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综治工作联动平台

2022-11-25

第一篇:构建综治工作联动平台

构建综治工作联动平台 积极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浙江省诸暨市枫桥镇党委副书记、镇综治办主任张 营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我们诸暨市枫桥镇于2003年10月,探索建立镇综治工作中心。经过六年来不断的完善提高,形成了集综治工作、维护稳定、平安建设于一体的工作平台,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整合资源力量,建立完善的综治组织网络

镇成立党委书记负责的综治委、平安建设领导小组和维稳工作领导小组,全面统领全镇综治维稳和平安建设工作。综治工作中心主任由镇分管领导担任,设专职副主任一名,同时由镇人武部长、派出所长、法庭庭长兼任副主任。综治办主任由镇党委副书记担任,综治办在综治工作中心起牵头协调作用。中心实行综治、司法、信访、调解、警务、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安全管理、应急管理、土地管理、劳动管理、社区矫正、反邪教等十二种力量集中办公,现有专职工作人员12名,兼职工作人员16名,形成了各个机构一个场所办公、各类矛盾一个口子受理、各项工作一个目标统领的综治工作体系。

各行政村、社区设立“一站二委三组五员”,建好综治组织网络。“一站”即综治工作站,站长由村(社区)党组织负责人担任,各自然村至少有一名成员;“二委”即治保委和调解委,由村党支部和村委会成员及德高望重的老党员、老干部组成;“三组”即流动人口管理组、应急管理组和社区矫正组;“五员”即综治信息员、治调信息员、安全信息员、法制宣传员、社情信息员,由热心综治工作的群众组成。规模企业也建立综治工作站。全镇构建起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左右协调、上下联动的综治大网,确保有人管事、有人办事。

二、规范工作运行,推行高效的整合联动机制

综治工作中心落实各项工作制度,建立健全协作联动机制,确保综治工作高效运行。重点是实行“二会、三合、五联”工作机制。

一是开好“两会”。综治工作中心每月召开一次工作例会,交流工作、分析研判社会稳定形势、部署落实针对性对策。由综治办牵头,不定期召开相关部门参与的案件处理协调会,及时调处化解各类矛盾纠纷。

二是做到“三合”。信息报送集合,一般信息每月定期报送,重要信息即时报送;工作力量整合,中心主任统一调配、指派相关部门和责任人参与有关案件处置;职能优势融合,中心各部门既分又合,重大问题处置做到政策口径统

一、组织指挥统

一、措施方法统一,保证了工作的顺畅协调和周密落实。

三是落实“五联”。矛盾联调:实行矛盾纠纷统一受理、统一分流、统一协调、统一督办、

统一归档;治安联防:镇、村分别建立巡防队伍,每日开展联合巡防;事件联勤:综治办牵头协调,落实值班备勤和统一调配力量处置突发性群体事件;问题联治:根据社会治安形势和上级要求,协同相关部门开展禁毒、禁赌等专项整治;平安联创:职能部门、综治中心、基层单位有机对接、协作,整体实施平安乡镇创建工作。

三、创新网格管理,充分发挥综治工作中心职能作用

以综治工作中心为主平台,以农村综治网格化管理为基础,坚持工作重心下移,实行纠纷化解、社区警务、安全生产、社会人管理、土地管理、应急管理网格化,最大限度地发挥综治工作中心的效能,把影响稳定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

一是纠纷调处网格化。实行村(企)综治工作站、管理处综治工作分中心、镇综治工作中心三级调处,切实把矛盾纠纷调处化解在基层。村建立综治网格,按村民代表数把村划分为相应数量的网格区域,分层实施两委干部联系村民代表、村民代表联系农户制度,网格责任人担当起矛盾纠纷信息员和“和事佬”角色,第一时间做好调解工作。调处未成的,逐级向上移送,填写纠纷移送单,附上已有的事实材料,并提出较妥当的解决方案,以利于上一级调委会准确及时解决问题。下级不能调处和直接在中心受理的矛盾纠纷,实行“一站式”受理,形成登记、分流、调处、督办、反馈、归档等工作流程,由中心主任实行签单式分流归口办理。运用指令调处、直接调处、联合调处等方法解决矛盾,疑难复杂矛盾纠纷由中心负责人指定镇相关领导包案调处,确保矛盾纠纷解决在初始阶段。

二是社区警务网格化。镇综治中心协调派出所在管理区、行政村实施“一区一警、一村一警”模式;在治安比较复杂、外来流动人口相对集聚、场所总量较多的重点村实施“一村一室、一警一员”模式。社区民警兼任各村副书记,做到警力下沉,警务前移。镇建立专业消防队和平安协管队伍各1支共70人,村、企、学校建立治安巡防队114支,实现村企校联防,切实形成治安防控专群结合、齐抓共管新局面。

三是社会人管理网格化。按照“公平对待、合理引导、完善管理、搞好服务、共建共享”的要求,依托综治工作中心,建立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中心,设立融司法、调解、劳管、计生、教育、维权于一体的流动人口服务窗口,协调引进流动人口户籍地干部协助管理,实行“一站式”服务。创新实施社区矫正“5+1”监管模式,确定司法助理员、社区民警、驻村干部、村帮教人员和矫正对象家属,联合对矫正对象实行五对一的监督管理,落实交友、谈心、找工、矫错“四步曲”,实现帮矫与帮扶相结合,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

