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国煤炭行业分析

2023-05-29

第一篇:最新中国煤炭行业分析

中国煤炭行业分析报告

(2007年3季度)

【摘要】 2007年以来,煤炭行业保持了平稳快速的增长势头,国民经济增长速度有所加快,增大了全社会的能源需求,煤炭市场呈现产销两旺的态势。由于近年来煤炭行业投资增长较快,煤炭产能稳步提高,煤炭生产保持稳定增长,受市场需求拉动的影响,同时煤炭行业政策性因素推动了成本上升,煤炭价格保持稳中趋升,促进了行业经济效益的大幅度改善。煤炭运力不足依然影响着煤炭行业的发展,受此影响2007年煤炭一度出现净进口的局面,但总体上我国煤炭供应保障充足,以销定产的格局不会改变。

由于今年煤炭行业全面整合,计划关闭小煤矿10000家左右,而上半年实际已经关闭各类煤矿9075家。小煤矿的大量关闭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煤炭供应的过快增长。但是,受产品价格持续上涨的拉动,煤炭行业工业总产值保持了较高的增速。1-9月累计,我国规模以上煤炭企业共完成工业总产值6449.12亿元,同比增长26.28%,增速比上同期提高1.9个百分点。从未来发展来看,煤炭价格将在开采成本提高的情况下维持适度上扬的态势,煤炭行业的结构调整会短暂影响到产能变化,但国民经济整体的节能减排工作不断深入,煤炭需求的增长速度也将稳中趋弱,总体上煤炭供需会维持相对均衡的格局,煤炭供给会逐渐趋于宽松,煤炭行业经济运行质量将进一步改善。

***************************************************************************************

目录

 Ⅰ 行业总体运行情况

一、总体生产情况

二、产品销售情况

三、企业总体经营情况

四、上下游产业的相关影响

五、行业景气现状及走势预测Ⅱ 行业内主要产品市场供求分析

一、各主要产品产量情况

二、各主要产品市场需求情况

三、各主要产品进出口情况

四、煤炭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情况

五、各主要产品价格走势Ⅲ 行业内主要企业经营情况

一、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二、山西兰花煤炭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三、山西焦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四、河南神火煤电股份有限公司

五、兖州煤业股份有限公司

六、开滦精煤股份有限公司Ⅳ 本季度行业热点问题

一、山西焦炭销售价格上调的市场评述

二、推动煤炭行业景气上升的外部因素分析

三、山西煤炭工业前三季度完成情况

四、行业景气上升,煤炭价格走势保持强劲

图表目录

 图表 1 2007年1-9月煤炭行业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情况图表 2 2007年1-9月规模以上煤炭工业行业销售值图表 3 2007年1-8月规模以上煤炭工业累计利润总额增长图表 4 2007年1-9月规模以上煤炭企业原煤生产变化图表 5 2007年1-9月煤炭行业出口交货值增长情况图表 6 2007年1-9月煤炭出口变化情况图表 7 2007年1-9月煤炭进口变化情况图表 8 2007年1-9月煤炭行业累计投资情况

本报告图表如未标明资料来源,均来源于“中经网统计数据库”储量和年消费量是决定煤炭行业生命周期的关键数据。截至2010 年底,全国煤炭资源储量1.3万亿吨,就算以2010年煤炭产量32亿吨为基准,目前的煤炭储量也够整个国家用上百年有余。同时,煤化工和煤层气开发也在这几年迅速发展,这两个领域未来发展的趋势也挺有意思。总而言之,煤炭行业未来肯定还有成长空间。

煤炭行业强周期,短期经济表现及股市流动性与煤炭行业的超额收益高度相关。这里借用一下申万的研究成果,股市流动性泛滥有两种可能:一是经济过热,煤炭下游需求旺盛,煤价上涨带动煤炭股的优异表现;另一种可能则是政府主动刺激经济,此时下游经济尚未复苏,煤价仍保持在低位,股票市场会因经济复苏、煤价上涨的预期而做出反应,拉动煤炭股票价格大幅上扬。前一种情况,可以通过观测煤炭行业重要指标加以判断;后一种情况,则需对宏观经济调控走向形成敏锐的预期。

煤炭是诸多工业行业的上游行业,是我国经济当之无愧的命脉,因而煤炭产业受政府的控制将会持续增强。中央政府的动机主要有三条脉络,保证国有经济的绝对控制地位、防止行业产能过剩、增加政府收入;地方政府的动机有两层,增加地方煤炭企业资源储备、借煤炭充实地方财政。 前面说到的煤改就是中央政府为保证国有经济对煤炭行业的绝对控制所采取的措施。《煤炭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中也降低了煤炭新增产能的预期。尽管资源税在2011年已经改革了一轮,但0.3-5元/吨的动力煤以及8-20元/吨的焦煤税率仍然偏低,煤炭资源税的进一步改革仍然势在必行。

从2009年煤改来看,地方政府会优先安排地方企业对中小煤矿进行整合;煤炭企业进行跨省扩张,也会受到地方保护主义的阻碍。以兖州煤业为例,兖州煤业在2006年与陕西省政府签订协议,收购榆树湾煤矿41%的股权,但地方企业认为资产处置价格过低而不予配合,时至今日榆树湾煤矿都未能为兖州煤业带来任何的经济效益。同时贵州、山西、内蒙、山东等多个省份都对煤炭征收了不等的煤炭价格调节基金。财政收入越疲弱,地方政府征收价格基金的动机越强。

总结以上五点,可再生能源对煤炭行业影响不大,煤炭行业未来仍大有发展。供需关系对比是煤

炭价格景气程度分析的基础,短期供给波动不大,下游需求带动煤价;长期煤炭企业产量调节能力逐步增强,供需增长速度对比决定价格走势。最重要的是,投资煤炭要听党的话,政府政策决定企业运营边界,若想搞懂煤炭行业长期发展方向,不仅需要研究清楚现有政策对煤炭企业发展的影响,更要揣摩上层政策调节方向,提前做出预期修改估值目标。

第二篇:2005年中国煤炭行业分析

[ 转贴自:点击数:436更新时间:2006-2-23 ]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一、 煤炭资源状况

