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分层教学研究论文

2022-04-24

◆摘要:数学是高中教育的主要学科之一,对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数学建模能力、数据分析能力及数学计算能力等核心能力有着重大意义。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高中数学分层教学研究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高中数学分层教学研究论文 篇1:

高中数学分层教学研究高中数学分层教学研究

【摘要】传统教学的一刀断模式对全部学生采用一样的方式进行教学,如此便忽视了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学生在心理、生理以及知识基础上均存在着差异,因此需要以不同的教学手段来对待,且分层教学就是这一问题的解决方法。本文结合笔者的实际教学经验,对高中数学分层教学策略进行简单的分析。

【关键词】高中数学;分层教学;教学策略

随着我国高中学生人数的不断增加,学生群体之间的差异日益增大,而数学学科中的差异更加明显。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如果仍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而不顾学生能力、水平的差异,则必然不能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不利于全体学生的能力发展,甚至使学生两极分化的现象更加严重。从而导致部分学生心理负担、课业负担沉重以及不利于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因此,高中数学的教学中要改革其传统的教学模式,应用分层教学模式,从而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一、分层教学的内涵

分层教学是指按照学习上的差异对班级内部的全体学生进行分层,并应用不同的教学目标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要求,以分层教学、分层辅导、分层训练、分层评价等方法来区别地对待学生,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方法。以学生的发展为宗旨是分层教学的指导思想。实施分层教学的基础就是学生的个体差异,在制订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的过程中,学生都要以层次来区别对待。

二、高中数学分层教学的策略

根据高中数学分层教学模式的原则,其分层教学策略既要考虑学生存在的个体差异,又要维护每名学生的尊严和利益;既要着眼于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又要注重根据个体差异为每名学生创造发展的条件;既要确保成绩优秀的学生更出色,又要促进学困生、中等生不断进步。

1将学生分层

通过调查分析初步确定各层、各班的学生人数,然后根据自主性原则,实施学生分层。对于不适应所在层次的学生,若学生自主要求调整层次的,应予以及时的调整;若学生未主动要求调整层次,则可以根据其学习的具体情况,与其谈心交流,说明利弊,动员其流动。若动员后由于不同原因仍然不愿意进行层次调整的学生,老师应尊重学生的决定,且在教学中应给予关注。总之,须应用动员流动和自愿流动相结合的方式,但最终要尊重学生个人的选择。例如,把同一位老师带的两个班的学生进行重组,结合学生的意愿,根据学生目前的学习能力和基础分成水平相近的甲、乙两个班级。对于分好后的班级,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兴趣、成绩等方面,进一步将同一班的学生(甲班或乙班)分为综合能力强和弱的A和B两个层次。

2将教学目标分层

新课标和素质教育对教学提出了整体的要求,教学目标则将这个要求进行了具体化,从而层次化了能力要求、明晰化了教学内容。制订详细的教学目标对全面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充分发挥素质教育的功能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例如在讲授“指数函数”一节时,制订以下教学目标:甲班学生达到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乙班学生达到思考、分析问题及初步解决问题的能力。一个学期以后,甲班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明显强于乙班。由此可见,教学目标分层效果的显著。

3将课堂教学分层

教师在完成每天的教学任务之后,必须给学生提出下节课需要预习的关键点,保证学生预习方向明确,针对性强。第二天上课的时候,针对预习的知识点,鼓励甲班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提问,不断创新。具体的,对甲班基础较好的A层学生积极引导他们独立思考,并启迪他们提出新问题;而对于基础较差的B层学生则启迪他们积极思考,尝试提出问题。这样,对于不同学生有针对性的分层教学以后,有利于每名学生潜能的充分挖掘,对学生将来的发展十分有益。

