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桥镇板桥村难点村治理工作总结

2024-04-18

盛桥镇板桥村难点村治理工作总结(精选7篇)

篇1:盛桥镇板桥村难点村治理工作总结

***镇***村“难点村”治理工作总结

去年以来在镇委镇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村两委一班人齐心聚力,各项工作按计划有步骤的开展,现将我村今年难点村治理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村部“新”了

***村原村部在原老五里乡一个油厂内的几间仓库里,办公条件极其简陋,随着时间的推移,办公场所已不能满足办公需求,制约了村常规工作的开展,新建一个村部势在必行,恰逢去年***村被列入县2010年计划村级活动场所建设村,镇委镇政府非常重视,经研究,决定将村部现有场所和原五里乡政府集体资产处置权下放到村,交由村自行处置,作为新村部建设的启动资金。为此,村两委高度重视,严格按照“四议两公开”的工作程序和工作方法对老村部拍卖、新村部的选址和方案设计进行决策和实施,3月29日新村部破土动工,6月21日村部封顶,9月20日全体村干入驻办公,在新村部建设期间,全体村干部一帮人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遇到困难一起上,克服了阴雨天气对施工进度的影响,确保了主体工程按期完成,并顺利入驻。

二、干部“勤”了

***村由原***、铁山、羊妃、老院四个小村合并而成,村级债务148万元,村干部“等”“靠”“要”的思想比较严重,观念落后,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强,惰性很大。通过今年全镇“创先争优”以及 “两问两政治”活动的开展,以及平日加强了对班子的理论学习和业务培训,优化了村干部的知识结构,提升了理论素养,激活了发展意识,激发了村干部的进取精神,在对身边典型“王坤友”村支书的学习后,村干部们自发写出了学习心得,并表示要以全新的工作状态,饱满的工作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去,力争***村的各项工作在全镇争先进位,在年底的全镇考评中,我村的招商引资、党建工作、财务工作等工作收到镇政府的表彰。在随后的工作中,村干们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了明显的提高。

三、村庄“美”了

在做好村日常事务外,村两委积极到相关单位争取项目,力争改变村容村貌,去年我村争取到全省农村环境综合治理项目,项目落户在我村荇塘村民组,项目涵盖污水处理、改厕及绿化等内容,项目实施后,将有效改善该荇塘村民组及周边的环境,使荇塘成为全村新农村建设的样板。新村部建成后,我们还邀请了市园林处苗圃设计院对新村部及周边进行了绿化,通过园林设计师的搭配,使村部一年四季都有绿叶植物,美化了村部环境的同时,也提升了村部的品味。2

此外,去年年初,对原羊妃林场200亩荒山种植了桂花、紫薇、红杉等苗木,对毛湾村民组190亩荒山进行了绿化。

四、路面“硬”了

老院-羊妃路贯穿***村南北,是***村的主要干道之一,一直以来该路段坑坑洼洼,“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是该路的真实写照,给沿途居住群众生产、生活带来不便,严重影响当地经济发展。去年上半年“老-羊”路建设在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顺利开工,3.5米宽的水泥路已铺设1.5公里,目前,又对剩下的2公里—“五里-羊妃”路段进行路基铺设,方便了交通,大大的改善住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五、党建“强”了

今年以来,村两委认真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从村情实际出发,结合实施“双培双带”先锋工程,大力培育“一村一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以毛湾村民组高小超养鸡专业户为代表的一批村级养殖专业户已初具规模,组建了“汪洋禽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定期召开村两委党建工作会议,对上级党组织确定的工作任务、工作目标以及交办事项认真组织落实。认真执行“三会一课”制度,按照规定,认真做好村党务、村务公开工作和党风廉政建设,自觉接受广大村民的监督。按照 3

要求开展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制、无职党员设岗定则、“双培双带”先锋工程、党员承诺、流动党员“双向带动”等工作。今年发展了4名党员,在积极要求进步的村民中吸收了5名入党积极分子。

总结一年的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与各级组织部门和镇上的要求还有差距,针对这些不足,我们将认真做好总结,提出具体的整改措施,力争在今年取得更大的进步。

篇2:盛桥镇板桥村难点村治理工作总结

一、工程概况

板桥镇张坝村公路建设工程是从白房村10组白联路交叉路口至张坝村1组三联路接轨止。路线全长4.3公里。采用四级公路标准,路基宽4.5米,路面宽3.5米,路面面层采用C30混凝土,基层采用8cm泥结碎石,底基层采用20cm片石补强。

二、工程管理

我们严格按照公路工程项目管理基本程序,从项目立项、项目法人组建、招标投标等方面,都严格履行基本建设程序。在具体操作中,既要实现快速发展,又要确保工程质量,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公路建设的良性发展。我们在建设中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严格合同管理

