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学慎思明辨笃行

2022-06-23

第一篇:博学慎思明辨笃行

博学慎思 明辨笃行

初中阶段的学生思维能力已进入逻辑概括、抽象思维阶段,且随着学龄增加而加强。根据学生思维心理特点,教师应该把阅读教学引向深入,在学生知识与经验基础上将感知的新信息、新材料、新问题联系起来,通过联想、判断、推理等思维活动去把握阅读材料内在关系与本质内涵。

那么,教师应该怎样引导学生才能既有感性认知,又有理性分析;既能走进作品之中,与人物一起体验人生的悲欢离合,又能走出作品之外,对其进行客观地分析、评价?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认为,遵循思维训练的四个层次,把握好以下四个方面的有机结合,可以达到既训练抽象思维,又训练形象思维的目的。

一、第一层次:认知性阅读思维――整体感知与局部解读结合

如初中课文《我爱这土地》,先让学生通过朗读,用直觉思维快速体会作者在这首诗中蕴含的思想感情,使学生从整体上感知全诗:苦难、执着、爱国。然后再运用语文知识对局部语言进行推敲分析,以便验证整体感知是否准确。比如,“暴风雨所打击的”“土地”一句使用比喻、象征的修辞手法,生动传神地表现出“正遭受苦难的祖国大地”,再联系写作背景,更清楚地认识到这是日本帝国主义的外来侵略所造成的。而那只为她“歌唱”的“鸟”,就自然成为一只在炮火中力薄势单的鸟儿,但却勇敢地护卫着生于斯长于斯的祖国,不但不会弃之而去,而且为它的解放加油呐喊。歌唱汹涌着“悲愤的”“河流”,吹刮着“激怒”的“风”,就是在为中国人民满怀悲愤、满腔怒火地掀起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斗争而呼号礼赞,目的是等到“无比温柔的黎明”来到的那一天。通过这样整体感知与局部解读结合的学习,学生对这段文字的含义和作用的认识就深入、准确了。再如初读《孔乙己》时,让学生谈谈对孔乙己的第一印象,许多学生会忽略“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这一总括句,将其提取后让小组合作,讨论探究:联系上下文解读“站着”“穿长衫…‘唯一”三词。在深入的思考与辩论中,明晰了孔乙己的身份、地位,感知其穷酸迂腐的性格特点,为接下来理解小说的主题打下厚实的基础。可见在初步认知的阅读教学阶段,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字词的记忆和直觉感知上,而是应训练学生运用相关的语文知识,透过字词表层去挖掘其深层的、潜在的信息的思维能力,去体味弦外之音。我们反对单纯的字词练习而提倡在特定环境中掌握词语的运用技能,目的就是训练学生灵活的思维能力。

二、第二层次:理解性阅读思维――情感体验与理性分析结合

阅读中的理解能力就是在认知基础上对课文思想内容与写作方法的领会和把握的能力,是认知的发展和深入,是阅读的关键环节。

语文教材中文学作品的艺术形象,都饱含着作者及人物的丰富情感,具有激动人心、扣人心弦的艺术魅力。在学生阅读作品的过程中,教师如果能够激发学生的形象思维,使学生人情入境,丰富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然后再作理性分析,那结果可就大不一样了。

例如,讲《故乡》这篇小说时,文中有一处描写“我”回到故乡初见闰土的情形:“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分明的叫道:‘老爷!……’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我也说不出话。”阅读这段文字,我不是让学生首先研究分析“厚障壁”这个词的含义,而是引导学生体会“我”在看到闰土时的心境,闰土见到“我”之时的心理变化,“站住”时是怎样的心态,揣摩“欢喜”和“凄凉”这一组动词的丰富内涵,并让学生上台表演“我”和闰土初遇时的场景,模仿出当时的动作、神态和语言,让学生走进“我”和闰土的内心世界,体验作者的思想感情。然后,再对“厚障壁”这一词的含义作理性的分析。由于有了对小说人物初遇场景的丰富内涵的体验、感受,学生对作品语言的理解深化了,认识到闰土逆来顺受、麻木绝望的生活态度和“我”哀其不幸却也无能为力的无奈悲凉的心境,而这一切的根源就在于封建思想的荼毒。整篇文章如此读下来,学生便对人物形象以及文章思想内容有了自己深刻的又客观理性的理解。

总之,尽量让学生明白应从一些有价值的关键处入手,摈弃那些“貌似热闹,实无价值”的地方,一切内容都是为表现文章主题的。从文章思路到作者意图,从段落局部到整体的主题意义,从情节线索到人物形象等等方面设计一些利于发掘深层思维的问题放到课堂之中,引导学生分析、综合、概括、抽象,在理解中训练学生思维的广度、深度、灵敏度,让整个阅读理解形成一个思维的整体。这就达到阅读教学第二层次的思维训练。

