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大人物与小人物

2022-07-08

第一篇:论大人物与小人物

论《白鹿原》中田小娥与白灵的人物形象

目 录

前言·····················································4

一、反叛女性的人生命运................................... ........4

(一)田小娥——具有强烈反叛意识的“红颜祸水”.......................4

(二)白灵——具有反叛意识的新女性..................................6

二、田小娥与白灵的比较.............................. ... ... .....7

(一)不同的生活环境:压抑和自由....................................7

(二)不同的人生经历:被凌辱与被放纵......................... ...... 8

(三)不同的抗争方式:身体与意志........... ......... ..............9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摘 要:《白鹿原》中田小娥与白灵两个不同的形象都具有反叛性:田小娥是具有强烈反叛意识的“红颜祸水”,白灵则是具有反叛意识的新女性。他们两个具有不同的生活环境,不同的人生经历和不同的抗争方式,但是却都在反叛中走向死亡,展示了男权文化传统中女性的悲哀。

关键词:田小娥; 白灵;反叛意识

Abstract: "White Deer" Momoka Oah and the Ling Bai two different image has a rebel: Tian Xiaoe has a strong sense of rebellion "Dangerous Beauty", Ling Bai is the new female rebellious. The two of them have different living environment, the different life experiences and different ways of struggle, but in the rebellion towards death, show women in traditional culture of sorrow.

keyword: Tian Xiaoe;

Ling Bai;

rebellious consciousness

前 言

正如张颐武先生在作品扉页上写的那样:“小说是一个民族的秘史”○1。 陈忠实先生用细致敏感的毛笔触描写了在军阀混战、外寇入侵的年代。男权文化传统中以田小娥和白灵为代表的两种女性命运的清凉悲怆。小娥是女性意识萌芽阶段的代表,她在压抑环境里过着被凌辱的生活,她渴望摆脱封建礼教对女性的束缚,渴望拥有独立人格尊严。她用自己脆弱的身体与封建礼教做斗争,但由于没有彻底认识到男权对女性造成的危害,并且对封建男权抱有幻想,因此抗争并不彻底,以至于把自己推上了不归路,结束悲惨的一生。白灵则是女性意识茁壮的成长阶段的代表,她在自由的环境里过着被放纵的生活她用独立的意念支配行动,为自己争取到了学习的权利,做到了婚姻自由,还按照自己的意愿投入到革命队伍中去,然而,他们都不可免留的死去一个死于封建礼教的利刃,一个死于一场意外的政治运动。他们的死亡揭露出剥夺他们生命的中国传统礼教与中国现代政治的阴暗面;它们都是权势者的工具,维护的只是权势者的利益和意志,而藐视和践踏女性的生命和意志。她们的悲剧揭示了处于社会重大转型期的现代中国的现实情况:重视他人生命和个人意志的现代社会远未到来,女性解放还远未完成。“所以悲剧的发生都不是偶然的,都是这个民族从衰败走向复兴过程中的必然,这是一个生活演变的过程,也是历史演进的过程”○2。

一、反叛女性的人生命运

(一)田小娥——具有强烈反叛意识的“红颜祸水”

“《白鹿原》的重要人物,每一个都代表着一种作者所重视的“文化心理结构”○3这种“文化心理结构”对行为和命运具有强大支配力,由此形成一个个真实的“生命轨迹”。○4作者在文章中描绘了一个个形象生动的女性形象,最具震撼力,反叛个性的是田小娥。不管是文中的描写还是读者的理解,都是用最传统思想的衡量标准把她定位为“白鹿原上最为淫荡的女人”○5田小娥先后爱过两个男人,第一个是长工黑娃,后是族长白嘉轩的儿子白孝文。她对两个男人的爱是发自生命本能的性爱,注定是非理性的,她的破坏力具有两重。代表的是旧时期受苦难最深的一类女性,具有一定的典型性。

文中田小娥出生于秀才之家,长的美丽,然而她的父亲去为了钱把她许配给了大她几十岁的郭举人,使她成为一个“被奴役,被贱视的婢妾。”她无力反抗,只有忍受着这非正常的婚姻,和郭举人变态的虐待。具有一定社会地位的郭举人之所以娶她,除了将她当作玩物外,更主要的作用是为了给他泡“枣”,以便延年益寿。在这样一个缺乏尊严的家庭里,她没有过做人的尊严,而且在生理和精神上都倍受压抑。而黑娃的出现,却燃起了她对生活的一点渴求。她向蒙昧未醒的黑娃发出了一系列富有诱惑性的暗示,希望从黑娃身上得到生理的进而生理的满足。她和黑娃之间的情感,不再仅仅是让人不耻的偷情,而是一种被压抑已久的正常欲望的爆发,这本身就是对封建礼教的反抗。当两个人的关系被郭举人发现,休回娘家,父亲急切的希望把她打发走,黑娃来寻她时,父亲一点不用考虑的答应,并接受戒定,不再回娘家。黑娃把小娥带到白鹿原,但“他们入不得祠堂,拜不得祖宗,也见不得父老乡亲的面。”○6被以封建家长为代表的族人们包括黑娃父母都将拒之门外。二人只好栖身于村外的破窖洞。凭着黑娃的力气,两人同甘共苦,过上了男耕女织的太平日子,且越过越红火,两人的关系便逐渐从性爱增加了精神的因素。成为一种真正互相依恋的爱情。一种真正人的需要,以至只要能够摆脱被奴役,被贱视的婢妾的地位,她甘愿和黑娃一起过贫苦的自由的生活,但这种微小的愿望也不能实现。农运的失败,黑娃逃走,小娥被抓起来示众受礅刑,她后悔卷入农运,但己晚了,在精神上和经济上并没有自立能力,失去了黑娃,小娥的生活就完全失去了支撑,为了黑娃,她受制于鹿子霖,心甘情愿的做了乡约鹿子霖的情妇。他们的事被喜欢小娥的狗蛋发现后,小娥为了堵狗蛋的口,只好和狗蛋妥协。鹿子霖和狗蛋来硬的,却欲盖弥彰弄得 人尽皆知。小娥和狗蛋成了替罪羊,当众接受族规惩罚,在这种情形下,她用牺牲肉体的方法换取生存的条件,她有了反抗的意识,但没有女人的主体性,她的生存只能依靠男人。出于报复的恶念,以仅有的性武器在白鹿原上报复着,反抗着,亵渎着,肆虐着。成功引诱了白孝文报了自己被辱之仇,以为这样就挽回自己精神上的自尊,结果却使她更加迷惘“达到了报复的目的,却享受不到报复的快乐。”○7她对孝文原本满怀敌意,待孝文倒入她的怀抱,她又顿生爱怜的真情。在构陷孝文成功后,多次用这种一报还一报的复仇行为的合理性来稳定心态,其结果却是她一次又一次地在心里呻吟着:“我这回真正是害了一回人啦!”○8为了抚平内心对孝文。的愧疚与不安,她给鹿子霖尿了一脸,这个奇举,是她对鹿子霖卑鄙人格的一种最蔑视的嘲弄,但从此她与白孝文纠缠不清,在世人的眼里田小娥以她的“无耻下贱”造成了黑娃与白孝文的“堕落”给礼仪的白家和纯朴的鹿三家带来极大的耻辱。这一切也成为了她死在鹿三梭镖下的直接原因。她“猛然回过头来,双手撑住炕边,惊异而又凄婉地叫了一声“啊”„„大呀„„”这是小娥在人世间最后的呼喊,是她生命的最后一刻的绝响,它使人颤栗,震撼每一个有道德感的读者的心灵,同时也惊醒了鹿三内心深处的人性和良知。与显在的道德伦理意识发生激㤠的冲突,并最终使鹿三精神崩溃失常。小说对小娥死后的惨状进行了详尽的描述,并用一句“白鹿原又一次陷入了毁灭性的灾难之中”○9将田小娥与封建礼教的冲突引向了高潮。她没有武器,只有肉体和盲目的报复心理,她的毁灭是必然的。她死后尸体腐烂,居然引发了一场大瘟疫,这个恨世者用她年轻的生命表达了对旧文化的抗议,尽管是病态的,有毒的抗议。 作者把小娥的死安排在自已公公鹿三手中,就是通过鹿三的口,把自己的死因和哀怨一吐而出,向最终将她逼上绝路的族人报复,在所谓仁义的族人面前,诉说着无限的委屈。使这个牺牲在封建礼教屠刀下的女性形象有了更加峻烈的性质。

