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趣

2024-04-22

激趣(共6篇)

篇1:激趣

激趣、广拓、赞赏

——小学三年级语文课堂小练笔教学的探索

摘要:三年级作为小学习作教学的起步年级,如何进行习作教学,能更有效?笔者认为,要重视教材中的小练笔的指导、挖掘,重视激发学生写的兴趣,打开学生写的思路,赏识学生写的文段,做到“激趣、广拓、赞赏”。让学生在各种各样的小练笔中,不断地得到帮助、锻炼,厚积而薄发,从而以小见大,促进习作的进步。

关键词:小学 三年级 语文 小练笔

教学三年级语文,总是感觉特别头痛。三年级作为小学习作教学的起步年级,学生存在一个知识断层的问题。孩子们的习作普遍存在无话可说、语句不通、文章空洞、缺少细节描写等情况。如何进行习作教学,能更有效?我认为,不仅在低年级要重视写话的教学,为中年级的知识过渡做好铺垫;不仅在三年级要抓好每个园地的口语交际和习作教学;而且要重视教材中的小练笔的指导、挖掘,让学生在各种各样的小练笔中,不断地得到帮助、锻炼,日积月累,厚积而薄发,从而以小见大,促进习作的进步。

在三年级第一学期的小练笔教学中,我重视激发学生写的兴趣,打开学生写的思路,赏识学生写的文段,做到“激趣、广拓、赞赏”。

一、激趣

我融会贯通了名师李吉林的情境教育的思想——把孩子们带到生活中去学习语言。课文情境的创设为儿童提供了鲜活的感知材料,激发了孩子们热烈的情绪和强烈的表达欲望,在孩子们

例如,三年级上册有一篇课文《给予树》讲述了圣诞节到来之前,小女儿金吉娅把应该给家人买礼物的钱买了一个洋娃娃,送给一个素不相识的需要帮助的女孩。课文赞扬了金吉娅的爱心和善良的品质。故事语言真挚,情节感人,学习过程中,我发现孩子们学得特别认真,他们也为金吉娅的爱心感动。学生的情有所动时,最是动笔的宝贵时。我赶紧抓住这个时机,问孩子们:“如果您是那个小女孩,收到了梦寐以求的洋娃娃,你有什么话语想对金吉娅说呢?能适当运用课文中的好词佳句就更棒。”孩子们议论纷纷。有的说:“好心人,谢谢您送给我的穿着裙子的洋娃娃,她真的漂亮极了!我非常喜欢。这是我收到的第一个洋娃娃,我一定会好好爱护她。”有的说:“我一直盼望圣诞老人送给我一个可爱的洋娃娃,今天,我的愿望终于实现了。我好开心!谢谢你的礼物。”还有的说:“不认识的陌生人,你送给我一个美丽的洋娃娃,让我如愿以偿。感谢你!希望善良、仁爱的你永远幸福、永远健康、永远快乐!”„„

情浓之际,我请学生把自己想说的话在课堂练习本写下来。这样的课堂小练笔让“写”变成了自己真情流露的需求。

二、广拓

广拓,在这里,我理解为两个内涵。一是广泛地钻研教材,教师结合自己班级孩子们写话的实际水平,巧妙地借助教材,挖掘教材资源,为自身的教学所用,并不局限于教材所规定的小练笔,开拓小练笔的课程资源。二是要广泛地拓宽小练笔写作思路,让孩子们自主选择写的内容,努力朝着“万紫千红总是春”的目标进军。

(一)开拓小练笔的课程资源。

三年级上册的语文教科书中,编者只安排了4次的小练笔机会。4次的小练笔不仅少,而且内容是经过编者主观的筛选,我认为有一定的科学性,但是也带有一定的片面性。另外,自己班级学生的写作水平还是自己最清楚,他们缺少什么,需要加强哪方面的引导;他们熟悉什么,对怎样的内容容易组织语言;他们写的切入点在哪里等问题还是任课教师最了解。所以,我觉得,十分有必要在教材的基础上,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发更多的小练笔课程资源,给学生提供更广泛的小练笔机会。

例如:三年级上册的《富饶的西沙群岛》,教材并没有把它定为小练笔的范畴,可是,课文中描写鱼种类繁多的句式“有的„„有的„„有的„„”将鱼的数量与种类之多表现得淋漓尽致。我觉得这个句式是仿写的典型材料,因此,我挖掘了这个学习资源,毫不犹豫地请孩子们仿照这个句式写句子。在写什么内容上,我启发学生联系自身实际想想,后来,有的说:“可以写学校热闹的大课间活动”,有的说:“可以写学校多姿多彩的六一游园活动”,有的说:“可以写春节丰盛的年夜饭”,还有的说:“可以写春节联欢晚会”等等。我继续启发:“学习课文,积极运用形容词,把句子打扮得优美。看谁运用的好词佳句多。”下面摘录三篇不同活动的小练笔。

“大课间开始了!操场上热闹起来!瞧,这边的同学有的在跳绳,有的在转呼拉圈,有的在玩五颜六色的飞碟。看,那边的同学有的在进行激烈的赛跑,有的在跳好看的竹杆舞,还有的在打飞舞的羽毛球。各种各样的体育活动让人眼花缭乱。操场上空飘荡着同学们的欢声笑语!”

“快乐的六一儿童节到来了!我们学校举行了丰富多彩的游园活动。瞧,在教室里,在 操场上,在走廊那都有同学们快乐的身影。有的同学在玩让人乐翻天的盲人贴像,有的同学在玩讲究两人合作与速度的二人三足,还有的在比赛玩夹玻璃球、吹蜡烛……好玩的游戏,难忘的六一。”

“春节的年夜饭可丰盛了!有香喷喷的冬菇焖鸡肉,有红通通的白灼虾,有新鲜美味的清蒸桂花鱼,有好意头的蚝事发菜,有鲜嫩青绿的上汤豆苗,还有可口的肉汤……美味佳肴尽在眼前,让我情不自禁地流口水了。”

又如《风筝》的结尾是:“我们向那房子跑去,继续寻找我们的‘幸福鸟’„„”文章以省略号结束了,留给孩子们无穷无尽的想象空间,有的孩子觉得在那里能找到“幸福鸟”,有的则认为不行。他们对故事后来的发展都饶有兴趣。而教材并没有安排“往下编故事”的小练笔。“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马上捕捉住孩子们的这份童真、这份兴趣,抓住这份空白点,请孩子们续写故事结局。下面摘录两篇不同结局的小练笔。

“我们来到水磨坊,惊喜地发现,大大的“幸福鸟”正斜斜地挂在水草上,迎风飘荡。我们欢呼雀跃:“在那!”“幸福鸟找到了!”“太好了,终于找着了!”有的伙伴还高兴得互相击掌!”

“我们飞奔过去,可是,还是看不见“幸福鸟”的踪影。最后的一丝希望都破灭了。有的伙伴哭了,有的垂头丧气,有的沉默不语。突然,一个声音冒出来:“别灰心,我们再去找!”

