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言慎思慎独范文

2022-06-01

第一篇:慎言慎思慎独范文

慎言、慎行、慎微、慎独、慎欲、慎友、慎初之七慎

慎言 俗话说,“慎言以养其德,节食以养其体”、“修己以清心为要,涉世以慎言为先”、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 “祸从口出,患从口入”……无不体现“慎言”的智慧和“口无遮拦”的后果。 慎行 慎行是一种风度,也是一种潇洒和坦荡。“行谨则能坚其志,言谨则能崇其德”、 “言必信,行必果”, “慎行”无疑体现的是一个人自强不息的意志,懂得“慎行”的人肯定志存高远。

慎微 “慎微”不是小器之人的行为体现,而是不忽视细节,是对事物的一丝不苟的态度。《老子》:“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在一定条件下,细节往往决定成败,图大者,当谨于微。

慎独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诱惑无处不在,慎独,是面对美色的坐怀不乱,是面对金钱以不贪为宝,是面对不义之财以不占为本。

慎欲 古人云:“欲虽不可尽,可以近尽也;欲虽不可去,求可节也。”在追求个人欲望的过程中,应该时常保持知足常乐的心态,不做欲望的奴隶。正如老子所说:“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慎友 真正的朋友是一面镜子,照照镜子,就可以明白自己的缺点;真正的朋友也是一本书,翻翻书页,就可以学有所悟、学有所获。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人生中最大的悲哀莫过于交友不慎,所以,交友一定要谨慎!

慎初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这是一个举足轻重的问题,善与恶只是一念之差、一步之遥。迈出第一步都是艰难的,一旦迈出恶的一步,最可能的结果是走向恶的深渊。

《老子》中言:“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意思就是:“行百里者半九十”,如果能始终如一,持之以恒,到最后还像开始的时候那么严格要求自己,那么他的一生就很平安,没有败事可言。

第二篇:关于“慎言”

关于“慎言”     病从口入,祸自口出。口出者,言语也。

《易》曰:“言行,君子所动天地也,可不慎乎?” 《语》云:“慎言其余则寡忧。”人之出言,不可不慎也。 清·李渔《闲情偶记》:言为心声。心有所思,则口以言之,何必慎之?曰:“一出不可返者言也。”言如覆水,出口难收。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 《抱朴子》:“激雷不能追已往之失辞,班输不能磨言之既玷。”“千斤不能救斯言之玷。”  《意林·说苑》:“人生口舌,天赋以言,又何必慎之?曰:口者,兵也。”   《天禄阁外史》“三寸之舌芒于剑。”

五代·冯道《舌》诗:口是祸之门,舌是斩身刀。闭口深藏舌,安身处处牢。”                孔子曰:“终身为善,一言以败之。” 东坡有云:“言为身灾。”

老子曰:“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论语》:“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 《战国策》:“知而不言为不忠。” 《逊志斋集》:“宜言而不言是愚之符。”

《礼记·杂记下》:“居其位,无其言,君子耻之。” 《呻吟语》:“有所不言,言必当。”

宋·杨时《二程粹言》:“言不贯文,贵于当而已。 《淮南子》 “言不苟出。”

《朱子语类》:“言不妄发,发必当理。” 白居易《策林》:“动心三省,言必再思。” 《淮南子》“口妄言则乱”。

汉·刘向《说苑》:“出言不当,反自伤也。” 《礼记》:“君子约言。”            

《管子》:“多言而不当,不如其寡也。” 《老子》:“希言自然。” 《礼记》:“君子约言。” 唐·姚崇《口箴》:“吉人寡辞。” 《二程粹语》:“言以简为贵。”

《警世通言》:“逢人且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 《呻吟语》:“寡言者寡过” 《老子》:“多言数穷。” 《论语》:“言多必败。” 《朱子家训》:“言多必失” 。 《三国典略》:“多言可畏。” 《意林》:“患在多言。”

