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高考物理命题研究

2022-10-09

第一篇:北京高考物理命题研究

北京高考改革高考五科命题调整

【语文】60分作文分为两题:微写作和作文题

【英语】去掉开放作文,35分仍保持两篇作文

【数学】文科考生降低试题难度

离2014年高考还有不到半年的时间,根据教育部有关考试招生改革的总体方案,北京市对有关各项考试招生进行调整。明年北京高考语、数、外、文 综和理综五科命题均有调整,其中语文将60分的作文分为一大一小两道试题,全面考查学生写作能力。英语去掉开放作文,仍保持两篇作文,总分值为35分不 变。对于明年高考各个科目的调整,市教育考试院相关负责人表示,明年高考是将来高考改革的一部分,高考改革有利于深化课程改革,有利于转变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

文科数学:要降低试题难度,避免繁杂的计算和推理。

北京市教育考试院表示,2014年北京高考数学的命题思路是,考查注重学生终身发展所需要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思想,对数学基础的覆盖面 要宽泛,不出偏题、怪题,不出现奥数类题目,避免增加学生负担。命题原则主要考查学生分析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规避只能靠技巧求解的竞赛类的试题。 据悉,2014年高考数学调整重点为理科数学考查课程标准中规定理科学生必修的全部内容。文科数学要降低试题难度,避免繁杂的计算和推理,减少文理科试题姊妹题所占的分值。

词汇减五百难度将降低

英语

词汇:重点考查词汇由3480个减少400-500个,考试说明中的考查词汇上限为3080个。

作文:去掉开放作文,仍保持两篇作文,分值不变。第一篇为用英语做事情(15分);第二篇定位为用英语记事(20分)。 增加“微写作”增设阅读情景

语文

阅读:增设阅读情景,在阅读中考查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应用。

作文:第一题为微写作,第二题为作文题。

明年语文科目将60分的作文分为两题,第一题为微写作,第二题为作文题。北京市教育考试院表示,将作文分为一大一小两道试题,其目的是全面考查学生写作能力。

另外,明年高考语文科目还将改造语言应用领域,增设阅读情景,在阅读中考查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应用。加强俗语、对联等存在于日常生活中体现中华传统文化的内容。改造古诗词阅读,采用多文本综合性的方式,加强对传统文化的考查。

文科难度降理科考得全

第二篇:2010年北京高考作文命题思路

2010年是北京实行新课标后的第一年高考,那么在作文的命题与改卷方面会有哪些新的变化?又怎样合理应对呢?这是学生们必须关注的问题。

从《考试大纲》上分析,新课标考纲对高考作文要求分为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后者体现了新课标的精神。新课标指挥棒下的高考作文要求、命题思路和评卷标准已作出一定的调整,但是主旨是强调表达的自由性。

1.“自由”的思想如何体现?

新课标中的自由思想主要体现在:文体自由、选材自由、标题自由、语言风格自由、内容角度自由、揭示主题自由、结构框架自由等等.其中最主要的还是思想自由。那么思想自由又如何具体的展现呢?

(1)、写出真实的心理和生活,例如真人真事、真景真物、表现真实的世界和生活,不说假、大、空、套话。

(2)、写出真情,要实事求是的抒发情感,避免那些矫揉造作的文字。

(3)、论证观点做到有理有据,要揭示一定得道理或者哲理。

(4)、充分的、合理的展示自我。在规则下合群,在思想上超越。

2.展现六个方面的个性特征:

新课标的作文要求,侧重要求个性表达,就是要求个性特点鲜明,共同东西淡化。这样的作文主要体现下面几个特征:

(1)、审美特征。

(2)、探索创造特征。

(3)、文化底蕴特征。

(4)、思想认识特征。

(5)、生活体验特征。

(6)、情感表达特征。这六个方面只要能在文章中体现出一到两个方面,就加强文章的竞争性了。

第三篇:北京卷高考命题作文:向英雄敬礼

本文是一篇北京卷高考命题作文,题目为向英雄敬礼,文章主要讲述了作者在平凡的生活中感悟到的伟大,表达了作者对平凡生活的热爱之情,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全文吧! 北京卷高考命题作文:向英雄敬礼

