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李白教学设计

2022-07-28

第一篇:走近李白教学设计

《走近李白》教学设计

走近李白

一、导入谈话:同学们,我们中国是诗歌的王国。在诗歌王国的灿烂星空中,出现了许许多多杰出的伟大诗人。你们都知道哪些诗人?

师:同学们知道的真多!是呀!这许许多多的诗人,就像星空灿烂的星星。作为诗歌王国的后人,我们要了解我们的先人,了解我们著名的诗人。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近诗歌王国中那最璀璨的一颗星星

(播放课件:课题古诗欣赏:走近李白)

师:今天,我们上一堂古诗欣赏课。课题是(抬手示意)

生:(齐读)走近李白。

师:你了解李白吗?通过课外查阅资料,你们对李白还有哪些了解呢?你说。

生:李白,他是诗仙。他一生作诗很多,他是701年出生。

师:李白是诗仙,作诗很多,给我们后人留下多少诗歌呢?九百多首。李白不仅是诗仙,他还有一个仙呢!是什么仙?

生:(异口同声)酒仙。

师:还有一个仙,是酒仙。李白既是诗仙,又是酒仙,(板书:李白是仙)王老师简称(抬手示意板书)是什么?

生:李白是仙。

师:李白是仙,此话怎讲呢?(出示灯片)

二、故事引题:

师:我们来看看他同代的一位诗人诗圣杜甫是怎么评价李白的。(出示杜甫《饮中八仙》)

师:杜甫在他《饮中八仙》中是这样写的: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这首诗写的是这么一个故事想听故事吗?

师:话说唐玄宗李隆基携他的爱妃杨贵妃到沉香亭畔去赏牡丹花。到了沉香亭畔,亭子下面坐着一排、两排、三排好几排的乐工,也就是现在的演奏家、歌唱家。李隆基和他的爱妃刚刚落座,下面的演奏家、歌唱家就演奏起优美的曲子。这曲子刚刚响起,李隆基就摆摆手说:停!停!停!老的曲子我不想听了,今天朕高兴!李龟年(李龟年是当时著名的乐师),去翰林院把李太白给我请来,叫李太白给我的爱妃作几首新诗。李龟年得了皇帝的令,那叫圣旨,是不是啊?

师:李龟年急急忙忙赶到翰林院,问李白的同事。同事说:李太白到街上喝酒去了。李龟年只得又赶到街上,经过一家酒店。只听到酒店楼上有人高声吟唱。李龟年一听,李白在上面。跑到上面一看,李白已经喝得酩酊大醉。李龟年上去摇摇李白:李学士,学士,快!皇上有请!李白醉眼朦胧睁开一看,是李龟年,把手一挥:你走!你走!皇上请我也不去,我是酒中仙!这皇上叫李龟年请李白,就一定要请到李白。李龟年只得叫人把李白扶到马上,把李白驮到了宫中,带到了李隆基的面前。李白还没有醒来,李隆基亲自过来,给李白灌了醒酒汤。李白醒过来一看,李隆基对他说:爱卿,李学士,今天朕高兴,给我爱妃作几首新词。李白醒过来第一句就是:拿酒来!李隆基说:你不刚喝酒吗?李白说:我是斗酒诗百篇!李隆基没办法,又叫人给李白喝了三杯酒。李白喝了酒,提笔写了《清平调》,是赞美杨贵妃的诗篇。根据这个故事,杜甫就写了这首诗。我们一起把它朗读一遍。

生: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三、欣赏《望庐山瀑布》

师:诗仙写的诗,跟常人有什么不同呢?我们今天就走进李白的诗篇。好不好?

生:好!

师:先看第一首。(出示:《望庐山瀑布》)

师:听王老师朗诵一下:《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谁想吟诵吟诵?你来。(生诵《望庐山瀑布》)

师:我看到了一个小李白。请坐,谁还想吟诵吟诵?

(生齐诵《望庐山瀑布》)

师:这首诗我们学过了,谁能来说说它的意思?

师:这首诗写出了庐山瀑布的什么特点?(雄伟、壮观、长)

师:诗人是用什么方法把瀑布的特点写得这么突出的?

生:夸张

师:你从哪句诗中看出来?

生:我认为那个飞流直下三千尺的飞流直下写得好。因为那个飞流既能写出瀑布来势汹涌,直下写出了山特别的险峻。

师:你欣赏飞流直下,还有人欣赏它后面的吗? 生:我欣赏那个三千尺。

师:欣赏它什么?

生:这句中,李白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板书:夸张)

师:李白的夸张是怎样的夸张呢?飞流直下三千尺(举手示意),这叫什么夸张呢?用一个词来形容它。

生:极度的夸张。

师:再说一遍给大家听听!

生:极度的夸张。

师:这不是一般的夸张,而是极度的夸张飞流直下三千尺,什么叫诗仙!

(板书:极度)

师:极度的夸张,这就是诗仙的风格。看看下面的诗句,还能从哪些地方看出李白的诗篇写得与众不同呢?

生:疑是银河落九天。

师:什么地方不同?

生:他把庐山的瀑布比作银河来写,一般的诗人是做不到的。

师:银河,从天上落到了人间!你想得到吗?

生:我想不到。

师:你想不到,我也想不到。(笑声)这样的想象(板书:想象)是一般人想不到的,只有谁想得到?

生:李白。

师:诗仙!请在想象之前添两个字。李白的诗中,是怎样的想象呢?

生:丰富的想象。

师:丰富的想象,一般人还能够做到,不能成仙。

生:夸张的想象。

师:夸张就是夸张,不能说是夸张的想象。你说。

生:超凡的想象。

师:超凡的想象,哎,超越凡人。你认为是什么想象?

生:出人意料的想象。

师:两个字,出人意料是几个字?

生:四个字。

师:也可以。但没有达到我要求的两个字。你来说。

生:大胆的想象。

师:大胆的想象。还有不同的说法吗?超凡的,大胆的,诗仙的想象都是你说,说错了,表扬!(笑声中,师将话筒凑近一个学生的嘴边。)

师:超凡的想象,脱俗的想象。就用你们的吧!你们说的好就用你们的吧!我本来想好一个词,你们知道吗?

生:不知道。

师:神奇的想象。既然你们说超凡,我就用超凡。

(板书:超凡)

师:超凡的想象,才叫诗仙呐!还有什么地方写得好?

生:就是遥看瀑布挂前川。

师:好在哪儿?

生:我觉得那个挂用得好。一般的诗人想不到把瀑布用挂来写。

师:把瀑布挂在悬崖峭壁上,这也是

生:这也是李白作为诗仙的一个奇妙的想象。

师:让我看看你的眼睛。(笑声)你是什么眼?慧眼噢!有智慧的眼睛才能看见那个挂,把瀑布挂起来啦!又是超凡的! 师:李白诗歌当超凡想象,极度夸张,给我们以丰富的美感,宛如仙境。谁来把这首诗诵一诵?让我也来到这样的仙境之中。(播放音乐)

师:看你的眼睛炯炯有神的,你来诵。

师:你的嗓子真好听,已经把我带到了半空中了。(笑声)你来朗诵。

(生齐诵)

师:自从李白在庐山写下了《望庐山瀑布》之后,后来的诗人来到庐山,看到了那壮丽的瀑布,都想吟诗一首,但想到李白的诗写得太好了,太妙了,于是只能摇头作罢,不写了吧,写了出丑了吧。宋朝一位大诗人苏东坡,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也去庐山游玩,也看到了庐山的美景,看到了那壮观的瀑布,于是也想吟诗一首,但一想到李白的诗,他不敢作了。于是就写下了赞美李白的诗,其中有这样两句:帝遣银河一派垂,古来惟有谪仙词。

师:(诵)《戏徐凝瀑布诗》帝遣银河一派垂,上帝派遣银河从天上垂落到人间;古来唯有谪仙词,自古以来,只有李白从天上谪仙,就是仙人被贬到了人间,他是天上的仙人被贬到人间,才写出这样绝妙的诗篇。同学们也一起来读读这两句诗。

四、欣赏《夜宿山寺》

师:李白,后人称他为诗仙。作为诗仙,一首诗是不能看出他的风格的。我们再看几首李白的诗歌,看是不是有仙人之风?

(播放音乐,出示《夜宿山寺》: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师:《夜宿山寺》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谁来诵师:最后一句?

生:恐惊天上人。(生诵)

师:到了宋朝了。(笑)古典的韵味该怎么读出来呢?古色古香,怎么出来呢?你知道吗?试一试好不好啊?(生诵)

师:你认为怎么读才能把古典的韵味读出来呢?

生:读得像古代人一样。

师:像古代人一样?慢一点儿,缓一点儿,悠扬一点儿。你来。(生诵)

师:这首诗,你特别欣赏哪一句?

