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分层教学浅谈

2022-12-10

第一篇:高中数学分层教学浅谈

高中数学分层教学

《浅谈新课改下高中数学的分层教学》

内容:

一、分层教学是数学教学的必然

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片面强调数学的严谨性、逻辑推理的形式化,忽视数学的创造性;传统教学模式下的学习效果评价,只习惯于单凭考试成绩衡量学生的学习情况。这种单一的评价方式是典型的“应试教育”评价方式,对学生的素质教育极为不利。 面对21世纪的教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了四种最基本学习能力的培养,即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并认为学会合作是教育的最重要的基础,学会与人交流、与人合作、与人竞争、与人相处更是新世纪人生存的需要。以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的迅速发展,使我国中学数学教学模式的改革面临极好的机遇。我们倡导的“以人为本”教育理念,就是要承认差异,张扬个性,提高素质,丢弃传统的教学模式,而进行针对性、科学性、可行性的分层教学模式。

二、实施分层教学的前提条件

分层教学是“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性的、良性的发展”的教育观念下的一种教学实施策略。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分层教学,有三个前提:首先,要承认学生之间是有差异的,不仅有数学认知结构上的差异,也有在对新的数学知识进行同化或顺应而建构新的数学认知结构上能力的差异,还有思维方式、兴趣、爱好等个性品质的差异;其次,每个学生都可以学好数学。只要提供良好的数学学习环境,采取不同的对学习障碍的矫正策略,不同的学生都会有提高;第三,要求教师创造适合不同学生的教学环境,体现以生为本的教学观,而不是一味地要求学生来适应教师所创设的单调的、唯一的教学环境。课堂教学设计是实施分层教学的准备阶段。确定怎样的教学目标,是实施分层教学能不能达到预定目标的重要前提。 在我校高2004级我所教的两个班实施分层教学的过程中,对其教学目标的确定上,我突出了以下三方面考虑:首先,从现状看,我教的这两个班在数学上对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要求存在两个不同的层次:一个是学生达到会考水平的知识与能力层次,另一个是参加高考,进入大学进行深造的要求。两者都不可偏废。这就需要我对这两个层面的学生在知识与能力上做到心中有数。 其次,前边提到学生之间是有差异的,这种差异是产生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的客观要求。但有时,这种差异往往又不是显而易见的,甚至于一些被认为是学困生的学生,在某个时间、某个地点或是某个特定的知识点的学习上,其表现完全可能比优生更为出色。 因此,我对学生总是持有一种不带任何偏见的、动态的、发展的观点。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是处在第一层次和第三层次之间的学生,真正属于第三层次的学生(即其学习一贯地表现为达不到教学大纲的要求或是一贯地表现出存在学习障碍)实际上也只有少数。在进行分层之前,要对学生存在的学习障碍作深入了解。在我的学生中常有以下一些学习障碍的表现: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好动,坐不住;作题时书写经常忽视关键词语或数据,论证时逻辑混乱;做作业速度太慢;不愿对数学概念、定理、公式等作必要的记忆;不爱阅读或阅读理解能力差;上课没有记笔记的习惯,不愿进行思考,所提问题层次低等。 另外,尽管我们承认学生的分层是动态的,但就具体的一节数学课来说,属于某一层次的学生数则是相对确定的,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应采取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

三、分层教学的实施

1 对学生进行分组教师首先必须掌握每个学生的学习现状,这样才能在教学中有的放矢。上学期,我教的是两个高二教学班(一个理科平行班、一个文科班),使用了一套难易适中的考题进行了测验,然后按测验成绩将学生分为A、B、C三个学习小组,其中A组为优秀成绩组,B组为中等成绩组,C组为基础成绩组。在分组的过程中我尽可能地避免使用“差生”一词,我是这样对学生讲的,A组为竞赛组,B组为提高组,C组为基础组,同时我还引用了另一种说法,就是A组为金牌组,B组为银牌组,C组为铜牌组。这样学生即使分在了C组也不会有什么自卑感。同时我对学生说,我们的分组只是暂时的,每一次测验我们都会对学生进行重新分组,并且在学习中途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情况参加高一级小组的学习。

2 分层备课对学生进行分组后,我在备课时对某些习题的安排便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了分层设计,对A、B、C组的同学分别提出不同的要求。 3 分层作业为了使学生学有所获,我对学生的课堂作业也是分层布置的,我给A组同学布置的作业经常是那些高考题或者是与高考题难度相近的题目,这可以巩固他们所学的知识,充分发挥他们的空间想像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达到优良的学习效果;给B组同学布置的就是那些中等难度的题目,给C组同学布置的当然就是那些课本上的基础题了! 4 分层辅导我采用了让学生之间相互辅导的办法,即通过对口扶贫的方式进行辅导,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办法是,课外直接对A组的同学进行辅导,B组的同学由A组的同学进行辅导,C组的同学由B组的同学进行辅导,这样,将全体同学的积极性都调动了起来。我对学生说,自己会做题还不表示你真正弄懂一道题,只有你讲解后别人能听懂才说明你自己真正懂了。另外,我给学生说,你们都是老师的助手,你们之间的相互辅导实际上也是在减轻教师的负担。

