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阅读兴趣培养

2022-07-08

第一篇:课外阅读兴趣培养

如何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兴趣

课外阅读作为语文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是语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课外阅读不但有利于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还有利于学生提高认识、陶冶情操。课外阅读更有利于发挥学生阅读自觉能动性。学生有了阅读的积极性,再加上读书方法得当,阅读能力肯定会大大加强,也会推动课内阅读教学质量的提高。

让中学生自觉的阅读,提高自身的阅读能力,具体的我们可以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充分利用课文的教学内容,提高中学生课外阅读兴趣。我们都知道教在课内,用在课外。设置一些与阅读有关的问题,诱导学生。让学生自己主动的去寻找阅读的材料。老师可以给学生介绍、推荐一些优秀的作品,并指导他们进行阅读,扩大学生的阅读量。

2、一个人的兴趣是与心理需求紧密联系的。现代中学生个性张扬,有着自己的独特见解,老师在尊重学生意愿的同时做科学的引导。让他们自由的进行阅读。课余时间和中学生交流心得和感受,慢慢学生们就会发现,经典的作品更有文化内涵,能不断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学生自然而然会对名着感兴趣。

3、教师要为学生营造一种自主轻松的阅读氛围。在阅读课上,学生读他们自己喜欢的书,要求把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摘抄下来;课后组织学生把摘抄的内容展览出来,让同学们在课余时间互相欣赏、口头点评、各抒己见,这样他们动手、动口又动脑,在阅读的过程中有了自己的见解和看法。

这样坚持一段时间后,原来想读书的学生阅读兴趣更浓,原来被迫读书的学生在这样氛围的感染下也变得积极主动,从而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4、指导学生根据不同的作品类型灵活选择阅读方法。根据不同的阅读材料和阅读目的,灵活运用精读、略读、浏览、速读等阅读方法,既有所侧重,又提高了阅读效率。

5、让学生充分感受到阅读的成就感。关注学生在某一方面的收获,顾及学生的个体差异,学生普遍获得成功的体验。这样学生就会意气风发、兴致勃勃地去进行课外阅读。

其实,培养中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途径有很多,需要我们用心去发掘,让学生热爱阅读,用心阅读,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兴趣!

第二篇: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方法

实验小学 王莉芳

《新课程标准》提出,小学语文必须高度重视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课外阅读是指学生在课外的各种独立的阅读活动,是课外语文活动中最重要、最普遍、最经常的形式,它是语文课的延伸,是阅读能力训练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因此,培养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十分重要的工作。那如何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呢?我结合教学实际谈谈自己的浅见:

一、精心推荐书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书籍的选择非常重要,教师选择的书籍不仅要适合学生阅读,而且要能够激发起学生阅读的兴趣。《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而且学段不同,年龄不同,心理特征不同,那学生的阅读取向也会有所不同。所以教师在推荐阅读读物时一定要尊重学生“个性化阅读”的权利,同时也也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水平。

每个新学期开学的时候,我都会在班级微信群中公布适合本年级学段阅读的书目,家长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去购买或是借这些书籍。有时我也会和孩子们一起同看一本书。例如,本学期我就向孩子们推荐了《长袜子皮皮》、《昆虫记》、《草房子》、《爱的教育》、《时代广场的蟋蟀》等,课后还和他们一起讨论书中的人物、情节,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课本中的课文都是最好的阅读材料,有的还是名家名篇。于是,我将这种课内的经典阅读延伸到课外来。例如,学完《巨人的花园》一文,我就鼓励学生去看看这篇童话的原著,读读王尔德爷爷的童话;学完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文,我就向学生介绍当时的背景以及文中主要人物的轶事,让学生课后去查找有关的故事,推荐学生去阅读《周恩来传》;学习了《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送别诗后,教师这时可以推荐一些适合学生读的古诗《峨眉山月歌》、《别董大》、《秋浦歌》、《山中送别》等等,让学生进行欣赏阅读。这样,不但能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还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扩大学生的视野,增长他们的知识。如果学生真正理解了读物内容,且作了认真的思考,那么,阅读必定有收获。 经过引导,学生逐渐养成阅读习惯,提高了阅读兴趣。 我们在指导学生选择课外读物时,选择的内容应较广泛,可涉及儿童生活、历史故事、科学常识等;体裁应多样,可以是诗歌、散文,也可以是小说、童话、寓言,不拘一格,只要是思想内容健康,有教育性,对儿童的思想、品德、智力、情感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影响的文学作品,都可以推荐给学生阅读,这样学生才能博览群书。

