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课堂教学策略

2022-07-24

第一篇:优化课堂教学策略

语文课堂教学优化策略

(一) 教学内容优化

教学文本作为教师教学活动开展的物质载体自然是开放的而非闭锁的,从而在课程知识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之间保持着必要的张力,为教师的创造性教学活动提供着可能性条件。新课程赋予了教师使用教材、超越教材进行教学的责任。新课程的教学过程只是“用教材教,而无需教教材”,教师可以在教学文本的自由空间中进行理智的思考解读。创造性地解读文本即对教学内容再思考。教师要对教学内容有深刻理解和独特的认识,有自己的思想和观点,形成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

(二)教学过程优化

传统的教学行为方式主要围绕预设的教学过程来进行,即按照课堂教学的一般程序、依据教材的逻辑、分解、设计了明确的答案。这样的教学过程一直以来让广大师生共同感觉到课堂的枯燥和乏味。而新课程改革中的教学行为方式主要强调预设的教学活动转化为富有活力的“动态生成”活动,让课堂打开无限的多种可能空间。课堂的优化形式也呈现多样性特点。预设是必要的,为了达到课堂目的一定会有提前设计因素,但并不需要对教学过程完全预设,因为真实的教学情境总是丰富多样的,它蕴含了无限的可能性与创造性。任凭事先如何周密设计,教师总会碰到许多新的不能预设的教学问题,教师若是对这些问题束手无策或处理不当,课堂教学就会陷入困境或僵局,甚至还会导致学生产生对抗。 在课堂上,师生协同活动教师除了按预定的计划实施教学外还必须关注课堂活动的状态,及时调整自己教的活动。正如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堂的所有细节,而是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的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动。”教学过程如何达到的预设与生成的相得益彰,能够充分折射出教师深厚的教学功底和充满灵性的教学风格,凭借已有的教学知识、经验和能力自如地驾驭嬗变的课堂,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效果。

(三)教学方法优化

当教学被归结为一种技术活动时,教师的个性化的风格,都被统一教案,统一进度等要求中,统一到他人的教学方法以及由那种方法所规定的标准之中,面对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教师难免要忍受削足适履的痛苦。。

实际上教师在教学方法方面进行创新和调适的可能空间是比较大的。通常人们所说的“教学有法而无定法”并不是放弃教师对教学方法的追求,而是教师在面对复杂的教学情境中如何做到内容、过程、方法的协调一致。教学过程的优化,就体现为知识的传授与认识指导上的方略。面对不同的课堂情景,可以选用不同的方法和原则,如启发诱导、因材施教、循序渐进、从做中学等方法与原则。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教师有了更多的自主权,个性特色的彰显,在课堂教学中达到最大可能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成为了教师的追求。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根据教学目的与要求,根据学生的特点与教学情境的特性来寻求适合自身的教学方法。事实上,方法的灵活选择、创造性运用甚至是新型教学方法的再创造都能够充分展示一位教师的教学功底和能力。在教学活动现场,教学实践者总会突破教学理论设置的框架,并按照自己的要求,确立起新的应对情景性需要的灵活多变的方法策略。

(四)灵活的教学智慧

面对复杂、动态的教学情境,教师如何才能做到内容、方法、过程与目的的协调统一,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这就需要教师的教学智慧。教学智慧给教师带来的是对教学内容丰富多样地解读,是对教学方法或教学策略恰当而合理地选择,是对教学过程中各种因素的有效和谐地整合,实现教师对预期教学效能的准确判断。这些往往与教师面临的具体的、复杂的、微妙的教学情境相结合,因此可以说每一次的课堂教学都是对教师教学专业能力的历练与考验。教师的教学智慧就是在无数次的历练与考验中不断获得丰富,由此教师才能够在教学实践活动中面对复杂不断调整自身以适应新的具体境遇,其教师专业能力在智慧性教学中得到提升。

