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桥镇创新社会管理工作

2024-04-25

杨桥镇创新社会管理工作(精选8篇)

篇1:杨桥镇创新社会管理工作

杨桥镇创新社会管理、四举措重抓综治维稳

钟成丽

杨桥镇为了“加强社会管理、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保一方平安”,以创新社会管理、整合社会管理资源、在服务中实施管理、在管理中体现服务和以“激发、增加、减少”三个最大限度为抓手,积极营造平安和谐杨桥的良好环境,促进了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一、着力整合资源,重在解决群众矛盾纠纷。为了改变综治、司法、派出职能部门各自为政,力量分散,无法有效形成活力解决问题的局面,杨桥镇结合本镇实际、整合综治、司法、派出所、国土、林业、安监等部门力量统一调配使用,形成了统一受理,集中梳理、归口管理、依法处理、限期办理,群众诉求和调解各类社会矛盾纠纷的新格局。镇综治办还制定了矛盾纠纷受理工作流程,标明联系部门、人员和电话,改变了以往群众有诉求不知找那个部门的现象。从而方便了群众有问题得到及时归口处理,镇综治工作中心也得到各方面群众矛盾纠纷信息的收集,拓宽了各种信息的来源,较大的提高了办事效率,受到了群众的广泛赞誉。

二、下大力抓源头、治根本、真正做到案结事了。镇综治工作服务中心成立后,离不开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有些矛盾纠纷是要政府舍得投入和付出才能从源头理清,从根本上了结。八年前,我镇庙上村村民黄细传在新余市人民医院治疗中发生医疗事故从而产生矛盾纠纷。经过对事情的经过进行重新梳理,同时也向上级政府请予出面帮助协调解决,最终给我们的民众一个满意的结果。

三、讲究“人情法理”,坚持“五步法”解决问题。在综治、信访、维稳的实践工作中,我镇综治工作中心坚持以人为本,依法办事,总结出以“五步法”的工作方式解决问题,一是拉家常法,拉家常法主要是接到群众诉求后主动亲近对方力求掌握性情、套出解真情。二是,准确把握法,准确把握主要是把事情真情掌握后,准确把对方思想情感引向正确的方向,使对方对自己的所作所为有个理性的认识。三是同情法,同情法主要通过对方说的话言话语进行随合,不管他说得对与错,当时只能奉捧对方,同情他的遭遇,而后再评出他说与做事的对与

错,在有些方面自己还可以说遇到是我也会这样说或这样做,通过这样对方就容易被你说服和成为亲密朋友。四是相互交换法,通过亲近对方言语的投机、相互信任,可以提出对有些事情的看法寻找共同点,以心换心进行相互交换,从而达到一致认同。五是量情依法,量情依法主要是通过了解事情的真相,依法向对方告知事情错在哪里,违反了什么法规,应承担什么责任。通过以上的几步法式,对方会乐意接受事情的处理解决。如我镇今年8月16日杨桥河治理工作中,操场乡石塘下村小组张志良的挖机在杨桥河道内施工陷入河道内,并发生了故障,张志良为了抢修其挖机,不慎在河道内触电死亡。死后死者家属聚集了四五十个人要来杨桥讨说话,理由是张某是死在杨桥河中,承包杨桥河治理的雇主应该负全责,然而,事情又是因为死者是在晚上11点多钟抢修挖机,不属于雇主聘请的时间之内,所以雇主方又产生意见,认为死者是自己的过错,从而产生矛盾纠纷。镇综治办接消息后立即成立调处调查组深入到事发当地进行详细调查,工作中心调处组把事情的来龙去脉搞清楚后,小组人员事先集中会诊分析死者方要提出什么,要达到什么目的,该小组人员进行分工,各负其责。首先,启动了周边地区联防联调工作机制,通知了死者所在当地的司法、综治、派出进行联合稳控,各地方负责管理自己的人员、稳定情绪做好劝解思想工作。然后主动接近死者的直属亲人,先做安护稳控工作,说明事发的起因后果,而后把承包方聚集起来,耐心细致的做工作,告诉他们也应该看到死者为其工程确实付出了一条年轻的生命,无论怎样,于情于理,我们更应该看到死者几个月打的孩子和寡母考虑,多少要给人家精神上面的安慰和经济上面一定的补偿,毕竟大家原先都是相处关了的朋友。最后通过“五步做法”和双边政法各部门的大力协作有效的化解了一场一触即发的群体性事件。

四、管理创新,从控制型转向服务型。在社会管理理念和管理思路上,杨桥镇服务中心有教大转变,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优先,快步从控制型转变为服务型管理。在流动人口管理上,把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纳入社会综合治理管理目标,提供上学、医疗、计划生育等方面的公共服务,推动人口逐步融入城镇共享社会改革开放成果,促进本地社会和谐。在对刑释解教,社会矫正对象,社会闲散青少

年,邪教人员,易肇祸精神病等特殊群体,杨桥综治办在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对特殊群体人员做到不抛弃、不放弃,落实特殊政策,即:不嫌弃、不歧视、不纠缠旧账,在政策上一样对待,在经济上一样扶持,在工作上一样支持,在生活上一样关心,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在安置帮教工作方面重点做到“在监有人教,出来有人接,回来有人管,就业有人扶,困难有人帮”。多渠道帮助他们建立人生美好希望,融入社会大家庭。通过管理方式的转变,杨桥镇近几年来,刑释解教人员、社会矫正对象都没有重新违法犯罪,都成为了守法公民。闲散青少年无聚集闹事现象,精神病等特殊人员也没有出现肇事肇祸,以确保杨桥镇辖区保持长期的和谐稳定。

(供稿:钟成丽)

篇2:杨桥镇创新社会管理工作

各位领导:

大家好!

首先,我代表新桥镇党委、政府对各位领导莅临我镇检查指导工作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的感谢!今年以来,我镇按照区委要求,大胆探索、勇于创新,积极推进社会管理创新试点工作。下面,我就新桥镇社会管理综合试点工作的开展情况作如下汇报,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新桥镇辖11个村,2个社区,有场镇重点单位13家,大小企业40余家(其中规模企业14家),又处于跨越发展转型期,情况复杂、社会矛盾相对突出,如何做好新时期社会管理工作,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任务。今年以来,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中,镇党委、政府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按要求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为先”的理念,以完善服务、让群众满意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在改进服务中加强社会管理,把制度建设作为根本动力和基本保障,把站所、村居、企业管理作为载体,着力解决基础性、普遍性、根本性问题,不断推动规范化和制度化建设,在机关、村居、站所和企业逐步建立了以“制度建设规范化、管理方式精细化、责任体系网格化、服务工作人性化、防控体系立体化”为内容的社会管理“五化”模式,积极探索社会管理新理念、新举措、新办法、不断提升社会管3-

