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到慎独慎微

2022-07-13

第一篇:如何做到慎独慎微

慎独、慎微、慎思

一个人在什么时候才算的上是真正意义上的成熟,回想自己走过的这些路,从无知的孩提时代无所畏惧的漫天空想到现如今所要承担的各种各样约束自我的责任,有时羡慕旁边周围人与物所拥有的那些所得,有时感叹自身前途时运,有时被喧嚣社会环境所逼迫的无奈,有时偶尔也庆幸自己经过努力和运气所换来的个人微小成功。独处的时候思维难免会走到过去,多年的时间仿佛是流星一瞬间的滑过。真的感觉人的一生确实是一场戏,导演和演员都是自己,这场戏中所留下的怀念是唯一永恒的东西。闲暇时看一看历史变迁,读一读孔孟之道,想一想人生哲学,参一参工作思路,悟一悟自我得失。 保留自己心中的那一份静谧的田地,给自己灵魂留一份升华的空间。

自己身处军营,在这个环境领域中有着自己本身的特点,条例条令规章制度,坚决服从令行禁止,一横一竖都体现着部队整齐划一,强化着战斗力模式统一。每天的生活都好像被编辑了程序一样,按照时间节点一步一步的运行。然而部队里的每个人又都是来自繁杂的社会,偶尔和地方的亲戚朋友的谈话交流又会让营墙里面的人产生一种彷徨。在各种各样潜在规则的范围内,现实套路和实际运行中的各种“累”也难免会让人的心境发生紊乱,加之自身的实力付出与期望的收获回报之间的落差更容易让人身心疲惫。这就是每个人在大家面前是成功快乐的,而在自己独处的时候却是失败悲观的。在前进的道路上缺少真正的引导,害怕独处,不敢正视自己,直接导致自己失去自我,精神上崩溃,缺乏真正的价值成绩感。时而盲目跟随,时而逆来顺受,时而自暴自弃。内心的想法不能找到正确的方法去表露,稍不留心也会引来不必要的误会,更何谈工作,何谈理想。对上级交给的任务亦是力不从心,草草应付。军营是一个集体,这里有很多人,有很多事,因此,自己身在集体的大环境中一定要正确把握自己,在集体中自我独处的时候一定要做到:“慎独”。不能让自己迷失在各种各样的潮流中,眼光不能局限在那些狭小的利益中。人应当有大的胸怀和更高的境界,时刻保持自己最初的那一份理想,不卑不躁;时刻提醒自己前进的方向,不迷不弃;时刻回忆自己的那些珍惜,不虚不贫。

部队的工作是一项长期的事业,有大的方针做指引,“责任奉献”意识时时铭记。但凡是大事业都是一些小事情所构建的。时常会听到这样一句口话:一天过去了,都干了些什么。这和大的时代紧迫感有些格格不入,很容易将自己置于之外。大事业与自己无关的思想定位,导致忽略了小事情的存在价值。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貌似这样平静的生活也是一种惬意,但正是这种惬意往往就是巨大的灾难。有这样一个小实验:把一只青蛙放在水杯中慢慢地加热,水温从室温逐渐升高,观察青蛙的反应。水中的青蛙很是惬意,全然不觉察周围生存环境的致命变化,慢慢的水温到达几乎沸腾的阶段,青蛙表情依旧是安逸,青蛙的生命不知在什么时候就已经结束。但是如果把一只青蛙投入到一杯沸水当中时,青蛙根据自身本能,迅速跳跃逃离,虽然身体受些伤但依旧是活着的。这个实验告诉我们关乎自身的一些小变化小事情虽然在短时间内不会起到质的影响,但如果不引起注意,这些小事量的积累就会引起质的飞跃。小到影响个人的前途发展,大到让整个军队国家产生变故。有人说部队是一个磨人的地方,身处在部队的营墙之中,如果不时刻警惕自己做到“慎微”不仅仅是慢慢的颓废,更进一步就是变废了。“磨人”的事情只是自身认识的深度和广度不够,是自己把这些构建大事业的小事情给忽略了。就对个人而言,千里大堤溃于蚁穴的道理同样存在,一个人在工作中刚开始的尽心尽力,然而在马上要成功的时候却因为一件小事儿功亏一篑。一个人无论在各个方面都表现出色,然而就是一个小举止就让领导对其失去信任。就如常言: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容易,难的是做一辈子好事。所以说,自己在任何时候都要做到“慎微”,重视每一件小事,每一项任务。不要像那只青蛙一样,安逸的生活环境只会让自己忘记跳跃求生的本能。

