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分析论文范文

2022-05-10

第一篇:金融分析论文范文

金融创新与金融风险管理分析

我国近年来科技发展迅速,经济的提升改善了金融行业的现状。为此,金融行业需要紧跟时代的发展,实施有效的金融创新,尽可能降低金融工作带来的经济风险。本文中,作者就金融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总结了金融创新与金融风险管理的关系,强调了金融创新的重要性,为金融创新背景下风险管理工作的开展提出了科学的对策,确保我国金融行业的稳定发展。

金融创新的实施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其也是我国金融行业发展的前提,但目前却存在着诸多的问题。所以,为了确保经济一体化发展,相关部门必须进行金融创新模式的研究,总结金融创新与风险管理的关系,了解当前金融行业发展的现状,从而制定管理策略,为我国金融行业的稳定发展保驾护航。

一、金融创新与金融风险管理的关系

经济的提升离不开金融创新,只有实现了金融风险的科学化管理,才能促进经济合理发展。当前是科技的时代,部分企业针对自身存在的金融问题实施了有效的创新改革,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是,金融创新改革虽然有利于企业的经济发展,但仍然有着多个角度的潜在问题,其中最为严重的是金融风险。

金融创新与金融风险管理关系密切,其主要表现在三个角度:首先,金融创新代表的是支付手段和组织形式的创新,这必然会带来一定的经济风险;其次,经济全球化趋势越来越明显,使得我国金融与国际金融不断的融合,而金融的融合将会导致资金的变动,影响市场经济的稳定性;最后,金融创新多元化和国际化的特点与金融风险管理相对应。在多元化角度中,金融公司为了扩大经济开展了证券经营活动,即我们所谓的建立了保险公司,该方式促进了经济的流动,存在一定的风险性。在国际化角度中,人民币流动性不足,难以实现全球上的资金兑换,形成了金融风险。

二、金融创新的重要性

企业要想实现经济的发展就必须重视金融创新的研究,科学化的金融创新确保了经济的稳定提高,其主要表现在四个角度:第一,规避的企业的金融风险;第二,引入新型的金融管理技术;第三,缓解了企业管理的环节压力;第四,大幅度强化了企业和部门间的联系。可见,金融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基础,需重点研究。

(一)规避的企业的金融风险

企业经济的发展并非是一帆风顺的,其受金融市场的影响表现出了一系列的衍生问题。所以,企业的发展需要做好金融风险的规避管理,必要时制定合理的防范措施。受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影响,金融创新成为了当前的首要研究课题,在未来的时间里需要重视对金融风险规避的研究,尽可能降低不必要金融风险的发生率。需要注意的是,金融风险在不同行业的公司中有着差异化的形式,公司需要从自身角度出发,实施针对性的防范措施,切不可从其他的公司中照搬照抄。

(二)引入新型的金融管理技术

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金融行业表现出了多样化的发展趋势,企业需要明确自身与信息技术的关系,进而总结两者的衔接点,确保信息技术为金融行业的发展提供支持,尽可能的降低金融创新需要的资本。在金融创新背景下,企业引入新型的金融管理技术,既规避了金融风险,又提高了金融管理效率。

(三)缓解了企业管理的环节压力

金融行业发展的首要任务是确定发展目标,而发展目标的确定并非是任意的,其需要从长远角度入手,融入企业自身发展的实际状况,如果一味的跟随市场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必将会引发严重的金融风险。所以,金融行业的发展方式就出现了两大类:第一类是非银行金融机构;第二类是银行金融机构。对于非银行金融机构来说,其需要重视交易成本的降低,尽可能发挥科学技术的优势,缓解成本压力;对于银行金融机构来说,其核心内容是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常见的形式是创新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经济的发展使得金融行业活动得到了大幅度的延伸,如果金融活动存在安全问题,就会引发金融风险。

(四)大幅度强化了企业和部门间的联系

金融创新与金融风险关系密切,可谓是随着产生。所以,金融创新活动的开展需要格外注意金融风险的规避。实际上,金融风险的发生与金融行业的特殊性相关,部分金融风险是难以避免和消除的,只能做好最大程度的金融风险预防,必要时可将金融风险转移,当然这也是没有办法中的办法。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发生了不可避免的金融风险,相关部门需要借助科技手段降低对金融系统的影响,以调整工作的形式去强化企业和部门间的联系,进而降低企业风险。

