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的实效性研究

2023-01-10

第一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研究

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策略研究

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策略研究”学期计划

(2007——2008学第二学期)

一、阶段描述:

本学期是我校区级重点立项课题“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策略研究”开展的第二阶段——深化研究与实验阶段。本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教师从“小问题”入手,制订研究计划,在教学中通过不断学习、实践、反思、总结,寻求规律,提炼出科学、操作性强的提高自己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

二、主要工作思路

1、参研教师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行为,从反思教学设计、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学生学习的效果入手,寻找自己在课堂教学工作中遇到的具体的问题,选择一个切口小、针对性强、有研究价值的“小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研究计划。

2、参研教师紧扣课题研究工作要求,认真实施研究计划。加强教育学、心理学及其他相关理论的学习研究,以课堂教学为主要平台,不断实践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途径,形成有效的理论策略。

① 加强理论学习,做好摘抄、摘录和收集,为问题的解决提供“理论眼光”。

② 按照“学习-实践-反思-总结”的循环式研究思路,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方式方法。注重对过程、结果的分析,寻求规律,提炼形成理论策略,撰写出鲜活的教学案例、教学反思、论文等,注重过程资料的收集、整理。在研究过程中采用的形式、手段、方法,要遵循新课标要求以及“教学有效性”这一特点。

③ 发挥群体的力量,全体课题组成员经常观摩、评课、研讨,群策群力,提出意见,确保研究实践在深度、效度上有明显的推进。

3、拓展研究的渠道,定期举办好各种类型的讲座,及其他形式的活动,引导课题组教师创造性地进行课题研究。

4、形成本课题相对稳定的管理方式 (1)双碑小学课题研究“六个一”制度:

①每期至少读一本和自己研究专题相关的理论书籍,并及时写下读书笔记;

②结合自己研究的专题每月写一份高质量的教学反思; ③每学期在进修学院——教育科研——双碑小学课题专栏中,至少进行一次交流跟帖;

④每学期撰写一篇和自己研究的专题相关的教学案例或教学故事;

⑤每学期写一份课题阶段小结; ⑥每学期上一节专题展示课; (2) 双碑小学课题研究考核激励机制

学校提供专项经费对教师进行考核奖励:每学期认认真真、实事求是进行课题研究,完成以上“六个一”的教师,期末奖励200元;另外,期末还将聘请相关专家对《教师课题管理手册》进行评审,评为“优秀”的教师将再获得100元奖励。

三、具体工作安排 二月份

1、参加区小学科研工作例会。

2、召开课题组主研人员会议,制定学校本学期课题研究计划。

3、指导教师“如何选择课堂教学中的小问题”。

4、组织教师制定本期研究计划。 三月份

1、请校外专家作讲座。

2、部分教师展示课系列活动。(与语文、数学、体育赛课相结合)

四月份

1、理论学习。

2、语文、数学教师展示课系列活动。(与家长开放周活动相结合)

3、主研人员课题交流会。 五月份

1、课题理论学习。

2、艺术、科学、体育、信息技术、外语教师展示课系列活动。 六月份

1、课题组工作总结、表彰。

2、整理课题研究材料。

金平一小教科室

2008-2-20

第二篇:小学音乐课堂实效性的研究课题研究计划

《小学音乐课堂的实效性的研究》

课题研究计划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实效教学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它的提出源于“教学是艺术还是科学”之争。之后,关于教学实效性的话题一直被人们所关注。从学习美国的Carol Marra Pelletier的著作《成功教学的策略——实效的教学实习指南》、顾明远和孟凡华主编的《国际教育新理念》等著作中可以看出国外的实效教学研究开展的时间比较长,研究的较为深入。我国学者张璐在《教育理论与实践》2000年第11期发表了《实效教学的定义》一文,文中指出了国际实效教学的五条标准:师生共同参与创造性活动、语言发展、学习背景化、挑战性的活动和教学对话。

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的经济飞速发展,教育也乘上了高速发展的列车。进入二十一世纪,我国开始了一场史无前例的课程改革,在新的音乐课程标准、艺术课程标准里面,教学的实效性成为音乐课堂新的追求,如音乐课程标准就确定了教学实效性的重要作用。毋庸置疑,“课标”已经向我们提出了通过各种教学手段来实现音乐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在这次音乐艺术教育改革中为了更好的践行“科学发展观”,广大的音乐教育工作者以及专家学者都在不断的努力探索着。

二、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

实效性:是指教师教学目标的达成和学生学习成效的发展。

课堂实效性:具有两层含义,一是实效性不仅指效率,还包括质量,是高效率和高质量的有机统一体,讲“实效性”不能以牺牲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全面发展为代价。二是实效性不仅指教师教学的实效性,还包括学生学习的实效性,是二者的有机统一,其核心是学生学习的实效性,是学生在教师的有效指导下进行实效的学习。

音乐课堂实效性:音乐课程目标的设置是以音乐课程价值的实现为依据,通过教学及各种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兴趣,发展学生的各种能力,提高文化素养,陶冶高尚的情操。因此我们要提高课堂效率,提高教师的自身素养,把握课堂的实效性,让音乐课堂成为学生活跃思维、审美创新、交流发展的智慧场。

三、该课题国内研究现状与趋势分析

从国内外专家和学者对实效教学理论的具体论述中可以发现:专家都比较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教学效益的提高,以及教师的反思意识和效果的可测性或量化。但是未能从实际操作中的进行深入研究,缺乏具体课程的实践性的支撑,尤其缺乏一线教师作为教育的实践者所积累起来的、具有切身体会的课堂教学经验。

