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商州区的社火艺术

2023-03-04

1 商州区社火的基本特点

1.1 表演特点

讲究表演时间。总体而言, 商州区社火表演分白天和晚上。白天表演单项节目, 如高跷、高台、舞龙和舞狮等;晚上表演成套节目, 如走马、花船、云云和狮子等。近30几年来, 社火表演时间上有新变化, 不再区分白天和晚上, 只是从每年的正月十一开始到正月十五结束。

讲究表演方式。商州区社火一般从农村蔓延至城市。社火表演通常由较大的村镇组织并负责演出, 具体流程为表演队伍先去庙里拜神后锣鼓齐鸣并开始走村窜社, 一边走一边耍, 引来周围群众的围观和喝彩, 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其中, 形成民众化的狂欢场面。据记载, “解放以前, 城里社火一般于农历正月十三下午‘龙泄城’之后开始。”新中国成立以后, 农历正月十二, 城关各社火队一大早便开始耍社火, 持续到农历正月十五下午结束。正月十四、十五两天, 社火队纷纷进城表演, 边敲锣打鼓边耍, 在城市公共领域如广场等地方拉开阵仗, 吸引城市居民观看, 农历正月十五下午各社火队回村进庙谢神, 这预示本年度社火表演圆满结束。

1.2 表演类型

社火表演之前, 各村仪仗队都先撑起上面写有本村名的社火队招牌, 随后社火队一班人马浩浩荡荡出发到达表演地点。商州区社火的演出类型众多, 每一类型都有特定的名称以及表演方式等。

(1) 舞龙, 也称耍龙灯。社火演员头上绑有白毛巾, 身穿带花边的红色民间服饰, 腰里绑着各种色彩带。所耍的龙身躯体由竹篾扎成, 整个龙身躯体由众多节数连接而成, 龙身由五颜六色的彩色纸张装饰并用彩色笔墨描出龙头、龙身、龙尾等各种图案。龙灯因各种不同颜色而区分为黄龙、青龙、火龙等几种, 耍龙时, 年轻小伙子手执撑起龙体的竹竿子, 两队手执不同颜色龙灯的人马, 一边踩着鼓点, 一边通过缠头、绕腰、抖、托等动作使出浑身力气, 努力使龙身在空中不断翻转、缠绕成各种姿势, 以吸引周围观众欢呼、喝彩和围观。

(2) 云云, 也称魔女。它是商州区特有的社火类型。表演者一般是小姑娘, 她们身穿下端扎成六角星或八卦图的彩裙, 手拿纸糊彩色的由竹篾扎成的纸灯笼, 并围绕圆场以赞赞步表演。同时, 其他演员也手提种类不同的灯笼, 有荷花灯、金鱼灯、花篮灯等。灯笼也有多种多样不同形状, 例如八角形、四方形、六方形、圆形等。整个表演过程中, 各个演员都手提各种不同形状和类型, 同时, 内有点燃蜡烛的灯笼, 经常在晚上表演的云云社火, 汇聚成一片火红的灯笼盛宴。

(3) 马马, 民间俗称“跑竹马”。竹马是两边用白布相连, 而马头、马胸和马屁股则是用竹篾扎成的马。表演的小伙子将扎成的竹马绑在腰部前后、分成两小分队随着锣鼓节奏小步跑入交叉场地。在场地的表演以走场为主, 走法多样, 有“扭十字”“绕八字”“水波浪”等步法, 表演人数必须是双数。

(4) 花船, 又叫旱船或跑船。这种社火表演就是指在陆地上模仿船在水中荡漾样子的社火。“旱船”是用竹子仿照船的外观形状扎成的船只。船上的舱楼, 其左右均有窗棂而无墙, 有挑檐, 船体周围缀有水纹的绸子, 并用彩色的纸花装饰, 挑檐上挂着小花灯。表演者多为中年妇女, 她们基本都要化装成红脸蛋妆容, 头上戴有当地人结婚时用来装饰的假花。船体套在她们的腰间, 她们迈着小碎步摇动小船前进, 一边摇动身躯、一边唱一些小曲, 例如花鼓调“回娘家”等。花船表演让人感到有趣的是富有变化的队列变换, 经常见到的队列类型有跑园场、对角交叉、扭麻花等, 表演时五六个花船穿插其中, 十分别致有趣。

