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分析论文范文

2022-05-10

要写好一篇逻辑清晰的论文,离不开文献资料的查阅,小编为大家找来了《时政分析论文范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摘要:在开卷考试的形式下,编撰《中考时政重热点专题分析》给学生作为备考材料,对于学生快速准确高效地查找到考题所需的对应材料,更加从容应对考试,考出理想成绩能起到重要作用。编撰科学精炼、深受学生认可期待、富有成效的《中考时政重热点专题分析》要在以下方面下工夫:专题遴选关注时事政治的时代性和长效性;问题准备关注全面性和综合性;答案组织关注规范性和简洁性。

第一篇:时政分析论文范文

受众对都市报时政新闻的兴趣取向分析

自上世纪90年代中叶都市类报纸诞生以来,它以平民化视角和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为市民提供了有都市特色的各类新闻信息,其中以社会新闻、娱乐新闻、体育新闻、生活资讯为主,较好地满足了受众不断增长的信息需求。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民主政治的进步、人们知识文化水平的提高、多元文化的冲击以及多种思维的碰撞,人们的信息需求出现了很大的变化,由原来读报只是为了休闲娱乐、获取知识、开阔眼界等,转向为工作生活寻找决策参考信息、参与国家事务管理、要求民主公正、协调社会关系等等上来。在这个过程中,一向被忽视的时政新闻在都市类报版面上的地位变得越来越突出。

尽管近年来许多都市类报在做好时政新闻方面下了很大功夫,但读者似乎并不认可,认为时政新闻可读性不强、信息量不足、官味太浓。读者不喜欢读,上级领导也不满意。这种状况在一些地市级都市类报上表现得尤为突出。如何才能让这块“荒滩”尽快肥沃起来,吸引更多的读者——依然是新闻工作者亟需探讨和解决的问题。

究竟什么样的都市类报时政新闻,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吸引读者,满足受众需要?这需要我们认真研究受众的兴趣取向。只有知道了受众的兴趣取向,才知道受众需要什么信息,在制作都市报时政新闻时才能有的放矢,取得好的传播效果。正如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之者,即感兴趣也。受众对于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总是乐于接受的。

研究都市报受众对时政新闻的兴趣取向,不能不对都市报受众期望心理进行分析。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兴趣取向属于心理范畴,它是人们对所喜好事物的一种选择趋向,又是与人的期望心理紧密联系的。

人从事任何活动,总是由于他对从事这一活动有一定的期望。期望是人对他的需要的一种体验形式,它总是指向未来的能够满足他的需要的某种事物或行动,它既表现为想要追求某一事物或开始某一活动的意念,也表现为想要避开某一事物或停止某一活动的意念。

受众的期望源于受众自身的需求,是对传播媒介的一种希望。受众为了生存和发展必须通过新闻媒介获取某方面的新闻信息,或有关某件事、某个人的新闻信息。但受众的需要不是受众的期望。受众的需要转化为受众的期望是一个过程。“当需求还未成为明确的意识时,它是以总向的方式体现的:当个体有了某种意向时,可能意识到一定的行为活动的方向,但却不一定明确行为活动所依据的具体需求时,就产生了想实现需求的愿望。当人的需求不断明朗化,并进一步产生要实现这一需求的内趋力时,就产生了动机。当这种内趋力遇到与需求相一致的外界刺激物时,就有可能导致行为的出现。具体到受众而言,就是受众具有了某种需求。他要将这一需求转换为他使用媒介的行为,首先可能产生使用媒介的意向。当这一意向进一步明朗化时,就有了使用媒介的愿望和动机。这时,如果外界恰好有媒介物的存在,正好可以满足受众的需求,受众就会产生接受的期望。”①受众这种对传媒或者信息的选择态度和行为,就是受众对它们的兴趣。如果受众的需要获得满足的可能性越大、程度越深、概率越高,那么这一媒体或信息必然会引起受众的越大的兴趣,它们被受众选择的可能性也就越大。当受众对某一都市类报时政新闻发生浓厚兴趣时,他必然会主动选择阅读这一时政新闻,并给予更多的注意力,因此在理解与接受效果方面会优于别的新闻。