生手可摘星辰,还有恐惊天上人,星辰应该就是天上的星星,天上人就是天上的神仙。他在写诗的时候,不是写得很现实,而是有点儿朦朦胧胧的感觉,耐人寻味。 师:让我看你的眼睛,不仅是慧眼,而且是火眼金睛!像俺老孙的一样。(笑声)朦朦胧胧,宛如仙境,把你的右手伸出来,告诉我你的手摘过什么?

师:树上的假星星!我还以为是李白再世了呢!只有诗仙李白才能想到他的手能摘到天上的星星啊!诗仙啊,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那天上的仙人仿佛就在他的左边、在他的右边、在他的头顶之上。李白已经到了一种仙境啊!这就叫诗仙!这首诗有味道吧!你品品看。自己诵一诵,我给你们来点儿音乐,好不好?吟一吟,把这个味道吟出来。

(播放古筝音乐,生自由练习诵读。)

师:谁来诵一诵?这一次,把奖励的机会送给你吧我的火眼金睛,你来诵。

师:最后一句,味道出来了。(夸张地高叫)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笑声)能这样诵吗?你夸张了一下,实际上读得已经不错了。(诵)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谁来?

师:能读成这样已经很了不起了!想当年孙老师上六年级的时候,读得比你们差多了。李白的诗就是宛如仙境,就是具有超凡的想象,又极度的夸张。一伸手就能摘到天上的星星。我们再来看一首。

五、欣赏《秋浦歌》

(师诵)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师:一首诗,有它的诗眼。你认为这首诗的诗眼是哪一个字呢?你说。

生:愁。

师:愁啊,你怎么能看到李白的愁呢?他内心的愁怎么能让我们看到呢?他是怎么写的呢?

生:我是从那个白发三千丈,还有那个后面的何处得秋霜中看到的。他那个白发三千丈是很夸张的一个句子,这首诗是在他晚年的时候作的。我觉得他那时候一定有很多的忧愁,就写到头上的白发特别得花白。

师:头发花白了,白发三千丈原来是因为内心的忧愁,像这般长啊!对着镜子照一照,不知那明亮的镜子里,什么时候我的满头青丝变成了满头白发?(有生举手)你有话说?

师:我知道你说的不是实话,说的是幽默的话,你们可不能当真,他是调侃一下,(笑)他是太热了,冷一冷!(笑)即使是诗仙,也有忧愁啊!但是诗仙的愁不像我们常人的愁,写得悲悲切切、凄凄惨惨,而且写得那么豪放,那么夸张,那么洒脱,那么飘逸。一起来诵一诵:白发三千丈起!

(生诵)

师:你看到过谁的白发有三千丈?

生:没有。

师:只有谁能看到?

生:李白。

师:因为李白是

生:诗仙!

师:只有仙人的眼中、心中,才能看到那么长的白发啊!同学们,李白作为一位诗仙,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写了九百多首诗。在他的身上,更有许多动人的传说。(出示)话说有一次李白去浙江的湖州游玩,在一家酒楼上独自饮酒,酒醉之后,又一人高声歌唱,引来不少看热闹的人。在一般人的眼里,把李白当做疯子了。这时,湖州司马经过此地,问道:酒楼高歌者是谁?李白听了之后,回答他:青莲居士谪仙人。青莲居士是他的号,谪仙是贺知章给他的美称。李白也曾经得到过唐玄宗的召见,但是召见到宫里干嘛呢?就是写几首诗赠送给他的爱妃杨贵妃,以博得他爱妃一笑。李白是旷世奇才,他是要报效国家啊!怎么能写几首诗博妃子一笑呢?李白就愤然离开宫廷,再次来到人间,飘逸于名山大川之中,在街市酒店之中借酒消愁。湖州司马何须问,湖州司马你还要问吗?金粟如来是后身,我李白百年之后就变成如来佛啦!就成仙成佛啦!那种高傲,那种不屑一顾,尽在诗中。

六、总结:

师:这节课我们能过欣赏李白的三首诗,感受到李白诗歌中极度的夸张与神奇的想像,这些构成了李白诗歌浪漫主义特征,使李白成为了唐代最著名的诗人。

师:喜欢李白吗?

师:李白是酒仙,李白是诗仙,我说(示意板书):李白是仙。

七、一起欣赏李白诗歌名篇朗诵《将进酒》

八、作业:收集李白诗歌

第二篇: 《走近李白的饮酒诗》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唐代大诗人王维在《书吴道子画后》诗中说:“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亦应该于一定的教学原则规范之下,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知识水平,充分体现自己的主导作用,选择新颖的角度,采用适当的教法,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分析鉴赏能力。高中语文课本中编选了许多李白的诗歌,引导学生从具体篇目入手,赏析李白的部分诗篇,但这样给学生的往往是支离破碎的印象,并不能对李白有整体系统的科学的认识和感受。所以我就想到应该设计一堂“走进李白”的学生自主研究课。通过对李白的个性解读赏析太白风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人是李白淡于富贵,傲视圣贤的积极思想,了解其怀才不遇的苦闷和豪放不羁的情怀。理解貌似消极行乐实则渴望勇士的复杂情感。

2 欣赏李白诗气势磅礴,语言豪放,意象阔大的艺术特色 3 学会应用网络,文献进行研究,培养分析能力,表达能力

过程与方法: 应用文献研究法,历史溯因法,纵横比较法,解读李白的豪放个性,通过听读、诵读、感知提高学生联想和想象能力,进入诗歌意境。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感受诗歌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宇宙观,并认识李白的思想局限。 教学重点:1 李白的饮酒情结。

2 从饮酒诗及温度李白的性格。

3 李白饮酒诗的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李白消极行乐实则渴望用世的复杂情感。 教法与学法:诵读法,讨论法,探究法,研究性学习法 教学过程:

1 一

导语设计:有人说,好饮两杯的人,都不是俗客,所以,善饮者大都是诗人或是豪侠之士。李白就是这样一位将酒喝至极致,将诗作至巍峨的侠客。今天我们就走近李白的饮酒诗,去品味李白的独特的性格魅力和诗歌艺术特色。 二

好诗诵读热身赛:进入“酒醇诗浓1+1”栏目,主持人介绍比赛规则,进行李白饮酒诗联句背诵。目的在激发学生兴趣,在背诵中感受诗情,进入李白诗的豪迈意境。

诗人与酒何相亲:以新闻发布会的方式,探讨解读李白喜欢酒的原因。 要解读李白的饮酒诗,首先要弄明白李白为什么喜欢酒。这要在酒字上做文章。酒可以渲染气氛,调剂情绪,有助于谈兴,故浪漫倜傥的诗人无不喜欢酒。酒可以刺激神经,产生灵感,唤起联想。李白饮酒诗中酒与愁总是分不开的,这是其功名追求与个体人格的矛盾冲突的及时现实的悲观和无法解决的内心矛盾的反映,其中对人生若梦,及时行乐的歌咏不仅表现为激情奔涌,狂傲放旷,也表现为飘逸和对生命的冷静思考。李白能受人喜爱,关键是其醉饮时所获得的对人生大悲大苦的超越。它体现了一种审美化的生命价值取向,其中对人生若梦,及时行乐的歌咏并没有引导到对个体生命的否定,而恰恰是通过对永恒的短暂把握而实现对个体生命的充分肯定。

四 品酒味人生:第一研究小组汇报研究成果,结合具体的诗句从审美的角度探讨了李白饮酒诗中所表现的独特个性及其生命价值取向。

1 率真:以《山中与幽人对酌》为例,解说李白真诚直率,随心所欲、恣情纵饮的高度个性化的艺术形象。

2 狂放:习题导入:猜猜李白选择的是哪一个词

(1) 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

A 饮

B 挥

C樽

D 酌

(2) 人生达命岂

愁?且饮美酒登高楼。

A 堪

B

C伤 李白自诩: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狂,是自信的外现,是对人格尊严的充分肯定,是对束缚人的社会习惯势力的蔑视,他大声疾呼:"黄金白壁买歌笑,一醉累月轻王侯"-(《忆旧游寄谯君远参军》),昂首天外,根本不屑以世俗的价值为标准,"昔在长安醉花柳,五侯七贵同杯酒,气岸遥凌豪士前,风流肯落他人后"(《长流夜郎赠辛判官》),他是那样不可一世,最可贵的,是他用时代的最强音,惊天地泣鬼神的吼出了一声:“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2 3豪爽:结合李白所在的盛唐特征,解读李白的豪爽个性的生成理由。 李白的诗歌丰富和发展了盛唐诗歌中英雄主义的艺术主题。生在盛世的李白而对乱世英雄致以礼赞,当然不仅仅是发思古之幽情。因为通过这类人物,诗人更能够抒发自己“心雄万夫”的气概和热情,表现在历史中建立辉煌功业、积极创造自我价值的人生愿望。同时,这也成为时代理想的人格化写照。