4将学生评价分层

根据对过程的关注,从学生对关键知识点的预习情况、作业完成质量、课堂上的积极的表现以及考试成绩四个方面去综合分析学生目标的完成过程,时不时地给学生动态性的评价,以此作为分层教学的依据,确保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对自己的学习成绩、学习状况有正确及时的认识,从而恰当地定位自己。在对学生进行评价的时候,必须用发展的眼光看学生,保证学生学习成绩和行为的评价是客观和准确的,以挖掘学生的潜能,激励学生自我提高,更大地实现自我发展。教学过程中,我们是这样做的: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订不一样的评价目标,对于不同层次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和学习状态的转变给予充分肯定。我们对甲班A层学生注重创新精神和竞争意识的培养,所以评价以激励为主,甲班B层次的学生侧重的是与A层学生竞争,评价则以鼓励为主;对于乙班A层学生,要使他们坚信还有更大的潜力可以挖掘,所以评价以鼓励为主,乙班B层学生,要让他们尝到成功的喜悦,因而评价以表扬为主。

三、结束语

作为一名高中数学教师,笔者见证了高中数学教学中分层教学的优越性:分层教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和学习能力,给课堂的教学带来了活力和生机,提高了教学的质量。因此,为了所有学生的个性发展,广大数学教学工作者应该积极探索以及应用分层教学模式。

作者:黄秀荣

高中数学分层教学研究论文 篇2: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数学分层教学研究

◆摘  要:数学是高中教育的主要学科之一,对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数学建模能力、数据分析能力及数学计算能力等核心能力有着重大意义。然而就当下高中数学教学的现状来看,还存在教学模式固定化、模式化,教学过程较为单一枯燥等问题,无法做到因材施教,也无法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多元化发展,教学效率不佳,因此,数学教师要认识到当下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及时转变教学理念,积极实施“分层”教学,依据学生的不同兴趣、智力、学习水平进行针对性教学,让每一位学生在数学学习上展现出的天赋最大化,实现教育资源利用的最大化,真正做到因材施教,进而有效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数学;分层教学

随着当代教学理念的改变,高中数学的教学侧重点也发生了变化,在当下数学课程中,教师应该要更加注重分层次兴趣教学,以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为基点,以促进学生综合发展为落脚点,及时改变教学策略,做好教学设计,全面提升数学课堂的有效性和实效性。传统数学教学更加倾向于模式化,这种教学模式虽然能够让学生参与其中,但无法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化发展,整体实效性较低,使得数学课程失去了原有的魅力和效果,所以在课程改革的浪潮中,教师要积极实施分层教学,采取全新的分层设计教学模式,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一、分层教学模式概述

分层教学即根据学生的不同基础和不同天赋划分为几个不同的群组,根据群组的实际水平选择适当的教学手段,进而实现针对性教学,达到因材施教的教学效果。在将学生划分为几个小组之后,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选择相应的教学目标、布置教学任务,进而有效促进数学教学效率的提升,实现学生的差异化发展,为学生形成能够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奠定基础。

二、高中数学实施分层教学的限制因素

1.教学理念限制。当下高中数学教学仍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展开教学活动,这种教学理念很大程度上会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自由和行动受到一定的限制。传统的数学教学更注重课本知识的讲解,教师难以构建出一个自由创造、自主探索的活动平台,学生已经形成了思维定式,教师是教学主体,然后一味的按照老师的安排进行相应的步骤操作,导致学生的主观能力和思维限制较大,学生的体验感和愉悦感较低,不利于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也无法做到因材施教。

2.课程设置限制。当下数学教学通常是围绕教学进行课程设置,而这种设置方式再次忽略了分层教学过程,不能做到因材施教,学生严重缺少根据自己兴趣、成绩开展数学学习的机会。当代数学教育更加注重根据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化发展,进而充分发挥出学生的长处,真正做到因材施教。然而就实际教学情况来看,由于教师和学生普遍缺乏对分层教学重视度,仍是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学生缺乏自主选择学习资源的机会,缺乏主动性和参与性。