三、第三层次:评价性阅读思维――主观质疑与客观评价结合

完成了认知、理解两个层次的阅读思维训练教学,可以说基本完成了对课文“读”的任务。但阅读教学的目的不仅在于知道课文写什么,为什么这样写,还要知道写得好不好。阅读者对阅读材料表现的思想给予主观评价,谓之评价性阅读。它是读者跳出阅读材料之外对阅读材料各方面进行冷静思考、发表独立见解的思维过程。笔者认为初中阅读教学中评价性思维能力的培养重点应放在“怀疑,批判、独见”三个思考点上,教师要善于质疑,善于诱导学生生疑,进而进行批判、评价。阅读教学实践证明,学生思维的潜力是很大的,点拨得当即爆发出思想的火花。如在曹文轩的《孤独之旅》教学中,师生们的分析评价一致:孤独磨炼意志,创造天才。并且列举出贝多芬、陈景润等名人来证明。而有的学生提出:“杜小康才和我们一样大,这么恶劣、孤独的日子,无论是从身体还是心理上应该都是不利于他成长的!可为什么他却觉得自己‘突然地长大了,坚强了’?”话音刚落,当即引来同学的笑声,这名同学毫不示弱:“不然你去试试?”学生的看法虽然片面,但这种怀疑批判精神很可贵,教师要给予鼓励。而且要引导学生抓住文章中的矛盾与问题,用辩证统一的眼光来客观评价某一事物。如在《杨修之死》《智取生辰纲》的教学中,让学生讨论:“修死于操抑己?”“丢失生辰纲,过在杨志?”

批判性阅读思维的培养有个由低往高、由片面向辩证发展的过程,我们不要求学生每发表一种意见都十分正确。长期坚持批判性思维训练,学生就会从幼稚走向成熟,渐渐炼成一双“火眼金睛”,正确区别事物的真假虚实、美丑善恶,其辩证思维能力将达到一定的水平层次。

四、第四层次:创造性阅读思维――联想想象与逻辑推理结合

阅读中的创造性思维指离开课文提出或解答超出课文原意之外的新问题的能力,是阅读思维的最高层次。其本质是求新求异。我们可使用这些指导策略:1.自己发现问题;2.多角度想问题,取其最佳者;3.善于假设推理;4.接受未成熟现象;5.讨论问题不机械,重变通性。鉴于初中生的创造性思维还处于自我潜能的开发性阶段,在具体教学中,应避免“天马行空”的“异想天开”,建议以联想迁移、想象拓展为主,辅以逻辑推理。例如,学习《我的叔叔于勒》时,有部分学生误认为本文的主人公是干勒,我便顺势让学生从多方面思考,进行小组讨论:从小说情节的发展看,谁是主线人物贯穿始终?从人物间的矛盾冲突看,是谁的态度在不停地变换?从主题思想分析看,小说主要揭示的是什么?让学生围绕这组问题进行讨论、分析、比较,我从旁点拨、引导,学生很快就能找出答案。在教学中发展求异思维,因势利导,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而且培养训练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文章结尾处,我让学生想象:如果于勒认出了菲利普夫妇,小说的情节该如何发展?他们相见又是怎样的情形?如果于勒没有破产,而是发了财回来,菲利普夫妇对他是什么态度?学生想象说出具体情景后,还要指出为什么这样,要求学生对想象的内容依据人物的思想性格及情节发展作出合理解释。这样的想象,既有对原来人物形象的补充创造,又有对小说主题、情节、人物的合理推论,显示了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有机结合。

综上所述,我们看到,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进行科学合理的思维训练,是促使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转化为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对于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效果是十分明显的。我们如能积极研究语文学科并科学系统地进行训练,就能培养学生“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良好习惯,让它慢慢融入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之中,真正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作者简介:江苏省宜兴市桃溪中学语文教师。

第二篇:博学笃行慎独慎微

博学笃行

廉洁,一个清澈透明的字眼,一个千古吟讼的话题,一个民族精神的传承,一个为人处世的守诺,一个演绎和谐的音符。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纪检监察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领导干部如何加强作风建设和廉洁自律,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是我们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笔者认为,应力求做好“博学笃行,慎独慎微”。

一、力求做好“博学笃行”

“博学笃行”语出于《礼记〃中庸》的:“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所谓“博学”,意为学习要广泛猎取,开放胸襟,兼容并包,做到“海纳百川”。“笃行”意为学有所得,就要努力践履所学,使所学终有所用,做到“知行合一”。由“博学”而“笃行”,是内在统

