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行业研究方法

2022-07-10

第一篇:煤炭行业研究方法

煤炭行业研究报告

煤 炭行业研究报告近期煤炭板块表现非常强势,属于目前这波反弹上涨行情的主流板块。本博在《B浪调整提前结束》一文提到煤炭股又2只涨停,1只涨了7%多,不少 朋友问到我是如何选择板块和个股的依据是什么呢?为什么选择煤炭板块?本博对个股比较重视因素:价值(时间价值和价格空间价值)、股性、强弱和原因/理由 (政策或基本面的变化)。

关于如何操作反弹行情,本博以前发布过不少文章专门谈过,有兴趣的朋友不妨去看看本博以前关于操作反弹的文章。具体如何选择板块和个股?技术选股的关键是要选超跌 品种,操作顺序

1、利用软件的“阶段排序”功能,对近期超跌板块进行排序;

2、再利用软件的“阶段 排序”功能,对近期超跌板块中的具体个股进行排序;

3、结合大盘和个股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进而选择出具体的个股,我 一般在一个超跌板块中,只选3只具体的个股。当然超跌的板块不只是煤炭板块,还有其他超跌板块,例如金融和地产板块。

下图是4月15日到6月30日的板块涨跌幅度排行榜,要特别重视排行在前列的板块。

这个超跌板块排行榜反映主导近期股市连续3个月大跌的主要板块。

如果上述是主要是从技术分析的角度来看问题,那么下面是就是侧重于政策面和基本面的角度来看分析和判断。为什么选择煤炭行业,并且不能说是煤炭整体板块。 主要集中在和电力相关的煤炭行业上市公

司。我基于以下几个对行业判断。

1、政策支持,煤业重组是大众化市场信息。但是我要意识到的是,小,乱,差的煤矿整合。势必会引起这样几个方面的变化,首先是产量方面的变 化,这样的整合对煤炭的产量来说是整体减少的,因为整合的煤矿在短时间选择整顿和改造是最好选择,为生产的确定和安全因素带来一定保障。从量的角度来说有 一定的减少。其次,整合的最大赢家是在政府主导下的上市公司,这些公司能最先得到优质的煤矿。为未来的储备打下一定基础,这也增强了提升上市公司储备的预 期估值。

2、价格,我想没有第二个行业比煤炭行业有比较明确的价格判断了,全国5大煤企对发改委的合同煤价承诺,对于相关品种煤炭的盈利预判就比较明 确了,这样在对相关煤炭品种的上市公司来说确定性增强,这就为寻找在本轮行情被错杀的煤炭公司提供了基石。

3、预增中报集中披露,在已经出来的预增中报中我可以看到整个煤炭板块的预增比例较大的,也是较明确的,那么这个也是支撑了我对煤炭行业部分 标的看好的判断。

4、整体需求,有人说房地产,钢铁需求下滑,整体制造也下滑是不是对煤炭行业有致命打击。我觉得这样的判断太过于感性。我看看以下数据。

来自中信证券和煤炭网

火电发电量增速14%,及时悲观预期下也能达到12%,乐观可以到16%------中信证券可以看出钢铁,水泥的需求是有一定下滑趋势的,但是要看到的是电力需求依然强劲,那么回过头来看到 的是我对这个行业必须细分来看什么煤炭在这样提出经济转型,又是经济逐渐恢复的2010的接下来的时间中能成为投资标的呢?钢铁需求最旺为焦煤,那我排除 焦煤,在山西焦煤连续亏损和新闻媒体对焦煤行业整体亏损的信息引导下整体在次看好焦煤行业的机会不大。水泥行业,建材下乡,基建持续投入,即使在房地产投 资有下降趋势下整体水泥行业仍然有增长,水泥行业的需求主要是动力煤,电力行业,动力煤。

三大耗煤行业中只有动力煤需求是明确的,那么没有异议我选择的标的主要分布在有优质动力煤资源和产能的公司。请看下表可以持续支持我的判断:

基于以上的逻辑判断,重点投资的一个方向就明确了。更为让我

感到欣慰的目前的行业整体估值处于低位,在煤价出现一定上涨预期的情况下,这 样的估值我想不会保持很长时间,重新的价值评判趋势必会发生这是大概率事件。对于公司的研判当然在行业品种判断定调后就显得尤为重要。

以上就是本博 对煤炭行业研究报告(相对简单的),具体个股本博不做推荐,其他不多说了。

第二篇:2010年煤炭行业研究报告

1.-------------------------- 神火股份

国阳新能

西山煤电

动力煤==受益电煤涨价 (关联电) 中国神华(601088)、 兖州煤业(600188.SS)、 大同煤业(601001) 、 中煤能源(601898)、 动力煤 受益电煤涨价 :

露天 煤业(002128)、平庄能源(000780)

煤炭(焦煤 炼焦煤 (炼钢,和钢铁关联) :西山煤电、神火股份、金牛能源、上海能源、潞安环能 煤炭 焦煤)==炼焦煤: 焦煤 炼焦煤:

◆2010 年煤炭供需总体偏紧: 我们分析,由于明年政府将在全国范围内进一步推进资源整合,我们认为 2010 年

3、4 月份可能会出现季节性调整,幅度可能在 5-8%;炼焦煤现货价格明年全年 将保持上涨趋势。 长期来看,到 2012 年,中国电煤供给会逐渐宽松;碳排放压力、碳关税,以及中国的经济结构转型,将导致未来 对电煤的边际需求下降。 ◆交易性投资者可等待买、卖时机:目前来看,煤炭市场供需最紧张的时刻即将来临,交易性投资者可等待买、 卖时机。推荐业绩弹性大的公司,以及河南、华东地区上市公司:金牛能源、平煤股份、 神火股份 、国 推荐业绩弹性大的公司,以及河南、华东地区上市公司:金牛能源 平煤股份、 神火股份、

投新集。 投新集。

◆从供给侧看,炼焦煤的供给更为确定,西山煤电 西山煤电(000983)

和盘江股份(600395)成长性更好。从对冲资源 和盘江股份

税的风险来看,推荐整个山西煤炭板块,排序:西山煤电、 国阳新能 、潞安环能、大同煤业、兰花科创。 山西煤炭板块,排序:西山煤电、 国阳新能、潞安环能、 从资源整合角度,推荐地处河南、目前产能较小的 神火股份 。 ◆风险方面,明年一季度中国的宏观经济数据是一个高点,未来的 GDP 增速环比可能下降,且中国可能面临宏观 调控的风险。煤炭行业将面临系统性风险,届时需要考虑是否减持。 2.--------------------推荐冶金煤:我们认为结合产能束缚、涨价空间、相对估值等因素,炼焦煤依然是值得超配的板块,我们依次推 荐金牛能源、 神火股份 、潞安环能, 金牛能源、神火股份、 动力煤中仅推荐兖州煤业。

3.--------------------"产业整合、兼并重组"公司为:山煤国际 山煤国际(600546)、芜湖港(关注重组第一步进展)、鲁润股份(关注资产注入 和定向增发第一步进展)。 4--------------------行业建议维持"

增持",看好 2010 年上半年煤炭股投资机会。当前,煤炭价格的上涨全面反映了煤炭基本面超越市 场预期:基本面保持强劲势头。基于强劲的行业基本面、通胀预期:我们看好 2010 年上半年煤炭股的投资机会。

推荐公司:上海能源、金牛能源、西山煤电、国阳新能、潞安环能、恒源煤电、开滦股份。 推荐公司:上海能源、金牛能源、西山煤电、 国阳新能 、潞安环能、恒源煤电、开滦股份。

5--------------------6 公司或受益电煤涨价

大以合同煤生产为主的上市公司或将受益。 随着电煤合同逐步签订,在涨价预期普遍确定的情况下,6 大以合同煤生产为主的上市公司或将受益。分 别是中国神华、中煤能源、 露天煤业、平庄能源、 别是中国神华、中煤能源、大同煤业、露天煤业、平庄能源、国投新集。 目前估值最低的是中国神华、 目前估值最低的是中国神华、中煤能源两家企业,市场人士认为,这两家公司不仅煤炭销量巨大,价格也 一直保持稳定增长,是受益合同煤涨价的龙头煤企。同时,大同煤业、国投新集都是当地最大的动力煤上市公司,也

是本次涨价预期的重点受益公司。 6--------------------------.-------------------------煤炭行业 2010 年投资策略报告 我们重点推荐拥有优质煤炭资源(价格弹性高)和产能大规模增长空间的企业,

第一类:价格弹性较大的冶金煤公司, 西山煤电、潞安环能、平煤股份 第一类:价格弹性较大的冶金煤公司,如西山煤电、潞安环能、平煤股份; 第二类:持续受益于动力煤价格并轨的企业, 中国神华、中煤能源; 第二类:持续受益于动力煤价格并轨的企业,如中国神华、中煤能源 第三类:具有强烈资产注入预期的公司, 国阳新能、 开滦股份。 第三类:具有强烈资产注入预期的公司,如 国阳新能 、大同煤业、开滦股份。

