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分析论文范文

2022-05-10

小编精心整理了《工作分析论文范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摘要:统计工作与财务工作作为企业核算的重要工作,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和区别,使得统计工作、财务工作具体落实的过程中,容易出现一些矛盾,导致统计工作和财务工作均受到影响,不利于保证企业核算的准确性。对此,加强企业核算中统计工作和财务工作矛盾过程协调是非常必要的。

第一篇:工作分析论文范文

实验技术人员工作内容与工作心理分析

摘要:实验技术人员工作内容纷繁复杂且不稳定,工作心态不平衡。其中有他们自身的弱点,更有学校实验教学大环境所造成的深层原因。

关键词:实验技术人员;工作内容;工作心态;实验教学环境

高校实验室建设应该将实验技术队伍的建设放在首位。[1]建设一支热爱实验室工作、掌握现代实验技术、具有较高管理水平的实验技术队伍,是确保实验室跨越式发展的首要因素,是确保实验教学质量的关键。但有些学校对实验室工作没有给予充分重视。实验技术人员在学校中的地位较低,工作内容纷繁复杂且不稳定,工作成绩得不到承认。因此,他们中的有些人不能保持平衡的工作心态,对本职工作缺少热情与希望,存在严重的自卑心理。这对实验室建设与实验教学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深入分析、探索造成这些问题存在的因素,可以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实验技术人员工作内容的复杂性与多变性

实验技术人员是指专职从事实验室工作的技术人员(我们俗称实验员)。高校的实验教学队伍一般由实验教师、实验技术人员、技术工人组成。实际上大部分学校实验室没有技术工人,专职实验教师也很少,实验室的绝大部分工作由实验技术人员完成。实验技术人员的工作内容究竟应包括哪些,并没有明确界定,且各校做法不一,就是校内不同院系间也存在很大差别。多数单位中实验技术人员主要负责实验准备与管理工作,有些单位还要求他们参与实验指导甚至还要兼职实验教师承担的实验教学任务,有的单位则只让他们负责实验室的日常管理工作。这些差别说明实验技术人员的工作内容存在着不稳定性,没有准确的工作定位。学校常常因“工作需要”对其工作内容任意改变,这使得他们始终在教学与管理的边缘徘徊,无法安心工作。

实验技术人员工作心态的不平衡性

实验技术队伍是实验教学的主力军,但他们的工作心态却令人担忧。整天忙忙碌碌,却看不到成绩;申请不到课题,也写不出高水平的论文;常常因“工作需要”使自己的工作处于不稳定中。有的离开了实验室想图个一官半职;有的拼命读书报考研究生,试图脱离实验技术队伍进入教师行列。他们存在严重的自卑心理,不愿意别人称其为“实验员”。这种不平衡的工作心态导致了他们工作的情绪化,使他们不能理智地面对机遇与挑战,对正常的教学管理工作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

实验技术人员自身构成上的弱点[2]

实验技术人员的工作不稳定、心理不平衡,首先要从其自身构成上寻找原因。实验技术人员构成特征比较复杂,存在着很多弱点,所有这些都决定了他们在高校这样一个高学历群体中要处于弱势地位。只有正视自身存在的弱点与不足才能保持清醒的头脑,奋发图强。

(一)普遍较低的学历结构

实验技术人员需要有较高的专业技术水平与很强的责任心,但由于历史原因他们的第一学历普遍不高。虽然通过继续教育大都获得了一定的学历或学位,但“学历”仍是压在实验技术人员心头的一块大石头,是他们常常产生自卑心理的根源。很多教师以盛气凌人的架势、高高在上的姿态对待实验技术人员,这更加重了他们的自卑心理。表现在工作中即为缩手缩脚,不敢大胆发表意见和见解,对工作带来极大的消极影响。

(二)逐渐老化的年龄结构

实验技术队伍年龄老化现象严重,多年来很少有新生力量加入实验技术队伍。本科毕业生很难进高校,而硕士生认为这个工作没有前途,从而造成了实验队伍建设的滞后与实验技术岗位的沦落。实验技术队伍的逐渐老化给实验室建设带来很多不利因素。实验技术队伍缺少活力,很难组织有效的教学改革与实验技术创新。