他一生不以功名显,却高自期许,以布衣之身而藐视权贵,正如他在诗中所说:“昔在长安醉花柳,五侯七贵同杯酒。气岸遥凌豪士前,风流肯落他人后!”(《流夜郎赠辛判官》)“揄扬九重万乘主,谑浪赤墀青琐贤。”(《玉壶吟》)他有时也发出轻蔑权贵的豪语,如“黄金白璧买歌笑,一醉累月轻王侯”(《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等,但主要还是表现内心的高傲。而随着对高层权力集团实际情况的了解,他进一步揭示了布衣和权贵的对立:“珠玉买歌笑,糟糠养贤才。”(《古风》。他肆无忌惮地嘲笑以政治权力为中心的等级秩序,批判腐败的政治现象,以大胆反抗的姿态,推进了盛唐文化中的英雄主义精神。

4 以辩论形式,认识李白个性中的孤独:我们从“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中,从“相看两不厌,惟有敬亭山”中,可以看到李白孤独的身影。李白孤独,不仅是由于他的好友相继离去,更多的是由于他的思想在众人之上,无人可以与他比肩。他的孤独,不仅仅是生活上的孤独,更多的是灵魂上的孤独。 五

诗意的微醺:从余光中的《戏李白》切入,赏析李白饮酒诗的艺术特色。 1 意象的阔大: 1 意象的阔大:用品味意象的手法, 以《将进酒》为例,讲解李白常选用如黄河,长江,长风,高山,大川等形体阔大的意象,来构建诗歌阔大的意境。

2 想象丰富奇特:以诗句为例,结合课件展示 , 引导学生赏析意象的丰富性,浪漫性、夸张性。

六 我思故我在:交流研究经验,总结研究方法,以期在以后的研究性学习中收获更多。

七 播放《将进酒》课件,让那种强烈的节奏感,画面的视觉冲击力,强烈作用与学生的口、目、耳、心,实现学生心灵与诗人之心的直接对接。

八 拓展训练,请学生将饮酒诗的诗句与作者连起来,以识记更多的饮酒诗,扩展学生的知识面,从李白走开去,探寻更多的饮酒诗。

3 板书设计:

个性魅力

狂放

豪爽 孤独

诗 味

意 人

艺术特色

微 生

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法 历史溯源法

纵横比较法

课后反思:

教学中总有一些遗憾,记录下来会鞭策我更顺利的前行。

研究性学习一定要广泛开掘学生的研究力量,既要发挥部分学生的领导作用,又要关注那些不热心研究的同学,以达到真正的“教育是为了一切学生”的目的。这就要教师一定要认真选题,课题既要有学术性、研究性,又要有趣味性、挑战性、可操作性。

比如在《走进李白的饮酒诗》这节研究性学习课上,我最初的想法是:高中语文课本中编选了许多李白的诗歌,引导学生从具体篇目入手,赏析李白的部分诗篇,但这样给学生的往往是支离破碎的印象,并不能对李白有整体系统的科学的认识和感受。所以我就想到应该设计一个“走进李白”的研究课题。但翻开李白全集,浩浩诗篇让学生如何下手?我就决定缩小研究范围,将课题定位李白的饮酒诗,因为在与学生的交谈中,许多学生都想到“李白斗酒诗百篇”这句诗,于是我将课题定位李白的饮酒诗。

在研究中,既要大胆放手,又不能撒手不管。教师要密切注意学生的研究方向,研究方法的选择。在布置研究任务时, 我就问大家,李白斗酒诗百篇说明了什么?学生不假思索的说,说明他喜欢酒,说明他豪饮 。 豪饮的背后是他怎样的性格写照?豪爽。诗歌中也表现他的豪爽。李白的性格中除了豪爽还有什么?学生陷入到沉思,我说,知其书才能信其道。还是先读一读李白的诗吧,没有

4 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学生开始热情很高,利用网络,文献资料,搜寻到许多资料,研究李白的个性,李白与酒的关系,研究饮酒诗中的月的意象特征及感情内涵。但是这还都是别人的“思想”,我想到不能只是让学生成为“四角书橱”,或是文献资料的收藏夹,于是我要求大家一定要问自己,你对李白其人怎么看,你对李白的饮酒诗中的诗歌艺术 怎么看,你有什么证据,对反面观点你如何反驳。这样的指导使研究落到实处深处,不至于流于肤浅,,学生不再只是搜集材料员,而是真正的研究 者 。

资源共享,资料公用会加快学生的研究速度。教师可以在各个研究小组中穿梭观察,边关注研究进度,边传递研究信息,第一小组有一篇文章会对你们小组有帮助,第四小组的论文形式值得推广,第三小组的逆向求证可以让第二小组借鉴„„点拨中略加指导,拨正方向,推波助澜。

研究性学习是个很费时费力的过程,但学生却受益匪浅。因为在自主学习过程中,他们充分体会到合作的愉快,研究的乐趣,真正锻炼了判断能力,分析能力,表达能力。他们面对的不再仅仅是一本书,一篇课文,一首诗词,而是许多首诗,许多文章,比如学生不仅将《唐诗鉴赏辞典》翻了又翻,还上网查阅了许多相关文章,还翻出了父母的《古代文学史》,还找到了台湾现代作家的诗选。占有材料之丰富,品读诗文之细致,是以往的传统课堂所不能达到的。 在研究过程中,方法的指导是非常必要的。我引导学生用历史的眼光看问题,研究中做到知人论世,追根溯源,将李白的个人性格与盛唐的政治特征与盛唐的文化特征相联系;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用比较法将唐朝的李白与晋代陶渊明、竹林七贤等相比较,来引领学生从人性、理想、社会等方面解读李白其人其诗,由古及今思索人生。

教育是一种启迪,当学生迷路的时候,教师不是轻易地告诉方向,而是引导他怎样去辩明方向。

教育是一种激励,当学生登山畏惧了的时候,教师不是拖着他走,而是唤起他内在精神动力,鼓励他不断向上攀登。

教育又何尝不是对我们教师本人的激励与鞭策呢?

第三篇:走近李白教案反思

《走近李白》古诗鉴赏课

一、 导入:板书课题:走进李白

二、 欣赏:李白是仙

1、 说说你知道的李白,学生简介李白。

师:李白被称为“诗仙”,那么诗仙写的诗有什么不同呢?

2、 大屏出示《饮中八仙歌》,生齐读,感悟。

3、 诗仙写的诗和常人有什么不寻常之处呢?让我们到是诗歌中去感悟吧!大屏出示《望庐山瀑布》,师范读,配乐。 指名读诗

4、 师:庐山的资料我查过,它云雾是白色的,李白为什么说是紫色的呢?

随生回答,板书:宛如仙境

这首诗你认为哪一句写得最妙?为什么? 板书:非凡

5、 齐诵此诗,感受仙味。

6、 师:自从李白写了一首庐山瀑布,在没有人敢去写了,有一个人,他就要一比高下,是谁?大屏出示《庐山瀑布》(徐凝) (1) 学生配乐读,用自己的话描述庐山的壮观。 (2) 你更喜欢谁的诗?为什么?

7、 出示《秋浦歌》。让学生感受李白忧国忧民的情怀。

三、 李白是人

1、 李白是人,作为普通人,李白又有怎样的凡人情怀呢?大屏出示《静夜思》,找出这首诗的诗眼。

2、 学习李白凡人情怀——思乡——《静夜思》

3、 李白的凡人情怀——珍惜友情——《送孟浩然之广陵》

4、 李白的凡人情怀——孤独——《独坐敬亭山》

四、 师小结,感受李白的伟大和情怀

喜欢唐诗吗?喜欢李白吗?诗歌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李白是最璀璨的一颗明珠。所以,你喜欢李白,喜欢诗歌,你就拥有了中华民族的气质!

