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几种情境激趣作文法

2023-03-07

第一篇:谈几种情境激趣作文法

例谈几种学生反感的教育方式

学生反感的教育方式

常有班主任抱怨:“现在的学生怎么这样屡教不听?”“做学生的思想工作真难!”“他们根本不领情,有时还和教师顶嘴,真是气人!”那么,学生为什么对我们说“不”?为何抗拒老师的教育?万玮老师在《班主任兵法》里说:学生抗拒的,不是我们的教育内容,而是我们的教育方式!很多时候,问题并不在学生身上,而是我们班主任的教育方式不得当,从而引起学生的反感与排斥,老师的话也就听不进了。以下列举的就是我校常见的不当的、令学生反感的教育方式。

1.不分场合,当众揭短

有这样一个事例:宿舍管理员向梁老师反映,说他班的学生小湖昨晚到校外去打牌,很夜才回来。梁老师决定明天早上找小湖谈话,要好好教育他。第二天早读课上,大家正在读书,梁老师进入教室,对着全班同学大声说:“我们班上有同学,在晚睡时间偷偷跑到校外,跟外面不三不四的人混在一起„„”接着对小湖说:“你出来一下!”于是,就有了这样的一幕:在教室外的走廊,在全班学生的琅琅书声下,梁老师开始了声色俱厉的思想教育工作,时不时打着手势,而小湖则耷拉着头,表情木讷„„

可想而知,这样的沟通是很困难的,老师在指手划脚的说了一大堆,学生究竟有多少句听了进去,只有他自己才知道!从学生的表情可知,这样的谈话能是不能引起他的反思的。也不会取得什么教育效果。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教育的时机和场合不当。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被老师叫到教室外面进行“批评教育”,学生的心一定不好受、甚至还产生抵触情绪,能与老师有深入的交流吗?二是谈话的环境不适宜,不利于思考问题。所以,做学生的思想工作、批评教育学生,或者与学生有深度的交流,应该选择适当的时机与场所,选用较为安静的环境并在私下里进行。

2.简单粗暴,以罚代教

某班近段时间迟到的学生较多,班主任就在班中向学生提出了不能迟到的要求:“希望从明天开始大家不要迟到,否则我就不客气的了。”第二天早上,早读课一上课,班主任就到教室来检查。过了十多分钟,小A同学姗姗来迟,刚要进入教室,班主任就冲着他说:“你没听到我昨天说的话吗?迟到了就跑操场5圈!明天要是再迟到的话还要冲厕所!”小A愤愤不平,呶着嘴说了声:“罚就罚!” 转身就慢吞吞地往操场走去。

表面上看,学生是服从了,但却是口服心不服,他是鼓着一肚子气的。老师把处罚当作了教育,以为处罚了学生就能改正过来了。至于学生迟到的原因是什么,如何才能克服,却毫不关心。而且,教师的态度过于粗暴,学生更不能乐意接受了。这样的处理不但达不到真正的教育效果,还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抗情绪。 假如老师这样说:“小A,你为什么迟到?你说怎么办呢?” 然后让他自己说出原因及解决办法,这样他就乐于接受批评并克服缺点。

3.训斥挖苦,冷酷无情

一天,李老师在办公室门口看到他班的一个学生在上课了很长时间才慢吞吞地向教室方向走去。“这家伙!”李老师嘟囔着,就向那个学生喊:“阿通,你过来!”等这个学生走过来后,李老师就嚷了起来:“你为什么整天都这样?拖拖拉拉,不是迟到就是在教室捣乱!我说了多少次了?不想学就别来学校!你以为你妈是干部、是人大代表自己就很了不起是不是?她这么厉害让她教你就行啦!还来学校干什么?我是没能力教你的了„„”而那个阿通呢,铁青着脸,眼睛向上斜着,一副爱理不理、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样子。等李老师停下来了,他突然说:“你说完了吗?我可要去上课了!”把李老师气说不出话来。

这个阿通很顽固,他的母亲教育孩子的方式也不当,不与老师配合,为他儿子的事还与老师闹过意见。李老

师或许是恨铁不成钢,或许是想发泄一下自己的怨气,但无论怎样,老师都不能失去理智,不能挖苦、讽刺学生,这样不但没有丝毫的教育效果,还会伤害学生并引起学生的反感。

4.小事化大,死抓不放

这是一个班主任与一学生的家长通话:“您好,是陈锋(化名)的家长吗?我是他的班主任。我向你反映一下陈锋在学校的一些情况,他又违反课堂纪律了,还跟老师顶嘴„„”

