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约科学课堂

2024-04-18

简约科学课堂(精选8篇)

篇1:简约科学课堂

简约而有效的科学课堂

田桥中心小学 祝凤雪

把课讲得简单一些,并不等于简而不精,单而不丰,简单一些其实就是精炼一些,把教学艺术化、精良化、高效化。在教学实践中,应努力体现:导入简约有效、材料选取简单实用、教学语言简短有效、总结应用灵活有效。一句话:让课堂教学简约而不简单!

一、导入简约有效

导入阶段,最重要的任务是聚焦问题。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主要任务,或者是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以便学生集中精力思考问题,为下一个教学环节做好准备,做到简约有效;

二、材料选取简单实用

由于多方面的原因,现在许多学校没有相应的科学仪器室,即使有,仪器室里的器材也有限。在实际教学中,很多实验课没有相应或合适的材料,我们可以寻找一些简单的可以替代的材料来进行科学探究。

教科版三下小学科学《植物的生长变化》教学中,研究凤仙花的生长过程,除了学生每天观察记录外,凤仙花生长的电影或录像等多媒体也十分重要。多媒体材料可以弥补观察材料的不足。教师利用课件向学生播放,生动、逼真地展示各类凤仙花的各个部分(如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大大提高了观察的效率。善用各种材料,如几段视频,几张图片,可能比教师的说教来得更简洁,更有效。

三、教学语言简短有效

师生的言语交流在科学课堂上随处可见,巧妙地运用简单有效的语言,适时引导学生的思维节奏能从整体上促进课堂的简约。但科学教学语言一般不要求像文学语言那样词句华美,文采飞扬,应该简洁明了。语言要吐字清晰和思路清晰,保证让学生听清楚你说了些什么,不会引起学生思维的混乱,语言越朴实就越容易理解。回想刚开始从事科学教学时,我也曾把科学课上得语言滴水不漏,一步步讲解得完整细致,好象语文课一样生动优美。后来由于实践以及对科学课的理解,我发现教师的语言越生动,越容易形成学生对教师讲授的依赖性。与其让学生成为生长迅速的攀援植物,不如让学生成为乔木,虽然生长缓慢了许多,但终究会成为一片独立的绿荫。科学教学的语言应简要流畅,精炼、准确。去除一切繁琐和修饰。这不仅要求教师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以及本身的修养,同时要提高自己整体的科学素养。

课堂教学简约化并非单纯的简单化,它也是一种教学策略,其背后的思想内涵,体现了以生为本的思想,关注学生如何学习的思考,我们的课堂往往过多的考虑教师怎么教,忽略学生会怎么学,因此我们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时间和活动空间,力求让学生有充裕的自主学习机会进行探索活动,教师要善于将各种知识模块有机整合,用最低的教学成本取得最大的教学收益。让课堂更好地回归一种宁静,让孩子的心在宁静中,感受到一种进步的力量,在简约的课堂中,得到有效的发展。简约是一种智慧,有效是一种追寻,科学课堂教学回归简约化后,定让人有豁然开朗之感:课堂原来很简单,科学其实很有趣!让简约而有效的科学课堂成为每一位科学老师的追求。

篇2:简约科学课堂

简约的课堂,更要有高效的教学观念和高超的教学手段与之配合,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为了科学课堂的简约,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外时间挖掘有关教学内容的实物、模型、照片、图片、录像、纪录片、地图、地形图、航拍图等。让孩子在实验、观察中有“抓手”,从而顺利完成学习任务。现以《食物链和食物网》为例,具体阐述如何从素材人手,打造简约的科学课堂。

一、巧用素材为“新课导入”添精彩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科学课堂需要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所以要创设有意思的、与本课教学任务有关的情境就显得非常重要。为达到“课伊始,趣欲生”的效果,本课中应用麻雀的图片和消灭四害的运动创设了这样的情境:

1.课件出示麻雀的图片

师:这是一只什么鸟。谁知道?它喜欢吃什么?

生1:它是麻雀,爱吃虫。

生2:它也爱吃稻谷。

师:对呀!麻雀它爱吃虫,也爱吃稻谷

2.出示课件隋境

师:因为麻雀会偷吃粮食,我国农村曾把麻雀作为四害来消灭。在麻雀被大量捕杀一年之后,没有麻雀糟蹋粮食了,粮食反而大量减产。农民伯伯不明白这是为什么?你知道吗?

生1:知道,让学生说。

生2:不知道,看来稻谷、害虫、麻雀,它们之间有一定的关系,3.揭题

师:它们之间究竟存在怎样的关系呢?上完这节课你就明白了。

板书课题:食物链和食物网

我巧用麻雀图片、情境这样简单的素材,打造了简约的科学课堂。从创设生活情境导入新课,以现实生活中的典型问题引课,更好地在学生头脑产生风暴后,思维发生冲突迷惘时,抛出问题揭示课题。让孩子尝试着去解释,也可以了解学生的前概念。

二、精选素材为“探究新知”当载体

观察素材是探究科学新知的重要载体,采用简单而又直观的图片也可以得出准确的科学概念,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本课食物网概念教学中我为每一小组的同学准备一张彩色的田野生物图,让学生在图中找出多条食物链,从而轻而易举地构建食物网的概念。

1.介绍田野里的各种生物

师:同学们很喜欢大自然,喜欢和大自然亲近,那么在田野里生活了哪些生物呢?(水草、虾和鱼、白鹭、水稻、田鼠、黄鼠狼、稻螟虫、小鸟、蝗虫、青蛙、蛇、老鹰、猫头鹰)

2.让学生自主寻找食物链

师:田野里有这么多的生物,你能找出几条食物链?能用箭头表示出来吗?

师:为了能够快速找出、明显地看出各条食物链情况,老师还有几点要提醒同学们的。(出示温馨提示)

(1)一条食物链用一种颜色的彩色笔画。

(2)箭头指向捕食者,如果两种生物间已经有箭头了,画第二条食物链就不重复了。

(3)画出所有的食物链后,数数共画出了几条食物链。

(4)小组进行分工,确定谁记录,谁汇报,谁观察。

3.小组汇报交流

展示一个小组画的食物链情况,让其他小组的同学进行评价。

师:第×小组同学刚才讨论得最热烈,请这组的汇报员进行汇报。

请你来说说你们组共画出了几条生物链,它们分别是什么?请读出来。

小组成员还有补充的吗?其他小组对这小组同学观察记录情况有什么看法呢?

师:看来同学们都有一双敏锐的眼睛,画出了这么多条食物链。真是太棒了!

然后课件出示比较理想的连线情况。

4.建构食物网概念

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这幅图,哪些生物在很多条食物链中重复出现?它们都和谁有食物关系?