(一)世界煤炭资源世界煤炭资源非常丰富。目前,世界煤炭储量估计为1.083 万亿吨,按目前的煤炭消费水平计算,足以可供开采200 多年。世界各地的煤炭资源分布并不平衡,煤炭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世界煤炭资源的70%分布在北半球北纬30°~70°之间。其中,以亚洲和北美洲最为丰富,分别占全球地质储量的58%和30%,欧洲仅占8%;南极洲数量很少。世界煤炭可采储量的60%集中在美国(25%)、前苏联(23%)和中国(12%),此外,澳大利亚、印度、德国和南非4 个国家共占29%。2001 年,上述7 国的煤炭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80%。澳大利亚、美国和加拿大可供炼焦的优质烟煤储量丰富,2002 年3 国的炼焦煤总产量占世界贸易总量的81%。

(二)中国煤炭资源中国煤炭资源丰富,截至2002 年年底,全国共有煤炭资源的矿区6019 个,查明煤炭资源储量为10201 亿吨,其中煤炭基础储量3341 亿吨(煤炭储量为1886 亿吨),煤炭资源量为6872 亿吨。按照中国探明可直接利用的煤炭储量1886 亿吨计算,我国人均探明煤炭储量145 吨,按人均年消费煤炭1.45 吨,即全国年产19 亿吨煤炭匡算,可以保证开采上百年。另外,包括3341 亿吨基础储量和6872 亿吨资源量共计10201 亿吨的资源,可以留待后人勘探开发。另外,中国炼焦用煤储量为649 亿吨,还有基础储量1244 亿吨、资源量1477 亿吨;2003 年中国生产焦炭1.78 亿吨,出口量占世界贸易量的56.4%。按照近期中国焦炭的生产能力,已经探明的炼焦用煤储量,可以保证开采200 年左右。我国煤炭储量主要分布在华北、西北地区,集中在昆仑山—秦岭—大别山以北的北方地区,以山西、陕西、内蒙古等省区的储量最为丰富。晋陕蒙(西)地区(简称“三西”地区)集中了中国煤炭资源的60%,另外还有近9%集中于川、云、贵、渝地区。山西省是资源储量最多的省份,占全国总储量的30%。与资源分布相对应的,是煤炭生产也集中于这些地区。在漫长的地质演变过程中,煤田受到多种地质因素的作用;由于成煤年代、成煤原始物质、还原程度及成因类型上的差异,再加上各种变质作用并存,致使中国煤炭品种多样化,从低变及程度的褐煤到高变质程度的无烟煤都有储存。按中国的煤种分类,其中炼焦煤类占27.65%,非炼焦煤类占72.35%。中国虽然煤炭资源丰富,但适于露天开采的煤炭储量少,仅占总储量的7%左右,其中70%是褐煤,主要分布在内蒙、新疆和云南。

二、 煤炭产量 1. 近10 年煤炭产量由于90 年代末期煤炭行业实施关井压产的政策,导致1996-2000 年我国煤炭产量的快速回落。从2000 年开始,我国煤炭产量连续4 年增长,从2000年的10 亿吨低谷,上升到2004 年的约19.56 亿吨,比2000 年长90%。 2. 煤矿的生产状况目前,我国的煤炭生产主要有3 种经济类型的煤矿,国有矿、地方矿和乡镇矿。根据2004 年1-9 月分月份各经济类型煤矿产量。国有矿和地方矿的产能相对稳定,2004 年1-9 月,国有矿的产量从6682 万吨上升到7995万吨,增长19.65%;地方矿的产量从1835 万吨增加

到2515 万吨,增长37.06%;乡镇煤矿的弹性则相对非常大,其产量从1 月的2652 万吨快速增加9 月的5914 万吨,增长123.00%,在煤炭增长贡献中所占比例在不断增大。 2004 年全年,我国原煤产量完成19.56 亿吨,同比增长2.28 亿吨,增长13.2%,其中,国有重点矿生产增长13.3%,达到9.22 亿吨,在煤炭供给中占47%,居于主导地位;乡镇矿近年来发展较快,在煤炭供给中已占37%,04 年完成生产7.19 亿吨,同比增长13.4%;国有地方矿的产量基本保持稳定,在煤炭供给中占16%,04 年生产3.15 亿吨,同比增长12.5%。2003 年,由于煤炭供给紧张,国有矿和地方矿产能基本上又已到极限,国家只能将打算限制的乡镇矿政策重新放宽,04 年5 月,乡镇矿的产能达到创纪录的7022 万吨。此后,乡镇矿随着资源的逐步枯竭,及其地处偏远运力不便的影响,乡镇矿的产量下降,其发展空间有限。国家出于安全生产和保护资源的角度,实施建立煤炭大集团、大公司战略,国家“十一五规划”中,要建立4~5 个年产1 亿吨、十几个年产5000 万吨以上的煤矿企业。因此未来乡镇矿的发展比较有限,其产量量应是不断缩减的,从这个角度考虑,国有矿在两年后释放出来的产能一部分将是挤占乡镇矿的产能空间的,不一定会造成供给的大量增加。结论:未来两年内,我国的煤炭产量增长较为平稳,不会大量增加。