类似的情况并不少见,一些班主任是十足的“完美主义者”,对学生要求过高,学生的一点小事或偶尔的过错,比如上课开小差,不按时完成作业,班主任就把事情扩大来处理,叫学生写检讨、写保证书,还要反映给家长,向学生家长“告状”,或者请家长到学校来教育学生。这不但会造成学生过大的心理压力,也会令家长反感,若碰上粗鲁的家长还会不分青红皂白而打骂学生,事情就会变得更为复杂或引起不必要的麻烦,对学生的成长不利。

其实,孩子有毛病或偶然的犯错是很正常的,“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更何况我们的青少年学生?只要这个学生不是特别的顽劣不化、羁桀不训,我们老师大可不必“眼里容不下半粒沙子”,而应该宽容地对待他们,信任他们,给他们改正错误的时间与空间。

5.长篇大论,空洞说教

自习课上,两个学生在教室因开玩笑而产生口角,最后发展到互相厮打,被班干部带到了班主任的办公室。班主任问清楚了事情的来龙去脉,教育了一番,两个学生已经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了,并互相道歉。本来事情到此就应该结束了,但这个班主任还“意犹未尽”,还在说教个不停,说“做人就要忍让”、“要站在对方的立场想问题”、“为人处世多一个敌人不如多一个朋友”等等的一大堆,而且很多都是重复的内容。一节课过去了还没有结束的意思。坐着说累了,站起来继续说。学生开始的时候还在认真的听,不停的点头,后来呢,学生累了,也不耐烦了,终于忍不住大声说:“老师,我不想听了,你还是处罚我吧!”班主任还一脸的愕然:“你们这是怎么啦?”她没知道,没完没了的大道理、大理论,还有那重复的、啰啰嗦嗦的空洞说教,学生能不厌烦和反感吗?

上述的这些教育行为方式,是与教育的理念背道而驰的,因为它是与说教、呵斥,责罚、挖苦、伤害、钳制等连在一起的,它必然会招致学生的逃避、厌烦、反感、排斥甚至反抗。真正的教育应当是和风细雨、潜移默化的,它需要平等与尊重,需要爱心与耐心,需要心与心的交流。所以,班主任若能做到心中有真爱,从了解学生出发,尊重学生,信任学生,以平等民主的姿态去关怀他们,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处处为学生着想,不断反思和改进自己的教育行为与方式,这样学生才能“亲其师,信其道”,从而乐于接受老师的教育。

班主任视频

百度视频

搜“纪录片高三”

第二篇:识字教学的几种激趣法

嘉禾县城关中心小学——雷任飞

识字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如何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提高识字效率,让识字课不再枯燥,变得有乐趣呢? {C}

一、 分析字形激趣法

中国的汉字文化源远流长,构字也有规律可循。要使儿童掌握牢固,可创设一个愉快、轻松的环境,用形象、直观的语言和动作,来引导学生分析字形、摸寻构字规律。如教“森”字,说三个木表示树很多,那就是森林;“灭”字,火上加了盖,火就灭了;“掰”,两只手把东西分开;“聪”,不妨解释说:聪明的小朋友都是用耳朵认真听课、用眼睛认真观察、用口积极发言、用心思考问题的……学生不仅在兴趣盎然、愉快轻松的氛围中牢牢地记住了这些 ,而且争先自己去分析字形。这样由教师引导学生不断观察、分析、想象和表述,既让学生掌握了字形结构的特点,又培养了学生的各种能力。

二、讲故事激趣法

因为故事的语言生动活泼、通俗易懂,所以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讲故事是引导学生进入角色,激发学生识字兴趣最直接的方法。如教“个、

十、百、千、万”前,教师讲了一个故事:古时候,一个姓万的财主,他的儿子学识字,先生教他:“一”是一横,“二”是两横,“三”是三横。学生自以为学了天下字,便别师还乡。财主让他写自己的姓,他想:一笔一笔的写一万横太累,遂用梳子代笔划之。 学生不待听完便捧腹大笑。教师立即抓紧时机提问:“你觉得这个学生怎么样?你们知道百、千、万怎么写吗?教师趁热打铁,学生则借故事的趣味性对本课的生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三、添词造句激趣法

