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等式的证明方法

2022-06-22

第一篇:不等式的证明方法

不等式的证明方法

中原工学院

1 常用方法

1.1比较法(作差法)[1]

在比较两个实数a和b的大小时,可借助ab的符号来判断.步骤一般为:作差——变形——判断(正号、负号、零).变形时常用的方法有:配方、通分、因式分解、和差化积、应用已知定理、公式等. 例1 已知:a0,b0,求证:证明 ab2ab2ab.

b)2abab2ab2ab2ab(a20,

故得 1.2作商法

. 在证题时,一般在a,b均为正数时,借助作商——变形——判断(大于1或小于1). 例2 设ab0,求证:aabbabba. 证明 因为 ab0, 所以 而

abaab1或

ab1来判断其大小,步骤一般为:

1,ab0.

baababbabab1,

故 aabbabba. 1.3分析法(逆推法)

从要证明的结论出发,一步一步地推导,最后达到命题的已知条件(可明显成立的不等式、已知不等式等),其每一步的推导过程都必须可逆. 例3 求证:57115. 证明 要证351941557115,即证1223516215,即

35215,,41516,154,1516. 由此逆推即得 57115. 1.4综合法

1 [2]

中原工学院

证题时,从已知条件入手,经过逐步的逻辑推导,运用已知的定义、定理、公式等,最终达到要证结论,这是一种常用的方法. 例4 已知:a,b同号,求证:证明 因为a,b同号, 所以 则

ababba2.

ab0,baabbaab0, ba2ba2,

即 1.5反证法[3]

2. 先假设要证明的结论不对,由此经过合理的逻辑推导得出矛盾,从而否定假设,导出结论的正确性,达到证题的目的. 例5 已知ab0,n是大于1的整数,求证:nanb. 证明 假设 nanb, 则 n即

baba1,

1,

故 ba, 这与已知矛盾,所以nanb. 1.6迭合法

把所要证明的结论先分解为几个较简单部分,分别证明其各部分成立,再利用同向不等式相加或相乘的性质,使原不等式获证. 例6 已知:a1a2an1,b1b2bn1,求证: a1b1a2b2anbn1. 222222[4]证明 因为a1a2an1,b1b2bn1, 所以 a1a2an1,b1b2bn1. 由柯西不等式

a1b1a2b2anbna1a2an222222222222222b1b2bn111,

222中原工学院

所以原不等式获证. 1.7放缩法[5]

在证题过程中,根据不等式的传递性,常采用舍去一些正项(或负项)而使不等式的各项之和变小(或变大),或把和(或积)里的各项换以较大(或较小)的数,或在分式中扩大(或缩小)分式中的分子(或分母),从而达到证明的目的.值得注意的是“放”、“缩”得当,不要过头.常用方法为:改变分子(分母)放缩法、拆补放缩法、编组放缩法、寻找“中介量”放缩法. 例7 求证: 21345656999910000999910000220.01. ,则 证明 令pp2123412234225622999910000121232241999910000221110001110000,

所以 p0.01. 1.8数学归纳法[6]

对于含有n(nN)的不等式,当n取第一个值时不等式成立,如果使不等式在nk(nN)时成立的假设下,还能证明不等式在nk1时也成立,那么肯定这个不等式对n取第一个值以后的自然数都能成立. 例8 已知:a,bR,nN,n1,求证:anbnan1babn1. 证明 (1)当n2时,a2b2abab2ab,不等式成立; (2)若nk时,akbkak1babk1成立,则

ak1bk1a(ab)abkkkbk1a(ak1babk1)abkbk1

=akbabk(a2bk12abkbk1)akbabkbk1(ab)2akbabk, 即ak1bk1akbabk成立. 根据(1)、(2),anbnan1babn1对于大于1的自然数n都成立. 1.9换元法

在证题过程中,以变量代换的方法,选择适当的辅助未知数,使问题的证明达到简化. 例9 已知:abc1,求证:abbcca13.

中原工学院

证明 设a13t,b13at(tR),则c13(1a)t,

111111abbccatatat(1a)tt(1a)t33333313(1aa)t22

13,

13所以 abbcca1.10三角代换法

. 借助三角变换,在证题中可使某些问题变易. 例10 已知:a2b21,x2y21,求证:axby1. 证明 设asin,则bcos;设xsin,则ycos 所以 axbysinsincoscoscos()1. 1.11判别式法

通过构造一元二次方程,利用关于某一变元的二次三项式有实根时判别式的取值范围,来证明所要证明的不等式. 例11 设x,yR,且x2y21,求证:yax1a2. 证明 设myax,则yaxm 代入x2y21中得 x2(axm)21, 即 (1a2)x22amx(m21)0 因为x,yR,1a20,所以0,

即 (2am)24(1a2)(m21)0, 解得 m1a2,故yax1a2. 1.12标准化法[8]

形如f(x1,x2,,xn)sinx1sinx2sinxn的函数,其中0xi,且

x1x2xn为常数,则当xi的值之间越接近时,f(x1,x2,,xn)[7]

的值越大(或不变);当x1x2xn时,f(x1,x2,,xn)取最大值,即

中原工学院

nf(x1,x2,,xn)sinx1sinx2sinxnsinx1x2xnnAB2. 标准化定理:当AB为常数时,有sinAsinBsin证明:记ABC,则

f(x)sinAsinBsin22.

AB2sinAsin(CA)sin2C2, 求导得 f(A)sin(C2A), 由f(A)0得 C2A,即AB. 又由 f(A)cos(BA)0, 知f(A)的极大值点必在AB时取得. 由于当AB时,f(A)0,故得不等式. 同理,可推广到关于n个变元的情形. 例12 设A,B,C为三角形的三内角,求证:sin证明 由标准化定理得, 当ABC时, sinA2sinB2sinA2sinC2B2sin12C2A2sinB2sinC218.

, 取最大值,

8181故 sin1.13等式法

. 应用一些等式的结论,可以巧妙地给出一些难以证明的不等式的证明. 例13(1956年波兰数学竞赛题)、a,b,c为ABC的三边长,求证:

2ab2ac2bcabc222222444.

12(abc)证明 由海伦公式SABC两边平方,移项整理得

16(SABC)2p(pa)(pb)(pc),其中p.

2ab2ac2bcabc222222444

而SABC0, 所以 2a2b22a2c22b2c2a4b4c4. 1.14分解法

按照一定的法则,把一个数或式分解为几个数或式,使复杂问题转化为简单易解的基

中原工学院

本问题,以便分而治之,各个击破,从而达到证明不等式的目的. 例14 n2,且nN,求证:1证明 因为 11213112131nn(nn11).

111n(11)111n23n

2324312n1n13n1nn23243n1nnnn1. 所以 11.15构造法[9-10]

n(nn11). 在证明不等式时,有时通过构造某种模型、函数、恒等式、复数等,可以达到简捷、明快、以巧取胜的目的. 例15 已知:x2y21,a2b22,求证:b(x2y2)2axy2. 证明 依题设,构造复数z1xyi,z2abi,则z11,z22 所以 z12z2(xyi)2(abi)[a(x2y2)2bxy][b(x2y2)2axy]i

b(xy)2axyIm(z1z2)z12222z22

故 b(x2y2)2axy1.16排序法[11]

利用排序不等式来证明某些不等式.

2. 排序不等式:设a1a2an,b1b2bn,则有

a1bna2bn1anb1a1bt1a2bt2anbtna1b1a2b2anbn,

其中t1,t2,,tn是1,2,,n的一个排列.当且仅当a1a2an或b1b2bn时取等号. 简记作:反序和乱序和同序和.

例16 求证:a2b2c2d2abbccdda. 证明 因为a,b,c,dR有序,所以根据排序不等式同序和最大, 即 a2b2c2d2abbccdda. 1.17借助几何法[12]

中原工学院

借助几何图形,运用几何或三角知识可使某些证明变易. 例17 已知:a,b,mR,且ab,求证:

ambmab. 证明 (如图1.17.1)以b为斜边,a为直角边作RtABC. 延长AB至D,使BDm,延长AC至E,使EDAD,过C作AD的平行线交DE于F,则ABC∽ADE,令CEn, 所以 aABam

又CECF,即nm, 所以

bACbnamabmambnb.

EnFCbDmBaA

图1.17.1

中原工学院

2 利用函数证明不等式

2.1函数极值法

通过变换,把某些问题归纳为求函数的极值,达到证明不等式的目的. 例18 设xR,求证:4cos2x3sinx2证明 f(x)cos2x3sinx12sin当sinx3218.

231x3sinx2sinx2

48时, f(x)max2;

481当sinx1时,

f(x)min4. 故 4cos2x3sinx22.2单调函数法[13-14]

当x属于某区间,有f(x)0,则f(x)单调上升;若f(x)0,则f(x)单调下降.推广之,若证f(x)g(x),只须证f(a)g(a)及f(x)g(x),(x(a,b))即可. 例 19 证明不等式

ex1x,x0.

证明 设f(x)ex1x,则f(x)ex1.故当x0时,f(x)0,f严格递增;当x0,f(x)0,f18. 严格递减.又因为f在x0处连续,

则当x0时,

f(x)f(0)0,

从而证得

ex1x,x0

2.3中值定理法

利用中值定理:f(x)是在区间[a,b]上有定义的连续函数,且可导,则存在,ab,满足f(b)f(a)f()(ba)来证明某些不等式,达到简便的目的.

中原工学院

例20 求证:sinxsinyxy. 证明 设 f(x)sinx,则sinxsiny(xy)sin(xy)cos 故 sinxsiny(xy)cosxy. 2.4利用拉格朗日函数

例 21 证明不等式

3(1a1b1c)13abc, 其中a,b,c为任意正实数. 证明 设拉格朗日函数为对

L(x,y,z,)xyz(1x1y1z1r).