(二)白灵——具有反叛意识的新女性

白灵是族长白嘉轩的独女,掌上明珠。她出生时“一只百灵子正在庭院的桐树上叫着,尾巴一翘一翘的”。○10所以叫她百灵,她是作者塑造的一位旧时期的完美女性,她正直、果敢、大方、美丽。出生在封建礼教浓厚的大家庭,却没有像其他人一样受到影响。她接受到了新思想的熏陶,在以缠足为美的旧封建礼教下,她坚决反抗,拒不缠足。为了上学,以死相抵。最终获得成功,打破了传统“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说法。在父亲给她的包办婚姻上也是表现出了她女性意识觉醒最明显的一点。不顾父亲的脸面,毅然决然地让同学带信给对方,拒绝了这门婚姻,父亲将她扫地出门,断绝了父女关系。这并不是她不孝,和父亲作对。而是她作为旧时期的完美女性代表。她认为婚姻是作为有一定感情基础的结合。是建立在心灵层面上的感情默契。而不是世俗的伦理道德,门当户对。这是作为一个在觉醒的新时代女性所应该具备的价值观。也是她对封建礼教的一次较大的反抗。在那个动荡的年代积极参加了共产党,和鹿兆海私定终身。当发现两个人志不同道不和时就果断的分手。大胆与同自己志同道和的鹿兆海结合。在自己的感情上,她从来不含糊,清醒地加以把握与抉择,把婚姻的自主选择权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中,在参加革命工作的过程中,她一次又一次完成了党所赋予的任务,一次活动,因砖打了来调解学运的民国政府教育部长而暴露了身份,不得不转移出城去根据地,在根据地肃反时,因党内部错误无端受怀疑而被活埋。白灵可以说是一个极具个性的女子,从一出生就具有反叛的性格,她是小说中最光彩照人的形象。她身上既有野性十足的活力,又有经过都市现代文明熏陶而明辨是非的大气。

二、田小娥与白灵的比较

(一)不同的生活环境:压抑和自由

田小娥出生在一个腐朽的秀才家庭。接受的是传统的三从四徳,在家从父在外从君的保守教育。她早先是郭举人的小妾,实际地位“连猪狗都不如”是一种供人玩乐的奴才,性奴隶。她与黑娃的相遇和偷情,是闷暗环境中绽放的人性花朵,尽管带着过分的肉欲色彩。毕竟是以性为反抗的基础。被休回家后,父亲气的躺在炕上面。心里希望赶紧把她打发出门。知道有人愿意娶她。父亲立马同意,病也好了一半。不要彩礼,还倒贴银元,只是有一条戒律。就是再不许女儿上门。待日后过好日子在说。在尝够封建伦理的假仁假义,作为封建家庭里的女性。没有任何作为一个人的权利。没有独立的人格和生存空间。小娥渴望的人生理想不过是当个名正言顺的庄稼媳妇罢了。可这一点在这个封建礼教牢固的当时。也只能成为心里的幻想而己。在得不到任何人的接受与被戏弄、利用后。她对封建礼教的反抗也只能以失败而告终。小娥整个短促的一生都是不幸的。她的悲剧是封建礼教的纲常名教造成的。而她只不过是牺牲中的一个。

白灵出生的时候,一只百灵子正在庭院的梧桐树上欢叫着,因而得名“白灵”父亲是一个浸润着深厚文化的传统的封建族长。是封建礼教的维护者和代言人。是家族的传统权威,他在培养儿子时都是严格按族长的继承人来要求。但对于女儿的溺爱,使白灵的个性得到自由成长。任性的白灵不顾父亲的阻拦而跑到了省城读书。父亲去找她。她就以死相抗。父亲只得妥协。这是她对封建礼教反抗的第一个胜利。在城里面,随着年龄和接受的新知识与社会经验的增长。反抗的世界越大,反叛包办婚姻,反叛没有共同同理想的爱情。她出生于封建礼教思想浓厚的家庭。家长按照男权文化的思想标准来塑造后代。但她却有抗争男权社会的反叛精神。我们在她身上似乎看到了在以男性为主导的社会中凸现的女性主体性。比较文中的女性。白灵则是女性解放的成功者。父亲的溺爱,新文化的洗礼,爱情观的追求等都给予她营造了自由美好的氛围。使得个性最自然成长。成为文中最具独立意志的现代女性。

(二)不同的人生经历:被凌辱与被放纵

封建礼教下的牺牲品田小娥,从小接受着三从四德的传统思想,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是不可反抗的。年轻貌美的她被父亲许配给己经入土半截但家境好的郭举人做二房。在这样的环境下,小娥必须忍受着传统妇德不公平待遇,维持自己在这个封建家庭的生存权利。白天受大房欺负。晚上还得给郭举人充当泡枣的工具,过的连猪狗都不如.在百鹿原上,得不到人的接受,也没有尊重可言。“我到白鹿村惹了谁了?我没偷掏旁人一把麦苗柴禾,我没骂过一个长辈,也没揉戮过一个娃娃,白鹿村为啥容不得我住下,我不好,我不干净,说到底我是个婊子,可黑娃不嫌弃我,我跟黑娃过日子。村里住不成,我跟黑娃搬到村外烂窑里住。族长不准俺进祠堂,俺也就不敢去了,咋么着就还不容让俺呢?大呀,俺进你屋你不让,俺进你屋没拿一把米也没分一把蒿子棒棒儿,你咋么找还要拿梭镖刃子捅俺一刀?大呀,你好狠心„„”{130页}一段诉说,正是她向封建礼教发出的最强烈抗争的声音。小娥这个封建礼教的牺牲品,在封建伦理道德的神圣的名义下被凌辱与被损害。正是在传统礼教观的束缚下,田小娥的父亲、郭举人虽都饱读诗书,但他们在制造田小娥屈辱命运的同时没有感到任何内疚和自责。

白灵是原上最美丽的女性,她活的光彩耀人,用自己的思想去实现所理想的事,一朵生命之花绽放得美丽娇艳。给原上带来生机和活力,在父亲的放任中,没有被任何封建气息所感染。是父亲放松传统封建宗法文化的灌输而产生的自由精灵。她一生中有两件事情最重要,爱情和革命,两者相互联系,不可分割。在爱情观上她独立自主。不受任何人的影响,她和封建家庭决裂后,将所有热情投入革命工作中,教会学校停办。她就参加了临时办起的国民革命培训班。在国共第一次合作时期。用投硬币的方式选择政权。但国共分裂后。白灵被当权的党政府抓共产党员塞枯井的行为刺激。让她在大是大非面前重新选择了共产党。在后来的一场肃反运动中被猜忌而活埋。生命之花如同烟花璀璨绽放的短䀸。和小娥的死不同,她是死于一个革命进行中所犯的错误意外。她是作者理想化的女性。面对封建礼教的压力和动荡不安的战乱。她所走的每一步都是自己的选择。从不后悔。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而不惜付出了生命,她是新文化女性的代表,不是任何人的附属品。而做命运的主人。