--------------------------.------------.-----------------------------.------------.-----------------------------.------------.----

第三篇:关于煤炭行业去产能问题的研究综述

2012年以来,我国煤炭产能过剩矛盾愈来愈突出,煤炭价格持续下滑,企业经营陷入困境,行业经济运行形势急转直下。党中央、国务院一直高度重视煤炭产能严重过剩问题。2016年7月份煤炭行业加速去产能政策执行后,煤价加速上涨,截至10月30日,秦皇岛5500大卡低硫动力煤平仓价格涨至每吨660-670元,为2012年7月以来的最高水平。关于是否应该加大煤炭产能释放,增加煤炭市场供给的问题又吸引了人们的关注,下面就将我国专家学者对于煤炭行业去产能问题的观点做一综述。

一、正确认识产能过剩

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教授,产业经济学学科带头人李江涛认为, “产能过剩”是在经济的周期性波动过程中,所出现的市场上产品实际生产能力大大超过了有效需求能力的状态。[1]

; 并且只有当供过于求的产能数量超过维持市场良性竞争所必要的限度、企业以低于成本价格进行竞争、供过于求的正面影响超过负面影响时,超出限度的生产能力才是“过剩”的生产能力。[2]

国家发展改革委产业发展研究所周劲认为,特定时期内,当某行业的实际产出数量(或产值)在一定程度上低于该行业的已实现生产能力(不包括规划能力等未实现能力) 时,并且超过了行业的正常水平范围,表明该行业出现了产能过剩问题。[3]

吉林大学的何彬认为“产能过剩” (excess capacity), 是指等产量线出现后弯的转折点连接而成的脊线以外非经济区域所反应的要素之间不再发生替代, 而是表现为同时增减的要素配置状态。现代厂商理论和管理科学领域将其称之为要素拥挤现象。[4]

东北财经大学投资工程管理学院院长王立国认为,对于产能过剩概念的界定应从其产生原因入手,对产能过剩的概念可以理解为: 由于周期性结构性及体制性原因,而造成的实际产量和消费量与一定技术水平下全要素投入的最佳产出的严重偏离现象。[5]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的曹建海、江飞涛认为 ,“产能过剩”是指企业提供的生产能力和服务能力超过了均衡价格下的市场需求。“产能过剩”与过去耳熟能详的“重复建设” 、“过度投资” 、“恶性竞争”以及“过度竞争” 所指的是同一现象。[6]

二、 煤炭行业产能过剩的原因

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郑锐锋认为需求侧刺激效应、供给侧“潮涌现象”和周期性过剩加剧是煤炭行业产能过剩的表层现象,煤炭行业的产能过剩还有着深刻的体制背景,在转轨经济体制中,经济增长方式不合理是我国产能过剩形成的主要原因。第一,4万亿刺激计划本身就是政府利用“看得见的手”干预市场经济的行为。第二,经济发展模式的政绩观导向。我国经济发展以重工业拉动为主导,且煤炭国有企业占比重。地主政府主导的唯GDP发展观,以及国有企业领导人的政绩观,都导致煤炭企业经营决策首先基于短期的政治利益,而非更改的长期经济利益。在这种推动力量下,优势资源以不合理的经济价格集中,某种程度会加剧“潮涌”现象。第三,政府行业管理的经验不足。首先是政府为市场提供的信息服务有限,如未能提供有效的产能及产能利用率等,预期信息指导意义不强,从而影响企业决策。其次由于市场经济调控经验不足,政府对行业发展也可能和企业存在同样的良好共识,因此造成行业管理的措施容易滞后。如国务院直到2013年底才出台了《关于促进煤炭行业平衡运行的意见》,指出要坚决遏制煤炭产量的无序增长。[7]

中国保利集团保利能源控股有限公司的周广启、姜艳庆认为煤炭产能过剩问题的产生由多种因素共同引起,但大致可归结为供给和需求两个层面。就煤炭产业而言,产业投资过度、产业集中度过低和市场需求疲软是本轮产能过剩的主要原因。其中煤炭产业投资过度是产能过剩的直接原因。2000年以来,在市场利好形势的刺激以及国家优惠政策导向下,煤炭企业强控资源,快速投资扩建新矿。伴随煤矿市场需求的快速增长和投资效益持续上涨,电力、石油、冶金、化工等具备一定实力的非煤企业也进入煤炭领域,各类投资主体开办煤矿的积极性高涨,煤炭行业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快速增长。煤炭产业集中度过低是产能过剩的主要原因。20世纪80年代之前,我国煤炭产业的市场集中度比较高。但是20世纪80年代之后,随着我国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入,煤炭行业逐渐向民营企业开放,为了满足经济快速增长的需要,解决长期以来我国煤炭市场供不应求的局面,煤炭产业的进入壁垒不断降低,不同产业、不同规模的资本不断涌入煤炭产业。整个20世纪90年代,各采矿区兴建煤矿,导致煤炭产业集中度不断下降。煤炭市场需求疲软是产能过剩的根本原因。随着国家经济增速放缓以及环境保护力度的加大,煤炭需求上升空间有限,煤炭需求的增长将长期趋于平缓。[8]

中国矿业大学王迪、聂迪等认为产能过剩的致因机理应基于煤炭产能过剩的因果关系!从压力驱动(企业逐利行为、地方发展冲动)、状态体现(市场供需变化)及其响应措施(政府行政干预、中央与地方利益博弈等)3个层面对中国煤炭行业产能过剩的成因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进行分析,并概括如下图:

煤炭企业是微观厂商主体,而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作为监管机构!与煤炭企业既存在合作博弈关系,又有利益同盟关系,无论产能扩张还是落后产能淘汰都必须在市场机制中进行!煤炭产能波动必然会受到国内市场供求关系与国际进口冲击的影响。因此,分析煤炭产能过剩致因机理应基于不同的利益主体视角,分析煤炭企业逐利动机、地方政府发展冲动造成的投资过度对产能过剩的作用机理。地方政府对煤炭新增投资项目和落后产能治理的介入方式与行为机理,分析进口冲击下国内煤价波动对产能扩张的投资性与投机性行为及其市场预期形成过程。与此同时,煤炭产能过剩势必会对其下游的主要耗煤行业产生传导和动态冲击,下游耗煤行业非理性增长也会对煤炭产能过剩形成反向的诱导作用"。总而言之,有必要建立煤炭产业与下游行业产能的协同治理机制,通过对煤炭行业发展态势的定量刻画,为煤炭企业的生产运行、投资经营等决策提供全面有效的信息,也为下游行业的市场预期及产能规划提供决策依据。[9]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李睿认为中国煤炭产能出现过剩主要有以下原因:第一,从煤炭行业的微观主体进行分析,煤炭企业追逐利润最大化的行为引发全行业的产能过度投资。煤炭行业作为对投资额度要求较高的行业,普遍存在着规模效益,在我国现阶段煤炭相关技术较为低下的情况下,很容易出现企业盲目投资的现象。煤炭企业是煤炭行业最小的经济主体和单元,根据西方经济学的基本原理,追逐投资回报率是决定企业投资的标准依据。近些年尤其是2008年以来,我国煤炭工业整体效益好,行业相对于其他产业利润率更高,资本逐利的需要引发煤炭产业下游的电力和房地产等相关产业大量社会资本争相进入,同时由于门槛设置相对较低,整个行业出现无序竞争,形成社会投资的大量堆积。资本积累给煤炭产业带来生产规模的提升,然而由于大量缺乏高新技术的小微企业存在,对于行业总体生产效率的提升却产生了消极的影响。与此同时,在规模较大的企业中,资本的大量简单重复堆积使得资本有效利用率较低,无法适应国际竞争和冲击,难以提高生产效率。第二,从煤炭企业所在的当地政府发展角度进行分析。追求GDP的提升是地方政府的重要目标,在该目标的指引下,当地政府往往会采取多种补贴性政策以扶持地方煤炭企业的发展,这种补贴降低了煤炭企业的成本,推动了煤炭产量的大幅增加,然而却保护了落后的小企业,保护了部分本该淘汰的落后产能,扭曲了煤炭市场价格,最终导致我国煤炭产能的相对过剩。第三,从我国煤炭产业的市场机制角度来看,违反市场规律的行为直接破坏了市场的自由竞争,导致了煤炭行业产量的过剩"。例如部分地方政府急于在任期内将所有资源转化为地方的经济发展优势,从而片面追求经济增长速度,违背经济发展规律,干预当地煤炭企业的投资策略和经营管理,不科学地提高企业的生产规模,导致全国煤炭行业的总体产量过高。同时,我国煤炭产业在产权界定、价格形成机制、所有权结构上均未能建立完善成熟的市场机制,因此也无法利用市场的力量对于煤炭产量进行总体的调控。[10]