独居大山,为保安全二十年。逢车敬礼,日日独行四十里。让我们向这位高尚的灵魂予以最高的敬礼。

的确,有些人在我们凡人眼里显得很平庸,但是他们高尚的品格,却日日夜夜的支撑着我们这个世界,世界因他们而骄傲,他们理应得到大山深处列车的赞礼,君子以厚德载物! 或许我们曾经彷徨,或许我们曾经困惑,但是先贤们高尚的灵魂宛如灯塔一般照耀着我们前行的路:孔子云: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使我们明白了什么是三达德。孟子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使我们明白了什么是博爱。庄子云:众人重利,廉士重名,贤人尚志,圣人贵精。使我们明白了什么是价值。老子云: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使我们明白了什么是胜利。

我中华泱泱五千年,能人奇士数不胜数,或许有很多能工巧技早已失传,或许有很多珍宝文物也已流失。但是先贤们的精神却从未就此断绝。老计正是继承了我中华五千年传承下来的优良传统,以君子的厚德承载了这巍巍大山,以及这巍巍大山上的每一条铁路。

这又让我想起了白芳礼老人。为了让贫困的孩子们能够安心上学,白方礼老人凭着一辆脚踏车,在十多年的时间里先后捐款35万元,资助了300多个大学生的学费与生活费。他为学生们送去的每一分钱,都是用自己的双腿一脚高一脚低那么踩出来的,是他每日不分早晚,栉风沐雨,用淌下的一滴滴汗水积攒出来的,来之不易,来之艰辛!照常理,像他这样的古稀老人不仅无须再为别人做什么,倒是完全应该接受别人的关心和照顾。可他没有,不仅丝毫没有,而是把自己仅有的能为别人闪耀的一截残烛全部点燃,并且燃烧得如此明亮,如此辉煌。 大爱无疆,厚德载物。

文化是需要积淀的,中华的摇篮中已走出了无数条铮铮铁骨。他们中很多很多都未尝轰轰烈烈过。但是他们却将自己的高尚德行贯彻始终,十年,二十年,甚至是一辈子。 平凡之中显高贵,持久之中见博大。 在中国,又有多少如同老计一般的具有厚德的灵魂在默默地付出?雷锋传人郭明义、康巴铁汉才哇、信义兄弟孙水林、孙东林。

他们是整个中华的脊梁,他们的厚德必将承载整个世界。

第四篇:2018北京高考作文命题特点及备考建议

每一年高考作文考什么题目是很难准确预测的,考试时间也有限,如果没有任何储备,完全靠现编,得分势必不会太理想。但是考的类型却相对容易预测,如果我们圈定了池塘,那大鱼还能跑吗? 02到17北京高考作文题

: 从02到17年历年北京高考作文题可以看出如下趋势:

1、紧跟时政、社会热点;

2、突出北京传统文化;

3、关注内心体验

1、紧跟时政、社会热点: 16年北京作文“老腔”取材自16央视春晚,15年的作文题假如我与民族英雄过一天则来源于93抗战大阅兵这个热点事件;13年爱迪生如何看待手机,则直接来源于杨振宁莫言北大对话;12年火车巡逻员的故事,则是因为当年习大大上台,大力倡导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在这个背景下才有火车巡逻员的故事;11年如何看待乒乓球赛中国夺冠,则直接来源于当年鹿特丹的乒乓球比赛;10年的作文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来源于温总理写的一首诗歌《仰望星空》,2010年温家宝视察高校时,多次对青年学生提出既要“仰望星空”又要“脚踏实地”的希望;09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则是因为那一年次贷危机爆发,经济处于危险之中,更因为那一年发生一件大众关注事件,时任北大校长许智宏第一次在公开场合唱流行歌曲隐形的翅膀;08杯子满了么这来源于08汶川大地震,通过这个话题鼓舞士气。

2、突出北京传统文化:最典型的莫过于14年的老规矩和06的北京的符号,04的作文包容来源于北京城市精神:爱国、创新、包容、厚德

3、关注内心体验:比如05年的安,07诗句体会,16神奇的书签。

备考建议:

