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游戏论作业范文

2022-06-18

第一篇:学前游戏论作业范文

江南大学2018年大作业学前儿童游戏论答案

江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 考试大作业

考试科目:《 学前儿童游戏论》

一、大作业题目(内容):

1、场依存性个体主要有哪些行为特征?(5分) 答:1.依赖于周围的感知场景。

2.倾向于对环境作出整体的把握,易受当时场景的影响。

3.相信权威。

4.把周围人的脸部表情作为一种信息来源。

5.对人有兴趣。

6.与相互交往的人有密切关系。

7.对他人很敏感,并通过这种方式获得社会性技能。

8.相互与人打交道的职业。

2、我国游戏与课程融合有哪几种形式?(5分)

答:

(一)分离型——游戏和教学在时间段上彼此是分离的、独立存在的。

(二)交叉型——教学的内容在游戏中得以运用。或在游戏中发现的问题又回到教学中来解决。

(三)融合型——教学追随和支持着幼儿在游戏中的学习。教学和游戏之间的关系表现为“以游戏为中心的学习”。教学活动在向儿童的生活世界回归。

3、影响儿童游戏的因素有哪些?(15分)

答:儿童游戏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是在一定的社会的影响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必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游戏活动中外在的客观条件和游戏者自身条件的影响等方面。

1.外在客观条件的影响

(1)游戏机会

斯米兰斯基和克罗恩指出:在学前期缺乏 游戏活动机会的儿童会体验的

学习各科的困难。

(2)游戏时间

游戏时间是开展游戏活动的重要保证。

(3)游戏场地

游戏场地是儿童游戏的空间,低进行游戏不可缺少的条件。场地的大小、在室内还是室外、场地的结构、空间的密度等,都对儿童游戏产生影响。

(4)游戏材料

游戏材料是儿童用来玩的玩具和材料,它既是游戏的物质支柱,同时对游戏的性质、内容产生影响。 2.游戏者自身条件的影响

(1)同伴

同伴主要是谈过直接参与、榜样和强化来影响儿童的游戏。

(2)儿童自身的年龄、性别

儿童游戏的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儿童的自身条件。每个儿童的性别、年龄、气质、兴趣爱好能力等对其游戏具有一定影响,是每个儿童的游戏具有自己的风格。

(3)健康状况

儿童自身的健康状况,对其游戏也会产生一定影响。

(4)认知风格

个体的认知风格是指个体不同的理解、记忆和思维方式,它包括感知方式、个性、智力和社会行为的因素,其中场依存性和场独立性这两种认知风格对儿童的游戏行为有普遍影响。 3.家庭的影响

(1)父母

家庭的生活气氛、家长自身的素质、家长对儿童的抚养方式、家庭结构以及家庭居住环境对会对儿童产生影响。

(2)电视

A看电视的时间影响游戏行为B电视能促进儿童的想象和游戏。C电视妨碍或干扰儿童的想象和游戏。D看电视是否伴随玩玩具对游戏的影响。当电视节目内容的可理解性降低时,儿童游戏活动就增加。

4、对幼儿园游戏还存在哪些误区?(5分)

答:误区一:游戏就是指自由游戏,其作用就是让幼儿自己随便玩玩的。

误区二:游戏是休息、闲暇,游戏中幼儿不能学到知识。这是对游戏的功能认识不足。 误区三:游戏活动和教学活动是不能相提并论的

5、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应该避免那几种错觉?(5分) 答:应避免以下三种错觉:

1、给任何活动都冠以游戏的名称。

2、追求游戏活动的热闹场面。

3、以单一的游戏形式贯穿一日活动。

6、、教师在儿童游戏中主要有哪些作用?(5分) 答:教师在幼儿游戏的过程中,主要有四个方面的作用:

一、为游戏的顺利开展作好准备工作,创设包括游戏经验、游戏时间、游戏环境等几方面的条件。

二、观察游戏,了解游戏的发展情况。

三、视游戏需要参与游戏,促进游戏的发展,参与介入的方式有平行式介入、交叉介入、垂直介入。

四、根据游戏开展情况,引导幼儿分享、提升幼儿游戏经验,并为下次游戏做好准备。

7、在幼儿园里如何实现以游戏为基本活动?(10分)

答:

(一)生活活动 在幼儿的生活活动中,用贴近幼儿生活的、满足幼儿身心发展水平的方法组织活动,让幼儿每天都有愉快的情绪体验,尽量减少不必要的集体行动和过度环节,减少和消除消极等待的现象。生活活动中要建立良好的常规,引导幼儿逐步将常规加以内华,并提供相应得情景诱导幼儿自律行为的出现,逐步引导幼儿学会自我管理。

(二)教学活动 在对幼儿的教学活动中,尽可能地将教学活动游戏化,将教学与游戏这两种互为补充的形式整合起来,模糊游戏与教学的界限,从活动时间、空间、内容、形式等几方面将儿童的经验统一整合在一起。

(三)游戏活动 在自由游戏的时间里,给幼儿以机会和许可;教师要成为幼儿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以及关怀、接纳、敏感地察觉到他们的需要,善于发现游戏活动中的教育价值,及时以适当的方式作出应答,形成合作式的师生互动。

8、1999年颁发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在关于游戏的论述上,主要体现了哪几方面精神?(5分)

答:第一,幼儿园教育以游戏为基本活动。

第二,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

第三,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

9、举例说明教师指导语言的类型有哪些?(15分)

答:根据教师对幼儿 游戏中各种问题的提问目的和方式不同,可以把教师的语言分为七类。

1、询问式语言:询问式语言一般以疑问句的形式出现主要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幼儿将游戏进行下去,及时反馈幼儿 的游戏行为,启发幼儿的思维,培养多视角、全方位看待问题的能力,教师可以有目的地设置问题情景、提出问题。类似的语言有:“你跑来跑去的是在干什么啊?”等等……

2、建议式语言:有些建议式的语言也是以询问的方式出现的,不同的是在于它不仅提出问题而且还给予具体的暗示。如。当发现一个幼儿试图把娃娃放在堆满东西的桌上而又不方便摆弄玩具时,教师可以用这类语言指导“我觉得如果放在旁边会更好!”

3、澄清式语言:这种语言的运用要建立在充分观察的基础上,可以当时就用,也可以在游戏讲评中运用。

4、鼓励式语言:教师用鼓励式的表扬可以促进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及规则意识的形成。对于幼儿的一些不良习惯及违规行为,教师不一定直接指出来,而是用一种激励的下面语言提出来,让他们知道怎么样做。如“如果声音再大些,我们就听得更清楚了!”

5、邀请式语言:对于游戏中的弱者或无从问津的区域,老师可以运用邀请的方式“我们一起去吧!”“人可以帮我理发吗?”等语言来提高幼儿游戏的兴趣和愿望。

6、角色式语言:当发现游戏情节总是处于停滞状态时,教师以角色身份参与到幼儿的游戏中去,如“我是超市送货的,需要帮忙吗?”不仅会使游戏的情节得以丰富,而且还使幼儿感到亲切和平等。

7、指令式语言:当幼儿在游戏中严重地违反规则或出现攻击性行为时,教师指导方式一般有两种:一是转移其注意;二是明确告诉幼儿这样做的后果,以保证幼儿在游戏中的安全和健康,即“你不可以用玩具打小朋友的头,这样会很疼的!”这既讲明了道理,又达到约束幼儿不良行为的产生的目的。

10结合事例说明我国幼儿园游戏还存在哪些问题?(15分)

答:

(一)对游戏的功能认识不足 对游戏的娱乐功能和教育功能存在偏差。产生了幼儿园游戏中“自由与规则”、“自主与指导”的两对矛盾。给幼儿充分自由,就忘记了良好的常规意识的培养;给幼儿自主权了,教师就不敢对幼儿的游戏加以指导,使游戏变成要么“导演”、要么“放羊”的局面。

(二)对儿童游戏的年龄特征缺乏认识:

在游戏中,教师常忽视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忽视幼儿的个别差异。在环境的布置、主题内容与数量、玩具材料的投放、指导游戏的方法程式化,按固定的模式去安排幼儿的游戏,忽视幼儿自身的兴趣和需要,阻碍了幼儿自由地将其自身的知识经验在游戏中反映出来。

(三)对儿童游戏的分类认识不清 造成游戏时间的浪费、游戏机会的流失,幼儿在不感兴趣的游戏时间里,由于缺少可选择的机会和条件,这段时间对于他们来说就是浪费,同时还造成环境资源的浪费、游戏空间及场地的闲置。

