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美学素质对基础护理学教学的影响

2024-05-05

教师美学素质对基础护理学教学的影响(通用11篇)

篇1:教师美学素质对基础护理学教学的影响

大学成功素质教育理论对基础护理学教学实践的指导意义论文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深深感到,大学成功素质教育理论对基础护理学教学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具体表现在:促使教学目的更加明确,教学重点、要点更加清晰,教学方法更加合理。

大学成功素质教育理论的提出对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是一次突破和创新,特别是对于基础护理学教学实践,其指导意义十分重大,作为一名护理专业教师,我深有感触。基础护理学的教学任务、目标、方法等与成功素质教育的宗旨和要求高度吻合,在其框架下进行教学实践,可以使基础护理学教学的深度和广度更佳,教师的表叙可以句句中的,更加清楚,以致达到挥洒自如、淋漓尽致的境界。

大学成功素质教育,是以促进大学生成功素质为根本目的,从专业素质、通适素质和创新素质三个方面培养大学生的成功素质,消除失败因子,促成大学生学业成功和就业成功,并为其今后的创业成功和事业成功奠定素质基础的大学教育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专业素质教育的内容主要表现在专业观念素质、专业品格素质、专业能力素质、专业身体素质和专业心理素质。而基础护理学课程在护理专业教学中,是一门专业基础课,对学生的知识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将一名高中生引入护理领域,转化为护士角色的最重要的核心课程。要从理论、知识、技能、情感、行为上培养学生,在教学实践中,非常需要大学成功素质教育理论指导。

一、教学目的更加清楚

传统教学思想主要是传授知识,释疑解惑。素质教育进了一步,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塑造人,而成功素质教育则是在此基础上,强调了成功、自信、消除失败因子,促进学生学业成功、就业成功、创业成功、事业成功。每一个人都有梦想,成功素质教育就是培养有梦想和努力实现梦想的人。俗话说“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漁”,我们的教学是要让学生受益终生。

基础护理学课程的教学目的,按旧意是教学生掌握基础护理的一系列操作技能和相应的理论知识,即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三基)。但现在我们明确地提出,这些是不够的,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整体护理的发展,护理实践越来强调对人的生命的尊重,关怀作为护理的基本要求和核心内容,成为护士必须具备的素质和能力。在传统的医学模式中,教师和学生关注的是操作技术的功效,忽视了情感的沟通,对培养学生关怀意识和关怀能力不够。我在自己主编的基础护理学教材中就提出:“基础护理学是研究基础护理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塑造护理职业道德、情感和行为规范……”,帮肋学生塑造护士角色。根据大学成功素质教育理论,我们的教学目的就是要培养一批合格的护士人才,首先使他们顺利完成学业,毕业时能拿到两证(毕业证、护士执业资格证),助推就业成功。由于在教学中,我们强调了成功素质的培养,促使学生在观念、品格、能力、身体、心理五大方面打了比较好的基础。相信他们在社会立足之后,通过数年努力,会有相当一部分人在护理专业上崭露头角。同时也创造了学校护理学教学品牌。

二、教学重点、要点更加明确

基础护理学的教材内容,以往从国外引入的理论、理念偏多,与其它相关学科简单重复,模式化的内容偏多,贴近生活的.、务实的内容不足,跟进科学发展的内容不足。教材改革后情况有很大好转,但教学中如何抓住重点、要点仍然难以把握,有了成功素质教育理论框架,问题就迎刃而解。首先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比重。根据成功素质教育理论的要求,我们将实践课时增加,强调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基础护理学大量内容是操作,我们把教学重点放在“会”上,并在不断操练中升华,将“三基”内化为职业本能、习惯。如无菌技术要求学生在学习以后,不仅对无菌技术的目的、原则、要求能够基本掌握,并在以后的操作中成为一种概念,上升为一种习惯,在打针、发药、治疗以及生活中都与常人不一般,处处保持清洁、整齐,避免污染、病原体传播和医院感染。通过这样的教学,传授给学生的不仅是基础护理操作技术,更是一种职业习惯和职业道德。

基础护理的对象是病人,因此,在教学中对学生不仅教技术,更重要的是带作风,培养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理念,情感和行为习惯。曾有多次报导,我校护生在外出中遇突发事件挺身而出,救病人于危难之中。这体现的就是一种教学成果。我校现有基础护理教学的教师都是具有临床护理、护理教学双职称的“双师型”教师,教学中随时考虑实际工作情况、病人需要,授课时往往以生动的案例开展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基础护理技术操作、良好的职业习惯和道德。大学成功素质教育倡导开发内内教学模式,强调内化的过程,首先是认识,进而理解,最后要落实到会不会层面上。基础护理学的教学采用开发内化教学模式,将教学内容充分内化,将教学重点放在“会不会”上,要求学生在“会”的基础上,将教学内容内化成为一种职业本能、习惯即专业素质。如静脉穿刺,要求学生象一个老护士一样一针见血,而不是回忆操作要领,战战兢兢的一针见血。

三、教学方法更加合理

在成功素质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基础护理学课程的教学方法可以更加合理、更具多样化。成功素质教育理论将素质分为五大素质,即观念素质体系、品德素质体系、知识素质体系、能力素质体系和身心素质体系。本课程教学正是要从这五个方面培养每一个学生。

观念素质主要指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基础护理学从专业角度提倡以维护、促进、恢复人类健康为已任,护士的观念素质具有决定性作用。教学中,随时都要灌输尊重生命,关爱病人,救死扶伤,实行人道主义精神,要求学生热爱护理事业,忠于职守,具有高度的科学精神和高度的责任感。每一项护理操作前、操作中、操作后必须查对,对床号,对姓名、对剂量、对浓度、对用法,形成工作习惯。我在实践课教学中,要求学生在每一项操作前必须做到“查对、评估、解释”,查对即“三查七对”,评估,即评估病人的身体状态和精神状态,解释即简要解释护理操作的目的、过程、病人应如何配合,争取每一项护理操作都达到最佳效果。

品德素质指人格、道德、性格等。基础护理学教学中,需要引导学生具备自觉培养护士应有的人格、道德、性格,而且有较一般人更严格的要求。护士对待病人应该一视同仁,对待工作应该一丝不苟,需要有慎独精神,医护人员之间应团结协作,语言、仪表、行为举止应符合基础护理学所列举的规范性要求。因此,本课程着重培养学生成为仪表端庄、举止优雅、语言文明,对病人富有爱心的人。护士会经常遇到危急重症病人甚至临终护理,对人生全过程的守护需要有强大的心理适应能力,这就要求本课程在教学中要注意对学生的专业心理素质的培养。