因此,基于国内外研究经验、理论积累以及我们教师自身的特点,本课题紧扣新课程的相关理念进行课堂教学实践。在教师原有知识结构及个人业务素质的基础上,以小学音乐课堂为主阵地,以课例为载体,通过课堂观察、案例分析、实践研究、经验总结等具有强烈的反思意识的行动研究,来探究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从而促进教师转变观念,构建适合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实效途径和手段。

不过,大家对于小学音乐教学实效性的研究仅仅停留于初级阶段,还未上升到音乐艺术的研究,研究颇深的无外乎是那些音乐教育家了。作为音乐教学的实施者大家均在学习着,摸索着,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四、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以教育部颁布的《音乐课程标准》为指导,明确在小学开展音乐课堂实效性研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2、以中国小学音乐教学研究理论为向导,重视对学生的音乐艺术感觉进行培养,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和能力,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听、唱、律动、创编的指导,实现小学音乐课堂的实效性。

3、以教育学、心理学为依据,力求使音乐教学中的实效性研究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和创新性,实现研究效益的最优化。

五、课题研究方法

本课题主要采用以下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通过查阅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文献资料,了解、确定自己研究课题所及的范围,明白“搜索”方向。其次还要熟悉国内外主要教育期刊以及每种期刊的特色,国内教育图片、音像资料的种类和统计资料的类别。通过这样的加工,形成对小学音乐课堂实效性的科学的认识。

2、问卷调查法:通过对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实效的科学认识及了解。结合实验教师教学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整理成问卷。充分了解学生对现行音乐课堂教学的意见和建议,从而实现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3、行动研究法:在课题实验过程中,课题组围绕课题研究目标,开展多层次、多渠道的研究,要求实验教师将根据学生不同水平和存在的问题,在平时的工作实践中进行探讨、研究,不断总结,在总结中反思,在反思中提高,从而达到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

4、个案研究法。通过一些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变化进行深入调查,着眼于解决课堂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强调实践与反思,强调合作与分享,从而让教师调整与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增强小学音乐课堂艺术指导的实效性。

5、经验总结法。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课题组要求实验教师把教育实践能提供的事实,按照科学的程序,分析现象,探索规律,撰写相关的经验文章,变感性认识为理性认识。

六、课题研究内容

1、音乐教学的实效评估设计,包括对学生的评估和对课堂教学的评估。

2、音乐教学的实效性设计,包括低年级的游戏设计,合作设计。中高段的合作创新设计,音乐课提问设计,拓展设计等等。研究这些设计的步骤和特点,如何利用这些设计更好地促进音乐课的实效性。从而建构实效教学课堂新模式,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与效益。

七、预期的目标和结果

1、通过欣赏、演唱、综合等智力因素的培养,将美育渗透其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能力,使他们的人格得到升华。

2、引导学生学会体会音乐的一系列变化。并能发现音乐的这一系列变化正是它的奥妙所在,从而能实现小学音乐教学实效性的完全体现。

八、研究过程

(一)课题启动(2010年4月—2010年6月)

1.、确立课题,设计课题实施方案。

2、确定课题研究人员。

3、搜集和整理有关资料,申请立项。

(二)具体实施阶段(2010年7月—2012年4月)

1、召开课题组成员会议,确定人员分工,责任到人。

2、制定课题研究计划。

3、调查分析阶段。设计调查问卷表,进行调查问卷,充分了解学生对音乐学科的理解掌握,为更好的开展下阶段工作奠定基础。

4.、定期召开课题组会议。根据调查资料、学校实际、教师个性以及知识的不同特点等具体情况,设计实践活动方案。课题组以月为单位,定期组织成员进行活动:探讨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交流自己取得的经验,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总结研究所取得的阶段性成果,不断对实践活动设计方案进行整改。进行活动尝试,积累心得体会。

5、实验教师上课题研讨课。

6、教师教学生活经验积累。

(三)、课题总结阶段(2012年5月—2012年7月)

1、对课题研究资料进行整理。

2、收集资料,汇编成册。

3、完成课题研究总结报告。

九、研究的预期成果形式

1、研究报告及相关论文。 2 、典型的案例分析材料。

3、各阶段素质检测成绩及相关资料。

十、完成研究任务的可行性分析

1、音乐实效性教学本身是小学音乐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继新课改以来,小学音乐教学又得到了进一步的重视。

2、本校经常有机会参加教育局教研室组织的各项教学活动,校“小白帆”艺术团的学生也能经常参加市级的比赛和展示。在音乐教学中我们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拥有一批基本功过硬的骨干教师,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已经有浓厚的兴趣。

3、学校领导重视音乐教学工作,同时也获得了家长及社会的大力支持。本校还被定为江苏省实验学校,常得到专家的垂询与指导。

4、学校硬件实施不断改善,为实验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质保障。

第三篇:新课程下提高体育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研究

作为新课程改革实施的参与者——教师,该如何站好教学课堂这一主阵地呢?首先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对教师是一种挑战,挑战教师对传统知识体系的习惯,挑战教师对传统教学方法的坚持;其次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更是一种创新改革的机遇,教师要改变传统教学中的“教师中心论”或“学生中心论”中不适当的思想,真正体现现代教育理论中倡导的“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实现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新课改的指导方向很明确,强调教育不只是让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更应该使学生不断生成智慧和人格。那么什么是课堂实效性呢?课堂实效性就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创造宽松、愉快的课堂教学氛围,给学生自由发挥的机会,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把相对困难的练习进行多样、简单的变化,殊途同归,使学生可以轻松愉快的完成,培养学生自学、自练、自律的能力,带动其学习的积极性。