(四)对游戏评价的内容把握不清 由于对游戏的评价的含义、内容、具体操作等缺乏了解,致使大部分教师对游戏评价流于形式,或把评价的重点放在幼儿的品德、常规等方面。这样不仅与游戏评价本身的做法大相径庭,而且不利于幼儿的发展,挫伤幼儿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五)对儿童游戏缺乏系统的观察 缺乏观察,教师不能充分理解和了解幼儿的游戏行为,对游戏中究竟该怎样指导、指导什么存在疑惑,对幼儿游戏行为不能给与针对性的具体指导,是游戏效果不了了之,影响教师开展游戏的积极性。

11、在为儿童选择玩具时应注意什么?(15分) 答:在为儿童选择玩具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 为不同年龄班幼儿提供相适宜的玩具材料。教师要根据不同年龄儿童的发展水平和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提供游戏材料。

(二) 为幼儿提供成套的,比例恰当的玩具及游戏材料。生产厂家生产的玩具是给孩子玩耍的,好的玩具应该能促进幼儿的发展,让幼儿能通过玩具将游戏顺利进行下去,而不是因为玩具的材料,比例不合适而阻止游戏的开展。比例恰当的成套玩具有利于儿童游戏的顺利的开展。

(三) 为儿童提供多样化的游戏材料。教师提供的游戏材料要满足不同儿童的需要,游戏材料要具备两个特点:一是熟悉的材料与新异的材料都需要。二是成型的和未成型的玩具材料都要准备。

(四) 把大自然的、社会的材料引进游戏领域。幼儿喜欢可活动的、可操作的玩具,这是一种游戏过程的体验,满足了幼儿好奇、好探索的特点。,我们不妨把眼光投向我们生活的

自然的社会,让幼儿通过游戏与自然对话,通过游戏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创造。 总之在为儿童提供游戏材料时,教师要充分利用语言的作用,来使游戏材料发挥其功效,到达预期的效果。

第二篇:2014年上半年课程考试大作业学前儿童游戏论2

江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2014年上半年课程考试大作业考试科目:《学前儿童游戏论》

一、大作业题目(内容):

1、场依存性个体主要有哪些行为特征?(5分)

答:1.依赖于周围的感知场景。2.倾向于对环境作出整体的把握,易受当时场景的影响。3.相信权威。4.把周围人的脸部表情作为一种信息来源。5.对人有兴趣。6.与相互交往的人有密切关系。7.对他人很敏感,并通过这种方式获得社会性技能。8.相互与人打交道的职业。

2、我国游戏与课程融合有哪几种形式?(5分)

答:

(一)分离型——游戏和教学在时间段上彼此是分离的、独立存在的。

(二)交叉型——教学的内容在游戏中得以运用。或在游戏中发现的问题又回到教学中来解决。

(三)融合型——教学追随和支持着幼儿在游戏中的学习。教学和游戏之间的关系表现为“以游戏为中心的学习”。教学活动在向儿童的生活世界回归。

3、影响儿童游戏的因素有哪些?(15分)

答:儿童游戏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是在一定的社会的影响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必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游戏活动中外在的客观条件和游戏者自身条件的影响等方面。 1.外在客观条件的影响(1)游戏机会斯米兰斯基和克罗恩指出:在学前期缺乏 游戏活动机会的儿童会体验的学习各科的困难。(2)游戏时间游戏时间是开展游戏活动的重要保证。(3)游戏场地游戏场地是儿童游戏的空间,低进行游戏不可缺少的条件。场地的大小、在室内还是室外、场地的结构、空间的密度等,都对儿童游戏产生影响。(4)游戏材料游戏材料是儿童用来玩的玩具和材料,它既是游戏的物质支柱,同时对游戏的性质、内容产生影响。 2.游戏者自身条件的影响(1)同伴同伴主要是谈过直接参与、榜样和强化来影响儿童的游戏。 (2)儿童自身的年龄、性别儿童游戏的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儿童的自身条件。每个儿童的性别、年龄、气质、兴趣爱好能力等对其游戏具有一定影响,是每个儿童的游戏具有自己的风格。(3)健康状况儿童自身的健康状况,对其游戏也会产生一定影响。 (4)认知风格个体的认知风格是指个体不同的理解、记忆和思维方式,它包括感知方式、个性、智力和社会行为的因素,其中场依存性和场独立性这两种认知风格对儿童的游戏行为有普遍影响。 3.家庭的影响(1)父母家庭的生活气氛、家长自身的素质、家长对儿童的抚养方式、家庭结构以及家庭居住环境对会对儿童产生影响。(2)电视A看电视的时间影响游戏行为B电视能促进儿童的想象和游戏。C电视妨碍或干扰儿童的想象和游戏。D看电视是否伴随玩玩具对游戏的影响。当电视节目内容的可理解性降低时,儿童游戏活动就增加。

4、对幼儿园游戏还存在哪些误区?(5分)

答:误区一:游戏就是指自由游戏,其作用就是让幼儿自己随便玩玩的。 误区二:游戏是休息、闲暇,游戏中幼儿不能学到知识。这是对游戏的功能认识不足。误区三:游戏活动和教学活动是不能相提并论的。

5、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应该避免那几种错觉?(5分)

答:应避免以下三种错觉:

1、给任何活动都冠以游戏的名称。

2、追求游戏活动的热闹场面。

3、以单一的游戏形式贯穿一日活动。

6、教师在儿童游戏中主要有哪些作用?(5分)

答:教师在幼儿游戏的过程中,主要有四个方面的作用:第

一、为游戏的顺利开展作好准备工作,创设包括游戏经验、游戏时间、游戏环境等几方面的条件。第

二、观察游戏,了解游戏的发展情况。第

三、视游戏需要参与游戏,促进游戏的发展,参与介入的方式有平行式介入、交叉介入、垂直介入。第

四、根据游戏开展情况,引导幼儿分享、提升幼儿游戏经验,并为下次游戏做好准备。

7、在幼儿园里如何实现以游戏为基本活动?(10分)

答:

(一)生活活动在幼儿的生活活动中,用贴近幼儿生活的、满足幼儿身心发展水平的方法组织活动,让幼儿每天都有愉快的情绪体验,尽量减少不必要的集体行动和过度环节,减少和消除消极等待的现象。生活活动中要建立良好的常规,引导幼儿逐步将常规加以内华,并提供相应得情景诱导幼儿自律行为的出现,逐步引导幼儿学会自我管理。

(二)教学活动在对幼儿的教学活动中,尽可能地将教学活动游戏化,将教学与游戏这两种互为补充的形式整合起来,模糊游戏与教学的界限,从活动时间、空间、内容、形式等几方面将儿童的经验统一整合在一起。(三)游戏活动在自由游戏的时间里,给幼儿以机会和许可;教师要成为幼儿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以及关怀、接纳、敏感地察觉到他们的需要,善于发现游戏活动中的教育价值,及时以适当的方式作出应答,形成合作式的师生互动。

8、1999年颁发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在关于游戏的论述上,主要体现了哪几方面精神?(5分) 答:第一,幼儿园教育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第二,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第三,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

9、举例说明教师指导语言的类型有哪些?(15分)

答:根据教师对幼儿 游戏中各种问题的提问目的和方式不同,可以把教师的语言分为七类。

1、询问式语言:询问式语言一般以疑问句的形式出现主要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幼儿将游戏进行下去,及时反馈幼儿 的游戏行为,启发幼儿的思维,培养多视角、全方位看待问题的能力,教师可以有目的地设置问题情景、提出问题。类似的语言有:“你跑来跑去的是在干什么啊?”等等„„

2、建议式语言:有些建议式的语言也是以询问的方式出现的,不同的是在于它不仅提出问题而且还给予具体的暗示。如。当发现一个幼儿试图把娃娃放在堆满东西的桌上而又不方便摆弄玩具时,教师可以用这类语言指导“我觉得如果放在旁边会更好!”

3、澄清式语言:这种语言的运用要建立在充分观察的基础上,可以当时就用,也可以在游戏讲评中运用。

4、鼓励式语言:教师用鼓励式的表扬可以促进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及规则意识的形成。对于幼儿的一些不良习惯及违规行为,教师不一定直接指出来,而是用一种激励的下面语言提出来,让他们知道怎么样做。如“如果声音再大些,我们就听得更清楚了!”

