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激趣法

2022-08-06

第一篇:初中语文教学激趣法

浅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趣法

摘要 语文是生活中的一种必要工具,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该从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入手,使他们在感兴趣的基础上由被动地学转变为主动地学,在自主、合作、探究中赢得兴趣回,在师生互动的良好氛围中学得知识归。

关键词 语文;课堂教学;教学法

“语文难教”是不少语文教师发出的感慨,“语义难学”又是许多中学生共有的感觉,那么如何激发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学、会学语文知识呢?许多语文学科的前辈们都做了详细的研究与探讨,也总结出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方法,下面我就结合自己一年来实践新课程的教学实际,简单地谈一谈自己的心得体会,虽然很浅薄,但还是希望与诸位同仁共勉。

1 活动激趣

叶圣陶曾指出:“教育的目标在于造就善于处理生活的公民”,语文是生活中的一种必要工具,引导学生由单一的语文教学步入广阔的语文空间,在学语文的同时学做人,在长智力的同时养成习惯,在练就终身受用的语文本领的同时提高自身的思想素质、心理素质和作为现代人的社会交际素质,从而促进自我人格的全面完善已经成为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因此,以语文能力训练为核心,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如编课本剧、背诵比赛、演讲比赛、辩论会、故事会、读书汇报会、新闻发布会、办墙报、手抄报、摘社会调查、书法比赛、参观学习、歌咏比赛作文大赛等,必将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针对初一学生学习语文的现状,我在所教班级开展了古诗背诵比赛、成语收集比赛、小楷展览比赛、优秀作文展览、周记评比等活动,力求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发挥自己的特长,在各种活动中展示自己的才华。在活动中,我也更进一步了解了学生的优点与缺陷,以便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能依据学生现状更好地因材施教。

2 竞争激趣

中学生朝气蓬勃,精力旺盛,求知欲强烈,有竞争意识。基于这种特点,在教学中,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活课堂气氛,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更加主动自觉地学习,我常有意识地为学生创造一些竞争条件。本学期,我在所教班级设立了语文擂台,由学生设计了颇具特色的板报张贴于墙壁之上,学生还效仿《青苹果乐园》的风格,取名为“初露小锋芒”,充分体现了自我的个性,于谦虚中见锋芒。我们师生共议,在板报中设立了演讲、作文、小楷、周记、古诗、活动等栏目,将每天课前三分钟演讲、每周的周记、每次作文以及每天的小楷定期进行评比,评选出表现优秀的学生,每次各项各设若干名优秀,逐步累积,准备到期末时评选出获得优秀数目最多的学生,适当给予鼓励。

在这项活动中,同学们踊跃参与,竞争激烈,尤其是一部分后进生也不甘示弱,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作文写不好的就在小楷上多得分,小楷写不好的就在古诗背诵上下工夫,周记写得少的就在课堂演讲上多谈谈,平时作文写一篇的都争着写两篇。适逢世界杯,大家写作的题材更为广泛,周记、作文屡侃足球,就连平时一听到老师布置作文、周记就垂头丧气的男同学也兴趣勃发,周记本上的内容明显有所增加,课堂演讲更是振振有词,从巴西谈到西班牙,从米卢谈到中国的队员,甚至那些复杂的外国球员的名字都背得滚瓜烂熟,一改从前羞涩、难开其口的风格。在各种活动中,同学们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学生们有一种在语文知识的长河中邀游,其乐无穷的感觉。

由此可见,竞争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改变教师讲,学生听的单一的教学模式,使大语文的教育思想更好地融入到语文素质教育当中,能丰富语文教材的内容,加深学生对教材的理解,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从而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 代写论文

3 幽默激趣

教学是一门艺术,有些概念较晦涩,教师照本宣科,学生觉得难学就开始厌学,面对此种情况,教师要因势利导,深入浅出,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帮助学生理解深奥难懂的知识。语文,大多数人认为是一门枯燥无味的学科,常常是铃声一响,同学们便唠叨开了,“又是老北京的故事„„”语文教师对此常常无可奈何地慨叹:“学错了学科,进错了门”

那么如何让学生由厌学到好学,想学语文呢?