教师的教学智慧需要教师有一双智慧的眼睛和灵巧的心灵,敏感地及时抓住每一个动态的教学资源,进行独具匠心的教学设计,创造性地教学。

(五)让学生在交往中学习

在授受式教学中,由于只是教师讲学生听,师生之间在课堂教学时间里没有或很少有交流的机会。即使有交流的机会,这种交流也是认知上的,而不允许个体经验和个体经验知识的进入。所以师生之间的交往大多限于课下、课外的交往。而这种交往也是非常有限的。 在交往教学中,交往意味着互动,意味着参与,意味着建构,意味着共同成长。传统的严格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两者将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对学生而言,交往意味着心态的开放,主体性的凸现,个性的彰显,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而言,交往意味着上课不是传授知识,而是一起分享理解;上课不是无谓的牺牲和时光的耗费,而是生命活动,专业成长和自我实现的过程。

(六)积极活化学生的思维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教师、文本之间是一种互动平等的对话关系,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创造性的理解作品,让语文课堂充满民主和谐气氛。教师要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真正让学生主动的探究,成为学习的主人;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感悟文本,主动构建知识。还要重视学生思维过程的培养,多角度的思考问题,开发学生的智慧。要把握的原则有:

1、渐进性原则 思维是认识发展的高级阶段,而认识的发展是由低到高逐渐过度,由简单向复杂发展。因此进行思维教学要循序渐进,按认知发展的规律逐步提高、丰富学生的思维。

2、持续性原则 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是持续的,伴随学习而发生的思维也应是持续的,这样学生的潜在的职能才能越多。

3、开放性原则 当思维训练达到一定程度后,引起思维活跃的因素或情景随时随地都可能出现,不一定就是教材内容,一件小事、一句话甚至日常生活中或社会中习以为常的小时间也可能成为启动思维的发条。

4、人文性原则 课堂教学应该教会学生欣赏、体验、共享书中和生活中的人、事、物的美善,进而激发学生的情感。思维教学中的人文教育又可以使学生具有人格力量,成为一个完整的人。

5、多元性原则 由于思维能力的差异性客观存在,也由于学生个人的经历背景不同,思维习惯、思维方式、思维过程及思维模式也是不同的,课堂中的思维教学呈现多元特征。教师可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支持、鼓励学生思维的这种多元化,使思维教学变得多样化。

(七)合理使用现代教学手段

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具有形象直观,突破时空的限制,增大信息量、提高课堂效率等诸多优点,但也不能无止境的运用,让多媒体教学代替一切教学手段。一堂课在什么时候使用多媒体教学效果较好呢,是要从学生心理特点出发,结合学习内容来确定多媒体手段的最佳点。

第二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优化策略

一,教学目标要明确,具有指导性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一切教学活动都是围绕教学目标来进行和展开的,它在数学教学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它起着支配和指导教学过程的作用,也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依据,对保证课堂教学有效进行至关重要。目标的导向功能制约着教学方向,有助于预期教学结果的达成,同时也可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

二,教学设计要符合学生实际

优化课堂设计就是按照有效学习的目标,从学生的发展出发,从有得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上考虑,对课堂教学进行安排。新课导入,情境创设,操作实验安排,练习设计,活动组织等都应精心准备,周密布置,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立足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背景,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增强学生学习的乐趣和信心,使创设的情境达到内容鲜活化,过程活动化,解题探索化,交流互动化,思维多样化,体验有效化,从多个层面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

三,教学方法要体现教学方式的变革

新的课程理念就是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索学习,这意味着学习方式的转变,带来了课程教学的变化,由单一转向多样,由片面学习转向全面学习,让学生在读中玩,玩中学,做中学,听中学,思中学合中学让学生掌握更多的学习方法,从面获得学习中的乐趣,得到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四,教学常规管理教学细节

在教学常规的细节中就是通过教师备齐,上课,辅导考试,教科研等环节,,也通过学习预习,听课,复习,初级,作业,考试实践活动等证明教学常规中的细节作用,从常规中规范老师的教学行为,从细节中完善求学的各个环节,实现教学常规的最佳组合,最佳效益,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

五,教学评价要适时全面

教学评价策略主要是指对号结果做出的的价值行为,评价行为贯穿着整个教学活动的始终,而不是在教学活动之后.。评价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学习的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利用评价所提供的大量信息,适时调整和发送教学的过程,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第三篇:优化数学概念教学的策略

□江苏省海门市包场镇中心小学 季 斌 【关键词】小学数学 数学概念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4A-0034-01