近年来,通过不断完善组织网络、健全工作机制、创新工作方法,枫桥镇综治工作中心整体联动、统筹协调的功能得到了充分发挥,综治基层基础工作更加扎实稳固,有效预防和化解了大量的矛盾纠纷。近五年,全镇共受理矛盾纠纷1449件,调处率100%,调处成功率达98.3%;刑事、治安案件逐年下降,较好地实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的目标。

搭建平台 整合力量 健全机制做实基层综治维稳工作

青海省海南州共和县倒淌河镇党委书记

镇综治委主任苑丹坚措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我镇在去年初步建立综治维稳工作中心(站)的基础上,今年以来综治维稳工作中心(站)建设取得新的进展,各项综治维稳措施进一步落实,全镇呈现无群体性事件、无恶性案件、无群众集体越级上访事件的良好局面。

一、整合力量,健全机构

一是明确了中心组成单位及职责任务。镇综治维稳工作中心由镇综治办、矛调中心、司法所、派出所、法庭、人武部、民兵应急分队等单位参与,结合实际情况,吸收了镇国土、计生、民政和团委、妇联等单位组成。镇党委书记担任中心主任,增配了一名分管综治维稳工作的专职副书记,担任综治办主任和综治维稳中心的专职副主任,并配备了三名工作人员,主持日常工作。明确了各组成单位在中心工作中的职责任务,充分发挥综治办的牵头协调作用,各单位在中心统管下开展工作。

二是建立了基本工作制度。建立信息报告制度,明确了信息报告的责任及时限要求;建立工作例会制度,明确了会议的召开时间、主要任务、参加人员和会议决定的督办落实;建立工作台帐制度,明确了各类台帐的建立和管理要求;建立交办督办制度,明确了矛盾纠纷和信访问题登记、交办、转办及落实、反馈等各个环节的要求;建立检查考核制度,明确了乡镇综治维稳工作中心对辖区的村、社区、单位综治维稳工作站的季度督查、考核和考核结果的运用。

三是规范了中心管理基本台帐。做到“十个一”,即:一簿(综治维稳工作中心工作记录簿)、一书(综治维稳工作责任书)、一栏(综治工作及平安建设宣传栏)、一册(治安中心户长以及治安联防队伍花名册)、一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情况登记表)、一预案(突发性、群体性事件处置预案)、一通知(群众来信来访件转办通知)、一纪要(社会治安形势和矛盾纠纷排查分析会议纪要)、一通报(社会治安形势和矛盾纠纷调处情况月通报)、一信息(综治维稳工作信息)。

二、落实机制,规范运行

一是落实联调机制。在中心充实巡回法庭人员、有关职能部门人员和信访专干,对矛盾纠纷

和群众来信来访实行一个口子受理;对涉及行政部门的矛盾纠纷,明确责任主体,提出工作要求;对于比较复杂的矛盾纠纷,实行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调联动”;对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的重大疑难矛盾纠纷严格执行“四定一包”和“三不放过”的责任制,实行“定领导、定责任、定方案、定时限、包调处”,切实做到“责任不落实不放过、措施不到位不放过、矛盾不解决不放过”。今年以来,共排查联调矛盾纠纷52起,调处成功50起。

二是落实联防机制。将全镇治安和维稳工作划分为村、社区、寺庙、敏感时期、重要活动、群众集会等管理区域和管理时段,实行片区民警负责制,在敏感时期对人口密集、重要部位24小时不间断巡逻,建立治安问题排查和群众举报激励机制。镇成立了由12名镇机关干部组成的治安联防大队,在镇综治维稳工作中心的领导下,开展巡逻值勤工作,协助有关部门处置突发事件,全镇形成以派出所民警和治安联防大队为主要力量的治安联防新格局。

三是落实联治机制。由公安派出所具体负责,定期组织摸排、梳理辖区治安重点地区和突出治安问题,确定重点整治地区,统一组织专项整治,动员和组织各单位及广大农牧民群众积极参与维护稳定、“严打”斗争和各项整治行动。针对维护寺院稳定,始终坚持“一劝、二阻、三制止”的原则,强化三个层面的工作。即强化寺院层面的自我防范工作,将一般的问题解决在寺院内部,确保不发生5人以上的非法事件;强化村社层面的劝解阻挡工作,经常了解和掌握影响社会稳定的苗头性事件,一旦发现非法聚集、游行事件,及时开展劝解、阻挡工作,特别是要将非法游行的人员堵在路途、挡在城镇之外;强化乡镇层面的处置非法事件的工作,确保乡镇主管领导和工作人员在1小时内赶到事件发生地,并开展相应的处置工作,有效防止事态扩大。

四是落实联勤联动机制。统一组织安排、调配使用综治维稳工作中心各组成部门及工作人员,落实值班考勤制度,并纳入突发性、群体性事件预警处置工作体系。发生突发性、群体性事件,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及时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和治安联防队依法妥善处置。实行部门联点制度,综治维稳工作中心领导和各职能部门联点各村、社区、学校等指导开展综治工作,推动各项工作措施落实。

五是落实联创机制。围绕“平安建设”总体目标,整合各方面力量,积极开展平安镇、平安村、平安学校、平安单位、平安寺院、平安家庭等基层系列平安创建活动。加强流动人口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和学校周边环境整治、刑释解教人员帮教安置、法律服务和法制宣传等工作,丰富创建内涵,提高创建实效。

三、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一是抓组织领导。将综治工作列入党委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吸收公安派出所所长和司法所所长列席参加镇党委会议。每月综治维稳工作中心工作例会由镇党委书记主持召开,全面安排部署综治各项工作。同时,加强村治保会、调委会建设,村治保会、调委会主任由镇派出所和司法所所长提名报中心确定。

