塘桥镇政府工作报告

2022-08-27

很多人对于写报告感到头疼,不了解报告的内容与格式,该怎么写出格式正确、内容合理的报告呢?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塘桥镇政府工作报告》,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一篇:塘桥镇政府工作报告

苏桥镇中心小学卫生安全工作自查报告

苏桥镇中心小学卫生安全工作自查报告 为认真贯彻执行《食品卫生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进一步推动我校预防和控制学生传染病、常见病和多发病的发生,努力创建一个管理有序、防控有力、服务优质、校风良好的文明安全校园,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我校对卫生安全工作进行了自查整改。现将自查情况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舆论宣传到位。

学校成立了由王运普校长任组长的卫生安全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相关制度的制定,对执行情况进行检查督促。学校充分利用班主任会议、班会、升旗仪式等向老师和学生讲解有关卫生和安全工作的相关规定,提高广大师生的防范意识。牢固树立“健康安全第一,责任重于泰山”的指导思想,健全管理网络和管理机构,制定领导小组的工作职责,明确分工与要求,使时时处处讲安全成为全体师生的共识。

二、组织严密,检查细致认真。

学校组织有关人员对卫生和安全工作进行了全面细致的检查。主要针对学校公共场所、教室、厕所的卫生情况,学生饮用水的卫生、传染病的防治设施进行了检查。

在检查中发现教室通风情况良好,教师饮用水有专门的老师负责这项工作。学校制定了学生传染病防治应急预案。在检查中也发现了存在的问题,如个别教室的电源插座松动、学校安全保卫存在一定隐患等。

三、明确责任,整改措施有力。

(一)培养学生讲卫生的良好习惯,并注意平时的养成教育。我们的教育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固定的广播宣传,它包括健康课和品德课,另一部分是结合少先队活动、德育教育开展“懂礼貌,讲卫生”的专题活动等等。另外,

在管理上加强卫生质量监控、评比,我们把重点放在保洁上,培养学习的卫生习惯。例如设了红领巾监督岗,观察监督每天的情况,并通过评比反映每班的表现。科任教师配合班主任共同教育学生,增强爱清洁、讲卫生的意识,加强自我保健,促进学生的身体健康。

(二)做好食品卫生安全。

学校不允许学生购买食用不符合卫生标准的三无食品,杜绝因食品卫生造成的安全事故。

(三)注意交通安全的隐患。

校门口道路的危险地带,强调上学、放学时注意小心行走,做到:左右看,靠右边走,不能乱跑。尤其是低年级同学要特别小心。离家较远的学生要求家长接送,原则上不允许学生骑自行车上学。

(四)加强安全保卫,做好学校防盗工作。

学校加强了安全保卫工作的措施,对报警系统进行了检查维修,保证正常运行。加强与村里的联系,共同做好学校的保卫工作。

通过这次自查,我们发现了学校安全卫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了相应整改,消除了存在的隐患。今后我们将继续加强领导,严格按照制定的措施做好学校的安全卫生工作,为广大师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的环境。

苏桥镇中心小学

2014年3月20日

第二篇:三桥镇关于开展汛期安全检查工作的报告

三桥镇中心学校

关于开展汛期安全检查工作的报告

道真县教育局:

按照道教发〔2014〕39号《关于做好2014年汛前准备及检查工作的通知》要求,三桥镇中心学校高度重视,立即组织开展了全镇汛期安全检查治理和学校自纠自查工作,力求消除安全隐患,进一步增强防汛和汛期安全生产及突发事件应对的能力。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

全镇各校(园)高度重视汛期安全生产工作,主要领导多次强调汛期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性,各校(园)分管领导或责任人亲自安排布署,组织力量深入开展汛期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我镇始终坚持“属地管辖、分级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切实开展好汛期安全工作。

二、开展活动,强化教育

我镇各校(园)结合山区汛期特点,通过校园广播、黑板报和各种集会等方式,切实对学生开展汛期安全知识教育,教育学生了解汛期安全特点,不私自下河(塘)洗澡,经过悬崖、易塌方危险路段要观察通行或者绕道而行,切实做好安全防范。

