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激趣范文

2022-05-17

第一篇:情境激趣范文

情境激趣 趣引思维(二年级下册工作总结)

情境激趣 趣引思维

------08-09下学期教学总结

高琼华

在《新课程标准》中倡导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实践创新数学学习方式,强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生活背景出发,为学生提供充足的进行数学活动和数学交流的机会,促使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能获得广泛的数学经验。同时数学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它具有抽象性。而二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同时也保留着直观动作思维的形式。针对他们和这一年龄特点和思维特点,如何在教学过程中用好这本新教材,按照《新课程标准》的宗旨来使学生爱学数学,乐学数学,会学数学。我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一,课始,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一种带有强烈情感色彩的欲望和意向,是形成创新动力的重要基础,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构成小学教学的基础,也是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基础,创新与兴趣是紧密在一起的。只有对学习感兴趣后,学生才能自主地、自觉地去观察、研究和探索。对小学生来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最具有推动力的一种东西。

所以, 针对二年级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 在每节课的开始,都会精心设计一个生活情境,意在引起学生的注意,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让学生真正感到数学并不是那么难,它就存在于我们周围,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

例如,在教学《统计》这一内容时,我针对小学生对自己的生日记得特别牢这一特点,先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生日是怎么过的,分别来了哪些客人,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接着说道:“大象伯伯今天也要过生日了,请小朋友看一下,他家来了多少客人呢?”这时学生的兴趣高涨,争着说自己的发现。这时,我抓住时机又问:“你还想知道些什么呢?”因为这情景是学生所熟悉的,学生又提出了许多问题,课堂气氛显得尤其热烈。对老师继续引导学生进行后面的收集整理数据的教学起了一个很好的铺垫作用。

二,课中,创设合作情境,激发探索欲望。

数学教学过程是一个特殊的认知过程,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是学好数学的关键。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小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很难在认知过程中只凭借老师的讲解来获取数学思想和数学思维方法。因而在教学过程中,努力使学生在实践中感知,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力,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获得知识,真正达到“我做过了,我理解了”这一目的。并且由于二年级学生的单独动手能力还比较弱,比较乐于和同伴共同来做一件事情。这个实践活动我一般是采用变“单独学习”为“集体合作”。 例如,在教学看一幅图写出两个加法算式时,我让学生分成前后四人一组,然后让其中的一个学生按要求圆片。先放四个,再放两个,然后让学生说说看到的图,并列出相应的算式。这时,分歧就来了,有的小朋友说:左边有三个圆,右边有两个圆,一共有几个圆?算式是3+2=5;而有的小朋友说:左边有两个圆,右边有三个圆,一共有几个圆?算式是2+3=5。为什么同一幅图,却会得到两个不同的算式呢?这个问题一下引起了学生的注意,有的甚至走下座位,说要看看对方的小朋友是不是看错了,后来通过自己的观察,学生发现原来是因为看图的位置不一样,所以才会得到两个不同的加法算式。当学生自己得出这个发现以后,对老师下面要教的例题,根据一幅图写出两个加法算式,就不仅仅是只停留于怎么写,而且还知道了为什么能写出两个算式。是真正地让学生理解了知识的形成过程。

三,课尾,创设游戏情境,体验成功喜悦

小学生一般都好表现,如果你让他展示一下学会的新本领,他的积极性会很高。如果在表现过程中他获得了成功,那他以后学习的劲头就更足了。这种成功的喜悦会使他产生更高的学习兴趣,而这种兴趣又能再次激发起他的探究欲望,探究的成功又再次促进兴趣的萌生,由此,形成一种良性的循环。

因而,在每一堂课尾,我都安排了“精彩表现五分钟”。利用教材提供的素材,以各种可爱小动物为载体,让学生来充当助人为乐的小英雄。例如,给蜜蜂引路,送小鸟回家,帮帮小熊吧,请你做裁判等各具特色的游戏环节,使学生在游戏中运用学到的知识,既检查了学生对本段内容的掌握情况,又使学生在游戏过程中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从而使他真正体会到数学的作用,使他产生学好数学的愿望。

第二篇:.激趣导入

师:孩子们,今天早上我和数学老师在办公室里为一个问题进行了好一番争论呢,其他老师也帮我们分不清谁对谁错了!我就想啊,人多力量大,咱们班儿同学都个顶个聪明,你们来帮我评评理好不好?

生:好!

师:事情是这样的,我做了一道数学题,可是曹老师硬说我做的不对!你们瞧我做的(板书)一=20,你们说对不对啊?

生:不对!

师:啊?为什么不对啊?

【设计意图:为了让孩子们有兴趣进入课文,我设计了生动有趣的课前导入:课前和曹老师的争论。孩子们立即兴趣大增,一个个好奇地等着我揭晓答案。“一=20”的板书出现在黑板上,孩子们会觉得好笑,在不理解中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将他们顺利引入课文。】

2.初读感知课文

师:你们还别不信,咱们一起去看个动画片吧。看完之后你会发现,有时候啊,一它还就等于20!

动画看完了,请大家翻开课本,自己再读一读这个故事。读书的时候,要标出课文中的生字,借助拼音把生字读正确,老师要看谁读书的姿势最端正,要听谁读书的声音最甜美!开始吧!