一、相联互动的过程,做好“博学笃行”,方能学有所依、学有所成、学有所用。

“博学”是形势所需。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经济的高速发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有的党员干部思想准备不足、自身素质不高,猝不及防;有的疏于学习,放松世界观改造,理想信念滑坡,法纪观念淡薄。贺国强同志指出,目前反腐倡廉形势依然严峻、任务依然艰巨。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一定要充分认识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把反腐倡廉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旗帜鲜明地反对腐败。当前的一些社会现象和问题表明,滋生消极腐败现象的土壤和条件等因素仍然存在,制约反腐败斗争深入进行的矛盾、困难和问题还比较突出。

1 “笃行”是职责所系。“笃”有忠贞不渝,踏踏实实,一心一意,坚持不懈之意。只有有明确的目标、坚定的意志的人,才能真正做到“笃行”。要拥有和保持一颗敬业之心,切实增强忠诚于党的事业的坚定性,不断提高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增强在复杂形势下辨别是非和抵御各种不良思想侵蚀的意识和能力。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始终保持清正廉洁和秉公执纪的优良作风,脚踏实地、兢兢业业,以“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耕好自己的“责任田”,“言忠信、行笃敬”,努力成为党风廉政建设和拒腐防变的楷模,成为党员干部廉洁自律的榜样,保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公道正派、公正严明的政治本色。

二、力求做好“慎独慎微”

何谓“慎独”?《中庸》云:“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慎独是中国古人提倡的一种修养方法,意为在没有监督的情况下,严格自律,谨慎不苟。一名领导干部要把握住自己,很重要的是要必须保持鲜明的政治原则和内在定力,善于慎独自处,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不断进行自我反省、自我解剖,“吾日三省吾身”,在“省”中正确认识、把握自己,耐得住清贫、守得住寂寞、经得住诱惑,不为欲所惑、所困、所害。

要达到慎独的境界,心中必须具有崇高的道德法则。“善良的道德是社会的基础”,道德,自古泊今,目的是“在明德,在亲民,在止于善”。慎独是自觉克制邪恶念头的修养功夫,是在没有任何人监督下,完全自觉地履行道德义务,是一种完全的自律。慎独是一个修炼提升的渐进过程,心中必须时时保持鲜明的原则和内在定力,克服“小节无妨”的侥幸心理和“左顾右盼”的攀比意识,拒 2 绝“灯红酒绿”之惑,制止贪欲膨胀之害,防微杜渐,时时警惕小节不保、大节难守,做到“佛心常清静,无处染尘埃”。

何谓“慎微”?所谓“谨小慎微”,就是说对小事、小节都十分在意,“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从近年来的一些腐败案件看,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有些领导干部不能“谨小”,不屑“慎微”,在不知不觉中从小节“量变”到腐败“质变”。许多人的蜕化变质,往往都是从吃喝玩乐这些看似小事处起步的,都是因为在推杯换盏中放松了警惕、在小恩小惠面前丢掉了原则、在轻歌曼舞中丧失了人格。事实证明,“祸福常积于忽微”,只有从小事小节上加强修养,从一点一滴中自觉完善自我,不取不义之财,不拿不法之物,不去不净之地,不交不正之友,真正做到“心不动于微利之诱,目不眩于五色之惑”,“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慎微”如始,方能“仰不愧天,俯不愧地”。

歌德说过:“这个世界唯有两样东西能让我们的心灵感到深深的震撼,一是我们头顶上灿烂的星空,一是我们内心崇高的道德法则!” 在反腐败斗争中,严刑峻法、强化监督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把思想道德教育放在首位,将反腐倡廉提升到道德建设的高度,以德为基,以德育人,以高尚的道德理想对人的行为进行心理激励和教化,同时强化道德监督和道德约束,使人从他律走向自律。加强领导干部自身的道德修养,切实提高道德意识和道德水平,培养高尚的道德人格,真正做到“博学笃行”、“慎独慎微”,才能从源头上根治腐败。

第三篇:博学笃行 积淀力量[最终版]

博学笃行

积淀力量

近日,学习了胡锦涛总书记在7月1日举行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讲话内容要求,“全体党员、干部都要把学习作为一种精神追求,深入学习和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深入学习和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牢固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真正做到学以立德、学以增智、学以创业。”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之时,胡锦涛总书记的讲话要求对于我党更好的发展意义深远而重大。作为新时期的党员干部要深入领会学习该讲话精神内容,加强理论学习,做到博学笃行,提升自身素质,力求积淀力量,与时俱进,始终保持广大党员干部的先进性和我党的活力永驻,为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有力抓手,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造重要保障,为全面促进社会主义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汉朝哲人王充曾说过:“人有知学,则有力矣。”英国伟大的哲学家培根也曾说过:“知识就是力量。”先哲们用一条条经典警句为今人诠释了学习知识的作用和价值。现如今,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社会结构不断变革,信息的获取和传递得到爆炸式发展,与此同时,社会发展中的矛盾也日益显现,人民贫富差距日趋扩大、地域间发展严重失衡、经济发展方式亟待转变、突发事件屡屡发生等问题极大的制约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因此,加强理论知识学习,强化自身素质水平,努力将理论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学以致用,学以立德、学以增智、学以创业,才能有效破解社会转型期中的种种难题,创建和谐社会,促进社会主义各项事业健康稳步发展,为我国有效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构筑一条通途大道。

