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煤炭行业标准

2022-07-27

第一篇:中国煤炭行业标准

中国煤炭行业分析报告

(2007年3季度)

【摘要】 2007年以来,煤炭行业保持了平稳快速的增长势头,国民经济增长速度有所加快,增大了全社会的能源需求,煤炭市场呈现产销两旺的态势。由于近年来煤炭行业投资增长较快,煤炭产能稳步提高,煤炭生产保持稳定增长,受市场需求拉动的影响,同时煤炭行业政策性因素推动了成本上升,煤炭价格保持稳中趋升,促进了行业经济效益的大幅度改善。煤炭运力不足依然影响着煤炭行业的发展,受此影响2007年煤炭一度出现净进口的局面,但总体上我国煤炭供应保障充足,以销定产的格局不会改变。

由于今年煤炭行业全面整合,计划关闭小煤矿10000家左右,而上半年实际已经关闭各类煤矿9075家。小煤矿的大量关闭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煤炭供应的过快增长。但是,受产品价格持续上涨的拉动,煤炭行业工业总产值保持了较高的增速。1-9月累计,我国规模以上煤炭企业共完成工业总产值6449.12亿元,同比增长26.28%,增速比上同期提高1.9个百分点。从未来发展来看,煤炭价格将在开采成本提高的情况下维持适度上扬的态势,煤炭行业的结构调整会短暂影响到产能变化,但国民经济整体的节能减排工作不断深入,煤炭需求的增长速度也将稳中趋弱,总体上煤炭供需会维持相对均衡的格局,煤炭供给会逐渐趋于宽松,煤炭行业经济运行质量将进一步改善。

***************************************************************************************

目录

 Ⅰ 行业总体运行情况

一、总体生产情况

二、产品销售情况

三、企业总体经营情况

四、上下游产业的相关影响

五、行业景气现状及走势预测Ⅱ 行业内主要产品市场供求分析

一、各主要产品产量情况

二、各主要产品市场需求情况

三、各主要产品进出口情况

四、煤炭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情况

五、各主要产品价格走势Ⅲ 行业内主要企业经营情况

一、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二、山西兰花煤炭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三、山西焦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四、河南神火煤电股份有限公司

五、兖州煤业股份有限公司

六、开滦精煤股份有限公司Ⅳ 本季度行业热点问题

一、山西焦炭销售价格上调的市场评述

二、推动煤炭行业景气上升的外部因素分析

三、山西煤炭工业前三季度完成情况

四、行业景气上升,煤炭价格走势保持强劲

图表目录

 图表 1 2007年1-9月煤炭行业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情况图表 2 2007年1-9月规模以上煤炭工业行业销售值图表 3 2007年1-8月规模以上煤炭工业累计利润总额增长图表 4 2007年1-9月规模以上煤炭企业原煤生产变化图表 5 2007年1-9月煤炭行业出口交货值增长情况图表 6 2007年1-9月煤炭出口变化情况图表 7 2007年1-9月煤炭进口变化情况图表 8 2007年1-9月煤炭行业累计投资情况

本报告图表如未标明资料来源,均来源于“中经网统计数据库”储量和年消费量是决定煤炭行业生命周期的关键数据。截至2010 年底,全国煤炭资源储量1.3万亿吨,就算以2010年煤炭产量32亿吨为基准,目前的煤炭储量也够整个国家用上百年有余。同时,煤化工和煤层气开发也在这几年迅速发展,这两个领域未来发展的趋势也挺有意思。总而言之,煤炭行业未来肯定还有成长空间。

煤炭行业强周期,短期经济表现及股市流动性与煤炭行业的超额收益高度相关。这里借用一下申万的研究成果,股市流动性泛滥有两种可能:一是经济过热,煤炭下游需求旺盛,煤价上涨带动煤炭股的优异表现;另一种可能则是政府主动刺激经济,此时下游经济尚未复苏,煤价仍保持在低位,股票市场会因经济复苏、煤价上涨的预期而做出反应,拉动煤炭股票价格大幅上扬。前一种情况,可以通过观测煤炭行业重要指标加以判断;后一种情况,则需对宏观经济调控走向形成敏锐的预期。