三、认真排查,确保安全 中心学校挂包人员亲自到自己负责的学校认真开展汛期安全隐患排查,加大了治理力度,重点对三桥中学、接龙小学、三会幼儿园、永锡学校、三会二小、杠村小学、三桥幼儿园和阳光幼儿园等防汛重要部位和场所开展全面排查,对排查出的学校学生过沟、过桥、过悬崖等危险路段进行了全面整治,同时,按照有关要求,组织对本系统防汛重要部位和场所进行了安全检查,督促校(园)做好防汛准备工作,严格落实汛期值班制度,保持联络畅通,制定防汛预案,落实应急救援的队伍和应急救援的物资、设备,提高险情事故的防范和有效应急救援能力。截至目前,全镇未发生一例安全事故,为全镇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创造了安全良好的环境。

三桥镇中心学校 2014年4月16日

第三篇:孙桥镇小学2017年贫困学生资助工作自查报告

根据上级部门安排部署,我校在历次贫困生资助工作中,严格按照上级文件精神,对贫困学生进行精准扶贫,做到不遗漏,不造假,层层审核,最终落实。

一、基本情况

2017年春季我校义务教育阶段1—6年级共有住宿生197人,受资助学生共计62人,其中学前教育幼儿园有18人,义务教育小学段有44人(小学部受助学生全部是四至六年级住宿学生),共计发放资金31000元。2017年秋季我校义务教育阶段1—6年级共有住宿生179人,其中受资助学生36人。其中学前教育幼儿园15人,义务教育小学段21人,均严格执行寄宿学生补助,共计发放资金18000元。

二、资助分析

资助工作政策性强,为了把工作做到公平、公正、公开,把好事办好,让群众满意,社会满意,让最困难的家庭子女受益,学校成立由校长任组长、其他领导和班主任等为成员的评审领导小组,健全监管机制,确保专项资金落到实处,顺利推进义务教育阶段资助政策,体现资助政策的“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保证贫困家庭寄宿生生活不受经济影响,能认真学习、完成学业。

学校在资助评审过程中,发现有1名学生属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口在2017年春季未纳入资助范围,该生是建档立卡人口,2017年春季该生未住宿,镇下发表说该生已脱贫。又因班主任在调查时该生不愿意。未纳入资助对象。

幼儿园刘志启,该生家庭是扶贫户,贫困户人口中早期该生未纳入扶贫人口,当时督学办下发的扶贫户人口查不到此人,班主任老师在摸底时,未找出来,经调查村2017年将此人才纳入建档立卡人口,未受资助。2017年秋已转入京山实验小学月亮10班就读。

确定资助范围和对象。为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的贫困学生及学前教育幼儿园幼儿,并优先考虑以下几类:

(一)寄宿学生:

(1)、建档立卡家庭,被镇民政办列为特困户,持有特困证,难以维持基本生活者的子女。 (2)、孤儿,烈士子女、优抚家庭子女等无直接经济来源的学生;

(3)、父母一方已亡,生活十分困难的;

(4)、父母双残或单残,造成家庭经济困难的;

(5)、遭受重大自然灾害突发事件,造成家庭经济困难的;

(6)、家庭成员长期患病或丧失劳动力,造成家庭经济困难的;

(7)、残疾家庭子女、残疾学生;

(8)、低收入、家庭经济绝对贫困,无力支付在校寄宿生活费用的成员的子女。

(二)贫困幼儿:

1.精准扶贫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幼儿(《扶贫手册》原件由幼儿园审核后退回,复印件留存;未发放《扶贫手册》的,提供镇民政办管理的“全国扶贫开发信息系统”学生家庭个人页面);

2.已被县级以上民政部门确定的城乡低保户家庭的幼儿(农村、城镇居民低保证及其年审证明);

3.残疾幼儿或者残疾家庭的幼儿(残疾证);

4.孤儿(民政部门出具的证明);

5.革命烈士子女(烈士证);

6.其他原因造成家庭特别困难的幼儿:

