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范性幼儿园案例

2022-07-14

第一篇:示范性幼儿园案例

示范校建设典型案例

《建设专业数字资源 解决化工教学瓶颈》

化工行业是一个比较特殊的行业,化学工艺专业面临着教学过程可视化的难题,面临着企业实习局限性的问题,面临… …,集聚行业优质职教资源,开发专业数字教学资源,解决专业教学与实训过程中存在的培养瓶颈,促进专业教学内容和培训模式的改革,从而提高教学和培训质量。

一、建设专业数字资源的内外因素(背景)

1、化工行业转型发展的迫切要求

上海市目前对化工行业提出了“高端发展、跨市发展、创新发展、一体化发展”的要求,行业面临重大转型。首先是实行总部经济,在上海建设具有示范意义的生产企业,在兄弟省市建设符合环保要求、具有规模化生产的企业,如何服务上海产业转移,为当地企业培养所需技能人才,是化学工艺专业面临的新挑战。因此,建设优质教学资源、辐射教学方法成为迫切要求。

2、化学工艺专业教学过程的特殊性

化学工艺专业的教学非常特殊,化工生产具有原料、产品、生产方式多样化、设备结构复杂、工艺过程变量多且不可视的特点,企业生产运行不允许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训练(不可动),突发异常工况处理更不能在企业岗位上进行训练。应用信息技术手段能解决教学中很多问题,增加可视性和模拟性,最大程度地使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为此,虚拟仿真和素材库建设成为提高教学效率的必然选择。

二、数字资源建设三个目标

1、建成专业数字资源库

建成化学工艺专业数字教学资源库,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使用方便,促进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其开发过程和使用方法都具有典型性。

2、建成虚拟仿真网络平台

以工作过程为依据,按照生产工艺过程的真实数据模型,建成网络化的虚拟仿真实训项目,学习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为异地学生提供优质学习资源。

3、实现远程教研与教学 使上海化工职教集团所属员工和师生能够共享网络数字教学资源库,实现远程教研教学和培训,辐射先进的教学方法。

三、数字资源开发的四段九步法

在专业教学改革过程中,已摸索出一套数字资源建设的方法和步骤,示范校重点专业建设进一步促进了开发、应用水平的提高。开发具体工作过程如下:

图1 数字资源建设步骤图

1、典型案例的调研阶段

以“现代化工操作工的核心能力”为课题进行调研,选择不同类型、代表发展趋势的典型企业,如德国巴斯夫股份公司、美国陶氏化学公司、上海华谊丙烯酸有限公司等,生产过程选定间歇式、连续式不同的生产操作方式,分别对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部门经理和操作工代表进行采访,跟踪岗位工作过程,收集包括岗位职责、能力要求、技术水平、工作过程、培训考核等具体信息。

调研结束后形成了《信息化背景下现代化工操作工的培养策略研究》,内容由生产方式、操作工岗位、操作工“量”与“质”的变化;提高学生对化工行业的职业兴趣、综合运用化工知识技能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兴趣等几部分组成,现已作为成果发表。

2、校企合作的设计阶段

邀请北京东方仿真软件技术有限公司、北京化工大学等单位专家进行研讨,组织教师去荷兰、澳大利亚等国学习和培训,开拓思路、比较方案,经过多次研讨,最后设计出专业资源库的基本结构、资源组成和使用方法,形成《化学工艺专业数字资源设计方案》。整体结构由课件及教学资源管理、题库管理、教学管理、系统用户管理四部分组成,遵守IEEE标准,符合IEEE标准的课件和单个文件存放在资源库中扁平化管理,以后可实现资源重组,通过授权可实现校际学习资源跨平台互换与共享。

按课程学习情境、项目目录结构组织课程,资源类型包括教学案例、教案、课件素材、实验数据、电子教案、课件、习题等。资源的表现形式有在线浏览和下载二种,包括文本文件、动画、声音、图片、视频等。兼顾教学与培训,可用资源素材灵活组成课件、动画展示设备结构和工作原理、仿真软件模拟生产过程、3D动画模拟企业环境、仿真工厂进行异常工况判断处理,具有实用性和先进性。

3、专业化分工制作阶段

由于数字资源建设经历了二年的时间,在建设初期采用教育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在示范校建设中期进行的共建共享精品课程按《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技术要求》进行。

校企合作方式进行资源建设,行业专家负责提供企业案例,最真实地反映企业生产实际;教师负责教学设计,符合教学规律和学生学习心理;计算机专业公司负责技术实现,达到教学设计要求,专业化分工使各方优势互补、取得共赢。

在资源建设中由教研室至少组织二次成果预审,聘请企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计算机专家、上海市教委教研室专家组成评审专家,提出修改意见。

由学校教研室向有关教师反馈修改建议,并共同讨论修改方案,听取课题人员的意见,交流顺畅、理解充分、修改高效。

组织专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试用资源,收集使用意见,用效果测评表进行测评,对比学生使用资源前后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情绪获得第一手数据。

4、成果入库的使用阶段

根据试用情况再次修改数字资源,由学校教学研究室组织结题评审,课题评审通过则导入学校专业资源库中。制定专门的资源库使用手册,包括上传途径、审核流程、审核标准、使用权限、下载范围、在线使用等方便教师使用。在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的大力支持下,学校第二期数字校园建设即将完成,云技术会使资源储存和使用更加便捷、流畅。