(5) 高跷俗称高拐子。高跷是用一节椽材制成长方形柱体木腿, 在离顶端一尺左右的地方插上一个木板, 演员脚踩至少有两尺高的木板, 木板和腿绑缚起来走路摇摇晃晃, 这种摇晃和颠簸形成一种表演美感。表演高跷时, 表演者时而劈叉、时而单腿跪下并伴有简单的手上动作;演员妆容类似戏剧人物般讲究脸谱化。“红为忠勇白为奸, 黑为刚直灰勇敢, 黄为猛烈草莽蓝, 绿是侠野粉老年, 金银二色色泽亮, 专画妖魔鬼判官。”观众可从演员脸上的颜色看出其饰演者复杂多样的性格特征。据说, 商州人勾画脸谱时, 为求逼真经常拿着人物的图案比画着描画脸谱。在描画脸谱时, 他们极注重脸谱的眉、眼、嘴的色彩, 经常采取的方法是以夸张的手法描画五官部位。高跷表演的内容多借鉴戏剧情节, 例如“唐僧取经”等。

(6) 舞狮俗称耍狮子。社火表演的狮子从类型上分为文狮子和武狮子, 从形象上分为大狮子和小狮子。狮子的表演道具是一个用金属浇铸而成的狮子头和一张长满长毛的狮子皮。在舞狮表演时, 需要两位表演者相互配合。一位表演者用手举着狮子头、身披狮子皮、并舞动狮子头, 另一位表演者则需要钻到狮子皮后面舞动狮子尾。表演的过程也非常有趣, 先由一名武生抛绣球逗引狮子并引领武狮子绕场一周, 然后把绣球抛向空中引逗, 文狮子与武狮子就开始为抢到绣球而进行奋力地搏斗。抢绣球表演结束后, 文狮子搔痒、打滚、抖毛, 武狮子上蹿下跳, 小狮子则跟在大狮子后面摇头晃脑, 十分可爱。狮子舞的表演内容会因时代的不同而有所变化, 例如, 在抗战时期, 城关镇人为适应抗战宣传、鼓舞百姓抗战热情的需要, 创作了著名的抗战社火“睡狮猛醒”。

2 商州区社火的功能

商州区社火文化凝聚着商州区劳动人民的智慧, 它影响着一代又一代商州人。商州社火的文化精神指引着人们善良、刚正、勇于创新的开拓精神。民俗文化应社会生活的需要而产生并为其服务, 商州社火有着独特的社会功能。

2.1 祭神

商州人耍社火有一定的功利性目的。由于商州地处秦岭山地, 交通不便、物质贫乏, 因而, 商州地区比较封闭和落后。当地人民过着“日出而作, 日落而归”的农业生活, 他们只能靠天吃饭, 因此, 祭神是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资料所得的结果显示, 耍社火本身就是为了祭祀河神、谷神、龙王等, 以保佑人民五谷丰登。牛是商州人的主要生产力, 而羊、猪等也是主要经济来源, 因而, 耍社火祭祀马王爷, 目的是保佑家蓄平安。

2.2 娱乐

耍社火是一项重大的群众性娱乐活动。社火表演时, 十里八村的人都会前来观看。耍社火也会营造一种锣鼓震天, 场面热闹, 演员阵容庞大, 而表演内容丰富的社火表演盛宴。在整个社火表演中, 人们可以通过参与表演, 尽情享受社火表演过程中的激情和热情, 从而身处其中感受社火艺术的魅力。如论者所言, “我们的文明是建立在对本能的压制上的, 正是由于这种压制, 文化领域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量, 才得以积累和创造出来。但是长期压制的情绪并不会消失, 它们总会寻找各种各样的机会和场所, 以适当的形式表现和发泄出来。”社火就具有这样的释放本能的过程, 通过社火表演, 让人将自己长久以来压抑的情绪有可以释放的地方和方式, 使得热情和激情得以释放, 情感得以宣泄,

因而, 社火具有娱乐和释放情绪的作用, 尤其像舞龙、耍狮子、踩高跷这样大耗体力的社火表演活动, 其或豪迈粗犷, 或舒展自如的表演都能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耍社火不仅能使人心情放松, 而且也能让人增添了不少的生活情趣、培养了人们的乐观精神。

2.3 教育

社火表演有教育功能的故事, 例如高跷社火表演中的故事“包公赔情”就极具有教育功能。这个神火故事内容为铁面无私的包拯, 亲手斩死了贪赃受贿的侄子包勉, 其嫂十分伤心难过, 包拯不忍嫂子伤心, 主动提出等他去陈州放粮救济百姓回来后, 让嫂子拿剑刺死他, 他的真诚、同情心和公正无私最终感化了嫂子, 化解了两人之间的怨恨情绪, 也让观看社火表演的其他人潜移默化地受到了正面、积极的影响, 这不但有助于培养人们铁面无私、尊老爱幼、伸张正义的良好品质, 更有助于养成良好的社会风气。同时, 在社火表演时, 所有的人不分高低贵贱一同玩乐, 这样同乐的场面不仅拉近了邻里之间的距离, 有助于彼此之间的团结友爱, 更增加了地域性的凝聚力。出门在外的游子, 在听到喧嚣的鼓声并看到社火表演时会联想起自己家乡的社火, 勾起对家乡的思念。因此, 耍社火不仅是对优秀的传统文化的传承, 同时, 社火表演的内容和呈现的文化精神也约束、规范着人们的行为习惯。