三、 煤炭消费需求 1. 能源消费结构从整个世界的能源消费结构看,石油占主导地位,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石油占40%;其次是煤炭占27%;天然气占23.2%;核能占7.3%;水电最少,只占2.6%。在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占据主导地位,2003 年煤炭在我国一次能源消费总量中所占比例为 67.10%。目前,虽然随着经济发展,其他一次能源(石油、天然气)消费的逐渐增多,中国煤炭消费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呈缓慢下降的趋势;但是中国富煤贫油少气的能源储备特点和经济发展阶段特点,决定了煤炭仍是中国最主要的一次能源。在较长的阶段内,煤炭在我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占主导地位的格局将长期保持不变。 2. 目前我国的经济特点决定行业特征经济发展不同阶段的能源消费特征不同。经济发达国家的产业发展历程表明,产业结构升级基本上是沿着“农业→轻纺工业→基础工业→重化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的过程来实现的。根据目前中国经济增长的特点,可以认为中国经济已经进入了重化工业阶段。国际经验表明,经济发展所处阶段不同,能源消费的特点不同。中国煤炭行业在周期变化中表现出成长性特征。中国的重化工业可以认为从2003 表现出比较明显的特征,预计持续时间与日本和韩国大致相同,大约持续到2013 年。其中前4-5 年是重化工业发展的前期和中期,重工业占GDP 的比重持续上升,能源消费量持续上升,即2008 年之前中国都将处于能源消耗的高增长时期。中国经济从2003 年起进入了重化工业阶段,固定资产投资相对增长较快。重化工业阶段特别是前期和中期,经济发展对能源的需求快速增长。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点和煤炭在我国一次能源消费中占据主导地位的特点,决定了中国煤炭行业的发展不同于发达国家,仍具有明显的成长性特征。在中国,与煤炭直接相关的电力、钢铁和化工等行业的未来发展仍将持续较高速度,因此中国煤炭行业也具有突出的成长性特征。 3. 煤炭的旺盛需求集中于四大行业电力、钢铁、建材和化工四个行业是中国煤炭消费最集中的行业,2003 年这四个行业煤炭消费量占煤炭总消费量的88.8%,其中电力行业占煤炭消费总量的49%,钢铁行业占13%,建材行业占17%,化工行业占6%。电力是煤炭消费的主力。2005 年电力行业对煤炭的需求继续增加,新增机组容量预计达到5000 万千瓦,2006 年新增将超过6000 万千瓦。虽然近期国家已经开始整顿电力项目投资,但已经开工的未经批准项目仍然大量存在。2005 年中国经济仍将增长约8.5%,预计2005 年火电发电量同比增加12.89%,煤炭消费量增加约1.07 亿吨。仅电煤需求的增加,就使2005 年煤炭总需求达到近20 亿吨。 2004 年宏观调控对钢铁行业的影响只在短期内影响了产量和价格,国内钢铁行业依然保持快速增长。这一趋势将继续下去。我们预测2004 年钢铁行业煤炭需求量约25371 万吨,2005 年增长到26368万吨。建材和化工行业2005 年的煤炭需求将较2004 年略有上涨。结论:煤炭在我国一次能源消费中占主导地位,随着我国能源需求的不断增加和煤炭消

费的增长,煤炭行业还具有成长性。 4. 煤炭消费的主要用途煤炭的用途十分广泛,可以根据其使用目的总结为两大主要用途:(1)动力煤,

(2)炼焦煤。(1)动力煤从世界范围来看,动力煤产量占煤炭总产量的80%以上。世界10 大煤炭公司主要生产动力煤,其比重约占该10 大公司煤炭总产量的82%;美国动力煤产量占其总产量的90%以上;我国动力煤产量也占到煤炭总产量的80%以上。在国外,动力煤绝大部分用来发电,工业锅炉也有一些用量。全世界约有55%的煤炭用于发电,煤炭需求的增量部分基本上都在电力部门,但中国例外,在中国实施工业化的进程中,各行各业都需要大量的煤炭(动力煤)。从动力煤的品种来看,以长焰煤和不粘煤储量最大,分别占全国动力煤总储量的21.70%和20.35%;褐煤和无烟煤也占有相当的比例,而贫煤和弱粘煤则相对较少,仅为全国动力煤总储量的 7.66%和2.49%。 煤种 长焰煤 不粘煤 褐煤 无烟煤 贫煤 弱粘煤占全国动力煤储量,% 21.70 20.35 17.63 16.02 7.66 2.49 占全国煤炭总储量,% 16.14 15.14 13.12 11.92 5.70 1.86 我国动力煤的主要用途有: 1) 发电用煤:我国约1/3 以上的煤用来发电,目前平均发电耗煤为标准煤370g/(kW·h)左右。电厂利用煤的热值,把热能转变为电能。 2) 蒸汽机车用煤:占动力用煤2%左右,蒸汽机车锅炉平均耗煤指标为100kg/(万吨·km)左右。 3) 建材用煤:约占动力用煤的l0%以上,以水泥用煤量最大,其次为玻璃、砖、瓦等。 4) 一般工业锅炉用煤:除热电厂及大型供热锅炉外,一般企业及取暖用的工业锅炉型号繁多,数量大且分散,用煤量约占动力煤的30%。 5) 生活用煤:生活用煤的数量也较大,约占燃料用煤的20%。 6) 冶金用动力煤:冶金用动力煤主要为烧结和高炉喷吹用无烟煤,其用量不到动力用煤量的1%。

(2)炼焦煤我国虽然煤炭资源比较丰富,但炼焦煤资源还相对较少,炼焦煤储量仅占我国煤炭总储量27.65%。炼焦煤类包括气煤(占13.75%),肥煤(占3.53%),主焦煤(占 5.81%),瘦煤(占4.01%),其它为未分牌号的煤(占 0.55%);非炼焦煤类包括无烟煤(占10.93%),贫煤(占5.55 % ), 弱碱煤(占1.74%),不缴煤(占13.8%),长焰煤(占12.52%),褐煤(占12.76%),天然焦(占0.19%),未分牌号的煤(占13.80%)和牌号不清的煤(占1.06%)。炼焦煤的主要用途是炼焦炭,焦炭由焦煤或混合煤高温冶炼而成,一般1.3 吨左右的焦煤才能炼一吨焦炭。焦炭多用于炼钢,是目前钢铁等行业的主要生产原料,被喻为钢铁工业的“基本食粮”,是各国在世界原料市场上必争的原料之一。中国是焦炭生产大国,也是世界焦炭市场的主要出口国。2003 年,全球焦炭产量是3.9 亿吨,中国焦炭产量达到1.78 亿吨,约占全球总产量的46%。在出口方面,2003 年我国共出口焦煤1475 万吨,其中出口欧盟458 万吨,约占1/3。2004 年,中国共出口焦炭1472 万吨,相当于全球焦炭贸易总量的56%,国际焦炭市场仍供不应求。