二、营造读书氛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要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营造一个良好的读书氛围是非常必要的。如何营造读书氛围?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与家长取得联系,营造舒适愉快的读书环境。

人们常说父母是学生最好的老师,一个爱读书的爸爸妈妈,一定会培养出一个爱读书的孩子来。所以,我希望家长尽量给孩子营造安静、舒适的读书环境,在孩子看书时也不妨拿本书坐在孩子身边,这样潜移默化的影响,久而久之也能培养孩子的定性,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我们还将每月评选一次“书香家庭”,将其全家照片和事迹贴在对角里进行展示,大大激励了学生的兴趣。

(二)创建班级图书超市,丰富学生阅读资源。

为了体现图书的“互换互利”的原则,弥补学生书源的不足,可动员全班学生开展“创建班级图书超市”活动,将自家的个人图书暂存于班级之中。推荐读书习惯好的学生为图书管理员,建立班级图书名录。学生课余可以随时在图书角上翻阅自己喜欢的图书,享受阅读的愉悦。如果是学生长时间的阅读,管理员要做好借阅记录,并定期对借阅记录进行检查。我对借阅次数多的同学给予适当的奖励,对孩子自觉的阅读行为要适时、恰当地给予激励。如果常在班上对他的阅读行为加以肯定,更能增强他的自信心,阅读的劲头会越来越大,兴趣越来越浓。这样,激发了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图书超市的创建,让学生的课外阅读的内容更加丰富,课外阅读的时机更加方便,加强了彼此间关于图书内容的交流。同时我还组织学生举办“好书推荐会”,向大家推荐自己最喜欢的一本书,并说明理由。

(三)设立“阅读时光段”,合理安排阅读时间。

有家长反映孩子一天在校要搞学习,回家写完作业,运动一下就没有时间来读课外书了。其实不然,只要合理安排好时间,是能在紧张的学习中抽出阅读课外书的时间的。例如,学生吃完中饭到午休前那半个小时,不能进行剧烈的运动,所以,我利用这段时间让孩子们看看书,可以坐在教室里,可以坐在校园的幽静处, 让学生自带喜欢的读物在宽松、自由的阅读环境中无拘无束地读。学生在课外阅读的园地中,可能掏得的是“鸟蛋”,也可能采到的是“蘑菇”,但都能烹制一道美味的“佳肴”。经常置身于阅读环境中,耳闻目睹阅读的情景,会大大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三、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我们常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应让学生自主地学习,应授之以“渔”,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同样,阅读也应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让学生愉悦地读,快乐地读,从中感悟作者的的思想感情,与作者心灵交汇,产生共鸣。

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课外阅读要“养成读书记笔记的习惯”。读书笔记的形式多样,有“摘录好词好句”,有“概括主要内容”,有“写读后感”,还有“直接在书中圈点勾画批注”等多种形式。而教师在知道学生记笔记时,大可不必统一形式,应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自己喜爱的笔记形式来记笔记。读书也是一种创作,读书笔记应成为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读什么书,在笔记上记下篇名、出处及阅读日期,这是日后考核阅读量的依据。读到好文章,摘录下好词好句,记下自己的心得体会。这样日积月累,潜移默化,增加了词汇量,为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读累了,在本子上描描画画,或一朵小花,或一课小草,或高山流水,或鸟兽虫鱼,这样,给阅读增添了无限的情趣。

给学生阅读的空间,自由发挥的空间,只有这样,学生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实践、思考,才能真正地获得能力,这是任何人都代替不了的。

