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外贸视域下的应用型国际商务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2022-09-10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中国与“一带一路”沿途各国间的贸易往来日益频繁,同时,随着我国全面开放时代的到来,增设的自贸区不断增多,外贸进出口呈现快速增长态势。新设立的国际商务本科专业作为服务于区域外贸发展而形成的产物,其重要性也日渐突出。因此,如何培养合格的契合区域外贸发展的国际商务本科人才是摆在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面前的一个新课题。

然而,经调查发现,我国现有国际商务本科专业的发展现状并不容乐观,人才培养各环节中存在着诸多问题,例如:课程设置区域性不明显,无地方特色且许多院校的国际商务本科专业课程体系中无差别性内容,课程体系中的职业能力核心性特征不明显;其次是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性特征不显著,而且国际商务专业实践教学指导队伍的实践教学能力差强人意,国际商务专业专任教师的实战知识和经验匮乏;另外,国际商务本科专业所采用的教材针对性差,没有地方特色。因此,本文试图以构建新设应用型国际商务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契机,探讨创新性具有地方特色的应用型国际商务人才培养模式新途径。

一、构建具有地方特色的国际商务专业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工程中最重要最核心的载体和抓手。人才培养精准定位的基础是合理的指向明确的课程设置。我国国际商务专业的起步、成长和发展壮大与我国的对外开放政策和加入WTO后外向型经济高速发展是密不可分的。在我国国际商务专业设置的初期阶段,课程设置中多数具备学术型特点,注重学科的正规和系统,而对于课程设置背后所服务面向的区域性特征和行业性特征并没有深刻的认识和考虑。因此,构建面向区域外贸需求的课程体系是大势所趋。

(一)反向倒推法构建课程设置

新建地方性本科院校一般由专科学校独立或合并升格而来,大多位于地市级城市。由于这些学校的所生、所在、所长与地方或行业有着客观的紧密性,所以立足地方行业、融入地方行业、服务地方行业、共享地方行业,成为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使命和责任,而且是其自身发展的价值取向。这种服务于地方性行业的价值取向使得其专业的课程设置不再是从传统的学科学术的系统性角度来考量,而是从区域经济的发展状况和市场需求来反向倒推人才培养目标,推出人才培养的知识、素质和能力要求,进而来推出课程设置,即,行业需求→培养目标→知识结构→课程设置。

应用型国际商务本科专业的课程体系构建须立足地方外贸行业,顺应市场经济的发展,服务于区域经济需求,由此国际商务专业的人才培养对区域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才能充分发挥出来。为了探索与地方外贸行业相融、相长、相促、相亲的共生共存双赢的态势,在区域外贸视域下国际商务专业的课程设置需使用倒推法来构建。首先根据区域经济的需求,来明确国际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以此推出相关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国际商务本科专业的教师要意识到区域经济发展对国际商务专业的人才需求是具备国际商务知识、熟悉国际贸易流程、了解跨文化国际商务交际礼仪且具有高水平商务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综合性、应用型人才。

(二)两条主线构建课程设置突显职业能力核心性

国际商务课程体系构建应以服务于区域经济中外贸行业发展为核心,要突出外贸行业核心职业能力,就要沿着涉外贸易和商务英语两条主线构建课程群。涉外贸易课程群包括国际市场营销、国际贸易实务、外贸单证实务、外贸函电、国际结算、国际物流、国际商法、国际金融、企业管理、会计等方面的知识。商务英语课程群包括商务英语阅读、商务英语口语、商务英语翻译、商务跨文化交际等。此外,还要增设区域外贸企业文化课。外贸知识的区域性地方特色的凸显要依靠外贸企业文化课来进行。应聘请实战经验丰富的外贸企业的人士来授课。这样的课程设置区域性明显,具有地方特色且具备差别性内容,课程体系中的职业能力核心性特征非常明显。

二、提高国际商务专业实践教学指导队伍水平

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性是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一个显著特征。商务专业教师和商务英语教师肩负着培养国际商务应用型人才的重任。但令人遗憾的是,我国高校商务专业教师的英语水平不令人满意;商务英语教师的整体水平也令人担忧。由于历史原因,目前大多数商务英语教师来自于英语语言文学专业,他们的英语语言水平一流,但是对相关的商务知识一知半解,缺乏实践中的实操能力;此种状况要求高度重视商务英语教师的培养与引进工作,要加强对高校商务英语教师的职业素养和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努力提升商务英语教师实践教学水平。同时,要注重多渠道引进有实战经验的行业人士参与国际商务人才的培养。