下面我们从以下方面来分析受众对都市报时政新闻的几个兴趣取向:

一、求新:追逐时事政治的新动向

受众接触媒体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获取新信息,了解新事物,增长新知识,因而新鲜的、受众欲知而未知的新闻信息,是最能引起受众兴趣的。陈旧的新闻信息是没有吸引力和生命力的。刺激物的新异性是引起注意的一个重要条件。②什么样的新闻才能引起受众的兴趣呢?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及时传递的新闻;二是内容新颖的新闻。具体到时政新闻,一方面要求时事政治事件必须在第一时间报道,把党和政府的政治活动的最新动向、最新精神,迅速传递给百姓。这是新闻专业主义精神的要求,也是时政新闻政治属性的要求。另一方面要求时政新闻传递的必须是时事政治的新动向、新发展、新变化、新状态。从内容上讲,它处于时间的最近点,本身就是最具新鲜性,因此很易受到读者的关注。因此所报道的党和政府领导人的政治活动应该是有变化的,重复的例行工作和会议新闻价值小。方针、政策也只有在出现新的变化或新的方针、政策出台时,才有报道价值。若时政新闻跟着工作程序走,以领导讲话代替事实报道,就会冲淡新闻主题,把人们关注的信息淹没在表面的程序上。

二、求质:渴求高品质的传播内容

都市类报的受众渴求时政新闻高品质的传播内容,这是由受众自身主观条件和社会客观条件决定的:

首先,随着社会的发展,都市生活节奏日益加快,市民的生活压力逐渐增大,很少有人能静下心来认真读完每份报纸的每条新闻。于是,当今社会“信息的大量过剩和受众注意力紧缺成为传播过程中的主要矛盾。”在信息洪流中,受众往往只能进行浏览式的阅读。他们不再需要那些空洞无物、冗长呆板的时政新闻垃圾,而更加青睐实实在在的时政新闻。

其次,由于当前的媒体经济是一种注意力经济,走进市场的都市类报因受利润驱使,便把最大限度地抓住读者的眼球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在这种情况下,重形式、轻内容、哗众取宠、玩噱头的新闻报道成为一些都市类报的新宠。但在“内容为王”和“以受众为中心”的媒介竞争环境中,这种做法无异于饮鸩止渴,终将被市场和受众所抛弃。

那么都市类报时政新闻要具备什么品质才算得上高品质的时政新闻?笔者认为至少要具备以下3种品质:

1、有效信息容量大。信息量是新闻所提供的事实单元的数量。时政新闻提供的信息量不仅要大,而且要有效。这些信息是受众感兴趣的、关注的、有用的信息,不仅能够切切实实地满足其对社会变化信息的获知,而且可以为他们的工作生活学习提供决策参考。

2、能消除读者不确定性。面对读者对时事政治新闻事件的迷惑,都市类报时政新闻应该拥有尽可能多的信息,以回答人们所关心和渴望了解的情况。“如果新闻不能提供足够的事实来消除读者的不确定性,而是首先考虑如何教育读者,向读者灌输某一种思想,那么,不但新闻失败,宣传也失败。”③

3、受众关注度高。人们之所以需要新闻,是希望知道他们欲知而未知的事实。所以高品质的都市类报时政新闻应该及时报道那些与市民利益息息相关的,为他们所密切关注和感兴趣的新闻事实。“凡是市民关心、注重的事实及时传播了,必然会为群众欢迎、接受,引起强烈反响。”④

三、求深:对新闻信息的深度需求

随着我国教育水平的提高和知识文化的普及,受众整体文化素养日益提高,他们的分析能力、思考能力和评判能力也不断增强。他们已由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寻求和研究信息者,对新闻事件表层信息的获知已不是他们阅读新闻的唯一目的,他们的注意力更多地转向了对事件深层次的探究:事件发生的原因是什么?各个新闻事件之间有什么联系?新闻事件中蕴含了什么深层次的意义?新闻事件对将来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等等。因此,单一的、动态的新闻报道已不能充分满足受众的这一需求,他们需要的是具有一定深度、能够发掘事物本质的深度报道。对较为年轻、思维十分活跃的都市类报受众来说,这一需求尤为强烈。