5、邀请式语言:对于游戏中的弱者或无从问津的区域,老师可以运用邀请的方式“我们一起去吧!”“人可以帮我理发吗?”等语言来提高幼儿游戏的兴趣和愿望。

6、角色式语言:当发现游戏情节总是处于停滞状态时,教师以角色身份参与到幼儿的游戏中去,如“我是超市送货的,需要帮忙吗?”不仅会使游戏的情节得以丰富,而且还使幼儿感到亲切和平等。

7、指令式语言:当幼儿在游戏中严重地违反规则或出现攻击性行为时,教师指导方式一般有两种:一是转移其注意;二是明确告诉幼儿这样做的后果,以保证幼儿在游戏中的安全和健康,即“你不可以用玩具打小朋友的头,这样会很疼的!”这既讲明了道理,又达到约束幼儿不良行为的产生的目的。

10结合事例说明我国幼儿园游戏还存在哪些问题?(15分)

答:根据教师对幼儿 游戏中各种问题的提问目的和方式不同,可以把教师的语言分为七类。

1、询问式语言:询问式语言一般以疑问句的形式出现主要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幼儿将游戏进行下去,及时反馈幼儿 的游戏行为,启发幼儿的思维,培养多视角、全方位看待问题的能力,教师可以有目的地设置问题情景、提出问题。类似的语言有:“你跑来跑去的是在干什么啊?”等等„„

2、建议式语言:有些建议式的语言也是以询问的方式出现的,不同的是在于它不仅提出问题而且还给予具体的暗示。如。当发现一个幼儿试图把娃娃放在堆满东西的桌上而又不方便摆弄玩具时,教师可以用这类语言指导“我觉得如果放在旁边会更好!”

3、澄清式语言:这种语言的运用要建立在充分观察的基础上,可以当时就用,也可以在游戏讲评中运用。

4、鼓励式语言:教师用鼓励式的表扬可以促进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及规则意识的形成。对于幼儿的一些不良习惯及违规行为,教师不一定直接指出来,而是用一种激励的下面语言提出来,让他们知道怎么样做。如“如果声音再大些,我们就听得更清楚了!”

5、邀请式语言:对于游戏中的弱者或无从问津的区域,老师可以运用邀请的方式“我们一起去吧!”“人可以帮我理发吗?”等语言来提高幼儿游戏的兴趣和愿望。

6、角色式语言:当发现游戏情节总是处于停滞状态时,教师以角色身份参与到幼儿的游戏中去,如“我是超市送货的,需要帮忙吗?”不仅会使游戏的情节得以丰富,而且还使幼儿感到亲切和平等。

7、指令式语言:当幼儿在游戏中严重地违反规则或出现攻击性行为时,教师指导方式一般有两种:一是转移其注意;二是明确告诉幼儿这样做的后果,以保证幼儿在游戏中的安全和健康,即“你不可以用玩具打小朋友的头,这样会很疼的!”这既讲明了道理,又达到约束幼儿不良行为的产生的目的。

11、在为儿童选择玩具时应注意什么?(15分)

答:在为儿童选择玩具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为不同年龄班幼儿提供相适宜的玩具材料。教师要根据不同年龄儿童的 发展水平和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提供游戏材料。

(二)为幼儿提供成套的,比例恰当的玩具及游戏材料。生产厂家生产的玩具 是给孩子玩耍的,好的玩具应该能促进幼儿的发展,让幼儿能通过玩具将游戏顺利进行下去,而不是因为玩具的材料,比例不合适而阻止游戏的开展。比例恰当的成套玩具有利于儿童游戏的顺利的开展。

(三)为儿童提供多样化的游戏材料。教师提供的游戏材料要满足不同儿童的 需要,游戏材料要具备两个特点:一是熟悉的材料与新异的材料都需要。二是成型的和未成型的玩具材料都要准备。

(四)把大自然的、社会的材料引进游戏领域。幼儿喜欢可活动的、可操作的 玩具,这是一种游戏过程的体验,满足了幼儿好奇、好探索的特点。,我们不妨把眼光投向我们生活的自然的社会,让幼儿通过游戏与自然对话,通过游戏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创造。 总之在为儿童提供游戏材料时,教师要充分利用语言的作用,来使游 戏材料发挥其功效,到达预期的效果。

第三篇:选择题(学前游戏论)

2012年

1.拜敦代克认为游戏不是单纯的机能,而是______动力的一般特点的表现。10 A.先天 B.幼年 C.理性 D.幼稚

2.福禄贝尔认为游戏可以______和发展神的本源。9 A.表现 B.表达 C.表演 D.表明

3.霍尔将儿童对游戏的爱好和参与理解为生物进化复演规律的______适应。9 A.客观 B.被动 C.主动 D.主观

4.加维提出了游戏行为有几个特征?26 A.5 B.4 C.3 D.2 5.游戏的发生必须是以动作和______发展的一定水平为前提的。 A.身体 B.智能 C.生理 D.心理

6.游戏对学前儿童______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86 A.能力 B.智力 C.智能 D.智商 7.剩余精力说的代表人物是9 A.霍尔 B.皮亚杰 C.夸美纽斯 D.席勒

8.玩具从其功能特点,大体划分为______类。102 A.四 B.五 C.六 D.七

9.在教育中实施游戏,一方面要发挥教育影响的______,另一方面又要尊重儿童作为游戏主体的地位,发挥其主体性,这是学前游戏教育实施的基本原则。123 A.主动作用 B.主导作用 C.主体作用 D.主要作用

10.游戏与______是现代学前教育实践的两种重要手段。125 A.教学 B.教育 C.教材 D.教导

11.福禄贝尔认为游戏是儿童______存在的自我活动的表现。9 A.外部 B.内部 C.心理 D.先天

12.在对游戏进行评价时遵循______性原则。 A.公平 B.公正 C.教学 D.教育

13.学前游戏教育实施的组织从形式上包括______游戏和教学游戏。150 A.教材 B.自定 C.自选 D.自编 14.最初象征性游戏开始发生在57 A.1—1.5岁 B.3岁 C.4岁 D.5—6岁 15.社会性程度最高的游戏是45 A.平行游戏 B.联合游戏 C.独自游戏 D.合作游戏

16.在游戏中,把木棍当马骑,这个属于______游戏。43 A.感觉运动 B.象征性 C.规则性 D.联合性

17.孩子运用积木、积塑、泥、沙等多种材料,构造出各种形体,如高楼、飞机、桌子等,这种属于______游戏。44 A.感觉运动 B.结构性 C.规则性 D.联合性

18.按照童话、故事中的角色、情节和语言进行创造性表演的称为191 A.娱乐游戏 B.角色游戏 C.表演游戏 D.结构游戏 19.学前儿童在5岁以后开始出现较多的______ A.独自游戏 B.平行游戏 C.联合游戏 D.合作游戏 20.下棋、猜谜等是______ A.智力游戏 B.语言游戏 C.结构游戏 D.合作游戏

21.儿童在游戏中的言语,按照功能划分,大致有以下______33 A.协商性语言 B.以自我为中心想象性独白 C.角色之间的交际性语言 D.伙伴之间的交际性语言 E.提议性语言

22.游戏性体验可分为哪几种______?37 A.兴趣性体验 B.自主性体验 C.胜任感、成就感体验 D.幽默感体验 E.驱力愉快体验 23.以儿童认知的不同阶段,学前游戏可分为______43 A.规则游戏 B.结构性游戏 C.象征性游戏 D.感觉运动游戏 E.联合游戏 24.学前游戏将儿童社会性发展的行为划分为以下几种______?44 A.袖手旁观的行为 B.单独的游戏 C.平行的游戏 D.合作游戏 E.联合游戏 25.主动性游戏有哪几种______?46 A.机能游戏 B.想象游戏 C.制作游戏 D.合作游戏 E.鉴赏游戏 2013年

1.德国思想家席勒和英国心理学家斯宾塞将游戏看作是______9 A.剩余精力的无目的的消耗

B.种族的过去活动习惯的延续和再现 C.未来生活需要的活动的准备

D.潜意识中的本能和欲望在活动中的宣泄

2.第一次以抽象的思辨方式,充分肯定儿童的生理性机制及功能在游戏中的作用,这种观点属于______10 A.游戏的生物性本质观 B.游戏的社会性本质观 C.游戏的主体性本质观 D.游戏的历史性本质观 3.角色游戏指导的首要任务是______194 A.分配游戏角色 B.做好开展角色游戏的环境与条件准备 C.教会儿童扮演游戏角色 D.确定游戏规则

4.关于儿童在游戏时的表情,正确的说法是 ______ A.茫然发呆 B.总是专注认真的 C.总是在笑 D.有多种表情

5.“医生,我的孩子生病了,请您给看看”,儿童在游戏中出现的类似言语属于______34 A.伙伴之间的交际性语言 B.角色之间的交际性语言 C.以自我为中心的想象性独白 D.互补性语言