四、取得资源开发良好成果和成效

1、形成一整套专业资源库开发成果 (1)具有可远程学习的教学资源平台

平台基于 .NET技术、C#语言开发,采用三层架构,基于Internet 的B/S模式,可以进行教学培训远程实时跟踪和反馈,学员只要注册,就能与其他学员和老师交流互动。

图2 数字资源平台首页 图3 数字资源平台目录图 (2)教育部共建共享课程成为资源精品

牵头组织全国中职校完成化学工艺专业七门化学工艺专业精品课程,包括流体输送与传热、传质与分离、HSEQ与清洁生产、化工生产认识、化工生产工艺、化工生产综合实训、化工设图等,在全国确立了该专业数字资源建设领衔地位,课程也成为资源库内容精品。

图4教育部共建共享化学工艺专业精品课程

(3)形式丰富的化工虚拟仿真资源 与企业合作开发实训仿真软件,增强教学环境和过程实操性,解决了化工操作技能教学可视化的难题,通过仿真软件可以满足化工产品的全流程学习和模拟操作,使学习不受时间、地点限制。

图5-8 虚拟仿真实训中心界面

(4)建立有实物控制对象的外延数字资源

目前数字资源除了网络资源以外,丙烯酸甲酯仿真工厂成为外延数字资源一种形式。以丙烯酸甲酯化工生产操作的真实数据建模,采用数字信号代替化工物料的全仿真技术,涵盖了丙烯酸甲酯装置的DCS中央控制和化工生产装置两大核心生产流程,最大程度地模拟真实生产环境,特别是异常工况判断和处理,突破了化工职业教育的瓶颈,历次操作过程所有数据全部储存在服务器中,可以进行学习过程反思、教学案例讲解等,使学员的操作经验能够得到快速积累。

图9 化工仿真工厂DCS控制室 图10 化工仿真工厂装置区

2、数字资源库应用取得四大成效

(1)锻炼了一支数字资源开发的合作队伍 在专业数字资源开发的过程中,学校教师和企业专家、计算机公司专家一起,完成整体设计,技术分类、脚本撰写、应用方法各方面的研究和实践,从传统的方法逐步转变为能用信息化手段思考和实践教学过程的高手,并在应用资源库过程中进一步提出改进建议,成为教学方法改革的前瞻性探索者,化学工艺专业所有教师都通过学校自定信息技术应用考核,能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授课,参与资源库的建设和完善。

(2)形成共享机制培养跨市企业所需技能人才

按照上海市政府对化工行业跨市发展的要求,上海华谊集团公司实行走出去的战略,上海化工职教集团成员单位之一上海华谊丙烯酸有限公司在安徽省安庆市建设华谊新材料基地一期项目,为了更好地服务企业人才需求,在企业立项的同时,上海华谊丙烯酸有限公司、上海信息技术学校、安徽化工学校三方共同联合培养化工操作工,由企业提出培养要求,并与学校共同制定化学工艺专业联合教学实施方案,在安徽化工学校进行文化基础课、专业基础的教育,在上海信息技术学校进行专业综合训练,最后由上海华谊丙烯酸有限公司提供顶岗实习。数字资源库建设为教学过程提供优质教学课程资源,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

(3)能继续开发教学和培训延伸性课程

丰富的数字资源可以任意组合,开发延伸性课程,提供教学和培训个性化的方案,现已开发华谊集团总控工技师班培训课程、涂料公司高级技师班培训课程、云南班化工仿真实训课程、华谊丙烯酸安庆班培训课程、化工仿真综合实训课程等,极大地提高了工作和学习效率。如开发了《化工仿真综合实训》课程后,上海华谊丙烯酸安庆分公司50名员工因倒三班不能集中理论学习,通过专业资源库网上学习提高了解决了这个难题。云南省对口合作学校学生分布在不同的县,2012年50名学生通过网络选修总部学校同一核心课程,进一步辐射了总部的优质资源。

(4)教学和培训质量大幅度提高

化学工艺专业教学启用资源库后,由于形象生动、使用方便,教学和培训质量大幅度提高。近两年学生《化工生产综合实训》课程的考核及格率从90%提高到98%以上,有机合成中级工考证合格率从82%提高到98%,2010级学生目前已经有一半被巴斯夫和拜耳等世界500强企业录用。2012年通过资源库培训总控工和有机合成工中级工、技师、高级技师人数达到640人次,比资源库建成前提高了约50%,其中上海市所属企业300人,外省市所属企业100人,本校学生240人。

五、三位一体的支持保障

在资源库建设过程中,校长室组织专题调研组和上海市经信委、专业指导委员会专家以及化工职教集团成员单位保持密切联系,通过大量调研得到丰富的信息,为建设数字资源提供信息支持。

学校教研室协助邀请上海市教委教研室、上海教科院职教所、华师大职教所专家从职教理念、方法论上开拓思路,为建设数字资源提供理念上的支持。

在具体资源建设施中,学校制订了《上海信息技术学校教师第三类工作量统计规定》,把以数量为主的激励逐步转到追求质量、创新的更高层次,为资源持续建设提供激励支持。

六、建设专业数字教学资源的启发

化学工艺专业资源库的开发和应用给了我们很多启发,在上海市化工行业转型发展的背景下,专业教学形式要顺应这种变化,深入了解企业典型岗位的要求,深入了解学生学习心理,对课程内容和授课形式进行整体设计,才能达到预定的成效,本案例采用的方法和形式实践证明具有典型性、先进性。