二是抓责任目标考核。镇党委、政府与各村、各单位和各寺院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乡镇综治维稳工作中心每季度对辖区的村、社区和中心组成单位进行一次督查,年底进行检查考核,根据督查和考核情况,对工作成绩突出的给予一次性物质和精神奖励;对工作相对落后的给予批评教育;对工作失职部门责任人建议上级主管部门予以调整或撤职。

三是抓工作保障。解决了镇综治维稳工作中心专门的工作用房,从镇办公经费中补助给中心工作经费3000元,每年给各村、社区综治维稳工作站经费500元,并将村、社区的治保主任改为专职,报酬由原来的500元增加到800元,还对每月参加镇综治维稳工作中心工作例会的人员补助15元的生活、交通费。

通过建立综治维稳工作中心,有效落实了党政领导抓稳定的“第一责任”,既解决了“我要抓”的问题,也解决了“如何抓”的问题,提高了基层综治维稳工作的组织协调能力和权威性;将基层本来就薄弱而分散的工作资源力量进行了整合,使我镇在维护藏区稳定、处理矛盾纠纷、整治治安突出问题、解决信访等问题时的工作效率有了明显提高;同时中心实行“一站式”服务也更加方便了群众,避免了部门之间推诿扯皮,工作开展起来更加顺畅。

第二篇:搭建平台 创新机制 构建社会管理应急大联动体系20120313

搭建平台 创新机制

构建社会管理应急大联动体系

——仙居县应社会管理应急大联动指挥中心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各类突发公共事件有逐步增多的趋势,其社会影响也越来越大。积极预防和有效应对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加强和改善民生,维护社会稳定与和谐,是各级党委政府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面临的重大课题。为有效解决“联而不动,应而不急”这一矛盾,整合社会管理资源,加强应急管理,提高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社会管理服务能力、社会面控制能力和部门单位执行力,从2010年开始,仙居县委县政府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按照“统一指挥、分责处置、部门联动、运转有效”的总体思路,进一步挖掘整合公安、反恐、消防、交通、公共卫生、防汛指挥、紧急救援、安全生产等政府管理资源,加强社会管理应急联动规范化建设,对构建社会管理应急大联动体系作出了积极探索,在组织机构上,构建了一个平台,在服务范围上,体现了一应俱全,在指令下达上,实现了一竿到底,在响应体系上,达到了一呼百应,在处置过程上,做到了一目了然。

一、搭建一个平台,树立指挥权威

县委县政府成立社会管理应急大联动工作领导小组,由县委分管政法的领导任组长,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县委

— 1 —

常委、人武部部长,县委常委、公安局局长任副组长,县委办、县府办、县纪委(监察局)、县委组织部、县委宣传部、县委维稳办、县公安局等单位为成员,赋予指挥调度、通报协调、检查督导等指挥职能。领导小组下设仙居县社会管理应急大联动指挥中心,与公安110指挥中心合署办公,政府授权指挥中心发布工作指令。由县委常委、公安局长任总指挥;县府办联系政法副主任、县委维稳办主任、县公安局分管副局长任副总指挥。指挥中心下设办公室,县应急办主任兼任办公室主任,公安局指挥中心主任为办公室常务副主任,负责日常工作,从而架构起一个权威高效的指挥平台。

二、构建二大体系,有效整合资源

应急大联动指挥中心,代表县委、县政府组织、协调、指挥全县应急救援队伍对治安、消防、交通、反恐、公共卫生、防汛、紧急救援、安全生产、重大事故等实行“统一接警,统一指挥”。为此,着力构建了二大体系,确保资源有效整合,指令有序畅通。

(一)整合信息资源,建立科技支撑体系。仙居县委县政府投资2100多万元,建设“天网”工程,划拨200多万元专款,建设了全市一流的监控中心,在公安机关原来

110、1

22、119“三台合一”的基础上,整合了全县所有信息资源,集报警指挥、动态监控、交通管理、城市管理、应急联动、社会服务、反恐防暴、视频侦查、情报信息于一体,

— 2 —

配备了电子地理信息、卫星定位(GPS)警力调动、无线指挥、无线数字视频传输、区域防范报警、应急现场指挥等系统,还配备了15台车载移动视频,从而使应急联动指挥中心在服务上体现了“一应俱全”,在处置过程上,做到“一目了然”。

(二)整合指挥渠道,建立统一指挥体系。各成员单位和应急队伍实行双轨制,既独立接受群众报警求助,又服从县社会管理应急大联动指挥中心统一调度。全县各联动队伍,设立了正副指挥,建立了短信群呼系统。中心指令实行电话(电脑)、短信同时直接下达到基层队伍,做到“一竿到底”,实现扁平化、点对点指挥,最大限度地提高处置速度。现场处置队伍实行“双反馈”制度,即到达现场、处置结束必须向指挥中心报告,属于重大突出事件的,要随时报告现场动态情况,并按规定渠道,上报信息。在正式反馈单里面,详细填写相关内容,特别是需要后续处置的,须写清责任人、责任单位。

二、建立三类队伍,完善应急网络

按照“统一指挥、分责处置、部门联动、运转有效”的总体要求,进一步挖掘整合公安、反恐、消防、交通、公共卫生、防汛指挥、紧急救援、安全生产等政府管理资源,建立三大类共40支队伍。