对L求偏导数并令它们都等于0,则有

Lxyzx20,

Lyzxy20,

Lzxyx20,

L1x1y1z1r0.

由方程组的前三式,易的

1x1y1zxyz.

把它代入第四式,求出13r.从而函数L的稳定点为xyz3r,(3r)4.

1x1y1z1r为了判断f(3r,3r,3r)(3r)3是否为所求条件极小值,我们可把条件看作隐函数zz(x,y)(满足隐函数定理条件),并把目标函数f(x,y,z)xyz(x,y)F(x,y)看作f与zz(x,y)的复合函数.这样,就可应用极值充分条件来做出判断.为此计算如下:

zxzx22,zyzy22,

Fxyzyzx2,Fyxzxzy2,

中原工学院

F2yz3,Fzz2z22z3,

xxx3xyyxxy2xz3Fyyy3.

当xyz3r时,

Fxx6rFyy,Fxy3r,

F2xxFyyF27r20.

xy由此可见,所求得的稳定点为极小值点,而且可以验证是最小值点.这样就有不等式xyz(3r)3(x0,y0,z0,111xyz1r).

令xa,yb,zc,则r(111abc)1,代入不等式有

abc[3(11a1b1c)]3

或 3(111ab1c)3abc(a0,b0,c0).

中原工学院

3 利用著名不等式证明

3.1利用均值不等式[15-16]

设a1,a2,,an是

n个正实数,则

a1a2anna1a2an,当且仅当

na1a2an时取等号.

nn例22 证明柯西不等式 (a22nibi)(ai)(b2i).

i1i1i1证明 要证柯西不等式成立,只要证

nnn aa2ibiib2i (1)

i1i1i1nn令 a2iA2,b2iB2, (2)

i1i1n式中A0,B0,则(1)即 aibiABi1

naibi即

i1AB1 (3)

a2b22211下面证不等式(3),有均值不等式,

a1b1A2B2A2B22,

2即

2a1b1a21ABA2b1B2,

2a22b22a22a2ABA2b2nbna2同理

nB2, ,

ABA2bnB2. 将以上各式相加,得

nn2na2ib2i(abi11ABii)2i2i1AB (4)

中原工学院

根据(2),(4)式即

2AB(aibi)2.

i1n因此不等式(3)成立,于是柯西不等式得证. 3.2利用柯西不等式[17-18]

n例23 设aiR,i1,2,„,n.求证:i11n2aiai.

ni12证明 由柯西不等式

nnnn2n22aiai1ai1nai.

i1i1i1i1i122两边除以n即得.

说明:两边乘以1n后开方得

1niani11n2iani1.当ai为正数时为均值不等式中的算术平均不大于平方平均. 3.3利用赫尔德不等式[19] 例24 设a,b为正常数,0xab2,nN,求证:

n22n22 nansinxcosx2bn22

n2bn2bn2aa22证明 n= sinxcosxn2 nnnsinxcosxsinxcosx2a nsinx2n2sinx22nn22bncosxn2cosx2nn2

asinxn= an2bn2

n2ancosxb2n2bn222

3.4利用詹森不等式[20] 例 25 证明不等式

abc(abc)3abc, 其中a,b,c均为正数.

abc证明 设 f(x)xlnx,x0.由f(x)的一阶和二阶导数

f(x)lnx1,f(x)1x

中原工学院

可见,f(x)xlnx在x0时为严格凸函数.依詹森不等式有

f(abc3)13(f(a)f(b)f(c)),

从而

abcabc3ln313(alnablnbclnc),

(abccbc3)abaabc.

又因3abcabc3,所以

abc (abc)3aabbcc.

第二篇:不等式的一些证明方法

数学系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2009级年论文(设计)

不等式的一些证明方法

[摘

要]:不等式是数学中非常重要的内容,不等式的证明是学习中的重点和难点,本文除总结不等式的常规证明方法外,给出了不等式相关的证明方法在具体实例中的应用. [关键词] 不等式; 证明; 方法; 应用

不等式在数学中占重要地位,由于其本身的完美性及证明的困难性,使不等式成为各类考试中的热点试题,证明不等式的途径是对原不等式作代数变形,在初等数学中常用的方法有放缩法、代换法、归纳法、反证法等等.因而涉及不等式的问题很广泛而且处理方法很灵活,故本文对不等式的证明方法进行一些探讨总结.

一、中学中有关不等式的证明方法 1.1中学课本中的四种证明方法 1.1.1理清不等式的证明方法

(1)比较法:证明不等式的基本方法,适应面宽. ①相减比较法—欲证AB,则证AB0. ②相除比较法—欲证A>B(A>0,B>0),则证>1. (2)综合法:利用平均不等式、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二项式定理、数列求和等等。此方法灵活性大,需反复练习. (3)分析法:当综合法较困难或行不通时,可考虑此法,但不宜到处乱用.

第1页(共13页)

AB

数学系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2009级年论文(设计) (4)数学归纳法:凡与自然数n有关的不等式,可考虑此法,但有时使用起来比较困难,应与前面几种方法配合应用. 1.1.2选择典型范例,探求解题途径

例1.1.1 求证 12x42x3x2

分析 用相减比较法证明AB0.一般应将AB变形为[f(x)]

2、(f(x)g(x),其中f(x),g(x)同号),或变形为多个因子的[f(x)]2[g(x)]

2、乘积、平方式.本题可化为两个完全平方式的和或化为一个完全平方式与一个正因式的积. 证: 2x42x3x212x3(x1)(x1)(x1)

(x1)(2x3x1)(x1)(2x32xx1)

132(x1)2[(x)2]

442x42x3x210

当xR时,即 12x42x3x2

例1.1.2 证明 n(n1)n1.... (n1). 分析 题中含n,但此题用数学归纳法不易证明,通过变形后可采用平均不等式来证. 11111(11)(1)(1)23n2n nn34n12n>n23.4...n1=nn1(再变形) =2323nn11111n1....(11)(1)....(1)23n2n

证:

nnn11n12131n第2页(共13页)

数学系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2009级年论文(设计)

2 1n34n1....23nn234....n1nn1

n23n131n所以 n(n1)n1....

例1.1.3 求证:

1112+

11+„+>n (n1,n为自然数) 2n 分析 与自然数有关的问题,可考虑用数学归纳法.设nK时成立,需证nK1时也成立,需证明K+K+

1>K1,可采用“凑项”的方法: K1KK11KK1K11=>==K1

K1K1K1K1111221222,右边2,所以, 2 证: (1) 当n2时,左边左边右边. (2) 假设nK时, 1111+

11+„+>K成立,则当nK1时, 2K+

1111+„++ K+

K12K1KKK11K1 =>

KK1K1K1K1K1

综上所述: 1.2关于不等式证明的常规方法 (1)利用特殊值证明不等式

11+

11+„+>n 2n特殊性存在于一般规律之中,并通过特例表现出来.如果把这种辩证思想用于解题之中,就可开阔解题思路.

第3页(共13页)

数学系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2009级年论文(设计) 例1.2.1 已知ab,b0,ab1.求证(a+)(b+)≥

121a1b25. 412112211125只需证明当ab时,(a+)(b+)≥.故可设ax

ab2411b x,(|x|且x0) 22证:考虑a与b都去特殊值,既当ab时有(2)(2)=

25 4则

a21b21(a21)(b21)(ab1)2111(a+)(b+)=== abababab33(x2)21(x2)2125=4>4=. 114x244故原不等式得证. (2)利用分子有理化证明不等式

分母有理化是初中数学教材中重要知识,它有着广泛的应用,而分子有理化也隐含于各种习题之中,它不但有各种广泛的作用,而且在证明不等式中有它的独特作用. 例1.2.2[1] 求证13-12<12-11. 证:利用分子有理化易得:13-12=1312>12+11 1131211312,12-11=

11211, <

11211

即 13-12<12-11. (3)应用四种“平均”之间的关系证明不等式

四种“平均”之间的关系,既调和平均数H(a)≤几何平均数G(a)≤

第4页(共13页)

数学系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2009级年论文(设计) 算数平均数A(a)≤平方平均数Q(a). 写得再详细些就是:若a1,a2,a3,an都是正实数,则:

111aa121≤na1a2an≤

a1a2ann≤

a21a2ann22

an (注:这一串不等式在不等式证明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例1.2.3 已知ab,求证a+证:a+

1≥3 (ab)b111=(ab)+b +≥3×3(ab)b3

(ab)b(ab)b(ab)b(4)充分利用一些重要结论,使解题简捷

①对实数a,b,c,d有

a2b2≥2ababba; a2b2c2abbcca; a2b2c2d2abbccdda. ②若a,b同号,则≥2;

若a,b,c均为正数,则≥3.

a2b2ab2 ③若是正数,则≥≥ab≥ (当且仅当ab时等号

1122abbaabbacbac成立)

a2b2c2abc3 若a,b,c是正数,则≥3abc≥

11133abc (当且仅当abc时等号成立)

例1.2.4 若a,b,c0,且abc1,求证 9

第5页(共13页)

1a1b1c

数学系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2009级年论文(设计) 分析 证法较多,但由abc1与之间的联系,考虑算术平均与调和平均的关系式简便. 证:由算术平均数和调和平均的关系可知

abc3 1113abc1a1b1c所以 abc99, 又abc1得 1

111111abcabc1a1b1c即 9. (5)利用式的对称性证明不等式

形如xy,a2b2c2的式子中任意两个量交换位置后结果仍不变,这就是“式”对称,可以用对称关系来解决一些不等式的证明. 例1.2.5 设a,b,c,d是正数,且满足abcd1,求证 4a14b14c14d16