三、金融创新背景下的风险管理对策

面对金融创新带来的金融风险,相关部门不可坐视不理,一味地放纵只会引发更加严重的金融问题。所以,本文针对金融风险提出了四个角度的管理对策:第一,借助科技手段强化监督管理力度;第二,重点研究企业经济的风险管理;第三,实现企业和部门间的联系;第四,创建科学化的金融风险管理体系。科学化的风险管理对策为经济的提升保驾护航。

(一)借助科技手段强化监督管理力度

科学化的金融风险监督管理是当前最有效的管理方式,这要求相关部门时刻监控企业的金融行为,对于不合理的金融现象给予制止。金融风险监督管理工作的实施主要从两个方向進行:第一,加大企业管理力度,其中包括了企业的金融交易和企业的金融制度,一旦发现违规的企业,必须实施严厉的处理,并将该企业列为重点审查范围,不得再出现类似的问题;第二,鼓励企业金融创新,即我们所谓的“监督”和“鼓励”两手一起抓,不能为了降低金融风险而打压企业的经济发展,对于贫困企业给予资金和政策上的支持,确保企业的发展。

(二)重点研究企业金融的风险管理

科学技术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影响金融风险状况,所以,企业还需要进行科学技术的研究,尤其是明确科学技术与自身发展的关系,只有掌握了科技与金融间的衔接点,就可以实施针对性的金融风险探索,降低企业金融风险压力。首先来说,研究科技与金融的结合,例如债权的管理;其次来说,科技与金融的独立分析,其目的是促使两者同时发展。

(三)实现企业和部门间的联系

企业间的交流和企业内部间的部门交流都会造成金融的影响,这一金融影响对于经济实体来说最为明显,目前已经表现出了极强的复杂关系。所以,企业除了实施基本的金融创新外,其还应该重视企业交流,即我们所谓的企业间交流和企业内部间的部门交流,其目的是及时掌握企业的金融风险,做好预防工作。企业交流促使了合作协议的创建,各个企业获得了经济利益的最大化,确保了利益的合理性,再加上全面性监管机制的保护,企业金融得以稳步创新和发展。

(四)创建科学化的金融风险管理体系

我国金融市场存在着显著的特殊性,其必须实施有效的金融创新。对于企业来说,其工作角度和管理角度均问题众多,迫切需要有效的管理系统进行治理。在金融风险管理体系的帮助下,企业了解了自身的金融状况,为后续针对性管理策略的提出创造了条件。首先来说,企业需要做到“责任与义务”的统一,这有利于提高企业的金融管理效果;其次来说,企业制定了详细的审核和审批制度,对于违规的企业实施针对性的处罚,其处罚的力度根据企业违规的程度而定;最后,企业将内部的金融信息全面公开,其目的是确保企业金融活动的可行性,并对企业的金融活动做好全面的记录。因此,企业尽可能完善金融风险管理体系,并在满足商业利益需求的基础上提高处理效果。

四、结语

综上所述,企业的金融创新需要鼓励,金融风险需要预防。我国近年来科技发展迅速,经济的提升改善了金融行业的现状。为此,金融行业需要紧跟时代的发展,实施有效的金融创新,尽可能降低金融工作带来的经济风险。在未来的时间里,相关部门需要做好企业创新与管理的结合,解决企业金融风险问题,确保企业的经济发展,满足社会的经济需求。(作者单位:齐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作者:付宪桐

第二篇:分析当前金融创新对金融危机影响

作者简介:牛媛(1981.04-),女,汉,河南,讲师,本科,重庆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金融学。

摘 要:2008年,美国次贷金融危机席卷全球。虽然现在由次贷金融危机引发的金融海啸业已消退,但次贷金融危机给全球的金融体系带来的不良后果却影响至今。纵观金融危机发生的前因后果,金融创新如影随形。虽然爆发次贷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是美国房地产市场的持续走低和当时的全球经济萎靡,但金融创新活动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金融创新使一场金融危机迅速波及全球,在范围和危害上让人记忆犹新。分析金融创新和金融危机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我们理解金融危机,避免金融危机的再次发生。