二是场镇单位创新示范。针对场镇站所管理困难的现状,加强站所管理创新,开展场镇单位“窗口服务我创先、质量提升我争优”活动。每个单位结合实际,角色互换,职能转变,在优质服务中创先争优。电管站创先争优示范岗推行了电力工程分片一站式办理、工程造价区别化对待、工程期限分轻重实施等制度,统筹推进电力施工;信用社实行了一个柜台一条龙服务、大额现金送贷(存)上门、业务等候嘘寒问暖等服务;卫生院实施了新农合报账手续代办、限时办结,免费农村井水消毒、免费特殊群体常规体检等制度;派出所开展了特殊群体送证上门、学校成立“少年雷锋班”开展助困济残、志愿服务融入文明创建、社会和谐大手拉小手等活动。在全镇营造了不甘落后、创先争优良好氛围。三是村(社区)服务群众化。即坚持以群众为核心的服务模式,围绕群众强服务。重点在社区率先推行示范、逐步推广。在社区成立了群众文化站、读书室、医疗室,组建了社区秧歌队、修建了群众文化广场等,同时扩大社区职能,融入党委、政府中心工作。丰富了群众生活、凝聚了人心、改善了场镇面貌,化解了社会矛盾,得到了群众的大力支持。四是企业党建制度化。以“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为目标,在有条件、符合要求的企业设立中共党支部,强化党的领导作用。暂没条件的企业积极发展党员,发挥他们的模范示范作用。创新推行企业党建示范园,把企业纳入社会管理创新的范畴,充分发挥企业的社会作用和带动作用,政府、企业、周边村社共建和谐、发展新局面。

五、矛盾化解立体化,着力矛盾零积压。整合综治、司法、派出所、信访等资源,健全完善治保、调解组织及平安-4-

巡防队等社会维稳组织,合理划分防控区域,逐步建立“点线面相结合,人防物防技防意识防相结合,专门机关和群众组织相结合”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实行一体化运作、组团式服务。健全完善覆盖镇村调解工作网络,严格落实领导干部下访、定期接访制度,采取集中梳理、情况通报、领导包案、干部定责、限期办结等办法,形成司法、行政、人民、群团、行业、中介“六级联动”调处机制,及时有效化解各类矛盾和问题。健全村、社区特殊人群服务管理机制,建立特殊人群管理工作台账和高危特殊人群个人档案,采取“零距离”、“结对子”、等帮教方式,帮助刑释解教人员顺利转化、妥善安置,社区矫正人员解除心结、融入社会。及时掌握影响社会稳定的苗头性和倾向性问题,深入排查涉及土地征用、企业、邻里之间等方面的矛盾纠纷,严密管控社会重点人群,积极化解工业园区建设土地征用等引发的矛盾纠纷事件,做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

篇3:杨桥镇创新社会管理工作

一、大桥镇乡镇企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大桥镇通过桥北工业园和村办工业园两大“载体”, 积极发展乡镇企业, 形成了一批以农业合作社为主体的乡镇企业;招商引资, 发展和吸引了济南科发中美高级润滑油有限公司、济南安吉尔实业有限公司、济南市化工机械总厂有限公司、济南成林塑胶制品有限公司等省内知名企业。

根据大桥镇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 截至2013年底, 大桥镇共有法人单位567家, 其中产业单位为36家, 学校12个, 合作社53个, 卫生室44个, 机关事业单位20个, 村委会72个, 联网直报19家;个体工商户1, 587户。

大桥镇2014年1~4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产值10, 437万元, 完成全年目标24.1%;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10, 698万元;规模以上工业利润389万元;规模以上工业利税完成864万元, 完成全年目标37.6%;固定资产投资10, 770万元, 增幅62%, 完成全年目标59.8%;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 039万元, 增幅16%。

二、乡镇企业发展存在的困境与难题

(一) 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

一是道路建设工程进展缓慢。虽已实现村村通, 但是各村交通设施仍很脆弱, 如:靳家村、宅胡村等还有许多村道没有实现硬化, 后期养护和维修也不及时, 导致个别路段坑坑洼洼。黄河公路大桥收费问题影响了黄河南北岸的经济、交通往来, 无形中增加了企业的运营成本。公共交通的不便利, 使企业员工萌生跳槽的想法。二是生产、生活设施建设还需加强。在调研中, 鸣仁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谈到电压不稳成为企业扩大规模的制约因素之一。

(二) 企业融资环境较为严峻。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乡镇企业的飞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国家的信贷扶持政策, 然而到了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国家开始实行经济紧缩政策, 对国有银行体系进行商业化改革。在信贷总规模缩小, 银行的风险意识增强、更加重视信贷质量的背景下, 金融机构对乡镇企业贷款表现出明显的“惜贷”现象。加上多数乡镇企业财务管理不规范, 为贷款增添了不少障碍。

(三) 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一是管理水平不高。相当多的企业未摆脱粗放型经营管理, 质量管理、营销管理、成本管理不到位, 部分企业财务管理比较混乱。二是责任机制淡化。管理层干好干坏、企业盈亏都是企业主承担, 个人并无多大风险。一些管理者缺乏长远打算, 存在严重的短期行为, 这些都制约着企业的发展。

(四) 专业技术人才匮乏。

专业技术人才匮乏也是制约大桥镇乡镇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乡镇企业原有的家庭式管理模式已经很不适应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加之乡镇企业大多地处农村乡镇欠发达地区, 工作、生活条件、工资待遇等相对较差, 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 导致乡镇企业“进人难”、“留人难”。在对大桥镇部分乡镇企业调研中发现, 具有大专及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员, 仅占本企业员工数的15%, 而高中 (中专) 及高中以下文化程度的人员比例高达85%。

三、乡镇企业发展壮大的对策与建议

(一) 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 为乡镇企业发展壮大提供基础保障。

大桥镇抓住新农村建设的时机, 认真分析建设项目, 进行了村容村貌、基础设施的建设规划, 取得了一定进展, 但是要为乡镇企业的发展壮大提供更大的保障就需要进一步完善各项基础设施建设。一是进行配电线路改造, 提高变压器容量, 加大配电线路的线径, 进而提高末端电压。在对大桥镇的调研中, 得知电压不稳对工业生产, 以及居民生活都造成了比较严重的影响。政府部门应该积极与当地电力部门沟通, 合理规划, 统筹安排, 妥善解决乡镇企业发展中的用电问题。二是切实解决乡镇企业用地问题。通过调研, 发现土地成为了制约很多企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阻碍之一。政府相关部门应该成立专门的工作小组, 深入调研需要土地的企业, 通过科学的评估, 适当地补充乡镇企业的占地面积。而乡镇企业同样也要从自身出发, 在原有土地面积的基础上, 合理利用既有土地资源。三是加大对村级道路的投入力度, 新建、改造一批村级道路, 解决“人难出、车难进”的问题。同时, 应联合政府相关职能部门, 商讨取消黄河公路大桥收费, 为当地乡镇企业发展扫清“拦路”障碍。

(二) 搞好企业内部各项管理, 逐步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搞好企业内部各项管理, 逐步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是乡镇企业谋求发展壮大的紧迫任务。一是树立人本管理的理念。乡镇企业管理者应转变思路, 增强员工自我管理民主意识, 充分调动全体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和科技创造性。二是转变营销观念。乡镇企业往往轻视产品开发与市场营销, 应转变营销理念, 逐步加强市场调研, 优化营销策略, 建立和发展营销网络, 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和产销率。三是突出品牌效应。要狠抓产品质量管理, 向产品质量要效益, 努力实施品牌战略, 创立一批具有竞争力的名牌产品。四是严格财务管理。建立健全财会管理和会计工作的规章制度, 加强审计和各项监督工作, 开源节流, 保证企业资金的合理使用。

