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文言文翻译导学案

2023-06-19

第一篇:2019文言文翻译导学案

文言文两则导学案

附件1

教学设计模板

学校年级 六年级学科语文设计者

- 1 -

- 2 -

- 3 -

附件2

导学案设计模板

学校 麻栗坡县第一小学 年级 六年级 学科 语文 设计 王光玉

- 4 -

- 5 -

- 6 -

第二篇:2016高考文言文翻译技巧学案

文言文翻译技巧学案

学习目标:

1、掌握文言文翻译的基本规则

2、理解并运用常见翻译方法 学习重点:

高考真题的高频考点讲解 学习难点:

文言文翻译中知识的综合运用 学习过程

一、导入过程

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有直译和意译两种。

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直译的好处是字字落实;其不足之处是有时译句文意难懂,语言也不够通顺。

所谓意译,则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意译有一定的灵活性,文字可增可减,词语的位置可以变化,句式也可以变化。意译的好处是文意连贯,译文符合现代语言的表达习惯,比较通顺、流畅、好懂。其不足之处是有时原文不能字字落实。

这两种翻译方法当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二、复习预习

文言文翻译的要求。

(一)文言文翻译要做到“信、达、雅”三个字。“信”是指译文要准确无误,就是要使译文忠于原文,如实地、恰当地运用现代汉语把原文翻译出来。“达”是指译文要通顺畅达,就是要使译文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及用语习惯,字通句顺,没有语病。“雅”就是指译文要优美自然,就是要使译文生动、形象,完美地表达原文的写作风格。

(二)文言文翻译的原则

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这就要求我们,在具体翻译时,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翻译时,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如果直译后语意不畅,还应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使句意尽量达到完美。

三、知识讲解

知识点1:考试文言文翻译方法“十字诀”。

(一)增。就是增补,在翻译时增补文言文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注意:补出省略的成分或语句,要加括号。

1、增补原文省略的主语、谓语或宾语。 例1:“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译句:“(桃源中人)一见渔人,大为惊奇,问他是从哪里来的。” 例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再”“三”后省略了谓语“鼓”,翻译时要补上。

2、增补能使语义明了的关联词。 例1:“不治将益深”是一个假设句,译句:“(如果)不治疗就会更加深入”。

(二)删。就是删除,凡是古汉语中的发语词、在句子结构上起标志作用的助词和凑足音节的助词等虚词,因在现代汉语中是没有词能代替,故翻译时无须译出,可删去。 例1:“夫战,勇气也。”

译句:“战斗,靠的是勇气”。“夫”为发语词,删去不译。 例2:“孔子云:何陋之有?”译句:“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之”为宾语前置的标志,删去不译。 例3:“师道之不传也久矣。”译句:“从师学习的风尚已经很久不存在了。”

“也”为句中语气助词,起到舒缓语气的作用,没有实在意义。在翻译时,完全可以去掉。

(三)调。就是调整,在翻译文言文倒装句时,应把古汉语倒装句式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使之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才能使译句通顺。这就需要调整语句语序,大体有四种情况:

1、前置谓语后移。例:“甚矣!汝之不惠。”可调成“汝之不惠甚矣”。

2、定语后置。例:“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可调成“能面刺寡人之过群臣吏民”。

3、宾语前置。例:“何以战?”可调成“以何战”。

4、介宾短语前移。“还自扬州。”可调成“自扬州还”。

(四)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专有名词、国号、年号、人名、物名、人名、官职、地名等,在翻译时可保留不变。例:“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译句:“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到巴陵郡做太守。”“庆历四年”为年号,“巴陵郡”是地名,可直接保留。

(五)“补”,就是增补。

(1)变单音词为双音词,如《桃花源记》中“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妻子”一词是“妻子、儿女”的意思;

(2)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如《鸿门宴》中“欲呼张良与具去”,翻译为:想要叫张良与(自己)一起离开。

(六)缩。就是凝缩,文言文中的有些句子,为了增强气势,故意实用繁笔,在翻译时应将其意思凝缩。例:“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译句:“(秦)有吞并天下,统一四海的雄心。”

(七)直。即直译,就是指紧扣原文,按原文的词句进行对等翻译的今译方法。对于文言文的实词、大部分虚词、活用词和通假字,一般是要直接翻译的,否则,在考查过程中是不能算作准取得翻译。例:“清荣峻茂,良多趣味。”译句:“水清,树茂,山高,草盛,实在是趣味无穷。”

(八)意。即意译,就是指在透彻理解原文内容的基础上,为体现原作神韵风貌而进行整体翻译的今译方法。文言文中的一些修辞格如比喻、互文、借代、婉曲等,不能直译的要恰当处理,将其意译。