(1)父母亲一方死亡或一方常年患重大疾病,导致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的幼儿(县级以上人民医院诊断证明、病例);

(2)遭受天灾人祸造成重大损失,造成家庭特别困难的幼儿(户口所在地的村、居委会、镇证明材料)。

三、工作措施

1、组织学习上级文件,充分理解文件精神。

2、宣传资助政策。在校内和学生所在村、组张贴布告宣传相关资助政策,真正做到家喻户晓。

3、成立资助贫困学生评审领导小组。

4、学生申请。

5、资助对象认定程序。学生申请后,由学校评审领导小组进行审查,确定受助学生。

(1)、公开资助信息。宣传资助政策,真正做到家喻户晓。

(2)、资助申请。贫困家庭学生填写《贫困家庭学生资助申请表》交村委会审核后上交学校。

(3)、评审及公示。评审小组对申请资助的学生家庭贫困程度进行审核,拟定受助学生名单并公示;公示期内,如有异议的,评审小组对有关情况进行重新审核。

(4)、上报。学校根据公示无异议的受助学生名单,填写好《京山县贫困学生认定汇总表》上报审核盖章。

(5)、资金发放。资金到位后,学校及时将补助资金足额发放,并履行好领款签字手续。

6、享受资助的学生每学期评定一次,根据农村贫困家庭脱贫、返贫的实际情况,对受助的贫困家庭学生作出适当调整。

7、所有受助资料归档。

在资助工作中,本校对资助学生通过家访、询问所在社区负责人及邻居进行核实是否困难,做到确实把关。无优亲厚友、公职人员纳入资助,有银行发放资料,签字手续完善。贫困生资助中无非住宿生纳入资助现象。

四、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办法

贫困学生认定难度大。由于种种原因,学生不能如实说明家庭情况,班主任也不能全面了解每一个学生家庭经济状况等,工作中不易把握。

资助工作是一项爱心工程,惠民工程,也是一项十分严肃的工作,在今后的工作中,学校将“关爱留守生,教师访万家”活动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全面覆盖,深入到每一个学生家庭宣传政策,全面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和经济状况,一如既往地严格执行政策,使资助工作真正惠及到每一个贫困家庭的子女,让领导满意、家长满意。

孙桥镇小学

2018年3月19日

第四篇:斜桥镇社区教育自查报告

一、斜桥镇开展社区教育工作的背景

斜桥镇位于我市中部北缘,与市区毗邻,离海宁中国皮革城5公里,是省级教育强镇、海宁五大古镇和全市重要的工业生产基地之一。全镇常驻人口6.14万、新居民1.1万,区域总面积64.5平方公里,土地总面积63533亩,耕地面积55694亩,现辖16个行政村、2个社区居委会。2009年全年实现GDP18.4亿元,工农业总产值75亿元,地方财政收入2.1亿元,财政可支配收入6800余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3万余元。

二、斜桥镇开展社区教育工作的总体情况

1、社区教育的基本情况和基础建设工作

一是健全组织,加强领导。为了切实加强对社区教育工作的领导,有效统筹社区内各种教育资源,建立社区教育网络,保证社区教育工作的正常开展,斜桥镇成立了斜桥镇社区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和由各村、社区分管领导组成的工作组,社区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镇成人文化教育学校,具体负责社区教育的相关协调工作。

二是统筹教学资源,夯实社区教育服务基础。建立了中小学兼职社区教师、志愿者进村社区开展教育服务的工作机制。镇社区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中小学教师兼职社区教师、志愿者,利用寒暑假、节假日开展社区教育服务工作,镇社教办与各村社区教育工作联络员保持经常沟通和联络,及时掌握和了解各村、社区教育服务的总体情况,发现问题,

及时帮助解决,并及时向兼职社区教师发放补贴。此外,我们还根据各村、社区居民的需求,在节假日开放了部分学校的体育运动场地等部分设施,为社区居民活动提供了好去处。

2、社区建设内涵建设的举措及其效果

社区教育工作怎样开展?开发什么项目?挖掘什么可利用的资源?镇社区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和各村、社区居委会的有关负责人,专门进行了研究讨论,初步确定以提高农民收入,实现农民增收为重点,开展农业技能培训,转移就业培训,同时丰富社区文化教育内容,建设和谐社区。