数学概念是小学生要掌握的数学基础知识,概念掌握的扎实与否,直接影响到学生对基本技能的掌握、基本思想的理解、基本活动经验的获得。然而,在教学实践中,许多教师往往只教学概念本身的定义,忽视概念形成的过程,缺乏对概念进行适当的深化,拓展其外延,从而造成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只停留在字面的理解,缺乏举一反三的能力。因此,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尝试在概念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做到三个“转变”,使小学数学概念的教学更加扎实、有效。

一、抽象变直观,让概念不再枯燥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要重视直观,处理好直观与抽象的关系。小学阶段的很多数学概念都是非常抽象的,对于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小学生而言是枯燥、乏味的。因此,在概念教学中,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寻找概念与现实生活的联系,通过生动、形象、具体的生活素材,让抽象的概念变得直观。

例如,笔者在教学“三角形的认识”时,首先问学生学过哪些平面图形。当学生回答说学过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后,笔者要求学生把这些图形画一画。学生很快就画出来了。笔者再顺势提出,除了这些还能画什么图形。由于在第一学段学生已经对一些平面图形有了一定的认识,所以很多学生很快就画出了三角形。这时,笔者又提出:“同学们,这一节课我们来认识一个新的图形——三角形。”之后,再让学生说说怎样画出三角形,在画的时候要注意什么问题等。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三角形的概念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在此基础上笔者再让学生举几个生活中有关三角形的例子。

在“三角形的认识”这一课中,笔者并没有按照以往的教法,直接出示三角形,然后提出三角形的概念,而是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先让学生画一画三角形,并说说怎样画三角形,最后结合生活中的例子,深化学生对三角形概念的认识,使得学生在认识三角形的时候不再那么枯燥。

二、静态变动态,让概念不再死板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课程内容的组织要重视过程,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小学数学概念的教学,更是注重概念的形成过程。概念是最终的结果,在教学实践中,不能简单地只让学生记住概念,而是要在教学中,要将概念由静态变为动态,让学生充分经历概念的形成过程,使其明白概念的来龙去脉。

这三组数据的积也是1,那它们是不是互为倒数呢?在学生的讨论过程中,最终帮助学生形成了只要乘积是1的两个数就是互为倒数。

在这一课中,笔者通过几组特点明显的数据,让学生的观察,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起倒数的概念。然后紧紧围绕倒数这个概念,通过两次计算,使学生对倒数概念有了更深的认识。

三、单一变系统,让概念不再肤浅

小学数学概念的教学需要一个过程,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也需要一个过程。因此,教师要将概念教学置于小学数学的整个知识体系中,设计一些综合的练习,帮助学生对概念的深入理解。 例如,认识了梯形之后,笔者设计了这样的一道练习题:把梯形分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三角形。画一画,看看有几种方法。通过这道练习题沟通梯形与其他图形的联系。接着,再让学生把学过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中画一画、分一分,看看能分成几个梯形或者一个梯形与其他平面图形,进一步认识梯形的特征,抽象出梯形的概念。 在这个案例中,笔者利用“分一分”让学生把一个梯形分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中画一画、分一分这个练习,使学生深化了对“梯形”概念的理解,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很好地理解了等腰梯形、直角梯形之间的关系。这样,把梯形这个概念置于学生学过的整个平面图形的知识体系中,使学生对梯形这个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总之,小学数学概念是基础知识中的重要内容。在概念教学中,教师要变抽象为直观、静态变动态、单一变系统,使得概念教学扎实、有效。

第四篇:优化课堂时间管理策略

优化课堂时间管理策略,提高课堂效率和效益 作者:范先娥 来源:郧西县茅坪中学

内容提要:有效的课堂管理是顺利实施课堂教学的基础,其中课堂时间管理是基础。有效的课堂时间管理既能为课堂教学提供时间保障,也能为其它的课堂管理活动提供其所需的时间,提高课堂时间的利用率,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效率的目的。

课堂教学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载体,素质教育目标必须落实到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化解到每一个教学环节。课时怎样合理并科学把握课堂教学时间结构,把课堂教学过程由过去教师教的过程变成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的过程,变成学生探索、追求创新的过程,使学生主体地位和素质教育目标得到较好落实,真正提高课堂效率和效益呢?我认为教师应从以下几点方面来实现:

一.确保精讲精练,让核心问题在关键时间段来解决

初中学生在一节课中的最佳思维时间一般来说也就在每节课的前15分钟左右,这段时间可以说是课堂教学中的关键时间段。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地利用这个时间段来解决教学中的关键问题。为此,教师在课前要做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准备工作。①反复研读“课程标准”和教材,在深入理解的基础之上再对教材进行分析,实现对教材的二度开发利用。②多和学生的交流,在和学生的交流中了解学生的基本学习状况——知识掌握情况、实际所具备的学习能力,以及个性、喜好等,以此增强教学的针对性。③在课前给学生布置具体的预习任务,使学生在课前就做好一定的学习准备,避免发生因为学生的准备不足而无法在关键时间段内完成主要学习任务的问题。④导课做到短而精。导课的“短”是指导课的时间一般不要超过两分钟;导课的“精”是指导课要“简洁”,要具有启发性和针对性,要直奔主题,要尽量避免冗长的导入。在授课时,教师要善于精讲,以确保学生有足够的主动学习和作业时间,使“讲座”变为“学堂”,使课时变为“学时”,而不是“教时”,要特别注意做到揭示目标同时就是组织教学过程。同时还要注意,“讲”应是讲在点子上,有鲜明的针对性,讲的方法也应精心选择切实有效。

二.创设条件,提高学生的有效学习时间 课堂的实际效果其实不在于教师的讲,而在于学生有效地学。在课堂时间管理中通过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参与度,改变课堂教学节奏,加强学生心理教育来提高全体学生的有效学习时间。

1.提高全体学生的课堂学习参与度

提高全体学生的课堂学习参与度教师应该注意以下三个方面:①充分利用学科与社会生活的联系以及学科特点,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来帮助学生理解、掌握和运用知识,并在此基础上提高学生在课堂学习的参与度。②在要求学生解决问题时尽可能选择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的一些问题,使学生在通过思考后获得一定的成就。③在课堂教学中要有适当的信息密度。随着课堂教学的进行,教师通过信息密度的调整来保持学生的学习状态,使他们既不会因为信息的空缺而使思维停滞,也不会由于信息过多而无法接受。这样的安排能够使全体学生在课堂上始终处于一种积极的思维状态,提高全体学生的课堂学习参与度。

2.教学节奏要有变化

呆板的教学节奏将会导致学生思维的停滞或精力的分散,从而造成学生学习效率的降低或课堂问题的发生。在进行课堂教学中的教师要通过细致的观察、和学生进行及时、充分的交流来了解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具体情况,并以此为依据来进行教学节奏的调整,使课堂教学朝着良性的方向发展。特别是一节课的前15分钟之后,教师必需通过问题情境的变化来调整教学节奏,在前15分钟之后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创设不同问题情境的方式来组织和引导学生去不断地去运用知识,此时所呈现的问题既要有一定的梯度,又要有适当的重复,这种课堂教学节奏的变化可以使学生比较长久地保持一种积极的思考状态,达到提高学生有效学习时间的目的。

3.加强学生心理教育,提高学生专注于课堂的能力

教师应从以下几方面教育学生;①会用心。学习的过程,应当是用脑思考的过程,无论是用眼睛看,用口读,或者用手抄写,都是作为辅助用脑的手段,真正的关键还在于用脑子去想。②保持良好的自我情绪。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保持较为开朗的心境,营造一个十分轻松的氛围,学习起来也就感到格外的有精神。只有积极主动地学习,才能感受到其中的乐趣,才能对学习越发有兴趣。有了兴趣,效率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高。③能排除干扰,通过自身的优势、缺陷等的深刻认识,培养"专心、用心、恒心"等基本素质.。只有做到全身心地投入,手脑并用,才能达到陶渊明的“虽处闹市,而无车马喧嚣”的境界,才能让手和脑与课本交流,收得最大的学习效果。

三.注意多种教学方式与手段的运用,提高课堂时间利用率

心理学告诉我们,注意对象越是具有不同寻常的特性,越是新奇变化,越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因此任何一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即使是最具特色的,也不易一成不变地使用,否则,只会逐渐消退学生的注意力。为此 ,教师应充分而适宜地用已有传统教学设备和现代教学手段,体现出教学技术应服务于课堂教学实际需要的原则。教学目标的表达与重点、难点的揭示以及思考题、例题和作业题词的出示或提供等能用设备手段辅助的,就通过设备手段来快速实现,以减少不必要的语言描述,板书和学生书写时间。总之,在课堂教学中 ,能够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协调活动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我们都可以使用,从而刺激学生的眼、耳、手、脑并用,真正做到眼到、手到、心到,强化学生的有意注意,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

