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游戏论简答练习

2022-08-31

第一篇:学前游戏论简答练习

课程与教学论简答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课程与教学论简答

简答题

1 传统教育论与现代教育论的区别和代表人物? 答:传统教育论代表十九世纪中期赫尔巴特教学理论,教学理论的特点是教师中心书本中心,课堂中心。现代教学论则以杜威教学理论为代表,特点为儿童中心,经验中心,活动中心。形成了两个三中心对立

2 目前国内外对课程与教学论关系的观点有哪些?

答 国外有四种关系模式:二元独立模式,相互交叉,包含模式,二元循环联系模式。国内,大体有三种观点:教学论包含课程论,教学论与课程论相互独立,课程论包含教学论。 3 制定课程计划时,一般要遵循以下几个基本原则

答 1 整体性,要整体安排,不能只抓某个或某几个方面,包括三方面:(1)全国一盘棋,保证地域上的整体性(2)各阶段互相连结,保证学习顺序上的整体性(3)各科之间协调安排,保证学科整体性。2 基础性,保证学校开设的科目主题是基础学科;基础学科的课时安排有保证;保证基础学科教学顺利进行。3 开放性,开放灵活设置课程计划,对于差异灵活处置。

4 现代课程区别于古代课程的主要特征

答 1 从内容上看,自然科学进入了现代科学体系,并取得合法地位;2在内容的进程安排上,纵向上,增加了从小学中学到大学的连贯性,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横向上,加强了学科之间的协调性3 从课程性质上,民主化,民族化,科学化,是现代课程的显著特征4 从课程实施看,形式越来越多样,课堂的活动多样了,还重视课外拓展活动,教科书的编写也越来越科学合理

5 影响课程发展的基本因素

答 外部因素包括:1 社会,社会的要求和条件决定着课程的方方面面,他的性质决定着课程性质,社会政治经济领域都直接影响着课程2儿童,儿童观直接影响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组织,3 知识,知识是课程的本质,科学文化知识的增长是当代课程改革最重要的推动力。内部因素:1学制,学制对课程有直接制约作用,学制变了,课程也作出相应的调整2 课程传统,是历史的延续,并继续发挥作用,不可忽视,3课程理论,它直接指导人们制定课程的行为4 课程自身发展的辩证否定之规律 6 确定课程目标基本环节

答 1 明确教育目地和培养目标,教育目的或宗旨是之课程的终极目标,制约课程目标的提出,教育目的对课程的根本性质和方向起决定性作用 2 分析课程目标的基本来源,即是特定教育价值观的具体化,3 选择课程目标的形式取向,选取哪种目标依据课程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而定4 运用需要评估模式 7 泰勒目标模式的三个来源和两个筛子

答 三个来源指对学习者本身的研究,对校外当代生活的研究,学科专家对目标的建议,两个筛子,是指教育哲学和学习心理学,学习信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奉的教育和社会哲学史第一个筛子,学习心理学所提示的选择教育目标的准则是第二个筛子

8 校本课程开发有效的基本标志

答 1学校领导和教师积极主动参与2有广泛的社会联系和便捷的获取丰富课程资源的途径,3建立能够满足本校学生的多种兴趣需要和适应其个性特点的课程体系,学生能积极参与进来,获得有效的教育和发展机会,师生良性互动共同促进课程发展4通过校本课程开发,学校教育质量提 9 教学认识的主要特征

答 1,教学认识是学生个体认识活动,更多的来着于间接经验2,有教师教是教学认识的重要特征,有教师教学生的学高,学校办学水平提升,教师专业素质提高,学生学业成绩改善,个性自由充分发展习和认识就能有引导,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进行3,教学认识具有间接性具有高效快捷优势,也易产生理论和经验脱节问题4,教学认识还有发展性,他以改造学生主观世界为宗旨,在促进个人发展方面更为全面和高效。 10 现代教学的基本特征

答 现代教学以个人全面发展为基本目标,以教学认识论为主要的理论基础,以多样综合的教学模式来实施。 11 优化教学的一般标准

答 1,个人全面发展的质量标准,是现代教学的基本价值追求,也是当前优化教学的总的质量标准;2,高效率标准,即合理投入下的效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益最大化,只有提高效率,教学才能成为人们认识的高速公路,成为个人增长才干的康庄大道3,真善美的过程标准,合理教学规律为真,合于价值理想为善,主体创造和艺术欣赏为美。 12 教学目标设计遵循的基本原则 答 整体性,科学性,灵活性。 13 内容点教学目标设计步骤

答 1,确定教学目标层次,布鲁姆的六个层次:知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五个层次的:识记,理解,应用,分析与综合,创造,四个层次的:识记,理解,简单应用,综合应用2,将课时教学内容分解成内容点,并确定内容点的教学目标3,选择教学目标的表达形式,4,给出内容点教学目标表

14 目前我国小学课程教学目标设计容易出现的问题

答 1,误把学习内容当做教学目标,失去了教学目标对教学实践具有的激励和评价功能,是假目标应克服2,教学目标含糊不清3,教学目标片面缺乏启发性,有写教师追求知识的多少,忽略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等要求,使教学目标单一4,教学目标忽视差异性,只提出一般要求,忽略学生之间的差异。 15 教学模式基本构成要素

答 1理论基础,如程序教学的理论基础是行为主义心理学,传授——接受则是知识本位的教学观和教师主导作用的教学思想2,教学目标。它是教学模式的核心3,教学程序,它规定了每一个环节中应完成的教学任务和先后顺序4,运用策略,5,评价体系,即教学活动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的体系

16 教学模式的特点:整体性,中介行,相对性,可操作性,效益性 17 赫尔巴特的教学模式,四阶段:明了,联想,系统,方法 18 杜威的教学模式的教学过程五步骤:设置疑难情景,是思维的起点;确定问题;提出假设;推理;验证 19 国内教学模式发展现状

答 学导类,目标类,创造类,情境类,技能类 20 目前教学模式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答 1,由单一到多样:分三阶段,单一模式占主导模式,传统和现代教学模式相互对峙和冲突时期,教学模式类型多样化发展2,由归纳到演绎,再到归纳和演绎并举,它对教师的教学工作有一定启发性3,由单维构建到多维构建,因学而教4,由刻板到灵活,是教学执行程序而言的5由被动到主动,是教学模式理论基础价值取向而言6,由传统方法到现代技术手段 21 采用讲授法应注意的问题

答 1,注意讲授的科学性,和思想性,是最基本的要求,科学性是思想的前提和基础,思想是科学的内在属性,2,注意讲授时的启发性和直观形象性,应该通俗易懂,突出直观形象性鲜明性,便于小学生理解和掌握3,注意讲授时间,不易过长,以免注意力分散,降低效率4,注意讲授时的语言艺术, 22 讨论法的定义,分类,以及注意问题

答 讨论法是指根据教学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围绕某些问题,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各抒己见,展开辩论,辨明是非真伪,以此提高认识或弄清问题的方法。分类:班级讨论,小组讨论,注意问题:注意讨论使用的对象和范围,对小学低年级学生不易经常采用2,注意讨论使用的时间和频率,不易平常使用,较大单元后使用3,注意组织好讨论的过程, 23 教学手段的一般功能

答 1,影响课程内容即其表现形式,2,影响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及其与学生的关系,3影响教学方法的选择和使用,教学方法离不开教学手段的应用,一定的教学手段决定了一定的教学方法4,影响教学组织形式,一定的教学手段决定了教学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组织。总之,在教学实践中,教学手段科学合理运用,将大大提高教学质量,增强教学效率

24 选择与使用教学手段的制约因素

答 1,教学目标和任务2,学习者因素,包括学生的年龄特征,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学习经验等3,教师因素,包括教师的教学能力,专业素质,管理能力等4经济因素5时间资源和环境因素 25 对班级授课制的评价

答 班级授课制式指把学生按年龄和程度编成有固定人数的教学班,由教师根据教学计划中,统一规定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时数,按照学校的课程表,进行分科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它的基础是夸美纽斯和赫尔巴特的教学理论,但近些年来,在教学实践中,班级授课制,有利有弊。优点:有利于经济有效的大面积的培养人才,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有利于发挥班级体的教育作用,有利于进行教学管理和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教学检查。缺点:难以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不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26 凯勒式教学制中现代个别化教学一些共同特点;在采用师生一对一的关系时选择了相应的学习内容和教材;有学生在自己理解和掌握的基础上自定学习进程安排学习活动;采用了新的技术手段,如教学机器计算机等

27 教学评价的功能:诊断功能,导向功能,发展功能,调节功能。作用分类: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

28 教学评价的改革趋势:1重视发展功能,建立发展性评价体系,不仅有管理功能还有教育功能,关注教师学生的成长进步,促进学生发展是重要趋势2,重综合评价,关注个体差异,体现评价内容的全面性3,强调质性评价与量化评价结合,实现评价方法科学化4,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5,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实现评价中心的转移 29 教师教学工作评价注意一下问题

答 1,教学目标是否清晰具体2,教学内容是否恰当科学3,教学方式选择要运用得当4教学过程的组织形式恰当,师生积极性要高5,师生关系要融洽和谐民主开放6,教学效果好,要达到教学目标要求 30 教学管理的基本模式

答 1权威模式,需由教师负责2,教导模式3,矫正模式4关系模式,5放任模式

31 制定课堂规则要求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答 1要科学合理2内容明确规范3数量少而精4过程要有学生参与5表达应以积极语言为主6执政要公平公正 32 课堂问题行为定义特征以及矫正步骤

答 定义是指在课堂中发生的与课堂行为规范和教学要求不一致,并影响正常课堂秩序及课堂效率的课堂行为。特征:具有普遍性,以轻度为主,产生的原因分别是教师的教育失策;学生的身心因素发展不全,有生理心理等障碍;环境因素,家庭,社会,课堂内部。矫正措施:1决策课堂中的问题行为,教师善于观察分析发现问题2制定矫正目标和方法3选择适当的强化物和强化时间4评定矫正成效5塑造良好行为

33 上好一节课的基本要求:1目的明确,不仅自己要明确目标,要让学生明确目标2,内容正确,科学3,方法选择要得当4组织的好有步骤有条理的进行,有良好的教学秩序5,教学效果好,是学生知识增加,能力提高,品德进步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第二篇:(山东省教师资格考试)大学教学论简答

教学论简答形式:A

1、班级授课制的局限:(1)教学活动多由教师做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独立性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2)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接受性学习,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提高其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3)时间、内容和进程都程序化、固定化,难以在教学活动中容纳更多的内容和方法(4)由于以课为活动单元,而课又有时间限制,因而往往将某些完整的教材内容人为地割裂以适应课的要求(5)教学面向全班学生,步调统一,难以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不利于因材施教。

2、教材内容的组织方法:(1)逻辑式组织;(2)心理式组织;

3、教材内容的编排方式:(1)直线式排列;(2)螺旋式排列。

4、研究性教学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教学观念陈旧(2)教学方法单一(3)缺乏合理的督导制度及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5、毕业论文(设计)的教学组织主要分成三个阶段:选题指导,

8、大学教学质量指标体系的内涵:(1)具有讲师及以上职务或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参加岗前培训并取得合格证的教师占专业教师总数的95%以上;(2)教学经费(四项经费:本专科业务费、教学差旅费、体育维持费和教学仪器设备维修费)占学费收入的比例应大于30%;(3)必修课应用多媒体技术授课的时数不低于15%;(4)双语授课课程比例不低于10%;(5)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课程占实验课程总数的比例不低于80%。

9、大学教学质量监控的主要模式:1)戴明环模式。该模式的含义:质量管理和质量改进按照计划、执行、检查和处理的顺序循环往复,以进入一个科学的逻辑动作过程,最终提高管理质量。戴明环模式的四个阶段:计划阶段、执行阶段、检查阶段、处理阶段。2)全面质量管理系统模式:全面质量管理系统模式的五个关键要素:①起联合作用并普遍承诺的共同愿景;②以消费者为导向的战略和过程;③以工作团队为中心组织架过程指导和审查,评定与答辩。

6、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应当遵循两个过程:一是实践中的认识过程,二是实践中的服务过程。

7、教师教学评价的原则:1)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原则2)随机评价与定期评价相结合的原则3)公开性与公平性相结合的原则4)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原则。

教学论简答形式:B

12、教师教学评价的类型:1)学生评价2)同行评价3)院系领导评价4)教师自评5)专家评价。

13、1945年美国哈佛大学课程规划委员会提出“自由社会中的通识教育”的报告书,主张通识教育所培养的“完整的人”应具有四种心理特质:①能有效地思考②能清晰地沟通思想③能适切地判断是非④能识别普通性的价值。

14、目前双语教学主要有以下三种类型:1)全外型2)半外型3)混合型。

15、我国高校专业课的双语教学主要采用渐进式教学模式。它具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一,采用渗透型教学方法;二,采用交替型教学方法;三,采用示范型教学方法。双语教学在课程的选择上,可以考虑先从非统考学科开始,或从一些前沿的学科如电子信息、国际贸易、生物科学等学科开始。

16、研究性教学的实施过程;

1、确立研究性选题;

2、搜集资料,分析研究选题,形成研究成果;

3、总结评价。 17

18、案例呈现的方法主要有:文字描述法,录音录像展示法,真实情境表演法等。

构;④富有刺激性和挑战性的组织目标;⑤进行系统的日常管理的技术方法。

10、学生学业评价的基本类型:(1)定位性评价(又称“安置性评价”);(2)形成性评价;(3)诊断性评价;(4)总结性评价。

11、学生学业评价的信息收集方法:1)笔试)2)论文)3)教师观察及与学生交流。

19、大学课堂教学的讨论根据讨论的目的可分为两种类型:一是知识性讨论,以理解和应用教材的有关知识为目的,其应用性较广;一是学术性讨论,以超越教材内容为目的探讨相关的问题,一般在高年级采用。

20阅读包括消化性阅读、独立性阅读和研究性阅读三种类型。

21、案例教学的基本特征:①生动的情境性。情境性也即案例性,是案例教学区别于其他专科学校模式的所在。②高度的拟真性。教学案例是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编写出来的实际案例,典型性,代表性和非偶发性,这是案例的关键特征。③灵活的启发性④鲜明的针对性。

22、案例选编必须遵循的首要原则是针对性。主要体现:一是必须针对教学目的选编案例,二是针对学生选编案例。

23、案例教学作为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一般包括选编案例、引入案例、分析讨论案例和评价案例四个环节。

24、分析讲解案例:是案例教学最重要的一步。这一环节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引导学生对案例的思考、分析、讨论,使学生对案例有较深刻的认识,总结出带有普遍规律性的理论,进而促进知识的内化。

第三篇:简答练习

第一章 工商行政管理概述

11对市场经营主体的登记注册及管理

2对市场经营主体的市场交易活动的检查以及违法交易活动的查处

3对合同的监督管理

4对商标的注册管理

5对广告的管理

2行政管辖权行政行为权行政措施权行政奖罚权

31为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服务

2按客观规律办事

3保护消费者利益

4依法管理

9 国家为了简历和维护市场经济秩序,通过市场监督管理和行政执法等机关,运用行政和法律手段,对市场经营主体及其市场行为进行的监督管理

10 指产品、过程或服务满足规定或潜在要求(或需要)的特征和特性的总和

11 指工商行政机关在国家授权的范围内,有权对所管辖区的各类市场主体及经营活动进行监督管理,依法检查处理在辖区内的有关经济违法 违章活动

第二章 市场主体登记管理

11必须经国家认可

2有自己的名称笃定的住所以及组织章程

3必须有自己能够支配的独立财产

4 有硬顶的组织机构,能够以自己的名义享受权利承担义务和进行诉讼

21) 公司是具有法人资格的经济组织

2) 公司是以盈利为目的的经济组织

3) 公司是股东共同出资经营的经济组织

4) 公司是依法定程序设立的经济组织

31) 企业法人领取 报送年检报告书和其他有关材料

2) 登记主管机关审核年检材料

3) 登记主管机关加贴年检表识或加盖年检戳记

4) 企业法人缴纳年检费

5) 登记主管机关发还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41)公司股东以其出资比例享受权承担义务。因为有限责任公司并不划分等额股份,股东指是按其出资额占公司总资本的比例享受权利和承担义务

2) 公司为股东签发出资证明,不发行股票。出资证明是公司股份的表现形式,也是股东出资的法律文件

3) 公司股份的转让受到严格限制;股份可以在股东之间转让;如果向股东之外的人转让公司股份,须经全体股东过半数同意;如果全股东没有半数以上股东同意其转让股份,不同意转让的股东应购买拟转让的出资;否则,视其同意转让。这说明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一般比较固执,股东不可随意转让其股份

4) 公司股东可以作为雇员参与公司的经营管理,但不一定必须参与公司的日常管理

5) 公司部公开发行股票,因此公司不必对社会公开其账目尤其是资产负债表,这可以使公司更好的保护其商业秘密

6) 股东人数较少,且不能超过一定限额。我国《公司法》规定,应由2个以上51个以下股东共同出资设立有限责任公司

13指经国家批准,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从事生产 流通 服务等经营活动的经济组织

14指有一定数量以上的股东组成,公司全部资产为等额股份,股东以其所持股份为限对公司承担有限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为限对公司债务承担责任的公司

15指由一个人独立出资,负责经营管理,承担风险,并以个人财产对其债务承担无限责任的企业 16指有外商资本投入并有外商参加管理的企业

第三章 市场管理

11)企业经营活动的市场性

2) 企业生产经营的自主性和盈利性

3)企业间经济活动方式的竞争淘汰性

4) 经济活动领域的开放性

5)政府对经济活动管理的宏观调控性

21) 维护和创建市场秩序

2) 建立统一的社会注意市场体系

3) 建设社会主义市场文化基础

3行政协会监督

市场中介组织监督

10

11

12 指国家通过设立专门的市场监督管理机构,运用必要的行政手段和一定的法律手段及有关的社会监督机制,对进入市场的当事人及其交易活动与进行依法监督的过程 指由国家设立专门机构实行垄断经营的极少数商品,如烟类产品酒类成品 指登记主管机关根据国家授权,依法审查市场开办单位开办市场的条件,确认其开办市场的合法资

格和合法经营权,并依法对市场进行登记注册的监督管理活动

第四章 合同管理

9合同的效力又称为合同的法律效力,是指有效成立的合同已发所具有的拘束合同当事人及第三人的强制力

10合同的担保是指依照法律规定或当事人双发经过协商一致而约定的,为保证合同债权实现的法律措施

11违约责任是指合同当事人违反合同约定,不履行合同义务或履行义务不符合约定所应当承担的民事责任

12指国家授权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和其他有关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对合同行为进行监督管理的活动 131) 合同是多方当事人自愿达成的民事法律行为

2) 合同是平等主体找时间的民事法律关系

3) 合同是确定当事人之间特定权利和义务的法律文件

4) 何婷是具有相应法律效力的协议

141) 平等原则

2) 自愿原则

3) 公平原则

4) 诚实信用原则

5) 遵守法律,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原则

151) 继续履行2) 采取补救措施3) 赔偿损失4)支付违约金5)履行定金罚则6)赔礼道歉

第五章商标管理

11)商标与商品或服务的关系式标记,是附在商品或服务上进入市场流通的标识,便于区别商品或服务的来源,并保证本商品或服务的质量和声誉

2)商标的构成是文字 图像或其组合,是由有形要素组成的可视性标志,是区别于其他商标的显著特征,不具显著特征者不能成为商标

3)商标使用的主体是生产经营者,是商品的生产者或经销者,或劳务的提供者,而不是商品服务的消费者

4)商标使用者使用商标的目的是区别商品或服务的来源,用以突出商品或服务的生产经营者,从而获得消费者的认知,达到其销售商品或服务的目的

21)申请2)审查3)驳回和驳回复审4)商标注册的初步审定与公告5)异议和异议复审6)商标核准注册与再公告

31)专有性2)地域性3)时效性

41)未经注册商标所以人许可,在同一种商品或类似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或近似的商标