数字资源开发也存在技术标准选择问题,开发一般要几年时间,期间技术标准可能已经有了更新变化,如何对待已经开发完成的资源这是需要思考的问题。现在有关部委、专门教学工作委员会、省级教学行政部门都颁布了一些资源技术标准,因涉及到各自验收主体不同,目前只能按任务来源、验收主体选择技术标准,但也带来一个资源库中技术标准不统一的问题,需要有高层次权威统一规范。

随着课程教材改革的深入,数字资源开发中理念、形式内容都会发生变化,这就需要对资源进行及时更新,需要时间、资金和人力的保障,为此学校需要从专业建设整体上深入思考、作好专题发展规划,才能使专业数字资源建设取得更好的成效。

第二篇:示范校建设校企合作典型案例

校企合作典型案例

一、实施背景

“校企合作”模式是一种新的合作方式,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和职业导向决定了职业学校必需和企业合作,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也是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必然要求。通过校企合作,使企业和工程技术人员、学校专业教师能进行深入沟通交流,有效发挥校企双方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形成合力,共同推进学校发展,促进企业生产经营,搭建互利三赢的平台:学校在校企合作上解决了师资不足和设备不足的问题,可利用企业先进的机械设备做为学生的实训设备;企业通过与学校合作解决了困扰企业的重要问题——人力资源不足;而学生通过学校与企业的开发合作的校企课程可见到学校里没见过的先进设备,学到在学校里学不到的知识,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和工作能力。我们通过与东风裕隆实施的校企合作运行机制,使学校、企业和学生三方真正受益。

二、主要目标

经过我们的不懈努力,校企合作成果显著。 ⑴建立业内咨询小组

小组由企业领导、行业协会、学校领导、招生就业办公室、专业教师等骨干人员组成。该小组主要工作内容:

一是校企双方及时沟通技能人才供求信息;

二是协助我校设置和调整专业课程、制定教学计划、明确教学内容,确保所教、所学、所用三者不仅对接,而且必须体现高技能;

三是在企业建立学生校外实习基地;

四是合作实施学生的教学实习和毕业前的上岗实习; 五是共同促学生高质量就业。 ⑵建立了稳固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是实现工学结合和学生零距离就业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汽车专业重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教学改革,一方面把工学结合作为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在实验、实训、实习三个关键环节强化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努力实践高素质技能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另一方面通过调整工作思路,对接校企合作之间的问题,综合运用学校和企业的教育教学资源,东风裕隆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已成为我校稳固的校外顶岗实习实训基地。

⑶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商教学模式

1 我们与合作企业共同制定基于工作过程的人才培养模式,避免人才培养与企业实际工作岗位相脱离。我们以汽车拆装与维护的岗位技能需求为核心进行校企合作研讨,以汽车机械部件的拆卸、装配、调整为主要教学内容进行论证,“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课堂教学与实训场所”、“实训场所与生产车间”四位一体的教学模式确立。

⑷为合作企业输送优秀人才

为合作企业输送优秀的毕业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目前我校已与东风裕隆汽车有限公司签订了“校企合作订单式人才培养协议”通过双向选择,合作企业可优先录用我校的优先毕业生。

⑸企业参与特色课程的建设

校企共建《汽车专业拆装综合实训》特色课程的建设,实现了从实际工作任务到典型工作任务;典型工作任务到行动领域;行动领域到学习领域;学习领域到学习情境的转换。

⑹提高学生思想认识,懂得感恩

学生在厂实习期间工作认真踏实,认真学习每一道工序的具体操作要领,学会成品的检测方法,对工厂的管理有更深的体会,明白产品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线,明白了精确管理、精确计划、务实操作的重要性。艰苦的实习让他们体验到父母工作的辛劳,激发了他们的感恩心理。

⑺提高实践能力,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把课堂建立在生产车间,利用其设备先进的优势,将学生分成8个小组,每个小组布置一个专案项目,让学生独立完成,带实习的校内专任教师与路达的企业兼课教师共同指导学生专案的完成,并共同对专案做评估,项目由企业业根据生产需要制定,完成后直接用于生产。具体完成的项目名称汽车发动机装配、汽车自动变速器装配、汽车焊接、汽车内饰装配等,进一步完善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三、工作过程

从2009年至今,我校的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就与东风裕隆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长期保持友好合作关系,我们先后派出汽车专业2010级、2011级和2012级的学生先后5批到长城公司进行顶岗实习。在前两级的工作基础上,本学期我们与东风裕隆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就深化校企合作培人才进行了多次商讨,以“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实现三赢为指导思想,在定期派遣学生到合作企业进行顶岗实习的良好合作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拓展有效的校企合作途径与方式,并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

2011年5月,我校召开校企合作委员会会议,会上汽车专业与东风裕隆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签订了下一批校企合作协议。深化校企合作的核心内容之一是重构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2011级学生中,组建“汽车运用与维修东风裕隆定

2 向班”,实行订单培养,深化校企合作的创新性做法包括:

⑴共同研讨、修订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制定核心课程体系; ⑵共同开发制定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标准,设计来自专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的实训项目;

