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头设计教学反思

2022-07-08

第一篇:刊头设计教学反思

第10课 设计刊头 教案

第10课 设计刊头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掌握Word中插入图片和自选图形及艺术字的编辑技巧。 (2)通过教学,学生能够灵活运用“组合图形”进行设计。

(3)对“刊头”概念有所认识,综合运用所学技能,设计刊头效果。

2、能力目标

(1)通过自主学习和尝试操作,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2)通过拓展练习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

3、情感目标

(1)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帮助和合作,培养学生拼搏向上和团队精神。 (2)培养学生设计审美能力,构建学生诚信和谐的学习环境。 (3)加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树立新型的环境道德观念。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掌握插入图片、艺术字、组合图形的综合运用方法。

2、难点: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图文处理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

本课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以任务驱动为基本,讲练相结合。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展示图片引入环保话题,发动学生动手创作环保小报,从而引导出如何设计漂亮的小报刊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件展示)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刊头介绍

请学生观察“绿色地球村”刊头,制作这个刊头需要用到那些操作?(生„„)

请学生上台分别演示插入图片,插入剪贴画,插图自选图形并对自选图形添加文字

师小结(课件展示刊头一般组成)

2、学生看书自主学习

请同学自主学习制作书本教学示例。

教师巡视学生操作,及时给予辅导。遇到大多数学生都有的问题提出来请学生来解决或教师指导解决

3、学生演示操作方法

同学们很快自己看书完成了“绿色地球村”刊头设计,怎么制作的呢?请学生演示操作方法,教师给予指导。

4、师小结

我们创作过程中,主要完成那些任务?(生„„)

(课件展示)插入图片并设置效果;插入艺术字和自选图形;调整几个图形位置,组合成一个图形

(三)自主创作,拓展提高:

同学们,要制作一份优秀的小报刊头,首先要想好主题,然后根据主题设计一个新颖、有创意的刊名。

今天我们就来做一个创意大比拼,以“环保”为题,设计创作小报刊头,配上合适的刊名留上自己姓名完成环保小报刊头。可以自己独立完成,也可以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完成作品后保存,小组交流选择一个最优秀作品上交作品。(课件展示)

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任务进行制作。 教师巡视、辅导。

(四)交流评价

1、选择几个作品展示,请组长对本小组推荐作品进行简单介绍。

2、听了组长们的介绍,请大家从这些作品中选出你最喜欢的一个,用两三句话说明你为什么喜欢它,它有那些值得学习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3、教师评价

(五)教师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都能用所学的WORD操作知识制作漂亮的环保小报刊头,结合以后几课即将学习的内容我们就可以制作出完整的环保小报了,不过环保除了宣传,我们更应该落实到行动中,做一名真正的环保小卫士!

第二篇:设计标志教学反思

《设计标志》

教学反思

七星农场第一中学

朱晓华

《设计标志》是初中六年级第三单元《校园的春天》活动一的内容,是设计应用类型的课题。通过学习有关的设计知识和理解设计艺术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引导学生欣赏、认识、了解并尝试设计的内容。是知识性与应用性相结合、提高审美能力与掌握基本技能相结合的典型课题。其中既有对中外优秀标志设计作品的欣赏,又有对标志作品的设计思维和方法的剖析。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较强的观察与比较能力,结合预习,能有意识的收集寻找各种标志,并通过认识初步了解标志。联系实际生活,对理解本课学习内容已有较丰富的学习基础。

在准备这节课的过程中,为了使学生有更直观的感性认识,我收集了大量中外优秀的标志设计精品作为课堂范例,以使之能准确表达教材内容。但在第一次试讲之后发现了一些问题:所选用的范例与学生生活较接近的的优秀标志设计数量偏少,课堂上学生们明显表现出对标志了解信心不足。针对这种情况,我对本课的教学内容和结构进行了调整,突出强调了几个环节:为了突出标志的世界语言性,选择国内优秀标志设计作品(如:奥林匹克标志、宝马车标志、中国铁路路徽和北京奥运会标志等),并作重点分析,使学生在欣赏之余增强民族自豪感;选择国内著名品牌的标志设计作品(如:中国李宁标志等),选择接近学生实际生活的标志(如商业标志中麦当劳、肯德基等食品标志)使学生在亲切之余,又多了一份对家乡的热爱;选择教师自己的设计作品为范例(如:音乐会标志等),来讲述标志的设计思维和制作过程,使学生增强内容的理解,切实感受到设计就在自己身边。同时,鼓励学生有创意的选择不同形式表现,并在尝试合作练习中,加入了草稿设计的交流与选择,让学生明白设计的严谨性,恰当的加入德育内容,使本课教育目的上提高了一个层次。