就结合自我而言,从明事之时起就步入学校,寒窗苦读几十年,学习各种各样文化知识。学校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后,需要学的东西更加繁多。自古孔子有言:“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之前学校所接触的是为工作而奠定的基础,工作之后的思考更是工作的重要内容。

部队中每一项任务都有它的特殊缘由,都有其来因后果,然而在工作中所经历的人、事、物都是不同的。其思考的重要性尤为显现。一个人成熟的一项标志就是看他会不会思考,做事情有没有自己的思路。大的事情上讲究原则,小的事情上合乎情理。对待取得的成就保持一种宽广的心态,对于自身侥幸心理的缺点正确认识改正。一切从工作出发,一切以事业为重,与其说这是在思考工作,这也是学会思考自己的人生。现如今,社会处于一种大的格局变化时期,军队也处在一种变革时期,社会中各种各样的思潮不断涌入部队,注入我们每个人的脑海之中。很多的“功利思想”不断冲击着每个人,做一件工作,完成一项任务,不去看在这一过程当中工作和任务的本身价值所在,而是首先看自己能从中得到什么,只顾眼前的所得,更不用说是自身的成长。很多人都说这是一种“现实”,但这种扭曲的短浅目光会直接漠视我们正确的思考价值取向。久而久之,放在眼前磨练的机会就被错误的价值思考所失去,那么,什么时候去成长,什么时候才成熟。因此,面对物欲横流的环境,要保持自己的那一份谨慎的思考,做到“慎思”。不要被表面的所得影响了让自己把握发展的机会的流失,毕竟机会是有限的,同样机会也是给有准备的人的。不论是否成功,是否有价值,是否犯错,重要的是个人自身的成长。

慎独、慎微、慎思。让自己真正安下心来,没有时间去抱怨,也没有机会去等待。身处部队军营也好,将来步入社会也罢,留住自身心灵的那一份缓存空间,把握住自己,进而去成长自己。

第二篇:慎独 慎染 慎微 慎初 慎终

对于一个中国人来说,崇尚古人才是智慧的起点。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古人的五大智慧,看完绝对受益匪浅! “慎独”

所谓“慎独”,是指一个人在独处时也能谨慎自律,操行自守,不欺暗室。

中国历代文人学士受“慎独”思想的影响颇深,都以此来砥砺标榜,作为修身进德的重要目标。

如清末重臣曾国藩著名的“日课四条”就是:慎独、主敬、求仁、习劳。四条之中,慎独是根本,其他三条是枝叶。

东汉时期的杨震,有人夜怀十金来见,并说,“此时夜暮无知者。”

杨震却说“此事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

杨震驳“暮夜无知者”论,以慎独精神成为廉洁自律的典范。

“慎染”

古篇《墨子·所染》记载一段故事。

子墨子言见染丝者而叹曰:“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故“故染不可不慎也!”

其实除了染丝,人也是一样,国也是一样。清朝末年,蔡公时慨于国事艰危、民生疾苦,曾与好友组成革命团体“慎所染斋”,意在不仅不要被环境腐化,还要改造环境。

“慎染”,就是要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主动接受良好环境的影响,涵养正气。

“慎微”

汉代哲学家王符说:“慎微防萌,以断其邪。”不在小事小节上谨慎,难免在大事大节上不稳。

蜀汉先主刘备将之概括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不虑于微,始贻大患;不防于小,终累大德。

白居易在杭州任刺史时,从不向民间索取任何名贵物品。

想不到离任返乡,他发现自己做了一件错事,为此写了一首“检讨”诗曰:“三年为刺史,饮水复食蘖,惟向天竺山,取得两片石,此抵有千金,无乃伤清白”。

临行所带,不过两片山石,可见白居易为官之清白。 “慎初”