煤炭是诸多工业行业的上游行业,是我国经济当之无愧的命脉,因而煤炭产业受政府的控制将会持续增强。中央政府的动机主要有三条脉络,保证国有经济的绝对控制地位、防止行业产能过剩、增加政府收入;地方政府的动机有两层,增加地方煤炭企业资源储备、借煤炭充实地方财政。 前面说到的煤改就是中央政府为保证国有经济对煤炭行业的绝对控制所采取的措施。《煤炭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中也降低了煤炭新增产能的预期。尽管资源税在2011年已经改革了一轮,但0.3-5元/吨的动力煤以及8-20元/吨的焦煤税率仍然偏低,煤炭资源税的进一步改革仍然势在必行。

从2009年煤改来看,地方政府会优先安排地方企业对中小煤矿进行整合;煤炭企业进行跨省扩张,也会受到地方保护主义的阻碍。以兖州煤业为例,兖州煤业在2006年与陕西省政府签订协议,收购榆树湾煤矿41%的股权,但地方企业认为资产处置价格过低而不予配合,时至今日榆树湾煤矿都未能为兖州煤业带来任何的经济效益。同时贵州、山西、内蒙、山东等多个省份都对煤炭征收了不等的煤炭价格调节基金。财政收入越疲弱,地方政府征收价格基金的动机越强。

总结以上五点,可再生能源对煤炭行业影响不大,煤炭行业未来仍大有发展。供需关系对比是煤

炭价格景气程度分析的基础,短期供给波动不大,下游需求带动煤价;长期煤炭企业产量调节能力逐步增强,供需增长速度对比决定价格走势。最重要的是,投资煤炭要听党的话,政府政策决定企业运营边界,若想搞懂煤炭行业长期发展方向,不仅需要研究清楚现有政策对煤炭企业发展的影响,更要揣摩上层政策调节方向,提前做出预期修改估值目标。

第二篇:中国煤炭行业公司100强

1 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6123839

2 中国中煤能源集团公司 5067763

3 山西煤炭运销总公司 3490495

4 山东兖矿集团有限公司 2642030

5 山西大同煤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2580628 6 山西焦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2484700

7 山西晋城无烟煤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1816967 8 河南平顶山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1631709 9 山东枣庄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1622836 10 黑龙江龙煤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1592547 11 山东新汶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1528160

12 山西阳泉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1368540 13 山西潞安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1302577 14 安徽淮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1259814 15 安徽淮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1184546

16 河南永城煤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1165397 17 河北开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1089413 18 江苏徐州矿务集团有限公司 1082968 19 陕西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908001

20 辽宁铁法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763731 21 河北金牛能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751819 22 山东淄博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750201

23 内蒙古伊泰集团有限公司 745262

24 宁夏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642023

25 安徽省皖北煤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618072 26 河南义马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597919 27 河南神火集团有限公司 545688

28 河北峰峰集团有限公司 544422

29 福建煤炭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516371 30 北京京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511812

31 河南鹤壁煤业(集团)有限公司 481678 32 重庆煤炭(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474414 33 辽宁抚顺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471207

34 河南郑州煤炭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454179 35 山东肥城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441030 36 江西煤炭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440121

37 河南焦作煤业(集团)有限公司 421377 38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 403000

39 河南省豫光金铅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402173 40 山东龙口矿业集团有限公司 385996

41 辽宁沈阳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380860 42 四川省煤炭产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363147 43 中电投霍林河煤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342335 44 贵州盘江煤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300021

45 山东临沂矿务局 284953

46 山西兰花煤炭实业集团公司 266233

47 中国煤炭地质总局 243421

48 辽宁阜新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237902 49 云南东源煤业集团有限公司 232293

50 山东省济宁矿业集团有限公司 230170 51 甘肃华亭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224173

52 内蒙古平庄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218489 53 贵州水城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209341 54 吉林辽源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187558 55 河南郑州煤矿机械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139993 56 江苏天能集团公司 137923

57 内蒙古庆华集团 133890

58 内蒙古西蒙科工贸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133574 59 甘肃靖远煤业有限责任公司 123120

60 内蒙古满世煤炭运销有限责任公司 120774 61 山西沁新煤焦股份有限公司 119450

62 陕西省榆林市榆神煤炭有限责任公司 111252 63 内蒙古扎赉诺尔煤业有限责任公司 108795 64 浙江长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105727 65 湖南涟邵矿业集团有限公司 100286

66 河北井径矿务局 100023

67 湖南省白沙煤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95921 68 贵州六枝工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95068 69 甘肃窑街煤电有限责任公司 87250 70 内蒙古汇能煤电集团有限公司 85553 71 宁夏西北奔牛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85449 72 山东省宏河矿业集团有限公司 84044