5 分层测验对学生的测验采用A、B、C三套不同的试卷,以使不同的学生在考试时都能将自己的水平发挥出来。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试卷,即C组的同学可以选择B组的试卷,同样,B组的同学也可以选择A组的试卷。每次测验后各个组进步较大的同学可以上升一个小组,而退步的同学则降到下一个小组。

6 总结与鼓励在教学过程中,我随时了解学生对所讲内容的掌握情况。如在讲完一个概念后,让学生复述,讲完一个例题后,请中等水平学生上台板演。对于基础差的学生,对他们多提问,让他们有较多的锻炼机会,自始至终让学生唱主角,对他们进行鼓励,培养其自信心,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成为学习的领路人。

四、收获与体会

自从我采用“分层教学法”之后,我觉得自己教得极为轻松,学生也学得非常愉快,数学教学成绩排名全年级第二(理科实验班第一),超过年级平均分20多分,在上学期期末参加“八校联考”时,我班数学成绩依然排名全年级第二,及格率是70%,超过年级平均分15分。通过以上的统计不难看出,尽管我采用分层教学的时间只有一个多学期,但是学生的进步是显著的。

总结分层教学中的一些得失,我有如下一些体会: (1)因为对学生进行了分组,并对不同的学生实行不同的要求,真正使“因材施教”落到了实处。

(2)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这样能使每个学生都在课堂上学有所获,兼顾了低差生。

(3)在分组的过程中以A、B、C组出现,而不出现差生等词语,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

(4)在辅导的过程中,让A组的同学辅导B组同学,B组同学辅导C组同学,既培养了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同时又减轻了教师的负担。 (5)由于分组的情况将随时因学生的成绩而改变,A组的同学不愿降到B、C组去,同时B、C组的同学又希望能升到A组来,这样便将竞争机制引入到了教学之中。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要使“因材施教”落到实处,使全体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最大限度的发展,实施分层教学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第二篇:高中数学分层教学初探

湖北省江陵县实验高级中学

潘芝忠

邮政编码:434100

一、 “分层次教学”的必要性

高中学生处在心理和生理的快速发育期,他们的教育背景、家庭背景、对事物的接受能力等各方面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而数学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学科,学生们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由于心理特征和生理特征都存在差别,会产生不同的学习效果;对数学的兴趣和爱好,对数学知识的接受能力的差异也是客观存在的。尤其是普通高中,班级学生素质更是参差不齐,不同学生对数学知识的领悟力与掌握能力的差距明显,这势必对高中阶段的数学教学带来负面影响。此外,初、高中教材编排体系不同,教学内容脱节,而教师在教学中又常常忽视初高中知识的衔接问题,易造成高中学生接受新知识的困难。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在高中数学教学中仍采用“一刀切”,不顾学生水平和能力差异,以为教学就是把学生聚在一起上课,势必造成“优生吃不饱,差生吃不了”的现象。这样,就不能很好地贯彻“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原则,不利于全体学生的充分发展,甚至会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这根本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面对这些现实情况,在普通高中数学教学中试行“分层次教学”的教改实验,就显得格外重要。

二、 “分层次教学”的指导思想

“分层次教学”是教师的教学要适应学生的学习,在同一班级里,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存在差异,因此,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就要全面地考虑到班级的各类学生,设计的问题应随学生的思维水平的不同而有所区别。对思维水平低的学生,问题设计的起点低一些,问题的难度小一点,思维的步骤铺垫得细致一些,使他们都能感受到成功的快乐,从而提高学习的兴趣;对于思维水平能力较高的学生而言,问题设计的起点就可高一些,问题的难度大一点,思维的跨度大一些,使他们的聪明才智得到充分的利用,从而享受到挑战的快乐。教师要让上、中、下三层的学生之间的距离逐步缩短,即平时我们所说的“培优转差”工作力度一定要加强,在照顾优生的基础上,还应化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帮助那些所谓的“后进生”,让他们逐步向中、上层靠拢,从而使班级发展趋于均衡。

三、 “分层次教学”的数学课堂实施

1.创造良好的环境。分层次教学中的分法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其指导思想是变传统的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是成绩差异的分层,而不是人格的分层。分层不要给差生增加心理负担,前期必须做好分层前的充分的思想工作,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学习成绩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分层次教学的目的不是人为地制造等级,而是采用不同的方法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成绩,让不同成绩的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潜力,以逐步缩小差距,达到班级整体优化。分层次教学的原则是在完成《大纲》任务的前提下,对学生个体要求有所不同,使学生心理平衡,互相帮助,形成一个团结友爱的集体。

