任意识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首要的问题是提高思想认识。思想自觉决定行动自觉。提高思想认识,应切实增强问题意识、公仆意识、责任意识。

一、切实增强问题意识

总书记强调,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而深化。也可以说,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由“四风”问题倒逼而开展,又在不断解决“四风”问题中取得人民群众满意的实效。

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主要任务是解决“四风”问题。解决问题,需要看到问题、找准问题,而看到问题、找准问题,又需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问题意识,是十八大以来中央对领导干部提要求使用的一个高频词。第一批教育实践活动刚开始的时候,有的领导机关、领导干部说,我们没有“四风”问题。对这样的现象,中央尖锐而深刻地指出,看不到问题,本身就是问题;认为自己没问题,本身就是大问题。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从思想认识角度讲,每个领导班子、每个领导干部都要增强问题意识、突出问题导向。这是教育实践活动高起点开局、高标准开展、高质量推进的基本前提。

增强问题意识,有强烈的问题意识,才能发现问题、整改问题。第一批教育实践活动解决了许多群众反映强烈的“四风”突出问题,让党风一新、政风一清。实践证明,增强问题意识,突出问题导向,以问题整改开局亮相,以问题整改注入动力,以问题整改交出答卷,就能确保活动取得实效。

增强问题意识,要紧密联系本地区、本部门实际。盟市旗县教育实践活动涉及的单位和人员范围广、领域宽、数量大,与群众联系更直接、更紧密,涉及的矛盾和问题具体尖锐,群众期望值高,任务也更加艰巨。总书记讲:“市县领导机关、领导干部和基层单位同人民群众的联系更直接,其不良作风更直接损害群众利益、伤害群众感情。必须着力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认真解决损害群众利益的各类问题,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增强问题意识,就要紧紧抓住反对“四风”,从群众最关心、最迫切的问题入手,着力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解决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问题,把改进作风成效落实到苏木乡镇街道和嘎查村社区,真正让群众受益,努力取得人民群众满意的实效。

增强问题意识,要更加强化问题导向,回应群众关切,盯住“四风”问题不放,从小事做起,从具体事情抓起,维护群众利益,注重解决实际问题,让群众看到实实在在的成效。要着力解决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把改进作风的要求真正落实到基层,有利于百姓的事再小也要做,危害百姓的事再小也要除,不等不靠,立行立改,对拖欠群众钱款、克扣群众财物、侵占群众利益等问题要开展专项治理,属实的都要立即加以解决。教育实践活动能否围绕问题做文章,决定着活动能否善做善成、有始有终。对此,我们从一开始就要有深刻的认识,做到思想自觉、行动自觉。

二、切实增强公仆意识

解决“四风”问题,其目的是进一步密切联系群众,更好地贯彻群众路线。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密切联系群众、贯彻群众路线,核心问题是正确认识和摆正与群众的关系。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群众路线是党和群众关系的科学概括。过去我们强调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是鱼水关系,就是说,党如果脱离了人民群众就像鱼离开了水,生命就要终止。这是对革命战争年代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党和群众关系的生动比喻。今天,我们既要继续保持党和人民群众的鱼水关系,更要强调党的干部和人民群众的主仆关系。人民群众是国家的主人,各级干部是人民群众的公仆。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就是要切实增强广大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的公仆意识,就是要严格规范各级领导干部的公仆行为,就是要真正体现和充分保证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主人地位。各级领导干部,只有真诚地把人民群众当主人,把自己当仆人,才能为民务实清廉、主动服务群众;只有真正把人民群众当老师,把自己当小学生,才能认真地向群众学习、增长自己的智慧和才干;只有真正把人民群众当英雄,自己做勤务员,才能密切联系群众、密切党群关系;只有对党的群众路线真懂真信真用,才能找到主人、找准角色、当好仆人。坚持群众路线,就要坚持人民是决定我们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真正让人民来评判我们的工作。

公仆意识强不强、与群众的关系正不正,是检验我们是不是坚持贯彻群众路线、坚决反对“四风”的试金石。“四风”在各层级、各地区、各单位的表现形式不一样,但“四风”的实质是脱离群众、脱离实际,假公济私、以权谋私,公权私用、公款私花。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作为党的干部,就是要讲大公无私、公私分明、先公后私、公而忘私,只有一心为公、事事出于公心,才能坦荡做人、谨慎用权,才能光明正大、堂堂正正。作风问题都与公私问题有联系,都与公款、公权有关系。公款姓公,一分一厘都不能乱花;公权为民,一丝一毫都不能私用。领导干部必须时刻清楚这一点,做到公私分明、克己奉公、严格自律。”总书记的重要论述,对党的干部怎样增强公仆意识、规范公仆行为,怎样认识“四风”、克服“四风”,用什么标准查找“四风”问题、解决“四风”问题,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列出了衡量的标准。