四、开展丰富的课外阅读交流活动,激活学生的阅读兴趣 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点燃思维的火花,促使学生进行感性体验和理性分析。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后,往往会滋生出一种表达读书收获或者感受的欲望,希望自己的读书收获,得到老师、家长或同学的认可与赞许。针对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各种读书活动,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与交流的平台,从而发展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老师如果适时举行读书交流会,学生就会踊跃参与,乐于表达,这就是所谓的“激活兴趣”。如开展“讲故事”、“读书汇报会”、“展评优秀的读书笔记”、“积累册”、“手抄报”、“知识竞赛”、“比赛查阅资料”、“诗歌朗诵比赛”等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能有效地检查阅读情况、巩固阅读成果,让学生享受阅读的乐趣,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热情,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推动课外阅读步步深入。也可预先让学生根据某一主题自主选择课外读物,然后组织交流。在班级中定期展评学生的读书笔记、剪贴、手抄报等。学生在展评过程中,互相交流,取长补短,对课外阅读的兴趣又进一步得到巩固。讲故事的形式可以多变,不仅老师讲,还可以让学生讲,还可以师生、生生之间比赛讲。这样,学生有了自主的发言权,就会千方百计地寻找自己感兴趣的课外书,选择自己喜欢的故事,或有趣、或惊险、或奇特、或感人„„

每一个故事,都是一剂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催化剂。让讲述者感受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他们爱课外阅读;让听者在讲述者绘声绘色的讲述中感受课外阅读的诱惑。

五、鼓励先进,激发学生持久的阅读兴趣

课外阅读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如果不及时检查督促,容易自流。为了激发学生持久的兴趣,提高阅读质量,把该项活动引向深入,每学期应进行若干次定期和不定期的阅读检查、评比。其形式或是举行读书报告会、经验交流会,或是展览优秀的读书笔记、经验,评比表彰课外阅读积极分子等。对课外阅读取得一定成绩的学生,教师要及时地鼓励,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当学生在获得成功后,会更坚持大量的广泛的阅读,良好的读书习惯也就随之形成。同时个人的进步往往又是同学们效仿的范例,这样班里就会形成浓厚的课外阅读氛围,其意义也就更加深远了。

六、联系课堂教学,升华阅读兴趣。

利用课堂教学,带动课外阅读,做到课内外阅读的有机结合,可以起到升华课外阅读“兴趣”的效果。也就是说使课外阅读增“值”。课堂是学习语文的主阵地,课堂阅读是课外阅读的基础,课外阅读则是课堂阅读的延伸与丰富,教师抓住课堂教学中的有利契机,有意识地教给学生一些阅读方法,由课内阅读带动课外阅读,这样不进保护了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更重要的是能升华课外阅读兴趣的价值。

作家肖复兴说:“能够热爱读书并能懂得怎样读书,对于一个孩子真是最大的财富。”一本书就是一艘船,能带人到远方,我们老师和家长带学生到达不了的地方,书可以带他们到达。阅读兴趣的培养是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第一步,只要持之以恒地激发学生读书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读书就通逐渐成为自觉行为。课外阅读将让孩子们在知识的海洋中自由自在地遨游,给孩子撑起一片多彩的生活空间。同行们,不妨带着学生在书海里畅游吧!

第三篇:培养课外阅读兴趣,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摘 要:如果要让孩子热爱阅读,并在课外阅读中汲取营养,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陶冶情操,就必须要为学生插上遨游书海的翅膀。作为语文老师,责无旁贷。为此从以下五点去做:搭建亲子阅读平台,培养阅读意识;培养阅读兴趣,诱发阅读动机;创设阅读环境,激发阅读欲望;教给阅读方法,挖掘阅读动力;推荐课外读物,推动阅读愿望。

关键词:课外阅读;搭建平台;创设环境;阅读方法

苏霍姆林斯基说:“进行课外阅读不是为了背记什么,而是为了磨炼意志,开阔眼界,有所发现,有所收获,最终获得一种惊喜。”语文课标中也提出小学生课外阅读总量应不少于145万字。课外阅读的好处是非常多的,首先可以巩固课内所学过的知识,扩大阅读量,提高写作水平,陶冶情操,推动少年儿童健康成长。