四、 煤炭供求与价格趋势 1. 需求旺盛,产能不足,供应紧张我国煤炭行业自第一个五年计划以来的50 年中,一直处于微利和亏损边缘,其中有25 年全行业亏损,煤炭行业长期以来积弱难改。长期以来,煤炭行业存在设备老化,投资不足的局面。过去20 年,国有重点煤矿连续亏损,多年来投资严重不足,产能扩张速度慢。近两年,国内需求快速增长,煤炭消费迅猛增加,年递增速度都在2 亿吨以上,煤炭产能扩张滞后的矛盾日益突出。2003 年以来特别是2004年的煤炭供应紧张,集中暴露了过去多年煤炭投资不足带来的后果。目前,我国煤炭产量增长主要来自于乡镇煤矿,但由于国家加强对煤炭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要求,2005 年乡镇煤矿增长速度将会放慢,2006 年以后将进入一个稳产、减产阶段。 1949 年以来中国煤炭消费增长率一直低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但2003 年煤炭消费高出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6.94 个百分点,2004 年高出5.82 个百分点。2005 年煤炭需求依然旺盛,供需仍然不平衡。预计2005 年主要耗煤行业中,电力行业需求同比增长11.77%,钢铁行业需求同比增长3.93%,建材和化工行业需求同比增长分别为1.47%和1.96%。预计2005 年,中国电煤消耗总量将比去年增加1.2亿吨左右,加上冶金、建材、化工等几个重点行业耗煤不同程度的增长,国内煤炭需求将在21 亿吨以上。产能方面,预计2005 年产量增长约1 亿吨,全年产量约20.6

亿吨,供需缺口将较04 年增加。尽管目前煤炭供给比较紧张,但重点国有矿的产量大部分都远超过设计产能,其产量扩张有限;03年开始加大的煤炭固定资产投资,需要到06 年下半年才能逐步投产,2005 年煤炭供应依然紧张。 2. 供需的不平衡导致价格上涨 2003 年煤炭需求量和产量快速增长,煤炭供应由过剩转为紧缺。2004 年煤炭供应紧张程度升级,需求快速增长拉动了煤炭价格的回升。秦皇岛大同优混的含税车板价从2003 年1 月的258 元/吨上涨到2004 年1 月份的284 元/吨,涨幅超过10%,2004 年12 月1 日上涨到405 元/吨,2004 年内上涨幅度为42.6%。受供需影响,2005 年煤炭价格将继续上涨,总体涨幅约10-15%。不同煤种供需情况差异较大,价格上涨幅度会有所差异。(1)动力煤对于动力煤而言,政府干预无法改变价格上涨趋势,“煤电联动”政策出台后,地方政府或其职能部门不得直接干预煤价,动力煤价格上涨的压力变小。从需求方面讲,由于近两年建设的火电机组将集中在2005 年和2006 年投产,煤炭尤其是动力煤的需求仍将大幅增长。供给方面,一方面,由于原有在建项目不足,新增煤矿投资需到2007 年后才会实现产能增长,估计2007 年以前国内煤炭供应紧张的局面难以彻底改变。另一方面,制约煤炭供应的运输瓶颈问题短期内难以解决。因此,明后年动力煤价格上涨的动力仍然很强。(2)炼焦煤炼焦煤因供需缺口加大,价格涨幅将大于动力煤。2004 年,由于国内焦炭需求猛增,中国商务部决定将焦炭出口配额从2003 年的1200 万吨削减到900 万吨,一时间导致国际能源市场焦炭告急。焦炭市场价格从2003 年平均约每吨200 美元,飙升至每吨400 多美元。2004 年商务部后来根据市场供求状况追加下发焦炭出口配额到1400 万吨。中国炼焦行业协会数据显示,2004 年我国焦炭产量在2003 年1.78 亿吨的基础上增至2 亿吨左右,2005 年炼焦全行业新增产能预计达到8100 万吨,2005 年我国焦炭产量预计增至2.8 亿吨。经济合作及发展组织分析人员预计,2004 年,全球钢铁产量将达10.18 亿吨;2005 年产量将达10.63亿吨。中国对钢铁的强劲需求,特别是在2008 年北京奥运会举行之前的大型建设,将会促使未来几年对钢铁需求保持强劲。2004 年全国钢材消费量为3 亿吨左右,根据测算,2005 年中国钢材消费量达到或超过3.5 亿吨,增长水平在10%以上。以生产每吨钢材需要550-560 公斤焦炭的比例计算,中国焦炭供应将会过量,用于出口的焦炭将得到数量保证。 2005 年商务部公告焦炭出口配额1400 万吨,与2004 年持平。但由于国际市场对中国焦炭需求的旺盛,以及国内市场的供给饱和,2005 年全年焦炭出口将有可能超过1400 万吨。焦炭需求因国内外钢铁行业的发展而增长,炼焦煤的短缺更突出,价格上涨力量较强。(3)煤炭价格趋势 2004 年价格上涨带来行业收入和盈利高速增长。2004 年1-10 月份,煤炭行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56.2%,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31.4%。目前煤炭行业处于近10 年来所未有过的高度景气状况。通常300 万吨以上的煤矿建设期为4-6 年,目前我国加快建设速度,最短的建设期也需要3 年时间。我们从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看,2003 年煤炭行业固定资产投资413 亿元,2004 年1-10 月为435 亿元。实际上固定资产投资还有一些用于设备更新改造等,因此实际新增产能小于我们估算数字。此外,煤炭行业从2005 年开始将出现更大规模投资,这些投资产生的效果将在2007 年以后才逐步实现。因此,预计2005 年煤炭价格将会较温和地上涨并在随后几年保持在高位盘整,煤炭价格在2007 年前下降的可能性比较小。对于煤炭企业来说,2005 年在产量平稳增长和价格温和上涨的基础上,企业的收入和利润水平将会继续提升并进入稳定发展的阶段。

五、 煤炭运输:供应的瓶颈中国煤炭储量集中在昆仑山—秦岭—大别山以北的北方地区,晋陕蒙(西)地区(简称“三西”地区),这些地区也是我国主要的煤炭生产基地。但煤炭消费却相对集中在经济发达的东部省份,煤炭产地与用户相距遥远,这就形成了长期以来中国煤炭业“北煤南运”和“西煤东调”的基本格局。我国煤炭产量的70%需要通过铁路运输,煤炭货运量占国内铁路货运总量的45%左右,煤炭平均运输距离约560公里,形成煤炭生产和消费对运输的高度依赖。 1. 铁路运输(1)目前铁路运力不足中国煤炭运输有铁路、公路、内河和海运,其中主要方式是铁路运输,产量最大的“三西”