在实践中,我觉得有些课文某些地方写得或含蓄,或简练,或意犹未尽,给学生的思维留下了想象、延伸、拓展的空间。学这样的文章时,可找准这些“空白”,让学生把文章写得简练的地方补充完整,把写得含蓄的地方补充出来,对文章中意犹未尽的地方进行填充,也是非常不错的小练笔资源。

在这册书中,我挖掘的此类的小练笔还有《我们的民族小学》中学校简朴样子的描写扩充;《盘古开天地》中盘古身体的巨大变化;《陶罐和铁罐》新说;《掌声》中英子上讲台前犹豫不决的心理活动等,学生编写着自己独特的想象,不亦乐乎。

(二)拓宽小练笔的写作思路。

在学生进行小练笔之前,我注重拓宽孩子们写的思路,让他们觉得有话可写,再进入写话“自助餐厅”。

如:《美丽的小兴安岭》将小兴安岭四季不同特征描写得精彩到位。文章结构清晰,写作方法明朗。教材在这里安排了小练笔:“我的家乡也很美!我要写一写家乡的一处景物。”我 让孩子们畅谈家乡一景,选择其中最有特色的一个季节来说。结果,本地的孩子们有的说美丽的松山湖,有的说热闹的大朗广场,有的说繁华的长盛广场一带,还有的说村里的小公园等等。可是,有的外地孩子却觉得远离家乡,不熟悉家乡的一景一物,不会谈。我启发他们也可以谈东莞、大朗或者是最熟悉的天天都接触的校园。结果,孩子们的话匣子都打开了。最后,在充分说的基础上,我请孩子们写。下面摘录一些关于校园四季景物的小练笔。

春天,操场边的树木抽出新的枝叶,嫩绿嫩绿的,小小的,好象刚出生的宝宝,特别惹人喜爱。学校大堂前的杜鹃花、教学楼的花池里的三角梅开得格外耀眼,粉红的、紫红的,花团锦簇,向人们传递着春的消息。

夏天到了,校园的绿色大伞——荔枝树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线。茂密的绿叶丛中挂满了一串串红扑扑的“小灯笼”。微风吹过,我好象闻到一阵荔枝的清甜,忍不住吞了一下口水。

秋天,凉爽的秋风轻轻地吹过校园,送来秋的信息。冬天,一片片飞舞的落叶像一只只黄蝴蝶在风中舞蹈,告诉冬的寒冷。

此外,在《小摄影师》中开阔学生思路,故事后来的发展可能是小男孩第二天带上胶卷又再次来到高尔基家,也可能不再来。在《玩出了名堂》中孩子们可以写打球、游泳、学骑车、打电脑、转呼拉圈、做小实验等等的乐趣或者收获。

实践证明,打开了写作的思路,孩子们的文思会如泉水般涌动,有时令我惊喜不已。

三、赞赏

中国家庭教育第一品牌——赏识教育揭示和证明了一条极其重要的教育规律:赏识导致成功,抱怨导致失败。周弘老师创立的赏识教育给我很大的启发。我在评价学生的习作、小练笔时也十分重视运用赏识的方法去激励学生。由于小练笔的篇幅较短,我还尽量利用一些课余时间进行面批面改,以赏识为主,赞美学生新颖的标题、丰富的想象力、通顺的表达力、精彩的开头、出色的结尾、运用到的好词佳句,甚至一些标点的正确使用,我也会心地去赞赏。孩子们在表扬声中渐渐树立了信心,激发了习作的兴趣,慢慢懂得标点的使用、懂得运用积累的四字词,懂得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去润色自己的文章,懂得要运用眼睛、鼻子、耳朵、嘴巴等“五员大将”去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仔细聆听周围的声音,走进生活、用心感受生活才能写出好文章。

例如:《富饶的西沙群岛》中仿写句式的小练笔的题目,有的孩子起了《快乐的六一》《热闹的大课间》《丰盛的年夜饭》,有的孩子起的题目别具匠心,如《乐翻天》《欢声笑语的一刻》《美味佳肴》等。又如:《美丽的小兴安岭》中安排的小练笔——家乡一景,有的孩子就能较好地运用“五员大将”去感受生活。摘录其中一个孩子的小练笔:

春天,荔枝树发芽了,那嫩嫩的小叶子淡黄、淡绿的,真让人喜欢!过了一段时间,荔枝树开花了!小小的荔枝花淡黄淡黄的,藏在绿叶之间,散发着淡淡清香,不仔细闻是闻不到的。

记得有一次,我拿着碗坐在荔枝树下一边乘凉,一边吃饭。忽然,一阵风吹过,下起了大“雨”。“大晴天哪来的雨?”我说。抬头一看,原来是荔枝树的“花宝宝”太调皮了,玩起了“空中跳伞”。

夏天来了,荔枝成熟了。茂密的枝叶向四面展开,就像搭起一个个绿色的凉棚。荔枝一大串一大串地挂在绿叶底下,红通通的,就像一个个迷人的小灯笼,好看极了!

一次,我像一只小猴子一样迫不及待地爬上了荔枝树。我摘了一颗荔枝,剥开微微带刺的红色外皮,露出晶莹、饱满的肉。我忍不住轻轻咬了一口。“啊!真甜!”就在陶醉之际,我一只脚站不稳,差一点儿就掉下来了!心里暗暗地想:“好险!”……

这篇小练笔的作者是个本地的小姑娘,在最初的书面表达时,习惯用粤语的表达方式来写作,跟普通话的表达存在一定的差距,就是在老师的不断鼓励、期待与赞赏中,渐渐有了进步,写出了这篇表达流畅、充满童真、童趣的小练笔。

其实,在习作教学过程中,相信不少的教师也有同感:赞赏是提高学生习作兴趣、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

重视激发学生写的兴趣,拓宽学生写的思路,赏识学生写的文段,我在小学习作起步阶段中重视小练笔,在这块小练笔的小小天地中默默耕耘,也初见成效。学生参加学校的现场作文比赛,团体成绩获得年级第一,参加镇小学生现场作文比赛,也获得一等奖。初尝喜悦的我更加坚信,只要我坚持不懈走“激趣、广拓、赞赏”的小练笔指导之路,我班学生的习作之树一定会开出绚烂的花朵。

参考文献:

1、《情境教学与习作》,作者:李吉林。《小学语文教师》2006年。

2、《开放式习作教学》,作者:张云鹰。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年10月出版。

3、《课堂教学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建设》,作者:陆云、林洁。《小学语文教学》2009年第2期。

篇2:激趣

一、创建轻松的教学环境

小学生有着爱说爱闹的孩子气,他们无所顾忌、敢想敢说、好动,求新求异的愿望强烈。因此,我们必须因势利导,不要为了盲目追求课堂纪律打击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上课时,教师尽可能多地用抑扬顿挫、语调丰富、风趣幽默、充满诱因或悬念的语言,并配以丰富的表情和手势来组织课堂教学,能给学生创造一个开放宽松的教学环境。在和谐宽松的课堂气氛,可以使学生们怀着轻松愉快的心情投入学习,自然就敢用英语大胆发言,积极思维,不断产生学习英语和施展能力的兴趣。新教材中有很多内容都涉及到学生熟悉的生活,因此我们应适当地把教室变成他们的活动场所,让他们自由地施展个性,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学习内驱力自然逐步增强。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还要特别注意利用上课的前十来分钟创造出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Warming up)。比如唱一些英语歌曲,开展如“Let me guess.”或“Follow me.”等有趣的复习知识型的游戏,活跃课前气氛,增强英语课堂的趣味性,引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细化教学设计