【设计意图: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孩子们自读课文的兴趣会更浓厚,也会在自己找到答案的同时体会到学习的快乐。】

3.识字本课生字词 (1)带拼音拼读。

师:勤劳的小蜜蜂把生字板送来了。谁当小老师,领着大家拼读第一行? (课件展示:带拼音生词) ①指名小老师带领分行拼读。

②指导注意读准翘舌音“钟”“迟”,轻声“零”“欠”。 ③齐读。

(2)除去拼音认读。

(课件展示:黑白蜜蜂以及出去拼音的生字词,在学生的认读过程中蜜蜂逐渐变为彩色。)

师:美丽的小蜜蜂飞来了„„ 生:可它不漂亮啊。

生:我觉得它一点儿也不漂亮,灰灰的。 „„

师:觉得它不漂亮啊?想不想让它变得漂亮起来? 生:想!

师:那就要看看你们的本事了,没拼音宝宝的帮忙一分钟内认出它们!先自己试一下。

①学生自由认读生词。

②开火车读生词,在孩子的认读声中,小蜜蜂变为彩色。

【设计意图:循序渐进地识字过程让孩子可以轻松掌握,小蜜蜂的变化过程让他们能够在学习中体验成功的喜悦,进一步感受学习的快乐。】

4、随文识字,带任务再次朗读课文 (课件展示:屏幕上生词消失) 师:咦~顽皮的小蜜蜂把字宝宝藏哪儿去了?原来又藏到课文中了,我们再到课文中去和他们打个招呼吧,请大家再去读读这个故事,这次老师要求大家要标出课文的自然段。

(1)自由朗读,划分课文自然段。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带任务听读。

师:我看到大家读得特别认真,你标了几个自然段? 生:6个。

师:那我就找6个同学分自然段来读一读课文,其他同学你们干什么啊? 生:听听有没有读错的地方。 生:听听谁读得好。 „„

师:说得真好,老师这儿还有个任务,请大家边听边思考一下在故事中为什么一等于20?

①指明6个学生分自然段朗读。 ②评价朗读。

③解决问题“故事中为什么一=20”。

(3)得出“元元”多睡了一分钟导致迟到了20分钟的结论。 (板书:多睡 迟到)

【设计意图:带任务进行课文朗读,让孩子的朗读有目标性;评价朗读的过程让孩子会倾听会表述,锻炼孩子的语言表达以及审美能力。】

5、融入情境、身临其境理解课文 (1)感受贪睡时“元元”的慵懒。 师:耽误了一分钟,结果迟到了20分钟,现在我们就去看看多睡一分钟时的元元。

(课件展示:多睡一分钟时的元元) 师:这时,在元元心里一分钟重要吗? 生:不重要。

师:此时,元元是什么心情呢? 生:他不在乎这一分钟。

师:谁能试着把元元当时的心情读出来?

(课件展示:再睡一分钟吧,就一分钟,不会迟到的。) ①指名体会朗读

②教师范读,引导体会“不在乎”的语气 ③集体有感情朗读

(2)倒叙方式,揭晓结果。

师:事情真得像元元想得那样吗?他有没有迟到呢?请同学们自由读2——6自然段,找到答案。

①学生自由朗读。

师:元元多睡了一分钟,他迟到了吗?迟到了多长时间? 生:他迟到了整整20分钟。

师:此时,元元的心情怎样?大家看课本32页的插图,用书上的一句话来说一说元元此时的心情。

生:元元非常后悔。

(课件展示:元元非常后悔。) 师:你知道后悔是什么意思吗?

生:做了不该做的事儿,心里非常难过。 „„

②揭晓结果,“元元非常后悔。” ③理解“后悔”,指导朗读后悔的语气。 (3)倒叙故事过程,体会人物心理活动。 师:元元是不是走进教室才后悔的? 生:不是。

师:当他错过红灯时,心情怎样? 生:后悔。

师:课文中元元是怎样说的? 生:要是早一分钟就好了。

(课件展示:红绿灯口,要是早一分钟就好了) ① 找出元元遇到的第一个难题。 ② 体会朗读元元的语气。 ③ 揣摩元元的心理活动。

师:这时候时间已经不早了,他等了好一会儿才走过十字路口。向停在车站的公共汽车跑去,眼看就要跑到车站了,车子开了。他等啊等啊,一直不见汽车的影子,这是元元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呢?

生:焦急、后悔、生气、自责、难过„„

(课件展示:公共汽车站,要是早一分钟就好了。) ① 找到元元遇到的第二个难题。

② 入情入境,设身处地想象元元当时的心情、语言。 ③ 用各种自己体会到的心情读这句话。

师:元元决定走到学校去,到了学校,同学们已经上课了,如果你是元元,你有什么感觉?元元又是怎样呢?

生:太后悔了、面对那么多同学真不好意思、以后再也不能做这样的事儿了„„ (课件展示:元元红了脸)

【设计意图:一直让学生以自己是“元元”的角色进入课文,设身处地想象元元当时的心情、语言。通过观察、想象、表演,抓住元元的两次叹息为朗读的亮点,让孩子们联系上下文揣摩体会主人公的心理活动,体会出元元的焦急、悔恨、自责等心情。感情朗读可以说是水到渠成。】

6、课堂小结、拓展思维

(1)小结课文,珍惜时间。突出中心、突破难点。

师:同学们真会读课文,焦急的等待使元元后悔,步行的辛苦使元元后悔,脸红的尴尬使元元后悔,迟到20分钟更使元元后悔。此时,元元才觉得一分钟很重要,看到元元这么后悔,你想对他说什么呢?