1、互文不可直译。互文,上下文各有交错而又相互补足,交互见义并合而完整达意。 例1:“秦时明月汉时关”译句:“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 例2:“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可译为:“将军和壮士身经百战,有的战死沙场,有的凯旋而归。”

2、比喻。例:“金城千里”中的“金城”,不能译为“金子修筑的城”或“金属修筑的城”,可译为“钢铁般的城防”或“坚固的城防”。

3、借代。例:“臣本布衣”中的“布衣”代未做官之人,“万钟于我何加焉”中的“万钟”代高官厚禄等。“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中的“黄发”代指老人,“垂髫”代指孩子。

4、婉曲。主要是避讳。如把国王的死说成“山陵崩”,把自己的死说成“填沟壑”,还有把上厕所说成“更衣”。

(九)替。就是替换,

1、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把古词替换成同义或近义的现代词或词组。 例1:“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这句中的“愚”,要换成“我”;“悉”,要

换成“都”;“咨”,要换成“商量”。 例2:“先帝不以臣卑鄙”中的“卑鄙”要换成“出身卑微,见识短浅”。

2、把文言文中的固定结构替换成现代词或结构。例:“然则„„”:换成“ 既然这样,那么„„”;“何以„„„?”换成“根据什么„„”。

(十)选。就是选择,文言文中一词多义,一词多用的现象很常见,因此要选用恰当的词义翻译才能使句子正确。例:“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兵”是一个多义词,它有“兵器、士兵、军队、军事、战争”等义项。例句中的“兵”翻译时应选择“兵器”。 知识点2 关注点一:词类活用

例1:然亦奇其不用吾言而行其志也。

分析:此句中的“奇”字为意动用法,应译为“对„„感到惊奇”。

此句应译为:然而也对他不采纳我的意见而实现自己的心愿感到惊异。 例2:马病肥死,使群臣丧之,欲以棺椁大夫礼葬之。

分析:此句中的“丧”是动词的为动用法,应译为“为„„治丧”。如果判断不出“丧”的活用就很容易闹出笑话来。

本句应译为:马患肥胖症而死,(庄王)让群臣为它治丧,要用内棺外椁的大夫礼制安葬它。 关注点二:特殊句式

例3:乃招其酋豪,谕以祸福,诸蛮皆以君言为可信。

分析:此句中的“谕以祸福”为状语后置。在翻译时首先应将其调整成正常语序,再进行翻译,此句应译为:于是召集他们的首领,把福祸(利害关系)告知(他们),各部落都认为许逖的话是可信的。 例4:沛公来何操?

分析:此句为宾语前置句。在翻译时必须将“何”回归其位。应译为:沛公你来时带的什么? 例5:晖刚于为吏,见忌于上,所在多被劾。 分析:此句的“刚于为吏”属介词结构后置,“见忌于上”属于被动句式。在翻译时首先应将其调整成正常语序,再进行翻译,即:朱晖做官很正直,被上司嫉恨,所到之处,他都被人弹劾。

关注点三:一词多义 例6:范氏富,盍已乎?

分析:句中的“已”是多义词,常见的义项有:停止;取消;已经;过分;语气词等。根据语境,可知“取消”义项最恰当。

此句应译为:范家富贵:何不取消这门亲事呢? 例7:侠曰:“以口腹役人,吾所不为也。”乃悉罢之。

分析:句中“罢”字是多义词,常见的义项有:停止;罢免;结束、遣散等。根据语境可知“结束、遣散”义项最恰当。此句应译为:裴侠说:“因为自己的口腹之欲而役使他人,这是我所不愿意做的。”于是全部都遣散了。 例8:事虽剧,必时时至母所视问辄去。

分析:句中“剧”的常见义项有:厉害,严重;复杂,繁多等。根据语境可知“繁多”义项最合适。此句应译为:事物虽然繁多,一定经常到母亲那里看望问候才离开。 关注点四:成分省略

例9:主簿大惊,遽以白就。

分析:此句中的“遽以白就”省略了介词“以”的宾语“之(这件事)”,在翻译时省略的内容要补上,即“遽以(之)白(于)就”。此句应译为:主簿非常吃惊,立即把(这件事)禀告阴就。 例10:李初不言,尼固诘之,乃以僧告。

