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团委推优入党工作的几点体会

2022-09-12

刚刚结束的第十六次全国高校工作会议指出:“高校要继续加强学生党支部建设和做好在大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从2002年到2006年, 全国在大学生中发展党员由16.8万名增加到80.8万名, 增长了近5倍。目前, 全国大学生党员总数已近208.2万。 (1) 近年来, 大学生入党积极性高涨, 以本院为例, 学生中申请入党的人数占学生总数的比例已由2004年的26%上升为59%, 据称有的高校已经达到了70%。这些数字表明, 高校正成为向党输送新鲜血液的坚实基地。

《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就党和共青团的关系作了深刻的阐述:“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 是广大青年在实践中学习共产主义的学校, 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 推荐优秀共青团员做党的发展对象, 是党赋予共青团的一项重要任务 (2) , 也是发展青年党员的主要渠道。有些高校, 党组织在推优过程中不征询团组织的意见, 直接在学生中确定发展对象, 只是在整理发展对象的上报材料时, 让团组织负责人签字盖章, 使“推优”工作程序颠倒, 被称为“党组织定发展对象, 团组织通过”, 这种做法忽视了团的推优职能, 同时也加大了党组织的工作负担。在高校, 共青团员的人数占学生总数的99%以上, 团委推优入党工作开展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党员的发展数量和发展质量, 高校团委开展推优入党工作是学生党员发展中必不可少的重要途径, 其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 通过团组织推优的形式发展党员, 一方面, 可以及时地把大批优秀学生团员输送到党内, 另一方面, 可以使党组织更加全面地了解入党积极分子的基本情况, 使优秀的学生团员能进一步在党组织的教育下, 成为党的队伍中的一员, 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其次, 推优工作能够切实有效的密切党团联系。推荐优秀青年加入党组织体现了共青团所承载的“党的助手和后备军”的历史使命。培养优秀的人才加入中国共产党即是党组织的工作任务之一, 同时也是党赋予团组织的光荣任务之一, 而推优工作, 使两个任务紧密地结合了起来, 是党团工作交叉的结合点之一。同时, 党团之间可以以推优入党工作为契机, 开展思想、工作、学习等多方面的交流与合作, 形成党建带团建、团建促党建、党团共建的良好局面。

另外, 以推优入党工作为载体, 能够更好的促进共青团组织开展思想教育工作。推优工作对要求进步的团员青年有着强大的感召力, 能极大地激发团员青年奋发向上的热情, 调动团员青年的积极性, 推优工作是激励团员青年成才的有效途径之一。同时, 团组织可以通过推优工作来检验青年思想教育工作的成果, 并能结合党组织对人才的要求, 不断调整培养计划、方法及手段, 以求不断提高团员的思想政治觉悟, 培养出适合社会和时代发展要求的合格人才。

由此可见, 团组织的推优工作极其重要, 而越来越多的高校也开始重视此项工作。如北京大学已经将推优工作的完成情况列入到评估工作之中, 可以说推优工作已经成为其团委工作的重中之重, 并影响着其他工作的有效实施。

“推优”工作作为党团组织一项长期性、经常性的工作, 有必要在范围、内容、机制、考评等方面建立科学系统的制度和准则, 以保证“推优”工作沿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健康进行。笔者经过调查, 发现高校团委的推优工作步骤大体相同, 即:培养教育、考察建档、讨论推优、审查推荐、审批移交, 但具体实施时有所区别。通过几年的实践, 笔者认为推优工作在实施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在党组织的领导下开展工作

团组织向党组织推荐优秀团员作为党的发展对象, 是为党组织的党员发展工作服务的, 因此, 不能把推优工作当作一项纯团务性的工作, 关起门来孤立地进行。推优工作要与党组织发展工作衔接协调起来, 在实施前一定要听取党委及学生党支部的建议, 结合党组织的意见开展工作, 否则, 推优结果可能与党委工作相悖, 难免偏差。实践证明, 主动寻求党组织的领导, 是推优工作能够沿着正确方向健康发展的保证。

2 依靠支部开展工作

团支部是团员青年的基层组织, 与团员交往接触得最多, 能及时了解团员思想动态, 把握团员思想脉搏, 对推优过程最有发言权, 因此应该将团支部作为推优工作的基本单位, 负责推优的具体工作。而依靠支部开展工作, 一方面, 可以增强推优的透明度, 保证被推选团员的“质量”;另一方面, 则可以推优为契机, 开展支部的组织建设、作风建设。

3 制定《团委推优入党实施细则》 (以下简称《细则》) , 使推优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要使推优工作走向正规, 必须建立一套系统的推优制度, 其中《细则》的制定尤为重要。

制定《细则》一定要与实践相结合, 避免闭门造车。首先, 要熟读入党规程, 了解入党程序, 避免概念混淆、用词不当。其次, 要征求党委、党支部、院校各部门 (包括:学生、教学、后勤等部门) 的意见, 并吸收借鉴, 这样既丰富了推优工作的考察内容, 又为促进学院的全面建设发挥了作用。再次, 听取团员意见, 进行可行性分析。