能力素质。主要指完成一项目标或任务所体现出来的素质。对于护理专业学生来说,主要体现在认知能力、操作能力、沟通能力、应变能力。基础护理教学中,我们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观察病人病情变化,心理状态,情绪反应等,所以这种认知能力不仅体现在学习上,更重的体现在对人的认知上,这是职业的要求。学习成绩好不代表认知能力高,学生应具备从职业出发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在与人打交道的过程中,特别强调沟通,缺少沟通就谈不上准确的认知。护士对待病人的言行都应该有职业性关注。教学中,鼓励学生多提问,多发言,相互间多交流,培养一种积极、热情的与人交往习惯。出操作考试题以案例的形式出现,避免简单形式,强调综合能力的培养。如铺床法,过去考试题的铺备用床、铺麻醉床,现在以案例形式考查,首先学生要通过案例分析,再确定铺哪一种床。

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护理职业是一种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的职业,与病人打交道接触最多,夜班最多,处理突发事件多,没有一定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不可能胜任工作的。基础护理教学中,我们经常提示学生注意自己的身体的锻炼和心理的锻炼。首先在思想上有了准备,才不至于在工作中退缩,例如,没有强健的体质,与病人接触,很可能自己也感染了疾病;经常上夜班,生物钟被打乱,自己不会调整,就不能长期坚持工作;危重症病人抢救,行动不敏锐,思维不清晰,就会贻误工作;遇到血淋淋的事件或作临终护理,如果胆小、迷信,就不可能把事情做好;遇到病人不理解,家属不理解,甚至于医闹,没有冷静的情绪,强大的心理素质,就不可能正确处理问题,如此等等。因而在基础护理教学中,需要有意识地讲一些案例,帮助学生理解护理角色。

总之,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深深感到,大学成功素质教育理论对于基础护理学教学实践确实有明确具体现实的指导意义。

★ 舞蹈教学实践论文

★ 对话:理论与实践

★ 法学理论论文

★ 教学艺术理论与策略初探论文

★ [中学地理论文]地理课外活动理论与实践的探讨

★ 高等院校无机化学实验课程教学综合改革探究论文

篇2:教师美学素质对基础护理学教学的影响

教师素质对教学方法改革的影响分析

教学方法既包括教师的教法,也包括学生的学法.教学方法不是以独立于教师主体之外的实体形态存在的`,而是教师主体内在素质在教学活动过程中的一种外化.教学方法改革是教师为快速、圆满、高质量完成教材中的教学任务,在方法上的变更.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需要实施教学方法改革与创新,关键是要提高教师的素质.即思想素质、业务素质、心理素质.只有这三个方面有机地结合,共同提高,才能更好地探索和采用新的教学方法.

作 者:曹延明 作者单位:东北农业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30刊 名:商业经济英文刊名:BUSINESS ECONOMY年,卷(期):2009“”(12)分类号:G420关键词:教师素质 教学方法 改革

篇3:浅谈教师素质对教学质量的影响

1 教师的业务修养对教学质量的影响

任何一种职业, 职工的业务水平都将影响他的工作结果。教学工作当然也不例外, 教师的业务水平、业务修养对教学质量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方面, 即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和教育教学水平。

1.1专业知识水平。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是从三个方面影响教学质量, 就是“精”、“博”、“新”。所谓“精”, 就是指教师要精通自己的专业知识, 只有这样, 才能保证在教学中把正确的知识传授给学生。我们经常遇到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出现知识性错误的情况, 这不仅对教学质量产生影响, 而且是教师教学工作中的大忌。所谓“博”, 是指知识要渊博, 只有具备了渊博的知识, 才会在教学中做到深入浅出, 要做到“给学生一杯水, 自己要有一桶水”。当今社会, 知识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 这更需要教师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 不断地充实自己, 以应对知识大爆炸所带来的挑战。如果教师有时自己还处于一种“知其然, 不知其所以然”的状态, 学生会如何?教学质量又会如何呢?所谓“新”, 是指教师要不断地运用新知识充实自己、武装自己, 使自己这一桶水成为长流水。由于在生产实际中新技术、新理论的不断应用, 我们如果只用过去积累的那一点点儿的知识向学生传授, 单纯从教学角度看, 也许教学质量是得到保证的, 但综合起来看, 你所培养的人所学的技术和知识有许多在实际中已经不用了, 而有用的东西又没学到, 这样的“产品”能说合格么?其质量又该如何评价呢?1.2教育教学水平。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是从两个方面影响教学质量的。第一是教育理论水平, 教学实践活动离不开理论的正确指导;第二是教学水平, 通过教学实践的积累和总结, 改善教学方法, 提高教学水平。教学工作不只是照本宣科的灌输知识, 还要运用各种形式和方法进行教学实践, 教师只有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才能提高教学质量。

2 应有的教育机智对教学质量的影响

所谓机智, 也叫做敏感性, 即敏感, 就像新闻记者具有新闻敏感, 电影演员需要艺术敏感一样, 教师也有自己的职业敏感———教育敏感。教育机智是指教师面对特定的学生行为或特定的事件, 能通过敏锐地观察, 准确地把握行为和事件的实质, 果断、并迅速地做出决策并付诸实施的能力[1]。正所谓“机变随物移, 精妙贯未然”, 人的主观知识与实践过程应随着客观事物的发展变化而变化, 才能预测和控制事物的未来发展。教育机智是教师各种教育能力的综合表现, 它要求教师通过课前课后各种信息的反馈, 对学生的各种情况进行细致的掌握与了解, 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对学生进行观察, 敏锐地察觉各种突如其来的教育情境, 并能深入地了解其产生原因、发展过程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从而当机立断, 采取符合当时实际、合乎当时情况的措施。例如课堂上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境:教师突然发现他对面的一张张脸变得很木然了, 这时候作为教师的你该怎么办呢?是回头过头来再讲一遍, 或者继续你的高谈阔论, 还是在极短的瞬间找出原因, 采取适当的措施, 把这一张张木然的脸变成生动活泼的脸, 顺利进行下面的教学?这一切, 都需要上课教师运用自己的教育机智, 迅速判断, 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 从而保证教学质量。

3 教学语言艺术对教学质量的影响

语言是进行教学的工具, 它会影响教学工作的各个层面, 对教学质量的影响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3.1教学语言要准确规范。教学语言要连贯有条理, 准确严密, 这是对教师语言最基本的要求。在教学实践中, 教师只有用准确规范的口头语言来讲授教学内容, 才能保证知识传授的科学性和学生正确理解知识的可能性。如果语言不准确严密, 条理不清楚, 就会使学生产生糊涂的感觉, 甚至对所学知识产生错误的理解, 就谈不到让学生掌握正确的知识了。3.2教师的语言要简明清晰。絮繁的语言, 在两个方面影响着课堂教学的质量:一是影响课堂教学的速度, 拖延宝贵的教学时间。二是会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这样就要求教师的语言要生动简练, 清楚明白, 要把所要传授的知识用最简练的语言, 清晰地传达给学生。只有这样才能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将教学内容传授给学生。3.3教师的语言要注意逻辑性和针对性。教师的语言不但要正确规范, 还要注意逻辑性和针对性。教师在讲话时必须主次分明、讲究条理、符合逻辑, 切忌语无伦次、头绪混乱。教师的语言还应适应不同年龄段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心理特征。