(三) 重视人才, 加强乡镇企业的人才队伍建设。

乡镇企业的发展, 人才是关键。乡镇企业要建立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人才使用、培训和管理的机制, 以较优越的条件和环境, 吸引人才、用好人才、留住人才。形成一种培训机制, 成立公司的技术开发部门, 培养并引进高级企业管理人员和科技人员。充分调动企业和科技人员技术创新的主观能动性, 明确确立创新者在企业中的利益, 允许创新者以技术入股等形式获取收益。同时, 政府要完善有关政策, 对乡镇企业在人才引进、培训、职称评定等方面给予支持。

(四) 转变观念、加大投入, 进一步提升乡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创新是乡镇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只有改变落后的生产经营方式, 提升技术创新能力, 乡镇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发展壮大。一是企业经营者要转变观念, 充分认识到先进技术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大力引进所需专业技术人才, 引进高效率、无污染的生产设备, 学习先进企业的经验、技术。二是加大企业技术创新经费的投入。企业要创新就需要人才, 需要技术创新人才培养的费用, 设备更新的费用, 这就需要乡镇加大对企业技术创新的资金扶持力度。三是创建技术创新机制。制度创新能使企业适应环境变化的需要, 形成企业内在的动力机制。

参考文献

[1] .周建群.新农村建设中的乡镇企业发展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9

篇4:社会分层理论与创新社会管理

上海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77年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政治经济学系,1980年、1981年分别参加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主办的全国社会学第一期和第二期暑期讲习班。曾任上海大学社会学系主任,《社会》杂志执行主编。主要研究领域:社会结构与分层、社会研究方法、青年研究等。若干成果发表在《中国社会科学》、《中国社会科学》(英文版)、《社会学研究》等刊物,或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

记者:仇教授您好!感谢您接受《创新社会管理》理论专刊的专访。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无论是在理论界,还是在具体社会管理实践中,都对社会管理的创新有了切实的要求。您作为社会分层理论研究领域内的知名专家,如何评价当前社会阶层的现状以及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的转变?

仇立平教授:谢谢!创新社会管理对社会管理理念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实现社会管理的有效性,就需要对当下社会现状做一个较清晰的描述。自改革开放以后,尤其是上世纪90 年代以来,中国的社会改革进入新阶段,在向市场经济转型的同时,两极分化日益严重,出现强弱分野的阶级阶层对立,面临社会“断裂”,开始进入新的不稳定时期。在这一时期,各种社会矛盾纠缠在一起,各种利益群体包括经营性政府的牟利行为和阶级阶层之间的冲突相互交叉,群体性事件频频发生。其中最为突出的是“资本”的力量再次出现,使得原来的生产关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仅出现了新型的“劳资关系”,即私人资本和劳动的关系,而且国有企业中原来的劳动关系也从包括农民工在内的职工与管理者的关系,转变为劳动者和国家资本之间的关系。劳动和资本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是当代中国最主要的矛盾和冲突。

从社会阶级阶层的角度看,和谐社会不是世外桃源,也不可能和风细雨,而是要在承认不平等的基础上,建构不同阶级利益的制衡机制。阶级阶层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只能通过其代理组织进行谈判、沟通和妥协才能得到解决,“共享、多赢、自治、合作”应该是和谐社会中不同阶级阶层或群体的最大公约数。不同的阶级阶层利益通过“谈判”和“对话”达到相对一致的利益和目标,阶级阶层之间才有可能由对抗走向合作。

改革开放以来,最重要的政治事件就是中国共产党的转型,即由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革命党,转变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且长期执政的党;从在计划经济条件下执政的党,转变为市场经济条件下执政的党。执政党转型改变了它与不同阶级阶层之间的关系,即由代表一个阶级利益的政党转变为代表不同阶级阶层利益的政党,或者是代表全体人民利益的政党。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中国共产党由革命党转变为执政党,必然会引起执政党和工会等群众组织、各民主党派和各种利益群体关系的变化。這里隐藏的问题是作为中国唯一的执政党——中国共产党是否还能像它宣示的那样自然而然地直接代表广大人民的利益,什么样的机制才能使执政党代表广大人民的利益。

记者:仇教授,您提到的中国共产党由革命党向执政党的转变,您能否详细谈一下?

仇立平教授:好的,在我国宪法框架下,由于中国共产党作为唯一的执政党,它必须要代表包括工人阶级在内的所有人民的利益。中国共产党由革命党转变为唯一的执政党,它所代表的人民利益的形式或者是方式不再像以前那样明确了。在改革开放以前,它只是代表工人、农民这样的工农联盟的利益。作为革命党,它代表的是阶级的利益,讲阶级斗争,讲你死我活的斗争。当中国共产党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变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时候,执政党的思想和路线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这个变化的结果就是,党就不仅仅是代表某一个阶级利益的政党了,而是代表了全体人民利益的执政党。在我国,当把江泽民的“三个代表”理论写进宪法的时候,意味着为执政党的转型奠定了理论和法律基础。“三个代表”理论是一个革命性的转变,是中国共产党建设理论中的重要发展。为我们现在的社会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也就意味着,执政党不仅要代表工人的利益,也要代表农民的利益,也要代表资本家的利益,代表知识分子的利益,代表干部的利益等等。但是,每个群体或阶层,都有着利益上的冲突。比如说,资本家或老板和工人之间利益会有冲突;知识分子的权利意识同政府权力之间会有矛盾;底层民众和政府之间也有冲突。这些问题在以前是不存在的,或者即使存在也不是很明显,并且会在阶级斗争的意识形态下被打压下去。因此,社会管理创新首先面临的是执政党如何代表各个阶层群体的利益这样的问题,尤其是不同阶层的利益是相互冲突的时候。

记者:是的,就如您前面提到的这些问题,就涉及在社会中存在的各个阶层之间的利益冲突,也就涉及您所研究的社会阶层理论。正是因为有了这些问题,我们发现了问题的存在,才能有的放矢的解决问题,去解读社会管理创新的实质。

仇立平教授:很多研究发现,不同阶层之间会有利益冲突。那怎么办?这个问题涉及社会转型期一党执政下的社会重建。所谓的社会管理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依赖于社会秩序得到了重建以后,才能够进行有效的管理。因为社会管理是建立在社会有序性管理的基础上。现在的社会是处在相对无序或失范的状态下的。这是因为我们遇到了新中国成立60多年所没有遇到的问题。社会阶层研究,主要关注社会各阶层之间,各个群体之间的矛盾,利益冲突。因此,社会管理就有了一个重要的使命,就是怎么来理顺不同阶层之间的利益矛盾。我们要提供一个平台,要让这些不同阶层的人自己讨论和博弈。这个讨论和博弈不是无序的、无组织的斗争,而是有组织的,有序的。比如,我是工人,我就依靠工会;如果我是农民,我就依靠相应的代表农民利益的组织;如果我是知识分子,我也会有一个代表我的利益的组织。当不同的阶层形成自己的利益组织的时候,组织代言人进行讨论、妥协,在博弈过程中达到不同利益群体的双赢或者多赢。