三、 煤炭行业去产能面临的挑战

国泰君安宏观经济院任泽平、张庆昌从供给侧改革的角度,认为去产能的挑战中产权改革是核心,价格信号是关键。具体有以下四点:

(一)国企机制存在出清障碍

民企出清快于国企。加入WTO之后,非但没有出现像市场预期的冲击,反而制造业得到快速成长,出口大增在2014年之后,受国内国际因素影响,出口大幅下滑,相关的出口部门基本出清。国企涉及就业政绩等利益方较多,较难出清在产能过剩行业中有相当一部分国企和央企在煤炭企业上市公司中,国有企业的市值占整个煤炭上市企业市值的90%以上钢铁行业,国企产量约为45%中央和地方责权不清导致做大是地方政府最优的策略中央与地方责权不清易引发道德风险在目前的制度安排下,地方政府甚至会出现鼓励扩张的行为因为,历次去产能的过程,中央一般遵循淘汰落后产能上大压小的原则,地方则以做大做强做优的策略相应对,大而不倒的倾向较为严重,地方一旦把企业规模做大,由此可能产生的地方债务等风险,也可以不同程度的转嫁给中央。

(二)部分行业价格扭曲

结构改革也是价格改革和价格调整某些产能过剩行业为结构性过剩,需要通过价格信号进行调整周小川行长在50人论坛上提到,从结构性问题来讲,在产品市场,应该说绝大多数的情况下,市场是有效的供求关系决定价格,价格变动也决定供求关系结构的调整也需要价格信号提供激励,没有激励的结构调整也是很困难的例如,化工行业,越是上游价格越是垄断。

(三)地方政府保护

产能过剩行业牵涉地方财政收入税收就业及社会稳定等利益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行业内企业通过与其他企业竞争决定生死存亡但是由于产能过剩行业对地方的财政收入就业和社会稳定至关重要,地方政府为保证就业税收等,并无动力推动去产能有些政府采用各种措施阻碍市场化的竞争淘汰,强制落后企业或僵尸企业继续运行,恶化了行业竞争环境,加剧了产能过剩问题例如,2010年,国家发布了国务院关于促进企业兼并重组的意见,要求推动水泥稀土等行业内企业的强强联合跨地区兼并重组等但是兼并重组步伐可能缓慢一些地方政府不乐于将本地区企业兼并到其他地区,利益错综复杂阻碍了兼并重组的进程

(四)企业面临囚徒困境

囚徒困境迫使企业扩大产量在钢铁煤炭等典型产能过剩行业,企业面临囚徒困境,都希望其他企业和地区去产能而保全自己,但结局是大家都进行继续生产抢占份额边际成本低,沉没成本高,前期留有的利润仍可以坚持近些年在钢铁行业,还出现了越调控越过剩,越过剩越生产,越生产越亏损的困境在钢铁行业中,钢材价格虽然低廉但是未跌破生产边际成本但若停产,投资均变为沉没成本,损失更大因此继续生产比停产的损失更小同时由于生产规模的扩大将会降低产品的平均成本,一些企业为了摊薄单位产品成本,甚至继续扩大生产,进一步加剧了产能过剩局面而水泥行业,属于一开张吃三年的行业,2014年之前水泥行业有较高的利润,可以再坚持几年。

(五)去产能可能引起金融就业和社会稳定风险

去产能会引起银行不良上升在产能过剩行业中,低效高负债的企业占用了大量的信贷资源,一旦资金链断裂就会形成银行不良资产,挤占银行的盈利空间,减少放贷量形成恶性循环,导致系统性风险上升多数产能过剩行业是劳动密集型行业,从业人员众多若淘汰落后产能,关闭僵尸企业,将会导致大量人员失业,社会将面临大量职工转岗和安置的问题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11月底,我国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全部从业人员平均人数为361.2万人若去产能比例与失业人员比例为1:1,去产能8%则会引起钢铁产业28.9-43.3万人失业处置不当容易导致企业内部和社会不稳定。[11]

山西西山煤电股份有限公司西铭矿的乔旭江指出,由于如下原因,虽然企业已意识到煤炭企业产能过剩,但仍不得不加大煤炭的生产量,形成一个恶性循环,使得煤炭行业的产能过剩情况越来越严重。(一)煤炭生产的固定成本较高。在煤炭生产过程中,在相关机械设备的购置以及相关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普通工人的人力资源上消耗了过多的资金成本,其占比高达85%,而且这些资金成本消耗是必须的,即固定成本消耗;对于技术创新、工艺改善、产品质量、品牌效应等其他方面投入的资金较小,这部分为煤炭生产过程中的变动成本。但由于过高的固定成本导致煤炭利润空间有限,一旦减产,有限的煤炭产量为企业带来的经济效益低下,导致煤炭企业入不敷出。为了保证企业经济效益和发展,多数煤炭企业只能选择加大力度搞产能,生产量越高,能够有效的提升企业煤炭的交易量,以保证企业的正常运营。(二)技术落后。由于机械设备未能及时更新,工人生产技术落后等方面的影响,导致煤炭企业生产的煤炭产量、质量得不到有效保障,在对国内或对国外输出时无法占据优势地位,煤炭价格压低进一步缩减了煤炭企业的有限利润空间。在许多煤炭企业中,在采取相应措施时,由于成本结构中变动资金成本所占比已经寥寥无几,无法压缩资金。在固定成本上采取了提高生产量的办法,在同样资金成本投入下,压榨机械设备和工作人员的生产力,通过让工人加班加点搞生产,生产更多的煤炭保证更大的利润,间接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减少出现亏损的现象。(三)煤炭价格持续走低。在2002年至2011年这十年期间,乃是我国煤炭行业发展的黄金时期,煤炭行业利润增长了将近10倍,巨大的利润促使更多资本涌入煤炭行业,引发全民挖煤现象,煤炭产量逐年攀升,然而我国社会建设发展中所消耗的煤炭能源量和出口量有限,生产量远远大于需求量,导致煤炭企业在销售煤炭产量过程中竞争压力过大,不得不通过调整煤炭的价格以顺利销售煤炭,尽管降低价格压低了煤炭企业的利润空间,但若是任由生产的煤炭堆积而不采取销售措施的话,企业难以回笼资金链,造成煤炭企业负债过高甚至出现资不抵债的状况,许多中小型煤炭企业难以生存,最终只能宣布破产。有一定能力的煤炭企业为了保证发展,不得不一再妥协压低煤炭价格,并为了保证在极低的利润下企业顺利发展,在固定成本不变的情况下生产更多的煤炭,来获得更多的利润,从而导致了整个煤炭行业走向煤炭降价便继续增加生产量的恶性循环的怪圈。[12]

中国煤炭工业发展研究中心叶旭东处长认为我国煤炭行业去产能面临着如下挑战:

1)去产能决心不坚定。化解过剩产能是促进煤炭工业持续健康发展的一项长期性、战略性重大举措,但一些思想意识可能导致去产能决心不坚定。一是对我国经济发展阶段和煤炭需求的长期趋势认识不足,把当前需求下降归属于周期性波动,甚至认为与20世纪末亚洲金融危机时短暂的产能相对过剩一样,对未来煤炭需求增长抱有侥幸和乐观心理,仍然存在储备煤炭产能以等待煤炭市场逆转、东山再起的幻想。二是对于以煤为支柱产业的地区,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地方财政收入和就业形势较为严峻,去产能的影响在短期内更是雪上加霜,从而存在积极性不高、等待观望、被动应付等情绪。三是随着煤炭行业去产能进程不断推进和煤炭市场季节性供需关系变化,一些地区或企业可能将煤炭价格恢复性或短期性上涨误判为长期趋势,从而出现去产能工作力度松懈,对去产能目标打折扣或者弄虚作假。

2)去产能煤矿情况复杂。从产能结构看,按生产建设阶段,可分为生产产能和在建产能,在建产能又包括合法在建产能和违法违规在建产能;按煤矿产能规模,可分为大型煤矿、中型煤矿和小型煤矿;按实际产出与产能对比,可分为有效产能和无效产能,无效产能包括停产停建煤矿产能、整合改造煤矿和资源枯竭煤矿登记产能超出实际最大产量的部分,如贵州、云南等资源赋存条件较差的地区,部分小煤矿为逃避关闭淘汰而进行整合改造,其实际产量远远达不到登记产能。另外,还有一批上一轮政策性破产过程中遗留的目前仍在生产的煤矿。从2015年产能利用率地区分布看,山东、陕西、安徽、内蒙古产能利用率相对较高,山西、新疆、贵州、河南、宁夏、黑龙江、河北、云南产能利用率较低,实际产量远低于其产能,即存在很多无效或在建产能,产能富裕空间较大,是去产能的重点地区。