2)销售明知是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

3)伪造擅自制造他人注册商标标识或销售伪造擅自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

4)给他人的注册商标专用权造成其他损害的行为

13商标是指生产经营者在其商品或服务上所使用的,由文字图像或其组合构成的,具有显著特征,便于识别商品或服务来源耳朵可视性标志

14许可人允许被许可人按合同约定在一定期限一定地域和指定商品上独占使用其注册商标,此外不再允许包括许可人在内的任何人使用其注册商标

15商标权终止是指商标权人法定原因出现导致其商标权丧失,注册商标不再受法律保护

16商标所有人依法对其经国家商标局核准注册的商标所享有的专有使用权

第六章广告管理

21)守法原则2)公平原则3)诚实守信原则

3广告经营的基本内容包括广告设计 制作 发布和代理等,其用语有严格的法律含义

1)设计是指根据广告目标进行广告创意 构思,广告中的音乐 语言 文字 画面等经营性创作活动

2)制作,指根据广告设计要求,制作可供刊播 设置 张贴 散布的广告作品等经营性活动

3)发布指利用一定媒介或形式,发布各类广告,利用其它形式发布带有广告性质的信息的经营活动

4)代理,指广告经营者接受广告主或广告发布者委托,从事的广告市场调查 广告信息咨询企业形象策划广告战略策划广告媒介安排等经营活动

41)管理的法制性2)操作的规范性3)管理范围的广泛性4)管理机构的综合性5)监督检查的经常性

51)有偿性,付费才能发布广告2)目的性,传播的特定信息3)责任性,文责自负,有弊问责4)真实性,内容必须真实,严禁虚假5)艺术性,有艺术感染力的广告才有更强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61)证明出具机关合法2)广告证明的内容合法3)广告证明与广告有直接关系4)广告证明适用时间和地域范围有效,才具有法律上的证明力

71)广告违法行的主体2)广告违法行为的客体3)广告违法行为的客观方面4)广告违法行为的主观方面

8指通过为广告提供某种广告服务二获取经济利益的活动9指把关高内容所包含的信息传导给广告受众的中介物

10又称广告客户,是指为推销商品或者提供服务,自行或者委托他人设计制作发布广告的法人其他经济组织或个人

17指经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登记注册,核发企业法人营业执照,专门经营广告业务的企业单位

第七章 保护消费者权益

11)消费者有自已选择提供商品或者服务的经营者的权利

2)消费者有自主选择购买商品品种或者接受服务的权利

3)消费者有自主决定是否购买或者接受服务方式的的权利,对不愿购买的商品或者不愿接受的服务,有拒绝的权利

4)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或者接受服务时,有进行比较 鉴别和挑选的权利

21)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或者接受服务时,有权获得质量保障价格合理计量准确等公平交易条件

2)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或者接受服务时,有权拒绝经营者的强制交易行为

6指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7指消费者因购买商品或者接受服务受到人身 财产损害时,享有依法获得赔偿的权利 8指消费者在购买或者接受服务时,享有其人格尊严 民族风俗和习惯受到尊重和保障权利

第四篇:学前教育学必考名词解释和简答大全

学前教育学必考名词解释和简答大全 名词解释题

1.1.广义的教育:有意识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

1.2.狭义的教育(学校教育):是由专门机构和专职人员依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特点,进行的有目的、有系统、有组织的影响活动一将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需要的人的活动。

1.3.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施加教育影响的人以及对教育活动承担教育责任的人。 1.4.正规学校教育:在学龄期完成的上学年限,获得教育证书。

1.5.非正规教育:在任何正规教育体制以外所进行的成人或儿童所选择的学习形式,是有组织、有系统的学习活动。 1.6.非正式教育:个人在日常经验和社会生活环境中获得的学习,是无组织、无系统的终生过程。

1.7.全民教育:保证每个国民都有接受教育的基本权利,并且必须接受一定程度的教育,它以普及义务教育实行之。 1.8.终身教育:指人在一生中都应当和都需要受到各种教育,接受教育应是从生到死永不休止的,它在时间上贯穿人的整个一生,在空间上贯通了学校、社会和家庭的界限,打破了教育为学校系统所垄断,改变了前半生受教育,后半生工作的人生模式。

1.9.教育民主化:使受教育成为全民的权利和义务,在教育机会面前人人平等。消除专制、封闭、灌输等不民主的教育,建立尊重、开放、启发、参与等民主化的教育。

1.10.教育现代化:是社会政治、经济的变革在教育上的反映,是教育整体的变革。

1.11.人的个体发展:个体从降生到成年到老年身心有规律的变化过程。身体的发展是指身体的各组织系统的发育和机能的增长,心理的发展是指人的感知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以及情感、意志、兴趣、性格等方面的发展。

2.1.物质环境:由天然环境和人工环境所组成。气候、山、河、海洋、空气、水等为天然环境;城市、农村的建设,工作劳动环境条件,个人居住条件等为人工环境。

2.2.精神环境:又称非物质环境或社会环境,它的内涵是指在社会生活中人与人的社会关系以及社会信息。 2.3.文化(广义):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2.4.文化(狭义):较普遍地把文化看作为社会的精神文化,即社会的理想、道德、科技、教育、艺术、文学、宗教、传统民俗等及其制度的一种复合体。

2.5.文化传递:文化在时间上的延续和在空间的流动,文化传递与传播过程补充、发展、丰富着文化,因为它注入了传播者的经验与整理创造。

2.6.文化选择:对某种文化的自动撷取或排斥,即择优汰劣,取精去糟的过程。

2.7.文化变迁:文化内容的增量或减量所引起的结构性的变化。文化变迁来自文化内容的变化,并非所有的文化内容的变化都会引起文化变迁,只有当某种文化内容引起文化的结构性、全局性、整体性变化时,才形成文化变迁。 2.8.人的个体社会化:个体适应社会的要求,在与社会交互作用过程中,通过学习与内化而形成社会所期待的及其应承担的角色,并相应地发展自己的个性的过程。

3.1.儿童的发展:在儿童成长过程中生理和心理方面有规律地进行的量变与质变的过程。生理发展与心理发展是密不可分的,也是相互作用的。

3.2.回忆说:柏拉图认为,人生来就具有一种基本上在发展过程中展现并成为有意识的先天知识(理念)。后天环境对人不具影响,一切研究、学习都只不过是对先天理念的“回忆”。

3.3.成熟势力说: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的“成熟势力说”认为,儿童发展是一个有规律的顺序模式的过程,而这个顺序是由物种和生物进化的顺序决定的。所有儿童都按照这个顺序发展,但发展速度则由每个儿童的遗传类型所决定的。环境和教育不是发展的主要原因,它虽然可能暂时影响儿童发展的速度,例如营养不良或教育剥夺就可能影响其发展的速度,但后者最终还是由生物因素所控制。

3.4.先天因素:个体生物因素,其中包括遗传、生长、发育与成熟等。 3.5.后天因素:个体所处的社会环境与教育。

3.6.遗传素质:儿童通过遗传获得人的生理解剖结构及特点,如五官、皮肤、体型、神经系统(特别是大脑结构和机能)的特点等。

3.7.年龄特征:在一定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儿童身心在一定年龄阶段中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特征及发展趋向。 3.8.智力:儿童认识周围世界的能力的概念性特征。主要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注意力、思维力、想象力等,其中思维能力是整个智力发展的核心部分。

3.9.儿童观:儿童观是人们对于儿童的根本看法和态度。主要涉及到儿童的地位和权利,儿童期的意义,儿童的特点和能力,儿童生长发展的特点和原因等问题。

4.1.会堂教育时期:在公元前586年犹太国灭亡了,犹太人开始了长期漂泊不定的生活,希伯来文化面临着被其他文化吞并的危险。对年轻一代来说,他们不仅对希伯来的历史和家乡一无所知,并甘愿让本民族的文化成为新式文明的一部分。希伯来人的首领们意识到本民族已到了生死存亡的关键时期。为了希伯来团结起来,使他们怀念过去和设法回到故乡,犹太人开始建立起犹太会堂。

4.2.白板说:洛克以其“白板说”而著称于世。他认为,人脑开始只是一张“白纸,没有特性也没有观念”。洛克认为,儿童发展的原因在于后天,在于教育。

4.3.自然教育:卢梭教育理论体系中的一个最基本的思想就是主张教育应遵循自然,顺应人的本性,反对成人不顾儿童的特点,按照传统偏见强制儿童接受违反自然的教育方式,让儿童得不到自由的发展。要把儿童当作儿童来看待,把儿童看作教育中的一个积极因素;教育要适合儿童天性的发展,保持儿童的天性。

4.4.恩物:恩物(gift)是福禄贝尔为儿童设计的一系列活动玩具材料,是根据自然界的法则、性质、形状等用简易明白的物体制成的,作为人类了解自然、认识自然的初步训练。 4.5.经验:“经验”是人的有机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是人的主动尝试行为与环境的反作用形成的一种特殊的结合。这样,行动和结果之间的连续不断的联系和结合就形成了经验。

4.6.儿童中心论:杜威认为,学校生活组织应该是以儿童为中心.一切需要的措施都应该是为着促进儿童的生长。 4.7.做中学:杜威认为儿童在出生后对每一件事都是要学习的,如看、听、做等,但是他们只有对真实的活动本身产生了兴趣,才会对活动中产生的一切进行观察;然后发现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解决问题,从而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4.8.发现式教学法:给儿童提供相应的材料和设备,激发儿童的兴趣,使儿童自由地去探索事物、发现问题、找到答案,这就是发现式教学法。这个过程就是利用儿童的好奇心,使儿童发挥自己的能力,允许他们根据自己的方式来进行学习,从而满足他们发现需要的过程。

4.9.多层智力观: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HowardGardener)花了数年时间分析人脑和人脑对教育的影响,其研究结论是简单但极其重要的。加德纳指出,我们每个人至少有七种不同类型的智力,其中两种在传统教育中受到了高度重视,而其他五种则长期被忽略或忽视。

4.10.最近发展区:儿童的发展有两个阶段,一个阶段是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下一个阶段是儿童只有在成人的帮助下才可以完成的水平。在这两个阶段之间就是儿童的最近发展区。即是儿童已经能够做到,但不是独立地而只能是在教育指引下来做到的那个区域。

4.11.情商:英文为EmotionalIntelligence。用来描述对成功至关重要的情感特征,它包括以下含义:同情和关心别人,表达和理解感情,控制情绪,独立性,适应性,受人喜欢,解决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能力,坚持不懈,友爱,善良,尊重他人等。

4.12.教学做合一:包括三个方面,~是怎样做就要怎样学,怎样学就要怎样教,怎样教就要怎样训练教师。也就是说教的方法要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要根据做的方法;二是我们要在做中教,做中学;三是教育的本质,就是教人做事,“做”是“学”的中心,也是教的中心。可见,“教学做合一”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学以致用。

4.13.幼儿的完整学习:为幼儿提供完整的、多方面的学习环境,及早激发幼儿在七大方面智力的充分发展,达到人类潜能的启发和健康身心的培养之境界。

4.14.整个教学法:是把儿童所应该学的东西结合在一起,完善地、有系统地教授儿童。运用的教材以故事或自然为中心或出发点,组织儿童进行学习的方法。但在教学中所运用的故事或材料都是来自于儿童的生活,并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

5.1.教育目的:通过教育过程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质量和规格的人。

5.2.我国的学前教育目标:在《幼儿园工作规程》中得以完整表述,即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

6.1.活动区:近年来伴随幼教改革的推行而出现的新生事物。活动区打破了传统教育中课桌椅排列小学化的模式,充分考虑了学前儿童的年龄特点,以游戏的情景,提供多样化的材料,满足儿童操作的不同的兴趣,使儿童通过游戏活动,获得认知、情感、身体等各方面的发展。

6.2.活动区的界限性:各活动区要划分清楚,界限明确,便于幼儿开展活动和教师进行管理。在划分界限时,除了考虑美观、漂亮之外,更要从教育的角度出发来设计。

6.3.活动区的相容性:在布置活动区时要考虑各个区域的性质,尽量把性质相似的活动区安排在一起,以免相互干扰。

6.4.活动区之间的转换性:教师在考虑划分各个区域的同时,也要考虑幼儿可能出现的将一个活动区内的活动延伸转换至其他活动区的需要。如幼儿在娃娃家的角色游戏活动,可能会延伸到积木区;幼儿在自然区的活动可能会延伸到美工区,如幼儿在自然区观察了金鱼以后,可能就想把金鱼在水里游的情景画出来。

6.5.创造性游戏:学前儿童主动地、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游戏,是学前儿童特有的游戏,包含角色游戏、结构游戏和表演游戏等。

6.6.有规则游戏:成人为发展儿童的各种能力而编写的、有明确规则的游戏,如智力游戏、体育游戏和音乐游戏等。 6.7.结构游戏:儿童利用各种不同的结构材料,经过手的创造来反映周围现实生活的游戏。积木、积塑、金属材料、竹制材料和黏土、纸浆等都是儿童结构游戏的绝佳材料。

7.1.独立自主性:在学前教育中充分尊重儿童的主体性、独立性,让儿童凭借自己的经验和能力主动进行各种活动,杜绝包办代替。

7.2.发展适宜性:学前教育方案在充分参考和利用现有儿童发展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为每名儿童提供适合其年龄特点的、适合其个别差异性的课程及教育教学实践。它包括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年龄适宜性,二是个体适宜性。 7.3.综合性原则:在课程设计和教育活动时,必须以儿童身心的均衡发展为最高目的,围绕着某一主题或方面,以儿童的直接经验和实际生活为基础,配合其能力、兴趣和需要,尽量在课程和活动中促进儿童多层次、多角度的、多学科的发展。

7.4.启蒙性原则:学前教育要对儿童进行最基本的、入门式的教育,为其以后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初步的基础。学前教育的实质就是启蒙教育,也即开发蒙昧状态的教育,俗话叫“开窍”。 7.5.活动性原则:源自于杜威的“做中学”,实际来自于苏联心理学家的“活动主导论”和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理论。儿童是在活动中建构他们的认知结构的,从而发展他们的智力和社会行为,而活动就是儿童这一主体与外界事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活动性原则要求学前教育以活动为主导,以活动贯穿整个教育过程,以活动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以活动作为学前教育的主要内容和形式。

8.1.直观形象法:幼儿园教育教学的主要方法,即教师采用直观教具或各种电化教育手段等,组织儿童开展观察(物体和现象)、欣赏、演示、示范和范例等活动,以达到预定的教育教学目标。这种方法符合直观性教学原则和儿童思维的特点。

8.2.参观法:与直观形象法有关的一种教育教学方法。它是为受教育者提供真人真事真实场合作为教育环境的一种现场学习法。

8.3.教育活动游戏化:在教育活动中充分利用儿童对游戏的本能偏爱,满足儿童爱玩、好玩的天性,以游戏的形式和方式开展相应的教育活动。

8.4.语言法:儿童教师最常用的和最普遍使用的教育教学方法,即教师以语言为主要工具对儿童进行说教、指导、劝说等,以达到相应的教育目的。最常见的语言法有故事法和讨论法两种。

8.5.讨论法:儿童自我教育的一种方法。主要是儿童通过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对一些不了解的、认识模糊不清的、困难的、相互关系中矛盾的,甚至有错误看法的问题等等,发表意见、共同议论商讨、相互启发和补充,从而获得正确、统一的认识。

8.6.移情法:强调认知一情绪系统的交互作用,综合运用认知提示、情感换位、巩固深化和情境表演等技术,由近及远、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地展开儿童认知和行为的教育。特别针对儿童期特有的自我中心化思维,能明显提高儿童的移情能力和认知水平,提高其社会认知水平和促进亲社会行为的养成。

8.7.角色扮演法:指模拟现实社会中的某些情景,让儿童扮演其中的角色,尝试从该角色的立场上分析问题、处理问题、体验情感,并通过及时的反馈和教师指导,了解别人的需求和感受,从而更好地掌握与角色相适应的行为及规范。

8.8.环境体验法: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或教育要求,创设相应的环境条件,让儿童通过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甚至在体验环境的过程中主动学习和发展。

8.9。行动操练法:组织儿童反复练习一定的动作或活动方式,从而巩固其知识经验、形成简单技能和行为习惯。 8.10.发泄法:指教师为儿童提供一定的条件或创设一定的情景,让儿童通过自身的动作或活动,去发泄体内积聚的生理或心理能量以达到生理或心理方面新的平衡。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生理的发泄,二是心理的发泄。是使儿童生理心理得到正常发展的重要方法。

8.11.表扬鼓励法:奖励方式的一种,是儿童教育中的一种强化方式。表扬是对儿童行为正确性的确认、肯定或强化,并给以支持和夸奖;鼓励则能帮助儿童明确是非,提高其学习良好行为的信心和上进心,促进儿童良性发展。

8.12.批评惩罚法:与表扬鼓励法相反的教育方法,也是儿童教育中常用的一种强化方式(负面的)。表扬是对儿童行为正确性的确认、肯定,而批评则是对儿童不当行为的定性、否定;惩罚法也能像鼓励法那样帮助儿童明确是非,但如果使用不当,则会对儿童的自尊、自信和上进心造成一定的伤害。

8.13.自然后果惩罚法:不是人为的惩罚,而是通过事物自身的后果让儿童受到相应的处罚,使儿童从中体验到自身错误所带来的不良后果,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

8.14.认知提示:通过成人的言语提示、分析、讲解、组织儿童讨论、游戏、表演等形式,帮助儿童学会辨别各种不同的情感及其面部表情,理解不同的人在不同的社会情境中的想法、观点和情感,促进儿童辨别他人情感和设想他人观点及进入他人角色能力的发展,从而促进儿童认知水平和社会理解水平的提高,为产生移情奠定认知基础。

8.15.情绪追忆:运用言语提示唤醒被试在过去生活经历中亲身感受到的最强烈的情绪、情感体验,引起他们对情绪体验产生的情境、原因和事件的联想,加强情绪体验与特定社会情境之间建立的联系,从而使儿童能够更好地辨别和区分各种情感。

8.16.情感换位:通过提供一系列由近及远的社会情境(家庭一父母~老人~邻居,幼儿园一同伴一老师等),让儿童进行分析讨论和角色扮演,从而使被试转换到他人的位置去体验情境中不同的情绪、情感状态,并促进其角色进入能力的发展。 8.17.心智技能练习:借助于内部语言,认识事物时智力活动的技能练习,是顺利完成某些具体任务时所表现的记忆、想象和思维等智力活动的方式。

9.1.家庭结构:家庭规模以及家庭的完整性。从家庭规模来看,一般包括核心家庭、联合家庭和扩大家庭。从家庭的完整性来看包括完整家庭和不完整家庭(如单亲家庭)。

9.2.核心家庭:由父母和子女组成,家庭关系比较密切,父母本身的价值观念、文化教养、性格等对子女产生比较直接和全面的作用。同时由于在核心家庭中只有父母和子女,孩子成为家庭生活的中心,容易使孩子出现自私、任性等不良个性特征。

9.3.不完整家庭:一般是指单亲家庭。在单亲家庭生活的孩子,只有母亲或父亲和他共同生活,一位家长担任了父亲和母亲的双重角色,容易使幼儿对性别角色的认识出现混淆和模糊,不利于人格的发展。此外,在这类家庭生活的成员在一定程度上会受到社会因素的困扰,有时甚至面临经济的困难,家庭生活气氛也会受到影响,从而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

9.4.联合家庭:由三代人结合而成的家庭或由两个以上核心家庭联合而成的家庭。 9.5.扩大家庭:包括叔侄、姑舅成员在内的家庭。 10.1.托儿所:我国托儿所是3岁前儿童的集体保教机构。主要负责教养3岁前的儿童并为其父母参加工作提供方便,具有社会福利性和保教性等双重特性。

10.2.保教性:托儿所教育是保教并重的教育,是根据小儿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特点进行保育和教育,使3岁前儿童获得健康的成长。

10.3.健康: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不虚弱,而且应包括体格、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全面发展。这里指出个体不仅应保持身体健康,而且应保持心理健康。