社会管理和建设是可以在当下的既存的制度框架内进行的,当然这个制度框架要进行改革,赋予它在社会管理和建设中新的功能。例如,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本来就应该是不同利益群体的人民代表在这个制度下和平台上进行讨论和博弈,然后达到相对的一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制度也是如此。这样就能为形成一个有组织的民主机制奠定基础。但是,这个在我们国家,有一个误解,以为民主就是搞运动,就是要我要打倒你,是多数人对少数人的专政,这个实际上不是民主,如果是的话也是法国大革命或者“文革”时期的那种“大民主”。说到底,民主的本质就是一个妥协机制,也就是说,这个妥协是你我之间通过谈判和讨论后,达到一个相对公平的共识。目前,在已经形成不同阶层利益的情况下,如何建立这样一个平台,从而使不同利益的代言人进行讨论。虽然,我们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可以为我们提供这样的机制,但是,从现在的情况看,多数人民代表都是官员、公务员,这就变成了官员代表大会或地方代表大会了,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也能代表人民的利益,但是在代表的广泛性、程序性和合法性上往往会使民众有一种“被代表”的感觉。

nlc202309032317

所有的这些思考,都要回到一个根本的点上,即我们的党从革命党转变为执政党后,为我们的社会建设提供了一个很大的理论和实践空间。然而,我们还没有很好认识到这个空间对于社会建设和管理创新的重大意义。另外,我刚才讲過,我们很多的社会管理是可以在目前的制度框架内实现的,关键是要重新焕发这些组织“群众性”作用,包括我刚才讲的政协、人民代表大会,工会,还有我们的共青团、青年会、妇联等组织。如果这些组织的作用能够发挥出来的话,我相信至少百分之六十的问题都能解决掉。现在的问题是这些组织被看成是执政党的工具。还是我们原先的这一套理论。把工青妇组织看成是执政党的工具,是在中国共产党是革命党的前提下,工会等组织才是共产党团结广大工人等各阶层群众的组织。现在中国共产党已经成为执政党了,这就意味着工会等组织不仅仅是执政党领导下的用来团结广大群众的组织,同时也要代表这些群体来维护他们的利益。

我曾经讲过,如果在革命党时期,工会组织对执政党的忠诚表现为,工会组织直接听从于执政党的领导,但是在我们现在这个时期,工会组织对执政党的忠诚应该表现为,它应该自觉地反映和维护工人群体包括工薪阶层的利益,使之成为广大工薪阶层利益的代表。这并不违背执政党和群众组织的关系。恰恰相反,它将加强和维护执政党的执政基础,加强了执政党和它本来就血肉相连的工人阶层的联系。但改革开放30多年来,包括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使得群众组织成为半政府组织,成为“官僚化”的组织,不再是真正意义上的社会组织。

记者:仇教授,您前面讲了很多关于中国共产党从革命党到执政党转变,为社会管理和建设提供了良好的空间,并认为应当建立或者在现有的机制下,为不同阶层、群体提供一个沟通、协商的平台,在民主协商的基础上达成利益相对一致的共识。这个在美国法学家昂格尔的《现代社会中的法律》一书中,也提到了现代社会中,多元集团的出现以及共识是现代社会法律秩序产生的一个重要条件。

仇立平教授:是的,因为,我们是有这样的基础的。但是,由于我们把工青妇组织仅仅是当做了一个工具性的组织,而不是真正代表阶层利益的组织。我个人认为,即使存在代表不同阶层利益的组织,也不会影响执政党的执政基础,相反,能加强执政党的执政基础。这些组织的自我管理,会更好地为执政党的执政、政策制定提供有力支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市场经济必然会对社会建设起到反向建构的作用。

另外,社会管理创新的一个前提,就是要有相对的社会公正和公平,也就是说,不要把我们的底层老百姓逼到生存线上,要解决他们的基本的生活需要,这就要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如果把人逼到生存线上,就会产生难以调和的矛盾。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就能避免这部分人成为社会秩序重建的障碍。在这个意义上来说,社会才能得到有效的管理。我们这届政府最近五六年来,一直在做一件大的事情,社会保障制度的实施。解决社会的公正和公平的问题。

因此。社会管理创新要有三个基本的出发点或基础。

第一,当革命党转变为执政党的时候,执政党如何代表全体人民的利益,通过什么样的机制来代表全体人民的利益。第二,我们现有的制度框架内,有很多的组织,包括人大,政协,工青妇组织等,是可以有效地发挥社会管理的作用,而非简单的工具。这些制度和组织的改革能给社会带来活力。第三,解决社会的公正和公平问题。只有解决了以上三个问题,才能为社会管理创新奠定基础。这三个问题实际上关系到社会重建。

记者:是的,仇教授,据我所知,您得到这样的研究成果,是和您做社会分层研究分不开的。那请您介绍一下社会分层理论?

仇立平教授:回顾20 多年来我国的社会分层研究,社会学在研究社会分层时主要存在三种取向或范式:即市场经济、国家社会主义和社会利益群体。简单来说,我国大多数社会分层研究是以市场经济的假定为取向的。这类研究的最鲜明的特点是以职业为社会分层标准,或者以马克斯·韦伯的权力、财富、声望等,从多元的角度(这种多元有时还把职业、群体、收入混合在一起)研究中国的社会分层。

当代中国社会分层研究的第二个取向是国家社会主义。由于中国的社会改革是由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是一种自上而下的改革。在其社会转型过程中,国家和政府的力量无处不在,社会和经济资源的配置在市场的力量逐步发育并参与分配的情况下,国家对于社会资源的分配仍然具有很大的、甚至是决定性的影响。

第三个研究取向是社会利益群体。李强先生认为,中国还没有形成比较稳定的社会阶层,阶级阶层在涵义上应该是指利益分化已经完成、物质利益已经相对稳定的集团,采用利益群体范式的目的是为了说明利益关系。

根据我的认识,马克思主义的阶级理论可以成为解读中国当下社会分层的另外一种视角。阶级和阶层的分层也可以理解为:阶级的社会分层反映了深层的社会结构,阶层的社会分层反映了表层的社会结构。但是,马克斯·韦伯对于社会分层的解释,为我们研究中国的社会分层提供了新的思考,即他认为从阶级分化到阶层分化是一个历史的变迁过程,分别适用于不同的社会变迁阶段。

第一,在中国进入市场经济体系的条件下,如何解读我国的社会阶级或阶层状况?第二,从什么意义上理解新的社会阶级分化?第三,阶级的产生是否会导致阶级对抗?

马克斯·韦伯把阶级和阶层(阶层在社会学分层研究中一般是指地位群体)的分析方法看作是一个历史过程,即从阶级分化到阶层分化本身是一个社会变迁过程。并且在特殊的条件下, 这种历史过程并不一定是单向的,即它既可能是从阶级分层社会过渡到阶层分层社会,也有可能是从阶层分层社会转变为阶级分层社会。

在我国, 劳动要成为稀缺性生产要素取决于两个条件:第一,提高劳动的技术构成,使得那些只能掌握简单劳动的工人(农民工是对现代中国工人的一种误读和歪曲) 成为掌握现代科技的技术工人。第二,取决于劳动的组织,一个组织起来的劳动者阶级可以在市场中通过各种方法保障自身的合法利益,获得与劳动相适应的经济收入和保障。

nlc202309032317

记者:仇教授,那您怎么看待自己的社会阶层理论研究?