增强公仆意识,有强烈的公仆意识,才能对照公仆标准,有勇气把自己摆进去,发现和找到自身“四风”突出问题,有决心真心实意征求意见、揭短亮丑查摆问题,用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个有力武器清除政治灰尘和政治微生物,进一步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才能真正搞清楚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进一步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更好地解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更好地补上理想信念这个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钙”。

三、切实增强责任意识

认真解决“四风”问题,确保教育实践活动取得人民群众满意的实效,全体党员都有责任,各级领导干部都有责任,都要增强责任意识。其中最重要的是各级党组织一把手要履行好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充分发挥带头作用。

打铁还需自身硬。领导带头,是带动广大干部群众的无声力量,是我们党的重要领导方法。坚持领导带头,领导要从自身做起,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绝对不做。身教胜于言传,表态不能代替表率。坚持领导带头,关键是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总书记强调,“一把手是关键。一把手以身作则并有力推动班子切实贯彻中央精神很重要。”一把手是领导班子的班长,是党员干部的标杆,是教育实践活动的第一责任人。一把手带头,是把教育实践活动引向深入的重要方法,也是教育实践活动能否取信于民的重要标准。火车快不快,全靠车头带,一把手的一言一行都影响着其他同志的工作动力。对于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只有一把手带头抓落实,为其他党员示好范、带好头,才会形成一层抓一层、层层推进的生动局面,让群众看到决心,增强信心。如果一把手不愿动真碰硬、轻描淡写、不以为然、敷衍塞责,传递负面情绪,释放消极信息,教育实践活动自然就会停留在务虚功、走过场上,雷声大雨点小,阵势大实效小,最终让群众反感、社会失望。

己身不正,焉能正人。一把手是教育实践活动的组织者、监督者,更是参与者。如果一把手不能以普通党员身份把自己摆进去,不能做到认识高一层、学习深一步、实践先一着、剖析解决突出问题好一筹,就很难用严格标准来要求别人。哪里有一把手带头,哪里就有工作新局面;哪里一把手高度重视,整个班子就会认真负责;哪里一把手把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子,群众就会对他敞开心窝子;哪里一把手把自己摆进去、立行立改,党员干部就能直面问题、主动整改。

总书记特别要求我们,要着力搞好教育实践活动,坚持抓严,认真抓实,切实抓长,确保教育实践活动取得人民满意的实效。抓好一把手、一把手抓好,就是确保教育实践活动取得人民满意实效的一条基本经验。切实增强责任意识,认真履行第一责任人的职责,一把手就要亲自抓、带头干,率先垂范、树起标杆,带头认真学习,带头听取意见,带头谈心谈话,带头撰写对照检查材料,带头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带头整改落实和建章立制,真正发挥一把手的关键作用,确保中央高度重视、群众高度期待的教育实践活动,善始善终、善做善成。

今天强调切实增强问题意识、公仆意识、责任意识,就是为了在教育实践活动中着力解决“四风”突出问题,着力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注重发挥一把手的示范带头作用。开展教育实践活动,主要任务是解决“四风”问题、切实转变作风,最终目的是贯彻群众路线、密切联系群众,而一把手示范带头是活动取得实效的关键。那么,怎样增强三个意识呢?根本途径是加强学习,学好学深学透中央和自治区党委规定的学习内容,边学习、边思考、边讨论,紧密联系自己的思想实际、工作实际和群众的生产生活实际,切实增强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不断提高直面问题的自觉、为民服务的自觉、履行职责的自觉。

第五篇: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忧患意识、责任意识”主题教育活动领导小组范文

恰其力克牧场中学

开展“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忧患意识、责任意识”

主题教育活动领导小组

根据温教党字(2014)3号文件精神,为促使我校全体教职员工进一步认清形势,深化认识,统一思想,提高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增强抵御宗教极端思想渗透的能力,坚定维护祖国统一与民族团结的信心和决心,纯洁教师队伍,净化育人环境,促进我校教育事业稳定发展,经党支部、校委会研究决定,现成立“四个意识”主题教育活动领导小组,成员如下:

组长:史永胜(书记)

副组长:毛吾郎.卡米力(校长)

成员:司马义.艾海提(政教主任)

古丽拜克热(党建干事)

学校“四个意识”主题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党建办,负责具体工作的落实。

恰其力克牧场中学2014-1-10

上一篇:人生方向范文下一篇:诗词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