2.学生层次化,体现学生自愿,因能划类,依类分层。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数学基础、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成绩的差异和提高学习效率的要求,结合教材和学生的学习可能性水平,再结合高中阶段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及性格特征,按教学大纲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中层目标、发展目标这三个层次的教学要求,可将学生依下、中、上按2:5:3的比例分为A、B、C三个层次:A层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即能在教师和C层同学的帮助下掌握课文内容,完成练习及部分简单习题;B层是成绩中等的学生,即能掌握课文内容,独立完成练习,在教师的启发下完成习题,积极向C层同学请教;C层是拔尖的优等生,即能掌握课文内容,独立完成习题,完成教师布置的复习参考题及补充题,可主动帮助和解答B层、A层的难点,与A层学生结成学习伙伴。分层次教学的主体是班级教学为主,按层次教学为辅,层次的区分直接影响到“分层次教学”的结果。

3.在教学各环节中开展“分层次教学”。

(1)教学目标分层。分清学生层次后,要以“面向全体,兼顾两头”为原则,以教学大纲、考试说明为依据,根据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学生的认识能力,将知识、能力和思想方法融为一体,合理地制定各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并将层次目标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对于教学目标,可分五个层次:①识记。②领会。③简单应用,④简单综合应用。⑤较复杂综合应用。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学目标要求是不一样的:A组学生达到①-③;B组学生达到①-④;C组学生达到①-⑤。例如,在教“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公式”时,应要求A组学生牢记公式,能直接运用公式解决简单的三角函数问题,要求B组学生理解公式的推导,能熟练运用公式解决较综合的三角函数问题,要求C组学生会推导公式,能灵活运用公式解决较复杂的三角函数问题。

(2)课前预习分层。针对高中生阅读理解能力相对提高,学习的目的性、自觉性明显增强的特点,只要教师能深钻教材,领会一“纲”两“说明”之精神,把握其弹性,根据己定的教学目标,明确提出各层次的预习目标,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看书预习方法,就会获得满意的预习效果。比如,让高一学生预习时,可要求A层学生主动复习旧知识,基本看懂预习内容,试着完成相应的练习题,不懂时主动求教于别组的学习伙伴,带着疑问听课;B层学生初步理解和掌握预习内容,会参照定理、公式、例题的推演自行论证,并独立完成练习题,遇到困难时,能自觉复习旧知识,能主动求教或帮助别组;C层学生深刻理解和掌握预习内容,定理、公式要主动推导,例题要先行解答,能独立完成相应的习题,力求从理论和方法上消化预习内容,并能自觉帮助别组同学。

(3)课堂教学分层。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的双向交流,调动双边活动的积极性是完成分层次教学的关键所在,课堂教学中要努力完成教学目标,同时又要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保证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学有所得。在安排课时的时候,必须以B层学生为基准,同时兼顾A、C两层,要注意调动他们参与教学活动的比率,不至于受冷落。特别是一些深难的问题,课堂上可以不讲,课后再给C层学生讲。课堂教学要始终遵守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由简到繁,逐步上升的规律,要求不宜过高,层次落差不宜太大。要保证C层在听课时不等待,A层基本听懂,得到及时辅导,即A层“吃得了”,B层“吃得好”,C层“吃得饱”。从旧知识到新知识的过渡尽量做到衔接无缝、自然,层次分明。

(4)布置作业分层。在教完一个概念、一节内容后,学生要通过做练习来巩固和提高,因此课后布置多层次习题是分层次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课后作业一刀切,往往使A组学生吃不消,C组学生吃不饱。为此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布置不同的课后作业,一般可分为三个层次:A层是基础性作业(课后练习),B层以基础性为主,同时配有少量略有提高的题目(课后习题),C层是基础性作业和有一定灵活、综合性的题目(课后复习题)各半。布置作业要精心安排,一般学生在20至30分钟内完成,分层次布置作业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能力,并由学生选择适应自己的作业题组,克服了“大一统”的做法,使每个学生的思维都处于“跳一跳,够得着”的境地,从而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尽量减少抄袭作业的现象,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5)单元考核分层。每一单元学完后,均安排一次过关考核,它以课本习题为主,着重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根据A、B、C三层次学生的实际水平,同一份试卷拟定出不同层次的单元测试题,提出不同的要求,供三个层次学生按规定要求自由选择完成,也可直接注明部分题只要求A层学生完成,部分题只要求C层学生完成(可用附加题形式)。就是在统考中,也可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目标,如上次考50分的,这次考60分就算达标了。在每次考核后,每层次的人员应作适当的变动,如A、B层中成绩最好的两名学生分别升为B、C层,而B、C层中成绩最差的两名学生分别降为A、B层。这样一来,基础差的学生感到有奔头,基础好的学生不敢有丝毫放松。 (6)课外辅导分层。教师要做好补缺、提高工作,充分利用课余时间,积极开展第二课堂,因材施教,给没有过关的A层学生补课,给C层学生增加次竞赛讲座。这样可进一步使A层学生“吃得了”,能奋发向上,C层学生“吃得饱”,能充分发展,形成一种你追我赶的学习气氛。