⑶合作开发课程、编写讲义教材,加强教学资源的建设; ⑷企业承担部分课程的实践教学任务。

在2010级、2011级机汽车专业与东风裕隆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顶岗实习的良好开展基础上,我们2012年5月份和东风裕隆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开发出一门校企合作课程《汽车专业拆装综合实训》,该校企合作课程安排在东风裕隆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校外实训基地的生产一线开设,时间为8+1周,其中在生产性顶岗实习8周时间里的每周四晚上和周六全天,安排企业工程师分8组指导学生开展专业理论学习和技能实训,共(2+5)×8=56个课时,8周训练完毕后择优留下部分学生进行为期一周的集中技能对口培训。每个组在一个部门先实习4周,后四周与其它部门的组轮换岗位实习,每组的企业实习负责人在实习开始就先布置一个专案项目,让学生在这4周内通过实习独立完成项目,企业指导教师对学生完成的专案进行评估打分,每个小组在这两个实习部门的专案成绩总评即为学生在《汽车专业拆装综合实训》这门课程的成绩。这门课的教学采用“一课双师”,由学校专业教师和企业工程师共同组建“双师结构”的教学队伍,共同承担教学任务,制定教学内容和考核标准、撰写授课教案等相关教学文件;由长城公司的工程师承担课程主讲任务,学校按兼职教师级别和授课时数支付相关技术人员课酬。学校的指导教师在学生进行专业学习时(周四晚理论课、周六全天实践课)要给予专业的指导,在生产一线实习期间协助企业做好安全管理和思想工作。学校教务科督导办、二级学校督导小组、专业教研组负责人、学生管理队伍抽调专人组建质量监控小组定期下企业开展对本课程开设情况的过程监控。

四、条件保障

在校企合作建设过程中,学校成立成立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校企合作项目建设组,进行了有力的机构保障。学校邀请陕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西安汽车科技职业学院、西安比亚迪汽车有限公司和陕西信天游汽车服务有限公司等专家从职教理念、方法论;企业岗位设置、用人需求等方面上开拓思路,为校企合作提供理念上的支持。

五、实际成果、成效及推广情况

继续深入校企合作,在保证原有合作的基础上,开发新的项目。2014年之前我们计划:与长城公司合编一本《汽车维护综合实训》教材或《综合实训指导书》专业教师深入企业,加强产学研合作;为企业的储备干部开展提升理论知识的培训服务,为企业的员工提供在职专科学历教育(可把班级办在企业);为企业员工提供汽车专业等技术专业资格证书的考证工作。

六、体会与思考

3 校企合作是中职教育发展的有力保证。

(一)学生就业能力得到保证

校企合作培养制度下,学生不仅拥有良好的校内实训条件,而且能够使学生在校内实训的基础上,再到企业顶岗实习。只有校企合作,才能保证培养质量。实践证明,这种制度培养出来的学生既有扎实的文化和专业理论基础,又有与岗位能力要求相符的专业技能。这种制度培养出来的学生,企业满意度很高,能够适应企业对人才的现实需求。学生的就业能力得到了充分的保证。

(二)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

教育体制改革是否成功,一个重要标准,就是看这种教育制度下,学校毕业生是否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与无数大学毕业生失业相比,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就业率高,事实证明,校企合作培养制度是科学有用的,作为教育制度的一项改革,是成功之举。 有利于激发学生创造力。职业学校加强校企合作,对学生实行顶岗实习、能够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实习条件和生产实践锻炼机会。在生产实践过程中,学生能够在师傅带领指导下,把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之中,并把在实践中进行体验,能够迅速加深对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践活动的开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创造热情。

(三)实现校企的互利双赢

在校企合作中,企业通过培养实用性技术人才,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竞争实力,这是企业合作的动力所在。学校通过提高培训质量,增强学生技能水平和就业能力,扩大规模办学效益。通过合作,校企双方都能实现利益的最大化。互利双赢是校企合作的坚实基础,也是推动校企合作不断发展的动力源泉。

(四)培养过硬的师资队伍

目前,中等职业学校的老师专业理论知识水平高,但实践动手操作能力不强,这极大地影响了职业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学校应该为广大教师创设良好的实习环境,通过校企合作这种方式,为专业课教师参加企业生产实践提供平台,这样有利于把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相结合,把教学与科研相结合,一方面提高了老师自身业务素质,提高教学的质量,另一方面为职业学校建立一支过硬的师资队伍提供了重要的保障体制。

坚持校企合作,我想中职教育会有更大,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第三篇:示范校建设课程体系建设典型案例

任务引领,以工促学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机电设备的应用日益广泛,首都北京对机电技术应用方面的技术人才需求越来越多,而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使职业教育处于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时期。

课程是职业学校生存与发展的命脉。原有的课程体系设置已不能适应职业院校学生的培养现状,而以任务为引领的一体化课程是职业学校适应现代社会发展、技术进步和企业需求的归宿。一体化课程建设同时将会带动一体化师资队伍建设、一体化场地规划建设、一体化教学管理制度改革等,全面提升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和整体办学水平,从而推动职业院校可持续发展。

一、 科学理论,保驾护航

目前我们国家中等职业学校的课程体系具有浓厚的学科体系色彩,实践证明培养的学生与企业实际需求有较大差距。而德国“双元制”、加拿大“能力为基础的教育”等职业教育模式成功的关键在于提出了科学、实用的课程体系开发方法。德国的“基于工作过程的系统化课程”使认知的心理顺序与职业活动顺序一致,实现了融合,而且强调系统化,重视学生的专业能力(技能、专业知识)方法能力(工作方法、学习方法)和社会能力(行为规范、价值观)的培养。科学的学习和分析国外先进职业教育经验,重新梳理我们教学计划制定和课程开发思路,避免以往一些闭门造车的现象,从而开发出适合我国中职学生特色的课程。