6.学前儿童的游戏划分为感觉运动游戏、象征性游戏、结构游戏和规则游戏四种,其划分依据是______43 A.按学前儿童的认知发展分类 B.按儿童在游戏中的社会行为表现 C.按儿童在游戏中的体验形式 D.按游戏的主题

7.游戏中儿童相互模仿,操作相同或相近的玩具或开展相类同的活动。彼此间和谐相处,但他们仍在独自游戏,活动中没有合作行为,这种游戏是______45 A.单独游戏 B.平行游戏 C.联合游戏 D.合作游戏

8.儿童在游戏中展现于外的一切行为表现的方式,它构成游戏的外壳。这一概念被称为______68 A.游戏内容 B.游戏形式 C.游戏规则 D.游戏主题

9.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和现代动机心理学关于内在动机的研究,儿童第一层次的需要是______76 A.维持生命、安全和机体生长发育的需要 B.认知水平的需要 C.社会性需要 D.自我发展的需要

10.2岁以内的婴儿,应为他们提供______44 A.智力玩具 B.形象玩具 C.发展感觉运动的玩具 D.结构玩具 11.教师通过模仿学前儿童的游戏来对儿童游戏施加影响,这种游戏指导方式称为______164 A.平行游戏指导 B.共同游戏指导 C.旁观者指导 D.非言语指导 12.婴儿游戏的组织实施方式要注重______184 A.以集体指导为主 B.以小组指导为主 C.以个别指导为主 D.以集体指导与小组指导相结合 13.有规则游戏的几个基本因素中,游戏顺利进行的前提,也是评价有规则游戏是否有效的依据是______220 A.游戏的任务 B.游戏的玩法 C.游戏的规则 D.游戏的结果 14.亲子游戏的早期阶段和启蒙阶段是______224 A.婴儿时期 B.学前时期 C.幼儿时期 D.儿童时期

15.相关研究表明,低结构课程(如英国的开放教育方案)班级中的儿童比高结构课程(如蒙台梭利学校方案)班级中的儿童进行更多的______119 A.练习性游戏 B.建构性游戏 C.操作性游戏 D.想象游戏 16.保证儿童游戏权利得以实现的决定性条件是______151 A.游戏教育实施计划的制定 B.提供充足的游戏时间,并合理安排 C.建立合理的游戏常规 D.培养儿童良好的游戏行为习惯

17.我国学前游戏理论与实践全面向苏联学习是在下列哪一个阶段?247 A.第一阶段,20世纪20年代至建国初期 B.第二阶段,建国初期到十年浩劫之前 C.第三阶段,“十年浩劫”时期 D.第四阶段,“十年浩劫”后至今

18.世界上第一个系统研究了儿童游戏,并把游戏作为幼儿园教育基础的教育家是______9 A.夸美纽斯 B.皮亚杰 C.福禄培尔 D.蒙台梭利

19.根据室内游戏区创设要求,不适宜与积木区邻近设置的活动区是______142 A.娃娃家 B.美术区 C.图书区 D.音乐区

20.运用人类学、逻辑学和数的理论来研究游戏,试图揭示游戏的意识与信息交流过程实质的理论是______305 A.认知发展学派 B.精神分析学派 C.游戏的元交际理论 D.维果茨基理论 21.把游戏的本质概括为儿童的主体性活动的重要理论意义在于______17 A.强调成人与教育影响在游戏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决定性作用 B.肯定了游戏作为教育手段的有效性

C.促使我们在引导儿童游戏的实践中,必须以尊重儿童的主体性为前提 D.肯定了儿童在游戏活动中内部的主观体验即主体性体验的决定性地位 E.展现出游戏促进儿童主动性、独立性与创造性发展的独特功能与价值 22.坚持游戏的社会性本质观的心理学家是______289 A.维果茨基 B.弗洛伊德 C.霍尔 D.艾里康宁 E.格鲁斯 23.玩具的教育性取决于______144 A.玩具的复杂程度 B.玩具装潢是否漂亮 C.玩具价钱的贵贱 D.玩具本身是否一物多用,富于变化,有启发性 E.儿童的身心发展水平 24.游戏的觉醒理论告诉我们______302 A.环境刺激是觉醒的重要源泉

B.在缺乏刺激——觉醒水平低下时,发生的行为是游戏 C.在新异刺激——觉醒水平增高时,发生的行为是探究 D.托幼机构的环境刺激越丰富越有利于儿童发展 E.应注意托幼机构环境刺激的适当性、合理性 25.游戏活动在动机系统上具有以下特征______35 A.内部动机 B.直接动机 C.外部动机 D.间接动机 E.内部控制 2014年

1.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我国,许多研究者开始尝试把游戏活动的本质概括为______15 A.社会性活动 B.主体性活动 C.生物性活动 D.体验性活动

2.儿童利用各种材料建构物体的游戏,诸如泥工、折纸、堆雪人等,我们称之为______44 A.感觉运动游戏 B.结构性游戏 C.象征性游戏 D.规则性游戏 3.成熟说的理论基础是______254 A.内驱力说 B.精神分析理论 C.心理动力理论 D.活动学说

4.游戏是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需要,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儿童游戏的前提是______78 A.身体活动需要和安全需要的满足 B.尊敬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的满足 C.基本生存需要和安全需要的满足

D.社会性交往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的满足

5.幼儿园实施游戏教育时不仅应当遵循主体性原则,而且应当遵循______128 A.发展性原则 B.趣味性原则 C.安全性原则 D.教育性原则

6.3-4岁的幼儿是形象思维能力形成和发展时期,而且运动能力增强,下列较为适合他们的玩具是______145 A.镶嵌板、图片接龙、拼图等 B.摇鼓、音乐盒、小熊打鼓等 C.积木、皮球、电动玩具等 D.娃娃玩具、秋千、转椅等

7.教师站在儿童的游戏之外,以现实的教师身份干预儿童的游戏,教师的这种指导身份是______165 A.教育者 B.参与者 C.旁观者 D.评论者

8.某教师为大班积木区制定的教育目标为:“能为所建造的物体命名”,这一目标存在的问题在于 ______ A.太笼统、太空泛 B.不易达到 C.不符合大班儿童年龄特征 D.不够清晰 9.为儿童选购玩具最基本的标准是______146 A.具有多样化和新颖性 B.经济适用 C.符合儿童身心发展水平 D.符合卫生和安全要求 10.婴儿阶段(特别是2岁前)游戏的基本特征是______144 A.感觉运动性 B.象征性 C.规则性 D.社会性

11.“你能给老师讲讲你画的是什么吗?”,这属于游戏现场指导中间接的言语方式中的______167 A.评论 B.建议 C.描述 D.询问 12.教学游戏也称作______150 A.目的性游戏 B.本体性游戏 C.手段性游戏 D.自选游戏

13.在某个情景中,儿童使用他已经获得的图式或技能从事并完成活动。这种情况皮亚杰称之为______270 A.同化 B.顺应 C.平衡 D.协调

14.建国初期到“十年浩劫”之前,对我国学前儿童游戏理论与幼儿园教育实践产生巨大影响的游戏理论是______248 A.精神分析学派 B.社会文化历史学派 C.认知发展学派 D.元交际理论 15.经典游戏理论中在20世纪初处于游戏理论高峰的理论是______254 A.生活预备说 B.成熟说 C.生长说 D.复演说

16.认为游戏产生于儿童独立性及能力增长,与想参与他还不能胜任的成人活动愿望之间冲突的游戏理论是______296 A.行为主义学派 B.认知发展学派 C.社会文化历史学派 D.精神分析学派

17.在“食堂”角色游戏中,教师当食品卫生检查员,来到食堂检查卫生,指出了食堂的杂乱现象,扮演食堂服务员的儿童接受了意见,搞起了卫生。这种游戏指导方式称为______164 A.平行游戏指导 B.共同游戏指导 C.旁观者指导 D.非言语指导

18.教育史上系统研究游戏的价值并为儿童尝试创立游戏实践体系的第一个教育家是______9 A.福禄贝尔 B.斯宾塞 C.席勒 D.格鲁斯

19.“医生,我的孩子生病了,请您给看看。”,儿童在游戏中出现的类似言语属于______34 A.医患就诊语言 B.角色之间的交际性语言 C.以自我为中心的想象性独白 D.伙伴之间的交际性语言