4 心理品质对教学质量的影响

教师的心理品质是教师性格的一个组成部分, 也是一种教育因素, 它会对学生产生着潜移默化的感染作用[2]。4.1对教师心理品质的第一要求是热情开朗。教师的热情开朗体现在对学生的关心帮助、融洽相处上, 它会在广阔的情感领域内与学生产生共鸣与交流。这种共鸣与交流影响着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双向信息交流, 即教师在把知识传授给学生的同时, 也要接受来自学生反馈的信息。这种交流进行得越好, 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就越高。4.2对教师心理品质的第二个要求是要精神饱满。精神饱满的投入教学工作中, 不仅会使教师本人的教学水平得以充分发挥, 还会影响学生的精神状态, 能够让学生把兴奋点保持在课堂教学上。4.3对教师心理品质的第三个要求是要循循善诱、耐心细致, 是教师必备的良好品质, 应付与粗暴是教育的天敌, 它会使学生产生反感与厌倦的情绪, 从而影响教学质量。4.4对教师心理品质的第四个要求是要沉着冷静。在课堂教学中往往会出现很多意外情况, 不管在任何情况下, 教师都应冷静地做好工作, 保证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

5 独特的创造能力对教学质量的影响

教师的劳动是创造性劳动。教育工作具有复杂性和多变性, 只靠亦步亦趋、循规蹈矩是不行的, 只有通过教学手段、教学形式、教学方法的不断的改革与创新, 才能顺应时代的发展和客观的需要。那么, 只要教师运用自己的创造力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使之适合教育教学, 就会使教学质量迅速提高。

6 强烈的事业心和献身精神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决定因素

教师的事业心和献身精神是教师素质中最重要的一点。从整体上看, 它就是教师政治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的集中体现。教师的强烈的事业心和献身精神在教学中主要体现在他的工作态度上, 它几乎影响了教师教育行为的所有方面, 它对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我们用公式来表现它对教学质量的影响:教学质量= (业务素质+教育机智+语言艺术+心理品质+创造性+……) ×工作态度由此可见, 教师的事业心和献身精神对教育的影响是积极的、正向的。那么, 激发教师的事业心和献身精神, 是提高教学质量最迅速、最简捷、最有效的途径。通过以上六个方面的分析可以看出, 教师的素质对教学质量的提高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只有运用各种方法逐步提高教师的素质, 才能真正使教学质量有明显的提高。

摘要:教师素质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教师的业务素质主要包括教师的业务修养、教育机智、教学语言艺术、心理品质、独特的创造能力、事业心和奉献精神等。将从这六个方面谈谈教师素质对教学质量的影响。

关键词:教学质量,教师素质,教学

参考文献

[1]张大均.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9.

篇4:教师美学素质对基础护理学教学的影响

1音乐美学及其教育

长久以来,人们对于音乐美学教育的认识陷入一个误区,认为其是歌曲的学习,这也是我国音乐教育不景气的原因。其实不然,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音乐美学对学生的素质教育起着重要作用,提升审美能力只是其次,最重要的是使学生的思维更加灵活,从而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创造能力。音乐美学教育不仅仅是简单的对音乐作品进行背景主题人物的概括,更重要的是通过对于音乐作品的意境分析来提升学生的审美和创造能力。音乐美学的教育都是通过对于历史上人类的音乐作品进行赏析和审美并进行理论上的概括,然后在通过这些概括进一步提升审美意识和形态,促进音乐美学的发展,它不仅仅对音乐艺术进行总结和发展,同事也是对社会形态的反映和研究。

在我国的教育中音乐美学教育普遍存在,但还是以艺术教学中居多,普通学校仅仅是将其当作一门放松的课程。但其实音乐美学教育真正发挥的作用是潜移默化的,它更能在不知不觉中影响一个人的性格、能力、思维等,一方面它提高了学生的音乐艺术鉴赏能力,另一方面又可以通过对音乐作品的学习来进一步对音乐所表现的风俗文化、社会形态和价值观念等进行认识,充实学生的内心和学识,从而在思想和情感、价值观念方面进行转变。作为一门审美科学或者是乐趣,音乐美学的认知是一个从上至下、从感知到理解接受的过程。但是音乐美学的审美意识养成还受人的主观意识约束,不同的人因为不同的社会经验、所受教育等因素而在对于音乐美学审美意识的养成过程中对音乐进行不断的再创造,即赋予音乐自己的理解,从而衍生出更多类型的音乐美学。

2音乐美学教育对学生素质教育的影响

2.1对素质教育的影响

音乐美学本身即具四大原则:协调、整体、情感和超越。这是音乐美学教学的基础,合理运用这四项原则,能够在素质教育中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当前教育的方向是素质教育,是以素质教育作为基础的学习,在激发学生审美能力的基础上进行学生素质的提升。但目前的音乐美学教学陷入了误区,仅仅是向学生传授音乐作品的背景、内涵等理论知识,这对于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来说收效甚微。要知道只有在学生对音乐美学有了解的基础上才能进一步加深对音乐的理解,从而掌握一定的技能,这样的教育才能在素质教育中发挥作用,否则音乐美学教育也将沦为形式教育。在以学生作为教学主题的今天,更加强调学生本身在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不光要教师对学生进行引导性的教学,学生自身也应该加强对音乐美学知识的学习并能够灵活地运用到自身素质的提升上,这才是音乐美学教育的最终目的。

2.2对人文教育的影响

科教兴国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在之前我国大力发展科学教学,加强其在教育中的地位,但是实际的教学效果却并不理想,反而是人文教育的概念被提了出来,注重以人为本的教育,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要想实现学生素质的提升,人文和科教两方面都必不可少,但是这两类教育所提倡的侧重点不同,学生在接受这两种教育时所得到的和思考的也不相同,在当前主流思想的影响下,人文教育被重新提上日程,成为新课改的重要课题。具体表现在道德、诚信等素质意识方面,因为之前教学策略的失误导致这些素质意识教育出现较大问题。这种情况下我们加大了人文教育在教育中所占的比重,但要注意的是不能主要发展人文教育,科教也要有相应的比例,两者齐头并进才是硬道理,从而在素质和能力上综合提升。音乐美学作为一门意识形态学科,在行为意识上会对学生产生巨大影响,促进人文教育的进行,如有些音乐作品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包括爱国、诚信、友善等,学生在学习音乐美学时可以在素质、审美、思维等方面获得巨大的提升,从而达到人文教育的目的。

2.3对价值观的影响

上述说道音乐美学对于学生的意识形态上有巨大的影响,这其中自然也包括人生价值观。对于艺术来说,其所要表达的精神内涵等都包括在音乐作品中,人们只有通过对于文化作品的解毒才能从中获取作品所要表达的内容,而音乐美学自然也不例外。但是在人们对于音乐作品的学习中,总会因为个人社会经验、教育程度、思想认识等原因而对作品的认识出现偏差,而在音乐美学教育中这种个体差异体现的更为彻底,学生之间有感性与理性之分、有传统与先进之分,因而也会在获得的感知、审美等能力方面有所差异,但总的来说,学生的综合素质都会随着对作品的鉴赏而慢慢提升,区别只是快慢而已。

