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等式的证明2范文

2022-06-06

第一篇:不等式的证明2范文

数学选修4-5学案 §2.1.2不等式的证明(2)

§2.1.2不等式的证明(2)综合法与分析法学案姓名☆学习目标: 1. 理解并掌握综合法与分析法;

2. ☻知识情景:

1. 基本不等式:

10. 如果a,bR, 那么ab2ab. 当且仅当ab时, 等号成立.ab20. 如果a,bR,

那么. 当且仅当ab时, 等号成立. 22

230. 如果a,b,cR,

那么abc

3, 当且仅当abc时, 等号成立.

ab22.均值不等式:如果a,bR,那么

2abab

常用推论:10. a20; a0; a

20.

3.

1a2(a0); ababbaca2(ab0); bc0(a,b,cR).3.不等式证明的基本方法:10. 作差法与作商法(两正数时).20. 综合法和分析法.3. 反证法、换元法、放缩法 0

☆案例学习:

综合法:从①已知条件、②不等式的性质、③基本不等式等出发,通过逻辑推理, 推导出所要证明的结论. 这种证明方法叫做综合法.又叫由导法.用综合法证明不等式的逻辑关系:AB1B2BnB 例1 已知a,b,c0,且不全相等,求证:a(b2c2)b(c2a2)c(a2b2)6abc

例2 已知a1,a2,,anR,且a1a2an1,求证:(1a1)(1a2)(1an)2n

分析法:从要证的结论出发, 逐步寻求使它成立的充分条件, 直至所需条件为已知条件或一个明显成立的事实(定义、公理或已证的定理、性质等),从而得出要证的命题成立,这种证明方法叫做分析法. 这是一种执索的思考和证明方法.BB1B2BnA用分析法证明不等式的逻辑关系: 结(步步寻求不等式已

论成立的充分条件

)知

例3求证 

a2b2b2c2c2a

2例4已知a,b,c0,求证:abc

abc

例5 证明:(a2b2)(c2d2)(acbd)2.§2.1.2不等式的证明(2) 练习姓名

1、已知x0,y0,xy,求证

2、已知ab0, 求证aba.1122333

33、已知a0,b0.求证:(1)(ab)(ab)4.(2)(ab)(ab)(ab)8ab. 1x1y4xy.

4、已知a,b,c,d都是正数。求证:

(1)

abcd2abcd;(2)abcd4abcd.5、已知a,b,c都是互不相等的正数,求证(abc)(abbcca)9abc.

6 a,b,c是互不相等的正数,且abc1. 求证:(1ab)(1bc)(1ca)27.

7 已知a,b,m都是正数,并且ab.分别用综合法与分析法求证:am

bma

b..

8设a0,b0,分别用综合法与分析法求证: a3b3a2bab2.

9(1)已知a,b是正常数,ab,x,y(0,),求证:a

件;(2)利用(1)的结论求函数f(x)2

值.

9(ab)2,指出等号成立的条 xyxy2b2x12x(x(0,1))的最小值,指出取最小值时x的 2

第二篇:高中数学2.5不等式的证明教案

2.5不等式的证明

一、教学重点

1、理解比较法、综合法、分析法的基本思路。

2、会运用比较法、综合法、分析法证明不等式。

比较法

(一)作差法

一开始我们就有定义: 对于任意两个实数有,

也就是说,证明两实数

大小,我们可以作差,然后进行变形,判断其差的符号(将差和0作比较),从而证明不等式。

例1 求证:证明:

几何意义: 函数的图像始终在函数

的图像之上

A1个单位B

训练作差法基本能力,并让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不等式 例2 设

求证:

证明:

作差

1 / 6

这题让学生说,主要训练作差法,为之后作商铺垫

(二)作商法 设实数,则有

作商,与1比较 例2 设证明:

求证:

2 / 6

在作差法的基础上提出作商,让学生体会这两者各自的优点

综合法

从已知条件出发,利用已知的命题和运算性质作为依据,推导出求证的结论。

例3 求证:若

,则有

证明:

在教授综合法的同时,给出这个基本不等式

例4 已知(1)

,求证:

(2)