我认为幽默是一种良好的教学方法。教师在课前或者课中根据具体教学内容穿插一些幽默风趣的语言及故事等,可以使学生在笑声中达到对知识的掌握。

我认为,适当而不低俗的调侃是活跃课堂气氛的催化剂,在课前,我常和学生一起谈谈时事,侃侃足球,聊聊网络,说说追星,论论电视。无论是《实话实说》,还是《焦点访谈》,抑或赵本山的幽默小品都能在笑声中给学生一丝启迪,大家在笑过以后会有很多的感悟。我常在课前给学生讲一些小故事,有名人轶事,有幽默故事,有哲理小品等等。

记得我曾给学生讲过一则《猫和老鼠》的故事,题目和学生爱看的动画片相似,因此大家十分感兴趣。故事的内容是关于猫和老鼠为什么会成为敌人的,很有趣味,并且不乏幽默,学生听得很入神。课后一名平时基础很差的男生却很完整的将它写在周记里,内容与原文相差无几,与他平时写周记时的只言片语形成鲜明的对比,对此,我在班级

1 对他大加赞扬,他的学习兴趣也有很大提高,以后的周记也大有长进。虽然这是教学生活中的一件平常小事,但它却使我更加真实地感受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幽默是最佳的润滑剂。

4 媒体激趣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教学改革的不断更新,过去语文教师那种“夹着课本和粉笔进教室,一支粉笔一张嘴讲话”的形象有所改变,电子设备将取代纸和粉笔成为语文教师的备课工具,多媒体已经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引入课堂,学生可以通过多媒体以及网络更加直接更加快捷地去了解语文知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因而学习兴趣也有很大的提高。

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思维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比如在教朱自清的《春》时,我精心选择了几幅图片,《春花图》、《荷塘景色》、《夕阳无限好》、《好大一场雪》,要求学生在总结文章写景特色的基础上用一段话描述图片的景色,并且请其他同学评价。学生们激情难抑,纷纷举手,展示自己的描写才能又如在做《说话训练》时,我选取了希望工程的宣传画《大眼睛》,春城的一场春雪的图片以及环境污染的录像片,使学生在图声景的感染中,有感而发,即兴发言,侃侃而谈。小记者采访的形式更是极大地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 (责任编辑:论文图书馆编辑04) {本文仅供参考,如需定制或指导原创论文,请联系论文图书馆客服!}

如此说来,通过多媒体教学,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提高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锻炼了口才,并且节省了板书的时间,教学更为直观,可谓一箭三雕。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值得推而广之。

第二篇:高中文言文教学激趣法

文言文经历了几千年历史长河的考验,积淀和承载了中华文化的精华,于漪老师就曾形象的称之为“渗进了民族睿智的中华文明的地质层”,可见老祖宗们留给我们的是怎样的瑰宝,再加上经过专家的层层筛选,选进教材的更是精华中的精华,瑰宝中的瑰宝。然而,纵观现在的文言文教学现状,学生普遍不爱上文言文,文言文也没展现预期的魅力,教学效率低下也是不争的事实。对此钱梦龙先生就曾一针见血的指出: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死角”,即使在语文教学改革创新的今天,这块“世袭领地上”也仍然是一派“春风不度玉门关”的荒凉景象。

如何摆脱文言文教学的颓势,提高教学效率,是摆在我们每个语文教学工作者面前的一个棘手的问题。笔者认为,唯有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让学生爱学文言文,才能釜底抽薪,解决根本问题,学习效率也自然提高。笔者通过一定时间的摸索和实践,发现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一、感官激趣法

1.音乐激趣法

这种方法可以运用在导入新课和课堂总结时。比如以教学司马迁的《鸿门宴》为例,在导入新课时可以播放《汉刘邦》中的主题曲《大风歌》供学生欣赏,也可以播放项羽的《垓下歌》这支古曲供学生欣赏,刺激学生的听觉,调动起学生的情感和想象,吊足学生的胃口,从而达到激发学生阅读、品鉴《鸿门宴》的浓厚兴趣的目的。当然也可以运用在课堂总结时,音乐往往能很好地煽动学生的情绪,帮助学生更加深刻的领会课文的主旨,实现读者和作者的无缝对接。

2.影视片段激趣法

教师可以有选择性的播放与文言文内容有关的影视片段,通过视觉的刺激来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以教学《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为例,可以播放相关片段供学生欣赏,学生可以通过视频直观的了解当时的局势和各国的关系,通过观看廉颇、蔺相如、秦昭王、赵惠文王等演员的表演来分析感受人物的性格特点,通过影视片段的播放,学生对课文情节也有大概的了解,上课时就不存在畏难情绪,有利于教师教学进程的展开。