20.人们常常用来判断一种活动是不是游戏的一项外部指标是 ______ A.表情 B.动作 C.言语 D.玩具

21.游戏的外部可观察的行为因素包括______34 A.表情 B.动作 C.言语 D.角色扮演 E.材料

22.游戏性体验是指儿童在游戏过程中所产生的主观感受或内部心理体验,它主要包含______37 A.兴趣性体验 B.自主性体验 C.成就感 D.幽默感 E.驱力愉快 23.游戏在促进学前儿童智力发展中的作用主要表现为______86 A.扩展和加深儿童对周围事物的认识 B.促进儿童语言的发展 C.促进儿童想象力的发展 D.促进儿童思维能力的发展 E.提供轻松愉悦的心理氛围

24.影响学前游戏的个体因素有_____120 A.性别 B.年龄 C.个性 D.健康 E.情绪

25.与其他形式的游戏相比较,角色游戏更突出的两个最基本特点是______191 A.社会性 B.独立自主性 C.特殊的想象活动 D.非生产性 E.愉悦性 2015年

第四篇:【0399】学前游戏论复习资料

0399 学前游戏论课程教学提纲 (参考教材:丁海东编著《学前游戏论》)

征性游戏就开始转变成规则游戏。(选择、填空)

二、以社会性为主线的学前游戏发展水平

以社会性为主线的学前游戏的发展(简答):

1、独自游戏阶段

2、平行游戏阶段

3、联合游戏阶段

4、合作游戏阶段

几个幼儿往往坐在一起,只各自玩着自己的玩具或游戏而彼此没有交流(属于什么游戏:平行游戏)(选择题)

有时会互借玩具,有时更会加入到对方的游戏,并且相互交谈。但没有建立大家一致的共同目标,没有真正的组织者或领导者。(属于什么游戏:联合游戏)(选择题) 相互商讨,确定游戏的主题、角色的分配、游戏材料的选择,甚至确定共同游戏的规则,有了集体共同的活动目标。(属于什么阶段游戏:合作游戏阶段)(选择题)

三、学前游戏总体发展的一般趋势

识记:游戏内容:指儿童在游戏中所反映的现实生活中事物或现象的范围规定。(名词解释)游戏形式:是儿童在游戏中展现于外的一切行为表现的方式,它构成游戏的外壳。(名词解释)

第三章学前游戏的发展价值第一节游戏是学前儿童发展的需要

识记:推动儿童去游戏的内因是儿童的需要。(填空题)

最早提出类似这一观点的是精神分析理论的创始人弗洛伊德,并认为这种需要是生物性的,是人生来就有的原始欲望。(选择、填空)

第二节 游戏促进学前儿童身心的发展

一、游戏在学前儿童身体发展中的作用(简答):在户外进行游戏可以使儿童接触充足的阳光、新鲜的空气,增强儿童对外界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有益于儿童身体的健康。例如,在户外场地进行的玩沙玩水的游戏、“踩影子”游戏等都是利用了阳光、空气、水等自然因素来促进儿童的身体健康。

游戏与创造性:心理学家科琳·亨特进行了一系列关于儿童好奇心和探究的研究,发现儿童好游戏与创造性能力存在正相关。 (选择、填空)

二、游戏在学前儿童智力发展中的作用

游戏促进学前儿童智力的发展:(1)皮亚杰认为儿童通过对游戏材料的操作可获得两类知识,即物理知识和数理逻辑知识。(2)在游戏中儿童可习得与人交往的规则、技能运用等,这种知识皮亚杰称之为社会性知识或经验。(3)游戏可促进儿童语言的发展。

三、游戏在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中的作用

识记:社会性:是指人们进行社会交往,建立人际关系,理解、掌握和遵循社会行为准则,以及人们控制自身行为的心理特征。

游戏是对现实生活的反映,游戏中蕴含着人与人交往的基本规则。(说明游戏可以促进哪方面的发展:社会性发展)(选择题)

四、游戏在学前儿童情感发展中的作用?

1、游戏中的角色扮演丰富儿童积极的情绪情感体验;

2、游戏中的自由自主可以发展儿童的成就感和自信心;

3、游戏中的审美活动可以发展儿童的美感;

4、游戏中的情绪宣泄有助于儿童消除消极的情绪情感。

第四章影响学前游戏的因素第一节 影响学前游戏的物理环境因素

物理环境因素是游戏游戏活动中物的要素或条件,它包括玩具、游戏场地、游戏时间等因素。(选择题)

形象玩具主要包括:玩具娃娃、玩具动物、交通玩具、医院玩具、模拟日常用品的玩具(如碗、杯子、衣服)等。(选择题)

智力玩具:主要有拼图、拼版、镶嵌板、魔方套塔、套碗、棋类玩具、纸牌等。(选择题)

结构造型玩具:主要指积木、积塑、橡皮泥、粘土、沙、雪等各种结构造型材料。(选择题)

玩具之间的搭配关系对儿童游戏的影响:就玩具数量对游戏的影响而言,一般认为年幼的婴幼儿对较多的玩具缺乏独立选择自己需要的玩具的能力,而当玩具数量较少且外部特征鲜明时,更能引起其注意且不易分散。

理解玩具过多或过少对儿童游戏的影响;玩具过多或过少都会对儿童游戏产生不利影响,过多会降低儿童的感知反应水平,也更易出现不珍惜玩具的倾向,过少则不利于游戏内容的丰富和多样化。

玩具在搭配上注重系列化、联系性对儿童游戏及其智力的发展更有效。

二、场地

麦格鲁研究发现的场地与儿童游戏之间的关系?:当游戏场所缩小,二游戏人数保持不变时,则儿童奔跑、蹦跳等运动型游戏的次数减少,二身体接触次数则增加了。他还发现,游戏人口密度的增加会导致想象性游戏和旁观行为次数的增加,或许人们密度的增加。

从结构特征上看,户外游戏场地可分为传统游戏场地和创造性游戏场地。(选择题)

第二节 影响学前游戏的社会环境因素

父亲和母亲对儿童的影响是不同的,父亲更倾向于和孩子游戏,而且更多的是与孩子玩运动性的、力量型的游戏,而母亲则更多的是与孩子玩安静的游戏。伙伴越多,社会性游戏发生的频率越高。混合班幼儿的平行游戏和小组游戏币非混合班幼儿显著增多,且有更多的积极交往行为。(选择)

第五章学前游戏教育实施的基本原则第一节游戏是学前教育的重要手段

一、游戏——现代儿童的权利,教育关注的焦点。

识记:1989年11月20日联合国大会一致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红》规定:“缔约国确认儿童有权休息和闲暇,从事与„„”;1998年8月在丹麦哥本哈根举行的世界

幼儿教育大会的主题就是保护儿童游戏的权利。

二、游戏与教学简述游戏与教学的区别:

游戏与教学是现代学前实践的两种重要手段

教学主要是指课堂教学,而教师根据明确的教学目标,将大纲上规定的教学内容,如知识、技能等通过一定教学手段,有效地传授给幼儿的过程,是一个由不知、从不会到会的过程,是外部,是外部知识内化到幼儿的认知结构体系中的过程。

游戏是幼儿主体将内在已有的知识、技能以及情绪通过有趣的活动表现出来,是一个以现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享受已知的过程,是一个将已知外化的过程。

第二节学前游戏教育实话的基本原则

有哪两大原则?

一、教育性原则:如,教师根据儿童身心特点选择游戏;在游戏评价时,要以鼓励、肻定、表扬为主,多从正面评价等都体现了教育性原则。在幼儿进行自选游戏之前,教师也要做到心中有数,要清楚让幼儿玩哪几种游戏,通过玩这些游戏,幼儿会在哪些方面获得发展。(这句话体现游戏实施过程中要坚持什么原则:教育性原则。)(选择题)

在对游戏进行评价时遵循教育性原则,就是要以正面鼓励、表扬、肯定为主,批评、否定为辅。(选择题)

二、主体性原则:理解什么是主体性原则。首先,组织实施游戏时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及身心发展水平,根据不同年龄班的幼儿身体和心理发展状况,选择合适的游戏内容,其难度应适中。(属于主体性原则)(选择题)

组织幼儿园游戏时贯彻主体性原则,还应考虑到确保游戏的安全性。(选择题)

贯彻主体性原则应充分尊重幼儿的积极主动性。幼儿游戏不是为了获得别人赞赏、表扬,更不是为了获得奖励、报酬,而是乐在其中,为了游戏而游戏,游戏活动本身就是目的,是行为的动机和强化因素。(说明游戏应坚持主体性原则)

第六章学前游戏教育实施的基本任务第一节学前游戏环境与条件

自我效能感指的是人对自己能够进行某一行为的实施能力的知觉或判断。(名词解释)