“慎初”,顾名思义,就是戒慎于事情发生之初,在思想上筑牢“第一道防线”,不存侥幸之心,避免误入歧途。

明代王廷相讲过一个“轿夫湿鞋”的故事:轿夫爱惜自己脚下的新鞋子,“择地而蹈,兢兢恐污其履”,但是“偶一沾濡,更不复顾惜”,什么地方都踩下去了。

王廷相由此感悟到,“傥一失足,将无所不至矣”。

自觉不越雷池一步,行所当行,止所当止,就是慎初的意义。

“慎终”

慎初者不一定就能善终。所以,“慎终”也是为人处世应当遵循的一条重要原则。

慎终是防止“功败垂成”的关键。

《道德经》有言:“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换言之,若想不功败垂成,就应善始善终,善做善成。坚持二字,知易行难。

毛泽东对此有着非常通俗易懂的表述:“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

一个懂得“慎”的人,不一定就是“完人”;但是一个不懂得“慎”的人,却一定是“瑕人”。

慎独、慎染、慎微、慎初和慎终,护我们驻守清本,安得自在。版权声明:坦腹斋致力于中国艺文的推介传播。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原作者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谢谢!联络邮箱:1013102739@qq.com

第三篇:博学笃行慎独慎微

博学笃行

廉洁,一个清澈透明的字眼,一个千古吟讼的话题,一个民族精神的传承,一个为人处世的守诺,一个演绎和谐的音符。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纪检监察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领导干部如何加强作风建设和廉洁自律,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是我们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笔者认为,应力求做好“博学笃行,慎独慎微”。

一、力求做好“博学笃行”

“博学笃行”语出于《礼记〃中庸》的:“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所谓“博学”,意为学习要广泛猎取,开放胸襟,兼容并包,做到“海纳百川”。“笃行”意为学有所得,就要努力践履所学,使所学终有所用,做到“知行合一”。由“博学”而“笃行”,是内在统

一、相联互动的过程,做好“博学笃行”,方能学有所依、学有所成、学有所用。

“博学”是形势所需。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经济的高速发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有的党员干部思想准备不足、自身素质不高,猝不及防;有的疏于学习,放松世界观改造,理想信念滑坡,法纪观念淡薄。贺国强同志指出,目前反腐倡廉形势依然严峻、任务依然艰巨。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一定要充分认识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把反腐倡廉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旗帜鲜明地反对腐败。当前的一些社会现象和问题表明,滋生消极腐败现象的土壤和条件等因素仍然存在,制约反腐败斗争深入进行的矛盾、困难和问题还比较突出。

1 “笃行”是职责所系。“笃”有忠贞不渝,踏踏实实,一心一意,坚持不懈之意。只有有明确的目标、坚定的意志的人,才能真正做到“笃行”。要拥有和保持一颗敬业之心,切实增强忠诚于党的事业的坚定性,不断提高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增强在复杂形势下辨别是非和抵御各种不良思想侵蚀的意识和能力。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始终保持清正廉洁和秉公执纪的优良作风,脚踏实地、兢兢业业,以“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耕好自己的“责任田”,“言忠信、行笃敬”,努力成为党风廉政建设和拒腐防变的楷模,成为党员干部廉洁自律的榜样,保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公道正派、公正严明的政治本色。

二、力求做好“慎独慎微”

何谓“慎独”?《中庸》云:“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慎独是中国古人提倡的一种修养方法,意为在没有监督的情况下,严格自律,谨慎不苟。一名领导干部要把握住自己,很重要的是要必须保持鲜明的政治原则和内在定力,善于慎独自处,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不断进行自我反省、自我解剖,“吾日三省吾身”,在“省”中正确认识、把握自己,耐得住清贫、守得住寂寞、经得住诱惑,不为欲所惑、所困、所害。

要达到慎独的境界,心中必须具有崇高的道德法则。“善良的道德是社会的基础”,道德,自古泊今,目的是“在明德,在亲民,在止于善”。慎独是自觉克制邪恶念头的修养功夫,是在没有任何人监督下,完全自觉地履行道德义务,是一种完全的自律。慎独是一个修炼提升的渐进过程,心中必须时时保持鲜明的原则和内在定力,克服“小节无妨”的侥幸心理和“左顾右盼”的攀比意识,拒 2 绝“灯红酒绿”之惑,制止贪欲膨胀之害,防微杜渐,时时警惕小节不保、大节难守,做到“佛心常清静,无处染尘埃”。