仇立平教授:我对社会分层问题的研究,最开始从马克斯·韦伯的研究做起,即从多元分层,权利,财富,声望这个角度来做的。在20世纪末21世纪初的时候,我就转变到前面所说的,对马克思理论的研究上了。因为根据当时的社会现实,我很担心出现马克思意义上的阶级斗争。最近几年我慢慢又回到布迪厄的文化资本理论来做社会阶层研究,为什么又回到这个问题上来做呢,有几个问题促使我在理论上的转变。最近几年自己也在反思自己所谓的学术研究,我认为要回到中国的实践来看十多年中国的变化。学术界和民间对于最近十多年来的政府工作评价有不同的看法,在我看来,执政党和政府在做一件大事情,就把当代中国最容易引起大规模社会动乱、动荡的矛盾给慢慢地化解了。

第一个矛盾是农民和基层政权的矛盾,农民和基层政权的矛盾现在还不能说已经没有了,但是我们已经把容易触发大规模冲突的因素给消除了。从2006年开始,国家明确取消农业税,基本上化解了底层农民和基层政权直接冲突。几千年来,不论是历朝历代农民起义还是中国共产党革命时期,都是用发动农民作为一个最有效的武器,我认为这是执政党和政府做的一件大事。最近十多年来,随着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经济实力大大增强且越来越大,已经开始了新农村建设,尽管其中还有问题需要我们研究,但是我们必须有一个客观评价。新农村建设意味着开始做到工业向农业反哺,支持农业的发展,使得农村得到较大的发展,农民的收入也在提高。我曾经问过我的同事,他的老家在农村,我问他,你回家的时候,你对当地农民的感觉怎样,他说现在农民不错,没什么大问题。这样说,不是说我们国家没有贫困地区,在我们国家的边远地区还是有很多的贫困农民,贫困还是有的,但是至少我国农村是在逐步改善之中,農民的生活也在逐步提高。

第二个矛盾就是马克思意义上的两大阶级的对抗,它主要表现在劳动和资本之间的矛盾。社会保障制度使得农民工能够享受到我们改革开放的成果,使得劳动和资本的矛盾得到较大的缓解。我们可以想一下,马克思所说的两大阶级你死我活的阶级斗争的前提条件是什么,就是当工人阶级处在绝对贫困化状态下,就会成为你死我活的阶级斗争。当然马克思所讲的两大阶级矛盾主要依据是生产资料的私有私人占有和社会化大生产之间的矛盾,但其中直接触发两大阶级对抗是因为当工人阶级处在极端贫困化的条件下,就是个你死我活的。因为当工人阶级的劳动收入已经不能维持最基本的生活需要,不能维持劳动力的生产和再生产。社会保障制度的实施可以使农民工等底层民众享受改革开放带来的成果,并且这个本来就是他们的权利。包括农民工在内的外来务工者生活水平的提高,可以从每年的春运高潮中看出一些端倪。近些年来,农民工回家过年所携带的行李的变化,就可以看出,包括农民工在内的底层群体的生活已经有了较大改善。虽然我们不能说已经解决了所有的贫困现象,但是,我们至少可以说已经解决了大部分人的生存,基本上解决了绝对贫困化的问题,现在的贫困大部分可能是相对贫困化。另外,从每年的春运高潮也能看出一党执政的优势,在短短的几天里,我们要完成几亿人的地域流动,要为返乡的外来务工者提供服务,一方面说明执政党还是一个为人民服务的政党,另一方面说明因为是一党执政,执政党和政府是没有选择的,它必须有责任做好这些事情。

以上所说的都为当下社会管理创新提供了根本性的条件。如果没有这两大基本矛盾的化解,就不可能真正解决社会管理创新的问题。这些变化也促使我反思自己最近几年来的社会阶层研究,开始从马克思的社会阶级理论转变到布迪厄的文化资本理论来研究中国的社会阶层问题。

记者:仇教授,您所指的文化资本理论是什么?

仇立平教授:通俗地说,文化资本就是文化素养,就是指不同阶层的文化素养。从文化资本的角度研究社会分层,实际上说明一个人通过良好的家庭教育、培养良好的行为规范,通过学校教育获得较高的学力也能改善自己的社会地位。对于很多缺少经济资本平民来说,文化资本的积累是每个家庭都能做到的,这就为普通平民的社会地位提高创造了条件。举例来说,父母喜欢打麻将和父母喜欢看书学习对子女的成长会起到不一样的影响,那些在父母喜欢看书学习环境下长大的孩子取得成功的机会可能更大。文化资本的提高也能为民主政治的实现创造条件。可以这么说,民主政治比较成功的国家,这些国家整体上的文化资本水平相对也较高。民主既是一种权利也是一种义务,也就是说一个人在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时不能妨碍其他人的民主权利,你要为其他人行使民主权利提供义务。如果没有一定的文化资本的积累,民众的文化素质较低,民主活动就有可能成为“街头革命”,社会就有可能处在无政府状态。研究表明,文化资本水平越高,阶层之间的矛盾和冲突相对比较缓和,就会较少采取极端化的方式表示对社会的不满,或者表示出极端的情绪和行动。现在阶层之间的矛盾依然很大,从长远来看,我认为,阶层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会慢慢走向通过合法的公开的平台来解决他们的矛盾。在这个意义上来说,我认为布迪厄的文化资本理论对于提高各阶层的文化素质,采用比较合理的方法化解阶层之间的矛盾会有积极意义。

从社会管理角度来看,我认为就是应当在一党执政的前提下,在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同时,进行社会秩序的重建。在西方国家,从早期的资本主义社会,即马克思时代的资本主义社会,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基本上完成了初步工业化时期,实际上也是社会转型时期,也面临着社会秩序重建问题。当我们由计划经济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时候,同样也是社会转型,也面临着社会秩序的重建。社会秩序的重建是与道德秩序的重建相关的。如果说早年西方道德秩序的重建是建立在宗教和法律的基础上,我们在社会秩序重建过程中的道德秩序重建的基础又是什么?这是我们需要研究的一个大问题。

社会秩序的重建不仅仅是社会的组织化,还要重建道德秩序。那么我们的道德秩序重建的基础又是什么?除了要加强法治以外,我们还要从中国的本土文化和信仰中即传统文化中找到重建道德秩序的基础,它既包括几千年来的大文化,也包括60多年来的“小文化”。同时,以积极开放的心态汲取发达国家的先进文化。这个过程也许会很长,因为100多年来,我国的社会发展走了一条很不寻常的道路,既受到西方列强的侵略甚至殖民化,也受到从苏俄引进的列宁主义的马克思主义重要影响,在某种意义上改变了一个国家本来可以按照自身的社会发展逻辑,逐步由传统走向现代的历史发展进程。因此,现在的中国社会是一个一个混合型的社会,是一个复杂的社会,不能用一种社会发展逻辑进行解释。当下的中国社会既包括资本的逻辑,也有传统社会的逻辑和再分配经济的逻辑。各种因素混合在一起就对社会管理就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就是说,不同地区社会发展可能是不一样的,不能用一种模式进行社会管理创新,社会管理创新的一个特点很有可能在不同地区是不一样的。比如,在上海等一些发达地区,现代化的发展水平较高,可以更多地发展社会自治性组织。由于社会发展的不均衡,导致社会管理需要更认真地对待。社会管理的理想状态就如毛泽东所说过的,让群众自己管理自己。我个人认为群众自己管理自己不是无政府主义下的自我管理,而是在政府主导下进行的群众自我管理。政府主导下的群众自我管理意味着政府不应该直接介入具体的管理事务。凡是群众自己能管的都应该让他们自己来管,建立自治性的社会组织,根据相关的法律和法规自我管理。在法律和法规框架下的群众自治性组织实行的自我管理,既是基层民主的一种形式,也是建立社会秩序有效方式。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某些管理可以放开,让自治性组织来进行自我管理。比如,在上海外来务工者,或者大量的外来人口形成了新上海人,甚至是大量没有上海户口的在上海生活的这些人,都可以组织起来,让他们自我管理,参与居委会管理工作。还有,城管问题,能不能让这些摆摊者自己组织起来,依照城市管理条例自我管理,这样或许能避免那些小商小贩和城管之间的直接冲突。

记者:谢谢仇教授的解答。最后,您作为社会学专家,能否对十八大关于社会管理或建设方面,做一个前瞻性的预测?