第三篇:博学慎思 明辨笃行

初中阶段的学生思维能力已进入逻辑概括、抽象思维阶段,且随着学龄增加而加强。根据学生思维心理特点,教师应该把阅读教学引向深入,在学生知识与经验基础上将感知的新信息、新材料、新问题联系起来,通过联想、判断、推理等思维活动去把握阅读材料内在关系与本质内涵。

那么,教师应该怎样引导学生才能既有感性认知,又有理性分析;既能走进作品之中,与人物一起体验人生的悲欢离合,又能走出作品之外,对其进行客观地分析、评价?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认为,遵循思维训练的四个层次,把握好以下四个方面的有机结合,可以达到既训练抽象思维,又训练形象思维的目的。

一、第一层次:认知性阅读思维――整体感知与局部解读结合

如初中课文《我爱这土地》,先让学生通过朗读,用直觉思维快速体会作者在这首诗中蕴含的思想感情,使学生从整体上感知全诗:苦难、执着、爱国。然后再运用语文知识对局部语言进行推敲分析,以便验证整体感知是否准确。比如,“暴风雨所打击的”“土地”一句使用比喻、象征的修辞手法,生动传神地表现出“正遭受苦难的祖国大地”,再联系写作背景,更清楚地认识到这是日本帝国主义的外来侵略所造成的。而那只为她“歌唱”的“鸟”,就自然成为一只在炮火中力薄势单的鸟儿,但却勇敢地护卫着生于斯长于斯的祖国,不但不会弃之而去,而且为它的解放加油呐喊。歌唱汹涌着“悲愤的”“河流”,吹刮着“激怒”的“风”,就是在为中国人民满怀悲愤、满腔怒火地掀起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斗争而呼号礼赞,目的是等到“无比温柔的黎明”来到的那一天。通过这样整体感知与局部解读结合的学习,学生对这段文字的含义和作用的认识就深入、准确了。再如初读《孔乙己》时,让学生谈谈对孔乙己的第一印象,许多学生会忽略“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这一总括句,将其提取后让小组合作,讨论探究:联系上下文解读“站着”“穿长衫…‘唯一”三词。在深入的思考与辩论中,明晰了孔乙己的身份、地位,感知其穷酸迂腐的性格特点,为接下来理解小说的主题打下厚实的基础。可见在初步认知的阅读教学阶段,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字词的记忆和直觉感知上,而是应训练学生运用相关的语文知识,透过字词表层去挖掘其深层的、潜在的信息的思维能力,去体味弦外之音。我们反对单纯的字词练习而提倡在特定环境中掌握词语的运用技能,目的就是训练学生灵活的思维能力。

二、第二层次:理解性阅读思维――情感体验与理性分析结合

阅读中的理解能力就是在认知基础上对课文思想内容与写作方法的领会和把握的能力,是认知的发展和深入,是阅读的关键环节。

语文教材中文学作品的艺术形象,都饱含着作者及人物的丰富情感,具有激动人心、扣人心弦的艺术魅力。在学生阅读作品的过程中,教师如果能够激发学生的形象思维,使学生人情入境,丰富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然后再作理性分析,那结果可就大不一样了。

例如,讲《故乡》这篇小说时,文中有一处描写“我”回到故乡初见闰土的情形:“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分明的叫道:‘老爷!……’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我也说不出话。”阅读这段文字,我不是让学生首先研究分析“厚障壁”这个词的含义,而是引导学生体会“我”在看到闰土时的心境,闰土见到“我”之时的心理变化,“站住”时是怎样的心态,揣摩“欢喜”和“凄凉”这一组动词的丰富内涵,并让学生上台表演“我”和闰土初遇时的场景,模仿出当时的动作、神态和语言,让学生走进“我”和闰土的内心世界,体验作者的思想感情。然后,再对“厚障壁”这一词的含义作理性的分析。由于有了对小说人物初遇场景的丰富内涵的体验、感受,学生对作品语言的理解深化了,认识到闰土逆来顺受、麻木绝望的生活态度和“我”哀其不幸却也无能为力的无奈悲凉的心境,而这一切的根源就在于封建思想的荼毒。整篇文章如此读下来,学生便对人物形象以及文章思想内容有了自己深刻的又客观理性的理解。