02到17年16个作文题目,紧跟社会热点的占了大多数,所以我们要重点关注社会热点;再就是关注和读书有关的话题,07和16这个话题考过2次了;最后要密切关注北京传统文化,毕竟也直接考过2次了。相信大家按照老师建议优先完善体系,就不会有太大问题。

第五篇:揭秘北京市历年高考语文作文命题基本规律

北京市十年(2002—2011)高考作文题目所揭示的作文命题基本规律

从2002年到2011年,北京市高考语文自主命题历经十年。十年里,北京市高考命题组付出了辛勤的劳动,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本文试图以这十年来北京市作文题目为例,谈谈自己对作文命题基本规律的认识。

有朋友问我:以前你怎么不批评语文高考试题,从2007年开始却批评个没完没了?这种猜疑的主观指向虽已彰显,但我无意以其人之道还度其人之心,无端猜疑毫无意义。我只想说:根本原因是,自己此前的认识水平不够;现在我的认识有所提高,而高考题目的水平似乎还在原地踏步——我的疑问由此产生。提出批评也并非针对命题人。“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任何人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都难免有这样那样的不足和局限。我只希望用质疑促进讨论和思考,从而帮助高考命题减少失误,进而上升到更高的境界。

和许多一线教师一样,我也曾经是高考语文试题虔敬的崇拜者,视题目和参考答案为金科玉律,为教学和备考的良师益友。高考语文试题也的确是我从事语文教学和指导高考备考的启蒙教材。如果说我现在对作文命题的根本规律有了一些新的认识,那也正是建立在北京命题的劳动、探索、贡献、经验和教训之上的。

我们曾经认为,作文题目是为写作划出一个范围,在这个范围内写作就符合题意,逾越了这个范围即为跑题。现在看来,这种认识是不够恰切的。因为,对这个范围的界定,是建立在“作文常识观”的基础之上的。“作文常识观”将作文题目视为常识答题,而不是展示写作者思维的窗口。其实,对作文题目允许范围的界定,并非题目自身的属性,而是界定者自身思维范围的显示。如果说作文题目可能辐射的空间有一个范围,那么这个范围就是无限广阔的生活。正如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作文题目的范围也是无限广阔的。它有多么广阔?我达不到它的边际,任何人也达不到,就是全世界的人合在一起,仍然不能穷尽一个作文题目。庄子说:“我生亦有涯,而学亦无涯。”我们可以借用来说作文题目。作文题目的外延是没有边际的,是我们的认识有限,我们往往是在自己的坐标点上,以自己有限的视野和思维能力看待一个个作文题目的。作文命题、阅卷、教学中的诸多问题,乃至每年高考之后对作文题目的评说、指摘和恶搞也大多源于这种“作文常识观”的范围界定观念。当我们换用一种新的“作文思维观”看待作文题目的时候,此前我们的种种困扰,也便迎刃而解。

今天,我可以清楚地、负责任地说,高考作文题目的本质是提供给考生一个构思、谋篇、成文的原点——作文题目,是写作的原点。考场作文是对这原点的演绎,是由原点出发,在生活的广阔空间中,发挥展示思维,向广阔生活的辐射。给标题和给话题作文是给出一个原点,作为写作依据;给材料作文则给出一种生活场景,其中包含若干原点,供考生选择。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表达与交流中要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尽可能减少对写作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这不仅是一个教学与考试必须遵从、落实的标准,也是对写作固有规律精辟的揭示。写作是同学最重要的表达与交流的手段。尽可能减少对写作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当然是无限广阔的生活空间。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当然也只有在广阔的生活空间里学生才可能享受表达的自由,体现表达的个性,展示表达的创意。任何违背《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观念,实际也是对写作固有规律的背离。

感谢北京市十年来的高考作文题目,我的一点儿新认识,就萌生于这方沃土。下面,我具体解说这十个题目给我的教益。在此申明,当年我并没有现在这样的认识。

【2002年·北京市高考自主命题第一题】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几个同学看了一场世界杯足球赛,兴致勃勃地聊起规则问题。

同学甲:规则太重要了。运动员不守规则,裁判不公正执法,就不会有精彩的比赛!同学乙:对!没规则不成。没有校规,没有交通规则,成吗?