证:由4a1944a12942a13

8 注意到对称有:

94(abcd)1317(4a14b14c14d1)

422即 4a14b14c14d16 故原命题得证. (6)用“双十字法”证明不等式

例1.2.6 已知x,y0并且xy1 求证:

x23xy2y22xy32x221xy11y24x21y2

证:因 x23xy2y22xy3(x2y)(xy)2xy3

第6页(共13页)

数学系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2009级年论文(设计) =(x2y3)(xy1)0 类似的,2x221xy11y24x21y2(2xy2)(x11y1)0 故结论成立. (7)用恒等变形推导

例1.2.7[2] 求证:对于任意角度,都有58cos4cos2cos3≥0

证:58cos4cos2cos3

=58cos4(2cos21)(4cos33cos)

=15cos8cos24cos3(1cos)(4cos24cos1) =(1cos)(2cos1)20

(8)分解为几个不等式的和或积

例1.2.8[2] 已知a,b,c是不全相等的正数,求证:

a(b2c2)b(c2a2)c(a2b2)6abc

证: b2c22bc,a0,a(b2c2)2abc

2222b(ca)2abc,c(ab)2abc. 同理

a,b,c不全相等,所以上述三式中,等号不能同时成立.把三式相加

a(b2c2)b(c2a2)c(a2b2)6abc

(注:这里把不等式的各项分别考虑,然后利用不等式的性质和推论,证得所求不等式.)

例1.2.9 设是锐角,求证: (111)(1)5. sincos 证: 是锐角,0sin1,0cos1,0sin21, 这时 1121,1,2. sincossin2第7页(共13页)

数学系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2009级年论文(设计) (111112)(1)15. sincossincossin2(9)利用极限证明不等式

例1.2.10[2]证明:当x2(1+2)时,有

(2x1)2(2x3)3(2x5)....xx3

证: 在x0的情况下讨论,令

f(x)(2x1)(2x3)3(2x5)....x,g(x)x3

则 f(x)x(x1)(2x1),

6x(x1)(2x1)f(x)16于是 lim limxg(x)x3x3按极限的定义,对于,取2(12)当|x|2(12)有

f(x)11 , g(x)3414即 0f(x)71 从而f(x)g(x),故结论成立. 12g(x)12(10)利用平分法证明不等式

例1.2.11 若x0,i1,2,3,且xi1,则

i1311127 2221x11x21x310 证:因为12111911x时有,所以,且当 x1ii22331xi1xi101119273 222101x11x21x310故

1.3关于不等式证明的非常规方法 (1)换元法

这种方法多用于条件不等式的证明,换元法主要有三角代换和均值代

第8页(共13页)

数学系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2009级年论文(设计) 换两种.三角代换时已知条件特征明显.在结构上必须和三角公式相似. 例1.3.1 已知x2y21,求证:| x2+2xy-y2|≤2. 证:令xrcos,yrsin

则 | x2+2xy-y2|=|r2(cos22sincossin2| =r2|cos2sin2| = r2|2sin(2450)|≤12×1=2

例1.3.2[4]设a,b,cR 且abc1,求证:a2b2c2≥. 证:a=+α,b=+β,c=+γ, 因为abc1,所以 0

于是有a2b2c2=+()+(222)≥. (2)反证法

先假设所要证明的不等式不成立,即要证的不等式的反面成立,然后从这个假设出发进行正确的推理,最终推出与已知条件或已知真命题相矛盾的结论,从而断定假设错误,进而确定要证明的不等式成立. 例1.3.3[5]求证:由小于1的三个正数a,b,c所组成的三个积(1-a)b,(1-b)c,(1-c)a,不能同时大于

证:(反证法)假设(1-a)b,(1-b)c,(1-c)a都大于

则有(1-a)b(1-b)c(1-c)a>

21313131313231314141 ① 641aa1但由01-a)a≤条件,即有,0(1-a)a≤.

24同理有0(1-b)b≤,0(1-c)c≤. 即 (1-a)b(1-b)c(1-c)a≤

1 ② 64

1414第9页(共13页)

数学系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2009级年论文(设计) ①与②产生矛盾,从而原命题成立. (3)构造法

在证明不等式时,有时通过构造某种模型、函数、恒等式、向量、对偶式等,完成不等式的证明. 例1.3.4 求证 证: 设A=1212342n11. 2n2n132n1242n,B=,

352n142n12342n12n由于,,,,因此AB,

23452n2n113242n1242n2n1)()A, 2n352n12n12n1所以A2AB(故 (4)判别式法

12342n11 2n2n1适用于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字母不等式,而另一边是关于某字母的二次式时,这时可考虑用判别式法. 例1.3.5[6]x2x113求证:≤2≤.

x122x2x1 证: 设f(x)y2,则(1y)x2x1y0,所以xR,

x1当y1时,Δ=b24ac≥0,即14(1y)2≥0,

所以 |y1|≤,即≤y≤. 又当y1时,方程的解x0,

x2x113故 ≤2≤.

x122121232(5)放缩法

第10页(共13页)

数学系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2009级年论文(设计) 为了证明不等式的需要,有时需舍去或添加一些项,使不等式一边放大或缩小,利用不等式的传递性达到目的.

例1.3.6[5]设a,b为不相等的两个正数,且a3-b3=a2b2.求证1ab. 证: 由题设得a3-b3=a2b2a2abb2ab, 于是 (ab)2 a2abb2ab,则 (ab)1,又(ab)24ab,

(ab)2 而(ab)a2abbababab

422243即 (ab)2ab,所以(ab), 综上所述, 1ab (6)向量法

向量这部分知识由于独有的形与数兼备的特点,使得向量成了数形结合的桥梁,在方法和理论上是解决其他一些问题的有利工具. 对于某些不等式的证明,若借助向量的数量积的性质,可使某些不等式较易得到证明. 例1.3.7 求证:求证1≤ 1x2x≤2

9.

三、小结

证明不等式的途径是对原不等式作代数变形,在初等数学中常用的

第11页(共13页)

1a1b1c

数学系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2009级年论文(设计) 方法大致有放缩法、代换法、归纳法、反证法等等.然而涉及不等式的问题很广泛而且处理方法很灵活,仅在中学教科书上就有很多方法,但还不足以充分开拓人们的思维,为此,我们要进一步探究不等式的证明方法,并给出了在实例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1] 段明达.不等式证明的若干方法[J].教学月刊(中学版),2007(6). [2] 彭军.不等式证明的方法探索[J].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4). [3] 周兴建.不等式证明的若干方法[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26). [4] 郭煜,张帆不等式证明的常见方法[J].高等函授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4). [5] 王保国.不等式证明的六种非常规方法[J].数学爱好者(高二版),2007(7). [6] 赵向会.浅谈不等式的证明方法[J].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1). [7] 豆俊梅.高等数学中几类不等式的证明[J].中国科技信息,2007(18). [8] 刘玉琏,傅佩仁. 数学分析讲义[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

第12页(共13页)

数学系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2009级年论文(设计) 社,1988,P201-211. [9] 牛红玲.高等数学中证明不等式的几种方法[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06(2). [10] 王喜春.不等式证明常用的技巧[J].数学教学研究,1995(2).

第13页(共13页)

第三篇:积分不等式的证明方法

南通大学毕业论文

在高等数学的学习中,积分不等式的证明一直是一个无论在难度还是技巧性方面都很复杂的内容.对积分不等式的证明方法进行研究不但能够系统的总结其证明方法,还可以更好的将初等数学的知识和高等数学的结合起来.并且可以拓宽我们的视野、发散我们的思维、提高我们的创新能力,因此可以提高我们解决问题的效率.本文主要通过查阅有关的文献和资料的方法,对其中的内容进行对比和分析,并加以推广和补充,提出自己的观点.本文首先介绍了两个重要的积分不等式并给出了证明,然后分类讨论了证明积分不等式的八种方法,即利用函数的凹凸性、辅助函数法、利用重要积分不等式、利用积分中值定理、利用积分的性质、利用泰勒公式、利用重积分、利用微分中值定理,最后对全文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积分不等式,定积分,中值定理,柯西-施瓦兹不等式,单调性

1 南通大学毕业论文

ABSTRACT

When we study mathematics,the proof of integer inequality has always been seen as a complex content both in difficulty and skill.In this paper the proof methods of integral inequality are organized systematically to combine the knowledge of elementary mathematics and higher mathematics better. Also our horizons can be broadened,thinking can be divergencied and innovation ability can be improved,so as to improve our efficiency of problem solving.The paper is completed by referring to relevant literature,comparing and analysing related content, complementing and promoting related content.In this paper ,two important integral inequalities along with their proof methods are given first,and then eight approaches to proof integral inequalities are introduced,such as concavity and convexity of function,method of auxiliary function,important integral inequality, integral mean value theorem, integral property, Taylor formula,double integral and differential mean value theorem.Finally,the full paper is summarized.

Key words: Integral Inequality, Definite Integral,Mean Value Theorem,

Cauchy-Schwarz Inequality, Monotonicty

2 南通大学毕业论文

1.引

不等式在数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在数量关系上,尽管不等关系要比相等关系更加普遍的存在于人们的现实世界里,然而人们对于不等式的认识要比方程迟的多.直到17世纪之后,不等式的理论才逐渐的成长起来,成为数学基础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众所周知,不等式理论在数学理论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它渗透到了数学的各个领域中,因而它是数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的内容.其中积分不等式更是高等数学中的一个重要的内容.