仇立平教授:这个问题说不好,我觉得一个社会的基本矛盾没有解决的话,贸然启动其他任何改革,都是很危险的。因此,进一步落实惠农政策,巩固和提高社会保障水平,仍然是执政党和政府应该做好的事情。在这个基础上,社会管理创新的进一步发展可能与政治体制的改革有关,其中包括我在前面说的群众性组织真正回归到它的群众性,成为利益群体组织;加强社会管理的法制建设,依法管理,提高干部的现代化管理水平;以及在此有关的一党执政下的权力制衡和社会重建都是我们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记者:感谢仇教授接受我刊的采访,谢谢!

篇5:杨桥镇创新社会管理工作

今年以来,我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及平安建设工作在区委、区政府以及上级政法委、综治委的正确指导和大力支持下,以创建“平安刘桥”为载体,以构建稳定和谐社会为目标,强化领导,落实责任,力求规范,加强督考,不断深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工作,实现了全镇社会政治总体稳定,治安形势进一步好转,群众安全感明显增强,为经济发展创造了稳定的社会环境,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将有关工作汇报如下。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稳定是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只有社会稳定,才能集中精力谋发展。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综治平安建设活动,将其纳入全年工作总体规划,做到与其它重点中心工作同布置、同落实、同检查、同考核。

一是镇党委、政府办公会讨论确定了《刘桥镇综治平安创建工作计划》、《刘桥镇法治建设实施计划》以及《刘桥镇法治创建工作方案》,并以文件形式下发到基层各单位;二是按照要求落实了相关工作经费,确保工作开展经费到位;三是及时召开了全镇政法工作会议,传达上级有关会议和文件精神,全面总结过去工作,明确并部署今年工作目标、措施和重点,并就社会综合治理和平安建设工作进行了全面的

业务辅导。

二、落实责任,强化督考

为使我镇社会综合治理和平安建设工作在全市争先进位,今年我镇以效能建设为契机,全面落实社会综合治理和平安建设工作责任,完善并加强了督考机制。

一是制订完善了了政法工作例会制度、督查督办制度以及问责制度,通过季督考通报,年终考核验收,对存在的问题均下发整改通知书限期整改,对整改情况还进行整改落实情况的检查。督考成绩除与评先创优,干部待遇挂钩外,还实施了严格的一票否决制度,领导责任查究和警示制度,对工作不力的单位一把手,提请镇主要领导进行诫勉谈话,并视情况予以全镇通报批评。

二是镇主要领导与各村居、各相关单位层层签定了工作责任状(村级12份,水厂3份,医院3份,学校8份,企业60份),明确了各自的工作职责。同时,要求各部门对工作职责进行细化分解,把责任落实到了具体单位、人,切实做到了有人管、有人抓,任务清楚,责任明确。

三是将社会综合治理和平安建设工作列入了镇千分考核重要内容,从项目建设考核中调整出100分,真正落实了社会综合治理和平安建设工作双百考核。坚持重在平时的原则,坚决不搞平衡,不打人情分。

三、强化重点,规范运作

1、积极预防,加强管理,明确综治思路。一是制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镇综合治理办公室要求辖区各单位分别制定了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对突发性事件的指挥、预警、人群疏散等程序进行了周密安排;二是每季度召开一次驻镇成员单位参加的治安形势分析会。在会上及时了解辖区居民的情绪和思想倾向,并对开展平安创建的单位进行工作指导和对下季度平安创建工作重点进行安排和部署;三是进一步完善了信访维稳工作网络,对辖区内重点信访事项都实行了包案制度,并充实了社区“两员”(信息员、联络员),实行信息报送制度,本着有事报事,无事报平安的原则。

2、以强化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为重点,构建完善的社会治安防控网络。我镇围绕“发案少,秩序好,社会稳定,群众满意”的目标,结合地方实际积极构筑治安防范框架。初步形成了 “打防控”一体化的防控运作机制,点、线、面专群结合的治安防范网络。一是进一步抓好警务进村居工作,现在村居治安巡逻队伍在片警的带领下,巡逻工作更加规范,防范工作更加有效,社区治安案件和刑事案件都有明显的下降;二是多种形式构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初步形成了以派出所和专业治安联防为主,以村居为依托,结合单位保安等基层治安力量共同参与的联防、群防的治安防控格局。三是克服困难,加大技防投入力度,扩大了防控的范围,提高了防控的威慑力和效果。

3、做好各类矛盾与纠纷的排查调处工作。本着“早发现,早处理”的“两早”工作原则,不断强化矛盾排查工作,定期分析全镇社会治安形势,排查影响全镇社会稳定的因素和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工作中,把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紧密结合起来,注重发挥村(居)委会和调解、治保组织作用,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内部,解决在萌芽状态。一是规范运作,调解中心建立健全了预测预警,排查调处,情况报送,调度指派,分流督办,领导和部门包案等工作制度;二是强化效能,对排查出的矛盾纠纷进行集体“会诊”,对排出的重大矛盾纠纷实行限期交办,限期调处。做到了纠纷受理一件调处一件,不积压,不推诿,不上交。

4、做好法制宣传工作。在工作中,我镇大力宣传依法治镇的好处,要求党员干部带头学法、守法,做维护法治的楷模。利用干部集中学习、综治例会等形式积极向镇干部职工教授法律知识。同时还下发了文件,成立了法制建设创建工作领导组,召开了专题广播会议,全面动员部署综治平安、法治创建工作,对镇机关各部门、各村居党支部、各企事业单位都作了统一要求,各村、企事业单位都能充分利用法制宣传栏报道创建活动内容,张贴标语,营造了良好的创建氛围。

5、社区矫正、安置帮教以及反邪教工作扎实有效。镇3

名专业社工认真履行职能,积极开展“三个一”的活动,即一次集中教育,一次公益劳动,一次电话汇报,27名情况良好。安置帮教工作做到了人员的底数清,基本情况清,思想动态清,生活来源清,交往关系清,现实表现清,做到了不脱管、不漏管、不失控,全镇52名人员思想稳定,心态正常,安心从事各种生产工作,无重新犯罪。进一步加大对邪教重点人员的控制,建立了“四个纳入”的管理工作制。同时我镇坚持把防范和处理邪教问题工作作为平安创建的一项重要内容,不断强化反邪教警示教育的工作力度,做好对法轮功等邪教人员的重新梳理工作,全镇原一、二类放心人员共50人,经重新排查梳理,无未转化人员。

6、加强外来人口管理和安置帮教工作。一是切实抓好流动人口管理。为了抓好流动人口管理工作,派出所在开展流动人口管理工作中加强了暂住办证登记率,特别是对辖区劳动密集型企业、市场等外来人口比较集中的场所进行了统一登记和办证。对辖区内外来人口零星散落的场所,则采取拉网式登记清查。二是强化重点人口管控。继续采取“严格管理、热心帮教”的工作方针,及时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将重点的管控工作与民警的日常工作紧密结合,及时掌握其活动状况。