四.讲究处理课堂问题的时机和方式

课堂问题的出现会阻碍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造成课堂教学时间的损耗。解决课堂问题的关键是要营造出适合学生学习的课堂气氛、调动全体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参与课堂学习活动,以此来防止课堂问题的发生或扩大。除此之外,还要注意的是:第一,要增强师生的情感交流。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改善师生关系,提高学生对教师的信任程度,这不仅可以防止课堂问题的发生或扩大,也为教师解决课堂问题打下良好的基础。第二,对课堂问题的处理要及时、适当,但其中的及时并不等于“立即”,对于不同问题,不仅处理方式不同,而且处理的时机也不同。及时、适当的处理是指要把握住处理的时机、运用恰当的方式来处理。除了极少数必须立即处理的课堂问题之外,一般的课堂问题都不要当堂“立即”处理,这样不仅可以节约时间,也有利于教师选择更好的方式去解决,并取得更好的解决效果。及时、适当的处理课堂问题在维护正常的课堂教学秩序、避免破坏课堂气氛、防止影响正常的课堂教学、维持良好的师生关系等方面都起着重要的作用,这有利于提高全体学生的有效学习时间,达到实施有效的课堂时间管理的目的。

五.教学过程精心设计,各环节精简精要

教师课堂板书要精心设计,交待要求,口头讲解,课堂小结也要言简意赅,注意精减时间。概括性讲解,力求语言简炼准确,思路清晰,板书、图示都要精心设计。例如精设训练题。训练题注意遵循:延续性原则,即训练是第一环节设问的继续和发展;针对性、典范性原则,一定要设计与考试说明、中考发展趋势相吻合,能反映本章节能力考查最具代表性的试题;深刻性原则,设问重在为什么?还有什么?加强对教材深层次问题的挖掘。创造性原则,要有机结合本章节内容创设一些新情境的试题,以培养学生用已知知识解决未知问题的能力。

在市场经济中“时间就是金钱”,而在学校教学中时间则代表的是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提高时间观和效率观是教师重视课题时间管理的思想基础,有效的课堂时间管理所获得的时间是教师进行其他管理及教育、教学活动的资源平台,有了这个资源平台,教师才有可能实现高效的教学活动,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而学生则能够在一定的课堂学习时间里通过学习效率的提高而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①马云鹏主编,课程与教育论p270,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2年12月第1版

②马云鹏主编,课程与教育论p271,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2年12月第1版

③张向葵主编,教育心理学p402,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3年10月第1版

第五篇:优化课堂教学策略,提高政治教学效率

【摘要】初中政治是一门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综合性必修课程,通过学习这门课程,可以帮助学生提高道德素质,树立法律意识,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实践能力,并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但是,如今的初中政治教学实际状况并不乐观,其中存在着种种我们不可忽视的问题,如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仍以传统为主,缺乏创新,理论知识与现实实际脱节,学生缺乏学习热情与积极性,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等等,因此,在如今新课改之风深入盛行的大背景下,身为初中政治教师的我们,必须依据初中生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优化课堂教学策略,促使政治教学效率获得大幅度发展和提高。

【关键词】初中政治 教学策略 教学效率 导入 教学情境 课外实践活动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6-0060-01

那么,面对如今初中政治教学的种种窘境,我们究竟该采取何种教学策略,才能促使政治教学效率得以提高呢?下面,本文就结合笔者自身多年教学实际,尝试从这三方面,对此论题进行详细说明与论述。

一、进行设疑式课堂导入,激起学生强烈的探索欲望

导入作为一节课的起始环节,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起着关键的决定性作用。所以,作为课堂学习的引领着,我们绝不能忽视此环节,或者对此环节敷衍了事,而是结合具体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做到高效导入,从而将学生学习思维引入一片新天地,启迪学生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去思考、去探究。经过多年教学实践和研究,我认为,初中阶段学生具有强烈好奇心,若我们在导入环节向学生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学生就会产生一种极为迫切和渴望的心理,从而兴趣盎然地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所以,在初中政治课堂上,我们就可进行设疑式课堂导入,以此有效吸引学生注意力,激起学生强烈的探索欲望。

