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题导学案

2024-05-22

无题导学案(通用8篇)

篇1:无题导学案

《无题》导学案

主备人:河南扶沟县崔桥镇一中 于晓曦

教学目标:

1、了解李商隐,理解诗句的含意,背诵全诗。

2、理解诗人对爱的深刻认识,体会诗句之外的深刻含义。

教学重点:目标1.教学难点:目标2.教学方法:朗读、研讨。

课型:新授课。课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我们了解到了“大李杜”指的是(李白、杜甫),那么大家回忆一下“小李杜”指的是谁?(李商隐和杜牧),这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李商隐的一首诗《无题》(板书题目《无题》)

二、整体感知:

1、作者简介: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县人)。唐代后期,统制集团内部党派斗争激烈,而李商隐与当时刘党、李党都有关系,他年轻时受牛党令狐楚赏识而中进士,后来又被李党王茂元招为女婿,因此牛党认为他背恩负德。牛党掌权后,他一直在政治上受到压抑,郁郁不得志,成了牛、李党争的牺牲品。46岁时死在荥阳。李商隐的诗歌,有的抒发自己政治失意的痛苦心情,有的反映晚唐的政治生活,有的是托古讽今的咏史之作,还有一类描写爱情生活的无题诗,最为后代读者所喜爱。他的诗有独特的艺术成就,构思新巧,词藻华美,想象丰富,格律严整,风格婉转缠绵。但有的作品伤感情调比较浓重,用典过多,隐晦难解。有《李义山诗集》。

2、背景资料:《无题》李商隐一生政治上很不得意。他擅长律绝、富于文采,具有独特风格,然用典过多,意旨隐晦。无题诗很有名,都有很美的意境。他写的《无题》共十多首。这首是爱情诗,抒写恋人之间的离别相思。

3、学生自由朗读,师生齐读。

三、细读品味、合作探究:

1、“相见时难别亦难”中的两个“难”分别是什么意思?作者突出的是哪一种难?

2、“东风无力百花残”这句景物描写在诗中有什么作用?

3、“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千古名句,你怎样理解?

4、“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中用了两个典故,分别表达了什么意思?

5、全诗 围绕着第一句,尤其是“ ”三字展开。“----——————”一句点明了时节,但更是对人想思情状的比喻“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诗中的警句。此句运用了双关语,“丝方尽”隐喻__________,“泪始干”隐喻____________-。后被大家常喻为无私奉献的象征。

6.李商隐写了不少“无题”诗,以“无题”为题等于没有题目,你能够根据诗的内容或情感为本诗拟写一个题目吗?请写下你拟的诗题:__________________.7.请你从内容、情感、语言或写法四个方面,任选一个角度对诗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进行品析。

五、教师小结:

《无题》是一首抒写无限相思的爱情诗,全诗由一个“别”字统领,抒写了无比真挚的相识别离之情。首先写惜别是以委婉曲折的笔调来表达,而不平铺直叙。其次,写别后相思,运用了谐音双关、比喻的手法;写对方思念自己,通过细节来表达。写对方相思,乃是由己及人的设想。末联是利用神话传说,表示希望有人传递消息,以慰渴思。全诗表达出深沉的情思。

 《无题》答案 

1、(1)困难,指相见不容易;(2)难受,痛苦,指分别时难舍难分的痛苦。把两种“难”作对比,以“相见时难”反衬“别亦难”,表达分别时的难舍难分。

2、(1)点明离别的季节是暮春时节;(2)渲染离别的气氛;(3)烘托人物凄楚的心情。

3、用生动的比喻,巧妙的谐音,表现对爱人至死不渝的忠贞情感,语言摇曳多姿,精彩感人。

4、(1)两人见面很难(2)期待双方互通音讯

5、“别亦难” ;“东风无力百花残”; “思方尽”,相思之泪才干 。6.相思(思念、愁思、离情、别思、伤别等)(2分,拟题扣住诗歌内容、情感即可。)7.内容、情感:本句表达了诗人对所爱的人至死不渝的深情(诗人借写爱情抒发了政治失意的苦闷之情)。语言、写法:从比喻、对偶、(谐音)双关等修辞的角度或语言风格的悲剧色彩等角度谈都可;如扣住“到”或“成”、“方”或“始”中某一字的强调作用谈也可。(2分,如果考生答题仅从字面意思解释只给1分。)

篇2:无题导学案

我要体会古人丰富的情感,欣赏诗中的名句,揣摩其深刻的含义,欣赏诗歌的艺术魅力。

二、学习重难点

1.领会作品表达的思想感情。2.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领会作品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自主学习

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1)、发挥想象,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多遍。

(3)、背诵大比拼。规定5分钟的时间,看谁背得最快最好。请背得快的同学介绍经验。

《无题》

1.学生自由朗读。读完课文后,独立思考理解:

(1)从“丝”的注释看,该句用了什么修辞?

(2)三、四句一起表达了什么情感?

四。合作探究

(1)诗中“相见时难别亦难”这句诗中的两个“难”的含义。

(2)如何“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句诗的本意?今天人们常用它来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

五、达标检测

1.诗中运用的两个典故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别表达了怎样深沉的感情?