教师对学习材料和内容的处理,一般是由易到难,逐步深入,同时要考虑到对学生学习兴趣的一定刺激程度,使学生的思想始终处于积极状态,使他们的兴趣逐步升级。其次增加教学环节中的趣味性,教学手段的多样化也有助于使学生的兴趣得以保持。呈现语言材料前,教师要想办法为学生创设新颖可信的情景,由此吸引学生注意力,再由该情景过渡到课本所展现的情景中,同时,合理地运用实物、图片、挂图、简笔画、现场录音、多媒体课件等,让所要呈现的情景更加直观而富有情趣。比如在进行课文教授时,教师可用从网上下载的听说读写的英语材料、采用自制课件来进行教学,通过声、光、电的完美结合,用生动的形象、真实的画面、优美动人的语言和音乐,来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刺激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增强学生的记忆效果,从而实现教学目标,达到教学目的。

迎着21世纪的曙光,我们进入了数字化信息时代。多媒体辅助教学已由开始时的在优质课、示范课上的“表演”,正式向课堂教学迈进,尤其是向英语课堂教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英语课堂上和谐高效的教学氛围的创设,学生主体性的更大发挥,使学生在积极参与、口脑并用中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终极目标一一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在现代英语课堂上得以体现,文化背景知识得到更深层次的渗透。新课程标准提倡的任务型教学法,更能增强小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教师要充分研究教材,认真备课,在各教学环节中增加英语课的趣味性。

三、强化学生的主动参与性

过去的教学常常强调教师的主导性而把学生单纯地视为教育对象,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生的头脑看作是可以填充知识的容器,忽视教学特点,无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应把小学生看作是具有成长潜能的生命体,其内部蕴藏着主体发展的机制,认识到教学的日的在于开发学生的潜力,驱动其主体的发展机制,使之成长、成熟。“以人为本”的理念在教育界越来越深入人心。在教育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已成为广大教师所热衷的教学方法。母语习得研究及外语学习研究均证实:外语教学中的重点不再应该是“我们该教些什么”,而应是“我们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创造这些条件”。新课程标准强调的是学生“能干什么”,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学生使用英语的能力。

恰如布鲁纳所说的:“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因此我们应多为学生创造思考的空间。这就要求教师要善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回答问题,而不是限制学生的思维,被动地跟着老师走。例如,在教授“Ask theway” 一内容时,笔者避开了传统的使学生处于被动地位的讲解式,而采用多媒体呈现迷路、问路的几个现场情景,然后提出问题:假设足你,将如何进行问路、指路?学生分小组讨论(Group—work),接着每组向全班汇报,汇集各组方式后,再与教材中学生们的方法作比较。在学会技能之后,还让学生联系奉校、本地区的具体地理情况,自编白演问路的情景。在教学中,学生非常积极,有的“Ask the c]assroom”,有的“Askthe bookshop”,还有的“Ask thew.c.”,气氛特别活跃。这样一米,就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帮助他们跳出了被动灌输的困境,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课堂教学时,我们不妨进行一番“换位思考”。把学生置于主人地位,使学生很自然地用英语思考、很积极地进行英语语言输出,相对传统的灌输式、封闭式教学方法而言学生的学习兴趣可想而知.一、巧设导语,创设浓厚的氛围。我在《我与地坛》(高中语文第一册第七课)中采用了故事导入法和歌曲导入法。本篇课文篇幅较长,且节选的两部分之间又相互独立,所以这篇课文我就分两课时完成,每课时各设计一个导语。第一部分写史铁生对生命的感悟,我就用史铁生的小说《命若琴弦》导入。“一老一少两个瞎子到处流浪以说书为生,尽管生活很苦,但老瞎子却活得很起劲,因为他师傅在琴槽里封着一个药方,只要他弹断一千根琴弦,就能把封在琴弦里的秘方拿出来,按方抓药,治好他的眼病,„„然而当他终于弹断第一千根琴弦后,从琴槽里拿出来的‘秘方’竟是白纸一张。老瞎子万念俱灰,失望至极,然而他终于悟到,他先前之所以活得那么起劲,只为了琴槽里的这张“秘方”。生命只有有了目标,人活着才有劲头,哪怕这目标是并不存在的。于是他在临死之前又把这张白纸封进了他的徒弟小瞎子的琴槽,告诉他只有弹断一千二百根琴弦,才能拿出琴槽里的秘方,治好他的眼病。故事到这儿嘎然而止,然而我们仿佛看到了小瞎子充满激情的生活。今天我们共同学习《我与地坛》第一部分,看史铁生有着怎样的生命感悟。“”《我与地坛》的第二部分我采用了歌曲导入法。先让一位字体写得好的同学在黑板上抄写了满文军的歌词《懂你》,然后让学生体会这首歌词的哪些语句最令他们感动,说说他们的感受。诸如“你静静的离去,一步一步孤独的背影。”“一年一年风霜遮住了笑颜,你寂寞的心有谁还能体会。”“把爱全给了我,把世界给了我。”都纳入了学生的视线,触动了学生们的心灵,在此基础上播放这支歌,让学生跟着轻声哼唱,于是课堂上弥漫着儿子对母亲理解挚爱的歌颂和母亲不能分享儿子成功的伤感。余秋雨先生的《道士塔》(高中课本第三册)可由令人痛心的现实导入。“敦煌文化的源头在中国,然而中国的敦煌文化研究者们却不得不在放大镜下端详着从国外高价买来的胶片连声叹息。这到底是为什么呢?今天让我们共同学习余秋雨的《道士塔》,重温那段不堪回首的历史。” 实践证明,这些创设情景简洁自然的导语都很好的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为引入课文理解课文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二.开拓疑难,勾起探索的欲望。

每篇课文的疑难点都是极易引起学生强烈兴趣的地方。比如《面朝大海,春暖花开》(高中课文第一册)中“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为什么说“从明天起而不说从现在起”?为什么“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而“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戴望舒的《雨巷》(高中语文第一册第20页)中“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为什么是“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她有何象征意义呢?《荆轲刺秦王》预习提示中说:“为了抵抗秦国的进攻,也为了报‘见陵’之仇,太子丹派勇士去劫持秦王。”“见陵之仇”是怎么回事?学生会产生疑问而课文又没有任何提示。课文中荆轲刺秦失败了,(荆轲)箕踞以骂曰:“事所为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然约契以报太子丹也。”而陶渊明则在《咏荆轲》中说“惜哉剑术疏,奇功遂不成”,这不是矛盾吗?到底哪一种说法更合理呢?学生脑子里装对这些问题,必然对文章产生浓厚的兴趣,这就促进了他们对课文的认真阅读,促进了他们思维能力的迅速提高,伴着这些问题的人效解决,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必然会越来越浓。但对课文疑难点的挖掘应与全文的教学重点密切联系,不要在细枝末节上大做文章。三.善于设疑,激发思考的激情。