关键词:金融创新;金融危机;影响

前言

促进金融业不断发展的动力就是金融创新。金融创新对金融业的影响也分为两方面:金融创新的正效应有助于最大程度的发挥金融制度对金融业的推动作用;而金融创新的负面效应却会使金融业发展脱离实际,变成空中楼阁,最终引发金融危机。

金融创新和金融危机的关系紧密相连,一切高楼大厦的筑基都是从平地而起。而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就是金融事业的不断创新,新兴的金融产品、信贷套餐、支付理财等金融消费方式从多方面渗透进人们的生活中,满足了消费者的消费需求,拉动了国家的经济内需,推动国家的经济发展。而潜藏其中的金融危机如果不能及时发现和处理,金融崩塌的海啸最终仍旧会席卷而来。本文通过对金融危机和金融创新的解析,分析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和影响,为我国的金融创新事业提出一定的建议。

一、金融危机

金融危机表现在三个方面的危机。即金融资产大幅度缩水、金融机构倒闭或面临倒闭、金融市场(一般来说是股市)产值剧烈下滑。当金融资产或金融机构或金融市场某一方面发生金融危机时,另外两个方面也会同时出现经济跳水现象。金融危机不但会导致一个片区的金融体系崩塌,还会使更多的人民群众和地区都产生经济倒退现象。工厂倒闭、人民失业、企业裁员等现象甚至会引发国家方面的动荡,影响到国家的政治统治。

二、金融创新理论

广义的金融创新理念分为两个部分:一是金融工具的创新;二是金融体制的创新。金融工具是指活跃在金融活动中的各个金融交易合约手段,如期权合约、期货合约、支票、信用卡等金融手段;金融体制是指根据本国国情和发展的金融现状来说,新的金融市场体系和融资方式及金融组织等。(对我国而言金融体制的创新更具有实际意义)

三、金融创新与金融危机的关系探究

(一)金融创新和金融危机不断循环

从金融史的发展来看,金融业发展始终是金融创新和金融危机交替出现。某些在当代出现的金融创新虽然会在一定程度上引发金融业的迅猛发展,却也在日后为金融危机的出现做下了铺垫。

以美国的金融史为例:1929年10月24日,美国金融业大崩盘,股票一夜之间跌到谷底。此次金融市场的崩塌不仅给美国,还给其他许多发展中国家都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引发了长达数十年的经济衰退效果。在此基础上,美国联邦政府不得不推出《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Glass-Steagall Act)。该方案运应此次的金融危机出现而出现,开启了美国后续十多年来的经济平稳发展时期,是一次有效的金融创新。但与此同时,该法案的负面作用也逐渐累积,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美国金融又陷入了通货膨胀的新金融危机。由此可见金融创新和危机在金融发展史上总是交替出现。

(二)金融创新对金融危机具有双面性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金融危机和金融创新的关系不仅如同双生子交替出现,而且在某些时刻还会产生互相促进和推动的作用。

金融创新可以消融金融危机的负面影响。金融创新的出现往往需要一定的历史时机,而在金融危机中,百业待兴、经济萧条。任何经济措施的实施都会比往常达到更好的实行效果。金融创新可以解放金融生产力,将已经不适应现在的金融手段和金融体制焕然一新,创造出新的经济推动力,带动各行各业的发展。促进经济增长。

但需要注意的是,金融创新也会引发金融危机的出现。金融创新在体制、手段方面的革新往往超出当代的经济实体发展,出现一种虚拟化的繁荣景象,如果美国的次贷经济危机。在金融危机爆发前,超大量的通货膨胀把美国的经济渲染得如同花朵一样,却在一夜之间像泡沫一样迅速消退。当金融创新发展过度,超出当前经济体所能承受的极限时,金融创新就沦为了赢取利益的投机工具。着不但不能促进经济贸易的发展,还会直接引发出其中的金融危机。