2.诗中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的含义有二:其一是:______________;其二是:______________。

3.诗的尾联其实是点睛之笔,不能忽略。“长精神”三字含义深刻,表现了诗人______________的气概。

4.诗歌的内容表现出______________的关系,感情基调是______________。

5.《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借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含哲理,至今还常常被人引用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选做题

一、给加点字注音

云鬓()殷勤()夜吟()蓬山()

二、填空:

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_____,字________,号___________,______(朝代)诗人,作品有《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诗中运用比喻,表达了两人至死不渝的坚贞爱情的“千古绝唱”的句子:

____,。

3、运用景物描写渲染、烘托两个有情人的离愁别绪的句子: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4、“相见时难”中的“难”是指______________,“别亦难”的“难”指______________。

篇3:无题导学案

刚好所到的基地学校不仅仅使用“学案”, 他们还使用“学案导学”, 和“导学案”一样很注重这个“导“字。在数学教学中, 以导学为方法, 教师的指导为主导, 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 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 这就是学案导学的模式。这正与新课改所倡导的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相吻合。

一、“学案导学”与学生“小组合作”相结合的启示

在天津学习期间听了不少课, 上课老师都是“学案导学”与学生的“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经过与老师们交流得知这样做:一可以杜绝学生在课堂上当拿到学案后, 不认真听课, 一直埋头做学案的情况;二可以带动学困生从中学会与人沟通, 与人交流, 就算他不肯动手, 但每次的合作都能让他目睹所有发生的合作过程中同学的不同表现, 这样可以感染或潜移默化他;三是学生对于一些简单的问题可以独立解决、独立思考, 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 通过小组合作解决, 而学案的使用恰恰能使学生知道本节课的授课内容及重难点, 一些简单的知识自己能解决的在学案上解决了, 不能解决的在小组内解决, 既提高了参与率, 又节省了时间。学案还有一个好处是学生必须进行阅读学案内容才能思考, 这样又加强了学生数学阅读理解的能力。还有把学案收集起来就是一种课堂笔记, 复习时再利用·好处多多。

在“学案导学"中, 学生根据教师设计的学案, 认真阅读教材, 了解教材内容。根据学案的要求完成相关内容, 学生可提出自己的观点或见解, 师生共同研究学习。一方面满足了学生思维发展的需要, 更重要的是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起着十分积极的作用。

在“导学案”教学中, 也会出现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不一样, 同样一个问题, 对于一部分学生来说很容易, 但对于另一部分学生来说, 也许就是难以逾越的障碍。解决这样的问题, 也可像“学案导学”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充分的讨论交流, 他们在交流中可以充分发现自己知识的不足, 取长补短, 达成共识, 形成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如果只是个别学生的问题, 小组之间的讨论就可以解决了;通过讨论还不能解决的问题, 才是教师教学中真正要解决的问题。课堂上教师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解决不了的问题, 可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又可以节省大量的课堂时间, 利用省下的时间可以进行多一些练习, 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知识, 生成能力, 从而走向高效课堂。

二、"学案导学"中"学案"、课本、课件、教辅教学整合的启示

现在的学案内容设计已经非常灵活, 非常精细化, 与课本、课件、教辅等的整合运用都很有讲究, 如果和课件搭着用于课堂, 课件主要面对教师, 对于学生学案里有的幻灯片尽量少有, 除非是帮助学案解决较难理解的问题的, 并且课件的幻灯片张数不能太多, 学案的设计是要面向全体学生用于探究、发现新知。如果学案和教辅搭着用于课堂教学, 那么学案里的练习不要和教辅上的重复, 学案里的习题也要少些, 是主角, 尽量与课本同步;教辅是配角起到巩固强化知识的作用。如果与课本搭着用于教学的, 学案里的内容就不能和课本的重复, 以课本的阅读为教学的主线, 而学案是用于知识扩展, 或是帮助课本新知识的提高或巩固检测。其实三者都可以一起运用, 只是用起来会有些手忙脚乱, 特别是学生注意力的方向会乱, 因此, 四者整合运用教师的操作和设计一定要合理。教师建议常规课尽量不要四者一起运用, 这对学生是件好事。“导学案”也经常出现整合问题, 从“学案导学”中又可以突破整合设计。

三、“学案导学"重视课前预习的启示

“学案导学”的第一环节学习准备模块很注重学生的预习情况, 早期基地学校的学案都是发给学生带回家提前完成预习, 后来发现有两个明显的问题:一是大多数学生没能完成, 原因很多;二是增加了学生的课业负担, 现阶段提倡减负。这两个原因使学案不再提前发给学生, 改成上课发给学生, 利用上课的前几分钟完成预习部分。

这一部分就是“学案导学”的第一模块——学习准备模块。具体做法可以是复习, 或是知识链接, 或是了解这节课要用到以前学习过的哪些知识, 或是检查学生阅读数学课文、课前网上搜索相关的新课内容的预习情况。教师可以利用课前或课上的时间, 通过提问、小纸条、听写、题目、询问等形式进行检查, 看看学生哪些知识内容理解了, 哪些知识内容没有弄懂。这样经过不断地改良, 一直就坚持到现在, 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教师通过检查学生学习准备, 如果学生能看明白的内容, 教师就不必讲了, 老师要解决的是学生自己不明白的地方, 不是重点亦即难点。这样后面的教学过程就变得轻松多了。