(三)边缘化特征

实验技术人员是教学人员还是纯粹的实验管理人员?他们参与实验的准备与指导工作,有的还是实验课的主讲教师,这些都具有实验教师的性质。他们负责日常管理工作并坐班,又带有明显的行政管理色彩。他们是处于教学与行政之间的“边缘人群”,这也是他们工作性质常常模糊不清的真正原因。

(四)缺少团队特征

实验技术人员之间的工作内容差别不大,但由于分属不同实验室,看似一个大群体,实则一盘散沙。他们相互间缺少团结协作,没有行政办公室所具有的业务一致性,也没有教研室的专业一致性。他们很少能组织起有效的科研、教研、业务交流等活动,常常处于单兵作战的状态,因而很少有教研、科研成果。

实验教学大环境的深层影响

实验技术人员自身构成上存在着很多弱点,但其根源是学校实验教学的大环境。学校的大环境存在着许多不利于实验技术队伍建设的地方,其中有历史原因也有人为因素,有体制问题也有观念因素。

(一)实验技术队伍定位的模糊性[3]

实验技术人员在高校实验教学队伍中角色最为模糊,被称为“教辅”人员,他们既不是教师也不是行政人员,在实验教学中处于非常尴尬的地位。我们认为,实验技术人员应有明确的定位,要么是实验教师,要么是实验管理人员,教学与管理不能混为一谈。他们有哪些权力又有哪些义务,哪些是他们的本职工作,哪些又不在他们的工作范围,应有明确界定。只有定位明确、职责明确,他们才能安心做好本职工作。

(二)工作很难得到承认

实验室的工作纷繁复杂,付出了很多往往看不到成绩。在奖金分配上,他们常受到不公正的待遇,不能高于普通教师。在职称评定上,四十岁以下能晋升到高级实验师的少之又少。实验技术人员的工作得不到承认,偏见与不公正大大挫伤了这个群体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很多人不愿在实验室工作,一有机会便会离开。要想解决这些问题,只有重视实验技术人员在实验室建设与实验教学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承认他们的辛勤劳动与汗水,为他们解决实实在在的问题,才能让他们安心工作。

(三)缺乏长期继续教育机制[4]

实验技术人员的教研科研水平不高是不争的事实,而缺乏长期继续教育机制也是制约他们发展的“瓶颈”。虽然大部分人都能通过自学取得更高的学历或学位,但他们的教研、科研、管理水平并没有得到实质提高。因此学校应建设长期有效的继续教育机制,制定详细可操作的培训计划,并有步骤分批次贯彻执行。鼓励和支持实验技术人员参加短期的各种新技术、新仪器的学习培训,与先进实验教学中心加强交流与合作,使他们的综合素质有质的飞跃。

(四)缺乏团队性的教研、科研活动

实验技术队伍很少有团队性教研科研活动,也鲜有成果。除有其自身学术缺陷外,还缺乏有效的组织与引导。很多高学历的人才被吸收到实验室建设工作中,但他们并没有起到学术带头人的作用,没有改变实验技术队伍教研科研落后的局面。只有积极组织引导实验技术人员开展团队性教研科研活动,才会有更多的教研科研成果。同时增强他们的团队意识与协作精神,使他们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与工作心态。

总之,实验技术人员的工作境况不容乐观,严重影响了高水平实验室建设与实验教学质量。学校应重视实验技术人员队伍建设,为他们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为他们提供更多继续教育的机会与发展空间,使他们努力克服自身的不足,保持高昂的工作热情与自信心。这样才能建设一支有能力、有热情的实验技术队伍,为建设高水平实验室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朱健平.实验室建设的关键是实验技术队伍的建设[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4,23(10):81-83.

[2]肖士斌,胡福林等.强化实验技术队伍建设 促进实验室可持续发展[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3,22(6):137-139.

[3]潘雅玲,张伟新.实验室队伍建设中的几个问题[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4,23(4):98-99.

[4]盛洪生.重视实验技术队伍建设[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2,21(5):106-108.