二、 众志成城,不破不立,

为适应北京经济的发展,为地区经济服务,我校在进行示范校建设的过程中,把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作为重点建设专业之一。用科学的理论武装了头脑,打破原有的中等职教课程体系,构建工学结合、任务引领的刻成体系,势在必行。

(一)转变观念、建立“四合一”的培养模式

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要坚持以转变教育思想观念为先导,树立具有中职特色的人才观、质量观和教学观。中等职业教育的基本特征,是以培养职业能力为教育目标的,构建新的课程体系,是对传统教育观念的一个突破,要打破学科式课程体系,首先要从思想上真正认识职业教育特点,理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才能准确把握人才定位目标,制定具有专业特色的培养方案。

1 为了使学生适应岗位的需要,结合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培养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发展潜力,在教学过程中,我校以学生为主体,以职业能力(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质培养相融合;坚持培养目标与企业需求相结合,坚持教育资源与行业优势互补、学生培养与典型任务无缝对接的原则,实行“教室与车间、教师与师傅、学生与学徒、实训与生产”四合一的人才培养模式。从而实现学生职业行动能力从基本技能→专项技能→综合技能的三级递进,从而最大限度拓展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专业发展潜力,实现受教育者德、智、体、美和职业能力的全面和谐发展。“教室与车间、教师与师傅、学生与学徒、实训与生产”四合一的人才培养模式体现了:

建设一体化实训教室,实现教室与车间合一。 “双师型”教师上岗,做到教师与师傅合一。 将任务情景引入课堂,促使学生与学徒合一。 以典型任务引导教学,达到实训与生产合一。

(二)深入学习、吃透一体化课程体系的内涵

通过深入学习,我们理解到“从工作中来,到工作中去”的课程是教育过程中的主要载体,课程的设计和开发必须以工作为基础,并保证以工作为基础的教学过程必须产生胜任现实工作的能力。“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是职业教育,是为人们胜任职业活动和通过职业活动实现人的发展而提供的教育。因此,教育的过程必须是职业导向的。“工作即学习,学习即工作”构成的职业的基本元素,是具有完整工作过程的任务,因此,教育过程中的媒介和手段都应当是工作化的,必须将具体的工作情境置于教学过程之中,并以工作性思维来构建教学过程。我们在构建课程体系的过程中一定要把握以下几点:

一体化课程的来源——行业企业分析和企业专家访谈 一体化课程的体现——提炼典型任务构建学习领域。 一体化的学习情境——工作过程的分析与描述。

一体化的教学场地——一体化教室和校企合作实习基地。 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行动导向、任务驱动教学方法。

(三)稳扎稳打、规范一体化课程开发流程

2 有了先进的职业教育理论武装头脑,确定了我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深入理解了一体化课程的内涵,我们还要稳扎稳打,规范一体化课程的开发过程。

在开发过程中,我们分三步走。 第一步,调研分析

在这一过程中需要调查区域本行业企业人才需求状况、调查并分析企业的工作流程、部门和岗位设置情况、调查并分析本专业面向的核心岗位及主要工作任务、相关工作过程和核心职业能力。最终达到疏理确认职业岗位并准确描述、分析归纳对应的职业行动能力、分析确定典型的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分析确定典型的企业工作流程、形成人才需求报告对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规格进行论证等目标。

第二步,课程方案开发

在这一步当中完成典型工作任务的提炼、职业行动领域的确认,并由由职业行动领域转换典型任务最终确定典型任务及学习任务等课程方案。

课程体系开发的本质是知识的系统化问题,通俗地讲是课程顺序和课程内容的编排。基于上述工作研究打破传统学科式教学模式,用6门核心课程搭建整个机电专业的知识网络,用12本创新型教材和教学任务书支撑本专业的“教、学、做”一体的课程体系,使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汲取新知识、迁移新技能、掌握新方法、适应新角色,提升核心竞争力,从而在人才市场的大潮中脱颖而出。

第三步;课程设计

改革中,我们科学地打破学科体系,借鉴国内外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按照职业教育的要求和本专业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规律,构建了以培养综合职业能力为目的的课程体系。

3 我们的课程设置有如下特点: (1)职业能力培养

人才培养方案由知识、能力、素质组成人才规格构架,应用能力所必需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形成人才培养内涵,培养目标定位准确。 (2)贴近生产实际

我们的典型任务均来自生产实际,具有较强的综合应用各种知识和技能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目标与职业岗位十分贴切。 (3)课程设置灵活、适用、针对性强。

课程间既有相互联系,又有相对独立性;既能进行分项目教学,又能围绕职业岗位形成一条主线授课,可操作性强。

(四)“四个”转变实现一体化教学

我们的六门核心课程《电工电子技术应用》、《电工计量仪表的使用》、《工厂电气控制》、《常用机床及起重机电气维修》、《电气设备安装与调试》和《变配电站(所)运行维修》均采用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努力做到“专业技能培养与素质教育一体化、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一体化,讲练结合一体化,专业课程与课程设计一体化、校外实践与职业能力培养一体化”的“五个一体化”。在实际的 4 教学过程中,叫只是一个主持人,引导着,以学生为主体,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实质上成就了教改显著的四个转变:

(五)甄选专家、全程指导

在一体化课程体系的建立过程中,企业专家访谈会至关重要,而企业专家的甄选则是重中之重,是否能够根据专业的人才培养需求,甄选适合进行典型任务提炼的专家,关系到课程体现建设等一系列问题。我们利用校校企合作等有效机制,寻找既有丰富实践经验,又具有一定综合表述能力的专家,召开企业专家访谈会,由主持人进行提炼引导,寻找典型任务,形成核心课程,继而进一步设置学习任务。