一、搭建亲子阅读平台,培养阅读意识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从最初的牙牙学语到识字、读书都离不开父母的陪伴。孩子的成长就是一个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增长见识、增强本领的重要积累过程。亲子阅读,就是父母与孩子共同读书,一起学习,这样孩子与父母就会一同进步,通过亲子共读,可以为父母创造与孩子沟通的条件,分享读书的感动和乐趣。因为互动双方是自己的亲人,其亲密程度和安全感决定了阅读的效果。孩子在家长面前愿意质疑,愿意互动,并敢于提问。但是,我们的父母对亲子阅读的理解存在偏差,对阅读和子女教育关系的把握和理解不正确,忽视了对孩子阅读兴趣、阅读习惯的培养。只有改变这样的认识,才能在孩子阅读求知的道路上迈出重要一步,从而培养他们的阅读意识。

二、培养学生阅读兴趣,诱发阅读动机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因此,语文教师应依据学生的特点,想尽办法来调动小学生读书的能动性。作为小学老师,还要想办法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老师可以用美好的语言给学生介绍文章内容,以激发阅读兴趣,这样学生就会产生强烈的阅读好奇心。其次,要积极主动地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老师就要采取积极主动参与的态度,对学生的读书给予一定的关注。再次,教师要积极参与到学生的读后感交流讨论中,让学生把课外读过书籍的内容“借题发挥”,发自内心地去讨论、交流,不但可以提高孩子的?Z言表达能力,还培养了他们读书的积极性。最后,教师在班级中经常开展一些课外阅读优秀片段赏读活动,让学生在课外阅读时,读到优美的、感人的、精彩的句段,把它摘抄下来,然后在学校中与全班同学交流,使他们彼此产生共鸣。久而久之,他们就会对读书产生浓厚的兴趣。

三、创设舒适阅读环境,激发阅读欲望

在阅读中,如果对学生不进行指导,就不会收到实效。首先,我们从布置温馨的读书角开始,给学生创造一个小天地,摆上舒适的桌椅,让学生感受到读书也是一种享受。其次,在教室张贴一些有关名人读书成长的挂图、诗词、名言等,用名人激励他们读书,使孩子沉浸在浓浓的书香中,感受读书的乐趣。再次,师生可以为班级图书角捐献图书,还可以向学校图书室借阅图书,让学生能时时看到新书,有更多的书与大家共享。最后,在班级中经常开展一些“读书讲故事”“读书心得汇报会”“诗歌朗诵”“优秀读书笔记竞赛”等活动来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四、要教给学生如何阅读,激发阅读动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让学生爱上阅读,就要让学生从内心喜欢阅读,对阅读产生兴趣。首先,依靠语文自身的魅力感染学生,让学生阅读大量的课外读物,感悟到语文的美好。其次,帮助学生制订可行的课外阅读计划,在阅读中,不但要给学生定时定量,还要指导他们选择性地读书,还可以根据性别特点推荐适合他们的书。接着,在阅读过程中,指导学生把文中的好词佳句分门别类地摘抄积累下来。对于感受较深的句子或片段可以做上批注,也可以写下对整篇文章的读后感或心得体会。最后,学生可以为自己制作一本课外阅读成长记录本,每读完一篇文章或读完一本书,可以记录在本上,记下阅读日期、篇名,这样学生自然会从课外阅读中受益匪浅。

五、推荐优质课外读物,推动阅读愿望

学生在进行课外阅读时不能盲目,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生的知识水平为小学生选好课外读物。首先从年龄特点上来说,低年级学生识字量小,加上心理特点,可以让他们看一些图文并茂的儿歌、童话故事、寓言故事等。如《中华歌谣100首》《少儿十万个为什么》《安徒生童话》等书。高年级学生容易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追求美好的理想,可以给他们推荐一些名人故事、历史故事、散文等,如《爱的教育》《中国古代寓言故事》《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学生通过不同的层次,不同的年龄特点,读适合自己的书,从而让他们对书产生浓厚的兴趣,还能够对书的内容易于吸收、消化。其次,还要注意课内和课外有机结合,根据课内课文的单元主题,向课外延伸,推荐同一主题的课外文章,如学到以“观察和发现”为主题的单元教学时,我们就向学生推荐了《昆虫记》,这样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的阅读能力就会越来越高。

总之,课外阅读是从兴趣开始的,课外阅读又是提升语文素养的有效手段。我们作为小学语文老师,不但要教好课本上的内容,更要想办法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拓宽学生课外阅读渠道,提升课外阅读能力,给学生课外阅读插上翅膀,让他们遨游在书海,在书的海洋中去积累语言,亲近语文,陶冶情操。