作者简介:

王永刚(1966—),男,山东济南人,大学本科,理学学士学位,实验师,任职于山东轻工业学院化学工程系基础化学实验教研室,长期从事基础化学实验教学工作。

作者:王永刚

第二篇:企业中统计工作与财务工作矛盾协调分析

摘 要:统计工作与财务工作作为企业核算的重要工作,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和区别,使得统计工作、财务工作具体落实的过程中,容易出现一些矛盾,导致统计工作和财务工作均受到影响,不利于保证企业核算的准确性。对此,加强企业核算中统计工作和财务工作矛盾过程协调是非常必要的。为此,通过重点分析企业核算中统计工作与财务工作的关联与区别,来探究协调两者之间矛盾的有效措施,希望有利于提高企业的核算准确性和有效性。

关键词:企业;统计工作;财务工作;矛盾协调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6.09.047

在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企业要想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持续健康的发展,协调好统计工作与财务工作是非常必要的,如此可以使两者发挥促进作用,为企业提供精准的、财务方面信息,以便企业能够以此为依据来制定科学的战略决策,促使企业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推动企业良好发展。但目前国内诸多企业所实施的统计工作与财务工作存在矛盾,导致企业核算结果受到影响。所以,协调企业中统计工作与财务工作之间的矛盾至关重要。

1 企业中统计工作与财务工作之间的关联与区别分析

1.1 企业核算中统计工作与财务工作之间存在的关联

1.1.1 工作范围存在联系

企业财务工作主要是反映企业内部的核算工作,而企业统计工作则反映宏观经济核算。两者之间的核算范围是总体与个体的核算关系。由于每个企业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个体企业核算数据汇总即可体现宏观经济情况。当然,科学的评价宏观经济是以宏观统计指标为准,如果出现宏观指标不足的情况,则需要企业统计工作与财务工作相互作用,企业及社会经济分析与衡量,为促进企业及社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创造条件。由此可以说明,在工作范围方面,企业统计工作与财务工作是存在直接的关联的可能。

1.1.2 管理体制存在联系

出于企业发展的考虑,企业财务方面和统计方面所制定的管理体制都要遵循“统一原则,分级管理”的原则,那么在财务管理及统计管理实施的过程中必然会具有相似性,使得统计工作与财务工作的数据资料相互吸引,如此会使财务工作与统计工作关系密切。

1.1.3 财务工作与统计工作相互补充

之所以说,企业财务工作与统计工作相互补充,主要是企业统计工作方面设置的统计指标是借鉴财务核算指标所设置的,因此参考统计指标进行统计工作落实的过程中,可能需要渗透财务工作经验或工作标准等。而财务工作实施中需要对大量财务数据进行统计和计算,此时适当的参考统计工作,可以大大方便财务工作,并且保证财务报表真实、准确。所以,两者之间存在相互补充的关系。

1.2 企业核算中统计工作与财务工作之间存在的区别

1.2.1 计量单位的确认、计价原则不同

在计量单位方面,企业财务工作主要是以货币为计量单位,以权责发生制为原则,通过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全过程进行计量,包括财务收入、费用配比等,从而确定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盈利与亏损。统计工作主要是以货币为计量单位,同时还要对物质本身的价值、实物量与劳动量予以计算,在执行权责发生制的同时,还按照生产原则来对生产成果予以核算。

在计价方面,企业财务工作是将历史成本看作为计价基础,在此基础上对生产成果计算。企业统计工则是以现行的价格为基础,对企业生产成果予以计算。

1.2.2 核算对象及核算方法存在差异

企业财务工作主要采用复式记账方法来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相关财务核算,相应的财务工作的核算对象为日常生产经营活动,核算方法为复式记账法,如此可以反映企业生产经营情况。企业统计工作则是从宏观角度来进行核算,采用核算指标、表格及复式记账法,将企业总体为核算对象,通过核算结果可以反映企业经济、人力、物力的综合状况。

1.2.3 核算目的存在差异

从本质上来看,企业财务工作与统计工作是不同的,财务核算主要是考虑企业的发展,对国民经济中的某一方面的资金运营情况予以观察,并进行日常记录及会计报表的制定,为企业经营管理者、债权人、债务人等相关利益者提供经营所需信息,服务于企业本身。统计工作则是以总体经营为目的,充分发挥经济统计、信息咨询等功能,对经济运行情况进行检查,并查找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合理化意见,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发展。

