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论文

2022-05-12

写论文没有思路的时候,经常查阅一些论文范文,小编为此精心准备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摘要]目前我国调整医患关系的法律法规明显滞后于社会发展的需要,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好医患关系;完善相关立法就成为人们广泛关注的焦点。本文从医患关系的法律性质分析及我国医患关系的现状入手,旨在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以下简称《消法》)来调整医患关系。

第一篇: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论文

通过生活实例看《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相关条款

[摘           要]  法律的制定与执行并不是无根之木,而是真真切切地与大家的日常生活有着千丝万缕般的密切联系。通过列举生活中的一些实例,通过这些实例对《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这一法律的相关条款进行解读与探索。

[关    键   词]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生活实例;案例展示;解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全文简称《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是为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经济秩序,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而制定的一部法律。《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从各个方面规定了经营者以及消费者所具备的权利与义务。以下,我仅从几个经典的生活实例出发,针对《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相关条款进行解读,以让更多的人都能深刻认识到《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这一法律法规所具有的庄重和威严,进而更好地尊法、守法、用法。

一、关于“试了就必须买,不买就必须掏试穿费”的霸王条款

(一)生活实例

一天,三名高中学生来到某服装店看衣服。其中一名学生在该店看到了自己喜欢的衣服,要求店员调出适合自己的衣服型号进行试穿。可是,在经历了一番试穿之后,该学生觉得这件衣服并不太适合自己,脱下来之后还给了店员,便要同另外两名伙伴一起离开。不料,这时这家服装店的店员将三名学生拦了下来,告诉她们自己店里的衣服不能随随便便让人试穿,如果购买衣服的话,买之前试穿没问题,但是如果不买的话,试穿衣服需要50元的试穿费,试穿费的收取一是为了补偿衣服被反复试穿之带来的损伤,二是试穿之前及之后店员也付出了劳动,需要收取一定的费用。店员关于衣服试穿费的解释并没有赢得三名高中学生的理解,他们对该服装店收取试穿费的行为感到不可思议,坚持离开,不料却被该服装店的多名店员集体拦截,并多次口出不文明话语,对三名高中学生进行语言上的侮辱、谩骂及恐吓。无奈之下,三名高中学生只能报警救助,并向当地消费者协会进行投诉。

(二)案例解读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九条规定:消费者享有自主选择商品或者服务的权利。消费者有权自主选择提供商品或者服务的经营者,自主选择商品品种或者服务方式,自主决定购买或者不购买任何一种商品、接受或者不接受任何一項服务。消费者在自主选择商品或者服务时,有权进行比较、鉴别和挑选。

服装店卖衣服,理应让前来购物的消费者试穿,以便让消费者在经历自主选择之后再决定买或者不买,若买的话选择买哪一款、哪一件。可是,在上述生活实例中,该服装店却在消费者决定不买自家衣服的时候向其索要50元的试穿费,显然该服装店的行为未能尊重作为消费者所应当享有的自主选择权。

此外,《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十五条规定:经营者不得对消费者进行侮辱、诽谤,不得搜查消费者的身体及其携带的物品,不得侵犯消费者的人身自由。

在上述实例中,在三名高中学生拒绝了服装店关于试穿费的无理要求之后,店内的多名店员对三名学生实施了拦截,期间伴有侮辱性的语言攻击,企图阻止其离开服装店。这种强行扣留的行为显而易见地侵害了三名高中学生作为消费者在进行消费时所应当享有的基本人身自由权利。

对此,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第五十条和第五十一条“经营者侵害消费者的人格尊严、侵犯消费者人身自由或者侵害消费者个人信息依法得到保护的权利的,应当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并赔偿损失”“经营者有侮辱诽谤、搜查身体、侵犯人身自由等侵害消费者或者其他受害人人身权益的行为,造成严重精神损害的,受害人可以要求精神损害赔偿”等的法律规定,该服装店店员应当停止对三名高中学生的人身攻击,在向其进行赔礼道歉以及赔偿其相关损失之后允许其离开服装店,同时还要积极配合当地消费者协会所进行调查并进行调整。