3)去产能方式有待考量。煤炭属于资源性开采行业,不同于其他加工制造企业可以通过兼并重组加强企业管理、提高技术水平、调整产品结构来改善生产经营状况,煤矿的资源禀赋和区位条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煤炭产品特性和市场竞争力,区位差、煤质劣、成本高、竞争弱、长期亏损的煤矿不具备持续生存的能力,若勉强推行兼并重组方式予以淘汰,只能增加主体企业的负担。2006年以来,各地按照“整顿关闭、整合技改、管理强矿”三步走战略,在淘汰落后煤矿的同时,通过煤矿兼并重组进行资源整合,截至2015年年底,经过前期各项审批、履行了法定手续而尚未验收复产的资源整合煤矿规模达7.4亿t/a,占全部合法在建煤矿总规模的64%,其中很大一部分由于资源匮乏、不具升级改造潜力等原因长期搁置,成为兼并重组主体企业的沉重包袱,至今仍没有很好的处理办法。因此,通过兼并重组方式退出过剩产能或淘汰落后产能,主体企业愿望不强,积极性不高,完成减量重组5亿t产能的目标任务压力很大。

4)行政干预过度。煤炭行业长期处于行政过度干预、国企占据主导、调控机制失灵的畸形市场环境,一定程度上失去了市场反馈调节和资源优化配置能力。我国煤炭产业当前产能过剩程度,单靠市场已经无力化解,但在去产能过程中,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可能会继续出现行政干预过度,不利于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一是去产能是一个痛苦的过程,也是一个利益格局调整的过程,必然会触动各种既得利益,特别是对一些以煤炭为地方经济乃至财政收入重要支柱的地区,有可能出现对去产能目标实际完成情况弄虚作假现象。二是随着去产能不断推进,煤炭供需关系逐步改善,一些地区有可能对企业生产实施行政干预,以增加煤炭产量。三是276个工作日制度作为去产量促进供需平衡的阶段性手段,若长期执行,客观上将造成制约先进保护落后的后果,不仅不利于去产能顺利推进,也有悖于去产能的初衷。

5)职工安置任务重。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涉及到职工具体情况、分流安置方式、劳动关系处理、经济补偿支付、偿还拖欠工资及社会保险费、安置资金来源渠道、促进再就业等方方面面,因此在去产能过程中特别是进入到实际操作层面后,将面临职工安置的诸多挑战。一是煤炭属劳动密集型行业,随着去产能不断推进,全国约有130万名煤矿职工将陆续离岗或转岗,数量庞大,安置任务艰巨,特别是在一些产业单一的地区,压力更大。二是大多数煤矿地处偏僻,就业范围相对封闭,且职工技能单一,行业外再就业选择空间有限,尤其是对于一些年龄偏大的职工,再就业机会更少。三是近十几年来煤炭行业吸纳了一大批高校毕业生,大多已成长为煤炭企业或行业的中流砥柱,如果去产能过程中进行“一刀切”,会面临核心人才流失和断档,不利于行业长远健康发展。四是企业与职工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拖欠的工资、社会保险费、退养费用、经济补偿金等应由企业或所属集团公司解决,一些亏损严重、资产负债率较高的煤矿企业短期内难以筹集到足额资金,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职工安置效果和去产能进度。

6)债务处置难度大。近年来,煤炭市场需求低迷,煤炭产量和价格持续下滑,大部分企业现金流急剧恶化,被迫举债维持经营,出现负债高企且不断新增的局面。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年底,煤炭行业负债总额3.68万亿元,同比增长10.4%;行业平均资产负债率已经达到70%左右,处于1999年以来的最高水平。据报道,2015年年底,山西省7大国有煤炭企业总体资产负债率已高达80%,负债总额超过1万亿元,相当于全省全年的GDP。煤炭行业去产能涉及大量负债,而且企业债权债务关系非常复杂,既有对银行的负债,也有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应付账款以及企业之间的担保等,这些错综复杂的“三角债”致使企业破产清算、兼并重组难度增大,存量债务处置及银行不良资产上升都将在去产能过程中会充分显现出来,处理不好会引起连锁反应。另外,鉴于煤矿生产的特殊性,大部分资产投入到了井下巷道和设备,在煤矿破产清算时,巷道将报废且基本无法回收,这些资产及债务很难通过市场化手段处置。[13]

四、关于推进煤炭行业去产能的建议

观点一:厦门大学能源经济协同创新中心主任林柏强认为促进煤炭行业去产能需要通过加快煤炭供给侧改革,包括行业体制改革和国企管理改革,真正政企分离,使煤炭企业可以更加市场化和灵活的去产能。另一方面,还需要通过供给侧改革来提高行业集中度,使得煤炭价格可以得到有效维持而不会出现进一步大幅度下滑。[14]

观点二:中国矿业大学管理学院的张言方、聂锐等基于SD模型的构建,综合考虑煤炭进口量、煤炭资源税改革、煤炭落后产能淘汰和投资结构优化对煤炭产能过剩的调控影响机制,通过利用系统动力学思想和情景分析方法得出如下政策启示:

(1)降低煤炭进口量对煤炭产能过剩有正向调控作用,应以“稳增长、调结构”为进口煤炭调控的总体目标,制定差别化煤炭进口关税政策。对优质动力煤等资源保持现有关税政策不变,煤炭企业根据煤炭价格竞争力选择国内煤炭或国际煤炭,对褐煤、高硫煤、高灰煤等劣质煤炭设定较高关税政策;在减少低质煤进口的同时,提高国内电厂的发电排放标准,从流通和使用两个环节全方位减少低质煤的进口,制定并完善相关配套措施,在主要煤炭进出口港口设置进口煤炭品质检验,严格把控进口煤炭质量。

(2)现阶段是政府进行资源税改革的一个契机,树立正确的资源税观念,选择试点推行从价计征的煤炭资源税率,实行差别化税率,统筹兼顾煤炭企业与地方政府的合理收益,在考虑煤企负担能力的同时,政府还应考虑税负转移的问题,避免出现将成本压力单向转移给下游产业;制定并完善相关配套措施,降低煤炭资源税改革阻力。

(3)淘汰落后产能是缓解煤炭产能过剩的重要手段。明确落后产能判别标准,减少政府行政干预,利用市场竞争的优胜劣汰来自我调节,让落后产能及时退出市场,先进产能顺利参与竞争;细化淘汰方式,不同落后产能处理方式不同,对于改造升级和兼并重组的落后产能,应充分发挥大型煤炭企业资源整合的优势,鼓励其自主参与小煤矿的兼并重组,对于安全基础条件差且难以改造的小煤矿,要加强政府监管,逐步引导其退出煤炭市场;在降低退出壁垒的同时提高行业准入门槛,有利于提高煤炭行业机械化程度,保证煤炭市场化改革的进一步深化。

(4)优化投资结构,让企业和市场充分发挥资源配置作用,构建以市场融资平台为基础、以煤炭企业投资为主体、以地方政府融资为辅的多元化融资模式和煤炭投资约束机制;重点建立和强化资本预算约束机制,均衡划分投资权利,完善地方政府财税体制;逐步构建绿色GDP的政绩考核体系,从过度追求GDP数字转向注重经济-环境-资源的协同发展,同时,注重新制度的过渡与衔接,从根源降低地方政府的投资冲动。[15]

观点三: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教授曾湘泉等认为我国煤炭行业化解产能过剩是一项相当艰巨的任务,为此,要坚持短期和中长期相结合的策略。

在短期要是严控新增产能、治理不合规产能并淘汰落后产能。首先,政府严格控制土地和煤炭资源审批权限,对于新建煤矿和扩增产能,原则上应不再批准。其次,对于环保、安全、技术等方面达不到标准的违规煤矿和不具备政府审批生产权限的煤矿,要停产并依法进行治理,对无法达到标准的企业,责令关闭、撤销和退出。

中期要积极引导企业产能退出、促进市场化兼并重组等方式化解产能过剩。第一,对于安全生产条件复杂,质量标准低、技术与规模化水平低、长期亏损、停产的企业,从人员分流、信贷等方面予以支持。第二,积极推动市场化兼并重组。在当前各省实施的化解产能过剩的兼并重组中,政府应减少直接干预兼并重组,让市场发挥决定土地、矿产等要素价格的作用,尊重市场交易主体以自愿方式开展重组,促使一些落后、过剩产能企业退出。