低年级的语文训练是高年级作文的基础。识字课自然要渗透作文教学因素,使识字学句联系起来,这样,学生从字、词、句入手,能充分发挥智慧潜力,加快语言训练进程。如教“黄”字,在强调笔画笔顺后,让学生填空:( )的桔子。学生填:(黄色的)桔子,教师则填(黄黄的)桔子,提问:“哪个答案更好?”学生回答:“老师填的好,我一看都想吃了。”老师肯定地说:“对,„黄黄的„显得好听,但它是不是最好的答案呢?”学生马上回答:“不是,还可以填„黄澄澄‟。”老师接着又启发学生说出“红彤彤的太阳”、“绿油油的的菜地”、“白茫茫的雪原”等,学生沉浸在缤纷的色彩里,既精神饱满地学了生字,又丰富了语感体验。

四、儿歌谜语激趣法

既让学生感兴趣,又让学生学知识,这自然是条捷径,而儿歌、谜语正是走这条捷径的办法之一,它讲究趣味,符合儿童的认识心理,吸引儿童参与到“乐中学,学中乐”的情境中来。如区分“清、情、请、晴、睛”这一组字,我选用了“字族文”教材中《小青蛙》这首儿歌:“河水清清天气晴,小小青蛙大眼睛。保护禾苗吃害虫,做了不少好事情。请你保护小青蛙,它是庄稼好卫兵。”儿歌引发了学生的联想,发展了学生的语言,简化了教学过程,让学生理解儿歌意思的同时,记忆了生字,并具有识字、启迪、审美的功能,一举几得。 再如为了辨别带“尧”的字,我教学生念了一段顺口溜:“用火烧,用水浇,东方日出是拂晓;左边绞丝弯弯绕,换上提手是阻挠;依靠旁人是侥幸,丰衣足食才富饶;尧字一共是六笔,多加一点就错了。”

为了强化学生的生字感知,我经常自编一些谜语,如“一口咬掉牛尾巴(告)”、“把人关在门里头“(闪)”、“用了就长尾巴(甩)等等。学生在读儿歌、猜谜语中,不断满足自己的兴趣,也不知不觉地认识了汉字。

教一些抽象的字,更需要想法子刺激学生的兴奋点。有时我故意反问学生:“这么难的字,你们的小脑瓜难道能记住吗?”学生正儿八经的回答铿锵有力:“能!”我微笑:“能让老师相信吗?”这种简单的激将发常常使单纯幼稚的学生绞尽脑汁用行动作答。如此“质疑反问激趣法”,也常常收到意想不到的好效果。

第三篇:情境激趣 趣引思维(二年级下册工作总结)

情境激趣 趣引思维

------08-09年度下学期教学总结

高琼华

在《新课程标准》中倡导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实践创新数学学习方式,强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生活背景出发,为学生提供充足的进行数学活动和数学交流的机会,促使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能获得广泛的数学经验。同时数学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它具有抽象性。而二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同时也保留着直观动作思维的形式。针对他们和这一年龄特点和思维特点,如何在教学过程中用好这本新教材,按照《新课程标准》的宗旨来使学生爱学数学,乐学数学,会学数学。我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一,课始,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一种带有强烈情感色彩的欲望和意向,是形成创新动力的重要基础,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构成小学教学的基础,也是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基础,创新与兴趣是紧密在一起的。只有对学习感兴趣后,学生才能自主地、自觉地去观察、研究和探索。对小学生来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最具有推动力的一种东西。

所以, 针对二年级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 在每节课的开始,都会精心设计一个生活情境,意在引起学生的注意,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让学生真正感到数学并不是那么难,它就存在于我们周围,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

例如,在教学《统计》这一内容时,我针对小学生对自己的生日记得特别牢这一特点,先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生日是怎么过的,分别来了哪些客人,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接着说道:“大象伯伯今天也要过生日了,请小朋友看一下,他家来了多少客人呢?”这时学生的兴趣高涨,争着说自己的发现。这时,我抓住时机又问:“你还想知道些什么呢?”因为这情景是学生所熟悉的,学生又提出了许多问题,课堂气氛显得尤其热烈。对老师继续引导学生进行后面的收集整理数据的教学起了一个很好的铺垫作用。