(三)不同的抗争方式:身体与意志

作为一个女人,小娥想拥有一个普通女人所拥有的安安稳稳的生活。渴望能被呵护,能得到平等与尊重。但在封建礼教男权主义为主导权下,女人只是生育工具和性奴隶。在没有任何反抗力的情况下,用她那仅有的可怜身体去争取一点存在的价值。在郭举人家,白天受大房欺负,睌上在大房的监视下将三颗枣塞进下身,成为泡枣的工具。面对这样的凌辱,她也只能被着反抗,等大房一走就把枣掏出来扔进尿桶里。用她的尿泡下枣给郭举人吃,这是她第一次的反坑。黑娃的出现。给了她新的希望,更进一步激发了她对自己屈辱面运反抗的意志和愿望,她希望能在黑娃的身上找到身理或者更多的心里上的慰藉。但回到白鹿村,得不到族人的接受。使她的反抗在一次失败。当鹿三将她杀死在炕上,冤魂不息的小娥将不甘和仇恨以瘟疫的形式发泄出来。无论这样抗争。最终还是死亡。压在她尸骨上的那座六角塔,烧骨灰时飞出几只飞蛾,也被以白嘉轩为代表的封建礼教势力毫不留情地用野火烧成灰烬。以此来使她永出不得翻身。不给她任何救赎的机会。这些进一步表现了在封建礼教的强大势力对她最后一丁点反抗力量的压制。

相比之下,白灵的反抗 是剧烈的,如同火山爆发,她是白鹿村第一个进私塾读书的女孩子,在父亲的反对中。以死相逼,逃到城里继续念书。为了自己的爱情,果断的拒绝父亲定下的亲事。与鹿兆海私定终身。却在两人志不同道不合时毅然分手。绝不拖泥带水。她就是她自己。不是任何人的附属品,没有人可以阻止她前进的道路。然而白灵的选择却没有能超越当时的政治斗争现实。在政治斗争中,她受冤入狱,以一句“你比我渺小一百倍。”{545页}而坦荡。面临死亡豪不畏惧,是一种白鹿惊魂的傲气。通过自己意志的斗争。追求到了爱情和事业,活的轰轰烈烈,她是一个勇敢的叛逆者。她从个性解放出发,却以党性取代个性作为归宿,促成了她个人悲剧的根源。

(应该加上一个结论,这样才能与前言呼应)

在这里加一个结论500字左右就可以,论文内容需要修改,不离题。加上引用重复率在百分之二十这样。论文字数在7000字以内。

注释:

○1张颐武:《〈白鹿原〉断裂的挣扎》,《文艺争鸣》[J]1993年6期

○2陈忠实:《关于〈白鹿原〉的答问》[J].小说评论,1993年第2期 ○3陈忠实:《〈白鹿原〉创作漫谈》[J].《当代作家评论》1993年第4期

○4陈忠实:《〈白鹿原〉创作漫谈》[J].《当代作家评论》1993年第4期 ○5史仲文.中国人走出死胡同.[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93年第二版,471. ○6陈涌:《关于陈忠实的创作》[J]北京:《文学评论》,1983年3月 ○7郑周明.《〈白鹿原〉的女性悲剧探索》.湖南行政学院学报. ○8张恒学.《白鹿原》的历史悲剧意识[J].北华大学学报,2001(2). ○9王赫延.在传统文化得祭坛上——分析《白鹿原》中的女性. ○10陈忠实.关于<白鹿原>的答问[M].团结出版社,1993. ○11陈忠实:《白鹿原》[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年12月:第130 545 页

第二篇:相声 三国英雄人物论

相声:三国人物论 台词

甲:你爱阅读吗? 乙:是,爱看书。

甲:古典的文学名著,你爱读?

乙:您还真说对了,我就喜欢看古典小说。

甲:那我要说几部书,您听听,看您喜欢不喜欢。 乙:你说。

甲:那天老师给我推荐,要我看什么 三列国,东西汉,水浒聊斋济公传,大五义小五义,五逆七镇西游记,薛仁贵樊梨花杨四郎回家看他妈。这些书您读过吗?

乙:您别说,这些书我都喜欢看。 甲:都喜欢看? 乙:对,都喜欢。

甲:有这么一部书,叫《三国演义》。 乙:喜欢,喜欢,喜欢。 甲:特别喜欢是吧? 乙:是。 甲:《三国演义》原文读过? 乙:读过不只一遍。 甲:《三国志》呢?

乙:陈寿的《三国志》也看过。

甲:哟,真是酷爱阅读的好学生! 乙:不敢当,不敢当,三国迷而已。

甲:那今儿个我们就来论论三国人物,当这么多同学的面,我问您一个小小的问题,向您讨教。 乙:不敢不敢,互相切磋。

甲:三国里面这么多人物,你给谁点赞,认为谁的能耐最大,称得上千古风流人物? 乙:诸葛亮啊。

甲:您再想想?

乙:不用想,肯定是诸葛亮,智慧的化身,神一般的人物。大家都这么认为的,对不对?(与观众互动)

甲:诸葛亮,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乙:对、对、对。

甲:我想问问你,三国里面有没有这么一个回目:诸葛亮六出祁山。 乙:有有有。

甲:六回啊,都让司马懿[yì]给打回来了,尤其最后五丈原,魏延闯灭七星灯,诸葛亮一看,七星灯倒了一个,噢地一下,Game over了。 乙:什么意思? 甲:就是他没调出30条命来,死了。 乙:hai 甲:诸葛亮哽gěng于五丈原。 乙:这都什么词!

甲:您说诸葛亮能耐大,为什么打不过司马懿? 乙:啊……

甲:六回都打不过,都让司马懿给揍回来了。 乙:呃……对啊! 甲:对?

乙:不是,你要说这六出祁山,那就是司马懿能耐大。

甲:司马懿能耐大,那我不明白了,那你刚才为什么说是诸葛亮的能耐大? 乙:(欲言又止状)是啊,提司马懿必须提诸葛亮。是为了拿他们做比较。

甲:哦,拿诸葛亮衬着司马懿? 乙:对,衬着,司马懿能耐大。

甲:哦,那我问你,三国里有这么一个回目,“空城计”。 乙:有啊。

甲:司马懿带着司马师司马昭,还有千军万马,夺诸葛亮的西城,诸葛亮害怕了,哎呀,来夺我西城,我没将可派了,怎么办呢,欸,想起一主意来,找两老头,拿着笤帚拿着簸箕,在西城门口扫地。诸葛亮呢,往城楼一坐,在那弹琴,还唱到:送你送到小城外,有句话儿要交代…… 乙:去去去

甲:我还没交代呐

乙:交代什么呀,人家只是弹着琴

甲:司马懿来了,拿望远镜一看,呵,这诸葛亮好潇洒啊,再往城里一瞧,一个人都没有,司马懿怀疑设有埋伏,带着人马撤了。 乙:撤了!