73 吉林通化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83690 74 内蒙古中煤蒙发运销有限责任公司 78480 75 内蒙古大雁煤业有限责任公司 77357 76 山东省丰源煤电股份公司 76446

77 山东省裕隆矿业集团公司 75798

78 江西中煤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73624 79 山东省王晁煤电集团有限公司 72180

80 内蒙古特弘煤炭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70755 81 河北省磁县六合工业有限公司 69898 82 湖南资兴矿业集团有限公司 68089 83 山西汾河焦煤股份有限公司 67474 84 陕西省彬县煤炭有限责任公司 67055 85 山西三元煤业股份有限公司 66529 86 河南安阳矿务局 62324

87 云南小龙潭矿务局 61700

88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蒙泰煤电有限责任公司 59017

89 山西大同鹊山精煤有限责任公司 58886 90 湖南省长沙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58600 91 江苏宏安集团有限公司 57156

92 广西合山矿务局 56254

93 新疆哈密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56135 94 山西长治经坊煤业有限公司 55300 95 河北邯郸紫山特钢集团公司 55054 96 内蒙古太西煤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54467 97 河南省郑州新登企业集团 49606 98 河北省磁县申家庄煤矿 48728

99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煤炭工业公司 41238 100 江苏新光集团有限公司 32311

第三篇:2016年中国煤炭行业运行报告

2016年,各地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积极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加大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工作力度,取得了阶段性进展,超额完成了去产能任务,市场供需严重失衡局面得到改善,煤炭价格理性回归,企业生产经营状况有所好转。但煤炭需求基本面并未发生明显改变,煤炭经济平稳运行尚缺乏坚实基础。

一、2016年煤炭经济运行情况

(一)煤炭消费。根据协会数据,2016年全国煤炭消费在连续两年下降的基础上同比继续下降1.3%,其中电力行业耗煤同比增长0.3%,钢铁行业耗煤下降1.4%,建材行业耗煤下降0.6%,化工行业耗煤增长4.2%。

(二)煤炭产量。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6年全国规模以上煤炭企业原煤产量33.6亿吨,同比下降9.4%。

(三)煤炭进出口。根据国家海关数据,2016年全国进口煤炭2.6亿吨,同比增长25.2%;出口878万吨,增长64.5%;净进口2.5亿吨,同比增加4800万吨,增长24.2%。

(四)煤炭发运。根据协会数据,2016年全国铁路发运煤炭19.0亿吨,同比下降4.7%。2016年主要港口发运煤炭6.4亿吨,同比基本持平。

(五)煤炭库存。根据协会数据,2016年全社会存煤在连续四年增加后出现下降。年末,重点煤炭企业存煤9300万吨,

1 比年初减少3499万吨,下降27.3%。重点发电企业存煤6546万吨,比年初减少812万吨,下降11.0%。

(六)煤炭价格。根据协会数据,2016年煤炭价格大幅波动,逐步合理回归。全国煤炭价格指数由年初的115.8点回升到11月中旬的162.4点,之后到年末回落至160.0点。

(七)煤炭投资。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6年全国煤炭采选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038亿元,同比下降24.2%,比2013年高点下降了42.3%。其中民间投资1864亿元,同比下降18.3%,比2013年下降37.1%。

(八)行业效益。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6年全国规模以上煤炭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3万亿元,同比下降1.6%;实现利润总额1090.9亿元,同比增长223.6%。

(九)产能。根据协会数据,截止2016年底,全国建成年产120万吨及以上的大型现代化煤矿数量比2005年增加700处左右,产量占全国的75%以上;其中,建成年产千万吨级的特大型现代化煤矿59处,总产能达8亿吨以上。

二、今后一个时期行业发展走势分析

我国煤炭工业已经步入了新的发展阶段。煤炭行业要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遵循能源革命的战略思想,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围绕“控制总量,优化布局;控制增量,优化存量;淘汰落后,消化过剩;调整结构,促进转型;提高质量、提高效益”的总体思路,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推动煤炭行业发展动力转换、方式转变、结构调整,