四、“分层次教学”的学生评价原则

1.根据学生层次对学生进行合理评价,既保护了学生自尊心和自信心,又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感到轻松自如,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生分层是通过学生学生自我评估完成的,完全由学生自愿选择适合自己的层次,这样既充分尊重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切实减轻了学生的心理负担。

2.评价的目的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各层次学生的数学成绩有一定的提高。分层次教学符合因材施教原则,保证了面向全体学生,并特别重视对后进生的教学力度。由于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的知识、技能、智力和能力都有所发展。由于教学目标和教学进度符合学生的实际,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又是全体学生成绩都有不同层次的提高。

第三篇:浅析高中数学分层教学

有人这样预言:今后各国的激烈较量,不在战场,而在课堂。如何推进教育创新和素质教育,中国从孔夫子时代起就一直倡导“因材施教”,但几千年来,“因材施教”却还是难解之题。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的呼声越来越高。在高中数学学习中,由于初中教材难度不大,表述形象通俗研究对象是常量,侧重于计算和形象思维,学生易于接受,而高中教材内容的深度、广度、和能力要求都有了较大的变化,许多内容难度大,方法新、对理解和分析的能力要求较高。从而两级分化的问题极为突出,特别是刚升入高中对这些变化往往不能很快适应。要改变这种状况,因材施教显得极为必要。对学生进行分层目标教学,是使全体学生共同进步的一个有效措施,也是使因材施教落到实处的一种有效的方式。

分层目标教学是教师在充分考虑学生存在差异的基础上, 根据大纲要求, 针对学生存在的共性和个性差异而采用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方法是在分析教材知识结构与学生认识发展过程的基础上, 将教学内容及其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划分为若干个子目标, 并确定知识点的不同层次要求, 分层施教、分层推进、分层提高。分层目标教学中可以减少中、差生的思维障碍。让每一个学生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达到自己预定的目标。

一、高中数学分层目标教学的必要性

我国正在实施教育体制改革, 改革的总体目标是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 注重素质的提高。而实施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目的, 以注意弘扬学生主体性, 形成健全人格为特征的教育。教学的主体(学生) 存在着差异, 这就要求教师从思想上接纳这些智力、兴趣、爱好、情感及个性心理不同的学生并从行动上帮助他们。在承认差异、把握差异的前提下, 对学生进行分析, 因材施教。教师在施教时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尽量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求知欲, 使每一个学生都学有所得。而分层目标教学可以达到这个目的。

二、高中数学分层目标教学的策略性

就学校教育而言, 课堂教学是教育的主战场, 是学生接受教育的主要渠道和中心环节。因此, 高中数学的课堂分层目标教学要讲究一定的策略性。

1.了解学生,对学生分层。根据班级学生的数学成绩、自主学习能力、智力情况等因素,结合学生自愿报名进行分层共分ABC三个层次。各层次内学生合理搭配,建立学习小组(每个学习小组由3-4位同学构成,并任命一名同学担任小组长)。中途根据学生的情况或请求可以随意调整一次。

2.目标分层。教学目标要分层次。教学目标的确定,要依纲扣本,结合学生的实际,针对不同学生的认知差异。目标分层是实施分层目标教学的重要环节, 它可以对各层次学生的学习起到定位、导向和激励作用, 并为学生的逐层递进设立台阶。按照学生的3个层次, 可将教学目标分为3类: A 基础目标大纲的基本要求, 为后进生制定; B提高目标大纲的较高要求, 为中等生制定; C深化目标大纲的最高要求, 为优等生制定。

3. 分层授课。对学生进行分层后,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要做到有的放矢。即教师在备课时便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层备课,在备课的过程中,对A、B、C层的同学分别提出不同的要求,这必须在集体备课时就体现出来。把学生分层的目的,在于分类指导,因材施教。依照教学目标起步低层、面向中层、顾及高层。所遵循的原则:

教师在一节课的授课中先采用集体观察、集体思考、集体讲授及归纳的方法, 而后让学生分类自学、分层质疑、分层练习、分类指导。这样可以避免出现有的学生听懂了, 又得浪费时间重新听一遍。而有的学生已经把初中数学的知识遗忘了, 这时要求老师个别指导, 帮助他们理解新知识。

整个课堂教学做到“分合”有机结合, 分而不散, 合而不死, 较好地解决各层学生间的动静支配的矛盾, 使各类学生的思维都处于活跃状态。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不断强化目标意识, 使各层次的学生都主动为达标而努力。例如在讲三垂线定理时,首先采用多媒体演示其形成、推理过程,它有助于观察力强、归纳能力强的同学掌握。画出定理的的结构图,有助于观察力强的同学掌握,对定理缩记为:线影垂直,则线斜垂直,再加多媒体三次闪烁强调,有助于记忆力好的同学掌握。对于难点,多设问,降剃度,或利用多媒体直观演示,减少思维的难度。下课前,检测目标达成情况。这样目标明确,该讲则讲,该练则练,该详则详,该略则略,减少了盲目教学的现象,提高了教学效率。