受众的这种深度需求理所当然也应成为时政新闻研究的课题。这是基于时政新闻重要作用和显著地位而言的。一方面,“在国内,常规来说,时政新闻具有两大作用,一是舆论引导。通过报道让受众了解政治大事、积极参政议政,形成正确的舆论,维护社会稳定;二是舆论监督。收集民意,监督政治活动,为政治决策提供信息。”⑤

然而,现实情况是,许多媒体上的时政新闻拘泥于形式,信息量少,存在大量负信息、累赘信息和空信息,从而使时政新闻流于浮浅,不能很好地发挥舆论引导和舆论监督作用。比如会议报道和领导人活动报道,在采访、写作上也很容易形成套路,许多此类新闻中充斥着“他指出”、“他强调”、“他进一步强调”等词汇,新闻人物的态度、情绪、个性难以得到体现,新闻主题模糊,重点不突出,新闻的内涵和容量也难以充分发掘。

另一方面,我国目前正着力建设民主法制社会,时政新闻的任务不仅在于要通过种种形式的报道,让民主法制观念深入民心,而且也要通过富有影响力、穿透力、思辩性和指导性的时政新闻深度报道,启发人们从新的角度去观察和分析各种社会现象,促使民众更新观念和思维方式。

四、求异:青睐不同的叙事聚焦

当前,都市类报新闻同质化现象越来越严重。因为新闻同质化的原因,许多订了多份报纸的受众,觉得购买的报纸物非所值,经济上蒙受了损失,无形中也浪费了时间。相对于其他新闻多渠道的来源,时政新闻的来源渠道更是“同一”,主要是各种会议、领导活动和各单位部门。在这种情况下,时政新闻的同质化现象尤为明显。

对同一新闻事件,受众更愿意从多角度、多侧面对它进行了解,进而更好地理解其中蕴含的意义。这就要求时政新闻叙事聚焦多样化。聚焦就是“什么被看”。“事实是多侧面的,对同一事实的观照,聚焦意味着在各个侧面中选择“什么被看”、“什么重要”,不同的叙事人可以聚焦在同一个点上,同一的叙事人也可以在不同的点上聚焦,如此,事实的意义便有了区别,提供的信息的价值也便不一样。”⑥对都市类报来说,应该尽量避免与竞争对手聚焦相同,最好选择那些与众不同的聚焦和独特的角度,否则就会落入同质化的窠臼。“聚焦不仅要展示一个真实的世界,而且要展示一个意义的世界。”⑦很显然,不同的聚焦不仅能够挖掘出更多是新闻信息,也能够挖掘更多的新闻信息意义。比如,2007年12月17日,《京华时报》和《扬子晚报》同时就国务院颁布《放假办法和年休假条例》进行报道,两报选择的聚焦就不相同。《京华时报》的标题是《不休年假可获3倍工资补偿》,聚焦放在了条例的最主要的内容是什么上。而《扬子晚报》的标题是《放假办法和年休假条例昨公布》,把聚焦放在了条例公布这个事实上。两报的不同聚焦给受众传递了不同的信息,避免了新闻同质化。

总之,对都市类报来说,时政新闻同题竞争是难题,也是机遇。新闻叙事聚焦不准,会在竞争中丧失优势,准了,不仅能争取到更多的受众,而且也会收到很好的传播效果。

注释

①余炳毛:《受众的需求及期望对编辑传播的挑战》新闻知识(2002 .12)

②刘京林:《新闻心理学概论》,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9年3版,230页

③李良荣:《新闻学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10月第1版,第30-31页

④吴高福:《新闻学基本原理》,武汉大学出版社,1993年4月第1版,第143页

⑤杜骏飞 胡翼青:《深度报道原理》,新华出版社,2001年12月第1版,第147页

⑥何纯:《新闻叙事学》,岳麓出版社,2006年6月第1版,第68页

⑦何纯:《新闻叙事学》,岳麓出版社,2006年6月第1版,第73页

(作者单位:淮北日报社新闻记者部)