通过影视片段的播放,一方面做到了多媒体教学手段和文言文文本教学内容的有机结合,另一方面也充实了课堂内容,以全新的视角去诠释教材,会给以往沉闷的教学氛围吹去凉爽的清新之风,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主体激趣法

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凸显学生的主体性,时时刻刻要让学生觉得自己是学习的主人,教师起到引领、检查、督促的作用。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从诵读、字词梳理及教学内容的拓展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收到一定的效果。

1.诵读激趣法

古人说得好:“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诵读本来就是一种生动有效的学习方式。诵读不仅可以读出抑扬、轻重,还可以读出节奏、快慢,更可以读出情感、境界。诵读不仅可以培养语感,更能陶冶情操。笔者认为在教学每篇文言文时,安排一定时间的诵读很有必要,这不仅可以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主体地位,而且是真正的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势必会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笔者通过长期的实践和比较,觉得以下两种方式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尤为有效。

(1)“物我两忘”式诵读

真正走进文本,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读出自己真正的感受和理解,教师可以在早读课和课堂上让学生发出声音自读,不拘诵读的形式,不受他人的影响,无拘无束,随性洒脱。唯有如此,才能得诵读之精华,体会到作为学习主体性的乐趣。如果能做到这些,试问兴趣还远吗?

(2)教师范读,学生跟读

文言文毕竟字少意深、音单义广,教师很有必要引导、示范,明确停顿、语气、语调、情感。教师高质量的范读不仅能够感染学生,增加自己的教学魅力,还能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除此之外,教师的范读还能给学生一种心理暗示:普通人一样可以读得很好,这无形中给学生以鼓励。教师的范读体现了教师对文本的理解,是对文本感情的再现。例如《赤壁赋》一文,苏子泛舟江上,月色撩人,作者扣舷歌之,酒后吐真言,所唱四句均是楚辞体,且化用屈原语句,意图显而易见,就是以屈原自比,隐晦的表达了自己的仕途失意,人生悲慨之情,此处应读出哀怨凄婉及对君主的思慕。学生可以通过教师的范读品味文章情感,理解文章内涵。学生在模仿的基础上跟读,才能读准进而领悟。

不管是哪一种诵读方式,都能很好地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语感,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提高文言文的理解能力。而一旦具备了一定的语感,有了一定的古文阅读能力,自然能让学生乐学、善学、多学文言文,学习热情一旦被唤醒,学习兴趣也会不约而至,课堂效率自然会提高。

2.字词梳理激趣法

文言文的学习,除了加强诵读之外,对文言文中的字词,采用梳理法,既便于学生抓住字词规律,又能很好地凸显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也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具体做法如下:首先在预习阶段,教师将本课需要落实的重点字词提供给学生,学生利用课文注释、工具书,或者自己的积累自主梳理,为课堂上小组交流合作做好准备。其次在课堂上,教师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小组成员进行合作交流,之后把本组不能解决的问题提交,由其他组或者教师予以解决。最后,教师在学生自主学习、小组交流合作的基础上,提出一些学生在预习中没注意到的而又十分重要的问题或者是在学生自主学习、交流过程中普遍存在的知识性问题。教师最后可以用ppt表格的形式将学生的成果及教师的补充的内容展示出来,供全班学生享用。

在字词的梳理过程中,学生动手、动脑,合作共赢,不仅有实效的积累了文言词汇,而且也体会到了学习文言文的快乐,兴趣就油然而生了。

3.内容拓展激趣法

学生对文言文基础知识的积累,对文本的阅读品鉴会因教材的局限而受到诸多的限制,因此在教学内容上要引导学生拓展延伸,为学生打开另一扇门,以此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同题材的拓展激趣

以司马迁的《廉颇蔺相如列传》为例,我们可以把王世贞的《蔺相如完璧归赵论》介绍给学生,引导学生自选角度进行对比阅读鉴赏,学生开阔了视野,势必会产生阅读的兴趣。

同作者的拓展激趣

在教学苏轼的《前赤壁赋》的同时,可以将他写的《后赤壁赋》引入课堂,了解同一作者在不同时期面对同一事物不同的写法,抒发不同的情感,从而更全面的了解苏轼其人其文,以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实践激趣法

当下,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之所以对文言文提不起兴趣,是因为他们认为文言文在现代社会实用性不强,学了也是白学,根本用不上。面对这些学生的想法,教师一定要在文言文的实用性上下功夫,使之焕发出新的活力,让学生觉得其实学习文言文挺管用的,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乐学、爱学文言文。笔者在长期的教学实践摸索中,是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展开的。