首先,工程施工采用公开招标确定施工队伍,工程造价、工期、人员、设备等主要指标,严格按照合同进行。工程监理也实行合同管理,对工程施工中的各种变更,严格履行程序,对不降低工程质量的前提下,严格控制变更,对工程量有影响的变更,坚决杜绝。

(二)充分发挥部门作用,确保工程正常施工

一直以来,我们积极采取措施,千方百计地调动地方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的修路热情,使公路建设变为政府行为、变为人

民群众自觉行为。

其一、领导重视、靠前指挥。在工程建设中,镇委镇政府多次召开由镇长、主管镇长参加的调度会和现场办公会,通过调度会、现场会和村民代表视察等形式,督促进度,检查质量,解决问题,形成了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齐抓共管、密切配合、积极参与的良好氛围,将公路建设摆在了全村工作的突出位置,对新一轮公路建设和项目开发产生了强大推动作用。其

二、政府政策扶持,加大投资力度。我县在财力较弱的情况下,仍然在财政资金中给公路建设挤资金,目前地方配套资金全部到位。

其三、坚持宣传鼓动。我们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宣传地方政府抓公路建设的好经验、好观点、好思路。今年年初,我们通过层层签定责任书和表彰奖励等办法,调动建设积极性。我们还通过电视台,广泛宣传公路加快建设的喜人场面,这些有效的宣传形式,收到了较好效果,使广大群众认清了公路是我县经济发展、壮大农村经济,加快小城镇发展的基础性、先导性产业,是为农民办好事,办实事,从而自觉自愿地为公路出力,强有力的宣传使各级党委、政府、及广大农民群众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形成了发展公路的良好氛围和巨大合力。

(三)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确保公路健康发展

我们认真履行行业管理职责,坚持以质量、效益、安全为核心,依照工程管理的相关要求,对公路加大监督、指导、协调

和服务力度,保证了农村公路的持续、健康发展。

1、严格技术标准。为适应公路发展的需要,从行业管理的职能出发,给公路建设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一是制定技术标准。针对公路建设项目技术人员少,经验少,原有农村公路基础差、技术标准低的实际,制定了具体的技术标准,明确提出:公路建设必须要高标准,路面要达到优良标准;同时,为确保技术等级和建设质量,参照干线公路建设标准,对路基、路面、桥涵也提出了具体的技术指标要求。二是对参加农村公路建设的相关人员进行技术培训,提高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施工人员的管理水平和技术素质。三是加强建设过程的技术指导,委派业主代表对工程进行监督指导。

(四)严格质量监管,确保“建设一条路,优良一条路”。首先,坚持推行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监理制和合同制。根据农村公路建设特点,成立项目法人,施行项目业主责任制,达到了规范和建设的统一。按《招标法》的要求,整个招标和评标工作都有行政监督、纪检监察,经过专家评标,最终由项目法人定标;各建设项目均实行监理制,按工程规模确定工程监理密度,监理旁站率要求达到95%以上;所有建设项目均实行合同管理,所签定的监理合同和施工合同均要到上级交通部门备案。在推行“四制”的同时,为确保质量还实行了质量责任追究制,我们把质量指标也同时落实给施工单位,并采取签定责任书的形式加以制约和监督执行,做到层层承担建设质量

责任,确保建设质量。

其次,突出抓好公路建设的关键环节,严把“五关”。即严把设计质量关,严把招标关,规范招投标行为;严把材料质量关,不合格材料不准进场使用;把好设备进场关,加强设备进场控制;严把试验和检测关,控制检测频率,保证试验检测真实可靠;严把验收关,认真做好过程检查和分部分项验收。不简化任何程序,同时,加大监督检查力度,组成联合检查组,对农村公路在建工程进行了监督检查。

(五)坚持建养并重。我们在建设的同时就为公路养护奠定基础,不断强化路容、路貌建设,在完成路基的过程中就将路肩硬化、边沟固化、植树台美化一次成型,大大减少了人力、物力和财力,为农村公路建设积累了良好的经验。

板桥镇张坝村委会

篇3:“难点村”治理工作总结[模版]

在开展科学发展观治理活动中,我镇**村被确定为“难点村”,一年多来,通过各方面的工作,难点基本得到了治理。

**村原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是三个村合并后,当时的两委班子不团结,缺少凝聚力;由于地处圩区,经济发展落后;村级债务较大;无活动场所;水利基础设施较弱。

就如何对该村进行治理,镇委、政府高度重视,多措并举进行治理。一是制动与县委办联系,形成结对;二是下派一名干部到村任挂职书记;三是积极申报设置由村改为村社区;四是抓阵地建设;五是补基础还欠账;六是盘活资产,逐步偿还。