生:水稻。它被田鼠、稻螟虫、蝗虫、小鸟吃。

生:老鹰。它的食物有蛇、田鼠、白鹭、小鸟。

生:田鼠。它被蛇、猫头鹰、黄鼠狼吃

师:像这样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会吃很多种生物,甚至同一种动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生物间这种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构,叫作食物网。

这里精选的素材,只是一张生物图,而让学生花了整整20分钟去研究,达到了简约高效的目的,从而引出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概念。让学生充分利用生物图,先自己观察思考,然后进行计划,接着小组分工合作,最后再全班交流。这样的探究层层递进,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每一位都能独立思考,达到面向全体学生的目的;又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从而对食物网的概念有更直观的理解。

三、提炼素材为“体会关系”找依据

《食物链和实物网》这节课的教学需要让学生体会各种生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关系。如果只单单让学生说说这些生物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就会显得比较抽象,如果借助课件中的网络图,就会具体形象些。

1.师出示一张食物网让生观察。

2.师:在上面的食物链中,如果小鸟被大量扑杀了,会出现什么情况呢?

3.师:小鸟的捕杀会影响直接青蛙、蛇、老鹰、稻螟虫,又间接影响到水稻等其他生物。蛇被大量扑杀了会怎样呢?蝗虫没了,又会怎样呢?在这张食物网中谁可以减少?为什么?(一种生物的生存会影响多种生物的生存)

4.师:你的想法很有创见,请在大声、自信地说一遍。说得多好呀!掌声鼓励!

5.观察思考:依据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你觉得生物和生物之间有什么样的联系?

6.归纳:生物网中的各种生物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关系。保护一种生物,就是保护多种生物。

?@样的设计让学生在讨论中感受到,任何一种生物的生存都会影响到其他生物,保护一种生物就是保护很多种生物。让学生意识到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本节课的教学素材选择得非常简单,教师准备得很轻松,很有效。充分利用图片,自主建构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概念。文章中所用的几个词语巧用、精选、提炼,主要就是为了追求简约而不简单的科学课堂。当然,今天的观点还不够成熟,需要我往后在教学实践中进一步去完善。

篇3:构建简约而有效的科学课堂

关键词:简约,有效,科学

简约, 是一种境界, 一种韵味, 不是教学的简单化, 而是在教学中尽量排除一些形式的, 不必要的东西, 扔掉一些为了展示理念而设计的包袱;简约背后是大气、深刻、智慧和超越, 是返朴归真。有效教学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授完教学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 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得好不好。有效教学应该是引导全体学生的学习收到实效的过程;应该是训练学生从“不懂”到“懂”, 从“不会”到“会”, 从“不好”到“好”的教学;应该是引导学生力求更高效率收获的教学。构建简约有效的科学课堂, 就是通过简约的教学流程, 真实的探究过程, 使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得到提高。

一、朴素务实地选择教学方式

新的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在科学教学活动中, 教师要把基本理念转化为自己的教学行为, 处理好教师讲授与学生主动学习的关系, 注重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发扬教学民主, 当好学生探究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与实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积极开发、利用各种教学资源, 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素材;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有效地实施有差异的教学, 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合理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有条件的地区, 要尽可能合理、有效地使用计算机和有关软件, 提高教学效益……教学中, 学生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才能高效地学习。

因此教师不能迷信于单一的教学方式, 应该根据教学目标、教学材料的特点、学生的认知水平等方面来定夺, 在产生同样效果的情况下, 应以操作简便为优———用最少的成本去获取最大的效率应是我们真正的追求。

二、简便实用地选用教学材料

科学课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老师需要带领和指导学生进行大量的观察实验、动手操作等活动, 因此材料的准备成为一节课是否成功的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课前, 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 充分领会教材编者的意图及目标要求, 并根据本校教学的实际情况及学生的需要, 灵活、精心地为学生准备好 (或指导学生自带) 有结构的、足量的探究活动材料。

那教学材料是否越多越好呢?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太多的材料不切合教师的工作实际。一周16—18课时, 平均每天要上三四节课, 每节课都准备那么多的材料, 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有时候, 太多的材料反而影响学生探究活动的开展。

如《我们周围的空气》这课, 我选择使用了常见的保鲜袋, 因为只有简单、有结构的材料, 教师才能有效地控制, 才能不让材料成为负担, 才能确保课堂教学有序、有效地开展。

当然有了充足的探究活动材料并不等于就会发生良好的科学探究过程和效果。在课中, 还要注意材料呈现的时机与方式, 即在什么时候呈现, 在什么地方呈现, 以什么方式呈现。许多老师在组织学生探究活动中问题并非出在活动材料的准备上, 而往往出在呈现活动材料时机的把握上。

所以, 材料准备的种类、数量、搭配, 出示的时机、次序、步骤, 材料的位置、发放、控制, 都是我们在准备材料的时候, 准备课的时候需要考虑的。课堂上我们不仅要保证每个学生有足以揭示概念意义的关键材料, 而且要考虑哪些是共用的, 哪些是单独用的, 设定好每种材料在学生面前出现的时机和时间, 以保证材料出示以后能立刻被相应年龄的学生所接受, 足以引发他们的探究经历, 并使他们更深地卷入其中, 使我们的科学课向简约、高效的目标迈进。

三、简要准确地组织教学语言

小学科学的学科特点决定了作为科学课堂的组织者, 教师的语言首先必须要简洁, 不拖泥带水, 不重复罗嗦。科学课不需要华丽的词语, 优美的语句, 精练是本学科教师的语言特点。在课的引入部分, 简洁, 干脆, 几句话就进入新课的探究活动, 是最有实效的课。应该把大量的时间留给学生去探究, 要尽快地让学生进入研究状态。兰本达著《小学科学教育的“探究/研讨”教学法》中的课例“里面是什么”是这样开头的:“你们猜这里面是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你为什么这样想?”“谁还有别的什么发现吗?”这四句话代表四个认识过程, 第一句是猜想, 第二句是方法, 第三句是证据, 第四句是寻找更多的证据或修正自己的解释。这就是上课一开始就引导学生实施研究过程的课。简洁而准确的科学教学语言才会具有感染力和吸引力, 才能引领学生在快乐的探究活动中成长。

四、简约高效地进行实验探究

“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实验教学作为科学教学的重要阵地, 在实验教学中简约的探究过程, 是有效探究的保障。例如:在《空气占据空间》一课中, 安排了四个活动, 用吸管“倒水”、玻璃杯倒扣入水纸不湿、用注射器观察空气和水占据空间比较, 同时还要求学生画注射器内空气的变化, 最后还要进行空气和水的比较。过多的分散活动会使教学显得零乱, 没有时间的保证无法达到有效的探究。在这一课中可以将用吸管“倒水”的实验改成演示实验, 在学生设计好实验装置后, 教师出示请同学上来演示如何吹出水来。在探究活动的重点, 把更多的时间留在对实验现象的分析上, 从而实现了高效。

篇4:回归简约的科学课堂教学

[关键词]简约 教学内容 教学设计 课堂语言

[中图分类号] G62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21-074

简约,是用最少的笔墨去表达,简约,代表了一种生活态度,一种时尚理念。科学课的课堂教学岂非也应如此。

可是我们发现,在小学科学课中普遍有着环节复杂、结构繁杂、程序混乱的现象。教师们“精心”设计着一个又一个环节,一次又一次精彩问答,一句又一句精彩评价……学生则疲于应付,茫然不知所措。试想,学生怎么能在短短的一节课中穿越一次又一次的学习障碍,和着教师的节拍展示如此多的精彩瞬间。