作者:黄 顺

第二篇:浅谈《中考时政重热点专题分析》的编撰

摘 要: 在开卷考试的形式下,编撰《中考时政重热点专题分析》给学生作为备考材料,对于学生快速准确高效地查找到考题所需的对应材料,更加从容应对考试,考出理想成绩能起到重要作用。编撰科学精炼、深受学生认可期待、富有成效的《中考时政重热点专题分析》要在以下方面下工夫:专题遴选关注时事政治的时代性和长效性;问题准备关注全面性和综合性;答案组织关注规范性和简洁性。

关键词: 中考时政重热点 专题分析 编撰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思想品德学科的评价方式实现了突破性变革。近年来,全国相当一部分地区的初中思想品德毕业、升学考试实行开卷考试,这一考试方式的变革改变了学生以往“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注重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侧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真正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开卷考试,顾名思义,就是在考场上开卷,允许考生答卷时翻阅书本、查阅资料,并在规定时间内全面、准确地答完试卷。在实践中,由于部分家长、非思品学科老师甚至学校领导对开卷考试认识存在偏差,对学生错误引导,学生普遍对思想品德学科不重视,因此,考试成绩并不理想,甚至比以往闭卷考试成绩还要差。

毫无疑问,在具有选拔意义的毕业、升学考试中考出高分数、拿到好成绩对于考生来说是硬道理,为此,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夯实知识基础,学会关注时事政治,加强训练,提高解题能力是思品课老师尤其毕业班老师们的必修课。在毕业班教学实践中,我校历年独立编撰《中考时政重热点专题分析》(以下称《专题分析》)给学生作为备考材料,对于学生快速准确高效地查找到考题所需的对应材料,更加从容应对考试,考出理想成绩起到了重要作用。《专题分析》以时事政治重点和热点为背景,按照中考可能的命题角度给学生设计基本问题,组织整理答案,跨越教材年级、章节界限,重新组合基础知识,让学生在考试中参考《专题分析》正确解答绝大部分试题,因此《专题分析》深受历届毕业班学生的认可和期待。下面结合我校毕业班思想品德学科教学实践,就如何编撰科学精炼、富有成效的《专题分析》谈谈体会。

一、专题遴选关注时事政治的时代性和长效性

时事政治是一段时期国内国际发生的涉及社会生活各领域,包括经济、政治、文化、军事、科技、外交等方面有重大影响的事件。时事政治是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的具体表现,反映了时代的脉搏。近几年来的《福建省初中学业考试大纲(思想品德)》和《泉州市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说明(思想品德)》中的命题原则都要求:中考命题要体现思想性,“宣传和贯彻党与国家的大政方针”;体现人文性,“关注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关注学生的发展,落实素质教育要求”;体现导向性,“正确发挥考试的导向功能,坚持以学生为本,强调能力立意,注意应用性、时代性、探究性、综合性和教育性,引导学校加强教学、引导教师改进教学、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和学会做人”。近年来的思想品德学科考试十分注重对时政重热点的考查,试题以近一年来的时事重点或热点为载体考查学生运用教材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思想品德试题从形式上体现了“题在书外,理在书中”的规律和特点。“题在书外”即思想品德试题与时事政治重热点的结合相当紧密,不涉及时事政治材料的试卷几乎没有。因此,思想品德课的中考复习和备考务必特别关注并着力解决时政重热点与课本知识的整合,编撰《专题分析》是着力解决时政重点、热点与课本知识有机结合的重要举措。

编撰《专题分析》,首先要在专题遴选上下工夫,每一年度国际国内的时事政治事件种类繁多、纷繁复杂。我们给学生编撰《专题分析》不能漫无目的,到处撒网,怎样在琳琅满目的时事政治材料中遴选确定最有针对性的重点热点问题,需要思想品德学科老师下一番工夫。在专题遴选上要尤其关注时事政治的时代性和长效性。