分析:此句中的“乃以告僧”省略了主语、宾语和名词性短语的中心语,在翻译的时候要注意把他们补出来。

即:李超最初不说,尼姑一再追问,(李超)才把和尚(的名字)告诉(她)。 关注点五:古今异义

例11:隐处穷泽,身自耕佣。临县士民慕其德,就居止者百余家。 分析:此句中的“穷”不能译成“贫穷”“穷困”,而应该译成“偏僻”。因此该句应译为:(孟尝)隐居在偏远的湖泽,亲自种田做工。临县的士人民众仰慕他的道德,到他那里定居的有百余户。

关注点六:单音节词

例12:隐处穷泽,身自耕佣。临县士民慕其德,就居止者百余家。

分析:此句中的“耕佣”并非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节词,而是“耕”和“佣”两个词,意思是“种田”“做工”。按照评分标准如若不能解释出“佣”的含义要扣分。 所以该句应译为:(孟尝)隐居在偏远的湖泽,亲自种田做工。临县的士人民众仰慕他的道德,到他那里定居的有百余户。 例13:遂大困,寻死富阳。

分析:此句中的“寻死”并非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节词,而是“寻”和“死”两个词,意思是“不久”“死在(富阳)”。该句应译为:于是极度贫困,不久死在富阳。 关注点七:固定句式

例14:其李将军之谓也!

分析:此句中的“„„之谓也”是固定格式,应译为“说的是„„”。翻译应为:大概说的是李将军吧!

例15:今之朝臣无以易薛季昶。

分析:此句中的“无以„„”是固定格式,应译为“没有用来„„的”。所以此句正确的翻译为:如今的朝臣当中,没有能够取代薛季昶的。 例16:我孰与城北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 分析:此句中的“„„孰与„„”是固定格式,应译为“与„„相比„„哪一个更„„”。即此句应译为:我同城北的徐公比,谁更漂亮? 常见的固定结构还有:

何以„„为?(表反问语气,译为“为什么„„”); 无乃„„乎?(表示揣度语气,译为“恐怕„„吧”); 奈„„何?(表示用来询问的,“拿„„怎么办”);

得无„„乎?(表示怀疑与揣测语气,译为“恐怕„„吧”)等。 关注点八:修辞知识

例17: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分析:此句采用了互文的修辞方式。故应译为:不因为外物的好坏、自己的得失而感到喜悦或悲伤。

例18: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李密《陈情表》) 分析:该句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方式。此句中的“日薄西山”就是比喻祖母刘氏寿命将尽。在翻译时可采用描述性的语言将其译为:只因为祖母刘氏的生命就像太阳将要落到西山一样,奄奄一息,生命垂危。

例19:金就砺则利。(《荀子•劝学》) 分析:此句采用的是借代的修辞方式。“金”是借代,代指“金属制成的刀剑”,属材料代物。翻译时要直接点明借代的本体,译为:金属制成的刀剑放在磨刀石上去磨就锋利。

四、例题精析

【例题1】(2015年安徽卷) 【题干】把原文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出知西安之咸宁,誓于神,不以一钱自污。 (2)诸子酒酣耳熟,辨难蜂起,各负气不肯相下。 (3)吾惧夫三蠢之为子孙忧也,故不敢也。 【答案】

(1)(梁熙)出任西安府咸宁知县,向神灵发誓,不会因一文钱而玷污了自己。 (2)众人酒兴正浓时,辩驳问题纷然并起,人人凭恃义气不肯服输。 (3)我担心这三蠢问题会成为子孙后代的祸患,所以不敢啊。 【例题2】(2015福建卷 ) 【题干】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岩居而川观,无一事系其心。(3分) (2)虽冒风雪,入逆旅,不敢一刻自废。(3分) 【答案】

(1)居于岩穴之中和观览流水,心中没有任何牵挂。

(2)虽然顶风冒雪,进入旅馆(旅途劳累),也不敢有一刻荒废时光。 【例题3】(2015广东) 【题干】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1)象昇麾兵作战,呼声动天,自辰迄未,炮尽矢穷。(4分) (2)天下由是惜弘文而多象昇。(3分) 【答案】

(1)卢象昇带领军队跟敌人打仗,喊话(指挥的)的声音很大(震到云间),从上午到下午,炮弹发射光了,箭也没有了。

(2)老百姓因此为侯弘文的(遭遇)感到遗憾而赞叹卢象昇的(义举) 【例题4】(2015湖北) 【题干】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苟捐之不足以为名,而得之不足以为罪,则锥刀有所必3分) (2)奉于身者薄,故其资于物者轻。(3分) (3)然则知侯者莫如余先也,而乌得无言乎?(3分) 【答案】