篇5:教师美学素质对基础护理学教学的影响

(一)自然环境对健康的影响

1.地形、地质、气候的影响 当自然环境中某种成分缺少或过多,而人体的适应性还来不及调整以适应这种情况时,人体健康就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例如地方性甲状腺肿、克山病、氟骨症等均与当地某种元素的缺乏或过多有关。

2.环境污染的影响 人类活动给环境带来污染,如开发和利用自然能源和资源的范围不断扩大,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农药、化肥、塑料、橡胶)与日俱增,大量工业三废(废水、废气、废渣)和生活废弃物的排放,使空气、水、土壤等自然环境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并威胁到人类健康。

(1)空气污染 空气污染主要是指人为因素(如工业生产中排放的废气和粉尘、汽车尾气和吸烟等)使空气的构成和性状发生改变,超过了空气的自净能力,从而对人类的生活和健康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危害。空气污染对人体的危害是多方面的,主要是引起呼吸道疾病、生理机能障碍以及眼、鼻粘膜及组织的刺激和损伤。其中有的是长时间吸入低浓度的空气污染物而受到危害,如引起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及肺癌等;有的是短时间接触高浓度空气污染物,造成急性中毒,如一氧化碳中毒。

(2) 水污染 是指排入的污染物质如工业生产水、城市生活污水、农药、化肥流入水中等超过了水的自净能力,使水的组成及其性状发生变化,从而使动、植物的生长条件恶化,人类生活和健康受到影响。水污染对人体的危害,一是水中含有某些病原微生物,可引起疾病,使传染病蔓延;二是水中含有害、有毒物质,可直接或间接地危害人体,如导致急、慢性中毒、诱发癌症及致畸突变作用。

(3) 噪声污染 噪声是指人们不需要的和讨厌的声音、如车辆的发动声、高音喇叭声、人为的吵闹声等,一般是由很多没有一定周期性和节奏性的频率构成。噪声污染环境,使人们产生不愉快的情绪,导致心烦意乱,降低工作和学习效率,影响休息和睡眠。人长时间受噪声的干扰,可引起头痛、头晕、耳鸣、失眠等症状,严重者损害听力并引起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内分泌系统的病变。

(4) 辐射污染 辐射源有天然的和人工的两大类,天然的辐射源来自宇宙射线和水域、矿床中的射线;人工的辐射源主要是广播站、电视塔、卫星通讯站、医用射线源、核武器试验产生的放射性沉降物以及原子能工业排放的各种放射性废物等。辐射对人体的危害在于它们可直接损伤皮肤和组织及一些潜在的伤害,如抵抗力下降、睡眠障碍、心血管系统及生殖系统受损等,还可诱发癌症及引起遗传基因突变。在妊娠期内,辐射可致胚胎畸形或死胎。大剂量辐射可使人和生物在短时间内死亡。

(5)废料 固体废料越来越多,处理越来越困难,如塑料物品。一些处理废料的方法对环境造成污染,如垃圾场是带菌的微生物和虫害的繁殖场所;垃圾转运或处理不当会影响环境,如焚烧废品会增加空气污染,或将废品倒入河、海中造成水源污染。

(二)社会环境对健康的影响

篇6:教师素质对学生德育教育的影响

一、教师素质包括哪些内容

21世纪的教师,随着时代步伐的跨越,随着教育发展的不断推进,不仅需要具备渊博的业务素质,同时也需要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职业道德素质、心理素质和健康的身体素质。

二、教师心理素质对学生的影响

“作为现代教育主体的合格教师,除具备常人拥有的健全心理外,还在具备一个职业教师的健康心理素质”。教师的心理素质是教学的重要条件,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形成和发展,教师的心理健康对日常接触的学生有着相当大的影响。作为一名教师,如果心理失调,不仅在学习上不能很好地指导学生,而且还会对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产生不良影响。心理健康是人们学习、工作和生活的重要条件,同失去身体健康一样,不健康的心理会直接影响到人的各种活动的正常进行,从事从物为劳动对象的职业工人、农民等人的心理失常,会带来其物质产品等经济损失,而以人为服务对象的医生、教师等人的心理健康与否会直接影响到他人的健康和生活。特别是教师,他们工作的对象不是某一两个学生,而是整个学生群体,所以教师的心理健康与否,将直接影响年轻一代的健康成长。学生在学习时期就是一个模仿的时期,而教师就是学生所模仿的对象,教师的认知、情感、意志对学生有感染作用。教师的一个目光、一句话、一个表情都会影响学生,在教学时不焦不躁,能用亲切信任的目光注视学生,用热情而富有鼓励的话,用肯定表扬的手段,用慈祥的面容,都能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激起学生积极学习的情绪,产生愉快学习的心态,营造出良好的课堂氛围。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这样可以促进师生之间融洽相处、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关系,有助于教师树立良好的形象与威信,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教师的政治素质对学生的影响

作为人民教师,自身的政治素质是教学的前提,直接影响着学生的人生导向。每个人,要想做有所为,就必须有正确的人生观,学生是未来发展的主力,他们的人生观直接影响未来的发展,而作为知识传播者、行为模范的教师,每一句言语、每一个行动都影响着学生,教师的人生观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作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必须具有科学的教育思想和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集体的思想,激励他们为振兴中华而努力学习,争做新世纪的接班人。

四、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对学生的影响 教师是学生道德行为的榜样,因此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是教学的基础。我们说教师的任务就是教书育人,所谓育人,就是不仅要让学生学到课本知识,更要学会做人。作为一名教师,必须要崇高的敬业精神,要热爱本职、忠于职守。“教师首先必须有对教育事业的敬爱与热诚之心,由此才能体会到教师职业的欢乐”。能够愉快的心情进行教学,才能让学生也愉快地参与学习。同时,教师还必须对学生有高度负责的责任心,要热爱学生,以满腔热情的工作态度投入教学。“爱是学生成长和发展的基本需要,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学生是教育中的主体,教师如同学生的父母。在教学中,教师必须用真心去对待教学和学生,这样学生感受到被爱,才能更加积极的投入到学习中去。“教育无小事,教师无小节,教师要严于律己,言行一致,处处用道德规范要求自己”。教师如烛光,照出什么样影像是非常重要。教师自身的言行、自身的修养,就是学生明日言行修养的写照,教师自身的职业道德素质对学生起着决定性的影响,负责、认真的教师能够教出认真、刻苦的学生。相反,对工作不负责任、散慢的教师就会造成学生懒惰、散慢、随心所欲的学习作风。公务员之家