这节《设计标志》课本着知识性实用性相结合、提高审美能力与掌握基本技能相结合的原则,在课堂结构设置上采用了环环相扣的方式。通过介绍标志设计的

基本知识(包括标志的概念、类别、设计的基本原则和艺术表现手法),分析重点设计作品,强化学生对基本知识的理解,分析标志设计的思维过程和方式等环节,使学生达到在一课中既要学习知识又能使用知识的教学目的。在本课中,结构设置体现了较好连贯性和完整性,使整节课脉络清晰、层层展开、一气呵成,学生的适时参与,这些成为本课比较成功的一个方面。这样的结构设置,使课堂教学内容比较丰富,但同时也限制了学生自由思维的时间和空间,使他们的内在创造力没有得到充分的展示,这也成为本课的不足之处。

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是本课的又一大特点。利用多媒体课件并展示作品与传统教学手段相比确有优势:信息量大,学生参与教学时间多,单位时间展示作品数量多、效果好。通过欣赏大量的范例作品,加强学生直观感受和感性认识(本节课为学生展示和分析了二十余件设计作品,这在传统教学手段中是很难做到的);在分析作品的设计思维过程和动态演示上,能够很多和促进和激发学生思维,增强对作品的深层次理解(比如对教师自己设计的音乐会标志设计是的思维过程、分析和演示就很直观的说明问题);此外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多媒体视听效果,对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强化教学效果起了明显的作用。

以上是我在教学过程中的几点突出感受。当然在对课堂的把握、教学语言的运用以及在师生交流方面都有值得注意和商榷的地方,但经过细致、周密的备课和课堂上的大胆尝试之后,这一课将对我以后的教学思路、教学方法、对教学规律的总结和把握都有很大益处。

第三篇:《橱窗设计》教学反思

五年级第二课《逛大街》设计了三个活动,活动一为画街头的小设施,二为想像画大街的场景,三为画橱窗商品陈列的设计图。活动三的教学是体现设计意识的活动----橱窗设计,以平面的形式来设计商品的摆放。橱窗的设计包括了外形、色彩、商品、展台等几方面,要做到既美观又合理,能吸引人们的视线,起到宣传的作用。

在本课的教学中,主要采取激趣法,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发现橱窗独特的美感,并把主动权交到学生手中,让学生为自己喜欢的商品设计橱窗,在布置学习任务时,我说:“同学们,如果有条件让你开个商店,你想开什么商店呢?你的商店有什么商品?怎样才能吸引别人来买东西呢?”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说着自己的想法,我顺势引导他们把自己的想法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在巡视的过程中,我发现同学们“开”的商店种类很多,服装店、玩具店、饰品店、杂货店、蛋糕店、水果店等,商品真可谓是琳琅满目,橱窗设计、装饰也各不相同,充分体现了学生们不同的爱好和个性特点,我也被深深吸引了,感觉真像在繁华的街道上漫步。有的学生很聪明,把小贴画也运用到作业中,有的用卡通小贴画装饰橱窗,加强吸引力,有的直接用贴画作为商品,而自己设计橱窗、展台等配套设施,效果也非常好,学生也很感兴趣。

在教学中,我发现给学生欣赏的各种橱窗的图片太少,虽然有回忆这一环节,毕竟有点模糊,学生的思维有点局限,从作业中也反映出学生的绘画基本功不扎实,能想到但画不出来,或者画出来但缺乏美感,现在的美术教育强调审美教育,虽然我们在评价的时候更多地强调过程,不单纯看结果,对不同的学生要用不同的评价标准进行评价,但如何让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既能享受学习乐趣,又不断提高他们的绘画技能,是我们在教学实践中要不断摸索、解决的问题。

第四篇:设计书签--教学反思

《书签的设计与制作》教学反思

黄黎 常德外国语学校 美术组

在整节课教学中,我采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回顾所学知识,探索新的知识,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讨论、交流、实践活动,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通过课堂操作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新精神。通过评价反馈,发展了学生的个性和创造精神。整节课在一种轻松、和谐的气氛中进行.

一、情境激趣,为自主探究作铺垫。

创造始于问题,问题激发兴趣,兴趣是学习的原动力。我设计学生通过帮助老师解决看书遗忘页码的问题展开交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选择了内容丰富、色彩鲜明的书签作为范例,大大地吸引了学生的眼球,刺激了学生的感官,抓住了学生的兴趣点,成功地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进行自主探究作好铺垫。