(1)如果舍弃了不足以成就名声,而得到了不足以构成罪行,那么他对锥刀尖般的微利也必定有所算计。

(2)供养于自身的(东西)俭薄,所以他们依赖于外物的(程度)就轻微。

(3)既然这样,那么了解郭侯的人就没有谁先于我了,我怎么能不说说呢? 【例题5】(2015湖南) 【题干】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污者洁之,堙者疏之,缺者补之。(3分) (2)居官所以不能清白者,率由家人喜奢好侈使然也。(4分) (3)使为子孙而为之,则子孙不能我救也。(3分) 【答案】

(1)肮脏的清扫它,堵塞的疏通它,缺失的补上它。

(2)(有的人)担任官职之所以不能保持清廉,大都是由于(他的)家人喜好奢侈造成的。 (3)如果为了子孙来做这些事,那么子孙是救不了我的。

五、课堂小结

文言文的翻译方法

(一)增。就是增补,在翻译时增补文言文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注意:补出省略的成分或语句,要加括号。

1、增补原文省略的主语、谓语或宾语。

2、增补能使语义明了的关联词。例:“不治将益深”是一个假设句,译句:“(如果)不治疗就会更加深入”。

(二)删。就是删除,凡是古汉语中的发语词、在句子结构上起标志作用的助词和凑足音节的助词等虚词,因在现代汉语中是没有词能代替,故翻译时无须译出,可删去。

(三)调。就是调整,在翻译文言文倒装句时,应把古汉语倒装句式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使之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才能使译句通顺。这就需要调整语句语序,大体有四种情况:

1、前置谓语后移。例:“甚矣!汝之不惠。”可调成“汝之不惠甚矣”。

2、定语后置。例:“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可调成“能面刺寡人之过群臣吏民”。

3、宾语前置。例:“何以战?”可调成“以何战”。

4、介宾短语前移。“还自扬州。”可调成“自扬州还”。

(四)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专有名词、国号、年号、人名、物名、人名、官职、地名等,在翻译时可保留不变。例:“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五)“补”,就是增补。 (1)变单音词为双音词,

(2)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扩。

(六)缩。就是凝缩,文言文中的有些句子,为了增强气势,故意实用繁笔,在翻译时应将其意思凝缩。

(七)直。即直译,就是指紧扣原文,按原文的词句进行对等翻译的今译方法。对于文言文的实词、大部分虚词、活用词和通假字,一般是要直接翻译的,否则,在考查过程中是不能算作准取得翻译。

(八)意。即意译,就是指在透彻理解原文内容的基础上,为体现原作神韵风貌而进行整体翻译的今译方法。文言文中的一些修辞格如比喻、互文、借代、婉曲等,不能直译的要恰当处理,将其意译。

(九)替。就是替换,

1、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把古词替换成同义或近义的现代词或词组。

2、把文言文中的固定结构替换成现代词或结构。

(十)选。就是选择,文言文中一词多义,一词多用的现象很常见,因此要选用恰当的词义翻译才能使句子正确。

第三篇:中考专题复习之文言文句子翻译 学案1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初三语文讲学稿

中考专题复习之文言文句子翻译

编写者:张利哲

学习目标

1. 通过课文中的例句掌握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 2. 利用掌握的方法学会课外的文言语句的翻译。 3.落实《考试说明》“阅读浅显文言文能力”的训练,集中训练文言句子翻译的能力。

★学而思★

一、课标导学

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落实,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风格不变”的原则。这就要求我们,在具体翻译时,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翻译时,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如果直译后语意不畅,还应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使句意尽量达到完美。

翻译的基本原则

1.三字要领:“信”“达”“雅”

翻译的基本要求是“信”“达”“雅”, 首先要求准确表达原文意思,不走样,不漏译,不错译;继之要求译文明白通畅,无语病;进而要求译文用词造句考究,有一定的文采。

2.一句要求:直译为主,字字落实;意译为辅,文从字顺

从中考的特点出发,文言文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尤其在关键词句的理解表达上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直译的好处是字字落实;其不足之处是有时译句文意难懂,语言也不够通顺。

所谓意译,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灵活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意译有一定的灵活性,文字可增可减,词语的位臵可以变化,句式也可以变化。意译的好处是文意连贯,译文符合现代语言的表达习惯,比较通顺、流畅、好懂。其不足之处是有时原文不能字字落实。 这两种翻译方法:直译、意译。

文言文翻译具体方法:留、删、换、调、补、贯。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初三语文讲学稿

二、温故知新

范例演示,翻译下列例句并且要归纳出各句的特点。

1、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2.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3. 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

4.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5、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6、诸葛孔明者,卧龙也。

7、怅恨久之。

8、夫战,勇气也。

9、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10、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11、策之不以其道。

12、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13、忌不自信。

14、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5、马之千里者

16、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

17、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18、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初三语文讲学稿

19、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0、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三、学海拾贝

总结归纳文言文翻译的方法与特点

四、小试牛刀

试一试,翻译下列句子。

1、元丰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2、魏王怒公子之盗其兵符。

3、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4、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5、竖子,不足与谋。

6、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五、出手试招

【思考】

1、命题者会选择什么类型的句子翻译呢?

