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电子课程视角下的高等工科教育研究

2022-09-11

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 一方面高等教育越来越普及化、大众化, 而另一方面, 社会对于工科人才的需要不仅在“量”上有要求, 在“质”上更为严格。高等学校肩负着为社会输送“优秀综合素质人才”的神圣使命。在这个系统工程中, 高等院校的教育必须务实创新, 以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将“宽口径、厚基础”的思想真正落到实处。

本文在总结其他学科“创新思维”的教学成功经验条件下, 以电工电子课程教育方法及理论为切入点。对高等院校工科教育提出了一套相对完整的教学体系。

1 夯实基础, 紧随业界动态

基础学习是工科学生学习中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该课程在学习中涉及的公式、定理以及符号较多。对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等前驱课程都有一些要求, 然而在这些课程的讲授过程中, 多数教师只顾及学生对该门课程的知识点的掌握, 对于其前驱课程的学习和掌握情况一般不予过问。碰到积分、微分方程等学生相对难理解的问题时, 无疑成了部分学生的难点和障碍。另外, 该课程本身的定理、公式, 如果不在课堂上加以解决, 让学生及时理解, 即使学生课后看书, 碰到自己不懂的问题, 也会绕道而走。久之, 该问题就会被遗忘。所以, 作为教师, 一定要教会学生向课堂要效益。针对重点、难点问题及时解决, 促使学生打好基础, 对所学课程没有惧怕心理, 变被动为主动。

以电路分析为例, 该课程就涉及到高等数学中的微分、积分以及向量代数等部分内容。如果教师部加以详解, 就会使其成为部分学生的学习障碍。所以教师在备课时, 就应该考虑到该问题, 在讲课时应该注意学生的接受能力, 及时地串讲一些学生不懂得数学公式这。这样, 学生在学习该课程时才会感觉得心应手, 学习才会有所获, 而教师的讲课也会轻松许多。

其次, 目前多数教师讲课, 采用“就书讲书”的办法, 使学生的学习具有一定的盲目性, 导致学生对该门课程失去应有的信心, 没有动力。我们老师在授课时应该加进去一点业界的最新动态, 如在讲述数字电路时, 就可以串讲一些电子公司的最新数码产品。在讲微机原理课程时, 可以讲讲Intel处理器和AMD处理器的异同。这些贴近生活的材料, 往往是学生最感兴趣的话题。其作用在于:调动课堂气氛, 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促成学生急需获取知识的心态。从而达到了教学目的。

2 深化理论, 坚持理论与实践并行

理论学习始终是当代大学生学习的根本任务, 就高等院校工科学生而言, 理论学习至关重要。在传统的教学理念中, 老师额极为重视理论知识学习, 然而, 发现学生接受的很有限。于是, 就开始了教育改革的探索。近几年来, 在倡导教育创新及向西方教育模式学习的大背景下, 有很多的教育工作者开始注重实验课的教学。但是, 由于老师对学生的基础不了解, 出现了信息不对称的情况, 即而产生教育上的偏差。典型的就是盲目的照搬国外的教育体系, 甚至扭曲了国外的教育体系, 使得学生实验和理论的学习程度比例严重失调。笔者曾在某杂志上看过一篇文章, 其核心内容就是淡化理论课的学习, 甚至有人提出“不学习理论, 便于和国际更好的接轨”。部分高校也曾做过类似“串讲理论, 深化实验”的教学实验, 实验表明:没有理论支持的学生, 在实验课上就是典型的“盲人大力士”, 力气很大, 却不知从何下手。通过这些实验, 充分说明了理论课程学习在高等院校工科学习中的重要性。