而作为消费者的三名高中学生若是未能同该服装店达成和解的协议,可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三十九条中所规定的“消费者和经营者发生消费者权益争议的,可以通过下列途径解决”相关条款进行问题解决,条款具体如下:

1.与经营者协商和解;

2.请求消费者协会或者依法成立的其他调解组织调解;

3.向有关行政部门投诉;

4.根据与经营者达成的仲裁协议提请仲裁机构仲裁;

5.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二、“七日无理由退货”所遇到的极端案例

(一)生活实例

某女性买家在某以民族风为特色的网店花4600余元购买了18件衣服,不料却在小长假结束之后以不喜欢为由发起了全部退货退款的请求。网店负责人认为女性买家的购买周期已经超过7天无理由退货的范围便拒绝了其关于全部退货退款的请求,但这名女性买家却申请了电商平台的客服介入,最终电商平台的客服以申请退货退款的时间并未超过7天肯定了女性买家关于全部退货退款的请求。

网店负责人倍感委屈,便想方设法联系到了该女性买家,并加上了其微信,本想询问其全部申请退货退款的原因,却意外发现该女性买家于假期出游的照片中多次身着自家店内的衣服进行拍照留念,当被网店负责人询问后,女性买家的回复却是 “买了肯定要试穿”。在将退回的衣服进行拆包处理后,网店负责人发现其中有5件被穿过,并在朋友圈晒图,对二次销售有一定影响。

(二)案例解读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十五条明确指出“经营者采用网络、电视、电话、邮购等方式销售商品,消费者有权自收到商品之日起七日内退货,且无须说明理由,但下列商品除外:消费者定作的;鲜活易腐的;在线下载或者消费者拆封的音像制品、计算机软件等数字化商品;交付的报纸、期刊。除前款所列商品外,其他根据商品性质并经消费者在购买时确认不宜退货的商品,不适用无理由退货。消费者退货的商品应当完好。经营者应当自收到退回商品之日起七日内返还消费者支付的商品价款。退回商品的运费由消费者承担;经营者和消费者另有约定的,按照约定”。

《消費者权益保护法》中关于7天无理由退货的制度其设立的初衷是为了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但是就目前来看,其同时也存在消费者权利被滥用的可能。像在上述案例中所陈述的那样,类似女性买家购买商品之后对其进行使用再退货的现象在电商平台屡见不鲜。遇到这种事情,大多数店主会选择息事宁人,因为害怕拒绝退货退款请求之后,买家会对所购买的商品给出差评,而差评对一个店铺来说是“致命”打击。因此,经常网购的上述生活实例中的女性买家正是由于对网购流程十分熟悉,才抓住了卖家害怕差评的心理,再加上有7天无理由退货作为保障,才会做出穿过再退货的行为。对此,在现有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基础上,进行交易的电商平台也应当享有一定的鉴别权,设立相应的评判机制,并对其进行细化,这样才能在既保证消费者权益的同时,也保证了经营者的权利。

三、因为相貌引发的纠纷

(一)生活实例

高女士欲到某酒吧消费,但却3次被该酒吧的工作人员拦截在外,不允许进入,当高女士询问该酒吧的工作人员自己被拦截的理由时,得到的回复却是“面容不好看,出于担心影响酒吧生意的考虑故不允许其进入”。高女士感觉自己受到了人格侮辱,遂向人民法院提出诉讼,以该酒吧人员侮辱自己人格为由要求该酒吧赔偿其精神损失费5万元以及经济损失2847元,此外,还应当对自己进行公开道歉。因为长相引发的纠纷侵犯了高女士作为消费者的哪些权利呢?

(二)案例解读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十四条是这样明确规定的“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务时,享有人格尊严、民族风俗习惯得到尊重的权利,享有个人信息依法得到保护的权利”。但在上述案例中,酒吧工作人员却以高女士面容不好看为由拒绝其作为消费者进行消费,这实则侵害的是消费者进行消费行为时的人格尊严,同时也使得她作为消费者进行自主选择服务经营者的权利受到了侵害,因此,高女士向法院提出诉讼,要求酒吧对自己进行公开赔礼道歉以及赔偿精神损失和经济损失的诉求是有着切实的法律依据的。