2、命题时是根据什么拟定评分细则的?命题者为什么要选这些句子作翻译题? 【中考真题】

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2003年)

2、①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空谷传响,哀转久绝。(2005年)

3、商旅不行,樯倾楫摧。 (2006年)

4、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2007年)

5、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2008年)

6、①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初三语文讲学稿

②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2009年)

7、①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②请迨其未毕济而击之。(2010年) 【我的发现】

【试一试】

划出你认为重要的句子并翻译。

三 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 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 惑而解★

典题互动

【我的预测】假如你是命题者,试着划出你认为重要的句子并翻译。

曾子衣弊衣以耕。鲁君使人往致邑(封地)焉,曰:“以此修衣。”曾子不受。反,复往,又不受。使者曰:“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曾子曰:“臣闻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纵君有赐,不我骄也,我能勿畏乎?”终不受。孔子闻之,曰:“参之言,足以全其节也。”

译文: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初三语文讲学稿

★ 悟而得★

中考链接

[甲]既加冠,益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乙]宋濂尝与客饮,帝①密使人侦视。翌日,问宋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何物?濂具以实对。笑曰:“诚然,卿不朕②欺。”间问群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帝问其故,对曰:“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选自《明史》) 注:①帝:指明太祖朱元璋。

②朕(zhèn):皇帝自称。 24.给加点字注音(2分)

叱咄( )

翌日(

)

25.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患:

(2)色愈恭,礼愈至

至:

(3)濂具以实对

具:

(4)间问群臣臧否

臧否:

26.下面含有词类活用的一句是( )(2分) A.帝密使人侦视 B.坐客为谁? C.卒获有所闻 D.善者与臣友 27.翻译下面句子。(2分)

诚然,卿不朕欺。

28.宋濂是明初著名的文学家。[甲]文表现宋濂

的品质;[乙]文表现宋濂

的品质。(2分)

我收获,我快乐

第四篇:2019 送东阳马生序- 导学案

第二课时

锁定目标:

1、 感知文章内容,体会寓理于事的写作手法和对比的表现手法。

2、 学习作者勤勉治学、不怕吃苦的精神,培养正确的苦乐观。 思考探究:

1、作者写这篇文章,讲述自己的求学经历,赠送同乡后学,主要是想表达什么意思?

2、在求学过程中,作者遇到了哪三个方面的困难?他是如何克服的?找出其中的细节,说说最让你感动的地方?

3、课文多出运用对比手法,找出来,谈谈这样写的好处?

4、作者家贫嗜学,乐以忘忧,在老师面前毕恭毕敬,我们现在应该如何看待这种学习态度和从师尊师的表现?

5、你还知道哪些勤学小故事和劝学名句?

中考链接:

(一)(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①媵人持汤沃灌______ ②同舍生皆被绮绣______ ③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______④略无慕艳意______ (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②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3)作者为什么要写同舍生豪华的生活?

(4)从第①段看,作者最终能够学业有成的原因有哪些?

(5)思索作者的求学经历,就你感受最深的一点,谈谈启示。

(二)(1)解释下列划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走送之______ ②礼愈至______ ③腰白玉之环______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②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选文是一篇赠序,作者叙述自己青少年时代求学的艰难和学习的勤勉,目的是勉励马生成为德才兼备的人。

B.虽然作者幼时“无从致书以观”,但“不敢稍逾约”的守信和“弗之怠”的坚持,使他得以“遍观群书”。

C.“立侍左右”“俯身倾耳”“色愈恭,礼愈至”极为传神地写出了作者对老师的恭敬和求知的恳切。

D.作者将穿着讲究的同舍生和寒酸的自己对比,突显作者对“口体之奉不若人”的毫不在意和学习的勤奋刻苦。

(三)(1)解释下列语划横线的意思

①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__________ ②援疑质理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①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②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3)选文记述了作者年轻时求学的经历,从中我们可以悟出一些关于求学的道理。例如,从“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一句中可以感悟到:在求学过程中要不辞辛苦,向名师求教,请你从文中另外找一个记述作者求学经历的句子,并说出自己的感悟。 句子:①