证:(1)

3 / 6 (2)

这题主要为1的妙用,为学生做题拓宽新的思路

分析法

从要证的结论出发,经过适当的变形,分析出使这个结论成立的条件,把证明结论转化为判定这些条件是否成立,从而判断原结论成立。

要证 例4 若,则有 ,如果有

,那么只要证明了

,就有

4 / 6

在教授分析法的同时,给出这个基本不等式

例5 设,则有

先证

再证

5 / 6

在教授分析法的同时,给出这个绝对值不等式,学生以后也能用

6 / 6

第三篇:选修4-5学案§2.1.2不等式的证明(2)综合法...

高二数学学案选修4-5第二讲

§2.1.2综合法与分析法——问题导读

设计:赵连强审核:贾胜如

☆学习目标:1. 理解并掌握综合法与分析法;

2. 会利用综合法和分析法证明不等式

☻知识情景:

1. 基本不等式:

0221. 如果a,bR, 那么ab2ab. 当且仅当ab时, 等号成立.2. 如果a,bR,

那么0

3. 如果a,b,cR0abc,

那么3ab当且仅当ab时, 等号成立. 2, 当且仅当abc时, 等号成立.

2.均值不等式:如果a,bR,那么

2abab的大小关系是: ab

22常用推论:1. a0; a0; a

2. 12(a0); aab2(ab0); ba

acb3. (a,b,cR). bac

3.不等式证明的基本方法:1. 比差法与比商法(两正数时).

2. 综合法和分析法.

3. 反证法、换元法、放缩法

☆案例学习:

综合法:从①已知条件、②不等式的性质、③基本不等式等出发,

通过逻辑推理, 推导出所要证明的结论. 这种证明方法叫做综合法.又叫由导法.用综合法证明不等式的逻辑关系:AB1B2BnB 证明不等式的基本方法——综合法和分析法 1 00 0

导读检测

1、已知x0,y0,xy,求证1

1xy

4xy.2、已知ab0, 求证aba.

例题讲解

例1 已知a,b,c0,且不全相等,求证:a(b2c2)b(c2a2)c(a2b2)6abc

例2 已知a1,a2,,anR,且a1a2an1,求证:(1a1)(1a2)(1an

n)2

BB1B2BnA

用分析法证明不等式的逻辑关系: 结(步步寻求不等式已

论成立的充分条件)知

课堂检测

1.求证

2. 已知a,b,c0,求证:a2b2b2c2c2a2

abcabc

3. 证明:(a2b2)(c2d2)(acbd)2.

4.设a0,b0,分别用综合法与分析法求证: a3b3a2bab2.

综合法与分析法——问题解决

1.已知x0,y0,xy,求证114.xyxy

2.a,b,c是互不相等的正数,且abc1. 求证:(1ab)(1bc)(1ca)27.

3.已知a0,b0.求证:(1)(ab)(ab)4.(2)(ab)(ab)(ab)8ab.

4.已知a,b,c,d都是正数。求证:

(1)

11223333abcdabcdabcd;(2)abcd. 24

第四篇:第21讲:不等式的证明(教师用书)(2)

(聚焦2008四川高考)第21讲:不等式的证明(2)

作套题,抓住知识点;详评讲,抓常规思维;仔细看,抓典型思维。

一、知识梳理

作商比较法不

综合分析法 分析法 判别式法向量法 三角换元均值换元 明增量换元反证法 整体换元数学归纳法

构造函数法

放缩法和最值法

二、点解读与例(考)题

(一)判别式法法证明不等式

依据:已知二次函数f(x)=ax2+bx+c(a≠0),则

当a>0时,若Δ≤0,则f(x)≥0;

当a<0时,若Δ≤0,则f(x)≤0。

⑴与二次函数有关,或通过等价变换为二次函数的问题可试用判别式法证明。

⑵对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母,若能变成某一个字母为主元的二次方程,也可利用判别式法证明。

【例1】已知a,b∈R且b>0 b0,求证:a2+b2>3a-2ab-3。

注:构造a的二次三项式。

【例2】设a,b,c∈R,证明:a2+ac+b2+3b(a+b+c)≥0,并指出等号成立的条件。

分析:⑴视为a的二次三项式;