(一)23支公共应急救援队伍。即:县级综合应急救援

— 3 —

队伍,医疗救护应急队伍和县级民兵应急队伍和20个乡镇(街道)综合应急救援分队。

(二)16支专业应急队伍。即:反恐防暴应急队伍,处置群体性事件应急队伍,防汛抗旱应急队伍,森林消防应急队伍,地质灾害应急队伍,矿山、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队伍,城市综合执法应急队伍,供电保障应急队伍,供排水供气保障应急队伍,交通设施保障应急队伍,食品药品管理应急队伍,卫生防疫应急队伍,环境保护应急队伍,重大动植物疫情应急队伍,社会救助应急队伍和网络舆情应急队伍。

(三)建立应急专家队伍。按照县政府办公室《关于成立县政府应急管理专家组的通知》(仙政办发„2008‟148号)要求,在各单位推荐的基础上,建立了由33名人员组成的专家队伍。分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社会安全、综合管理五类。

同时,每支队伍均建立指挥机构,确定指挥、副指挥和队员,明确了职责任务,制定了工作预案。

四、强化四个保障,提供有力支撑

(一)组织保障。要求各社会管理应急大联动成员单位高度重视此项工作,把它作为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举措来抓,做到“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其他领导配合抓,真正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建好应急队伍、完善运行机制、强化工作保障上,把工作的落脚点放在保障民生、维护

— 4 —

稳定上。

(二)人员保障。应急队伍的人员配备,原则上要求:一类镇(街道)不少于20人、二类乡镇不少于15人、三类乡镇不少于10人,反恐防暴、处置群体性事件、县级民兵应急队伍均不少于50人,县级医疗救护队伍不少于20人,其他各专业应急队伍一般掌握在10-20人。指挥中心将各单位分管领导、联络员、应急队伍的名单、职务(身份)、专长等情况以及接警电话、联系电话进行进门专门登记备案,在电脑上建立专门短信群发系统,并将指挥体系(包括各支队伍正副指挥)联系电话在指挥大厅上墙,便于操作。

(三)责任保障。加强对应急队伍建设、运行情况的考核检查,纳入综治和平安创建考核。考核主要包括制度装备建设、日常应急联动工作以及年内部署的各项应急联动工作贯彻落实情况。考核采取平时抽查与年终考评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每半年进行考核通报、年终总评排名。

(四)财物保障。县、乡两级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和有关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的工作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按照政府补助、组建单位自筹、社会捐赠相结合等方式,建立和完善应急队伍经费渠道,确保应急救援需要。根据工作职能配备相应的应急装备和物资,进行登记造册,明确储存种类、数量、地点、联系人和联系方式,报县社会管理应急大联动指挥中心办公室备案。

— 5 —

三、完善五大机制,确保高效运转

(一)统一指挥机制。县社会管理应急大联动指挥中心与公安局110指挥中心合署办公,代表县政府指令各应急队伍处置相关警情,负责日常指挥、协调、综合等工作,对全县所有警报警实行“统一接警、统一指挥”。各应急队伍服从统一指挥,做好突发事件处置和救援、救助、抢险等工作。各成员单位各负其责,形成合力。

(二)快速反应机制。应急队伍建立24小时值班备勤制度,做到值班人员落实。需赶赴现场处置的,城区或本乡镇人民政府所在地区域的白天20分钟内、晚上30分钟内到达现场;从城区出警的应急队伍赶赴其他乡镇处置的,白天15分钟、晚上25分钟内集结完毕,迅速赶赴现场。

(三)现场处置机制。涉稳类、治安类事件,由公安局局长担任现场总指挥;救援类、救助类事件,由县政府相关工作的分管副县长担任现场总指挥;一般性事件和救援救助事项,由各专业应急队伍负责人担任总指挥。严格反馈责任制,24小时内将处置情况和结果反馈给县社会管理应急大联动指挥中心。指挥中心及时向县相关领导报告应急事件和处置情况。

(四)交流检查机制。每季度召开应急队伍成员单位例会,遇有重大事项随时召开会议。会议认真分析、总结社会管理应急大联动工作情况、及时交流社会管理应急大联动工

— 6 —

作经验,通报应急处置和救助服务工作的开展情况。县社会管理应急大联动指挥中心办公室和县委县政府督查室定期或不定期对成员单位和应急队伍开展明查暗访和监督检查,及时通报检查情况。

(五)培训演练机制。各有关部门根据不同队伍的专业特点,加强培训,提高队伍业务素质。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演练,提高队伍实战能力。县应急办视情组织有关应急队伍之间协同应对突发事件的综合演练,提升应急大联动能力。2011年7月13日,2012年1月17日,县委县政府两次组织开展了应急集结演练,县委书记、副书记、常务副县长以及人大、政协领导参加了演练,既锻炼了队伍的快速反应能力,又提升了应急联动工作的地位。

仙居县应急大联动指挥中心运行以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解决了联动工作体制不顺、职责不明、经费不足、速度不快、约束力不强五大难题。2011年,仙居县应急大联动指挥中心共接各类警情78471次,有效报警32278起,其中抢险救援306起,交通事件8249起,群众求助1609起,救助轻生群众2人,处置医患纠纷35起,取缔黑网吧5家,处置各类群体性隐患事件32起,灾害事故14起。

— 7 —

第三篇:综治司法信访联动中心工作小结

大麻镇地域面积73.4平方公里,辖4个居民区,22个社区居委会,23万人。XX年,全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3亿元,实现利税3.74亿元,财政总收入1.06亿元,经济社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个行政村,常住人口12.5万人,暂住人口5.5万人,实有总人口达18多