为确保社区教育工作扎实有效开展,斜桥镇以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为社区教育中心组织构建了覆盖各村、社区的社区教育网络。0

7、0

8、09三年先后投资30多万元改善镇教学条件,镇成校搬入原庆云中学实验楼,配备计算机30台;多媒体教室1只。教室、办公室都配备了空调,并配备了复印机、激光打印机、摄像机等办公设施。学校传达室配了2名,日夜轮流值班。使社区教育硬件条件有了质的变化,教学质量不断提高。2011年上半年度,斜桥镇开展以学历教育、非正规教育、社会闲暇教育等为内容的社区教育,共组织培训27期,培训学员3109人次。

3、各类学习型组织创建情况,各类教育培训活动的成效

一是开展新型农业技术培训,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结合全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创新培训内容,开展了以葡萄栽培技术培训为重点的农业综合技能培训。全镇葡萄种植2000多亩,2010年不少葡萄种植户大小粒现象严重,树势旺长得不到有效控制而产量不稳定,葡萄病害发生严重。为大力发展葡萄产业,提高农民种植水平,进一步提升果农葡萄

优质优化栽培技术和管理能力,2011年我镇举办了葡萄种植户培训班列入海宁市社区教育实验项目,培训葡萄种植大户代表45人。此外,我镇上半年还开办了新品油菜栽培技术、蚕饲养新技术、机械化播秧、晚稻催芽除草技术、家禽科学饲养技术、科学养猪羊鸡技术等方面的短期培训班,共培训学员625人。

二是开展其它专业技能培训,促进农民转移就业。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众多的农村劳动力开始转移到工商领域,为解决这批村民的就业需求,我镇开办了多种专业的转移就业培训。2011年上半年,举办了计算机初级培训77人;举办失土农民烹饪培训班,300人;举办新居民技能培训班290人;培训后备劳动力25人。

三是开展素质教育培训,提升学员发展潜力。为有效帮助进厂的企业员工提高自身素质,挖掘发展潜力,我镇开展了多种类型的岗位素质培训。2011年上半年,开办了财务管理培训班,培训会计250人;举办了会计大专班,培训会计学员30人;举办了双证制教育班,培训学员52人;举办了厂纪厂规、岗位技能培训班,培训企业职工250人;举办了消防安全管理培训班,培训企业、行政村安全管理干部80人;举办了劳动法枧培训班,培训企业人事管理干部80人;举办了安全生产培训班,培训企业安全管理干部140人。

四是开展社区文化教育,丰富社区文化品位。为帮助农村社区居民适应社会进步和变革,提升社区文化品位,我们以创新青少年校外教育活动为突破口,开展了多种形式的社区文化教育。2011年上半年,开办了英语、数奥、英语写作等知识型培训班,培训中小学生1000余人;开办

了科学探索、书法、美术、舞蹈等兴趣教育培训班,培训学员200余人。

三、斜桥镇开展社区教育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对农村社区教育中心的重视程度不够。农村的社区教育中心离不开各级领导的重视,应该说现在农村的社区教育中心所发挥的作用是任何单位不可替代的,特别是和谐社会构建,新农村建设越来越凸现其功能,建议把社区教育中心的创建工作放到上级党委政府的议事日程上。

2、农村社区教育中心的经费问题。农村社区教育中心承担着协调、指导和督促乡镇内各机关部门的社区教育工作的重任,社区教育中心教育面越过成校,经费要有着落,不能仅仅依托成校经费。

3、农村社区教育中心建设问题。社区教育中心领导机构是政府部门主要负责人担任社区教育委员会的主任,委员由各部门的负责人组成(成校校长是其中之一),而实际社区教育中心工作开展主要的是由成校负责,成校发展受人员编制、硬件设施等因素的制约,难以有效担当社区教育中心的重任。