1.2.4 管理体制存在差异

的确,企业财务工作与统计工作遵循同一原则,但所采用的管理体制是有很大差异的。财务工作服务于企业投资者和企业经营者,相应的财务人员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各方面财务进行记录与分析,制定财务报表,促使企业可以依旧财务报表对后续生产经营活动予以调整。企业统计工作落实过程中应用体制为分级管理体制,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统计分析与调查,在此基础上对后续生产经营活动予以预测和分析,以便合理的协调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促进企业良好发展。

2 协调企业统计工作与财务工作矛盾的措施

基于以上对企业核算中统计工作与财务工作关联与区别的分析,笔者建议采取以下措施来协调两者之间的矛盾。

2.1 注意协调人员之间的关系

财务人员作为财务工作的主体,统计人员作为统计工作的主体,财务人员和统计人员的行为意识、关系等方面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统计工作与财务工作矛盾是否加剧。为了良好的协调统计工作与财务工作的矛盾,首先要协调好财务人员与统计人员的关系。具体的做法是:

(1)科学调整企业财务工作和统计工作,使其在经济核算体制下充分发挥相辅相成的作用。也就是将经济监督作为经济核算体制的主要目标,定期或不定期的搜集企业会计凭证及会计记录,从中获得经济信息,从而了解统计人员与财务人员配合情况,进而适当的调整财务人员和统计人员的工作状态、职业素质等方面,以便财务人员和统计人员相互辅助,提高财务工作和统计工作质量。

(2)规范企业财务人员和统计人员工作内容。为了尽量规避财务风险,需要提高企业财务工作和统计工作质量。而这一目的的实现,就要保证财务人员和统计人员工作内容合理,能够对生产经营活动相关财务信息进行处理与统计。所以,应当要求财务人员与统计人员采用统计分析资料及方法对财务状况进行监督、分析、整理、预测,以便企业能够根据财务工作人员和统计工作人员所预测的财务情况、市场情况等方面,合理调整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所以,协调好财务人员和统计人员工作内容有利于协调财务工作与统计工作的矛盾。

2.2 注意协调工作之间的关系

企业财务工作和统计工作的管理体系均遵循“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加之两者具有相互互补的关系。为了有效协调两者之间的矛盾,应当做好两者关系的协调。财务工作与统计工作均为经济核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调整财务工作和统计工作内容时,应以企业经营需求为准,对生产部门及主管部门予以分析和汇总,确定财务工作与统计工作实施的重要性及重要意义,进而制定适合的核算指标,同时明确以往核算过程中资料存在的差异性,从而合理设置财务指标和统计指标,为财务工作和统计工作指明方面,规划调整两项工作的内容,以便两项工作落实中可以相互辅助、相互协调,真实的反映企业生产经营成果。

3 结束语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企业在市场经济环境中发展面临重重困难的情况下,企业应当注意协调财务工作与统计工作矛盾,即协调财务人员与统计人员之间的关系、协调财务工作与统计工作的关系,促使两者之间相互协调,反映企业生产经营成果,以便企业良好协调生产经营活动,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韦小鸾.企业中统计工作与财务工作的矛盾协调研究[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中旬刊),2013,(5):124-125,126.

[2]戴正航.浅析企业中统计工作与财务工作的矛盾协调[J].中国经贸,2015,(23):210-211.

[3]刘丽慧.企业财务统计工作的重要性[J].中外企业家,2013,(19):156-157.

[4]韩淑云.加强统计工作是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重要环节[J].统计与咨询,2012,(6):59-59.

[5]韦永生.企业会计核算和统计核算协调处理[J].时代金融(下旬),2013,(9):36-36.

[6]贾丽丽. 事业单位财务工作中统计方法的应用[J].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4,(26):21.