三、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数学分层教学路径

1.合理进行分层课堂设计。教师首先需要根据学生的不同兴趣、不同需求、智力水平、潜在学习能力再结合课标要求对每一堂数学课程练习内容进行严谨的划分和细化设计,通常而言,教师可以将课堂练习划分为ABC三个层次,A类属于基础内容,其重心在于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让学生掌握基本数学知识、公式的运用,达到课程标注教学目标。B类属于拓展内容,教师通过添加一些多种形式的练习内容,实现学生的思维拓展,让学生的学习水平超出课程标注要求。而C类则倾向于自主探究,这类主要面对学习能力较强的优等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自主性、探究性练习。例如在高中数学三年级“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的教学中,课程主题为不等式解法和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要求学生根据不等式的性质,结合二次函数图像、一元二方程的根及一元二次不等式解集掌握不等式的解法。因此,教师可以将其划分为三个档次:A类为基本掌握不等式性质,运算性质,两个实数大小的比较,记住几个重要不等式。B类为拓展,即超出课堂教学的范畴,教材只是起到参考作用,需要学生根据自己的思维或者自主查阅资料,解决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教师作为指导或者辅助作用。而C类则是需要学生充分发挥出自己的创造性思维和自主学习思维,独立完成综合性较强的“不等式综合运算”,并灵活的运用运算规律,促进学生综合水平的提升。教师根据学生的基础水平进行划分:基础不好的学生选择A类,基础中等的学生选择B类,数学水平较高和学習能力较强的选择C类。

2.开展分层操作练习活动。在数学课程教学部分进行分层教学,其主要目的是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选择适当的教学资源,实现个性化指导和因材施教,让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出自己的特长,并根据自己的不同水平掌握基本技能。因此,教师要想充分发挥出分层教学的优势,就需要提升教学的教学水平、利用多元化和多元的评价标准,根据这些标准进行学生“分层”划分,并在课程中设计出不同的练习活动,并且教师要在活动中正确引导,时刻观察每一组学生的练习情况,真正实现因材施教。

四、总结

当代数学课程的教学方式、理念、模式等方面都发生了显著变化,但在数学课程的实际开展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学生水平不一,无法做到因材施教。所以,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数学教师要充分借助于“分层”这一新型教学模式,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进行针对性教学,强调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参考文献

[1]拉毛才让.核心素养背景下的高中数学分层教学探讨[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10):254.

[2]刘勇江.核心素养视域下分层教学模式在高中数学课堂中的合理运用[J].数学大世界(中旬),2020(10):58.

[3]王千方.刍议核心素养背景下的高中数学分层教学策略[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0(23):24-25.

作者:任少春

高中数学分层教学研究论文 篇3:

基于微课的高中数学分层教学研究

【摘要】随着我国现代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素质教育的不断渗透,学校教育倡导利用微课开展分层教学.信息技术不仅改变了社会,也为教学提供了很大的帮助.高中数学的教学模式在不断改革创新,高中生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而数学知识点烦杂且抽象,所以高中生可以借助微课提升学习数学的质量,教师也可以利用微课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开展更有活力的教学.基于此,本文将重点针对基于微课下的高中数学分层教学展开探究.

【关键词】微课;高中数学;分层教学

引 言

由于高中生面临着较大的学业压力,在课堂上也会出现跟不上教师思路的情况,导致学生之间的学习成绩出现了差异.在新课程目标改革的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师对分层教学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微课的引入为分层教学引入了新的教学活力,为学生的学习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教师将知识点制作成微课,方便了每个学生观看学习,学生也能够从中找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且得到提升,满足了各个阶段学生的学习,促进了学生的整体发展.

一、开展分层教学的原则

分层教学属于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高中数学教师利用它可以贯彻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教师需要根据所有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差异性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不同的教学指导.教师在分层教学时应该面向全体学生,制订教学设计时需要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在数学学习中达到知识饱和的状态.另外,高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坚持学生的主体性原则,将学生作为课堂主体,在分层教学中根据每个层次学生的特点开展适合的教学指导,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

二、基于微课开展高中数学分层教学的必要性

微课教学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吸收,教师在教学中开展分层教学,引入微课能够解决分层教学中的时间限制,使分层教学更加高效.教师在教学中需要避免“微效劳动”,而考虑全体学生的情况进行微课制作能够使数学教学质量得到提升.微课在分层教学中解决了个体差异问题,高中生之间存在着不同的学习差异,每个人的学习认知能力不尽相同,教师在教学中需要重视学生的差异.微课视频能够让每个学生在学习中根据自己薄弱的知识进行补习,有效解决了学生之间存在的个体差异问题.教师在借助微课构建分层教学时需要关注每个学生,尊重学生的差异,对每个学生进行适当的鼓励,让师生能够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除此之外,在信息技术指导的教学背景下,很多高中数学教师在课堂上会急于引进新型的教学方式,而部分教师在分层教学中对新型教学模式不太熟练,所以会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因此,微课构建的分层教学符合当下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教师在课前录制微课视频,减少了课堂的慌乱,并且能够利用微课随机应变地回答每个学生提出的问题,使得每个学生都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潜能.