四、买东西却吃进了医院

(一)生活实例

居民李某家里因中午家里来亲戚,在某农贸市场个体商户处王某处购买了2斤牛肉,购买的时候,李某感觉这些牛肉有些发黏,便特意询问王某其是否坏了,又是否能正常食用,王某回答,都是新鲜肉,肯定没有问题。考虑到自己平时牛肉购买较少,不具备正常辨别的经验,而王某又是专门卖牛肉的,听他的肯定没错,李某便很痛快地支付了2斤牛肉的钱。当天中午,李某一家同做客的亲戚将购买的2斤牛肉吃光了。不料,下午4点,李某一家加上亲戚共有6人发生腹部疼痛、腹泻等典型的食物中毒症状,共花费医药费3000余元。后来,经调查,王某处卖的牛肉是隔夜的,没有经过冷藏保存和必要的防腐、防蝇等健康方面的消毒措施,因此致使李某购买并食用牛肉之后出现了多人食物中毒的症状。李某要求王某对自己进行经济及精神上的赔偿。

(二)案例解读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七条明确指出“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务时享有人身、财产安全不受损害的权利。消费者有权要求经营者提供的商品和服务,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的要求”。在上述案例中,王某对隔夜的牛肉继续进行销售,期间并未采取任何能保证牛肉不变质的健康防护措施,这在很大程度上属于无视消费者人身健康安全的行为,侵害了李某等消费者的生命健康权与财产安全权;《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八条规定“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消费者有权根据商品或者服务的不同情况,要求经营者提供商品的价格、产地、生产者、用途、性能、规格、等级、主要成分、生产日期、有效期限、检验合格证明、使用方法说明书、售后服务,或者服务的内容、规格、费用等有关情况”,但是王某却在李某询问其牛肉是否坏了,又是否能正常食用时却回答都是新鲜的肉,肯定没有问题,这便侵害了李某作为消费者所享有的对所购买商品知悉其真实情况的权利。综合上述分析来看,王某应对李某进行经济及精神上的赔偿。

五、结束语

生活中有法律,法律与生活息息相关。《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作为与我们每一个消费者密切相关的一部法律,其应当作为我们生活的重要支撑性力量。在日后的学习及工作实践中,我将进一步挖掘生活实例中蕴含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相关条款,力求以最真实的故事最简单、清晰地分析《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原本稍显抽象与复杂的法律法规,也能让更多的人都能对《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这一法律法规真正用到每一名消费者的日常消费过程之中。

参考文献:

[1]丁莉.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特点[J].法制博览,2018(11).

[2]杨宏涛.从日常网购活动看消费者权益保护的不足与完善[J].财经界,2018(11).

[3]韩博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自愿原则研究:大数据时代下的局限与对策[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7.

[4]姜庆文.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价值取向[J].中外企业家,2018(2).

◎编辑 武生智

作者:马莹云

第二篇: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调整医患关系之探

[摘要]目前我国调整医患关系的法律法规明显滞后于社会发展的需要,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好医患关系;完善相关立法就成为人们广泛关注的焦点。本文从医患关系的法律性质分析及我国医患关系的现状入手,旨在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以下简称《消法》)来调整医患关系。

[关键词]消费者 医患关系 法律属性

一、医患关系的法律属性界定

(一)医患关系的法律性质

关于医患关系法律性质的界定,我国学术界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认定,但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三种观点:

1、民事法律关系说

关于医患关系的法律性质,许多学者认为医患关系就是民事法律关系,所以应该由《民法》来调整,一方面认为医患双方之间不存在平等的合同关系,医务人员的过失造成患者身体上的损害,即构成了侵权行为,由此产生的纠纷使用侵权行为法。另一方面则认为患者到医院挂号的行为属合同中的要约,医院发给挂号单属承诺,因而医患关系属合同关系,由此产生的纠纷使用合同法。

而《民法通则》第2条明文规定了关于民事法律关系的概念,即“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根据这一定义可以看出医患关系并不完全等同于民事法律关系,它并不具备关于民事主体平等的特征。一方面,医疗机构和患者之间的平等也仅是形式上的平等,而在事实上,医患双方的法律地位根本就不平等。例如,医疗机构在诊治的过程中,由于对患方的疾病情况、诊疗方案的选择等多方面具有更多的专业知识,所以医疗机构在医患关系中处于主导地位;而患方只能属于从属地位。另一方面,民事法律关系的基础是等价有偿,但在医患关系的实际运行中,社会对医疗机构提出了超出民事法律关系医患之间也不存在等价有偿的特征。