一、制定完善的计划和操作方案

通过完善的计划和方案,增加体育教学的主动性和趣味性,具备新颖的教学设计,合理的内容搭配,科学的练习方法,严谨的组织教法,鲜明的个人特点。如:快速跑、耐久跑等教材,在制定这类教材单元计划时,可根据教学次数安排, 推算出平时练习的总次数,以及每次跑占单项评分的具体分值,制订学生能力分组表格,把学生每次练习的情况,按态度练习表现记分,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这样就可以保证体育课堂上同学之间又有参与又有竞争的联系氛围,保证只要学生平时练习态度好,表现突出,就可以得到比较高的分或比较好的等级,这种设计可以照顾到全体学生,达到体育课堂上人人受益,人人喜欢的最佳效果。

二、激发学生练习兴趣,教学形式多样化、游戏化

1、通过暗示让学生阳光起来。

体育课堂不仅需要学生行为的参与,更需要情感的投入,让学生在运动场上拥有阳光般的笑容是每个体育教师最大的心愿,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暗示的方法,让学生积极的去领会教师的意图,完成教学任务,让运动场充满阳光的感觉,例如:当学生出色的完成一个教学动作,教师可以微笑着向学生点头示意,或者伸出大拇指激励学生继续努力,再如:在进行跳远教学时,划出及格、良好、优秀等不同的标志线,采用不同颜色的小旗来区分,让学生一眼就能看到自己要努力的目标,再比如:在韵律操教学中,教师一边带领学生练习,一边也告诉学生每个动作要达到的练习目的,并让学生明白只要坚持练习就一定能够拥有健美的身体,良好的体态,让周围的人们感受到你的出类拔萃,通过这些暗示可以激发学生内心深处积极进取的情绪,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

2、在教学中,把体育教材想象成学生喜欢的事物调动其积极性,如,原地怕运球,再练习的时候,为了防止学生低头看球,采用教师使用手势变化,让学生边看手势变化边排球。这样学生因手势变化从而不用去看球了,而求也对学习产生兴趣,从体育课心理兴趣阶段逐渐转化到体育课生理兴趣阶段,既学会了行进间单手高手投篮技术,又对篮球产生了兴趣。

总之,把过去以教材为中心的教学转移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上来,使人人都从中得到满足,找回自信,体验成功,产生兴趣,积极参与,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新颖的教学方法

1、体育教师要转变观念,变“指挥者”为“引导者”。

教育家第斯多德曾经说:"不好的教师是传授真理,好的教师是教学生去发现真理,教师‘教’是为了学生的‘学’。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做体育课堂教学的辅导员,“不要站在学生前面牵着跑,而应该站在边上放手让学生跑”。在教材允许的范围内,积极为学生创造条件,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创新学习的火花可以绽放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学生可以完全成为体育课的主宰,这样不仅仅能调动他们去创新、去实践,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还能让他们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体会到体育课的甘甜,使其终身受益,调动其积极性。如:在“投掷小沙包”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们在小沙包上系上彩带,投掷时就出现了一道“彩虹”,这样既能纠正学生的投掷角度,又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2、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参与—学生也来当老师。

体育课堂教学的特异性有别于其他学科,其教法要因人、因课、因时、因地而多变,要反对“教条化”“机械化”的教学,想方设法充分展示体育教学寓教于乐,寓教于新的一面。课堂教学不要完全局限于教材,如学习跳绳时,有的学生一学就会,有的甚至不要教就会了,有的则教了好几遍都不会,这时,我就让跳的好的学生教不会跳的学生,另外自己再创造新的跳绳方法,有向后跳的,有交叉跳的,还有把两根绳子连在一起跳长绳的等五花八门,而跳的不太好的几个人在一起互相加油,讨论跳的多的技巧,看谁跳的好,作为教师重点指导不会跳的,整个课堂沉浸在欢乐的气氛中,各种各样的跳绳姿势,增强了他们对跳绳的兴趣,调动其对跳绳的积极性。

总之,我们在中学体育教学中,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多样化、游戏化的练习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不断的从体育中找到乐趣,真正爱上体育。

新课程下提高体育课堂教学实效性

的研究

北京市育才学校通州分校

孙宏智

新课程下提高体育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探索

作为新课程改革实施的参与者——教师,该如何站好教学课堂这一主阵地呢?首先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对教师是一种挑战,挑战教师对传统知识体系的习惯,挑战教师对传统教学方法的坚持;其次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更是一种创新改革的机遇,教师要改变传统教学中的“教师中心论”或“学生中心论”中不适当的思想,真正体现现代教育理论中倡导的“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实现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新课改的指导方向很明确,强调教育不只是让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更应该使学生不断生成智慧和人格。那么什么是课堂实效性呢?课堂实效性就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创造宽松、愉快的课堂教学氛围,给学生自由发挥的机会,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把相对困难的练习进行多样、简单的变化,殊途同归,使学生可以轻松愉快的完成,培养学生自学、自练、自律的能力,带动其学习的积极性。

一、制定完善的计划和操作方案

通过完善的计划和方案,增加体育教学的主动性和趣味性,具备新颖的教学设计,合理的内容搭配,科学的练习方法,严谨的组织教法,鲜明的个人特点。如:快速跑、耐久跑等教材,在制定这类教材单元计划时,可根据教学次数安排, 推算出平时练习的总次数,以及每次跑占单项评分的具体分值,制订学生能力分组表格,把学生每次练习的情况,按态度练习表现记分,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这样就可以保证体育课堂上同学之间又有参与又有竞争的联系氛围,保证只要学生平时练习态度好,表现突出,就可以得到比较高的分或比较好的等级,这种设计可以照顾到全体学生,达到体育课堂上人人受益,人人喜欢的最佳效果。