10.4.睡眠:有机体借以维持正常生命活动的自然休息。通过睡眠使神经组织在觉醒时消耗的力量得以恢复,保护大脑皮层的细胞免于衰竭和破坏,有些科学家认为睡眠是一种积极的心理过程,能将人在白天所获得的信息加以整理,排除无用的信息。

11.1.幼儿园:对3周岁以上学龄前幼儿实施保育和教育的机构。 11.2.“提前开始”计划:美国著名的“提前开始”计划(HeadStartProgram),就是面向有色人种和贫穷的白人家庭中的孩子进行的,其宗旨就在于向他们提供适宜的教育,促使他们和其他家庭背景的孩子一样拥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 11.3.中期目标:幼儿园小、中、大等各年龄班的教育目标。也就是说在总的幼儿园教育目标的指导下,对不同年龄班的幼儿提出了不同的要求。

11.4.近期目标:也称短期目标。它指在某一阶段内要达到的教育目标,如几个星期、一个星期或几天内要达到的教育目标。

11.5.活动目标:某次教育活动需要达成的目标。在一节课或一次活动中教师可能会提出这些目标,如要求幼儿掌握某一事物的名称、特征,学会使用某一种工具或学会观察和比较的方法等。这个层次的目标通常通过教师的活动计划或教案来体现。

11.6.完整儿童:儿童的社会、情感、身体、智力和道德的发展之问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不能片面追求幼儿的特长和技能。 11.7.幼儿园环境:从广义而言,幼儿园环境指影响幼儿园教育的一切外部条件,它既包括人的要素也包括物的要素,既包括家庭、社会、自然等幼儿园外的大环境,也包括幼儿园内的小环境。狭义而言,它主要指幼儿园内一切影响幼儿发展的因素,包括幼儿生活、学习和游戏的全部空间。 12.1.分离焦虑:“因与亲人分离而引起的焦虑、不安或不愉快的情绪反应”,也就是说幼儿最初离开亲人、家庭、对新环境会产生不适应的现象。 12.2.心理断乳期:幼儿从家庭迈入幼儿园,环境有了巨大的改变,被称为“心理断乳期”。

12.3.幼儿常规:幼儿的行为常规。具体来说就是教师将幼儿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有顺序地制定一系列的行为规范,让幼儿经常固定地执行,从而形成良好的习惯。

12.4.学前班:以学龄前1~2年的儿童为教育对象的教育组织形式。

12.5.混合班:指将年龄相差在12个月以上的学前儿童编排在一个班级里学习、生活、游戏的一种教育组织形式。 12.6.攻击性行为:也称侵犯性行为,是幼儿最常见的行为问题。通常表现为身体攻击,如打人、推人、咬人、拽人、言语攻击、骂人。

13.1.家长参与:家长通过不同的形式,参与幼儿园的一些教育教学活动,协助教师的工作,以丰富幼儿的学习经验,达到家庭与幼儿园的相互配合和协调一致。

14.1.幼儿园的保育工作:幼儿园教育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它是指成人为学前幼儿提供生存、发展所必需的环境和物质条件,同时给予精心的照顾和保护,以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逐步增进他们生活自理能力。 14.2.保育员:在幼儿园中主要负责幼儿的卫生保健、生活管理的人员。

简答题 1.1.为什么说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社会性活动?答:从教育的起源看,它是在人类社会中出现的一种社会现象。人类为了生存的需要,学会制作和使用工具,从事生产劳动。在从事劳动和生活的过程中,不断积累着生产经验和生活经验,人与人也发生着性质不同的和多向的交往关系,并形成着一定的社会习俗和风尚,这一切都需要向新生一代传递,这些传递的活动便是人类社会的教育。再从人类的个体来看,作为人的个体,必然有着成长发展的过程,这个过程不是一个纯自然的生长,而是在人类的社会生活中接受家庭的、学校的和社会的广泛的影响和教育,渐渐成长、成熟,人从出生到成人的成长过程比任何动物都要漫长,这标志着人类成熟水准绝对地超过了任何动物,这使人的个体成长、成熟的过程充满教育。教育为人类社会所独有,它与动物界中代与代间看似“教”和“学”的现象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1.2.广义教育包括哪几种形式?答:包括四种形式:第一种学校教育,第二种通过各种媒体

第三种通过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培养人的活动,在工作和生活的环境中通过示范、模仿、交往等方式传递信息和经验,产生思想和文化的影响。第四种自我教育。

1.3.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关系是什么?答: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发生着十分复杂的互动关系。在教育过程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作用发挥得当,教育者创造了使受教育者发挥自身能力的条件都将引起上述的变化,我们期待在教育过程中发生这种变化。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地位相对变化虽经常发生,但不能改变在总体上的教育者的地位与责任。受教育者是学的主体,在正确的教育引导下,受教育者变得“我要学”,而不是教育者要受教育者学,即“要你学”,受教育者成为主动的学习主体,而不是消极被动任教育者摆布的人。受教育者的这种能动性,不仅表现在接受教育的学习过程中,还可表现在自我学习和自我教育的活动中。受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对教育者而言所处的地位是接受者、受控制者的地位。但绝不因此而影响其在教育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而是以主观能动的主体姿态参与、接受教育的过程。总之,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主导作用和主体地位不构成矛盾的对立面,而是相互依存的统一体,是从不同角度说明二者在教育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作用,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不能相互取代,而要把握二者的不同责任及二者的相互作用。

1.4.如何实现人的个体发展?答:现代教育认为影响个体发展的因素为遗传、环境与教育。遗传是个体发展的物质前提,为个体发展提供可能;自然与社会环境对个体发展起一定的制约作用;教育对个体发展起主导作用。

1.5.教育对个体发展如何起主导作用?答:(1)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2)教育,尤其是学校的教育,由受过专门训练的教师负责,给予个体发展更科学、更系统、更全面、更深刻的影响。(3)得力的教育为个体能动的发展创造主客观条件。(4)教育的主导作用更表现在促进个体的社会化。 1.6.当今教育增长的模式具有哪些特征?答:当今世界教育发展处于革命性的变革中,其增长的模式有以下特征:(1)规模庞大;(2)增长速度快;(3)不均衡性;(4)波动性.。

1.7.教育现代化的具体表现是什么?答:教育现代化的具体表现是:(1)确立培养现代人的观念。(2)教育发展水平应有显著提高。(3)科学技术在教育中普及和深化,教育内容科学化程度提高。(4)教育手段方法的信息化程度提高。(5)教师的学历与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教师的科研成果不断涌现,摆脱传统教育的桎梏。(6)学生学习的自由度和自主性将大大增强,个人的志趣和潜能将获得更大发展。(7)教育制度不断创新,教育结构更加丰富多样。(8)现代教育是开放的,学校内部的开放、学校向社会开放、教育进入家庭、国际间教育的交流和比较研究等。

2.1.物质环境对学前儿童有怎样的影响?答:出生至入学前儿童的成长与发展有赖于多方面的物质环境,儿童在适宜的物质环境中生活,他们的生存与发展可获得可靠的保障。作为学前教育机构的托儿所、幼儿园,同样需要有一定的物质环境为其存在与发展的条件。我国有关部门对托儿所、幼儿园的物质环境设备已有达标的规定,物质环境是学前教育存在与发展的必备条件。

2.2.精神环境对学前儿童有怎样的影响?答:学前儿童不论在家庭中、在幼儿园中,还是接触其他社会生活中,都在不断地接受精神环境的影响,其中有健康的精神信息,也有不健康的精神信息。学前儿童由于经验的不足,认识又具表浅性、片面性和情绪性,容易接受精神环境的潜移默化的影响。“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以及孟母三迁的故事,都在说明精神环境对儿童的影响。对学前儿童最具影响力的精神环境包括:父母及家庭成员的表率,家庭生活气氛,居住环境中的人际关系及情调,社会环境中的道德水准和文化生活,托儿所、幼儿园的园风,直接教育者的品德修养等。 2.3.经济对教育的作用是什么?答:经济与教育的决定作用具体在下述几个方面:(1)经济发展是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2)经济发展决定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3)经济发展引发的经济结构和变革影响着教育结构的变化。(4)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内容和手段。

2.4.学前教育的目标,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中经历了哪些变化?答:学前教育的目标,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中,是不同的:(1)工业社会初期——主要为工作的母亲照管儿童。(2)工业社会——不限于看护儿童,对儿童施行促进其身心发展的教育。(3)现代社会初期——以发展儿童智力为中心。(4)现代社会(20世纪80年代以后)——促进儿童身体的、情绪的、智能的和社会性的全面发展。

2.5.政治对教育的影响是什么?答:政治对教育的影响是;(1)政治对教育目的的影响。①权力机关利用其拥有的立法权②权力机关利用其拥有的组织、人事权利控制教育者的行为导向,使之符合教育目的。③权力机关通过行政部门控制公职人员的选拔与录用。④权力机关还通过经济杠杆控制教育方向,并对办学权力进行严格控制(民间办学均要申请审批)。 (2)政治对教育制度的影响。

2.6.政治与学前教育的关系是什么?答:政治与学前教育的关系是:(1)政府权力机关及职能部门对学前教育的重视与领导是发展学前教育的决定条件。 (2)不同社会制度下接受学前教育的程度不同。

2.7.文化对学前教育的影响是什么?答:文化对学前教育的影响是:(1)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和世界优秀文化的精髓应在学前教育内容中反映出来。(2)应该根据家庭与区域环境的文化水平状况设计学前教育,组织学前教育。(3)我国学前教育应关注文化信息的传播,不断吸收新文化(知识、观念、技术等),丰富教育,改善教育。 (4)在学前教育过程中应根据国情、乡情和儿童水平来选择文化。(5)应不断地改革学前教育的形式、内容和方法,以适应社会文化的不断变迁。

2.8.我国传统文化对教育的影响是什么?答:传统文化对教育的影响是:(1)对教育的目标及人才标准的影响。 (2)对教育认识论和教育方法论的影响。 (3)对个体的发展方面的影响。2.9.文化水平对教育的影响是什么?答:文化水平对教育的影响是:社会文化水平与教育水平具有极高的相关,一般社会都将其人口的受教育水平作为该社会文化水平的指标。文化水平对教育的直接影响表现为:教师文化水平一教育水平一学生文化水平一受教育水平一家长文化水平一下一代,而社会与社区文化水平,以及周围的文化氛围、文化设施都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受教育水平。

2.10.人口对教育的影响是什么?答:人口对教育的影响是:(1)人口对教育发展战略目标及其战略重点的影响。 (2)人口对教育结构的影响。人口对教育纵向结构的影响表现为接受各层次教育的学生人数要随着人口的变化而调整。 (3)人口对教育区域布局的影响。人口低速增长,教育规模可以小,经费可以节省。

2.11.我国人口现状对学前教育的影响是什么?答:人口状况对学前教育的影响:人口增长快,将给学前教育的发展带来很多困难;人口分布不均,将影响学前教育的均衡发展;农村人口比例大,居住分散,交通不便,则使学前教育难以普及,更难以深入偏远山区;而人口素质差、受教育程度低,则会加重教育的负担;另外,我国将来的独生子女一统天下的局面将对学前教育产生许多特殊影响。 2.12,学前教育在个体社会化中的作用是什么?答:学前教育在个体社会化中的作用是:人的社会化过程是从人出生后开始的。儿童入学前,在良好的教育环境下,能够从不懂、不会到逐步完善自己,并达到适应社会生活的基本要求。让儿童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环境,接触不同年龄、不同环境、不同性别的人,并引导婴儿与其发生交往活动。最初形成的社会习惯是较容易的,也是可贵的,而长大再去纠正不良的习惯,却是很困难的。

3.1.什么是发展?儿童发展包括哪几方面的内容?答:发展就是指个体成长过程中生理和心理方面有规律地量变和质变的过程。儿童的发展包括生理的发展与心理的发展,生理的发展是指儿童正常的生长、发育;心理发展是指儿童的认知、情感、意志和个性等方面的发展。

3.2.简述遗传决定论的主要思想。答:遗传决定论认为,从儿童发展的整个过程来看,遗传因素具有统帅性和决定性的作用;从发展的最终结果来看,环境的影响也是极为有限的,环境只是给发展提供适当的时机而已。这一理论夸大了遗传及生理成熟的作用,忽视了影响儿童发展的其他条件。其代表人物就是古希腊的哲学家柏拉图与“成熟势力学说”的创始人格塞尔。

3.3.环境决定论的主要思想是什么?答:环境决定论强调后天影响对心理发展的作用,儿童发展的原因在于后天、在于教育。他们否认了遗传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夸大了环境和教育的作用。在对遗传和环境进行选择的过程中,还有相当多的心理、教育和哲学家们选择了环境。在我国最早提出并回答先天与后天关系问题的是孔子,他强调了后天影响对心理发展的作用,并说:“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就是说,人的先天禀赋是差不多的,人的成就和不同则是后天学习的结果。这一朴素的唯物主义结论,在当时已是难能可贵的了;在西方的代表人物是洛克的“白板说”与华生的“教育万能论”。

3.4.皮亚杰的发展理论是如何看待遗传与环境对儿童发展的影响?答:皮亚杰认为个体心理发展的过程有四个要素:即成熟、练习和习得的经验、社会性经验及具有自我调节作用的平衡过程,由于这四个要素的不断相互作用,使幼儿不断地由不平衡走向新的平衡,螺旋式向前发展。皮亚杰强调儿童自身成熟这一前提条件,也强调了后天不断的练习与环境对儿童的影响。他的理论观点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与辩证性。从现代心理学研究的成果中,我们不难看出,影响儿童发展的因素是错综复杂的,但大致可分为先天与后天因素这两大类。

3.5.布龙芬·布兰纳关于儿童发展的“生态系统学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答:布龙芬·布兰纳的“生态系统学理论”认为,儿童自出生后就在社会中生活,周围环境、家庭及照管儿童的成人等各类“社会生态系统”对儿童的发展有着极大的影响,儿童是在与周围各层生态系统发生直接或间接的交互作用过程中得到发展的。

3.6.个体发展的规律是什么?答:个体发展的规律性表现在三个方面:(1)个体发展从简单到复杂。无论是在生理还是心理方面都遵循着这个规律。(2)个体发展都要经过由一般到特殊的过程。个体的情绪发展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刚刚出生的婴儿只处于一种混沌的兴奋状态,但随着个体的不断成熟,这种单一的兴奋也就逐渐地分化出多种情感,在此基础上与社会规范和要求相结合,又能分化出一些高级的情感,如道德感、责任感等。(3)个体发展是由头到脚,由中间向四周进行的。大量的研究及事实表明,身体的上半部分比下半部分发育得早,内部器官比四肢发育得早。个体的心理方面的发展也遵循着由中间到四周的发展规律,他们往往从认识自己到认识周围的人,从认识自己身边的物体,到认识学校与社会。

3.7.个体发展的特征有哪些?答:个体发展的特征有:(1)个体发展是有规律地进行的。规律性表现在三个方面:①个体发展从简单到复杂。②个体发展都要经过由一般到特殊的过程。③个体发展是由头到脚,由中间向四周进行的。 (2)发展具有个别差异。 (3)发展具有阶段性。儿童在教育和环境的影响下,从出生到成熟经历了三个阶段:婴儿期(三岁前);幼儿期(三岁至六七岁前);学龄期(六七岁至十六七岁)。

3.8.社会本位儿童观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答:社会本位的儿童观是:人类祖先在文明初刨之时就认识到了儿童对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因此当时的人类普遍重视儿童。但必须指出的是,古人之所以重视儿童,是因为儿童是氏族、社会或国家的财富,是家族传承和繁衍的工具,是未来的劳动力和兵源。儿童并不是作为独立的个体、社会群体的正式成员受到尊重,他们不过是父母的隶属物,没有任何权利甚至连最基本的生存权也得不到保障。

3.9.人本位儿童观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答:人本位的儿童观是:14~16世纪文艺复兴运动,使欧洲社会普遍开始树立一个全新的以“人”为中心,一切为了人的利益而服务的新人类观。从此,儿童的命运也有了重大的转变,儿童观也有了重大的改观,人们开始要求尊重儿童,尊重儿童所有的各种权利,如生存权、发展权、教育权等;儿童一出生就具有一切道德的、理智的、身体的能力萌芽;教育机会均等;儿童是学习主体。这种文艺复兴时期的儿童观,是人类关于儿童认识史上的一次“哥白尼式的革命”。然而这一时期的儿童观,是从理想的人的形象中推导出来的,并未否定儿童对父母的隶属关系,也没有把儿童本身看作是有个性价值的个体存在。因此,在社会上,把儿童作为父母的财产等儿童观依然占据着统治地位。

3.10.现代社会的儿童观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答:现代的儿童观是:18世纪以来,相继发生的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与英国工业革命,使人类对自身的看法发生了根本的改变。其主要内容是: (1)儿童的发展是生物因素和社会因素等多层次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过程。(2)儿童具有发展的潜力。(3)每个儿童都是独立. 4.1.原始社会的学前教育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各有什么特点?答:原始社会的学前教育各阶段的特点为:(1)氏族社会时期。 (2)母系氏族社会时期。 (3)父系氏族社会时期。在这个时期是由每个家庭的成年妇女一起来教育年幼的儿童。 (4)军事民主时期。私有制开始萌芽,由于所占财产的多寡和贫富分化,家族、部落间的互相争斗开始产生,战争也随之出现。

4.2.古埃及的幼儿教育有什么特点?答:古埃及幼儿教育的特点为:古代埃及的幼儿教育还处于一个萌芽阶段,它与初等教育时接时离,有时又融为一体,没有明确的年龄界限。从教育形式上看,它具有多样性与等级性。从教学内容上来看,它具有一定的实践性与职业性。从教育方法上看,实行家长体罚。女童的学习受到歧视。古埃及的幼儿教育还处于一种相对较低的水平。但在当时来说,古埃及对幼儿教育的关注、办学形式之多样、学习内容之广泛实用,还是举世无双的。

4.3.古希伯来的幼儿教育有什么特点?答:古希伯来幼儿教育的特点为:古代希伯来人之所以对早期教育颇为重视,是因为它是为民族的救亡和传统的继承而服务的,为整个民族教育起着一种先导的作用。儿童从小就在家庭里或会堂里接受严格的教育,其教育内容比较狭窄、宗教意识的熏陶贯穿一切,要求他们逐步学会背诵祈祷词、圣诗、格言、谚语、圣歌和圣经,了解犹太民族宗教节庆和习俗惯例,崇尚自己的父辈和信仰。

4.4.古代印度的幼儿教育有什么特点?答:古代印度幼儿教育的特点为:古代印度的幼儿教育是与种姓制度和宗教神学密切相联系的。其幼儿教育有家庭教育和寺庵之分,但都是以信奉佛祖、吃苦修行、遵循教规、消极厌世为基本特征的。因此,古印度的幼儿教育始终被浓厚的神学说教所统治。

4.5.古希腊的幼儿教育有什么特点?答:古希腊幼儿教育的特点为:国家对幼儿的体质都十分重视,并采取“优选法”等具体措施;教育都是在家庭中进行的,母亲是天然的教师;对儿童从小就开始进行道德行为的熏陶,灌输奴隶主阶级思想意识;整个幼儿教育还处在自发的萌芽状态。

4.6.夸美纽斯的幼儿教育观点主要有哪些?答:夸美纽斯的幼儿教育观点主要有:(1)夸美纽斯十分重视儿童的体育。他要求家庭要注意儿童身体健康,生活与学习要有规律,有节制,合理安排运动与休息。(2)强调德行的培养。 (3)智力是无价之宝。 (4)拟定了百科全书式的启蒙教育大纲。 (5)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 (6)提供了循序渐进的原则。 (7)教学要彻底与巩固。

4.7.洛克的教育内容主要有哪些?答:洛克的幼儿教育内容主要有:(1)体育。洛克指出一个人要能工作,要有幸福,就必须要拥有健康。 (2)德育。他指出一个人的各种品性之中,德行是第一位的,是最不可少的,如果没有了德行,这个人今生今世都得不到幸福。 (3)智育。洛克把智育放在德育之后,他认为读书、写字和学问,也是必要的,但并不是主要的工作。