由于镇委、政府的措施得力,一年来,该村治理成果十分显著,挂职书记化解矛盾,谋发展。在县委办的支持下,村建成了200多平米的活动阵地;镇投入28万元,用于村砂石和排涝站建设,现已竣工;经县民政局验收,农村社区已建成;村“两委”班子已进行了充实调整。凝聚力,战斗力和工作活动有较大增强。今年在**高速绿化带大汇战中,400多亩的土地扭转,一周内就完成了任务,取得的成绩得到了市委领导的认可。社会稳定,群众安居乐业。

篇4:盛桥镇板桥村难点村治理工作总结

“难点村”整治工作总结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纪委、中组部、民政部等12部委《关于开展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难点村”治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民发„2009‟20号)和《中共重庆市委办公厅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难点村”治理工作的实施意见》(渝委办发„2009‟19号),全面提高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的整体水平,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统筹城乡改革发展,按照《中共重庆市长寿区委办公室重庆市长寿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开展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难点村”治理工作的实施意见》的安排,经镇党委加强组织领导,相关部门共同努力,全面完成了对“难点村”堰耳沱村的治理工作。

一、堰耳沱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的经济基础不牢。村务公开、民主管理作为农村政治发展的重要举措,需要一定的经济条件作为支撑,但是我村农村经济相对落后,村级经济基础薄弱。由于缺乏为村民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的财力和物力,导致村级组织没有号召力,不能凝聚民心。

(二)公共服务不到位。村级管理公共事务、促进基层组织建设、搞好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民生产生活环境、健全农业社会服务体系、发展农村文化教育等方面,仍然存在很大的不足。

(三)个别村干部素质不高、作风不实、工作方法不当。尤其是个别村干部意识淡薄,居官不清,为政不廉,滥用职权,以权谋 1

私,直接损害群众利益。

(四)村支两委对村务公开不够重视。村务未能及时公开且内容不规范、不完善、不具体。如冬春荒粮发放的人员、金额、农村低保对象、农业直补资金等具体情况未及时在公开栏上进行公开,特别是村级财务收支公布不具体。

(五)存在民主管理不民主现象。民主议事、民主决策作用发挥不好。村委重大事项未经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缺乏民主监督,如村级公路建设及筹资、资金管理、质量监管、招投标等方面。

(六)四薄一册不规范,未按内容要求进行分类,工作做了无记录。档案管理不规范,未对相关材料进行整档归档,材料的收集不完整。

由于堰耳沱在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上存在的种种问题,这将不利于保障本村农民群众的民主权利和本村的经济社会发展等各项事务的发展。为此,我镇积极调动一切有利因素,开展“难点村”治理工作,以此同时,妥善处理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有效促进了“难点村“治理工作的扎实稳妥进行。

二、“难点村”治理工作的主要方法

在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以及市委三届四次全委会精神要求,以解决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切入点,以村级组织建设为重点,以健全和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为着力点,保障村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促进农村社会和谐,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对堰耳沱的治理工

作的主要做法有:

(一)加强组织领导。高度重视“难点村”治理工作,为了把“村务公开、民主管理、难村治理”工作开展好,特成立了龙河镇村务公开、民主管理、难点村治理领导小组及办公室;成立堰耳沱村务公开、民主管理治理工作组;镇党委书记是“难点村”治理工作的第一责任人,亲自组织协调指导工作,帮助解决问题;镇政府各相关部门明确职责,充分发挥作用,加强协作,形成合力,确保了治理工作的落实。作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配套性工程,列入工作考核目标,采取得力措施,对工作不力、进展缓慢的,要予以通报督办,确保有专人管事,有专门工作经费办事,保证治理工作顺利开展。

(二)加强村级组织建设。解决村级组织软弱涣散、村干部能力不强问题。建立健全村务公开监督机构和村民主理财机构,切实规范并保障其履行职责。利用党员远程教育,对村干部进行培训,不仅要学习掌握党务方面的知识,还要懂得如何带领村民实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切实提高他们的政治思想素质、民主法律素质和开展农村工作的水平。

(三)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解决村务不公开、管理不民主的问题。加强村务公开栏建设,创新公开形式,保证村务公开及时便捷,全面真实。完善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健全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议事规则,引导村民规范有序地参与村级公共事务的决策和管理,保障村民享有正当的民主权利。

(四)帮助发展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解决“难点村”经济和社会发展长期落后的问题。引导村级组织和村民根据市场要求和本村的实际条件,大力发展集体经济,鼓励村民加大种养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

(五)强化农村社会管理。消除可能引发农村社会不稳定的因素。加强农村社会管理,坚持服务农民,依靠农民,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做好教育和思想引导工作,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维护农村正常生产秩序。引导村民以理性的方式表达利益诉求,维护自身权益。