编辑 张珍珍

第四篇: 中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培养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7-9年级学生需“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量不少于四百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所以,课外阅读成为实现语文教学目的、培养学生语文素养、提高语文整体水平的重要环节。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强烈的兴趣是促使活动深入开展的内驱力,要产生这种内驱力,首先是需求,其次是满足。阅读兴趣的培养同样如此。鲁迅先生曾说过,读书和打牌一样,目的并不在于赢钱,而在有趣。那么,如何让学生觉得看课外书和打牌一样有趣呢?教育工作者们做了多方研究,方法自然有很多。针对农村中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本人的实践,这里介绍一种方法——每周设置一节读书课。

每周拿一节语文课,设为读书课,在这堂课上,学生只阅读课外书。老师设置读书课的主题,并通过创设环境及布置课前课后作业加以引导,以达到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目的。本人是从这几个方面做的:

一、创设条件,激发兴趣

为读书课创设条件,这是开展读书课的前提条件。农村学生阅读面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无书可读和不知该读什么书。因此,学校应该积极为学生创设读书条件,教师要努力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在实践过程中,本人结合学校学风、校风教育,充分利用图书馆、教室这一重要的课程资源,在图书馆创办“阅读园”,专门开辟一个图书角,把适合本阶段学生阅读的书籍进行归类,对学生阅读方向加以引导。在教室一角创设“阅读之窗”,向学生介绍读书方法,讲述读书故事,展示名人读书格言,多种形式向他们传达读书理念,激励他们多读书,读好书,扩大视野,增长知识。

二、赏读引导,激发兴趣

在读书课上,要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既要为学生把握择书方向,又要教给他阅读方法,更要多做赏读示范,言传身教,循循善诱,以极大的热情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可以按照以下步骤实施:

首先,让学生在课前先把自己打算读的书的书名,写一张书目,在读书课上向全班展示,并让其简单说明选择理由。刚开始,很多学生罗列的书不适合中学生读。这时候,教师要让学生明白一个择书的总原则:择真而读、择善而读、择美而读,只要能体现人类真善美的书都不妨一读。教师还应该指导学生按照自身情况选择书籍:知识单薄视野狭窄的就要选择科普、经典文史类读物;语言贫乏

1

表述平淡的,可以选择经典美文来朗读;文学水平低的可以先选择明白晓畅的书籍,而文学素养高的同学就可以读些经典名著。本人在实践过程中,还特别有针对性的为班上学生分类推荐一些适合他们的书籍,并介绍自己阅读这些书的方法经验、收获体会。同时给学生罗列了七到九年级学生必读的名著书目,作为必须完成的阅读作业,由此改变学生课外阅读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除此之外,教师可以放开阅读内容,让学生按自己的兴趣选择书籍阅读,教师要在更大范围内罗列更多更丰富的书目供学生筛选。尤其是一些适合学生阅读的时代新作、流行佳作更需要老师及时推荐。像新生代作家韩寒、郭敬明的书,具有一定的时代意义和文学价值,学生极感兴趣,我也会有选择的买来给学生阅读,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阅读兴趣。

其次,教师应先利用几节读书课,通过多媒体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只有掌握了正确的阅读方法,读书才会有用有效有益。这里大致介绍几种方法:一是略读法。有些书适合大量的快速的翻阅,可以让我们扩大知识面。对于一般性的报刊杂志、自然文史类,可以用此方法,从而捕捉信息,开阔视野,活跃思想。二是通读法。选择好书,从头到尾的读,了解其内容。像一些名著或者佳篇第一遍就适合通读。三是精读法。有目的地节选章节来作细致的读,反复体味,品其精华。细读的时候,要了解作品的主题及作者出色的写作方法。

第三,在读书课上,教师示范性的摘抄好词佳句、背诵名篇佳作或对名篇名段作精彩范读(也可以用录音机范读)。并从语言、主旨、写法等方面对其进行示范赏析。课后让学生把教师作示例的这本书读完,并自选片段进行模仿赏析。教师还应通过多媒体,展示名家对名著或名篇的点评赏析,课后让学生对自己读的课外书进行模仿赏析,并写成作文,以此提高学生阅读水平。文学教育实践告诉我们,阅读不应停留在表层结构及故事情节上,教师教给学生赏析文学作品的方法,能够避免学生的阅读停留于作品的表面,从而提高解读力和鉴赏力,加深对作品的理解以产生共鸣。