1.以古克古,如鱼得水

学习课内的文言文,掌握文言词汇,并能够用所学的知识读懂课外文言文,应对考试,这不仅是文言文教学的首要任务,也是文言文阅读能力的体现,更是促使学生学好文言文的源动力。

所以教师在文言文平时的教学中要“授之予渔”,指导训练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的运用课内的文言知识解决课外的文言文阅读,提高学生应对高考的能力,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而一旦学生在课外文言文阅读中如鱼得水,所向披靡时,相信此时的他对文言文非但不会轻视,反而会格外重视,学习劲头也会高涨,学习兴趣也会大增。因为学生知道,只有学好了课内的文言文,掌握了文言文的学习方法,才能尝到高考文言文阅读的甜头。

2.以古促写,其乐无穷

文言文以简洁凝练见长,又独具音韵之美。教材选用的都是文辞兼美、内涵丰富、哲思隽永的名篇,里面又不乏一些经典名句,比如“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等等举不胜举。经常诵读,就会逐渐内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储备。在写作中如果能使用这些经典名句,就能使文章生色添彩,又能起到言简意赅的效果,学生在品尝写作高分胜利成果的同时,也会意识到文言文在其中功不可没,就会更加重视文言文的学习和诵读,用文言文的学习去促进写作,学生在其中乐趣无穷。

笔者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了感官、主体、实践激趣法,收到了一定的成效。相信在课程改革的春风拂照下,学生一定会与文言文渐行渐近,就算这个“玉门关 ”再是偏远,也总有春风吹到的一天。

金园园,教师,现居浙江绍兴。

第三篇:浅谈习作教学中的几种激趣法

广东省英德市教育西路英德市实验小学邓露云513000

摘要:有人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诚哉斯言。作文是学生知识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综合体现,也是语文教学的重点、难点。要想攻破这一难点,首先应该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有了兴趣,学生才不至于一写作文就感到枯燥无味、感到无话可说,有了兴趣,才能使学生积极地写好作文,本文通过几种激趣法,让学生带着兴趣步入作文的美妙殿堂。

关键词:作文 教学实践 激趣法

如果说作文是一座森严的城堡,将无数莘莘学子拒之门外,无从获得语言最高的馈赠,那么,教师的激趣教学就是开启城堡的钥匙,让孩子能轻松入门,带着饥渴的求知欲,痛快地品尝语言的精华,让思绪和情感得以酣畅淋漓地发挥。

在学习与探索中,我得出了一些浅显的认知,作为作文教学的激趣导入。在此,记录成文,小结心得。

一、谈话与倾听,培养学生表达的乐趣

当孩子云里雾里,不知道今天将要完成什么习作时,教师可以先采用谈话导入的形式,开门见山,让孩子直截了当地明白写作目的。接着,教师应该围绕着写作目标,旁征博引,明确写作范围,例举写作素材,让孩子心中有个印象。如:在《童年趣事》一文的指导课上,我首先和孩子们分享了自己小时候和朋友们上山玩捉迷藏的趣事。在聆听的过程中,孩子们扑闪的大眼睛时时流露出向往和羡慕,而我的思绪也飞回了多年前,往事历历在目。当我的话音刚落,孩子们已经高举双手,向我提出了形形色色的问题。我耐心地一一解答,由此引出了写作的目标。其实,教师发言的同时也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或挂图等辅助手段,让学生更为生动形象地深入体会。

除了老师谈话以外,更应该把主动权让给孩子。当孩子有了发言的欲望时,我们要加以赞扬,并引导他正确、流利、有条理地说话。而当孩子无话可说,几番缄默时,我们要加以鼓励,创设情境,让其发表见解。孩子发言,其他同学要认真倾听,在小结时作出交流和评价。老师及时小结,并让孩子们趁热打铁,继续在生本小组中交流,形成口头草稿,为之后的写作做好铺垫。

二、观察与思考,让学生做生活的探索者

只有认真细致地观察,才能对事物有全面细致的了解,写出来的文章才会真实感人。作文教学要重视培养学生自主观察的能力,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并启迪学生创新,使学生成为学习的自觉探究者和发现者,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我教学生写自己喜欢的一种动物时,我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下手,着重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动物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激发1