生:要珍惜每一分钟、时间很宝贵„„

师:当元元听到我们这些话他一定会非常明白,每一分钟都应该好好把握。 (2)课外延伸。

师:其实一分钟可以做很多事情,人们驾驶着汽车一分钟可以行使11公里,印刷厂的工人叔叔借助先进的机器,一分钟可以印刷133张报纸,在北方农民伯伯能用收割机一分钟完成一百平方的麦地收割,看来一分钟还真不可轻视,我们应该珍惜时间。

(课件展示:行使的汽车、印刷厂、农田收割) 【设计意图:通过前面的理解引导总结一分钟的重要性,让孩子们懂得珍惜时间的道理,破本课的难点。用几个例子再次形象直观地告诉孩子一分钟的用处,让孩子在惊异中坚定不能忽视一分钟的信念,进一步理解珍惜每一分钟。】

7、课中休息

欣赏歌曲:《时间像小马车》

第三篇:激趣、广拓、赞赏

——小学三年级语文课堂小练笔教学的探索

摘要:三年级作为小学习作教学的起步年级,如何进行习作教学,能更有效?笔者认为,要重视教材中的小练笔的指导、挖掘,重视激发学生写的兴趣,打开学生写的思路,赏识学生写的文段,做到“激趣、广拓、赞赏”。让学生在各种各样的小练笔中,不断地得到帮助、锻炼,厚积而薄发,从而以小见大,促进习作的进步。

关键词:小学 三年级 语文 小练笔

教学三年级语文,总是感觉特别头痛。三年级作为小学习作教学的起步年级,学生存在一个知识断层的问题。孩子们的习作普遍存在无话可说、语句不通、文章空洞、缺少细节描写等情况。如何进行习作教学,能更有效?我认为,不仅在低年级要重视写话的教学,为中年级的知识过渡做好铺垫;不仅在三年级要抓好每个园地的口语交际和习作教学;而且要重视教材中的小练笔的指导、挖掘,让学生在各种各样的小练笔中,不断地得到帮助、锻炼,日积月累,厚积而薄发,从而以小见大,促进习作的进步。

在三年级第一学期的小练笔教学中,我重视激发学生写的兴趣,打开学生写的思路,赏识学生写的文段,做到“激趣、广拓、赞赏”。

一、激趣

我融会贯通了名师李吉林的情境教育的思想——把孩子们带到生活中去学习语言。课文情境的创设为儿童提供了鲜活的感知材料,激发了孩子们热烈的情绪和强烈的表达欲望,在孩子们

例如,三年级上册有一篇课文《给予树》讲述了圣诞节到来之前,小女儿金吉娅把应该给家人买礼物的钱买了一个洋娃娃,送给一个素不相识的需要帮助的女孩。课文赞扬了金吉娅的爱心和善良的品质。故事语言真挚,情节感人,学习过程中,我发现孩子们学得特别认真,他们也为金吉娅的爱心感动。学生的情有所动时,最是动笔的宝贵时。我赶紧抓住这个时机,问孩子们:“如果您是那个小女孩, 收到了梦寐以求的洋娃娃,你有什么话语想对金吉娅说呢?能适当运用课文中的好词佳句就更棒。”孩子们议论纷纷。有的说:“好心人,谢谢您送给我的穿着裙子的洋娃娃,她真的漂亮极了!我非常喜欢。这是我收到的第一个洋娃娃,我一定会好好爱护她。”有的说:“我一直盼望圣诞老人送给我一个可爱的洋娃娃,今天,

1 我的愿望终于实现了。我好开心!谢谢你的礼物。”还有的说:“不认识的陌生人,你送给我一个美丽的洋娃娃,让我如愿以偿。感谢你!希望善良、仁爱的你永远幸福、永远健康、永远快乐!”„„

情浓之际,我请学生把自己想说的话在课堂练习本写下来。这样的课堂小练笔让“写”变成了自己真情流露的需求。

二、广拓

广拓,在这里,我理解为两个内涵。一是广泛地钻研教材,教师结合自己班级孩子们写话的实际水平,巧妙地借助教材,挖掘教材资源,为自身的教学所用,并不局限于教材所规定的小练笔,开拓小练笔的课程资源。二是要广泛地拓宽小练笔写作思路,让孩子们自主选择写的内容,努力朝着“万紫千红总是春”的目标进军。

(一)开拓小练笔的课程资源。

三年级上册的语文教科书中,编者只安排了4次的小练笔机会。4次的小练笔不仅少,而且内容是经过编者主观的筛选,我认为有一定的科学性,但是也带有一定的片面性。另外,自己班级学生的写作水平还是自己最清楚,他们缺少什么,需要加强哪方面的引导;他们熟悉什么,对怎样的内容容易组织语言;他们写的切入点在哪里等问题还是任课教师最了解。所以,我觉得,十分有必要在教材的基础上,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发更多的小练笔课程资源,给学生提供更广泛的小练笔机会。

例如:三年级上册的《富饶的西沙群岛》,教材并没有把它定为小练笔的范畴,可是,课文中描写鱼种类繁多的句式“有的„„有的„„有的„„”将鱼的数量与种类之多表现得淋漓尽致。我觉得这个句式是仿写的典型材料,因此,我挖掘了这个学习资源,毫不犹豫地请孩子们仿照这个句式写句子。在写什么内容上,我启发学生联系自身实际想想,后来,有的说:“可以写学校热闹的大课间活动”,有的说:“可以写学校多姿多彩的六一游园活动”,有的说:“可以写春节丰盛的年夜饭”,还有的说:“可以写春节联欢晚会”等等。我继续启发:“学习课文,积极运用形容词,把句子打扮得优美。看谁运用的好词佳句多。”下面摘录三篇不同活动的小练笔。

“大课间开始了!操场上热闹起来!瞧,这边的同学有的在跳绳,有的在转呼拉圈,有的在玩五颜六色的飞碟。看,那边的同学有的在进行激烈的赛跑,有的在跳好看的竹杆舞,还有的在打飞舞的羽毛球。各种各样的体育活动让人眼花缭乱。操场上空飘荡着同学们的欢声笑语!”