今年是建国60周年,随着交通的进一步便利,经济危机的持久影响,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及平安建设工作面临着巨

大的挑战。我们将进一步统一思想,以促发展、保稳定为目标,在上级部门的正确领导和指导下,对照要求,克服困难,负重奋进,规范做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及平安建设的各项工作,为我镇经济社会难中求进,构建和谐刘桥做出应有的贡献。

篇6:杨桥镇创新社会管理工作

今年以来,我镇的社会事业工作,在镇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上级业务部门的关心指导下,紧紧围绕镇党代会和人代会提出的目标和任务,坚持以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理论为指导,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各项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就今年以来的主要工作简单总结如下:

计 划 生 育

一、指标完成情况

1——11月份,全镇共出生人数210人,(一孩179人,二孩31人)其中计划外出生2人,计划生育符合率99.05%;怀孕预计今年生16人,全年生孕合计226人。女性初婚152人,其中晚婚数60人。晚婚率39.47%。实施四项手术490例,其中结扎33例,放环280例,人流83例,引产1例,取环93例。全年无大月份引产,无行政侵权行为。统计误差率控制在2%以下;全镇现有已婚育龄妇女8532人,落实避孕措施 7899人,避孕措施落实率92.58%。

二、工作开展情况

1、领导重视,计生工作得到全面落实。

年初镇政府下发了[2007]12、15、32号三个文件,出台了2007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评估实施方案,及时调整镇人口与计划生育领导小组成员;镇长和各村签订了计生工作考核责任书,进一步明确了工作目标,工作责任。

2、摸清底子,计生政策得到全面执行。

今年以来,计生形势较为严峻。上半年,外来婚嫁女、再婚夫妇、未到法定年龄同居计划外怀孕时有发生。在镇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镇村干部的共同努力下,经过了多次思想工作,到目前为止,除永宁、凤凰各1例计划外出生外,其它均采取了补救措施。

3、深化服务,计生工作得到较好推动。

一是在全镇已婚育龄妇女中开展了避孕节育现状调查,了解育龄妇女生育意愿和避孕现状;二是对实施四项手术的育龄妇女上门随 1

访,进行心理疏导,宣传生殖保健知识;三是联合县计生指导站的开展育龄妇女生殖健康检查,全镇有1047名已婚妇女参加了检查。

三、下阶段及明年工作重点

以千方百计提高计划生育符合率,降低计划外怀孕率为工作重点,着重做好以下工作:

1、进一步加强基层队伍建设。以村级换届选举为契机,开展村、组两级计生网络队伍建设。

2、增建企业计生协,营造良好氛围。建好示范村计生协会之家,在部分外来员工较多的企业中增建企业计生协,为计生协充实力量,增强活力,以服务促发展,推动计生工作上台阶。

3、深化优质服务,为群众提供生殖健康服务。提供生殖健康服务,做好经常性随访工作,关心育龄妇女身心健康,做好药具管理、发放和四项手术费的报销工作。

4、加强流动人口计生管理,改进工作方式。加强基层对外来、外出的管理力度,把外来育龄人员纳入管理,提供生殖健康、避孕节育服务,充分调动企业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积极性。

5、提高统计质量,加强信息管理.进一步完善网络版育龄妇女管理内容,定期做好逻辑审查。抓好村级月报告单质量。

教 育 工 作

一、工作开展情况

1、积极实施布局调整,按计划撤并了曙光小学,曙光学前班和永福教育点。

2、中小学管理体制调整为以县为主管理后,狠抓了政府四项职能:(1)依法入学,今年中小学学校无流生;(2)校园周边环境得到有效整治;(3)学校安全工作;(4)涉及学校布局调整征地拆迁政策处理工作。

3、学校基建:三大块:(1)西塘中学易地新建,征地62.8亩,地点在开发区B4路东侧,总投资3304万元,争取年底动工,估计

09年投入使用(合并现西塘中学和海塘中学);(2)元通中心小学新建综合楼及食堂3300平方米,投入资金400万元,下半年已经开工建设,争取明年9月份投入使用。(3)元通中学新建教学楼及食堂传达室,面积2600平方米,投入总资金448万元,年底动工,力争明年9月份投入使用。

4、西塘幼儿园创县一级幼儿园工作,各项准备工作已经就绪,12月份将接受县教育局考核验收。

5、加强村成校建设。协助电庄、新城两村准备好各类台帐,迎接县级示范村成校的验收考核。

二、明年工作思路

1、配合县教育局做好西塘中学、元通中学、元通小学的各项建设工作,顺利合并西塘中学和海塘中学。

2、狠抓各中心幼儿园及下属村点幼儿园的安全工作。

3、积极开展农村成人学历教育,计划开设“畜牧兽医大专班”;继续办好外来务工人员和失土农民技能培训。

卫 生 工 作

一、工作开展情况

1、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

(1)抓参保及筹资工作。07合作医疗参保人数34555人(其中城镇居民52人),人参保率达到94.90%,个人筹资为1729310元(其中城镇居民4160元)。四级筹资总额为4077490元。

(2)抓参保农户报销补偿服务工作,1—11月份全镇已补偿人次5475人,补偿金额共计2304857.04元。其中住院1523人次,补偿金额2233757.46元;门诊3952人次,补偿金额 71099.58元。

(3)加强对基金运作的监管工作,每月对报销补偿情况在政务公开栏和村务公开栏同时公布,接受群众监督。

2、社区服务中心工作

做好合作医疗参保农民两年一次健康体检的扫尾工作,组织医务人员下村开展农民体检。两年来共免费健康体检31099人,免费体检

率达到 90 %以上。

3、农村改水

(1)加强投入,巩固农村改水成果,全线完成元通镇南(盐嘉公路凤凰路南端交叉口往北到大庙桥南堍)供水主管道联网工程,总投资35。8万元;凤凰村、青莲寺村管网扩容技改工程,总投资25.6万元,八团村管网技改工程,总投资11.7万元,兴隆村管网扩容技改工程,总投资8.3万元。

(2)抓各项管理,努力提高经济效益.一是落实专人对各深井机泵开展巡查维护;二是积极开展查漏、抢修,最大限度降低漏损率;三是对10台专用变压器采取防盗保护措施,确保使用安全;四是完善水费抄收员考核责任制,加强水费收缴;五是按规定期限进行水塔清洗消毒,确保所供水质符合国家饮用水卫生标准。

(3)按照千万农民饮水工程的总体计划,做到规范施工,保证质量,扩大受益面,降低漏损率,积累好资料,11月28日已通过了市里的“千万农民饮水工程”的工程 验收。

4、食品安全

(1)加强领导,强化食品安全工作责任,及时调整镇食品安全委员会,镇政府与13个村签订了《2007年食品安全工作责任书》,并下发了西政[2007] 28、29号文件,明确07食品安全工作要点和目标责任制考核办法。

(2)加强监督检查,落实监管责任,组织卫生、工商、质监、工办等职能部门进行食品安全集中检查。加大对餐饮业、企业食堂、及放心店的督查力度;关停全镇7个豆制品加工场,确保广大人民饮食安全。12月7日县食安委对我镇进行了年终考核。

