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主旋律文学艺术作品提升大学生思政教育质量

2022-09-10

一、主旋律文学艺术作品的内涵:向受众传播正能量

主旋律的基本概念是一部音乐作品或乐章的旋律主题,会在这部音乐作品或乐章中让听众很容易捕捉得到,从而成为这部音乐作品或乐章的特色标签。将主旋律的概念来限定文学艺术作品的类型,意在从文学作品中提炼出富有正面教育意义这个类型的文学艺术作品。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提出:“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这其中的深刻含义就是在阐明,我们党的宣传工作要突出宣传教育的主旨,要以党的宣传教育的主旨实现正面教育的目的。目前我们党的宣传教育的主旨是社么?就是要宣传教育全党全国人民迸发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团结一心、奋勇前进的势不可挡的力量。在这个意义上来理解有我国文化工作者创造的具有思想政治教育意义的文学艺术作品,就是由优秀共产党员群象组成的,具有生动故事情节的,反映中国共产党发展壮大的历史体裁的和中国人民正在进行中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所创作出的,传播正能量的文学艺术作品。

二、主旋律文学艺术作品的审美特征:与受众情感共鸣

1、以耳濡目染的形式作用于受众的感官

文学艺术(literature and art)是借助语言、表演、造型等手段表情达意的文化手段,可概括为语言、表演、造型、综合类等四种形式。语言形式的如小说、诗歌、散文等;表演形式的如音乐、舞蹈等;造型形式的如绘画、书法、雕塑等;综合形式的如戏剧、曲艺、影视等。文学艺术作品具有哲理性、典型性、趣味性、移情性等审美特征,以耳濡目染的形式作用于受众的感官,极易引起受众的情感共鸣,通过情感共鸣的形式达成感染人、引导人、启发人、教育人的作用。正如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所叙:“感人心者,莫先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莫深乎义。”也正如著名文学家罗曼·罗兰所叙:“艺术的伟大意义,基本上在于它能显示人的真正感情内心生活的奥秘和热情的世界”。

2、以真情实感打动受众的心灵

主旋律文学作品的“正能量”就是符合于党和国家所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内容。党的十八大报告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了24个字的概括,即: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那么,我国的主旋律文学艺术作品的审美特征就一定是在符合这样的审美价值的基础上实现的。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前进是中国共产党致力进行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目标,是为整个中华民族谋福祉的正确选择,要感染、引导、启发、教育全中国人民与党同心同德,坚韧向前,主旋律文学作品就是能够产生这样效应的文学艺术作品,而不是混杂了其他方面中庸,甚至于是反作用的作品。概言之,主旋律文学艺术审美作品的审美特征包括:从内容上看是中国共产党所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从形式上看是文学艺术作品的形式;从审美效果上看,是实现情感共鸣的;从审美目的看,是获取感染、引导、启发、教育全中国人民与党同心同德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前进。

三、主旋律文学艺术作品进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情理贯通

高校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要以理论讲授为主导,让学生在思想上扎牢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根子,对中国选择的社会主义道路,对中国人民必须坚守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高度自信和自觉。理论的学习和坚信是为指导实践做准备的,也即理论是实践的前提;理论学习仅仅凭讲授的效果显然是不够的,付之以丰富多彩的形式才能够达成预期效果,而主旋律文学艺术作品的赏析就是丰富多彩的形式中的一种极其富有效果的一种,能够让受教育者对教育者的施教结合作品的演释形成情感交融的效果,有情才能真正被跟动,动情才能够真懂真信。

譬如理解建党理论的真实性和正确性。可组织大学生观赏主旋律的这方面内容的影片,会让大学生通过影片中的感人故事情节和感人人物形象加深对为什么要建立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光荣、正确,建党时期的极端困苦的社会环境、建党不易、巩固强大党更不容易的道理理解得更加鲜明,也会更鲜明生动地感受到建党前夜的我们的国家正处于内忧外患、风雨飘摇时期,人民生活在北洋政府腐败无能、袁世凯称帝的混乱时期,帝国主义列强任意涂炭和宰割我们的国家和人民,巴黎和会分赃、我国五四运动爆发,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们站立在捍卫中国利益的前沿阵地,以非凡的胆识和艰苦卓绝的奋斗,宣传和和引导广大人民群众觉醒起来,战胜强大于我的白色恐怖,和他们一道建设自己的政党的史实,收到以史鉴今的感动和教育效果。再譬如像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爱科学文化、具有责任担当意识的教育,组织大学生观看和座谈《横空出世》这部影片,会让大学生感受到这部以新中国研发原子弹为背景的影片,成功塑造了我国一批科学工作者和军人充满正能量的人物群体形象,并通过这个群体中的每一位代表人物感受其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感受其牺牲小我、奉献国家和人民的高度责任感,感受其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下绝不退让的力争做出最大贡献的艰苦奋斗的精神和不畏困难的品格。理论联系实际、情理交融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就会在大学生的思想变化中体现出来。

摘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充分体现以大学生为本,从方式方法上更贴近于他们的需要,更能够引发其思想共鸣,使之愿意接受,积极内化,在多元文化的社会背景下,坚信和恪守一元化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旋律文学艺术作品的审美特征决定了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作用,运用主旋律文学艺术作品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是行之有效的一种方式方法。

关键词:主旋律,文艺作品,审美特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参考文献

[1] 张燕,文学艺术作品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研究[J]时代文学(下半月2012(10))

[2] 刘越,运用主旋律影视作品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文学教育2015(05)

[3] 邓皖宁,主旋律影视作品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电影评介2015(07)

[4] 向元琼,论主旋律影视作品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效能[J]时代文学2011(26)

上一篇:青少年颈椎病的影像学表现(附81例分析)下一篇:非专业素质教育模式对职教师资本科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