4.8.卢梭的教育原则及教育方法是什么?答:卢梭的教育原则是:卢梭教育理论体系中的一个最基本的思想就是把儿童当作儿童来看待,把儿童看作教育中的一个积极因素;教育要适合儿童天性的发展,保持儿童的天性。因此卢梭强调指出,幼儿教育应当遵循自然的原则。具体来说那就是:(I)必须让儿童充分使用大自然赋予他们的一切力量,相信他们也不会随便滥用这些力量;(2)考虑到儿童的一切身体的需要,包括智慧方面和体力方面的需要,对他们进行帮助,使这些方面的需要得到满足;(3)只有当儿童真正需要的时候,才去帮助他们,也不能依从他们胡乱的想法和没有道理的欲望;(4)应当仔细研究儿童的语言和动作,真正地辨别他们的欲望究竟是直接由自然产生的,还是从心里想出来的。

4.9.裴斯泰洛齐的幼儿教育思想是什么?答:裴斯泰洛齐的幼儿教育思想是:(1)倡导爱的教育。 (2)强调母亲的教育作用。 (3)明确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他明确地提出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认为数目、形状和语言是一切教学的最初的最简单的要素。他认为教学首先应该培养儿童的语文、测量、算术的基本能力。 (4)强调教育要适应儿童心理发展特点的原则。裴斯泰洛齐认为儿童只有通过感官才能获得初步的正确的知识。 (5)教育内容分为体育和劳动教育、智育、德育。

4.10.福禄贝尔的儿童发展三段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答:福禄贝尔的儿童发展三段论是:福禄贝尔认为教育的使命以及人的全部生活,都处在不断发展的历程之中,这种发展是无限的、永恒的。而儿童的发展则是由“自然儿童”出发经由“人类儿童”最终成为“神的儿童”。儿童发展的这三种不同情况,是一个统一整体的三个方面,最先显现的是“自然的方面”,只有通过教育力量,才能把原来潜伏的“人类的”和“神的”两方面显现出来。这里所说的“神的儿童”是指:以圣经上所界定的做人标准的儿童,而不是一个抽象的目标。这里包括信仰神,以神的言行为楷模,为神服务,等等。

4.11.福禄贝尔认为儿童有哪四种本能?答:福禄贝尔认为儿童的四种本能是:第一为活动的本能(即是一种创造的本能),第二为认识的本能(即揭示万物的本能),第三为艺术的本能(即进行艺术创作的本能),第四为宗教的本能,是前三类本能的归宿。教育的任务在于促进儿童内在本能的发展,以培养儿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由此,他把课程分为宗教及宗教教育、自然科学及数学、语言及语言教育、艺术及艺术教育四大领域。

4.12.福禄贝尔的教育方法是什么?答:福禄贝尔的教育方法是:(1)在游戏中获得发展。福禄贝尔在教育史上第一个承认游戏的教育价值,有系统地把游戏活动列入教育过程中。 (2)恩物引起幼儿的活动。引导儿童的发现,是带有游戏性的恩物;后lo种为综合恩物,着重于引导儿童的发明与创造,是带有作业性的恩物。恩物教学的主要宗旨,就是从恩物的游戏中训练儿童的感觉,让儿童形成整体和统一的观念。

4.13.杜威的进步主义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答:杜威的进步主义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是:(1)“教育即成长”。杜威认为,生活就是生长,儿童是具有独特生理和心理结构的人。 (2)“教育即生活”。他说过“生活就是发展,而不断发展,不断生长,就是生活。” (3)“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杜威认为,学校应该是一个小型的社会,一个雏形的社会,使学生成为这个社会的成员,并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学习。

4.14.蒙台梭利将幼儿分为几个敏感期?答:蒙台梭利将幼儿教育分为以下几个敏感期:(1)秩序敏感期。 (2)细节的敏感期。幼儿在1~2岁时会表现出对细节的敏感,他的注意力往往集中在最细小的细节上 (3)行走的敏感期。这是在幼儿的发展中最容易观察到的一个敏感期。 (4)手的敏感期。 (5)语言敏感期。l岁左右幼儿开始学说话,他们所获得的语言是他们从周围环境中听到的。

4.15.皮亚杰认为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要素是什么?答:皮亚杰提出儿童心理发展有四个基本要素:(1)成熟,指机体的成长,特别是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成熟。 (2)练习和习得的经验,指个体对物体施加动作过程中的练习和习得的经验(不同于社会性经验)的作用。包括物理经验和逻辑数理经验两种。(3)社会性经验,指社会环境中人与人间相互作用和社会文化的传递。(4)具有自我调节作用的平衡过程。

4.16.皮亚杰的儿童教育的基本原则有哪几方面?答:皮亚杰认为,学前儿童教育原则有:(1)教育要符合儿童心理发展阶段,符合儿童心理发展的水平,避免儿童教育成人化的倾向。皮亚杰认为,在儿童教育中应该注意分析和考虑制约儿童心理发展的四个基本因素:①生物成熟的影响②练习和习得经验的影响,它是指个体对物体施加动作过程中的练习和所获得的经验的作用。这里所说的经验有两种:一种是物理经验,一种是数学逻辑经验。③社会传递的影响。④平衡化的影响。 (2)发展儿童的主动性。 (3)强调儿童的实际活动。 (4)重视儿童的社会交往。

4.17.简论加德纳的多层智力观及其对幼儿教育的启示。答: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花了数年时间分析人脑和人脑对教育的影响,加德纳指出,我们每个人至少有七种不同类型的智力,其中两种在传统教育中受到了高度重视,而其他五种则长期被忽略或忽视。第一种叫做语言智力,即读、写和用词语进行交流的能力。第二种是逻辑或数学智力,即推理和计算的能力。他列出的其他五种智力是:(1)音乐智力。 (2)空间或视觉智力。建筑师、雕塑家、画家、航海家和飞行员所使用的那种能力。(3)运动智力或身体智力。 (4)人际智力。与其他人相处的能力——是销售人员、鼓动家和谈判人员应有的那种能力。(5)内在智力或内省能力。加德纳的多层智力观对幼儿教育的启示是:要提倡幼儿的完整学习:即为幼儿提供完整的、多方面的学习环境,及早激发幼儿在七大方面智力的充分发展,达到人类潜能的启发和健康身心的培养之境界。

4.18。简述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及启示。答: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理论及其启示是:儿童的发展有两个阶段:一个阶段是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下一个阶段是儿童只有在成人的帮助下才可以完成的水平。在这两个阶段之间就是儿童的最近发展区。即儿童已经能够做到、但不是独立地而只能是在教育指引下来做到的那个区域。最近发展区决定着教学的可能性,而教学也应当以它为目标。维果斯基写道:“教学不应以儿童发展的昨天而应以儿童发展的明天为目标。”只有在这种条件下,教学才会走在发展的前面。因此教育教学的作用就在于创造“最近发展区”,推动或加速儿童内部的发展过程,为儿童的心理发展创造条件。教育应该超前于发展,教育者不仅要了解儿童的现状,还要判断儿童发展的动态和趋势,让孩子“跳一跳,够得着”,帮助儿童勇敢地迎接挑战,激发思考力、创造力和意志力,体验成功的快乐。

4.19.陶行知主张要解放儿童,其主要内容是什么?答:陶行知在了解儿童身心特点的基础上,要解放儿童的创造力,他主张“六解放”:,(1)解放儿童的头脑。 (2)解放儿童的双手。让儿童在动手的过程中发挥自己的创造力。(3)解放儿童的眼睛。(4)解放儿童的嘴。 (5)解放儿童的空间。让儿童去接触大自然的花草、树木、青山、绿水 (6)解放儿童的时间。

4.20.张雪门认为幼儿课程的来源、特点及组织标准是什么?答:张雪门认为,课程的来源有四个:(1)儿童自然的诸般活动;(2)儿童与自然界接触而发生的活动;(3)儿童与人事界接触而发生的活动;(4)人类聪明所产生的经验而合于儿童的需要者。张雪门认为幼稚园的课程和小学、中学不同,与大学更加不一样,幼稚园的课程有着它自身的特点。它的特点有三:(1)“幼稚生对于自然界和人事界没有分明的界限,他看宇宙的一切,都是整个的”。 (2)“当幼稚生的时期中,满足个体的需要,实甚于社会的希求”。 (3)“幼稚园的课程,须根据儿童自己直接的经验”。

4.21.陈鹤琴的教育方法是什么?答:陈鹤琴的教育方法是:陈鹤琴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总结出儿童的几个特点,即儿童有“好动心”、“模仿心”、“儿童是易暗示的”、“好奇心”、“游戏心”,因此他要求教师要以“做”为主,在“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为此他提出了以下的教学原则:(1)凡儿童自己能够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2)凡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当让他自己想;(3)你要儿童怎样做,就应当教儿童怎样做;(4)鼓励儿童去发现他自己的世界;(5)积极的鼓励胜于消极的制裁;(6)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我们的活教材;(7)比较教学法;(8)用比较的方法来增进学习的效率;(9)积极的暗示胜于消极的命令;(10)替代教学原则;(11)注意环境,利用环境;(12)分组学习共同研究;(13)教学要游戏化;(14)教学要故事化;(15)教师教教师;(16)儿童教儿童;(17)要精密地观察。

4.22.陈鹤琴的教育内容是什么?答:陈鹤琴制定的幼稚园教育内容是:(I)儿童健康活动。进行这项内容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儿童健全的身心 (2)儿童社会活动。 (3)儿童科学活动。进行这项活动的主要目的是增进儿童科学知识,培 (4)儿童艺术活动。 (5)儿童文学活动。

5.1.学前教育面临的社会发展需求是什么?答:学前教育面临的社会发展需求是:(1)培养全面素质。 (2)重视培养竞争意识、竞争道德、竞争能力。 (3)重视培养幼儿开阔的眼界、宽广的胸怀、开放性的思维习惯;(4)重视培养创新精神。

5.2.造成我国学前教育实践中重智轻德的原因是什么?答:造成我国学前教育实践中重智轻德的原因是:(1)长期文化传统的影响。作 (2)家长的功利需要。 (3)应试教育的压力。

5.3.全面发展教育和因材施教的关系是什么?答:全面发展和因材施教之间的关系是:全面发展的教育是我国的教育方针所规定的,但是对幼儿实施全面发展的教育并不等于对全体儿童进行同一标准的教育。幼儿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具有年龄阶段性和个别差异性。同一年龄阶段的幼儿在身心特征方面具有相同之处,但与此同时,也存在着个体的差异性。应该说,每一个幼儿都具有独特的特点,因此要根据儿童个人潜能和特性在体智德美等方面有所侧重地全面发展,也就是在“面面俱到”中做到“重点突出”,因人而异,因材而就地“全面发展”。全面发展教育的最终结果就是个人潜能和社会价值的充分展现,这也是全面发展教育的根本目的之所在。社会、家长和幼教从业人员都应该认真加以理解,使每个儿童能够在教育的影响下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5.4.《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明确提出幼儿全面发展教育的含义是什么?答:我国在1996年正式颁布的《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明确提出幼儿全面发展教育的含义包括以下方面:(1)体育目标。 (2)智育目标。(3)德育目标。 (4)美育目标。 5.5.如何正确处理幼儿体育与其他各育的关系?答:体育和其他各育之间的关系是:学前教育的对象是6岁以前的儿童,他们的身心发展处于关键期,身体各器官正在快速成长,身高、体重不断增加,神经系统成长加快,其身心发展速率是人生中最快的一个阶段。同时学前儿童又处于身体柔弱,生活自理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和疾病抵抗能力都较弱的时期,因此坚持以学前儿童身体为重,保护、培养其健康的心理,切实做好幼儿生理、心理卫生保健工作是促进儿童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首要条件。

6.1.学前儿童游戏的特点是什么?答:学前儿童的游戏主要具有以下特点:(1)游戏是自发的、自愿的。 (2)游戏是自由自在的。 (3)游戏是愉快的。 (4)游戏是充满幻想和创造的。

6.2.游戏对儿童认知发展的作用是什么?答:

1、游戏促进儿童的认知发展;

2、促进儿童社会性发展;3有利于儿童情绪的发展;

4、有助于学前儿童身体的发展。

游戏促进儿童的认知发展:(1)在游戏中儿童可以潜移默化地学到许多知识。 (2)游戏有助于培养儿童的注意力、观察力和判断力。 (3)游戏能够激发儿童创造力和思考力。

6.3.游戏对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作用是什么?答:游戏对儿童的社会性发展的促进作用是:孩子们在游戏中作为集体的成员,开始学会相互理解,共同遵守规则,学会与人相处,借助于游戏,儿童的社会交往能力得到了锻炼与发展。特别是在角色游戏中,儿童通过扮演各种角色,学会理解别人,并尝试体验长大后可能成为的角色。在游戏中,他们首先学会发现自我,他们了解到自己是什么样的人,自己的行为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别人会对自己有什么样的反应,自己会对别人有什么样的反应等。

6.4.游戏对儿童情绪发展的作用是什么?答:游戏对儿童情绪发展的作用是: (1)游戏是儿童表现情感的一种重要方法;(2)游戏是儿童克服情绪紧张的一种手段。孩子们可以在游戏中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3)游戏有助于消除孩子愤怒的心情。

6.5.游戏对儿童身体发展的作用是什么?答:游戏对学前儿童身体发展的作用是:游戏有助于学前儿童身体的锻炼和成长。在童年的游戏中,有大量的运动性游戏,也是儿童十分感兴趣的游戏形式。

6.6.户外游戏活动的创设应从哪些方面入手?答:户外游戏活动的创设应从以下两方面着手:(1)场地是儿童游戏必需的空间条件。 (2)户外活动时间的保障。《幼儿园工作规程》规定,幼儿园每日户外活动时间不得少于两小时,寄宿制幼儿园不得少于三小时。由于各个地区、各季节的气候各不相同,要因地制宜,尽可能让儿童有更多的时间在户外活动,包括游戏活动。

6.7.活动区种类和数量的选择依据是什么?答:关于活动区种类和数量的选择:在本班的活动室内设置什么样的活动区,设几个活动区是教师在创设活动区过程中首先会遇到的问题,要从以下几方面去考虑:(1)培养目标。 (2)本班的实际情况。 (3)本阶段的教育重点。

6.8.活动区材料投放有哪些要求?答:关于活动区材料投放的要求有:(1)材料和玩具多样化。 (2)材料和玩具摆放清楚、明确。多样化的玩具和材料应当有系统地分类放在开放性的、低矮的架子上,或者用透明的容器分类摆放,如筐、篮子、盘子等。通过上述方式既帮助幼儿轻松顺利地拿取和收拾物品,保证活动的顺利开展。也便于教师管理。 6.9.在管理和使用玩具材料时,应注意哪些要求?答:在管理和使用玩具材料时,应注意的要求有:(1)因地制宜,注意废旧材料的运用。 (2)让幼儿自由选择玩具。 (3)制定常规,养成好习惯。制定常规,让幼儿养成爱护玩具,物归原处的好习惯。

6.10.如何树立正确的游戏观?答:要树立正确的游戏教育观,要对游戏有一个正确的态度。 (1)游戏是儿童的正当权利。(2)爱玩、会玩是评价婴幼儿发展的标准之一。 (3)游戏是婴幼儿最自然、最有效的学习。

6.11.教师在游戏过程中的作用是什么? 答:教师在游戏过程中的作用是:(1)创设游戏环境。 (2)指导和促进游戏的开展。指导游戏是需要教育艺术的。①激发兴趣。②教师要多用肯定性的态度,在游戏过程中创造出一种轻松愉快的环境氛围。③针对不同情况,灵活运用多样化的教育方法。 (3)观察和评估游戏。 7.1.为什么说培养幼儿独立自主性的难点不在幼儿园而在于家长? 答:培养儿童独立自主性的难点不在幼儿园,而在于家长。有些家长因为童年没有得到良好的生活,因此有很强的补偿心理,对于自己的孩子过分溺爱;有些家长因为在小的时候备受父母的苛求,所以也就继承了老一辈的做法,对于自己的子女过分严格。由于家长的文化背景、民族、知识层次、工作与生活环境、所拥有的童年经历的不同,家长对于爱护儿童的观念与方法也出现千差万别的情况。我们在做工作时,一定要考虑到这些因素,因为这些因素对于我们工作的成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7.2.教师应从哪几个方面做起培养儿童的独立自主性? 答:教师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培养幼儿的独立自主性:(1)教师要做到身体力行。(2)教师要让儿童真正认识到独立自主性的重要性。也就是说,教师在进行各种活动中,一定要时时抓住机会,让儿童了解独立自主性的重要性,如通过讲故事、做游戏等活动来进行这方面的教育。

7.3.如何培养幼儿学习的自主性? 答:在学习方面除了让儿童掌握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外,另外一个重要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儿童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激发学习兴趣,让儿童从小“做学习的主人”。

7.4.独立自主性教育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独立自主性教育应注意的问题:(1)教育在儿童独立自主性形成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给儿童提供多种机会,让他们把在幼儿园学来的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去。 (3)教师要有一颗宽容的心。总之,教师在培养儿童生活、学习独立自主性的同时,更要注重培养儿童成为一个具有独立自主人格的人。这才是学前教育的根本目的之所在。

7.5.发展适宜性原则提出的背景是什么? 答:发展适宜性原则提出的背景是:发展适宜性原则是美国幼儿教育协会,1986年以后极力提倡的教育理念与实践。当时主要是针对美国幼教界普遍出现的幼儿教育“小学化”等倾向而提出来的。幼儿园在很早就对幼儿进行正规学术培养的错误做法,引起了美国儿童心理学家和幼儿教育专家的广泛关注和反思。大量的研究发现,幼儿期更为有效的学习方式应该是具体形象的、以游戏为主的自发性学习,而不是这种“小学化”教学。另外,由于社会发展和儿童人托需要的多元化,早期教育服务也开始向多元化方向发展,而其教育质量也相应地出现了“多元化”——参差不齐。虽然这些学前教育方案一直在适应社会、经济和政治等外在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向前发展,但却很少考虑其服务的对象——儿童——最基本的发展需要。其实,学前教育方案最应考虑的就是儿童的需要,并因儿童的需要来裁剪课程,而不是像现在这样相反的来“裁剪”儿童以让其适应学前教育课程。

7.6.发展适宜性课程应有哪些特点? 答:发展适宜性课程的特点是:发展适宜性课程应该是能够考虑同一组儿童不同年龄和不同个体的不同需要、兴趣和发展水平,而为其提供相应的教育目标、内容和活动。(1)发展适宜性课程应该是综合性的。 (2)发展适宜性课程建立在教师对儿童充分观察和了解的基础上。 (3)发展适宜性课程是一个互动学习的过程。(4)发展适宜性课程应该是具体的、真实的,与儿童日常生活相关联的。

7.7.实施发展适宜性课程应注意哪些事项? 答:实施发展适宜性课程应注意的事项:(1)发展适宜性课程应为儿童提供范围更宽的发展兴趣和能力,而不能仅局限于其生理年龄所限定的范围。(2)学前教育课程的发展适宜性不是指活动和材料的难度一旦根据儿童的年龄和个体特点定下后就一成不变了;(3)教师也应该为儿童提供更多的选择可能性;(4)应该为儿童提供没有性别偏好的、尊重多元文化的课程;(5)总之,发展适宜性就是要通过综合性教育教学使幼儿得到全面的却又充满个性色彩的健康发展。

7.8.教师与保育员如何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答:第一,教师与保育员一旦发现合作不顺畅时,不妨与同事好好地沟通一下,这是一个非常可行的方法。第二,当教师与保育员发现两个人的合作不愉快而造成情绪方面的困扰时,不妨找一个正确的发泄方式,把心中的不快发泄出来。第三,教师与保育员在进行某一活动之前,相互要做好沟通工作。第四,在日常教育括动中,教师与保育员往往因为自身儿童观与教育观的不同而会有一些冲突。面对这一问题,教师与保育员要保持冷静的态度,不应该在幼儿面前出现相互指责的现象,而是要在休息的时间,相互就某一问题进行探讨。