四、“学案导学"克服学生厌学的启示

“学案导学”的学习导航模块其实就是我们“导学案”的自学互动模块。本环节中可以设计不同的动手操作、数学游戏, 通过学生讨论和交流, 不仅能够真正解决自己课堂上解决不了的问题, 还从中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 使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享受到学习的快乐, 提高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 克服厌学情绪, 提高教学效果。不仅如此, “学案”的内容设计可以因材施教, 还可以灵活降低知识难度, 便于学生理解掌握, 便于教师进行导教, 还可以利用知识树或简单的思维导图引导学生慢慢发散思维。听“全国说课标、说教材大赛”的不少年轻数学教师说课时, 都说到“让学生在学案中画知识树”的做法, 如在某s节课学完后让学生画出知识树, 或自主画出一小节、一章的知识树, 这样既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又巩固了知识。知识树是一种很好的整合方式, 是一种训练思维的重要方法, 用好知识树, 能强化整合意识和整合思维, 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得到锻炼。

在听课交流中也有不少教师说了, “导学案”其实更适合起点低的学生使用。早期也有用过知识树进“学案”中, 只是当时不注重“导”, 还看不出知识树对厌学的学生或学困生有多大的帮助, 但现在非常关注学案的“导”思想, 知识树和思维导图用的时候很有趣, 还可以生长, 不过要学生通过努力才能看到画在纸上生长的树, 这样更能突破厌学孩子的心理防线, 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毫无疑问, “导学案”也可以参照这种做法。

五、"学案导学”有助于提高课堂效率的启示

在新课改的推动下和变教材为学材的教学指导下, 所到的基地学校加大力度抓教师的“说课标、说教材”, “说课标、说教材”可以提高教师驾驭教材使用的能力, 可以让教师准确地把握教材, 更明确自己教什么, 还可以如何提高课堂效率, 从而在设计学案时处处注意课标和教材的使用:一是设计学案从最基本的钻研教材、吃透教材做起;二是设计学案时要体现分层施教的原则, 多练基础题, 增加中等题, 不漏拔高题。要切合学生实际深入浅出, 重在引导。体现数学的知识性、趣味性、应用性;三是学案设计要给学生充足的自主学习时间和空间, 在学案里体现出让学生预习, 让学生合作探究、自主完成练习并归纳小结的时间和空间。

篇4:无题导学案

关键词:学案导学;构建

一、"学案导学"的概念与特征

1."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概念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以导学案为载体,以学生的"成长为本"为灵魂,以"问题"为主线,以"问题解决"为基石,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一种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中,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而且是知识的指导者、主导者。教师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会他们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特征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基本特征可以概括为"一导二主四联动"。(一导:导学案;二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四联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提升、达标检测四个基本环节联动导学。)

二、"学案"的编写大体包括以下几个因素

1、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是学习活动的出发点和依据,学案中的学习目标应明确,并与教案中的教学目标相区分。根据新课程标准中的三维目标,学习目标分为知识、能力和情感目标,并根据水平的高低将其分为(A了解B理解C应用)。因此在制定学习目标时,应考虑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单元主题及学习重难点、本课的学习内容、学生的基础及兴趣等。以高一年级文言文《六国论》为例:(语文新课程标准)对文言文教学的要求是:"阅读浅易文言文,养成初步的文言语感。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本单元的主题是感受历史的回音,本课的学习特点为提高鉴赏文言文的能力以及体会作者"以史为鉴"的意图。因此,我们把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1)知识目标:疏通文意,积累文言知识.。(2)能力目标:提高诵读能力和把握主旨的能力。(3)情感目标:体会作者借古讽今的意图。重点是感受中国古人济世救民的情怀和天下兴亡的观点,激发文言文的学习兴趣。

2、知识结构

语文课程的学习内容分为基础知识和知识框架两个部分。基础知识(字音、语法、修辞、标点等)可以让学生结合课本在课前预习时自主完成,从而对本节课的内容有所了解。知识框架是建立在基础知识之上的,是对基础知识的进一步升级。通过对知识框架的建构,让学生掌握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加深对所学知识的价值认识。如《六国论》的讲解,除了让学生学习字词句等基础知识外,还让学生分别从赂秦和不赂秦两个角度讨论六国灭亡的原因,从而让学生建立起议论文的知识框架,让学生明白了学习议论文要从论点、论据、论证三个角度入手。

3、学法指导

新课改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指导学生学会学习,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后,就可以借助"学案"自主学习,"学案"中所涉及到的学习方法都是针对所学课本的内容设计的。在语文课程的教学活动中,我们采用以下方法:(1)诵读法,新课标对语文课程的教学要求中把诵读放在了重要地位之一,通过诵读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加深对课文的感知和理解,文言文的学习尤为重要。(2)自主设疑探讨,指导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合作探讨。如在学习《劝学》这篇课文时,让学生在反复诵读、疏通文意的基础上对存在的疑难问题小组合作交流讨论解决。(3)指导学生在问题的层层引导下深入探究。以《六国论》为例,在学生把握了文意的基础上,让学生对"生活在宋代的苏洵为什么要论述六国的灭亡的原因?对当朝的统治者有何借鉴?"作深入探讨,提高学生的通过表象挖掘本质的能力。(4)指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复述课文中的故事情节,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5)指导学生迁移、拓展,扩大知识面。

4、能力训练

通过学案中的问题设置主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问题的设置上,应以精为主,逐层递进。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理解字、词、句的能力;划分段落、概括大意的能力;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的能力;鉴赏和写作能力;结合文章内容,联系生活实际,谈自身感受的能力,将课内知识和课外实际有效连接起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5、达标检测