实际上关于定积分的概念起源于求平面图形的面积和一些其他的实际问题.有关定积分的思想在古代就有了萌芽,比如在公元前240年左右的古希腊时期,阿基米德就曾经用求和的方法计算过抛物线弓形和其他图形的面积.在历史上,积分观念的形成要比微分早.然而直到17世纪后半期,较为完整的定积分理论还没有能够形成,一直到Newton-Leibniz公式建立之后,有关计算的问题得以解决后,定积分才迅速的建立并成长起来.

本论文研究的积分不等式结合了定积分以及不等式.关于它的证明向来是高等数学中的一个重点及难点.对积分不等式的证明方法进行研究,并使其系统化,在很大程度上为不同的数学分支之间架起了桥梁.深刻的理解及掌握积分不等式的证明方法可以提升我们对其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可以提高我们的创造思维和逻辑思维.

在论文的第三部分中对积分不等式的证明方法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分别从利用函数的凹凸性、辅助函数法、利用重要积分不等式、利用积分中值定理、利用泰勒公式、利用重积分、利用微分中值定理、利用定积分的性质这八个方面给出了例题及证明方法.这样通过几道常见的积分不等式的证明题,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研究、分析了积分不等式的特点,归纳总结出了其证明方法.同时论文中也对有的题目给出了多种证明方法,这启示我们对于同一道积分不等式而言它的证明方法往往不止一种,我们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合适的方法去证明,从而达到将问题化繁为简的目的.

3 南通大学毕业论文

2.几个重要的积分不等式

在高等数学的学习中我们遇到过许多重要的积分不等式,如Cauchy-Schwarz不等式,Young不等式等.它们的形式及证明方法都有很多种,在这一小结中我们将给出这两种积分不等式的证明方法.

2.1 Cauchy-Schwarz不等式

无论是在代数还是在几何中Cauchy-Schwarz不等式的应用都很广泛,它是不同于均值不等式的另一个重要不等式.其形式有在实数域中的、微积分中的、概率空间,F,P中的以及n维欧氏空间中的4种形式.接下来在这一部分中我们将对其在微积分中的形式进行研究.

定理2.1[1] 设f(x), g(x)在[a,b]上连续,则有

[f(x)g(x)dx]2{[f(x)]2dx} {[g(x)]2dx}.

aaabbb证明:要证明原不等式成立,我们只需要证

设Ftt2abaf2xdxat2bbgxdxfxgxdx0成立. a 222tfxdxgxdxfxgxdx,则只要证FbFa成立,

aa由Ft在[a,b]上连续,在a,b内可导,得

Ftf2tg2xdxg2tf2xdx2ftgtfxgxdxaaa2222ftgx2ftgtfxgxgtfxdx atttt

ftgxgtfxdx0.

(2.1) a由(2.1)式可知Ft在[a,b]上递增,由ba,知FbFa,故原不等式成立.

证毕

实际上关于Cauchy-Schwarz不等式的证明方法有很多,这里我们采用的证明方法是较为普遍的辅助函数法,它将要证明的原积分不等式通过移项转变为了判断函数在两个端点处函数值大小的问题.通过观察我们可以进一步发现原Cauchy-Schwarz不等式能够改写成以下行列式的形式 t2 4 南通大学毕业论文

fxfxdxgxfxdx0,

aabbbafxgxdxgxgxdxab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是否可以将它进行推广?答案是肯定的.下面我们将给出

CauchySchwarz不等式的推广形式.

定理2.2[2] 设fx,gx,hx在a,b上可积,则

hxfxdxfxgxdxgxgxdxhxgxdx0. fxhxdxgxhxdxhxhxdxaaabbbaaabbbaaabfxfxdxbgxfxdxb 证明:对任意的实数t1,t2,t3,有

bat1fxt2gxt3hxdx

bbbaaa2t12f2xdxt22g2xdxt32h2xdxbbaa

ba2t1t2fxgxdx2t1t3fxhxdx2t2t3gxhxdx0. 注意到关于t1,t2,t3的二次型实际上为半正定二次型, 从而其系数矩阵行列式为

babbaf2xdxbagxfxdxabhxb2fxdx

xfxhfaxgxdxdxbab2agxdxbaxhag0x.d x证毕 xdxgxhxdxh以上的推广是将Cauchy-Schwarz不等式的行列式由二阶推广到了三阶的形式,事实上Cauchy-Schwarz不等式是一个在很多方面都很重要的不等式,例如在证明不等式,求函数最值等方面.若能灵活的运用它则可以使一些较困难的问题得到解决.下面我们会在第三部分给出Cauchy-Schwarz不等式及其推广形式在积分不等式证明中的应用.

除了Cauchy-Schwarz不等式之外还有很多重要的积分不等式,例如Young不等式,相较于Cauchy-Schwarz不等式我们对Young不等式的了解比较少,实际上它也具有不同的形式且在现代分析数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接着我们将对Young不等式进行一些研究.

2.2 Young不等式

Young不等式,以及和它相关的Minkowski不等式,HÖlder不等式,这些都是在现代分

5 南通大学毕业论文

析数学中应用十分广泛的不等式,在调和函数、数学分析、泛函分析以及偏微分方程中这三个不等式的身影随处可见,是使用得最为普遍,最为平凡的知识工具.下面我们将给出积分形式的Young不等式的证明.

定理2.3[3] 设f(x)在[0,c](c0)上连续且严格递增,若f(0)0,a[0,c]且b[0,f(c)],则0f(x)dx0f1(x)dxab,其中f1是f的反函数,当且仅当bf(a)时等号成立.

证明:引辅助函数g(a)abf(x)dx,

(2.2)

0aab把b0看作参变量,由于g(a)bf(a),且f严格递增,于是

当 0af1(b)时,g(a)0;当 af1(b)时,g(a)0;当 af1(b)时,g(a)0. 因此 当af1(b)时,g(a)取到g的最大值,即

gamaxgxgf1b

(2.3)

由分部积分得

f1(b)f1(b)0g(f(b))bf(b)作代换yf(x),上面积分变为

11f(x)dx0xdf(x),

g(f1(b))f1(y)dy,

(2.4)

0b将(2.2)式和(2.4)式代入(2.3)式得

abf(x)dxf(y)dyf1(x)dx,

000ab1b即f(x)dxf1(x)dxab. 证毕

00ab 6 南通大学毕业论文

3.定积分不等式常见的证明方法

关于积分不等式的证明方法较为繁多,难度及技巧性也较大,因此对其进行系统的归纳总结是很有必要的.在这一部分中我们将归纳出利用辅助函数、微分中值定理、重要积分不等式及积分中值定理等证明积分不等式的方法.

3.1 利用函数的凹凸性

在数学分析以及高等数学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类特殊的函数—凸函数.凸函数具有重要的理论研究价值和广泛的实际应用,在有些不等式的证明中,若能灵活地利用凸函数的性质往往能够简洁巧妙的解决问题.下面给出一个例子加以说明.

定理3.1 若t定义在间隔m,M内,且t0,则t必为下凸函数.

定理3.2 设fx在[a,b]上为可积分函数,而mf(x)M.又设t在间隔mtM内为连续的下凸函数,则有不等式

1b1bfxdxfxdx. aabababb例3.1[4] 设fx在a,b上连续,且fx0,求证:fxdxaa12dxba. fx证明: 取u112, 因为u20,u30,u0 uuu即在u0时,yu为凸函数,故有

1b1bfxdxfxdx, aabababa即fxdxabba1dxbbfx12dxba.

证毕 ,故fxdxaafxba在上述的题目中我们可以发现在证明中常常先利用导数来判断函数的凹凸性,然后再利用凹(凸)函数的性质来证明不等式.然而对于实际给出的题目,我们往往需要先构造一个凹(凸)函数,然后才能利用其性质来证明我们所要证明的问题.

3.2 辅助函数法

辅助函数法是积分不等式证明中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方法,往往我们会根据不等式的特点,构造与问题相关的辅助函数,考虑在相同的区间上函数所满足的条件,从而得出欲证明

7 南通大学毕业论文

的结论.在第二部分中我们用辅助函数法对Cauchy-Schwarz不等式进行了证明,下面将对用辅助函数法证明积分不等式进行进一步的探讨.

例3.2.1[5] 设函数fx在区间0,1上连续且单调递减,证明:对a(0,1)时, 有: fxdxaf(x)dx.

00a11x证明:令Fxf(t)dt 0x1,由fx连续,得Fx可导

x0则Fxfxxftdt0xx2 fxxfxfxf , (0x). 2xx因为f(x)在[0,1]上单调减少,而0x,有fxf, 从而Ft0,Fx在(0,1]上单调减少,则对任意a(0,1),有F(a)F(1). 即

a111af(x)dxafxdx. 证毕 a,两边同乘即得f(x)dxfxdx,0000a本题根据积分不等式两边上下限的特点,在区间(0,1)上构造了一个辅助函数,进一步我们可以思考对于一般的情形,该题的结论是否依然成立呢?答案是肯定的. 例3.2.2 设函数fx在区间0,1上连续且单调递减非负,证明:对a,b(0,1),且0ab1时,有: fxdx0aabf(x)dx. ab证明:令FxFx1xf(t)dt,0x1,由fx连续,得Fx可导, 则 x0x0fxxftdtx2 fxxfxfxf , (0x). 2xx因为f(x)在[0,1]上单调减少,而0x,有fxf,从而Ft0,Fx在(0,1]上单调减少,则对任意0ab1,有F(a)F(b),即

1a1b ftdtftdt.

(3.1)

a0b0由f非负,可得fxdxfxdx.

(3.2) 0abb结合(3.1)式和(3.2)式可得 即a1a1bfxdxfxdx. a0ba0abfxdxfxdx.