煤炭外运主要方式是铁路,煤炭运输的“瓶颈”最突出体现在这一地区煤炭外运。2002 年和2003 年,全国煤炭运量同比分别增长6.8%和7.7%,截至2004 年12 月,铁路已运输煤炭9.17 亿吨,同比增长14.2%。目前,铁路煤运主要通道的运输能力早已饱和,铁路运力不足的矛盾越来越突出。现有煤炭运输量的完成,是在大量挤压其他货物运输基础上实现的。目前煤炭运输完成情况,由于政府强制调配运力而掩盖了实际运力的短缺程度,不能反映真实的运输能力。煤炭“抢运”对整个经济体系正常运行的负面作用很大,这种运输状况不可能长期持续。 (2)“大秦线”改扩建作用有限大秦线(大同-秦皇岛)是“三西”煤炭外运最重要的铁路运输线路,占“三西”煤炭铁路运输总量约接近40%。大秦线现有煤炭运输能力约1 亿吨,目前正在进行改造扩建,预计2005 年下半年运煤能力将提高到2 亿吨。我们预计2005 年大秦线煤炭运输量将比2004 年增长约5000 万吨。另外“朔黄线”复线建设完成后,煤炭运输能力将从每年5000 万吨增加到6360 万吨。铁路扩建增加的运力不足以缓解目前过度紧张的煤炭运输情况。2004 年10 月铁路货运请车满足率才30%,即使恢复到2003 年的52%,铁路运力短缺还高达约8.8 亿吨。我们列表说明铁路运输不同请车满足率下的铁路运力短缺情况,此外我们还要考虑到“三西”地区新增货运能力,并非完全由煤炭运输所得。该地区其他货物运输也将分享部分新增运力,煤炭运输长时间挤占其他货运的情况只能短时间存在,不能长期维持下去。(3)未来的铁路网规划难解近渴根据2004 年初国务院通过的《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到2020 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将达到10 万公里,提出要形成以大同(含蒙西地区)、神府、太原(含晋南地区)、晋东南、陕西、贵州、河南、兖州、两淮、黑龙江东部10 个煤炭外运基地为服务重点的铁路重载煤炭运输网,年运输能力达到20 亿吨左右,满足煤炭外运需要。这份《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对于缓解未来煤炭运输的紧张状况将起到重要作用,但近几年煤炭运输紧张的局面依然无法缓解。 2. 公路运输受制于“限载限超” “三西”地区煤炭公路运输是铁路运输的必要补充,2004 年铁路运输极为紧张,部分煤炭通过公路运输来缓解供货压力。2003 年山西30%的外销煤通过公路运输。但煤炭公路运输普遍存在超载、超限问题,2004 年5 月1 日实施《道路交通安全法》,煤炭公路运输量受到限制,运输量难增长。另外,部分煤炭运输需求由公路运输转向铁路运输,进一步加大铁路运输的压力。

六、 结论

1、 中国煤炭资源丰富。中国可直接利用的煤炭储量可供开采100 年;炼焦煤可以开采200 年左右。

2、 我国“多煤少油”的资源状况决定我国一次能源消费中,煤炭将长期占主导地位。

3、 我国进入高能耗阶段,煤炭需求将长期保持旺盛。我国在较长的时间内都将处于能源消耗高增长的发展阶段,煤炭需求将保持在较高的水平。

4、 煤炭价格近期呈现上涨的态势,长期将依然维持较高水平。由于未来我国对煤炭的需求量会大幅度增加,而煤炭生产能力在短时间内难以有较大幅度的增加,供需之间的长期不均衡状态和运输的瓶颈将导致煤炭价格长期居高不下,在未来几年,煤炭价格将依然维持较高水平。近期内,煤炭价格呈现上涨的态势。

5、 炼焦煤的价格上涨趋势强于动力煤。

6、 煤炭运输的瓶颈问题在较长的时期内将难以解决。

第三篇:中国煤炭行业发展现状探讨分析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煤炭消费国,已连续4年成为煤炭净进口国,其进口量占全球煤炭贸易量的95%左右。

从2008年至2012年的5年间,中国煤炭进口量从4040万吨,一跃上升到了2.89亿吨。今年1—4月份,中国煤炭进口量已接近1.1亿吨,同比增长25.6%。随着煤炭进口量的增加,大量低热值、高灰分、高硫分的劣质煤也随之涌入中国。

目前,中国大量进口的劣质煤主要来自印尼和越南。其中,印尼煤发热值大多在4500千卡以下,即便是发热值高于4500千卡,硫分高于1%的煤炭比例也很高;而越南出口到中国的主要是

10、11标号系列的无烟煤,灰分都超过25%。

数据同时显示,中国对品质低下的褐煤的进口量增长迅速。过去3年中,中国褐煤年进口量增长了9倍以上。2012年,中国褐煤进口量为5371万吨,同比增长37.2%,占煤炭总进口量的18 .6%,今年1—3月份 , 这一数字进一步提高至20.3%。

目前,中国煤市正经历“寒冬”。煤炭进口量不断增加,大量低价劣质煤充斥其中,让中国煤炭企业的处境更加雪上加霜“尽管造成国内煤炭市场持续低迷的原因十分复杂,但进口煤的确对国内市场造成了比较大的冲击。”中国(太原)煤炭交易中心副主任闫世春说。环渤海动力煤价格已经连续6个月持续处于震荡下行的低迷态势,而中国产煤大省山西,一季度炭行业累计实现利润65 .22亿元,同比减少48.24亿元。

与此形成反差的是,中国用煤企业进口煤炭的需求却越来越高。尽管印尼褐煤发热量小、硫分高,但因为价格较低,中国电力企业十分愿意采购,将其与国内优质煤掺杂使用。目前,这种现象已经引起了各界的高度关注,煤炭企业要求限制劣质煤进口的呼声越来越高。同煤集团运销销售部部长江志斌说,一方面大量劣质煤的进入冲击了国内煤炭市场,另一方面这些煤高硫、高灰分,会大大污染环境,限制它们进口无论从哪方面讲都有积极作用。

另外,媒体证实,国家能源局近日下发了《<商品煤质量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其中明确提出,从国外进口的煤炭热值不得低于19M J/K g(约4544千卡/千克),灰分不超过25%,含硫不超过1%。

第四篇:中国煤炭资源现状分析(大全)