最后,要求学生确定本学期在读书课上及课后要完成的读书任务,并每天做心得笔记,教师定期批改。所谓“不动笔墨不读书”,读书要指导学生动笔,除了对书里的好词好句圈圈点点外,更要写好读书笔记——或是词句文段、或是作品内容、或是读后感受,都可以成为笔记内容。本人还定期让学生把自己阅读赏析的笔记,拿到读书课上交流,教师给予评点。在将近一学年的实践中,我的学生平均写了五大本的读书笔记。笔记内容也由刚开始的简单摘抄到有自己的独到

2

看法。带着任务读书,可以促使学生多读书,同时也能进行练笔,由此大大激发了学生的读书兴趣。

三、确定主题,激发兴趣

在做好前面两点的基础上,教师就应该把读书课的课堂交给学生了,让其按自己的兴趣自由的读书。读书的功用主要在于获取知识营养,获得美的享受,发展个性,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所以,每周设置一节读书课,教师不能把这节课处理的像课堂教学一样,学生必须是读书的主体,教师应该腾出更多的时间,放手让学生自由的读书。教师只要营造氛围,激发兴趣,为学生的读书创造轻松和谐的情境就行。

在实践中,我也发现,每节课只是单纯的让学生自己读书,学生又很容易疲倦厌烦。所以,可以通过设置每节课的阅读主题,有目的的让学生读书,由此能更加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在实践中,本人尝试着设置了这些主题:

一是“你读我读”。让学生课前准备一本读过的好书,在读书课上,学生把这本书推荐给同学,并用一句话说明推荐理由。然后互换书籍,剩下时间自由读。读不完的带回去读,读完的可以再与同学交换感兴趣的书读。教师可以把学生的这些书进行书名编录,以便学生之间互相借阅或交换阅读。通过这个主题,学生既把握了选择书籍的方向,也可以利用更多的阅读资源增加阅读面。

二是“好书可以这样读”。以多媒体形式介绍一些著名作家及代表作,并观看由此拍成的影视剧。看完之后,让学生再读原作。读完之后,比较读书与看影片的不同感受,自选角度写成观后感。这个主题既避免了读书课主题单一性的缺点,也能极大激发学生读原著的兴趣。

三是“我要安静的读读书”。这个主题的读书课上,学生与老师除了安静的读一本自己喜欢的书外,什么都不做什么都不说。可以两桌四人为一小组,大家团坐,安静的看书。教师也要自带书籍并安静的阅读,给学生作一个阅读示范。在这个主题的读书课上时,我尝试着放些优美舒缓的名曲,为学生创设了一个非常优雅放松的阅读环境(当然,创设环境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发挥。)。这个主题的读书课,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有意思的是,有一次我拿了一本席慕蓉的散文集《生命的滋味》在看,碰到一些精彩的句子,忍不住读出声来。结果引得学生对这本书十分感兴趣,纷纷找来看,老师投入读书的样子也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四、展示成果,激发兴趣

“需要是最原始的动力。”读书之余,可以穿插几节活动课,有目的、有计划地举行阅读成果展示,组织交流、评比、竞赛等活动。在活动中,发挥长处,

3

发现不足,寻找差距,充分激发学生的阅读成就感及促动他们读书的内在需求。本人在将近一学年实践中,共举行了四个主题的活动:

第一,“成语接龙”、“名著书名接龙”、“作者名字接龙”比赛。这个主题活动我经常进行,在读书前花几分钟举行可以活跃气氛。以此激励学生去读更多书,了解更多作家,积累更多词语。

第二,“故事大王比赛”。这个主题的活动要提前两周让学生去准备。因为学生的水平有差别,所以比赛也要分层次进行。让更多学生参与,尽量让每个学生都享受到读书让其成长的喜悦。

第三,“优秀读书笔记”、“优秀读后感”展示。平时老师在评阅学生这些笔记或读后感的时候,进行有意识的收集(收集的面要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要照顾到),一段时间后就进行展示。在一学年的课题研究中,我带领学生举办了四期这个主题的活动,质量一期比一期好。