4. 练习分层,课后批阅,量化检测:设计多层次练习,供不同层次学生使用,从巩固知识、检查缺漏、培养能力三方面设计。

5.分层作业 。为了使学生学有所获,在对学生各层上课后对作业的要求也是不同的。基础题, 全班做; 提高题, 中等生、优等生必做, 后进生选做; 深化题, 优等生必做, 中等生选做; 还可以设计附加题让优等生做。这样就不至于优等生一下把题目做完了, 坐在那里没事干。

教学目标具有导向作用,教学目标不明确,讲课必定盲目,根本谈不上高效。只有目标明确,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减少走弯路,提高课堂效率,为此,我们还应做到:

1.尽量扩大消息反馈面,课堂上,先让学生发言,尽可能多的暴露问题,再由优生更正。这样,既解决了中下生的困难,又让优生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使教师的点拨落到了实处。课后批阅练习、作业,一个字、一个符号、一句话、填补知识点漏洞、数学思想方法的介绍,解题方法的指导、作题步骤、书写格式的规范、思想感情的交流,成了课堂教学的延伸。

2.扩大信息反馈的点。在教学的每个环节上都注意了解学生的实际,新授时先让学生动手练习,学生会做的地方不讲,学生不会的地方则由教师加以点拨。练习、作业的问题点出来,使其思考、改正。

总之, 分层目标教学是一种因材施教,“保底不封顶”的教学, 它可以充分调动每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具有面向全体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优点, 避免简单的重复, 提高课堂教学效益。随着教学活动的进行, 把学法指导寓于目标教学的各层次之中, 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充分有效的训练和提高, 培优补差, 分类推进, 能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是值得推广的一种教学方法。

第四篇:浅谈农村初中数学分层教学

江苏省宝应县小官庄镇中心初中 仲维景

【内容摘要】初中生在生理发展和心理特征上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对数学的兴趣和爱好,对数学知识的接受能力的差异也是客观存在的;在教学中采用“一刀切”的教学方法,已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分层教学”是一种符合因材施教原则的教学方法,它能面向全体学生,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学生“最近的发展区”,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有利于学生数学素质的普遍提高。本文针对农村初中数学教学实际,谈谈对分层教学的认识和实践。

【关键词】初中数学 分层教学 背景意义 理论依据 实施策略

一、农村初中数学实施分层教学的背景和意义

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已深入人心。数学教学更体现了“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素质教育是全面性的,普及的教育,而不是英才教育,是一种发展的教育。

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在一个有几十名学生组成的班集体里,每个人的思维品质、认知水平、学习能力都参差不齐,加之农村学校生源严重流失,多数家长对学生学习重视不够,一个班级“领头羊”稀少,学困生偏多,好的学生感觉课堂没有挑战性,而学困生则感觉在高手如林的班级中没有自己施展的舞台,产生学习负担和心理负担,上课不愿意回答问题,作业不会做,时间一长,学习的积极性逐渐丧失。

另外,对于农村初中,以中考升学率的高低去衡量办学的优劣的观念至今仍存在。现在实行的是九年义务教育,全体小学毕业生都就近入学,学生水平参差不齐,于是,多数教师往往不惜血本,绞尽脑汁,采用多种手段,搞“精英”教育,大大挫伤了多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严重影响了整体的教育教学质量,这显然与素质教育背道而驰。

基于以上现状,我们有必要使来源不同,所处环境不同,接受教育不同的学生都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得到相应的发展, 若教师在课堂上施行“齐步起,”“一刀切”;老师讲,学生听的话,就会造成有人“吃不饱”,有人“吃不了”;“吃不饱”的乏味,“吃不了”的生厌,不利于促进学生学习。而分层教学正是“因材 1 施教”,有利于全体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开发潜能,充分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独立分析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实施分层教学是很有必要的,也是有重大现实意义的。

二、分层教学的理论依据

“分层教学”是指教师针对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结构、潜力倾向和学习需求的不同类型而分群体选择不同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实施不同的教学方式,从而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教师恰当的分层策略和相互作用中得到充分发展和提高的一种教学模式。

麦克里兰德和阿特金森在《成就动机》一书中指出,所谓成就动机,是指驱动一个人在社会活动的特定领域力求获得成功或取得成就的内部力量。近年来,许多研究表明了成就动机在学生的学习行为中有着不可忽视重要作用。分层教学使更多的学生在自己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在每一节课内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能激发学生的成就动机,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渐渐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达到终身学习的目的。

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家布鲁姆在掌握学习的理论中指出:“许多学生在学习中未能取得优异成绩,主要不是学生智慧能力欠缺,而是由于水平能力没有得到适当教学条件的合理帮助造成的。分层教学就是要最大限度的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这种学习条件和全新的学习机会。”原苏联心理学家科鲁捷茨基对儿童的研究实验表明他们的数学学习能力存在着差异。所以只要把成绩和个性指标相近的学生分在一个层内,把教学目标分层化解于教学内容的安排、作业练习的布置、思想感情的教育和学习方法的指导之中,学生们将在原有的程度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三、农村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实施策略

