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行交流能够及时解决教学疑难问题

2022-11-08

有一道考题,几乎难倒了所有的学生和老师。

题目:如图1所示,△A B C为等边三角形,△A E F为等腰三角形 (A E=A F) ,四边形A C D E和四边形A B G F都是长方形,试问:四边形A B G F能通过旋转到达四边形A C D E的位置吗?如果能,请你指出旋转中心和旋转的角度;如果不能请说明理由。 (2 0 0 8届江西省九年级数学人教版同步测试卷七第15题,该题图形源自于2002年高考文科第2 2 (1) 题的答案中的折叠图形)

1 柳暗

面对该考题,数学组5位老师考前试着旋转了几次都未成功,便拿出答案来看,参考答案是:“不能,长方形A B G F旋转任意角度都不可能与长方形A C D E重合。”真可谓是英雄所见略同。

考试结束后,全校九年级4 6 2名学生中竟有461名学生赞同老师们给出的参考答案。

2 花明

学生中却有一个爱跟老师叫板的!他的答案是:“能,旋转中心是A B、A C垂直平分线的交点O1,旋转角是1 2 0°”

经过2位老师会诊,证实了这个学生的答案是正确的,考后第二天,又有学生找到了一个新答案:“能,旋转中心是等腰△A E F两腰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O2,旋转角是60°。”

3 背景

3.1 证明新答案的正确性

题目核心是“四边形A B G F能旋转到四边形A C D E的位置吗?”它并不要求整个图形旋转120°或60°之后,旋转之前的整个图形与旋转之后的整个图形完全重合。如图1,以点O1为旋转中心,顺时针旋转120°,只旋转四边形A B G F (矛盾的主要方面) ,它便能旋转到达四边形A C D E的位置.对应点为A→C, B→A, G→E, F→Dㄢ

以点O2为旋转中心,逆时针旋转6 0°,只旋转四边形A B G F (矛盾的主要方面) ,它便能旋转到达四边形A C D E的位置.对应点为A→E, B→D, G→C, F→Aㄢ

学生先猜测重合的多种可能性, 然后加以动手操作说明正确答案:将画有四边形A B G F的透明纸绕旋转中心旋转后与四边形A C D E重合, 找出对应顶点。

将旋转中心分别与2个长方形的8个顶点进行连结,只需证明4组对应线段相等,每个旋转角都等于1 2 0°即可,方法是根据4个特殊图形的性质和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进行证明。

3.2 探究新答案的解题思路

新答案的解题思路是怎样产生的呢?作为教师,我们怎样“让解题思路来得自然而然”?我们又怎样才能使其真正成为“可以理解的”、“可以学到手的”和“能够加以推广运用的”呢?通过分析新答案的解题过程,我们捕捉到了引发解题思路的诱因。

3.2.1 能否将问题特殊化

如果将长方形A B G F特殊化“压缩”成线段A B,将长方形A C D E特殊化“压缩”成线段A C,那么问题立即特殊化为:线段A B能通过旋转到达A C的位置吗?

(1) 原图形变成了等边△A B C。从等边△A B C考虑 (直接用上已知条件) ,如图2,立即可找到新答案中的旋转中心点O1和旋转角为1 2 0°。因课本、学生练习册都有此题,由于BA对应AC,即可猜测GF对应EDㄢ

(2) 原图形变成等边△A B C后,再拆掉BC边 (紧盯解题目标,隐去无关信息) ,就变成了∠B A C图形 (用2根木棒进行数学演示实验,结论更明显逼真) 。如图3,从∠B A C图形考虑,很快可找到新答案中的旋转中心点O2和旋转角为60°。由于AB对应A C或E D,又可能猜测G F对应D E或A Cㄢ

回归原题,答案可猜测为:四边形A B G F绕点O1顺时针旋转1 2 0°后的对应点为A→C, B→A, G→E, F→D.绕点O2逆时针旋转6 0°后的对应点为A→E, B→D, G→C, F→Aㄢ

3.2.2 能否将问题熟悉化

由新答案的解题过程可知,最为关键的解题步骤是确定旋转中心的位置 (更是求解的第一个目标) , 于是问题可改编为“在平面上任取一点O,将四边形A B G F绕点O顺时针旋转4 0°, 得到四边形A1B1G1F1,然后根据2个四边形的位置关系反过去确定旋转中心O的位置?”由旋转性质得O A=O A1, O B=O B1,所以点O在线段A A1、B B1的垂直平分线上。

回归原题,假设四边形A B G F通过旋转到达四边形A C D E的位置,则对应点可能是A→C, B→A, G→E, F→D。作线段A C和B A的垂直平分线,其交点即为旋转中心点O1;旋转中心点O2也同样如此。

3.3 提炼一类问题的解题规律和方法

(1) 假设图形F1旋转后能到达图形F2的位置 (一定要考虑多种重合方式) ;

(2) 将各组对应点连成线段;

(3) 作出每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4) 当且仅当所有的垂直平分线都相交于一点时,结论是“能”;

(5) 图形F1与图形F2有几种重合方式就有几个旋转中心;

3.4 经常用一般性提问句来熏陶

(1) 问题的结论与哪些数学知识的结论部分相似?

(2) 怎样用上每一个已知条件?哪些是“一因多果”的条件?

(3) 能否将问题特殊化或一般化?

(4) 能否将问题熟悉化?

(5) 能否将问题分解成若干个小问题?

(6) 把结论当作已知条件用了吗?

摘要:同行交流证明新答案的正确性;探究新答案的解题思路;提炼一类问题的解题规律和方法;经常用一般性提问句来熏陶, 能够及时解决教学疑难问题。

关键词:同行交流,解题思路,解题规律,一般性提问句

参考文献

[1] 潇湘数学教育工作室.加强同行交流, 促进教师成长[J].湖南教育, 数学教师, 2007, 10.

[2] 郑毓信.数学方法论入门[M].杭州国: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6.

上一篇:金融管理中有效识别金融风险策略下一篇:丙氨酸改性氮化硼在PVA导热水凝胶中的应用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