在整个课程体系的开发过程中,专家跟随每一个阶段,指导课程标准的建立等过程,确保我们的课程源于工作过程。

(六)组织保障 众志成城

课程体系的开发涉及人员组织、时间组织、专家资源、经费支出等方方面面,在人员组织方面在学校层面上成立一个总课题组,总课题组成员包括:学校领导、教学职能部门中层、各专业系中层。学校总课题组的所在工作机构可设在学校的教研部门。在总课题组下设若干课改小组,课改小组以专业大类为单位进行组建,每个课改小组负责本专业课程的调研、开发、汇报、评审、实施等。每个课改小

5 组设一名组长,组员若干。课改小组组长可以是系主任、专业组组长、专业带头人或骨干教师,课改小组组员大部分是专业教师,部分是文化基础课教师。在时间组织方面制定相关计划,确定每一阶段需要完成的目标是什么,制定周汇报、月汇报制度,确保随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确保按时按成计划。

三、 总结经验 继往开来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基于工作过程的一体化课程体系的建设是适应社会发展的举措,我们在课程开发的过程中也遇到了诸多问题,如教师观念的不能及时转变、教师创造力的发挥不够、能力定位不准、知识定位混乱等问题,教材的开发与便携也存在一些不足,在以后的实践中不断完善。

第四篇:国示范案例(9101)构建多元化企业实践平台

构建多元化企业实践平台

着力打造农业职业教育“双能型”教师队伍

江苏省淮阴农业学校

一、实施背景

为了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的工作任务,加快建设一支适应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强化技能性和实践性教学要求的教师队伍,促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教育部办公厅就建立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出台了文件《教育部关于建立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的意见》教职成[2006]11号),该文件出发点好,目标明确,但在实践中执行力度不够,有的学校还停留在学校下发一份表格,教师找个企业盖章了事阶段,教师下企业锻炼成了学校评估和教师评职称时才要去做的一项工作。为此,我校认为,教师下企业实践如不进行系统设计,很难推行,究其原因,一是年轻教师比例较高,这部分教师从事生产和服务的能力并不强,其自身有畏难情绪。二是生师比例严重失调,教师平时课务很重,暑假期间,多数教师还要参与招生宣传,很难集中性地抽出一两个月的实践时间,更何况,农业生产周期较长,想让教师参与生产的全过程难度很大。面对困难怎么办?关键还是要让教育部的制度落地,学校要拿出适合自身专业特点的切实可行的方案,让教师积极投身到专业实践活动中去,把制度转化成行动。

二、主要目标

为体现以就业为导向,强化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必须解决教师自身动手能力不足问题,提升教师的实践能力,不仅要让教师有“双证”,更要有“双能”,即一方面着力培养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另一方面要着力提高教师参与生产和服务的能力,使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与

- 1制度框架下,教师很难深层次地进入企业实践,有很多课题亟待破解,不解决企业的积极性问题,教师下企业锻炼的推进会存在很大难度。近几年,我们在校内建设和改造了多个农业类生产性实训基地,如地方鸡养殖中心、梅花鹿养殖中心、和缘饲料有限公司、淮农草坪园艺中心、动物医院等,这些实训基地,有的是学校投资兴建,有的是引资建设,不管投资主体是谁,不论规模大小,这些实训基地无一例外的都是单独的经营主体,企业的设备、企业的生产、企业的文化、企业的管理在这些实训基地一应俱全。学校建设生产性实训基地的评价方式很明确,能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一个实践锻炼的场所,凡不能为教学所用的项目一律不考虑引进和上马。生产性实训基地实训的过程与生产过程完全一致,每年年初开展全年生产计划和教学计划对接融通,农业类专业季节性生产特点比较显著,只有二者有效对接,计划才能顺利实施。所有的生产性实训基地,我们都有专业教师牵头或参与经营和管理,以使教师到基地锻炼更方便,学生到基地实践更可行。通过建设校内农业类生产性实训基地,也为我校服务三农工作搭建了很好的示范和辐射平台。

(2)参与“农技110”热线电话值守的教师

学校专门为农民开通了农技服务咨询热线电话,电话号码通过媒体向社会公布,学校安排副教授职称以上的专家全天值守接听咨询电话,随时解决农民在生产过程中的技术难题,被当地农民形象地称为“农业科技服务110”。学校还在校园网站开设宣导农业科技和宣传农村政策为主要内容的“双宣”专栏,发布农业政策、传播实用农业科技信息,快捷高效地向广大农民提供技术、信息和咨询服务,让种植养殖大户和农产品经纪人足不出户,便可上网获悉农业政策、农业新技术和农产品营销等信息。

(3)被选派为科技特派员挂钩帮扶经济薄弱村的教师

- 3“生猪养殖”、“病虫害防治”、“特种水产养殖”、“花卉栽培”、“农产品营销”等多个专题培训班。我们采用的是“菜单式培训”,每个班次开始时,都征求意见,看农民需要什么,我们就讲什么,如同农民点菜,教师照菜单做菜,针对性很强。在培训过程中,还设有“你问我答”环节,加强和种养殖大户的交流。在培训结束后,还开展跟踪服务和指导。有多位教师因培训与农民结缘,因农民从科技培训中尝到甜头,目前有一大批种植养殖大户主动聘请我校教师担任技术顾问。通过开展培训,教师与农业生产实践结合的更为紧密,实践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6)参与学校对口技术扶贫的教师