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我们感到维护社会稳定的任务越来越重。特别是今年以来,随着平湖城区范围的扩大、征迁力度的加大、招商引资工作的不断推进,出现“三多”现象:企业越来越多,外来民工越来越多,矛盾纠纷越来越多。我镇的刑事、治安案件呈高发势头,群体性上访和越级上访案件增多,新矛盾、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而且表现出易激化、群体性特点,这对我们大麻镇做好维护稳定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面对不容乐观的形势,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司法和信访工作,自XX年8月22日市委、市府在全塘镇召开乡镇综治司法信访联动中心建设现场会后,我们及时传达贯彻会议精神,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积极筹备,组建班子,落实场所和人员,于去年9月中旬建立了镇“综治司法信访联动服务中心”。“联动中心”制度健全,职责明确,工作人员热情服务,运作高效、便捷,群众满意,社会反响好,我镇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了上级的要求。具体工作如下:

一、统一认识,组建班子

市综治司法信访联动服务中心建设现场会后,参加会议的同志将会议精神向领导作了详细的汇报。镇党委政府又召开书记办公会议和党政班子会议,专题听取镇综治委关于我镇开展综治司法信访联动服务中心建设情况的汇报,积极商讨联动服务工作的措施和方法。根据市委办、市府办联合下发的《关于建立乡镇综治司法信访联动服务机制的指导意见》和《平湖市司法信访联动服务中心检查验收标准》的要求,镇党委办下发了《关于建立镇综治司法信访联动服务中心的意见》,组建了镇综治司法信访联动服务中心领导小组,组长由党委分管政法的副书记担任,副组长有党委分管信访的副书记和政法副镇长两位同志担任,成员由综治办、司法所、信访办的负责人组成,办公室人员由镇综治办、司法所和信访办的全体工作人员组成。每个工作日有综治、司法、信访工作人员各一名在综治司法信访联动服务中心受理室值班,休息日党委、政府领导到联动中心办公。

二、落实场所,配备设施

镇党委政府在办公用房非常紧张的情况下,收回了已出租的门面的进行改造后,给联动中心作为办公用房,目前,“联动中心”共有办公用房8间,分为侯访室、受理室、信访室、综治办、司法所、主任室、调解室、会议,现有电脑7台和传真机1台,另外新添置了现代化办公桌、文件柜、电话、沙发、会议桌、等办公用具设施。联动中心成立到现在二次政府共投入31万元资金(包括房屋改造)。去年,我镇新分来的两名军转干部全部充实到综治司法信访联动服务中心,加强力量,目前“联动中心”共有工作人员7名。镇党委政府为确保“中心”正常运行,财政经费给予保证,专门把联动中心经费列入预算。

三、明确职责,健全制度

根据市委办(XX)24号文件要求,明确了联动中心承担的值班接待来访、分类处理、化解矛盾、业务指导和培训、法律咨询和援助等五项工作职责。在制度建设方面,一是开展了矛盾纠纷定期排摸制度,每月一次开展矛盾纠纷排摸,掌握集访与纠纷的苗头,有针对性地预防集访与纠纷的发生,及时化解矛盾;二是调解中心成员单位联席会议制度,每季召开一次由综治、司法、信访、土管、村镇、工办、农经、民政等部门参加的会议,汇报各线存在的矛盾纠纷和信访问题,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加以解决。如国庆期间重点围绕劳资纠纷、征地拆迁、旧城改造等可能引发群体性的矛盾纠纷,进行广泛排查,对梳理出来的重大矛盾纠纷认真予以调处解决。另外,还建立了《综治司法信访联动服务中心值班接待制度》、《综治司法信访联动服务中心学习制度》、《综治司法联动服务中心信息排查反馈制度》、《信访受理制度》,明确了人民调解工作原则、纪律,明确了调解中心工作和法律援助的范围,并把上访须知《信访条例》,综治工作职责、制度、纪律,司法所职能、纠纷受理程序、工作纪律及联动中心工作人员照片等相关的工作制度、工作流程、组织情况上墙公示,自觉接受社会和群众的监督。

四、整合资源,有效运作

我们按照上级的要求,建立了“五统一”综治司法信访联动服务工作运作机制。坚持一个窗口对外,实行一条龙服务,坚持做到统一受理、统一分流、统一协调、统一监督、统一归档。

1、加强服务,有序分流。在接受群众来访和法律咨询的同时,我们把所有的纠纷和上访、信访都在受理室进行统一受理,统一分流。在接待来访时,服务态度做到“四心”:接访热心,听讲耐心,登记细心,工作有责任心。从去年9月中旬开展综治司法信访联动服务以来,“联动中心”已受理群众来访43批、187人次。