二,课中,创设合作情境,激发探索欲望。

数学教学过程是一个特殊的认知过程,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是学好数学的关键。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小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很难在认知过程中只凭借老师的讲解来获取数学思想和数学思维方法。因而在教学过程中,努力使学生在实践中感知,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力,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获得知识,真正达到“我做过了,我理解了”这一目的。并且由于二年级学生的单独动手能力还比较弱,比较乐于和同伴共同来做一件事情。这个实践活动我一般是采用变“单独学习”为“集体合作”。 例如,在教学看一幅图写出两个加法算式时,我让学生分成前后四人一组,然后让其中的一个学生按要求圆片。先放四个,再放两个,然后让学生说说看到的图,并列出相应的算式。这时,分歧就来了,有的小朋友说:左边有三个圆,右边有两个圆,一共有几个圆?算式是3+2=5;而有的小朋友说:左边有两个圆,右边有三个圆,一共有几个圆?算式是2+3=5。为什么同一幅图,却会得到两个不同的算式呢?这个问题一下引起了学生的注意,有的甚至走下座位,说要看看对方的小朋友是不是看错了,后来通过自己的观察,学生发现原来是因为看图的位置不一样,所以才会得到两个不同的加法算式。当学生自己得出这个发现以后,对老师下面要教的例题,根据一幅图写出两个加法算式,就不仅仅是只停留于怎么写,而且还知道了为什么能写出两个算式。是真正地让学生理解了知识的形成过程。

三,课尾,创设游戏情境,体验成功喜悦

小学生一般都好表现,如果你让他展示一下学会的新本领,他的积极性会很高。如果在表现过程中他获得了成功,那他以后学习的劲头就更足了。这种成功的喜悦会使他产生更高的学习兴趣,而这种兴趣又能再次激发起他的探究欲望,探究的成功又再次促进兴趣的萌生,由此,形成一种良性的循环。

因而,在每一堂课尾,我都安排了“精彩表现五分钟”。利用教材提供的素材,以各种可爱小动物为载体,让学生来充当助人为乐的小英雄。例如,给蜜蜂引路,送小鸟回家,帮帮小熊吧,请你做裁判等各具特色的游戏环节,使学生在游戏中运用学到的知识,既检查了学生对本段内容的掌握情况,又使学生在游戏过程中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从而使他真正体会到数学的作用,使他产生学好数学的愿望。

第四篇:课堂情境教学的几种方法 2

小学英语课堂情境教学的几种方法

英语是一种语言,学英语并非简单的为了学一些单词、词汇或者语法,而是为了达到在某种情境下可以用恰当的英文进行交流的目的。在本次培训中,情境教学法受到了多位教师的推崇,就是因为它能创造接近生活的语言情境。现实的语言环境是学好语言的关键所在。因此,英语教学必须从交际的情境出发,根据所要学习的内容,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学生受到情境的感染,激发学习兴趣和求知欲。通过本次培训,关于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情境的创设,我学习到了以下一些方法。

一、利用教材内容激活情境

小学英语教材从突出对学生的兴趣培养出发,教材本身蕴含着丰富的情境内容。如教科书全部采用彩色图画,情境会话贯串全套教材;教材紧密结合儿童好新奇、爱活动、善模仿、爱说、爱唱、爱跳、爱表演的特点编排和设计教材的内容与形式。教材中安排了大量的儿童喜欢或者经常接触到的情境、游戏和一些浅显易懂的趣味故事等。充分挖掘教材内容,激发学生乐学情趣,实施直观教具,创设教学情境,如在展示新语言点时,我们能展示教材中的实物(不同的学习用具、食品、衣物、颜色等),或画出相应的简笔画,可以刺激学生大脑兴奋,直接感受英语,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热情,强化求知欲望,并形成深刻的印象。

二、运用多媒体手段拓展情境。 随着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引入,灵活运用各种电教手段,像PPT等CAI课件的使用,为学生提供更加真实、多样、自然的语言使用示范,使教学变得生动、活泼、感染力强,让学生置身于以英语为母语的环境中,体验英语的实际运用。其次,在现代化电教设备创设的情境下,让学生多看、多听,获取最大的信息量。 学生从视频中能看到生动的画面,帮助他们加深对某个句型、某个词汇的理解。 从录音机里能听到纯正地道的英语口语、绘声绘色的故事描述和对话,这就在不知不觉的模仿中提高了学生的英语语感。例如利用投影仪、投影片来教音标,清楚易懂;利用录音机、录音磁带听纯正的英文,培养学生的听力、音感; 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来观看英文动画片,教学直观明了,学生也感兴趣.。比如在教学"购物"这一情境对话时,可以放一些超市里常见的对话,学生们看了会感觉很真实。运用电化教学手段,拓展了教学情境,多方面地调动学生的感官,让学生多渠道地获得信息,从而加大了课堂教学的密度。