感悟:②

(四)(甲)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

义阳朱詹世好学,家贫无资,常累日不举火①,吞纸以实腹。天寒无毡,抱犬而卧以取暖。犬亦苦饥,恒出觅食,呼之不至,则哀声动邻,然仍不辍其业。

--颜之推《颜氏家训》【注】①举火:点火,特指生火做饭。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①主人日再食______

②恒出觅食______

(2)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______

A.同舍生皆被绮绣 B.媵人持汤沃灌

C.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D.教授王君盛恐其不章也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②家贫无资,常累日不举火,吞纸以实腹。

(4)(甲)文采用______写作手法,表现作者读书“勤且艰”;(乙)文采用______写作手法,表现主人公好学“不辍”。

(5)读了上面两段文字,结合阅读感受,请拟写一句凝练的话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五) 【甲】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

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而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不幸而在穷僻之域,无车马之资①,犹当博学审②问,古人与稽③,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几④可得十之五六。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虽有子羔、原宪⑤之贤,终无济于天下。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夫以孔子之圣,犹须好学,今人可不勉⑥乎?

(节选自顾炎武《与友人书》)

【注释】 ①资:盘缠。②审:详细。③稽:探究、考察。④庶几:差不多。⑤子羔、原宪:二人都是孔子的弟子。⑥勉:勤勉,努力。

(1) 用现代汉语翻译【甲】文画横线的句子。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2) 【甲】文主要讲的是自己

和勤奋、用心之专。【乙】文主要讲的是为学者必须做到

,把别人的东西化为自己的东西,

从而拓展自己的知识疆域。

(3) 【甲】【乙】两段文字所谈的都是为学之道,其共同之处有哪些?

不同之处有哪些?

第五篇:一轮复习必修一文言文《劝学》《师说》复习导学案(教师版)

徐州七中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教学案

必修一文言文复习

(一)(教师)

《劝学》《 师说》

【复习目标】

1、 掌握《劝学》《师说》中的重要实词意义与用法、特殊句式等文言知识点。

2、 熟练背诵并准确默写《劝学》《师说》全文。

3、 背诵并默写《孔子语录》《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4、 完成迁移训练,并翻译全文。

【课时】四课时 【复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 解释《劝学》中的加点词语或翻译加横线的句子。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 ),輮以为( )轮,..其曲中规( ),虽有( )槁暴( ),不复挺( )者,輮使.....之然( )也。故木受绳则直,金( )就砺( )则利(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则知( )明( )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 )而思矣,不如须臾( )之所学也。吾尝跂( )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 )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 )也,而闻者彰( )。假( )舆马者,非利足( )也,而致( ).....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 )也,而绝( )江河。君子生( )非异也,善....( )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 )...自得,圣心( )备焉。故不积跬步( ),无以( )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 )一跃,不能十步;驽马( )十驾( ),.....功( )在不舍。锲( )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 )....可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上( )食埃土,下( )饮黄泉,用( )心一( )也。蟹六跪( ).....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 )者,用心躁( )也。 ...

二、背诵《劝学》全文。

三、背诵《孔子语录》

1、《孔子语录》(《论语》)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

徐州七中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教学案

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 ‘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第二课时

一、默写。

1、(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________________。木直中绳,___________,___________,虽有___ ___,不复挺者,____________。故木受绳则直,______________。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吾尝终日而思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____________,___________;顺风而呼,_______________,而闻者____。

(3)________________,非利足也,而____千里。______________,非能水也,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善假于物也。 (4)积土成山,_________;积水成渊,___________;积善成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故不积____步,无以____千里,不积小流,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不能十步;___________,功在不舍。______________,朽木不折;锲而不舍,____________。 (6)蚓无爪牙之利,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下饮黄泉,__________。蟹六跪而二____,非蛇___之穴无可寄托者,______________。

2、(1)子曰:“ ___,不亦说乎? ,不亦乐乎? ________ ,不亦君子乎? (2) ,可以为师矣。

(3)学而不思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子曰:“ , ,是以谓之‘文’也。” (5)子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何有于我哉!”

(6)子曰:“三人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不善者而改之。” (7)子曰:“由!诲女知之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知也。

(8) 子曰:“____________,不____不发,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不复也。”

二、解释《师说》中的加点词语,翻译加横线的句子。

古之学者( )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 )能无惑( )?惑而..