四、金融创新对次贷危机的影响

(一)产生了新的风险

次贷金融危机中,金融创新产品的风险主要包含:基础资产风险、操作风险、利率风险、系统性风险等。而关于次贷是一种结构性的金融创新产品,它通过对资产、风险、信用等环节进行重组,对不同的投资者给予分配,而在这个重组和分配的过程中,就源源不断的产生了新的资产和信用,但风险也随着分配集中到每个投资者的手中。导致了一个看似经济美好却十分脆弱的金融市场。

(二)泡沫经济的产生

美国次贷金融危机中,不仅体现在金融市场的崩塌,还显示出金融创新创造出了一个巨大的泡沫经济体。美国实体行业的产量不断衰退,但大量的虚拟经济却在蓬勃发展。以汽车制造业为例,通用汽车在2005年的亏损达到了86亿美元;福特汽车在2006年的亏损更是高达127亿美元。与之相反,美国的证卷业、银行、保险等为主的虚拟经济产值不断上涨,经济比重从1950的11.37%,到2007年已经飙升到20.67%。大量资产集中在虚拟经济中,构筑出了一个美好却容易幻灭的泡沫经济。

(三)过度自由的经济体制

作为资本主义国家,美国的金融监管体制受到了自由主义经济思潮的影响。虽然在体制中建立了美联储这一金融监管体制,多种金融创新产品却限制了这一监管机构的发展。实际上多个监管者管理的美联储从各种意义上都有着极大的缺陷。缺乏一个正确的导向监督作用,金融监管体制就不能发挥它应有的作用,对金融的风险防控能力也相应降低。

五、从金融危机视角分析金融创新

从金融危机中,我们看待金融创新也要一分为二,既认识到金融创新对金融发展的推动作用,也要看到金融创新对金融体系的破坏面。

如何正确的使用金融创新为金融活动带来新的动力,需要注意对金融创新的监管和驾驭。对金融创新采取不避讳、不放纵的态度加以运用,这样才能既享受到金融创新为我们带来的便利,又规避金融创新可能带来的金融危机。

六、建议

我国的经济发展现已进入高峰期,在对于金融创新的运用中应该遵循以下几个原则:首先根据国情出发,在金融创新方面应从金融制度创新着手,改善我国现有落后的金融制度,大力发展经济;其次是紧跟实际,保证金融创新产品带来的虚拟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要注意是否脱离了实际现状的经济发展,杜绝泡沫经济;最后要实行有效的金融监管体制,为金融创新规划适宜的道路,提供坚实的社会保障。

(作者单位:重庆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 熊飞.金融创新对金融危机影响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3.06:54-57

[2] 沈蕾.金融创新背景下中国金融稳定性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2.11:23-24

[3] 刘迎春.后危机时代中国金融创新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3.12:45-47

[4] 连玉霖.流动性过剩、金融创新与金融危机[D].南开大学,2012.03:89-92

[5] 刘红.基于金融危机视角的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研究[D].山东经济学院,2010.05:67-70

作者:牛媛

第三篇:普惠金融视角下农村居民金融素养分析

摘 要:农村居民金融素养,已成为农村地区普惠金融发展的重要阻碍因素之一。基于央行2017年发布的《消费者金融素养调查分析报告》,从我国居民金融素养现状出发,探讨农村居民金融素养对推动普惠金融发展的影响,包括消费者风险意识和信用意识的建立以及对于普惠金融服务效率的影响,并从金融教育体系的建立、农村特色金融教育、农村地区经济发展、农村信用评级等多个方面提出提高农村居民金融素养的举措。

关键词:农村居民;金融素养;普惠金融

引言

对于我国当前贫困地区人口如何早日脱贫、乡村如何振兴、普惠金融如何发挥更好效用等问题,许多学者从国家财政政策、金融部门管理机制、法律法规设立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但有关于农村居民金融素养提高这一方面的研究较少。2015年,国务院对金融机构提出了保障金融消费者受教育权的要求,要求金融机构在提供居民金融服务的同时,加强金融知识与金融技能培训的普及,提高我国居民金融素养与信用意识,加强消费者对各类金融产品的理解与认知。并提出金融机构承担提高居民金融素养的责任,积极推动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在中央的号召下,全国各地现已开展金融教育试点工作。在多个关于普惠金融的影响因素中,发现居民素养与普惠金融的发展呈正相关,普惠金融指数与金融素养相互作用、相互促进,农村居民金融素养的提升,将有利于惠普金融在农村地区的推广[1]。因此,探討如何提升农村居民的金融素养对于农村普惠金融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我国居民金融素养现状