三、基于微课开展高中数学分层教学的策略

(一)利用微课将学生资源分层

高中数学知识已经有了一定的广度和深度,数学课程标准对高中生的学习习惯和知识掌握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所以高中生很容易出现成绩波动,造成学生之间出现成绩分层,造成了两极分化.但是,高中数学教师需要面对所有的学生,无法顾及每个学生,所以教师可以抓住微课的优势,为学生开展资源分层,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够达到知识饱和的状态.在课前预习或者课后复习的过程中,教师可开展分层教学.学生在这两个阶段的学习会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所以教师需要重视对学生的分层教学.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将学生初步分为三个层次:成绩优秀的学生为A组,成绩一般的学生为B组,成绩不太理想的学生为C组.教师为学生制作三个层次的微课,将微课中的知识点进行分层,做到资源的准确分配,保证学生在课下能够顺利完成自主学习.

例如,在学生学习高中数学必修一第二章“二次函数的再研究”之前,教师应该对学生的相关知识掌握情况进行调查.在学习本单元知识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但是会有学生出现知识遗忘和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的情况,所以教师可以利用微课制作阶梯式的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视频.C组的学生需要在课前微课中对二次函数求最值的过程有基本了解;B组学生需要在微课中学习二次函数求最值、对称性和平移;A组学生需要在微课中学会所有前面的知识点,并且对二次函数解析式的求法有大概了解.这种阶梯式的分层预习保证了每个学生课前预习的有效性,也让学生树立了学习数学的自信.除此之外,教师可以在微课的关键节点设计提示语:“如果你对本节知识已经有了初步了解,可以进行下一步的预习;如果没有,可以反复观看本段内容.”学生会明确自身的预习目标,为接下来的课堂学习做好充足准备.

(二)利用微课将问题情境分层

高中数学教师想要利用微课对课堂的问题情境进行分层,首先需要对教学目标进行分层.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制订微课,为学生的课堂做出紧密计划.教师在教学中应该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调整提问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问答环节.教师可按照教学目标的难易程度设计微课播放顺序,在一定的情境下有针对性地向学生提出问题,保证每个学生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提升自信心.

例如,在学生学习高中数学必修一第三章“指数函数、幂函数、对数函数的增长的比较”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在微课中制订表格和图像让学生了解指数函数的图像、幂函数的图像和对数函数的图像之间的关系,学生会体会到类比研究的数学方法.在课堂上,教师将视频分为三步,学生集体观看指数函数、幂函数、对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的复习内容,教师在此向学生提问:“如何能够判断出哪个函数的函数值随x的增长速度增长得比较快?”教师根据学生观看微课视频的反应情况有针对性地提问学生,并且进行详细讲解,对于在预习中有了一定知识基础的学生,教师可以让这些学生先学习含有新知的视频,这样一来,学生在问答环节中明确了自身對知识的掌握情况,能够发现问题并且通过教师的引导完成对知识的认知,所有的学生都可以学到新的知识,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也有助于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

(三)利用微课将课堂练习分层

当学生利用微课完成课前预习和课堂学习之后,教师可以在课堂练习环节借助微课开展教学.这时,学生对新知已经不再陌生,但是会出现对知识理解能力的差异.教师可以将课堂练习分为三层:A层学生知识基础比较牢固,教师应该要求学生练习微课中的所有题目;B层学生对一般的知识能够理解,但是对综合性较强的知识需要进一步学习,所以教师可以让B层学生在课堂上练习巩固知识的习题;C层学生可能由于基础关系,并没有完全跟上教学进度,这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堂练习环节练习一些关于概念型的习题,强化知识基础.