古人云“大道至简”,课堂教学应追求以精简的设计,让学生获得最丰厚的回报,以最接近学生的起点带领他们走向离他们最远的终点。这样的教学,才不会浪费学生的精力和时间,才是我们追求的教学本质。

【现象呈现】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我们经常会发出感叹:“实验课的材料准备太繁了”“科学实验课的课堂太难调控了”“科学课越来越难教了”部分“公开课比赛课更是精心设计教学环节,课件的展示目不暇接,结构扑朔迷离,材料应有尽有,活动应接不暇,提问接二连三,把原本简单的课变得很复杂。为了上好一节课,很多教师都会绞尽脑汁搜集许多资料,点点面面考虑周到,恨不得将所有好的设计都能用上。殊不知过于细密的教学环节,反而让学生无所适从,没有突出教学重点。从有效教学的三个要素——效果、效率、效益这三个方面来看,很明显浪费了时间,效率肯定不高,这样的课堂怎会是简约有效的课堂?又岂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具体来说,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普遍存在着以下现象。

现象一

材料是实验教学的一个前提条件,一份好的材料为成功的实验教学奠定了基础。可在教学中,有的教师会准备许多材料,似乎材料越多越好,教师准备得辛苦,学生上课玩得开心,但在教学中常吸引学生的无意注意,反而成为课堂教学的绊脚石。小学科学教学在很大的程度上追求“做中学”,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投身实验,真刀真枪地搞科学,教师搜集了很多的材料与实验。但科学课堂,实验和材料并非多多益善,我们所需要的是有结构的材料,适宜而有效的材料。我们要努力克服浪费与“作秀”。

现象二

在追寻学科整合的今天,现代教学技术(多媒体技术)的运用,集声、光、色于一身,让一切变得直观、生动有趣。那些宏观领域和微观领域,在多媒体的技术下发挥得淋漓尽致。可是有的课过多使用现代教学技术,这通常会扼杀学生学习过程中独特的体验和丰富的想象力,也使课堂教学过多陷入既定的教学预设。

现象三

在实际教学中,有的教师为了让学生探究顺利,从指导学生制定计划、选取材料、实验步骤,甚至如何合作、汇报都进行了详细的规定,只差一步没有代替学生动手了。一个20分钟的探究活动,教师的指导时间足足花了15分钟以上,而学生的自主活动才区区四五分钟。最后,学生在教师过度详细的指导下,很快地完成了任务,学生的探究活动不自觉地演变成了教师“指令”下的操作活动了,失去了探究式教学的真正意义,也失去了出现问题自我纠正的机会,同时也是拖堂的重要原因。

现象四

在科学课的实验教学中,很多教师为了呈现探究式教学的形式,每一个探究活动,往往拘泥于步骤环节,把每一个探究活动的每一个步骤做到位,从提出问题、提出假设、设计实验、交流计划、观察实验、汇报交流、得出结论、总结运用等步骤都走一遍,最后各个环节都匆匆而过,等下课了,教学任务还没完成,学生学得不尽兴,教师觉得不到位。

……

因而,我认为小学科学课堂应追求简约。如果一节课需要教师讲的内容越来越少,教师在课堂上需要说的话越来越少,需要教师“教”的学生越来越少,那么这样的课就是简约的课,就是有效的课堂。如果一位教师的教学不是越来越简单而是越来越复杂,那么这样的课堂是低效或者是无效的。

【简约策略】

1.精简教学内容

教材往往是專家编写的,供教师使用的内容文本,但如何使用取决于教师的专业水平。有效处理教材是开展简约有效的实验课教学的基础。著名特级教师路培琦教师也曾经说过:“教材是什么,教材只是提供给教师进行教学的素材,是给你的一个思路。你遇到这个素材和思路,要想办法达到你制定的教学目标,因此,不能照本宣科,把教材当成圣经来念。”

处理教材内容是一种情境化的行动,教师必须“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用教材教”意味着教师在准备教学时要采取相应的策略来处理教材。具体而言,可以根据自己本地、本班级的情况,有选择地使用教材。尽管《教师指导用书》中给出了各单元的课目安排,但仅作为参考。教师可以全部采用实验教材中的内容,也可以选择其中的一部分。可以根据本地的资源和环境,对教学内容加以改造。尽管教材在编写中尽可能选用了我国大部分地区都可能具有的实物材料,但对于有些地区来说,仍然存在不适应的问题,或者具备更好的替代物品,因此应积极提倡教师利用本地的资源和环境,使教学内容更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可以根据自己对新课程标准的理解,设计新的活动过程。教材中的活动设计反映了编写者的认识和意图,教师可以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对活动过程的设计加以完善和改造。

2.精简教学设计

所谓精简教学设计,字面意义的理解好像是:用最少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设计的教学方案。但这只是表面的理解,我们所理解的精简教学设计是:通过设计真实而具体的学习情境,使学生的学习活动聚焦到有挑战性的与某个科学概念紧密相关的问题上,再通过学习支架的指引,尽可能给予学生最多的时间,让他们对该问题进行充分自主而深入的探究。这样的设计就是精简的,因为探究活动有了重点,就不需要一个活动接着一个活动地去做了,学生就可以长时间沉浸在某个有深度的探究活动中。

精简教学设计不仅仅是为了方便教师的教学实施,甚至是帮助教师“偷懒”或减轻教学负担,重要的是为了通过提升探究的难度,“让学生流汗”,使学生能经历一个充分自主而深入的探究过程,在获得科学概念的同时,真正提升科学探究的能力。精简教学设计,应做到:

第一,要保证能让学生长时探究。探究是需要花费时间的,深入的探究更需要大量的时间的保证。只有这样的探究才是真正地进入了科学学习。但是这肯定有一个冲突,一个内容给了那么多时间去自主探究,教材的其他内容怎么办?课时时间不够怎么办?其实这就需要我们对教材进行大胆而合理的整合,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学生的探究不是辄浅尝止。

第二,要敢于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在课堂上,我们经常看到,当学生的探究出现问题时,教师总是急于打断学生的探究,使之朝正确的方向前进。这就产生了两个问题:一是时间被碎化了,学生的思维和探究活动不连续;二是所谓指引正确的方向,实质上是按照教师的思维去行动,有包办代替的嫌疑。遇到这样的情况,教师可以在适当的时候鼓励一下,或者指出学生没注意到的细节,或者指出矛盾的情况,促进他们思考,然后继续耐心看着学生流汗。

第三,在探究的节点助推一把。在课堂教学中,有时候学生在探究时会遇到困难,即節点所在。这时,教师该怎么做的,是及时进入学生的探究活动,包办代替吗?这显然不是我们所提倡的。我认为作为小学科学精简的教学设计,在学生探究的节点不妨为学生搭一个“脚手架”,帮助学生进一步深入探究。“脚手架”可能是一份新的材料,也可能是一张实验记录单,又或者是几句温馨提示。在教师的帮助下,学生顺利通过节点,进一步探究。

总之,教学不应该是一件多么复杂的事,简单的设计反倒可以给学生留下更多的学习时间和空间,使他们去真正地发现和建构出新知。简单的教学步骤中少了教师的约束,少了教师占用的宝贵时间,学生才能在自己拥有的时空里做出对他们来说复杂的、丰富多彩的探究。

3.精简课堂语言

师生的言语交流在科学课堂上随处可见,巧妙地运用简单有效的语言,适时引导学生的思维节奏,能从整体上促进课堂的简约。科学课的教学语言一般不要求像文学语言那样词句华美、文采飞扬,而是要简要流畅,精练,语言、思路要清晰,保证让学生听清楚你说了些什么,不会引起学生思维的混乱,语言越朴实就越容易理解。如:“请同学们结合这些材料,小组利用这些实验材料,应该怎样设计实验证明斜面可以省力呢?”“刚才同学们科实验非常认真,而且很多同学在实验中发现了许多小秘密,谁愿意结合实验结果的数据谈谈你们的发现?”