通过达标练习检测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巩固旧知识,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准备。学生的阶段性学习成果可以通过堂堂清、周周清、月考等方式来检测。堂堂清,即巩固提升,是针对本课时中重要的知识点,易错的知识点,以各种题型来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用时大约10分钟。周周清,即归纳总结一周所学重要的知识点,可以检测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月考试题可选取与这一阶段学习内容有联系的题来进行检测。检测的最终目的不是看学生做题多少,更应该关注学生是否掌握了学习方法、学习技巧。如鲁迅的《祝福》第一课时的学习目标是:通过复述故事情节训练学生概括小说情节的能力,分析祥林嫂的形象特征。为了检测完成情况,我设计的检测题是:找出文中有关祥林嫂的肖像(三次到鲁镇的变化)、语言、动作描写,并概括祥林嫂的形象特征。《祝福》第二课时的学习目标是:分析造成祥林嫂悲剧命运的社会根源?因此我设计的检测题是探究哪些人物和祥林嫂的死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谁是元凶?

参考文献:

[1]张曙光,陈启胜.构建学案导学模式,培养学生自学能力[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0,(4).

[2]高变荚."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J].山东师范大学,2006.

篇5:无题导学案

一、“教学案”与“导学案”:

“教学案”与“导学案”本质上是一样的,都是师生公用的一种文本。“讲”字面上停留在传统教法上,而“导”重点突出了教师的引导作用,“教学”又有教师主教之嫌,“导学”则突出了有“导”之下的“学”。导学案其实就是教师的“导”和学生的“学”的一个脚本,故又可称为“导学案课堂教学模式”。

目的不同: 教学案—为教师上好课做准备;

导学案—为学生学习提供指导。

性质不同: 教学案—以教师为中心,具有单向性、封闭性的特点;

导学案—以学生为中心,具有互动性,开放性的特点。

功效不同: 教学案—侧重怎样教、教什么、注重使学生“学会”;

导学案—侧重学生学什么、怎样学、注重使学生“会学”。

角色不同:教学案—教师自导自演,学生是听众;

导学案—教师组织指导,学生是主角。

二、“导学案”在高效课堂中的作用:

课前的预习是学生自己或小组完成的,那么一个突出问题显现出来:学生学什么?怎样学?用什么学?学到什么程度?这就需要有一个载体,“导学案”就是起到引导、指导学生自学作用的文本,进而提高学生的自学效率,它是学生自学的“线路图”。

三、什么是“导学案课堂教学模式”:

“导学案”:“导学案”是集教案、学案、作业、测试和检测训练于一体的师生共用的“教学合一”的教学文本。

“导学案”课堂教学模式:“导学案”课堂是以导学为方法,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以教师的启迪引领为主导,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

“导学案”其实就是把教材上复杂、抽象的问题转化为简单的、具体的问题,它能引领学生通过读教材寻找方法,关键在“导”上,如果没有“导”作用的“导学案”,那和复习提纲没什么区别。

四、“导学案”的内容:

导学案的内容:主要围绕 “学”而编制。

包括案头内容、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学习过程、课内训练检测、课后拓展延伸、教后记、学后记。

学习过程:自学导学、课堂教学两部分

1、案头内容:

“导学案”的稿头包含有班级、科目、章节、课题、课型、执笔人、审核人、使用时间等内容。

2、设计学习目标的几点注意:目标要分“课前、课中、课后”三段设计,应具体、准确,由教学目标改为自主学习目标,由教学重点改为学习重点,“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改为“使自己进一步了解…”。叙述方式应为“通过„„(过程、方法)学习„„内容,„„(达到什么目标)”。每一句话都要说到点子上。

3、学习过程:包括预习导学和课堂教学研讨两部分。自学导学:自学导学的设计,要使教材内容问题化、具体化,具有引导性、兴趣性、启发性、可操作性。预习导学在量上要适当,预习时间一般不超过15分钟。要有对自学情况的检查方法、反馈信息等,为后面精讲提供问题依据。

课堂教学:设计时要着重“导思路、导方法、导能力”,并且要紧扣教材,重点突出,利于突破难点。也要预设问题,问题就来源于自学中没有理解的知识,同时要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特点。

4、课内训练检测:要体现教学重点,扣紧课标,做到精选、精练。训练内容要以培养双基为重点,设计要有层次,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关注学生学习的差异,保证每个学生的有效学习。要有训练检测方法、训练检测情况反馈方式,并依据反馈信息做好纠错,加深知识的理解。

5、课后拓展延伸:这一部分要立足于课内和课外相结合,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拓展延伸题可以利用自习时间完成或留作家庭作业,第二天上交。拓展延伸内容要重视预设生成而未达到理想效果的内容。同时,还要有方法的梳理、思想和思维的发展。

6、教后记:教后记是教师对课堂教学的自我感受和反思评价,便于总结经验和教训,教师要认真撰写教后记,便于下次集体备课时交流。这部分内容可以记在《研修手册》上,也可记在《活页教案》上。

学后记:学生通过撰写学后记,达到思考学习过程,总结本课学习的规律和方法的目的,教师对此要严格要求、认真批阅。

五、导学案编写的一般要求:

1、应该具备明确的学习目标。

2、应注意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结构体系。

3、提供适当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的指导。

4、提供检测学习效果的适当材料及检测方法。

5、注意“教学合一”,注重学生的学习。

6、《导学案》一定要明显体现“课前、课中、课后”三段内容。

六、“导学案”需要新的备课模式:

提前备课→轮流主备→集体研讨→优化学案→师生共用。具体操作:

主备教师提前一周拿出“导学案”草稿→发给全体组员→集体备课,修订草稿,提出修改意见→充实导学案→交主管领导或备课组的把关教师审定→制成正式文本

备课要求:

主备教师(导学案编制者)认真阐述教材的特点、重点、难点以及每节课的三维教学目标,并且阐述每堂课的大致教学过程以及学生学习过程,如何突破重点、难点,设计编制讲学稿等。

主备老师发言后,每个教师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共同研究重点难点及对策,最后形成统一的师生共用的导学案。

七、“导学案”的使用:

1、对学生的要求:学生提前一天拿到导学案→按导学案要求及指导自学课本→解决导学案中基础题部分→有能力的同学可以做提高题→碰到生疏的难解决的问题要做好标记记录下来→第二天与同学交流或在课堂上向老师质疑。

课堂学习时可以在导学案空白处适当作些方法、规律等的笔记以便今后复习。要求学生每隔一定时间后,将各科导学稿进行归类整理,装订成复习资料。

2、对教师的要求: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评必补。

八、“导学案”课堂环节: “导学案”教学模式的课堂环节。

“导学案”课堂应做到“七放手”:

1、课本放手让学生阅读。

2、新知识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索。

3、重点疑点放手让学生讨论。

4、提出的问题放手让学生思考解答。

5、结论放手让学生归纳总结并表述。

6、规律放手让学生寻找。

7、知识结构体系放手让学生构建。

“导学案”课堂可分为四块:

学生自学----小组探究----教师讲解----当堂训练。

1、学生自学,以案导学。

提前一天(或上课后),教师将“导学案”发给学生,学生根据“导学案”的要求和指导,自学教材并完成自学习题,自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尽量自己解决,遗留问题要做好标记(教师巡视并进行学法指导,检查了解学生的自学情况)。

2、互助合作,研讨交流。

学生对自学过程中不能完全解决的疑问,通过小组内讨论、小组间讨论的办法予以解决。在讨论中,教师搜集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小组代表向教师反馈学习疑点,难点。

3、精讲点拨,释疑解惑。

教师根据学生的自学和讨论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主要讲学生不理解、不清楚的疑点、盲点和难点(此过程要充分重视“兵教兵”)。

4、当堂训练,巩固提高。

教师讲解完后,学生完成课内训练题,检测本节课的学习情况,巩固所学知识。针对训练中出现的问题,进一步组织学生讨论或训练,把未解决好的问题解决好,达到提高的目的。

九、课后作业:

附:教学流程设计主要体现什么? 《导学案》成为详案后,流程可以简写。

流程设计主要凸显教师课堂行为:

1、如何组织检查学生课前自学效果,用什么方法检查,怎样实施,怎样纠正、弥补。

2、如何组织课堂小组自主合作学习,用什么措施保证学习效果,用什么方法检测学习效果、分享学习成果,如何解决课堂学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怎样引导,怎样启发,哪些需要讲授;

3、小结课堂,怎样检测学习效果,怎样评价学生的有效学习及思想、思维发展;

4、如何布置新的课前学习任务。

该流程中具体问题的表述要求:

1、学习方法必须交代清楚如何操作,尤其是新方法开设运行时;

2、具体学习任务只需表述出“导学案学习目标‘几’”即可;

3、讲授内容(学生通过自主合作学习无法解决的内容)至少需要写出提纲,但一节课中的讲授时间最好控制在20分钟以内;

4、《导学案》需要解决问题的答案可以标注在教材上,也可标注在《导学案》上,不必写入流程中;

篇6:无题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红楼梦》的主要内容和它的思想性、艺术性以及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学会通过人物的外表、语言、行为和心理分析人物性格;

3.了解环境描写的方法及作用;

4.提高小说阅读的能力。

一、知识链接

1.《红楼梦》: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章回体长篇小说,成书于1784年(清乾隆四十九年),梦觉主人序本正式题为《红楼梦》。它原名《石头记》、《情僧录》、《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等。作者曹雪芹,续作高鹗。本书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和高度艺术性的伟大作品。作者具有初步的民主主义思想,他对现实社会、宫廷、官场的黑暗,封建贵族及其家庭的腐朽,封建的科举、婚姻、奴婢、等级制度及社会统治思想即孔孟之道和程朱理学,社会道德观念等都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并且提出了朦胧的带有初步民主主义性质的思想和主张。

2.曹雪芹:(约1724-约1764),祖籍辽阳(后迁沈阳)。满族正白旗包衣,名,字梦阮,号雪芹,花圃,芹溪。雍正二年闰四月二十六日未时,生于江宁(今江苏南京)。清代小说家。出身于一个“百年望族”的大官僚地主家庭,后因家庭的衰败饱尝了人生的辛酸。他在人生的最后几十年里,以坚忍不拔的毅力,历经十年创作《红楼梦》并专心致志地做着修订工作,死后遗留下《红楼梦》前八十回的.稿子。