三、运用体态语言引导情境。

教师的身体语言即教态是无声的语言,它能对教学情境起到恰到好处的补充、配合、修饰作用,可以使教师通过表情让情境的表现更加准确、丰富,更容易为学生所接受。教师亲切而自信的目光、期待而专注的眼神可以使学生产生安全感,消除恐惧感,缩短教师与学生的感情距离。教师热情洋溢的微笑、友善慈祥的面容可以使学生获得最直观、最形象、最真切的感受;潇洒得体的身姿手势,无时不在感染着学生,可以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记忆,引导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情境中去。

四、开展趣味的游戏活动丰富情境

没有一个孩子不喜欢游戏。儿童与游戏有着天然的联系。在课堂上适当地有意识地增添一些趣味性游戏,创设丰富的游戏情境,使孩子们觉得好玩,从而延长注意的保持时间,更有效的参与教学。例如:在学head/eyes/nose/mouth等时,安排一个比赛,把全班分成几大组,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到教室前面参加比赛,每组代表面向本组同学,教师、台下同学先后向每组代表发令,如:Touch your head/eyes/nose/mouth等,要求代表按指令指对部位,全体学生为评判员,用Yes,you’re right.或 No,you’re wrong。随时作出判断,对回答较好的同学进行适当的物质或口头奖励。这样每个同学都能集中注意力参与活动,既得到了听说读的训练,又增强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五、以积极的鼓励评价活跃情境。 学生是有情感的,学生的情感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学习兴趣及学习效果,只有积极、肯定的情感才能使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得到发展,学生的思维才能更加活跃。正如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经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如课堂中要求学生做两人对话时,双手并排合拢,说:"Pair work, please."每当Free talk突然无声时,轻声地鼓励:"Don’t be afraid. Never mind."每当学生回答正确时,及时地说一声:"Very good!""Well done!""Great!""You are clever."以示表扬等。

总之,小学英语教学的目的就在于要使学生爱学、乐学、善学。充分利用"情境教学"这一重要方法扩展教学形式,对培养和发展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英语教学的效果有很大帮助。

第五篇:对因特网几种典型情境的语言特征描写

摘要: 一种语言是一个由情境因素决定的语言表达系统。因特网环境是语言的新情境,而这个大的新情境又可细分出若干个有着共性和个性的小情境。对因特网中的电子邮件、聊天组、万维网和博客四种典型情境的情境特点和语言特征进行分析描写,以期还原到具体的语言情境中来研究网络语言,在此基础上重新评判网络语言所引起的强烈语言态度。

关键词: 网络语言;情境 ;语言特征

中图分类号: H109.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 、对网络语言的界定

网络语言是一种基于计算机的语言。我国学者于根元指出“网络语言”本身也是一个网络用语。起初多指网络的计算机语言,也指网络上使用的有自己特点的自然语言。现在一般指后者。[1]3刘海燕认为:“网络语言是指计算机网络上常用的及与计算机网络有关的语言,包括网页上的图像、符号、文字等网络传播的一切手段、言论、话语、网络技术语言及网络聊天室和电子公告牌里的对话。”[2]37按照已有的众多学者的研究资料,网络语言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来理解。广义的网络语言指网络信息时代出现的所有与网络和电子技术有关的语言。狭义的网络语言指在网上交际所用的语言,也就是所谓的“网民”们所说的话语,侧重指聊天组语言和即时信息通讯语言。本文所指的网络语言是狭义的定义。作为一种异军崛起的新语言形式,它已经在计算机网络情境外的语言情境中被广泛引用。一种语言是一个由情境因素决定的语言表达系统,语言的特征会受到情境的极大影响和限制。要准确把握网络语言的性质和特点,还是要回到特定的计算机网络情境中来。随着因特网的发展,以后还会出现多少种新的不同的具体的情境无法估量,而就因特网发展到现阶段而言,可以归纳出来电子邮件、聊天组、虚拟世界、万维网、博客、即时信息通讯等几种具体的因特网应用情境。