二、激发学生练习兴趣,教学形式多样化、游戏化

1、通过暗示让学生阳光起来。

体育课堂不仅需要学生行为的参与,更需要情感的投入,让学生在运动场上拥有阳光般的笑容是每个体育教师最大的心愿,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暗示的方法,让学生积极的去领会教师的意图,完成教学任务,让运动场充满阳光的感觉,例如:当学生出色的完成一个教学动作,教师可以微笑着向学生点头示意,或者伸出大拇指激励学生继续努力,再如:在进行跳远教学时,划出及格、良好、优秀等不同的标志线,采用不同颜色的小旗来区分,让学生一眼就能看到自己要努力的目标,再比如:在韵律操教学中,教师一边带领学生练习,一边也告诉学生每个动作要达到的练习目的,并让学生明白只要坚持练习就一定能够拥有健美的身体,良好的体态,让周围的人们感受到你的出类拔萃,通过这些暗示可以激发学生内心深处积极进取的情绪,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

2、在教学中,把体育教材想象成学生喜欢的事物调动其积极性,如,篮球行进间单手高手投篮,教师将篮球架设成一个大老虎,篮球比做食物,学生做三步上篮时将食物(篮球)投入它的嘴里,如果学生跑二步投篮将喂不饱老虎,如果跑四步将被老虎吃掉,只有跑三步才能喂到老虎且将老虎喂饱,这样学生因喂老虎对学习产生兴趣,从体育课心理兴趣阶段逐渐转化到体育课生理兴趣阶段,既学会了行进间单手高手投篮技术,又对篮球产生了兴趣。

总之,把过去以教材为中心的教学转移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上来,使人人都从中得到满足,找回自信,体验成功,产生兴趣,积极参与,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新颖的教学方法

1、体育教师要转变观念,变“指挥者”为“引导者”。

教育家第斯多德曾经说:"不好的教师是传授真理,好的教师是教学生去发现真理,教师‘教’是为了学生的‘学’。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做体育课堂教学的辅导员,“不要站在学生前面牵着跑,而应该站在边上放手让学生跑”。在教材允许的范围内,积极为学生创造条件,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创新学习的火花可以绽放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学生可以完全成为体育课的主宰,这样不仅仅能调动他们去创新、去实践,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还能让他们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体会到体育课的甘甜,使其终身受益,调动其积极性。如:在“投掷小沙包”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们在小沙包上系上彩带,投掷时就出现了一道“彩虹”,这样既能纠正学生的投掷角度,又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2、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参与—学生也来当老师。

体育课堂教学的特异性有别于其他学科,其教法要因人、因课、因时、因地而多变,要反对“教条化”“机械化”的教学,想方设法充分展示体育教学寓教于乐,寓教于新的一面。课堂教学不要完全局限于教材,如学习跳绳时,有的学生一学就会,有的甚至不要教就会了,有的则教了好几遍都不会,这时,我就让跳的好的学生教不会跳的学生,另外自己再创造新的跳绳方法,有向后跳的,有交叉跳的,还有把两根绳子连在一起跳长绳的等五花八门,而跳的不太好的几个人在一起互相加油,讨论跳的多的技巧,看谁跳的好,作为教师重点指导不会跳的,整个课堂沉浸在欢乐的气氛中,各种各样的跳绳姿势,增强了他们对跳绳的兴趣,调动其对跳绳的积极性。

四、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形成积极的课堂环境

形成积极的课堂环境,首先应该考虑的是课堂成员之间的关系,即师生关系问题。我们在多年前就已经认识到学生是课堂中的主体,但是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始终认为学生只是“学习”的主体,而自己则是“教”的主体,如此来割裂教学双方,因而形成了学生主体名存实亡的现象。我们教师应该在教学活动中对主体进行辅导;在教学活动中主体学习脱离学习目标时,给予引导;主体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时,进行必要的指导;主体学习过程中产生问题症结时,给予疏导。如果我们每一个教师都能摆正自己在教学活动中的位置,就能真正地体现出现代教学以学生为本的、积极的教育思想,成为主体的助手,成为一个教学活动中的服务者。如在一节以发展速度为主要目标的体育课上,每一个学生由于各自的速度基础不同、各人的运动能力不同,因此,要真正地促使每个人都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发展自己的速度,教师可以允许每个人采取不同的练习手段,如腿长的研究在步幅不变的基础上适当地提高步频;腿短的则在自己快速步频的优势下,努力提高步幅;跑得慢的可以发展腿部力量;跑得快的也可以发展反应能力。有的学生提出希望通过球类活动来发展速度,也有人愿意利用跳绳来发展速度,在课的发展速度目标的约束下,每个学生都能采取适合自己的练习方法来达到目标,教师既可以起咨询作用,又可以起辅导作用,在这样的课上,可以说学生是有了自己的时间与空间。

积极的课堂环境,还表现在师生之间的对话方式、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师生共同进行创造性劳动上。教师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总是通过言语来表达。以前我们总是“直言不讳”地指出学生的某些缺点和不足。如有一个学生在做山羊分腿腾越时,跳过去的动作很勉强,腿有些弯,我们会说,“动作质量不高,腿明显弯曲,腾空动作不明显,没有达到及格标准。”但是今天我们会这样说:“某同学今天已经能够跳过山羊了,这是一个可喜的进步,如果你能在以后的练习过程中再注意一下腿的伸展,动作就更优美了。”这样学生是否更容易接受?同时在新课程实施中,教师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常常倾听学生发表的不同观点,能够承认自己在某些方面知识的缺陷,利用学生中一些有特长的知识来弥补自己的不足,这样的做法更能得到学生的尊重。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所发表的观点如果能得到教师采纳,自己也得到了老师和同学的信任,学生那种强烈的归属感和课堂安全感会促进体育课堂的有效学习。