3.脂砚斋:《红楼梦》早期抄本的一个批语作者。脂砚斋的批语在红学界被称为“脂评”或“脂批”,有脂砚斋批语的抄本被称为“脂本”。但脂砚斋其人是谁,与《红楼梦》作者是什么关系,迄今未形成一致看法。

4.红学:主要包括曹学、牌本学、探佚学、脂学,即对《红楼梦》的作者、版本、脂砚斋评以及佚稿研究,才算是真正的红学。红学流派有评点派、评论派、题咏派、索隐派、考证派等。

5.红学家及作品:鲁迅《红楼梦》杂谈,胡适《红楼梦》考证,周汝昌《红楼梦新证》,张爱玲《红楼梦魇》,李希凡《红楼梦评论集》,刘心武《刘心武揭秘红楼梦》,俞平白《红楼梦研究》。

二、基础演练

1.给加点的字注音

阜(    )盛    敕(    )造    紫檀(    )    鬓(   )角斟(    )茶    呜咽(    )    癞(    )头    宫绦(    )盘螭(    )    璎(    )珞    裉(    )袄    贾琏(    )携(    )手    嫡(    )亲    丫鬟(    )  金V彝(    )錾(    )银    内帏(    )    进羹(    )  美人觚(    )懵(    )懂    _(    )视    皮囊(    )   蹙(    )眉杜撰(    )    钗钏(    )    盥(    )沐  攒(   )珠髻敛声屏(    )气    匙(    )箸(    )    漱(    )盂(    )绾(    )    纨(    )F(    )    I(    )烟眉

三、小组研习

1.画一幅林黛玉进贾府路线图。

2.找出并分析分析本文的环境描写,说说贾府是一个怎样的大家庭。

3.黛玉是本文的中心人物,也是本文的线索人物,通过黛玉的眼睛本文依次写了哪些主要人物?详细集中描写的又是哪些人物?本文在人物出场安排与描写人物方法上有什么特点?

4.王熙凤的出场有什么特别?这样写对表现人物性格有什么好处?王熙凤是一个怎样的人?

5.贾宝玉的出场有什么特点?作者用了哪些方法来描写贾宝玉?这样写又有什么好处?归纳你对贾宝玉的看法。

6.作者用了哪些方法来描写林黛玉,你认为林黛玉是个怎样的女性?

四、课后拓展

你读了《红楼梦》吗?就其中的某个人或某几个或某类人谈谈你的看法。在随笔本上写一篇文章,不少于600字。

篇7:无题导学案

【摘 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已有十年之多,但课堂教学的“费时低效”现象依然存在,如何选择适当的教学模式,以提高教学实效,是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的重大课题。在实践探索的过程中,我校高中部尝试了通过引导学生自学教材,讨论交流,启发指导,练习总结四个环节打造高效课堂的导学案教学模式。既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又积极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关键词】高效;导学案;自主学习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已有十年之多,但课堂教学的“费时低效”现象依然存在,如何选择适当的教学模式,以提高教学实效,是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的重大课题。在实践探索的过程中,我校高中部尝试了通过引导学生自学教材,讨论交流,启发指导,练习总结四个环节打造高效课堂的导学案教学模式。既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又积极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一、导学案的含义

所谓导学案,是教师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和已有的学习基础,为指导学生自主学习而编制的学习方案。学生依据导学案的目标要求,独立自学、思考问题,教师根据导学案的执行情况,更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学习实际,在课堂上有针对性地交流讨论和讲解引导,使学生更加有效的掌握知识,形成学习能力。

从教学实践的过程来看,导学案是教师在钻研了教材之后,充分站在学生的角度编写的自学提纲式的课堂学习步骤,并给学生提供操作方法,引导学生遵循着老师所指引的路线,一步一步独立地进行学习。它突出的是学什么,怎么学,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有效地参与学习,准确把握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克服了政治课堂中老师“以讲为主”的满堂灌模式,倡导的是”以学为主”的的教学模式。

二、导学案的意义

首先,导学案教学模式是建立在正确的学生观的基础上的。它充分肯定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励唤醒和鼓舞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因此解决了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

其次,导学案教学模式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拓学生政治视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时,就会乐于开动脑筋对它进行思考,教师在学生预习基础上,提出一些富有启发性、探索性的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辨,课堂气氛会由此变得十分活跃,从而打破“满堂灌”的沉闷的教学格局。最后,从实践角度看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主要任务是促进学生将所学的内容,在知情行几方面得到提高和发展。导学案教学会让学生在知识、能力、思想等方面在自学、讨论、启发程序中,通过学生自主学习,自由发表见解,不断增强自我教育的能力。

三、教学程序及其实施过程

导学式教学模式是对讲授式教学模式的一种改造,是一种既不重教也不重学的“夹心族”。其教学流程图式是:自学教材→讨论交流→启发指导→练习总结。

第一阶段,自学教材。它是这一模式的最核心部分,其目的是学生按照老师的要求自学教材,完成作业的进程中培养其自学能力。教师要向学生阐明自学的意义和要求,引导学生编拟自学提纲,构建知识框架。要安排好课堂自学时间,调控好教学进度,通常自学教材安排在课前或课外,但这既占用了学生作息时间,又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因此可安排在课堂内提出几个思考问题后,用十五分钟左右的时间预习效果是较好的,在学生自学教材时,教师应巡回指导,了解学生中的情况,存在的难点、疑点,有利于讲课中有针对性,更好地做到因材施教,因人施教。