五、 作业

收集李白的其他诗歌,读一读,感受他的别样情怀。

六、 板书设计:

非凡气质 走近李白

凡人情怀

《走近李白》教学反思

一直以来,我就觉得古诗是很难上的,短短的几句诗要深入的挖掘、拓展开来,又要让学生从诗中感受李白的仙风道骨,实在是太难了。可我还是想做这样一个尝试,算是和学校同事们一起交流研讨吧。

本堂课紧扣主题“李白是仙”,选李白诗四首,重点研读了《望庐山瀑布》、《夜宿山寺》、《秋浦歌》。选评价李白其人、其诗的诗两首:杜甫的《饮中八仙》、苏轼的《戏徐凝瀑布诗》。对比诗一首。共七首。对小学生来说,虽有学过的两首,但容量可谓大。只是一路走来,因以故事串起来,这一首首诗篇犹如项链上的颗颗珍珠,学生越往后越渐入佳境。主要环节如下:

一、导入,激发了浓浓的学习兴趣

课一开始,解读诗人,诵读李白诗篇,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激情。

二、层层引领,重塑诗中意境

三、品悟语言魅力

通过比对李白在秋浦写的组诗《秋浦歌》其十五: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学生再次感受了李白劈空而来,如大潮奔涌,似火山爆发,骇人心目,不能不使人惊叹的气魄和笔力。也为他的激情奔放、浪漫手法、乐观豁达所激动。

对于这堂课,我做了以下反思:

一、注重对学生的评价语运用。 新课标注重学生的过程性评价,因此在课堂上对学生的朗读进行了及时的点评。

二、注重古诗的诵读。

古诗重在读,所以先要让学生知道古诗的节奏。在多读的基础上再去悟情,而学生只有在真正悟情了才会读出诗中的情感,古诗的韵味。我想“熟读百遍,其义自见”也就是这个道理吧。还有对于我们这样的青年教师,应该加强自身的学习。在学习和实践中,不断加强自己各方面的修养。路还很长,我们应该在走的过程中有所收获,不断成长。

第四篇:作文训练指导——走近李白

走近李白

世人对李白的评价:

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杜甫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杜甫 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韩愈 吟咏留千古, 声名动四夷。 ——白居易

吾爱李太白,身是酒星魄。口吐天上文,迹作人间客。 ——皮日休 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余光中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生于唐武后长安元年(701)。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县)。先世于隋时因罪徙居中亚。李白出生在安西都护府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托克马克城),约五岁时,随父迁居蜀中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县)青莲乡。李白少年时期受到很好的家庭教育,十岁诵诗书,观百家,作诗赋,学剑术,爱好十分广泛。十五岁左右就写得一手出色的好文章。二十岁以后,在蜀中漫游,饱览了四川的壮丽景色,接触了社会生活,开阔了视野,培养了热爱祖国的思想和豪放爽朗、酷爱自由的性格,也种下了游仙出世的消极思想的根苗。 开元十四年(726),二十六岁的李白便“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开始了以安陆(今属湖北)为中心的十六年的大漫游,历两湖、江浙、河南、山西等地区,足迹踏遍近半个中国。这一时期的诗歌多描写自然山水和漫游生活,作品有《渡荆门送别、《望庐山瀑布》、《丁都护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越中览古》《春夜洛城闻笛》等,风格已经成熟。 天宝元年(742),四十二岁的李白由友人推荐,应诏赴京,供奉翰林。被召之初,李白异常兴奋,写下了“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南陵别儿童入京》)这样的诗句,以为将会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但是现实无情地粉碎了他的幻想。当时的唐玄宗昏庸腐朽,纵情声色,不理朝政,诗人“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的志愿无法实现,结果反被排挤,怀着失望与悲愤的心情离开了长安,结束了这前后不满两年的帝京生活。这一时期虽不长,但诗人接触到宫廷生活的内幕和上层统治集团的腐朽,写下了不少抨击现实的诗歌,如《古风》的一部分,《行路难》《梁甫吟》等,这些诗,鞭挞了权贵,表现诗人不愿同流合污的思想品德和反抗精神。

天宝三年(744)春,李白离开长安,怀着理想幻灭的痛苦与悲愤,开始了以梁园(开封)为中心的第二次漫游,历时十一年,“浪迹天下,以诗酒自适”(刘全白《唐故翰林学士李君碣记》),但对国事仍然非常关心,希望有朝一日能够重新得到朝廷的任用。天宝三年秋,在洛阳和汴州分别遇见了杜甫和高适,三人便结伴同行,畅游了梁园和济南等地,李杜从此便结下了深厚的情谊:“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杜甫《与李十二同寻范十隐居》)。这一时期,是诗人创作最丰富的时期,代表作品有:《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北风行》《梁园吟》等等。深刻地揭露现实和强烈的反抗精神是这个时期作品的显著特色。 天宝十四载(755),安史乱起,李白怀着消除叛乱、恢复国家统一和安定的志愿,参加了永王李璘的队伍,不料永王和肃宗争夺帝位,肃宗消灭了李璘的队伍,李白获罪,流放夜郎(今贵州桐梓县一带),诗人含不白之冤,发出无声的垂泣:“平生不下泪,于此泣无穷”(《江夏别宋之悌》)。幸好,中途遇大赦,得以放还。《早发白帝城》一诗就记述了当时的心情。上元二年(761),已六十一岁的李白,听说太尉李光弼率兵追击史朝义,决定投军,但行到金陵因病折回,“天夺壮士心,长吁别吴京”(《闻李太尉大举秦兵百万出征东南懦夫请缨翼申一割之用半道病还留别金陵崔侍御十九韵》),宝应元年(762)十一月,病死在他的族叔当涂县令李阳冰家中,终年六十二岁。

提炼出几个关键词: 才情——悲情——柔情 谪仙——酒仙——诗仙

现实的囚徒——精神的仙人

1

浪漫诗仙——悲情政客

明月思怀——长路行走——宫庭抗争 孤独——洒脱——豪迈——浪漫

翻开历史厚重的扉页,寻觅千年前盛唐的气息。时势,造就了超然的他,亦可以说,他升华了这个时代。他的得意与失落,功名与挫折,早已被时光所湮灭,但他的诗,芳香依旧,遗韵犹存。他,就是李白。

他是诗坛的珠穆朗玛峰。他的诗,登峰造极。古往今来,无一人可攀至他的高度。其笔尖轻点,使人望尘莫及。他狂放,令贵妃研墨,让力士脱靴,即刻作佳咏《清平调》三首,令人惊叹;他高洁,不忍官场黑暗,一曲“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道尽傲岸不羁。他自信,一句“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足见清新飘逸,豪迈奔放。

他钟情明月。他寄愁于月,“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他以月为友,举杯独酌,“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明月是他与友人心灵的纽带,思念的信使,“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他心中的明月是那样的纯洁,无暇,“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月光皎洁的夜晚,他骑马驰向远方,如霜的明月,一路伴他左右。

他独爱美酒。他销愁万古,“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他月下独酌,“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他把酒问月,“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他山中对酌,“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他把酒临风,情醉月光下。

李白,以高傲的神态,站在历史的浪花上,俯瞰众生。那个世道黑暗的时代不适合他,于是,他将自己的灵魂倾注在诗中,从他的诗中,我们读出了豪迈奔放的粗犷,傲岸不羁的节操,高度自信的豁达。他是中国唐诗一座永恒的丰碑。

时光可以消磨现实的物质,但带不走精神的永恒。他,和他的诗,如同瑰宝,流传于我们每个人的心间,芳香依旧。

岁月悠悠,弹指一挥,触摸那盛唐的尘土,在诗的世界里走进李白,走进那月色缠绕的低头思故乡;走进那影像叠重的对影成三人;走进那放浪江面的直挂云帆寄沧海的李白的心灵深处.叩响他的灵魂之门,感受他的心中丘壑!

在浮华与金钱交织的霓虹灯的世界里,尔虞我诈之风吹得我们迷茫在生命不名一钱的彷徨世界.然而,凝望盛唐之雨,掷地之音让我发现了生命的价值,生命的重量,生命的长存.他扬帆出海,他凝望烟云庐山,他荡舟湍流之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瀑布之壮美把他的心凝接于瀑布自由迸裂的一刹那,镶嵌在心的最深处.流水不羁,任意东西,心的包袱得以解脱,发黑的葡萄才露出一点光泽,霜白的头发才摇曳黑的光辉.李白把生命的真正的意义定格在自由自在的秀丽山水画卷里,不让污浊的泥淖玷污高洁的灵魂.也许他在物质上很穷,然而精神之上他却超越了众人,寻得一方净土安放自己的心灵.在山与水的交映下,谛听两岸猿声啼不住,想象朝辞白帝彩云间,放歌轻舟已过万重山.水的灵动,带走了心的疲劳;山的厚重,增加了生命的重量!

李白,你那洒脱的心灵让欣羡;你那不羁的仗剑天涯的豪情让人留念;你那大自然的放旷心胸让人追求!

漫漫人生路,昂首是春,低头是秋,时间的车轮悠悠.人生的仕途,为民为国,人的使命应崛起潜在于心的宝藏.他向往仕途,但又蔑视权贵,想追求自己心中的太平天地,然而命运总和他开玩笑.在那浑浊的官场,李白这支高洁之莲欲出淤泥而不染,又怎能办到呢?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脊梁不能弯,处江湖之远也要昂扬阔步.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贬谪在李白的沉浮之船上显得那么分外招摇.失意之时,你高唱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心灵平静的李白,行动浮躁的李白,举杯浇愁愁更愁徒以金樽之酒赶走失意之客,可乎哉?你成也金樽,败也金樽,金樽定格了你的心声!

李白,你那莲之高洁的品行留给我们思考;你那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豁达留给我们守你那金樽对月的豪情留给我们深思!

2

一代文豪,蓬莱文章建安骨!