总之,我们在中学体育教学中,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多样化、游戏化的练习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不断的从体育中找到乐趣,真正爱上体育。

第四篇:“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2009年04月15日 15:31:39 来源:普兰店市元台镇中心小学【字体:大 中 小】 “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这从客观上要求老师有效地改进教学行为,树立教学的有效性理念,让教学活动的指向更加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体验生命价值,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 目前对教学有效性研究的已有不少成果,但在如何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活动有效性研究方面并不多,这给本课题研究留下了较为广阔的空间,因此研究本课题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必须向课堂要质量,教师教得很辛苦,学生收效不大,学生各方面的素养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亟待提高。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本课题研究着力于现实的课堂教学考察,发现、反思并及时调控老师教学观念的有效性和教学行为的有效性,有利于调动教师教的积极性和学生学的积极性;有利于合理配置教学活动中原有的与现有的教育资源,提高教学的整体效益。在增强小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分析,总结的同时,逐步形成符合我校实际的教育教学策略,营造学校特有的教育文化。达到培养合格人才,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与有效提高学校的办学质量这一可持续发展的良好局面。

二、国内外同一领域研究现状

有效教学起源于上个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是由教学是艺术还是科学的争论而提出的。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更多地转向认为教学是一门科学,其核心问题是教学的效益。有效性教学(effective teaching)是20世纪极具代表性的一种教学理论,是一种教学思想,无数的国外学者对其进行了不懈的研究,并在20世纪80年代形成了一股研究的潮流,之后逐渐影响到我国(由台湾扩展到大陆)。孔企平教授在《新课程理念与小学数学课程改革》一书中,比较系统地论述了有效教学与学生参与的关系,从中指出了有效教学的特征、原则和研究的具体内容。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博士崔允漷在《有效教学策略的建构》中,对有效教学策略的理论和教学三阶段的实施策略作了一定的阐述。专家们的关注,引领我们要直面教学现状,努力改进教学方式,优化教学策略,实施有效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从国内外专家学者对有效教学理论的具体论述中可以发现:两者都比较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教学效益的提高,以及教师的反思意识和效果的可测性或量化。但国外学者比较侧重于从学校、家庭、社会三个方面进行整体的把握,所做的研究理论普遍性很强,但缺少实践的针对性。而我国学者现在比较关注新课程观念下有效教学策略和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然而,在具体的实践操作中,同样缺乏针对性,未能形成操作性强的教学策略和评价策略,且集中在中学层面,小学层面的研究还刚刚开始。

本课题与之联系与区别:联系:本课题的研究与国内外同行一样,其目的都是总结有效教学的基本规律,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全面提高课堂教学重量,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发展。

区别:本课题对小学有效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将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为宗旨,广泛收集整理有效教学方法,在重新审视教学现状,反思教学行为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科学借鉴、实践比较、注重创新、形成适应小学课堂教学实际,针对各学科特点,建立能够促进学生和谐发展的一套较为系统的有效教学策略体系。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理论。现代建构主义把学习看作是学习者主动建构内部心里表征的过程,古宁汉(D. J. Cunningham,1991)认为,“学习是建构内在的心理表征的过程,学习者并不是把知识从外界搬到记忆中,而是以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通过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建构新的理解”。学习要建构关于事物及其过程的表征,但它并不是外界的直接翻版,而是通过已有的认知结构(包括原有知识经验和认知策略)对新信息进行加工而建构成的。当今的建构主义者更多地强调在具体情景中形成的非正式的(informal)经验背景的作用,即非结构性的经验背景。强调学生是学习活动不可替代的主体,在学习活动中,学生具有主动选择、发现、思考、探究、应答、质疑的需要与可能。小学数学课程教材实施的教学策略,教学方法研究,就是将这一先进的教学理论实施于教学改革的实践中去,充分发挥其指导意义。

2、多元智能理论:“多元智能”则认为每个人除了语言和数理逻辑智能以外,至少还有其他5种智能——“空间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内省智能”、“身体运动智能”等。“多元智能”理论的创始人加德纳有一句名言:“每个孩子都是一个潜在的天才儿童,只是经常表现为不同的形式。”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首先应在合理分析每个学生的语言、逻辑、运觉、节奏、交际、自省等多元智能的基础上充分备课,形成有效教学的准备策略。其次应在以创新为目标,以问题为中心,以自主探究为基调,科学选择教学内容,设计教学过程,形成有效教学的实施策略。最后应围绕学生的多元智能的发展进行多元化教学评价,形成有效教学的评价策略,事实上有效教学就是学生多元智能得到有效发展的教学。

3、有效教学理论。该理论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有效教学理论的核心是教学的效益。它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要求每一个教师不断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有效教学”也是一套策略,有效教学需要教师掌握有关的策略性知识,以便于自己面对具体的情景作出决策。小学数学课堂活动有效性教学策略、教学方法研究,就是在这一先进教学理论的指导下,研究具体的策略和方法,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