甲:司马懿转身后又一想,欸,不对,中了记,又返回来,复夺空城。 乙:又回来了。

甲:回到西城门口一看,哟,发现门口立马横枪站着一员大将,赵子龙。

乙:对,赵云赶过来解围。

甲:司马懿一看是赵云在那了,立马又掉头走了。欸,你说这司马懿能耐大,他那么大能耐,接着跟赵云拼去啊。还有两儿子,千军万马哪,为什么看见赵云一个人在那,扭头就跑啊。这叫能耐大吗? 乙:他……他赵云能耐大……(结巴地说)

甲:赵云能耐大?那你刚又提司马懿干嘛呀? 乙:这,这不是衬着吗?

甲:又衬着?又拿司马懿又衬着赵云? 乙:对。 甲:赵云有什么能耐呀?

乙:能耐可大了,长坂坡单枪匹马独闯曹营,七进七出,……

甲:行了行了,赵云是你舅舅啊,干嘛替他吹,最丢人现眼的就是长坂坡了。 乙:怎么着?

甲:赵云怀揣阿斗,在曹营里七进七出,那为什么到当阳桥的时候还让张飞给他断后啊,有能耐拼去啊。 乙:这……

甲:张飞立马横枪,高叫四弟不必惊慌,飞哥在此,料也无妨,四弟你走,我来盯着小曹。 乙:是……

甲:有能耐赵云跟曹操干去啊。拿阿斗扔曹操啊,拿脚踢曹操啊,拼呐。这叫有能耐,还让张飞断后。

乙: 那,这,这回就是张飞能耐大了。 甲:张飞有什么能耐啊?

乙: 诶哟,张飞,取上将首级如同探囊取物啊。

甲:那我问问你,为什么虎牢关的时候,要三英战吕布,刘关张哥三打吕布一个人? 乙:对了,吕布能耐大。

甲:那他的白文龙让曹操给宰了? 乙:曹操能耐大?

甲:华容道见着关羽就跑? 乙: 关公能耐大?

甲:关公有什么能耐啊?

乙:啊哟,关公能耐可大了,他温酒斩华雄,斩颜良诛文丑,过五关斩六将,水淹七军……

甲:哦,他那么大能耐,为什么还要听诸葛亮的? 乙:那诸葛亮能耐大? 甲:打不过司马懿? 乙:司马懿能耐大? 甲:见着赵云就跑? 乙:赵云能耐大? 甲:那让张飞给断后?

乙:怎么又回来了? 甲:你倒环岛了 乙:我什么到环岛了

甲:说啊,到底谁能耐最大,称得上千古风流人物?

乙:我说什么啊,你要这么问,我回答不了。大伙……我这么问你们,你们答得了吗?(观众答:不能)你瞧,没知道的,哪有这么来回问的。转圈呐,真是……

甲:你这人,啊,就是不够聪明,我告诉你吧。 乙: 好,你倒是说说。

甲: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与观众互动) 乙:嗨!

第三篇:论典型人物报道的写作特色

在主流媒体报道中,乐于助人、爱岗敬业、英勇牺牲的典型人物报道一直占据一个重要地位,通过典型人物的光辉事迹和伟大精神对广大群众进行积极引导,能够营造一个良好、和谐的社会氛围,也符合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需要。由此可见,对于典型人物的报道方式也是非常有技巧的。

一、从平视角度看待典型人物

印象中在过去看到的典型人物无一不是“生的伟大,死的光荣”,无一不是一副“高大全”的形象,在这些英雄人物身上,我们很难用“凡人”的眼光去看待他们,在我们心中,他们就是一个个的超级英雄。

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的辨别能力也在与日俱增,我们可以很明显的察觉到典型人物其实也是一个个平凡的人,我们的媒体视角也已经从仰视切换成了平视,我们在看待这些人的时候,已经在用一种辩证的思维去审视他们,看待他们,我们可以理解了孔繁森为了工作可以放弃家庭,可以容忍张建明这个昔日的打黑英雄沦落为黑社会的保护伞,他们也是凡人,也有七情六欲,也食人间烟火,他们也无法做到面面俱到,他们也可能会一失足成千古恨。

在今天,人们心中的雷锋依然是那个一直在“为人民服务”的雷锋,新时代的典型人物们却也一直活跃在公众的视线中,只不过,他们不再显得那般高大,不再那般非同一般,他们也是平凡人,平时也在做着平凡的事,只不过在他们的身上流淌着一股叫做“雷锋精神”的热血,并将这种精神继续传承下去。而编辑记者所做的便是将这份真实呈现在我们面前。

二、突出典型人物的典型事迹

在对典型人物的报道中,公众们可能更加关心的应该是每位典型人物究竟做了哪些事迹,换句话说,正是这些典型事迹成就了一位位的典型人物。半岛都市报2011年12月27日的报道《"最美妈妈"接坠楼女童:伸出双手救人同时自救》中写到“7月2日下午,杭州滨江白金海岸小区。两岁女童小妞妞翻出阳台从10楼突然坠落。就在这一瞬间,小区住户吴菊萍伸开了双臂。营救之前踢掉高跟鞋、微弯腰部的预备动作并不能抵消上百公斤重的冲击力,在接住孩子的一刹那,吴菊萍左臂断成三截。正是这个缓冲,让妞妞有了生还的可能。”在平常的生活当中,没有人会注意到这么一位平凡的女性,但就是这么短短的几秒钟,便产生了一位 “最美妈妈”。

对于典型人物的事迹的报道,我们注意到,编辑作者们更多的是通过一种场景再现的手段进行报道,将整个事件和典型人物丰满、真实、深刻的表现出来,虽不需刻意雕琢,只一番白描淡写,便足以达到报道宣传的效果。

- 1 -

三、多角度、全方位展现典型人物

在对典型人物进行报道的时候,编辑们往往也会对其进行最全面的、最真实的描写,他们会先报道一个个鲜活丰满的“人”,进而将其塑造成一个“典型人物”。阿里木因卖烤羊肉串赚钱捐助孩子上学而获得“感动中国2012十大人物”荣誉称号,引起众人的广泛关注,贵州都市报在对他进行报道时,采用了全面报道的方式,将其走南闯北的艰辛历程、将其再穷也不放弃道德底线的可贵精神统统述诸纸上,也将其平日生活中的可爱一面展现给大家。

典型人物们终归也是有着区别所在的,他们的典型事迹不会是如出一辙的,他们的人生历程更不可能是雷同的,通过对一系列典型人物的报道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在对典型人物进行报道时,一定要进行深刻、细微的观察,而且观察不能仅仅停留在事情表面,更要透过现象看本质,透过典型人物活动的基本情况,去捕捉他们的思想境界、行为动机,从而挖掘出人物不同层面的性格与特点。这样展现出的人物是丰满鲜活的,是立体的,也是能够为广大读者所喜爱的。

四、报道要坚持主次矛盾相互统一的原则

在诸多报道典型人物的新闻中,编辑记者们无一不坚持了主次矛盾统一的观点,我们可以看到,典型人物的典型事迹在整篇报道中会占据最多的篇幅,而这些典型人物的一些平凡生活片段也会充斥其中,成为一片片绿叶,以衬托整片花海。

在典型人物报道中,主次分明是极为重要的一点,典型人物的典型事迹就是整篇报道中的主要矛盾,就是典型人物之所以成为典型人物的关键所在,所以,浓墨重彩的一笔笔也就自然而然的落在了对于典型事迹的报道上。

而典型人物在平凡的时候做的平凡的事,也就是我们的次要矛盾,一般的新闻报道常常是以一件件很平常的事为开端,再以一件件很平常的事来收尾的,这能够比较好的体现了典型人物报道的真实性。由此可见,如何将报道的主次矛盾进行排兵布阵,对于整篇报道的社会反响也会是大相迳庭的。