证毕

babbaa例3.2.3[6] 函数f(x)在[a,b]上连续,且fx0 试证:f(x)dx 8

1dx(ba)2. f(x)南通大学毕业论文

在例3.1中我们给出了本题利用函数的凹凸性证明的过程,在这里我们将给出其利用辅助函数法证明的过程.

证明: 构造辅助函数xftdtaxxadt2xa, 则 ft xfxxaxdt1ftdt2xaftafx

xaxftxfxdtdt2dt

afxaftxfxft2dt0, aftfx

所以x是单调递增的,即ba0,故fxdxabba12dxba. 证毕 fxabbxfxdxfxdx.

2a例3.2.4 设fx在a,b上连续且单调增加,证明:[7]

ba证明: 原不等式即为xfxdx则Fttft1t2a1taftf , a,t.

2abbfxdx0,构造辅助函数 aa2tattFtxfxdxfxdx ,ta,b,

a2atat1fxdxfttaftfxdxa 2 2b因为at,fx单调增加,所以Ft0.故Ft在a,b上单调递增,且Fa0, 所以对x(a,b],有FxFa0.当xb时,Fb0.即

baxfxdxabbfxdx0,故原不等式成立, 证毕 a2通过以上几道题目的观察我们可以发现:

1.当已知被积函数连续时,我们可以把积分的上限或者是下限作为变量,从而构造一个变限积分,然后利用辅助函数的单调性加以证明.

2.辅助函数法实际上是一种将复杂的问题转化为容易解决的问题的方法.在解题时通常表现为不对问题本身求解而是对与问题相关的辅助函数进行求解,从而得出原不等式的结论.

3.3 利用重要积分不等式

在第2部分中我们给出了Cauchy-Schwarz不等式以及它的推广形式的证明过程,实际上Cauchy-Schwarz不等式的应用也很广泛,利用它可以解决一些复杂不等式的证明.在这一小节中我们将通过具体的例子来加以说明它在证明积分不等式中的应用.

9 南通大学毕业论文

例3.3.1[8] 函数fx在0,1上一阶可导,f1f00, 试证明:10112fxdxfxdx.

402证明:由fxftdtf0和fxftdtf10x1x

可得

f2xx0ftdt2xx1112dtf2tdtxf2xdx, (x0,), 0002111112dtf2tdt(1x)f2xdx, (x,1). xx02 f2xxftdt12因此 f2xdx 120112fxdx,

(3.3) 0811

2(3.4) fxdx.8010

112f2xdx将(3.3)式和(3.4)式相加即可以得到f2xdx[2]

112fxdx.

证毕 40b例3.3.2 设fx,gx在a,b上可积且满足:0mfxM,gxdx0,

a则以下两个积分不等式

bafxgxdx2b2f2xdxg2xdxm2bag2xdx及

aaabbb bafxgxdx2MmMmbaaf2xdxg2xdx成立.

ab证明:取hx1,由gxdx0及定理2.2知

babaf2xdxfxgxdxfxdxbagxfxdxfxdx0 gxdxaab2abb0bab bafab2xdxagxdxafxdxagxdxbaafxgxdx22bb2b0.

2因此

 bafxgxdx2baf2xdxab1gxdxba2bafxdxgxdx.

(3.5)

2b2a 10 南通大学毕业论文

由mfx可知 bafxdx2b22m2ba,

bb2因而bafxgxdxafxdxagxdxmbaag2xdx.

22MmMm由于0mfxM,因此fx.

22化简得f2xMmMmfx, 两边同时积分得 f2xdxMmbaMmfxdx, aabb22由算数-几何平均值不等式可知

于是2baf2xdxMmbaf2xdxMmba,

abbaabf2xdxbafxdx2Mm4Mm2.

1则ba bafxdxgxdxba2b2abfxdxba2af2xdxbaf2xdxag2xdx

b2Mma4Mmb

(3.6) f2xdxg2xdx.

ab由式(3.5)和式(3.6)可知

bafxgxdx2MmMm2baf2xdxg2xdx.

证毕

ab以上两道题分别利用了Cauchy-Schwarz不等式及其推广形式.我们在证明含有乘积及平方项的积分不等式时应用Cauchy-Schwarz不等式颇为有用,但要注意选取适当的fx与gx,有时还需对积分进行适当的变形.

3.4 利用积分中值定理

积分中值定理展现了将积分转化为函数值,或者是将复杂函数积分转变为简单函数积分的方法.其在应用中最重要的作用就是将积分号去掉或者是将复杂的被积函数转化为相比较而言较为简单的被积函数,从而使得问题能够简化.因此合理的利用积分中值定理能够有效的简化问题.下面将通过两道例题来说明.

定理3.3(积分第一中值定理) 若f(x)在[a,b]上可积且mf(x)M,则存在

11 南通大学毕业论文

u[m,M]使f(x)dxu(ba)成立.特别地,当f(x)在[a,b]上连续,则存在c[a,b],使abbaf(x)dxf(c)(ba)成立.

定理3.4(积分第一中值定理的推广) 若函数fx,gx在区间a,b上可积,fx连续,gx在a,b上不变号,则在积分区间a,b上至少存在一个点,使得下式成立

fxgxdxfgxdx.

aabb定理3.5(积分第二中值定理的推广) 若函数fx,gx在区间a,b上可积,且fx为单调函数,则在积分区间a,b上至少存在一个点,使得下式成立 fxgxdxfagxdxfbgxdx.

aabb例3.4.1 设函数fx在区间0,1上连续单调递减,证明:对a,b(0,1),且0ab1时,有fxdx0aabf(x)dx,其中fx0. ab对于这道题目我们在3.2.2中给出了其利用辅助函数法证明的过程,实际上这道题目还可以用积分第一中值定理来证明,下面我们将给出证明过程.

证明:由积分中值定理知

0afxdxf1a, 10,a; fxdxf2ba,2a,b;

ab因为12,且fx递减,所以有f1f2, 1a1b1bfxdxfxdxfxdx, 0aaababaab故 fxdxfxdx. 证毕

0ba即

例3.4.2 设fx在a,b上连续且单调增加,证明:baabbxfxdxfxdx.

2a同样地,在之前的证明中我们给出了此题利用辅助函数法证明的过程,仔细分析观察这道题目我们还可以发现它可以用积分第

一、第二中值定理的推广形式来证明,接着我们将给出此题在这两种方法下的证明过程.

证法一

bababab2证明: xxfxdxxfxdxabfxdx. aa2222bab 12 南通大学毕业论文

abab由定理3.4可知,分别存在1a,,,b, 222使得 ab2aabab2xfxdxfx1adx, 22abbabab abxfxdxfx2abdx, 2222 babab因此xfxdxa28b2ff,由于fx在0,1单调增加的,且

210121,所以有 f2f10.

ab从而xfxdx0,故原不等式成立, 证毕 a2b证法二

证明:由定理3.5可知:存在a,b,

bababab使得 xfaxdxfbxfxdxdx aa222b fafbab.

由fx单调增加及a,b知fafb0,a0,b0.

bab可得xfxdx0,故原不等式成立, 证毕 a2通过上述两道题目我们可以了解到积分中值定理在实际应用中起到的重要作用就是能够使积分号去掉,或者是将复杂的被积函数转化为相对而言较简单的被积函数,从而使问题得到简化.因此,对于证明有关结论中包含有某个函数积分的不等式,或者是要证明的结论中含有定积分的,可以考虑采用积分中值定理,从而去掉积分号,或者化简被积函数.

3.5 利用积分的性质

关于积分的性质在高等数学的学习中我们已经学到了很多,我们可以利用它来证明许多问题.在这里我们主要利用定积分的比较定理和绝对值不等式等性质对问题进行分析处理.

例3.5.1[9] 设fx在0,1上导数连续,试证:x0,1,

13 南通大学毕业论文

有 fxfxfxdx. 0证明:由条件知fx在0,1上连续,则必有最小值, 1即存在x00,1,fx0fx, 由ftdtfxfx0fxfx0ftdt, x0x0xx fxfx0ftdtfx0x0xxx0ftdtfx0ftdt

0101 fx0dt0110ftdtftdt01ftftftdtdt 0

1fxfxdx.故原不等式成立, 证毕

013.6 利用泰勒公式

在现代数学中泰勒公式有着重要的地位,它在不等式的证明、求极限以及求高阶导数在某些点的数值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关于泰勒公式的应用已经有很多专家学者对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下面我们将举例说明利用泰勒公式也是证明积分不等式的一种重要方法.

定理3.6(带有拉格朗日型余项的Taylor公式) 设函数f(x)在点x0处的某邻域内具有n1阶连续导数,则对该邻域内异于x0的任意点x,在x0与x之间至少存在一点,使得:

f(x0)fn(x0)2f(x)f(x0)f(x0)(xx0)(xx0)(xx0)nRn(x)

(1)

2!n!f(n1)()其中Rn(x)(xx0)n1(在x与x0之间)称为拉格朗日型余项,(1)式称为泰勒公(n1)!式.

例3.6.1[10] 设fx在a,b上有二阶连续导数,fafb0,Mmaxfx,

xa,b试证明:fxdxabba123M.

证明:对xa,b,由泰勒公式得

f

fafxfbfxf1xax21xbx2faxa,x, , 2fbxx,b, , 2ab122, 两式相加得 fxfxxfaxfbx24 14 南通大学毕业论文

两边积分得 fxdxabbaab1b22dx, fxxdxfaxfbxa24bbbabab其中 fxxdxxdfxfxdx, aaa22于是有 fxdx故 ba1b22dx, faxfbxaa8Mb22dxMba3. 证毕 fxdxaxbx8a12b例3.6.2[6] 设fx在a,b上有二阶导数,且fx0,

ab求证 fxdxbaf. a2b证明:将fx在x0ab处作泰勒展开得到 22ab1abababab, fxffxfxx,.