7.9.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基本条件是什么? 答:达到师生良好关系的基本条件有三个:一是真诚,即教师必须抛弃传统的教师权威的面具;二是接纳与信任,教师要把每一个儿童都当作一个有价值的独立个体来看待,关心爱护他(她);三是深切的了解,良好的学习是建立在师生相互了解的基础上的。教师有了上面三种态度,就可以解除儿童的防卫,缩短教师与学生间的距离,促进儿童自发地、主动地学习。

7.10.如何建立良好师生关系? 答:达成良好师生关系的基本做法是:(1)消除幼儿对教师的恐惧。 (2)让幼儿学会如何尊重他人。(3)与儿童共同制定良好师生关系的基本原则。

7.11.综合性原则应注意哪些事项? 答:综合性原则所应注意的事项有:(1)教师的素质很重要。(2)因地制宜地使用综合性原则。 (3)不可为综合而综合。

7.12.活动性原则的意义是什么? 答:活动性原则的重要意义:我们认为,在学前教育教学过程中,儿童是在其原有发展水平上,通过与外界事物相互作用或操作活动,或在与教师和同伴的交往的过程中,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发展其智力,体验与理解自我与他人间的相互关系和情感。因此.活动对幼儿的身心发展来讲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7.13.如何实施活动性教学?答:活动性原则的实施:(1)提供活动机会和环境。 (2)鼓励儿童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3)活动是多样的。 (4)活动不是装饰品。

8.1。运用观察法需要注意哪些事项?答:运用观察法时要求注意以下几点:(1)要培养儿童的观察兴趣。 (2)教给儿童观察方法。 (3)正确组织儿童观察。

8.2.运用演示法需要注意哪些事项?答:使用演示法要求注意以下几点:(1)选择恰当的时机,激发儿童新鲜感和好奇心。(2)使全体儿童都能看清演示的对象,把注意力集中于对象的主要方面。(3)辅以简明扼要的讲解和谈话,使演示的事物与所学的知识紧密结合,将个别的知识归纳成为完整的知识。

8.3.示范法又可分为哪几种形式?答:示范法分为以下多种形式:(1)完整示范。 (2)部分示范。 (3)分解示范。 (4)不同方向示范。8.4.范例法的特点是什么? 答:范例法有以下几个特点:(1)示范性。 (2)直观性。 (3)行为的定向作用。

8.5.运用直观形象法应注意哪些事项?答:采用直观形象法应注意的事项有:(1)内容的选择。(2)实施要求。①手段可以多样化。②形象化对象也可以多样化。③要与语言法相结合。④与行为练习相结合。

8.6.运用游戏化方法应注意哪些事项?答:运用游戏化方法应注意的事项有:(1)采用游戏化方法要注意“发展适宜性”原则。 (2)明确游戏规则。 (3)教师应掌握指导游戏的技能。 (4)创设游戏角。教师要记住:一要对孩子严格要求,二是教会孩子整理技能,三要运用表扬与批评、鼓励与惩罚相结合的手段去督促他们的行为,四要学会有耐心和坚持。

8.7.故事法的操作形式有哪些?答:故事法的操作形式:故事法在教学中运用,一般以课堂教学形式出现,有明确的教育目标和教育计划。可以运用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一般有口述、听录音、看图讲故事、情景教学、幻灯、录像、复述故事、表演、编故事开头或结尾等活动形式。

8.8.讨论法的操作特点是什么?答:讨论法的操作特点是:(1)实践性强。 (2)针对性强。 (3)自由性强。

8.9.讨论法的教育价值是什么? 答:讨论法的教育价值:在儿童教育中,有着其他教育方法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有效地提高儿童认识、情感、意志与行为水平的重要方法之一。主动接受教育还可避免因说教过多而产生的逆反心理、抵触情绪和行为。

8.10.讨论法的操作过程是什么? 答:讨论法的操作过程是:(1)运用情景表演引发问题。 (2)运用各种手段展开问题。 (3)运用正面行为练习展示问题解决方向。(4)运用各种讨论解决问题。 (5)在实践中检验或修正讨论结果。8.11.如何正确运用移情法? 答:移情法的教育活动通常分为两个阶段:(1)第一阶段。这一阶段主要运用认知提示和情绪追忆等基本训练技术。 (2)第二阶段。这一阶段主要运用认知提示、情感换位、巩固深化、情境表演等基本训练技术。

8.12.角色扮演法可分为几个阶段?答:角色扮演法可分为三个阶段,并对应着不同的心理作用。(1)及时模仿和简单再现。 (2)认同。 (3)内化。内化是儿童社会性行为发展的最高层次。

8.13.角色扮演法的特点是什么?答:角色扮演法的特点是:(1)角色扮演训练是促进儿童亲社会行为、减少消极社会行为的有力手段。 (2)适合儿童的年龄特点与兴趣。(3)角色扮演训练与表演游戏是截然不同的。(4)角色扮演注重对他人内心世界的分析,促进儿童角色承担能力的提高。 8.14.角色扮演法的教育过程是什么?(六阶段)答:(1)开始。(2)选择参与者。(3)扮演及观察。(4)讨论及评价。(5)集体扮演。(6)经验共享与类化。

8.15..角色扮演法的注意事项是什么?答:角色扮演法的注意事项有:(1)注意讨论重点,应该集中在:情感探讨、他人角色特点及所处地位的探讨、解决问题的态度与技巧的探讨。(2)情景内容设计应该视儿童具体情况而定,与儿童的日常生活密切结合;(3)角色扮演训练要循序进行,开始可以由教师提供行为范例,由儿童扮演逐渐到由儿童预测结果,提出对付情景的适宜的行为方式。(4)开展训练的形式可灵活多样。 8.16.环境体验法的注意事项是什么?答:环境体验法的注意事项有:(1)所创设的环境要富有儿童情趣,不宜成人化。 (2)为儿童提供熟悉的利于开展想象与拟人化交往的环境。 (3)注意环境的可体验性、可参与性和可操作性。 (4)可在局部环境中提供不太完善、不太平衡的环境让儿童去体验环境中不尽完善的一面。 (5)随时根据教育目标和儿童发展的需要调整环境布置。我 (6)教师、家庭及其他工作人员要注意精神环境的一致性和教育目的的一致性。

8.17.行动操练法可分为几种形式?答:行动操练法可分为:(1)动作技能练习。 (2)心智技能练习。 (3)分段练习。又称单项练习或分步练习。 (4)综合练习。又称完整练习。

8.18.实施行动操练法应注意哪些问题?答:在幼儿园教学中运用行动操练法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要明确练习的目的。(2)行动操练的方法要正确。 (3)练习要符合儿童年龄特点。(4)练习的方式和要求多样化。 (5)家园配合。 8.19.发泄法的注意事项是什么?答:发泄法的注意事项有:(1)教师创设发泄环境。 (2)教师向儿童介绍发泄角落的用途与使用方法。 (3)培养儿童正当而多样化的发泄方式。

8.20.表扬鼓励法包括哪几种方式?答:表扬鼓励的方式有:(1)口头表扬与鼓励。这是儿童教师一般最常用的表扬形式。(2)眼神、表情、动作上的表扬与鼓励。(3)物质表扬与鼓励。 (4)权力、委托方面的表扬与鼓励。 (5)文字表扬与鼓励。

8.21.表扬鼓励的场合有哪几种?答:表扬鼓励的场合有:(1)集体表扬。(2)小组中表扬。 (3)个别表扬。

8.22.如何抓住表扬鼓励的时机?答:抓住表扬鼓励的时机:(1)随机表扬与鼓励。 (2)专门时间内的表扬鼓励。 8.23.表扬鼓励法的注意事项是什么?答:实施表扬鼓励法应注意的事项有:(1)正确选择所要表扬鼓励的行为。(2)因人而异,有针对性地表扬鼓励。 (3)表扬鼓励要具体明确、及时得当、不流于形式。

8.24.批评法的方式有哪几种?答:批评的方式有:(1)以动作眼神进行批评:批评也可是无言的,可用各种眼神、身体姿势或动作来表达老师的情绪和态度,暗示孩子们做错了某事。(2)口头批评是主要批评方式。

8.25.实施批评法应注意哪些事项?答:实施批评法时应注意的事项有:(1)要根据不良行为的性质选用不同的批评方法。 (2)批评要有针对性,实事求是,注重事实和儿童的态度。 (3)批评必须做到公正合理,以促进儿童身心发展为原则。(4)批评要考虑儿童的年龄特点和个性特点。 (5)批评要注重实效。批评不是目的,不是为批评而批评,而是要着重指出错误的性质,帮助儿童提高认识。

8.26.实施惩罚法应注意哪些事项?答:实施惩罚法应注意的事项有:(1)要使惩罚具有教育意义。惩罚不是目的,必要的惩罚必须考虑其教育效果。 (2)运用惩罚法要做到“三要”。惩罚要及时;惩罚要正确、公平、合理、适当;惩罚时间要短,不宜过长。(3)惩罚的基础是尊重与严格要求相结合。 (4)要注意儿童受惩罚后的情绪。(5)惩罚要依靠集体对儿童的帮助与支持。 (6)采用惩罚方法要考虑年龄特点和个性特点。 (7)惩罚应和其他教育方法相结合。 (8)要注意不要轻易惩罚儿童。

8.27.惩罚法的操作内容是什么?答:惩罚一般可分为社会性惩罚和生理性惩罚。(1)社会性惩罚。也称心理惩罚,具体有以下两种做法:①自然后果的惩罚,②剥夺性惩罚。(2)生理性惩罚。实际上就是体罚,这在幼儿园也是应该禁止的。

9.1.家庭结构有哪几种?我国目前的家庭结构状况是什么?答:在现代社会中,家庭结构主要有以下四种。一是核心家庭,由父母和子女构成。二是扩大的家庭,包括叔侄、姑舅成员在内的家庭。三是联合家庭,由三代人结合而成的家庭或由两个以上核心家庭联合而成的家庭。四是不完整的核心家庭。9.2.家庭的社会功能是什么? 答:家庭的社会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繁衍后代功能(2)经济功能。(3)教育功能。 (4)休息娱乐功能。

9.3.家庭的教育功能是什么?答:家庭的教育功能具体表现为:(1)教导基本的生活技能。家庭生活是平凡而琐碎的。 (2)教导社会行为规范。 (3)指导生活目标。(4)培养社会角色。(5)形成个人性格。

9.4.家庭教育有哪些特点?答:家庭教育的特点有:(1)家庭教育的率先性。(2)家庭交往的密切性。(3)家庭教育内容的丰富性和生活性。(4)家庭对受教育者的控制方式具有多样性。 (5)家庭教育的终身性。 (6)父母对子女影响的深刻性。

9.5.如何营造和谐的生活气氛?答:(1)家庭成员互敬、互爱、坦诚、和蔼。(2)文明行为、文明语言。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是儿童学习模仿的样板。 (3)生活内容丰富、高尚、多彩。

9.6.家长应如何布置家庭环境,使其利于孩子的成长?答:家庭中的物质环境是无声的教师。家长在装饰室内环境,追求舒适现代的家居布置时,也要考虑到儿童的需求。(1)整洁是指摆放有秩序。 (2)家庭环境装饰和布置应幽雅大方。 (3)时有变化的环境。儿童喜欢变化和动态的环境,它可不断引起儿童的新鲜感,使儿童更加注意环境的变化,从而发挥环境中各种物品对儿童的刺激影响。

9.7.家长应如何为孩子布置安全的环境?答:家长应这样为孩子布置安全的环境:(1)电器设备的安置。 (2)门窗的安全。家中的门窗应该牢固。儿童在家时应该将门窗关 (3)管理好煤气、煤火,防止漏气造成煤气中毒,或者烧烫事件的发生。 (4)家庭药品的管理。 (5)家具的安全。 (6)进行安全教育。

9.8.家长应如何为孩子布置属于儿童的天地?答:儿童天地的放置要求如下:(1)放置基本设备。 (2)放置儿童玩具。 (3)由儿童自己布置,自己管理。 (4)儿童天地中的物品与儿童活动连接。

9.9.家长应如何为孩子做好榜样?答:家长自身应从以下几方面人手注意为儿童做出良好榜样:(1)凡是对儿童提出的要求,务必身体力行。 (2)完善自我,道德高尚。 (3)自身缺点不宜回避。 9.10.家长尊重儿童,应怎么做?答:家长应该尊重儿童,做到以下各方面:(1)重视儿童,尊重儿童的独立人格。 (2)满足儿童生理的和精神的需要。儿童的需求是多方面的 (3)耐心对待,不粗暴、不歧视。 (4)尊重儿童自然成长规律,循序渐进地诱导。

9.11.理智的爱的含义是什么?答:理智的爱有以下几层含义:(1)对孩子有要求,不一味迁就。爱孩子绝不意味着放任和放纵。 (2)控制情感,掌握分寸。 (3)增长儿童的爱心。爱孩子的更高目标是焕发孩子学会爱人,将人间的爱心永恒地传递下去。 9.12.在家庭中,家长应要求孩子掌握哪些规矩?答:在家庭中,家长应该要求孩子掌握以下规矩:(1)教会儿童做好自己生活的事。(2)懂得文明礼貌。(3)懂得不打搅他人。(4)懂得关心环境。(5)懂得遵守社会生活秩序。

9.13.家庭教育中如何做到步调一致?答:教育的合力对儿童具有加倍的效应,教育各方面不统一,则会抵消教育的威力。因此家庭成员应对儿童有一致要求,一致态度,在方法上应沟通默契。(1)夫妻双方互相配合、支持,对儿童进行一致的教育. (2)两代养育者之间应保持协调一致。相互尊重理解;相互学习,优势互补。

9.14.适当回避指的是什么?答:适当回避指的是:为了儿童的健康成长,为了家庭生活的幸福和睦,家庭生活的某些方面儿童是不宜参与、不必知道的,这就是适当回避。

9.15.家长育儿守则的标准是什么?答:家长育儿守则的标准有:做好榜样;尊重儿童;理智的爱;规矩明确;步调一致;适当回避。

9.16.家长如何帮助幼儿的游戏学习?答:家长应这样帮助幼儿的游戏学习:(1)根据儿童的不同年龄开展丰富多彩的游戏。 (2)提供适当的玩具材料。 (3)多带孩子到户外游戏。9.17.父母应如何做轻松的父母?答:父母应这样做轻松的父母:(1)父母应该在教育孩子的同时,也留出自我发展的空间和时间,不要让孩子占据自己所有的生活而迷失了自己。父母也应该让孩子知道,父母也有自己的事情和工作要做,不能随意打扰别人。(2)信任孩子。 (3)体味孩子给父母带来的欢笑和快乐,和孩子一起享受生活的乐趣。

9.18.家庭保护的法律责任是什么?答:家庭保护的法律责任是:(1)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应当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的监护职责和抚养义务,不得虐待、遗弃未成年人;不得歧视女性未成年人或者有残疾的未成年人;禁止溺婴、弃婴。(2)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应当尊重未成年人接受教育的权利,必须使适龄未成年人按照规定接受义务教育,不得使在校接受义务教育的未成年人辍学。(3)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应当以健康的思想、品行和适当的方法教育未成年人,引导未成年人进行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预防和制止未成年人吸烟、酗酒、流浪以及聚赌、吸毒、卖淫。(4)父母或其他监护人不得允许或迫使未成年人结婚,不得为未成年人订立婚约。(5)父母或其他监护人不履行监护职责或者侵害被监护的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的,应当依法承担责任。

9.19.保护未成年人的工作原则是什么?答:保护未成年人的工作原则是:(1)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2)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3)适应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特点。(4)教育与保护相结合。

9.20.家庭教育有哪些有效的方法?答:家庭教育的有效方法有:细心观察;满足兴趣;动手多练;游戏学习;鼓励成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巧用提示;公平适度;做轻松的父母。

10.1.托儿所的性质是什么?答:托儿所的性质是:我国托儿所是3岁前儿童的集体保教机构,具有社会福利性和保教性等双重特性。(1)社会福利性。 (2)保教性。

10.2.我国托儿所的发展现状如何?答:我国托儿所的发展现状是:经过近半个世纪的曲折发展,我国托儿所目前仍然是学前教育中最薄弱的一个环节。其类型大致可以分为:街道办的托儿所,单位办的托儿所或附设的托儿班,私立的托儿所等。由卫生部统一管理。由于管理部门及培养宗旨的不同,其收受婴幼儿的年龄亦存在差异。但就整体而言,托儿所无论在质量还是数量上都还不能令人满意。多数托儿所的从业人员只是受过中等教育以下的妇女而不是专业人员。对于3岁以前儿童的心理和教育的研究也很少。此外,近年来幼儿园的年龄向前延伸,囊括了3岁前儿童的教育,从而使托儿所与幼儿园向一体化的方向发展。

10.3.托儿所的保教任务是什么?答:l980年卫生部颁发《城市托儿所工作条例》(试行草案),其中明确规定托儿所的保教任务为:(1)保障小儿健康。(2)培养小儿的生活习惯,与人交往等各方面的良好习惯。(3)发展语言能力,获得知识,发展智力。(4)进行品德教育,培养泼泼开朗的性格。(5)给小儿适宜的艺术形式的陶冶,萌发小儿初步的美的情趣。

10.4.如何正确理解早期教育?答:(1)要正确理解早期教育,就要克服对其片面的、狭隘的理解,即把早期智力开发等同于提前开始的读写算等学业知识技能的灌输和训练。(2)早期教育是指对婴幼儿全面素质的基础教育,它不仅指早期智力的启蒙与开发,还包括其身体素质的提高,品德的培养与性格的陶冶。因此,早期教育一定要遵循儿童好动、活泼的性格,按照其心理发展的规律,从体、智、德、美诸方面打下全面的基础。

10.5.托儿所保育和教育的原则有哪些?答:托儿所保育和教育的原则有:(1)寓教于养,保教并重。以保为主,保教并重是托儿所教育的特殊教育对象所决定的,也是托儿所集体教养的核心。(2)个别教育为主,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①注重婴儿个别差异,尊重个性,给婴儿充分的活动自由。②根据年龄差异,采取不同的教育形式。(3)适应婴儿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4)家长配合共同促进婴儿的发展。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因此,作为托儿所的教师应该与家长密切配合,共同担当起教育孩子的重任。

10.6.提倡保教结合的必要性是什么?答:提倡保教结合的必要性有三:(1)学前儿童身体发展与心理发展是紧密结合的。(2)保育具有了新的内涵。现代人对健康标准有了新的理解。 (3)保教结合是世界学前教育的发展趋势。 10.7.托儿所应如何选址?答:托儿所的选址应当充分考虑婴儿的生长发育和健康,注意以下几点:(1)选择地势平缓,空气新鲜的地方。 (2)宁静的环境。 (3)有托儿需求的社区。

10.8.托儿所应如何布置安全、卫生、富有教育意义的环境?答:布置安全、卫生、富有教育意义的环境应注意:(1)室内布置要适合婴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 (2)托儿所室内基本设备要适合儿童的身体和心理发展需要,而且应保障安全,降低对幼儿造成的危险性。(3)提供丰富多彩的玩具和游戏材料。①玩具和游戏材料应符合安全(大致不能吞下)、卫生(可清洗)等标准。②根据婴儿的年龄特点选择玩具和游戏材料。③注意废旧材料的利用。(4)创设有利于婴儿活动的户外场地。

10.9.应如何为婴儿创造舒适的睡眠环境?答:为婴儿创造舒适的睡眠环境应做到:(1)睡床卫生、舒适和安全。 (2)空气流通,室温适宜。 (3)宁静温馨的睡眠气氛。

10.10.在喂养过程中应注意哪些事项?答:在喂养过程中应注意:(1)不要喂养过量。喂养过量会使婴儿肥胖,肥胖并不是婴儿健康的标志。 (2)托儿所必须为母亲喂奶创造条件。①喂养过程是建立亲子关系和依恋关系的重要时机。②喂养过程也是培养婴儿主动性和自主能力,发展动作和智力的过程。