符合儿童的身心发展水平。

2岁以内的婴儿正处于各种感觉器官迅速发展的重要时期,他们主要是通过看、听、摸、抓等感觉运动来认识事物,应为他们提供发展感觉运动的玩具。 3-4岁的幼儿是形象思维能力形成和发展时期,应为他们选择较丰富的形象玩具(如娃娃玩具、动物玩具);

5-6岁的幼儿抽象思维能力开始发展,应多为他们选择智力活动成分较多的结构性玩具。这些都说明玩具必须符合儿童的身心发展水平。

为小班幼儿选择的玩具应以成型的形象玩具为主,以有利于支持儿童游戏愿望的产生和游戏的进行。为大班幼儿准备一些未成型的玩具,即是非专门化的玩具,这主要是为了促进大班幼儿创造性的发展。

第二节学前游戏教育实话的组织

一、学前游戏教育实施的两种组织形式

(一)自选游戏的组织形式

这种组织形式的游戏活动也称作目的性游戏或本体性游戏。

在现代学前教育课程理论中,被以为是隐性课程的实施的途径。自选游戏的组织强调儿童游戏中的自由自主,在活动组织方式上主要以个别形式、小组形式来进行。以自选游戏的自主形式实施的游戏,在类型上主要是创造性游戏(角色游戏、结构游戏、表演游戏等)

儿童在自选游戏中更适合也更倾向于玩能充分发挥自由性、创造性的这一类游戏。

以教学(狭义的教学,即正规的、以集体形式为主实施的系统学科教学)方式来组织儿童的游戏,是教学游戏的组织形式。 (名词解释)

(二)教学游戏的组织形式

手段性游戏:在上课或作业教育活动中注意采用游戏的形式与手段,激发儿童兴趣,从而促进教育效果提高,所以此类组织形式之下的游戏。(名词解释) 自选游戏的组织

游戏常规:是指在学前班集体中开展活动时,对儿童不适宜行为和适宜行为的禁止和允许的经常性规定。(名词解释)

儿童游戏的常规一般主要具有以下几个方面内容(简答):

1、爱护玩具,不随便毁坏玩具;

2、玩具共享,不能独占或抢夺;

3、学会整理玩具,不随处乱放或乱扔;

4、有好合作和共处,不干扰或捣乱他人。

二、学前游戏教育实话的组织内容

(一)提供充足的游戏时间,并合理安排

(二)建立合理的游戏常规,培养儿童良好的游戏行为习惯

第三节 学前游戏过程中的现场指导

平行游戏:教师通过模仿学前儿童的游戏来对学前儿童游戏施加影响。 (选择)

第四节 学前游戏的评价

对学前游戏教育作用的评价:(简答题)

1、儿童按自己的意愿做游戏,在游戏中感到轻松、愉快,发挥了创造性;

2、儿童做游戏很认真,能克服困难,能遵守游戏

的规则;

3、会正确创造性地使用玩具并爱护玩具;

4、在游戏中对同伴友爱、谦让,能与同伴合作并不妨碍他人游戏的进行;

5、游戏内容丰富、积极向上,有益于儿童身心发展。

第七章学前游戏的分类指导第一节 婴儿游戏的指导及实例

一、婴儿游戏指导的要领

婴儿游戏主要出于感知运动性的认知水平,并满足于感官运用和机体活动的生理性快乐,由此具有较突出的嬉戏性。 (选择或填空)

婴儿的游戏的开展要侧重于活动性,促进感知觉能力和基本动作能力的发展。1岁以内小儿采取个别指导形式;1-2岁仍应以个别指导方式为主,但可适时间分小组进行集体性游戏活动;2-3岁婴儿可适当组织全体性的活动。

在指导幼儿游戏时,教师可以以两种身份介入儿童的游戏,即

二、婴儿游戏的种类及实例

(一)活动性游戏

活动性游戏侧重于培养小儿各种基本的动作操作的技能,促进婴儿眼手协调能力的发展,是婴儿游戏活动的最基本表现形式。

例如:抓抓、蹬蹬(1岁内)、练爬(半岁以后)、走小路(1岁半左右)属于活动性游戏。

知道指五官、看图说话属于发展语言的游戏

寻找声源、试冷热属于感官游戏

穿珠子、粘贴小动物等属于智力游戏。

第二节幼儿角色游戏的指导及评价

角色游戏:是学前儿童按照自己的意愿,以模仿和想象,借助真实或替代的材料,通过扮演角色,用语言、动作、表情等,创造性地再现周围社会的游戏,又称象征性游戏。(名词解释)

角色游戏是幼儿期典型的游戏形式。(选择题)

一、幼儿角色游戏的基本特点、结构及意义

(一)角色游戏的基本特点:

1、高度的独立自主性;

2、特殊的想象活动。

角色游戏的基本特点包括:自主自愿性、虚构性、社会性、愉悦性、非生产性。

(二)角色游戏的基本结构 角色游戏由哪四部分组成:

1、角色的扮演即以以人代人;

2、对物品的假想即以物代物;

3、对游戏动作和情景的假想(情景转变)

4、内部规则

第三节 幼儿结构游戏的指导及评价

结构游戏的基本特点:(简答)

1、结构游戏与儿童的智力发展水平紧紧相关;

2、结构游戏是以建筑与构造为基本活动的及物活动;

第四节 表演游戏与有规则

表演游戏和文艺表演都以童话故事作为表演的依据

一、表演游戏指导

表演游戏与角色游戏的区别:表演游戏和文艺表演都是以童话故事作为表演的依据。但不同的是,表演游戏是幼儿主动自发的创造性活动。而文艺表演是在教室组织下,严格按照故事、童话的情节、语言进行表演的。

二、规则游戏

有规则游戏的四个基本因素。(简答)

1、游戏的任务;

2、游戏的玩法:为实现游戏人物对儿童活动提出的要求,包括游戏的开始、过程和结束。(名词解释)

3、游戏的规则:是关于动作顺序以及在游戏中被允许的或被禁止的活动的规定。(名词解释)

4、游戏的结果

智力游戏:在游戏中,给孩子设置比较简单的与其智力相适应的问题情境,让儿童积极地动脑、记忆、想象、思维等认知能力。

包括:拼图、训练记忆游戏、认识数和量的游戏、穿珠子、粘贴小动物、搭建房子等。

第八章学前家庭教养听亲子游戏

第一节 亲子游戏的发展与特点

亲子游戏是家庭内成人(父母等)与儿童之间发生的游戏。

有研究表明,父亲倾向于与孩子玩嬉戏性游戏,母亲倾向于和孩子玩教学性游戏。

思考在我国家庭内倡导和开展亲子游戏的策略。

简述:亲子游戏的特点

1、情感性;

2发展性:他们在和孩子游戏的过程中,自觉不自觉地会“寓教育于游戏之中”,用自己的知识经验、想法去影响孩子的游戏(说明亲子游戏具有什么样的特点:发展性)(选择题)

论述题:我国发展亲子游戏的策略

1、向家长宣传和说明游戏的重要性,破除“游戏不同于学习”的传统观念。只有当家长认识到游戏的重要性,他们才会真正重视并参与游戏;

2、家长应当民主地、平等地对待子女。体罚、溺爱或或把孩子当玩具逗玩都是不尊重孩童的表现。只有民主、平等地对待孩子,家长才可能在游戏中和孩子结成平等的玩伴关系,才可能尊重儿童的需要与兴趣;

3、家长在游戏中应培养与鼓励儿童的创造与独立性,不要“望子成龙”过切,出处“越俎代庖”,去代替孩子游戏,代替孩子动脑筋想办法,克服困难;

4、在开展亲子游戏的同时,鼓励与支持儿童的独立游戏以及伙伴的交往与游戏,培养儿童独立游戏的兴趣和能力,培养儿童和伙伴交往以及游戏的兴趣与能力。

第九章发展与借鉴

第一节 国外学前游戏研究的兴起与发展

从20世纪40年代到60年代,儿童游戏研究进入相对而言缓慢的发展时期。在这一阶段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在儿童游戏的研究领域中占据统治地位。 德国福禄培尔是世界上第一个系统研究了儿童游戏,并把游戏作为幼儿园教育基础的教育家。

福禄培尔的“恩物”是什么意思?