2

徐州七中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教学案

不从师( ),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 )吾前,其闻道也固( )先乎....吾,吾从而( )师( )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 )也,夫庸知( )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

嗟乎!师道( )之不传( )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 )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 ),其下( )圣人也亦远矣,...而耻( )学于师。是故圣( )益圣( ),愚( )益愚( )。圣.....人之所以( )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 )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 )其身也,则耻( )师焉,惑( )焉。彼童子之师,授( )之书....而习其句读( )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或师( )焉,或不( )焉,小学( )而大遗( ),......吾未见其明( )也。巫医、乐师、百工( )之人不耻( )相师,士大....夫之族( )曰“师”曰“弟子”之云者,则群聚( )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吾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 圣人无常( )师。孔子师( )郯子、苌子、师襄、老聃。郯子之徒( ),...其贤( )不及( )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必( )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 )、六艺..( ),经传皆通习( )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余嘉( )其能行( )古道....( ),作师说以( )贻( )之。 ..

二、 背诵《师说》全文。

三、背诵《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3

徐州七中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教学案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第三、四课时

一、默写。

1、(1)师者,____________________。人非生而知之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2)吾师道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无长无少,____________,师之所存也。

(3)嗟乎!_____________________!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___________________;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________________。

(4)爱其子,_____________,于其身也,________________,惑矣!彼童子之师,___之书而习其句读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或师焉,或不焉,________________,吾未见其明也。

(6)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可怪也欤!

(8)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闻道有先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故天将降大任于___人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饿其体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动心忍性,_________________。

(2)人恒过,然后能改,________,____于虑,而后作;征于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二、迁移训练。

(北四市2012届高三第三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江西观察使韦公墓志铭

韩愈

公讳丹,字文明,姓韦氏。公之父政,卒雒县丞,赠虢州刺史。公既孤,以甥孙从太师鲁公真卿学,太师爱之。举明经第,选授峡州远安令。顺宗嗣位,诏拜谏议大夫。

刘辟反,围梓州,诏以公为东川节度使、御史大夫。公行至汉中,上疏言:“梓州在围

①间,守方尽力,不可易将。”征还入议蜀事。刘辟去梓州,因以东川节度使让高崇文,拜晋、慈、隰等州观察防御使。将行,上言:“臣所治三州,非要害地,不足张职,为国家费,不如属之河东。”上以为忠。

一岁,拜洪州刺史、江南西道观察使。公既至,则计口受俸钱,委其余于官。罢八州无事之食者,以聚其财。始教人为瓦屋,取材于山,召陶工教人陶,聚材瓦于场,度其费以为估,不取赢利。凡取材瓦于官,业定而受其偿,从令者免其赋之半;逃未复者,官与为之;贫不能者畀之财,栽食与浆,亲往劝之。为瓦屋万三千七百,为重屋四千七百,民无火忧,暑湿则乘其高。明年,筑堤捍江,长十二里,疏为斗门,以走潦水。公去位之明年,江水平

4

徐州七中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教学案

堤,老幼泣而思曰:“无此堤,吾尸其流入海矣!”灌陂塘五百九十八,得田万二千顷。凡为民去害兴利若嗜欲。

卒有违令当死者,公不果于诛,杖而遣之去。上书告公所为不法若干条,朝廷方勇于治,且以为公名才能巨,治功闻天下,不辨则受垢,诏罢官留江西待辨。使未至,月余,公以疾薨。使至,辨凡卒所告事若干条,皆无丝毫实。诏笞卒百,流岭南。公能益明。 (选自《韩愈文集》,有删改) 注:①高崇文:唐代大将,刘辟反,统兵往讨,平定叛乱。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举明经第 第:科举考试及格的等次 B.因以东川节度使让高崇文 让:移让 C.为重屋四千七百 重:重要

D.不辨则受垢 垢:污秽,耻辱 6.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韦丹“治功”的一组是(3分) ①征还入议蜀事 ②罢八州无事之食者 ③为瓦屋万三千七百 ④筑堤捍江

⑤得田万二千顷 ⑥凡为民去害兴利若嗜欲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④⑥ D.②③⑤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刘辟造反围困梓州,韦公被任命为东川节度使、御史大夫管理梓州,他认为此时梓州正处在包围之下,尽力守卫都很困难了,实在不容易担任那里的将领,就回绝了。

B.韦公被任命为晋、慈、隰等州观察防御使,将要上任,给皇帝上书说这三州都不是要害的地方,不如让它们归属河东,皇帝认为他很忠心。

C.韦公担任洪州刺史、江南西道观察使后教导人们建瓦屋,从山上取得材料,召集陶工教给人们制作陶瓦的方法,并在集市上供应建屋的原料,不获取利润。

D.一名受到韦公惩罚的士卒诬告韦公违法,韦公因此被朝廷免职,但事后朝廷派人来调查,发现士卒是诬告,而这件事使韦公的才能更加显现出来了。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公既孤,以甥孙从太师鲁公真卿学,太师爱之。(3分) (2)无此堤,吾尸其流入海矣!(3分) (3)卒有违令当死者,公不果于诛,杖而遣之去。(4分)