二、先学后讲,让学生在“操作”中探究。

“先学后讲”,就是把学生自己能够掌握的学习内容让他们通过自学、讨论、交流先行解决,然后教师再针对学生不能独立掌握的内容进行重点讲解或指导。

这节课是综合运用课,大部分知识学生都已学过,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热情,我新增了知识点——图形的渐变色。都先让学生以“自主探究”为主、“讨论、交流”为辅进行制作,很快大部分学生就通过探索、帮助等就将已学知识掌握。最后我将问题集中分析,让优秀学生演示解决方法,让学生充分展现自己。整节课中,我尽量让学生自己操作电脑,留给学生较多的创造空间。我问学生:“所有的书签都一样大吗?都是竖的吗?”这里的引导至关重要,直接关系到学生创作个性的体现,限制其尺寸和形式就等于限制学生的创新性。这样学生就根据自己的经验和技能对书签加以多样性的演绎,在“操作”中探究,创作出富于个性的书签。

三、 亮点展示,开拓学生的创新思维。

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对学生今后进入社会将得益匪浅。因此,在学校里充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对学生有积极意义的。对于想象力较弱的同学,其创新思维也是有限的,这时就可借鉴其他同学的创新来模仿或激发他自身的创新能力来完善作品。学生在制作过程中,我及时找出学生的亮点,并通过语言加以描述,这时就有些学生突然“开窍”:原来还可以这么做。也有学生马上有新想法,发挥他的想象力,创作出更具个性的作品。事实上,从学生完成的作品情况看,学生所具有的想象力是超乎教师估计的。

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1、板书可以用彩色粉笔进行书写,会更为美观。

2、当学生操作练习时,可以挑选纯背景的音乐会更佳,给学生营造一种舒适的操作氛围。

3、在“收集素材”的讲解中,可以换成让学生说一说。

第五篇:教学反思与设计

湘教版 美术 八年级下册 五角星 教学设计 教案

(一) 2008-02-24 09:11 五角星》

教学目标:

1、了解肌理与质感这一视觉语言体系,尝试其简单的制作方法。

2、培养学生关注材质的意识,体验肌理、质感表现与情感主题表达之间的内在关系;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

感受不同材质的肌理和质感的差异;肌理和质感简单的制作方法;肌理、质感表现对美术作品表达主题的作用。

教学难点:体验肌理、质感的表现与情感主题表达之间的内在关系。 教学方法:实践法、欣赏法、讨论法、讲授法、练习法 教具准备:蔑编、碳条、铅笔和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白纸,铅笔、碳条或蜡笔,表面有凹凸感的实物 教学过程:

一、导入阶段

演示:在蔑编上铺上一张纸,用碳条在其上摩擦,形成肌理。 展示拓印后的效果图。

提问:这种方法同学们尝试过吗?有谁知道这叫什么方法? (拓印,此方法由来已久,操作方法简单、便易。) 指出:画面上的纹理就是材料的肌理。

二、探究阶段

(一)观察比较

观察比较一:牛 仔 —— 皮 毛 —— 丝 绸 观察比较二:玻 璃 —— 岩 石 —— 不锈钢

(二)交流感受

物 体

肌 理、质 感

牛 仔—— 粗糙、无光泽、厚重、不光滑

皮 毛—— 蓬松、有光泽、柔软、光 滑

丝 绸—— 细腻、有光泽、柔软、光 滑

粗犷、奔放 温暖、高贵 华丽、典雅 晶莹、纯净 朴实、原始 冰冷、现代 玻 璃—— 坚硬、透 明、光滑、能反光

岩 石—— 坚硬、不透明、粗糙、无光泽

不锈钢—— 紧密、不透明、光滑、能反光

由此得出

(三)基本概念 肌理:指材料表面的纹理、构造组织给人的触觉质感和视觉质感。 肌理有天然和人工之分,有视觉肌理和触觉肌理之分。 质感:视觉肌理一般被称为质感。

三、发展阶段

(一)《五角星》 油画 冷军

提问:这个五角星是由什么材料加工而成的?(碎铁皮)

这是一幅荣获第九届全国美展(油画部分)金奖的油画作品。作品通过刻画一颗用弹痕累累、火迹斑斑、凸凹不平的碎铁片焊接而成的五角星,以极端的写实手法、精致入微的形象给人以强大的视觉冲击力,使人联想到中国人民军队艰苦卓绝的斗争岁月,寓喻中国革命所付出的沉重代价。让我们感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多么来之不易。

(二)《钢水·汗水》 油画 广廷渤 作品采用了极度写实的绘画造型语言,以富于感染力的细节描写,把作者体验到的炼钢工人以苦为乐的高尚情操、忘我的劳动精神,以及火一样的热情,钢铁般的意志,排山倒海的力量等准确、形象地体现在画面上,感动了千千万万读者的心,引起了极大的反响。

其中,对汗珠的细腻表现突出了工人的辛苦,强化了“民族脊梁”的主题;哨子的金属质感凭借色彩的冷暖变化得到了真实的表现。

(三)《父亲》 油画 罗中立 思考:由父亲的脸我们会联想到生活中的什么形象?(老树皮、干旱的土地) 该作品曾获“中国青年美展”一等奖,其画面具有一种悲剧性的震撼力,表现了生活在贫困中的老农形象。老农开裂的嘴唇、满脸的皱纹以及手中粗劣的碗等等写实的描绘,消除了观赏者与作品之间的隔膜,画家藉此来对传统文化和民族进行反思。

(四)思考

提问一:这三幅作品有什么共同点?