2、行政法律关系说

行政法律关系说认为,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在性质上属于公益性的事业,同时我国各类医疗机构的日常业务中,其职权、职责均发生在卫生行政法规的相关规定的范围内。所以认为医患关系是行政法律关系范畴中的行政合同关系。而医患行政合同关系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而在我国,医院显然不是行政机关,医务人员也不是行政人员或国家的公务员,因此将医疗行为和医务人员都纳入行政授权的范围内来解释未免有些牵强。并且,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医疗的有偿性、风险性也日益显现出来,这同时也是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方向之一。因此,行政法律关系说也存在一定的缺陷。

(二)本文关于医患关系法律性质的界定

我国《消法》只规定了消费者受《消法》保护的范畴,并未对消费或消费者做出明确的界定。但《消法》第2条规定:“消费者为生活消费需要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其权益受本法保护。”从该条规定来看,消法并未排除消费关系,患者为满足其健康和生命的需要而接受医疗服务行为不应排除在消费关系之外。

二、目前我国医患关系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一)医患关系的现状

近年来,尽管医疗卫生管理部门和医疗机构为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进行了积极的探索。许多医院实行开放式管理,建立医患沟通监督机制,保证医疗信息畅通,在这方面取得一定成效。但是,医患关系紧张,彼此缺乏信任,医疗纠纷增加,是当前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根据中国医院协会2005年的相关调查显示:全国三级甲等医院每年发生的医患纠纷中,要求赔偿的有100例左右,到法院诉讼的有20~30例,赔偿的数额三级甲等医院一年一般在100万元左右;此外,全国有73.33%的医院都曾发生过患者,及其家属使用暴力殴打、威胁、辱骂医护人员的现象;59.63%的医院发生过因病人对治疗结果不满意,扰乱医院正常诊治秩序、威胁医务人员人身安全的现象;76.67%的医院发生过患者及其家属在诊疗结束后拒绝出院,且不交纳住院费用的情况;61.48%的医院发生过病人去世后,病人家属在医院内摆设花圈、烧纸和设置灵堂的事件。医患纠纷的频频发生极其恶劣的负面影响,既扰乱医院正常的医疗工作秩序,又使医患关系更为对立,医患纠纷使医患双方的关系更为紧张。

(二)医患关系纠纷原因分析

现阶段造成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政府投入不足和医疗保障制度不健全

世界银行在2009年11月4日发布的《中国经济季报》中指出,中国财政部提供的数据显示,2009年在医疗健康领域的投入占GDP的1.2%;我国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22%。而卫生总费用仅占世界卫生总费用的2%。政府对医院的投入和补偿不到位,医务人员的技术价值、知识价值、风险价值得不到充分的体现,医务人员的劳动得不到合理的回报,收入与付出不成正比。为了医院的发展和壮大,医院管理者必然会采取一些经营措施。再加上我国现行医疗保障体系及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制定不能与市场经济相吻合,全民医疗保险体制不健全,社保、医保覆盖面有限,大部分人民群众没有医疗保障,而有社保者医疗费用自付比例也在明显增高,因此医疗费用的支出与期望疗效不相符合。医疗费用自付比例高,一旦患者死亡或伤残等,患者及其家属就有一种人财两空的感觉。据资料表明:许多国家由于有健全的全民医疗保险体制,全民参加医疗保险,绝大部分的医疗费用都由保险公司来承担,不会由个人支付高额的医疗费,很少有医患问的冲突。

2、调整医患关系的法律不够完善。

我国的医疗纠纷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呈现逐年上升的势头,各地市卫生行政部门的资料表明,每年接待的纠纷案件几乎是呈倍数增长。中华医院管理学会维权部2001年对全国326所医院进行了纠纷状况的调查,发现发生率为98.7%。在所有纠纷中,通过法律途径解决的仅占10.8%。医疗暴力的频频发生,医患的紧张日渐加剧,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目前我国具体调整医患关系的法律不够完善,医患关系不能得到适当的处理,患者权利在公力救济无法给予保障时,转而采取原始的私力救济方式。