比如,在学习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中《我爱我家》这节内容时,上课一开始,我就向学生提出了以下几个问题:1)你们小时候都发生过哪些趣事?2)在你的家庭中,是否发生过让你感动的事?你有什么感受?3)你觉得你父母的优点是什么?能否说说父母对自己家庭的主要贡献?4)你能说说对母爱和父爱的认识吗?5)当你们的父母发生了矛盾,你是如何做的?6)若你们的父母一方或者双方下岗怎么办?为了使你的家庭更加美满,你应该做些什么?然后要求学生对这些问题进行思考、回答,因为与学生日常生活极为接近,所以这些问题一经提出,就吸引了学生注意力,学生也都积极地对这些问题进行着思考与探究。这样,我通过在导入环节设计课堂疑问,激起了学生强烈的探索欲望,在正式学习本节知识时,学生自然会水到渠成地投入其中,从而获得较高的政治学习质量。

二、创设体验式教学情境,增强政治课堂的趣味性

《初中政治新课程标准》中提出了“实践性”的教学原则,即要求学生自主参与丰富多彩的活动,从而扩展知识技能,完善知识结构。所以,初中政治教学,不能只局限于单纯的理论式说教,我们还应在学生掌握了一定政治知识后,为学生创设一种体验式教学情境,从而增强政治课堂的趣味性,促进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

比如,在学习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中《礼貌显魅力》这节内容时,在学生初步了解了对人有礼貌的主要表现和礼貌的意义之后,我为学生创设了以下几种情境,让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1)甲乙两名同学去买书,因为甲乙两人的态度不同,而受到了售货员的不同对待;2)客人去饭店吃饭,态度一直蛮横、无礼,但服务员始终带着微笑服务,于是客人感觉到了惭愧;3)一位学生的学习成绩差,两位老师分别和他进行了沟通与交流,一位教师使用指责、训斥的语气,另一位教师则使用亲和、顾及对方自尊的方式,于是,这位学生面对两位老师的不用教育方法,具有不同的学习态度。这样,我通过让学生对这些情景进行合作表演,既活跃了课堂教学气氛,增强了政治课堂趣味性,也使学生深刻体验到了文明礼貌带给自己的乐趣以及对人生发展的价值,加深了学生对本节内容的认识与感知,提高了学习效率,提升了教学质量。

三、开展课外实践活动,强化学生对政治知识的运用技能

封闭式的学习环境、枯燥乏味的语言说教,早已使学生产生了厌恶和抵抗心理,而且这样的教学后果是只能让学生掌握表面的政治理论知识,并不能将其运用于生活实践中。所以,我们除了每周固定于课堂上的政治教学,还应积极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政治的乐趣与价值,并以此强化学生对政治知识的运用技能。

比如,在学习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中《维护消费者权益》这节内容时,在学生初步掌握了有关消费及消费者权益保护方面的知识后,我就要求学生5人为一组,走出教室、走出校园,到学校附近各大消费场所中,对一些消费者进行调查,主要调查问题为:认为自己的消费行为是否合格、科学?在消费过程中,是否有过权益被侵犯的经历?如果有,是通过什么方法进行的?然后,将调查的结果进行记录整理,对于消费权益受到侵害而没有维权的,要求学生对他们介绍维护权益的方法和途径。这样,我通过开展课外实践活动,既丰富了学生生活经历,锻炼了学生的与人沟通能力,也帮助学生强化了对政治知识的运用技能,从而在以后生活中运用所学法律知识去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总之,作为一名初中政治教师,我们一定要依据中学生认知水平和学科教学特点,精心选择教学策略,使初中政治教学效率在我们的正确引导下,获得最大幅度的发展和提高。

参考文献:

[1]朱晓莉《提高初中政治教学实效性的措施探析》[J]求知导刊2014-04-15

[2]朱青《新课标下初中政治教学的创新与实践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3-12-25

上一篇:一岗双责谈话记录下一篇:员工与企业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