为了使儿童得到知识和发展各种能力,福禄培尔为幼儿园设计了“恩物”和作业体系。

恩物:意为神赐予的东西。“恩物”在实际上是一种适合儿童特点的恩赐物,是幼儿园你做游戏和进行作业时用的玩具和材料。(填空)

游戏教学原则;了解六种恩物。

第一种:6个小球,用6种不同颜色的线纺织而成,球上绑上一根线。教师让儿童看各种颜色的球,发展儿童辨色的能力。教师一边把向各方甩动,一边说前后、上下、左右,以发展儿童空间观念。教师把球放在掌心,表示有,然后收起来,空出掌心,表示“无”,借以发展儿童肯定和否定的观念。

第二种:木制的球体、立方体和圆柱体,其高度和直径都是一寸半。通过这种“恩物”可以使儿童认识物体的各种形状、性质和彼此的关系,并且可以用它们拼成小桌子、小凳、炉灶及其他物件。

第三种:木制立方体,可以分为8个小立方体(立方体平分为2,又各分为4)。这种“恩物”可以培养儿童整体和部分关系的概念;还能锻炼儿童的创造性的组合能力,急用小立方体组合成不同的物件。

第四种:木制立方体,可以分为8个小长方体(立方体平分为2,各等分为4个长方形板)

第五种:木制立方体,可以分为27个等值的小立方体,其中有3个小立方体有分别对分,形成6个三角体,有3个小立方体分别4等分,形成12个三角体。 第六种:木制立方体,可以分为27个小长方体,其中一些还可分平板、斜角等更小的部分。

第四、

五、六种“恩物”的性质和意义与第三种相同。由于有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的几何体,配合起来可以构成多种多样的物件,供儿童进行游戏,训练儿童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在福禄培尔之后,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创建了幼儿园教育的一系列教学法。(选择填空)

她设计14种教具,主要是训练知觉,进行感官教育和发展智力。

第二节 我国学前游戏理论及实践研究的发展

第一阶段,从20实际20年代左右至建国初期

主要代表人物是我国著名幼儿幼儿教育家陈鹤琴先生。从1920年起,陈先生以自己ideas孩子为研究对象,进行了长期的、连续的儿童发展研究(包括儿童游戏的研究)。在1925年出版的《儿童心理之研究》 (填空题)

陈先生认为,儿童之所以游戏,与两个方面的因素有关,一方面与儿童游戏的力量(体力)和能力(动作技能)的发展有关,另一方面与儿童好动的天性和游戏能够给孩子以快感有关。

从儿童身心发展的角度去考察儿童游戏的原因与游戏的发展变化时陈先生关于儿童游戏看法中的核心思想。 (填空)

第十章国外学前游戏理论

第一节 经典的游戏理论

剩余精力说的主要观点是生物体都有维护自己的生存的能力,生物体进化得越高级,这种能力越强。儿童除了一般生活活动外,不需谋生,所以除了维护正常的生活外,还有剩余精力,同样高等动物除了维持生存所必须消耗的精力之外,也还有剩余精力。

松弛说主要观点:认为游戏不是剩余精力的发泄,而是为了精力的恢复。人类在脑力和体力劳动中都会感到疲劳,为了消除疲劳、恢复精力,就产生了游戏 生活预备说主要论点是:认为游戏是对未来生活的一种无意识准备。

复演说:主要观点是认为游戏是人类生物遗传的结果,儿童游戏是重视祖先生物进化的过程,重现祖先进化过程中产生的动作和活动。

弗洛伊德关于游戏的思想:游戏和其他心理时间一样,都受到唯乐原则的自动调节。

与弗洛伊德不同,埃里克森认为,人格的发展史心理性欲(生物因素)和社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埃里克森认为,良好的母子关系是产生信任感的基础。

第三节 认识发展学派的游戏理论

皮亚杰他的主要论点是认为游戏是儿童学习新的复杂的课题和时间的一种方法,是巩固和扩大概念和技能的方法,是思维和行动相结合的方法,也是思维的一种表现形式,即用认知发展理论的术语来说,游戏是同化超过了顺位。

顺应就是有机体在环境因素的作用下使自身发生变化,是儿童为了完成某种目标而尝试新的图式或技能。

同化是指在某个情景中,儿童使用他已经获得的图式或技能从事并完成活动。

简答:练习性游戏有三种发展趋向:

第一、因而增加了表征而变成象征性游戏

第二、向社会化方向发展,趋向于规则游戏;

第三、向真正的适应发展,变为严肃的工作。

练习性游戏是动物与儿童所共有的,尤其是动物的游戏特征。但动物而儿童的练习性游戏有明显区别的。

象征性游戏是幼儿游戏的典型游戏,也是自我中心的表征活动时间的游戏的特征。象征性游戏与练习性游戏的不同之处在于思维的参与并且带有特殊的嬉戏性表征结构。

简答:社会文化历史学派的游戏理论具有以下几个主要观点或基本特征:

1、活动在儿童心理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2、强调游戏的社会性本质,反对本能轮。

3、强调成人的教育影响,强调儿童与成人的交往在游戏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决定性作用。

第五篇:09年1月学前游戏论

2009年1月学前游戏论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1分,共24分)

1.从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30年代左右,出现了最早的一批游戏理论,在今天被称为“经典的游戏理论”,下面不属于经典游戏理论的是()

A.剩余精力说B.生活预备说C.复演说 D.认知发展的游戏理论

2.世界上第一个系统研究了儿童游戏,并把游戏作为幼儿园教育基础的教育家是()

A.福禄培尔B.柏拉图C.夸美纽斯 D.蒙台梭利

3.奠定了我国儿童游戏研究基础的是()

A.张雪门B.陶行知C.张宗麟 D.陈鹤琴

4.在我国,儿童游戏理论与实践基本处于移植阶段的是()

A.从20世纪20年代左右至建国初期 B.从建国初期到“十年浩劫”之前

C.“十年浩劫”时期 D.“十年浩劫”后至今

5.20世纪80年代以后流行的两种游戏理论分别是()

A.发泄论、认知发展论 B.觉醒论、元交际论

C.生活预备说、觉醒论 D.活动论、发泄论

6.现代西方心理学流派中,最重视游戏问题的一个派别是()

A.经典学派B.认知发展学派C.社会文化历史学派 D.精神分析学派

7.把游戏的发展划分为三种类型或水平:练习性、象征性、规则性游戏的心理学家是()

A.皮亚杰B.伯莱茵C.弗洛伊德 D.维果茨基

8.早期的理论研究中,一直深刻影响后来人们对游戏的理解的观点是()

A.社会性本质观B.生物性本质观C.非自觉性理解 D.生物—社会性理解

9.克拉思诺和佩培拉的游戏四因素论包括()

A.创造性、肯定的情感、内部控制、虚构性B.灵活性、内部控制、虚构性、内部动机

C.灵活性、肯定的情感、虚构性、内部动机D.外部规则束缚、肯定的情感、内部控制、虚构性

10.从角色扮演角度区分,不能说明儿童在游戏中的角色是()

A.互补性角色B.机能性角色C.本我性角色 D.想象或虚构性角色

11.按照儿童在游戏中的体验形式,将之分为机能、想象、制作、接受等四种游戏的心理学家是()

A.帕登B.比勒C.戴伊 D.萨顿·史密斯

12.儿童自主自发表现出的一种活动,其目的隐含于游戏活动本身的本体性游戏,也称之为()

A.目的性游戏B.工具性游戏C.结果性游戏 D.过程性游戏

13.“只有当人是最充分意义的人的时候,他才游戏;并且只有当他游戏的时候,他才是完全的人。”说这句话的学者是()A.席勒B.皮亚杰C.弗洛伊德 D.维果茨基

14.儿童成就性动机主要激发的是()

A.运动性游戏B.智力游戏C.合作性游戏 D.象征性游戏

15.影响儿童游戏的环境因素,从性质上可分为()

A.心理和物质环境B.物理和社会环境C.生态和社会环境 D.物理和心理环境

16.使用精美逼真的玩具进行游戏,更可能的是促使幼儿()

A.模仿B.记忆C.操作D.创造

17.学前教育实施游戏的两条途径包括游戏的教育化和()

A.教学游戏化B.游戏化教学C.教学游戏 D.教育的游戏化

18.就活动的方向来说,游戏和教育之间()

A.是异大于同B.是完全相同的C.是完全不同的 D.有着内在的一致性

19.提倡就地取材,利用自然物和废旧物品自制玩具。这是玩具、材料选择与提供要求中的()

A.经济适用B.符合卫生和安全要求C.符合儿童的身心发展水平 D.具有教育性

20.制定游戏计划过程中,将美工区的教育目标确定为“培养幼儿美感和动手操作能力”,这违背了()

A.在确定游戏目标时,需考虑儿童年龄特点

B.制定游戏计划时,需结合对各游戏类型的教育功能特点的分析,确定侧重点不同的游戏目标

C.游戏的教育目标一定要有实际针对性,切忌过泛、过于笼统

D.游戏的计划和目标应体现出渐进发展性

21.给婴儿一些无法清洗或很难清洗的玩具、材料,这主要违背了()