四、斜桥镇进一步推动社区教育工作的目标任务及下一步的工作打算

按照国务院《关于批转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出的“开展社区教育实验,逐步建立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努力提高全民素质”要求,斜桥镇将积极探索符合斜桥镇实际情况的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化社会的途径,立足社区,依靠社区,建设社区,把社区教育与推进现代农民教育工程相结合,促进农民综合素质的提高,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

1、以项目为载体,打造和谐社区。以“两新”建设为核心,通过实施生态家园、农业综合开发、农村垃圾集中收集、河道清淤保洁等工作,切实加强社区美化,为社区居民生活、休闲、娱乐等方面提供优质服务。

2、因地制宜,彰显特色。社区教育不但要保障每项社区教育教学工作的高绩效,而且要在此基础上针对各社区区域文化特征与时代特征,要充分挖掘皮影戏、路仲古镇、名人文化等文化内涵,因时、因地确立各村、社区教育在一段时间内的重点内容与特色教育。

3、培育社区新风,构建学习型社区。社区教育要通过自身的努力,力争影响到本社区中每个单位、家庭与个人,为每一位社区成员创设学习的空间,促进学习型家庭与学习型社区的形成。

五、斜桥镇对开展社区教育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1、加强阵地建设。加快建设镇社区教育中心,加强对法制教育、健康教育、艺术教育、廉政文化教育等各类社区教育的阵地建设。要加强社区学校建设,探索行之有效的社区教育模式,充分挖掘并统筹社区资源,形成社区教育网络。要不断改善各类社区教育阵地的软硬件环境,为社区居民提供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休闲、教育培训等服务,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2、抓好队伍建设。要建立一支比较稳定的社区教育兼职教师队伍,以满足日常教育的需要。大力发展社区教育志愿者队伍和兼职辅导员队伍,协助社区开展教育活动。强化对志愿者队伍的培训和管理,提高社区教育队伍的业务水平,引导志愿者开展多种形式的社区教育活动。要充分发挥各行各业的专家及社会各界人士的积极作用,共同推进社区教育工作。

3、积极开展各类教育活动。要确立“以人为本”的思想,积极引导,深入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社区教育活动。重点要抓好农业技能培训,转移就业培训,以及思想道德、民主法制、科学文化知识等方面的教育培训。要针对不同教育对象,因人制宜,开展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老年人社会文化活动、准妈妈婴幼儿培训、外来务工人员适应社区生活教育等活动。

4、保障经费投入。根据国家教育部有关文件精神,采取“政府投入一点、各有关部门负担一点、社会支持一点、教育对象支付一点”的办法,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投入为辅的社区教育经费保障机制。

5、积极推进资源共享。社区教育资源共享是社区教育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条件,是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城区的需要。要根据实际情况,协调社区教育资源共享,制订相关制度,切实有效地开展工作。社区内的各企事业单位和文化特色专业户等要积极参与社区教育资源的共享,积极提供公共服务,促进社区教育健康发展,使社区教育受益面更加广泛、利用率更加高效。要出台相关的奖励和补偿政策,对积极把内部设施供社区共享的单位进行奖励和补偿,形成“共建双赢”的局面。

第五篇:大桥镇土地流转情况调研报告

一、基本情况

大桥镇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镇,是江山西北部的“粮仓”。全镇共有耕地面积16052亩,其中水田面积15213亩。全镇总人口19383人,其中农业人口为16474,占84.99%;共有劳动力10314人,其中外出劳动力6087人,占59%。

为建立现代农业经营模式,提高土地利用率、产出率和综合效益,妥善解决保障农户家庭土地承包经营权与规模经营之间的矛盾,大桥镇党委、政府积极引导广大农户推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目前,已有2296户农户参与土地流转,面积达到6176.9亩,其中今年新流转土地526亩,累计流转土地占全镇水田面积的40.6%,占有土地使用权证14788亩的41.8%。参与连片流转30亩以上的主体有41个,涉及农户1219户,流转土地面积3669.9亩,连片流转面积占总流转面积的59.4%。农户之间流转面积2197.68亩,涉及农户866户,占流转面积的35.6%。