二、电子邮件情境

电子邮件情境中的语言一致性体现在它的结构元素和对邮件信息的处理过程,包括对消息的编辑发送、打开关闭、回复引用、对话策略等。这是区别于词汇、语法、语音、文字等传统的通信形式的区别标志的重大区别。早在电子邮件刚产生和应用之初,也由于屏幕和相关软件所形成的限制,形成了一系列统一的结构元素:邮件头包括收件人和发件人的电邮地址、邮件的主题描述以及发信的日期时间,还有正文和可选的问候语和告别语。当一封邮件被接收,一轮会话完成时,收件箱也会呈现这些结构元素。

对电子邮件这种通信形式进行定位时,不难发现它博采了电话电报纸质信函等众多传统通信形式的功能和优点,但又不是在重复别的媒体能做的事。[3]90电子邮件当然不能完全替代传统的通信形式,但它极大地丰富和扩展了语言会话的风格和形式,是语言在顺应社会的变化发展过程中实现其社会功能的又一座丰碑。面对计算机时往往更容易自我倾诉的自发性提升了它的休闲价值。它速度快捷、内容弹性、性价比高,既是会话、又是信件。

电子邮件情境的主要特征是在电子屏幕和邮箱软件制约下的用户会话和信息交互。这就涉及到在屏幕和软件框架下对邮件信息的一系列处理流程和对话策略。在屏幕显示上,较长的信息可以用滚屏的动态显示方式。而信件到达收信人的显示屏时,有可能发生字符号、行距、页面布局上的变化。处理成锁定的图片形式发送可以消减这个局限性。在回复引用上,电子邮件的一大特点是可以以个人意志为转移方便快捷地选择安排引用模式和内容,在轮番会话中形成一个稳定增长的电子信息链。在对话策略上,电子邮件情境的自发性和速度使写信者花更短的时间推敲,而一旦完成发送步骤,接下来的邮件接收和显示情况将是发信方不可控的。

三、聊天组情境

区别于一对一的明确的电子邮件沟通情境,聊天组往往是有匿名的多人介入的。所以聊天组的语言运用方法和特点跟电子邮件是不一样的。聊天组设置好了某个沟通主题,允许组成员围绕这个主题的表达自由。组里一般设置一个仲裁者的角色,用以规范和约束组员的语言表达。与容易冗长而发言又不均等的面对面会话的一大区别是,聊天组的回应一般都简短而均等。

聊天组按照响应时间长短的维度可分为异步聊天组和同步聊天组。异步聊天组目前主要指公告板(bulletin board)以及论坛的讨论列表(discussion list)。[3]7分别根据标题、作者、日期、主题、文件编号等不同要素进行分类索引,方便参与者在不定的时间点查阅调用。这种对信息的管理整理由系统软件以及聊天组设置的管理员和维护员共同完成。这就形成了聊天组语言信息交互的非线性本质。在同一个主题内部,服务器会按照所收到信息的时间顺序序化信息,但这种时间顺序只是一种表面上的时间线性而非会话顺序。异步聊天组的语言信息被归档整理并保存,使得聊天组往书面语言的方向发展。与书籍上印刷的那些永久性文本一样,长期存在并产生影响。

在同步聊天组中电子交互是实时发生的,多方谈话以重叠混杂的顺序同步进行。OICQ的QQ群组,微信的微信群,MSN的工作组都可划归这一类情境。虽然聊天组内设置了管理者,但会话信息的到达受网络状况、服务器处理的状况等多重因素影响。同步聊天组内也存在着延时的情况。信息短小可以缩短延时时间,保持会话的紧凑性和向前推进性,使会话呈现更实时的动态。这样同步聊天组的会话就有了信息规模短小,传播速度迅速,信息发送者重叠的语言特征。为了避免信息发送者重叠混淆的情况,聊天组中普遍采用身份识别标志,每个参与者要在一定的规则规范下设计昵称并不允许昵称冲突。这样聊天组中的昵称成了一种有价值的语言学创造,不但能提供对参与者身份的鉴赏价值,还成为一种可以追踪会话的线索。昵称可以表明发言是给特定的接受者,也可在实时重叠相混的会话中识别出特定会话身份。还可以通过聊天软件的系统公告使组成员了解组内成员的新加入或离开或改变身份的动态变化情况。