中国煤炭资源现状

中国是世界第一产煤大国,也是煤炭消费的大国。1996年中国煤炭探明可采储量居世界第三位,全行业年煤炭开采量达到近10亿吨。煤炭行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高速发展的重要基础。中国煤炭状况:在我国的自然资源中,基本特点是富煤、贫油、少气,这就决定了煤炭在一次能源中的重要地位。与石油和天然气比较而言,我国煤炭的储量相对比较丰富,占世界储量的11.60%。我国煤炭资源总量为5.6万亿吨,其中已探明储量为1万亿吨,占世界总储量的11%。建国以来,煤炭在全国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中的比例长期占70%以上。据有关部门预测,到2005年,全国一次能源生产量为12.3亿吨标准煤,其中煤炭为7.85亿吨标准煤(折合11亿吨原煤),仍占63.8%。专家预测,在本世纪前30年内,煤炭在我国一次性能源构成中仍将占主体地位。

我国的煤炭资源分布广泛但不均匀。全国除上海外,其他省(区)、市均有探明储量。从地区分布看,储量主要集中分布在山西、内蒙古、陕西、云南、贵州、河南和安徽,七省储量占全国储量的81.8%,分布呈现“北多南少”、“西多东少”的特点。

当前我国煤炭行业产业的低机械化带来的采煤效率低下,煤炭企业占用劳动力过多,煤炭开采安全等突出问题日渐严重;煤炭行业的低进入壁垒以及高退出壁垒使得我国煤炭行业竞争无序,较低的产业集中度也造成了国际竞争力的下降。因此,加快调整产业结构,促进我国煤炭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成为我国煤炭行业工作的重点。

近年来,煤炭行业在国家一系列政策措施的支持下,坚持以发展为中心,以结构调整为主线,通过实施关井压产、关闭破产和安全专项整治,使煤炭供需总量基本平衡,经济运行持续好转,呈现恢复性增长的强劲势头。但是,煤炭行业存在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这里,我主要是从“煤炭产 业集中度低”这一方面进行具体的说明。

与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相比,我国煤炭行业的市场集中度很低。据了解,目前世界各产煤国煤炭行业集中度均高于中国,美国年产煤10亿吨左右,前4家公司占70%;澳大利亚年产煤近4亿吨,前5位公司占71%;印度年产煤4.5亿吨,1家公司占90%。然而,我国高度分散的市场结构加剧了小矿与大矿之间激烈的资源争夺战,为现代化矿井建设和大规模机械化开采留下了巨大的隐患,进而导致我国煤炭市场的供需失衡,煤炭产业效率极低的规模结构,影响了我国煤炭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严重制约了煤炭产业发展,造成了有限煤炭资源的巨大浪费。

(1)产品附加值低,经济效益低。炭开采业发达,煤炭加工业滞后;产品初级加工较发达,深加工、精加工较欠缺,产业链条短;产品品种单一,产业发展过于依赖初级产品;煤炭加工转化率低,投入产出率低,产业自我积累能力低下,经济效益不佳。具体表现在:筛选、洗选、炼焦、发电在煤炭加工转化的整体数量中占有绝对比重,而深度加工产品极低。一些科技含量较高的清洁能源产品和技术,如工业型煤,干法洗煤、水煤浆、煤焦油深加工、煤层气开发等基本上还停留在初级阶段。

(2).煤炭企业管理水平低,劳动力素质低。几年,在旺盛市场需求刺激下,一些大中型煤矿超能力、超强度生产,采易弃难,造成采掘衔接紧张,资源回收率低,矿井服务年限下降,埋下事故隐患,导致重特大事故频发。

煤炭行业从业人员多是富余人员、待业青年、农转非家属,文化水平普遍较低。产业结构调整后,不能尽快适应新的产业在技术方面和管理方面的要求,使经济增长的数量和质量不协调,严重制约了煤炭企业优化调整产业结构的步伐。

(3).环境污染破坏严重。国经济增长需要消耗煤炭,发展煤炭生产。近年来,我国煤炭消费总量维持在12-13亿以上,其中80%是原煤直接燃烧,由此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已经影响到了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的身体健康。

从各地区情况来看,烟尘和二氧化硫排放量最大的地区为高硫煤产区及能源生产和消费量大的地区。从各行业看,烟尘和二氧化硫的排放具有非常明显的行业特征,以煤炭为基础的电力行业的二氧化硫排放量大约占全国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的50%。1[2]大规模开采煤炭同时还造成矿区土地塌陷,地表植被遭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并由此引发了许多自然灾害。据测算,山西省每挖1t煤造成的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的损失约为61元,保守估算,1978~2004年全省产原煤70亿t,生态环境损失约5000亿元左右。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造成外部不良经济状况日益突出,进而使得山西煤炭产业的后续发展能力不足。严重的煤炭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中国煤炭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

从以上关于我国煤炭产业集中度存在的问题来看,煤炭产业内可持续发展,需要在组织结构方面提高煤炭行业的集中度。

政府等有关部门应制定相关政策和鼓励措施加快我国煤炭企业联合、重组、兼并的步伐,通过提高产业进入壁垒和降低产业退出壁垒使占有次经济可采资源、非经济可采资源的煤矿以及国有煤矿的富余劳动力大部分退出煤炭行业,形成以若干少数大型煤炭企业或企业集团为主体,小煤炭企业并存的市场格局,将适度垄断的有限优势同竞争的基本优势结合起来,以充分发挥规模经济性和范围经济性。

山西省在煤炭企业整合重组推进过程中,始终坚持政府协调指导与市场作用发挥相结合,坚持煤炭企业整合重组与煤炭开采秩序治理整顿相结合,坚持上大、改中、关小和淘汰落后产能相结合,坚持既注重发挥省内外国有大型煤炭企业的作用,又注重发挥民营骨干企业的作用,将全省矿井由2600座减少到1053座,企业主体由2200多个减少到130个,煤矿整合重组工作取得初步成效。煤炭产业集中度明显提高,产业结构得到优化,形成多元办矿格局,在保留的1053座煤矿中,国有占20%,民营占30%,混合所有制占50%;进入2009年11月,煤炭产量已恢复到历史最好水平,达到6100万吨。