同学丙:可有时不守规则的占了便宜,守规则的反倒吃了亏呢。

同学乙:那是另外一回事。

同学丁:不过规则也不是死的,要是不合适,就得改。现在许多“游戏”规则不都修改了吗?

……

请以“规则”(含“规则与……”)为话题,自行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我的认识]这是一则给话题作文,“规则”是提供给写作的原点。

材料中甲、乙、丙、丁四位同学的五次发言,分别涉及到规则的重要性、普适性、局限性、独特性和变通性。省略号则表明规则还有其他许多属性。

这些聊天发言应该是对考生启发性的提示。但是,对某一词语话题属性的多角度启发不应是作文命题的责任,开阔思维是语文教学应负的使命。至于在广阔的生活空间里,“规则”总共有多少属性,谁也涵盖不全。

命题之所以加上提示材料,正因为在命题专家的认识中,“规则”是一个范围,一个圈子。他们担心考生的思维达不到自己期待的宽度,所以亮起几只提示灯盏。殊不知,诸多提示语,很可能适得其反,不但成了题目的负载,也成了考生以自己熟悉的生活素材演绎“规则”的障眼迷雾。

有意思的是题目括号内“含„规则与……‟”的说明。这是什么意思?这或许是命题对自己圈定的圈子的一种拉伸扩展。省略号应能代表任何事物,那么,省略号也可能代表的就是生活。如是,话题“规则”,作为写作思维的一个原点,就可以辐射到广阔生活的任何领域,而这也正是任何作文题目的本质属性。那么,题目中的提示灯盏和拉伸扩展还有什么必要呢?

[题目期望]请以“规则”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2003年·北京市高考自主命题第二题】

无论在个人经历中,还是在社会生活中,常常会出现令人难忘的转折。对此,你一定会有所感,有所思,有所悟。

请以“转折”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我的认识]这是一则给标题作文,“转折”是提供给写作的原点。

好的是,命题对“转折”未作多余的解释和提示。两句提示语是真理,它揭示出作为写作思维原点的“转折”,在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中,有无限广阔的辐射空间;揭示出支撑写作殿堂的两大支柱:具体材料和思考感悟,并且尤以感悟为重中之重。因此,“无论在个人经历中,还是在社会生活中,常常会出现令人难忘的××××。对此,你一定会有所感,有所思,有所悟”这两句话,放之于所有作文题目而皆准。但,这是作文教学的要义,并非作文题目所必须。

[题目期望]请以“转折”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2004年·北京市高考自主命题第三题】

以“包容”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包容”有宽容、大度、不计较、有气量的意思,也有一并容纳、接受不同意见的意思。本题若只从其中一个方面写,也可以。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

[我的认识]这是一则给标题作文,“包容”是提供给写作的原点。

作文命题在2003年“转折”卸载之后,又做起无谓的解释,又在划圈。

对话题或标题的解释,有时是必要的。例如2006年天津卷作文题目给出标题“愿景”,因为这是《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才收录的一个新词,所以需要解释词义:所向往的前景。又例如2009年天津卷作文题目给出话题“我说90后”,因为“90后”是一个特定称谓,所以需要解释所指:出生于20世纪90年代被称作“90后”的青少年。至于“包容”是什么意思,一方面,高考考生不可能或者说不应该一点儿也不懂;另一方面,也很少有人能把“要求①”中罗列的六种意思都陈述出来。那么,命题在要求中逐一罗列之后,又说“本题若只从其中一个方面写,也可以”,岂不是对于两个方面都毫无意义?况且,这“其中一个方面”还颇具歧义。“„包容‟有宽容、大度、不计较、有气量的意思,也有一并容纳、接受不同意见的意思。”“其中一个方面”到底是二中之一,还是六中之一?

原本一目了然的写作思维原点,考生完全可以凭借自己对“包容”的理解,在广阔的生活空间中,用熟悉的生活素材,演绎这个作文题目。无谓的解释却使一个简明的词语变得有点儿不好捉摸,这圈儿划得连命题自己都有点儿晕乎了。

[题目期望]以“包容”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上一篇:保护环境的倡议书三篇下一篇:不合格品控制程序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