222222

ababab因为fx0,所以可以得到 fxffx,

222babababb对不等式两边同时积分得到 fxdxfbafxadx. a222bab因为xdx0, 所以有afxdxbaa2babf. 证毕

2通过这两道题目我们大致可以了解到当题目中出现被积函数在积分区间上有意义且有二阶及二阶以上连续导数时,是提示我们用泰勒公式证明的最明显的特征.一般情况下我们选定一个点xo,并写出fx在这个点xo处的展开公式,然后进行适当的放缩或与介值定理相结合来解决问题.

3.7 利用重积分

在一些积分不等式的证明中,由于被积函数的不确定,从而我们不能求出其具体的数值,这时我们可以将定积分转换为二重积分再利用其性质来求解.以下列举了3种利用重积分来证明积分不等式的方法,这种技巧在高等数学中虽然不常见,但却是很重要的,下面我们将通过3道例题来进一步说明.

15 南通大学毕业论文

3.7.1 直接增元法

命题一[11]:若在区间[a,b]上f(x)g(x),则f(x)dxg(x)dx.

aa

bb例3.7.1[11] 设f(x),g(x)在[a,b]上连续,且满足:

xaf(t)dtg(t)dt,x[a,b],af(t)dtag(t)dt,证明:axf(x)dxaxg(x)dx.

axbbbb证明:由题得f(t)dtg(t)dt, aaxx从而可以得到dxf(t)dtdxg(t)dt,即dx[f(t)g(t)]dt0.

aaaaaabxbxbx左式dx[f(t)g(t)]dt [f(t)g(t)]dxdt (其中D{(x,t)|axb,atx}) aaDbx dt[f(t)g(t)]dx (bt)[f(t)g(t)]dt

atabbb b[f(t)dtg(t)dt][tf(t)dttg(t)dt][tf(t)dttg(t)dt]0.

aaaaaabbbbaaaabbbbbb则 tf(t)dttg(t)dt0 , 即xf(x)dxxg(x)dx. 证毕

在本题中我们将一元积分不等式f(x)dxg(x)dx的两边同时增加一个积分变量

aaxxbadx,使得一元积分不等式化为二元积分不等式,然后巧妙的运用转换积分变量顺序的方法达到证明一元积分不等式的方法. 3.7.2 转换法

在利用重积分来证明积分不等式的时候,我们不但可以采用直接增元法,还可以采用转换法.关于转换法又分为将累次积分转换为重积分,以及将常数转换为重积分这两种形式.下面我们将依次来介绍这两种方法. 1.将累次积分转为重积分

命题二[11] 若f(x)在[a,b]上可积,g(y)在[c,d]上可积,则二元函数f(x)g(y)在平面区域D{(x,y)|axb,cyd}上可积,且

Df(x)g(y)dxdyf(x)dxg(y)dyf(x)dxg(x)dx.

acacbdbd其中D{(x,y)|axb,cyd}

例3.7.2[11] 设p(x),f(x),g(x)是[a,b]上的连续函数,在[a,b]上,p(x)0,f(x),g(x)为单调递增函数,试证:

16 南通大学毕业论文

babap(x)f(x)dxp(x)g(x)dxp(x)dxp(x)f(x)g(x)dx.

aaabbbaaabbb

证明:由p(x)f(x)dxp(x)g(x)dxp(x)dxp(x)f(x)g(x)dx可知:

babap(x)dxp(x)f(x)g(x)dxp(x)f(x)dxp(x)g(x)dx0,

aaabbaabbb令Ip(x)dxp(x)f(x)g(x)dxp(x)f(x)dxp(x)g(x)dx, ab下证I0;

Ip(x)dxp(x)f(x)g(x)dxp(x)f(x)dxp(x)g(x)dx

aaaabbbb

同理

p(x)dxp(y)f(y)g(y)dyp(x)f(x)dxp(y)g(y)dy

aaaabbbbbabbabp(x)p(y)f(y)g(y)dxdybabap(x)f(x)p(y)gydxdy

aap(x)p(y)g(y)[f(y)f(x)]dxdy.

(3.7) bbbIp(x)dxaabab(p)x(f)x(g)xdxab(p)x(f)xdx()pxgxdx

a

p(y)dybbap()xf()xg()xdxab(p)y(f)ydy(p) xgxdxab p(y)p(x)g(x)[f(x)f(y)]dxdy.

(3.8) aa

(3.7)(3.8) 得

2Ibabap(x)p(y)[g(y)g(x)][f(y)f(x)]dxdy, 因为f(x),g(x)同为单调增函数,所以[g(y)g(x)][f(y)f(x)]0 又因为p(x)0,p(y)0,故 2Ibabap(x)p(y)[g(y)g(x)][f(y)f(x)]dxdy0,即I0.

证毕

2.将常数转换为重积分的形式

在例3.7.2中我们介绍了将累次积分转换为重积分,在下面的例3.7.3中我们将对常数转换为重积分来进行说明.我们可以发现有这样一个命题,若在二重积分中被积函数f(x,y)k,则可得到kdk(ba)2,其中D{(x,y)|axb,ayb}.

D例3.7.3函数f(x)在[a,b]上连续,且fx0试证:f(x)dx

abba1dx(ba)2. f(x)本题与前面的例3.1以及例3.2.3是同一道题目,在这里我们将利用重积分证明此题. 证明:原题即为 f(x)dxabba1dyd, f(y)D 17 南通大学毕业论文

移项可得(Df(x)1)d0, f(y) 2(Df(x)f(x)f(y)1)d(1)d(1)d0, f(y)f(y)f(x)DDf(x)f(y)f(x)f(y)2)d0,因为f(x)0,f(y)0,所以20. f(y)f(x)f(y)f(x)所以即为证(D故 (Dbbf(x)f(y)12)d0 恒成立,即f(x)dxdx(ba)2成立, 证毕

aaf(x)f(y)f(x)通过以上三道例题我们可以大致了解到,在这一类定积分不等式的证明过程中我们一般先将所要证明的不等式转化为二次积分的形式,进一步再转换为二重积分,最后利用二重积分的性质或其计算方法得出结论.这种方法克服了数学解题过程中的高维数转化为低维数的思维定势,丰富了将二重积分与定积分之间互化的数学思想方法.

3.8 利用微分中值定理

微分中值定理是数学分析中的重要的一个基本定理,它是指罗尔中值定理、拉格朗日中值定理、柯西中值定理以及泰勒中值定理这四种定理.关于微分中值定理的应用也是很广泛的,证明不等式是微分中值定理最基本的应用之一.在这里我们将对利用柯西中值定理及拉格朗日中值定理证明积分不等式进行研究.下面将通过两个例子来具体说明这两个定理在证明积分不等式中的应用,以及不同的微分中值定理在证明不等式时的区别.

例3.8.1[12] 设fa0,fx在区间a,b上的导数连续,证明:

2baa1bfxdx1maxfx. x2a,b证明:应用Lagrange中值定理,a,x,其中axb,使得

fxfafxa, 因为fa0, 所以fxMxa, Mmaxfx,

xa,b从a到b积分得

a bfxdxMbaM2bxadxMxadxx2

aa2bM1122bamaxfxba.即222babafxdx1maxfx. 证毕 x2a,b 18 南通大学毕业论文

例3.8.2[13] 设函数fx在0,1上可微,且当x0,1时,0fx1,f00试证:

fxdxf121003xdx.

证明:令Fxx0ftdt,Gxf3tdt,

02xFx,Gx在0,1上满足柯西中值定理,则

fxdx10210f03xdxF1F0FG1G0G02fftdt0f32ftdt0f2 01

2ftdtftdtf2f0202f11 , 01.

2fff所以 10fxdx2f2xdx.

证毕

01通过以上两道题目可以发现:

1.在应用Lagrange中值定理时先要找出符合条件的函数fx,并确定fx在使用该定理的区间a,b,对fx在区间a,b上使用该定理.若遇到不能用该定理直接证明的,则从结论出发,观察并分析其特征,构造符合条件的辅助函数之后再应用Lagrange中值定理.

2.在研究两个函数的变量关系时可以应用Cauchy中值定理,在应用该定理证明不等式时关键是要对结果进行分析,找出满足Cauchy中值定理的两个函数fx,gx,并确定它们应用柯西中值定理的区间a,b,然后在对fx,gx在区间a,b上运用Cauchy中值定理.

无论是Cauchy中值定理还是Lagrange中值定理在积分不等式的证明中都各具特色,都为解题提供了有力的工具.总之在证明不等式时需要对结论认真的观察有时还需要进行适当的变形,才能构造能够应用中值定理证明的辅助函数,进而利用微分中值定理证明不等式.

19 南通大学毕业论文

4.总

我们通过查阅有关积分不等式的文献和资料,并对其中的相关内容进行对比和分析后,将有关的内容加以整理并扩充形成了本文.在论文中给出了两个重要的积分不等式的证明以及总结了八种积分不等式的证明方法.然而由于自己的参考资料面不够广,参考的大多数文献都是仅给出了例题及其证明方法,而并没有给出进一步的分析,同时自己的知识面较窄,能力有限,导致还有很多难度较大的问题尚未解决.例如,在实际的问题中,还有一些证明方法是我们所不知道的,并且还有一些不等式并不能用本文所给出的八种方法来证明,这就需要我们进一步的思考与研究.今后我们应该更多的参考其他资料,充分拓展思路,以便于提出新的观点.