聊天组中的主题衰亡速度很快,在会话中有细小的语义飘移就有可能触发主题转移,很难做到专一连续有效的信息交换。虽然聊天组本质上具备人与人的信息交换的社会属性,但除了一些特定的工作聊天组外,它提供的娱乐休闲、游戏放松的社会价值超越了纯信息交换传播手段的价值。正是休闲的社会价值使参与者们对这种聊天室语言产生了极大的语言包容度。聊天组语言中出现了多种有悖于常规传统语言语法的颇具创造性的语言现象,包括谐音、缩略语、新造词等等。[4 ]39这种包容给语言研究者提供了一种原生态的、完全未经修饰和编辑的会话文本样本。事实上,聊天组的创造性语言形成了自己的一种有排他性的内部语言规则。

四、万维网情境

在万维网情境中,与用户的动态交互性、页面上的非线性的多维阅读使其与传统的书面语言极大地区别开来。网页设计者的技巧与阅读用户的兴趣共同影响着阅读的方式和时间。万维网一个重要的结构特征是超文本链接。超文本链接通常用不同的颜色加以识别。它帮助用户轻易地实现从一个网页到另一个网页的跳跃,从根本上打破了传统的线性浏览。虽然传统的书面语的线性文本中也可以找到相类似的脚注或引用的编号,也可以使读者的视线和思维从一个地方跳跃到另一个地方,但其对跳跃性的多维阅读的动态性塑造的贡献远不可跟万维网中的超文本链接同日而语。而正如传统文本中也会给出过多的脚注一样,万维网中也会出现超文本链接冗余的情况。且还会涉及到链接的时效性的问题。因特网用户或多或少有过打开无效链接或死链接的体验。这也是万维网动态性的体现。

另外,阅读者的视野严格受限于电子显示屏硬件的物理制约。虽然用户可以有一定的调控操作性,通过屏幕侧边和底边的垂直和水平滚动条来在整个篇幅内移动和拓展可视文本,但这种滚动和操纵无疑会中断文本的连续性,从感官上影响对文本的记忆、同化、感知和注意。因为网页上的电子文本的编辑排版的机制和要求远没有静态的传统印刷文本那么严格,如果电子文本的排版问题没有注意解决,以一种零散杂乱的方式和版面来呈现的话,阅读情况将会更加不堪。网页阅读者很容易有这样的体验,阅读网页比起阅读静态印刷文本更难提纲挈领地抓住重点,更难深入全面地把握消化。

万维网的特定情境使得其中的某些内容较容易被剪切复制粘贴到别处,或者整个文档被下载改动,然后再上传,所以会产生这种电子载体特有的版权问题。再者,由于万维网动态更新得非常快,仍然存续于因特网环境中的历史网页会沉淀下来。当用搜索引擎搜索某条条目时,会得到一堆可能不是搜索者想要的信息垃圾堆场,里面包含的某些无用反馈可能分属于不同的学科领域,仅仅因为其中一个义素与检索目标相同相近,甚至只是意义毫无关联的同音同形词。

目前在因特网研究领域还没有研发出针对性的数据管理程序来处理这个问题,虽然搜索引擎和字处理软件的技术基础其实已经比较成熟,但是软件的信息获取技术中仍然缺乏内嵌的基本语义标准筛查。以至于要找到搜索目标,必须耗费大量的时间精力把整个信息垃圾堆场拉网式地过滤一遍,严重影响了搜索时效。其实这些问题解决的路径非常明确,就是在搜索前先使检索目标的语境确定化具体化,然后对语境进行形式化处理使之融嵌到软件中。这种形式化处理可以通过确定并组织语义领域里的关键义素和词汇项的途径来实现。如何在以语义原则为核心的基础上,联手计算机编程技术辅之以句法的标准和词性的标准,甚至是语用分析、变异分析、历时分析的标准,来解决网络检索的语义定位问题,从而消除在线查询的歧义,是应用网络语言学要探究解决的一个重大而又迫切、影响广泛深远的课题。