“快乐的六一儿童节到来了!我们学校举行了丰富多彩的游园活动。瞧,在教室里,在

2 操场上,在走廊那都有同学们快乐的身影。有的同学在玩让人乐翻天的盲人贴像,有的同学在玩讲究两人合作与速度的二人三足,还有的在比赛玩夹玻璃球、吹蜡烛……好玩的游戏,难忘的六一。”

“春节的年夜饭可丰盛了!有香喷喷的冬菇焖鸡肉,有红通通的白灼虾,有新鲜美味的清蒸桂花鱼,有好意头的蚝事发菜,有鲜嫩青绿的上汤豆苗,还有可口的肉汤……美味佳肴尽在眼前,让我情不自禁地流口水了。”

又如《风筝》的结尾是:“我们向那房子跑去,继续寻找我们的‘幸福鸟’„„”文章以省略号结束了,留给孩子们无穷无尽的想象空间,有的孩子觉得在那里能找到“幸福鸟”,有的则认为不行。他们对故事后来的发展都饶有兴趣。而教材并没有安排“往下编故事”的小练笔。“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马上捕捉住孩子们的这份童真、这份兴趣,抓住这份空白点,请孩子们续写故事结局。下面摘录两篇不同结局的小练笔。

“我们来到水磨坊,惊喜地发现,大大的“幸福鸟”正斜斜地挂在水草上,迎风飘荡。我们欢呼雀跃:“在那!”“幸福鸟找到了!”“太好了,终于找着了!”有的伙伴还高兴得互相击掌!”

“我们飞奔过去,可是,还是看不见“幸福鸟”的踪影。最后的一丝希望都破灭了。有的伙伴哭了,有的垂头丧气,有的沉默不语。突然,一个声音冒出来:“别灰心,我们再去找!”

在实践中,我觉得有些课文某些地方写得或含蓄,或简练,或意犹未尽,给学生的思维留下了想象、延伸、拓展的空间。学这样的文章时,可找准这些“空白”,让学生把文章写得简练的地方补充完整,把写得含蓄的地方补充出来,对文章中意犹未尽的地方进行填充,也是非常不错的小练笔资源。

在这册书中,我挖掘的此类的小练笔还有《我们的民族小学》中学校简朴样子的描写扩充;《盘古开天地》中盘古身体的巨大变化;《陶罐和铁罐》新说;《掌声》中英子上讲台前犹豫不决的心理活动等,学生编写着自己独特的想象,不亦乐乎。

(二)拓宽小练笔的写作思路。

在学生进行小练笔之前,我注重拓宽孩子们写的思路,让他们觉得有话可写,再进入写话“自助餐厅”。

如:《美丽的小兴安岭》将小兴安岭四季不同特征描写得精彩到位。文章结构清晰,写作方法明朗。教材在这里安排了小练笔:“我的家乡也很美!我要写一写家乡的一处景物。”我

3 让孩子们畅谈家乡一景,选择其中最有特色的一个季节来说。结果,本地的孩子们有的说美丽的松山湖,有的说热闹的大朗广场,有的说繁华的长盛广场一带,还有的说村里的小公园等等。可是,有的外地孩子却觉得远离家乡,不熟悉家乡的一景一物,不会谈。我启发他们也可以谈东莞、大朗或者是最熟悉的天天都接触的校园。结果,孩子们的话匣子都打开了。最后,在充分说的基础上,我请孩子们写。下面摘录一些关于校园四季景物的小练笔。

春天,操场边的树木抽出新的枝叶,嫩绿嫩绿的,小小的,好象刚出生的宝宝,特别惹人喜爱。学校大堂前的杜鹃花、教学楼的花池里的三角梅开得格外耀眼,粉红的、紫红的,花团锦簇,向人们传递着春的消息。

夏天到了,校园的绿色大伞——荔枝树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线。茂密的绿叶丛中挂满了一串串红扑扑的“小灯笼”。微风吹过,我好象闻到一阵荔枝的清甜,忍不住吞了一下口水。

秋天,凉爽的秋风轻轻地吹过校园,送来秋的信息。冬天,一片片飞舞的落叶像一只只黄蝴蝶在风中舞蹈,告诉冬的寒冷。

此外,在《小摄影师》中开阔学生思路,故事后来的发展可能是小男孩第二天带上胶卷又再次来到高尔基家,也可能不再来。在《玩出了名堂》中孩子们可以写打球、游泳、学骑车、打电脑、转呼拉圈、做小实验等等的乐趣或者收获。

