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堂教学

2022-09-12

课堂, 是对孩子教育的主阵地。新课程改革倡导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 建立民主的新型师生关系。那么, 作为新课程改革实施者的教师, 要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现在笔者谈谈在教育实践中的一些体会。

一、调节情绪, 微笑着走上讲台

教师的脸是课堂气氛的晴雨表, 教师走上讲台的表情决定了这一节课的课堂气氛。如果教师面无表情或愁眉紧缩, 甚至怒容满面的走入课堂, 你就可以看到, 只一瞬间, 教室里形成的是一种紧张与压抑的气氛, 学生如坐针毡, 惶惑不安, 不知所为。反之, 当你精神饱满, 微笑着走入课堂时, 就能创造一种和谐与温馨的气氛, 孩子们如沐春风, 轻快无比, 自由的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诸多优秀教师的经验表明, 教师的积极情感有助于良好课堂心理气氛的形成。

因此, 作为职业需要, 教师走上讲台前, 应充分调节好自己的情绪。一个优秀的教师, 是能把自己生活中、工作中的烦恼与苦闷留在讲台下, 而把自己最光辉灿烂的一面展现在学生面前。

二、低调处理不和谐的小插曲, 让课堂充满欢笑

在上课中, 我们往往会碰到很多和不谐的小插曲。在一节课上, 我发觉一个调皮的孩子没有听讲, 我提醒他注意。可他的反应完全出乎我的意料, 他居然说你当老师有什么了不起。当时全班同学都惊讶了, 都用异样的目光盯着我。我没有批评他, 只是说, 老师本来就没觉得自己了不起, 但是你们只有认真学习, 将来才有可能是了不起的人。然后微微一笑准备继续上课, 同学们也笑了。这使原本紧张的气氛一下变得和谐了, 学生的心情也变得愉悦了。下课后, 这个学生主动到办公室向我承认“错误”, 我再好好的开导了他。

遇到这种情况, 如果我们不理智一点, 和学生翻脸, 闹情绪,

从新课程要求来看, 信息素养是信息时代公民必备的素养。新近推出的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认为, 学生的信息素养表现在:对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能力;对信息及信息活动的过程、方法、结果进行评价的能力;发表观点、交流思想、开展合作与解决学习和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遵守相关的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 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和责任感。

新一轮课程改革正在全国各地顺利推进, 广大教师以此为契机, 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 不断改革自己的教学实践。在新课程信息技术教学中, 如何提升学生的信息素质, 笔者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转变教学观念, 明确教学主体

在以往的信息技术教学中, 经常采用的教学方法是:教师把当堂课要求掌握的内容演示一遍, 然后学生自己练习,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教师是知识的灌输者, 学生是被动的学习者。信息技术教学完全变成了教会学生使用软件及应付高二会考的教学。

“把课堂还给学生, 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 是新基础教育先进的教育理念之一。在新课程教学活动中, 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 教师在整个教学活动中, 只能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不仅打断了教学思路, 还会使学生产生自卑、胆怯、抑郁等心理问题。所以教师要善于纠正课堂中学生的不当行为, 少用侮辱性的语言去批评学生, 这样就会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 让学生能够“亲其师, 信其道”。

三、增进情感交流,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师生在课堂上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是一个双向的互动的过程。课堂上, 师生的言语、表情、眼神、手势、体态等等无一不透露出内心活动的心理状态。

经验丰富的教师, 能捕捉学生的表情变化, 判断其心理状态。比如, 学生是否有兴趣, 是否在积极思考, 是否走神了等等。为了调节课堂的心理气氛, 教师可巧妙的引导学生的注意力。一句热情而富有鼓励性的话、一个亲切而信任的目光、在学生肩上轻轻的一搭, 都能引起学生兴奋感、愉悦感、责任感, 产生积极的心理状态。当一个学生走神了, 教师不是停下讲课, 点名让他听讲, 这样做容易伤害这个学生的自尊, 而是用一句俏皮话、一个责备的目光、一个轻微的提示动作……教师要根据来自学生的反馈信息, 随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进度、方法, 以便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减少他们过度紧张或消沉的情绪。反之, 不注意观察学生的反应, 就会使教学走入盲目, 流于形式。

同样, 学生也能通过观察, 了解教师的内心情况。如果一个教师口上说关怀学生, 但身体、语言却表露出冷淡、拒绝的信息, 学生就不会相信老师。反之, 学生就会主动与老师亲近, 向老师传递自己的情感。

这样, 在课堂上, 教师充满激情, 充分利用言语和非言语手段与学生沟通, 增进情感交流, 感染学生, 激发起学习热情, 创造和谐民主的课堂气氛, 不但可以提高学习效率, 还可以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

总之, 心理健康教育是心灵对心灵的启迪, 精神对精神的感化, 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需要用真诚去感动学生, 及时帮助他们解除心理的烦恼, 让这些祖国的幼苗茁壮成长, 构建出我们的和谐新课堂。

在新课程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冉惠

引导者, 学生会的一定不讲, 学生不会的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应以学生为主体, 采用讲练结合模式、任务驱动模式、问题解决模式、自我探究模式等全新的教学方法, 把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放在第一位, 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 使学生真正成为信息加工处理的主体。

二、激发兴趣, 主动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生对信息技术课产生了兴趣, 也就产生了强大的学习欲望, 学生就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在教学中, 教师如果不注意学生的兴趣, 不把握学生的兴奋点, 或对学生思维的兴奋点不予理睬, 对学生非思维兴奋点却絮絮不休, 学生就会由扫兴到无味, 一旦失去了学习的兴趣, 学习效果也就无法谈起。

比如, 在教学“用PowerPoint制作演示文稿”时, 如果

上一篇:投资项目储备面临的困局与应对策略下一篇:在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