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分级负责、归口办理”的原则,把这些受理案件及时分流处理。一是涉及民间纠纷的问题,由镇司法所和镇人民调解委员会以及基层调解组织办理,需要制作人民调解协议书的,严格程序,提高协议书的质量,使矛盾纠纷妥善解决,避免反复。共涉及民间纠纷28起,调处成功28起,调处成功率100%,其中制作人民调解协议书17份,涉及金额32.8万元,全部履行完毕。二是涉及信访的问题,由信访办负责办理,涉及信访的案件有44起,人数185人,办结44起,办结率达100%。三是涉及法律政策咨询或转有关部门单位办理的问题,由接访人员当场给予详细地解答。涉及法律政策咨询有49起,转其他部门办理的有4起,接访员一一给来访群众以满意的答复。四是对有些不宜调解或调解不成的问题,努力引导当事人走诉讼的道路。如普林寺箱包厂和时代服装公司的劳资纠纷,成功引导职工通过诉讼途径解决工资拖欠问题。我们帮助职工聘请律师,先向劳动保障局申请劳动仲裁,然后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2、加强协调,团结协作。开展综治司法信访联动服务,基础在组织,关键在协调。没有协调或协调不好,“联动中心”就形同虚设。所以,综治、司法、信访三部门做到相互支持,相互配合,相互协调。坚持每月召开一次联动服务中心领导小组和调解中心成员单位例会,汇报一个月来案件的办理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对重点疑难问题,组织综治、司法、信访和相关部门单位的工作人员集中精力解决。如为了做好去年11月11日嘉兴市领导来平下访接待工作,我们联动中心及时召开会议研究,从机关干部中抽调43名同志于11月8日9日两天时间协同做好嘉兴市领导来平下访的候访接待工作,共接待来访33批次,人员172人次。接待候访过程中,我做到文明热情的同时,向信访群众讲清要求,务请信访人员按规定依法有序上访,为嘉兴市领导来平下访工作的顺利进行作出了努力;再如我镇三港村村民吴某在建造猪舍时,小工郭某从高处坠地身亡。房东吴某怀疑郭某因病坠地身亡,想拒付补偿款。由于综治司法信访的相互配合和协调,使得这起纠纷早参与,早调处,最终做通了吴某的思想工作,支付了郭某的死亡补偿款,化解了矛盾,使得这起纠纷妥善解决,避免了一起闹尸事件。

3、加强监督,统一归档。对分流的纠纷案件和信访案件,都按照规定,认真办理。通过月度例会的形式,加强监督。对办事拖拉、效率低下、办理质量不高的单位、部门,由镇综治委发抄告单,限期办理,并与年终考核结合起来。统一归档,资料齐全。对联动中心运转过程中每年环节做到文字有记录,并统一由联动中心归档,做到有案可查。既方便群众今后查阅,又有利于部门、单位工作考核的监督。

经过近7个月的实践,我镇的综治司法信访联动服务工作,真正做到了综治、司法、信访职能上的融合,网络上的组合,力量上的整合,工作上的配合,信息上的汇合,不仅使三家的工作目标明确。实行综合治理、信访与司法调解“三位一体”,力量统一调配使用,互相联系与合作,使纠纷、信访问题依法分流、依法处理,进一步推进人民调解、信访工作的法制化建设步伐,在力量上形成了合力,改变了过去单枪匹马的被动局面,而且有效地预防了各类矛盾纠纷的激化,起到了上为政府领导解难下为百姓排忧和服务社区、面向大众、方便群众、化解矛盾的作用,大大增强了我镇维护社会稳定的防控能力,有力地保障了我镇社会经济的稳步发展。

大麻镇综治司法信访联动服务中心

二○○四年三月十七日

第四篇:构建三级联动工作体系 加强基层基础建设

中共襄樊市委 襄樊市政府

2009年第9期 ——政治建设

近年来,襄樊市委、市政府认真落实中央关于“稳定是硬任务、是第一责任”的要求,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积极探索建立县、乡、村“三级联动”工作体系,在夯实基层组织、壮大基层力量、强化基础工作、完善工作机制等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适应形势变化,把加强基层建设作为战略性任务。当前,社会深刻变革,各种社会矛盾集中显现,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面临许多新课题、新挑战,维稳任务艰巨繁重。在这样一个阶段,有些基层组织的状况与新形势下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要求不相适应,一些本应在基层解决的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导致越级上访,矛盾上移;有些矛盾纠纷本应得到及时化解却没有得到及时化解,导致矛盾激化;一些本应能够及时发现的苗头性问题没有得到及时发现,造成工作被动。上述种种问题的存在,迫切要求我们做好维稳信访工作。而做好维稳信访工作,必须以加快发展来凝聚人心、增强信心、赢得民心;必须努力改善民生,扎扎实实地解决群众的合理诉求;必须加强政法和综合治理工作,牢牢掌握维护稳定的主动权。这其中最重要的是加强基层基础建设,最迫切的是增强基层组织服务群众、化解矛盾的功能,最关键的是建立与形势发展相适应的基层维稳信访工作格局和制度体系。为此,襄樊市以乡镇(街道)、村(社区)为重点,以制度建设为根本,切实加强基层基础工作,形成了网络健全、整体联动、信息畅通、事态可控的维稳信访工作格局。

二、整合力量资源,构建基层维稳三级联动工作体系。针对基层工作存在的部门配合不力、相互协调不够、上下衔接不紧、力量资源分散等问题,从2007年开始,襄樊市把县、乡、村三级维稳力量和资源进行整合,以县市区为主导,以乡镇街道、村和社区为重点,建立纵向贯通、横向衔接、整体联动、运转高效的基层维稳信访工作体系。在县市区:以群众来访接待中心为依托,从纪检、监察、维稳、综治、信访、公安、法院、司法、民政等部门抽调人员,实行集中联合办公,统一协调本地区维稳信访工作,预防处置突发性事件,协调处理影响本地区社会稳定的重大案件。在乡镇街道:建立综治维稳联动中心,由党委分管副书记兼任中心主任,配备一名专职副主任,整合综治、信访、公安、法庭、司法、民政、土地、城建等部门力量,实行集中联合办公。实行群众来访联接、矛盾纠纷联调、社会治安联防、突发事件联动。在村和社区:建立综治维稳联动工作室,由党支部书记兼主任,治保调解主任兼副主任,社区民警、治调人员、治安协管员、村民小组组长和群防群治队员等参与,实行纠纷联调、治安联防、重点人员联管。每个村和社区都建立群众治安巡逻队,同时建立治安中心户,推举老党员、老干部和治安积极分子担任治安中心户长,组织群众开展联防、联调、联教等活动。维稳信访“三级联动”体系的建立,强化了维稳信访基层基础工作,基本实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群体性事件和“民转刑”案件明显减少。前不久,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周永康视察襄樊时,对我市建立“三级联动”工作体系、加强维稳信访基层基础建设的做法给予了肯定和鼓励。