在教师的语言中,尤其以教师的问答最为重要。在《课堂提问的艺术》一书中,作者威廉(Wilen)为教师的有效提问提出了九点建议:①设计提示课文结构和指导的关键问题。②问题的措辞必须清晰、明确。③提出的问题要符合学生的能力水平。④要有逻辑地、连续地提问题。⑤设计的问题要有水平区分度。⑥问题要紧跟学生的反馈。⑦回答问题时,要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⑧采用能调动更多学生参与积极性的问题。⑨鼓励学生提问。

著名特级教师喻伯军说:“简约的课堂教不是简单的课堂,应该是高效的课堂,体现以生为本的思想,关注学生如何学习和思考。”精简的教学不是草率,不是省事,是瘦身,是删繁就简。简约不是降低目标要求;而是保证重点;简约不是手段简单,而是巧妙。简约不是材料越少越好,而是典型,针对性强。追求简约是为了让学生充分地学习。简约不是目的,高效才是最终的目标!在精简的背后,是复杂的知识积累,是艰辛的研究过程,是痛苦的思想蜕变。只有经历了由简单—复杂—简单的认识历程,才能真正体验到我们需要怎样的精简教学!

篇5:科学教学是探究过程的简约复现

——从实验的设计者到儿童探究的激发者

“做中学”承担着儿童科学启蒙教育的责任,以培养儿童良好的科学素养为宗旨,以能让儿童直接参与的科学主题、探究主题为载体,引导儿童和科学亲密接触,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打破科学在孩子们心中的神秘感,培养儿童对科学的兴趣,帮助他们逐步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价值观以及实事求是、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并在此过程中逐步培养儿童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可以说,刚开始接受“做中学”试点任务的时候,有着多年小学《自然常识》学科教学经验的小董老师和小李老师都有点想不通。以往的科学课上得好好的,有教材,有设计好的实验,还有配套的实验器材,知识也很有系统性,根本用不着动脑筋自己费力去设计什么主题,那些书本上推荐的实验不是一样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吗?

经过了课程理念的培训后,他们的想法并没有改变多少。虽然对“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完成科学探究基本动作”的提法和做法感到新奇,但并没觉得这会带来多大的不同。

《蚯蚓喜欢潮湿还是干燥》是小李老师和同伴们从《自然常识》课本里迁移来的一个课例,小李老师认为它完全可以达到“做中学”的要求。课前,小李老师给每个组精心准备了一个实验用的盒子,盒子里准备好了一半潮湿、一半干燥的沙土,然后把蚯蚓放入,过了一晚,让孩子们观察蚯蚓往干燥的地方去还是往潮湿的地方去,以判断蚯蚓喜欢干燥还是潮湿的环境。课后,小李老师很高兴,她做到了没有像以往那样直接将问题的答案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自己去发现事实。但听课的“做中学”教研员却有不同看法:虽然结论由孩子得出,但实验和研究的过程却是老师设计的,学生没有真正经历探究的过程,学生的科学精神无从培养;而且课上学生对蚯蚓的其他习性没有表现出兴趣,他们的探究欲望没有被激发出来。“那么空间怎样才能让学生像科学家那样探究?难道真的放手让他们自己去预测、设计实验吗?”虽然在此之前的培训,教研员介绍过一些法国的案例,小李老师还是有些不放心,“那样能行吗?纪律怎么控制?”小李老师的担忧其实代表了当时为数不少的“做中学”教师的看法。于是,大家又重新设计了一堂《蜗牛》课,打算设置一个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放手让学生在课堂上经历预测假设、实验验证、搜集证据、讨论改进、记录交流等探究环节,使课堂学习成为科学探究过程的简约复现。

课开始了,老师首先将蜗牛介绍给小朋友们,并请大家为它在教室里设计一个“家”,以使它可以和小朋友天天见面。学生们立刻兴奋起来。老师请学生考虑蜗牛在教室里生存需要什么。“糖果”、“水”、“玩具”、“床”……学生们争相回答。老师将它们分类写在黑板上,不时引导孩子考虑它们属于哪一类。很快,就形成了几个问题:蜗牛喜欢什么食物?它怎么吃?蜗牛喜欢呆在干燥的还是潮湿的地方?蜗牛生活在水里吗?蜗牛怕教室里太吵吗?老师也提了个疑问:蜗牛喜欢家里暗一些还是亮一些?

然后,老师示意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自由组成研究小组,并就所选问题作出假设答案,然后设计实验来验证假设。很快,学生自然组成了四个小组:研究蜗牛对光的反应的“光小组”,探究蜗牛对食物的喜好以及如何吃东西的“食物组”,探究蜗牛听觉的“听觉组”和探究蜗牛喜欢干燥还是潮湿的环境的“干湿组”。由于事先对可能出现的混乱有了估计和准备了相应的对策,学生的纪律并没有像想像的那样失去控制,相反,学生的积极性感染了小李老师,她兴奋地穿行于各组之间,饶有兴致地倾听各组的讨论。

“光小组”的孩子们决定用手电筒的光照射蜗牛,看它会不会出来。“如果不出来,就说明它不喜欢光。”一个男孩说。“食物组”的孩子打算在一个盘子里放满各种食物,然后看蜗牛怎么选择。“听觉组”则决定在蜗牛探出那肥肥的身体之后,在它的背后猛拍手,看它有没有反应。“干湿组”想到先模拟干湿两个“家”,看蜗牛在哪个“家”住得比较舒服。

待各组设计出了实验计划后,小李老师组织大家进行交流。她发现每个小组的学生都很乐意给别组提建议,一个个俨然是一副严谨学者的样子。

“„光小组‟的办法不行,你怎么知道蜗牛待在壳里是因为怕光?”

“对啊,也许它是不喜欢别的什么才不愿意出来的。”

“那怎么办?”

“你等它出来再照它,不就可以了吗?”

“„食物组‟的办法会让我们搞不清蜗牛到底喜欢吃什么,因为很多食物混在一起,它吃什么你看不见。”

“把食物摆开,不就行了。”一句话提醒了“食物组”的同学。

“„听觉组‟拍手的时候,蜗牛就是听不到声音也会有感觉的,因为会有风。”

“那放音乐怎么样?”