第四篇:群众路线教育活动思想总结:慎思笃行的群众路线(推荐)

群众路线教育活动思想总结:慎思笃行

的群众路线

儒家经典著作《中庸》有这么一句话:“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其意思就是学习必须得广博地学习,审慎地询问,慎重地思索,明晰地辨析,踏实地履行,才能真正达到理想的学问境界和人生境界。目前公司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不仅仅局限于学习先进理论,更要求大家积极开展实践,因此作为纪检干部,我们同样需要秉承这种严谨地学习态度。

首先,慎思,在此基础上,我们不断深入学习党的先进政治理论,准确把握和领会党中央的精神,明确哪些应该做、哪些不能做,哪些是提倡的、哪些是禁止的,强化纪律观念和“负面清单”意识,做一个政治立场坚定的好党员;同时,积极学习与专研专业知识,增强自身参加教育实践活动的自觉性和主动性,高标准、严要求,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优化服务群众的能力,做一个专业知识过硬的实干者。

其次,笃行,学习贯彻群众路线,必须与实际工作结合起来。讲群众路线,不能只停留在口头和纸面上,要结合我们纪检监察实际工作,按照中央“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认真对照实际工作中好的和不好的情况,照镜子发现好的经验和作法要继续坚持,关键是要照出不好的一面,围绕平日执纪执法工作去找不实、不正、不廉的行为、苗头和思想根源的问题。要从扫四风方面,极力查找服务不到位、刁难等作风问题,认真整改;更要合理地运用法律、政策,为群众和企业排忧解难,营造良好的环境。抓群众路线要实实在在“管用”。坚持虚功实做,把要求具体化,把办实事,注重解决实际问题的同时解决思想问题,使我们的具体工作真正为群众所认可、接受、赞同、满意。

李克强总理曾经在答中外记者会时,有这样的妙语:“干一寸,胜过说一尺!”因此,我们的教育实践活动,也必须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和交流层面,更需要踏踏实实地去践行。作为一名纪检监察干部,要坚持正人先正己,树立监督别人的权威,就要争当教育实践活动的带头人。使纪检干部的工作作风进一步转变、职能作用进一步发挥、党员干部能力进一步提升,纪检监察干部可信可信可敬的形象进一步树立。

第五篇:诚朴求是 博学笃行 主题团会心得体会

好吧,为了积分…把自己的稿传上来…

诚朴求是 博学笃行 主题团会心得体会

今天我班开展了以“诚朴求是 博学笃行”为主题的团会,深刻发掘,认识了其深刻内涵。

“诚朴求是 博学笃行”作为我校的校训承载了我校数十年来历任教师教诲之辛劳,育人之勤勉,承载了我校历届学子钻研之刻苦,发奋之艰辛,是我全校师生所一贯信守之信念,行为之准则。为我校任课教师与莘莘学子指明了前行之方向。

诚朴即真诚质朴,以一颗真诚而质朴的心来对待我们的学习与生活。一个人虚有其表是浮夸的,一个有真正有内涵的人才能真正的打动他人,得到他人的认可。朴实,对于学习是重要的,朴实的对待学习的人才能更加认真,心无旁骛的去学习。他(她)想到的是探索知识背后隐藏的奥秘大海,而不是思索如何偷闲以度日又做出一副认真学习的样子。

求是即探求真理,赫尔岑曾经说过:因为真理是灿烂的,只要有一个罅隙,就能照亮整个田野。 一个真理胜过一万句华而不实的语句,而我们的任务就是去拨开迷雾,探索那闪闪发光的真理。探索的过程或许是寂寞的,但当真理从我们手中诞生一切的付出都将值得。

博学即博览群书。古而有学富五车的美谈,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仍然要秉持这种优良的传统,博识强记,以丰富的知识充实。我们要学习钱钟书先生。我们虽不能如先生一般自己再书一本浩瀚神奇的《管锥编》,但我们仍然可以以以先生为目标,在自己的头脑中再建一座图书馆。

笃行即切实的行动。做事情最忌不务实,不务实的行为是对自己不负责任,也是对他人不负责任。不务实那么自己的学习生活将得不到良好的保证,正所谓考试一来到,大红灯笼高高照。务实的学才能拥有更优异的分数,更美满的结果,更从容的未来。

经过一次团会的开展我对校训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让我对自己的行为有了更明确的准则,我将秉持校训更加积极地应对未来的生活!

上一篇:毕业鉴定班委意见下一篇:把握青春节拍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