例如,在学生学习高中数学必修二第二章“从速度的倍数到向量的数乘”的过程中,教师在学生对本节课知识有了初步理解和掌握之后,可利用微课为学生设计课堂的分层练习.教师在制作课堂练习环节使用的微课时可以设计十分钟的播放时间:其中前三分钟展示实数与向量积的几何意义等概念填空题目;中间三分钟展示向量共线的充要条件类习题;之后三分钟让学生练习实数与积、两个向量共线的几何问题;最后一分钟学生自行核对答案.这样的练习环节既能够让每个学生在合理的时间内答题,又能够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保证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

(四)利用微课将辅导反馈分层

教师在教学中的辅导反馈是必不可少的.高中数学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利用微课找出学生没有掌握的内容以及学生之间存在的差距,因为微课的显著特点就是不受时间的限制.在以往的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会因为上课时间有限而没有及时解决学生在课堂上没有理解的问题,学生在课后也无法得到教师的指导,导致积攒的数学问题越来越多,于是造成学习效果不理想.在新课程目标改革的背景下,教师可以借助微课在课前录制好讲解本节重难点知识的视频,在课堂上降低学生学习的紧迫感,让学生在课下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查漏补缺.另外,教师在课堂上借助微课对学生进行辅导,学生能够清晰明了地明确学习目标,对知识的理解也会进一步加深.

例如,在学生学习高中数学必修二第二章“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点的坐标”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三个层次小组,分层对学生提出本节的相关问题,小组之间互相讨论,A层学生为B层学生提供思路,B层学生为C层学生进行指导,每个学生都能够锻炼自身的思维逻辑能力.在学生结束讨论之后,教师利用微课为学生进行答疑,避免课堂上浪费时间,从而提高课堂辅导效率.在课堂结束之后,教师通过课后作业收集学生的学习情况,再次制订并调整后续微课,促进之后的分层教学.

(五)利用微课将课后作业分层

课后作业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环节,每个学生在课堂上接受知识的程度不同,因此,微课构建分层课后作业成为每个学生学习的重要工具.教师在学生学习完新课之后可以制订多个层次的课后作业,让作业成为每个学生延伸课堂知识的工具.学生在利用微课完成课后作业的过程中得到了学业水平的提高,教师的教学工作也会更加顺利.

例如,在学生学习了高中数学“二项分布与超几何分布”之后,教师可以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订必做题和选做题,学生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作业,这样的作业形式会让每个学生都获得成功的喜悦.教师在微课中首先可以制订复习板块,让学生能够在做作业之前熟悉本单元的基本知識与思想方法,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结构,之后开始做题,保证做题的准确性.在这其中,教师也可以在微课中加入对一些高考真题的解析,让学生能够自我激励,积极思考问题,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六)利用微课将测试评价分层

高中数学教师可以利用微课为学生做测试评价的分层,让学生明确自己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在核心素养的教学视角下,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所以教师可以利用让学生反向制作微课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测试.现在学校教育强调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学生在自主制作微课的过程中会对自己有一个透彻分析,并且提高自身的知识整合能力.在这期间,教师需要在学生制作微课之前进行规范指导,保证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制作自己力所能及的内容,从而完成准确测评.教师在学生制作微课完成之后,可通过学生的微课对其进行综合性评价,并且和学生完成激励性谈话,让学生能够在烦重的学业压力下感受到教师的关心,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高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积极贯彻新型教学模式,准确了解分层教学内容,让微课能够充分发挥其优势,促进每个学生都能够高效学习.教师可以利用微课对分层教学进行调整,让学生与教材充分融合.除此之外,教师应该认真对待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环节,为学生的灵活性学习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俞红梅.微课在高中数学分层教学中的运用[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10):261.

[2]王玉莹.高中数学分层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应用浅析[J].科幻画报,2019(12):65.

[3]王媛媛.基于翻转课堂的高中数学分层教学策略探究[J].教育界(基础教育),2019(09):53-54.

[4]郑伟.分层走班背景下高中数学微课教学模式研究[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19(18):62-65.

[5]刘国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的数学课的实践与思考[J].新课程(中),2016(09):187.

作者:张瑜

上一篇:个性化阅读下初中语文论文下一篇:夯实高校教学音乐艺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