在长期要促进完善政府职能,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提高经营自主性。一方面要加速政府职能转变,推进市场化改革,进一步明确政府自身在市场经济中的职能定位。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让市场发挥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要求。通过制定政府干预的“正面清单”和“负面清单”,清晰界定政府维护市场秩序和提供公共服务的职能,防止各级政府官员为了政绩刺激经济增长,扭曲市场资源配置机制行为的不断发生。另一方面,要切实推进国有企业所有制改革,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基于预算硬约束的经营机制。吸取1998年改革和一次次国有企业产能过剩的教训,切实推进国有企业分类管理,对于公益性行业,国家需要垄断的行业直接由国有企业控制和经营;对于市场化的行业彻底放开,政府不再干预经营性国有企业的市场运营,国有企业以独立市场主体参与市场竞争。推进股份制改革,建立并完善真正意义上的董事会制度和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实施国有企业职业经理人制度,实现国有企业向完全竞争市场主体转变。通过改革,走出国有企业周而复始的产能扩张和产能过剩的困境,彻底摆脱国有企业“盲目扩张——隐性失业——职工下岗——盲目再扩张——隐性失业——职工再下岗”的恶性循环。[16]

观点四:山东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张士强、曾宪迪认为煤炭产能调控应以经济调控为主,市场调控、法律调控及行政管理市政为辅。

(一)经济调控手段

经济调控手段是市场经济国家普遍使用的重要调控手段之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综合考虑煤炭、发电、输电3个环节的利益分配机制,建立一套完善的、结构合理的、设计严密的煤炭资源税费、奖罚和价格体系,实现政府通过对煤炭生产成本和价格的调整来调节煤炭投资,达到调控产能目的。

(二)市场调控手段

煤炭能源市场发展有其自身的经济规律,要解决煤炭产能过剩或产能不足,不能靠行政命令式的“有保有压”,而应该由市场竞争中的优胜劣汰来自我调节。煤炭产能的市场调控手段主要是通过对煤炭生产和消费规律的研究,分析煤炭消费的周期性和季节性特征,通过调控煤炭储备和进出口来调节煤炭市场的供给和需求!以应对煤炭供需的周期性和季节性波动。在煤炭需求淡季、价格下跌时,国家煤炭储备基地从市场大量购入煤炭,以增加煤炭的需求,这样再通过市场的自我调节,以抑制煤价下跌,而在煤炭需求旺季,价格上涨时,国家煤炭储备基地则释放煤炭储备、同时可以扩大煤炭进口,实现平抑煤价和稳定市场的功能,发挥应急、稳定器和蓄水池的作用。这种直接的调控手段往往比行政干预更快、更准、也更合理。此外,煤炭储备调控在作为政府宏观调控有力的工具的同时,客观上还能够通过煤炭低进高出的价差,为政府带来财政收入。

(三)法律调控手段 要想大力加强我国煤炭资源利用和保护工作,从根本上解决煤炭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就必须进一步完善与煤炭产能调控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依靠法律的强制力保障国家能源调控目标的实现。为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控制煤炭能源的消费总量等战略提供法律支撑。

法律调控手段是用法律规范来调整煤炭产能供需关系,使煤炭产能控制的制定、调整、实现、争议及裁决等行为法制化。对煤炭资源产能调控,政府要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部门协调配合。对已出台的煤炭产能调控的法律政策,强化并督查落实效果,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对尚未出台的,抓紧制定和完善,尽快出台。

(四)行政管理调控手段

调控煤炭产能是以政府为主体的行为,各级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应充分行使各自的指导、监督、协调、服务职能,在保障经济和环境“双约束”的条件下,优化能源消费结构,维持煤炭市场供需均衡。[17]

观点五: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的刘虹认为此次煤炭去产能,目的绝非一般意义上的总量控制,而是通过去掉落后淘汰、结构调整,重建煤炭行业的新生态。把握好此次去产能给煤炭行业产能优化带来的历史机遇,应重点做好三方面。一是要铲除形成过剩产能的根源,二是去产能要界限清晰和精准发力。三是去产能要弱化行政干预强化市场化与法制化引导。[18]

观点六:中国能源报的于孟林认为要彻底解决我国煤炭行业产能过剩的问题,笔者认为:在充分发挥市场作用、不折不扣贯彻落实相关政策措施的同时,还需要政府和企业做好以下工作:

政府层面:首先要控制煤炭产业投资规模。其次,对煤炭落后产能应直接淘汰。企业层面:首先要主动转型。其次,大型企业应基于自身优势开展并购,提升行业集中度。[19]

观点七:山东省煤炭工业局局长乔乃琛将去掉非法产能作为煤炭去产能的关键,乔乃琛认为,2013年我国煤炭的实际产量就突破了46亿吨,而现在的实际产量不会低于50亿吨。很显然这是一种结构性过剩,但是符合国家政策法律法规、手续齐全的、严格按照安全规定来办的、核定能力之内的这部分产量一点也不过剩,过剩的是主要是非法产能,这些非法产能安全隐患较大、手续不全、严重超能力生产,多是应该停产整顿的产能,这部分产能大约有14亿吨。不要说这14亿吨非法产能全部关掉,哪怕只关掉10亿吨,煤炭市场马上就能反转。[20]

观点八:中国煤炭工业发展研究中心叶旭东处长针对煤炭行业去产能提出了如下对策建议: 1)加强中长期煤炭供需趋势预测与引导。国家行业管理部门应组织有关研究结构,综合考虑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主要耗煤行业发展趋势以及大气污染防治、温室气体减排等因素,有理有据、客观科学地预测我国中长期煤炭供需趋势,并及时发布,引导社会各界站在促进煤炭持续健康发展的全局高度,提高全社会对煤炭行业去产能战略性、长期性、艰巨性的认识,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和工作动力。

2)透彻分析煤炭产能构成及拟淘汰退出煤矿情况。一是按照生产产能、在建产能、无效产能,对各地区煤矿构成情况及产能利用状况,摸清底数。二是加强对拟淘汰退出煤矿和停缓建煤矿情况进行分析,鼓励企业在必要时结合开采条件、煤类煤质、生产成本、区位市场等因素,对其市场竞争力和发展潜力进行评估,确保去产能的科学合理性。三是结合区域资源特点、煤炭供需关系和调运平衡,兼顾近期和中长期,合理确定各地区去产能目标和标准。

3)积极稳妥化解过剩产能与结构调整相结合。各地区应按照因地制宜、分类处置的原则,合理确定去产能目标和标准。对于区位差、煤质劣、成本高、竞争弱、隐患因素多和长期亏损而主动停产停运的煤矿,坚决予以关停退出。根据去产能效果和煤炭供需状况,适时取消276天工作制,充分发挥先进产能对淘汰落后产能的市场机制作用。严格控制煤炭新增产能,对于合法在建煤矿,引导企业根据市场需求停建缓建,严厉打击违法违规建设。对于下游产业已经建成而煤矿尚未核准的大型一体化配套项目,适时予以补办手续,以降低财务成本,发挥投资效益。

4)厘清政府与市场在去产能中的边界。在去产能过程中,应发挥市场基础性作用,凡是市场和企业能决定的都交应给市场和企业。政府对产能进行科学引导,防止在抑制产能过剩问题上“一刀切”,疏堵结合,既考虑产能调整全局,又要顾及地方资源优势和发展经济的合理诉求,通过推进煤炭产业转型升级,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去产能中的问题。

5)把妥善安置职工作为去产能工作的重中之重。职工安置问题不仅是经济问题,更是社会问题,关系到千千万万职工的生计与家庭的命运,关系到去产能目标任务的顺利完成,关系到社会稳定大局。应因地制宜做好职工安置方案,通过多种方式,确保职工安置渠道通畅,全力保持职工队伍的稳定。确保中央奖补资金和支持创业就业各项资金补贴政策落到实处,让去产能企业和分流职工切实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与温暖。

6)多渠道处置去产能企业债务。一是发行特别国债,以退出产能煤矿所欠集团公司债务为限,由财政部发行特别国债,支持集团母公司贷款银行核销去产能涉及的债务。二是参照20世纪90年代实施债转股的做法,支持金融机构将退出产能煤矿债务实行“债转股”,待煤炭市场形势好转时,再采取约定回购或股权置换等方式偿还借款,以降低财务费用负担。三是研究出台配套政策,鼓励四大资产管理公司通过发行债券和支付现金,剥离收购部分银行债务。四是应进一步支持煤炭企业扩大股票、债券等发行规模,加大直接融资力度,有序替代其他高成本融资。[21]

观点九: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郑锐锋提出化解煤炭行业的产能过剩问题的如下建议:

(一)关于化解产能过剩的基本认识。第一,从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大环境看,煤炭行业的转型发展、清洁发展势在必行。第二,政府行业管理部门仍要慎用行政措施。第三,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议不完善的情况下,政府等行业管理部门要更加注重改善外部条件,优化市场环境,建立一套服务于长期战略、市场竞争的体制机制。第四,要充分依靠市场的力量。