3、患者维护自己权利的意识增强了,对医学抱有很高的期望

随着法制建设的不断完善,患者及其家属自我保护意识增强,在遇到权益受损时,会主动采取各种行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并且人们的健康意识也在不断地增强,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关心自己和家人的健康,对疾病和诊疗更加重视。而病人缺乏医学专业知识,对医疗服务的特殊性不是很能理解。对疾病本身可能的并发症,对实行抢救措施可能发生的某些不良后果以及对医疗过程中可能会发生的医疗意外等不能客观认识,因而不能正确对待医学的无奈。

三、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来调整医患关系的可行性

患者属于消费者,医疗机构具有营利性,是经营者。患者就医是一种消费行为,医患两者之间成立契约关系。医患关系属于经营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因此,应该将医患关系纳入《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调整范围。

(一)医疗服务是《消法》中消费者最重要的服务和消费

判断医患关系是否可以适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关键在于认定医药服务是否符合《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2条规定的“消费者为生活消费需要购买、使用商品或接受服务”的规定。医疗服务应当属于一种生活消费。看病、治病是人们为了生存和发展所必不可少的活动,与吃饭、穿衣一样是基本的生存需求。如果说吃饭穿衣是人类积极意义上维持生命个体活力必需的活动,那么看病吃药则是人类消极意义上排除生命个体活力丧失并阻止个体活力衰弱的活动。二者虽然方式不同,但目的并无二致,即都是为了健康地生活。因此,医院提供的医疗服务及其出售的药品都属于生活消费的范畴,医院与患者之间建立的医疗服务合同符合消费合同的法律特征。

(二)《消法》规定的消费者权利与经营者义务完全适用于医疗服务合同。

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2章“消费者的权利”规定,可以归纳出在医疗服务合同中消费者享有的权利,主要有如下:

1、安全权

患者在购买、使用药品和接受诊疗服务时享有人身、财产安全不受损害的权利。因此,医疗机构必须得保障患者人身与财产的安全。

2、知情权

患者有权知悉其购买、使用的药品或者接受的医疗服务的真实情况。除了按照医疗行业的惯例,可以为了患者的健康而实行必要的保密外,医方应当尊重患者的知情权,确保患者能够掌握有关治疗措施、治疗风险与病情的真实信息。

3、自主选择权

患者有权自主选择医疗单位接受诊疗服务,即使是医保对象,他仍然有权在拟定的定点范围内进行选择;患者在合理的范围内,有权选择药品与医疗服务项目。

4、公平交易权

患者在就诊时,有权获得质量保障、价格合理、计量正确等公平交易条件,有权拒绝医院的强制交易行为。目前相当数量的医疗纠纷,就是产生于患方对医方存在重复计量、价格欺诈、出售伪劣药品的质疑。

5、损害赔偿请求权

患者就诊时受到人身、财产损害的,享有损害赔偿请求权。此项权利其实是对第1项“安全权”的救济手段。

6、获得知识权

患者享有获得有关治疗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方面知识的权利。

7、获得尊重权

患者在就诊时,享有其人格尊严、民族风俗习惯等得到尊重的权利。

8、监督权

患者享有对药品和医疗服务质量以及保护患者权益工作的监督权。

(三)我国的医疗单位事实上已是经营者,具有营利性

众所周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医疗体制也在不断地改革,大部分医院已从福利性的纯事业单位逐步走上市场化和企业化运营的轨道,营利虽然不是医院唯一目标,但也成为维持其生存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目标。尤其是许多私人医院的产生和发展,许多个体诊所和个体行医的涌现,其活动的主要目标是追求营利。当然,追求营利并不是说要放弃其救死扶伤的道德目标,两者是不矛盾的。所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医院也逐渐具有某种经营者身份。正是由于这一原因,医院与患者之间的关系也越来越具有消费关系的特点。

参考文献

[1]古津贤,李喜,等.医事法学[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8.

[2]赵敏,等.医疗事故争议与法律处理[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

[3]李昌麒.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北京[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5.