10.11.婴儿饮食应注意什么?答:婴儿饮食应注意:(1)根据婴儿的不同年龄给予充足的营养。 (2)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培养婴儿良好的饮食习惯。

10.12.对托儿所教师来讲,应如何照顾婴儿的大小便?答:对于托儿所的教师来讲,应该做到以下几点:(1)观察、记录孩子的大小便情况。(2)为孩子准备合适的便盆。(3)教师鼓励孩子大胆表达自己要大小便的意图,并且教会他们表达的方法。 (4)逐渐培养孩子便后洗手的卫生习惯。

10.13.如何训练婴儿的动作?答:应这样训练婴儿的动作发展:(1)根据婴儿的不同年龄,发展抬头、翻身、爬、坐、站、走、跑、跳、攀登等基本动作,使之动作灵敏。(2)发展婴儿手的精细动作。 (3)锻炼身体,增强活动能力,增进健康。 (4)通过发展动作和锻炼身体,培养婴儿活泼、好动和勇敢等品行。

10.14.如何培养婴儿的口语表达能力?答:婴儿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与训练应注意:(1)引导婴儿发音。 (2)训练婴儿的听力。 (3)指导婴儿进行早期阅读。(4)耐心倾听婴儿的谈话。(5)正确对待婴儿的“口吃”现象。

10.15.3岁前婴儿的情绪情感特征是什么?答:3岁前婴儿的情绪情感特征表现为:(1)需要得到成人的支持、赞许和爱抚。(2)感受性、模仿性和易导性强。(3)情绪活泼、明朗和易变,同时较难自我控制,易任性。

11.1.我国的幼儿园教育存在着哪些问题?答:我国幼儿园教育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1)师资队伍不稳定,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2)幼儿园的质量参差不齐,高质量的幼儿园仍为少数。(3)市场经济下幼儿园的一些不良倾向。市场经济的浪潮也影响到幼教领域。 11.2.幼儿园教育的任务是什么?答:《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明确规定,幼儿园的教育任务是实行保育和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同时为幼儿家长安心参加工作提供便利。在新的形势下,幼儿园双重任务的内涵有了新的含义:(1)幼儿园担负着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要服务社会,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2)幼儿园担负教育幼儿全面发展的责任。

11.3.幼儿园应担负哪些方面的教育幼儿的责任?答:幼儿园担负教育幼儿的责任有:(1)促进幼儿体、智、德、美全面发展。(2)早期发现幼儿的身心障碍,进行早期治疗。(3)对处境不利的幼儿进行补偿性教育,使广大幼儿接受教育。 11.4.幼儿园保教目标制定的依据是什么?答:幼儿园保育和教育目标的制定依据是:(1)社会要求。①幼儿园教育目标要符合我国社会发展和国情的需求。②幼儿园教育目标也要预见社会新的要求,具有前瞻性。(2)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特征和规律。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这是制定幼儿园教育目标的重要依据。

11.5.我国社会发展对教育提出了哪些问题?答:就目前来看我国社会发展对教育提出了如下问题:(1)家庭规模的小型化趋势。(2)独生子女问题。 (3)农村、贫困地区对学前教育的需求。11.6.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幼儿的身心发展体现了什么样的特点? 答:随着人类的进化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幼儿的身心发展体现出以下特点:(1)幼儿的生理和心理呈加速度发展。 (2)儿童智力发育好,知识面开阔。好奇、好问、喜欢想象,不断尝试新事物。(3)活泼好动,喜欢交往,但是在交往过程中也表现出主动性偏低、防御心理较重和在活动中自我中心较强、合作精神不足的特点。(4)运动能力偏低,独立性差。

11.7.幼儿园的保教目标是什么? 答:我国幼儿园的保教目标是:1996年颁布的《幼儿园工作规程》里提出我国幼儿园的教育目标是:实行保育和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具体保教目标如下:促进幼儿身体正常发育和机能的协调发展,增强体质,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和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发展幼儿智力,培养正确运用感官和运用语言交往的基本能力,增进对环境的认识,培养有益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培养初步的动手能力。萌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爱集体、爱劳动、爱科学的情感,培养诚实、自信、好问、友爱、勇敢、爱护公物、克服困难、讲礼貌、守纪律等良好的品德行为和习惯以及活泼、开朗的性格。培养幼儿初步的感受美和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 11.8.幼儿园教育目标有什么特点? 答:幼儿园教育目标的特点是:(1)重视幼儿身体健康。(2)幼儿智力教育决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强调利用感官,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学习兴趣和求知欲。(3)幼儿品德教育。 (4)幼儿美育。把培养幼儿感受美的情趣放在第一位,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

11.9.幼儿园教育目标可分为几层?答:幼儿园教育目标的层次有:(1)幼儿园教育目标。 (2)中期目标。(3)近期目标。也称短期目标。近期目标的制订是为完成最终的目标服务的。(4)活动目标。

11.10.尊重儿童包括几层含义?答:具体来讲尊重儿童包括以下几层含义:(1)儿童期是人生的一个特殊阶段,有其特有的价值,不仅是下一个教育阶段的准备。(2)强调儿童学习的自动化和自律。(3)在人生的早期阶段儿童是通过操作来学习的;(4)儿童会做的是教育的出发点。(5)所有的儿童都能在适宜的条件下发展潜力;(6)在教育过程中成人和同伴是最重要的教育因素。(7)幼儿园教育不仅是儿童与知识、材料之间建立联系,而且也包括儿童与环境、人之间的接触。

11.11.幼儿园教师在处理与幼儿的关系时应注意什么?答:幼儿园教师在处理与幼儿之间的关系时应该注意:(1)态度诚恳、和蔼可亲,对儿童表现出信任和忍耐。(2)要尊重儿童,重视儿童的感受。 (3)促进师生之间的沟通。 11.12.幼儿园环境创设主要包括哪些方面?答:一般来说,幼儿园的环境创设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1)物质条件:合格的物质环境是保证幼儿园教育质量的第一要素。(2)精神环境:幼儿园的精神环境是由人的因素构成的。精神环境是幼儿园环境质量的关键。

12.1.小班幼儿在身心发展上有哪些特点?答:小班幼儿在身心发展上具有以下特点:(1)动作迅速发展(2)幼儿对教师有很强烈的依恋感情,并向往得到教师的赞赏和认可。(3)处于直觉行动思维阶段。(4)行动容易受情绪支配。幼儿期是情绪情感十分丰富的阶段。(5)喜欢模仿,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差。(6)开始关注同伴,社会性得到初步发展。(7)语言发展快,爱说话。随着儿童生活范围的扩大,他们认识了更多的事物,因而有许多话要说。(8)感知觉发展迅速,观察力有待发展。

12.2.入园对于幼儿成长有什么意义?答:入园对于幼儿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1)人园是促使幼儿健康成长的重要途径。 (2)幼儿具备了参加集体生活的条件。无论从生理还是心理发展来看,3岁的幼儿已经具备了参加集体生活的条件。父母应及时将幼儿送入幼儿园接受教育。

12.3.幼儿出现入园适应不良的原因是什么?答:幼儿之所以出现入园不适应的现象,其主要原因为:(1)环境的巨大变化。①生活规律和生活习惯的改变。②成人与幼儿的关系。③陌生的活动室环境。④要求的提高。(2)家庭的因素。(3)幼儿自身个性与以往经验。

12.4.教师应如何做好幼儿入园工作?答:教师应这样做好幼儿入园工作:(1)进行家访。(2)发放调查问卷。(3)召开家长会,与家长沟通,求得家长的密切配合。(4)参观幼儿园,引起幼儿对于幼儿园的兴趣和向往。(5)把握好幼儿入园的第一个月。(6)分批接收幼儿入园。(7)重点帮助有困难的孩子。 12.5.家庭应如何做好幼儿入园工作?答:家长应这样做好幼儿入园工作:(1)创造条件帮助幼儿尽快适应新环境。(2)激发幼儿喜欢幼儿园。 (3)鼓励和培养孩子间的交往。(4)培养孩子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5)家长为幼儿入园做一些必要的物质准备,并在此过程中引发幼儿对幼儿园的兴趣。(6)家长要坚持送幼儿来园,逐渐使幼儿树立一种观念:我已经长大了,每天都应该去幼儿园。 12.6.教师在第一个月的活动中应注意什么?答:教师在第一个月的活动中要注意以下几点:(1)布置活动室环境。(2)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吸引幼儿。(3)用爱来打动幼儿。(4)灵活安排一日生活。 (5)及时和家长沟通。

12.7.幼儿入园第一个月的活动要达到什么样的目的?答:幼儿入园的第一个月的目的是:(1)帮助幼儿适应和享受新环境。(2)帮助幼儿适应与一直照顾他们的人分开一段时间,安心在园游戏、学习。(3)帮助幼儿结交新朋友,使他们知道除了家中照顾他的人之外,还有人关心他们。(4)帮助幼儿平静情绪,舒畅地学习新事物。 12.8.教师应如何帮助适应困难的幼儿?答:教师应这样帮助人园有困难的幼儿:(1)为帮助有困难的儿童适应新环境,找一个小伙伴,同他接近陪同他玩;(2)允许有困难的儿童暂时不参加集体活动,有年长的教师专门照顾和带领。(3)允许幼儿带一些家中的小玩具来园,减轻幼儿的焦虑感;(4)多表扬、鼓励那些努力克服分离痛苦的孩子。

12.9.常规的意义是什么?答:具体来讲,常规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培养幼儿的生活规律。(2)建立安全感。(3)培养幼儿的自律能力。自律是指控制自己,并遵守一些共同制定的规则的能力。

12.10.在制定和使用小班幼儿常规时应注意什么?答:在制定和使用常规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常规应当是积极的,不能有使孩子感觉很坏的规则。(2)制定常规时应该向幼儿解释理由,使幼儿知道为什么。这样使幼儿接受起来比较容易。 (3)教师在描述规则的时候应当用积极的语言,避免说反话。(4)教师要按一日活动的顺序制定明确具体的要求,并逐步让幼儿掌握这些要求。(5)讲解示范是对幼儿进行常规培养的基本方法。(6)行为训练。(7)经常性的督促检查和必要的个别教育。在整个幼儿时期,由于幼儿的心理特点,行为上的反复较多。

12.11.应如何布置活动室的墙面?答:活动室墙面的布置应做到:(1)适合小班幼儿的身高。(2)配合教育内容。(3)美观、活泼和实用。(4)幼儿的参与。(5)儿童化。

12.12.独自游戏存在的原因和价值是什么?答:独自游戏有其存在的价值和原因。一是认为幼儿独自游戏是独立的一个标志,是自主的、不受约束的活动,不是因为没有搭上伙伴而不得不退出伙伴集体,自己一个人玩。独自游戏是自由的、放松的、随便的,所以许多幼儿乐意一个人单独活动,另外一些幼儿可能十分愿意参加到伙伴集体中去,但是由于没有人愿意和他们玩,他们迫不得已才一个人玩。

12.13.结交小伙伴对幼儿发展的意义是什么?答:结交小伙伴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有助于培养交往能力。(2)提高自我认识能力。(3)增强集体观念。

12.14.中班幼儿的发展特点是什么?答:中班幼儿发展的特点主要表现为:(1)运动机能进一步发展。(2)思维具有具体形象性。(3)强烈的好动活泼。(4)交往能力有所发展,能自动结伴交朋友。(5)游戏能力发展很快,游戏情节丰富。 (6)认识能力提高。(7)词汇增加。

12.15.幼儿交往关系有哪几种类型?答:幼儿交往关系的类型有:(1)受欢迎型。(2)被拒绝型。(3)被忽略型。

12.16.教师应如何培养中班幼儿的交往能力?答:根据中班幼儿的发展特点,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尽可能地为幼儿创造交往的机会,鼓励幼儿与人交往。(2)教给幼儿交往的技巧。(3)通过角色游戏发展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角色游戏是一种集体性的游戏。(4)通过一些专门设计的活动来发展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

12.17.如何正确引导幼儿的竞争行为?答:为了使幼儿养成正确、适当的竞争行为,教师应注意:-一(1)正确地理解竞争。(2)处理好竞争和合作的关系。(3)处理好竞争与攻击的关系。

12.18.攻击性行为发生的原因是什么?答:攻击性行为的产生原因是错综复杂的,一般而言,有以下原因:(1)生理特征。(2)家庭影响。(3)大众媒介。(4)幼儿园。 12.19.教师应如何引导和纠正幼儿的攻击性行为?答:作为教育者应该关注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并及时地予以纠正:(1)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和教育观。(2)提供充足的材料与空间,避免攻击的产生。(3)提供合作的榜样。 (4)帮助幼儿转移情绪,给幼儿提供宣泄的机会。 (5)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避免无谓等待的环节和时间,使幼儿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去。

12.20.幼儿说谎有哪几种形式?答:幼儿的说谎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形:(1)分不清事实与想象的谎话。(2)夸耀式的说谎。(3)掩盖式的说谎。(4)模仿式的谎话。

12.21.幼儿告状的原因是什么?教师应如何纠正?答:告状是幼儿常见的行为,由于幼儿社会交往技能有限,当他们遇到矛盾和冲突的时候不能够通过协商、帮助和谦让的方法来解决,所以求助于教师来解决。这种告状实际上反映了幼儿正在把别的儿童的行为与老师经常教导他们的行为准则做比较,并已主动地产生了某种道德体验。但是幼儿相互之间的频繁告状容易导致同伴之间的相互怨恨,也干扰了教师组织正常的活动,同时养成幼儿事事依赖老师,不能自己独立解决问题的不良习惯。因此教师在对待幼儿告状这个问题上要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倾听幼儿的告状,对于幼儿出现的矛盾和冲突进行解决。另一方面,教师要培养幼儿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教给解决问题的技巧。

12.22.大班幼儿的发展特点是什么?答:大班幼儿的发展特点是:(1)身体发展迅速,动作协调。(2)语言能力增强。(3)情绪情感的调节能力逐步加强。(4)责任感增强。(5)好学乐问。大班幼儿的特点是求知欲强,好奇好问,喜欢动脑筋思考,对周围一切都非常关注。(6)个性初具雏形。(7)社会性有很大发展。

12.23.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的差别是什么?答:幼儿园与小学教育之间的差距仍然较为悬殊,表现为:(1)开始正规的学习生活,要求提高了。 (2)幼儿园幼儿是在各种有趣的活动中获得对周围世界的认识的,教师不给幼儿打分,幼儿无压力,更谈不上对学习的责任感,而幼儿入小学成为小学生后,学习成为一种社会义务,开始系统地接受各门学科的基本知识,进行基本的学习能力训练,这是社会的责任,这就迫使儿童不仅要学习自己感兴趣的课程,同样还要学习不感兴趣的内容,并且要求取得好成绩,这就需要有意识的努力。(3)学习内容从口头语言过渡到书面语言,要求心理活动的有意性和抽象概括性,难度增大。(4)学校实行升留级制,学习程度以分数衡量,分数的高低会受到周围人们的评价和成人的奖惩,儿童之间的竞争,必然引起压力、紧张和情绪上的恐惧。(5)生活制度的变化。(6)师生关系的变化。(7)生活环境的改变。

12.24.家长在幼儿入学教育中的责任是什么?答:作为教育的重要力量,家长在帮助孩子适应入学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家长在积极配合幼儿园开展入学教育的同时,也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1)放手锻炼幼儿的独立生活能力。家长要充分相信孩子的能力,让孩子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2)激发和引导幼儿向往入学的美好愿望。(3)为幼儿入学做好必要的准备。家长要在幼儿入学前准备好书包、文具、水壶等用品。(4)调整作息时间,养成早睡早起的生活习惯,以配合将来的小学学习生活。

12.25.学前班教育小学化的危害是什么?答:学前班教育小学化的危害是:(1)影响幼儿身体的正常发育。(2)制约幼儿智力的发展。(3)压制幼儿良好个性的形成。(4)不利于幼儿入学后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12.26.学前班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原因是什么?答:学前班教育小学化倾向的主要原因有:(1)迎合了家长“望子成龙”的心态。(2)师资力量薄弱。 (3)办学条件差。

12.27.学前班的教育要点是什么?答:学前班的教育要点:学前教育有别于学校教育,有其特有的教学目标、管理模式和教育方法,要注意杜绝学前班“小学化”的倾向。(1)以游戏活动为主,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促进幼儿的发展。 (2)根据农村幼儿卫生习惯差、社会适应能力弱的特点,抓好生活常规的培养和文明礼貌的教育。 (3)根据农村幼儿知识面窄、语言表达能力差等认知能力发展的特点,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读、写、算等能力,为人小学打下基础。(4)充分利用大自然对幼儿进行教育。(5)正确评价学前班的教育质量。

12.28.混合班的教育特点是什么?答:混合班的教育特点是:(1)科学安排一日生活作息表。 (2)分层分组教育,促进原有水平的提高。 (3)发挥混龄优势,让儿童教育儿童。

13.1.托幼园所与家庭的差异体现在几方面?答:托幼园所与家庭的差异主要体现在:(1)目的性和计划性。(2)教育对象。(3)教育者与教育对象的关系。、

13.2.托幼教师在处理与家长的关系时,通常有的错误做法是什么?答:托幼教师在处理与家长的关系时,有以下三种错误的做法:其一是有些幼儿教师和家长处于敌对状态。其二是教师单向影响家长,并没有吸收家长参与园所的教育活动。其三是园所与家长的联系只限于交流信息缴学费、让家长提供方便等,这种联系仅仅是因为儿童在园所才产生,家长工作并没有使教师与家长基于共同的责任而建立起亲密的关系,使双方主动热情地合作。

13.3.教师应如何尊重家长及其育儿方式?答:教师应该尊重家长和他们正确的育儿方式: (1)每个家庭都是不同的,他们有不同的需要和传统。 (2)家长一般会欢迎并接受教师的建议但是并不会改变太多。(3)教师应当把自己看作是家长教育孩子的资源和支持者。(4)教师可以提出建议,但是不要充当“裁判”的角色。(5)如果你不是家长,你就没有家长的亲身经历;如果你是家长,‘你只知如何抚养你的孩子。你不可能完全了解别人的经验和感受。(6)教师应当尊重所有的家长。

13.4.家长对托儿所、幼儿园的心态可分为几个阶段?答:家长对于托儿所、幼儿园的心态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第一阶段——希求期(孩子初入园所)。第二阶段——忽略期。第三阶段——需求期。

13.5.教师应如何区别对待不同类型的家长?答:区别对待不同类型的家长应做到:(1)对孩子要求过高,急于求成的家长。 (2)对儿童不太关心,认为交给老师就放心的家长。 (3)不懂得如何教育婴幼儿或者教育方法不当的家长。 (4)对儿童评价不当的家长。有一些家长总是把自己的孩子看作是一朵花,没有缺点。 13.6.教师与家长沟通的艺术是什么?答:教师与家长沟通的艺术是:(1)教师在与家长谈话时切忌使用专业术语。 (2)要用平等的身份与家长交谈。 (3)交谈时不要谈及别的儿童。与家长不要谈论别的儿童,也不要随意和别的儿童做比较,说长道短。(4)谈儿童缺点的时候要注意方式方法。 (5)如幼儿在场,教师要注意双方谈话的内容,以免影响幼儿的自尊心以及家长的威信。

13.7.家长会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答:家长会的主要内容一般有:(1)新学期之初,向家长报告新学期的安排,主要的教育工作、计划以及家园配合的要求等,使家长心中明了幼儿园的主要教育工作,以便有的放矢地进行家庭教育。(2)阶段性的家长会。 (3)家长会也可以开成咨询、交流的形式。 (4)新生家长会。

13.8.托幼园所家长工作的主要形式是什么?答:托儿所、幼儿园家长工作的主要形式有:家长会;家访;家长学校;咨询活动;开放日制度;家长接待日;家长委员会;电话联系;书面联系。