五、以情动人,以理服人,避免一味说教

一篇新闻报道要有鲜明的观点,也就是作者的倾向性,但对于一篇优秀的典型人物报道,倾向性只是必要条件,并不是充分条件。所以说,一篇报道的言论要注重写作艺术,不要一味说教,要善于说理。人人关注社会新闻更多的是关注事情的发展,而对于编者的观点和说教大都不太感兴趣,所以在对典型人物进行报道时应避免说大话、空话,用事实说话,才能使报道显得更加真实,才能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以情动人,以理服人可以拉近典型人物和受众的距离,使读者们感到亲切,这对于表达作者的初衷或许效果更佳。

- 2 -

第四篇:水浒传英雄人物林冲形象论

陕西省广播电视大学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

浅谈《水浒传》中英雄人物林冲的形象

摘 要:林冲是《水浒传》中描写最出色的起义英雄将领。他是被逼上梁山的。开始他为了保位自已的地位和舒适的家庭生活,一再忍让,直到忍无可忍时,才义无反顾的道路。

关键词:水浒 林冲 形象

《水浒传》的一百零八位好汉中,个性鲜明者多达二三十个。而在这其中,形象最为丰满,性格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而成熟完备的,我认为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豹子头林冲。

在小说中,林冲的出场,是在鲁智深拳打镇关西,落发为僧,辗转来到东京,看守大相国寺荣园之后。此时林冲本是携娇妻张氏来相国寺还香愿,见了鲁智深使禅杖,不觉入神,因此忘情喝彩。随着这一声喝彩,一位武艺高强,侠骨柔肠的水浒英雄豹子头林冲,出现在读者的面前。

一、呵护爱情,钟情娇妻

林冲的出场,有一点值得我们注意,那就是: 鲁智深:道“教头今日缘何到此?”

林冲答道:“恰才与拙荆一同来间壁岳庙里还香愿,„„不想得遇师兄。” 由此可见,林冲对于矫妻,宠爱有加,妻子逛庙,丈夫陪同,真是好一个护花使者!这一现象,在夫权高高在上的封建社会里是不多见的,如有,也多见于妻强夫弱之家,丈夫往往是被逼而往。但林冲不属此例,林冲本是英雄了得,矫妻在家也是小鸟依人,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小说的叙述中看出来!

林冲正准备与鲁智深结拜、叙情、饮酒,忽得使女锦江来报:“娘子在庙中和人合口。”林冲闻言“慌忙”别了新交兄弟鲁智深,“急忙跳过墙缺,和锦儿径奔岳庙里来。”此处一个“慌忙”,一个“急忙”,可见林冲心情之急迫,矫妻在他心中之地位!须知在讲兄弟义气的封建社会,社会上流行的是:“兄弟是手足,妻子如衣裳。”结拜兄弟在上至大丈夫,下至平民百姓的心目之中,也是重于妻子的。何况林冲又是一个以“义气”为重的好汉英雄。但林冲虽很重视兄弟情份和朋友义气,亦看重夫妻之情,矫妻在他的心中和兄弟、朋友一般重要,这在封建夫权社会里,其实是不常见的,在《水浒传》的众英雄中,如此夫妻情

第 1 页 共 6 页

陕西省广播电视大学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

深的也不多见,如宋江与阎婆惜,武大郎与潘金莲,杨雄与巧云等等,都因夫妻情疏而后反目成仇,引来杀身之祸,这其中虽有很多原因,但也有其大丈夫、男子汉的夫权观念在作怪,林冲却绝不是这样,而是处处为矫妻考虑,时时将妻放在心中。

前人评价林冲,大多落在“隐忍而行,逆来顺受”上,并进一步指出这是由于林冲阶级出身,身份经历而造成的性格特点。但我以为并不尽然。小说中虽然极力渲染了林冲的隐让,但我认为,造成这种隐让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出身,地位经历的原因,但更多的是由于他的本心善良和对家庭,妻子的呵护之情和责任感。他在遭受高俅陷害,打击之时,不是不敢反抗,,更不是无力反抗,而是为了对妻子的真爱而暂不反抗,这就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这才是能屈能伸的真英雄!

二、 忍辱负重、忍气吞声、不敢反抗

一般的小说,要充分地理想化的写一个正面人物,往往一开始就要写他的优点。但是《水浒传》不一样,林冲在《水浒传》里边是个响当当的英雄,了不起,作者是热烈地歌颂他的,可是一出场就写他的弱点,写他性格里边的弱点,不好的一面,就是能忍,忍辱负重、忍气吞声。

“忍”之一: 一个八十万禁军教头,在光天化日之下,妻子被人家调戏,奇耻大辱,不能忍受。所以他非常气愤地去。“当时林冲扳将过来,扳着他的肩胛,却认得是本官高衙内,先自手软了”。“先自手软了”这五个字非常值得注意,这不是简单的、一般人物的动作神态的描写,而是一下子挖掘到人的内心世界。所以小说写林冲怒气未消,知道以后,扳过来,先自手软了。但是“怒气未消,一双眼睁着瞅那高衙内”。但是敢怒而不敢言,敢怒而不敢打,他忍下了这口气。小说在这里写得非常好,写出了人物内心的活动。

林冲与鲁智深此时的比较:鲁智深就不买账,鲁智深有一段话是响当当的,跟林冲形成鲜明的对比。他说“你却怕他本官太慰,酒家怕他甚”,“俺若撞见那撮鸟时,且教他吃酒家三百禅杖去了”。一个是忍辱怕事;一个是疾恶如仇。一个是自已受侮辱、受压迫不敢反抗;一个是看见自已怕朋友受压迫,就不能忍受,这两个人的性格形成鲜明的对比。

“忍”之二:接下来还是写林冲想苟安,忍。但想苟安也不能苟安,想忍也

第 2 页 共 6 页

陕西省广播电视大学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

忍不下去。所以小说接着写高衙内又收买了陆谦把林冲的妻子骗到他家里面楼上。林冲得知后,“拿了一把解腕尖刀”,“径直奔到樊楼,前去找陆虞侯”。他拿起这个解腕尖刀不是去找高衙内,而是去找陆谦。也就说,林冲已始开始反抗了,但是他反抗的程度和范围有限。应该找高衙内,这里大概有两个意思。第一,还是怕高衙内,不敢惹他。前面说了,权且饶他这一次。这是第二次了,他又忍让了;第二,这是写林冲重义。就是说陆谦是林冲的结义兄弟,背信弃义,不讲义气的人林冲是最痛恨的。讲义气是林冲性格当中非常美好的东西,很宝贵的东西。这是他以后能够转变,而且转变以后革命性非常强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忍”之三:林冲发配沧州以后,还是能忍,还是忍辱负重。小说这里写得非常精彩,他临走之前写了一封休书。这纸休书我觉得有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写出林冲的善良,他替妻子考虑得很周到;另一方面也写出他能忍的性格,也天真幼稚。你以为写了一纸休书以后高衙内就不来了?照样来。所以这些寺方,一方面写出他的善良,引起读者对他的同情,另一方面,引起读者对于罪恶势力的更加憎恨。

“忍”之四:刺配沧州,有一个情节:押监他的两个差人董超、薛霸,一路上虐待他,用烫水让他洗脚,连读者都不能忍了,他还是“忍”,后来走到野猪林,就是董超、薛霸受高俅、高衙内之托付要杀害林冲的地方。到这个时侯了,而林冲一点都没想到可能要杀他,你要捆就捆吧。换成另外的人,像鲁智深也好、李逵也好,在这种情景下绝不会这样说。鲁智深救下了他,要杀两个公人,林冲极力阻挡。这时他还是忍,不想反抗。