问题设计巧妙,必然会激发学生的思考兴趣。如我在教郑愁予的《错误》(高中语文课本第一册)时,精心设计了这样一组问题:①“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简要概括。②这首小诗隐含着一个怎样的故事?③这首诗出场的有两个人物——“我”、“你”,这两个人背后还有另外两个人,你能说出他们是谁吗?④“你”的丈夫抑或是情人为何让“你”独守空房,备受寂寞之苦?⑤“你”的丈夫或情人不归的原因除了大家所说的“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的负心薄幸,“悔叫夫婿觅封侯”的前程设计,“可怜五定河边骨,犹是春闻梦里人”的残酷战争外,是否还有更深层的原因?(其实男人都有一颗云游四海,闯荡江湖的不羁之魂。试想在灵魂深处,恐怕没有一个男人甘愿足不出户,老死户牖,骨子里都希望自己如一只雄鹰搏击天宇。只有当他们倦了,折翅了,才想到归巢,不然,从古到今为什么有那么多的思妇闺妇那么多的羁旅之思呢?从“君子于役,不知其期”到“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从“望尽千帆皆不是,肠断白苹洲”到“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从“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到“挥手从兹去,更那堪:凄然相向,苦情重诉”,再到“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一部爱情史简直就是一部 柔肠百断悲伤史。)

再如,我在教余秋雨的《道士塔》时,设计了这样一组问题:①王道士做了些什么?是何原因?②懂得敦煌文化价值的满清官员们又做了些什么?③清政府没有钱财保护吗?说明了什么?④外国人风餐露宿,冒着生命危险来到敦煌,满清官员们又做了些什么?⑤敦煌经卷的确被运进京城一部分,结果怎样呢?⑥敦煌经卷损失的根本原因是什么?⑦同学们重温这段痛心的历史,今天的我们该做些什么呢?通过这一组问题的思考解答,理解了课文的核心内容,很好的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同学们时而深刻的思索,时而深沉的悲哀,时而强烈的愤慨,时而昂扬的报国热情。这样围绕课文核心内容层层深入的设疑,极大地促进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四.寻幽探微,拨动敏锐的触角。

课文中的一些精妙之处,教师若不注意探究发掘,也很可能被学生忽视,一旦这些地方被挖掘出来,必然会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今天我走进这几个洞窟,对着惨白的墙壁、惨白的怪像,脑中也是一片惨白。我几乎不会言动,眼前只晃动着那些刷把和铁锤。“住手!”我在心底痛苦地呼喊,只见王道士转过脸来,满眼困惑不解。是啊,他在整理他的宅院,闲人何必喧哗?我甚至想向他跪下,低声求他:“请等一等,等一等„„”但是等什么呢?我脑中依然一片惨白。(余秋雨《道士塔》)。针对上面这段文字,我提了一个问题:四个“惨白“的意思是否相同,这深含着作者什么样的感情?然后让学生反复朗读体味,结果学生从中悟出了作者深沉的痛苦悲哀和有恨不知向谁发泄的愤懑以及在那个情境中不知该怎样保护珍贵遗产的无耐等复杂的感情。再如,在教《荷塘月色》(高中课本第一册第5课)时,针对“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今晚在院子里坐着乘凉,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在这满月的光里,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我提出了这么一个问题:“日日”换成“天天”呢?为什么?一下子激起了学生的兴趣,大部分学生都说不能,但又说不出具体原因。针对这问题,我引导学生反复朗读,两三遍之后,学生说“日日”用在这里更和谐,我问什么更和谐呢,同学们说音节更和谐,都是低沉的调子,感情更和谐,都表达了忧郁的心情。“天天”发音太响亮了,与上下文低沉的音调和表达的感情不和谐,因为响亮的调子多表达欢快的感情。由此一番发幽探微,使学生顿悟了文学大师的匠心,原来中国的语言竟如此奥妙!再如《茶花淀》中的“怎么了,你?”而不用“你怎么了”的情味区别;《祝福》中先后出现的“祥林嫂,你放着吧。”“你放着吧,祥林嫂”所表达的语气与感情的差别;鲁迅《秋夜》中“从我家的后院可以看到两棵树,一棵是枣树,另一棵还是枣树”看似罗嗦的话语中所表达的百无聊赖,空落无奈的情绪;郑愁予的《错误》中“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美丽的错误”该怎样理解?如此通过一番寻幽探微理解了作者的匠心,体味了作者的感情,领悟了表达的妙处。因此寻幽探微应重在寻求作者的匠心独运语言的奥妙处。五.捕捉灵魂,点燃智慧的火花。

课文上随着教材内容的深入探讨和教师对情景的巧妙创设,学生的思想会时时闪出智慧的火花,当智慧的火花闪现时,教师切不可为了完成“预定目标”匆匆而过,而应停下脚步,把这稍纵即逝的灵感火花点燃。如我在教《孔雀东南飞》中,读了前几节学生突然问:“兰芝聪明、勤劳、美丽、善良,孝敬婆婆,体贴丈夫,几乎具备了一个女人的所有美德,为何婆婆对她看不顺眼呢?读到“揽裙脱丝履,举身赴清池”“徘徊庭树下,自挂东南枝”时,学生又感到不可理解:“他们何必寻死呢?有更好的解决办法啊,比如私奔,为什么不呢?”看到学生对这些问题很有兴趣,我就停下来让学生自由深入地探讨。第一个问题讨论的结论有两种是大家比较接受的,一是“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兰芝嫁过来好几年了(“兰芝初来时,小姑始扶床。如今被驱遣,小姑如我长。”),没有为焦家生下一男半女,婆婆等着抱孙子等得不耐烦了,所以“三更断五匹,大人故嫌迟。”所以“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所以“吾已久怀恨,汝其得自由”。二是由文中看出焦仲卿的父亲早逝,母子二人相依相亲,自从焦仲卿娶了刘兰芝之后,把爱转移到了刘兰芝身上,使母亲受到了冷落,母亲嫉恨兰芝才这样的。通过这个问题的讨论,增强了学生对封建伦理纲常的认识和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深入体味。第二个问题通过讨论,得出了如下结论:在封建社会里,不像现在那么多就业机会,也不像现在人口流动那么正常,也不像现在思想那么开放,他们是无处可逃的,违抗母亲兄长之命只有死路一条,他们也只好像梁山泊祝英台那样以死殉情。通过这个问题的讨论,学生们认识到封建礼教的吃人,深刻地体会到了生活在这个时代的幸运和幸福。尽管这节课的预定目标没有完成,但却取得的效果比预定效果不知要好多少倍!六.鼓励创见,激发创新的热望。