何谓“慎微”?所谓“谨小慎微”,就是说对小事、小节都十分在意,“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从近年来的一些腐败案件看,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有些领导干部不能“谨小”,不屑“慎微”,在不知不觉中从小节“量变”到腐败“质变”。许多人的蜕化变质,往往都是从吃喝玩乐这些看似小事处起步的,都是因为在推杯换盏中放松了警惕、在小恩小惠面前丢掉了原则、在轻歌曼舞中丧失了人格。事实证明,“祸福常积于忽微”,只有从小事小节上加强修养,从一点一滴中自觉完善自我,不取不义之财,不拿不法之物,不去不净之地,不交不正之友,真正做到“心不动于微利之诱,目不眩于五色之惑”,“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慎微”如始,方能“仰不愧天,俯不愧地”。

歌德说过:“这个世界唯有两样东西能让我们的心灵感到深深的震撼,一是我们头顶上灿烂的星空,一是我们内心崇高的道德法则!” 在反腐败斗争中,严刑峻法、强化监督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把思想道德教育放在首位,将反腐倡廉提升到道德建设的高度,以德为基,以德育人,以高尚的道德理想对人的行为进行心理激励和教化,同时强化道德监督和道德约束,使人从他律走向自律。加强领导干部自身的道德修养,切实提高道德意识和道德水平,培养高尚的道德人格,真正做到“博学笃行”、“慎独慎微”,才能从源头上根治腐败。

第四篇:慎独慎交慎微

慎独

慎交

慎微

严格自律,在没有任何人监督的情况仍然能够自我约束保持一贯的谨慎,也不会在别人看不到的地方去放纵自己,这就是慎独。在工作中是否能做到这点,大多数情况下只有自已清楚,比如在招标中是否推荐了自己的亲戚、朋友,别人是难以察觉,这更多的是一个人是否遵守职业道德的问题,甚至是一个人的修养问题。

战国时期魏文候向李克征求宰相人选时,李克提出5条标准,其中之一“居视其所亲”说的就是识别一个人要看他平时与什么人交往,用常用的一句话解释就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这虽不能说是绝对的,但也说明周围的环境对一个人是有很大影响的,因此我们要“慎交”,在我们的工作中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人,到底如何交往应该慎重,特别是与供应商的交往。供应商作为公司的一项资源合理利用可以给公司带来利益,否则会适得其反,也不利于自己的成长与发展,这就要求我们要把握一个“度”,这个“度”是以制度为基础,我们的制度是比较健全的,如何与供应商建立合理的关系制度中有要求也有禁止,而不必一味的拒人于千里之外。工作中交往对象是我们无法选择的,因为我们是在履行职务,不是个人行为,这还要求我们具备一定的“免疫力”。

防微杜渐,要想避免大错误的发生,首先就要从自觉纠正小缺点、小错误做起,做一个谨小慎微的人,这就是慎微。我们常常也说细节决定成败,有时所谓的微小与重大的差异并不是绝对的甚至不是一种事实,而是取决于自己的观念,如果心里认为是小事,那么即使是大事也就变成了小事,反之亦然,领导也常说做百货就是做细节,做小事,我们的成本工作也是如此,应关注每一个细节,制度规定的流程是否不折不扣的执行,对风险点是否做到事先识别与把控,是否努力将工作引向深入,是否对工作进行不断的总结与回顾等等这些都是细节问题,需要长期的坚持。对待错误的态度也能体现一个人的素养,重复而细微的成本工作偶尔发生失误也很正常,关键是对待错误的态度和做法,如果不是主动纠正、改进而是回避、掩饰,那么长期积累下来的就不再是小失误了,而是重大错误,甚至可能演化为舞弊。

慎独、慎交、慎微不仅仅是对做事的要求,也是对做人的要求,甚至更象是个人修身养性的标准。如能在完善的制度化管理的基础上个人又加强了自身修养,以实现他律与自律的统一,这将是一种完美。