“对„干湿组‟设计的两个„家‟,蜗牛怎么知道该先去哪个呢?”(一些学生觉得蜗牛可能很懒,不太愿意挪窝。)

除了“干湿组”一时还想不到解决办法外,其他小组又都修改了实验方案。

可是,在实验验证的过程中,孩子们还是遇到了许多意想不到的问题:

“听觉组”的蜗牛缩在壳里就是不出来。大家想尽了办法,浇水、用食物引诱它、盖上盖子让它安静……“小胖子”甚至对着它央求了半天。小李老师事先也没有料到会这样,在办公室里,那些蜗牛可是“活跃”得很,她一时也想不出好办法,在那里干着急。

“光小组”的蜗牛则更怪了,有的见到强光没有反应,而有的却有反应。“比较一下,对它们进行的光照是不是一样?”小李老师早就发现了问题,忍着不直接告诉学生。“对了对了,光照时间要一样长。”“怎么才能一样长?”老师追问。“我们去领个秒表吧。”小组的小朋友一致决定再修改实验方案……

“食物组”进行得比较顺利,它们发现蜗牛比较喜欢吃土豆片屑,而对草没有兴趣。

在一番激烈的争论之后,“干湿组”的难题终于解决了,他们将两座不同的“房子”连在一起,一边干燥,一边潮湿,看蜗牛喜欢呆哪儿。在这个过程中,小李老师一直忍着没有告诉他们该怎么做,而是不断地鼓励他们,帮助他们分析可能会出现的问题。

实验正热火朝天地进行着的时候,下课铃声响了。小李老师让大家暂停实验,再作些准备下次课继续做。

出乎小李老师意料的是,第一节课结束后,孩子们回家主动找了许多蜗牛的资料,针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找到了许多解决办法,有的还在家长的帮助下改进了实验方案。“听觉组”了解到如果把蜗牛放到水里,将会促使它爬出来,因为水中缺少氧气;“食物组”找来了更多的食物,并打算用照片记录下它吃东西的过程;“光小组”在家长的建议下改进了记录方式……

第二、第三堂课后,学生们大都有了自己研究的结论,四个来自不同小组的孩子又组成了新的小组,每个孩子都在新的小组里自豪地向同学交流自己的收获,传看彼此的记录,讨论实验证明蜗牛的“家”应该是怎样的。“潮湿一些。”“暗一点。”“吵闹没有关系,放在教室里就可以了。”“家里有它爱吃的土豆粉。”等等。

虽然,孩子们的一些说法并不准确,如:“蜗牛喜欢在潮湿的盒子里生活。”但教师们觉得不宜直接指出,而是打算组织学生观看一些有关蜗牛的记录片,并建议学生等蜗牛在教室里安顿下来后继续观察,看看需不需要改进。在以后的日子里,探究将继续。

《蜗牛》一课上了5个课时,在这一过程中,小李老师常常感到自己的知识赶不上学生的突发奇想,学生空前的创造力和投入态度是她在以往的课上所看不到的。“不得了!”她说,“我没有想到他们会那么聪明!这课真难教,曹老师,多培训一下我们:怎样提问才可能引发他们注意到自己的做法出了问题?并引起他们进一步的思考?我都有点手忙脚乱了。”“还有,我们的学科知识也要„大补‟才行。激发起了学生的兴趣,我自己又应付不了的话,就惨了。”教了多年自然常识课,自觉游刃有余的小董也发觉自己要胜任这样的课需要学习的东西还很多。大家觉得困难不少,但上这样的课,教师自己也有进步,开眼界,是一种挑战。

篇6:精简设计 简约课堂

简约课堂

——在区“简约高效的小学语文课堂”教研活动中高年级学科中心组教师评议课材料 精简目标,让每一个环节慧意玲珑

针对“简约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学”我先来谈谈自己的一点看法。简约的课堂应该是丰满而厚重的,应该是富有意境、充满韵味、启迪智慧、荡漾美感的,更应该是一种真实朴素、原生态的课堂。要想使语文课堂教学简约、有效,首先要精简教学目标,有了精简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师才能有的放失地设定教学方法,安排教学流程。

刘艳老师执教的《月光启蒙》一节课,教学目标十分简要明了,紧紧围绕母亲在月光下用歌谣、故事、谜语给我启蒙“这条主线展开师生文本间的对话交流活动,进而引导学生感受母亲那暖暖的、浓浓的母爱。为此目标,刘老师巧妙安排了”吟唱歌谣忆启蒙“、“赏读美文品启蒙”、“想象拓展感母恩”这几个环节,用“月光启蒙”这条线索把整个教学过程连成一体,自然无然无痕,水到渠成。

贺义老师执教的《理想的风筝》一课,课文篇幅长,但贺老师进口“谈腿疾”、“写板书”、“放风筝”三件事中的细节描写,感悟刘老师的乐观、坚强、追求热爱生活的人格魅力“这一目标,引导学生深入字里行间,赏句析词,逐步感悟”理想的风筝“的含义,突出了”长文短教“简约高效的特点,较好的体现了三维目标的整合,让每一个环节会意玲珑。

教学内容追求简明扼要

“简单”是一种境界,“简而精,单而丰”更是一种智慧,这也是我们所追求的目标。教学目标,我们已经明确了,教学内容如何取舍才能更好地为教学目标服务。

两位教师执教的课文都很长,要想让课堂简约有效,首先要从教学内容上入手,进行恰当的取舍。刘老师在执教《月光启蒙》时,取的是文本的四块内容:歌谣、童谣、故事,在这几板块中又取“歌谣”这一块,让学生充分感悟母亲通过民谣、童谣给作者的启蒙教育,以及作者对母亲的启蒙教育的感激和怀念之情。舍得是其他两块。进而对学生渗透写作方法的指导(详落得当)。贺义老师执教《理想的风筝》时,开始先拎出了三件事,接着拎出重要的事“放风筝”,进而拎细节描写,拎重点的词句,让学生充分感悟刘老师的坚强乐观、执着追求的精神。而其他两件事略讲,牵一发而动全身。这样就把一篇很长的文章,化繁为简,化难为易,达到长文短教,使四十分钟的课堂更有效,更实在。

教学环节的简约、有效

这两节课教学环节的安排有相似之处,都是紧扣文眼,长文短教,引导学生精读品悟课文的重点章节,比较其余两块内容的作用,渗透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在最后有情真切的诗歌朗读,直至揭示文章主旨。我认为这两节课环节的安排都比较清晰、紧凑、有层次,凸显了简约、有效的语文教学。但由于执教内容的不同,教学环节的设计又有独具匠心之处。例如刘老师在教学“为什么以月光启蒙为题?”这个教学环节时教师通过画面、音乐层层深入,最后质疑“为什么以月光启蒙为题?”时,学生句句透彻的话语向我们解析了什么是有效的教学。再如贺老师教学《理想的风筝》,教学环节的设计以课后的最后一节“刘老师啊,您在哪里?”贯穿教学的始终,学生的情感也层层推进,环节的衔接给人以自然、流畅的感觉,真正是“情、学、采”的和谐统一,诠释了简约有效的教学理念。

找准突破点

刘艳老师上的《月关启蒙》从文题入手,并循环往复,螺旋式上升多次归结到文题——月光启蒙上,我认为这个突破点找的很好,文章的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和窗口,这种循环往复由文体来归结、来生发,是整个教学流程结构紧凑,浑然一体,更重要的是是学生对文章的题目和内涵有了十分全面和深入的理解。