篇3:激趣

一、让每个学生喜欢你

“要让学生喜欢你的课, 首先要让学生喜欢你。”一个好老师, 应该是学生喜欢的老师, 学生只有喜欢你, 亲近你, 才能在课堂上畅所欲言。刚认识幼儿学生时, 为了与他们拉近距离, 让他们喜欢我, 第一节数学课我就对每个学生投去温暖的微笑, 拉拉他们的小手, 摸摸他们的头, 让每个学生自我介绍, 愿意表演的学生可以上台表演, 唱歌、跳舞、讲故事都行, 形式不拘一格。学生个个活泼可爱, 抢着上台表现自己, 从而拉近了教师与幼儿的距离。要让学生喜欢你, 你首先必须要喜欢每个学生, 把爱洒向每个学生。无论是爱说爱表现自我的孩子还是沉默寡言不爱说道的孩子, 都希望老师喜欢自己。老师不能带有色眼镜, 否则爱表现的孩子越学越自信, 不爱发言的孩子越学越没劲。在学习“0~10”数字以后, 我让孩子们根据情境图说一说自己喜欢的数字, 并说一说为什么喜欢, 孩子们个个举起小手, 争先恐后地发言, 但有一位小女孩儿一直没有举手, 这位学生是刚从其他幼儿园转来的, 我走到这位小女孩儿的身边, 问她为什么不举手, 她小脸涨得通红, 而且低下了头, 始终一言不发, 但在纸上写了一个“3”和一个“5”。我见她一言不发, 而且眼泪都快要出来了, 就说:“你喜欢‘3’和‘5’?你的数字写得很漂亮。”这时她才抬头看着我, 点了点头。课后经过了解我才发现, 这位小女孩儿说话有点结巴, 不敢说话, 为了打开这位孩子的心结, 让她大胆发言, 克服胆怯心理, 上课时, 我经常有意识地训练她的语言表达能力, 只要稍有进步, 就及时给予表扬, 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 现在她再也不畏惧上课发言了, 而且很喜欢数学。每个孩子都来自不同的家庭, 只有真正了解他们, 才能爱他们。

二、让数学走进生活

幼儿阶段学生年龄小, 经历少, 但在他们的生活世界中, 都广泛的接触到许多熟悉而又模糊的数学知识, 只有让数学学习走进生活, 才能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 课堂才会充满生活的气息, 学生才易学乐做。

1. 让实物走进课堂。

孩子们看课本中的图画看多了, 就会觉得抽象枯燥, 难以理解, 教师讲得口干舌燥, 学生还是体会不到其中的意思。如果把实物带进教室, 让学生自己体会, 教师上得轻松, 学生也学得愉快。

2. 让生活中的例子走进课堂。

幼儿阶段的数学素材基本上来自生活。课堂教学中, 多举生活中的例子, 学生易学易懂, 而且还感兴趣。如教学“3+4”:某同学妈妈昨天买了3个苹果, 今天家里要来客人, 又买了4个苹果, 大家帮助算一算, 她妈妈一共买了多少苹果?学生用不同的方法, 很快就算出了是7个苹果。

三、让情境创设丰富多彩

在数学教学中, 如果把数学知识置于一个生动活泼的情境中去学习, 更容易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课堂教学中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 学生就会产生积极的兴趣和探求的欲望。

1. 故事激趣。

幼儿教材每幅情境图都可以编一个趣味小故事, 让学生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既能增添课堂的趣味性, 又能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0”的认识, 我是这样导入的:星期天的上午, 天气特别好, 两只小花猫穿着漂亮的衣服高高兴兴地去河边钓鱼。一只小花猫钓鱼很认真, 不一会儿就钓到了鱼, 另一只小花猫一会儿捉蜻蜓, 一会儿捉蝴蝶, 一会儿爬树。到了中午, 钓到鱼的小花猫特别快乐, 昂着头高高兴兴回家了。另一只小花猫篮子里空空的, 垂头丧气地跟在后面。大家猜一猜, 猫妈妈批评了谁, 同学们兴高采烈地说出了自己的看法。在学生的回答中提问:小花猫篮子里空空的, 一条鱼都没有, 用什么数字表示呢?学生在故事中自然而然地认识了“0”, 而且从故事中知道了做任何事都要认真专心, 不能三心二意。

2. 游戏激趣。

小孩子最喜欢做游戏, 游戏可以让他们在玩中学, 学中玩。可以使孩子们始终用积极的心态参与新知的学习, 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

3. 竞争激趣。

竞争能让课堂充满活力, 竞争能开发学生潜能, 锻炼学生的思维, 发展个性。如师生比赛, 同桌比赛, 小组比赛等。我发现师生比赛学生最兴奋, 一旦比赢了, 就会兴奋不已, 倍感自信。

四、让评价方法多样化

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即时评价是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 学生付出的努力和获取的进步及时得到肯定和评价, 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1. 口头语评价。

口头评价要有灵活性, 不能千篇一律, 空洞单调, 应新颖风趣, 针对不同的孩子以及不同的学习内容给予不同的评价。如“你比老师想得周到”、“你的回答让老师太高兴了”……每当学生听了表扬的话, 心里会乐滋滋的, 学习劲头更足。

2. 体态语评价。

一个手势、一个眼神、一个抚摸、一个微笑都会起到非常好的激励作用。每当孩子们安静地摆学具或做作业时, 我都到每个同学身边看看, 发现做法独特或完成得又快又好的孩子, 就在他面前竖竖大拇指或摸摸他的头, 给他信心, 给他鼓劲。

3. 物质奖励。

奖励小红花、小红旗是我最常用的方法。我不仅用于每一节课, 每一次作业, 而且用了整一学年, 起到了非常好的激励作用。小红花奖给上课认真听, 爱发言, 有思考, 有进步的学生, 并把得到小红花贴在数学书的封面上。小红旗奖给作业做得好的学生, 贴在作业本上, 一个月再评一次, 谁得到的小红花和小红旗多, 取前5名, 老师再给予奖励。孩子们在激励中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篇4:激趣、激情、激活、激美

一、以趣激趣

拥有了兴趣,学生在学习中才能表现出极大的自觉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我以教学的生动有趣,去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从而品尝到语文学习的乐趣。

1选引趣点。

《浪花》是一篇充满童趣的课文,农村孩子从未见过大海,很难体会浪涌沙滩的美妙情景,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环节:多媒体播放浪涌上岸的视频,孩子被瘙痒了脚丫的咯咯笑声,加上不时发出的“别逗!别逗!”的话语:又是浪涌岸滩的音响,孩子惊喜的叫声:“这么多啊!”“快捡!快捡!”学生被这形象的视频吸引住了,这时我提问:小朋友,你们知道这是谁在和孩子们在玩?“学生若有所思,欲言又止。我微笑着说:“这是浪花!浪花是怎样和小朋友玩耍的呢?你们愿意去看吗?”在学生七嘴八舌的“愿意”声中,课文学习开始了。

在教学中,我注意精选可以辐射到面上的点,取点成面。语言训练在兴趣盎然的师生互动中得以完成。

2巧设教学环节。

我在教学中,运用这条兴趣产生的规律,巧妙设计教学环节,提高了学生的听说读写兴趣,培养了学生的语感和各方面的能力。我在教《荷花》一文中对“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中的“冒”让学生说说荷花是怎样冒出水面,让学生表演“冒”的动作,用“冒”组成不同的词语,将词语用在句子中。我再适时播放荷花从水面冒出来时的视频资料,最后让学生进行想象写话:这些白荷花冒出来以后,他们想干些什么呢?学生脑海中的“冒”是有着很形象的生活画面的,是很丰满,有内容的。