实践证明,打开了写作的思路,孩子们的文思会如泉水般涌动,有时令我惊喜不已。

三、赞赏

中国家庭教育第一品牌——赏识教育揭示和证明了一条极其重要的教育规律:赏识导致成功,抱怨导致失败。周弘老师创立的赏识教育给我很大的启发。我在评价学生的习作、小练笔时也十分重视运用赏识的方法去激励学生。由于小练笔的篇幅较短,我还尽量利用一些课余时间进行面批面改,以赏识为主,赞美学生新颖的标题、丰富的想象力、通顺的表达力、精彩的开头、出色的结尾、运用到的好词佳句,甚至一些标点的正确使用,我也会心地去赞赏。孩子们在表扬声中渐渐树立了信心,激发了习作的兴趣,慢慢懂得标点的使用、懂得运用积累的四字词,懂得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去润色自己的文章,懂得要运用眼睛、鼻子、耳朵、嘴巴等“五员大将”去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仔细聆听周围的声音,走进生活、用心感受生活才能写出好文章。

例如:《富饶的西沙群岛》中仿写句式的小练笔的题目,有的孩子起了《快乐的六一》《热闹的大课间》《丰盛的年夜饭》,有的孩子起的题目别具匠心,如《乐翻天》《欢声笑语的一刻》《美味佳肴》等。

4 又如:《美丽的小兴安岭》中安排的小练笔——家乡一景,有的孩子就能较好地运用“五员大将”去感受生活。摘录其中一个孩子的小练笔:

春天,荔枝树发芽了,那嫩嫩的小叶子淡黄、淡绿的,真让人喜欢!过了一段时间,荔枝树开花了!小小的荔枝花淡黄淡黄的,藏在绿叶之间,散发着淡淡清香,不仔细闻是闻不到的。

记得有一次,我拿着碗坐在荔枝树下一边乘凉,一边吃饭。忽然,一阵风吹过,下起了大“雨”。“大晴天哪来的雨?”我说。抬头一看,原来是荔枝树的“花宝宝”太调皮了,玩起了“空中跳伞”。

夏天来了,荔枝成熟了。茂密的枝叶向四面展开,就像搭起一个个绿色的凉棚。荔枝一大串一大串地挂在绿叶底下,红通通的,就像一个个迷人的小灯笼,好看极了!

一次,我像一只小猴子一样迫不及待地爬上了荔枝树。我摘了一颗荔枝,剥开微微带刺的红色外皮,露出晶莹、饱满的肉。我忍不住轻轻咬了一口。“啊!真甜!”就在陶醉之际,我一只脚站不稳,差一点儿就掉下来了!心里暗暗地想:“好险!”……

这篇小练笔的作者是个本地的小姑娘,在最初的书面表达时,习惯用粤语的表达方式来写作,跟普通话的表达存在一定的差距,就是在老师的不断鼓励、期待与赞赏中,渐渐有了进步,写出了这篇表达流畅、充满童真、童趣的小练笔。

其实,在习作教学过程中,相信不少的教师也有同感:赞赏是提高学生习作兴趣、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

重视激发学生写的兴趣,拓宽学生写的思路,赏识学生写的文段,我在小学习作起步阶段中重视小练笔,在这块小练笔的小小天地中默默耕耘,也初见成效。学生参加学校的现场作文比赛,团体成绩获得年级第一,参加镇小学生现场作文比赛,也获得一等奖。初尝喜悦的我更加坚信,只要我坚持不懈走“激趣、广拓、赞赏”的小练笔指导之路,我班学生的习作之树一定会开出绚烂的花朵。

参考文献:

1、《情境教学与习作》,作者:李吉林。《小学语文教师》2006年。

2、《开放式习作教学》,作者:张云鹰。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年10月出版。

3、《课堂教学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建设》,作者:陆云、林洁。《小学语文教学》2009年第2期。

第四篇:激趣 激活 激励 激发

——乡镇中学化学“有效教学”浅探

屯昌县枫木中学 吕东斌

内容梗概:农村乡镇中学化学教学如何达到有效和效益?本文试从“ 激发兴趣、创设情境和学法指导”三个方面探索化学教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教学”途径,努力达到化学课堂教学的最佳效果和最大效益。

关键词: 兴趣 情境 学法 有效教学

初中化学教学要追求课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有效教学的教学理念和策略是一重要途径。近十年的化学教学实践,我摸索出了一条适合乡镇中学学生学习化学的“有效教学”途径。

一、 培养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更有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九年级化学教学的“有效”,更强调的是激发学生学习化学兴趣的过程。 ⑴ 巧设实验,引发学习兴趣。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激烈奇幻、生动鲜明的化学反应现象很容易吸引住学生。如小小照明弹、清水变牛奶、 “空杯生烟”、“水中着火”等有趣的实验都直接反映出物质的性质,能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在讲“CO2能与水反应的化学性质”时,我先用石蕊溶液染成几朵紫色干燥纸花,分别演示四个实验:①在干燥纸花上喷稀盐酸,②在干燥纸花上喷水,③把干燥的纸花放入盛有CO2的集气瓶中,④把已湿润的纸花放入盛有CO2的集气瓶中。开始时,学生都静静地观察实验操作,当大家发现有不同现象时,大家都很奇怪,议论纷纷。有的问:“为什么干燥纸花在遇到稀盐酸会变红而遇到水不变色?”有的问:“为什么干燥纸花遇到CO2气体不变色而湿润的纸花会变红?”„„面对一连串的为什么,学生们积极思考,激烈争辩,充分引发了学生的兴趣。 ⑵ 启发思维,强化学习兴趣。

巧设实验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如何使学生的兴趣保持并发展下去呢?这就要求教师用艺术化的语言启发学生思维,这样才能强化学习兴趣。例如在讲授缓慢氧化不同于燃烧时,可以启发学生联想生活实际:菜刀过一段时间不用,

1 会慢慢生锈,这是为什么?为什么抹了油的菜刀不容易生锈?菜刀在干燥的空气中还是在潮湿的空气中更容易生锈?