“分层教学”是指针对学生知识、能力结构和学习需求的不同类型而分群体选择不同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实施不同的教学方式,从而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的一种教学模式。“分层教学”的内容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了解学情,划分层次,是实施分层教学的基础

对学生进行分层是分层教学的第一步,也是提高分层教学最重要的一步。只有对每个学生的学习现状了然于胸,在教学中老师才能有得放矢。因此每接一个班级,首先做的事情就是从各方面了解每一个学生,包括成绩、行为、家庭情况等。要了解这些是要花大量时间的,可以召开不同形式的学生座谈会、进行个别 2 访谈、重点家访以及向班主任和原来的任教老师了解情况等。然后在尊重学生意见的基础上进行分层,即成绩优秀生、中等生和学困生。其次,将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重新组合,编排学习小组。之后便是各小组各显神通,选组长,起组名,确定学习目标、口号。在此基础上,每个小组都制定赶超的小组,每个人也制定自己的近期目标、一学期目标和赶超的对象。这样既形成了小组之间的竞争,组员之间的竞争、同一层次学生的竞争,也增强了小组的团结互助。经过分层教学的试验,可以看出分层教学激发了学困生赶超的决心,他们的成绩得到明显的提高。

2、吃透教材,分层备课,是实施分层教学的前提

学生分层和分组再好,没有课堂上很好利用和切时发挥,那也只是形同虚设。因此分层备课就显得尤为关键。我在吃透教材和课程标准的基础上,按照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设计好分层教学的全过程。确定具体可行的教学目标,写清哪些属于共同目标,哪些属于层次目标。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还应有具体的要求,如对优秀学生要设计些灵活性和难度较大的问题,要求学生能深刻理解基础知识,灵活运用知识,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对中等学生设计的问题应有点难度,要求他们能熟练掌握基本知识,灵活运用基本方法,发展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而对学困生应多给予指导,设计的问题要简单些,梯度缓一点,能掌握主要的知识、基本的方法、培养基本的能力即可。如“利用求根公式解一元二次方程”一节教学目标可定为:

【共同目标】记住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并能用它来解一元二次方程。 【层次目标】

优秀生:能推导求根公式,并能熟练运用它去解决一些有一定难度的灵活性、综合性的问题,特别是涉及到判别式和二次项系数的题目;

中等生:理解用配方法推导求根公式的过程,并能用它去解决一些稍为复杂点的问题;

学困生:了解推导过程,记住求根公式,并能利用公式解决简单的问题。

3、面向全体,分层授课,是实施分层教学的核心

教学分层是课堂教学中弹性最大、最难掌控的部分,也是最考验老师创造性的部分。课堂教学分层是实施分层教学、培养创新能力的核心。在课堂教学中,一方面强化目标意识,另一方面课堂既有面向全体学生的环节,主攻基本目标,又有兼顾优、学困生的环节,分击层次目标。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说:“教 3 师的作用就是如何使每一个学生达到尽可能高的水平。”因此,为了鼓励学困生也能参与课堂活动,使课堂充满生机,同一个知识点,设计问题要有梯度,从简单的提问入手,给学困生更多的发言机会。适中的问题让中等生回答,比较难的问题让优秀学生思考回答。这样,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参与课堂活动。不管哪个层次的学生回答问题有困难时,我都允许同一组的同学帮忙。如果这一组都回答不出来,我会及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其他组的同学抢答。这样操作后,能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的精神,让他们始终保持强烈的求知欲。对于优秀生在教学中应注重启发他们思考探索,领悟基础知识、基本方法,以放为主,放中有扶,突出教师的指导,培养他们独立思考问题和逻辑思维能力。

例如:讲 “函数”一节时,我设计了如下一组问题:

(1)什么叫函数?

(2)为什么说“自变量x有一定取值范围?”

(3)为什么说“函数y有确定的范围与之对应?”

(4)x、y的取值范围可分别构成集合吗?它们有何特点与关系?

然后让学困生回答①题,中等生回答②题,优秀生回答③④题。通过提问分析,充分暴露出概念的形成过程。这样可调动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全体学生基本上搞清函数的概念,从而在“成功的体验”中,不知不觉中突破这一难点。

4、因人而异,分层练习,是实施分层教学的关键

学生要学有所获,老师想深入了解不同层次学生所掌握知识的情况,反映一堂课的教学效果,分层作业是核心环节。在作业的设计上,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题量、不同难度的作业,供学生选择。作业的层次安排得越恰当,越能真实反映一堂课的教学效果,对学生的巩固、提高越有利。因此,教师对作业要精心设计,合理安排,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作业的难易度与数量方面要有所区别。体现基本要求的题目,全体学生人人都必须做。随后,再补置适量的提高题,作为好学生、中等学生的必做题,也可作为学困生的选做题。根据作业的错误情况,教师再决定全班订正或分组订正,调节下一步的教学计划。这种分层布置作业的做法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都乐意完成适合自己的作业,基本上杜绝了农村初中普遍存在的抄袭现象。