五、教师的业务素质对学生的影响

因为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学生要向教师吸取文化的养料。因此,教师的文化素质是教学的必要保证。一名优秀的教师,必须具备渊博的文化知识,要能够有“讲得出、讲得好”的本领。时代的步伐在不断往前迈,知识也更多样化,因此教师在教学的同时应不断丰富自己的文化知识,不断学习,加强知识的积累。教师知识丰富,才能让学生信服。古人常说,教师是“学富五车,才高八斗”,这就告诉了我们只有拥有丰富的知识与能力,才能成为符合现代化社会和教育所需要的教师。一名教师是否有能力,直接影响学生对其教学的肯定。“能力是中小学教师素质的重要方面,是教育开展有效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条件”。教师知识面广、教学能力强,才能有效地进行教学,使学生很好吸收所学内容,很好理解所学内容。如果教师知识面窄,在教学中就不能多方面连贯的传授知识,让教学变得枯燥乏味,同时也会使学生对学习丧失兴趣,对学科丧失积极性,对教师产生怀疑,从而降低教师的威信,所以说教师的业务素质对学生有着很大的影响。

六、教师的身体素质对学生的影响

篇7:教师美学素质对基础护理学教学的影响

1. 缺乏爱心和责任心,将不良情绪带到课堂。北京市朝阳区一幼儿园多名孩子遭女老师长期殴打,造成孩子不敢上幼儿园,晚上经常做噩梦。经调查后发现,该幼儿园不仅拖欠老师的工资,而且办学资质也在进一步申请中。这样老师心理素质较差,没有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将不良情绪带到了课堂,以至于做出了过激的行为。这些不良情绪使幼儿对老师摸不着头脑,久而久之,幼儿的情绪和心理会受到老师的影响,变成一个“坏脾气”。

2. 秉持旧的教育观念,忽视幼儿发展能力。把旧知识看作客观不变的真理,对于幼儿所提出的问题,不能辩证地看待幼儿给出的答案。

某幼儿园的一位老师在教幼儿认识“8”的时候,提问幼儿“8”的一半是多少时,绝大多数幼儿都回答说是“4”,可是,一个平时调皮捣蛋的小男孩却告诉老师: “8”的一半是“3”也可以是“0”。然而,这位老师不知道是受权威理论的影响还是受自己所设计的课程结果的影响,她没有理会这个小男孩给出的`答案,还批评了他不按老师的思路走。这个案例中可以看出,这个幼儿从数字的形状方面给出了答案,却没有得到老师的认可,甚至是被老师批评。这个答案或许是他几经思考的结果,可是,却遭到了老师的批评和伙伴的嘲笑。这样的结果可能会使他再也没有勇气去思考和回答问题,即使有了答案也会害怕与老师的答案不一致。长此以往,孩子就会变得胆小,不善言辞,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甚至扼杀了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

3. 持有“小大人”的儿童观。一些幼儿园为了吸引家长,不顾幼儿自身发展特点,追求所谓的智力开发,让幼儿过早学习小学知识。

教师认为儿童能够接受不属于他们年龄段应该接受的知识。过早教授幼儿小学知识,盲目地让幼儿学英语,学数学,学国学。由于幼儿的理解能力较差,学得费劲,教师往往采用简单粗暴的方式逼着孩子学习,甚至训斥孩子。在这种压力下,给孩子带来了不属于他们年龄段的巨大压力,让他们失去了本应有的童真快乐,压抑了天性,甚至抹杀了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

4. 不良的生活习惯影响幼儿。一些老师有很多不良的生活习惯,在幼儿面前不能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在幼儿园穿不符合规定的服装,染上五颜六色的头发,甚至在幼儿面前大声说笑喧哗等。他们的这些不良行为习惯影响了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给幼儿的心理健康带来消极影响。

三、提高幼儿教师素质的举措

( 一) 政府方面

1. 政府必须加大对学前教育的财政投入。尽快将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或者免费教育。提高幼儿教师福利待遇,让幼儿教师的工作付出和所获报酬成正比。吸引更多的高学历高素质学前教育人才参与到学前教育中来。文化媒体要加强对学前教育重要性的宣传力度,要提高全社会对学前教育的认识,了解学前教育的重要性。

2. 政府要加强对民办幼儿园的监管力度。提高办园准入门槛,对那些不符合办园资质的幼儿园要坚决取缔。建立和完善幼儿园质量评估和监管体系,对于那些招聘没有教师资格教师的幼儿园,要严厉打击。

( 二) 幼儿园方面

1. 幼儿园加强管理,提高教师的责任感。幼儿园必须加强对幼儿教师的规范管理,提高教学质量,杜绝教师无证上岗。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奋斗目标,培养教师的义务感和责任感。

2. 鼓励教师继续教育,提高自身素养。鼓励幼儿教师积极进行素质培训,积极参加进修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3. 完善各种奖励机制,调动教师积极性。尊重老师,对老师所取得的进步给予肯定和鼓励,不仅要给予精神上的鼓励,还要给予物质上的鼓励。坚持按劳分配的原则,对教师的工作要定期进行评估考核,调动老师的积极性。

4. 利用竞争机制,激励幼儿教师。通过竞争机制,能让老师们及时发现自己身上的不足,与其他人之间的差距,激发他们的上进心。

5. 开展心理讲座。经常给教师开展心理辅导的专题讲座,及时疏导老师的心理问题。

( 三) 教师自身方面

1. 热爱幼教事业,提升责任感。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爱岗敬业精神,爱自己所从事的专业、爱孩子,发现工作中的乐趣。教师要始终提醒自己,自己所从事的是世界上最崇高的职业。我们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们所承担的是奠定人的一生发展的重要教育。

2. 要不断努力学习,与时俱进。必须及时学习新知识,新思想,新的理论成果,紧跟时代发展的前沿。要知道自我成长,自我更新,积极适应时代发展。要始终明确,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就会被时代淘汰。

篇8:教师美学素质对基础护理学教学的影响

一、真挚的热爱护理专业

教育最大的艺术是教育者以受教育者的面目出现。我们不可否认, 目前的护理队伍中有一部分人是不爱专业的。进入护校的学生, 因喜欢而入学的也不多, 这大大阻碍了护理水平的提高。学校总是为改变这种状况而努力, 每年的入学教育, 总免不了专业思想教育, 但单纯的教育远远比不上教师自身的感召力。正如加里宁所说:“教授一门功课, 这是基本的工作, 但除此之外, 学生们处处模仿教师, 所以说教师的世界观、他的品行、他的生活, 他对每一现象的态度都这样或那样的影响着全体学生, 这点往往是觉察不出的。如果教师很有威信, 那么这个教师的影响, 就会在某些学生身上永远留下痕迹。”护理教师教授的是主课, 时间最长、与学生接触最多。如果他们不是真挚的热爱专业, 那无疑只会是机械地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教, 也就无法用你的思想、语言、感情去影响学生, 也就培养不出热爱专业的学生。