A.安全标准B.符合婴儿年龄特点的要求C.卫生标准 D.考虑婴儿发展个别差异的要求

22.寻找声源(半岁前)属于婴儿游戏中的()

A.活动性游戏B.发展语言的游戏C.感官游戏 D.智力游戏

23.指导幼儿表演游戏中,选择的文艺作品要符合的两个基本要求,一是便于幼儿理解,并富有教育意义;二是()A.情节性B.戏剧性C.娱乐性 D.表演性

24.亲子游戏的早期阶段和启蒙阶段是()A.婴儿时期B.学前时期C.幼儿时期 D.儿童时期

二、名词解释(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25.纽曼的“三内说”

26.以物代物

27.角色游戏

28.亲子游戏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29.认识游戏为儿童的主体性活动的意义和价值。

30.大众媒体对学前儿童游戏的影响。

31.简述幼儿结构游戏的指导要点。

32.简述如何贯彻游戏教育实施的教育性原则。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

33.社会文化历史学派游戏理论的基本观点及对游戏理论和教育实践的影响。

34.联系实际,论述如何运用间接的言语方式影响儿童的游戏。

五、案例题(本大题12分)

35.结合所学原理,分析现实中一些人对游戏发展价值的种种误区,如“游戏就是瞎玩,没有任何意义。”等等。

B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游戏的主体性本质观认为()

A.游戏是儿童的本能活动B.游戏是儿童的社会性活动

C.游戏是儿童的主动的、独立性的、创造性的活动D.游戏就是儿童的生活

2.教育史上系统研究游戏的价值并为儿童尝试创立游戏实践体系的第一个教育家是()

A.福禄培尔 B.格鲁斯C.蒙台梭利 D.斯宾塞

3.儿童一边玩一边自言自语:“这是小兔子的家,大老虎在睡觉,小黄狗在看家,它不咬人„„”儿童在游戏中出现的类似言语属于()

A.伙伴之间的交际性语言B.角色之间的交际性语言C.以自我为中心的想象性独白 D.互补性语言

4.儿童期最早出现的游戏形式是()

A.感觉运动游戏B.象征性游戏C.结构游戏 D.规则游戏

5.儿童游戏中,角色扮演的发生、发展过程所遵循的途径是()

A.角色认知——角色意识——角色行为 B.角色行为——角色意识——角色认知

C.角色认知——角色行为——角色意识 D.角色行为——角色认知——角色意识

6.按照儿童认知发展对游戏进行分类的首创者是()

A.杜威B.比勒C.帕登D.皮亚杰

7.为小班儿童选择的玩具,正确的说法是()

A.玩具的种类可以少一些,但是每一种玩具的数量一定要充足

B.玩具的种类应该多一些,但是每一种玩具的数量可以少一些

C.多设未成型的材料及废旧物品

D.应提供发展抽象思维的智力活动成分较多的玩具,如象棋、拼板

8.老师问一个在玩“娃娃家”的男孩:“你在做什么?”男孩回答:“我煮它吃过了。”老师说:“哦,你把饭煮好,还喂娃娃吃过了。”这种语言指导策略属于()A.建议 B.评论C.描述 D.重述

9.婴儿游戏的组织实施方式要注重()

A.以个别指导为主B.以小组指导为主C.以全体性活动为主 D.以集体指导为主

10.有规则游戏的几个基本因素中,核心因素是()

A.游戏的任务B.游戏的玩法C.游戏的规则 D.游戏的结果

11.首先把儿童游戏作为一项单独行为类别,提出游戏在儿童发展中的实际意义的人是()

A.亚里士多德B.柏拉图C.昆体良 D.夸美纽斯

12.认知发展理论认为,儿童使用他已经获得的图式或技能从事并完成活动,这个过程是()

A.同化B.顺应C.平衡 D.协调

13.游戏的觉醒理论启示我们()

A.幼儿园的环境刺激越多,越能激发儿童的游戏活动

B.幼儿园的环境刺激越少,越能激发儿童的游戏活动

C.幼儿园的环境刺激处于适当、合理的中等水平,才能激发儿童的游戏活动

D.幼儿园的环境刺激与儿童游戏行为无关

14.认为游戏是人类生物遗传的结果,儿童游戏是重现祖先生物进化的过程。持这种观点的是()

A.剩余精力说B.生活预备说C.生长说 D.复演说

15.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和现代动机心理学的研究,儿童第三层次的需要即社会性与自我发展的需要,这一层次需要包括()

A.身体活动的需要、基本生存的需要和安全的需要B.理解环境的需要和影响环境的需要

C.社会性交往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和尊敬(认可)的需要D.最佳觉醒水平的需要和探究的需要

16.按照玩具的功能特点划分,积木、积塑、橡皮泥、沙、雪等属于()

A.形象玩具B.智力玩具C.结构造型玩具 D.体育玩具

17.自选游戏也称作()

A.目的性游戏B.教学游戏C.手段性游戏 D.娱乐游戏

18.受前苏联教育理论的影响,我国把幼儿园游戏划分为创造性游戏(角色游戏、结构游戏、表演游戏)、体育游戏、智力游戏、音乐游戏、娱乐游戏等,其划分的依据是()

A.按儿童在游戏中的体验形式分类 B.按游戏的教育作用分类

C.按儿童的认知发展分类 D.按儿童在游戏中的社会行为表现分类

19.和同伴一起做游戏,谈论共同的活动,但没有围绕具体目标进行组织,也没有建立起集体的共同目标。这种游戏是()

A.单独游戏B.平行游戏C.联合游戏 D.合作游戏

20.发展幼儿角色游戏的基础是()

A.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B.提供适合的游戏场所C.选择合适的游戏材料 D.提供充足的游戏时间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21.游戏的社会性本质观的代表人物有()

A.弗洛伊德B.维果茨基C.霍尔 D.格鲁斯E.艾里康宁

22.游戏性体验的几种主要成分是()

A.兴趣性体验B.自主性体验C.胜任感体验 D.幽默感E.驱力愉快

23.从伙伴关系角度看,影响儿童游戏的因素主要包括()

A.伙伴穿着B.有无伙伴C.伙伴的熟悉程度 D.伙伴年龄E.伙伴性别

24.关于角色游戏和表演游戏的共同点,正确的表述是()

A.都是儿童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来反映周围生活的游戏B.都是儿童根据故事、童话内容进行表演的游戏

C.都是创造性游戏D.都是通过模仿和想象扮演角色的活动E.都是有规则游戏

25.有关幼儿园的游戏常规的描述,正确的有()

A.是对儿童游戏进行限制和束缚B.只能在组织和开展游戏过程中建立

C.主要包括使用玩具的常规以及对其他游戏行为的规定D.是有效开展儿童游戏活动的制度保证,也是培养儿童优良道德品质的需要E.游戏常规的建立与发挥儿童游戏的积极性、主动性是矛盾的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26.非专门化玩具

27.以人代人

28.亲子游戏

29.角色认知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30.简述游戏对学前儿童智力发展的作用。

31.简述创设游戏场地的基本要求。

32.简述学前儿童游戏教育实施的组织内容。

33.简述结构游戏的基本结构。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34.举例说明如何进行幼儿园角色游戏活动过程中的现场指导。

35.联系实际,谈谈如何贯彻学前游戏教育实施的主体性原则。

六、案例分析题(本大题14分)

36.幼儿园大班“娃娃家”区,一个男孩(爸爸)独自在“家”非常专注地用橡皮泥搓长条条,娃娃放在一边的小床上,门关着。陈老师认为“爸爸”没有积极的语言交流就是无所事事或“不务正业”,想把儿童引入其它活动。指导言行如下:

教师:(敲门)有人在家吗?

爸爸:什么人?(未放下手中活)

教师:我是你们家客人,快开门。(没有具体身份)

爸爸:我很忙,你等会再来。

教师:你这个爸爸怎么没有礼貌,客人来了不招待吗?

爸爸:(无奈,放下手中橡皮泥,过来开门)请进,你自己喝茶。

教师:主人要给客人倒茶呀!

爸爸:(想去搓橡皮泥,又不得已来倒茶,刚想过去)

教师:妈妈不在家,娃娃也没人管。

爸爸:我忙呢!娃娃让他睡会儿。

教师:你一点也不像一个好爸爸。

请结合有关游戏的现场指导理论中,关于教师如何把握好师幼互动节奏的原理,指出陈老师指导中的不足之处。

上一篇:新农保调查问卷范文下一篇:形容心情的句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