[4]贺桔英.医患关系的现状分析及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对策[J].研究现代企业教育.2010.8.

[5]陈祥健,詹云燕.医患关系应纳入《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调整范围[J].福建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

[6]刘振华.医疗纠纷防范与应诉[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7]曲明.医患关系适用消费者保护制度的法律研究[J].广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2.

作者简介:许文婷(1984-),女,甘肃人,法学硕士,兰州商学院法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公司法;王娟(1983-)女,甘肃人,法学硕士,兰州商学院法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公司法。

作者:许文婷 王娟

第三篇:浅谈新《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网购后悔权

摘 要:2014年10月2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了新修订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以下简称"新消法")。新消法可谓是亮点多多,其中一个重要的修改就是将"后悔权"首次正式确定在我国的法律中。从"后悔权"制度本身法律性质出发,其在实践适用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保障后悔权制度进行探究。

关键词:新消法;后悔权;消费者权益

引言 :新消法的第二十五条规定:“经营者采用网络、电视、电话、邮购等方式销售商品,消费者有权自收到商品之日起七日内退货,且无需说明理由。”此条就是“后悔权”在我国法律中的规定。何为后悔权?顾名思义就是关于后悔的权利。它一般限于特定的商品或服务交易中,消费者对于所购买的商品或接受的服务,在法律规定的期间内可以享受到不用提供任何以往退货所需的条件就可以终止并撤销合同的权利。

一、后悔权的法律性质

后悔权制度的起源应该是来自于“无因退货”之原本是商家之间营销的手段,并非被法律所规定,但是在西方发达的经济市场竞争下,这种营销策略被许多商家使用。但是从本质而言,两者还是存在较大区别,因“无因退货”主要是道德层面的问题,并未上升到法律层面,因而对于“后悔权”需要对其法律性质做一个明确的定性。对于“后悔权”的性质,学界说法不一,但主要是在民法层面对其法律性质进行争辩,一说认为是民法上的形成权,即指权利人依单方的意思表示就能使民事法律关系发生、变更、消灭的权利,它的行使不以相对人的同意为要件,单方意思表达一经到达对方即为生效。另一说则是认为是合同法上的解除权。[1]即后悔权制度所涉及到的是消费合同,目的是让消费者摆脱消费合同的束缚,回到合同订立之初的状态。

“后悔权”其实在西方国家法律中早有定义,被称为“冷静期”或“冷却期”,如在美国,大约有40个州的法律就规定了后悔权制度如美国1972年的《关于在家中或其他特定场所交易中的冷静期规则》中规定,如果在私人住宅中以及特定场所的上门推销的情况下,可能会存在不公平或者欺骗性,如果交易的金额超过25美元的,消费者享有3天的“冷静期”。[2]而在欧盟2000年实施的《消费者保护<远距离销售>》中就对冷却期内赋予消费者有权单方面解除合同的权利。可见,很多国家都是将后悔权置于经济法的范围内,而我国此次新消法确定了“后悔权”,正是说明了其为经济法范畴的法律性质。消费者后悔权制度阻止了经营者基于其优势地位而逃避相关的法律责任和义务,从而有利保障了消费者的权利和利益。

二、后悔权的适用

新消法所规定“后悔权”,并不适用于任何的消费条件下。新消法规定了在“网络、电视、电话、邮购等方式销售商品”的情况下在适用“后悔权”。这一规定,很明显是从实际社会发展出发而制定的。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广泛使用,我国的电子商务以飞快的速度发展,各种网络商城显著成大壮大。2013年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的《电子商务企业诚信调查报告》显示,2012年消费者网购投诉主要集中在:到货时间、退款、退换货、物流快递等售后环节,这些问题占到投诉总量的一半以上,其中退换货成了老大难问题。[3]因而加强对网络等消费者的保护,修改消法是顺应社会发展的必经过程。

“后悔权”适用于网购等消费方式,对广大网购消费者而言,对于保护自身权益,无疑是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但是“后悔权”适用中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是不容忽视的。