三、翻译《江西观察使韦公墓志铭》,并整理文中的重要文言知识点。

5.(3分)C (重:重叠) 6.(3分)D(①个人经历;⑥总体评价,与“治功”无关)

7.(3分)A(“实在不容易担任那里的将领”错,“易将”的意思是“更换将领”) 8.(10分)

(1)韦公在父亲去世之后凭甥孙的身份跟随太师鲁公真卿学习,太师很喜欢他。

(3分,既、以、爱各1分)

(2)(如果)没有这道堤坝,我们的尸体或许要流入大海了!(3分,句式、其、句意通顺各1分)

(3)有一个违反命令应当判死刑的士卒,韦公最终没有杀他,实施杖刑后让他离开了。

(4分,卒、当、果、遣各1分)

5

徐州七中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教学案

参考译文: 韦公名丹,字文明,姓韦。他的父亲名韦政,在雒县县丞任上去世,朝廷追赠虢州刺史。韦公在父亲去世之后凭甥孙的身份跟随太师鲁公颜真卿学习,太师很喜欢他。后参加明经考试合格,经过选定授以峡州远安县令的官职。顺宗皇帝嗣位,下诏授以谏议大夫之职。

刘辟造反,围困梓州,皇帝下诏让韦公担任东川节度使、御史大夫。韦公走到汉中时,给皇帝上疏说:“梓州现在正处在被包围的时候,他们正在尽力防守,这时不可以更换将领。”朝廷征召他回来讨论蜀地之事。刘辟离开梓州,韦公趁机将东川节度使之职移让给高崇文,自己被朝廷授予晋、慈、隰等州观察防御使之职。将要上任,给皇帝上书说:“我所治理的三个州,并不是要害之地,不值得设置官职,浪费国家资财,不如让三州归属河东方便。”皇帝认为他很忠心。

过了一年,被授予洪州刺史、江南西道观察使之职。韦公到任后,就计算家里的人数来接受朝廷的俸禄,把多给的钱都交给官府。罢免了八州的无所事事只是白吃饭的人,来聚集钱财。开始教导人们建瓦屋,从山上取得材料,召集陶工教给人们制作陶瓦的方法,把木材、陶瓦聚集到集市上,估计建屋的费用而定价钱,不获取利润。凡是从官府领取木材、陶瓦的人,房子建好以后再交钱,遵从命令的人免除他们一半的赋税;逃跑还没有归来的人,官府给他们将房子建好,贫穷不能购买材料的人官府给予他们钱财,用车装着食物和水,亲自到各处劝说他们盖瓦屋。建造瓦屋一万三千七百间,建造两层的瓦屋四千七百间,百姓没有了火灾的忧虑,夏天潮湿就住在上层。第二年,修筑堤坝保卫长江,长十二里,分散修筑闸门,用来泄出洪水。韦公离职的第二年,长江洪水达到了与堤坝相平的高位,百姓老幼都哭着思念韦公的好处说:“如果没有这道堤坝,我们的尸体或许要流入大海了!”开挖池塘五百九十八口,从而获得田地一万两千顷。凡是为百姓祛除祸害兴办有利的事都像是追求享受一样。

有一个违反命令应当判死刑的士卒,韦公最终没有杀他,实施杖刑后让他离开了。这个士卒上书朝廷告发韦公所做的若干条违法的事,朝廷正在严抓吏治,并且认为韦公是一位以才能闻名的大臣,治理地方的政绩名闻全国,不辨明是非就会蒙受耻辱,就下诏罢免韦公的官职留住在江西等待辨明。使者还没有来到,过了一个多月,韦公因患病去世了。使者到后,辨明士卒所告发的若干条事项,没有一件是真实的。朝廷下诏鞭打这名士卒一百下,流放岭南。韦公的才能更加显现出来了。

6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2019文言文翻译导学案】相关文章:

文言文翻译导学案07-19

文言文阅读导学案05-17

文言文专题复习导学案05-21

文言文两则导学案doc04-30

文言文翻译技巧学案05-11

《风筝》导学案05-10

《离骚》导学案05-18

《雨巷》导学案05-02

《书愤》导学案04-12

猫导学案04-23

上一篇:2019银行支行工作计划下一篇:陈晨cctv英语比赛第一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