教师艺术化的语言能使深奥的知识浅显,让学生轻松愉快地思考,从而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以强化。 ⑶与生活联系,发展学习兴趣。

环境问题是一个全球性的社会问题,有许多环境事件都有着复杂的社会原因,让学生到社会中去,并指导学生观察和分析社会问题、环境问题,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去解决污染的问题。例如,在学习爱护水资源课题时,我组织学生参观本地的自来水厂,让学生了解自来水厂的整个生产流程的同时注意水资源的保护,学生就发现了农场有个大型养猪场的废水未经处理就排入河道中,许多生活垃圾任意倒入河道中。今年来我镇附近的几条河流污染越来越严重,我组织让学生写出调查报告,参加县里以“爱护母亲河”为主题的论文比赛。学生从中得到的震撼与教育非常深刻,自发成立了“保护母亲河”的青年志愿者活动小组,定期到河边去清理垃圾,搞宣传活动,唤起人们保护水资源意识。通过上述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充分认识环境保护和学习化学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二、 创设优化情境,提高教学效益。

布鲁姆认为“成功的课堂教学应当在课内创设更多的情境,让学生有机会运用已学到的材料。”。教学中一但出现“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局面,就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凝集力和感染力,不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发展学生的能力,而且能促进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提高教学质量。 ⑴ 形象思维创设情景

在新课标的理念下,我根据其教学内容,通过语言、实验、实物、图片、多媒体和社会活动等教学手段与方法,巧妙创设各种情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变苦学为乐学。在化学新教材的讲授过程中,我充分利用教材中的“讨论”“活动与探究”“调查与研究”“家庭小实验”等环节,创设各种情景,诱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发学生思考,在教学内容与学生求知欲之间创设一种不平衡,迫使学生探究问题,引起学生迫切学习的欲望;同时放手让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与意见,通过学生动脑、动口、动手,课堂气氛活跃了;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并且在轻松愉快的参与中,学生能发现知识、主 2 动探求新知识、掌握新知识,达到传统教学所难以达到的教学效果。如在讲解酸碱指示剂与碱的反应时,我穿插这样一个化学小魔术:首先在一张白纸上用石灰水画上几朵花,表演时,让学生观察晾干的白纸,看不出纸上有花,然后用毛笔醮取酚酞,轻轻涂在白纸上时,几朵鲜艳的大红花呈现出来。一条简单的性质——酚酞遇石灰水(是一种碱)变红色,致使学生兴奋不已,惊叹化学的奇妙。 ⑵ 精心设疑,优化情景。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教师善于设置疑问,创设问题情景,不仅可激疑启思,活跃思维,而且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益,达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如在上“分子”一节内容时,教师把空气清香剂放在讲台上,然后问学生:“你们闻到什么气味吗?”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香味。”那么为什么会闻到香味呢?是香水分子“长脚”跑进你们的鼻子里去了?学生们都产生了疑问,同时也积极思维去解决这疑问。在这样的情景中,教师因势利导,引出“分子”的概念以及分子的性质,分子的体积和度量都非常小,肉眼看不见的。接着拿出凤油精,让学生涂在手背上再闻气味。空气清香剂与凤油精的气味不同,又揭示了分子的另一特点。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这样在教学中不断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对化学学习兴趣越来越浓,教学效果也越来越好。

⑶ 以“故事”入景。

例如在讲《燃烧》一节时,我讲了这样的一个故事:有这么一位考古专家在深山中发现了一座古墓,通过考证他确认里面埋葬着一千多年前的一位富可敌国的王侯,那位考古专家费尽千辛万苦终于推开坟墓的门时,眼前的景象却吓得他魂飞魄散:在棺木的上方很多熄灭的吊灯中竟然有一盏还燃烧着。这位经验丰富的考古专家从来没有见过能燃烧1000多年的灯,惊骇之余转身便逃,再也不敢回到墓中。仅仅几天之后,另外几位考古学家得知消息,赶到这里,却没发现那盏燃烧的灯,他们顺利地取出了文物。为什么呢?学生带着迷惑开始本节课学习,燃烧的条件讨论完后,谜底也就解开了。原来,那盏看似一直燃烧的灯的燃料里含有磷。墓穴被封闭后,耗尽了氧气的灯全部熄灭。墓门打开,新鲜的空气涌入,那盏着火点很低的磷灯开始自燃。

三、加强学法指导,提高学习效益。

孔子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新课改要求教师对学生的学法指导是教会学生“会学”。学生掌握了科学方法将终身受益,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掌握

学法,且“会学”。所以,指导学习方法,提高教学效益,才是整个教学的精髓。 ⑴指导学生抓住本质学会观察。

学生对化学实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在实验教学中指导学生怎么观察。实验前,我们要求学生观察药品的状态、颜色、仪器的形状和连接。我要求学生集中精力观察,力争做到看准、看细,避免感知信息的片面性,同时还要善于带着问题去观察,抓重点,抓本质,对一些异常现象也不放过。例如,做镁带的燃烧实验,学生把实验现象简单描述为“剧烈反应,发出耀眼的强光”,其实伴随镁带的燃烧,还向上升起了一镂白烟,更重要的现象是燃烧前物质是银白色,有金属光泽,有弹性,而燃烧后物质是白色,无光泽,松脆粉米状固体。这一现象说明反应变化后,生成了新的物质,这正是此实验的本质。我抓住此实验的本质,进一步指导学生学会观察。 ⑵指导学生学会思考。