2 提升煤炭安全高效智能化开采和清洁高效集约化利用水平,推动行业发展由数量、速度、粗放型向质量、效益、集约型增长转变,由生产型向生产服务型转变,提升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一)行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取得明显成效。煤炭工业以结构调整为主线,推动煤炭产业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通过优化资源开发布局,发展先进产能,推动煤炭企业兼并重组,培育大型煤炭企业集团,提高产业集中度,走多元化、绿色化、高端化发展道路,深入推进煤电一体化、煤焦一体化、煤化工、煤建材、现代物流、电子商务、金融服务等产业相互融合,培育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着力打造高水平产业园区和特色项目示范基地,促进煤炭深加工转化和全产业链整体升级,提升产业价值链和产品附加值,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提升煤炭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二)生态文明矿山建设取得新成效。推动煤炭绿色开采和洁净化利用,建设生态文明矿山,牢固树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理念,抓好矿区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完善清洁生产机制,推广应用绿色开采技术,控制和减少地表损害,以最小的生态扰动获取最大资源收益。加大原煤入洗比例,推进煤炭分质分级梯度利用,加快煤层气的开发利用,推动煤矸石、粉煤灰、矿井水等二次资源的综合利用,推广高效煤粉工业锅炉、燃煤发电超低排放技术,大力发展节水、节地、节能产业,加大矿区生态环境恢复与治理力度,构建“物质闭路循环、能量梯度利用、经济与生态和谐”的现代产业体系,努力建设美丽矿山。

3

(三)煤炭国际合作范围和领域不断扩展。实现煤炭大国向煤炭强国迈进,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发展战略,走开放合作发展道路,建设煤炭国际贸易及技术信息交流平台,完善贸易交易机制和联系机制,加大国际标准的跟踪、评估和转化力度,推动与主要贸易国之间的标准互认,积极参与全球煤炭资源优化配置,充分利用国际科技资源,拓宽合作领域,创新合作方式,提高合作成效,推动煤机装备走出去和国际煤炭产能合作,提升设计、咨询、生产和服务水平,培育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产品,更好融入全球产业分工体系,培育形成国际合作和竞争的新优势。

三、煤炭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矛盾

(一)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依然突出。

一是产业结构不合理。目前全国30万吨以下的小型煤矿有近7000处,平均单井规模不足9万吨/年;前4家企业煤炭产量仅占全国的20%左右。二是产品结构不合理。高灰高硫煤炭比重依然较大。三是技术结构不合理。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多层次问题突出,既有世界先进的智能化、自动化的煤矿,也有机械化、半机械化的煤矿,同时还存在一些非机械化开采、无法改造升级的小煤矿。

(二)化解过剩产能面临诸多问题。

一是关于债务处置问题。企业反映关闭退出煤矿的融资多由主体企业筹集或担保,目前债务分割尚无明确原则和具体办法,不利于金融机构合理处置去产能煤矿债务损失。二是关于金融支持问题。目前有的地区商业银行不加区别地将煤炭企业整体列入僵尸企业,进一步压缩和限制贷款,企业资金链面临断裂风险,

4 煤矿安全生产和矿区稳定压力进一步加大。三是关于人员安置问题。在去产能过程中,煤炭行业有大量人员需要分流安置,在防范失业风险的同时,特别要关注工伤、工残、长病和抚恤人员移交问题。四是关于社会职能移交问题。企业普遍反映,国有企业分离办社会职能政策难以落实,负担沉重,已成为企业转型发展的严重制约。五是原政策性破产煤矿历史遗留问题未得到妥善解决。

(三)煤炭企业经营状况尚未得到根本好转,行业脱困发展仍需付出艰苦努力

持续四年多的行业经济下行,煤炭企业经营困难的状况不断加剧,虽然近期煤价回升,但回升的时间较短、平均煤价仍低于去年同期水平(今年以来环渤海动力价格指数平均为424.7元/吨,比去年同期均价442元/吨低17.4元/吨)。虽然一部分煤矿9月份出现盈亏平衡或盈利,但目前绝大多数煤矿仍处于累计亏损状态,弥补前几年的巨大亏损还需要时间。虽然近期煤矿货款回收有所好转,但企业资金链紧张的状况并没有得到根本好转,有的企业仍存在较大资金风险。还有相当多的煤矿欠发职工工资、养老保险金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一些企业煤矿安全生产投入不足、矿区稳定的问题依然突出。

四、煤炭行业健康发展的政策建议

一是坚定不移去产能。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化解煤炭行业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一系列决策部署,加强行业自律,依法依规坚决退出达不到标准要求的产能,坚决退出安全风险高的产能,加快退出落后产能,努力发展先进产能。所有煤炭企业

5 都要坚决做到不违法违规建设生产、不超能力生产、不安全不生产、不生产销售劣质煤。要在去产能中妥善做好人员安置,处置好企业资产债务,以及“三供一业”移交工作,注重解决历史遗留问题。