三、完善制度,保证基层维稳信访联动工作有效运转。主要是建立、完善四个方面制度。一是各级党政领导接访制度。每周二为市级党政领导接待日、每周一为县级党政领导接待日,各乡镇每天安排一名班子成员坐班接访,保证市、县、乡每个工作日都有领导接访。二是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制度。在全市推行“纠纷在一线调处、矛盾在一线化解、工作在一线落实”的“一线工作法”,县市区每月、乡镇街道每半月、村和社区每周召开一次例会,开展矛盾纠纷和不稳定因素排查,对排查出的矛盾纠纷和不稳定问题,限期调处,就地化解。属于跨区域本级处理不了的问题,及时按程序向上一级报告处理。三是村级“说事”制度。全市统一将每月5日、15日、25日定为村级“说事”日,让有诉求、有困难的群众到村委会(居委会)“说事”表达意见,村里(居委会)能解决的及时解决,解决不了的向上级反映解决。四是相关配套制度。主要有四项:(1)市、县两级维稳信访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判维稳信访形势,研究解决重大维稳信访问题。(2)督查督办制度。组成11个督导组,常年对各地各部门解决信访问题情况进行督查巡视。(3)化解突出不稳定因素专项工作制度。在国土、建设、教育等部门设立8个工作小组,预防和化解涉及本部门的突出不稳定因素。(4)积极预防和及时处置突发群体性事件制度。一旦发生突发、群体性事件,确保做到领导第一时间赶到现场、第一时间向上报告、第一时间掌握事件起因、第一时间控制事态、第一时间发布权威信息。

四、加强保障建设,增强基层维稳组织的功能与活力。一是探索建立村(社区)工作保障和干部待遇保障“两保障”机制。市财政从2005年开始,每月为村党支部书记发放100元生活补贴。在试点的基础上,启动了村级主职干部养老保险制度,市、县两级财政配套资金予以补贴。在中央和省级财政的大力支持下,市级财政拿出903万元补贴资金,分三批新建、改扩建村级办公场所,基本达到了“村村都有功能适用的办公活动场所”的要求。实施了社区建设“111工程”,投入1000多万元加强社区阵地建设,对社区工作者按每人每月1000元的工资标准纳入财政预算,每年对每个社区补贴1万元办公经费。二是保障基层维稳信访经费。按照县级年人均0.4元、乡镇街道年人均0.5元和村每年1000元的标准,落实综治经费预算。投入1600多万元,为公安派出所(队)配备警车、电脑等,改善装备条件。对县、乡两级信访工作经费予以足额保障,各个县市区都单列了信访稳定专项资金。三是努力改善基层维稳信访工作条件。县市区新建和改建了群众来访接待中心,配备了工作用车,建立了比较完善的信息网络。乡镇综治维稳联动中心都有100平方米以上的办公场所。四是加强基层维稳信访工作力量。抽调政治素质高、作风过硬、善于做群众工作的优秀干部“带人带编”充实到县市区群众来访接待中心,从选调生中选拔一批优秀干部安排到维稳信访部门工作,对新提拔的年轻干部和拟提拔的后备干部先安排到信访部门锻炼。■

第五篇:发挥综治维稳工作中心平台作用

发挥综治维稳工作中心平台作用 做好基层矛盾纠纷调处工作

(枣沟头镇依托综治维稳工作中心做好人民调解工作)

近年来,农村基层各类矛盾纠纷呈现多发趋势,其中涉及农村财务、土地等问题的案件,仅靠信访、司法本身的力量难以顺利化解,需要依托各部门协调、配合共同解决。综治维稳工作中心的成立,正是给我们提供了这一平台,使我们可以集中力量化解各类复杂矛盾纠纷,整合行政资源共同维护社会稳定。枣沟头镇人民调解委员会依托综治维稳工作中心建设,按照“三调联动、多调对接”的要求,逐步建立起各部门协调联动、配合解决的大调解工作机制,今年以来,枣沟头镇人民调解委员会共调处各类矛盾纠纷47起,调解成功率达到了100%。先后获得山东省司法厅、国家司法部授予的“山东省优秀人民调解委员会”、“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委员会”荣誉称号。

一、 领导重视是工作顺利开展的保障

枣沟头镇党委政府成立了由分管副书记任主任,分管副科级干部任副主任,镇派出所、司法、信访、农经、民政等部门为成员的综治维稳工作中心领导小组,并选配了专职综治干事。将综治办、信访办、民政所、司法所、调解中心、农经审计站、计生、建设、土地、安监、劳动保障、组织建

1 设、农技服务等13个部门设置为综治维稳中心常驻单位,将工商、地税、法庭等8个部门设置为协助单位,实行 “一站式”服务,统一受理群众诉求和调处矛盾纠纷,做到职能上融合、力量上整合、工作上配合、网络上组合,实现了综合治理工作由“散”到“合”的转变,形成了“指挥是一个系统,防范是一张网络,打击是一个拳头,执法是一个整体,服务是一个平台,管理是一个机制,应急是一支力量”的多位一体的工作格局,有效地整合了资源,提高了维稳工作效率。