作者:孙庆霞

第三篇:做好工作分析 提高人力资源 管理工作质量

作者简介:杨玉梅,中国海洋大学管理学院,2011級技术经济及管理专业。

丁飞,中国海洋大学管理学院,2011级企业管理专业 。

摘要:今天,工作分析方法和技术在世界范围内已经得到普及,工作分析当之无愧成为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石。本文重在阐述工作分析的定义及相关重要内容,并指出各个分析方法的特点以及按照工作分析流程要求做好工作分析各部分工作,做好提高人力资源管理的质量保证工作。

关键词:工作分析;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质量1.引言

工作分析已经应用到工作实践中,因此充分了解工作分析的方法或技术手段显得极为重要。但在应用中因没有建立起系统、综合、科学的工作分析的概念,所以不能充分发挥工作分析在管理行为中的服务功能和效用。为了保证和提升人力资源工作的质量,必须熟悉工作分析中常用的方法,并科学的按照工作分析流程要求,妥善处理好工作分析流程中各个环节的工作。

2.工作分析的定义

工作分析,来源于Job Analysis①,20世纪初最早出现在管理学领域。泰勒(F.W. Taylor)(1916)将工作分析列为科学管理五大原则中的首要原则。Army Committee on Classification of Personnel(军队人事分类委员会)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首次进行工作分析,从此以后,工作分析便开始正式使用。1920年美国国家人事协会将工作分析定义为一种处理方法,因为其结果可以确定胜任该职务的人所必须具备的条件以及该职务的构成。1930年对美国各大公司进行调查,采用工作分析的仅在39%,而到1940年急增到75%②。

工作分析亦称职务分析、岗位分析或职位分析,它是通过全面观察和研究,全面收集情报以提供全面的信息,进行改善管理效率,是确定职务的性质的一种程序。工作分析的解决的是每项工作中6w1h的问题,即:谁来做(Who)、做什么(what)、何时做(When)、在哪做(Where)、为何做(Why)、为谁做(Whom)和如何做(How)。

3.工作分析的内容

(1)工作条件分析。包括工作地点的温度、光线、安全条件、工作设备的分析,以及员工知识技能的分析。分析这些资料能使员工适应工作要求,实现人与机器的相互配合,从而达到职尽其用的目的。工作条件分析是“职与用”的问题。

(2)工作人员能力分析。对人员的心理品质要求、资历、能力、身体条件、专业知识和技术等等的分析。并将分析结果整合成职业资料,以便日后开展职业指导工作。工作人员能力分析是“人与才”的问题。

(3)工作职位分析。对所有岗位工作责任和目标、程序、工作步骤和各个岗位间的关系是否协调等进行分析,以明确任务目标、合理分工协作和权责利相对应为原则,将分析后的资料整合用于企业发展总体战略中,使组织内的员工能够发挥其各自作业用,达到“才适其职”的目的。工作职务分析是“才与职”的问题。

4.如何提升工作分析的价值

工作分析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执行者对工作的感知认识、信息的理解程度以及执行者的个人能力。如何提升工作分析的价值,已经成为企业人力资源活动是否成功的关键。

4.1工作分析的方法和特点

工作分析是一项全面而细致地评价过程,要想得到全面、系统的工作分析资料,需要对这些工作进行实际调查研究。实践中常用的调查研究方法包括:访谈法、观察法、工作日记法、关键事件法、问卷法。各工作方法都有各自相应的优缺点,全面了解熟悉后,才能在综合应用,在人力资源实际工作时大大提高应用效率。各种工作分析方法优缺点汇总表如1-1。

表1-1工作分析方法优缺点汇总表

4.2提升工作分析价值 作好各环节相应工作

工作分析作为企业管理和人力管理的一项基础工作,其结果体现为明确岗位职责与权限,但过程是与优化企业职能、梳理关键业务流程和管理流程密切相关,工作分析实施者应对企业关键流程、组织模式、责权体系等进行充分研究,获取有价值的企业信息。在此基础上,还应提出优化组织结构和流程的建议,合理确定组织模式的相关职能,优化关键流程,明确岗位职责,保留关键职能,并赋予各岗位相应权限等。在充分熟悉工作分析流程基础上,做好各环节的优化、完善工作,工作分析的效率以及结果就会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作者单位:中国海洋大学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吴志华.现代人力资源管理[M].上海:中国纺织大学出版社.1996

[2]王璞.人力资源管理实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3]谢春兴.如何提升工作分析的价值[J].科学管理.2010

注解

② 志华.现代人力资源管理[M].上海:中国纺织大学出版社.1996

②王璞.人力资源管理实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作者:杨玉梅 丁飞

上一篇:南方建筑论文范文下一篇:摄影艺术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