“忍”之五:到沧州牢营不久,他从李小二口中得知来了几个“尴尬人”,于是买了一把解腕尖刀,街上寻了几口日不着,“心下且自慢了”,又“忍”过去了;沧州牢营安排他到草料场,这是个阴谋,林冲浑然不知,还打算“待天晴到城中换个泥水匠修补”“神明庇佑,改日来烧纸钱”。还以为给他一个好的差事,到那儿去过得比较安稳。最后火烧草料场,他在山神庙里面听见陆谦他们三个说话,要把他的骨头拣回去到高俅那儿去领赏。这时林冲满腔怒火一下子爆发出来,打开山神庙的门出去把几个人杀了,然后造反上山,由此就实现了彻底地转变。

另外《水浒传》不只是写人物的性格特点,有生活的依据,而且能够随着生活矛盾的发展,他的性格要产生变化。《水浒传》写林冲的性格转变,写得非常出

第 3 页 共 6 页

陕西省广播电视大学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

色,有根有据。他为什么要变化?什么时侯变化?都是从生活出发,就是《水浒传》的现实言义。

三、 侠肝义胆、救困助危

在“水浒”英雄,有许多是个性粗暴、动辄杀人的莽汉,即便是作者寓以深情描画塑造、深得读者喜爱者,亦大多如是,如鲁智深,如李逵,虽有仗义行侠之举,但也有一言不合,便要杀人的糊涂行径。至于设黑店,劫商贾,卖人肉包子的强人,在水浒百零八名好汉中亦不鲜闻。严格地说来,那些人虽然或是因生计所迫,或是因官府所逼,亦即是无奈之举,但终究难称好汉、英雄,也不能说是替天行道。《水浒传》编著之所以写他们,也应该是历代农民起义的实情,在历代农民起义队伍中,鱼龙混杂的现象是时常存在的,他们中有为万民请命者,替天行道者;亦有浑水摸鱼,大逞杀欲之人。而林冲却不是这样,他绝没有逞能好杀之念,在很多时候,却是有着菩萨心肠,多次救人急难,为人解困,如在东京,任八十万禁军教头之时,替酒生李小二脱免官司,小说中是这样交代的:

“„„这李小二先前在东京时,不合偷了店主人家财,被捉住了,要送官司问罪。却得林冲主张陪话,救了他,免送官司。又与他陪了些钱财,方得免脱,京中安不得身,又亏林冲发他盘缠,于路投奔人。„„”

小说中的这一段交代文字,有几个地方值得我们注意:一是被救助者李小二只是一名酒生,用现在的行话来说,大概是酒店茶楼的服务员,并不是小说中所标榜的武艺高强的好汉,以前与林冲的关系,也应属一般,最少算不上同乡、旧故、亲友之列。二是在李小二坏事之后,是“得林冲主张陪话”。此处的“主张”二字,应是“主张张罗”之意,也就是说,不是李小二找林冲帮忙(因为李小二知道,林冲是八十万禁军教头,李小二只是一个酒生,地位悬殊有天地之别,一者找不上,二者即便找上了也是自讨没趣)而是林冲仁心宅厚,同情弱小,主动为之出头摆平,这其中,林冲自然有这个资格和势力的,作为八十万禁军教头的林冲,应该相当于现在的京战卫戍司令部的官员,有他出面,李小二自己就可以免去官司之祸,这在当时,对李小二这样草民百姓来说,实在是一件天大的善事,更何况林冲为他陪话、赔钱,为他赉发盘缠,指点生计呢?林冲之仁实在令人感动!

古语有云:“路见不平,拔刀相助”那一般是在人命关天的时候,况且书典

第 4 页 共 6 页

陕西省广播电视大学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

所载,被助之人大多是佳人才子,或落难英雄,如鲁智深救助潘金莲,护送林冲,即属此类。而林冲此中善举,则完全是率性而为,见不得弱者受欺,对一个可以说素昧平生的贫困草民,这般相助,实不多见,同时他所采取的帮助弱者的方式,并不是当时所常用的,小说中所常见的以暴易暴手段,而是利用自己的声誉、威望和影响,来化解矛盾。这实在是称得上高明。不但在当时令人景仰,即使是在现代社会也符合“和谐社会”的理念的,因此,实在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林冲不只是不意气杀人,而且在被人误解、受气之时,也时时忍让,情愿负辱而行。如在柴进庄中与洪教头比武之时,面对着洪教头的无礼,他一再迟让;在沧州牢城,面对差拨的谩骂,他陪笑脸,送银子;在初上梁山时,他面着着白衣秀士王伦的百般刁难,也只是暗自叹息“命蹇时乖”。也许有人会说,林冲这样一味忍让退缩,真是软骨脓色,怎算得梁山替天得道的英雄好汉?是英雄好汉就必须敢作敢为!确实如此。而林冲这样正是敢作敢为,且敢为人先的英雄好汉!只是他的敢作敢为是当作则作,当为则为,绝不乱作胡为!这正是一个英雄好汉应有的气度。韩信能于市井受胯下之辱,方成就了开辟汉家天下的千古名将,林冲能在屑小之辈前忍隐以行,才有了梁山水浒替天行道的侠义英雄!

是替天行道的侠义英雄,就一定是敢作敢为,也就是刘欢在电视连续剧《水浒传》主题歌中所唱的:“该出手时就出手!”于是就有了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报仇雪恨,手刃仇敌上梁山,于是也就有了在晁盖起义上梁山而王伦嫉妒贤能,拒不接纳之时,林冲拍案而起,火拼王伦,而后推晁盖为山寨之主,为梁山事业立基石为替天行道立首功!

如果说,山神庙手刃三贼的林冲,还有报私仇的因素在内,那么,在梁山寨火拼王伦的林冲,还完全是为了替天行道,容不了王伦的小鸡肚肠,于是林冲替天行道,于是火拼王伦。在此时,林冲决不能忍让,也绝不会退缩,这就是顶天立地的英雄好汉林冲,小事可忍,大事敢为,绝不是为了一己之私,而是为了大局,为了替天行道!这一点,从林冲火拼王伦后,力推晁盖为山寨之王,而且甘居吴用,公孙胜之后,更可以看出林冲的高风亮节。

所以作者写林冲杀人,不是一般的杀人,是写他革命造反性和正义性,他杀人杀得堂堂正正,光明磊落,写出了一个英雄人物。所以这里写林冲杀人写得是很有讲究的,有这么几点:第一,他能分清主次;第二,不是不明白地就把对方

第 5 页 共 6 页

陕西省广播电视大学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

杀死,而是先问罪责。第三,就是写他杀人的杀法是不一样的,用的武器不一样,详略也不一样。所以总体来说,林冲杀人杀得有身份。什么叫有身份?八十万禁军教头,武艺高强,有斗争的经验。有性格,他很精细,很讲究策略。有思想,那就是为正义而杀人,不是不明不白,随随便便地去杀人。有思想,有章法,就像我们写文章一样,主次、详略都要搞清楚。哪个为主,哪个为次,哪个详、哪个略,先杀谁,后杀谁,很有章法。