思考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在学生认知过程中,思考是学生理解信息的重要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指导学生思考必须做到:一是教学中要给学生留有质疑的思维时空,鼓励学生勇于发问,敢于求异;二是培养学生掩卷而思,富于联想的习惯;三是要学生形成先思后问,问后多思的思维习惯。 ⑶指导学生学会总结。

对所学知识进行及时的总结是对知识升华,而课堂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熟练运用多种方法进行小结,使之公式化、规律化、结构化,是学习化学知识的有效方法。如学习了物理性质后,我们指导学生总结氧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从色(颜色)、密(密度)、溶(溶解度)、点(熔沸点)、味(气味)等方面进行总结归纳出气体的一些物理性质。 ⑷指导学生学会探究。

课堂永远是探究性学习的主阵地。要立足教材,在课堂上进行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探究活动。可以在预习导引中,教师提出教学实验的若干问题,交给学生选择确定自己的设计方案,查阅资料,独立或小组合作设计初步方案,从中先出 4 具有代表性的方案,集中在课堂上由设计学生进行演示、交流,介绍自己设计实验的原理、方法、步骤,由学生评定优劣,共同探讨实验成败的原因。如:关于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实验探究。难道只能用红磷燃烧消耗氧气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吗?带着这样的疑问,我们开始了系统地进行探究的第一个实验。学生设计了许多富有创意的实验方案,当然基本上都是从资料上找的,但我们要求他们讲出自己所选装置的优点和不足。并按探究的步骤尝试写探究报告。 ⑸、指导学生有效自主学习,引导学生有效合作交流。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就是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全过程,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学习品质,使他们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主人。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多提供学生从事化学活动的的机会,要留给他们充足的探索时间和空间,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鼓励学生自己发现、探索、解决问题。每个学生学习基础、兴趣爱好、智力与能力等多方面都存在差异,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必然表现出不同的水平,教师也应尊重这些差异,并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尽可能让更多的同学多一些表现自我的机会,多一些尝试成功的愉悦,尽可能让更多的同学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化学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化学思想方法,逐步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对于教学中具有一定探索意义的问题或开放性的问题,要引导学生在独立探索的基础上开展合作交流,鼓励学生开展讨论和辩论,使他们合作中相互帮助,在交流中共同提高,逐步形成合作互助的意识和技能,促进自己学习能力的提高。

总之,激发兴趣,创设情境,学法指导是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是优化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愿有效教学在化学课堂优化教学中绽放出炫彩。

参考文献:

[1]张璐 略论有效教学的标准 教育理论与实践,2000,(11)

[2][美]鲍里奇著,易东平译:《有效教学方法(第四版)》,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年 [3]崔允漷 有效教学:理念与策略 《人民教育》2001.(7)(8) [4]张璐 再议有效教学 《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3). [5]杨九俊、吴永军 《建设新课程:从理解到行动》 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 [6]朱慕菊 《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7]马建富、朱爱胜、包兴华 《教学艺术引论》 河海大学出版社1996

第五篇:激趣教学 提升效率

激趣教学

提升效率

—浅谈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途径

孝昌文源学校:李群

【摘要】正如华罗庚所说:“有了兴趣就会乐此不疲,好之不倦,因之也就会挤时间来学习了。” 皮亚杰曾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美国拉扎勒斯等人的实验研究表明,兴趣比智力更能促进学生努力学习。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习效果的好坏有着直接的影响,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无兴趣,决定了他对学习的爱厌和执着追求。因此,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后,就更需要通过多种教学法、手段来诱发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动脑、动口、动手,使学习兴趣得到保持乃至高涨,方从而形成一种教学需要的“愤悱”状态,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小学数学;心灵;思维

数学这门学科的抽象性和逻辑性导致了它有一定的枯燥感。在数学课上教师应设计让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来调动学生的内驱力,不拘一格敲开学生智慧的大门,让数学课充满活力,也让学生爱上数学这门学科。对小学生来说,世界观、人生观还未形成,无论干什么往往凭兴趣出发。天真活泼的孩子只有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形成强大的推动作用,才能积极主动地去探究新知,学习新知。

因此教师要注重根据小学生的身体和心理特点,研究他们学习掌握知识的规律,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一、故事激趣。

故事对于每一个少年儿童都具有极大的诱惑力:不论家庭情况如何,每一个孩子在孩提时一有闲暇总会缠着爸爸妈妈或爷爷奶奶给讲个故事,哪怕大人的故事编得破绽百出,他们也会听得津津有味,并且沉浸其中,为主人翁的沉浮牵肠挂肚,更有甚者是跃跃欲试地为主人公出谋划策。我在上师范时教我代数的一位周老师就经常利用这种方法,数学课总是和故事穿插在一起的,因此上他的课总也感觉不到累,而到最后考核的成绩在全年级也是名列前茅的。或许这就是榜样吧,我在工作中也就将教学内容渗透在故事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我在教学统计图时,先设计了一个有四个生产车间的工厂,厂长为了提高生产效率,让四个车间进行比赛,却又不知道用什么方法,急得厂长几天都睡不好觉的故事。这时就有学生开始为厂长支招了:把每个车间的产量用一张表列在一起,每个车间不都能知道自己车间的生产情况,互相一比不就知道谁先进,谁落后了„„有的学生也就七嘴八舌地为厂长想开了,有的学生也开始翻书找答案,有的开始讨论该想什么办法„„在综合他们的意见后我再加以适当的点拨,学生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统计图的相关知识。这样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了,积极性也就不用提了,教学效果也非常显著。