4、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巴班斯基认为:“教学过程最优化是在全面考虑教学规律、原则、现代教学的形式和方法,该教学系统的特征以及内外部条件的基础上,为使过程从既定标准看来发挥最有效的(即最优)作用而组织的控制。”其中有两个最为重要的标准:一是效果、二是时间。效果是以限定的时间标准为前提的,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通过合理的组织教学过程得到最大教学效果,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全面提高,不仅要知识,而且要能力,更要情感与态度得到提高和发展。

四、课题的核心概念和界定

课题名称是“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研究”

教学:教学是在教学目标的规定下,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组成的一种教学活动。 有效:是指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

有效教学:凡是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有效实现预期教学结果的教学活动,都可称之为“有效教学”。

教学策略:策略是指对手段、方法的计谋性思考,教学策略就是根据教学任务的特点选择适当的方法,在内容构成上具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指影响教学处理的教育理念和价值观倾向;第二层次是对达到特定目标的教学方式的的认识;第三层次是具体的教学手段和方法。而在动态的教学过程中,教学策略又是教师为提高教学效率而有意识地选择教学方法并灵活运用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讲,它又具有三个特征:(1)对教学目标的清晰意识和努力意向;(2)对有效作用于教学实践的一般方法的掌握和设想;(3)在目标实现过程中对具体教学方法进行灵活选择和创造。

鉴于以上分析,本课题研究将立足于小学教学实践,针对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和教育环境,以现代教学理论为指导,系统借鉴、整理、选择教学经验,对成功的有效教学经验进行分析与整合,在有效的教学策略、有效的学习方式上取得突破,形成有效教学策略体系,努力铸造汤小有效教学特色。

五、研究的目标

本课题以现代教育学与心理学理论为指导,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教学效益,建构有效教学的策略,促进教师、学生和学校的共同发展。具体目标分为三个方面: 一是通过课题研究进一步明确农村小学有效教学的特点和规律,探索总结一套适应新课程改革的农村小学有效教学策略体系,形成学校有效教学特色。

二是通过课题研究改变学生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实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自主探究性学习,使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习的能力,使学生具有良好的人文精神和合作竞争能力,具有良好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从而成为会学习会创造的智慧型人才。

三是通过课题研究进一步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促进教师在小学有效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中实现专业成长。

六、研究的内容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是教师的有效教学策略研究、学生的有效学习方式研究两个研究。 ①、教师的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教学策略研究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准备策略,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资源的利用、开发与整合、教学行为选择的研究等。二是实施策略,主要教学方法、教学活动程序、教学组织形式、教学媒体等。三是反思策略,主要是做好教学后记、教学案例和教前反思的研究。 ②、学生有效学习方式研究。

七、研究步骤

将研究的整个过程定位在“学习、设计、实践、反思、重建”。

1、准备阶段:(2008.9—2009.1) A、撰写课题研究方案。

B、组建课题组,落实课题研究网络。 C、进行资料收集、整理并编撰成册。

D、加强理论学习,组织课题研究人员培训,增强对本课题研究意义的认识,进一步明确研究目的,掌握相关研究方法。

E、通过问卷调查以及课堂教学随机抽查等形式,对有效教学的现状、策略使用情况、教师及学生相关素质及其它制约因素情况作详细调查,积累调查信息,撰写调研报告。 F、召开课题组成员参与的课题论证会,对课题实施方案进行评审和修订。

G、分解课题,课题涉及到教学多方面、多层次的问题,要制定课题研究指南,把课题进一步分解,让教师结合自己个人兴趣爱好,选取课题加以研究,提高教师课题研究的实效。

2、实施阶段:(2009.3—2010.7)

A、请有关教育行政领导、专家、学者莅临指导,对课题进行论证,提高全体教师研究的有效性,扩大课题的影响。

B、学习理论、问卷调查、应用研究,探索各科有效教学的策略。

C、案例研究,每学期开展课题研讨活动,结合教学案例,开展听课、说课、评课,探讨在实践中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 D、举行一次中期研究成果报告会。

E、撰写论文,每学期根据研究专题撰写课题论文,不断充实专题论文集。 F、分析数据、收集阶段性研究成果。

G、撰写中期报告,并有一系列论文发表或获奖。

3、总结阶段:(2010.9—2010.12) A、收集整理课题研究的数据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并在全校加以推广,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B、撰写课题研究报告。

C、进行研究结论的最终论证。

D、做好课题研究成果的宣传推广工作。

八、研究的方法

1、本课题以案例研究法和行动研究法为主

案例研究法是对典型的课堂教学案例进行分析研究,归纳整理出相应的教师有效的教学行为方式。

行动研究法即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把实践与探索紧密结合的研究方法。

2、本课题以文献分析法和调查法为辅

文献分析法作为学习理论、收集各种资料的信息,让课题研究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 调查法主要调查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有效课堂教学的情况,为研究的顺利进行提供事实依据。

九、主要观点和创新之处:

主要观点

1、有效教学主要看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的进步和提高。

2、有效教学关注教学效益,是指教师对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综合考虑的结果。

3、有效教学更多地关注可测性或量化,同时又反对绝对量化或过于量化,而是将定量与定性、过程与结果有机结合,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学业成就与教师的工作表现。

4、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要求每一个教师不断地用反思来检验自己的课堂教学。

5、有效教学也是一套策略。研究有效课堂教学策略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

十、组织机构、人员分工 为使研究顺利进行,本课题设立课题组——子课题——教师的课题研究网络,以保障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

课题组由教导处的负责人及部分骨干教师一起组成,负责对本课题的确立以及研究的监控与调节,既是本课题学术思想和研究方案的提出者、设计者,同时也是研究过程中重要现象或改革方案的发现者、阐释者,承担或参与该项目的主要研究任务,协调课题组成员的力量,保证课题研究计划顺利展开,解决实验过程中重大疑难问题,加强与各级部门的联系,宣传推广研究成果等。