(都采用了极端写实的表现手法,肌理和质感等细节表现的非常逼真。) 提问二:作者如此强调肌理、质感的表现,目的是什么?

绘画作品中材质美感和表现主题的内在联系?

<五角星>教学案例及反思-美术教学反思

时间:2010-12-05 15:08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点击:次

教学理念 新课程要求在 美术 活动中要关注孩子的学习兴趣,让孩子主动参与,自主探索,并在动手实践中能力获得不同程度的提高,不同的孩子在自己的基础上朝着目标和方向得到不

教学理念

新课程要求在美术活动中要关注孩子的学习兴趣,让孩子主动参与,自主探索,并在动手实践中能力获得不同程度的提高,不同的孩子在自己的基础上朝着目标和方向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五角星>活动一(寻找不同质感的物体,如麻绳,纺织品,硬币,树叶等,用蜡笔或铅笔拓印的方法制作肌理图,分小组将各自表现的材质效果进行剪贴拼组)意在让孩子在兴趣的带领下积极主动参与,并通 过操作,经历和体验拓印的过程,掌握拓印的方法,体会拓印带来的乐趣和美感,培养孩子发现美和感受美的能力。

教材分析

<五角星>这一课活动一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下册的内容。本课的设置是为了使孩子在活动中来认识、发现和体验实物纹理所具有立体感、浮雕感和形式的美感,在运用蜡笔等工具皴涂后就可以获得相应的形象,这种简单的方法是孩子易掌握的。在本课的图例中展示的自然纹理和实物纹理,是为了引导孩子去寻找发现更多纹理清晰的实物,教学中引导孩子体验多种颜色、形式拓印,在作业中体现操作能力、创造力,使实物的纹理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呈现。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你们看过变魔术吗?喜欢看吗? 孩子活跃了起来,相互说着魔术的神奇。

师:那教师来给大家变个魔术,好吗? 孩子安静下来,注意力集中了。

师:看,我手中有张纸,两面都是空白的,(师出示一片树叶)现在教师要把这片树叶变到纸上去,告诉我,你们想要什么颜色的? 生1:红色的。

生2:树叶变黄了,我想让它还是绿色。 生3:我想让树叶上有各种颜色。

师:哪儿有彩色的树叶,当然,只要想到一定能做到,我相信我们一定行。 教师拿出大部分同学选择的绿色,并悄悄地拿出另一片树叶放在纸下,用蜡笔拓印。

师:瞧,一片新的绿叶变出来了。 师:大家想知道怎样变吗? 生:想。

教师将纸挪开,呈现纸下的树叶。 生:原来教师是印的,我也会了。 师:大家可以试一试。

二、实践操作,自主探究

1.孩子动手拓印。(教室伴随音乐)

结果:有的同学拓印成功,纹理清晰,有的却没有出现纹理。 师:让我们来找找原因吧。

2.请拓印好的孩子演示拓印过程。

生:把树叶反面向上放好,盖上纸,用手按好后,再用蜡笔平涂。 大家一起夸夸拓印成功的同学,并找自己失败的原因。 生1: 我的树叶是正面朝上了。 生2:我一涂,树叶、纸动了。 ……

3.质疑,体验纹理。 师:树叶为什么要反面朝上才能拓印出纹理呢?大家摸一摸树叶的两面,有什么感觉?

生:正面光滑一些,反面不平不光滑。

师:大家真聪明,树叶反面有许多纹理,是凹凸不平的,所以我们在拓印时只有拓印反面才能印出漂亮的纹理,而正面没有凹凸不平的纹理,就拓印不出花纹了,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多物品有美丽的纹理,都可以拓印出来。 电脑课件展示,让孩子拓展思维。

师:大家觉得美吗?其实美就在我们身边,教师这里还有一些物品,你看看哪些可以用来拓印?

教师将物品(麻布,纺织品,硬币,各种树叶)按小组分发,让孩子摸,体验纹理,找出能拓印的物品。

师:下面大家可以选择你想拓印的物品,开始拓印吧。 4.鼓励创造,体现个性。

师:在刚上课时,有同学想要彩色树叶,现在动手试试,看看谁能作业变得更漂亮. 对孩子的创新意识及时表扬,感染全体孩子不断创新. 结果:有的孩子将树叶拓印成一朵盛开的花,有的印出彩色的树叶,有的将硬币印成五环……

师:大家除了用蜡笔拓印还可以用什么拓印也能让花纹展现出来呢?

上一篇:矿山测量设计报告下一篇:课堂教学模式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