13.9.家访可分为几种形式?答:(1)新生家访。 (2)定期家访。 (3)情感性家访。 (4)问题儿童的重点家访。

13.10.接送幼儿时,家长与教师的随机交流有哪些方面?答:在接送时可以交流沟通以下信息:(1)幼儿的健康情况。(2)幼儿表现的童真、说过的趣话。(3)生活情况,如饮食、睡眠、大小便等情况。(4)幼儿在园学习活动中的表现。(5)特殊事故或者意外发生的原因。(6)园所内的消息或者通告。(7)归还家长交来的幼儿衣服、药瓶或者幼儿弄脏的衣物。(8)育儿经验的交流。 14.1.幼儿园教师资格认定一般包括几个方面?答:幼儿园教师资格的认定一般包括以下几方面:(1)遵守宪法和法律,拥护党的基本路线。(2)热爱幼儿教育事业,爱护幼儿,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为人师表,忠于职守。(3)具备幼儿师范学校毕业及其以上学历,或经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合格。(4)有教育教学能力,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文化和专业水平。(5)身体健康。 14.2.幼儿教师劳动的特点是什么?答:幼儿教师劳动的特点是:(1)纯真美好。幼儿园教师是一个纯真和美好的职业。有人形容幼儿教师永远都显得那么年轻和充满朝气。 (2)教育效果的长期性。俗语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正是形容教育者这个职业的特点具有长期性和远期效果。(3)幼儿教师的劳动是精神生产。 (4)多重角色。。 14.3.幼儿教师劳动的职责是什么?答:幼儿教师劳动的职责是:(1)观察了解幼儿,依据国家规定的幼儿园课程标准,结合本班幼儿的具体情况,制订和执行教育工作计划,完成教育任务。(2)观察分析并记录幼儿发展情况。(3)严格执行幼儿园安全、卫生保健制度,指导并配合保育员管理本班幼儿生活和做好卫生保健工作。(4)与家长保持经常联系,了解幼儿家庭的教育环境,商讨符合幼儿特点的教育措施,共同配合完成教育任务。(5)参加业务学习和幼儿教育研究活动。(6)定期向园长汇报,接受其检查和指导。

14.4.幼儿教师应具备哪些心理素质?答:幼儿教师的心理素质是:(1)执著的事业心。

(2)自信、自尊。一(3)意志坚强。(4)聪慧的认知能力。幼儿教师应该是心思聪敏,具备良好的认知能力和敏捷的反应能力。(5)乐于接受新事物的良好心态。(6)合作精神和能力。(7)良好的自我形象和个性品质。

14.5.幼儿教师应具备什么样的专业素质?答:幼儿教师的专业素质是:(1)爱心。爱心是教育幼儿的前提。(2)观察力。 (3)沟通能力。 (4)组织教育活动的能力。 (5)科研能力。 (6)写作能力。 (7)自学能力。 (8)意外事故的急救和处理能力。

14.6.教师与幼儿沟通时应注意什么?答:教师与幼儿沟通时应注意:(1)注意倾听。(2)教师在与幼儿交谈的时候注意身体的姿势。(3)语言的表达要简明,易于理解。(4)教师在与孩子沟通的时候也可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绪,使幼儿了解教师的想法。

14.7.保育员的职责是什么?答:保育员的职责是:(1)负责本班房舍、设备、环境的清洁卫生工作。(2)在教师指导下,管理幼儿生活,并配合本班教师组织教育活动。(3)在医务人员和本班教师的指导下,严格执行幼儿园安全、卫生保健制度。(4)妥善保管幼儿衣物、药物和本班的设备、用具等。

14.8.保育员应具备什么样的心理素质?答:保育员应具备的心理素质是:(1)合作精神。 (2)意志坚强,耐心细致。(3)良好的自我认知能力和形象。

14.9.保育员应具备什么样的专业素质? 答:保育员应具备的专业素质是:(1)爱心。(2)丰富的知识。(3)教育意识和教育能力。(4)熟练的操作技能。(5)处理意外事故和急救处理能力。

论述题目录

4.1.论述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理论对学前教育的启示。 4.2.论述杜威教育思想的特点及教育基本原则。 5.1.如何正确理解学前教育目标? 5.2.制定学前教育目标的依据是什么? 6.1.角色游戏的教育价值是什么? 6.2.教师应如何指导儿童的结构游戏?

论述题答案

1.1.教育的基本要素有哪些?它们各自发挥着怎样的作用? 答:教育的最基本的要素是: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和教育物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属于人的因素,教育内容和教育物资属教育的措施,为物质条件方面的因素。它们的作用是:(1)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的任务是研究教育目的、内容、方法、过程和组织形式,在教育过程中处于领导、控制以及执教的地位,是教育活动的主导者。 (2)受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是学习的主体,受教育者要将外在的教育内容,教育者的要求转化为自己的智慧、才能、思想和行为的过程,因而受教育者应积极地参与教育活动,充分发挥在这一转化过程中的主体能动性; (3)任何的教育活动都离不开教育内容,教育内容是指在教育活动中所传递的信息,没有教育内容也无从产生教育活动。 (4)从教育的发展进程看,由教育者选创的物质资源更多地进入了教育过程,它的丰富性、先进性、优质性直接影响教育的质量。 1.2.作为现代社会中的一员,你认为现代教育具有哪些特征? 答:现代教育的主要特征有以下表现:(1)教育的发展急剧增长。当今世界教育发展处于革命性的变革期,其增长的模式有以下特征:①规模庞大:不仅接受正规中小学教育的人数增多,接受成人教育的人数更为庞大。②增长速度快:小学、中学、大学的人数增长有着超常的发展。③不均衡性:发达国家教育的增长快于发展中国家教育的增长;许多国家中、高等教育的增长又快于初等教育的增长。④波动性:由于人口在不同年代有剧增和减少,造成各级教育的规模相应出现剧增和空余。(2)教育体制和结构的显著变化。如高等教育结构多样化,高等职业大学大量涌现,美国有初级学院、日本有短期大学、英国有科技学院,还出现除正规全日制教育形式外的非正规高等教育。在中国当代也出现了职业教育、远程教育、成人教育等多种教育类型。(3)教育的内涵扩大。教育覆盖了正规学校教育、非正规教育和非正式教育。正规学校教育是在学龄期完成的上学年限,获得教育证书;非正规教育是在任何正规教育体制以外所进行的成人或儿童所选择的学习形式,是有组织、有系统的学习活动;非正式教育是个人在日常经验和社会生活环境中获得的学习,是无组织、无系统的终生过程。(4)教育作用愈加重要。(5)教育的不平等依然存在。20世纪世界教育发展的趋势是教育民主化,教育在平等化上迈进了一大步,但不平等的现象依然存在。区域上的不平等,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存在着差别,成人文盲大部分集中在发展中国家;还表现在性别上的不平等,这种现象在许多国家都长期普遍存在,它与一定社会的传统文化、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有关。 1.3.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答:现代教育将沿着以下趋势发展:(1)全民教育是教育发展的方向。 (2)终身教育。终身教育是指人在一生中都应当和都需要受到各种教育,接受教育应是从生到死永不休止的。(3)教育民主化。使受教育成为全民的权利和义务,在教育机会面前人人平等。消除专制、封闭、灌输等不民主的教育,建立尊重、开放、启发、参与等民主化的教育。(4)教育现代化。教育现代化是社会政治、经济的变革在教育上的反映,是教育整体的变革。教育现代化包括教育制度、教育结构、思想观念、教育内容、教育手段、方法等方面的变革9其中教育观念现代化是核心。(5)教育与社会紧密交叉、相互影响、相互联系。(6)教育科学研究是教育决策的先导。教育的规划和决定建立在科学研究基础上~教育科学研究是教育决策的先导。

3.1.我国现代学前教育观应明确哪些观点? 答:我国的现代学前教育观应明确的观点有:(1)儿童是学前教育的主体。(2)因人而异地对儿童实施体、智、德、美、劳等全面发展的教育。儿童发展是一个多方面多层次的动态过程,学前教育要全面促进这一动态过程的方方面面的发展,而不可顾此失彼、重教轻育、重智轻德或忽略其中任何一方面的教育。当然,另一方面,由于儿童先天遗传素质或个人潜能所致,在体、智、德、美、劳全面发展的同时,也可适当地因人而异地实施有所侧重的教育,即力求在“均衡中突出重点”,而不是机械地、死板地、生硬地要求“一碗水端平”。(3)学前教育的内容和方法要符合“发展适宜性”要求。这一概念则要求我们重视儿童身心发展水平和年龄特点,采用与儿童发展水平相适宜并能及时有效促进其发展的教育内容和方法。 (4)游戏是幼儿期的主导活动和教育活动中的主导形式。各托儿所、幼儿园要注意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贯穿“以游戏为主”的基本原则。 (5)家园配合,协同发展。 3.2.试总结分析一下影响儿童发展的有关因素。

答:影响儿童发展的有关因素有:(1)遗传素质:①遗传素质的差异性是导致儿童身心发展差异性的物质性基础。儿童在智力、才能、个性等都是有个别差异的,这些差异在一定程度上来自遗传素质的影响。②但是遗传素质并不能单一决定儿童的发展,儿童具有的遗传素质只有经与社会环境和教育相互作用才能实现其对儿童发展的影响。 (2)后天环境和教育:儿童心理发展的特征和品质也是在与人们的交往以及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发展和形成的。环境对学前儿童的发展,比其他年龄阶段有着更为重要的作用。

4.1.论述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理论对学前教育的启示。

答: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对学前教育的启示为:(1)强调活动的重要性。皮亚杰认为,动作是连贯主客体的桥梁和中介,一切知识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产物,“知识来源于动作,而非来源于物体”。因此皮亚杰十分注重“活动法教学”,他提出让儿童在活动中学习。他也提出要重视视听教学,使儿童直观形象思维得到充分的发展,为日后的抽象逻辑思维打下坚实的基础。(2)强调兴趣和需要的重要性。我们应该考虑每个年龄阶段的特殊兴趣和需要。”(3)发现式教学方法。给儿童提供相应的材料和设备,激发儿童的兴趣,使儿童自由地去探索事物、发现问题、找到答案,这就是发现式教学法。(4)强调智力发展是一种积极的、主动的建构过程。皮亚杰认为,知识是从学习者内部构成的,因此教育必须重视发挥儿童的主动性,鼓励他们学会自己去学习,培养他们的创造力。(5)教育要符合儿童心理发展阶段,符合儿童心理发展的水平,避免儿童教育成人化的倾向。(6)发展儿童的主动性。皮亚杰的“主动性”有两个含义:一个是儿童直接作用于他的环境,一个是儿童在心理发展上的主动性。儿童通过自己的主动性而培养兴趣和发展才能。(7)强调儿童的实际活动。 (8)重视儿童的社会交往。与他人交往及儿童之间相互交往,有助于儿童语言和思维的发展以及情感和道德的发展。

4.2.论述杜威教育思想的特点及教育基本原则。 答:杜威教育思想的特点是:(1)“教育即成长”。(2)“教育即生活”。(3)“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杜威的教育原则是:(1)“儿童中心论”。杜威认为,学校生活组织应该是以儿童为中心,一切需要的措施都应该是为着促进儿童的生长。(2)“从做中学”。杜威认为儿童在出生后对每一件事都是要学习的,但是他们只有对真实的活动本身产生了兴趣,才会对活动中产生的一切进行观察;然后发现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解决问题,从而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5.1.如何正确理解学前教育目标? 答:(1)全面发展的教育是全球学前教育目标的发展趋势。①体育目标。②智育目标。③德育目标。④美育目标。上述四个方面构成了学前儿童全面素质的提高,体现了我国学前教育培养人才的规格和发展方向。(2)正确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①处理好体育和其他各育之间的关系②处理好智育和德育之间的关系。良好的性格和行为习惯的早期养成为幼儿今后的成长奠定了基础,也会大大促进幼儿智力的进步。③处理好知识和智力的关系。④处理好全面发展和因材施教之间的关系。幼儿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具有年龄阶段性和个别差异性。同一年龄阶段的幼儿在身心特征方面具有相同之处,但与此同时,也存在着个体的差异性。应该说,每一个幼儿都具有独特的特点,因此要根据儿童个人潜能和特性在体智德美等方面有所侧重地全面发展,也就是在“面面俱到”中做到“重点突出”,因人而异,因材而就地“全面发展”。

5.2.制定学前教育目标的依据是什么?答:制定学前教育目标的依据是:(1)我国教育方针。(2)社会发展的需要。(3)学前儿童发展的需求。

6.1.角色游戏的教育价值是什么?答:角色游戏的教育价值是:(1)对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价值。角色游戏是儿童在扮演各种角色的基础上进行的。通过对扮演角色的认识,儿童可以体会到这些角色的行为特点,认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关系。(2)对儿童情绪发展的价值。通过角色游戏儿童可以满足其控制环境的欲望。(3)对儿童认知发展的价值。儿童对周围事物的认识是从动手操作开始的。通过儿童不断地扮演体验各种角色,他们对社会和周围环境事物的认识也大大加强了

6.2.教师应如何指导儿童的结构游戏?答:教师在指导儿童结构游戏时的注意事项:(1)逐步投放多样化的、可塑性强的结构游戏材料,包括一些废旧材料的应用,营造富有吸引力的游戏氛围。(2)引导儿童逐步掌握结构游戏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3)处理好主导和主体的关系,教师在结构游戏中起到导航的作甩,教师要学会观察、诱导、鼓励、评议、示范等指导策略。另一方面,教师也要尊重儿童的主体地位,做到:①不强迫,让幼儿有真正的自主选择权。②鼓励儿童进行尝试,激励儿童不怕失败,在儿童集体中总是有一些儿童害怕尝试新活动或在活动区内不知如何是好。③不限制,充分发挥幼儿的创造力。(4)重视结构游戏的过程,而不仅仅是游戏的成品或结果。 (5)培养儿童正确对待游戏材料,教给儿童收放材料的方法,养成良好的整理习惯。

9.1.试述如何创造良好的育儿环境? 答:良好的家庭育儿环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和谐的生活气氛。①家庭成员互敬、互爱、坦诚、和蔼。②文明行为、文明语言。③生活内容丰富、高尚、多彩。(2)整洁优美、时有变化的环境布置。 (3)安全的、无危险隐患的环境。(4)属于儿童的天地。

10.1.论述3岁前婴儿情绪情感培养的重要性及培养策略。答:3岁前婴儿情绪情感培养的重要性是:3岁前婴儿无论在生活上、情感上和心理上均依赖成人的照顾。对于他们来说,情绪、情感是影响和支配其行为的主要内在力量。因此在托儿所中,幼儿教师的主要任务不在于传授多少知识,培育多少技能,幼儿教师的职责在于使孩子经常处于快乐的情绪之中,培育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发挥成长的潜力。3岁前是孩子生理,同时也是心理的转折点。这个时期婴儿中枢神经系统发育迅速,但是大脑皮质功能尚未成熟,仍然留恋做胎儿时在母亲体内的寄生生活,非常需要母爱,需要母亲的拥抱、抚摸,喜欢感受母亲那熟悉的心跳和呼吸,时时吸吮母亲的乳汁。婴儿情感培养策略为:(1)稳定新人所婴儿的情绪,帮助他们尽快地适应新环境。(2)教师与婴儿之间建立充满爱和亲密的关系。 (3)培养婴儿之间初步的友爱关系。

11.1.论述幼儿园教育工作的七大原则。答:幼儿园教育工作的七大原则是:(1)促进幼儿体、智、德、美的全面和谐发展。(2)尊重儿童,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①尊重儿童是幼儿园教育的基本原则。②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③重视年龄特点和个体差异。④发挥一日生活的整体功能。⑤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环境。⑥以游戏为基本活动。⑦充分利用儿童、家庭和社会的教育资源。

12.1.如何促进大班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答:应该这样促进大班幼儿社会性发展:(1)引导大班幼儿集体责任感的发展 (2)引导大班幼儿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①教幼儿正确对待挫折和困难。②当孩子遇到困难和失败的时候多肯定和鼓励孩子。③教会幼儿正确处理生活中的矛盾。④教会幼儿对待成功和失败的正确态度。

13.1.论述托儿所、幼儿园、家长相互配合的原则。答:托幼园所与家长相互配合的原则有:(1)尊重家长和他们正确的育儿方式。教师应该认识到:①每个家庭都是不同的,他们有不同的需要和传统。②家长一般会欢迎并接受教师的建议但是并不会改变太多。③教师应当把自己看作是家长教育孩子的资源和支持者。④教师可以提出建议,但是不要充当“裁判”的角色。⑤如果你不是家长,你就没有家长的亲身经历;如果你是家长,你只知如何抚养你的孩子。你不可能完全了解别人的家长的经验和感受。⑥教师应当尊重所有的家长。(2)注重教师与家长及家长之间的相互作用。(3)开拓家长工作的广度和深度。

14.1.论述保育员应具备什么样的素质? 答:保育员应具备的素质包括心理素质和专业素质:(1)心理素质:①合作精神。②意志坚强,耐心细致。③良好的自我认知能力和形象。 (2)专业素质:①爱心。②丰富的知识。③教育意识和教育能力。④熟练的操作技能。⑤处理意外事故和急救处理能力。

1.1.结合实例分析教育的功能。答:(1)教育的宏观功能——促进社会发展。现代教育促进现代社会的发展。人类社会的延续发展依靠人类自身的再生产和社会物质的再生产。 (2)教育的微观功能——促进人的身心发展。教育对人体发展起主导作用:首先,教育是一种有日的的培养人、的活动,教育目的体现了培养人的方向,也就是个体发展的方向。其次,教育,尤其是学校的教育,由受过专门训练的教师负责,给予个体发展的更科学、更系统、更全面、更深刻的影响。第三,得力的教育为个体能动的发展创造主客观条件。第四,教育的主导作用更表现在促进个体的社会化,从生命开始的“自然人”,经过教育过程成长为“社会人”,完成个体社会化过程,使个体积极地、能动地适应社会,参与社会和改造社会。

2.1.结合实例分析我国的人口状况给学前教育提出了哪些挑战?答:(1)现状:①人口基数大,年增加量多,与一些发达国家比,人口年龄构成相对年轻,但正由年轻型向成年型转化。②我国农村人口比重大;人口地域分布不均;人口素质较差,如遗传病、新生儿畸形、低智儿发病率较高;人Vl文化素质偏低,文盲半文盲比例大,受中等以上教育的人所占比例小,等等。(2)趋势:21世纪人口将平稳增长;人口城镇化速度加快;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独生子女数量不断增加。(3)人口状况对学前教育的影响:人口增长快,将给学前教育的发展带来很多困难;人口分布不均,将影响学前教育的均衡发展;农村人口比例大,居住分散,交通不便,则使学前教育难以普及,更难以深入偏远山区;而人口素质差、受教育程度低,则会加重教育的负担;另外,我国将来的独生子女一统天下的局面将对学前教育产生许多特殊影响。

4.1.你认为幼儿教育教学需要惩罚吗?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予以说明。答:我认为在学校里最好不用惩罚。从理论上说,学校如果办得完美,自然就用不到惩罚,但是学校不容易办得完美,惩罚也就不能废除了。陈鹤琴先生对惩罚提出了原则:(1)教儿童明了规则的意义;(2)使儿童了解规则是公共遵守的纪律;(3)惩罚不得妨害儿童身体;(4)惩罚不得侮辱儿童的人格;(5)惩罚不得妨害儿童学习;(6)在可能范围内须尽力顾全名誉;(7)须鼓励儿童勇于改过引起他们自爱;(8)施行步骤:友谊式的劝导——命令式的警告——揭示姓名——分座。总之,我们一定要多采用积极的鼓励手段,少采用消极的惩罚措施。并且,一定要慎用,在遵循这些原则的基础上适用。