我国煤炭物流

众所周知,我国煤炭资源主要分布在西部和北部,而煤炭消费重心则在东部和南部,我国能源构成以及煤炭资源的分布情况决定了我国煤炭对外调运量巨大。但是我国煤炭物流市场由于种种原因,一直存在着以下问题:①多数煤炭企业以及煤炭需求企业对煤炭物流认识不足。据统计,煤炭企业以及煤炭需求企业大部分都是实行自营物流,煤炭物流80%左右都是由煤炭企业以及工业企业自身承担的。由于市场体制和现代企业制度改革不完善,企业内部各种物流装备、各类物流从业人员等,还不能合理社会化。②煤炭物流市场混乱。我国煤炭物流市场中,煤炭经营单位过多过滥,中介机构过多,煤价层层加码,层层盘剥,交易成本过高。我国煤炭资源主要分布在西部和北部,而煤炭消费重心在东部和南部,从而形成了“北煤南运、西煤东调”的格局,提高了运输和交易成本,流通市场分布不均也提高了交易成本,流通过程中运输和交易费用大幅增加。③煤炭物流市场产品差异程度低,功能雷同。调查表明,我国煤炭物流服务企业现有的主要服务内容仅局限于货运代理、仓储、运输等基本的低层次物流作业层面,很少有物流服务企业提供综合性、全程性、集成化的现代物流服务。因此,设立煤炭企业配送中心既有不要性,又有可行性。

必要性。着煤炭加工技术的发展以及客户多元化的需求,煤炭个业必须尽快发展外部配送。煤炭企业物资供应的特点,存在的弊端以及煤炭产品 销售也要求煤炭企业设置物资中心。通过配送中民,不但解决了储备分散的层层设库的问题,而且从根本上改变了现行的供应管理体制。

北煤南运是煤炭企业生产,运输与消费的基本格局,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煤炭资源分配和水,陆联运的运输方式曾在国民经济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经过近年来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特别是电子商务的普遍应用及物流业的兴起,传统运作模式的弊端突显,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流通成本高。煤炭客户(特别是电厂)最为关心的问题是煤炭供应的安全和及时性,为此各企业都有各自的燃料供应系统;而煤矿最关心的问题是

煤炭的产销衔接,为此各煤炭企业也各自的营销网络。这些机构虽然发挥了不少作用,但也耗费了大量 人力财力,煤炭的流通成本也相应增加。二是资金占用量大。我国的煤炭运输主要依靠公路,铁路,航运及港口企业,这些企业按区段承担,衔接过程中很容易出现问题,加之煤质等方面的因素,煤炭企业间难以调节余缺。为避免发生此类现象,企业增大了各自的煤炭储量,这既占用了大量资金,又增加了管理费用,这些成本最终还是导致客户的财务成本增加。 可行性。目前,煤炭生产企业已具备了开展企业内部物流配送的基本条件,诱惑力配送中心的时机已成熟。第一,对国家而言,国家可以通过配送中心控制煤炭市场,配送中心是替代煤炭资源计划分配模式的最佳方案,国家的方针政策都可由其落实和体现,保证国民经济快速正常地发展。第二,对资源地与市场而言,可以 通过供应链与两者建立牢固的联系。由于煤炭配送中心介于市场和资源之间,从煤炭企业生存发展的角度来看,它将更有稳固市场地们,所以组建配送中心将是两者的积极选择。第三,对运输企业而言,融入煤炭配送中心,不但可以借助配送中心的信息优势,使其运输能力得以最大化,还能够能获得稳定的货源,从而获得更好的效益。

第五篇:中国煤炭行业波特五力模型

小组成员:苏剑于洋邓文杰周文超汤余龙杨洁

一、潜在进入者分析

虽然煤炭行业属于传统的基础产业,行业的平均利润水平和成长空间有限,对行业外潜在进入者的吸引力也有限,但由于煤炭行业各生产体之间成本利润存在巨大差距,以及煤炭行业下游企业为寻求稳定燃料来源而进行后向一体化的战略考虑,煤炭行业仍然面临着两类主要潜在进入者的威胁:

其中一类为众多的已被关闭的小煤窑、小煤 矿;

另一类为电力体制改革后的各电源企业集团和冶炼行业大户。

我国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为弥补能源供需之间的巨大缺口,曾施行了所谓“有水快流”的煤炭产业政策,鼓励各地兴办小煤窑、小煤矿。这一政策的实施,虽然在一定时期内对缓解我国 能源紧张的局面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从整体上看,各地小煤窑、小煤矿的泛滥,极大地破坏了煤炭生产安全秩序,造成了对煤炭资源的严重浪费和对环境的巨大破坏。为彻底扭转这一局面,我国从1999 年开始实行“关井压产”,关闭小煤矿的煤炭治理整顿政策。这些措施使得煤炭的供给量较少,煤炭供需开始趋于平衡,煤炭的生产、安 全和市场秩序得到进一步规范。

但是,由于小煤矿以牺牲环境和安全 为代价,其成本与国有重点煤矿相比具有相对优势,因此受利益驱动这些已被关闭的小煤窑、小煤矿仍有可能借各种渠道重新进入煤炭市场。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已被关闭的小煤窑、小煤矿仍将是煤炭市场的主要潜在进入者和竞争参与者。

煤炭行业的另一个可能的潜在进入者为电力体制改革后新重组的发电企业集团和大型冶金集团。电力体制改革方案实施后,煤电产业融合的趋势会进一步加快,各发电企业集团和冶金集团一方面会加 强对燃料的集中统一采购,另一方面会后向前向整合进入煤炭产业以 寻求长期稳定的燃料来源。

各潜在进入者进入市场的方式可能有以下几种:

①以产品优势进入。

②以新产品形式进入。

③以新理念进入, 如环保。

④以低价格进入。

⑤以其他的促销手段进入,如依靠关系、 降低信用等级、回扣等。

⑥以政府的干预进入。

⑦以恶意竞争的目的 进入。

⑧试探性进入。

⑨实力扩张型进入等。

从进入壁垒来看,煤炭行业是一个典型的资源型行业,煤炭资源 赋存的区域性以及运输条件不配套形成了企业进入该行业第一道壁垒;矿井的初期投入一般在10-100亿元不等,高额的固定资产投入,形成了企业进入的资本壁垒。此外,企业兴办煤矿,还需一定的行政 审批手续,目前该手续的放宽,为企业的进入大开方便之门。巨额的固定资产投资形成了煤炭企业退出的最大障碍;此外,技术的专一性 也使得煤炭企业转产有较高的难度。