第二阶段,讨论交流。这是这一教学模式的正式启动阶段。旨在对学生共同存在的问题进行相互探讨,集思广益,取长补短,以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及独立钻研,大胆创新的能力。通过讨论可以变学生被动接受教师知识的过程为学生主动学习过程;通过讨论可以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为培养能学习、会学习、有创见的新型人才奠定基础。

课堂讨论题目来源有二:其一,在学生自学教材过程中,学生间对某个问题的认识发生分歧时,教师不作正面回答,将分歧点或疑点交给学生讨论。如在《人的认识从何而来》这一课中,关于实践的含义和特点,以及为什么说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其二,教师在备课中,根据教材的重点和难点,精心设计讨论题。如在必修1《经济生活》中,在学习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时,可提出“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是否还要坚持艰苦奋斗?”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消费情况,谈出自己的看法。

通过讨论可培养学生敢于发表意见,勇于探索真理,以及自信、好学的人格特征,形成学生之间互相争论,取长补短的和谐亲密的人际关系。为讨论寻找论据,必然会促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研究教材,从而使所获得的知识得到提高和巩固。

第三阶段,启发指导。教师在学生讨论交流的基础上,要有的放矢,重点启发,适当点拨,指点迷津,引导学生自求有得。教师的指导作用的性质和方式应根据学生自学能力水平的不同而有所区别。

做好对学生讨论的启发指导,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要尊重学生。我们所面对的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有自我意识和尊严,有自已的精神世界,需要别人的尊重和理解的个体。他们对人对事有自己的见解和评价,渴望别人耐心地倾听和肯定,不愿接受一般化的说教,要求自我表现的欲望十分强烈,同时理解力、概括力、辩证思维也有初步发展。作为教师应充分了解他们的思想、个性、知识等现状,把师生关系确定为平等的地位,共同参与讨论,各抒已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使他们能有机会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在此基础上,加以适当的引导,耐心地说服教育,使课堂讨论达到和谐而有成效的境界。

其次,要重视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求知的起点,是学习和发展智力的动力,对讨论的开展和深入有着直接的影响。教师应针对学生的讨论进程加以调控,并不时地运用幽默的语言、机智的思辨力,风趣的体态把讨论气氛引向和谐、激烈,避免讨论走入死胡同,或因缺乏气氛而停止。

再次,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对于一些讨论的问题,为了寻找充分的论据,离不开事先的引经据典,旁征博引,但更有说服力的,还是从实践中找真理。如在讲《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时,在学生自学教材的基础上,教师提出讨论题:“究竟是价格围绕价值,还是价值围绕价格转?”,然后让学生回家到农贸市场或超市对商品价格及其变动情况作调查,再到课堂进行汇报,这样大多数学生都能依据自己在农贸市场的观察心得,很快能得出正确的观点,从而使学生信服。

最后,重视归纳、整理,总结评价。教师在适当的时候进行归纳小结,对讨论结果根据学生的讨论情况加以综合。得出正确的观点、结论,使学生在情感上达到共鸣乃至完全接受,并对讨论作一个评价,肯定每次讨论中成功的地方,鼓励表扬在讨论中有上佳表现的学生,为下次的讨论奠定基础。

第四阶段,练习总结,通过练习、复习、小结、行为训练等,使学生将所学知识纳入已有的体系中去,并自觉运用所学理论指导行动。

在应试教育中,教师在每节课后布置一定量的书面作业,谈不上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更达不到思想政治教学的根本目的,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政治作业必须注意多样化,既有口头、书面,也要注重实践活动,在平时的作业中,我尝试:

1、加强阅读指导,开拓学生视野,巩固课堂教学效果。在教学中,我经常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接受能力,有意识地指导学生阅读有关报刊杂志,把上面刊登的一些与教材内容相关的文章,通过学生读一读,想一想,议一议,论一论,启发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消化,达到巩固课堂教学的目的。

2、运用理论知识,联系社会热点,学生进行演讲比赛,指导小论文写作。当今社会,学生接触的媒体越来越多,因而视野也广,他们普遍关心国家大事,在教学中布置这样的作业更好地调动了学生兴趣,巩固所学知识,提高理论联系实际能力。

导学案教学模式运用的几点说明:思想政治课教学导学案教学模式的研究目的,在于构建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探究能力为目的的教学模式,毫无疑问,这是一种有利于落实素质教育的教学模式。然而,必须指出的是,这种教学模式的实施,一方面依赖于教师的精心设计和精心组织;另一方面,又必须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有针对性地加以选择运用,只有这样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推进思想政治课改革》上海市高中思想政治课改革论文集

[2] 《教学的原理、模式和活动》吴立岗主编1997年3日广西教育出版社出版

[3] 《思想政治课“热点问题研讨”教学模式及其运用》一文 上海交大附中蒋敏然撰写发表于《思想政治课研究》2000年第三期

篇8:实施导学案 导学更导行

教案, 一个显著的特点是基于教师的思维认识、专业经验和能力水平等元素而形成的一种单向的教学方案。尽管它有很多弊端, 但人们基本上能适应, 能接受, 然而确有改造、改变的必要。

学案, 强调并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意识, 旨在让学生的学习走向自主, 其优点也是不言而喻的。但在传统教案的氛围中, 由于其呈现形式和与之相应的工作方式, 让为数不少的人感到不太适应, 不太能接受。