第四,“优美词、句、段、篇小报览”。四个同学为一小组,以组为单位,把平时摘抄到的好词好句好段好文章,包括名家对好书的推介文章,以手抄报形式进行编辑设计,一个月一期评比展览。

第五,把学生的优秀习作包括读后感,汇编成册,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课外阅读对写作的帮助,享受成功的快乐,以此激励他们把阅读转化成内在的需求。在一学年的实践中,我总共做了四期的学生优秀习作汇编。从封面到内容,都是学生自己编辑设计,老师只在筛选作品和编辑技术等方面进行指导。由此大大提高了学生阅读和创作的积极性。

举办活动的形式可以多样,其目的是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把对读书的外在需要转化成内在需求,从而养成坚持课外阅读的习惯。

总之,应把课外阅读作为一门重要的课程进行精心设计,以兴趣为先导,倡导学生为说而读书,为写而读书,为自己的终身发展而读书。每周设置一节读书课,其作用只是“抛砖引玉”,它的最终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以此推动他们在课堂外看更多的书。阅读习惯的养成和阅读能力的提高,才是设置读书课的终极目标。当然,设置读书课,只是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其中一种方法。教师们可以在教学实践中,发挥自己的智慧,选择适合自己学生又容易操作的方法来进行。任何一种方法,只要能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促使他们在自然、社会的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不断增加知识积累,不断提高阅读能力,就是一种好的方法。

4

第五篇: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摘要]课外阅读的丰富性为学生的个体发展提供了极为广阔的空间,通过对学生课外阅读氛围的营造、兴趣的培养、方法的指导、习惯的培养等方面的深入研究,探索新形势、新标准下课外阅读有效引领方式,完善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有效引领策略,提高小学生课外阅读引导的实效性,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外阅读 培养兴趣

当今社会,科学技术空前发达,网络的出现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知识,占用了人们的精神世界,带有画面的、声音的一些作品被人们所喜爱,阅读则成了人们冷落的对象,尤其是纯文学的作品更是小学生们所不喜欢的。而在开放的语文教育体系中,课外阅读是语文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不是游离于语文课程教育之外的。鉴于此,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势在必行。

当前《新课程标准》提出,小学语文必须高度重视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首次把“丰富语言的积累”写进了教学目的,并用具体条款要求“注意积累语言材料,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明确规定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150篇(含课文);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50万字。“积极创造条件,指导学生多读书,并采取多种形式交流读书心得。”教学要达到大纲这样的要求,不能仅靠课堂上的课文阅读指导,还要指导学生在课外大量阅读。课外阅读对提高小学生语文水平和获取生活知识经验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如何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本文作了一些探讨。

一、创造适合学生读书的空间,营造良好氛围。

每天抽出一节课谈课外阅读体会,讲精彩的故事以及精彩的语段,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这样以点带面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然后,让同学们交换阅读,把自己喜欢的书(当然得经过老师审阅)和其他同学换,比赛谁读的书多,记住的好词多。使读书成为同学们不可缺少的课外生活。在班里办一个图书角,学生可以把自己喜欢的书拿来和同学分享,使每一个同学都以读书多而自豪。

二、培养阅读兴趣,让学生爱读书

只有让孩子读书的欲望增强,产生阅读的内部动力,才能开发心智,主动去了解、研究,渐渐培养学习的持久性,提高读书能力,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通过多种形式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

(一)、通过讲解培养兴趣

孩子不爱课外书,从根本上说是对课外书缺少了解,不懂得课外书的趣味。老师可以利用各种契机,让孩子产生对课外书的一种向往。每周三的阅读课,我们根据不同的学生特点,适当安排一定的时间,引读部分童话故事、成语故事、作文天地、精典名著,用生动的描述和精彩部分的嘎然而止,激发学生强烈的看书欲望,激发孩子阅读类似书籍的兴趣。帮助学生分析书中深奥的内容,培养阅读兴趣。