这样的课堂教学给了学生强烈的感受:阅读是多么有趣!从而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阅读兴趣,并激发其新的探究兴趣!“说”、“写”的训练也如此。

二、以情激情

语文学科渗透着强烈的情感教育,对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品质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语文教师心中应该永远有一种涌动的激情。上课前,保持一种“创作的冲动”,课堂教学中才能体现语文教学的情感性。

1创设氛围,以情感人。

《九寨沟》一课我是这样导入的:在中国地图前,我手指“四川九寨沟”讲到:“在祖国四川省北部,有一块神奇的土地,那里景色奇异,被称为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并赢得了“人间天堂”的美誉。小朋友,你想去参观吗?”接着我引导孩子们读读议议,交流汇报。然后让孩子以小导游的口吻介绍九寨沟的奇异风景,植物、动物。学生兴致极高,老师不时加以點拨,启发学生在绘声绘色的“导游介绍”中掌握词汇、句式,练了听说,也培养了热爱祖国的感情。

2把握情感心理,以情育人。

“在教与学的双边活动里,始终伴之以双向的情感交流。”“披文以入情”,学生动情才能晓理。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采取符合学生学习心理和感情需要的教学方法和措施来调动其学习积极性,激发学习动力与热情,提高教学效率。《一夜的工作》中“两杯绿茶”,“数得清颗数”的花生米容易被学生忽视。我却抓住这看似浅显蕴意颇深的词语做文章,引导学生体会一代伟人周总理那“简朴”“忘我工作”的感人的人格魅力!

三、以活激活

一个充满活力的课堂氛围,会使学生在知识探索,学力的发挥上达到最佳状态,使语文教学获取最佳效益。我主张课堂教学生动活泼。教学方法要因人而异,因课而异,另外也要做到巧设提问。如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课尾提问:如果卖火柴的小女孩真的来到奶奶的身边,她将会对奶奶说些什么呢?这样的提问,易激发学生的想象,促使学生在奇思妙想中深刻理解课文内容。

四、以美激美

语文教学应体现人文性。小语教材蕴含着丰富的美育因素,作为一个语文教师应引导学生认识事物美,体会人情美,欣赏语言美,从而激发美感,逐步培养审美能力。例如《桂林山水》的教学中,我让学生一边欣赏着课件一边说“山”,说“水”,使他们在秀美的山水中感受祖国的山河壮美,潜移默化地培审美情趣。

篇5:激趣 激活 激励 激发

——乡镇中学化学“有效教学”浅探

屯昌县枫木中学 吕东斌

内容梗概:农村乡镇中学化学教学如何达到有效和效益?本文试从“ 激发兴趣、创设情境和学法指导”三个方面探索化学教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教学”途径,努力达到化学课堂教学的最佳效果和最大效益。

关键词: 兴趣 情境 学法 有效教学

初中化学教学要追求课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有效教学的教学理念和策略是一重要途径。近十年的化学教学实践,我摸索出了一条适合乡镇中学学生学习化学的“有效教学”途径。

一、培养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更有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九年级化学教学的“有效”,更强调的是激发学生学习化学兴趣的过程。⑴ 巧设实验,引发学习兴趣。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激烈奇幻、生动鲜明的化学反应现象很容易吸引住学生。如小小照明弹、清水变牛奶、“空杯生烟”、“水中着火”等有趣的实验都直接反映出物质的性质,能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在讲“CO2能与水反应的化学性质”时,我先用石蕊溶液染成几朵紫色干燥纸花,分别演示四个实验:①在干燥纸花上喷稀盐酸,②在干燥纸花上喷水,③把干燥的纸花放入盛有CO2的集气瓶中,④把已湿润的纸花放入盛有CO2的集气瓶中。开始时,学生都静静地观察实验操作,当大家发现有不同现象时,大家都很奇怪,议论纷纷。有的问:“为什么干燥纸花在遇到稀盐酸会变红而遇到水不变色?”有的问:“为什么干燥纸花遇到CO2气体不变色而湿润的纸花会变红?”„„面对一连串的为什么,学生们积极思考,激烈争辩,充分引发了学生的兴趣。⑵ 启发思维,强化学习兴趣。

巧设实验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如何使学生的兴趣保持并发展下去呢?这就要求教师用艺术化的语言启发学生思维,这样才能强化学习兴趣。例如在讲授缓慢氧化不同于燃烧时,可以启发学生联想生活实际:菜刀过一段时间不用,会慢慢生锈,这是为什么?为什么抹了油的菜刀不容易生锈?菜刀在干燥的空气中还是在潮湿的空气中更容易生锈?

教师艺术化的语言能使深奥的知识浅显,让学生轻松愉快地思考,从而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以强化。⑶与生活联系,发展学习兴趣。

环境问题是一个全球性的社会问题,有许多环境事件都有着复杂的社会原因,让学生到社会中去,并指导学生观察和分析社会问题、环境问题,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去解决污染的问题。例如,在学习爱护水资源课题时,我组织学生参观本地的自来水厂,让学生了解自来水厂的整个生产流程的同时注意水资源的保护,学生就发现了农场有个大型养猪场的废水未经处理就排入河道中,许多生活垃圾任意倒入河道中。今年来我镇附近的几条河流污染越来越严重,我组织让学生写出调查报告,参加县里以“爱护母亲河”为主题的论文比赛。学生从中得到的震撼与教育非常深刻,自发成立了“保护母亲河”的青年志愿者活动小组,定期到河边去清理垃圾,搞宣传活动,唤起人们保护水资源意识。通过上述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充分认识环境保护和学习化学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二、创设优化情境,提高教学效益。

布鲁姆认为“成功的课堂教学应当在课内创设更多的情境,让学生有机会运用已学到的材料。”。教学中一但出现“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局面,就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凝集力和感染力,不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发展学生的能力,而且能促进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提高教学质量。⑴ 形象思维创设情景