首先,在新消法实施之前,其实很多规模较大的B2C电子商城,如京东,一号店,天猫等都实行了七天无理由退货的措施,但是对于一些C2C电子商城,如淘宝,主要由中小商家组成,统一执行“后悔权”制度,对他们而言无疑是增加了其负担,从而有可能利用各种手段规避相关内容,反而使后悔权制度起不到预期作用。

其次,对于“恶意退货”的问题,后悔权制度规定下,消费者的权益得到了保障,但是难免会出现“恶意退货”的现象,如此一来,商家的权益并不能得到很好的保障,也有可能成为商家之间恶性竞争的工具。

再次,对于7天的后悔权适用期限的限制也有较大争议。对于后悔权制度的适用期限,国外有些国家所规定的的冷静期是7天,如法国、英国等,韩国、瑞典、德国则是14天。新消法在借鉴其他国家规定的基础上,规定了7天的适用期。也有学者认为全部规定7天太过于一刀切,可以再细化到具体的商品和服务。如对代购,上门服务等可以设置为7天,但是对于一些电子产品等,可以适当延长期限,对于保护消费者权益更加有益。[4]

最后,对于后悔权行使的方式。在欧盟消费者权益指令规定,消费者有权在期间内根据成员国法律规定的程序,通过发送通知的方式撤回合同。如我国台湾地区《台湾消费者保护法》第19条规定,邮购或访问买卖的消费者,对所收到的商品不愿买受时,可以退回商品或以书面通知企业经营者解除买卖契约。[5]实践中,消费者通过文本的方式或中介平台的“退货选择”作出意思表示,一经作出即为生效,但对于消费者退回货物的时间未予以限制,直接损害了经营者的再次销售利益。

三、后悔权的保障

一项新制度的实行,不仅需要扎实的法律性质和良好适用,其相应的保障措施也是必不可少的。因而如何保障该项制度的顺利运行,从而进一步保障消费者的权益,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首先,应进一步加强经营者们的自律。许多的经营者面对后悔权制度都持反对的态度,正是因为这项制度限制了他们的行为,因此,经营者除了加强自律,规范自己的交易行为,也可以在这些经营行业内部组成一个行业协会,作为其行业自律监督机构,监督经营者的行为,从而从外部保证经营者的自律。

第二,加强行政机关和消费者协会的职能。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可以中精力查办一些数额较大的消费者后悔权案件,同时对于不积极协助消费者行使后悔权的经营者应给予行政处罚。而消费者协会,要主动对侵害消费者后悔权的交易进行揭露和批评,做好舆论监督的重要工作。

四、结语

其实“后悔权”的实质,就是秉持公平理念,平衡消费者和经营者之间信息不对称问题,保护消费者的权益。总体而言,新消法中增加“后悔权”对于保障我国网购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同时维护网购经济秩序,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都有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志鑫 《后悔权制度若干问题研究》 [J] 法制与社会201年第5期

[2]陈静静 《网络购物中后悔权的实施探析》 [J] 社会与法制 2013年第10期

[3]梁莺 《论网购“后悔权”的合理性以及完善建议》 [J] 社会与法制 2013年第9期

[4]牟笛 《新消法草案“后悔权”的理解与范围》 [J] 青春岁月 2013年12月

[5]李金镂《消费者“后悔权”的引入——兼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修正案(草案)》第24条之规定》 [J] 现代商场化 2013年第20期

[6]朱江枫 《论欧盟消费者撤回权制度在德国法中的发展》[J] 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3 年第4期

注:

[1]王志鑫《后悔权制度若干问题研究》 [J]法制与社会2001年第5期

[2]陈静静《网络购物中后悔权的实施探析》[J] 社会与法制 2013年第10期

[3]梁鶯《论网购“后悔权”的合理性以及完善建议》[J] 社会与法制 2013年第9期

[4]牟笛《新消法草案“后悔权”的理解与范围》 [J] 青春岁月 2013年12月

[5]李金镂《消费者“后悔权”的引入——兼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修正案(草案)》第24条之规定》 [J] 现代商场化 2013年第20期

作者简介:

潘明(1990—),女,浙江绍兴人,上海海事大学法学院2013级法律硕士(非法学)研究生。

作者:潘明

上一篇:资讯毕业论文范文下一篇:社工毕业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