《细则》中以下几方面内容的制定尤为重要。

3.1 推优的条件

条件是推优的基础, 有人认为:“团组织向党组织推荐发展对象的标准只有一个, 就是党章规定的党员基本条件。” (3) 笔者认为此条件过于严格, “推优”不是发展党员的最后一个步骤, 推优的团员还要进行考察再教育, 因此, 更应强调被推对象的可塑性, 要抓主流, 不必等各方面表现都完美后再推优。

推优条件规定条款的制定是困扰团务工作者的主要问题, 要涵盖德智体各方面内容, 既不能仅以考试分数为依也不能仅以参加社会工作表现为据。有的高校在《推优细则》中 (4) 规定了具体的推优条件, 例如,“形势教育课无故缺席累计二次以上者, 不予推优”、“上学年综合测评成绩排名在班上进前60%”等;本人认为由于推优条件有别于优秀学生的评选条件, 各方面表现难以量化, 因此建议设原则性条件, 清晰但不具体。这样规定还可以将主动权交由支部, 在不违反原则的基础上根据支部特点确定具体条件。近年来, 还有的高校提出了共青团推优工作的学分制管理模式, 建立切实可行的“推优”学分制标准 (5) 。“推优”学分制的确是一种新型的团员评价与激励方式, 值得借鉴, 但要使其在推优工作中发挥作用, 还需进一步细化。

3.2 推优名额限定

党员发展常说的一句话是“成熟一个发展一个”, 由此, 有人提出推优工作也不应限定名额, “成熟一个推荐一个”, 但实践中发现:青年团员入党愿望十分迫切, 统计数字显示, 高校提交入党申请书的人数占到团员总数的50%~80%, 甚至更高, 如果不限定各支部的推优名额, 为了保护同学的入党积极性, 支部会将大部分同学作为优秀对象进行推荐, 由此会将推优审察工作的环节转移到团委, 增加团委负担, 影响推优质量。同时, 推荐过多, 又不能及时被党组织吸收, 就会失去推优工作的意义, 不仅影响推优工作的严肃性, 还会影响团员青年参加推优工作的积极性, 甚至影响团员青年的进取心。因此, 不限名额的推举并不适合高校, 反之, 如果限定名额过少, 又会限制党支部培养考察的范围, 也不利于学生党员发展工作的正常进行。因此, 关于具体名额应根据单位特点并结合每年发展党员比例进行限定, 实践中发现, 推优名额控制在发展数量的1.5~2倍为宜。

除此之外, 还要定期对《细则》进行修改, 一年至少一次, 要秉承科学的发展观在实践的基础上, 针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修订。

4 上报推优名单后继续开展工作, 保证推优工作的完整性

推荐优秀青年做党的发展对象不是一“推”了事, 必须继续培养教育, 要坚持从对待学习的态度, 参加政治活动的表现, 完成工作任务的情况, 遵守公寓、会议纪律、课堂纪律等方面予以考察, 并对其进行群众意见的调查, 将上述各方面的考察情况每三个月向学生党支部汇报一次。若发现被推荐的团员有违纪违规的行为, 要视其情节轻重, 提出处理意见, 情节严重的可撤销其推优资格。

另外, 对未被党组织选为入党积极分子的优秀团员要注意爱护教育和帮助, 鼓励他们克服缺点、不断进步。

推优的后续工作非常重要, 既可以保证推优人选的高赞同量, 又可以为下一个阶段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5 做好推优的宣传教育工作

要善于利用“共青团园地”、广播、院刊等宣传媒体对团员进行入党的宣传教育, 例如:介绍入党的程序、介绍党员发展大会的情况、展示入党积极分子的思想汇报、公布推优团员的名单及事迹等。同时, 团支部也可以利用团课、会议、板报等多种形式对推优工作进行宣传。这样才能取得团员的广泛支持, 促进推优工作的顺利进行。

推优工作是一项长期工作, 要顺应形势, 适合时代不断地开拓创新、发展变化。推荐优秀共青团员做党的发展对象是共青团组织责无旁贷的任务, 团委应义不容辞地把为党组织培养、输送合格接班人的重任担负起来, 做好党的助手和后备军。

摘要:推荐优秀团员入党是团组织的一项义不容辞的责任, 这是由共青团的性质所决定的, 在高校, 推优工作尤为重要。推优工作作为一项长期性、经常性的工作, 在实施过程中要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 理顺推优各个环节, 形成科学、系统的推优制度和准则, 以保证“推优”工作沿着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健康进行。

关键词:高校团委,推优,重要性,注意问题

参考文献

[1] 穆宪.团支部工作实务[M].中国青年出版社, 2003.

[2] 杨晨光.向党输送新鲜血液的坚实基地——写在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议召开之际[N].中国教育报, 2007-11-23.

[3]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章程[Z].

[4] 张延富.略论“推优”[J].阜阳师院学报 (社科版) , 1996 (2) .

[5] 黄柏青, 董霞.共青团“推优”工作的学分制管理模式[J].教书育人, 2006, 10.

[6] 黄柏青.共青团“推优”工作的一种新模式[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 2007, 1.

上一篇:浅析实用艺术品著作权与外观设计专利权的关系下一篇:外墙外保温中EPS材料配置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