在新课标的理念下,我根据其教学内容,通过语言、实验、实物、图片、多媒体和社会活动等教学手段与方法,巧妙创设各种情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变苦学为乐学。在化学新教材的讲授过程中,我充分利用教材中的“讨论”“活动与探究”“调查与研究”“家庭小实验”等环节,创设各种情景,诱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发学生思考,在教学内容与学生求知欲之间创设一种不平衡,迫使学生探究问题,引起学生迫切学习的欲望;同时放手让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与意见,通过学生动脑、动口、动手,课堂气氛活跃了;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并且在轻松愉快的参与中,学生能发现知识、主 2 动探求新知识、掌握新知识,达到传统教学所难以达到的教学效果。如在讲解酸碱指示剂与碱的反应时,我穿插这样一个化学小魔术:首先在一张白纸上用石灰水画上几朵花,表演时,让学生观察晾干的白纸,看不出纸上有花,然后用毛笔醮取酚酞,轻轻涂在白纸上时,几朵鲜艳的大红花呈现出来。一条简单的性质——酚酞遇石灰水(是一种碱)变红色,致使学生兴奋不已,惊叹化学的奇妙。⑵ 精心设疑,优化情景。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教师善于设置疑问,创设问题情景,不仅可激疑启思,活跃思维,而且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益,达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如在上“分子”一节内容时,教师把空气清香剂放在讲台上,然后问学生:“你们闻到什么气味吗?”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香味。”那么为什么会闻到香味呢?是香水分子“长脚”跑进你们的鼻子里去了?学生们都产生了疑问,同时也积极思维去解决这疑问。在这样的情景中,教师因势利导,引出“分子”的概念以及分子的性质,分子的体积和度量都非常小,肉眼看不见的。接着拿出凤油精,让学生涂在手背上再闻气味。空气清香剂与凤油精的气味不同,又揭示了分子的另一特点。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这样在教学中不断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对化学学习兴趣越来越浓,教学效果也越来越好。

⑶ 以“故事”入景。

例如在讲《燃烧》一节时,我讲了这样的一个故事:有这么一位考古专家在深山中发现了一座古墓,通过考证他确认里面埋葬着一千多年前的一位富可敌国的王侯,那位考古专家费尽千辛万苦终于推开坟墓的门时,眼前的景象却吓得他魂飞魄散:在棺木的上方很多熄灭的吊灯中竟然有一盏还燃烧着。这位经验丰富的考古专家从来没有见过能燃烧1000多年的灯,惊骇之余转身便逃,再也不敢回到墓中。仅仅几天之后,另外几位考古学家得知消息,赶到这里,却没发现那盏燃烧的灯,他们顺利地取出了文物。为什么呢?学生带着迷惑开始本节课学习,燃烧的条件讨论完后,谜底也就解开了。原来,那盏看似一直燃烧的灯的燃料里含有磷。墓穴被封闭后,耗尽了氧气的灯全部熄灭。墓门打开,新鲜的空气涌入,那盏着火点很低的磷灯开始自燃。

三、加强学法指导,提高学习效益。

孔子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新课改要求教师对学生的学法指导是教会学生“会学”。学生掌握了科学方法将终身受益,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掌握

学法,且“会学”。所以,指导学习方法,提高教学效益,才是整个教学的精髓。⑴指导学生抓住本质学会观察。

学生对化学实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在实验教学中指导学生怎么观察。实验前,我们要求学生观察药品的状态、颜色、仪器的形状和连接。我要求学生集中精力观察,力争做到看准、看细,避免感知信息的片面性,同时还要善于带着问题去观察,抓重点,抓本质,对一些异常现象也不放过。例如,做镁带的燃烧实验,学生把实验现象简单描述为“剧烈反应,发出耀眼的强光”,其实伴随镁带的燃烧,还向上升起了一镂白烟,更重要的现象是燃烧前物质是银白色,有金属光泽,有弹性,而燃烧后物质是白色,无光泽,松脆粉米状固体。这一现象说明反应变化后,生成了新的物质,这正是此实验的本质。我抓住此实验的本质,进一步指导学生学会观察。⑵指导学生学会思考。

思考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在学生认知过程中,思考是学生理解信息的重要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指导学生思考必须做到:一是教学中要给学生留有质疑的思维时空,鼓励学生勇于发问,敢于求异;二是培养学生掩卷而思,富于联想的习惯;三是要学生形成先思后问,问后多思的思维习惯。⑶指导学生学会总结。

对所学知识进行及时的总结是对知识升华,而课堂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熟练运用多种方法进行小结,使之公式化、规律化、结构化,是学习化学知识的有效方法。如学习了物理性质后,我们指导学生总结氧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从色(颜色)、密(密度)、溶(溶解度)、点(熔沸点)、味(气味)等方面进行总结归纳出气体的一些物理性质。⑷指导学生学会探究。

课堂永远是探究性学习的主阵地。要立足教材,在课堂上进行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探究活动。可以在预习导引中,教师提出教学实验的若干问题,交给学生选择确定自己的设计方案,查阅资料,独立或小组合作设计初步方案,从中先出 4 具有代表性的方案,集中在课堂上由设计学生进行演示、交流,介绍自己设计实验的原理、方法、步骤,由学生评定优劣,共同探讨实验成败的原因。如:关于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实验探究。难道只能用红磷燃烧消耗氧气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吗?带着这样的疑问,我们开始了系统地进行探究的第一个实验。学生设计了许多富有创意的实验方案,当然基本上都是从资料上找的,但我们要求他们讲出自己所选装置的优点和不足。并按探究的步骤尝试写探究报告。⑸、指导学生有效自主学习,引导学生有效合作交流。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就是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全过程,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学习品质,使他们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主人。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多提供学生从事化学活动的的机会,要留给他们充足的探索时间和空间,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鼓励学生自己发现、探索、解决问题。每个学生学习基础、兴趣爱好、智力与能力等多方面都存在差异,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必然表现出不同的水平,教师也应尊重这些差异,并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尽可能让更多的同学多一些表现自我的机会,多一些尝试成功的愉悦,尽可能让更多的同学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化学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化学思想方法,逐步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对于教学中具有一定探索意义的问题或开放性的问题,要引导学生在独立探索的基础上开展合作交流,鼓励学生开展讨论和辩论,使他们合作中相互帮助,在交流中共同提高,逐步形成合作互助的意识和技能,促进自己学习能力的提高。

总之,激发兴趣,创设情境,学法指导是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是优化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愿有效教学在化学课堂优化教学中绽放出炫彩。

参考文献:

[1]张璐 略论有效教学的标准 教育理论与实践,2000,(11)

篇6:文言文“激趣”七法

《课标(2011年)》指出“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日渐增强,现代科学和信息技术迅速发展,新的交流媒体不断出现,给社会语言文字生活带来巨大变化,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对语言文字运用的规范带来新的挑战。”文言文承载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让学生认识到中华民族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提高文化品位,文言文教学责无旁贷。文言文在中考中也占有重要地位。文言文的教学越来越受重视,但是学生畏惧文言文,此时就需要我们语文教师站出来帮助学生,让他们树立学习文言文的信心。我们可以创造性的进行文言文教学,采用一些独特的方法来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让他们喜欢上文言文。本人在文言文的教学中做了一些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课文扩写

司马迁的《陈涉世家》描写了两千年前爆发的陈胜领导的农民起义的发生发展过程,作者善于运用语言描写、动作神态描写等多种描写技巧来塑造人物形象,生动形象地再现了这场伟大斗争的图景,其中陈胜为发动起义做的舆论准备“鱼腹藏书”和“篝火狐鸣”,陈胜发动起义的过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和“为坛而盟”,虽然简单,却给学生 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可让学生扩写上述几个事件,一方面可让学生练习记叙文描写的技巧,另一方面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例如,某一学生描写的“篝火狐鸣”:

夜深了,月爬上树梢,静静地注视人间发生的一切。

就在一座破旧祠庙旁的树丛里,吴广用竹笼装着一团火,看起来阴森森的,就像是鬼火。而吴广的身影从树丛里进进出出,谁知道他在忙活什么!