总之,尽量让学生明白应从一些有价值的关键处入手,摈弃那些“貌似热闹,实无价值”的地方,一切内容都是为表现文章主题的。从文章思路到作者意图,从段落局部到整体的主题意义,从情节线索到人物形象等等方面设计一些利于发掘深层思维的问题放到课堂之中,引导学生分析、综合、概括、抽象,在理解中训练学生思维的广度、深度、灵敏度,让整个阅读理解形成一个思维的整体。这就达到阅读教学第二层次的思维训练。

三、第三层次:评价性阅读思维――主观质疑与客观评价结合

完成了认知、理解两个层次的阅读思维训练教学,可以说基本完成了对课文“读”的任务。但阅读教学的目的不仅在于知道课文写什么,为什么这样写,还要知道写得好不好。阅读者对阅读材料表现的思想给予主观评价,谓之评价性阅读。它是读者跳出阅读材料之外对阅读材料各方面进行冷静思考、发表独立见解的思维过程。笔者认为初中阅读教学中评价性思维能力的培养重点应放在“怀疑,批判、独见”三个思考点上,教师要善于质疑,善于诱导学生生疑,进而进行批判、评价。阅读教学实践证明,学生思维的潜力是很大的,点拨得当即爆发出思想的火花。如在曹文轩的《孤独之旅》教学中,师生们的分析评价一致:孤独磨炼意志,创造天才。并且列举出贝多芬、陈景润等名人来证明。而有的学生提出:“杜小康才和我们一样大,这么恶劣、孤独的日子,无论是从身体还是心理上应该都是不利于他成长的!可为什么他却觉得自己‘突然地长大了,坚强了’?”话音刚落,当即引来同学的笑声,这名同学毫不示弱:“不然你去试试?”学生的看法虽然片面,但这种怀疑批判精神很可贵,教师要给予鼓励。而且要引导学生抓住文章中的矛盾与问题,用辩证统一的眼光来客观评价某一事物。如在《杨修之死》《智取生辰纲》的教学中,让学生讨论:“修死于操抑己?”“丢失生辰纲,过在杨志?”

批判性阅读思维的培养有个由低往高、由片面向辩证发展的过程,我们不要求学生每发表一种意见都十分正确。长期坚持批判性思维训练,学生就会从幼稚走向成熟,渐渐炼成一双“火眼金睛”,正确区别事物的真假虚实、美丑善恶,其辩证思维能力将达到一定的水平层次。

四、第四层次:创造性阅读思维――联想想象与逻辑推理结合

阅读中的创造性思维指离开课文提出或解答超出课文原意之外的新问题的能力,是阅读思维的最高层次。其本质是求新求异。我们可使用这些指导策略:1.自己发现问题;2.多角度想问题,取其最佳者;3.善于假设推理;4.接受未成熟现象;5.讨论问题不机械,重变通性。鉴于初中生的创造性思维还处于自我潜能的开发性阶段,在具体教学中,应避免“天马行空”的“异想天开”,建议以联想迁移、想象拓展为主,辅以逻辑推理。例如,学习《我的叔叔于勒》时,有部分学生误认为本文的主人公是干勒,我便顺势让学生从多方面思考,进行小组讨论:从小说情节的发展看,谁是主线人物贯穿始终?从人物间的矛盾冲突看,是谁的态度在不停地变换?从主题思想分析看,小说主要揭示的是什么?让学生围绕这组问题进行讨论、分析、比较,我从旁点拨、引导,学生很快就能找出答案。在教学中发展求异思维,因势利导,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而且培养训练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文章结尾处,我让学生想象:如果于勒认出了菲利普夫妇,小说的情节该如何发展?他们相见又是怎样的情形?如果于勒没有破产,而是发了财回来,菲利普夫妇对他是什么态度?学生想象说出具体情景后,还要指出为什么这样,要求学生对想象的内容依据人物的思想性格及情节发展作出合理解释。这样的想象,既有对原来人物形象的补充创造,又有对小说主题、情节、人物的合理推论,显示了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有机结合。