5、内外兼顾,分层辅导,是实施分层教学的延伸

从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农村初中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是很低的。不少学生 4 根本没有预习课本及阅读数学课外读物的习惯,这就导致他们在数学问题的表述上不确切、不简练,理解上不全面、不透彻。因此指导学生开展第二课堂的学习是十分重要的。一般地说,学困生在课外除了完成布置的作业之外,还需要做好课本的预复习工作;课后各知识点的整理工作,在形式上可以自学或可以在优秀学生或教师辅助下自学。这样的预复习活动中既有独立思考、自我评价与检查,又有同学之间的相互切磋,为学困生的查缺补漏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对优秀学生要求他们做好课后的复习、整理工作,尤其是阶段的归纳整理工作。另外,我们鼓励优秀学生多阅读一些课外的资料,参加一些竞赛的辅导,使他们的数学潜能得到挖掘,数学能力有进一步提高。

6、及时反馈,分层评价,是实施分层教学的保证

分层评价是实施分层教学的保证。对不同层次的同学采取不同的评价标准,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功能和激励功能。具体做法是:采用个体和小组相结合的评价方式。个体的评价是:对学困生常表扬,不断发现其闪光点,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培养他们对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对中等生的学生采取激励制评价,经常性的鼓励加“警告”。而对优秀生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更加严谨、谦虚,不断超越自已。总之,通过分层评价可以充分调动各层次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兴趣,加强学生间的团结互助,以实现大面积提高数学的教学质量。正如一位德国教育家所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总之,实施分层教学能充分利用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内在的需求,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为学生创造了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同时也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提高了学习的效率。而如何使这种教学方法更好发挥它的作用,需要我们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学习和探索。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

[2]孔庆邮 《数学分层教学及研究性学习的探索实践与思考》 中学数学教学 [3]高小兵 《分层教学分类指导的层次目标和教学过程》 教育理论与实践

[4]付海峰 《在层次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

第五篇:高中数学分层教学论文 -

科研计划

高二数学组

我们组研究课题是分层次教学,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教学实践告诉我们:高中学生在生理发展和心理特征上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对数学的兴趣和爱好,对数学知识的接受能力的差异也是客观存在的。尤其是普通高中,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又存在能力差异,导致不同学生对知识的领悟与掌握能力的差距很大,这势必对高中阶段的数学教学带来负面影响。,。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在高中数学教学中仍采用“一刀切”,不顾学生水平和能力差异,以为教学就是把学生聚在一起上课,沿用过去同一教材下采用统一要求,同一方法来授课,势必造成“优生吃不饱,差生吃不了”的现象。这样,必然不能面向全体学生,充分照顾学生的个性差异,也就不能很好地贯彻“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原则,不利于学生的充分发展,甚至会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这根本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面对这些现实情况,在普通高中数学教学中试行“分层次教学”的教改实验,就显得格外重要。

一、 “分层次教学”的指导思想是教师的教要适应学生的学,在同一班级里,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存在差异,因此,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就需全面地考虑到各类学生,设计的问题应随学生的思维水平的不同而有所区别。对思维水平低的学生,问题设计的起点低一些,问题的难度小一点,思维的步骤铺垫得细一些,使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快乐,从而提高学习的兴趣;对于思维水平能力较高的学生而言,问题设计的起点就可高一些,问题的难度大一点,思维的跨度大一些,使他们的聪明才智得到充分的利用,从而享受到挑战的快乐。

分层教学的原则方法:分层次教学就是根据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学习能力的差异和提高学习效率的要求,结合教材和学生学习的可能性,按教学大纲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中层目标、发展目标这三个层次的教学要求,将学生依次分为相应的三个层次。分层次教学中的层次设计,使学生适应不同的阶段完成适应认识水平的教学任务,进行因材施教,逐步递进,以便“面向全体,兼顾两头”,逐渐缩小学生间的差距,达到提高整体素质的目的,这完全符合变传统的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的要求。

二、数学“分层次教学”的实施:过程步骤

1、创造良好的环境。分层次教学中的分法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其指导思想是变传统的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是成绩差异的分层,而不是人格的分层。为了不给差生增加心理负担,必须做好分层前的思想工作,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讲情道理:学习成绩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分层次教学的目的不是人为地制造等级,而是采用不同的方法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成绩,让不同成绩的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潜力,以逐步缩小差距,达到班级整体优化。分层次教学的原则是在完成《大纲》任务的前提下,对学生个体要求有所不同,使学生心理平衡,互相帮助,形成一个团结友爱的集体。