正巧,一名士兵想去小解,出了军营,正让他撞见了那团“鬼火”。接着,一个幽幽的声音传来,像狐狸叫“大楚兴,陈胜王……”这名士兵吓得愣在了那里,良久,他才回过神来,箭一般地向军营跑去……

在文言文的教学活动中,对课文进行加工,进行扩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有利于学生对于课文内容的理解的深化,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扩写是课文的延续,要想写得成功,学生就必须深入课文,理解课文,把握人物形象。这篇扩写,学生的想象力得到了培养,同时也检查了学生对于课文内容的理解。

二、举办辩论会

以《陈涉世家》为例,确定的辩题为:到底应该立谁为王。正方观点:应该立陈胜为王;反方观点:应该立吴广为王。

正方:我方认为应该陈胜为王。当吴广等人都安与现状,在田间替别人劳动时,陈胜喊出了“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表明他有远大的志向,而吴广和其他人却不理解他,目光短浅的人怎么能够为王呢?“王”是要有远大志向的,这样以后才能有所作为。

反方:我方认为应该吴广为王。首先纠正一下对方辩友,课文当中没有说明吴广嘲笑陈胜呀,怎么能够证明吴广就没有远大的志向。在课文当中,一些事情基本都是吴广去完成的,没有吴广,起义能够成功吗,吴广在这次起义当中充当了一个重要的角色。

正方:吴广是在这次起义当中充当了一个重要的角色,但是一个重要的角色也不能为王呀,相信对方辩友肯定看过《水浒传》,当中的军师吴用不重要吗,可是还是宋江为王呀。

反方:如果没有吴广的策划,威服众人,惹恼将尉,并杀两尉,激怒其众,给大家断了后顾之忧,让大家一起来追随他们,起义能够成功吗?

正方:“鱼腹藏书”“篝火狐鸣”这些策略多么的高明呀,他正好利用了古人相信迷信的这一特点,在当时的情况之下,如果你是一名士兵,你能够不拥护陈胜为王吗?

反方:但是古人也是非常的淳朴的,谁有才能,他们的眼睛是雪亮的,吴广做了这么的有意义的事情,他们心里明白,他们难道会选择一个只会在幕后策划,而没有一点实干的人为王吗?

……

辩论,唇枪舌剑,你来我往,气氛激烈。通过这样一节 课,同学们更加熟悉了课文内容,把握住了人物的性格特点。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教学文言文的时候,首先要解放自己的思想,不要以为你不讲,学生就不会,其实不然,应该认识到我们的教育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为学生提供舞台,充分挖掘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编写课本剧

教师要更新观念,给学生提供一种环境,充分发挥他们学习的自主性,使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样学生学得轻松,教师教得愉快。

《唐雎不辱使命》一课有生动故事情节,富有戏剧性,可指导学生把课文改编成课本剧进行表演。

课前布置任务以及明确要求:①再现原文情节,忠于原文;②要注意刻画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等;③表演时语言要连贯得体,声音响亮;④以小组为单位,全班任意组合。经过了解,他们每个小组课后在一起自学了课文,利用手中的资料以及其他的途径,通过这一方式,他们基本上了解了课文,生字词的障碍基本解决,仔细体会文中的人物性格形象。

《唐雎不辱使命》课本剧(节选)第五幕

将军:安陵国使臣求见。秦王:宣!将军:宣唐雎进见!唐雎:小人叩见亲王!秦王:来者何人?

唐雎:小人安陵国使臣唐雎。

秦王: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唐雎: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唐雎:臣未尝闻也。

秦王: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秦王:布衣之怒,也不过是摘掉帽子,光着脚,把头往地上撞罢了。

唐雎: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秦王: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明白了: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只因为有先生也。”

唐雎:那大王还换不换地了? 秦王:不换不换,今天我作东,到泰和酒楼一醉方休!走,走!

四、节目访谈

以《桃花源记》为例,课前准备:①任意组合,在小组内,一人为主持人,其余为嘉宾:;②主持人负责准备问题,嘉宾负责回答问题;③忠于课文。

节目访谈开始:

主持人:各位观众,我们今天有幸请来桃花源里的人物来到我们的节目现场,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对他们的到来表示欢迎。(掌声响起)

主持人:人们都向往世外桃源,你们能够给我们介绍一下你们那里的自然环境吗?

嘉宾:我们那里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齐,土地肥沃,池塘美丽。主持人:你们能够给我们介绍一下你们那里的社会情况吗? 嘉宾:和平安宁,村落间能够听见鸡狗的叫声,老人和小孩都自得其乐。

主持人:那你们的风俗习惯怎么样? 嘉宾:我们勤劳,朴实,热情好客。

主持人:你们热情好客,如果有外人到你们那里去了,你们会如何招待?

嘉宾:杀鸡摆酒,每家轮流作客。主持人:那他们走的时候,你们如何叮嘱? 嘉宾:不足为外人道也。主持人:你们为什么到这里来?

嘉宾:我们的祖先在秦朝的时候,为了躲避战乱,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此后我们一直生活在这里。

通过节目访谈,可以让学生很好的熟悉了课文内容,而且也很好地解决了预习问题,加深了学生对于课文内容的理解,从而把握课文,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五、绘画激趣

在文言文教学的时候,抓住“文中有画”的特点。凭借学生丰富的想象,将“文”和“画”有机的结合,有利于学生理解把握文章的内容。

在教学《醉翁亭记》的时候,“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文章的第一节句式整齐,并且是按照方位来描写的,我就要求同学根据文章的内容,展开想象,用笔画出来,然后根据自己的图画,脱离课本进行讲解。

六、解说词

文言文具有深邃的意境,丰富的感情,而且语言优美。学习文言文有利于学生感受我国古代语言的优美,从而热爱祖国的优秀文化,塑造高尚优美的灵魂和完善人格修养。

郦道元笔下美丽的三峡,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请你用简洁生动的语言写一段导游词,向前来观光的游客介绍三峡的风景特点和时代变化。“各位旅客,欢迎你们来三峡观光。七百里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四季美景风格迥异。春冬之时,潭水碧绿,清波回旋,怪柏凌峰,瀑布飞悬;夏季水涨,江流汹涌;秋景凄寒,猿鸣哀转。走进三峡人家,品尝金黄蜜桔;登上三峡大坝,感受磅礴气势。多情的三峡风光,热情的三峡人民,欢迎各位常游此地。”

七、开展专题学习

学习《隆中对》和《出师表》后,结合主要人物诸葛亮,可开展“诸葛亮专题学习”。故事、成语、诗词、诸葛亮我想对你说、诸葛丞相追悼词、二十一世纪的诸葛亮等。还可以通过知识竞赛形式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此外,还可以采用其他的一些方法来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以上的这些方法是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采用的比较多的方法,能够调动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收到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激趣】相关文章:

上一篇:仓上镇中心小学微机室管理制度下一篇:卫生事业管理学模拟试题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