我们倡导教研组即课题组的研究方式,各子课题由热心科研并有一定研究基础的骨干教师组成,其主要任务是按研究方案进行具体实施,观察,记录及整理研究资料,收集信息,撰写研究论文或各子课题研究报告等。

各子课题及具体分工如下:各学校、教研组及骨干教师根据总课题设立子课题进行研究,并制定实施方案和实施计划,有专门负责人。

时间保障:学校在课题研究的三年中,为教师开展本课题研究提供充分的时间。 课题研究领导小组:

组长:卢士祚

副组长:姜振海

成员:侯玉娥 陶盛礼 于彩云 姜平 王冲 赵延淑 高淑美

姜礼成 王忠和 邹春媛 刘大为 张成钢 各学科教研组长

第五篇: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教学策略研究中期报告

《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教学策略研究》课题研究

中期工作报告

一、课题简介

2012年3月,我校申报的市级课题——《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教学策略研究》这一课题已获得立项审批,在全校开展研究,本课题分总课题、子课题、个人小课题三级。总课题下设子课题,每个研修组立项一个子课题,各研修组中的每个成员再向研修组立项一个小课题,研究目标和内容符合总课题的要求。本课题从课题性质上看具有广泛的推广价值。从课题内容上看,本课题几乎包括学校课堂教学工作的各个层面,因此具有高度综合性的特点。从课题组人员上看,本课题的参与面较广,参加人数多,涉及学校的各个学科的每一位教师。

本课题在研究内容上:比同类课题研究的内容范围要广、深、新。涉及到了课改理念和课堂教学中从教学内容到教学方式、学习方式、检测评价方式的全过程的相关问题。在研究思路方法上:本课题研究采用实证归纳的方法和行动研究的方法,自下而上、从操作层面筛选、验证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方法、策略等,这将有助于揭示课堂教学的本质,促进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益的提高。

本课题研究时间为2012年3月至2012年11月,课题总体分为五个阶段。

1、准备阶段(2012年2月20日—2月24)

(1)学习教研室一题、一课、一报告的课题研修报告。 (2)查阅资料,收集最新的课堂教学研究资料

2、申报阶段(2012年2月27日—3月9日)

(1)学校撰写课题研究方案,填写课题申报表,申报课题,等待立项批准(2月27日—3月1日)。 (2)研修组根据学校申报的的课题剥离本研修组的课题并向学校立项。每个人再向研修申报立项个人的小课题(3月5日—3月9日)

3、实施阶段(2012年2月——2012年11月) (1)分工落实。

(2)邀请教研室专家现场指导。

(3)总课题组组织检查、督促子课题组的课题研究情况。 (4)以子课题为单位分别组织研讨会、成果展示会等活动。

4、中期检查阶段(2012年6月) (1) 检查、督促子课题进展情况。 (2)撰写课题开展中期检查报告。 (3)各子课题组撰写中期课题报告。

5、结题阶段(2012年11月) (1)收集、整理子课题结题报告。 (2)撰写总课题结题报告。 (3)总课题结题大会。

(4)经验成果在教学实践中推广应用。

本课题组由学校校长、书记、分管教学的校长、教导主任、各教研组组长及各学科骨干教师组成。

组 长:段永德 副组长:张蕾 课题负责人:王玉珊

组员:张丽、雷雪莲、张艳玲、薛新华、杨海涛、王作燕、赵金萍、胡秀琴、郭晓红、吕慧、冯玉光、邓咏梅、杨秀珍

实验教师:学校教学岗的所有教师

二、课题组已经做的主要研究工作 (一)各研修组组织教师理论学习的情况

1、各研修组成员围绕如何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重视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如何探索和创新课堂教学内容,构建有实效的新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体系和评价体系;如何全面推进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如何优化教学过程,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益;如何提高教师课改形势下进行课堂教学的能力与素质,培养务实型的研究性的教师;如何提高以课堂教学为中心的教育质量和整体办学水平,使学校成为务实型的研究性的学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等问题,用集体学习法和资料查阅法系统的学习了相关的理论著作,并撰写了学习笔记、心得和课题中期报告。

2、专家引领,解读“五自”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上学期末州教研室主任吴勤文专门为老师们解读了为我校量身打造的“五自”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课题研究方案及相关理论知识。老师们学习归来,语文、数学、英语组的老师都能积极探索、大胆尝试,分别按照“五自”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上了研讨课,并由昌吉州相关科目的教研员亲自指导,形成了学校最早的导学案,为我校这学期能实施“五自”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打下了良好基础。

(二)各研修组研讨的主要问题:

1、对当前学科课堂教学的现状和教学方式进行了分析。

2、对.教师的教学观念与课堂教学模式现状进行了分析。

3、对目前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了分析;

4、对目前学校的教学资源现状进行了分析。

(三)课题研究的重点:

主要从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行为两个方面的课堂教学进行展开。重点探讨提高课堂中学生学习活动的教学策略,提出兴趣激发策略,以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情境创设策略,让学生利用生活经验和原有知识学习;解决问题能力培养策略,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合作精神和探究能力培养策略,提高学生自学能力;自主练习和实践能力策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引导体验激励评价策略,促进学生不断努力学习。收集并整理课堂教学实例,探索和总结出适应新课改的课堂教学的经验和做法,以指导学校的课堂教学改革推进工作;