另外,今年申报了四个卫生先进单位、卫生村,其中市级2个(元通中学、电庄村),3个县级(海塘村、八团村、刘庄村),年底将要迎接验收;牵头主持了嘉兴市第二血防联防片的查螺工作和各项活动;积极开展了城乡统一灭鼠及第19个爱国卫生月的各项工作。

二、下阶段及明年工作重点:

1、精心策划,认真准备,积极做好08年城乡居民合作医疗参保

筹资工作。

2、依照政策的标准,严把合作医疗报销补偿关,按规定受理报销,确保合作医疗安全、有效、正常运行;提高工作人员的服务水平,认真接待群众来电和上门报销,努力为参保农户提供优质服务。

3、进一步提高社区服务站责任医生的业务水平和专业知识,使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等工作有新的起色,合理安排农民健康体检,提高健康体检质量,真正服务于广大参保农民。

4、加强旧管网的维修和改建,最大限度降低漏损率。结合县农村供水一体化工程,做好二级管网的规划摸底工作。

5、狠抓食品安全工作,按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坚持“统一编导,政府负责,部门协调,各方联动”的工作机制,强化日常食品安全监督机制,确保全年无食品安全事故发生。

民 政、残 联

(一)工作开展情况

1、民政工作

(1)做好城乡低保救济工作。根据“应保尽保,应补尽补,应退尽退”原则,1-11月份核实批准27 户76人享受低保救济,227户564 人变更低保救济,20户51 人取消低保救济。到11月底全镇共有低保户254户643人,月发放金额48943元,其中城镇低保 14户 14 人,农村居民240人629人。到10月份总支出 715582.64元。

(2)做好全镇19户危房户的改建工作,争取县民政局补助资金,确保危房户改建工作顺利实施(县4000元,镇2000元/户)。到目前为止,已有16户完成了新建和改建工作。

(3)依法落实优抚政策。全镇共有在乡复员军人52人,伤残军人2人,带病回乡军人3人,平均每月定补31157元,到11月份止,共发放定期补助367911元。

(4)加强敬老院内部管理,确保五保老人衣、食、住、医、葬。目前敬老院内共有五保老人24名,其中开发区9 名,经费由县、镇、村三级负担,全年标准支出每人4000元,做到五保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医。

(5)做好移民的服务工作。根据盐移民办[2006]1号文件精神,对全镇39户135人(包括新安江水库等婚嫁落户的6户6人)下发了移民后期扶持基金(人均50元/月,全年300元,发放20年)。

2、残联工作

(1)积极开展“同沐春风,共享健康”为残疾母亲健康检查活动,与镇妇联联合为10名残疾母亲进行健康检查。

(2)帮助残疾人排忧解难,为海塘村残疾人张云浦和电电庄村丁君林到医院进行动脉曲张手术治疗。费用由中医院和汪建林老板捐助。

(3)开展“一户多残”调查工作,全镇共有一户多残家庭26户,4户属于特困多残家庭,报请县残联给予特殊照顾。

(4)认真做好镇残疾人联合会第五次代表大会的换届选举工作。

(5)认真开展老年白内障复明工作。全年共有15名患白内障老年做了复明手术,补助资金9500元。

(二)下阶段及明年工作重点:

(1)认真做好08年低保户、低保边缘户调查核对工作,做到应保尽保,应补尽补,应退尽退。

(2)认真做好08危房户的调查摸底工作,争取县补助资金,确保危房户改建工作顺利实施。

(3)加强敬老院内部管理,做到五保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医。

(4)正式启动康复服务中心工作。根据县政府步骤,到2008年底,全镇有需求的残疾人70%得到康复服务,到2010年,全镇基本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工作目标。

体 育 工 作

08,我镇将争创省体育强镇。(06年:沈荡、秦山;07年:澉浦、百步)

镇社会事业办

篇7:杨桥镇创新社会管理工作

----新桥镇认真做好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

新桥镇辖11个村,2个社区,总人口20300人,有各类企业(用工单位)46家,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工作面宽量大。镇党委、政府始终按照统筹城乡就业和加快建立覆盖城乡社会保障体系的发展目标,把握“六到位”的基本要求,落实“服务民生,构建和谐”的工作任务,切实加强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平台建设,努力为全镇经济社会发展构建“才有所用、壮有所为、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的生动局面。

一、强化基础,整合资源建平台

一是及时建立平台机构。按照上级要求,建立了镇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和新桥社区服务站,坚持明确标识,挂牌服务。各村服务站建设筹备工作已经启动。二是科学规划办公场地。充分考虑业务特点和服务需求,在便民服务中心内相对独立安排了近100㎡的服务场地,设立了“劳动就业”“失业登记”“社会保险”“劳动维权”共4个服务窗口,落实了专用档案室1间。坚持美观、便民、规范的要求,对各项工作制度、工作职责、工作流程均进行有效公示。三是充分保障办公设备。将配备的电脑、打印机等办公设施设备全部保障基层平台工作使用,制定专用办公设备使用管护办法,落实了管理责任。四是积极充实人员队伍。主动克服人少事多的矛盾,为镇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明确了分管领导,落实了专职负责人、专职工作人员2人,2名协理员全部到岗。五是动态管理服务对象。建立和完善了社区下岗失业人员登记台帐、社区灵活就业人员登记台帐、社区“4050”人员登记台帐、社区“零就业家庭”登记台帐、社区离退休人员登记台帐、社区居民办理社会保险补贴台账和社区居民医疗保险等方面的台帐,并逐一输入微机实现动态管理。

二、强化宣传,深入发动造声势

及时、准确、全面地将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政策法律、法规和方针宣传到辖区居民是基层平台的重要工作。为此,我们在交通要道,各村

社群众居住较集中的点,通过制作宣传横幅、书写墙体标语和印发宣传单等渠道,对劳动保障工作进行立体式宣传;组织劳动保障工作人员入户、入企进行宣传,使政策家喻户晓,有力地促进各项工作的开展。尤其是在雅化工业园、帝尔新能源以及赵家坝工业园征地拆迁中,涉及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及医疗保险问题,出动宣传人员208人次,集中开展政策宣传12次,共发放再就业新政策、养老保险、失业保险政策等各类宣传单3000余份。截止目前我镇共有720名失地农民参加了失地农民养老保险。

三、强化服务,保障民生构和谐

篇8:创新社会管理

在近日召开的全国民政会议上, 温家宝总理在讲话中谈到:“政府的事务性管理工作、适合通过市场和社会提供的公共服务, 可以适当的方式交给社会组织、中介机构、社区等基层组织承担”。我们国家“创新社会管理”的多方面诉求呼之欲出, 这一簇新的执政理念在诸个领域和地区已经展开尝试。

“社会管理创新”无疑是近几年中国社会最热门的话题。中央层面指示频频, 地方试水屡获突破。2003年“非典”疫情发生后, 社会管理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一项主要职能被确认下来, 现有社会管理的缺陷和问题开始引起各级党委政府的广泛重视, 一些改革创新也在逐步展开。2011年, 国家主席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 提出要“扎扎实实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 同时指出要“着重研究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思路和举措”, 并对如何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内蒙古作为民族区域自治地方, 在创新社会管理方面有许多独特区情和特点。深入研究这些区情和特点, 把握国内外社会管理领域创新的实例及成果, 走出符合内蒙古自治区实际的创新社会管理之路, 当是自治区理论界应当关注的课题。

上一篇:声乐选修课计划下一篇:企业设备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