3 保护社火文化的意义

20世纪90年代以来, 随着城乡之间联系的日益紧密, 城乡人员流动变快, 农村人可以经常进出城市, 城市的生活方式以及消费文化观念深刻而广泛地影响着周边农村人的价值观念, 兴起于民间的社火艺术走向没落和式微。有论者言“中国社会城市化发展是民间社火衰微的外因, 而其所导致的农民思想观念的变化是内因。”。农村人进城更愿意进入代表城市文明的重要场所, 如电影院、网吧、咖啡屋、茶楼、棋牌室等休闲娱乐之地。社火属于广场艺术, 它对场地有特别要求, 表演空间受限的社火艺术逐渐在城乡化过程中淡出人们的视线, 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已经很少能够看到社火的足迹, 偶然见到的社火表演, 其规模和形式也大不如以前, 表演类型也变得单一化。单一的表演类型中仅有的民俗文化正日渐式微。

民俗学研究把文化现象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 民间社火属于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社火也具有民俗学“提高国民素质、增强民族团结、强化民族主体意识, 弘扬祖国优秀文化遗产, 全面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服务于四化大业”的价值功能。2008年, 商州区社火被列为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 有论者说道:“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包含了一个民族最深的根源, 其保留原始民族的思维方式, 反映出民族的价值观、心理特点, 并承载着民族的历史记忆, 在特定的时刻还点燃某个民族的情感生活和理想。”所以,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商州社火理应受到重视, 并应该大力弘扬其价值。政府可以通过大力宣传和引导, 使人们了解社火文化的价值、现状, 唤起人们对社火文化的热情, 转变过去对于社火衰微的“漠视”或者“无所谓”态度。

社火艺术的继承和发展应寻找多种途径, 并结合地域性特点, 充分利用地域优势进行思考。首先, 从政府引导层面来看, 本地政府可以社区为单位, 通过选播社火表演的系列宣传片, 激发社区群众对社火艺术的兴趣和表演热情。其次, 组织邀请老一辈社火艺术表演者经常性在公共领域组织表演, 唤醒人们对社火艺术的热情, 并自觉加入到对社火文化的保护行列中。社区文化活动中, 应经常性地组织社火表演, 通过潜移默化的熏陶使人们改变对社火的原有观念, 并激发人们研究社火的兴趣。最后, 作为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 保护社火文化还应该与本地高校建立联系, 通过组织开展“社火艺术进高校”活动, 约请有专业特长的教师通过课堂对社火艺术做精准解读, 激发学生学习社火艺术以及民间文化的兴趣。尤其是通过与民俗学者建立长久深入的联系, 将社火研究推向新高度。

摘要:商州地邻十三朝古都长安, 地理位置独特, 正如论者所言:“商州地处秦岭南麓, 丹江上游, 是秦楚通衢要道, 东接楚豫, 西通关陇, 是秦楚交兵, 宋金争夺之重地, 汉唐京畿之门户”。秦楚文化在交融汇合形成了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又饱含秦风楚韵的地域文化, 表现形式多样, 社火、剪纸、曲艺、舞蹈等民间艺术是人民群众日常生活中抒情达意的想象性表达, 它们是民间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商州地区有丰富多样的社火表演, 特别是90年代以前, 社火表演十分繁盛, 各个公社及村庄都有各自有特点的社火表演队伍, 而对能鲜明体现商州地域文化的社会艺术的研究还属于空白。

关键词:商州区,社火艺术

参考文献

[1] 陕西省商县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商县文史资料 (第十辑) [M].商洛:商洛区印刷厂, 1985.

[2] 商洛地方志编纂文员会编.商州市志[M].北京:中华书局, 1998.

[3] 宋青.关中民间的原生性社火[J].西北美术, 2008 (1) .

[4] 王娟.文化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2.

[5] 余永红.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民间社火现状及保护问题[J].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2007 (1) .

[6] 顾军、苑利.文化遗产报告——世界文化遗产保护运动的理论与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5.

上一篇:老年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心脏冠脉CTA病变差异探讨下一篇:天然气管道运输企业的库存管理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