20 南通大学毕业论文

参考文献

[1]王宇,代翠玲,江宜华.一个重要积分不等式的证明、推广及应用[J].荆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 版),2000,23(5):106 [2] 张盈.Cauchy-Schwarz不等式的证明、推广及应用[J].高师理科学刊,2014,34(3):34-37 [3] 黄群宾.积分不等式的证明[J].川北教育学院学报,1996,6(4):22-27 [4] 李志飞.积分不等式的证明[J].高等数学研究,2014,17(6):50-51 [5]郝涌,王娜,王霞,郭淑利.数学分析选讲[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4 [6]张瑞,蒋珍.定积分不等式证明方法的研究[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0(2):18 [7]林忠.一个积分不等式的几种证明方法[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6,20(12):66 [8]刘法贵.证明积分不等式的几种方法[J].高等数学研究,2008,11(1):122 [9] 苏德矿,李铮,铁军.数学强化复习全书[M].北京:中国证法大学出版社,2015 [10] 李小平,赵旭波.定积分不等式几种典型证法[J].高等数学研究,2009,12(6):13-17 [11] 黄云美.重积分在积分不等式证明中的应用[J].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3(3):27-33 [12] 葛亚平.积分不等式证明的再认识[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24(3):18-20 [13] 王丽颖,张芳,吴树良.积分不等式的证法[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7,21(3): 19-22

21 南通大学毕业论文

22

第四篇:证明不等式的基本方法

一、比较法

(1)作差比较法

3322【例1】已知a,b都是正数,且ab,求证:ababab

【1-1】 已知ab,求证:a3b3ab(ab)

【1-2】已知ab,求证:a46a2b2b44ab(a2b2)

(2)作商比较法

abba【例2】已知a,b都是正数,求证:abab,当且仅当ab时,等号成立.【2-1】已知a,b,c都是正数,求证:abc

二、综合法与分析法

(1)综合法

【例3】已知a,b,c0,且不全相等,求证:a(bc)b(ca)c(ab)6abc

【3-1】已知a1,a2,...,anR,且a1a2...an1, 求证:(1a1)(1a2)...(1an)21 n2222222a2b2cabcbaccab.【3-2】已知a,b,cR,用综合法证明:

(1)(abab1)(abacbcc2)16abc; (2)2(a3b3c3)a2(bc)b2(ac)c2(ab)

(2)分析法

【例4】设x0,y0,且xy1.求证:

【4-1】已知a,b,c是不全相等的正数 .求证:

三、反证法与放缩法 (1)反证法

【例5】已知x,y0,,且xy2,,试证:

【5-1】设0a,b,c1,证明:(1a)b,(1b)c,(1c)a不能都大于

11

18 xyxy

bcacababc abc

1x1y

,中至少有一个小于2. yx

(2)放缩法

【例6】用放缩法证明不等式 :

【6-1】用放缩法证明不等式 :

【6-2】用放缩法证明不等式 :

1)1

1111...1(m1,mN*) 2m1m22m

11111n122...2(n2,3,4,...) 2n123nn

...nN* (n1)

2(nN*) 【6-3】用放缩法证明不等式 :

...2

四、数学归纳法

11S(a). 【例7】在各项均为正数的数列{an}中,数列的前n项和Sn满足nn

2an

(1)求a1,a2,a3;(2)由(1)猜想数列{an}的通项公式,并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7-1】.已知数列{an}前n项和为Snan()

12

n1

2(nN*).

(1) 令bn2nan,求证数列{bn}是等差数列,并求{an}的通项公式; (2)设cn

22

【7-1】已知各项为正数的数列{an}满足an12ananan1,a2a42a34.

n15n

an,且{cn}的前n项和为Tn,试比较Tn与的大小,并予以证明. n2n1

(1)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

(2) 令bnan2,设数列{bn}的前n项和为Tn,试比较并予以证明.

Tn1122log2bn12

与的大小,

2log2bn14Tn

第五篇:不等式证明的若干方法

摘要:无论是在初等数学还是在高等数学中,不等式证明都是其中一块非常重要的内容.本文主要总结了高等数学中不等式的几种证明方法,高等数学中不等式证明的常用方法有利用函数的单调性、Cauchy不等式、中值定理、泰勒公式、Jensen不等式、定积分的性质、放大或缩小被积函数及变积分上下限证明不等式等.通过辅以例题对这些方法进行详细的分析,给出其适用范围、具体步骤及限制条件.其中利用函数的单调性和利用中值定理法是基础的方法,其它几种方法需要要重点掌握,并可在证明中灵活运用. 关键词:不等式 积分 中值定理

Some Methods about Inequality Proof

Abstract : The proving of the inequality is a very important content, whether in elementary mathematics or in higher mathematics. This paper mainly summarizes several methods of proving the inequality in higher mathematics. In higher mathematics inequality is usually proved by applying the Monotony of a Function, Cauchy Inequality, Mean Value Theorem, Taylor Formula, Jensen Inequality, Properties of Definite Integral, to zoom in or out the integrand, variable upper limit or lower limit and so on. These methods are analyzed in detail through examples, and give its range of application, concrete steps and restricted conditions. Among these methods, the Monotony of a Function and Mean Value Theorem are foundation methods and the others should be mastered conscientiously or are flexible application in the verification. keywords : inequality integral Mean Value Theorem

数学世界中的量有相等关系,也有不等关系.一般与比较量有关的问题,都要用到不等式的知识.不等式问题不仅在数学领域有广泛的应用,而且在解决最优控制、最优化、经济等各种实际问题中也有广泛应用.它是研究和学习现代科学和技术的一个重要工具. 由此可见,不等式问题的重要性, 而不等式证明又是不等式问题的精髓,由于不等式的形式各不相同,所以证明没有固定的步骤可依,方法灵活,技巧多样,因此不等式证明是数学中的难点之一.证明不等式的方法有很多,在初等数学中主要有综合法、分析法、比较法、反证法、数学归纳法、换元法等常用方法,但高等数学中的不等式证明又比初等数学中的不等式证明更为复杂,以上几种方法就很难解决高等数学

中复杂的不等式问题.[1]本文结合课本所学内容及平时积累的资料总结了几种高等数学中不等式证明的常用方法. 1.利用函数的单调性

利用函数单调性证明不等式的步骤: (1)构造辅助函数f(x). (2)判断单调性:求f(x),并验证f(x)在指定区间上的增减性. (3)求出区间端点的函数值或极限值,比较后判断不等式. 例1 证明不等式 e.

e 证明

要证 ee,只需证明eln,即只要证明

令f(x)lnx1lnx(xe),则 f(x)0.(xe) xx2lneln. e因为 f(x)在e,上单调递减, 又因为 e, 所以 f(e)f(),即lneln,得证. e 一般利用函数的单调性证明不等式需根据题目条件构造函数,此函数求导后可以很容易判断其在指定区间上的单调性,进而利用函数单调性证明不等式.[2] 2.利用Cauchy(柯西)不等式

柯西不等式在不等式理论中占有重要地位,这个不等式结构对称和谐,应用广泛,巧妙灵活的运用它,可以使有些比较困难的问题迎刃而解,它的推论有多种形式,在定积分中Schwarz不等式就是其中的一个推论. 2.1 柯西不等式 (aibi)a2i1i1nn2ibi1n2i也可写作

abi1niiab2ii1i1nn2i. 2.2 积分的形式 当被积函数f(x),g(x)在区间a,b上连续,则有

bbb2 f(x)g(x)dxf(x)dxg(x)2dx. aaa2例2 已知f(x)0,在a,b上连续,f(x)dx2,k为任意实数,求证:

ab (f(x)sinkxdx)2(f(x)coskxdx)24. aabb 2

证明 由柯西不等式知, (f(x)sinkx)2[(f(x)f(x)sinkx)dx]2

aabb f(x)dxf(x)sin2kxdx

aabb 2f(x)sin2kxdx.

ab同理 (f(x)coskxdx)22f(x)cos2kxdx, aabb所以 (f(x)sinkxdx)2(f(x)coskxdx)24. aabb此种方法一般用于要证明的不等式中的某些式子经过变形后可以直接套用柯西不等式,这就需要对不等式认真观察和对柯西不等式的灵活应用. 3.利用中值定理

3.1 微分中值定理(主要讲利用拉格朗日中值定理) 微分中值定理是微分学中最重要的理论部分,它包括罗尔定理、拉格朗日中值定理、柯西中值定理等.拉格朗日中值定理建立了函数值与导数之间的定量关系,[3]拉格朗日中值定理是柯西中值定理的特殊形式,罗尔定理又是拉格朗日中值定理的特殊形式.而且拉格朗日公式有几种等价形式,在用拉格朗日中值定理证明不等式时要选择恰当的形式. 3.1.1拉格朗日中值定理: 若函数f(x)满足如下条件: (1)在闭区间a,b上连续; (2)在开区间a,b内可导;

则在a,b内至少存在一点,使得f()3.1.2拉格朗日公式几种等价形式: (1)f(b)f(a)f()(ba), ab; (2)f(b)f(a)fa(ba)(ba), 01; (3)f(ah)f(a)f(ah)h, 01. 3.1.3用拉格朗日中值定理证明不等式的一般步骤:

f(b)f(a).

ba 3

(1)由题意作出a,b上的函数f(x),验证其满足条件. (2)再运用微分中值定理公式或其等价形式. (3)根据题目需要进行适当的放缩.[3] 例3 设0ab,证明不等式

babbaln. baa 证明 显然等式当且仅当ab0时成立. 下证

当0ab时,有

babbaln. baa 作辅助函数f(x)lnx,

则f(x)在a,b上满足拉格朗日中值定理,故a,b, 使lnblna1.①

ba由于0ab, 所以 111.② ab1lnblna1, bbaababbaln所以 . baa由①②得

3.2 积分中值定理 3.2.1 积分第一中值定理

定理3.2.1 若f在a,b上连续,则至少存在一点a,b,使得

f(x)dxf()(ba). ab积分第一中值定理的条件简单,只需f(x)在a,b上连续即可.但此定理却非常重要,它是联系定积分与其积分函数的桥梁.其中的灵活性和任意性就是证明不等式的关键所在. 例4 设f(x)为0,1上的非负单调非增连续函数(即当xy时,f(x)f(y)),证明对于01,有不等式

0f(x)dxf(x)dx 成立.