综上所述,我们看到,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进行科学合理的思维训练,是促使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转化为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对于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效果是十分明显的。我们如能积极研究语文学科并科学系统地进行训练,就能培养学生“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良好习惯,让它慢慢融入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之中,真正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作者简介:江苏省宜兴市桃溪中学语文教师。

第四篇:第7课 自律自省 慎言慎行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知道自律自省 , 慎言慎行的内涵,明白自律自省 , 慎言慎行是一种情操,是一种修养。

能力目标:学会在生活中明是非,知善恶,辨美丑,自律自省,慎言慎行。不做任何有违道德信念,做人原则之事。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要学会自我批评,自我反省,督促自己改正错误,长久以往坚持不懈,我们就能让自己的人生在不断“雕刻”中价值连城,为人们所尊重和景仰。能通过自律来“与自己过不去”,向自我宣战,为自己提出更高的道德要求,实现道德的自我超越。

教学重点:知道自律自省 , 慎言慎行的内涵,明白自律自省 , 慎言慎行是一种情操,是一种修养。

教学难点:学会在生活中明是非,知善恶,辨美丑,自律自省,慎言慎行。

教学方法:故事明理 案例剖析 总结提升 教学过程 一由镜子导入

同学们,我们每个人时刻都需要“照镜子”,以便了解自己,有时这面“镜子”是周围的人,在他们的帮助下发现我们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从而使我们查漏补缺获得成长。但我们总不能对别人说,“请你做我的镜子帮助我反省,一直在我身边不能离开我哦!”因此,我们还需要学会根据自己以往的经验或者通过阅读、观察生活中其他人的行为来作为“镜子”自己照自己,发现自身的不足,并使自己严格按照正确的道德规范和标准指导自己的言行,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自律自省”。自律自省是我们成长的一个重要途径,它是一面明镜,可以帮助我们明是非、知善恶、辨美丑;也是一面透视镜,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了解自己、分析自己、把握自己,提高自我意识水平和理性思维能力;还是一面多棱镜,镜子照见了他人是为了比较自己,使自己达到新的高度……但是,同学们,我们照自省这面镜子是需要勇气的,因为镜子并不掩饰你的过失,不美化你的缺陷,“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世人没有完美的东西,也没有无缺憾的事物。当你在自我反省的过程中发现了缺憾,你会觉得照这自省面镜子是个自我检查、自我否定、自我改造、自我教育的过程。然而正如要体会到温饱的幸福,须在饥饿中回味;要感受到健康的可贵,须在病痛中体会;当你饱受禁锢的痛苦后才能理解自由的重要,只有发现了缺憾才能激起对完美的不断追求!一个经常自省的人常常审视自己的内心,问自己,“我今天学到了什么?“我今天的行为都是正直的吗?”“我如何才能做得更好?”“我明天的目标是什么?”经常这样问,就好象把自己当作一件艺术品那样去细心雕琢,精心呵护,这样才是自己象艺术品一样在别人眼里价值连城,为人们称颂。而让我们成为艺术品的就是在自律自省中形成的良好的修养、高尚的品德和崇高的人格。因此,我们要学会自我批评,自我反省,督促自己改正错误,长久以往坚持不懈,我们就能让自己的人生在不断“雕刻”中价值连城,为人们所尊重和景仰。能通过自律来“与自己过不去”,向自我宣战,为自己提出更高的道德要求,实现道德的自我超越。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自律自省,慎言慎行。 二讲授新课

(一)慎言慎行是塑造高尚人格的重要手段

1自读课本p47-48我心有主和不为人知畏己知和曾国藩日记。

明确:慎言慎行是一个人提高个人修养,塑造高尚人格的重要手段。从古到今,注重道德修养,塑造高尚的道德人格和优雅气质一直是中华民族修身之道的精髓,做人之道在于明白、追求最高之德,光明正大、公正无私、廉洁奉公,而这些都是以慎言慎行作为起点和基础的。不会慎言慎行,就谈不上修身;不会慎言慎行,也无从高尚与优雅。

(二)自律自省是引领我们走向成功的阶梯

1让学生讲一下诺贝尔化学奖的获得者格林尼亚的故事,思考他带给我们的启示。

明确:自律自省是引领我们走向成功的阶梯 三自律自省, 慎言慎行是提高个人修养的重要途径 1寇准为什么不办寿宴。

2寇准永葆清正廉洁的原因是什么?