为充分发挥我校具备的人才、科研、教学优势,加大扶贫攻坚力度,我校认真做好对口扶贫工作,安排左文中、浦学文等同志为驻村指导员,到扶贫点楚州区季桥镇小岗村进行技术帮扶。为了加快小岗村的经济发展,结合小岗村的实际情况,经过多次协商,我校决定在小岗村实施白蘑菇生产项目,以农村的水稻秸秆和附近奶牛场的牛粪为主要原料,利用小岗村废弃的几间小学教室,进行白蘑菇的生产,学校投入一定的扶贫资金,在多方协调下,以小岗村四组队长潘永越为主要生产负责人,从场地整理、原料准备、材料购置、菇床建设、生产原料堆放、高温发酵、菇床管理、直到蘑菇采收销售等提供全程指导。从2011年5月项目启动开始到现在,白蘑菇的生产已经进入常规的管理阶段。在此项目带动下,多位农户参与到项目实施中来,做到了“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帮着农民富”,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3.明确多种情形,视同教师具有下企业实践经历。

(1)参加(含指导)技能大赛获得省赛二等奖以上的教师。职业学校技能大赛的项目设置多数与生产实践结合得比较紧密,对教师团

- 5堂教学能力和生产实践能力的“双能”型教师团队,通过强化社会服务,也扩大了学校的社会影响力和知名度,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也取得丰硕成果。目前,我校农业类专业教师实践能力普遍较强,涉农专业有正教授3人,在读博士2人,省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我校农业类专业学生连续多年在全国技能大赛中都取得金奖。学校被科技部表彰为“全国科技特派员工作先进集体”,“挂县强农富民工程”被农业部授予农牧渔业丰收奖。学校服务三农工作也受到了诸多好评,教育部、省教育厅新闻网以及江苏电视台、淮安电视台和淮安日报多次报道学校服务三农工作的典型经验,许多资料、图片被其他行业单位作为典范转载和刊发。

六、体会与思考

通过细化措施,让制度落地,把制度转化成行动,教师下企业实践变得有血有肉,学校知道怎么考核把关,教师知道如何努力,教师下企业锻炼变得更加清晰可操作,教师发现问题的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课堂教学能力都得到了显著提升。从学生测评来看,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更受学生欢迎。通过系统设计,构建社会服务平台,让更多的教师参与到社会服务中去,把为“三农”服务和教师的专业成长结合起来,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实践能力提升是个渐进的过程,系统设计,持续推进,总会有成效,关键是要让教师都动起来。

- 7 -

第五篇:【特色小镇专题】西津山水花卉休闲田园综合体示范园案例

西津山水花卉休闲田园综合体示范园案例

一、项目概况

项目位于广西省南宁市横县,横县地处广西东南部,是全国最大的茉莉花生产基地和加工基地,被新闻界和茶叶界誉为“中国茉莉花之都”,并被国家林业局、中国花卉协会命名为“中国茉莉之乡”。项目规划面积7.27平方公里(约1.09万亩),土地用地主要为林地,面积约占总规划面积的73%,项目总投资25亿元。

项目规划区域图

前瞻产业研究院 | http://f.qianzhan.com/

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二、发展条件

1、区位条件

项目所在地南宁市是环北部湾经济圈的经济中心,是华南沿海经济区、西南腹地以及东南亚经济圈的重要节点。横县位于南宁市东部,与宾阳县、贵港市、钦州市的浦北、灵山县接壤,是北部湾经济区的重点县域,素有“中国茉莉之乡”的美誉,区位条件良好。

项目地理区位图

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2、交通条件

横县地理环境优越、交通便利,距离自治区首府南宁市110公里,距离玉林市120公里。境内铁路有湘桂、黎钦铁路通过境内。湘桂线经过石塘、六景两个乡(镇),境内设有六景、芦村两个火车站;黎湛线在境内设有沙江、横州、大崇、飞龙等四个车站。境内公路四通八达,有桂海、南广高速公路经过,其中桂海高速设有六景出口,距离县城横州镇50公里;南广高速设有校椅出口,距离县城17公里。

前瞻产业研究院 | http://f.qianzhan.com/

项目区位交通图

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3、旅游资源条件

横县旅游资源丰富多样,数量众多、类型丰富、组合良好,自然资源与文化资源交相辉映,是茉莉芬芳之地、水韵清心之地、文化风情之地、山水恬美之地,极具旅游开发价值。境内旅游景点包括九龙瀑布群、西津湖、宝华山、伏波风景区、六景泥盆系剖面等。

九龙瀑布群

前瞻产业研究院 | http://f.qianzhan.com/

三、项目定位

项目以九曲河为纽带,以一河两岸秀丽山水、田园风光、生态湿地等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为背书,打造集“生态保育、规模种植、湿地游憩、休闲农业、养生度假、亲子游乐、婚庆摄影、美食购物”等于一体的山水花卉休闲田园度假示范园区。

四、空间布局

项目主要划分为观赏游乐、休养度假和湿地游憩三大片区,形成“一轴四心七组团”的空间布局结构。“一轴”即为景区发展主轴,“四心”为游客集散服务中心、观赏游乐服务中心、休养度假服务中心和湿地游憩服务中心,“七组团”包括花语小镇(旅游小镇)、心花怒放、火树银滩、桃梨橙柿、禅意心居、花好月圆、飞鸟湿地。