证明

由题意及积分中值定理有

f(x)dxf()()f()(), 

 所以 101f(x)dxf()f(x)dx .

 (1)f(x)dxf(x)dx. 0 (1)f(x)dx0f(x)dx.

 因为 0

1所以 11,  0f(x)dxf(x)dx. 3.2.2 积分第二中值定理

定理3.2.2 设函数f(x)在a,b上可积. (i) 若函数g(x)在a,b上是减函数,且g(x)0,则存在a,b,使得 f(x)g(x)dxg(a)f(x)dx;

aab(ii) 若函数g(x)在a,b上是增函数,且g(x)0,则存在a,b,使得 f(x)g(x)dxg(b)f(x)dx.

abb推论 设函数f在a,b上可积,若g为单调函数,则存在a,b,使得baf(x)g(x)dxg(a)f(x)dxg(b)f(x)dx.

ab在积分第二中值定理中,用推论证明不等式运用比较广泛,推论中对g(x)的限制比定理中对g(x)的限制条件更为宽松,它解决的题目范围也会扩大. 例5 设f(x)为a,b上的连续递增函数,则成立不等式

b xf(x)dxaabbf(x)dx . a2ba证明

要证不等式成立,只需证明 (xab)f(x)dx0. 2 由于f(x)单调递增,利用积分第二中值定理,则存在a,b,使

bababab)f(x)dxf(a)(x)dxf(b)(x)dx aa222bbabab)dxf(b)f(a)(x)dx =f(a)(xa22 b(xb22ab =f(b)f(a)(b)

22 =f(b)f(a) 得证. 利用中值定理证明不等式要满足定理的条件,通过构造、变换找到符合的条件,再一步步解决所要证明的不等式.微分中值定理中用的比较多的是拉格朗日中值定理,而积分中值定理中它的推论用得比较频繁.[3]

b(a)0. 24.利用泰勒公式

泰勒定理 若函数f在a,b上存在直至n阶的连续导函数,在a,b内存在 (n1)阶导函数,则对任意给定的x,x0a,b,至少存在一点a,b,使得

f(x0)f(n)(x0)2f(x)f(x0)f(x0)(xx0)(xx0)(xx0)n2!n!

f(n1)()(xx0)n1. (n1)!泰勒公式是拉格朗日中值定理的推广,当n=0时,即是拉格朗日中值定理,所以用 泰勒公式证明不等式的步骤类似于利用拉格朗日中值定理证明不等式的步骤,只不过泰勒公式适用于n阶导数的问题.[3]

例6 若f(x)在0,1上二次可微,且f(0)f(1),f(x)1.证明 f(x)证明

设x0,1,由泰勒公式知

1. 2 6

1f(1)(0x)2,01x1.① 21 f(1)f(x)f(x)(1x)f(2)(1x)2, 0x21.②

2 f(0)f(x)f(x)(0x) 由①-②得: 1 f(x)[f(1)x2f(2)(1x)2]

21 所以 f(x)[f(1)x2f(2)(1x)2]

21 [x2(1x)2]

21 [x(1x)]2

21 . 2 得证. 在要证明的不等式中含有二阶或二阶以上的导数时一般可利用泰勒公式,特别在以下四种情况下利用泰勒公式证明不等式更为简便:①已知某点的函数值②已知某点的导函数值③已知函数某阶导数的符号④已知函数某阶导数有界.泰勒公式的应用要灵活、巧妙、合理. 5.利用Jensen(詹森)不等式

定理5.1 若f为a,b上的凸函数,则对任意xia,b,i0(i1,2,,n), i1,有 f(ixi)if(xi). i1i1i1nnn詹森不等式与函数的凹凸性有关,凹凸函数的性质为构建不等式和证明不等式提供了空间和依据. 例7 证明不等式 abc(abc) 证明 设f(x)xlnx,x0. 由f(x)的一阶和二阶导数f(x)lnx1,f(x)1 可知, xabcabc3,其中a,b,c均为正数. f(x)xlnx在x0时为严格凸函数,依詹森不等式有 f(abc1)(f(a)f(b)f(c)), 33 7

abcabc1ln(alnablnbclnc), 333abcalnablnbclnc

(abc)ln3abcabc)aabbcc. 即(3abc又因为 3abc

3所以

所以 (abc)abc3aabbcc,

不等式得证. 使用詹森不等式一般要先构造满足条件的函数,即在某区间上是凸函数,接着找到合适的i,使i1.要求有良好的思维能力,善于观察、分析. i1n6.利用定积分的性质

性质1 设f为a,b上的可积函数,若f(x)0, xa,b,则

f(x)dx0. ab 推论 若f与g为a,b上的两个可积函数,且f(x)g(x),xa,b,

则有f(x)dxg(x)dx. aabb性质2 若f在a,b上可积,则f在a,b上也可积,且 baf(x)dxf(x)dx.

ab利用定积分的性质证明不等式的过程中,要学会利用微分和积分的互逆,运用积分自身的单调性,把问题的关键放在不等式两边构造的积分形式当中,再运用定积分的性质证明不等式. 例8 设f(x)在0,1上连续,且f(x)0.证明 lnf(x)dxlnf(x)dx.

0011证明 记Af(x)dx, 01 因为 f(x)0 所以 A0. lnf(x)f(x)f(x)ln[1(1)]1. AAA 两端积分

11 lnf(x)dxlnAdx0011f(x)dx10. 0A10 因为 lnf(x)dxlnAdxlnAlnf(x)dx. 0011 所以 lnf(x)dxlnf(x)dx. 0011例9 设a0,函数f(x)在0,a上连续可微,证明: f(0)a1af(x)dx0f(x)dx. a0证明 因为f(x)连续,由积分中值定理知,0,a,使得f(x)dxf()a.

0a 又因为 f()f(0)f(x)dx,

0 所以 f(0)f()f(x)dxf()00f(x)dx

a1a f(x)dxf(x)dx

0a0 a1af(x)dxf(x)dx. 得证 00a证明定积分形式不等式常用定积分的性质,有时也与积分中值定理结合. 7.利用放大或缩小被积函数及变积分上下限证明不等式

放大或缩小被积函数要注意放缩的尺度,根据被积函数的特点以及要证明的不等式进行放缩.当不等式中的被积函数连续时,可以把积分上限或下限作为一个变量,构造一个变上限或下限的积分函数,再证明不等式. 例10 设g(x)为随机变量X取值的集合上的非负不减函数,且E(g(x))存在,

证明:对任意的0,有P(X)证明 记p(x)为X的密度函数,则 P(X)E(g(X)). g()p(x)dxg(x)p(x)dx g() g(x)E(g(X))p(x)dx. 得证

g()g()上题是放大或缩小被积函数法在概率论问题中的应用,结合了概率中的有关期望的知识.概率论的发展是建立在微积分的基础之上,微积分的方法和理论渗透到概率

论中的各个方面.微积分是基础,在某些方面概率论和微积分有很大联系.高等数学中的一些方法可以运用到概率论中,反之,概率论中的一些知识也可以很容易解决高等数学中的一些问题.

上述总结了高等数学中证明不等式的几种方法,其中函数的单调性及中值定理比较简单,其他几种方法需要认真掌握.有些不等式的证明可以直接套用公式,有些比较复杂,运用的方法灵活多变.不过,利用中值定理与泰勒公式证明不等式的问题比较常见.高等数学中不等式问题有很多,证明不等式的方法也有很多,这里只是简单总结了几种比较常用的方法,而这些方法也只是解决了高等数学中的一部分不等式问题.随着后继课程的出现如在泛函分析、复变函数、常微分方程中也会出现新的不等式问题,那么不等式证明的方法可能会有进一步的更新,这就要求大家平时思维要广阔,善于分析解决问题,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对于不等式的证明要细心观察,找到最合适的方法并及时总结. 参考文献

[1] 王兴良.浅谈加强数学的应用性教学[J].宁夏财会,2001年10期. [2] 凡丽.利用导数处理与不等式有关的问题[J].中国基础教育研究,2009年3期. [3] 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系 编.数学分析上册(第三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4] 钱吉林 等主编.数学分析题解精粹(第二版)[M].崇文书局,2009年3月. [5] 茆诗松,程依明编著.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7. [6] 李金寨 等.微积分证明不等式在高校教学中的应用和开展[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10年第九期,第26卷.120-122. [7] 姚志健.概率论的思想方法在证明数学不等式中的应用[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2009年11月,第23卷第六期. [8] 朱家荣,彭展声.浅谈一元微积分学在证明不等式中的应用[J].南宁师范学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3月,第23卷第1期:82-84. [9] 王建福等编著.高等数学同步辅导及习题全解[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6,8. [10] 霍连林.著名不等式[M].北京:中国物质出版社,1994. [11] Tom M.Apostol.Mathematical Analysis(second Edotion)[M].Beijing:China Machine Press,1994. [12] Gao Mingzhe On Heisenberg’s Inequality[J].J.Mth.Anal,1999.

上一篇:百度竞价经验总结下一篇:保安服务培训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