以上分析可见,本行业的进入和 退出壁垒均较高。故而,以上提及的潜在进入者要想进入本行业的进 入成本较高。

二、内部竞争力量

产业集中度低,现有存量企业竞争剧烈。这是从煤炭行业内部来看的竞争力量。目前我国煤炭行业产业集中度偏低,特别是山西、内蒙等富煤省份,煤炭企业几近遍地开花。而由于煤炭产业资产专用化强、退出门槛高,所以现有的煤炭企业之间的竞争就异常激烈。这主要表现在:

1、乡镇煤矿与国有重点煤矿之间的竞争。乡镇煤矿大多在浅部煤层开采,尤其是对于资源回收率、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等要求不高,其生产成本极低。

2、国有重点煤矿之间的竞争。山西主要有焦煤、无烟煤和动力煤,在煤炭

市场供大于求的情况下,生产同一煤种的煤炭企业之间为了各自的利益,抢市场、抢运力现象十分普遍。

3、来自省外、国外煤炭企业的竞争。从国内来讲,神华、兖矿等大型煤炭企业的崛起以及它们纷纷进军山西,无疑给山西煤炭企业构成挑战。从国外来讲,近年来,我国煤炭进口贸易量逐年增加。澳大利亚、印尼、越南等国外煤炭也在不断抢摊中国市场。

同时,由于煤炭资源的不可再生性,近年来,煤炭企业间的竞争已经从抢占市场份额为主开始转向以占有煤炭资源为主。这样,煤炭资源比较丰富的山西省,已成为各大市场投资主体争夺的焦点。

三、关于供应商议价能力

供方主要通过其提高投入要素价格与降低单位价值质量的能力,来影响行业中现有企业的盈利能力与产品竞争力。供方力量的强弱主要取决于他们所提供给买主的是什么投入要素,当供方所提供的投入要素其价值构成了买主产品总成本的较大比例、对买主产品生产过程非常重要、或者严重影响买主产品的质量时,供方对于买主的潜在讨价还价力量就大大增强。一般来说,满足如下条件的供方集团会具有比较强大的讨价还价力量:供方行业为一些具有比较稳固市场地位而不受市场剧烈竞争困挠的企业所控制,其产品的买主很多,以致于每一单个买主都不可能成为供方的重要客户。供方各企业的产品各具有一定特色,以致于买主难以转换或转换成本太高,或者很难找到可与供方企业产品相竞争的替代品。

供方能够方便地实行前向联合或一体化,而买主难以进行后向联合或一体化。

在煤价方面,目前公司煤炭省内销售价格执行省政府协调价格,省外价格基本上是由供需双方根据市场变化协商。近年随着国内煤炭需求快速增长,公司煤炭价格也呈现快速增长趋势。然而受地方政府定价影响,目前公司煤炭省内销售价格依然偏低,2007公司省内电煤销售价格为235元/吨,明显低于省外电煤销售价格为297元/吨,未来,随着我国煤炭价格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以及陕西省运力的增强,预计公司煤炭价格将进一步提高。从2008年情况看,受电煤市场进一步开放影响,年初雪灾影响,国内电煤大幅上涨。

煤炭产业本身就是资源供应型企业,但其维持正常的生产仍需大量的建材、

水电等生 产资料,但大多数生产资料都可自行生产,例如建材、电力等。其余的如生产设备等,由 于使用周期长,生产过程中一般不更换。由于公司与大型生产设备供应商保持长期良好的 关系,所以供应商议价能力对公司战略影响不大。

四、替代品威胁分析

中国资源特点决定了中国只能是以用煤为主,虽然煤炭作为我国第一能源的地位在未来长时间内不会改变,但替代产品发展迅速,能源产业之间竞争加剧,所以,替代品也是十分重要的竞争力量。客观上讲,煤炭的确是我国的重要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费总量中占到75%的比例。但随着国家能源战略的调整和环保政策的要求,各种替代能源(如石油及天然气,水电、核电、风电的开发)将会获得长足发展。特别是国家“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和三峡工程等能源项目在今后几年相继投产,将会相应造成煤炭市场份额的降低。

据有些专家预测至2050 年,煤炭作为一次能源会由70%降至60%。煤炭产业属于高能耗、高污染产业,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牢固树立,人们将更倾向于消费低污染或无污染的清洁、绿色能源,如石油、天然气等。因此,煤炭产业受到的替代品的威胁与其它产业相比更为显著。煤炭产品的替代品主要是石油、天然气、水电、核能、风能、海 洋能、太阳能和地热能等能源。

我国未来的能源消费格局中,决定不同形式能源的应用及发展前景的决定因素有两点:

一是能源使用过程中的内外部成本;

二是后继储量以及是否可再生。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指出可再生能源再2020年我国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将达到16%。据有关部门研究和预测,2020年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费总量中将会下降到60%左右,煤炭作为我国的主要能源的地位将会下降。且煤炭在一次能源结构中的比例却会有所下降。

五、购买商的讨价还价能力

一般说来,决定买方议价能力的基本因素有两个———价格敏感度和相对议价能力。价格敏感度决定买方讨价还价的欲望有多大;相对议价能力决定买方能

在多大程度上成功地压低价格,而相对议价能力在于买方是否有更多的选择———如果“不得不买”的话,其相对议价能力就较弱。

购买商可能要求降低购买价格,要求高质量的产品和更多的优质服务,其结果使得煤炭行业竞争加剧。

第一,我国煤炭的消费用户主要是电力、冶金、建材、化工四大行业,用户处于相对集中的大量购买地位,并且购买费用在购买商采购全部费用的较大比例,因此处于讨价还价的优势地位;

第二,煤炭属于同质商品,差异甚微,替代性较强,所在他们可选择的范围较大,可以找到更优秀的企业合作,同时购买商尽量压低煤炭价格,甚至拖延付款等方式迫使煤炭生产企业之间互相竞争;

第三,我国相当一部分煤炭购买用户采取后向一体化战略,购买矿山,涉足煤炭产品的生产经营;

第四,煤炭购买用户转换成本低,并且能够比较方便及时的了解到煤炭市场的相关信息,有选择的进行能源材料的采购,以最大限度的降低成本,导致煤炭价格下跌,煤炭产业竞争加剧。

2013/5/13

上一篇:中学足球社团工作计划下一篇:怎样辅导孩子学习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