(二)政府要基于长期战略,优化市场竞争环境。

1、完善产能利用率测算相关工作;

2、以能源安全战略角度实施进出口政策

(三)企业要充分发挥市场主体作用,优化资源配置能力。

1、基于资源禀赋优势开展并购,努力提升行业集中度;

2、基于边际效益优化产品决策,提升市场竞争力。[22]

观点十: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李睿认为我国煤炭产能过剩的根源在于建立市场机制时,各行为主体的非理性行为,因此,我国现阶段的煤炭产能过剩治理,应将煤炭产能调控中的各主体行为作为整体来进行综合分析处理,脱离片面的行政指令安排方式,形成多措施的解决方案。对于煤炭企业来说,应使用经济手段规范其行为,为部分中小企业落后产能建立良好的退出机制!淘汰落后产能。对于政府来说,应拓宽自身的视野,从全国甚至全世界煤炭行业的角度进行分析,转变不正确的政绩观和发展观,以法律手段为主、行政手段为辅,保证煤炭产业市场机制的稳定!对我国煤炭过剩产能进行调控和干预,保证煤炭供给和需求的基本均衡,保障经济社会的平稳较快发展。

第一,针对煤炭企业的利润最大化行为,使用经济调控手段是各个国家最普遍也是最有效的手段。在现阶段产能过剩的条件下!,应尽早建立完善煤炭税费、奖罚机制,通过调控煤炭企业生产成本以调整煤炭行业的投资方向和数量,从而进一步达到去产能的目的。可以对煤炭生产方和使用方采取双向征税的方法,提前对不同煤炭开采量、回采率、煤炭综合利用程度设定相应税费标准,同时使用累进税的方式,加大对落后产能的打击力度。与此同时,部分小型煤炭企业也应发挥自身的能动性,加快转型升级速度和力度,脱离以往简单生产制造的模式,依托人才和互联网等新兴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对于部分效益较好的大型煤炭企业,应该发挥自身优势,大力进行并购,提升产业集中度。

第二,要改变部分地方政府的非理性行为,应及时改变不正确的政绩观,明确政府在经济行为中“守夜人”的职责,使用法律手段为主、行政手段为辅的方式,引导我国煤炭产业过剩产能及时退出。完善的法律是保证煤炭行业去产能的重要依据,从根本上解决现阶段我国煤炭产能过剩的问题,必须在现有法律基础上,加快完善煤炭去产能法律法规。使用法律手段调整煤炭产能供需关系,真正让煤炭去产能政策的制定、实施等步骤实现法制化,为煤炭产业的市场化保驾护航。

第三,为保证煤炭产业市场机制的稳定,各级政府仍需使用部分行政手段,在保障经济和环境的前提下,最大程度消化淘汰优化落后多余产能,维持煤炭市场供需均衡。首先,为各煤炭企业做好信息提供者,利用自身具备的巨大信息资源,进行归纳汇总,及时进行分析形成相关报告,引导企业按照市场的要求有序进行退出!保证煤炭产能供需平衡;其次,在现阶段关键时期,在产能过剩严重地区实施相应的更严格的制度,直接淘汰煤炭落后产能,严格执行整合升级。与此同时,对于当地煤炭的长期规划要有清醒的认识,严格按照市场规律行政,协调好煤炭产销的各部门工作。[23]

资料来源:

[1]李江涛:《产能过剩——问题、理论及治理机制》,载于《产能过剩——问题、理论及治理机制》,2006年

[2]王岳平:《我国产能过剩行业的特征分析及对策》,载于《宏观经济管理》,2006年第6期 [3]周劲:《产能过剩的概念、判断指标及其在部分行业测算中的应用》,载于《宏观经济研究》,2007年第 9 期

[4]何彬:《基于窖藏行为的产能过剩形成机理及其波动性特征研究》,载于《基于窖藏行为的产能过剩形成机理及其波动性特征研究》,2008年

[5]王立国:《重复建设与产能过剩的双向交互机制研究》,载于《企业经济》,2010年第5期 [6]曹建海,江飞涛:《中国工业投资中的重复建设与产能过剩问题研究》,载于《中国工业投资中的重复建设与产能过剩问题研究》,2010年

[7][22]郑锐锋:《当前我国煤炭行业产能过剩的原因及对策简析》,载于《煤炭经济研究》,2015年第12期

[8]周广启,姜艳庆:《我国煤炭产能过剩的原因及对策》,载于《煤炭经济研究》,2014年第3期

[9]王迪,聂锐,刘平,刘玥:《中国煤炭产能过剩致因机理与治理政策研究评述》,载于《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3期

[10][23]李睿:《浅析中国煤炭产能过剩原因及治理对策》,载于《中国煤炭工业》,2016年第5期 [11]任泽平、张庆昌:《供给侧改革去产能的挑战应对风险与机遇》,载于《发展研究》,2016年第4期

[12]乔旭江:《煤炭产能过剩的成因及防治研究》,载于《财经界(学术版)》,2016年14期 [13]叶旭东:《我国煤炭行业去产能面临的挑战及对策建议》,载于《煤炭经济研究》,2016年第6期

[14]林柏强:《供给侧改革促进煤炭“去产能”》,载于《煤炭经济研究》,2016年第4期 [15]张言方,聂锐,刘平,王迪:《基于SD模型的我国煤炭产能过剩调控机制研究》,载于《统计与决策》,2016年第2期

[16]曾湘泉,杨涛,刘华:《兼并重组、所有制与产能过剩——基于山西省煤炭去产能困境的案例分析》,《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5期

[17]张士强:《煤炭产能调控机制初探》,载于《中国煤炭》,2013年02期 [18]刘虹:《煤炭行业去产能要有新思维》,载于《煤炭经济研究》,2016年07期 [19]于孟林:《煤炭去产能化需政企合力》,载于《化工管理》,2016年07期

[20]王高峰,郑遥:《乔乃琛:非法产能是煤炭去产能关键》,载于《能源》,2016年04期 [21]叶旭东:《我国煤炭行业去产能面临的挑战及对策建议》,载于《煤炭经济研究》,2016年第6期

[22]郑锐锋:《当前我国煤炭行业产能过剩的原因及对策简析》,载于《煤炭经济研究》,2015年第12期

(陈如意整理)

第四篇:关于成立**县煤炭行业协会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 总论

1.1项目概况

**县煤炭行业协会是由**公司、湖北****物流有限公司、*******公司、*******公司和********公司共同发起,由**县内从事煤炭行业生产(或销售)的企业、个体工商户和相关经济组织自愿组成的全县性、行业性、非营利性社会团体组织。协会的业务主管单位(或业务指导单位)是**县工业和信息化局,社团登记管理机关是**县民间组织登记管理局。

1.2项目背景

进入21世纪以来,新能源产业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快速发展,但传统能源特别是煤炭在我国能源构成中仍占有较高的比重,2012年我国煤炭消费在一次能源消费中所占比例接近70%。而且近年来,随着高新技术的推广应用,煤炭生产成本正在并将继续降低;洁净煤技术也已取得重大突破,这都将使煤炭成为廉价、洁净、可靠的能源。 目前,世界石油价格居高不下,煤炭的成本优势更加明显。在一段时期内,煤炭仍将是我国最安全、最经济、最可靠的能源。因此专家预测,在本世纪前30年内,煤炭在我国一次能源构成中仍将占据主体地位。

**县地处鄂中大洪山南麓,江汉平原北端。工业生产以机械、纺织、冶金、化工、建材、食品等行业为主体,居民燃料结构同时使用煤和液化石油气,大部分居民仍备有煤灶。年煤炭消费量达******多万吨。县内现有煤炭贸易和加工企业(经营部)*******家,另有煤炭经营个体户*****家,

1.3项目意义:

在县委县政府的关怀和县工业和信息化局的支持和协调下筹备成立的**县煤炭行业协会,可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功能和作用,促进各企业的能力建设,推动本行业技术进步,提高服务和生产质量,增强县域内外技术交流和企业单位之间的技术经济合作,加强行业内企业之间的监督和自律,维护行业与会员单位的合法权益和共同利益,促进企业间的联合,有力推进我省煤炭产业链的健康协调发展。

1.4项目目的分析及所采取的方法:

目的就是充分了解和掌握我县现有煤炭贸易和生产企业基本情况、发展现状以及对行业组织的看法和意向,从而得到行业发展机制建立所需行业各成员的共识和支持,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煤炭行业协会成立的可行性。

采取方法:1.对现有煤炭企业、行业协会进行走访、会议、座谈、电话咨询调研等。2.设计较为科学的调查问卷表,以问卷调查的形式进行咨询,掌握行业真实的情况,并对调研结果进行充分的汇总、分析和论证。由此得出成立煤炭行业协会的可行性,同时也为发起成立煤炭行业协会作出全面准备,并在此基础上编制本报告。