学生的观察兴趣,吸引学生积极参与,亲身实践,并懂得观察的重要性,学会观察的方法,养成仔细观察事物好习惯。

三、想象与交流,给学生插上神奇的翅膀

这一种方法比较适合想象作文。如:《神奇的笔》、《我的奇思妙想》等。让孩子先闭上眼睛,再放飞想象的翅膀,最后将自己所想的内容与同桌交流,互相评价。

在学生动笔作文前,教师应注重启发诱导,指引学生想象的路径和角度。生动形象的描述,激发想象的故事,引人思考的问题,直观具体的情境,声像结合、视听组合的动画、视频,埋设的悬念等等,都有利于学生打开思路,大胆想象。在学生完成作文之后,教师应认真批阅,检查学生的想象力,由于儿童的想象和成人的想象之间的差别较大,教师要肯定学生新颖独特、别出心裁的想象,鼓励学生大胆虚构、积极幻想,甚至是“白日做梦”。

四、实践与体会,多方式开发学生作文潜力

实践的种类可以灵活多样,让学生为“快乐作文”做好准备:①采访类。此方法适合高年级的学生。访问本地先进人物,或访问其他有特色的人和事。或调查研究,然后写出“访问记”,“人物通讯”或“调查报告”。②文体类。例如,背诵比赛。每组推出代表互相竞争,其他人当观众助兴。在比赛中,要求人人仔细观察别人的神态、动作,体察自身的心理、感受,然后自己拟题,写出真情实感。③实验类。与其它科目结合,利用实验课所获得的知识作文。例如,与科学课结合,写出《鸡蛋浮起来了》。④劳动类。利用参加集体劳动的机会,要求写成记叙文,或评论劳动中的人与事。⑤旅游类。组织学生到当地名胜古迹参观旅游。事先不但要做好物质准备和思想教育,而且要让学生对所要去的地方有较多的了解。到旅游点之后,让“知情者”当导游,使“旅游者”能观察感受到更多的内容。然后写日记、游记。此外,还可以组织参观。

综上所述,若是教师掌握了这些激趣导入的方法,开启城堡的大门就易如反掌了。

当然,在实施的过程中,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矛盾,我们要灵活处理,举一反三,才能让孩子把作文学得更好,将来才能更好地将祖国的语言文化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 石平风.快乐,给作文教学一片蔚蓝[J]. 中学教学参考. 2009(04)

[2] 刘文丽.如何提高学生写作兴趣与能力[J]. 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 2010(17)

[3] 曾九定.如何激发学生写好作文[J]. 新课程(教育学术). 2010(01)

第四篇:建议一 采用故事激趣法

* 教学过程建议:

 建议一 采用故事激趣法、讨论点拨法

1.文章运用许多生动的例子来阐释“咬文嚼字”这种创作态度,教师也可补充更多的鲜活的例子,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让学生更直观、深切的理解“咬文嚼字”的妙处。

2.教学中可以通过大量“炼字”的生动例子,再结合学生的写作实际,从语言表达的语气、意境等方面入手,教会学生“炼字”、“炼情”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3.课文中涉及很多文学典故,可要求学生课前通过网络等手段查阅相关资料,为理解文章打下基础。

4.文中的例子可由学生自己讨论分析,教师在关键的地方抓住要点作点拨,如:“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情感。从来没有一句话换一个说法而意味仍完全不变。”“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实在是在思想情感上‘推敲’”“无论是阅读或是写作,字的难处在意义的确定与控制”等语句的理解。

5.本文可从多角度设计情境导入,如:简短的关于“咬文嚼字”的幽默故事导入;由现在流行的网络语言入手导入;由名人“炼字”故事导入;由学生熟悉的诗句中的炼字故事来导入„„

* 示例:

一、导入

由学生熟悉的诗句中的“炼字”故事来导入,引起学生学习兴趣。

①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

其中“绿”字改过十几次,先后曾改为“到”、“过”、“入”、“满”等字,都不满意,最后定为“绿”字。“绿”字为何精警?因为它把看不见的春风转换为鲜明的视觉形象,写出了春风的效果,春风的精神,描绘了春过江南后的效果——绿满江南。

②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宋祁 《玉楼春》

一“闹”字表现出两个sheng字:(1)“声”,“闹”字使我们联想到杏花盛开的枝头,蜂飞蝶舞的生动景象。(2)“生”,“闹”字不仅形容出红杏的众多和纷繁,而且把生机勃勃的大好春光全都点染出来了。鉴于此,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着一‘闹’字而境界全出。”

二、学生自主阅读文本,展开讨论,教师点拨解疑: 1.速读全文,整体感知

①“咬文嚼字”的含义和在文中的意思是什么? ②作者提出了什么观点? 2.学生再读课文,展开讨论

①作者举了哪些例子来阐释自己的观点?