另外,循环往复并不是一种单纯的重复,哲学上说螺旋式的上升,这种循环往复正是一种上升的螺旋式,在循环往复中步步深入到文章的内涵。

教学语言的简约高效

我觉得课堂的高效,离不开我们老师教学语言的高效,我们所面对的是一群孩子,所以我们的语言要想达到高效,首先应该做到朴实、通俗、富有感染力,而且易于接受,也就是说要用你的语言“粘住”学生,让它在最短的时间内听懂并乐于接受你的语言,那你的教学语言就是高效的。我觉得刚才这两位教师在这一方面都做的很好。举个例子,刘老师的课,到后半段“四十年后,当孙友田再次回到故乡,看到母亲坐在藤椅里„„”和”夏夜的夜晚„„”我觉得这就是语言的感染力,它把作者的手和学生的手紧紧相握、心心相连。贺义老师的语言朴实、随和、行云流水,他提问的语言都是看似很随意的一些话,其实都是在不知不觉地引导孩子一步一步地品味老师的顽强。

教学导入的简约有效

就两位老师的课堂导入部分,谈谈我的一些看法。《月光启蒙》这篇课文的主题就是母爱,刘老师的课先让学生唱了一首关于妈妈的歌,这一环节的设计,帮助学生产生了在心理上的准备,铺垫了整堂课的感情基调,紧接着让学生围绕“你的妈妈是怎样的?”这一问题谈一谈,这一问题唤醒了学生对母爱的切身体验,巧妙而又自然地把本课的教学内容引出来了,真正做到了简约有效。贺老师的课堂导入语言入情入境,但我觉得还不够简洁,如果把教师的语言换成先让学生看画面,紧接着由一句话引入,比如说,此时作者看到了风筝却想起了自己的刘老师,从而解释课题,我觉得这样就能做到简约了。

教学过渡语的运用

过渡语在一趟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不仅要简约,更要巧妙,要能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它不仅是上下文的过渡与衔接,更是激发学生探究欲望的方式,还能掀起课堂上的一个个高潮。这两堂课有基础过渡语,设计很巧妙,不仅简约,而且自然。比如:贺义老师的过渡语:“放飞的是理想的风筝,放飞的更是自己命运的缰绳”过渡到让学生品读“漾”体会刘老师的精神世界,这就叫简洁有效。刘老师的那句“母亲不识字,怎么会那么多歌谣呢”过渡到那句“故乡不长五谷,却长歌谣”,自然而然,简约高效。还有刘老师深情地诵读诗歌“感谢您,母亲”过渡到那就“许多年以后,母亲坐在藤椅里,她竟不知我从哪里来,也不知我来自何处,此刻,看到哪议论明月,孙友田会想到什么?”让学生区思考、去说,掀起了课堂的一个小高潮,当学生沉浸在思考的情境中时,也让我感觉到了过渡语的有效传情。但在教学中两位老师都有部分过渡语不够简约、明确,有些随意,还需老师再斟酌。

教学评价语言的高效

我们的课堂评价语言不应习惯与一味地为学生叫好“你真棒”“真了不起”虽然这是鼓励,但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探究欲、学习力,甚至使学生的思维进入误区。课堂的评价语言不应拘泥于一种形式,要创造性地对学生进行评价,提高学习兴趣评价应从心灵深处流溢出来,不虚、不做作,才会唤起学生倾情投入。今天的两位教师都善于在学生与课文人物经历相似处、思想碰撞处进行“人文点燃”使课文内容理解更深入,使学生心灵感动、情感升华,这样评价不仅关注教材内容和情感,而且超越了文本,关注了学生的情感需求。评价语不止限于有声语,两位老师在评价语的无声处做得还不够。多样的无声语更具魅力,一个手势,一个眼神、一个抚摸,拉近师生距离,教师精彩的教学评价语,会是课堂的生命所在。

精简手段,让语文因朴素而优雅

国家教育部制定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要求广大教师注重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能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的确,多媒体丰富的画面,美妙的音乐,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化呆板为生动,图文、因并茂,给学生的视觉、听觉、心理、触觉以全方位刺激,达到激发兴趣、激活情感、潜化内质的目的。但我们要认识到,它毕竟是辅助手段,过分的依赖它,会封杀学生的想象,替代学生的思维,想必会削弱学生对语言的感悟。我认为,我们选择多媒体必须遵循”低成本,高效能“的原则,当用则用,好用则用,不能贪图热闹,为了用而用,要区尽繁华,回归朴实。

两位老师的课在运用课件方面都有成功之处。刘艳老师,屏幕上始终出现的画面,渲染除浓浓的诗意氛围,老师补充的40年后,孙友田见母亲那一段,催人泪下感人肺腑,以及对课文最后一节的诗化重组,非常巧妙,匠心独韵。建议:课件用的偏多,有12处之多,有几处是文章的再现,这几处还是让学生读书,不能总盯着大屏幕。另外课尾歌曲《母亲》的使用是画蛇添足,可以舍弃。

贺义老师的课件用得简洁高效。例:中心句反复出现,一唱三叹;使得出现,巧妙精当;重点词的点拨很到位。

拓展迁移如何做到简约高效

简单教语文,并不是要排斥语文课本以外的东西,有效的课外补充,让课堂延续生命。阅读教学中视导地对学生进行课内外拓展训练,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这两位老师做得非常好。刘老师《月光启蒙》中学生谈歌谣、说歌谣。四十年后孙友田再次见到母亲时的情景的创设以及贺老师《理想的风筝》自己创编一首诗,以富有磁性的声音配乐朗读,使学生的情感得到了升华。

语文教学中的迁移主要指读的迁移和写的迁移。读的迁移,就是用在语文课上学到的读书方法和形成的感悟能力去读课外书。两位老师都注重了这一点,刘老师推荐学生阅读《母爱三部曲》,贺老师推荐学生阅读《我们爱老师》。两位老师注重了读写结合,利用本课学习的方法(详略得当、细节描写等)对学生进行写的训练。刘老师以“妈妈,我要感谢您”为开头引导学生写了一段话,母亲节时做成贺卡送给妈妈。贺老师布置写熟悉的人,这样的拓展迁移是有效的。建议贺老师的作业布置的目标再明确一些,要有反馈和检查的手段,这样更能突出简约、高效。

让语文充满情感的魅力

我们一直在倡导的简约而高效的课堂教学,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环节、教学语言都精简了,都瘦身了那语文课堂就不只剩骨头架了吗?是不是太显干巴了?但听完两位老师的课后,我们却没有这种感觉,反而觉得课堂显得很丰满、很有效。我觉得关键的一点是料位老师都注重了情感的激发,因为语文教学不仅是教语言文字,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也是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

《月光启蒙》和《理想的风筝》都是诗、意、情见长的文章,母子情、师生情融入平淡的语言文字之中,让学生走进文本,引导学生与作者、与作品中的人物进行心灵的对话,是本课教学的关键所在。这两位老师都注意到了这点,两位老师都是简简单单地抓住重点词句、抓细节,引导学生品出情、读出情。另外两位教师都恰当地抓“拓展”‘给学生表达的空间,然情感得到了升华,感情得以像火山一样喷发。要打动学生,教师首先要本打动,语文教师只有对文章情深似海,用心灵去拨动学生的心灵时,我们的课堂就会丰满起来,这样的语文课也是最具语文味的,最有效的。