第五篇:圣道发凡 慎独慎微

圣道发凡

慎独慎微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诱惑。这些诱惑犹如污浊的暗流时刻冲击、腐蚀着人的心灵。而面对诱惑所滋生出的种种欲望,有的人气定神安,不为所动;有的人却心旌摇荡,不能自持,以致被欲望所俘虏。实际上,每个人都有欲望,《孟子》疏曰:“食、色,性也”。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欲望本身是激励人们为实现一定目标而奋斗的精神动力。但是,凡事都有一个“度”,超过了这个“度”,欲望就会过度膨胀,个人就会被其所累、所害。作为一名检察工作人员,如何在把握好这个“度”,这就需要我们回到古圣先贤中去,从中国传统思想道德——“五慎”中寻找解决的办法。

传统道德修养认为,一个人应该注重个人的品行操守,以道德进行自我约束,克制自身欲望,做到以“慎”自律。而“慎独”、“慎微”、“慎言”、“慎初”、“慎终”这“五慎”,就是对这种认知的高度概括。

所谓慎独,是指个人在独自活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凭着高度自觉,遵循道德规范,不做任何有违道德信念、做人原则之事。慎独是我国古代儒家创造出来的自我修身方法。它是儒家的一个重要概念,讲究个人道德水平的修养,是儒家风范的最高境界。人生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最难战胜的也是自己。能不能做到慎独,是检验一个人自觉性、自制力和意志力强不强的重要标志。所以做为一个自然人特别是检察工作人员要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加强自我规范和约束,切实做到人前人后一个样、八小时内外一个样、有没有监督一个样,做到不仁之事不做、不义之财不取、不正之风不沾、不法之事不干。

所谓慎微,就是审慎于细微而能见微知著,防微杜渐。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有一个由小到大、从量变到质变的演变过程。许多走上犯罪道路的人,都是从“一点点”开始蜕变的。小节不检点,小毛病不克服就会演化成大问题。所以说,无论在什么岗位、从事什么工作,都要算好“人生大账”,时时刻刻、事事处处把握好自己,认真做好每件小事、管好每个小节,洁身自好,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

所谓慎言,就是说话要谨慎,不要说自己做不到的事。人们常说“言多语失”、 “祸从口出” 慎身败名裂,一语不慎全军覆没”的箴言,所有这些都是告诉人们“言必适时,言必适性、言必适度”,说话要看场合、看时机、看对象,把握好分寸,否则宁肯不说。慎言,非拘谨,更不胆小怕事,而是少说多听,从他人之处学习他人的直接或间接的经验,让自己在具体实践中少些错误,少走弯路。 所谓慎初,就是把住第一次,守住第一关。初之不慎,是走下坡路的起点。许多人往往是有了第一次,便一而再、再而三,欲望一发而不可收,最后自己毁掉了自己。可见没能把住第一次,既是沦落的开始,也是将自己陷入万劫不复的终生痛苦的开始。正如古人讲的,“早知今日始,悔不慎当初”。

所谓慎终,就是慎重地考虑到事情的后果。近些年来,一些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地为党和人民工作了大半辈子的领导干部,在即将安度晚年之时,却因私欲膨胀,走上了违法犯罪的不归路。其悲剧的根源在于这些人放松了学习,放弃了端的正世界观、人生观,违背了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由于思想上的蜕化变质导致了行为上的腐败堕落。《资治通鉴》上曰:“慎终如始,则善矣。”也就是说,慎终,才能善终。作为检察工作人员应当从这些人的教训中汲取经验,时刻牢记党的宗旨,始终严格自律,自觉接受组织和群众的监督,自觉抵制各种不良思想的侵蚀。须谨记:欲善终,须慎终。

传统思想中的“五慎”不仅仅是做事的要求,更是做人的要求。在漫漫人生路上,每位检察工作人员都应当让自己真正的安下心来,克己奉公,秉公持正,执政为民,在努力工作的同时,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只有这样才对的起检察官这一光荣称号。

作者:朱思豫

上一篇:如何做房地产大佬下一篇:人教版葡萄沟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