(六)进一步解决农村干部在工作中可能存在的突出问题。从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认真解决损害农民利益的突出问题。要进一步完善民主评议村干部机制,建立和完善对农村干部的考核评价机制及鼓励约束机制。

(七)抓党风廉政建设。对财务公开,党风廉政建设等问题,坚持村支两委大走访制度,深入群众,了解群众疾苦,切实解决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保一方平安。

三.“难点村”治理效果及下一步打算

经过镇党委、政府多方面的督促和大力支持,积极与供电部门协调,已将两台50KVA的变压器更换为100KVA,彻底解决了老百姓用电紧张的问题。加紧硬化公路,达到硬化公路覆盖率95%;建立建全村级图书借阅室,丰富村级文化生活;完善村内各项规章制度,规范村级管理制度。新建了村办公楼,办公设施得到了改善,建立了党务、村务公开栏,村基础设施得到很好的该站,各项制度已健

全,民主管理制度走上了正轨,村务得到按时、全面的公开,全村各方面的工作均明显改观,与全镇工作保持了步调一致,平衡发展。我镇下一步工作的打算:

1.继续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强化堰耳沱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结合今年村支两委部班子换届,进一步加强村级班子建设,做好培养发展年轻党员工作,增强生机与活力。

2.继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加强对村党员干部廉洁自律教育,落实党务、政务、村务、财务公开制度,规范村财务运作。建立健全村务公开民主管理长效监督机制,确保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工作制度化、规范化,促进堰耳沱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3.坚持发扬民主。继续加大堰耳沱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的宣传力度,确保整改效果的保持,实现标本兼治;发扬民主,提高村民的主人翁意识,积极监督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的规范实施,建立反馈机制,确保矛盾的及时解决,巩固整治成果。

重庆市长寿区新市镇人民政府

篇5:浅谈难点村治理工作的内外统一

潜江市现有难点村25个,占全市328个村总数的7.6%,自2009年与全国、全省同步开展难点村治理以来,该市紧紧抓住“内治”(即村民自治)治本与“外治”(即社会力量投入)治标相结合,做到内外统筹,标本兼治,在“难点村”试点工作中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一、抓“内治”,充分调动了村民自治的积极性

“内治”是治本。自2009年8月全省“难点村”治理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后,该市迅速成立了以市委副书记张宗光任组长、常务副市长龚定荣、市委组织部部长李玲、市纪委书记魏友元、市人大副主任李金萍、副市长郭平任副组长、民政、财政、国土资源、农业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难点村”治理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市民政局局长袁作振任主任。领导小组办公室在杨林洲和回龙村分别成立了两个试点工作专班,专班人员多次深入试点村开展调研,掌握村基本情况及村民心声。两个试点村的主要症结是:一是党务、村务和公务公开不及时,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大会开少了,群众对干部有意见;二是两个村没有通村道路,制约了村级经济的发展;三是两个村办公场所陈旧,杨林洲村办公室与村卫生室挤在一起,回龙村在村废旧小学三楼

办公,不方便群众办事。四是村民习惯于传统种植模式,杨林洲以种花生、黄豆为主,回龙村以种油菜和棉花为主。针对调查的“难点村”实情,工作专班每村制定一个治理方案,将第一条原因列为“内”因,决定结合第三批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在市纪委、市委组织部、市民政局和驻村部门人员指导下,村委会在村党支部领导下依法依规开展自治。一是规范村务公开墙内容。两试点村依据鄂民政规[2009]2号文件精神,更新扩展了村务公开墙内容,村级财务做到一季一公开,村支两委、党员会议、村民代表会议决议、监督员参议、一事一议决议以及村民点题要求公开的各事项,全部做到办事原因、过程、结果及群众反馈意见的四公开。二是完善村级各项工作制度。每村按照市委组织部、市纪委、综治、民政、计生、信访等工作职责建立了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规范了村级办事程序。三是完善村务公开档案,健全了村务公开薄、财务公开薄、村民代表会议记录簿、村务公开监督小组登记薄、村支两委联系会议记录簿、村民意见及建议反馈登记册“六薄一册”档案,丰富了村务公开内容和程序,畅通了群众诉求渠道。四是设立便民服务中心。两村分别在村委会一楼设立便民服务中心,每周二至周五安排村干部值班,不定期邀请镇农业、司法、民政等干部到村指导,对群众反映的问题提供政策法律咨询,深受群众的好评。回龙村村民住宅分散、村组公路狭窄、凹凸不平,去年底,该村召开村党支部会议,提出了修建回竹公路的建议,通过“两委”会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代表