当今社会对商务英语人才的要求很高。高校商务英语教师首先要精通英语专业知识,同时还要具有外贸、金融、管理、市场营销、法律、涉外交际等商务方面的知识储备。将具有夯实基础的英语专业教师外派到商务专业相关院校进修学习,全面掌握商务相关专业知识,融英语语言知识和商务知识为一体,再深入本地进出口企业和外资企业进行短期实践,融理论与实践为一体不失为一条有效途径。加强商务英语“双师型”教学队伍的建设,不仅能提高国际商务专业教学质量,还能提高学生对商务专业课程的学习兴趣和满意度。同时高校应积极采取各种优惠政策引进社会各路优秀精英和“双师型”商务英语教师来完善商务英语师资结构。如聘请商务专业相关的企业专家来校讲学或做客座教授,或不定期邀请有丰富经验的国际商务从业人员或校友来校分享经验。

三、构建校外国际商务实践教学基地

实践教学是巩固理论知识、把理论知识用于实践的有效途径,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人才的重要环节,是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和提高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的重要平台。所以,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实践教学除了让学生利用商务英语教学实训系统等方式进行模拟练习,更重要的是要使学生能在真实的市场和职场环境中进行商务英语相关业务实战练习。因此,商务实践基地的建设是培养学生商务实践能力和操作技能的必要途径。目前,地方本科院校由于地域性方面的限制,国际商务实践基地建设的主要渠道是进行基于校企合作的顶岗实习。学校可以选择本地的各类外贸公司进行合作,搭建长期的校企合作互动平台。学校不定期向企业派送教师或学生到企业实习,既能培养师生的国际商务实战能力,又能拓宽师生的视野。企业也可以在这一过程中与学校达成“订单式”国际商务人才培养方案,也就是学校与企业共同培养国际商务人才。此种人才培养模式的建立可以说让学校和企业双方达成了一种互利关系形成一种双赢的局面。学校在培养人才的同时也为学生开辟了就业途径。而企业也在减少人才招聘和培养成本的基础上吸纳到了优秀的国际商务人才。因此作者认为,基于校企合作的顶岗实习模式是国际商务人才培养实践基地建设的重要而有效的途径。

四、编写具有地方特色的校本教材

教材是知识的载体,是教师进行教学的重要依据。同时,教材也是教改的文本体现,教材有助于量体裁衣式满足区域经济的需求,对教学质量产生着决定性的影响。编写具有地方特色的校本教材也是保证应用型国际商务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环节。编写地方特色的校本教材必须要走校企合作之路。高校和企业相互支持、相互渗透、优势互补、资源互用、利益共享,实现合作育人、合作发展。地方外贸产品的介绍说明、企业介绍、广告宣传、生产标准、合作伙伴国家的风土人情简介、企业文化介绍、所在城市介绍等可以编入到校本教材中。

五、结语:

高素质应用型国际商务人才的培养是现代商业社会飞速发展的必然要求。高校应积极探索服务面向地方经济发展的应用型国际商务人才的培养途径,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办法。坚持科学地完善国际商务课程体系建设;坚持全方位、多维度地提升商务教师实践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建立与地方外贸企业合作共赢的实践教学基地;坚持合理地优化校企共赢的校本教材建设。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应用型国际商务专业的人才培养水平,才能培养出适合地方外贸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国际商务专业人才。

摘要: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建设和实施,中国与沿线各国建立了多、双边区域贸易合作平台,地方外贸产品销售有了新的增长点,同时,随着我国全面开放时代的到来,增设自贸区的不断增多,外贸进出口呈现快速增长态势。随之,应用型国际商务本科人才需求激增,这给国际商务本科专业的人才培养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地方外贸行业的蓬勃发展更是给国际商务人才培养提供了广阔的施展平台。本文将国际商务本科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的创新、国际商务专业实践教学师资水平的提升、国际商务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以及带有区域特色的校本教材建设等方面来探讨顺应地方外贸发展的应用型国际商务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关键词:区域外贸,应用型国际商务本科,人才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 陈小虎.新型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的14个基本问题.[J]中国大学教学,2013(1).

[2] 何雪莲.面向区域经济的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研究[J].长春大学学报,2012(4):464—468.

[3] 张大良.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要聚焦四个重点创新突破.[J]中国高等教育,2016(3).

[4] 教育部.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教发[2015]7号.

[5] 董艳萍,乔春英.基于“反向”设计的商务英语口语课程重构与创新[J].河北工程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7(41):68—70.

[6] 董艳萍,乔春英.构建创新型校企合作顶岗实习运作模式[J].河北工程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6(1).

上一篇:新时期电力企业办公室管理的有益探索下一篇:注重阅读方法的指导,鼓励学生与文本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