②每个例子分别说明了什么道理?(引导学生抓文中的关键语句) ③教师就疑难问题作点拨、总结。如: 本文是指在哪方面的“咬文嚼字”。作者对“咬文嚼字”怎样理解?作者认为“咬文嚼字”在阅读和写作中起到什么作用?如何理解“有时”、“通常”和“但是”等词语的运用?(分析重点段的过程,也是澄清主旨,品味语言的过程)

3.学生讨论,谈体会

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运用,教师可引导学生展开讨论,研讨学习了朱光潜的《咬文嚼字》后你得到了什么或应吸收借鉴哪些。比如:

从材料方面,可以领会借鉴材料的重要,更领悟到积累材料的方法。

从观点方面,注意领会观点和材料的完美统一。也可以研讨这些观点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如:

①写文章要“炼字”,表达含糊,往往是思想还没有透彻,感情还没有凝练。

②“炼字”要符合具体的语境、语气、情味、意境等。

③“炼字”的方法,可以诵读,可以比较,可以替换,可以增删等,这些都是锤炼语言的方法。

④朱光潜谦虚谨慎的治学态度,不迷信古人,敢于质疑的精神。

三、拓展训练,炼字炼情

通过炼字训练让学生明白:文字和思想感情有密切关系,语言跟思想情感走,更换了文字就同时更换了思想情感。只有刻苦自励,推陈翻新,时时求思想情感和语言的精练与吻合,才会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

1.鲁迅《秋夜》开篇的句子:“在我家的后园,可以看到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

思考:有人说鲁迅文章太罗嗦了,直接写成“在我家的后园,墙外有两株枣树”岂不更好?你认为呢?

2.试从意境及字词与整首诗歌的调和上分析下面这首诗空缺处应填的字。 早梅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前树深雪里,昨夜 枝开。 风递幽香去,禽窥素艳来。明年如应律,先发映春台。

讨论:空白处到底是用“一”好还是用“数”好?可先让学生发言,然后教师总结归纳。 3.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诗后题目。

暮江吟 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思考:残阳照射在江面上,诗人不说“照”而说“铺”,有什么表达效果?

(提示:因为太阳已经接近地平线,几乎是贴着地面照射过来的,的确像“铺”在江面上,体现出诗人用词的准确、形象;同时,用“铺”字还写出了秋天夕阳的柔和和江面的平静,给人安闲、舒适的感觉。)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思考:“折柳”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折柳”是全诗抒情的“关键”之说,为什么? (提示:“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4.选择恰当的词填入下面句子中,并说说理由。 轻风 细柳,淡月 梅花。 A.摇、映 B.舞、隐 C.扶、失

选择C。解说:一个“扶”字,形象又逼真,把无形的风人格化了;一个“失”字,顿时画出月光下梅花若隐若现的朦胧美来。

 建议二采用讨论法、拓展训练法

* 教学过程建议

1.教学中尽量做到寓教于乐,多用故事和幽默笑话让学生对“咬文嚼字”有深刻的印象。

2.教学中着重让学生采用合作探究的方式自主分析和讨论课文内容。

3.运用拓展训练和生活中妙趣横生的点滴,让学生对“咬文嚼字”有更加深刻的理解,能在以后的生活中养成严谨的治学态度。

4.通过生动的“炼字”实例,让学生体会中国语言文字的魅力,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

* 示例:

一、导入新课(让学生初步感受“炼字”的妙趣,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兴趣)

二、解题(通过幽默笑话激发学生思考热情,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 1.教师可在网上查找到关于“咬文嚼字”的幽默笑话。

2.教师展示“咬文嚼字”在《汉语大词典》中的三个义项①形容过分推敲字句;②形容掉书袋或卖弄学问;③谓不重视实质,只在某些字句上纠缠,或强词夺理。

三、梳理思路,提炼观点(分组讨论可以提高学生合作探究能力)

请学生速读全文,找出文中关键语句,提炼本文观点。(学生分成两大组思考讨论问题,然后由每组派一名代表发言)

四、分析评价作者观点(通过设置三个逐层深入的问题,使学生在一一解决这三个问题的同时逐渐领悟到“文字与思想感情的联系”,从而解答了“为什么要咬文嚼字”。)

分析评价作者列举的事例。教师提问:

1.作者是不是很“随便”地举出这几个例子?