同样, 实验课的学习也极为重要。其作用在于深化理论并证明理论,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 必须认真对待。但是, 理论与实验怎样才能找到一个合适的切入点才不致头重脚轻?以数字电路为例, 没有理论准备的学生走进实验室后, 不知道代用那个芯片或不知道现在应该干什么, 而理论准备相对充分的学生就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了, 实验也会有所获。这样的实验证明, 只有学生有了一定的理论知识, 再去做实验, 才会有所收获。这个课程的安排, 不一定要按照排课时间进行, 而是应该由授课教师根据学生理论学习的状况统筹安排, 合理规划, 根据学生对课本的接受程度, 安排实验, 对个别基础较差的同学实施单独辅导。实验表明, 使用该教学方法会使学生成绩大步的提高。

3 师生互动, 营造一流的学习氛围

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 是我们学习工作的最佳精神状态, 相反, 紧张、严肃、压抑的气氛, 就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的潜力, 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就无法激活。为此,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营造一个平等、民主、和谐、关系融洽的学习氛围。

学习气氛一直是很多高校相对比较缺乏的东西。在这样的外在环境下, 人缺少一种学习的动力和激情, 更重要的是, 难以静下心来。学习氛围塑造成功的大学一踏进校门迎面而来的就是一种浓郁的学术气息。在这样的环境下, 学习变成一种享受。

作为高等院校, 应该注重与学生的沟通、互动, 营造出一流的学习气氛。减少学生与老师间的距离, 使学生对老师没有了任何顾虑和对该门课程的神秘感;就一个问题进行探讨, 争论式的学习, 对工科的学生来说, 可以使学生对问题看的更深, 并对解决一些问题可以提出具体方法和观点, 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互动式的学习可以使学生的问题得到及时解决, 并有助于拓宽学生知识面。可见, 营造学习气氛对高等院校工科学习的重要性。

4 资源整合, 建立良好的电教体系

资源整合, 就是把网上的资源以及我们的授课视频、课件等资料通过筛选、分组、排序, 选出优秀的教学资源, 建立起一套自主学习系统, 再把相关试题做成选择、填空的模式也做成一份自主测试系统, 把两个系统进行集成发布到学校互联网上, 供学生自主学习。由于电工电子课程所具有的特性, 组成这样的系统相对比较容易。

除此之外, 还应加强电教体系的最大利用。因为, 电工电子课程的部分现象, 用课件描述一目了然, 所以, 重用电教系统的运用是很有必要的。

当下, 电教体系在各高校的硬件设备都相对完善, 在长期以来的教学中, 多媒体教室的投影仪都充当着黑板的替代品, 电工电子课程本身具备的一些电子现象并没有表现出来, 从而失去了电教室的实际意义。那么, 如何才能使电教系统发挥其在电工电子课程教育中的实际意义呢?根据笔者的教学经验, 发现课件中:一、尽量不要含太多的文字解说, 只记下重要的定理、公式和思想;二、课件中的素材要有趣味性、说服力。

5 结语

在现代社会体系中, 知识的创新、科技的进步、人才的培养都离不开高等教育。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 提高综合国力, 培养跨世纪人才, 高等教育必须从教育观念、管理体制、教育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改革, 使之适应知识经济发展的需要。大学生是未来从事知识创新的主力军, 国家的创新能力的基础是人才的数量、质量、结构和整体作用的发挥。教育改革众口不一, 形势繁杂, 只要我们坚持学生第一的理念、学术之上的作风、以人为本的态度, 我们的改革就是最有效的。

摘要:电工电子课程是高等院校工科学生必不可少的课程之一。对后继专业课程的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本文以电工电子课程为切入点, 以培养高质量综合型人才为归宿点, 结合实际教学经验, 从多方面, 多层次研究和探讨了目前我国高等工科教育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关键词:电工电子课程,多元化教学,互动式学习

参考文献

[1] The Engineer of 2020:Visions ofEngineering in the New Century[J].Washington DC:The NationalAcademies Press, 2004.

[2] 唐文和.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实践问题分析[J].中国远程教育, 2004.

[3] 龙大为.论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型[J].学术探索, 2005.

上一篇:智能化电子通讯技术的原理刍议下一篇:国有土地出让对地方经济的影响及政策建议——基于对辽南某市某新区的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