明确:在生活中,自省自律还能让我们理解他人过失,发现他人的光点,从而学会了宽容;自省自律让我们自己发现了自己的不足,思考自己的得与失、善与恶、对与错,开展积极的思想斗争,自觉纠正言行偏差,并不断为自己提出更高的道德要求,完成从自发到自觉、从外表到内心、从被动到主动行为转变,从而使自己的道德修养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从而使自己成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 四从小事做起,以德律己

(一)要严于解剖自己,客观的看待自己。

(二)要敢于自我批评,自我检讨。 (三要有改正缺点的信心与决心 五案例剖析

1阅读郑培明自省自律少不得,须留清白在人间。我们青少年应该向郑培明学习什么? 六课堂小结

廉洁是福根,自律是福芽。

同学们,我们还要在自律自省后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使自己不致于重新再犯同样的错误,。需要我们慎言慎行。言语行动小心谨慎。最后要强调的是,慎言,不等于不言,该讲的也不讲,明哲保身;慎行,不等于不行,无所作为,惧担责任。

PPt展示名人名言:

慎独慎微,慎始慎终。——郑培民

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公则民不敢慢,廉则吏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明)曹端、年富山 世路无如贪欲险,几人到此误平生。 ——[宋]朱熹 日省吾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朱熹

第五篇:中国为什么要慎言延迟退休年龄

最近突然刮起一股风,有人主张中国应该延迟退休年龄到65岁,激起一片反对之声。网上一项关于“你支持推迟退休年龄吗?”的调查中,20万参与投票的网友中,有92%投了反对票。评论者也众口一词地反对这项动议,支持者凤毛麟角。在这极少数支持者中,主要是官方人士或者是“御用”学者。

事件源于本月10日,国新办发布《中国的人力资源状况》白皮书称,到2035年,我国将面临2名纳税人供养1名养老金领取者的情况。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王晓初表示,目前我国还在研究是否延长退休年龄。

其实这不仅是中国的话题,在国外它也引起广泛争议。的确,人口老龄化带来不少社会问题,特别是养老金剧增困扰着各国政府。美国、英国、德国等西方国家都不同程度地采取了延迟退休年龄的措施,也曾经在其国内遭到舆论反对。前不久,法国总理菲永提出延长居民退休年龄,但立即招致国内民众的汹涌反对。

中国互联网上对人社部官员有关延迟退休年龄的试探性言论铺天盖地的都是反对的意见(而互联网是准确表达公众意见的唯一渠道)。这个话题之所以触动了公众的敏感神经,几乎是条件反射般进行批评——很多人对提出这一观点的背景根本没有作深入了解,对其合理性也缺乏应有的肯定,是因为官方一直在强调的——既然我们一直都在强调,我们没有理由在延迟退休年龄的问题上将它抛在一边——中国特色。

是的,要解释为什么高达90%以上的公众反对延迟退休年龄,光用这些人感情用事,缺乏理性思考是不够的,一个民族的心理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长期在各方面因素潜移默化之下,逐渐融入中国人的内在世界的。在反对延迟退休年龄问题上就鲜明地体现了中国人的集体心理:提倡延迟退休年龄是个馊主意,提出这个主张者别有用心,这么做将导致严重的社会后果......