二、土地流转主要特点

全镇流转土地6176.9亩中,流转给专业大户的面积为4666.9亩,流转给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面积为1330亩,流转给工商企业经营的有0亩。从近几年的土地流转情况看,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1、土地流转以转包和出租的形式为主。在流转总面积6176.9亩中,以转包和出租形式流转的面积分别为2007.9亩和3466亩,分别

1占了32.5%和56.1%。

2、以农业龙头企业、农业各类专业合作社参与规模土地流转比较突出。我镇新生粮食专业合作社和振农植保专业合作社承包土地面积分别为2480亩和450亩。

3、土地流转年限多样。以承包期1-5年及5-10年最多,分别有2925亩和2162亩,占总面积的47.4%和35%。

4、口头协议和书面协议并存。季节性承包不付田租,普遍用口头协议达成;一年或一年以上的,大多有书面协议。目前,已签订流转合同的面积为3716.9亩,占总面积的60.2%。

三、初步成效

1、实现了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土地流转促进了城乡之间的资金、技术、人才、设备等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臵,有效地解决了农村有人无地种和有地无人种的矛盾,逐渐形成了城乡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新格局。

2、探索了农村经营机制改革的新途径。土地按照市场经济和价值规律进行优化配臵,面向市场生产优质、短缺、适销农产品,提高农产品商品率,较好地解决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与社会化大生产之间的矛盾,促进了农民传统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意识的转变,推动了农村社会进步。

3、推动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土地流转促使部分农民从土地中解脱出来,从事

二、三产业,有效地加快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土地流转后的农民,外出打工月收入约在1200—2000元之间,年收入普遍达1万以上,农民一手拿薪金一手拿租金。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二三产业用工

需求,同时增加了农民收入。

4、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通过土地流转,一方面农户可就近务工或外出寻找新的挣钱门路,同时又可获得土地租金收入。土地经营权向大户、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农业龙头企业集聚,建成了一批具有一定规模的农产品基地,实现了社会化大生产,提高了农业比较效益。

5、推进了农业生产服务社会化。通过规模集中连片流转,为机械化服务提供了更好的平台。去年全镇共完成机插面积3785亩,机耕面积13820亩,占全镇耕作面积的67%。对农户开展水稻统防统治服务,有效降低生产成本,提高防治效果。保丰、振农等5个植保合作社为739户农户开展统防统治,服务面积达到8540亩,占水稻种植面积的41.4%。

6、增强了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实行适度规模集约经营后,业主普遍采用先进生产技术,运用机械化设备,推行企业化管理,培育产品品牌,增强了市场竞争力。江山市新生粮食专业合作社生产的无公害大米已经通过国家农业部认证。同时,大桥“寿欣”牌大米已经通过了QS认证,进入超市实行上架销售,提高了市场竞争力。

四、存在问题

1、部分基层干部求稳怕乱思想较重。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涉及千家万户和方方面面的利益,政策性强,情况复杂,工作难度大,不少基层干部存在着求稳怕乱,少找麻烦的思想,对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和规模经营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引导不力,服务滞后,使一些地方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处于农户之间自发流转状态,影响了土地承

包经营权流转、规模经营的进程和流转行为的规范化管理。

2、流转手续还不够规范,矛盾时有发生。农户间的流转大多为口头协议,有的即使签订书面合同,对流转双方权利义务及违约责任、承租土地附着物处理、有关赔偿条款、土地被征用后的承租户损失补偿等缺乏明确具体的约定,流转双方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一些委托村集体经济组织统一流转的,农户的委托手续也不够规范。

3、土地流转信息不够对称。由于土地供需信息网络尚未形成,供需双方的信息不能得到有效沟通,使流转受阻。而农民往往处于信息不对称的劣势,从而对市场行情不能充分把握,导致流转价格不能真实反映土地的价值,造成土地流转市场的价格混乱。