二、对学生充满爱心

“谁不爱学生, 谁就无法教育他”, “教育不能没有爱, 就像池塘与水一样” (夏丐尊先生语) 。对于护理教师, 对学生的爱心对教学效果的影响更甚。因为, 培养一名优秀的护士, 离不开培养一颗热情、慈爱的心灵。正如南丁格尔所说:“护士不仅需要一双能干的手, 又需要一颗善良的心”。培养学生有爱心, 教师首先得有爱心。这爱心体现在对授课的认真负责, 示教的不厌其烦, 对学生的严格要求而不放任上, 更体现在对学生的关怀爱护, 注意学生上课的神态, 学习成绩的波动, 经常与学生交谈, 不是严厉的批评而是耐心的疏导, 动之以情, 甚于父母, 晓之以理, 细如雨丝。平时关心学生生活, 不要把这一切看成是班主任的事, 要知道, 在奉献我们的爱心的同时, 你在塑造一颗爱心。诚想, 一个冷漠的人站在讲台上, 板着脸讲护士的爱, 岂不是自我嘲讽吗?孔子曰:“其身正, 不令而行, 其身不正, 虽令不从。”这是最好的启示。

三、旺盛的求知欲

护理学的发展日新月异, 而教材比较陈旧, 跟不上临床的发展, 所以护理教师必须有旺盛的求知欲, 广泛地阅读各类专业书籍杂志, 扩大知识面, 特别是新技术、新理论, 讲课时授引一些, 就会启发学生认识到, 书本以外还有更为广阔的世界, 这世界原本那么辉煌灿烂, 真是“学林漫步贵渉远, 无人迹处有奇观”!那么学生就会如饥似渴地去求知, 去探索, 这种精神将是推动护理事业发展的无穷的动力。

另一方面, 护理教师还要有专业以外的知识, 并把它们运用于教书育人中, 培养的学生才是符合现代护理模式的, 你的教学也才是富有成效的。

四、稳定的情感

教师的沉着、自制、耐心和一贯的坚持性, 是有效地影响学生的重要品质。教师必须具有自我调控个人的心境、情绪、情感波动的能力, 教师在学生面前应该始终处于最佳心理状态, 以愉快、乐观、奋发向上的精神状态, 去感染学生, 把满腔的爱献给学生。稳定的情感对于普通教师是必须的, 而护理学教师更甚, 因为我们培养的人才必须具有稳定的情感, 以自己最佳心理状态去调整病人的接受治疗的最佳心理状态, 这是提高医疗护理质量的关键。我们要培养学生如何面对生活中的烦恼、不幸, 平衡自己的心理, 以微笑面对病人, 就必须从自身做起, 身体力行, 加强修养, 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并在教学及其它学校生活、活动中去引导、影响学生。中专生已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 对教师更不会言听计从, 如果教师自己感情用事, 一冲动, 易变化, 那你在这方面的教学将毫无成效的。

五、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

一个优秀的护士一定是能够与各种各样的人相处的, 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一个成功的护理过程一定是护士与病人相互理解的。要培养这样的学生, 教师首先必须学会与人交往, 与学生交往, 与他们平等相待, 坦诚相见, 热情关怀, 教育耐心细致;另一方面也要帮助班级里的学生彼此了解和信任, 指导学生如何与人交往。我们应该明确:对护生的教育并非仅仅限于护理, 通过生动活泼的学生生活, 与思考丰富、生活经验丰富的教师和朋友交往的学习方法, 是很有意义的。因为在需要人与人相互理解的护理工作中, 不去亲身学习体会, 决不会了解人与人, 特别是与病人的相互理解有多么难。因此, 对护士专业的学生除了学习专业知识以外, 应该开展更为广泛的教育活动, 更加关心授课以外的生活。教师还应具备一技之长, 积极参加学生的各项业余活动, 这与培养学生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有很重要的作用。

篇9:教师美学素质对基础护理学教学的影响

关键词:“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对话式教学;教师素质

一、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中对话式教法的作用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课程之一,对于帮助大学生认识立志、树德和做人的道理,掌握丰富的思想道德和法律知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意义非同寻常。怎样才能使这门课成为受大学生欢迎、并使他们终生受益的高质量课程,需要广大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往往希望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使学生“知道”而“躬行”,却忽略了学生自我学习与主动探索的作用, 其结果导致学生缺少独立思考的空间,在遇到具体问题时不知如何是好。对话式教学可以克服传统教学法的不足,而且符合时代发展贴近学生思想实际,有利于及时发现学生思想中的困惑,便于有针对性的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引导和帮助大学生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

所谓“对话式”教学是指以对话为教学原则,教师不断地追问学生对某个问题的解释,通过师生对话的形式,以问答、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1](P.2“7) 对话式”教学采用的方式与以讲解传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方法明显不同。传统教学是工业文明的产物,在主客二分的认识论支配下,教学被理解为教师对学生的单向灌输,学生对教师的教只能是被动的接受。笔者认为,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过程中恰当的运用对话式教学有利于师生在教与学的互动中收到教学相长的良好效果。首先,在自由平等的对话中,沉闷的传统课堂为充满生命对话活力和魅力的课堂生活所取代。其次,在自由宽松的环境中通过说者与听者的双向交流,教学过程成为师生合作探究与创造的过程。教学中,师生共同研讨,教师、学生的多向、多元思维方式彼此激活,建设性的或者批判性的观点相互碰撞,对于每个参与者(学生与教师)来说,与自己完全不同的见解的出现促成新的意义的创造:来自他人的信息和观点为自己所吸收,自己的既有知识被他人的视点唤起,并在此基础上更新构建出新的观点、新的解释。[2](P.25)

二、对话式教学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素质要求

第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与较高的政治觉悟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主要从事的是大学生的塑魂工作。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3](P.105)在当今高校教育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党和国家大政方针的主要宣传者、贯彻者, 是先进思想的传播者,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政治素质直接影响着大学生们的信仰、信念问题。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具备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和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才能够引导学生在复杂的国内国际环境中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坚持共产主义信仰,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第二,加强道德修养是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具备的重要素养

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信息的快速传播、各种文化思潮的影响,给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取向、道德观念都带来了很大的冲击。面对这种挑战,有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由于没有及时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导致出现个别教师课上大谈集体主义,课下却自私自利;课上反对拜金主义课下却视财如命,课上要求学生刻苦学习热爱专业、遵章守纪,课下对自己却荒废教学投机取巧。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所以,凡是教导别人做的,教师自己要先做,要求学生行的,自身要先行。因此,作为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保持言行一致。淡泊名利、以俭为德,始终胸怀党的利益、人民的利益,唯此,才能在各种诱惑面前以身立教,保持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的高尚道德情操。古人云“: 经师易得,人师难求。”教师的道德境界、人格魅力、文化素养会直接影响教学效果,一名具有较高道德修养的教师必然会被学生所尊重信任。在这种尊重信任的心态下,学生会更乐意打开心扉与师者展开对话,听从教师的建议与引导。