全盘否定延迟退休年龄的合理性是有欠公道的,也是不实事求是的。中国未来的确面临着人口老龄化问题,中国仍然薄弱的社会保障体系对这个前景感到悲观是理所当然的。

令人担心的是,在中国,掌权的基本都是即将退休或离退休不远的人,他们手上拥有丰厚的行政资源或者足以影响选票的工具,如果这一动议正式进入法定程序,那么很可能会获得通过——当然,在未征求全体中国人特别是年轻人同意的情况下。

我要在这里强调的是,在中国——尤其是在中国,就是我们一直强调的特色中国,不仅要慎言延迟退休年龄的观点,而且要在广大公众接受这一观点之前,在将它提交给立法机关前,要谨慎从事,切不可操之过急,仗着自己能够主导立法,就罔顾百姓诉求,强行通过这一立法工作。众所周知,中国的人大代表能不能真正“代表”人民存在广泛争议。

我反对仓促实行延迟退休年龄,还基于以下理由:

首先,这是一个错误导向。中国当代退休制度真正实行才不过十来年,而当初实行这一制度的背景是建国以来我们都是搞终身制的,中国的老人政治曾经给世界以强烈印象,也广受诟病。废除终身制,实行退休制,曾经遭遇强大阻力,好不容易刚刚形成稳定的退休制度——而在不久前,前副总理田纪云还在文章中批评中国老人退而不休的现状,可见在某些领域,退休制度还存在隐忧。就在这么个现实情况下,居然有人公然提出要延迟退休年龄,很容易让人想入非非:某种类似的终身制是不是会回潮,既然普通人都可以延迟退休年龄,那么那些资历深厚、经验丰富的领导者更是有十万个理由继续留任,好为党为国鞠躬尽瘁......多么冠冕堂皇的理由,但对中国政治制度和体制的现代化,将带来深刻而负面的影响。

其次,延迟退休年龄在各国——即使已经实行了这一制度的国家,都存在不同意见,在实行以后也暴露了很多问题,在中国会引发更深的忧虑:加剧官员腐败、阻挡年轻人的晋进之路、影响中国的改革进程......延迟那些已经腐败或者存有腐败之心的官员——他们为数不少,公务员热的潜在原因就是很多人希望藉此获得特权以及腐败的机会——在制度不健全、监管不到位的情况下,无非增加了他们的敛财时间而已,危害只能更大;在多数领域,老年人容易思维僵化、观念、行为保守、缺乏创新和包容精神,固守自己的话语霸权,扼杀其所在环境的生机与活力,特别是妨碍了年轻人的成长和发展,从长远眼光看,对事业是不利的;老年人更喜欢自己积累的经验,因循守旧,对新生事物采取排斥态度,对任何变化敏感,对社会变革本能反感,在中国大转型的时代,将会对中国的改革进程带来难以估计的阻碍。

第三,对于多数人来说,生理上到了老年就是该休息的时候,老有所养,自古至今是全人类的梦想。只是在很少的岗位上,年龄才具有优势,而在更多岗位上,老年人因年龄而产生的生理上的倦怠感只会加深人际疏离和紧张,降低社会信任,特别是中国人性格的某些特殊方面会使一个老年人占据中坚位置的社会濒临分裂:一个是向上的新兴的世界,一个是迟暮的坚固的堡垒,全社会处在深沉的压抑之中,看不到未来的希望之光......

比较可行的是,在私营部门、科研机构以及作家、艺术家、评论家等特殊群体中根据国家需要、市场需求和其他特殊原因,进行这方面的探索和试点,再逐步扩大到所有这类人。而对于国家举办的行政、事业、企业部门则不宜提倡延迟退休年龄。

(转载本文请注明“中国选举与治理网”首发,以上仅代表作者个人

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和观点。)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慎言慎思慎独范文】相关文章:

慎思慎行慎言范文06-01

要做到慎独慎言慎行09-06

慎言慎行慎独慎微出处03-04

慎思慎行范文05-17

慎言慎行慎友范文06-01

学习篇慎思范文05-22

博学慎思笃行范文05-23

慎独自律范文05-17

自律慎独范文05-18

慎独范文04-25

上一篇:实习医生职责范文下一篇:述职报告客服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