4、承包农户非理性惜土情节加重。一方面,随着粮食定购任务、村提留、农业税的取消,农民种田已无任何负担,效益明显提高,使农户不肯轻易放弃土地承包经营权。另一方面,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农田征用增加,被征农田得到各种补偿,农户可获得现实利益。有的农田处于交通线或开发区沿边,虽然现在还未征,但部分农民认为这些农田迟早会被征用,有现实利益可得,因而,原承包户一方面不愿流转给大户,另一方面一些农户对流转费期望值过高,超过了受让方的承受能力,使流转双方难以达成。

5、土地流转中部分村级组织定位不当。当前由于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一些工商资本尤其是农业产业龙头企业、农业生产大户等土地流转需求呈快速增强趋势,但个别村干部出于地方经济利益的考虑或以招商引资的名义,村级组织直接充当土地流转的主体,直接参与并组织土地流转,扭曲了正常的土地流转关系,甚至违背农民意愿,强

行推行土地流转,有的还以流转管理服务费的名义变相截留流转收益,侵害了当事人的承包权益,扭曲正常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关系。

五、几点对策

1、注重引导,强化服务。要积极引导,热情服务,多做工作,落实好配套的优惠政策,鼓励农民离地经营创业。积极开展技能培训,扩大有组织劳务输出。大力发展农村

二、三产业,增加就业岗位,为土地流转创造条件。及时化解土地流转中的矛盾和纠纷。完善镇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建设,依法管理农村耕地、林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工作的指导、协调、监督和管理。

2、加强考核,有序推进。把土地流转工作列入村级考核,进一步完善土地流转考核责任制,并对土地流转工作先进单位进行表彰奖励。

3、健全机制,规范操作。一是始终坚持承包方的主体地位,严格按照自愿、有偿的原则,依法引导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严禁行政推动,坚决纠正任何以土地流转为名收回、调整农户承包地的行为。二是建立健全土地流转的登记备案制度、合同管理制度、纠纷调节制度和动态监测制度,形成规范的土地流转管理规程。对农民与农民之间自发形成的短期(如一年内和季节性)土地流转只有口头协议、没有书面协议的进行登记造册;对土地流转承包期2年以上以农业专业合作社和种粮大户为主体和村集体组织为主体的重点抓好书面协议完善,进一步明确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关系;明确种粮直补归属等问题,减少土地流转的纠纷。三是建立健全土地流转风险评估和控制制度,特别要严格规范大户、龙头企业参与土地流转的行为,认真审核其农业经营能力,保护承包农户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四是加强土地流

转的中介服务,促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的发育。

4、完善体系,确保稳定。完善信访、调解、仲裁和诉讼等解决土地承包纠纷的体系建设。一是要加快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仲裁立法,建立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仲裁组织体系,建立健全适合农村特点的仲裁程序、方法、工作规程和档案管理等各项制度,为农民依法解决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二是建立土地承包纠纷的协调机制。农村土地承包纠纷处理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要建立司法、信访、林业、水利、土地、财政、民政等部门的沟通协作机制,形成多部门配合、齐抓共管、分工负责的纠纷调节工作环境。

5、创新方式,超前规划。一是积极培育主体。以我镇8个粮食、农机、植保专业合作社及农业龙头企业和江山市第一个土地流专业合作社—娟英土地流转专业合作社为载体,帮助其规范内部章程,健全核算办法,联系担保贷款,添臵农机数量,增强其承包大田的服务能力,促进流转。二是适当调整流转范围。根据承包方提供的承包信息,进行各个流转片区的前期规划,在流转土地集中、便于承包方项目发展的基础上,框定土地流转的范围,明确土地承包的年限。对于流转土地面积不够或是个别存在的农户不愿流转的情况进行有效调整,确保土地承包方项目的开展。三是灵活流转方式。在流转的时间上,有三年、五年、十年,也有一年甚至单季的季节性流转;租金兑现形式,有实物稻谷,有现金结算,也有以机耕代租金;规模方面,有几百亩连片给大户的,也有农户之间零星几亩分散互换的,形式丰富多样,方式自愿灵活。

上一篇:脱贫攻坚表态性发言下一篇:汤婆婆的故事话保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