⑵计算判别式;

⑶当b+c=0,即b=-c时,Δ=0,此时f(a)=(a+b)2=0,从而a=-b=c时等号成立。

【例3】已知x,y∈R,M= x2+y2+1, N=xy+x+y,试比较M与N的大小。

分析:构造函数f(x)MNx(y1)xyy1,于是由2

2f(x)0的3(y1)20知,当且仅当y2时,MN取等号。 第21讲:不等式的证明(2)

1【例4】已知a,b,cR且abc2,abc2,证明:222

4a,b,c[0,]。

3分析:依题意得a(b2)a(b1)0,此时可将方程视为关于a的一元二次方程,于是(b2)4(b1)0,解得0b理可证a,b,c[0,]。

注:⑴当求不等式的字母指明是实数时,可构造一个一元二次方程,使不等式的字母作为方程各项的系数或常数项,从而利用判别式可得证。

⑵轮换对称不等式的证明方法:证明一个,其与的同;同理可证。

【例5】已知a,b,cR且abc0,abc1,求证:a、b、c中一定有一个不小于4。

分析:①若a,b,c均大于0,则abc0;

②若a,b,c均小于0,则abc0;

③若a,b,c两正一负,则abc0。则都与已知矛盾。

从而知a,b,c两负一正,不妨令a0,则aba,bc

c为一元二次方程xax222224。同3431,即b、a140的两根。于是a20,即aaa4。同理可证。a,b,c4。

1sec2xtanx3。 【例6】求证:3sec2xtanx

策略:①如果是一元二次方程,则直接可利用判别式可证。

②如果是二次三项式,则先计算判别式,然后确定判别式的符号。

【例7】已知tanx=3tany(0

2(二)数学归纳法证明与自然数有关的命题。

(1)数学归纳法是证明具有递推性的自然数命题P(n)的正确性的重

要的数学方法。

(2)证明程序:①命题的递推基础;②递推依据。

(3)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的关键在递推依据,证明时必须明确: 当n=k+1时,所要证明的结果P(k+1)是什么,而且必须利用归纳假设P(k),经过推理演算得出P(k+1)。

⑷在推证程序(递推依据)时,应依据具体问题灵活恰当地处理和使用公式法:比较法、分析法、放缩法等。

111n*++…+(n∈N),求证:f(2n)>。 23n

21311分析:当n=1时,f(2)1,此时不等式成立。假设当222

111kkn=k时不等式成立,即f(2)1k。 2322

11111k1则当n=k+1时,f(2)1kkk1>232212

kk11111+(>+(++…)kkkkkkkk222122222222【例8】已知f(n)=1+

k2kk1k11k+)(共2项)k。 kkk22222222

故当n=k+1时不等式成立,即命题成立。

【例9】对于一切大于1的自然数n,证明:(1+111)(1+)…(1+)352n1>2n1。 2

分析:当n=2时不等式成立。

假设当nk(k2)时不等式成立,即(1+111)(1+)…(1+)352n1>2n1成立。 2

则当n=k+1时,(1+1111)(1+)…(1+)(1+)>352k12k12k12k2k1+=。于是由 22k12k

1(k1

2k1)2(2k321)0(kN,n2)知不等式24(2k1)

成立。

故当n=k+1时不等式成立,即命题成立。

(三)构造函数法:数学问题若能将其某些字母视为变量二建立联系,构造函数(一次、二次、指数函数等),从而利用函数性质解决问题将会使问题获得简洁的求解(证明),构造相应的公式证明不等式。

【例10】设不等式mx2xm10对满足|m|2的一切m值都成立。求实数x的取值范围。

变式:若x,y,z(0,1),证明:(1y)x(1z)y(1x)z1。 注:构造一次函数证明即可。

【例11】设a1,a2,a3,…,an∈R+,证明:对nN有

22(a1a2an)2n(a12a2an)。 2*

策略:由不等式

22(a12a2an)x22(a1a2an)xn0对一切xR而且xN*均成立,即(a1x1)2(a2x1)2(anx1)20,于是构造二次函数。因此令

22y(a12a2an)x22(a1a2an)xn(ai0,i1,2,,n对xR而且xN均成立,从而由0得

22(a1a2an)2n(a12a2an)。 *

变式:求证:

2222(a1b1a2b2anbn)2(a12a2an)(b12b2bn),并

讨论何时取得等号(柯西不等式)。

证:若ai0或bi0(i1,2,,n),则左=右=0。此时不等式成立,且取等号。

若ai0(i1,2,,n)不全为零,则考虑函数:

f(x)(a1xb1)2(a2xb2)2(anxbn)2,由f(x)0对于一切实数x恒有成立,从而

2222f(x)(a12a2an)x22(a1b1a2b2anbn)x(b12b2bn)

,于是依题意a1a2an0且xR,f(x)0,从而由0得

2222(a1b1a2b2anbn)2(a12a2an)(b12b2bn)。 22

2其中等号成立f(x)0的0,即方程有相等实数根x0,即(aix0bi)20,从而

i1nbb1b2nx0。 a1a2an

bb1b2nx0时等a1a2an综上所得当ai0或bi0(i1,2,3,,n)或

号成立。

3、已知ab0,求证:abab。

策略1:构造指数函数f(x)();策略2:比商法。

4、设三角形三边a、b、c,求证:

策略:令f(x)abbaabxabc。 1a1b1cx11,x(0,)。由函数的单调性知,1x1x

x在区间(0,)上是单调递增函数,于是由a、b、c为三角形1x

的三边知abc,从而有f(x)

f(ab)f(c),即

原不等式得证。

5、求证:sinx2ababc,故1a1b1(ab)1(ab)1c45。 2sinx

策略:⑴构造指数函数f(x)x

必须依单调性定义证明。 4,⑵利用函数的单调性得证(但x

注:一般地,当x0,a0,b0时。 ①f(x)xa在区间(0,a]单调递减,在区间[a,)单调递增; x

111,0)(0,]单调递减,在区间在区间[aax②f(x)ax

(,11][,)单调递增; aa

bbb,0)(0,]单调递减,在区间在区间[aax③f(x)ax

(,bb][,)单调递增。 aa

6、设a、b、c、d∈R, 22求证:ab+cd≥(ac)(bd)。 2222

精析:对于一个问题,多是利用常规思维方法进行求解,几经周折不得结果。这时,可以启发学生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进行试探,于是学生马上就会联想到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因为x1,x2,y1,y2∈R且含有平方和开方运算,形式与题意何等相似!

于是设P(a,b),Q(c,d)为坐标平面上两点,则|OP|=ab,22|OQ|=cd,|PQ|=(ac)(bd),显然有|OP|+|OQ|≥|PQ|。 2222

(五)

第五篇:§2.5.1不等式的证明(1) 比较法

高一数学【学案】第二章《不等式—*不等式的证明》

§*2.5.1不等式的证明(1)—比较法

掌握用比较法证明简单不等式

.问1什么是比较法?如何运用比较法证明不等式?

例1(P47例1)比较x2与2x2的大小.

例2(人教B版选修4-5P19例2)

已知:b,m1,m2都是正数,ab,m1m2,求证:

am1am2. bm1bm

2例3已知:f(x)x3,若x1,x2R,且x1x2,求证:f(x1)f(x2).

- 88 -

高一数学【学案】第二章《不等式—*不等式的证明》 例4设a、

bR

例5设a、bR,求证:(ab)(anbn)2(an1bn1)(nN*).

x21n例6设函数f(x)2,求证:对任意不小于3的自然数都有f(n). x1n1

1. 比较3x和2x1的大小.

2. 比较(acbd)和(ab)(cd)的大小.

3. 用比较法证明:abcabbcac. 222222222

a2b2

ab. 4. 已知a,b为正数,用比较证明:ba

5. 设a,b,c为不全相等的正数,用比较法证明:

2(a3b3c3)a2(bc)b2(ac)c2(ab).

6. 已知xyz1,用比较证明:xyz

2221. 3- 89 -

上一篇:任务91习题库范文下一篇:oa操作手册新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