五、博客情境

博客(w eblo g)出现于上世纪末, 兴起于本世纪初, 在伊拉克战争期间更是成为主流新闻媒体有力的竞争者。[5] 26Welblog一词缩写为blog,中文音译为博客或意译为网络日志。是一种文本、图像、数据和媒体对象的层次性结构,基本组织形式是以时间线为纵轴把内容按照倒序形式存档并呈现。通过HTML的浏览器可以通过筛选文章主题和日期控制选择阅读。内容博客曾因为其发布内容的直接性、真实性、丰富性等特点,且有网络的强大的传播平台的优势,具备与传统的报刊杂志等传统媒体竞争的潜质。作为一个后起的以计算机为媒介的互联网交际方式,交际性仍然是它的本质属性,所以它具备交互性、共享性和开放性的特点。与其他因特网情境的一个共性是,其更新速度亦会非常快,并且注意形成一种个性化的语言风格。博客写作首先是一种有亲历性和在场感的日记体的私人写作,是一种相对个人的、自由的交际方式,同时具备某些口语特征、书面语特征和电子语篇特征,不但可以自娱自乐,甚至可以凭藉因特网这个自由广阔的表达和传播平台挑战权威和反叛传统。作为一个倡导言论自由的开放性的交流场所,其话题转换相对自由,其交流角色关系是中立平等的,有一个公开、安全、自由平等的交流基础,比起其他规范化的传统文体而言,虽然规范程度相对较低,但它可以融合网络大众化和平民化的语言,通过适度口语化以及方言、动画符号等手段,使语言生动化;又可通过使用缩写词、省略句式结构以及表情动符号等手段使语言简约化,所以其可接受度和可理解度会增高,作为新兴的大众化的网络交际方式,符合语言经济的发展趋势。然而博客交际又不需要像即时交际那样迅速直接地作出反馈,并不存在即时聊天那种即时互动压力和时效性要求,较之聊天组和网络论坛等更强化休闲娱乐功能的因特网情境,增加了系统性、专业性和严谨性,甚至能满足学者、作家、新闻记者等职业写作者的专业语言运用要求。所以它能借助网络自由广阔的表达、交流和传播平台有力地帮助网络语言进入社会规范化的学术文化领域,打破网络语言和正统语言之间的壁垒。这是博客显著的语式特点。

六、余论

很难说还会产生多少种基于计算机媒介的因特网情境。但可以肯定的是未来将会产生的情境肯定远多于现阶段暂时认识到的这几种。比如现在已经看到言语被加进一定的视觉形式后会产生不少语言学命题。视像互动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基于计算机或只能移动终端的个人视频电话、网络视频会议以及各种即时通讯软件。而用语音与系统进行交互也已经在某种程度上实现了。比如数字网络语言实验室就创设了一种人机对话的网络智能聊天系统的虚拟教学环境,并且融合了丰富的视觉文化情景,极大程度上丰富了教学资源扩展了课堂。

对汉语网络语言的分析研究已经持续了二十多年,对网络语言的态度与规范、性质及形式、意义及社会认知心理研究都有了长足的进展,然而争论声也不绝于耳,却鲜少有学者回归到特定的因特网情境中,在对因特网里每种典型的情境里相对静态的语言特征进行描写分析的基础上来开展对网络语言的各种定性分析。一种语言是一个由情境因素决定的语言表达系统,因为情境中任何重要因素的改变都会导致情境中所使用的语言的具体变化。也就是说,某种语言的性质和特点会受到情境的极大制约。所以借鉴情境还原研究原则第一步的工作是,确认因特网里到目前为止一共有多少种典型的情境,把每种情境里相对静态的语言特征描写出来,并尽可能穷尽每种情境中出现的变形。只有在这个对因特网的各种情境的共性和个性充分研究透彻把握的基础上,也就是说搞清楚网络语言在各种具体的不同的情境中发生的不同情况后,才能讨论和判定网络语言的主要特点和特征是什么,进而评判网络语言所引起的强烈的语言态度,评估其对现代汉语的影响,以及抉择和应用相应的语言对策。

参考文献:

[1]于根元.网络语言概说[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

[2]刘海燕.网络语言[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2.

[3]戴维?克里斯特尔.语言与因特网[M].郭贵春,刘全明译.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6.

[4]高岩.基于语言学理论的网络语言应用研究[M].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14.

[5]方兴东,王俊秀.博客:E时代的盗火者[M].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2003.

[6]Santiago Posteguillo .The Texture of Internet: Netlinguistics in Progress[M].Cambridge:

Cambridge Scholars Publishing,2007.

[7]张玉玲.网络语言的语体学研究网络语言的语体学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

作者简介:麦剑芬(1979-),女,广东梅县人,文学硕士,广东省梅州市嘉应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社会语言学、汉语研究、网络语言。

(责任编辑:杨立民)

基金项目: 广东省哲学社科“十二五”规划2014年度学科共建项目“网络语言暴力问题研究”(GD14XXW04);广东省梅州市人文社科重点研究项目“对中学生网络语言生活的调查与研究――兼反思基础语文教育”(2012SKB01)。

上一篇:同课异构教学心得体会下一篇:铁路质量安全红线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