第二章 可行性研究分析及需求预测

2.1现有行业组织调查

我县现有煤炭贸易和生产企业几十家,煤炭生产消费链条(采购、运输、加工生产、消费)逐步形成。我县目前涉及煤炭行业的组织还没有。

2.2问卷调查及分析

筹备组专门设计了发起成立煤炭行业协会的调查问卷来采集基础数据。问卷分为3大内容,共设计了近20个小问题的单选和多选。通过此问卷能够较为全面地了解和掌握煤炭产业链各个企业的基本情况,发展现状,对成立行业协会组织的看法和意向等。

对几十家从事煤炭贸易和生产加工的企业发放问卷,实地察访,信件来往、电话询问等不同形式进行问卷调查和调研。共计发放问卷几十份,收回

二、三十份。

筹备组根据调查问卷的内容分别进行了汇总和详细分析。

问卷第一部内容,列出了被调查单位的企业属性,主要业务范围统计情况。 此次调查分析的样本单位包括了各种所有制形式的企业单位和民营公司。包括公司主要业务范围,从原料采购到产品加工,从市场开发到物流运输、检测服务等,覆盖了整个煤炭产业链中的重要环节,表明此次抽样调查单位具有代表性,所收集数据基本可靠。

问卷第二部分内容,是针对现有行业组织进行调查的。

所调查的近60家单位中,没有1家参加相关行业组织,但是99%的单位认为应成立**煤炭行业协会,以与我县煤炭行业的发展相适应。这充分说明了成立功能完备煤炭行业协会的必要性,现状与县内煤炭相关企业的期待有很大差距。

问卷第三部分内容,是对成立**县煤炭行业协会的意见及期望的信息征集。 有98%的企业表示,该协会为行业的发展急需组建,98%的企业表示协会成立后,有意愿参加此组织。其中有65%愿以发起者的身份倡导参与组建组织,有99%的企业认为,煤炭行业协会可以发挥政府与企业之间的纽带作用,为企业提供商机,帮助煤炭企业发展壮大。

2.3协会成员规模预测分析

调查问卷涉及的范围为全县从事煤炭行业链领域的贸易、加工生产、物流运输、质量检测等企业单位及个人,本协会将广泛吸收和联系以上相关单位及个人,争取发展会员100个以上。

2.4资金来源:

协会成立后的资金来源,如何筹集、也是调查问卷的一部分内容。根据调查显示,认为会员应该缴纳会费,占94%,认为应为由理事单位自筹的占5%,认为应当由政府和社会团体进行捐助的占1%。会费的筹集由会员单位商议。

成立后的**煤炭行业协会运作费用测算(单位:万元/年)

常设机构运行费用1合计缴纳税费0

联络宣传费用0.1理事长单位0.

1宣传费用0.1副理事长单位0.1

信息发布费用0.

2年会费用1

其他费用2

合计4.6

2.5成立协会可行性分析

2.5(1)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分析

通过对县内煤炭贸易加工企业的走访和调研,发现部分企业担心成立后的煤炭行业协会组织作用不强,职能不完全,涉及面窄、行业指导性不强,对企业的的服务不够显著。缺乏针对煤炭产业链的行业组织,与我县煤炭产业链的形成和发展不相适应,制约了我县煤炭产业的发展和壮大。

2.5(2)建立煤炭行业协会,让我县煤炭企业看到了大好的发展前景,使在摸索阶段的中小企业的发展看到了希望。但是,由于我县乃至我省都没有大型煤矿,导致与我县煤炭产业链的迅速发展不相协调的是:我县从事煤炭经营的贸易企业和加工企业,其原材料全部依赖从外地购进,原材料购进过程中的数量配置、交易价格极易受原煤主产区制约。而另一方面,**县目前最主要煤炭消费市场来自大型厂家,如水泥厂、化工厂等,这些厂家的生产状况直接关系到煤炭的消耗量。筹备成立**县煤炭行业协会,搭建企业与企业、企业与政府沟通的桥梁,争取政策和资金的支持,无疑能起到很好的作用。

第三章 可性行结论。

3.1煤炭行业协会成立的作用:

(1)加强煤炭企业之间的信息交流并加快煤炭行业的发展。

(2)为政府以及研究部门有关政策、规章制度研究和发展等方面提供一个桥梁,并支持煤炭行业的发展。

(3)为企业的能力建设提供服务,例如:提供信息、主持召开会议,就有关能源节约利用对公众进行教育。

(4)协会会员更加广泛,能更好地为产业和政府之间的对话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为本行业具体的政策出台和行动进行呼吁。

(5)组织企业项目申报,以及适当解决企业发展中遇到的难题和发展瓶颈。

(6)为企业融资提供服务。

3.2成立煤炭行业协会的建议

1可以采取两种方式:以县工业和信息化局的名义和号召力最先发起成立,也可以由煤炭企业共同发起成立。

2.协会必须保持结合市场的动态,为成员提供多方位的服务。

3、要求会员单位必须指定固定联络员定期进行沟通,保证信息畅通,建议给联络员一定的补贴。

4.根据行业发展动态及企业要求,广泛征求意见后,开办相关大型活动,县内煤炭行业期盼一个全新的行业协会诞生,并期待该协会切实发挥政府部门与企业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为企业提供商机,推动我县煤炭产业链健康有序的发展与壮大,对煤炭行业的完美和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第五篇:2017年煤炭行业总结及2018年煤炭行业预测

2017年煤炭市场回顾及2018年展望

田德凤

一、2017年煤市回顾

2017年,我国煤炭供需结构呈现出紧平衡、阶段性偏紧的状态,同时呈现“两增两降、一上升一好转”的特点,即“两增”——消费增和供给增;“两降”——库存下降和投资下降;“一升”——市场价格上升;“一好转”——行业效益好转。

(一)供给端

一是煤炭产量略有上升。2016年,全年原煤产量33.64亿吨,同比下降8.71%。2017年,受276个工作日影响,4-10月煤炭产量同比出现大幅下降,降幅均在10%左右,其中6月下降幅度最大为15.05%。9月份,276个工作日限制逐步放开,10月以后,政策效果逐步显现,煤炭产量大幅回升。2017年1-11月,我国原煤产量31.4亿吨,同比增长3.7%,预测2017年原煤产量为34.84亿吨,同比增长2.2%。

图1 2015-2017年10月我国原煤产量变化情况(单位:万吨)

据海关统计,2017年1-11月,我国进口煤炭2.5亿吨,同比增长8.5%。其中11月份进口2205万吨,下降18.2%;累计出口747万吨,下降6.9%。

图2 2012-2017年我国煤炭进口量变化情况

三是全国煤炭产能适度增加。截至2017年底,全国煤炭有效产能为41.4亿吨,其中生产矿井为34.0亿吨,试运转和新建矿井为7.4亿吨,有效产能集中在“三西”地区。预计明年全国煤炭产能总量将增加2.3亿吨左右,约为6%的供应增量,届时将对稳定煤炭供应起到积极作用。

四是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15年至17年底,煤矿从1.2万处减少到7000处左右,据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统计与信息部统计,2017年1-11月,90家大型煤炭企业原煤产量完成22.5亿吨,同比增加1.6亿吨,上涨7.6%。其中,排名前10家企业原煤产量合计为13.5亿吨,占大型企业原煤产量的60.0%。分别为:神华集团40355万吨、中煤集团14967万吨、陕煤化集团12871万吨、山东能源集团12840万吨、兖矿集团11827万吨、同煤集团11583万吨、山西焦煤集团8925万吨、潞安矿业集团7469万吨、冀中能源集团7272万吨、国家电投集团6779万吨。 五是煤炭供给向主产区集中。2017年1-9月,晋陕内蒙古宁4个地区煤炭产量占全国煤炭总产量的70.36%,全国煤炭生产重心逐步向以上4个地区集中。“十三五”末,除贵州、新疆外,煤炭调出区将主要集中在“三西”及宁夏、甘肃等地区,其他省(自治区、直辖市)均将成为煤炭净调入区。

3 2015-2017年9月我国主要煤炭生产大省的原煤月度环比增长率

六是去产能取得阶段性成果。2016-2017年煤炭去产能超过5亿吨,提前完成煤炭去产能五年任务三年“大头落地”的目标,其中,2017年煤炭去产能目标是1.5亿吨以上,到10月份已经超额完成。煤炭市场严重过剩局面得到有效遏制,煤炭有效供给质量大幅提高,去产能工作进入保供应的新阶段。