如果单从《水浒传》的人物形象塑造上来说,我个人觉的林冲是《水浒传》人物当中最有艺术灵性和最出彩的一位。《水浒传》中的人物形象,我个人最喜欢林冲。

参考文献

1、《水浒传》中洲人民出版社1994年出版

2、长春人民广播电台,《水浒传论集》,工农兵通讯增刊

3、鲁讯:《中国小说史略》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

4、马成生:《水浒通论》浙江古籍出版社,1994年版

5、朱一玄编:《水浒传资料汇编》百花文艺出版社,1994年

6、张国光:《水浒与金圣叹研究》中州书画社,1981版

7、宋俭等编注:《奇书四评之金圣叹评<水浒>》崇文书局2004年版

第 6 页 共 6 页

第五篇:水浒传英雄人物林冲形象论

陕西省广播电视大学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

论《水浒传》中心英雄人物林冲

摘要:林冲是《水浒传》中描写最出色的起义英雄将领。他是被逼上梁山的。开始他为了保位自已的地位和舒适的家庭生活,一再忍让,直到忍无可忍时,才义无反顾的道路。

关键词:水浒林冲形象

《水浒传》的一百零八位好汉中,个性鲜明者多达二三十个。而在这其中,形象最为丰满,性格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而成熟完备的,我认为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豹子头林冲。

在小说中,林冲的出场,是在鲁智深拳打镇关西,落发为僧,辗转来到东京,看守大相国寺荣园之后。此时林冲本是携娇妻张氏来相国寺还香愿,见了鲁智深使禅杖,不觉入神,因此忘情喝彩。随着这一声喝彩,一位武艺高强,侠骨柔肠的水浒英雄豹子头林冲,出现在读者的面前。

一、呵护爱情,钟情娇妻

林冲的出场,有一点值得我们注意,那就是:

鲁智深:道“教头今日缘何到此?”

林冲答道:“恰才与拙荆一同来间壁岳庙里还香愿,„„不想得遇师兄。” 由此可见,林冲对于矫妻,宠爱有加,妻子逛庙,丈夫陪同,真是好一个护花使者!这一现象,在夫权高高在上的封建社会里是不多见的,如有,也多见于妻强夫弱之家,丈夫往往是被逼而往。但林冲不属此例,林冲本是英雄了得,矫妻在家也是小鸟依人,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小说的叙述中看出来!

林冲正准备与鲁智深结拜、叙情、饮酒,忽得使女锦江来报:“娘子在庙中和人合口。”林冲闻言“慌忙”别了新交兄弟鲁智深,“急忙跳过墙缺,和锦儿径奔岳庙里来。”此处一个“慌忙”,一个“急忙”,可见林冲心情之急迫,矫妻在他心中之地位!须知在讲兄弟义气的封建社会,社会上流行的是:“兄弟是手足,妻子如衣裳。”结拜兄弟在上至大丈夫,下至平民百姓的心目之中,也是重于妻子的。何况林冲又是一个以“义气”为重的好汉英雄。但林冲虽很重视兄弟情份和朋友义气,亦看重夫妻之情,矫妻在他的心中和兄弟、朋友一般重要,这在封建夫权社会里,其实是不常见的,在《水浒传》的众英雄中,如此夫妻情

深的也不多见,如宋江与阎婆惜,武大郎与潘金莲,杨雄与巧云等等,都因夫妻情疏而后反目成仇,引来杀身之祸,这其中虽有很多原因,但也有其大丈夫、男子汉的夫权观念在作怪,林冲却绝不是这样,而是处处为矫妻考虑,时时将妻放在心中。

前人评价林冲,大多落在“隐忍而行,逆来顺受”上,并进一步指出这是由于林冲阶级出身,身份经历而造成的性格特点。但我以为并不尽然。小说中虽然极力渲染了林冲的隐让,但我认为,造成这种隐让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出身,地位经历的原因,但更多的是由于他的本心善良和对家庭,妻子的呵护之情和责任感。他在遭受高俅陷害,打击之时,不是不敢反抗,,更不是无力反抗,而是为了对妻子的真爱而暂不反抗,这就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这才是能屈能伸的真英雄!

二、 忍辱负重、忍气吞声、不敢反抗

一般的小说,要充分地理想化的写一个正面人物,往往一开始就要写他的优点。但是《水浒传》不一样,林冲在《水浒传》里边是个响当当的英雄,了不起,作者是热烈地歌颂他的,可是一出场就写他的弱点,写他性格里边的弱点,不好的一面,就是能忍,忍辱负重、忍气吞声。

“忍”之一: 一个八十万禁军教头,在光天化日之下,妻子被人家调戏,奇耻大辱,不能忍受。所以他非常气愤地去。“当时林冲扳将过来,扳着他的肩胛,却认得是本官高衙内,先自手软了”。“先自手软了”这五个字非常值得注意,这不是简单的、一般人物的动作神态的描写,而是一下子挖掘到人的内心世界。所以小说写林冲怒气未消,知道以后,扳过来,先自手软了。但是“怒气未消,一双眼睁着瞅那高衙内”。但是敢怒而不敢言,敢怒而不敢打,他忍下了这口气。小说在这里写得非常好,写出了人物内心的活动。

林冲与鲁智深此时的比较:鲁智深就不买账,鲁智深有一段话是响当当的,跟林冲形成鲜明的对比。他说“你却怕他本官太慰,酒家怕他甚”,“俺若撞见那撮鸟时,且教他吃酒家三百禅杖去了”。一个是忍辱怕事;一个是疾恶如仇。一个是自已受侮辱、受压迫不敢反抗;一个是看见自已怕朋友受压迫,就不能忍受,这两个人的性格形成鲜明的对比。

“忍”之二:接下来还是写林冲想苟安,忍。但想苟安也不能苟安,想忍也

忍不下去。所以小说接着写高衙内又收买了陆谦把林冲的妻子骗到他家里面楼上。林冲得知后,“拿了一把解腕尖刀”,“径直奔到樊楼,前去找陆虞侯”。他拿起这个解腕尖刀不是去找高衙内,而是去找陆谦。也就说,林冲已始开始反抗了,但是他反抗的程度和范围有限。应该找高衙内,这里大概有两个意思。第一,还是怕高衙内,不敢惹他。前面说了,权且饶他这一次。这是第二次了,他又忍让了;第二,这是写林冲重义。就是说陆谦是林冲的结义兄弟,背信弃义,不讲义气的人林冲是最痛恨的。讲义气是林冲性格当中非常美好的东西,很宝贵的东西。这是他以后能够转变,而且转变以后革命性非常强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忍”之三:林冲发配沧州以后,还是能忍,还是忍辱负重。小说这里写得非常精彩,他临走之前写了一封休书。这纸休书我觉得有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写出林冲的善良,他替妻子考虑得很周到;另一方面也写出他能忍的性格,也天真幼稚。你以为写了一纸休书以后高衙内就不来了?照样来。所以这些寺方,一方面写出他的善良,引起读者对他的同情,另一方面,引起读者对于罪恶势力的更加憎恨。

“忍”之四:刺配沧州,有一个情节:押监他的两个差人董超、薛霸,一路上虐待他,用烫水让他洗脚,连读者都不能忍了,他还是“忍”,后来走到野猪林,就是董超、薛霸受高俅、高衙内之托付要杀害林冲的地方。到这个时侯了,而林冲一点都没想到可能要杀他,你要捆就捆吧。换成另外的人,像鲁智深也好、李逵也好,在这种情景下绝不会这样说。鲁智深救下了他,要杀两个公人,林冲极力阻挡。这时他还是忍,不想反抗。