9.1.从切身体会谈谈家庭因素与家庭教育的关系。答:家庭因素与家庭教育的关系有:在现实生活中,来自不同家庭的儿童具有不同的个性特征、智力兴趣以及兴趣爱好等。为什么不同家庭导致不同的教育效果?从社会学的角度分析,以下因素影响着家庭教育的效果。(1)家长职业和文化程度与家庭教育。职业是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的标志和象征。许多调查显示家长的职业和家庭教育影响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但是在一些调查中显示,家长的文化程度影响着家庭教育质量。一般来讲,文化程度高的家长,比较关注家庭教育的科学性和教育质量,愿意学习家庭教育的知识,更新家庭教育的观念,以更好地教育孩子。(2)家庭文化与家庭教育。家庭文化在陶冶和塑造家庭成员的性格、气质、人品乃至世界观方面都有着别的因素难以取代的特殊作用,对人的发展产生直接而深远的影响。研究表明,在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中成长的儿童性格开朗,具有积极向上、喜欢与人交往等品质特点。家庭的一日生活起居常规、生活自理能力、劳动方式、消费方式和闲暇活动方式等生活方式与其价值观、人生观紧密相连,对人生的价值取向是其生活方式的核心。在某种意义上来说,人的差异就在于生活方式,尤其是闲暇生活方式。调查资料显示,不少家庭教育中,不文明的生活起居方式、消费方式和闲暇活动方式。(3)家庭经济与家庭教育。家庭经济是孩子成长的必要因素。良好的家庭经济状况能够为孩子的发展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但是经济状况如何对于教育的影响并不显著。在某些家庭中反而由于优裕的物质生活条件为孩子的成长带来了负面的影响,如孩子一味地追求物质享受、大手大脚、懒惰等。(4)家庭结构与家庭教育。家庭结构主要指家庭规模以及家庭的完整性。从家庭规模来看,一般包括核心家庭、联合家庭和扩大家庭。从家庭的完整性来看包括完整家庭和不完整家庭(如单亲家庭)。研究表明,核心家庭和完整家庭对子女的教育更为有力度。(5)家庭气氛与家庭教育。家庭气氛如何对子女的影响很大。研究表明,在民主、平等、和谐的家庭中,家庭内部的凝聚力加强,保证了教育效果。而在专断、紧张和常有冲突的家庭中孩子的发展必然受到影响。另外在平淡、不活跃、关系疏远的家庭导致了子女与双亲的离心力,家长难以和子女沟通,也就必然削弱教育的影响力。(6)子女人数与家庭教育。我国自70年代末期推行独生子女政策以来,城乡独生子女的人数大幅度增加,目前城市独生子女约占90%以上。对独生子女的许多研究证明,独生子女存在着许多个性品质上的毛病,如自私、怯懦、生活能力差等。在许多调查和研究中还发现,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相比在学业和品德上并没有显著的差异,但是独生子女确实在个性上存在着较为明显的缺陷,并且这种缺陷在幼儿和小学阶段较为突出。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同龄伙伴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使得这一缺陷得到弥补。(7)家长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与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父母所持的对待人生、对待工作的态度、观念都在一言一行中体现出来并在无形中影响着儿童的成长。积极向上、工作认真严谨的父母为孩子做出了榜样,反之,那些作风懒散、不求上进者也给予孩子一种负面的影响。(8)家长期望与家庭教育。每一位家长都对自己孩子有着这样那样的期望。适当的期望能够激励孩子奋发向上,努力地在做人、学业等各方面获得进步,但是家长过高的期望,超过孩子的实际承受能力,则会走向负面后果。综上所述,影响家庭教育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而这些因素之间也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有些因素并非是影响教育的必然因素,而有些因素在某些家庭中却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正是在这种错综复杂的影响因素下,儿童呈现出不同的发展特点和差异。

12.1.某幼儿因其家长调动工作转入一所新的幼儿园,并仍然在中班。但这名幼儿在原来幼儿园就经常不参加集体活动,喜欢一个人独自玩,加之进入新环境有些陌生感就更不愿与同伴交往。班里幼儿刚开始还对其极大热情,但因其不说话也就渐渐与之疏远了。试分析幼儿的行为,假如你是该班教师,你会怎样做? 答案要点:(1)中班幼儿随着交往关系的发展,会在班集体当中逐渐形成不同类型的交往关系,该幼儿属于被忽略型,加之进入新环境有些不适应,造成目前的这种状况。(2)教师应在班里开一个小小的欢迎会,消除幼儿的害怕、紧张心理,为幼儿交往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并针对中班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特点,在教育过程中注意以下几点:①尽可能为幼儿创造交往的机会,鼓励幼儿与人交往。②教会幼儿交往的技巧。③通过角色游戏发展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④通过一些专门设计的活动来发展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

13.1.小明是某幼儿园中班的一名幼儿,经常与同伴发生争吵,甚至打架。一天,小明妈妈拉着小明站在教室门口,眼光不停地在来园的孩子中间搜寻,一边大声嚷嚷:“小海呢?小海在哪儿?我非找他算账不可!”试分析这一家长的教育方式,并具体谈谈,教师应怎样开展家长工作?.答案要点:(1)该家长的教育方法不正确,认为自己的孩子没有错,都是别人的错,这样的家长蛮横不讲理,给幼儿的成长造成不良的影响。(2)教师在开展家长工作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①了解家长心态,有针对性地进行家长工作。②区别对待不同类型的家长。③讲究谈话和交往的艺术。

第五篇:学前游戏论

名词解释

角色扮演:是一种特殊的游戏动作,是儿童以自身或他物为媒介对他人或他物的动作、行为、态度的模仿,也可以说是一种象征性动作。

游戏的概念:游戏是发生于一定情景之中,外部有可观察的行为表现,内部有特定心理体验的儿童主动自愿、自主自由的活动。

感觉运动游戏:也称机能游戏、练习性游戏或实践性游戏,是最早出现的游戏形式。它是感知运动发展阶段出现的,主要是两岁前,即还不会说话的婴儿进行的游戏。

象征性游戏:是学前儿童典型的游戏形式,是幼儿阶段最常见的。带有“好像”和“假装”的特点。象征性游戏是儿童以模仿和想象扮演角色,完成以物代物、以人代人为表现形式的象征过程,反映周围现实生活的一种游戏形式。

结构游戏:是儿童利用各种不同的结构材料,如积木、积塑、泥、沙、雪等来建构物体的游戏。

规则游戏:是两个以上的孩子在一起,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的,往往具有竞赛性质的游戏。如下棋、拔河等。规则游戏是以规则为中心摆脱了具体情节,用规则来组织游戏。

无所用心的行为(或偶然的行为):儿童无所事事,独自发呆,不参加游戏。主要花费时间于自发行为、无休止的随机活动。(不是游戏)

袖手旁观行为:儿童在近处观察同伴的活动,听他们谈话或向游戏的参加者提出问题和建议。(不是游戏)

单独的游戏:具有专心地、独立地操作玩具的特点,且使用的玩具与其他儿童的不同。(非社会性游戏)

平行的游戏:儿童相互模仿,操作相同的或相近的玩具或开展相类同的活动。(非社会性游戏)

联合游戏:和同伴一起做游戏,谈论共同的活动,但没有围绕具体目标进行组织,也没有建立起集体的共同目标。(社会性游戏)

合作游戏:以集体共同的目标为中心,有达到目标的方法,活动有严格的组织,小组里有分工,常有较明显的组织者或领导者。(社会性游戏)

机能游戏:针对婴幼儿好动、好奇、爱听音乐等特点,以刺激婴幼儿各种感官、机能发展为主的游戏形式。这种游戏多出现在婴儿期和幼儿前期。(主动游戏)

想象游戏:儿童根据自己的想象,以再现模仿成人生活、劳动为主要内容的游戏。又叫角色或象征性游戏。(主动游戏) 制作游戏:利用积木、泥团、插塑、纸、沙等物品为制作材料而进行的具有创造性的结构游戏。(主动游戏)

接受游戏:又称鉴赏游戏,是儿童作为受众以理解为主的游戏。如听童话故事、看图画、欣赏卡通片等。(被动游戏) 角色游戏:以模仿和想象,通过扮演角色创造性地反映周围生活的游戏。

结构游戏:利用积木、积塑、沙、泥等结构材料进行建造的游戏。

表演游戏:按照童话、故事中的角色、情节和语言进行创造性表演的游戏。

智力游戏:以生动有趣的形式,使幼儿在自愿和愉快的情绪中,增进知识、发展智力的游戏。 体育游戏:以发展基本动作为主的游戏。

音乐游戏:在音乐伴奏或歌曲伴唱下所进行的游戏。

娱乐游戏:以娱乐为主的游戏。 本体性游戏:指儿童自主自发表现出的一种活动,其目的隐含于游戏活动本身,或者说游戏本身即目的,所以也称为目的性游戏。这种游戏强调的是游戏本身的内在价值。如角色游戏、结构游戏、表演游戏、自由游戏等。

工具性游戏:指作为教育教学活动的手段或工具的游戏,亦称手段性游戏、教学游戏,其直接目的不在于游戏本身,而在于通过有利于儿童发展的游戏形式促使教育教学活动的有效进行、教育教学任务(或目标)的顺利完成。这种游戏强调的是游戏外在的工具价值即教学价值。

情景转变:情景转变是使行为脱离它原有的真实生活情景即动作脱离真实背景。

以物代物:是用一种东西代替另一种不在眼前的物体,并且能够用被代替物的名称命名当前的物体。

以人代人(角色扮演):以人代人是指儿童在游戏中通过自己的形体动作、表情、言语等来模仿或假装成他人或某一非属于自己真实身份的角色的行为及其特征。

角色行为:是以他人为参照系,根据表象来模仿别人的行为。 角色意识:是指能区分自我与角色,知道自己是在假装别人,即能在游戏中辨别真假。 角色认知:是角色意识进一步发展的结果。它指的是对角色行为职责和角色之间关系的理解,这是对一种社会生活现实逻辑的理解和认识,并与孩子的认知发展和生活经验有关。 独自游戏阶段:独自游戏是指儿童在游戏中自己玩自己的,单独地玩。学步期或其前后。这一阶段婴幼儿以自我为中心,不大觉察其他人的存在,独自玩着自己的玩具,不理会他人。没有明显的社会性特征。 平行游戏阶段:大约从3岁左右开始,游戏的性质发生变化,逐渐具有社会性。这个阶段游戏的特点是相互模仿,形成了初步的玩伴关系。 联合游戏阶段:大约4岁以后,幼儿能够留意身旁其他幼儿的活动,有时会互借玩具,有时会加入到对方的游戏,并且互相交谈。但没有共同目标,没有真正的组织者或领导者。开始表现出明显的社交行为。 合作游戏阶段:合作游戏是社会性程度最高的游戏。幼儿在5岁以后开始出现较多的合作游戏。

游戏内容是指儿童在游戏中所反映的现实生活中的事物或现象的范围规定

游戏主题是指反映游戏内容范围的中心议题,常常表现为游戏的题目。

游戏情节指贯穿于游戏过程的

富有故事性或艺术性的具体细节,是构成游戏内容的基本要素。

行为动机:行为动机是人的需要与行为之间互动作用得以实现的心理中介或桥梁。

社会性的定义:一般而言,社会性是指人们进行社会交往,建立人际关系,理解、掌握和遵循社会行为准则,以及人们控制自身行为的心理特征。 形象玩具:又称主题玩具,是模仿物体(物品、动物、人物等)原形而制作的玩具。 技术玩具:也称为科学玩具,属于形象玩具,它是借助于发条、惯性、电池、无线电遥控、声控、光控、磁控、温控等而活动的玩具。 这些玩具有助于对儿童进行科学启蒙教育,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智力玩具:主要有拼图、魔方、棋类、纸牌等。侧重于促进儿童智力的发展,在智力游戏中较为常用。

结构造型玩具:主要指积木、积塑、橡皮泥、粘土、沙等各种结构造型材料,既有人为的,也有天然的。

体育玩具:主要是指在体育活动中所使用的各种设备、器械、材料等。这类玩具有助于发展儿童的基本动作和运动技能,增强体质,促进身体发育。 音乐玩具:指各种能发出悦耳声响的玩具。如小铃铛、喇叭、铃鼓等。

娱乐玩具:是模拟动物和人的滑稽造型和动作的玩具,可逗儿童发笑,使其产生愉快情绪,从而使大脑得到充分的放松。 专门化玩具:根据儿童游戏的需要,专门设计制作的,可直接充当游戏的成员或设备。(即模拟实物的玩具,其构型精美逼真,功能的确定性强,游戏的主题也比较固定,在性质上具有专门化的特点)

非专门化玩具:由日常生活中的废旧物品或一些天然材料,以及某些结构造型材料组成,无固定的用途,其玩法确定性不强,可称为非专门化玩具。 父母的育儿方式:指父母的行为特点和个性品质造成的对子女的教育态度。 有无伙伴:儿童在游戏时有无伙伴直接影响着儿童的游戏行为。游戏时有无伙伴也会影响到游戏的社会性行为水平,玩伴会增强游戏的社会性和合作性。

伙伴的熟悉程度:儿童与熟悉的伙伴一起游戏更倾向于合作、分享,且象征性游戏的发生频率和时间均显著较高。伙伴的熟悉与否影响到儿童游戏的状态和过程。

伙伴的不同年龄:让不同年龄的儿童在一起游戏可以促进儿童的合作、分享、谦让等社会性行为的发展,能够使年长的和年幼的学前儿童都能在跨年龄的情景中整合自己的行为。可使年长儿童更好地发挥和发展游戏活动的组织能力,年幼儿童可以学到开展合作游戏的更多方法和经验。

伙伴的性别:幼儿与同性别的孩子游戏时,更多尝试探究,更多地选择新颖的玩具或物体,在熟悉的玩具上注意持续的时间较少;与异性的伙伴游戏则有助于性别角色互补,是促进幼儿性别角色社会化的一个因素。

教育的游戏化是指以游戏的特点来组织教学,在教学的过程中谋求游戏般的乐趣,使枯燥的说教变成生动有趣的活动,从而使幼儿获得游戏的心理体验。

游戏的教育化是指用教育目标来关注游戏,以教育的内容和任务来分类组织游戏活动,以儿童游戏的年龄特点为依据,加强对游戏的引导,使游戏对儿童的发展能够迎合教育的方向。

教学游戏的组织形式以教学方式来组织儿童的游戏,是教学活动的组织形式。这种游戏实施的组织,实质上是以游戏的形式开展活动实施教学,完成特定的教育教学目标,即教学的游戏化。也称手段性游戏。 活动组织方式:教学游戏的开展是以集体形式为主。

游戏类型:以成人编定的、有一定规则的有规则游戏,如智力游戏、体育游戏、音乐游戏 游戏常规的含义:游戏常规是指在学前教育班集体中开展游戏活动时,对儿童不适宜行为和适宜行为的禁止和允许的经常性规定。它主要包括使用玩具的常规以及对其他游戏行为的规定。

平行游戏:教师通过模仿学前儿童的游戏来对学前儿童游戏施加影响。它最大限度地避免了指导成为干扰的可能性。 共同游戏:教师直接参与到儿童的游戏中,与儿童一起共同地游戏,如和幼儿一起下跳棋,和幼儿一起捉迷藏,到娃娃家做客,同时进行游戏指导。 平行游戏策略:教师接近儿童,并与他们用相同的游戏材料一同玩一样的游戏,但教师不与儿童相互交往,不参与儿童游戏。

合作游戏策略:当儿童专注游戏时,教师以合作者身份加入到游戏过程,仍然由儿童掌握游戏的进行。

建议:教师通过言语试探地或协商性地要求或暗示儿童去做什么和如何做,重在对学前儿童游戏行为的引导。

评论:教师通过言语,自己或与儿童共同评论游戏中的儿童及行为,表扬和肯定正确的,也可以指出不足或提出建议。评论以鼓励、表扬为主。描述:教师用语言描述儿童的行为,使儿童对自己的行为以及行为的意义有更明确的意识,同时,教师的语言也为儿童描述自己的行为提供了范例。

询问:指教师鼓励婴幼儿用言语描述自己的行为或所发生的事情。

重述:指教师在与学前儿童的交谈中,采用有变化的句子结构,重述儿童刚才所讲的话,为儿童提供正确的句子结构,或不同的句型,使儿童了解到可以用不同的话说同一件事。 提问:是指教师采用问题的形式,鼓励和引导儿童探索、思考与表达。所提问题以开放性问题为宜。

活动性游戏:侧重于培养小儿各种基本的动作操作的技能,促进婴儿眼手协调能力的发展,是婴儿游戏活动的最基本表现形式。也有助于婴儿增强体质和形成活泼开朗的性格。此类游戏主要通过基本动作和机体运动表现出来。游戏实例:抓抓蹬蹬、练爬、走小路、上楼梯取物、跳高高、球出山洞、打狐狸、写写画画、假装活动、撕纸放风筝等

发展语言的游戏:婴儿的发展语言游戏是发展儿童口语能力的有效形式。它主要训练小儿正确的发音能力、理解语言的能力,使儿童随年龄的增长,逐渐能较清晰地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游戏实例:模仿乐器声、指五官、找玩具、儿歌或绕口令、说反义词、语句对答或猜谜、看图说话等 感官游戏:婴儿游戏中的感官刺激及婴儿感官的运用及训练,可促进儿童视觉、听觉、触觉、味觉等感官能力的综合发展,也为较高层次的认知能力的发展奠定基础。较单纯的感官的游戏,多在婴儿的早期进行。如:寻找声源、看镜子、猜动物的叫声、试冷热、尝一尝什么味、摸一摸是什么等。 智力游戏:婴儿的智力游戏重在儿童解决问题的能力的练习。游戏中给孩子设置简单的与其智力相适宜的问题情景,让其积极地动脑、动手,在探索和创造活动中,提高婴儿的观察、注意、记忆、想象、思维等认知能力。智力游戏多在婴儿后期进行,且应注意婴儿兴趣的激发和引导。游戏实例:拼图、训练记忆的游戏、穿珠子、粘贴小动物、搭建房子。

音乐及娱乐游戏:包括听音乐、玩带响的玩具和乐器玩具以及玩造型滑稽的形象玩具等。这些游戏可以初步萌发婴儿对节奏和旋律的感受力,丰富婴儿快乐的情感体验,培养婴儿对美的感受和情趣,促进其良好个性的发展。游戏实例:摇摇拍拍、玩不倒翁、捉迷藏、客人来了等。

模拟构造:指模仿结构实例的构造活动,目的在于使幼儿学习建构技能与造型技能,培养模仿能力与操作能力。包括结构物的模拟,图纸中结构物的模拟,实物、玩具等形象的模拟,绘画等平面形象图的模拟。 命题构造:是有指定主题的造型活动,其目的在于培养幼儿结构的目的性,发展幼儿构思

能力。包括单一结构命题,主题结构命题

自由构造:是指幼儿按自己的意愿进行的创造活动,其目的是发挥幼儿的独立性、自由想象与创造性。

表演者游戏的概念:表演游戏是幼儿根据故事、童话内容进行表演的游戏,即儿童扮演作品中的角色,用对话、动作、表情等富有创造性的表演,再现文学作品。也是一种创造性游戏。

有规则游戏的概念:是由成人创编,以规则为中心的游戏。是幼儿园教学的有效手段或形式。

智力游戏:有规则游戏的一种;智力游戏是成人根据一定的智育任务而设计的有规则游戏。 体育游戏:有规则游戏的一种;体育游戏是指以促进身体正常发育和技能协调发展为主要目的的游戏。

音乐游戏:有规则游戏的一种;是在音乐或歌曲伴唱下进行的游戏。具有音乐和动作相配合的特点。

亲子游戏的概念:亲子游戏是家庭内成人(父母等)与儿童之间发生的游戏。它既是儿童游戏的一种重要形式,也是亲子交往的一种重要方式

游戏指导的“三段论式”即对主题角色游戏的组织上分成开始——进行——结束三个阶段。同化:同化是指在某个情景中,儿童使用他已经获得的图式或技能从事并完成活动。

顺应是儿童为了完成某种目标而尝试新的图式或机能。

上一篇:新起点新征程新梦想下一篇:新任村主任培训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