2、学生层次化——学生自愿,因能划类,依类分层。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数学基础、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成绩的差异和提高学习效率的要求,结合教材和学生的学习可能性水平,再结合高中阶段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及性格特征,按教学大纲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中层目标、发展目标这三个层次的教学要求,可将学生依下、中、上按2:5:3的比例分为A、B、C三个层次:A层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即能在教师和C层同学的帮助下掌握课文内容,完成练

习及部分简单习题;B层是成绩中等的学生,即能掌握课文内容,独立完成练习,在教师的启发下完成习题,积极向C层同学请教;C层是拔尖的优等生,即能掌握课文内容,独立完成习题,完成教师布置的复习参考题及补充题,可主动帮助和解答B层、A层的难点,与A层学生结成学习伙伴。分层次教学的主体是班级教学为主,按层次教学为辅,层次分得好坏直接影响到“分层次教学”的成功与否。

3、在各教学环节中施行“分层次教学”。

(1)教学目标层次化。分清学生层次后,要以“面向全体,兼顾两头”为原则,以教学大纲、考试说明为依据,根据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学生的认识能力,将知识、能力和思想方法融为一体,合理地制定各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并将层次目标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对于教学目标,可分五个层次:①识记。②领会。③简单应用,④简单综合应用。⑤较复杂综合应用。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学目标要求是不一样的:A组学生达到①-③;B组学生达到①-④;C组学生达到①-⑤。例如,在教“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公式”时,应要求A组学生牢记公式,能直接运用公式解决简单的三角函数问题,要求B组学生理解公式的推导,能熟练运用公式解决较综合的三角函数问题,要求C组学生会推导公式,能灵活运用公式解决较复杂的三角函数问题。

(2)课前预习层次化。根据己定的教学目标,明确提出各层次的预习目标,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看书预习方法,就会获得满意的预习效果。比如,让高一学生预习时,可要求A层学生主动复习旧知识,基本看懂预习内容,试着完成相应的练习题,不懂时主动求教于别组的学习伙伴,带着疑问听课;B层学生初步理解和掌握预习内容,会参照定理、公式、例题的推演自行论证,并据此完成练习题,遇阻时,能自觉复习旧知识,能主动求教或帮助别组;C层学生深刻理解和掌握预习内容,定理、公式要主动推导,例题要先行解答,能独立完成相应的习题,力求从理论和方法上消化预习内容,并能自觉帮助别组同学。

(3)课堂教学层次化。课堂教学中要努力完成教学目标,同时又要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保证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学有所得。在安排课时的时候,必须以B层学生为基准,同时兼顾A、C两层,要注意调动他们参与教学活动的比率,不至于受冷落。一些深难的问题,课堂上可以不讲,课后再给C层学生讲。课堂教学要始终遵守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由简到繁,逐步上升的规律,要求不宜过高,层次落差不宜太大。要保证C层在听课时不等待,A层基本听懂,得到及时辅导,即A层“吃得了”,B层“吃得好”,C层“吃得饱”。从旧知识到新知识的过渡尽量做到衔接无缝、自然,层次分明。

(4)布置作业层次化。在教完一个概念、一节内容后,学生要通过做练习来巩固和提高,因此课后布置多层次习题是分层次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布置不同的课后作业,一般可分为三个层次:A层是基础性作业(课后练习),B层以基础性为主,同时配有少量略有提高的题目(课后习题),C层是基础性作业和有一定灵活、综合性的题目(课后复习题)各半。布置作业要精心安排,一般学生在20至30分钟内完成,分层次布置作业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能力,并由学生选择适应自己的作业题组,克服了“大一统”的做法,使每个学生的思维都处于“跳一跳,够得着”的境地,从而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A层的学生也没有过大的压力,可以减少抄袭作业的现象,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5)单元考核层次化。每一单元学完后,均安排一次过关考核,它以课本习

题为主,着重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根据A、B、C三层次学生的实际水平,同一份试卷拟定出不同层次的单元测试题,提出不同的要求,供三个层次学生按规定要求自由选择完成,也可直接注明部分题只要求A层学生完成,部分题只要求C层学生完成(可用附加题形式)。

(6)课外辅导层次化。教师要做补缺、提高工作,充分利用课余时间,积极开展第二课堂,因材施教,给没有过关的A层学生补课,给C层学生增加次竞赛讲座。这样可进一步使A层学生“吃得了”,能奋发向上,C层学生“吃得饱”,能充分发展,形成一种你追我赶的学习气氛。

三、“分层次教学”的效果

1、学生分层是通过学生学生自我评估完成的,完全由学生自愿选择适合自己的层次,这样既充分尊重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切实减轻了学生的心理负担,保护了学生自尊心和自信心,又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感到轻松自如,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分层次教学符合因材施教原则,保证了面向全体学生,并特别重视对后进生的教学力度。由于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的知识、技能、智力和能力都有所发展。由于教学目标和教学进度符合学生的实际,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由于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学生的数学成绩有一定的提高。

上一篇:高中数学学期工作总结下一篇:高中三年老师综合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