首先,尤其关注时事政治的时代性。近几年来的泉州中考思想品德试题,尤其是非选择题,相当一部分都会选择一年来与我国国家利益相关度大、社会关注度高、反响强烈、最具鲜明时代特征的时事政治事件作为背景材料进行设计,如2008年试题中的“抗震救灾”,2009年试题中的“改革开放30年”、“金融危机、海西建设”,2010年试题中的“上海世博会”,2011年试题中的“十二五规划”,2012年试题中的“雷锋逝世50周年”、“地沟油、瘦肉精、染色馒头等食品安全事件”,2013年试题中的“钓鱼岛争端”、“中国梦”,2014年试题中的“全面深化改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上述试题无一不打上了鲜明的时代烙印。

其次,关注时事政治的长效性。所谓“长效性”,指时间上的持续性和影响上的深远性,是具有长效性的时事政治事件,反映的往往是关系国家和民族生存与发展的根本性问题,是党和政府长期关注、高度重视的问题,也是中考年年浓墨重彩大做文章的高频区域。如思想道德建设及诚信和责任、青少年健康成长、科教兴国、可持续发展、社会公平正义、消费者权益保护(食品安全问题)等都是近年来持续引起强烈反响、社会持续关注、国家高度重视的热点问题。对于不具有长效性的时事热点,可做冷处理。

当然,在时政重热点专题的选题中,还应注意“以我为主”和“贴近学生”。“以我为主”,就是专题遴选要重点关注国内热点,重点关注国际上与我国有直接关系的热点;对于与我国没有直接关系的热点,则做冷处理。“贴近学生”则在专题遴选上不超越学生的生活经验、知识和能力范围,必须是初中学生普遍关注或者应该给予关注的热点,必须是初中学生能够运用所学基本理论分析的热点,必须与学科的主干知识有较为合理的结合点。最后,时政重热点的遴选还应关注专题的确定性。中考试题必须保证科学性,特别政治学科的试题。中考关注的热点问题必须是已有明确结论的问题,政治上比较敏感,中央尚未明确表态的问题;观点比较前沿,学术界尚有广泛争论的问题;发展不够充分,尚处在试验观察阶段的问题是不太可能进入中考试卷的。

二、问题准备关注全面性和综合性

思想品德学科试题一般围绕某个中心词,从“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做”、“综合型”、“实践题”五个角度设问。“是什么”角度的题目包括:是什么?说明了什么道理?体现(符合)什么观点?列举等;“为什么”角度的题目包括:为什么?说明原因(理由)、重要性(意义)、必要性、对某个问题加以分析等;“怎样做”角度的题目包括:包含国家或个人怎样做?提建议(对策)、出谋划策(献计献策)、采取什么举措应对等;“综合型”角度的题目包括:谈理解、认识、看法、感受(感想)、体会,谈启示、警示,评析、辨析,时事点评等;实践题包括:主题(标题、报名),标语(口号),活动方案(活动形式设计、主题班会活动步骤设计,黑板报(手抄报)栏目设计,倡议书,建议书,承诺书,发言提纲等。在五个角度的试题中,“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做”三个角度问题指向单一,答案往往可以根据教材单一的知识点做出明确的回答,实践题学生一般可以根据现有生活经验言之有物,对学生来说相对容易;而综合型题目则需要学生从是什么、为什么和怎样做等多个角度做出回答,需要学生对教材中的多个知识点进行归纳整合,实现教材知识与时事政治事件的联系与知识迁移,对学生来说则相对较难。为此,老师在编撰《专题分析》时,要围绕某一话题,从“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做”、“综合型”、“实践题”五个角度思考试题可能的命题方向,并按五个角度全面而有规律地给学生做出问题准备。尤其要重视“综合型”的挖掘和设计,尽量避免因《专题分析》的疏漏造成严重失分。

例如,在《2014届毕业班中考时政重热点专题分析》中,我们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话题下给学生准备了以下问题: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2.十八大报告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是什么?

3.列举一年来我国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举措。

4.列举教材中哪些观点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个倡导”?

5.为什么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建设?(或为什么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是实现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力量?)