二、夯实工作基础,推动调解工作高效运行

一是健全组织网络。牢固树立为民服务理念,做好群众工作,建立完善了镇综治维稳工作中心、工作区、村居三级工作网络,构建群策群力、群防群治的大调解工作格局,解决好群众最现实、最直接、最关心的利益问题,化解好来自人民内部的各类矛盾纠纷,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减少不和谐因素。

二是完善调解工作流程。坚持一个窗口服务群众、一个平台受理反馈、一个流程调解到底、一个机制考核监督的工作中心案件处理工作流程。统一受理各类矛盾纠纷,并逐一登记造册,建立工作台帐,做好分流、处理、督办、结案、归档等工作。对当场调处能够达成协议的,双方当事人签订人民调解协议书;对不符合调解范围的,及时向当事人说明原因,启动案件移交程序,及时协调并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处

2 理。对一些重大矛盾纠纷和突出治安问题及时向分管领导汇报,组织成立专项工作组,将矛盾纠纷彻底解决在基层和萌芽状态。

三是规范调解队伍建设。枣沟头镇目前共有基层人民调解员168人,我们坚持每季度对基层人民调解员培训一次,今年我们对58个基层调委会的主任、调解员进行了三期培训。规范档案管理,要求调解员在调处案件时,严格按照有关要求,做到调解依法、程序规范、案卷归档健全、文书一丝不苟。加强各村档案管理,明确管理人员,通过集中培训,各村各单位调委会调解文书制作规范,调解成功率明显上升。在全镇调解员中形成比、学、赶、帮、超的良好势头,一个高素质的调解队伍扎根活动在全镇50个村社区,在纠纷调处、化解矛盾、预防犯罪各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全镇社会稳定、经济建设,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三、落实调解工作制度,建立工作长效机制

为确保调解工作有序开展,依托综治维稳工作中心建设,我们重点做好七项制度的落实。

一是落实定期排查制度。坚持做到“双排查”,即一般矛盾经常排查,敏感时期、重要时期专题排查。镇综治维稳工作中心每半月进行一次排查,各村社区每周进行一次排查,工作中心每季度召开一次社会矛盾分析会,及时掌握辖区面上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每逢重大节日、重要会议、重大活动期间,镇党委政府都要组织开展社会矛盾纠纷及不

3 稳定因素专题排查,对排查出的不稳定因素早做工作,早定预案,落实到人,提前防范,及时化解。

二是落实信息通报制度。发挥基层信息员、调解员身居一线的优势,发现重大矛盾隐患及突发性事件苗头,在第一时间迅速报镇综治维稳工作中心,中心立即专报镇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及分管领导,及时召开会议,采取措施化解,确保情况早知道、工作早到位、问题早解决。

三是落实联席会议制度。对重大疑难和牵扯面大的复杂矛盾纠纷,由镇综治维稳工作中心提出方案,镇委、镇政府定期召开有关部门责任人参加的联席会议,遇到重大问题随时召开,明确牵头领导,指定责任部门,相互配合,共同抓好落实。

四是落实包案督办制度。镇委、镇政府制订了领导包案责任制,落实“一岗双责”,机关人员包村、包企业、包单位,领导干部定期深入村社区了解情况,掌握群众思想动态,将一些重点部位全部纳入管理视线,带动了化解工作措施的落实。对应该及时调处的矛盾纠纷,由工作中心出具交办单,明确责任单位和责任人,交有关单位办理,限期化解,并报告调处结果;对上级领导批示或上级交办的重大矛盾纠纷,工作中心作为重点案件,指定专人跟踪督办。

五是落实回访制度。工作中心坚持定期回访制度,对矛盾纠纷双方当事人反应调解结果不合理、当事人不满意的,责令有关单位重新处理,直到当事人满意为止。

4 六是落实部门联动制度。制定工作预案。确保一旦发生群体事件,镇党委领导、维稳工作中心及相关村居、部门有关人员能够迅速到位,按照“宜散不宜聚,宜解不宜结,疏导不误导,淡化不激化”的原则,积极稳妥地及时予以处置,稳定情绪,控制事态,消除影响,在最短的时间内化解矛盾,把危害和影响降到最低限度。

七是严格考核奖惩制度。镇委、镇政府把各村社区、有关部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作为年终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定期组织检查考核;坚决落实“一岗双责”、 “责任查究”等制度,对工作不力、处置不当,造成重大影响的单位和有关人员,视其情况给予处罚;对工作成绩出色、年内未出现问题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

四、以人为本,全力为群众排忧解难

在调解工作中,我们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再依法调解的同时,耐心化解矛盾双方心结,既化解了矛盾,又保护了群众的合法利益,有力维护了社会稳定。

一是坚持将群众利益放在首位,妥善调处矛盾纠纷。在调处化解各类矛盾纠纷的过程中,镇综治维稳工作中心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坚持“预防为主,教育疏导,依法处理,防止激化”的原则,把解决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作为排查调处矛盾纠纷的重点,有效维护了群众的合法权益。

二是坚持服务工作大局,维护全镇稳定局面。镇综治维

5 稳工作中心坚持围绕镇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大力宣传普及法律知识,深入细致地搞好排查,及时调解处理矛盾纠纷,为全镇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

三是统筹协调关系,为人民群众办实事、解难题。调解工作涉及千家万户,与人民群众的生活息息相关。工作中心始终坚持“群众利益无小事”,充分发挥部门协同联动作用,统筹协调,联调联处,尽心尽力为广大群众办实事、谋实利、解难题。

上一篇:高考必备高中地理知识下一篇:国家有机示范县规划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