篇7:简约教学丰实课堂

丰实课堂

内容摘要:

简约教学就是指目标到环节,从导入到研读,从提问到评价都要简简单单,干干净净。具体地说就是教学目标简明,课堂导入简洁,课堂提问简要,教学手段简化。把课上得真实,朴实,扎实。关键词:

目标简明

导入简洁

提问简要

手段简化

简约教学是把课讲的简单一些,有条理一些,并不是简而不精,单而不实,而是更精练一些,更高效一些,更艺术一些。因此简约教学是一种境界,简约背后是大气、精要、深刻、智慧、超越,不是花样繁多,华而不实,更不是故弄玄虚,教师表演。语文教学,简单才是最美的。

一. 教学目标简明,把握文本脉搏

教学目标就是要求,就是方向,就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它关系到教学活动的导向,教学内容的取舍,教学手段的运用和课堂问题的设计,及教学效果的评价等等。它就好比是一堂课的“心脏”。一堂课设定的目标太多,每个目标都想抓,张三也不愿放弃,李四也舍不得丢掉。那么你的课只能是什么都抓不了,什么都抓不好。一堂课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目标是制定不完的。这时就需要智慧教学,制定最简明有效的目标,学生才能把握文本脉搏,会有足够的时间反复揣摩文本,获得最真切感受。

如<风筝>一文写了 “我”童年时候和伙伴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情景。文章既写了“我们”做风筝时对幸福的憧憬,放风筝时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快乐,也写了找风筝时的伤心。为此,我抓住他们心情这一线索设计以下教学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13个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找出文中描写心情的词语和句子,体会作者如何把伤心、快乐的心情写具体的。3.感受秋天里放风筝给孩子们带来的乐趣。

这三个目标分别从认知能力,方法过程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设计。其紧扣文本,简明又实际,使每个学生通过文本学习都有体会,都有收获。又如《赵州桥》教学片段

(一)、谈话导入

桥,我们并不陌生,有木桥、石桥、过街天桥,各具特色。距今一千三百多年历史的赵州桥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赵州桥,揭开它那神秘的面纱。板书课题。

(二)、初读感受

1.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遇到生字新词,通过查阅工具书自行解决。

3.卡片认读生字词(可采用小组认读,全班认读、个别练读以及找朋友读等多种方式)

4.教师抽查,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随机指导。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6读课文,想一想,再填空:赵州桥是一座怎样的桥?

(三)、小节过渡

师:你们真会读书啊!赵州桥不仅历史悠久、而且雄伟坚固、更是非常美观。让我们慢慢地走进它,好好去欣赏一番„„

(评析:“提领而顿,百毛皆顺”,抓住了赵州桥是一座怎样的桥?这一关键问题,也就抓住了全文的脉搏,是目标更简明,教学内容更简约。)

二. 课堂导入简洁,激发学习兴趣

在优质课,公开课上,老师们为了有个非同寻常的开头,对于课堂的导入总是绞尽脑汁,花样百出。有些甚至不惜花费多时来调节气氛,或是拐弯抹角地创设一些情境,这完全没必要。课堂导入应简洁明了些,抓紧课堂时间,用短短几分钟就抓住学生心理和情感,设疑,激趣,深深吸引住学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快速引导新知探究。做到既简约又有效。切不可在导入上花费大量时间,影响新知识教学。

如一位老师教学《麻雀》一文,为了一开始就营造感动的场面,讲了汶川大地震时父母是如何救自己孩子的故事,故事讲得深情并茂,感动在场所有听众。可一看时间已过了7,8分钟了,况且感动的场面马上被猎狗想吃小麻雀,老麻雀奋力反抗的激烈危险场面所替代,少了它异曲同工的作用。

三. 课堂提问简要,提高课堂效益

一堂课的学习时间有限,教师就应该注意自己提问准确精炼,一语中的,切忌提拖长繁杂的问题,学生记不住,让人摸不找头脑,更不知如何回答。简约的问题既表现老师提问的措辞精炼,具体明了,还表现为教师一次只提一个问题而不是一串问题,因为问题的清晰度会影响学生回答问题的水平,过多的问题往往会使学生无法把握核心问题,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削弱她们对重点问题的思考。

当然问题要有价值。如你们觉得高兴吗?他读得好不好?你们喜欢这篇课文吗?等类似于这些问题,那么不提也罢。问题既要符合文本特点,更要有助于学生思维的推进。问题要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巧设疑点,彰显特点,凸显亮点,填补空白点,即所谓“问在点子上了”。

同时课堂提问方向要明确,有针对性。问题一提出,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思维水平,知识累积等就有自己思考的方向,这样就避免了课堂提问抽象笼统,学生无从回答,上课一片“安静”的现象。例如,一些老师喜欢问:这段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有什么作用?其实这类问题指向不明确,要求不清:你是问人物描写还是环境、社会描写,或是正侧面描写?是内容上的作用还是表达上的作用,或是结构上的作用呢?那学生回答也是含糊不清的。又如一位老师上《给予树》,读“这个圣诞节,她不但送给我们棒棒糖,还送给我们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以及一个陌生女孩如愿以偿的笑脸”。这句话,老师发问,对这句话你是如何理解的?这个发问是简约的,但不免失之于简单,而如果是这样发问金吉娅给予小女孩仅仅是一个洋娃娃吗,还给予她什么了?这样的发问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就立刻找到了金吉娅的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等美德。

四. 教学手段简化,静心研读文本

如今的课堂,活跃的气氛往往成为一堂优秀语文课的标志,环节多了,形式也多了。小组讨论,合作学习,演讲,表演,辩论会,讲故事,看录像,还有丰富多彩的奖励措施等诸多方式是层出不穷,让人眼花缭乱,似乎为语文课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生机和活力。但是透过热闹的表象,冷静反思我们的教学,是否热闹有余而宁静不足,是的,我们课堂就是缺少那一份“静”界。而简化教学手段,就是用最有效,最直接的方法去改变这种现状。

阅读教学最质朴的要求就是让孩子们专心地读书,静默地读书,自由而不受外界干扰地读书,即自然状态下读书,学生能从阅读中体会快乐和启发,获得基本鉴赏能力,增强对生活的感悟能力,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然而,现在学生的课堂阅读基本是“戴着镣铐跳舞”,少有真正的心灵自由。各种各样的“活动”代替了学生潜心品读,深入体悟,自主表达,课堂上没有让学生静思,细读的空间,教师的强势主导压迫着学生,学生已剥夺自由阅读,自由思考的权利,更别谈惊喜和体会。

我认为语文课繁琐的教学手段可以少些,再少些,课堂需要宁静。对于文本,只有静静地阅读,细细地品味,才能走进文本,感知文本,智慧的火花才会绽放得更加舒展艳丽。这种成效老师的各种“活动”是无法代替。