千古豪情,青莲居士谪仙人! 穿越千年古道,诗语的李白,生命的价值在泛渣的空气里得到重生生命的意义在疲惫的床上得以休憩生命的力量在失意的凉风下显得那么活力四射.李白似风,春风归来遍地绿,生命之禾不得不绿.李白似风,秋风君临千叶黄,失意梧桐不得不黄.在这回黄转绿的四季里,永远不老的是这风,是你,李白.沉浸在你的诗里,走进你的世界!

李白诗仙乎?酒仙乎?他的挚友杜甫有诗曰:“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可谓诗仙酒仙皆兼之。

时近中秋,揣读唐诗,忽悟这位浪漫大师除了恋酒以外,还偏爱一物,即天上明月。李白作诗,常赋与月,其咏月诗句如珍珠串串、亮星颗颗,尤引人瞩目。都说明月与诗人有不解之缘,李翁恐此缘分最深亦最真。你看他,铺盏豪饮,尚要“举杯邀明月”;桌前就餐,但见“月光明玉盘”;下山途中,邀来“山月随人归”;冥冥梦里,情系“湖月照我影”;送客远行,恭请明月“与人万里长相随”;遥想诤友,更是“登舟望秋月”;怀旧忆往,“卷帷望月空长叹”;言志抒怀,“欲上青天揽明月”。就是夜半醒来,忽见银辉满地,诗人也难捺激情吟哦道:“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一片爱月之心,思乡之情跃然纸上。

李白一生坎坷,报国不成,因而常神游太虚,以月寄心。年华虚度,心情惆怅,他咏道:“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江岸纤夫,劳役惨重,他吟道:“吴牛喘月时,拖船一何苦。”蜀道艰难,难于上青天,他叹道:“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友人左迁,愁肠百断,他唱道:“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还记得当年误闻日本友好使者晁衡不幸遇海难,李白更是泪眼向月,恸哭不已:“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这里,日本友人竟成了诗人心目中最圣洁的明月。

李白爱月,非但吟咏,他还把自己的孩子取名为“明月奴”,并将其妹也唤作“月圆”,说来实在有趣。后来诗人病逝,只因其平日饮酒成癖和痴迷月亮,后人还盛传他是醉酒后于水中捞月而丧生,且又逐月而去了。至此,一代诗仙真是神了!

自然,李白吟月作诗,亦大沾其明月之光,他的众多的珠玑般的咏月诗句,使得其作品无处不闪烁出优雅美致、深邃而辉煌的意境,更重要的是,诗人本身也因此而如一轮皎皎明月,长久地高悬于祖国诗坛上。

对话陶渊明

舞一曲淡泊,遗万世芬芳。 ——题记

穿越千年的回廊,追寻万卷书香,踏着悠悠的古韵,携着盈盈的暗香。你,飞越时间九重天,身披千年的风尘,从云烟深处款款而至。 你精通《六经》,猛志逸四海,你知晓《老子》,性本爱丘山。你出生在一个仕宦家庭,在人生的大好年华中,奋发图强,但举棋不定;在沧桑年华时,你看透仕途险恶,官场黑暗,毅然归隐田园,隐居山林。以“五柳”自号,隐姓埋名。

这就是一个真实的你,一个真实的陶渊明! 你的诗风恬淡,自然,流露出一种田园气息。“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远离尘嚣,躬耕南山,心远,境自远。“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自然随和,刚柔并济,心乐,物自乐。“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宁静淡泊,闲情逸趣,心淡,人自淡。我轻倚楼阁,冷月凄凄,品陈词古韵,暗香盈袖。哦!是你的诗香,你的意韵。

你的芳名流传千古,引得多少文人墨客的追捧。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孟浩然曾说“赏读高士

3

传,最佳陶征君”,诗圣杜甫有文“此意陶潜解,吾生后汝期”,连诗仙李白也曾作诗曰“陶令日日醉,不知五柳春”。吾亦然,你的诗香如缕缕青烟,缭绕我的身旁,让我闻之敬佩,你的人格似阵阵细雨,滋润我的心田,让我悟之淡然。 你在污浊的世俗中,孤芳自赏,“举世皆浊我独清”,是人格的高洁,心灵的高洁;你性嗜酒,期在必醉,却曾不吝情去留,“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人格的清醒,心灵的清醒。你的精神被后代子孙传颂至今,你的灵魂也穿越千年,与我对话,跟我畅谈,让我倾听你的心曲,世俗在你高洁的灵魂下,显得是那么地微不足道。

陌上寒烟,夜空阑静,看万家灯火明明灭灭,品历史长河曲曲折折。舞一曲淡泊,遗万世芬芳。

走近陶渊明

真者所以受于天也,自然不可以也。故圣人法天贵真,不拘于俗。——题记

夕阳西下,留下一片执著的余辉也渐渐隐去,皎洁的月光升上枝头,落在书页,泻在笔尖,日复一日的循环使生活变得不像样子,天地间的真善美都消失了吗?无奈的回响又一圈圈的荡漾开去,投入历史的波流激起阵阵涟漪„„

竹篱密密,杨柳依依,烟云舒展,菊点宁静。您就居于这里。每日耕田,饮酒,吟诗,享乐,无时无刻不在表露着您的真,真性情,真言语,生活中要想做到这样一个“真”字倒还是真需要些勇气与智慧。您在随波逐流与矢志不移之间终是选择了您的真理:宁静,和谐。在政治权利沉重,却又无比黑暗的时候,您硬是放弃了不易得来的彭泽县令,归隐田园,您带着与众不同的清新与旷达,寻回一方心灵净土。这是您的生活,您的追求,滚滚红尘的阵阵厮杀,只不过是您窗前的一阵风.一串雨罢了。在最昏暗的日子里,灵魂深处却充满阳光。这就无愧于您选择了归隐之路,这一路走得潇洒.清明!

现在您的生活已经很接近于您的理想了:在这个远离尘世的村落,每日的耕田劳作,自得其乐,又有香菊清酒于您相伴,那高洁品行的菊花不正如您吗?祥和幽静,纤尘不染。那诠释情怀的酒不也是您的最爱吗?与生和谐,远离凡尘。伴着它们,您可以真真正正地享受生活。

您的生活抑或说您的归宿就是归隐,那是最清逸.最高上.最自由的人生,那也是您的人生。做一个无忧无虑.心地向善.智慧而又快乐的老人,您一生无憾。因为您的心界即是幽静的,高洁的,政事的污浊必定无法搅扰您的生之和谐。

面对南山,您似乎彻底忘记了那些不快,选择了坦然淡泊的心态。您可以“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自己心境的了解与共鸣才是真正的天籁之声,琴上无弦又何妨?您能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自己生活闲适,而不必“心为行役”,自然游目骋怀,参透自然。

您告诉我,在污浊社会也不能随波逐流;您告诉我,人生是短暂的,人生需要旷达;您告诉我,无论任何时候都要做那个自然.完整的自己;您告诉我,“真”,永生不灭„„

仿佛是灵魂回到内心,我猛地惊醒,窗外还是黯淡的.四周还是静谧的,而我心中,却多了几分坦然,几分宁静„„

隐者颂

掬一捧月色,凝成暗夜的菊香引两怀清风,拂醒南山的曙光穿过东篱的栏栅,你认清斗米中的昏浊背负荷月的草锄,你遗忘沾露后的衣裳踏着落英缤纷,你寻寻觅觅桃源梦境追着尧舜足迹,你隐隐匿匿南山菊影没了罗绮华服,你披起晚霞织就的布衣更显高贵没了轻车香马,你踩着泪光延伸的路途更觉舒畅勇于放弃敢于清高于是你笑了,笑声中你双眸闪亮,眼神滑过一丝哀伤隐者,不就是一个隐匿疼痛,愿意被遗忘的勇者吗

舞一曲淡泊,遗万世芬芳

一位老者,在落英缤纷的桃源深处,用人生舞着一曲淡泊,却在进退间遗万世芬芳。

依稀记得,有这样一位老者,无奈望着家徒四壁,望着操劳的妻,望着渴求的儿,迫于生活,他怀抱满腹经纶,依依惜别了故乡的青山,故乡的绿水,奔走仕途„„

他曾在满朝文武勾心斗角的风口浪尖,舞着一曲对名利地位的淡泊,以坚守的步伐,踏出清高的旋律,遗万世的芬芳。

依稀记得,有这样一位老者,愤怒地望着钱财万贯,望着昏暗的官场,望着佳肴美人的颓废,迫于不

4

满,他怀抱满心厌恶,毅然告别了江城的深府,江城的大殿,上任参军„„

他曾在市俗纷乱歌舞升平的纸醉金迷里,舞着一曲对荣华享乐的淡泊,以轻蔑的步伐,踏出桀傲的旋律,遗万世以芬芳。

依稀记得,有这样一位老者,满足地望着春色满园,望着倦飞知返的鸟,望着涓涓细流的泉,为免于玷污,他怀抱满心悔恨,匆匆回到了故乡的田园,故乡的山水,远离尘市„„

他曾在硕果累累田间丰收的满目金色中,舞着对谷物满仓的淡泊,以轻盈的步伐,踏出悠然的旋律,遗万世以芬芳。

“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一位老者感慨着,田园都将荒芜了,以心为形役的自己怎能不归?