基于以上研究重点,今年5月份,课题组成员还申报了州级个人小课题,其中立项审批的有数学组路锦娥、赵金平、刘莹的,语文组薛新华、马艳萍、王丽娜、赵倩、杨海涛的,英语组张艳玲、周春华的10个小课题,通过实施务实、创新教学,使学生获得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积极思考和操作实践的机会,促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使教师切实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方式,养成反思习惯,在科研和教改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专业素养。

(四)课题研究过程中已形成的成果

目前是课题研究的第三阶段,实施阶段,即行动研究案例分析阶段。上学期我们立足课堂进行草根化实践研究,结合各组研修计划没人都上了课题研究课,并结合学校“十个一”工程,我们课题组成员每人都能做到每周写一篇评课记录,每周写好一个课后反思,每月写一篇教学随笔,每月进行一次课题理论学习与研究,每学期写一份质量分析报告,每学期读一本教育经典专著,并写出心得体会,每学期写一篇课题教学论文,在课堂教学达标是获得A级的教师每学期上一节示范课,获得B级的老师每学期上一节研讨课,获得C级的老师每学期上一节汇报课。按照学校课题研究的要求课题组成员每学年要组织两次课题研究经验交流。上学期个课题组成员共同进行了一次小课题交流活动,今天是第二次进行小课题交流活动,目的就是为了努力探索提高课堂活动有效性的教学策略,鼓励教师在有效性教学指导下大胆创新,提出案例。

现正我们正处于前期研究工作阶段,正转向全面铺开的过程,这学期我们又做了如下工作:

1、本学期的研修组活动计划的制定主要以小课题为主题的磨课活动为主,备课组活动要以解决课堂教学中的困惑为主,为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提供智力支持,活动后每两能打磨一份精品导学案。本学期的第一次研修组活动要以解读研修活动方案和学习2011版各科课程标准为主,为学校的小课题研究提供了理论保障。

2、9月6日王校长给全体教师做了关于“五自”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所涉及到的理论及小组建设方面的校本培训。

3、9月17百名专家团进校园,来自自治区教科所和乌鲁木齐八一附小的10名专家分别深入到我校的10个研修组中,按照学校和研修组制定的百名专家团进校园活动方案进行了为其三天的活动,一共听了我校的近50节课,曹慧雅老师再一次为老师们做了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方面的专辑讲座,八一附小副校长为老师们做了教师职业幸福感的专家讲座。,王爱丽老师为一年级的数学教师进行了新教材培训,高亮老师为李娜老师指导新任教师课。总之专家们通过观课议课、参与研修、专家讲座,教材培训等形式对我校的教学工作把脉,并进行了全方位的指导。为提高我校的课堂教学实效性提出了宝贵建议和建议。

3、本学期建立了领导听评课制度,每周都安排领导听课课程表,督促领导听课,并记录领导听课的考勤,对领导听课情况进行公示。这样一方面加大了领导的听课力度,让领导了解学校每一位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另一方面也敦促教师加强了日常课堂教学的准备以及实施课堂教学的的时效性。

三、问题与思考

1、教学的目标不明确,各环节的处理目的性不强。虽然在备课时都写下了三维目标,可在教学的过程中却忘了教学目标,随意性比较大。目的是你要达到的地方,是终极点,目标则是这中间的一个一个的站点。教学目标就是这节课你要让学生学到什么。而我们有些老师的教学目标叙写用在哪节课都行。

2、重视结果忽视教学的过程。教学各环节的处理缺少有效的方法,尤其是难点的处理缺少层次,缺少让学生必要的思考、探究、感悟,老师讲得多,学生主体参与不够,影响了学生知识的构建和能力的提高。

3、课堂教学中学生无效活动占据了课堂太多的时间。如教师为创设一个情境占据课堂许多时间,而情境本身又没能给学生有价值的思考或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再如,小组合作学习什么情况下使用,怎样调动不爱发表意见学生的积极性等,不能简单的问题学生也合作,看似轰轰烈烈,实则无效。问题的设计要有一定的思维力度。

4、教学中对学生已有知识的掌握了解不够,过多的在学生已掌握的旧知识上不厌其烦,造成了教师辛苦而无效。

5、对教学过程中如何体现差异,缺乏研究,缺少有效的方法。如学生的课堂作业、家庭作业如何体现层次性;如何在课堂中加强个别学生的辅导。

6、课堂教学组织不佳。部分教师没能做到活而不乱,活而有序,教学缺乏有效的组织;教师的教学智慧不够,对课堂生成性资源把握不住,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

四、下阶段研究工作与改进策略

主要完成“五自”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在课堂中的实践应用。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分析影响教学活动有效性的因素和行为表征。具体内容如下:

1、主要跟踪“五自”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的实施情况。

每周的领导跟踪听课和日常的推门听课都要按“五自”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要求来评价。

2、学生的学习状况及指导策略

知识、能力、人格和谐发展的关键是强调学生主体化和个性化,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老师是主导。课堂上只有把他们的主体作用发挥出来,让他们积极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尤其在践行“五自”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过程中,一定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小组合作学习能力,教师要做到教学做合一,知行统一,让学生在做中学,重视学生在课堂上归属感的获得,同时优化课堂,使学生真正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3、教师备课的指导策略

要继续指导教师做导学案,在日常教学中不断体会一份精品导学案应具备什么特点,要包含哪些要素,每一个要素应如何根据教学内容来设计,到底应该如何把握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比如预习案应设计那些内容?探究案应设计那些探究性的问题等等,这些在集体备课活动中要体现指导。

总之,我们将一如既往的将课题搞下去,力争早出成果,早见成效!

上一篇:昆明市官渡区社保表格下一篇:科目一考试知识点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