从这个意义上说, 单纯讲教案或学案都有失偏颇。

教案, 学生一般不太知晓教师的思想、目标和过程性方案设计。用教案, 还要不要再编学案?用学案, 还要不要编制教案?教案比较难以体现学习方案, 学案也不能替代教案。

学教案, 看起来是两者的结合。但是, 有些问题值得探究。首先, 概念内涵是学案和教案, 还是学生用的教案、学习教的方案?其次, 现行的学教案有教案因素, 有课堂练习因素, 但是, 它替代不了教案, 单一的应考作用突出, 育人目标几乎无从涉及。

我以为, 应该倡导和实行导学案, 把学和教有机统一聚焦到一个点上, 共同指向学生的学习活动。

一、导学案的内涵解释

案, 即方案, 是一项设计。设计者是教师, 体现的是教师的主导地位。

学, 表明“案”之目的在服务学习的主体, 目标归结到利于学生的学。

导学, 表明它必须体现对学生学习的引导、诱导和指导。

导学案, 具有激趣性以体现诱导作用, 具有方向性以体现引导作用, 具有方法性以体现指导作用。

二、导学案的编写

第一步:搜集学生学习的实际需求。

教学的实质是做学生研究。研究学生的前提是了解学生。为此, 教师在编写导学案之前, 必须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 学习兴趣, 学习需求, 学习困难, 增强导学案的针对性。

第二步:明晰培养的良好习惯和科学方法。

教学的本质实际是教育。教学的外显标志是学习、理解和掌握知识, 其内隐的核心是激发和保持学习兴趣,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会不同学习领域的学习方法。为此, 我们在思考导学目标时, 首先要思考习惯和方法, 然后才是实施的方案。

第三步:深度解读与学生共同使用的学习材料。

成功的教学在教师素养。教师在基本的教育素养基础上, 重要的是专业素养。体现在导学方面, 前提是教师自身对学习材料的深入解读, 把自身的生活经验与感悟体现在独到的材料解读中。然后才是结合教学参考, 收集、整合而充实自己的体悟。

第四步:课堂学习实施的具体设计。

教学有效靠的是师生合作。教学的有效需要整体规划和设计, 其实际效果靠的是每一个单元的有效。导学案的设计必须要精心, 在设计方案中要着重先期设计可以检测的学习目标, 依据目标在过程中着力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 体现教师的引导指导和评价激励, 要贯穿课堂活动的充分训练以实现当堂达标。

第五步:让反思成为教师和学生的习惯。

成就在于形成反思习惯。上好一节课难, 上好每一节更难, 让教学始终高效难上加难。一个人的成就在于不断地反思, 总结得失, 自觉地发扬优势、订正错误。教师的成就基于学生的成就。要使导学案最大程度发挥其积极优势, 教师同时应该指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师编写导学案的过程, 做好自主学习反思, 引导其对导学案的编写提出意见和建议, 以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

三、导学案的内容

方案是形式, 关键在内容。导学案的内容应该包括导案和学案, 导案包括学案, 重心着落在导学和导行;教师编写的是完整版, 发给学生的是核心版。

完整版内容包括:

教什么——明确内容和目标;

怎么教——设计达标流程和方法;

教会什么——达标检测题;

改进反馈——记录教学感受, 记录检测结果, 思考改进策略。

核心版内容包括:

学什么——明确内容和目标 (师生共用) ;

怎么学——学前预习, 自我检测 (独立学习汇报用) ;学习流程 (提供学生简要版。引导学习习惯, 导学主动权在教师) ;达标检测题 (师生共用)

改进反馈——适度留白, 指导学生建立学习发展档案, 建立错题集, 自我反思求改进) 。

简言之, 发给学生的是问题和试题, 是习惯和方法的引导。在编制时间上, 教师可以适度提前, 实际导学时, 可以根据学生学习情况, 科学设计和布置课外作业。

四、导学案的使用

编写导学案, 目的在使用, 必须考虑操作的可行性。操作层面工作:印刷, 发放和使用。

印刷。印发给每一位学生, 需要一定成本, 在实际操作层面存在诸多实际问题。即便不再统一征订其他教辅, 印刷费用不一定高过教辅, 但就义务教育收费政策而言, 学校也有一些困难。导学案的设计, 发给学生的是简要版, 在成本上可以有所控制和下降。有些问题可以通过申报研究实验和家校沟通等方法予以解决。

发放。实施导学案, 有利于教师在教和学方面作更科学和实际的设计, 只印刷学生习惯培养 (比如预习、质疑) , 知晓学习流程, 目标检测题等内容的简要版, 可以按单元、章节 (课文) 编发不一定每课时都发放。

使用。导学案简要版着力强调的是良好习惯 (特别是预习) 培养, 自主合作学习和目标达成检测, 不是用它来替代教案, 更不是用它来替代教材, 目的是促进教师用教材教和引导学生用教材学。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无题导学案】相关文章:

「无题」作文04-08

《无题》09-11

《无题》12-21

无题一范文05-15

无题翻译范文05-17

无题免费范文05-17

无题原文范文05-17

无题问题范文05-17

无题下载范文05-17

无题赏析范文05-17

上一篇:员工基本行为规则下一篇:实验小学2018寒假“万师访万家”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