最后,我想到了汪潮教授的话 “简约不是简单,它是一种课堂感受;简约不是随意,它是一种精湛设计;简约不是低能,它是一种高效整合;简约不是无为,它是一种教学境界。”相信我们的课堂会因简约而变得更丰实。

参考文献 《新语文学习》

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9.5 《新语文学习》

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9.4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

王家井镇小

陈丹

87571558

简约教学

丰实课堂

学校 王家井镇小 姓名

陈丹 电话

篇8:让科学课堂向简约高效本真回归

一、敢于取舍做到内容简约

科学课的许多课文是经典的教学素材, 但有些编排也不尽如人意, 有时候, 敢于取舍, 简约流畅反倒是一种大气。而对教材进行深刻钻研, 与编者进行心与心的碰撞, 教师才会有对教材独特而深刻的见解。新课程强调“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这为我们对教材进行加工和取舍提供了理论上的依据。独具匠心地对文本进行取舍和加工, 寻找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内容, 是我们科学教师的义务。

1. 把握单元教学目标, 简约内容

如教科版三年级上册《动物》单元中《蜗牛》 (一) 《蜗牛》 (二) 《蚯蚓》《蚂蚁》《金鱼》五课的教学目标相似, 教学内容并列, 都旨在通过学生细致的观察探究活动, 获得对这些小动物的认识, 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 培养学生探究动物的兴趣。我们在进行科学课教学时可以选其中一到两种动物进行深入、细致的观察, 同样也可以达到教学目标。通过减少教学内容留出更多的宝贵时间有效开展探究活动。

2. 把握课堂教学目标, 简约内容

如教科版三年级上册《水和食用油的比较》让学生对水和油进行有意义的对比研究, 使学生对水有更多的认识, 学生将从多个侧面 (颜色、气味、密度、黏度等) 认识水和油的不同之处, 同时对它们的相同点进行概括。我将其中的科学知识目标定为知道水和油在颜色、气味、透明度、黏度、液滴的形状、重量等方面有差异, 但它们都会流动、没有固定形状。为此, 我认为在比较液滴的实验中, 可以只比较水和油在玻璃片上的液滴有什么不同。实验中减少后面两个内容不会影响目标的达成, 反而让教学更简洁, 过程更清晰。

二、有效探究要求设计简约

1. 实验简约, 把握重点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空气占据空间》一课中, 安排了三个实验活动, 用吸管“倒水”、玻璃杯倒扣入水纸不湿、用注射器观察空气和水占据空间比较, 同时还要求学生画注射器内空气的变化, 最后还要进行空气和水的比较。过多的分散活动会使教学显得零乱, 没有时间的保证无法达到有效的探究。在这一课中可以将用吸管“倒水”的实验改成演示实验, 学生设计好实验装置后, 教师让学生上来演示如何吹出水来。把探究活动的重点放在第二和第三个分组实验上, 用更多的时间留在对实验现象的分析上。

2. 过程简约, 突出重点

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是“提出问题—猜测与假设—制定计划—观察、实验、制作—收集整理信息—思考与结论—表达与交流”。我们在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活动时往往视之为标准模式, 不敢忽视更不敢漏掉其中的任何一个环节, 并视图充分展开, 越充分, 越能体现探究的理念。但课堂时间有限, 不可能面面俱到, 我们需要根据实际学情灵活设计探究过程, 简约的设计是为了有效地探究。

三、提高效率促使材料简约

1. 精选典型材料

典型的材料应该是有结构的材料。挑选材料时, 在保证材料有结构的前提下, 可以减少探究材料的数量, 从而实现材料简约。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一课, 第一个活动是分析物体在水中的沉浮规律, 要准备的材料有七种。七种材料是为了让学生在按体积大小和轻重排列过程中发现排列的顺序与原有认识产生冲突, 从而进一步产生新的问题。我觉得只要材料选得典型, 是可以减少材料数量的。在教学中, 我选取了四种典型材料:泡沫塑料块 (体积最大, 重量第三) 、石块 (体积第二, 重量最大) 、蜡烛 (体积第三, 重量第二) 、回形针 (体积最小, 重量最小) 。学生根据这些简约但不简单的实验材料不仅成功完成了探究活动, 而且由于材料变少了, 学生对沉浮规律的分析看得更清楚, 也节省了给材料进行排序的时间。

2. 寻找替代材料

由于多方面的原因, 现在许多学校没有相应的科学工具箱, 即使有, 工具箱里的器材也是有限的。在实际教学中, 我们可以寻找一些简单的可以替代的材料来进行科学探究。例如, 三棱镜的色散观察实验, 我利用装水的烧杯替代三棱镜, 光通过装水的烧杯后发生色散, 学生也能观察到美丽的光谱, 实验装置虽很简单, 但很实用, 很有效。

四、讲求实效呼唤形式简约

除了常规的科学教学行为, 科学课堂还存在相当多的教学辅助形式, 教学技术类的如实物投影仪、电视机、电脑、音响等;语言类的主要指串连各个教学环节的过渡性语句。这些教学辅助形式是教师行为细节构成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这些辅助形式也是教师追求简约而有效的课堂中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着力点。

1. 善用教学技术手段促进简约

教学教科版三年级上册小学科学《植物的生长变化》时, 研究凤仙花的生长过程, 除了学生每天观察记录外, 凤仙花生长的电影或录像等多媒体材料也十分重要, 它可以弥补观察材料的不足。多媒体课件可以生动、逼真地展示各类凤仙花的各个部分 (如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 同时配合学生的观察活动, 分别将画面快放、慢放、静止、重复、放大, 大大提高了观察的效率。

善用技术手段, 几段视频, 几张图片, 比教师的说教来得更简洁、高效。

2. 巧用过渡性教学语促进简约

师生的言语交流在科学课堂上随处可见, 而其中教师过渡性的语言往往是探究活动和教学环节的转折点。巧妙地运用过渡性语言, 适时引导学生的思维节奏。

一位老师在教学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磁铁的相互作用》一课, 在完成了第一个教学活动之后, 告诉大家:同学们真的很能干, 很聪明。那么, 我们来做一个游戏“小小磁铁搭长城”放松一下。看, 哪个组搭的长城又长又好!请用桌上2号信封里的材料。利用一个小游戏, 学生们顿时来了兴趣, 纷纷要求搭长城。希望让学生在玩中发现问题, 并能解决问题。游戏结束时, 师生进行了这样的对话。

师: (看都搭好了长城) 同学们搭的长城真长真好!那么, 在“游戏”中你们发现了什么问题?

生:在搭长城时, 当红色的一端和红色一端接近, 两块磁铁就跑开了;当蓝色和蓝色一端接近, 两块磁铁也跑开了。只有红色和蓝色的两端接近时才吸到一起。

……

(众生发表了赞同的意见)

师:同学们, 你们可真棒!看来磁铁的两极之间相互接近时真的还有秘密, 我们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

精心设计的过渡语是在教学中起到承上启下作用的教学语言。它既能帮助学生总结回顾学习内容, 又能激起学生继续学习新内容的强烈愿望。简单的几句话就能把上面已学过的内容起到总结梳理的功效, 又能对下文所要出现的内容进行启发, 使学生在思维上平稳过渡。

上一篇:红珠山作文下一篇:行政的工作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