二是加快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要处理好去产能与优化结构、转型升级的关系。依靠科技进步,广泛运用互联网、大数据和先进的采矿技术、工艺、装备,优化生产布局,大力发展煤炭开采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转变煤炭生产方式,提高全要素劳动生产率,推动煤炭绿色高效开发;大力发展煤炭清洁利用与转化技术装备,适度发展煤化工产业,推动煤炭由单纯作为燃料向燃料与原料并重转变,转变煤炭消费方式,促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加快企业兼并重组,努力发展大型骨干企业集团,延伸产业链条,提高产业集中度和竞争能力。要创新商业模式,培育新产业新业态,加快发展动能转换。

三是努力稳定煤炭市场。要认真落实有关部门提出的中长期合同、完善减量化生产、建立减量置换和指标交易、加快完善煤炭最低与最高库存、建立完善共同应对煤价异常波动等五大制度,努力稳定煤炭市场。一是将推动中长期合同履行作为企业发展的重要基础性工作来抓,已经签订经济合同的要严格履约;二是要坚决执行减量化生产制度,科学安排生产组织,保障安全生产;三是要按照设计规范加强煤炭合理库存,满足生产销售正常周转需要;四是贯彻《国家发展改革委和行业协会关于平抑煤炭市场价格异常波动备忘录》的有关精神,不搞低价倾销,不搞恶意竞争,大型企业要率先垂范,主动带头稳定市场。

6 未来一段时间煤炭需求下降、产能过剩的矛盾仍将十分突出,煤炭行业要深入贯彻落实国发[2016]7号文件精神,坚持市场倒逼、企业主体,地方组织、中央支持,综合施策、标本兼治,充分运用市场化法治化手段,严格安全、环保、质量、资源、能耗、技术和信用约束,依法依规退出达不到标准要求的产能,坚决退出安全风险高的产能,加快退出落后产能,发展先进产能,科学实施减量化生产,促进产业升级;处理好去产能与优化结构、转型升级、稳定供应的关系,妥善处置企业债务,做好人员安置工作;加快科技进步,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开发和绿色低碳利用;鼓励优势企业兼并重组,发展大型骨干企业集团,延伸产业链条,培育新产业新业态,加快发展动能转换;完善促进煤炭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体制机制,促进煤炭经济健康平稳运行。

文稿提供:中国煤炭工业协会

7

第四篇:中国银行煤炭行业授信政策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促进我行煤炭行业授信业务健康发展,有效防范行业授信风险,结合国家《煤炭工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煤炭产业政策》等文件规定,制定本政策。

第二条 本政策所称煤炭行业是指对各种煤炭的开采、洗选、分级等生产活动。

第三条 本政策适用于境内机构,不适用于海外机构。

第二章 总体授信策略

第四条 围绕我国煤炭行业“总量控制、结构调整”宏观调控的总体方向,以有效促进我行煤炭行业业务稳健、持续、健康发展为目标,采取适度增加煤炭行业授信规模,积极调整煤炭行业客户结构、业务结构和地区结构的总体策略。

第五条 围绕国家13个煤炭基地建设,重点发展6个省区(晋、陕、蒙、宁、皖、黔)的煤炭业务,重点加大对特大型及大型煤炭企业集团的业务拓展和授信支持力度,积极介入主要煤炭资源省份的煤炭龙头企业,适度支持具有产业竞争力的中型煤炭企业,坚决退出政策严令禁止的规模小、技术落后、安全生产措施不到位的企业和项目。

第三章 客户准入标准

第六条 新客户准入须同时满足以下标准: (一)客户评级在B级及以上;

1 (二)煤炭企业原煤年产量120万吨以上1:

1.对于已建项目,晋、陕、蒙地区单井井型规模60万吨/年以上(其中焦煤单井井型规模45万吨/年以上),其它地区单井井型规模30万吨/年以上;

2.对于新建、改扩建项目,晋、陕、蒙地区单井井型规模120万吨/年以上,其它地区单井井型规模45万吨/年以上。

(三)遵循国家产业政策,经国家或省(区、市)煤炭行业管理部门批准;符合国家安全生产和节能环保的管理要求;煤炭资源回采率和机械化程度达到当地平均水平;具有完整产运销链条,以及与产量相匹配的运力保障和下游销售保障体系;规模以上煤矿必须做到正规化开采。

第四章 客户分类

第七条 第一类客户 须同时满足以下标准:

(一)煤炭企业原煤年产量2000万吨以上,原则上从属于国家规划的13个大型煤炭基地2;

(二)可开采年限不低于35年,近两年平均资产负债率不高于65%;

(三)安全生产和节能环保措施符合相关管理要求,回采率和机械化程度优于行业平均水平,符合利用条件的应有配套煤层气综合开发利用项目、高效选煤厂。

第八条 第二类客户

12本政策中的“煤炭企业原煤年产量”的统计口径是指客户所属的煤炭企业集团的原煤年产量。 即神东、陕北、黄陇(华亭)、晋北、晋中、晋东、鲁西、两淮、冀中、河南、云贵、蒙东(东北)、宁东基地。

2 须同时满足以下标准:

(一)煤炭企业原煤年产量不低于300万吨,原则上从属于国家规划的13个大型煤炭基地;

(二)可开采年限不低于30年,近两年平均资产负债率不高于70%、发展前景较好的优质煤炭企业;

(三)安全生产和节能环保措施符合相关管理要求,回采率和机械化程度优于当地行业平均水平,符合利用条件的应有配套煤层气综合开发利用项目、高效选煤厂。

第九条 第三类客户 须同时满足以下标准:

(一)煤炭企业原煤年产量不低于120万吨、且拥有一定资源储量;

(二)晋、陕、蒙地区单井井型规模不小于30万吨/年,其它地区单井井型规模不小于15万吨/年;

(三)安全生产和节能环保措施符合相关管理要求,回采率和机械化程度达到当地行业平均水平,经营和财务状况达到行业平均值,企业信誉较好,但受体制、规模制约,发展前景一般的客户。

第十条 第四类客户 满足以下任意一条标准:

(一)国家产业政策中的限制与淘汰类煤炭企业; (二)煤炭企业原煤年产量低于120万吨;

(三)晋、陕、蒙地区单井井型规模小于30万吨/年,其它地区单井井型规模小于15万吨/年;

(四)无法较好整合资源的企业;

(五)安全生产和节能环保措施不到位的企业;

3 (六)经营管理体制较差、社会包袱重、资源枯竭的企业; (七)生产经营情况恶化或已被关闭停产的企业;

(八)出现不良授信、欠息或信用等级下降至B级(不含)以下的企业。

第五章 客户授信政策

第十一条 对于第一类客户

可以给予各类授信支持,并积极寻找业务机会拓展高附加值产品;同时应注意保持合理的授信份额,防止集中性风险。

第十二条 对于第二类客户

中长期贷款可适度叙做,对于单井规模较小的项目要从严把握;其他授信品种可予以支持;同时注意优化网点布局,做好账户维护、结算等基础性服务工作。

第十三条 对于第三类客户

原则上短期授信业务保持在现有规模,其中客户评级A级及以上的客户可谨慎叙做;贸易融资类业务可新增;原则上中长期贷款不再新增。

第十四条 对于第四类客户

贸易融资类业务可视具体情况保持现有规模或压缩,其它授信业务逐步退出。

第十五条 我行在叙做授信业务时须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规定中对单井井型规模的相关要求。

第六章 授信担保政策

第十六条 对于第

一、二类客户

4 对于BBB级及以上的企业集团总部及其核心控股公司,可以提供信用授信;对于其它客户,原则上应由其集团本部或集团内核心企业提供连带责任担保或有效资产作抵质押或我行认可的其他保证担保。

第十七条 对于第

三、四类客户

均须由其集团本部或集团内核心企业提供连带责任担保或有效资产作抵质押或我行认可的其他保证担保。

第七章 附则

第十八条 本政策由风险管理部负责解释和修订。 第十九条 本政策自发文之日起施行。

第五篇:中国煤炭行业基本情况概括

中国幅员辽阔,物产丰富,中华民族赖以牛息繁衍、发展壮大、立足世界民族之林的要物质基础。在已发现的142种矿物中,煤炭占有特别重要的位量,资源丰富,分布广泛,煤田面积约55万平方公里,居世界严煤国家之前列。

中国聚煤期的地质时代由老到新主要是:早古生代的早寒武世:晚古生代的早石炭世、晚石炭世—早二叠世、晚二叠世;中生代的晚三叠世,早、中侏罗世、晚株罗世—早白垩世和新生代的第三纪。其中以晚石炭世----早二叠世,晚二叠世,早、中侏罗世和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四个聚煤期的聚煤作用最强。中国含煤地层遍布全国,包括元古界、早古牛界、晚古生界、中生界和新生界,各省(区)都有大小小