二、游戏激趣。

游戏是儿童最熟悉,最乐意参加的活动。儿童是在游戏中成长的。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设计符合儿童的游戏活动,启发学生在喜悦中理解和掌握概念、规律,分析数量关系,掌握解题思路。把单调,重复,类同的数学知识游戏化是调动学生积极投入学习的好方法。例如在教授小学一年级上册的十几减9这部分知识时这样设计:充分利用教材第10—11页上的插图,将插图展示的在游艺园里的活动作为学生学习十几减9的活动背景,使乏味的运算与学生熟悉的生活,学生喜欢的活动联成一体。通过解决“还剩几个气球?”“还有几个没套中?”等问题,使学生体会数学不只是写在纸上的算式,而是蕴藏在生活中的一个个的问题,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动机。利用“猜字谜”的活动巩固十几减9的算法,培养学生主动提出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的良好习惯。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数学,其注意力和观察力都有明显的加强,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容易被调动起来。

三、操作激趣。

“要认识一个客体,就必须动之于手。”(皮亚杰语)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是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在很大程度上还依靠动作思维,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通过实践操作,充分运用眼、耳、手、口等各种器官,让儿童感知数学问题,理解数学概念。

(一)画一画

在学习了“认识物体和图形”后,让学生用学过的平面图形画一些图案,学生积极性非常高,画出了如房子、机器人、火箭、花儿等。在画的过程中,学生加深对所学图形的认识,同时又培养了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摆一摆

一年级学生学习数的组成和分解、加与减时,让学生拿出学具放在桌面上玩一玩摆一摆,加强感性认识,促进知识的内化。

(三)玩一玩

学习了立体图形,为了让学生体验立体图形的特点和区别,可以让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自由地玩。学生通过搭一搭,滚一滚,加深对四种物体形状的体验。

(四)分一分

学生学习了分类,知道了分类的作用后,可以来一次“小鬼当家”,要求学生整理自己的书房,家里的衣柜、鞋柜等,提高学生生活的技能和审美情趣。实践证明,重视实际操作,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让学生亲自体验探究,能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培养了学生实际动手的能力,让学生用动促思,以思促言,达到学以致用、自主学习的境界。

四、谈话激趣。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总会产生一些疑惑,尤其是面对当前不良社会风气的侵蚀,学生会产生迷茫的心态,在学习失去信心及前进的动力。这时就需要通过师生的直接交流,解除学生心中的疑惑,教育他们正确面对当前的一切,树立读好书、立大志、做大事的崇高理想。

五、典型激趣。

典型是指具有代表性的人物或事件。俗话说得好: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而具有代表性的人或事件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产生我要学习的动力。我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身边的典型,让学生能够学有目标,赶有奔头,从而产生学习的欲望。

六、小组竞赛。

每个人都有强烈的好胜心,而这在小学生的身上表现得更是突出。只要是力所能及的,能为集体作贡献的,小朋友们往往是有一份力出一份力,兴致特别高。教学中,都要把学生根据学习层次编成若干小组,这样每个小组中的学生水平虽然是参差不齐,但是总体成绩却差不了多少,并且使每个小组成员都认识到这点。然后规定每一次的考核不是看你这个人做得怎么样,而要看你所在的这个小组的成绩如何。通过这种竞赛,学生的学习兴趣浓了,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也高了,而且小组中互帮互学生的气氛也热烈了。学生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自己也得到提高,达到共同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

七、激将激趣。 俗话说请将不如激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利用激将法,使学生产生自信,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学习中产生一种我要学的心态,从而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我校有一位老师在教学中常常利用这种方法,在教学中收到奇效:当一道题在出示之后,装出自己不会解答的样子,然后对学生道:“这道题我咋解不出来了呢?”一下子就有学生自告奋勇地说:“我来,我来”学生解答出了,教师装出恍然大悟的样子:“原来还可以这样做啊!”学生通过思考学习了知识,教师的任务也很好地完成了。俗话说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作为教者,把各种教学手段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的潜能充分发挥出来,所有的学生都将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

八、直观激趣。

鲜明生动的图像和实物,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适当的直观教学手段对学生常常具有很大的吸引力,能有效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教学中利用课余时间做了许多有特色的教具。根据儿童的特点,利用他们喜爱的小动物玩具和色彩鲜艳的图片来吸引学生,点燃学生的好奇之火,诱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

通过实践,使我体会到:利用直观、鲜艳、形象的教具进行教学,符合学生的特点,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数学质量的途径之一。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的这句话强调了兴趣的重要,要让学生“乐之”需要使学生保持学习兴趣,这不仅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征,而且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现代的爱因斯坦也对兴趣有着精辟的论述:兴趣和爱好是最好的老师。《数学课程标准》也说:通过数学学习,应使学生在兴趣与动机、自信与意志、态度与习惯等几方面获得发展。所有这些,无一不说明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性。每一个经历过教育教学的人都知道,一旦学生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就会化被动为主动,学习就变成一种内在的动力和需求,学习将会变得事半而功倍,反之则将是事倍而功半。

参考文献

1、王磊,《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策略》,教育学,2011(9)

2、李梦瑶,《如何提高小学数学的学习效率》,课程教育研究,2012(8)

上一篇:难以释怀范文下一篇:穷人创业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