第三,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文化素养,是时代的必然要求

21世纪是信息化时代,知识更替越来越快,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通过网络资源,任何一个学习者都可以依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学习习惯自由地收集教育资源,一些接受能力较强的学生在好奇心和求知欲的驱使下很可能比教师更早获取信息,在这种时代背景下,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是一名学习者,要在不断的学习积累和充实自己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教师本身具备较高的文化素养才能够较顺利的开展对话性教学,并在教学过程中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思想政治教师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首先要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五千多年的中华文化是我们建构文化底蕴的源泉,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文化的过程正是提高我们文化修养的过程。其次,要努力拓宽自己的视野,广泛涉猎相关学科知识。具有多学科的文化知识底蕰,才能赢得学生的尊敬,教师的课堂教学才能魅力无穷。

第四,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关键是要热爱学生坚持以人为本

在对话式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相互尊重、民主平等的。尊重爱护学生的原动力是教师的爱心,教师只有在内心爱学生, 才能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想问题,摆正自己的位置,与学生平等交流与对话。才能尊重学生的情感需求和个性差异,关注一切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因素。亚米契斯说“: 教育上的水是什么?就是情,就是爱。教没有了爱,就成了无水的池,任你四方形也罢,圆形也罢,总逃不了一个空虚。”[4](P.1,2)教师只有爱学生,才能与学生建立起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从而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感受其心理和思想上的变化,及时化解学生的思想矛盾,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一个热爱学生的教师也必然被学生所尊敬与爱戴,学生会因为“亲其师”进而“信其道”。这样自然会收到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此外,为适应现代教育要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还应具有多方面的素质和技能,比如教师在艺术等方面的良好修养能更加吸引广大青年学生。总之,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师要紧跟时代发展步伐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充实和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这样才能够在开展对话式教学的过程中增强教学的感染力、吸引力,切实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徐晓丹.孔子对话式教学探微[J].基础教育,2004,(7).

[2]张秀红,范文贵.创新教育与“对话”[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

[3]邓小平文选:第2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4]亚米契斯.爱的教育[M].夏丐尊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

篇10:教师美学素质对基础护理学教学的影响

结果:定向医学生心理素质没有显著的性别差异;定向医学生心理素质和心理学课程收获呈显著正相关;心理学课程收获进入心理素质回归方程。

结论:增强心理学课程教学效果,有助于提高定向医学生的心理素质。

近年来,由于部分医生的心理素质和沟通技巧不高,导致很多患者与主治医生缺乏沟通与了解,从而使医患之间缺乏信任,不仅影响病情疗效,甚至引发医患矛盾。作为未来临床医生的潜在资源,定向医学生毕业后工作对象是患者,在专业技能上要求较高,学习压力大,受医患关系紧张等影响大及专业特殊性,使其具有区别于一般大学生群体的不同特征。尤其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医务工作职能己从单纯疾病治疗转变为身心整体诊疗,因此对定向医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进一步提高[1]。

定向医学生正处于人生的黄金时期,人生观、价值观正是在这个时候形成的,因此积极健康的心理素质可以促进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培养大学生健康的人格,促进家庭和社会和谐发展[2]。由于定向医学生来源背景、入学目的、社会因素等各方面情况不同,因此少部分定向医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偏低,心理疏导、咨询技能、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较弱,在人际交往特别医患沟通中缺乏技巧,导致他们在各种行为上怠慢消极,进而产生诸多问题,提高学校和医院的管理难度。因此,提高定向医学生的心理素质与咨询技能势在必行。目前,关于定向医学生心理素质的研究较少,而在心理学课程对定向医学生心理素质的影响更是鲜有文献报道。

为此本文对心理学课程对定向医学生心理素质的影响进行探讨,为医学院校采取针对性措施和方法提高定向医学生的综合心理品质提供理论依据。可为有关研究和教育管理部门的政策制定提供借鉴和参考。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笔者于7~12月选取某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本科大三定向医学生共100名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生43名,女生57名;独生子女20名,非独生子女80名;平均年龄(21.13±1.96)岁。

1.2研究工具。(1)以《大学生心理素质》[3]为基础自编大学生心理素质问卷。问卷包括39个题目,分为突发应对、关系形成、换位思考、情绪意志、生活适应、耐受挫折、丧亲调整、考核应对、课堂应对及遗失应对共10个因子。采用5点法计分。有6题为反向计分。经测试后其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41。调查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效度和普适度,适合作为定向医学生心理素质的测量工具。(2)心理学课程收获自评问卷。问卷包括1题目。采用5点法计分,最低1分,最高5分。

1.3研究方法。在心理学课程结束时,对选取的100名大三定向医学生发放问卷,并让他们当场作答。发出问卷100份,回收有效问卷90份。

1.4统计方法。数据使用SPSS19.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组间均数比较用独立样本t检验,多组均数之间的比较用方差分析,检验水准为α=0.05。

2.结果

2.1定向医学生心理素质及课程收获情况。定向医学生心理素质得分为133.03±12.01。80%的调查对象高于中间值117分。突发应对、关系形成、换位思考、情绪意志、生活适应、耐受挫折、丧亲调整、考核应对、课堂应对及遗失应对得分依次为24.02±2.89、15.04±1.85、15.11±1.23、19.01±1.04、14.13±1.21、19.98±4.18、6.87±1.14、10.01±1.23、5.12±1.87、5.88±1.11。除课堂应对和遗失应对之外,其他因子均分均高于相应的中间值。其中,课堂应对高于中间值6分的`占17.72%,遗失应对高于中间值6分的占31.87%。心理学课程收获得分为4.42±1.14,高于中间值3分的占84.25%。

2.2定向医学生心理素质及课程收获性别差异。通过t检验发现,定向医学生心理素质和心理学课程收获均没有显著的性别差异。在心理素质突发应对和课堂应对两个因子上,男生得分均显著高于女生得分(见表1)。

2.3定向医学生心理素质及各因子和心理学课程收获相关性。通过Pearson分析发现,心理素质和课程收获呈显著正相关。除丧亲应对因子和遗失应对因子外,心理学课程收获和心理素质其他因子均呈显著正相关(见表2)。

2.4心理学课程收获对心理素质的回归。第一步,以性别、是否独生子女为自变量,以心理素质为因变量,采用强迫法进行回归分析。分析时,将人口学变量转化为虚拟变量:男生以女生为参照组,独生子女以非独生子女为参照组。结果显示,男生和独生子女均未进入回归方程。第二步,以课程收获为自变量,以人口学变量为控制变量,以心理素质为因变量,采用强迫法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在控制人口学变量的影响后,心理学课程收获进入回归方程,能显著预测定向医学生的心理素质。其标准回归方程为Y=0.309X(见表3)。