金融素养是指消费者对金融资源和金融相关问题做出决策的意识、技能和知识[2]。我国金融教育处于起步阶段,居民金融素养普遍较低,大量消费者金融知识匮乏,金融技能低,城乡间和地区间差别极大。央行2017年发布的《消费者金融素养调查分析报告》显示,我国居民消费者金额素养平均得分为63.71。央行从消费态度、消费行为等五个方面对我国消费者金融素养进行了调查,金融知识方面,较为匮乏,对于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的了解不全面,相较于保险、投资、贷款等知识,我国消费者对于储蓄、银行卡等方面的知识了解更多,央行对消费者的金融知识进行了测评,发现城镇消费者平均正确率为64.78%,而农村消费者仅为50.7%。在金融技能方面,大多数消费者有识别假币的能力,但存在许多农村消费者不知道如何对金融产品和服务进行选择的情况。在调查中仅有53.43%的农村消费者认为自己有辨别合法与非法投资渠道与产品服务的能力,有5.88%农村消费者在申请贷款时会考虑自身偿付能力,而面对购买金融产品时是否阅读金融合同这一选项时,14.23%的农村居民消费者选择了不阅读金融合同。总体来看,在金融素养方面,城乡差距大,农村消费者可获金融知识渠道相对较少,且农村教育设施差、经济落后等原因都导致了农村居民金融素养难以培养这一现状(见下页表)。

二、农村金融消费者素养对普惠金融的影响

1.对普惠金融中农村消费者风险意识和信用意识建立的影响。相较于城镇居民,大多数农村居民向金融机构贷款时不考虑自身经济状况,导致农村居民借款不还的事件频发,信用违约现象普遍。农村居民面对各类金融服务和投资理财产品,缺乏对于各类产品与服务的认知,也难以识别其潜在风险,从而增加农村居民经济损失的可能性。农村消费者普遍金融素养不高,缺乏自我保护能力,易受违规借贷平台的欺骗,从而导致欺诈、平台负责人携款而逃的风险事件频发。

2.对普惠金融服务效率的影响。国家通过财政补贴和免征税收等方式鼓励各类金融机构深入农村,提供农村居民金融服务,促进农村金融发展,但农村地区“排斥金融”现象明显,农民普遍对于债券、股票、保险等新型投资理财方式不感兴趣,导致农村信用社、农业银行在农村地区实行单一性的垄断业务,农村储蓄转换投资效率低,普惠金融效率低[3]。在普惠金融的推广中,数字技术与普惠金融的结合有效地拓宽了普惠金融在农村服务的范围,但由于农村居民习惯使用现金,且农村网络覆盖率低,对于商业银行开办的线上业务以及新型互联网金融有所排斥,阻碍了普惠金融在农村地区进一步发展。金融素养的培养可有效提高农村居民对自身金融需求的认识,便于金融机构提供定向化和个性化的金融服务,实现精准扶贫,也利于提升农村居民参与普惠金融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加深农村地区人口对国家扶贫政策的了解,利于推动普惠金融助力精准扶贫,提高普惠金融服务效率。

三、提升农村消费者金融素养的举措

为了提升居民金融素养,自2016年开始,央行在1 000多所小学开展了金融与诚信知识课堂活动。证监会也宣布在上海、广东等20余个省、市、自治区开展试点,将金融教育纳入各类学校课程中。但总体来看,目前我国居民金融教育普及仍面临着许多问题,尤其是农村地区,金融排斥严重,基础设施条件差,缺乏专门的推广机构等问题,导致农村地区人口金融素养难以提高。