“晨兴理荒秽,戴月荷锄归”,一位老者决然脱掉华丽的官袍,那些华丽如何比得上朴素?那些贪图如何比得上淡泊?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位老者就这样断绝了世俗,归居田园,以山为钵,以水为酒,饮着归真返璞,饮尽一生。

历史的诗坛多少次风起云涌,诗坛的天空多少次云卷云舒,天空又多少次变幻无穷„„

然而,灯火阑珊蓦然回首时,我依然可以看到这样一位老者舞着一曲淡泊,桃花在他身边纷纷落下,遗留万世芬芳。

评析:这两篇文章分别侧重从“清高”和“淡泊”的角度,歌颂和怀念着伟大的田园诗人陶渊明,其实,在写作过程中,又有哪个话题不能运用陶渊明这个材料呢?象苏轼、陶渊明这样的大家,在话题作文中,几乎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写作素材。

陶渊明:作为素材如何使用

他来了,带来了一阵阵菊香,带来了与自然相合的阔达心境。面对官阙,他选择了归园,选择了自然的那份恬适。他追求的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生活,他有着“阡陌交通,落英缤纷”的理想;他绽放了压在心底的那份“自然”。他的丰碑永远树立在田园郊野之上。

(一)高考作文优秀片段

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国文人里,又有谁能将心澄净到如此境界,以至于只剩下南山之菊?陶渊明选择了归隐之路。这一路走得潇洒,走得清明。然而,陶潜除了饮酒采菊之外,还做了些什么?这或许连他自己都无法回答。归隐之路为中国无数文人选择,但正如余秋雨先生所言:“自我完善式的道德导致了整体上的不道德。”或许是历史的机缘,促成了一座文学的丰碑。但历史的路若要向前延伸,凭千万个陶渊明能够走出吗?

2.晋代田园诗人陶渊明也曾热衷于官场,想在仕途上一展自己的抱负。但当他做了彭泽县令,了解到官场的黑暗以后,便毅然辞官归隐,“羁鸟倦旧林,池鱼思故渊”,他还是喜欢“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生活,从此躬耕农田,不问世事。他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实现了他的人生价值。

3.陶潜伴着“庄生晓梦迷蝴蝶”中的翩翩起舞的蝴蝶在东蓠之下悠然采菊。面对南山,渊明选择忘记,忘记那些官场的丑恶,忘记自己遇到的所有不快,这是心灵的选择,这是过河人在“河”的两岸所做出的明智的选择,这更是明智的“摆渡”。

4.是那个“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隐士,是那个“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的雅人,是那个“戴月荷锄归”的农夫,对!是他,是这享誉文坛百千年的陶渊明。他不愿“为五斗米折腰”,挂印归田园。他忘却了官场的失意,忘却了仕途的不达,却记住了世人的愿望,写出了心中的圣地——桃花源。

5.远离尘世,隐归田园,看花开花落。陶渊明生活很清逸,很自由,像蓝天中的白云,像大海中的鱼鳞,因为有菊,那颗渴望自由的心被官场的牢笼束缚太久了,难道没有什么寄托?选菊吧!清新淡雅,与世无争,不正像他不羁的性格吗?是陶诗将心寄托于菊,寻回了一方心灵的净土,也是陶诗让菊带上了品质高洁,与世无争的高姿态帽子流传至今。

6.一簇簇幽幽香菊在院子里静放,娇美的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山涧清泉一直流过家院门口。早上,雾色渐渐散去。透过微薄的阳光,一位老人拿着锄头,提着竹篮,向院中走去。“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他吟唱诗句,步履悠闲地跨进了院子„„他便是陶渊明。

5

7.幽幽香菊与他为伴,下地耕耘自给自足。闲暇时,便以清泉沏上菊花茶,细细品味;农忙时,便与菊花相枕相依,乐在其中。陶渊明的确生活得自在,他的身上处处洋溢着与众不同清闲与旷达!

8.背负了太多岁月的阴影,真的让他好累。沉溺于过去,也必将让他丧失了现在和未来,于是,他选择了离开。酣眠的午夜,他一个人,随着孤零零的帆影,踏上了回乡的小船。月光还是黯淡的,四周还是静谧的。他的衣袖随风飘摇,但此时,他却拥有几分坦然,几分欢喜。全新的生活随着初升的太阳,就要开始了,他与朋友、家人一同早出晚归享受着田园之乐,他与他们一起品尝着粗茶淡饭,享受着那一分简单无忧的友情以及难得的亲情。(这段小文为我们点染了陶渊明的远离官场的轻松、归途之乐和田园之致,在叙述中不乏精美、自然的语言点缀。)

9.小船在水面轻轻摇荡、漂浮着,微风飘飘柔柔地吹拂我的衣衫,轻轻暧暧地爱抚我的面颊,踏着山雀的歌韵,我醉饮船前船后的山泉。青山回响着船桨的激水,将我所有的乡愁揉碎。眼前是一帧浓浓淡淡的黑白照片,两岸静卧的野草是它的背景。我倾听鸟的对唱,虫的独吟。阳光斜洒,洒满我回家的路。远远的,能看见那个宁静而温馨的茅屋,笼罩在淡烟里,飘渺虚无„„(这是一篇情景交融最好体现的作品。那种无忧的恬淡如闲适的中国画,一缕一缕向我们走来,小船、微风、歌韵、阳光组合成了一幅似静又动的画面。陶渊明就生活在那样的环境里,我们才知道,距离我们那么遥远的五柳先生竟是这样的洒脱、无羁。)

10.我们怎样在喧嚣的尘世让心中积郁的块垒消散,怎样在繁杂的市声中让浮躁的心灵宁静,穿越时间隧道,在陶渊明的南野田园中飘荡,与寂寞的诗魂倾心交谈,或许能让甘泉涌过荒漠,在胸中流出一片绿洲。且让我们想像一下陶夫子归家时的情景。宽袍大袖,迎着轻爽的河风,立于船头的陶公,在这样的晨光熹微中,奔向温馨的家居。他的神态是那样的幸福、轻松、安详、超脱,这时的他实实在在像一只“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小鸟呢!

11.陶渊明是寂寞的,这寂寞就在一个真字,真性情,真言语,真行为。要做到这一个真字,还真需要一番勇气和智慧。在矢志不移和随波逐流之间,在现实利益和神圣价值发生冲突时,选择的天平最终将偏向哪一端?这是一个随时随地都在发生的问题。“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哪复计东西。”人生是短暂的,人生需要旷达。现代人,守住内心的寂寞,别让心灵蒙尘,因为寂寞是一种美丽,寂寞使人诗意地安居!

珍藏书香

疏书寂寂,寻寻觅觅,只有那黄纸朽,红书旧,这才发现,对于书香的喜爱,移入山河表里头。十余年的寒窗苦读,让我发现书香的美好,也让我更加珍藏书香。

常常雅意地站在淡淡地月光下,倾听远处的泉水叮咚,林间天籁,看着深蓝色天幕下一轮明月皎洁,几缕浮云飘渺,如薄冥,如蝉翼,风生水起。

冥冥中仿佛嗅到香甜之味,哦,是那种出墙红杏在风中摇曳;忽而映日别样红的红荷映入眼帘,一股清新四溢沁人心脾;南山下的几株野菊,在秋风中绽放,芬芳淡雅;还有寒风中的笑颜,是那山园小梅凌霜傲雪的盈盈暗香。谁能说此情此景不是美好的?谁能说这些陈词古韵不是美好的升华呢?谁又能说我们不应该珍藏书香?

千古江山,文人墨客,舞榭坛台,只有那绝世之作,才能在历史的尘埃中得以流传,而那泛泛之作,唯有尘满面,鬓如霜,无话不凄凉。

我站在书香面前,站在历史长河的堤岸上,品千古风骚。

风雨潇潇,是文天祥仰天长啸“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坚贞;凄婉断肠,是楚霸王水边飞歌“虞兮虞兮奈若何”的柔情;明月纤纤,是李太白对酒当歌“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豪放;寂寞梧桐,是李煜低于沉吟“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的惆怅。一缕缕的书香,正值得我们珍藏。

听老杜春夜咏哦,小杜清明问路,陆放翁卧听夜阑,僧志南杖过桥东;易安居士叹绿肥红瘦,诚斋主人赏荷心呈珠;张志和泛舟垂钓不须归,苏东坡淡妆浓抹拟西湖。

让我们把这份美好,这缕书香,珍藏在青春的行囊里,让她伴我们走过漫漫人生。

6

走进语文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是悲苦、寂寞的,细雨闲花之下,我们感同身受。“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执着的爱国热情更让我们感受到了中国古代文人志士的不屈不饶。“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范仲淹教会我们拥有一种宽阔的胸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我们为范仲淹的忧国忧民之情而感慨万千……

是语文,带我走进了“乱花渐欲迷人眼”、“天街小雨润如酥”的美好世界;是语文,带我领悟了“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的豪迈。看那洞庭湖“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看那五岳之首的泰山,“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看那富春江畔“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祖国江山如此美好,作为炎黄子孙,我怎能不无比自豪?