一、经济价值不等的煤田。

中国聚煤期及含煤地层的分布在:华北、华南、西北、西南(滇、藏)、东北和台湾六个聚煤区而各有不向。

在华北聚煤区的主要聚煤期为石炭二叠纪.其次为侏罗纪,第三纪也有煤聚集,震旦—寒武纪石煤也有零星分布。石炭二叠纪的含煤地层分布最广,储量最多,要为上石炭统太原组、中石炭统本溪组和二叠统的山西组、石盒子组;主要煤田有山西的沁水、霍西、河东、大同、宁武,山东的淄博、肥城、新汶、枣滕、眼、兖州、济宁,陕西的渭北,内蒙古的准格尔,宁夏的贺兰山—桌子山、为、韦州,辽宁的本溪、沈南,吉林的通化,河北的开滦、兴隆、井陉、峰峰、邯郸,北京的京西,河南的鹤壁、焦作、平顶山,江苏的徐洲—贾汪.安徽的淮南、淮北等;侏罗纪的含煤地区主要集中在本区的西部和东部,主要有京西门头沟群,山西大同群,内蒙古石拐子群等;主要煤田有京西、大同、宁武、大青山(石拐子)、鄂尔多斯及坊子等;第三纪的含煤地层丰要分布于山东的临朐、昌乐、黄县—带及河北、山西北部地区;震旦—寒武纪石煤主要分布在山西五台山,河南内乡、淅川及河北燕辽等地。

在华南聚煤区,聚煤期多、时间延续长、分布广泛.有震旦纪到早古生代的石煤,晚古生代、中生代与第三纪都有煤的集聚积,另外还有第四纪泥炭沉积;主要聚煤期有早石碳世,早、晚二叠世、晚三叠世—早株罗世及第三纪,其中以晚二叠世为主;古生代的主要含煤地层为早石炭统大圹阶,广泛分布于湖南、广东、广西、贵州、云南,在上、下二叠统含煤;主要煤田主要行宣威、富源、六枝、盘县、水城、南桐、中梁山、天府、合山,扶绥、涟邵、彬耒、兴梅、天湖山、龙永、长广、苏南、皖南、萍乐等;中生代主要含煤地层晚三叠统的安源组及早侏罗统的金鸡组;主要的煤田有一平浪、渡口、西湾、浙西、萍乐、资宣、秭归、荆当等.新生代早第三系含煤地层在南岭以南,滇西也有分布;新第三系含煤地层主要集中于南方,尤其是云南,典型地层是小龙潭组;第三纪的煤田主要有小龙潭、宜良、昭通、百色、长昌、茂名等。在古生代的石煤主要在陕南、鄂西、湘西、浙西、皖南等地。

在西北聚煤区的主要聚煤期为早、中侏罗世,其次为石炭纪,第三纪的褐煤和第四纪的泥煤也有零星分布,在秦岭西段、甘肃武都及四川边境地区还有早古生代石煤沉积:石炭纪含煤地层主要有上石炭统太原组、中石炭统本溪组,主要分布在河西走廊及祁连山一带;保罗纪含煤地层遍布全区,主要有内蒙石拐子群,青海小煤沟组,新疆八道湾组等:主要煤田有甘肃的永登、窑街、青诲的大通河、新疆的吐鲁番—哈密、乌鲁木齐—伊宁、库苏于田等。

在西南(滇、藏)聚煤区的聚煤期有晚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晚古牛代的含煤地层主要在昌都地区到青海的乌丽一带;中生代的含煤地层分布广泛,上三叠统冉滇西详云煤系、藏北的土门格拉及巴贡煤系,中下侏罗统分布于藏中拉萨附近,中上侏罗统和下白垩统在西藏地区也有分布,晚白垩统秋乌煤系分布于日喀则地区;第三纪含煤地层主要分布于滇西剑川、双河一带和点、滇西南的腾冲、梁河、保山和沧源一带,

喜马拉雅山南麓、拉萨附近及藏北湖区仅有零星分布.在东北聚煤区的主要聚煤期为侏罗纪(包括早白垩世),其次为第三纪,上述两个时期的含煤地层普遍.分布较广.侏罗纪(包括早白垩世)的主要含煤地层有吉林红旗组,黑龙江穆棱组、城子河组等,主要煤田含鸡西、双鸭山、鹤岗、勃利、和龙、延吉、蛟河、扎诺尔、牙克石、白音华、元宝山、北票、阜新、铁法等;新生代早第三纪含煤地层主要发育于辽宁、黑龙江、吉林、内蒙古等地,新第三纪也有零星分布;第三纪的主要煤田有抚顺、沈北、舒兰、珲春等;二叠纪含煤地层在黑龙江北部宝青一带也有分布.在台湾聚煤区的主要聚煤期为新第三纪,主要分布于阿里山边缘凹陷带,尤其是中央山脉以西基隆、台北、新竹、苗栗等地区.