1.将金融素养培养纳入我国教育体系。美国最早于2003年颁布《金融扫盲与教育促进条例》,把国民金融教育写入了国家法案,建立了一套较为完整的教育体系。英国、日本、新西兰等国也将金融知识教育纳入中小学教育体系,以教育体制为媒介提高国家人民金融素养。教育部门可将金融素养培养纳入九年义务教育体系,建立金融教育体系,在小学、初中、高中开展金融知识主题教育活动,在大学开设普及金融知识的公共课,并纳入学分系统,以此来普及金融知识,提升居民金融素养。

2.开展针对性的特色金融教育。在金融教育内容方面,针对农村地区,开设特色金融知识讲座,对于农民关注的农村信贷、房子抵押贷款、农业保险等方面进行重点知识普及,提供专业化培训。针对农村地区不同年龄以及不同性别的农村人口提供针对性的金融教育,如对老人提供养老规划方面知识的普及,对于农业生产者者提供农业保险、农村信贷、农业生产材料采购等方面的金融知识[4]。在金融教育方式方面,农村居民普遍知识文化水平低,专业化、技术性强的金融知识对于农村居民来说难以理解,要将专业性的金融术语转化为通俗易懂的金融常识,借用各类媒体传播金融知识,可以发放金融消费指南、防骗小手册增加农村居民对于金融知识的理解,同时加强对网上银行、第三方支付、投资理财等金融技能的示范培训[5]。

3.扩大金融知识普及的渠道和方式。国家可针对居民金融素养培养设立地方专门机构,为农民提供免费和公益性的金融知识教育。当地政府通过电视、广播、宣讲、课堂等形式传播金融知识,同时可以借用互联网,利用微信、QQ等网络平台进行传播。村委会、金融机构、地方学校定期开展金融知识普及活动,开设金融教育周。联合金融机构与监管机构,发挥金融监管部门的桥梁作用,积极引导金融机构。鼓励银行在农村地区开设线下网点的同时,也要积极鼓励金融机构开展“金融知识下乡”,通过线下网点开展与民众面对面的金融教育活动,实现自身业务拓展与金融知识宣传两不误。

4.提高农村地区人口经济水平。多个学者对金融素养影响因素进行了调查,发现收入与金融素养成正效应。改善农村地区产业结构,推动农业现代化,加大对当地特色产业和特色农产品的扶持,提高農村居民收入水平,可以起到刺激农村居民对于高层次金融的需求,从而推动普惠金融的发展。

5.推广农村地区人口信用评级。在农村广泛开展信用村、信用农户等主题活动,向农村居民传递个人信用的重要性,进行信用教育。对于个人信用好的农村居民给予优惠利率等奖励,而对于农村居民失信违约的,构建“信用黑名单”,建立正反向激励机制,改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推动农村地区征信机制的建设[6]。

6.借鉴发达国家居民金融素养培养的经验。发达国家较早地将金融教育写入国家法案,将金融知识融入教育体系。英国通过对年龄层次的划分实施不同的金融教育计划,当地博物馆针对国家金融历史开设特色展览免费对外参观。美联储则联合社区组织和企业为美国高中生开设公益性的免费课程,并积极运用互联网平台,开设互动式网站,建立金融与经济教育的网站,提供消费者金融产品与服务的最新消息。

参考文献:

[1]  谢平,李敏,曹铁军,余坤莲.欠发达地区居民金融素养、金融福祉与普惠金融发展关系研究——以贵港为例[J].区域金融研究,2018,(9):55-60.

[2]  Sayinzoga A.,Erwin H.B.,Lensink R.Financial Literacy and Financial Behavior:Experimental Evidence from Rural Rwanda[J].The Economic Journal,2016,(594):1571-1599.

[3]  杨艺超.新时期农村金融业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J].管理观察,2018,(1):172-173.

[4]  张欢欢,熊学萍.普惠金融视角下农村居民的金融素养特征与影响因素研究——基于三省的调查[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7,(6):1026-1035.

[5]  何学松,孔荣.普惠金融视域下西部地区农民金融素养水平及其影响因素[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6):46-51.

[6]  杨敏.少数民族地区金融消费素养对金融精准扶贫的影响——以黔东南州为例[J].金融经济,2018,(22):19-20.

[责任编辑 吴高君]

作者:李紫薇 蔡洋萍

上一篇:热点经济论文范文下一篇:金融专题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