2.这几个修改的例子中,有没有越改越好,有没有越改越不好的,有没有怎么改怎么好的?

3.为什么有的修改会增色,有的修改会失色,而有的修改又怎么改怎么有理呢?那么,评判增色、失色和修改得有理的标准是什么呢?大家能不能从作者的分析中归纳出来呢?

五、拓展训练(拓展训练环节可以使学生运用本文所学观点提高诗歌鉴赏能力和文学审美情趣。)

1.巧添字(老师示范引导)。

相传大文学家苏东坡同诗人黄庭坚一起谈诗,苏小妹就调皮地说:“我想请你们填两个字行不行?”“填两个字有什么不行?”东坡才高气盛,根本没把它当作一回事。“对呀,在你老兄面前,哪有什么难事!”黄庭坚也这么说。“好吧,现在有这么两句:‘轻风细柳,淡月梅花’,请你们各加一字作腰。”东坡略加思索后,说:“加‘摇’、‘映’两字,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这太一般化了,恐怕十岁的童子也写的出。”小妹一句话将它否定了。东坡搔了搔头皮又说:“那就改成‘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吧!”“嗯,这比刚才两个字用得含蓄些,可是也有点俗。”小妹也不赞赏。黄庭坚看见东坡两次加的字都未被小妹看中,也就不敢把自己想好的填字吐露出来,只好说:“看来贴切的字眼只有请小妹填写了。快讲出来让我们欣赏欣赏吧!”小妹笑了笑说:“我想请一个‘扶’,一个‘失’,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你们看怎么样?”“妙啊!”东坡和黄庭坚两人都禁不住拍起手来称好。他们都知道,“扶”字既形象又新鲜,把无形的风和无知的柳都人格化了;而“失”字尽管很俗,但俗字巧用,恰到好处,成功地捕捉了月下朦胧幽美的境界。

2.下列诗词中粗体字各有其妙处,请加以鉴赏分析。

(1)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诗僧齐已《早梅》)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郑谷将“数”改为“一”)

(2)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蝴蝶飞来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王驾《晴景》)

蝴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王安石改“飞来”为“纷纷”)

(3)云破月来花弄影。(张先)

(4)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 (5)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6)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 (7)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杜甫《春夜喜雨》)

(8)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装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王昌龄《闺怨》)

(9)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李清照《声声慢》) (10)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11)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 (12)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孟浩然《临洞庭上张丞相》) (13)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 (14)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李白《独坐敬亭山》) (15)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杜甫《旅夜书怀》) (16)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杜甫《蜀相》) 3.进行一次炼字课,鼓励学生“修改”名句。(教师可以课前准备一些名言佳句,避免像以往一样分析古诗的修辞手法、意境,提高趣味性。)

如: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这诗句中的“斜”字,你认为可以用其他字替换吗?如可以用哪些?

学生自由发言

参考:①如果不考虑押韵,“斜”字可用“倾”字代替。“倾”更能形容燕子在风中翻飞的动作。

②既然是微风,燕子的动作不应该很大。可用“轻”字来替代“斜”字。

第五篇:榜样引领激趣法在课堂中的运用

榜样引领激趣教学法在教学中的应用

学校作为学生来讲,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学习场所,是学生获取知识,形成正确三观的地方,学生三分之二的时间都在学校度过,而课堂又是学校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教师和学生的主阵地,教师是课堂教学氛围、课堂教学内容推进的主导者,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让学生在课堂中能够自动自发地去学习,去认知,去思考,教师就要善于利用适合学生个性的教学方法来引领整个课堂,榜样引领激趣法就是教师中常用的一种。

榜样引领激趣发,就是老师在课堂上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通过表扬或者赞扬某位同学,让被表扬的同学作为榜样来引领、激励其他学生去听讲。榜样引领激趣法适用于各门课程的教学,下面我浅谈一下这种教学法在课堂中的应用。