我在语文的海洋里遨游,没有束缚,没有顾虑。学习语文不必像为了文凭而战的焦头烂额,只要带着一份闲适,一份真心,便能体会语文的真正含义。是的,带着这份雅兴,我走进了语文。

四面楚歌的项羽,是不是穷途末路?回答是否定,刘邦利用心理战术就打败了项羽,最后致使项羽自刎乌江,悲情的女子为项羽付出的不只是真情,还有生命的代价。我鄙弃项羽最后的懦弱,作为西楚霸王的他,为什么就不能像越王勾践一样,卧薪尝胆、重振雄风?为什么就不能想到“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呢?他应该自信“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啊!在这些千古的名人和名言中,我走进了语文,感受到了更多语文的魅力,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曹操作为一代枭雄,最终完成了统一大业。我们无不感慨于曹操的心狠手辣和他的足智多谋,但我更欣赏的还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亮,也感动于刘备三顾草庐的一片真心。可惜后主刘禅不懂得“亲贤远佞”的道理,最终葬送了蜀国基业……对于一些人,鲁迅先生曾云“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我想,这句话再适合不过阿斗了。在语文的宝库里,教会了我很多。

走进语文,我要像莲一样“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走进语文,我终会像苏轼一样“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第五篇:走近父母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初二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其独立意识飞速发展。他们敢于向权威挑战,又希望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学习建立各种良好的人际关系就成为他们亟待解决的问题。但青春期又是一个不成熟充满矛盾的时期。学生要面临太多的矛盾和冲突,其中包括要求独立与自身尚不成熟的矛盾,依赖性和要求独立的愿望的矛盾,对权威的反叛心理与自身的幼稚之间的矛盾,渴望理解与自我封闭的矛盾,等等。这些都可能使青少年产生很多心理冲突。在这个时期,引导学生正确面对代沟、正确对待逆反心理是及时而且必要的。

【教材分析】学会与父母平等沟通,正确认识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和教育,

以及可能产生的矛盾,克服“逆反”心理。了解青春期闭锁心理现象及危害,积极与同学、朋友交往,养成热情、开朗的性格理解生命是父母赋予的,体会父母为抚养自己付出的辛劳,能尽自己所能孝敬父母和长辈。

关心和尊重他人,体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学会换位思考,能够与人为善。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生命是父母赋予的,体会父母恩情,懂得孝敬父母是每个人应尽的义务;

过程与方法:运用图片导入本单元的学习,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掌握本节课所要学的主要内容。选取贴近学生实际的材料,让学生体会父母恩情,懂得孝敬父母是每个人应尽的义务,为下一目的教学埋下伏笔。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父母对子女的爱是天底下最无私最伟大的爱;正确认识父母对自己的爱和教育以及可能产生的矛盾,理解父母,以实际行动孝敬父母。

【教学难点分析】重点:沟通与和谐。本节主要教给学生怎样与父母进行交流与沟通,促进家庭生活和谐健康。在建设和谐社会的背景下,建设和谐家庭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方面。而父母与子女关系是家庭关系的重要方面。而家庭和谐、父母与子女关系的和谐都有赖于父母与子女的正确沟通。同时家庭的健康和谐是青少年健康顺利成长的重要基础。

难点:真正让学生理解代沟产生的原因。初二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其独立意识飞速发展。他们敢于向权威挑战,又希望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学习建立各种良好的人际关系就成为他们亟待解决的问题。青春期又是一个不成熟充满矛盾的时期。学生要面临太多的矛盾和冲突。同时青春期正是学生个性发展和个性意识较强的时期。这一时期的学生往往忽视他人的感受,

突出强调自身的感受和存在。难以理解与父母之间也会产生矛盾这一事实。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第1课时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1.导入

让学生首先阅读和感受教材中的《游子吟》。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母亲这种浓浓的思念之情、感激之情。

诗的开头两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它用平时我们最常见的两样东西——针线和衣服,来表达了母亲对子女们的关爱。第

三、四句“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则表达出了儿子要出远门,母亲为儿子担忧的神情,因为她怕这一去可能会不复返。而最后两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写出了孟郊自己心里面最最真挚的看法,从他的诗句中我也感受到了这伟大的母爱!我们就像大自然中的一颗小草,母亲就如阳光、雨水一般,光照我们,呵护我们。这样的深情厚谊,我们做子女怎能报答的了呢?

这首游子吟以游子的感恩之心为主线,来表达母爱的伟大。书上说:“上帝无法照顾每一个人,所以才创造出母亲。”母亲关爱我们,呵护我们,完全是以自己的本性,毫无怨言的教育我们,就像游子吟中的这个慈母,把自己对儿子的爱化为一针一线,让我读着读着感到了温暖。

2.第一层次:感受父母恩情

第一步:学生回顾自己从出生到现在的成长历程(幼儿园、小学和中学),父母曾给予的无私奉献和关爱有哪些?引导学生交流自己成长过程中父母对自己的关爱,激发学生进一步了解父母赋予自己生命、教给自己知识、技能和做人的道理,对自己的无私恩情,教育学生要心怀感恩之心,感恩父母。

第二步:播放视频2009年《感动中国人物》——暴走妈妈:陈玉蓉。发生在普通、平凡家庭中的不平凡的事情,引导学生感悟母爱的伟大,明确父母对子女无私、伟大的爱。 2009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55岁时患有重度脂肪肝,然而为了割肝拯救患有先天性肝脏功能不全疾病的儿子,风雨无阻每天暴走10公里。7个月的暴走陈玉蓉的体重由66公斤减至60公斤,脂肪肝也消失了,医生连称“简直是个奇迹”,这是一场命运的马拉松。她忍住饥饿和疲倦不敢停住脚步。上苍用疾病考验人类的亲情,她就舍出血肉,付出艰辛,守住信心。她是母亲,她一定要赢,她的脚步为人们丈量出一份伟大的亲情。她用行为阐释了母爱齐天,也让陈玉蓉得到了“暴走妈妈”的称号。陈玉蓉的感人事迹也以“暴走妈妈”为名翻拍成一部电影

第三步:请同学与大家分享自己所知道的歌颂和描写父母对子女之爱的感人文章、歌曲、故事(教师可以适时补充)。学生小组交流展示,教师积极引导学生明确父母对子女的爱是世界上最无私、最伟大的爱,知道不能忘怀父母对自己的养育之恩。

常回家看看,“世上只有妈妈好”,这句歌词已经传唱了几十年,它伴随着一个个可爱的孩子健康茁壮地成长,它反映了一个母亲对自己儿女的爱。其实,不仅是母亲,父亲也是这样的。我们每个人都友爱自己的父母亲,特别是在情况危急的时候,更能体现出父母对你的爱。我也有这样的父母,他们给我的爱也是无限的。“谁拒绝父母对自己的训导,谁就首先失去了做人的机会。”父母是我们人生中的第一位老师,也是最后一位老师,他们用尽毕生的精力,教会了我们许多人生道理,但他们却从不求回报。无私的爱——就像成了天下间每一位父母所特有的标志。

人生智慧:不要跟不孝敬父母的人打交道,他对他父母都那个样子,对别人能怎样?不要忘记无言的母爱,沐浴其中的我们应该懂得孝心无价。

人生智慧:也许我们出生在普通家庭,也许我们的家境比别人要差,也许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多遭受了些苦难,但请相信:父母对我们的爱是天底下最纯洁伟大的爱。

第四步:展示《中华二十四孝故事》的相关资料。请学生讲述其中的1-2个典故(如闵子骞芦衣顺母、扇枕温衾、怀橘遗亲、郯子鹿乳奉亲等)。通过学生对故事的讲述,让学生知道我国从古至今就有孝敬父母的典范事迹,以及“万善孝为先”“孝悌为人之本”的道理,明确孝敬父母既是为人的基本要求,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第五步:如今国家和社会重视什么问题?(教师可以结合《孝经》的部分内容、相关法律条文点拨)让学生明确在现代社会,孝敬父母同样是基本的道德规范,而且还是每个子女应尽的义务和责任。