(二)、亲身带领读书

古语道:其身正,不令侧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每次读书时间,老师也和学生一起读书、笔记;每次读书展示周,老师和学生一起撰写读后感、共编阅读小报。我们用自身阅读的状况、频率、习惯等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以师道的示范作用带动孩子,让孩子们在不知觉中爱上课外阅读。

(三)、“赏识激激发兴趣。”

为了学生能保持读书的热度,在阅读教学的开展中,老师要以赏识的眼光关注每一个孩子的阅读过程,发现其“闪光点”,不失时机为孩子某一做法进行激励、表扬、喝彩,激发孩子的内在动力。我们还开展“读书小明星”、“课外知识小博士”、“书香小姐”等荣誉的评比活动。我们通过多种途径激发阅读愿望,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三、传授读书方法,让学生会阅读

(一)、在阅读中积淀阅读方法

我们应当教会学生自主阅读的方法,让学生调动多种感官,发展多种思维,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以下介绍三种:

1、选读法。这种方法的运用一般是根据学生在课内学习或写作上的某种需要,有选择地阅读有关书报的有关篇章或有关部分,以便学以致用。

2、精读法。所谓精读法,对于一本书中的重点篇章段落,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精思熟读的阅读方法。教师指导学生地进行课外阅读的精读,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作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

3、速读法。速读法就是对所读的书报,不发音、不辨读、不转移视线,而是快速地观其慨貌。这就要求学生在快速的浏览中,要集中注意力,作出快速的信息处理和消化。

4、摘录批注法。此阅读就是在阅读过程中根据自己的需要将有关的词、句、段乃至全篇原文摘抄下来,或对阅读的重点、难点部分划记号,作注释,写评语,做到读与思共,思与读随。

(二)、在活动中形成阅读品质

课外阅读的习惯不是一朝地夕就能养成的,如果不及时检查督促,容易自流。为了提高阅读质量,把该项活动引向深入,每学期应进行若干次定期和不定期的阅读检查、评比,展开各类读书活动,可以是“我是小小推荐家”、“我是小小评论家”、“我是小小创作家”、“我是小小编辑”……,还可以是读书经验交流会,与作家面对面等,这样一系列的活动开展能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读书的乐趣,在活动中形成阅读品质,提升阅读品位,从而进入阅读的良性循环。

(三)、在评价中培养阅读情感

阅读到一定的程度,学生也会在日记中有所表达。因此,鼓励学生在习作中运用积累的语言特别重要。对学生作文中的好词好句,教师在修改文章时,用红笔标出并加以好的评价,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慢慢体会到正确应用积累的语言的方法。同时,还要鼓励学生在课外语言实践中运用语言、评价同学的语言。在辩论会上,在小记者会上,在演讲会上,对学生在表达时应用的好词好句,都要予以充分的肯定。在班级制度中,组织学生运用多种形式交流所积累的语言,积极进行展评,从而给学生一个舞台,让积累腾飞。

四、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是为了将来不用教”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

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教师理所当然要强化学生自主阅读意识,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具体做法如下:

教会学生做文摘卡片。让学生置备卡片盒,避免散乱,每张卡片应适当留有空白,以备补充资料。教会学生不仅会做文摘卡片,而且还要求学生勤做文摘卡片,蜜蜂一样及时地不断地把精彩的片段、重要的材料和信息随时摘录下来,指导学生到知识的海洋中去寻宝。

创造口头交流信息机会,进一步加强指导怎样选择、积累有益信息,让他们在交流中获取更多信息。

鼓励学生多读书勤动笔,既可以在书上做眉批,划线打重点号,也可以边读边思考,阅读后用读后感的形式对文章的内容发表自己的体会、见解,督促他们做到勤动笔多看书,及时写自己的感受,促进理解消化,提高表达能力。

在学生认真写读书心得的基础上,定期利用语文课进行交流,评出优秀读者给予表扬,做到以读促说,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同时也领悟到阅读和写作的方法,学校或教师要适当地提供学生把阅读的感受和习作展示出来的场地。

总之,课外阅读不仅是学生开阔眼界、储备知识、训练能力的有益桥梁,而且更是大语文课堂所必不可确的一项重要内容。组织学生进行自主的、有序的、有效的课外阅读学习,让课外阅读为学生的人生打好底色,为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上一篇:看同一堂课观后感下一篇:开学典礼主持词