大会决定,形成了共识,并很快得到了有效地实施。杨林洲村通过抓村务公开,推行“一事一议、以奖代补”制度,调动了全村党员干部和群众兴办集体生产公益事业的积极性,在开展村级公路建设、环境整治、开挖三沟等农村工作中,群众义务投工、党员义务监督,确保了工程建设顺利进行。

二、抓外治,为村级经济发展提供必要保障

俗话说“内治是基础,外治是保障”,在“难点村”治理过程中该市做到了内外统筹,同步推进。

(一)加强组织领导,强化“难点村”治理工作责任

市委、市政府把“难点村”专项治理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健全组织机构,落实目标责任,形成了市镇两级齐抓共管,部门各负其职,专班一抓到底的工作格局。一是完善市镇两级以党政主要领导任组长的“难点村”治理工作机构,市领导包镇处原则上包一个“难点村”治理。二是“有难点村”的镇处要落实主要领

导或班子成员包村的责任制,每村制定一个治理方案,建立一份治理台帐,做到一村一策。三是市委、市政府派经济实力较强科局和单位入驻“难点村”,与“难点村”开展结对共建奔小康。四是每个“难点村”有一个治理工作专班,形成我市领导包镇处、镇处到班子成员和部门干部包村、工作专班包治理的工作格局。

(二)加强部门协作,加快“难点村”治理工作步伐

一是开展城乡互联,结对共建活动。该市工作专班主动与市直、镇直有关部门取得联系,争取他们联镇驻村。现今,25个市直部门和单位与25个“难点村”结成一对一、一帮一的对子。

二是积极争取上级有关部门对“难点村”进行有效的帮扶。近年来,市公安局投资3万余元购置840米自来水管,解决了杨林洲村一、二组84户村民吃水难的问题。市纪委、市组织部、市公安局、水利局、教育局、民政局等部门先后投资70万余元,为杨林洲村修建了长达2.7公里的杨泽公路。市公安局驻村工作队还与杨林洲村陈清华、黄仁中等21名困难党员、市公安局局直单位还与吴胜方、陈海林等10户特困群众结为帮扶对子,除了在生

产、生活上给予帮扶外,还捐款捐物价值达1万余元。至今,市科技局投资6.5万元为回龙村修通了2.5公里的村级公路,有效地解决了当地群众行路难问题。

篇6:盛桥镇板桥村难点村治理工作总结

县“难点村”治理工作领导小组: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关于开展“难点村”治理工作实施意见》和镇《关于开展三塔集镇“难点村”治理工作实施方案》的文件精神,改变“难点村”张寨村情况,2009年底以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开展了难点村专项治理工作。现将治理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三塔镇张寨行政村位于三塔镇南部,由原陈庄、张寨、许庄三个村合并而成。其东依S202省道,西靠老501道路,北靠土六公路,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全村辖21个自然村,1013户,人口5635人,耕地3797.966亩。村设党支部,下设5个党小组,共102名党员。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村组织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

1.村干部素质不高,缺乏依法开展工作的能力。造成村干部素质偏低的原因:一是本身学历不高,基本功差。村现任村干部8人,第一学历6名为初中,1名为文盲,虽有4名村干参加了继续教育,2名取得了大专学历,但实际文化水平不高,这是造成村干部素质低下的一个重要因素;二是培训少,缺乏相应的学习机会。县镇虽有组织村干部培训,但无法提高其系统的理论、文化水平、统揽全局和依法行政的能力;三是远程教育在村作用发挥不明显,起不到提高村干部素质的作用;四是村干部身份特殊,集生产经营和繁杂的村务于一身,“上面一根针,村上千头绪”。村干部待遇低,工资收入不能维持其家庭和自身的必要开支,因此村干部必须忙于寻找经济出路,导致其自身学习的后劲不足。

2.外出年轻党员和务工人员较多,后备干部难培养。全村党员102人,年轻党员仅为20人,外出党员50余人,年轻党员大部分外出。全村50%-70%的18岁-50岁的村民均外出务工经商,在家年轻人很少,培养发展党员困难,导致培养后备干部难。

3.党员党性意识淡薄,利心杂念较重。该村是2006年7月经村行政区划调整原陈庄、张寨、许庄三个行政村合并而来,经过近4年的整合,虽相对来说较前两年稍好,但磨合力还不强,还存在明显的地域观念,在涉及到自身利益的时候,不能处理好大众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党员缴纳党费不积极、不主动,政治思想不浓厚,缺乏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严重影响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

4.村集体组织经济为零,致使村组织开展工作缺乏经济活力。该村可支配资金仅为每年4800元的办公经费,这些给工作的开展带来难度。

(二)党务、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村务公开不规范。村务公开的内容不明确、形式不具体、时间不及时、程序不规范,缺乏管理监督。部分村干部还未完全由管理型干部向服务型干部转变过来,家长式、命令型管理导致与群众产生矛盾。对村务、党务公开存在偏差认识,村民理财小组、纪检小组发挥作用不明显。