6.为什么要对未成年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7.在日常生活中,青少年应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8.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兴国之魂”的理解。(认识、评析、点评)

9.请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谈谈你对“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

10.我国(国家、社会)可以开展哪些活动在国民教育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1.学校可以开展哪些活动促使青少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2.请你就青少年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出倡议(从实现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及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三个角度)

13.请你就青少年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任选一个角度提出倡议。

三、答案组织关注规范性和简洁性

思想品德试题“题在书外,理在书中”的命题规律和特点,要求我们在中考复习备考和《专题分析》编撰中,一方面要特别重视“题在书外”,即特别关注时事政治重热点的遴选,关注课本知识与时政重热点的联系与整合,另一方面要特别关注“理在书中”,即在答案组织整理上特别注意回归教材,运用教材知识、学科语言分析解决时事政治重热点和现实生活问题。答案组织要特别关注规范性和简洁性。

答案组织的规范性首先应该体现为语言表述的科学和规范。通过对学生考试过程中的失分情况进行分析可以看出,不少同学的失分在于答案口语化,缺乏学科语言和规范的表述方式。例如,在围绕“诚信”谈理解的试题中,学生答案如“一个人不讲诚信,就会被人鄙视、数落”,“人不讲诚信就要倒霉”,“国家要无信则就会败”等;在回答“推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的意义”的试题中,不少同学没能使用“有利于……”,“是……的需要(要求)”,“对……有重要意义”等规范化的表述,存在缺乏学科语言和规范表述方式的问题。

答案组织的规范性,还应该体现为逻辑思路的完整和清晰。学生在回答综合型试题时,往往不能根据不同类型试题的解题步骤依次从多个层次展开作答,如“评析题”,按要求学生应依次从三个层次作答:①评价判断——对背景材料提供的行为或现象进行定性,从心理、道德或法律角度做出评价判断;②分析原因,说明理由——运用教材知识,对背景材料提供的现象或行为可能带来的影响做出分析;③指出正确做法——从背景材料的行为或现象引申出对青少年学生的行为启示。但是,相当部分的同学往往只从一个角度大篇幅包抄,要么没有评价,要么没有分析,要么没有做法,导致失分。为此,我们在编撰《专题分析》时,在答案组织上要特别关注答题步骤的全面完整和答题逻辑的清晰规范。

除此之外,我们在答案组织上还应加强语言推敲,力求答案语言精确简洁、简单明了。从近年来福建省尤其是泉州市中考思想品德学科命题及评分要求来看,对阅读量、答题量都做出了控制,参考答案的题量不大,答案要点简洁明确。考试中相当部分学生在答题过程中答案拖泥带水、杂乱无章,没有分段或标出序号,没有做到要点式答题,容易造成失分。为此,我们在编撰《专题分析》时,组织答案时应在语言推敲上下一番工夫。

参考文献:

[1]2013年福建省初中学业考试大纲(思想品德).福建省普教室,2013.

[2]2013年泉州市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说明(思想品德).泉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2013.

作者:梁世强

第三篇:初中政治课堂中引入时政教学的可行性分析

摘 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水平也得到提高,教育部门不断创新教学理念,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就初中政治这门学科的教学来说,我国多数初中学校对政治这门学科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加强对学生们思想政治的教育,并且适当在政治课堂中引入国内或国际上的时事新闻,让学生不出校门就可以掌握国家大事。目前我国初中政治教学中时政教学都比较薄弱,老师自身对时政新闻的掌握也不够多,学生所处的年龄也造成他们对时政新闻不感兴趣。总之,在初中政治课堂中引入时政教学是十分急需的。本篇文章就主要围绕初中政治课堂中引入时政教学的重要性以及具体方法展开。

关键词:初中政治课堂;时政教学;重要性;具体方法

1引言

在当今我国社会形势之下,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在初中政治教学中,老师就应该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社会观、价值观,引领学生了解国家以及国际上的形势,及时掌握社会时政热点,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政治观。老师在初中政治课堂之中,可以采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让学生生动形象更加简单的学习到初中政治知识。学生在时政新闻的学习上,应该客观的面对国家以及国际上的新闻事件,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能力。初中政治教育是我国初中教育中的重点,它对学生的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在初中政治课堂上加大时政教学的力度,提高初中政治的教学质量。