项目空间布局图

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五、重点项目规划

(一)花语小镇

前瞻产业研究院 | http://f.qianzhan.com/

1、功能定位

花语小镇为景区门户形象展示、游客综合接待服务、游客交通调度、综合休闲服务配套区域。

2、建设项目

花语小镇建设项目包括花境大道、游客集散服务中心、渔人码头、茉莉酒店、飞龙客栈、世界特色酒店博览馆、滨水单边商业街等项目。

花境大道

前瞻产业研究院 | http://f.qianzhan.com/

渔人码头

世界特色酒店博览馆

前瞻产业研究院 | http://f.qianzhan.com/

滨水单边商业街效果图

(二)心花怒放

1、功能定位

心花怒放区域将游赏、观鸟、餐饮、住宿与花海融合,让游客感受“万花丛中过,人在花中游”的唯美意境,达至“心花怒放”的心境。

2、建设项目

心花怒放区域建设项目包括花色千千、花语民宿、花街喜市、花漾食坊、花香鸟语等项目。

花色千千

前瞻产业研究院 | http://f.qianzhan.com/

花语民宿

花街喜市效果图

前瞻产业研究院 | http://f.qianzhan.com/

花漾食坊效果图

(三)火树银滩

1、功能定位

火树银滩依托区域内丰富的水系资源,构建区域内青山依依、活水环绕、花团锦簇的优美水乡意境,打造一个宜游、宜观、宜居、宜娱的创意水乡。

2、建设项目

火树银滩区域建设项目包括创意营滩、浮岛影院、西津水秀、火树银花。

创意营滩

前瞻产业研究院 | http://f.qianzhan.com/

浮岛影院

西津水秀效果图

前瞻产业研究院 | http://f.qianzhan.com/

火树银花效果图

(四)桃梨橙柿

1、功能定位

前瞻产业研究院 | http://f.qianzhan.com/

“桃梨橙柿”谐音“逃离城市”,即以果林、菜园、瓜地为主要景观,打造适宜一家人团聚游玩的亲子乐园,并设置系列蔬果采摘、花丛采蜜等农事体验项目。

2、建设项目

桃梨橙柿建设项目包括观赏游乐服务中心、健康领地、百万果林、魔幻蜂彩、豆乐园、愤怒农场和欢乐牧场。

健康领地

前瞻产业研究院 | http://f.qianzhan.com/

魔幻蜂彩

豆乐园

前瞻产业研究院 | http://f.qianzhan.com/

愤怒农场

欢乐牧场

(五)禅意心居

前瞻产业研究院 | http://f.qianzhan.com/

1、功能定位

禅意心居项目以“九品香莲”为主要花卉,结合佛家禅意主题,打造高品位、高层次的修心养生度假园。

2、建设项目

禅意心居建设项目包括静心寺、香莲湖、香莲精舍、禅茶仙谷、菩提林、颐养雅居等。

静心寺

香莲精舍

前瞻产业研究院 | http://f.qianzhan.com/

禅茶仙谷

菩提林

前瞻产业研究院 | http://f.qianzhan.com/

颐养雅居

(六)花好月圆

前瞻产业研究院 | http://f.qianzhan.com/

1、功能定位

花好月圆以“爱情”为主题,打造充满浪漫色彩的爱情园区。

2、建设项目

花好月圆建设项目包括玫瑰花地、恋人三角洲、婚庆摄影基地、爱之巢、鹊桥汇等。

玫瑰花地

前瞻产业研究院 | http://f.qianzhan.com/

恋人三角洲

婚纱摄影基地

前瞻产业研究院 | http://f.qianzhan.com/

爱之巢

鹊桥汇

(七)飞鸟湿地

前瞻产业研究院 | http://f.qianzhan.com/

1、功能定位

飞鸟湿地以生态湿地观光为主要功能,营造如诗如画般纯净迷人的湿地景观,让游客观赏“万鸟翔集、鹤舞鸥鸣”的壮丽奇观,体验独一无二的湿地之旅。

2、建设项目

飞鸟湿地建设项目包括自驾车营地、飞鸟湿地公园、飞鸟鱼林、草甸迷宫、湿地漫游径、湿地摄影基地。

自驾车营地

飞鸟湿地公园

21

前瞻产业研究院 | http://f.qianzhan.com/

飞鸟鱼林

草甸迷宫

22

前瞻产业研究院 | http://f.qianzhan.com/

湿地漫游径

湿地摄影基地

23

前瞻产业研究院 | http://f.qianzhan.com/

六、活动策划

项目全年将不断通过举办地区性、全国性地特色旅游节事活动,以“事件营销”制造活动影响力,以增加项目地的人流量和整体影响力,通过媒体宣传持续提高项目知名度。

项目节事活动一览

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24

前瞻产业研究院 | http://f.qianzhan.com/

七、项目思路

项目紧扣横县“中国茉莉之乡”的城市名片,契合旅游市场从观光游憩到休闲度假、养生养老的发展趋势,挖掘项目地本底资源优秀因子(如:区位条件、交通条件和旅游资源条件),以“多产业融合”为发展思路,以“绿为底、水为形、花为魂”为核心理念,打造集现代农业、旅游业、健康产业和养老产业等多产业跨界融合的生态田园综合体。

25

前瞻产业研究院 | http://f.qianzhan.com/

上一篇:师德师风主题活动下一篇:师恩难忘第二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