七是采取多种措施稳定供应。从加快释放先进产能到大力推进煤炭中长期合同签订,再到直购直销减少中间环节,煤炭供应得到保障,原煤产量增速加快。

(二)需求端 一是煤炭需求小幅增加。数据显示,2017年前三季度煤炭消费量为28.1亿吨,除建材行业外,电力、钢铁、化工行业用煤同比均为正增长,四大行业合计用煤占煤炭消费总量的85%。初步测算,全国煤炭消费量32.6亿吨左右,同比增长3.7%。

从电力行业来看,2017年1-11月,沿海六大电厂平均月消耗煤炭1979.28万吨,高于2016年12.89%;全国规模以上电厂火电发电量为4172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7%,增速比2016年同期提高2.5个百分点;全国火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为3772小时,比上年同期增加16小时;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6.5%,增速比去年同期提高1.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用电实现两位数较快增长。预计,全年全国发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数在3760小时左右,其中火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数在4200小时左右,预计全年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6.5%左右,增速超过2016年水平。

从钢铁行业来看,2017年1-11月,我国粗钢产量为7.648亿吨,同比增长5.7%。预计今年粗钢产量同比增长4%左右,全年产量在8.3亿吨至8.5亿吨之间。从钢铁行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来看,1-11月,PMI均值为52.81%,位于荣枯线以上。

从建材行业来看,2017年1-11月,水泥产量为21.55亿吨,同比下滑0.2%。预计全年水泥产量与去年基本持平,在24亿吨左右,单位产品煤耗与去年相比变化不大,煤耗量与去年基本持平。

从化工行业来看,预测,2017年现代煤化工新增用煤量在1570多万吨,比2016年增长40%左右。 二是煤炭市场化机制基本确立。煤炭上下游企业在互利共赢、自主协商的基础上,建立的“煤炭中长期合同”制度和“基础价+浮动价”的定价机制,对于保障煤炭稳定供应,维护行业平稳运行,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增减挂钩、减量置换、产能指标交易制度;最高和最低库存制度;政府、行业协会共同防范价格异常波动机制都已经确立,煤矿安全生产形势明显好转,行业良性发展信心提振。

三是煤炭价格趋于透明稳定。我国煤炭价格保持总体稳定,产能过剩、供大于求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全国煤炭市场供应总体上将逐步向宽松转变。2018年煤电长协基准价与2017年保持一致,而煤企长协销售比率较2017年有所提高,一定程度上将进一步稳定煤价。煤炭供给格局的变化加上科技手段的助力,从坑口到北方港口再到终端,运输费用和价格都很透明,煤企与客户对每一个环节的利润都很清楚,市场信息传递既透明又迅速。

图4 2012-2017年11月煤炭价格变化情况

(三)其他 一是煤炭固定资产投资下降。2017年1-11月份,全国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固定资产投资为2435亿元,同比下降11.3%,民间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固定资产投资为1356亿元,同比下降19%。

图5 2012-2017年煤炭固定资产投资变化情况

二是煤企盈利水平创新高。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7年前11个月,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3.6倍,预计能够超过3000亿元。今年1-11月份,采矿业主营业务收入46836.2亿元,同比增长18%。其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3553.9亿元,同比增长29.4%。2017年1-9月份,全国规模以上煤炭企业主营业务收入2.01万亿元;90家大型煤炭企业利润总额(含非煤)1041亿元。

图6 2012-2017年煤炭主营业务收入变化情况 图7 2012-2017年煤炭利润总额变化情况

三是煤电重组取得新突破。2017年11月底,神华和国电宣布重组合并成立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改写了煤电行业格局。据资料显示,截至2017年6月底,国电集团资产总额超过8000亿元,神华集团资产总额超过1万亿元,新成立的国家能源投资集团的总资产超过1.8万亿元,拥有33万名员工、8家科研院所、6家科技企业,形成煤炭、常规能源发电、新能源、交通运输、煤化工、产业科技、节能环保、产业金融等8大业务板块;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生产、火力发电生产、可再生能源发电生产和最大煤制油、煤化工公司。

四是债券发行情况好转。2017年1-11月,受益于煤炭行业供给侧改革,煤炭价格较上年同期大幅增长,企业经营环境以及财务状况逐步改善,煤炭行业共发行195只债券,发债总额2,913.60亿元,发债数量及发债总额分别较上年同期增长10.17%和8.48%。从发债主体级别情况来看,2017年1-11月发债主体共36家,存在有效级别的33家,其中以AAA企业居多(占54.55%)。

8 2017年1-11月发债主体级别分布情况

(四)存在问题

煤炭市场在发展进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煤矿数量仍然较多,小煤矿仍居较大比重;利润分布不均衡,向优势大企业集中,在90家大型煤炭企业利润中,前10家利润833亿元,占80%,大多数企业仍处于微利和亏损的边缘,行业亏损面仍有20.7%;企业负债高,资金紧张;区域供应格局已经发生变化,原煤生产逐步向资源条件好、竞争能力强的地区集中,部分地区供给不平衡问题突出;部分老国有企业减发职工工资、拖欠社保基金、税费、采掘关系失衡、减少安全投入等问题依然存在,煤炭行业实现转型升级与健康发展任重道远;煤矿关闭退出人员安置难度大,资产债务处理困难,“三供一业”移交难,企业历史负担重,人才流失与采掘一线招工接替问题突出。

图9 2012-2017年煤矿用工变化情况

二、2018年煤市展望

(一)供给端

在产能与库存出清背景下,实际释放产能增量有限,且释放乏力,18年煤炭产量增速数据将较17年下滑。以我国为代表的全球煤炭供给自然出清,产能利用率在17年已攀升至高位,但由于行业长周期下行、供需区域结构问题恶化、产品结构问题显现、运能运力无法快速调整、环保安监执法力度趋强等多重因素影响,煤炭有效供给仍明显不足,且有进一步显性化趋势。伴随国家加快产能置换与生产能力核定,当前已形成的产能绝大多数已在贡献产量,在建产能受悲观预期、行业负债率依然高企、资本开支乏力、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发展思路转变、降杠杆以及金融逆周期等多重因素影响,建设进度难以有效保障,产量释放缓慢。剔除因“276天限产”导致的统计数据差异,预计18年煤炭产量增速将在17年统计口径4.2%左右基础上下滑至1.5%-2%左右。2018年的增产措施一定会更有针对性,力度也会更大,国内产量至少在37亿吨以上。

(二)需求端

在宏观经济企稳背景下,工业增加值增速由降转升,带动能源消费弹性迅速恢复,加之能源结构调整步伐回归常态,煤炭消费增速大概率继续回升。水电装机、发电量增速已越过峰值区明显下滑,新能源增速虽高但绝对份额很低,即能源结构调整步伐阶段性放缓,煤炭消费在能源消费增量中的绝对额再次回到高位,即煤炭消费弹性明显恢复至历史均值水平0.5左右甚至更高。简言之,即便GDP 增速下滑至6.5%,仍然将看到煤炭消费量增速在3.2%左右,即煤炭需求仍处于周期性改善的增长期。基于周期性特点和历史规律,预计18年煤炭需求增速将保持在4.3%左右。

(三)运输端

由于多港口限汽运煤,运输方式转向火运后,造成对铁路运输需求的增加。又因煤炭生产更加集中,铁路运输将向山西、陕西、内蒙三地铁路局集中。2018年铁路运力将处在局部宽松、整体偏紧的格局。

(四)价格端

在供给释放节奏滞于需求改善速度的背景下,煤炭价格进一步向成本曲线后端推移,全年煤价中枢将进一步上扬,周期性特征进一步明显。18年国内煤炭供需缺口或将进一步加大,且全球供需形势紧张,进口煤在17年增速基础上,进一步大幅增长填补国内缺口的可能性较小。供需趋紧背景下边际成本定价,市场煤价格中枢和高点价格将在17年630元/吨和720元/吨基础上进一步上扬。宏观调控由16年的“去产能”,17年的“去产能+保供应”,进一步转为全面保供应的政策基调,行业、企业和市场彻底扭转产能过剩的固有思维,转向积极乐观。

(五)其他

一是煤电重组热潮来临。经过两年的煤炭去产能,除主产区山西、内蒙古和陕西外,其它地区小而散的煤矿也有不少,煤炭行业内部和上下游企业的兼并重组将进一步推进。神华国电的重组拉开了煤电重组的序幕,2018年一批煤企巨无霸或煤电巨无霸有望诞生。

二是煤炭去产能基调不变,根据国务院要求,未来3-5年内行业去产能规模为5亿吨,合法在建矿规模为7亿吨,按照减量置换的要求,未来合法新增产能控制在2亿吨左右,实际整体的正常生产产能仍维持在39亿吨,基本可以维持行业供需平衡。2018年,煤炭行业主基调仍旧是去产能,“去杠杆”和处置“僵尸企业”将成为煤炭去产能重中之重。

上一篇:梦想让青春更美丽下一篇:目送阅读理解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