中国煤种齐全,褐煤、长焰煤、不粘结煤、弱粘结煤、气煤、肥煤、焦煤、瘦煤、贫煤、无烟煤均有。

煤质多种多样,分布广泛:在华北聚煤区新生代第三纪煤田均属褐煤,或少许长焰煤;中生代三叠一侏罗纪煤田大多为低变质的长焰煤和气煤,只有宁夏汝箕沟、北京京西、山东坊子属无烟煤;古生代石炭二叠纪煤田的煤变质程度较高,大致以中部地区的高变质烟煤与无烟煤带为中心,煤的变质程度向聚煤区的边缘逐渐降低,依次出现中、低变质烟煤等。华南聚煤区新生代第四纪为泥炭,第三纪多为褐煤;中生代和晚古生代多为高变质烟煤、无烟煤,也有少量中、低变质烟煤,早古生代石煤变质程度为无烟煤.西北聚煤区第四纪为泥炭,第三纪为褐煤,中生代与晚古生代煤的变质程度不一,煤种较多,但以低变质烟煤为主,早古生代石煤变质程度为无烟煤:西南聚煤区(滇、藏)新生代第三纪以褐煤、低变质烟煤为主,也有中变质烟煤;中生代煤多以中至中高变质烟煤为主,也有无烟煤;古生代煤除在个别地区外,一般均为高变质烟煤。东北聚煤区主要是低变质烟煤,其次是褐煤及中、低变质烟煤,而中—高变质的烟煤和无烟煤较少。台湾聚煤区煤种比较单一.为低变质褐煤和烟煤.。

中国煤炭资源丰富,储量可观,为世界所瞩目。德国地质学家李希霍芬(Eerdinand.Freiherron RichthefEn)从1861—1872年曾七次到中国旅行考察,走遍了粤、湘、鄂、川、陕、晋、甘、豫、苏、浙、院、赣、鲁、冀等14个省,称中国为‘‘世界第一石炭国”。1929年翁文灏、胡博渊宣布中国煤炭储量为2654.55亿吨。新中国成立前,《中国矿业纪要》一书中统计中国煤炭储量为4500亿吨。中华人民共和因成立后,根据1974一1980年第二次全国煤田预测,埋深在2000米以浅的全国煤炭储量为50592.19亿吨。其中按含煤地层时代分,第三纪占o.72%,晚侏罗世占6.97%.早、中诛罗世占60.4:%,晚三叠世占0.64%,至于二叠世(南方)占5.01%,石炭二叠纪(北方)占26.01%,其它占o.23%;按埋藏深度区分,1000米以浅占46.83%,1000一1500米占25.10%,1500一2000米占28.07%;按预测可靠等级分.可靠的占31.45%,可能的44.19%,推断的占24.36%;按煤种分:褐煤占6.81%,长焰煤占21.59%,不粘结煤占25.53%,粘结煤占25.53%,弱粘结煤占2.97%.气煤占9.76%肥煤占5.03%,焦煤占 2.94%,瘦煤占2.70%.贫煤占2.85%.无烟煤占7.92%、末分煤占11.90%,这次预测范围广质量高,为制定中国煤炭工业发展规划,编制煤田地址勘测规划及指明普查找煤方向提供科学根据.中国是世界上发现、利用和开采煤炭最早的国家。据考古文物和有关记载,在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遗物和两周的墓葬中,曾先后于辽宁、陕西等地发现用煤精雕刻制成的耳环、发簪、圆环、耳铛等饰物,说明这一时期中国的先民44仅具有加工煤精的能力,而且还可以控取煤层浅部露头。中国是世界第一产煤大国,也是煤炭消费的大国。1996年中国煤炭探明可采储量居世界第三位,全行业年煤炭开采量达到近10亿吨。煤炭行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高速发展的重要基础。

上一篇:中国古典文学丛书下一篇:中国美容行业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