一、榜样引领激趣教学法对课堂的影响。虽然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但是并不能把这种关系错误的认为师生关系是一种主动与被动的关系,老师高高在上学生俯首帖耳的年代已经过去,现代化的师生关系应该是一种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上的尊重与被尊重的关系。老师讲授的教学内容是固定的,但是学生的特点是有差异的,要想使性格差异的学生愉快的接受整个课堂,榜样引领激趣教学法是比较推崇的方法之一。在课堂中,总会存在三种层次的学生,最高层次是接受能力、领悟能力比较强的那种学生,次之的是那种基础中等,勉强可以跟上老师步伐的学生,最次的是基础较差,听课比较费劲,跟不上老师步伐的学生;如果老师总是带着有色眼镜来看待学生,提问的次数或者表扬的次数仅仅偏向于那种好的学生,对基础较差的学生置之不理,冷言冷语,毫不在乎,不被重视的学生会对老师存在叛逆感,严重者就会放弃学业,那么这个班级的两极分化就会越来越严重。“植物都有向阳性,人人都有上进心”,每个人都渴望被肯定,被认可,被表扬,尤其是学生更在乎老师的评价,如果老师在课堂上多用“你真棒”“你真行”“你可以”“进步很大,继续努力”等带有表扬性、鼓励性的的字眼来评价学生,相信每个学生会对这种课堂充满期待,充满渴望。因为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感受到了心情的放松,感受到了被认可的同时,也被一种幸福感所包围。

二、多角度,多方面的使用榜样引领激趣法是成功课堂的必备因素。

1、教师要充当一个善于发现美的使者,善于去发现所有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未必很优秀,学习基础差的学生也不一定不优秀,教师应避免简单的以成绩的高低来认定学生的好与差,听话或者不听话,而要一分为二的去认识学生,欣赏学生,剖析学生,有的学生虽然在学习成绩上差点,但是爱好运动,篮球打的特别好,或者画画特别好,或者手工做得很好,那么就需要教师在课下去下功夫,去了解每位学生,虽然不是班主任,只是一个任课教师,也应该通过熟知学生的家庭背景,性格特点,特长爱好等,来把控学生,因为每个人都想在集体中找到存在感,都想得到老师的认可,所以,老师得身份除了是知识的传授者之外,更应该是一名优秀的心理学家。

2、老师要善于挖掘学生在课堂中细微的进步。对于基础好的学生,因为基础好,所以充满了自信,课堂上就会主动配合老师去回答问题,对于这种学生,要随时随地的去表扬,因为这类学生是渴望受到表扬,渴望在众人面前表现自己,渴望成为班级中瞩目的焦点;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由于自尊心强,导致在课堂上缺乏自信,便会不主动不积极,给人留下的是沉闷的印象,所以老师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于基础好的学生,可以挑选难度比较大的问题,别人都不会解答的,他回答出来了,就会更加自信,更加向往着回答问题了;对于基础稍差的同学,挑选难度较小,容易答对的题目,这样的话,答对了,老师就要及时的进行表扬,通过帮助学生完成一个又一个简单的小目标,来逐步完成大目标,从而来增加学生学习的信心,提高学生的成绩;

3、老师在课堂中良好的言谈举止也是一种榜样。教师只要站在课堂上,就是主角,就得为人师表,所以老师的穿衣打扮,言谈举止也是一种榜样,老师应该是穿着得体,举止大方,咬字清晰,语速适中,面带微笑的来维持整个课堂。老师在学生的心目中应该是被尊重者,所以老师的穿着在款式的选取上应选择简单大方的款式,避免运动式或者休闲式,过于暴露、紧身的衣着,在颜色的搭配上也应搭配得体,否则就会影响学生的听课状态;上课的语速不仅要避免过快而影响学生的吸收和理解,也应避免过慢拖沓导致学生对听课失去状态。所以老师的语速应该是抑扬顿挫,尤其是讲到重难点的时候,更要声音洪亮,不断地重复并加以提问或者强调来提示学生学习。老师的表情也是非常重要的,当学生站立回答问题的时候,老师应面带微笑来倾听学生的回答,即时回答错了,也要和颜悦色的去指正,这样便于学生接受。另外,想要给学生一碗水,老师光有一桶水是远远不够的,还应该是浩瀚的大海,所以老师在备课中,就要以一本教材为蓝本,多种教材为辅助,通过不间断的学习来充实自己,老师教给学生的不仅仅是知识,更重要的还是道德,品质,三观的养成,所以老师自己本身做好学生的榜样,才能去发现学生中的榜样。

一名优秀老师的课堂给学生的感觉应该是如沐春风,在学到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通过老师的影响来塑造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而榜样引领激趣教学法就是载体。所以老师应用广博的知识,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的献身精神和高度的责任心以及灵活的工作艺术,才能言传身教,用模范行为、良好的习惯来影响学生,感化学生,才能真正继承“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师道优良传统,才能培养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之人。

上一篇:初中美术课教学总结下一篇:初中语文组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