2初中政治课堂中时政教学的现状以及重要性

在初中政治课堂中,引入时政教学就是指在课堂活动中,老师将最近社会中发生的值得关注的新闻事件讲述给学生,学生对新闻事件进行深入了解分析,明白国际形势。时政教学是初中政治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一项重要活动,它和政治教材有着一定的联系,同时它又是一个独立的整体。老师在时政教学中将政治理论和新闻事件相结合,引导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自主思考问题,激发学生对初中政治的学习兴趣,提高其主动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从而提高初中政治这门学科的教学质量。

2.1初中政治课堂中时政教学的现状

目前,我国多数初中学校还没有完全明白时政的重要性,初中政治老师自身的能力水平不够,老师不能及时的掌握时政新闻,因此就无法及时讲解给学生。学生本身的年龄尚不成熟,对时政新闻的兴趣不够,仅仅为了考试而学习。老师和学生两方面对时政新闻的认识都不够深,这就不符合时政教学的教学理念。当今多数初中政治课堂中,时政教学活动存在着很多的不足。

2.2初中政治课堂中引入时政教学的重要意义

在初中政治课堂之中,适当的引入时政教学是当今社會形势的必然要求,是当今教育体系的需求。由于传统的教学体系有着很多的不足之处,无法在课堂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在枯燥的教学活动中的学习效率将会极低。因此,应该改变以往的教学理念,引入时政教学,老师通过最近的一些新闻调动课堂氛围。此外,当今社会环境过于复杂,老师如果不传播正确的时政新闻,学生可能会对国际形势有了错误的认识。因此,在初中政治课堂中,引入时政教学既可以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又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法律道德修养。

3初中政治课堂中引入时政教学的可行性方法

3.1在时政教学中彰显时效性

在初中政治课堂的教学中,老师应该以身作则,及时的了解国家大事,可以通过上网、看报、听广播等多种方式获取新闻信息,学生对新近发生的新闻一般都有着兴趣。因此,在初中政治课堂中老师应从自己做起,影响学生培养成好的习惯。时政教学应该彰显时效性、教育性,为更好的提高初中政治课堂的教学质量。

3.2将时政教学融入到初中政治课堂中的各个环节

在初中政治的教学课堂中,老师应该随时选取出时政新闻,结合特定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关心国家大事的良好习惯。在课堂开始之前的几分钟,老师可以使用时政新闻引入教学内容;此外,老师还可以在课后布置一些作业,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主动观察时政新闻,并且养成良好的习惯。将时政教学融入到初中政治课堂的每一个环节,让学生随时随地的了解国家大事、国际形势,对提高学生初中政治教学效果有着重要的意义。

3.3老师引导学生对时政新闻进行评价

在初中政治课堂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老师起到引领作用。由于时政新闻涉及到的范围特别广,而初中学生自身的心理还不够成熟,需要老师对学生进行引领。老师在初中政治课堂中的时政教学应该开展一系列的讨论活动,在讨论活动中,老师要充分尊重学生,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在对时政新闻的讨论中,即使学生的观点不够成熟,老师也应该给与学生自信心,鼓励学生对时政新闻的学习。

4总结

在初中学生们的学习中,初中政治这门学科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道德品质,对初中学生的成长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可以把学生培养成为当今社会所要的人才。总的说来,在初中政治课堂的教学中,适当的引入时政教学,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对初中政治的学习兴趣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增加学生对国家大事以及国际形势的了解。

参考文献

[1]翁剑钊.初中政治课堂中引入时政教学的策略探讨.《广东科技》.2014年8期

[2]张富军.谈如何在初中政治课堂中引入时政教学.《金色年华:下》.2011年10期

[3]洪峰.试析初中政治课堂中引入时政教学的教学策略.《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4年22期

[4]王锦.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有效开展时政教学的点滴感受.《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5年19期

作者:达娃卓玛

上一篇:会计基础论文范文下一篇:儿童音乐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