3.第二层次:学会孝敬父母

引导学生认识到,对父母的孝敬要体现在日常生活中。

方式一:学生阅读教科书P4的材料并思考,谈感悟。如果你是作者,会有何感想?怎样做才能避免“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教师可进一步引导学生说出“我”的内心感受,体会“子欲养而亲不待”的内涵。引导学生感受文章中母亲对“我”的牵挂,体会母亲对子女的爱,承接第一层次内容,相互呼应。让学生懂得孝敬父母要从现在开始,体现在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几种情景(如:家庭困难的同学,为了满足自己的攀比心理,要求父母为自己购买耐克运动鞋;某同学不好好学习,破坏学校纪律;父母生病了等),让学生探究现实生活中孝敬父母的具体做法。通过运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让学生尽可能全面地探究出今后改进的具体方法,做到感激、尊敬和体谅父母,听从父母的正确教导,与父母之间保持亲密融洽的关系。 最后,结合自身的一些表现,反思自己与父母相处中的不足之处(如顶嘴、惹父母生气等),并谈谈今后该怎样做。结合本课所学,引导学生进行知识性的总结,实际就是谈收获,将理论知识灵活落实到具体生活实践中,使学生既能掌握知识要点,又能够真正孝敬父母。

方式二:呈现当代孝子的典范事迹,让学生说出自己的行动。明确当今社会孝敬父母是基本的道德规范,是做人的本分,更是每个子女应尽的义务。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说出现实生活中如何孝敬父母。(包括感激和尊敬父母,听从父母的正确教导,认真学习,踏实做人;体谅父母和家庭的困难;亲近、关心和帮助父母,同父母保持亲密融洽的关系;赡养父母等。)

第2课时

“代沟”析疑

沟通与和谐

1.导入

方式一:请学生阅读《青云写给编辑老师的一封信》,寻找青云和妈妈爆发“战争”的导火索,并回答:对于青云的苦恼,你是否有同感?让学生交流自己与父母相处时遇到的不愉快,分析如何看待这种现象及对自己和家庭的负面影响。通过联系学生与父母相处遇到的困惑,激发学生内心的共鸣,了解发生在两代人之间烦恼、矛盾和冲突。

方式二:一个电话引起的风波。学生小组讨论并交流自己的感受和看法,然后教师引导学生联系身边的故事,交流两代人之间的隔阂、矛盾和冲突。引导学生探究与父母之间的矛盾,初步了解与父母之间的隔阂。

2.第一层次:“代沟”析疑

(一)认识代沟

方式一:联接导入,学生继续阅读《青云写给编辑老师的一封信》,思考并讨论教师的相关设问。(如:你的真实想法,青云的苦恼反映了一种什么社会现象,如何改变这种局面,你会怎样应对等)。学生身临其境的体会这种情境,说出自己的内心感受及做法,明确进入青春期两代人之间的矛盾、冲突被称为“代沟”或“代沟冲突”。

方式二:学生分享课前查阅的资料,并进行课堂交流。将学生分成学习小组,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向同学介绍自己查阅的相关资料;教师引导学生谈谈如何看待与父母的矛盾和冲突,讨论“代沟”产生的必然性,并进一步说说对自己和家庭的负面影响。引导学生认识两代人之间的“代沟”现象。

(二)产生“代沟”的原因

方式一:让学生结合教材P6的两幅漫画进行思考:两幅漫画突出反映了父母和子女各自怎样的心理特点?学生评析漫画自主发现问题,了解进入青春期的“我们”成人感、自我意识与独立性开始出现并迅速发展,对于父母的态度有了明显的变化,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站在父母的角度,了解父母仍把我们当“小孩子”看待,对我们不放心、担忧。通过对两幅漫画的分析,总结进入青春期自我意识和自尊心、独立性不断增强是产生“代沟”的一个重要原因。

教师设置母子对同一问题看法不同的几种情境(如在业余爱好方面、在交友方面、价值观念、生活态度等),让学生展开小组讨论:几位同学在哪些方面同父母产生了分歧,各自的观点是什么?上述分歧说明什么问题?教师可以结合教材P7文字材料,适当点拨出现以上问题的原因。引导学生共同分析出自己与父母在知识水平、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等方面的差异是“代沟”产生的又一原因。 阅读一个真实的故事《送伞》,让学生交流:母亲此时的心情如何?你有什么感受?由于各方面差异,主人公为了同伴执意不与母亲一起走,引导学生换位思考,妈妈独自一人的心中感受,了解造成“代沟”的另一原因,同伴友情的密切致使与父母亲情的疏远。

结合教材P8的活动,让学生列举自己与父母之间存在的各种分歧、矛盾,并分析原因。引导学生回顾或者设想一下当时的情景,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总结出青少年情绪的特点,让学生知道自己对父母执拗、对立、反抗的心态加剧了亲子之间的矛盾和冲突。结合以上所学,不难发现很多中学生与父母之间会有“代沟”,明确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代沟”是客观存在的,同时也是难以避免的,从而正确看待“代沟”。

3.第二层次:沟通与和谐

方式一:创设暖暖亲情的情景:播放歌曲《相亲相爱一家人》,同时滚动展示亲子之间和谐相处的图片。让学生感受图片中家庭的和谐融洽。

第一步:展示《给妈妈的十四条建议》,谈谈自己的想法。小组进行探究活动,尝试以晓琴妈妈的名义,回复晓琴的建议。教师引导学生这是爱的分歧,需要双方的互相理解,更需要积极的沟通。激起学生的心理共鸣,学会换位思考,明确亲子间的矛盾实际上是父母关心自己的方式和自己的想法出现了分歧,双方合理地说出自己的建议,消除误会,亲子间的矛盾、冲突是可以心平气和的协商解决的。

第二步:展示《中国青年报》2000年6月21日刊登的代表父母观点的《给晓琴的十四条回答》,让学生展开讨论,列举父母的优点,找出自己的不足。学生小组探究,通过双方各自站在不同的角度考虑问题,发现父母看待问题更加全面、富有经验、深度,加深对父母的了解,今后应尊重父母,愉快接受父母正确的意见。

第三步:结合教材P12的活动,说说自己对父母了解多少?如承担的压力、面临的困难、存在的烦恼、拥有的愿望和身体状况等,引导学生了解父母各方面的情况,感受父母的处境和体验他们的心理,了解父母辛苦、困难,体验父母的情绪和需要,给予父母关心和精神安慰。

第四步:结合教材P13事例,列举自己的错误言行,如何看待与父母“唱反调”“对着干”的现象?反之,当父母有过错时,我们可采取哪些方式?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父母的“唠叨”,要调节、控制自己的情绪、态度,克服“逆反”心理。了解正确的处理方式,要妥善处理尊重、孝敬和帮助父母的关系,掌握一定的技巧、方式、方法。

第五步:活动设计:检查自己在学习和生活中的表现,反思过去与父母相处时态度和行为有哪些地方不妥?并说说今后怎样做?引导学生要采取恰当的方式处理与父母、长辈的矛盾,做到依靠不依赖,自主不逆反,与父母和谐相处。

最后,展示编辑老师给青云同学的建议,让父母和子女共同努力,更重要的是换位思考,加强沟通。

【课堂练习】(一)单项选择 1.“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朝孟郊的这首诗说明了

(

)

A.不孝敬父母是违法的 B.对父母的养育之恩我们唯有以金钱来回报 C.养育子女是父母的责任,我们不需要报答 D.父母对子女的爱是世界上最无私 最真挚的爱 2.作为一名中学生,应当这样孝敬父母:(

)

①听从父母的教诲,不随便顶撞父母 ②在父母有困难时,尽力去关心和照顾父母,协助父母 ③在学校刻苦学习,努力求知,不辜负父母的期望 ④在离家外出时,应及时向父母汇报情况 ⑤出外打工挣钱赡养父母

(

)

A.①②④⑤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⑤

D.①③④⑤

3.八年级的同学们在学完《难报三春晖》后,利用课余时间收集了一些名言,你认为与孝敬父母无关的是

(

)

A.“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B.“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

C.“父不慈则子不孝,兄不友则弟不恭”

D.“劳苦莫教爹娘受,忧愁莫教爹娘耽

4.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

A.孝敬父母要在物质上保证父母的基本生活

B.孝敬父母就是不要让父母感到屈辱

C.孝敬父母不仅要在物质上给予供养,精神上还要给予安慰 D.孝敬父母的同时也会得到回报。

(二)非选择题 5.联系生活实际,你怎样做才是真正的孝敬父母?

【作业安排】给父母写一封信。在这封信里你可以表达自己对父母的感激之情,也可以为自己的某一次任性胡闹向父母道歉,还可以向父母提出一些小小的建议,把最暖人的话送给自己最亲的人——父母。

【教学反思】对教材的研究和挖掘不是很到位。课堂练习密度不够。

上一篇:自检报告记录表格下一篇:钻井工艺流程简介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