3.讨论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心理素质是个体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关于心理素质的定义很多。如樊富珉等[4]认为,心理素质是以先天禀赋为基础,在后天社会环境的教育和影响下形成并发展起来的稳定的心理品质。向群英等[5]认为,心理素质指以人的自我意识发展为核心,由积极的、与社会发展相统一的价值观导向的,包括认知能力、需要、兴趣、动机、情感、意志、性格等智力和非智力因素有机结合的复杂整体。笔者认为,定向医学生的心理素质,指临床医学专业定向医学生在日常生活、学习及校内外社会实践活动尤其医学实践活动中,当自身或自身和周围环境的关系发生变化时,大学生个体表现出的习惯化的、稳定的应对心理与行为的素质。

心理素质是多因素构成的综合体。关于心理素质的结构,有二因素说[6]、三因素说[7]、四因素说[8]等。本文研究的心理素质由突发应对、关系形式、换位思考等10个因子构成。研究发现,八成以上的定向医学生心理素质得分高于中间分。说明定向医学生的心理素质总体是比较高的。但是,仍有近两成的学生心理素质偏低,尤其在课堂应对、遗失应对及丧亲应对等因子上,定向医学生得分普遍较低。他们进入大学学习的第三年,回答问题的主动性较差,对待一些丧失问题仍有较大的情绪波动,难以在一段时间内调控好自己的情绪和行为。从性别差异来看,也许是受到两年多医学专业学习的影响,定向医学生心理素质没有显著的性别差异。

但是,在心理素质突发应对和课堂应对两个因子上,性别差异显著。这可能是因为和男生相比,女生较为感性,遇到一些事情容易感情用事。因此,必须努力调整定向医学生的应对方式,提升他们的心理素质。

篇11:教师美学素质对基础护理学教学的影响

首先教师根据班级具体情况,按照异质分组原则协助学生分组,所谓“异质分组”即各组组员学习能力必须兼有优、良、中、差,不能全是学习能力强或者学习能力差的学生,有层次的组队方式更有利于组员间的互助学习。每组可4~6人,也可6~8人,不能太多也不能过少,以利于有效管理和分工合作为宜。每组还应挑选一名管理和组织能力较强的组长,负责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推进及与教师的联系。笔者授课班级为56人,因此将学生8人一组,分为7个小组,并任命了小组长。

3.2任务设计

任务设计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是否能有效进行合作。因此,初次尝试合作学习法的教师除了根据教学目标、知识点难易程度设定任务外,还应协助各组长根据组员学习能力分配任务。学习任务的分配应体现组员间的`相互依赖性,并落实个体责任及任务要求,最好于授课前一周做好安排,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准备。临床常见各种卧位包括卧位的概念及9种不同卧位的适用范围和安置方法。根据教学目标要求,笔者将总任务安排如下:(1)掌握卧位的概念和要求:能说出卧位的定义,能区分主动卧位、被动卧位、被迫卧位并举例说明。(2)掌握卧位的种类要求:能正确说出各种卧位的适用范围并举例说明,能正确展示各种卧位的安置方法。(3)思考讨论:为患者安置卧位时有哪些方法可增进患者的舒适度?要求:集思广益总结出增进患者舒适度的方法,并在实操演示时体现出来;协助组长安排如下专业任务:每组8人,将能力强和能力较弱的组员两两搭配分为4个小组,每个小组负责卧位概念及两种卧位的学习,小组长所在的组负责3种卧位的学习。要求:组员两两合作,每个组员能掌握卧位的概念,并举例说明;每个组员能正确解说一种卧位的适用范围及安置方法(小组长负责两种),并能和另一组员配合示范卧位的正确安置方法,在进行卧位安置演示时能举例说明增进患者舒适度的方法。

3.3课堂授课

(1)教师展示课堂教学目标,提问卧位的概念和性质,鼓励各小组抢答,教师总结并给抢答成功的学生计分。(2)学生组内讨论:小组长组织学生进行临床各种卧位的组内讨论汇总,检查组员任务完成情况;教师巡查,把握各组合作学习情况并给予适时的引导。(3)教师引导学生上台进行各种卧位的展示和讲解,台下学生对上台者的表现打分,学生每讲完一种卧位,教师就给予相应的点拨指正,并给上台演示的学生打分。(4)播放临床各种卧位教学视频,通过直观对比,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5)教师对本次课进行总结:重申本次课重、难点,点评各组学生表现,给予学生相应肯定,指出不足并督促改正。

4效果评价

4.1问卷调查结果

笔者从开始尝试合作学习法,—对所授课同年级两个班(每个班60人,共360人)分别开展合作学习法(实验组)和传统教学法(对照组),于学期末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360份,回收有效问卷360份,回收率100.00%,结果见表1。由表1可见,合作学习法教学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教学法,特别在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及团队合作能力方面有显著的优越性。

4.2理论考核结果(见表2)

表2是笔者在2012—2间所授课两组学生期末考试成绩统计,不难看出,实验组学生成绩优秀率和良好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教学效果显著。

5问题及建议

5.1合作学习中教师的角色转变

有别于传统教学,合作学习法中教师更多扮演的是引导者、监控者和指导者角色,学生不再是坐等接收知识,而是在教师引导下变被动为主动,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探索,发现问题并寻求解决方法。因此,在合作学习初始,教师应多关注学生合作学习情况,通过观察了解各组学生具体学习情况,把握学习动态;对学生在合作学习中遇到的问题给予适时引导和建议,以确保合作学习顺利进行。

5.2任务设计精细化

合理设计任务是合作学习成功开展的前提,教师设计任务时,除考虑让学生明白“干什么”,还应让学生明白“怎么干”。每项任务之后列出相应的要求和成功标准,细化和精确每项任务,让学生有方向、有目的地学习。设定的标准应是学生能通过努力达到的,使整个学习过程既具有挑战性、又具有可行性,在激发学生探索欲的同时又不至于打击学生积极性。

5.3多样化测评手段的应用

建立全面的评价体系,对学生学习质量、成果进行科学评价。合作学习立足于小组成员整体知识、技能、情感的培养,且组内成员层次水平各不相同,因此传统的单一评价方法不能真实反映每名学生的学习状况,且不能起到有效的激励作用。因此,教师应采用多种测评手段相结合的办法,分别从整体和个体、组内和组间给予学生评价。例如,可将试卷测验、小组成员任务完成情况、小组成员课堂发言表现等作为个体成员的评价内容,组员之间的配合互助、小组总任务完成情况、组内测试等作为小组整体的评价内容。组长对组员的评价、组员对组长的评价等多方面评价相结合方式,不仅可增强组间竞争意识,还可加强小组成员团队意识,使小组更具凝聚力和竞争力。

5.4注重后期小组学习状况的总结讨论

不管时间多么紧张,教师都应和学生一起讨论总结每次小组学习情况,给学生时间梳理每次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反思哪些地方应继续保持,哪些地方需要改进。同时鼓励学生思考、表达,互相学习,教师适时加以引导,使合作学习在良性循环中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上一篇:雷锋精神永驻世间作文下一篇:文博会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