“忍”之五:到沧州牢营不久,他从李小二口中得知来了几个“尴尬人”,于是买了一把解腕尖刀,街上寻了几口日不着,“心下且自慢了”,又“忍”过去了;沧州牢营安排他到草料场,这是个阴谋,林冲浑然不知,还打算“待天晴到城中换个泥水匠修补”“神明庇佑,改日来烧纸钱”。还以为给他一个好的差事,到那儿去过得比较安稳。最后火烧草料场,他在山神庙里面听见陆谦他们三个说话,要把他的骨头拣回去到高俅那儿去领赏。这时林冲满腔怒火一下子爆发出来,打开山神庙的门出去把几个人杀了,然后造反上山,由此就实现了彻底地转变。

另外《水浒传》不只是写人物的性格特点,有生活的依据,而且能够随着生活矛盾的发展,他的性格要产生变化。《水浒传》写林冲的性格转变,写得非常出

色,有根有据。他为什么要变化?什么时侯变化?都是从生活出发,就是《水浒传》的现实言义。

三、 侠肝义胆、救困助危

在“水浒”英雄,有许多是个性粗暴、动辄杀人的莽汉,即便是作者寓以深情描画塑造、深得读者喜爱者,亦大多如是,如鲁智深,如李逵,虽有仗义行侠之举,但也有一言不合,便要杀人的糊涂行径。至于设黑店,劫商贾,卖人肉包子的强人,在水浒百零八名好汉中亦不鲜闻。严格地说来,那些人虽然或是因生计所迫,或是因官府所逼,亦即是无奈之举,但终究难称好汉、英雄,也不能说是替天行道。《水浒传》编著之所以写他们,也应该是历代农民起义的实情,在历代农民起义队伍中,鱼龙混杂的现象是时常存在的,他们中有为万民请命者,替天行道者;亦有浑水摸鱼,大逞杀欲之人。而林冲却不是这样,他绝没有逞能好杀之念,在很多时候,却是有着菩萨心肠,多次救人急难,为人解困,如在东京,任八十万禁军教头之时,替酒生李小二脱免官司,小说中是这样交代的:

“„„这李小二先前在东京时,不合偷了店主人家财,被捉住了,要送官司问罪。却得林冲主张陪话,救了他,免送官司。又与他陪了些钱财,方得免脱,京中安不得身,又亏林冲发他盘缠,于路投奔人。„„”

小说中的这一段交代文字,有几个地方值得我们注意:一是被救助者李小二只是一名酒生,用现在的行话来说,大概是酒店茶楼的服务员,并不是小说中所标榜的武艺高强的好汉,以前与林冲的关系,也应属一般,最少算不上同乡、旧故、亲友之列。二是在李小二坏事之后,是“得林冲主张陪话”。此处的“主张”二字,应是“主张张罗”之意,也就是说,不是李小二找林冲帮忙(因为李小二知道,林冲是八十万禁军教头,李小二只是一个酒生,地位悬殊有天地之别,一者找不上,二者即便找上了也是自讨没趣)而是林冲仁心宅厚,同情弱小,主动为之出头摆平,这其中,林冲自然有这个资格和势力的,作为八十万禁军教头的林冲,应该相当于现在的京战卫戍司令部的官员,有他出面,李小二自己就可以免去官司之祸,这在当时,对李小二这样草民百姓来说,实在是一件天大的善事,更何况林冲为他陪话、赔钱,为他赉发盘缠,指点生计呢?林冲之仁实在令人感动!

古语有云:“路见不平,拔刀相助”那一般是在人命关天的时候,况且书典

所载,被助之人大多是佳人才子,或落难英雄,如鲁智深救助潘金莲,护送林冲,即属此类。而林冲此中善举,则完全是率性而为,见不得弱者受欺,对一个可以说素昧平生的贫困草民,这般相助,实不多见,同时他所采取的帮助弱者的方式,并不是当时所常用的,小说中所常见的以暴易暴手段,而是利用自己的声誉、威望和影响,来化解矛盾。这实在是称得上高明。不但在当时令人景仰,即使是在现代社会也符合“和谐社会”的理念的,因此,实在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林冲不只是不意气杀人,而且在被人误解、受气之时,也时时忍让,情愿负辱而行。如在柴进庄中与洪教头比武之时,面对着洪教头的无礼,他一再迟让;在沧州牢城,面对差拨的谩骂,他陪笑脸,送银子;在初上梁山时,他面着着白衣秀士王伦的百般刁难,也只是暗自叹息“命蹇时乖”。也许有人会说,林冲这样一味忍让退缩,真是软骨脓色,怎算得梁山替天得道的英雄好汉?是英雄好汉就必须敢作敢为!确实如此。而林冲这样正是敢作敢为,且敢为人先的英雄好汉!只是他的敢作敢为是当作则作,当为则为,绝不乱作胡为!这正是一个英雄好汉应有的气度。韩信能于市井受胯下之辱,方成就了开辟汉家天下的千古名将,林冲能在屑小之辈前忍隐以行,才有了梁山水浒替天行道的侠义英雄!

是替天行道的侠义英雄,就一定是敢作敢为,也就是刘欢在电视连续剧《水浒传》主题歌中所唱的:“该出手时就出手!”于是就有了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报仇雪恨,手刃仇敌上梁山,于是也就有了在晁盖起义上梁山而王伦嫉妒贤能,拒不接纳之时,林冲拍案而起,火拼王伦,而后推晁盖为山寨之主,为梁山事业立基石为替天行道立首功!

如果说,山神庙手刃三贼的林冲,还有报私仇的因素在内,那么,在梁山寨火拼王伦的林冲,还完全是为了替天行道,容不了王伦的小鸡肚肠,于是林冲替天行道,于是火拼王伦。在此时,林冲决不能忍让,也绝不会退缩,这就是顶天立地的英雄好汉林冲,小事可忍,大事敢为,绝不是为了一己之私,而是为了大局,为了替天行道!这一点,从林冲火拼王伦后,力推晁盖为山寨之王,而且甘居吴用,公孙胜之后,更可以看出林冲的高风亮节。

所以作者写林冲杀人,不是一般的杀人,是写他革命造反性和正义性,他杀人杀得堂堂正正,光明磊落,写出了一个英雄人物。所以这里写林冲杀人写得是很有讲究的,有这么几点:第一,他能分清主次;第二,不是不明白地就把对方

杀死,而是先问罪责。第三,就是写他杀人的杀法是不一样的,用的武器不一样,详略也不一样。所以总体来说,林冲杀人杀得有身份。什么叫有身份?八十万禁军教头,武艺高强,有斗争的经验。有性格,他很精细,很讲究策略。有思想,那就是为正义而杀人,不是不明不白,随随便便地去杀人。有思想,有章法,就像我们写文章一样,主次、详略都要搞清楚。哪个为主,哪个为次,哪个详、哪个略,先杀谁,后杀谁,很有章法。

如果单从《水浒传》的人物形象塑造上来说,我个人觉的林冲是《水浒传》人物当中最有艺术灵性和最出彩的一位。《水浒传》中的人物形象,我个人最喜欢林冲。

参考文献

1、《水浒传》中洲人民出版社1994年出版

2、长春人民广播电台,《水浒传论集》,工农兵通讯增刊

3、鲁讯:《中国小说史略》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

4、马成生:《水浒通论》浙江古籍出版社,1994年版

5、朱一玄编:《水浒传资料汇编》百花文艺出版社,1994年

6、张国光:《水浒与金圣叹研究》中州书画社,1981版

7、宋俭等编注:《奇书四评之金圣叹评<水浒>》崇文书局2004年版

上一篇:领导力与领导艺术下一篇:领导任职的欢迎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