(三)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方面存在的问题:

1.群众普遍受教育程度不高,接受新生事物能力弱。据调查统计,全村50岁以上的村民中,文盲占10%,小学文化占65%,初中文化占25%。30岁-49岁的村民中,小学文化占10%,初中文化占60%,高中文化占30%。30岁以下的村民中,初中文化占40%,高中文化占60%。在家的多数50岁以上的村民,普遍文化程度不高,接受新生事物能力不强,这给发展规模产业和公益事业带来难度。

2.农村信息不够畅通,农民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弱。发展经济多数凭经验,不能很好掌握和分析市场信息,不能掌握市场经济规律,而往往成为市场经济的奴隶,受市场经济规律的影响很大,抗风险能力不强。

三、治理措施

1、加强领导,建立制度

“难点村”治理工作任务繁重,责任重大。为此镇成立了以党

委副书记张朝金为组长,纪委书记、分管组织工作、城建规划、工业的党委委员为副组长,由各镇各站所负责人和包村干部为成员的治理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以加强治理工作的领导。同时把治理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定期对治理工作加强研究,及时给予指导。在摸清张寨村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制订了《三塔集镇关于开展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难点村”治理工作的实施方案》、《关于三塔集镇“重点村”党支部整顿工作计划》、《三塔集镇推进“难点村”治理工作的主要措施》等,对张寨村治理工作形成系统的操作性强指导文件。加大了对村督查指导力度。党委副书记张朝金经常到村指导督查村全面建设情况,列席参加村两委会议,指导村两委工作,镇站所各负责人也经常到村指导工作,并在各业务工作范围内给予村工作上的指导与帮助。第四批选派、市政协办公室干部戴明到村以后,组织委员刘西仁经常到村予以他指导帮助,为他尽快进入情况开展工作打下基础。

2、统一思想,认清形势

镇党委政府把张寨村两委班子成员充分认识到 “难点村” 治理工作对村的意义放在了治理工作的第一位。把讲清治理“难点村”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维护农民群众根本利益,造福“难点村”群众的需要;是顺利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的需要;是促进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维护农村稳定的需要;是健全和完善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的需要的认识问题摆在首位,在村两委会议及党员学习中经常讲、反复讲,使党员干部认清治理工作的重要性;张寨村的党员干部因此也经常讲治理,以知耻而后勇的干劲,为脱掉“帽子”共同努力,对症下药,整改提高。

3、完善思路,不断创新

“难点村”的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一是不断调整和完善工作思路,找准切入点,创新工作方式方法,落实各项措施,做到在思想认识上有新提高,在组织领导上有新举措,在群众参与上有新拓展,在工作推进上有新成效,认真解决好“难点村”存在的突出问题。镇党委政府对张寨村2010年及2011年的党建工作计划、新农村建设计

划实,行会审制,一条一条的帮助梳理,一项一项的进行修订,力求做到符合村实际与村发展需要。今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镇党委政府又组织各站所负责人对村的“十二五”规划实行会审,合格后才付诸于实施。二是实行动态治理,即“难点村”出现一个问题就治理一个,出现二个就治理二个,每治理好一个再销号一个,如若出现反弹则重新治理;三是对症下药,不搞一刀切,存在什么问题就重点解决什么问题,避免摆形式走过场,确保治理工作取得实效。

4、借助外力,讲求实效

镇党委政府借助第四批选派干部在村工作东风,加大了对难点村治理力度。一是支持与扶持。专派组织委员刘西仁指导选派干部戴明在村工作,在维护其权威、支持其工作上下了功夫。张寨村自合村以来,未发展一个党员,戴明上任后,看到原来的党员发展对象条件已成熟,可以发展时,就支持其发展,从而结束了该村未发展党员的历史。党建工作一直以来是该村的弱项,镇党委政府就派有党建工作经验的干部手把手的教戴明,从而使张寨村的党建工作走在全镇前列,有的工作还在县检查中受到好评。目前,该村党建工作、党务村务公开、阳光村务公开工作在全镇甚至在全县都是最好的。

5、依靠自身、自纠自建

镇党委政府把依靠村自身能力脱掉“难点村”帽子做为重要的抓手,在为其选强配齐班子的同时,强调依靠自己发展做为治理工作的主抓手。扶持与支持选派干部、第一书记工作的同时,支持与扶持主持支部工作的副书记陈怀辉工作,镇党委书记耿振平、副书记、镇长张平久多次找其谈话,了解村情况,给予工作上的指导与政策上的支持。村民对张老、宋庄修路问题反映强烈,在一事一议奖补项目修路的基础上,放权给村招标修路,使群众反映的问题很快得到解决。小冯庄土地复垦项目,也通过此,使小冯村民组可多得30亩良耕地。群众看到村里为他们办了实事,对村两委更加信任了,同时也进一步密切了干群关系。

四、治理成效

1、增强了组织凝聚力

通过为村民办实事好事,同时发挥党员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加大了村两委成员的学习培养力度,定期不定期地在村党员干部中开展学习活动。对村干部进行严格管理。从而,提高了班子素质,提高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2、加强基础设施

(1)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通过“一事一议”政策资金,以及多方争取的帮扶资金,2010年以来完成5个村民组道路修筑申报项目,其中两个已开工建设。村卫生室建设项目已获批准,正在选址建设之中。

(2)改善村级活动场所

2010年村党支部多次召开村民代表会议、党员代表会议,研究和讨论村级活动场所建设问题,通过获得镇党委的支持,多方筹资,对村部进行了彻底地改建,室内墙体装修一新,门和窗全部拆换,改善了办公条件。现有办公室4间,会议室1间,计生服务室2间。

(3)强化美丽乡村建设

深入开展清洁家园行动,改善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建设垃圾收集池,改善村民生活环境。党员干部分工明确,联系包片,责任到人。逐步建立起全体村民共同保护环境、爱护卫生的责任机制和约束机制。

3、大力推进“阳光村务”工程

健全村务公开制度,完善公开内容,规范公开时间和程序。从而,达到村务透明化,管理制度化。让村民了解村里各项事务,起到监督管理的作用。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杜绝损害农民利益的行为。清理整顿财务管理混乱、开支不合理、支出铺张浪费等问题。

五、存在的困难及下一步工作

1、存在的困难

经过一年的治理,该村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清醒的认识到在治理过程中所存的问题。部分党员、干部缺乏应对变化思想的基础;素质不高,缺乏为民办事的能力基础;科技水平低,缺乏带领群众致富的基础。在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和村级硬化、绿化、美化、净化、亮化等硬件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自筹资金能力薄弱,大多仍依靠“等、靠、要”这样的老思路,因此,资金短缺,投入困难。

2、下一步工作

针对该村目前的情况以及治理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在下一步工作中我们将更加重视思想教育和科学文化知识培训,进一步提高村干部和党员的整体素质,加强村级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全面提升村级民主管理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使个别干部群众民主法制意识明显提高,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得到健康长足发展,群众满意率明显提升。

在经济发展方面,利用本村环境优美,水土资源丰富的优势,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绿色农业、休闲农业和观光农业。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打出品牌,使该村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同时充分利用本村外出人员的人力资源和上级的支持,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为全村经济发展打下基础,争取早日该村由“难点村”变成真正的新农村建设的“示范村”。

阜南县三塔集镇“难点村”治理工作领导小组

篇7:盛桥镇板桥村难点村治理工作总结

一、南孔村基本情况

水湖镇南孔村位于水湖镇东部,距县城4公里,南与颜湖村交界,东临定远县十里黄乡,北接大周村,西邻岗城社居委。全村现辖南孔、大杜、颜湖、洼户、顾岗五个自然村庄,16个村民组,现有人口3588人,耕地面积2983亩;农业产业结构以传统农产品种植为主,品种较为单一,经济效益不高。2009年农民人均纯收入5824元,低于全镇平均水平。村集体经济无积累,村级负债较多、村民低保覆盖面不够,是全镇经济落后和民主管理“难点村”之一。

二、“难点村”形成原因

(一)地理位臵较偏、交通闭塞

南孔村位于长丰县与定远县交界处,地理位臵较偏。居民多住在沿河一带,基础设施欠缺,下雨易受灾,加上区域内交通闭塞,长期制约了南孔村的区域经济增长。

(二)圩区面积比重大,可耕地相对不足

南孔村现有耕地面积共2983亩,人均耕地不足1亩。全部耕地面积中,有70%处于圩区,村里虽多次开展圩区修理整治工作,但因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老化、缺乏资金,造成圩区工程建设滞后,内涝频繁。可耕地的不足、土地开垦的难度大直接限制了南孔村的经济发展。

(三)村级债务沉重,历史欠账多

南孔村开展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以下简称“三资”)的清 理工作后,经统计:现有村级债务达91.2万元。债务主要形成原因如下:一是历年打圩整修资金欠账;二是退休村干部部分工资未给付;三是修电路、扒塘、修桥等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欠账;四是历年村级招待费用;五是南孔村由南孔和大杜两村合并形成,两村原始债务累加至新村集体。

(四)农业产业结构问题突出

目前南孔村农业产业结构以种植业为主,品种单一,仅发展有少量的水产养殖和草莓、蔬菜种植。农业产业化、专业化、规模化程度低,农产品附加值不高,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缓慢,资金投入的不足已成为当前制约南孔村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因素。

(五)村干部结构老化

村干部年龄老化严重,平均年龄超过 50 岁;年轻人不愿向组织靠拢和村干部不愿引凤入巢的现象就造成了村党员后继力量薄弱。这样的年龄老化加上文化程度不高导致村干部接受新事物和学习新本领能力比较低,对新农村建设认识不足,缺乏创新性的做法,难以发挥带头致富示范作用。

三、2010年工作开展情况

针对南孔村的现状,为了进一步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和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改变南孔村的落后面貌,村两委主要开展了以下六项工作:

(一)多方筹措资金,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1.利用村级“一事一议”,共筹集资金58000元,兴修各村民组连通砂石路3段,总里程1700米。一是南孔铁路南村庄段; 二是颜湖段(污水处理厂至颜湖自然村组);三是大杜自然村组段;

2.利用库区移民项目资金,打通颜湖、顾岗交通线。村两委共争取库区移民项目资金13万5千余元,修筑颜湖至顾岗村民组段沙石路2000米。

(二)提升土地集约化利用水平

为了切实改善群众生活条件,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最大限度利用好土地资源,南孔村开展了土地整治推进工作,新增土地面积92亩。

(三)支持电气化铁路改造建设

南孔村在合蚌高铁电气化改造期间,通过做通群众工作,安全自拆各类建筑物4000多平方米。

(四)加强组织建设,发挥党员干部先锋带头作用

1.融入新生力量,壮大党组织队伍。南孔村设党支部目前拥有党员数51人,今年以来共发展入党积极分子4人,预备党员转正1人;

2.紧抓“双培双带”,促进先富带后富。南孔村两委始终坚持把党员培养成致富带头人,打造种植、养殖规模效益较好的示范户。目前南孔村党员示范户主要分布在水产养殖(孔庆东)和草莓种植(颜凡林、闫启发)两个板块;

(五)做好计划生育工作

南孔村坚持抓孕检、清底数、重排查、强措施、夯基础不放松,坚持抓实、抓深、抓细,2009年10月至2010年9月共完成四项手术56例,其中上环36例、结扎12例(二女户结扎1例)、两产4 例,计生基础得到夯实。发放独生子女保健费14户共840元,奖扶三人共2160元。

(六)加强基层民主建设,主动化解纠纷

南孔村切实加强 “阳光村务工程”建设,推进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进一步规范了村级权力运行,改进了基层干部作风,切实维护了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对农村基层民主建设产生了积极的作用。村民的民主权力得到了行使,村民的自身意愿得到了彰显,与此同时,南孔村的党员干部主动作为,化解村内民事纠纷11件,确保了无进镇、进县信访案件。

四、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兴修农田水利设施

南孔村现有水利设施老化、损毁情况较为严重,村两委希望新建西圩排水电站,维修东圩排水电站。上述工程总预算为55万元,修建完毕后将为南孔村圩区1600亩的土地及时排涝,确保丰收。

(二)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1.大力发展草莓、蔬菜、水产养殖等传统优势农业品种,充分利用选派资金,扩大草莓种植面积和水平。通过建立党员示范户,适时扩大种植、养殖规模,尤其是要扩大季节性蔬菜的种植面积,增加农民收入;

2.发展新兴养殖业,培育新的增收增长点。南孔村共拥有林地300亩,根据村干部的调研,有一片数十亩的林地适合发展市场认可度高、经济效益好的山鸡养殖项目,村两委决定投入6万元进行示范带头,发展养殖业; 3.利用多种渠道、多种形式促进农业产业化、规模化、专业化经营。村两委计划由村里租赁土地整理新增出的92亩土地,通过和农民签协议的方式,签订承租合同,由村统一经营、村民入股分红,进行集约化发展,充分利用土地的规模效益,提高土地的经济收益。村两委还计划与水湖农场合作,发展麦种种植。

(三)利用“一事一议”,尽快实现户户通

“要想富,先修路”已深入民心、成为共识。但是,我村道路现状,与农业产业化快速发展的要求、与新农村建设的紧迫任务、与农民群众的需求相比,还有很多的不足。特别是村组道路建设滞后,若干村组道路至今仍然“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为此,村两委计划利用2011年“一事一议”启动实施“户户通”砂石路建设,以此大力改善村民出行条件。

五、恳请县里支持的几项事宜

南孔村的发展瓶颈主要问题之一在于基础设施建设薄弱,现特恳请县里支持以下事宜:

1.村室建设缺口六万元,恳请县领导协调解决;

2.县有关单位支持修建村部至洼户村民组水泥路,路面规划总长700米,宽3.5米;

上一篇:各级护理人员考核制度下一篇:大学生疫情防控思政课观后感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